新居民性别比综合治理

2024-05-15

新居民性别比综合治理(精选7篇)

篇1:新居民性别比综合治理

男女比例协调本是自然进化的规律,然而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已成为社会一大“顽疾”。近年来流动人口在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偏高,因此我街道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居民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及时掌握新居民生育和怀孕信息的全过程,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综合治理问题,我街道计生办明确了工作职责,规范对新居民妇女怀孕、生育等情况的摸底工作,做好新居民妇女生育情况的登记管理,落实随访服务,建立孕情消失报告制度等。

新居民出生性别比偏高主要几点原因是:

(一)落后的传统生育观念是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受数千年农耕文化影响,多子多福、男尊女卑、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遍认为生育男孩不仅可以传承家族香火,还能增加家庭劳动力,改变家庭经济状况。

(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是导致男婴出生率偏高的直接原因。虽然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禁止利用技术手段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非法终止妊娠进行了相关规定,但由于可操作性不强,查处“两非”的法律依据显得苍白无力。高额的回报利润、低廉的违法成本驱使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从事这一行当,地下黑市难以禁绝,街头巷尾“两非”广告随处可见。

(三)流动人口孕情监管不到位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又一重要原因。我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采用的是以户籍所在地(流出地)管理为主,居住地(流入地)配合的体制。这部分人群流动性大,监管难度大,计划外超生情况严重,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流动人口孕妇一般选择去费用低廉的医院分娩。

综合治理新居民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工作对策:

一是要充分认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重大意义。由于新居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生育观念落后,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所以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从根本上转变新居民的生育观念。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以消除性别歧视为重点,广泛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宣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思想。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增强计划生育国策意识和法律意识。在全社会培育尊重妇女、男女平等的良好风尚,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通过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和《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人民群众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制意识。同时,大力宣传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力度。

二要加强生育全程监管,从源头上堵绝生育漏洞问题。全面落实生育对象全程管理服务等各项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工作制度,加大“两非”整治力度,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有奖举报制度,实行有奖举报,凡举报利用B超非法鉴定胎儿性别或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人和事,经查证属实的给予重奖。建立完善流动人口区域协作、协议管理和信息通报制度。

三要加大联合打击力度,依法治理“两非”问题。计生、公安,卫生等部门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协同作战,综合施治,依法严厉打击“两非”案件,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肃处理从事“两非”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加强领导,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取得实效。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工作形势,寻找工作差距,协调解决存在的具体问题,促进工作任务落实。

四要健全各项制度,实施规范管理,1.健全孕情跟踪服务制度。进一步加强孕产期管理服务工作,加强与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配合,建立健全孕情消失倒查机制,对发现政策内孕情消失和出生婴儿死亡的,要及时调查取证,确保孕情监测、政策内孕情消失和出生婴儿死亡追踪调查到位。2.健全凭证终止妊娠制度。从事

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要有合法的资质,并实行统一备案;对妊娠十四周以上的妇女实施终止妊娠手术的,必须凭《嘉兴市不符法定条件终止妊娠证明》才可实施。

3.健全信息通报制度。计生、卫生实行信息互通,医疗单位定期向人口计生部门报送住院分娩、引产等数据信息(含各种登记材料复印件),以便及时收集、掌握、分析相关情况。4.健全B超管理制度。严禁任何机构和个人利用B超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对B超机要指定专人操作使用,制定严格管理办法和登记制度。对符合政策生育条件的孕妇用B超进行胎儿健康检查的,必须有两名医生同时在场予以检查,并做详细记录,操作人员及在场医生签名。

总之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必须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大力发扬自我加压、负重奋进的担当精神,不甘落后、勇于赶超的进取精神,克难攻坚、强势推进的拼搏精神,全力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下降,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为我省经济社会后发赶超、跨越发展大局努力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篇2:新居民性别比综合治理

(2011年11月)

近年来,上蔡县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有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建立利益导向机制为保障,以打击“两非”行为为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多策并举,积极探索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新路子,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着眼长远,大力实施治理性别比的治本之策

(一)坚持宣传教育为先,逐步转变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一是开展集中宣传。每逢计划生育重大节日,在全县深入开展 “计生国策在上蔡”、“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等大型宣传活动,大力倡导婚育新风,引导群众转变生育观念。二是注重城乡宣传。每个乡镇(办事处)都建有“国策宣传一条街”及高标准的文化长廊,村村都有各具特色的人口文化大院,目前四星级文化大院53个、三星级文化大院163个。同时,经常开展以“关爱女孩成长、关注性别结构”为主题的宣传娱乐活动,努力营造了浓厚的计生文化氛围。三是强化教育培训。去年以来,全县先后举办县乡医疗保健机构、计生技术服务机构、个体医药 1

点和医疗门市负责人及B超使用人员培训班16期;举办优生优育暨关注出生人口性别比知识培训班22期。

(二)坚持利益导向为主,积极营造关爱女孩的浓厚氛围。一是全面落实各项奖励优惠政策。200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文件,完善利益导向机制。2010年度,县财政拿出80多万元,为农村计生家庭交纳了新农合参合费,为512户农村双女绝育户家庭一次性给予1000元奖励;三年来先后有646名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计生家庭子女在中招录取时享受了加10分的奖励。二是积极开展计生帮扶解困活动。2008年以来,全县积极开展“三夏”帮扶、节日慰问、“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为计生双女、独女家庭发放慰问品20多万元,协调资金800多万元,新上项目386个,帮助引导200多户计生女孩贫困家庭走上了致富道路。三是着力实施计生女孩家庭优先优惠计划。整合农业、民政、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部门资源,出台了30多项优先优惠措施,对计生双女、独女家庭在资金申请、入学教育、医疗卫生等各方面给予倾斜,形成了计生女孩家庭优先、享受特殊待遇的良好氛围。2008年以来,全县已有5户独女家庭自愿放弃二孩生育指标。

(三)坚持尊老敬老为要,认真解决计生家庭的后顾之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举办重阳文化节为载体,由县财政出资向90岁以上的老人颁发长寿金,公开表彰尊老敬老好典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营造了尊老敬老的浓厚社会 2

氛围,特别是从解除计生家庭后顾之忧、转变群众生育观念入手,探索建立了农村计生奖扶对象养老保障新机制。一是不断提高计生奖扶标准。从2007年开始我们连续两次提高奖扶标准,在国家、省、市规定每人每年840元的基础上,县财政每人每年补助360元,达到每人每年1200元。二是完善计生养老保障机制。依托乡镇敬老院创办了24个计划生育托老中心,已入住计生奖扶对象366人,凡自愿入住托老中心的,其宅基地、责任田不变县财政每人每年再给予2240元的生活补贴,享受五保老人待遇。三是开展奖扶老人医疗保障服务。我县统一为计生奖扶对象发放“健康绿卡”,可凭卡到县内任何一家医院随时就医,并在规定相应报销比例的基础上,实行多报5 %的优惠政策;真正让计划生育家庭经济上得实惠、养老上有保障。

二、着力当前,建立完善的治理性别比工作机制

(一)建立奖励惩处机制。县委、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性别比治理工作实行单项考核,对综合治理性别比工作前三名的先进单位进行公开表彰,对排序后三名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特别是对被省级以上机关通报和市级以上媒体曝光的,或受到省市通报批评逾期仍不整改的,或查处“两非”案件低于县定任务50%的,直接列重点管理范围。2010年3月份我县召开奖惩大会,对性别比综合治理前三名的通报表扬,后三名的通报批评,罚款2000元。县纪委对被市委、市政府“一票否决”的和店乡党委书记、分管计生工作的副职分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3

计生中心主任及性别比专职人员分别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二)建立队伍建设机制。2009年7月,县编委在县人口计生委设立性别比治理办公室,为股级事业全供单位,核定编制5人,并办理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和组织机构代码,还配备了办案车辆、录音、录像、电脑等办公设备,确保综合治理性别比工作正常开展。形成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三)建立日常监管机制。县人口计生委、卫生局、药监局、公安局在落实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共同建立了六监管制度,严把六道防线:一是与单月康检相结合,建立了孕情全程监控服务制度,严把源头管理关;二是建立了出生申报及婴儿死亡报告核查制度,严把溺弃女婴关;三是建立了“合同”管理服务制度,严把守信履约关;四是建立了换证核查审批制度,严把骗取生育指标关;五是建立了定期排查清理制度,严把“两非”行为回潮关;六是建立了联防联查制度,严把依法综合治理关。

(四)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工作的经费投入,建立了专项经费保障机制。一是落实责任。将此项工作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投入的保障重点,由县长直接负责。二是明确标准。县本级专项经费按人均0.60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单列单支、专帐管理。三是强化监督。将此项经费按月足额拨付情况纳入县委、县政府重大事项督查范围,确保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2010年 4

县本级性别比专项经费预算金额82万元,实际投入84万元;2011年县本级预算金额90万元,实际投入81.5万元,占预算的90.6%,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着重打击,强化综合治理性别比的治标措施

(一)部门联合。县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成员单位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整治活动期间,县、乡党政领导都亲自坐阵,公安、计生、卫生、药监、工商等部门全力以赴、联手出击,集中整治B超市场、人工终止妊娠技术服务机构和医药市场,打击“两非”和溺弃女婴等违法犯罪活动。今年以来,全县已立案查处“两非”案件52件,结案52件,罚款21.1万元,处理“三包一”责任人66人;没收B超14台、器械14套、药品46盒,作废二孩生育证14个。

(二)区域联手。近年来,我县积极与周边的县(区)对接联系,签订了区域合作协议书,联合打击“两非”行为。同时采取“正面引导,安插底线,有奖举报”的办法,构建群防、群查、群治、群管的全民防御体系,消除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上的漏洞与死角。2010年5月份,我县与商水县合作,端掉了一个非法鉴定婴儿性别的黑诊所。

(三)上下联动。建立县、乡、村协调联动机制,确保“两非”案件及时查处,对重大疑难案件,实行公开曝光处理。2010年5月28日,县、乡、村联合行动,严肃查处了和店乡和店村 5

卫生所非法销售终止妊娠药物案件,并在县电视台进行公开曝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篇3:新居民性别比综合治理

一、城乡社会性别分析

社会性别分析框架的种类较多, 总的来说, 可以分为以分析社会角色为重点和以分析社会关系为重点的两大类。

(一) 社会性别角色分析

1. 农村社会性别角色

在农村, “男主外, 女主内”的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并未根本改变。由于农村男性依然扮演着“经济支柱”、“养老依靠”和“社区政治活动主体”等多重角色, 追求生育男孩自然成为农村居民生育的“理性”选择。农村女性在社会、家庭生活中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人口再生产角色和生产角色。人口再生产的工作很少被看作是“真正的”工作, 她们在物质上和感情上照料家庭、抚养儿女, 从事无报酬的劳动;在生产领域, 随着进城务工的农民日益增多, 农村出现了农业“女性化”的现象, 但她们的付出并未得到与男性相同的回报;在社区事务角色中, 她们被排斥在拥有权力的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范围之外, 处于边缘状态。

2. 城市社会性别角色

与农村相比, 城市男女两性的社会性别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地区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 降低了子女在家庭中作为劳动力的效用;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 弱化了孩子的养老保障功能;养育男孩“成本”的提高, 使得男孩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场域的核心位置发生变化。男性的“经济支柱”角色、“养老依靠”角色和“传宗接代”角色都已经不复存在。第二次全国妇女地位抽样调查 (以下简称“调查”) 显示:城市女性中62.7%的人不认同“男主外, 女主内”的角色划分[2]。这与城市女性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空间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女性有了更多的发挥其聪明才智的机会和场所, 除了基本的“再生产”角色之外, 她们又多了各种丰富的社会角色。在政治活动中, 她们有了发言权;在职场竞争中, 她们同样可以占据优势地位。于是, 便出现了“职业女性”、“白领丽人”和“女强人”等丰富的女性代名词。

(二) 社会性别关系分析

社会性别关系的不平等, 主要体现在由性别差异造成的两性间机会、权力和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上。“调查”相关数据显示: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场域中, 男性比女性拥有更多的机会、权力和资源。而这种差异在农村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

1. 经济场域

从显性的薪金收入看, “调查”结果表明:城镇18~49岁女性在业率为72%, 已婚女性年均收入3357元, 占已婚男性 (5971元) 的56%。这与女性受教育较少、职业层次较低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女性因结婚、生育等原因, 常主动让步或被迫放弃继续学习以及职位提升和发展的机会, 继而影响其职业地位和经济资源的获得。从隐形的经济收益来看, 女性在供职单位所获得的福利、保险等隐形收益少于男性。从潜在的经济资源占有看, 房屋多以丈夫的名字登记 (男女分别为95%和5%) , 存款以丈夫名义存入银行的也明显较多 (男女分别占80%和20%) 。尽管在夫妻关系和谐的家庭里, 这不会影响某一方实质的经济利益, 但在双方发生冲突乃至离婚时, 往往难以保障不具名方 (主要是女方) 的合法权益[3] (P79) 。

与城市女性相比, 农村女性的经济状况处于更差的境地。她们长期从事的是体现不出经济价值的无薪劳动, 虽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 但所获得的有形劳动报酬明显少于丈夫, 在经济上依赖丈夫的比重仍明显高于城市。“调查”数据显示:从事纯农业劳动的农村妇女比例为82.1%, 比男性高17.4个百分点;而兼营非农生产经营活动的男性为35.3%, 比女性高近1倍。农村妇女从事非农生产经营获得的报酬占总收入的13%, 比男性低9.6个百分点[3] (P75) 。

2. 文化场域

男孩在农村的特殊地位使得人们更注重对男孩的教育, 在家庭经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女孩往往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调查”数据反映, 在农村, 父母对中小学子女的学习重视程度依然具有显著差距, 对男孩学习重视程度高于女孩。在“重视”选项上, 男孩的选择率为56.6%, 女孩的选择率为43.4%。虽然“家境困难”同样都是父母不让子女继续上学的主要原因 (男孩占69.8%, 女孩占68.1%) , 但父母认为女孩上学没有用的达9.1%, 认为男孩上学没有用的仅3.5%[3] (P259) 。可见, 农村女性受教育水平低于男性, 经济困难固然是主要原因, 但“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影响依然不容忽视。

与农村家庭不同, 城市家庭在抚养和教育子女中的性别差异正在趋于消失, 家庭中的教育投资不再只向儿子倾斜, 从而可以保障女孩的受教育机会。父母对子女中小学教育重视程度的选择中, 在“比较重视”选项上, 城镇选择男性的占46.9%, 选择女性的占46.8%, 性别差异并不明显[4]。

3. 社会和家庭场域

婚姻自主权:女性的初次婚姻“由本人决定”和“本人决定, 征求父母意见”的比例共占61.5%, 城镇女性占77.2%, 农村女性占56.2%, 其中女青年的婚姻自主程度更高, 35岁以下的城镇妇女达85.8%, 农村为75.6%[3];家务劳动时间中女性负重格局并未改观, 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男女两性的家务劳动时间显著减少, 2000年女性日均在家务劳动上花费的时间从1990年的5.01小时减少到4.01小时, 其中城镇女性为3.34小时, 比男性多2.08个小时;农村女性为4.27小时, 比男性多2.92小时;城乡表现出一定差距, 女性负重的格局仍在延续。在财产继承权上, 农村被调查者只有25%首肯出嫁的女儿具有与兄弟平等的财产继承权[3] (P171) 。

综上所述, 通过对城乡两性社会性别角色和社会性别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 正是由于两性在城乡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事着不同的社会活动, 从而形成了具有地域特性的两种性别偏好, 即农村以“男孩偏好”为主, 城市以“男女均可”为主。

二、性别偏好对生育行为的影响

2002年,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教育司委托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组织了“中国生育现状与生育意愿调查”。本文采用此次调查中的相关数据, 对城乡调查数据进行了不同生育目的和生育行为的分类汇总, 对性别偏好对生育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 性别偏好对子女数量的影响

农村群众对男孩的强烈偏好会使那些没有男孩的家庭期求依靠早育和多育来保证男孩的出生, 直到最少生了一个男孩为止。农村被调查者实际平均生育子女数为2.70。这与多数人至少一个男孩的生育需求是有很大关系的。从农村被调查者的生育现状看, 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影响下的农村地区有89.43%的家庭至少有2个孩子, 1孩家庭所占比例仅为8.86%。可见, 生育中的男孩偏好会增加人们的意愿生育子女数。

从城市情况来看, 随着“为老服务”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 家庭的养老功能和养儿防老的生育目的趋于弱化。当性别偏好的减弱使不同性别子女在家庭、社会中的作用与角色趋同, 生育中的性别偏好就会弱化或消失, 从而总体生育水平必然随之降低。从城市被调查者的生育现状来看, 城市被调查者实际平均生育子女数为1.49个, 2孩及以下家庭所占比例为91.53%, 以1孩家庭为主, 比例为60.87%。从生育目的来看, 在城市被调查者中, 传宗接代、光宗耀祖和养儿防老等传统生育目的并 (下转第163页) (上接第165页) 没有带来多育行为, 比农村相应生育子女数低1~3个。

(二) 性别偏好对子女性别的影响

在不能通过增加生育数量来实现生育男孩的愿望, 以及具有选择生育性别技术的情况下, 就有可能出现生育行为中的性别选择。在我国不发达的农村地区, 这甚至成为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的最主要原因。调查数据显示:在农村被调查者中, 现有子女中至少一个男孩的家庭所占比例为89.88%, 比城市高28.17个百分点。调查数据显示, 农村被调查者生育子女的性别比高达114.64。农村子女性别比偏高的深层原因在于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作用。

在无明显性别偏好的生育目的支配下, 城市居民的实际生育性别比为107.57, 这表明城市社会性别公正意识正逐渐普及, 对人们的生育意愿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生育目的中性别偏好的减弱, 一方面可以减少家庭生育子女数量, 即减少因追求生男而导致的生育数量的增加, 保证年龄构成变化的稳定性;另一方面, 也有利于出生性别比逐步趋于正常, 保持性别结构的平衡, 促进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教育和婚姻等各个领域的和谐发展。

三、结语

社会性别制度、两性关系和妇女状况地位, 这些范畴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本质存在, 而是历史的造物。本文研究发现, 社会性别制度是性别偏好得以萌发的“土壤”, 性别偏好对于人们的生育行为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 消除性别偏好、正确引导生育行为, 促进男女两性的和谐发展, 首先就要倡导社会性别公正, 形成性别公正的社会环境。性别偏好作为一种文化观念有其特殊的传承作用, 因此, 消除性别偏好不可能完全依靠硬性的政策来实现。然而, 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 从来都不是文化意义上的被动接受者, 这就为通过多种途径对人们的性别文化观念以及与性别有关的认识施加影响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王文卿, 潘绥铭.男孩偏好的再观察[J].社会学研究, 2005 (6) .

[2]未公开的妇女调查数据[N].北京青年报, 2002-06-21.

[3]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1995~2005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篇4:新居民性别比综合治理

摘要:在中国农村家庭成员构成中,子女数量普遍偏多,且男女比例很不协调,对家庭消费造成了较大影响。通过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变动与子女性别、数量的数据整理,调查研究两者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分析两者之间存在联系的原因,揭示了子女数量性别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提出促进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增加,培育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子女性别;数量

一、引言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一直维持着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但这一“奇迹”的背后,是大量的出口和投资,消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大幅受挫,进一步凸显了这一结构性矛盾。在这种背景下,合理引导农民消费、持续推动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增长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关键。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并相继出台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建材下乡等一系列政策,试图增加农村居民消费,但效果都并不理想。要真正能够促进农村消费,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考察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

雷钦礼使用中国农村居民的住户调查数据对理论模型中导出的欧拉方程进行估计的结果表明,除了收入和家庭财富以外,消费习惯和预防性储蓄动机确实也都是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与储蓄决策的重要因素。

荣昭、盛来运、姚洋利用国家统计局1999年农户家计调查的横截面数据,采用改进的probit模型,对影响中国农户家电需求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熊汉富结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践,以独生子女核心家庭为研究对象,揭示其不同于多子女核心家庭的生命周期,以及不同阶段消费热点、消费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特点与变化。

Wei and Zhang考察了子女性别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但其侧重点并不在农村,并且没有考察子女的数量。本文的研究可以对其作一些参考,并作为其研究的深化和补充。

三、数据和计量模型设定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的数据是由专门的国际调查研究团队采集获得的,收集了来自九个省份(辽宁、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的19000多个多级整群随机样本。本文使用了2006年的截面数据。

由于数据库包含信息较大,其中有许多数据是本文所不需要的,这样就加大了分析的复杂程度,有必要对数据进行变量筛选和整理。

1.变量选择及量化法

(1)子女性别、数量:在中国农村家庭成员构成中,子女数量普遍偏多,且男女比例很不协调,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中国乡村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22.85:100,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男女比例失衡的结果是婚姻市场的竞争压力升高,迫使男方增加储蓄,提高竞争地位。农村家庭子女的婚娶、教育支出比较大,根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农民必须减少现在的一部分消费,以应对未来不可预测的风险。

度量子女的性别与数量,分为家庭男孩数量和女孩数量两个变量。

(2)勤勉程度:生命周期消费理论针对的是成熟经济(城市),农村居民的收入具有弹性,土地要素的回报率不稳定,更重要的,由于勤勉程度的不同,部分农村居民可能选择从事副业、手工业或外出务工。但勤勉程度是人的主观意识,无法准确度量,本文用家庭所从事的行业总数来近似代表勤勉程度,因为勤勉程度越高的人,越可能从事多种行业。

(3)收入水平:CHNS数据库调查了每个家庭前一年的各项收入,本文就用前一年收入总和的自然对数表示收入水平。

(4)消费水平、家电消费及教育支出:消费水平由家庭交通工具消费、农业机械消费、家具消费、家电消费、生活费总和的自然对数表示。家电消费构成了家庭耐用品消费的很大一部分,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类消费。本文中,家电消费由家用电器总价值的自然对数表示。教育支出由变量所有家庭成员教育支出总和的自然对数表示。

2.计量模型设定

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歸模型,通过所求回归系数描述不同数量的男孩、女孩对家庭勤勉程度、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家电消费、教育支出的影响。

利用SPSS软件生成消费水平的频率直方图如下图所示,其基本服从正态分布,说明样本具有代表性。

四、模型结果与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农村居民消费,下表以不同的组合报告了农村样本的线性回归结果,以探讨子女性别、数量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组合1中显示,男孩数量和女孩数量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证明子女的数量越多,促使农村居民越勤勉,这与本文的预期结果是一致的。且男孩数量的回归系数大于女孩数量的,说明男孩数量的增加对勤勉程度的影响更大。这可能是因为在婚姻市场上,男方要承担更多的费用(例如购房等),更促使勤勉程度的提高。

组合2表明,收入水平主要受勤勉程度的影响,与男孩数量有一定的关系,但与女孩数量的多少关系不大。

“养儿防老”观念会促使孩子越多的家庭现阶段消费水平越高,因为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居民会默认在其老年阶段,会有一部分来自子女的收入,这部分收入平摊到整个生命周期内,就会增加现阶段的消费。另一方面,在婚姻市场上,聘礼(或嫁妆)越多,就会使子女越有竞争力,这笔巨大的消费又会使另外个阶段的消费减少。组合3表明,消费水平与男孩数量、女孩数量呈负相关的关系。这也说明,孩子数量越多的家庭,越是省吃俭用,消费水平越低,来自婚姻市场的压力已经大过了“养儿防老”的观念。

从消费水平中选出两类消费,一类以家电消费为代表,这类消费来自于全家需求;另一类以教育支出为代表,这类消费主要来自于子女的需求。组合4表明,家电消费与收入水平在统计意义上基本没有关系,主要受消费水平、勤勉程度、女孩数量、男孩数量的影响。子女数量越多,家电消费越少,女孩数量的影响还要大于男孩,这可能是由于“嫁妆”主要由父母来准备,而“聘礼”可以由男孩和父母一起来准备的原因。在这里需要注意,勤勉程度越高的家庭,家电消费越低,而且这种影响还十分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勤勉程度越高的居民,享乐需求反而会更低,从而减少了家电消费量。组合5显示,教育支出随着子女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符合课题预期结果。在组合4、5中,消费水平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家庭在一种需求上的消费观,很容易会被带到另一种需求上。

五、总结与政策建议

中国农村消费的研究刚刚起步,对子女性别数量因素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从农村子女性别数量出发,揭示了不同家庭结构对父母勤勉程度、家庭消费等的影响。

从研究可以看到,在子女的消费中,教育消费是不容忽视的重点。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悬殊。建立健全农村教育体系,提高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迫在眉睫,从而促进农村教育消费,加大推动农村消费。

篇5:性别比综合治理宣传资料

一、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意义:

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有利于逐步改变群众对男孩的性别偏好,消除性别不平等,有利于提高妇女地位,促进家庭、社会和谐,是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保持合理的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实现人口性别的数量平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危害性:

一方面破坏人类固有的自然生物属性,造成婚姻年龄阶段男女两性比例失调和未来婚姻的失衡;另一方面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影响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影响人口安全、民族繁荣和社会稳定;其次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不仅会直接造成婚姻挤压,危害女性的生命权和生存权,还会引发性暴力等高频犯罪,冲击家庭稳定,影响社会和谐。预计20年后,我国将出现3000万个“光棍汉”,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刻不容缓。因此,我们要充分认清形势,大力宣传“以人为本”“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生男生女顺其自然” 的新型生育观念,切实增强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并将此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

三、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维护育龄妇女身心健康:

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禁止歧视、虐待、遗弃、残害妇女。——《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一章第二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人身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六章第三十六条

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育龄夫妻双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划生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七章第五十一条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一章第二条

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章第二十一条

四、打击“两非”的法律依据:

1、严禁使用超声诊断仪、染色体检测以及其它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鉴定胎儿性别。医学上确有需要的,孕妇应当取得符合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医学证明,并报其户籍所在地市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方可鉴定胎儿性别。(《湖北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规定》第七条)

2、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对妊娠妇女本人要求终止妊娠的,应查明原因。如发现属于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妇女怀孕而要求选择性终止妊娠的,应予拒绝,并将情况通报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规定》第八条)

违反计划生育规定怀孕16周以上的妇女终止妊娠应到县以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机构施行手术。

3、符合计划生育规定怀孕的妇女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终止妊娠:

(一)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

(二)胎儿有严重缺陷;

(三)因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孕妇健康;

(四)省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情形。

符合前款第(一)、(二)、(三)项情形之一终止妊娠的,必须取得符合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医学诊断结论和医学意见,县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证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医疗保健机构施行终止妊娠手术后,应当向所在地县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书面报告。

4、使用药物终止妊娠必须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和药品经营者不得将终止妊娠药物出售给个人使用。(《规定》第十一条)

5、禁止个体诊所鉴定胎儿性别、施行终止妊娠手术和使用药物为孕妇终止妊娠。(《规定》第十二条)

6、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向县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或药品监督行政部门检举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举报内容查实后,由当地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对检举人给予奖励,并予以保密。(《规定》第十三条)

7、违反本规定,非法为他人鉴定胎儿性别或非法为符合计划生育规定怀孕妇女终止妊娠的,由县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属国有和国有控股单位的,对主要负责人给予降级降薪或撤销职务的行政处分,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开除或解聘的行政处分,并依法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规定》第十四条)

8、非法销售终止妊娠药物的,由药品监督行政部门依法处理。(《规定》第十五条)

9、个体诊所违反本规定鉴定胎儿性别和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依法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规定》第十六条)

10、符合计划生育规定怀孕的妇女违反本规定选择性终止妊娠的,由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属生育一孩的,三年内不予批准其生育申请;属符合计划生育规定准予生育二孩的,不再批准其生育申请。(《规定》第十七条)

篇6: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简报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充实“两非”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县分管领导多次牵头相关职能部门,专题召开工作协调会,提出一系列治理措施。建立“纪检牵头、卫计协调、部门配合、内外出击”的工作机制。县计生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细化分解任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工作开展相对落后的乡镇,进行个别访谈、开展专项督导。

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宣传工作制度,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注重舆论引导和社会效果。注重阵地宣传,在乡镇中心街道及公路沿线悬挂各种固定标语和举报电话,在医疗保健机构、药店等重要场所设置严禁“两非”的醒目标志,印制发放“关爱女孩”、打击“两非”主题宣传材料。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开设计生专栏,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化大宣传活动,让政策法规及科普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执法文明、行为规范,着力解决在办案过程中重实体、轻程序,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业务不精等问题。成立了由纪委、监察局、公安局、市监局、卫计委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两非”案件专案组,深化“部门联动、区域协作、综合治理”的打击“两非”工作机制。

篇7: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简报

一是抓住切入点。深化宣传教育,利用网络、报刊、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和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和“圆梦女孩志愿行动”,宣传“两非”行为的危害性,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

二是把握着重点。注重协调联动,加强信息共享,促进实名制登记制度的完善,并从公安、市场监督管理、卫生计生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打击“两非”办公室,扎实开展打击“两非”专项行动。

三是着眼关键点。设立督查组,严格孕情跟踪、终止妊娠审批管理、住院分娩实名登记管理以及B超的准入和使用管理、终止妊娠药品的使用管理等的监督力度。

四是突出支撑点。制定相关制度,出台《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促进工作有序开展。

上一篇:成人高考专升本高数二下一篇:巧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