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统战工作站制度

2024-07-03

社区统战工作站制度(精选8篇)

篇1:社区统战工作站制度

社区统战工作制度

一、例会制度

1、街道、社区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统战工作例会,专题研究社区统战工作,决定社区统战工作的重大问题和重大活动。

2、社区(居委会)统战工作协调小组每月召开一次统战工作例会,分析社区统战成员的思想、生活等情况,突出“双向服务”,研究社区统战具体工作。

3、传达学习统战工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不断增强小组成员的统战意识。

4、交流做好社区统战工作经验体会。不断推动社区统战工作深入开展。

二、宣传学习制度

1、由社区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小组组织实施。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遇有重大问题、重大会议、重要活动,随时组织。

2、宣传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政治理论,党的统战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国内外时事,及时传达上级有关统战工作的重要文件精神。

3、建立社区统战宣传学习记录本,认真搞好活动登记和会议记录。

4、适时举办学习座谈、研讨,交流工作经验。

三、走访慰问制度

1、社区干部经常走访统战成员,做到“四必访”:统战对象生病住院必访,有困难必访,有矛盾必访,传统佳节必访。

2、通过走访,听取统战成员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掌握他们的实际困难,主动为其排忧解难,街道社区能办到的及时解决,街道社区办不到的及时反映,协调解决。

3、建立访问登记,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四、情况通报制度

1、半年街道社区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向社区统战工作协调小组、个联谊会(组)通报社区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情况。遇有重点工作任务和重大问题随时召开通报会议。

2、每度由社区统战工作协调小组向本社区统战成员通报社区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3、街道、社区运用通报制度,征求统战成员、特别是重点统战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他们的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

五、信息反馈制度

1、社区统战工作联络员(信息员),要经常了解统战成员的思想反映、实际困难、意见和建议,准确掌握其思想动态,每月向社区统战工作协调小组汇报一次社区统战工作动态、各界人士反映的社情民意以及各界人士发挥积极作用的典型事例,遇有重大情况随时报告,重要信息向区委统战部《统战简讯》编辑部投稿。

2、社区统战工作协调小组、各联谊会(组)每季度向街道社区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一次统战成员的思想等信息。

3、领导小组和协调小组对统战成员的思想等信息,要及时认真地进行分析研究,搞好反馈,指导社区和联谊会(组)有针对性地做好统战成员的思想等方面的工作。

六、双向服务制度

1、街道、社区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协调职能作用,主动为统战成员特别是重点统战成员搞好服务,重点突出解困、维权、政策、法律等服务内容。

2、社区设定统战工作服务站(点)、制定服务公约,成立统战工作志愿者队伍。

3、建立统战成员人才库,充分发挥有专长统战成员的作用,引导其为社区建设、为社会贡献聪明才智。

七、联系交友制度

1、街道领导、统战干部和社区统战工作指导员分别与1?2名重点统战成员结对子、交朋友,积极参加统战成员的联谊会活动没,及时了解统战成员的思想反映,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2、社区干部和社区统战工作联络员,要主动与社区内的统战成员联系,开展交友活动,及时为他们解决困难、搞好服务。

3、社区张联谊会(组),把联系、交友作为社区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思想互助、困难互帮等活动。

八、考核制度

1、把社区统战工作列入各总支党建考核范围,各社区总支书记为社区统战工作第一负责人。

2、结合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检查,每季度讲评一次社区统战工作,年终总结时对各总支统战工作的情况进行排序。[Page]

3、对社区统战工作先进的社区、联谊会(组)、指导员、联络员推荐给区委、区政府进行表彰,推动社区统战工作的开展。

篇2:社区统战工作站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统战民宗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统战民宗理论和法律法规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一)学习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二)集中学习原则上安排在每月的10号,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实施的,另行安排时间。

(三)学习要做到:听报告、听讲座要有记录;专题学习有交流;

篇3:社区统战工作站制度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山西省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和社区资源, 充分发挥统计部门的服务职能, 为省委省政府全面建设新型社区和加强社区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山西省统计局从2000年开始大胆尝试开展全省范围的社区统计调查工作。由于在国内只有基层社区居委会或者城市开展社区统计工作, 没有以省为单位开展社区统计工作的先例, 所以我省统计局开展的全省社区统计工作在全国来说属于首创。由于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借鉴, 所以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

最初社区统计工作的开展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经过4年多的筹划和准备, 终于在2005年付诸实施, 山西省统计局首次将社区统计调查的任务下发给各基层单位。但是由于山西省社区建设相对落后, 设施和资源相对贫乏, 所以收集回来的指标数据有相当一部分为0或是虚报的数据, 从而失去了统计的意义。但是省统计局并没有中途放弃, 而是认真分析各社区填报虚假数据背后的真实原因, 从中发现问题所在, 从而不断改进调查的方案, 缩小调查的范围, 细化调查的指标, 继续进行了为期5年的统计调查工作, 了解了山西省部分城市社区建设的真实情况, 获得了一系列翔实的数据资料, 为山西省开展社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本文以省统计局开展的社区统计调查工作为实例, 对我省社区统计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作一个肤浅的探讨。

2 山西省的社区统计制度建设

2.1 社区统计的基本制度

社区统计制度要求建立在为社区建设服务的基础上, 建立一套完整的报表制度, 能反映社区基础建设的实际情况。社区统计应当以社区总体为观察和研究对象, 针对社区管理、社区建设以及社区中社会生活的现状及其变化, 收集整理辖区内的有关统计数据资料, 建立健全统计基础资料, 积极开展统计分析研究, 为当地政府搞好社区建设、加强社区管理水平、提高社区运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需做好统计资料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加强对各种原始统计资料的保密管理, 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

山西省从2005年开始着手制定社区统计调查方案, 筹备资金, 部署统计任务, 并依此方案连续实施了4年。2009年下半年重新进行了社区基本情况调查的方案修订、专业培训、调查经费落实并发放到位等工作, 研制了社区调查数据处理程序。2010年1月14日发出了《关于提高社区调查数据质量的通知》, 要求各市县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认真做好调查组织实施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 高质量完成社区调查任务。同时还出台了《2009年社区调查评比计分办法》, 从调查的组织和培训工作、现场登记和数据报送工作、数据评估和分析工作三个方面进行评比计分, 将社区调查工作纳入工作考核。这标志着我省社区调查工作全面步入了规范化轨道。

2.2 社区统计的机构

根据《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根本性质是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统计的机构由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组成。

(1) 社区党组织。

是社区组织的领导核心, 在街道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团结、组织党员和居民群众完成本社区所担负的各项任务;支持和保证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自治, 履行职责;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 社区居民委员会。

是社区群众自治的主体组织, 是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执行层。社区居委会由社区代表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差额选举产生, 其主要职责是:在当地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 引导和组织社区居民做好社区内的各项工作, 并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

(3)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

是社区的权力机构和决策层, 由社区居民代表和社区单位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 推荐、选举产生社区协商议事会, 听取和审议社区协商议事会和社区居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及工作情况报告, 讨论决定社区建设的重大事宜。

(4) 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

是社区的议事层, 实行兼职制, 由社区知名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中的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和驻社区单位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讨论协商事关社区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 对社区居委会及社区其他工作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议, 提出意见和建议。

2.3 社区统计调查的评比计分办法

利用评比计分的办法, 调动各地政府部门进行社区统计的积极性, 引起大家对社区统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评比采用计分制, 满分为100分, 按考核内容分配。考核评比不符合要求的, 酌情逐项扣分。

(1) 调查的组织和培训工作 (30分)

①市政府和统计局领导重视, 能够保证调查经费和人员的落实。

内部职责分工明确, 制订调查工作计划,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加强对调查组织工作的检查指导, 并上报省局。 (15分)

②制订本市 (县) 培训工作计划, 明确培训的时间、形式、内容和重点。

培训教员讲课要细致, 联系实际。培训要有教材和考试试题, 学员必须有考试合格成绩的登记。 (15分)

(2) 现场登记和数据报送工作 (35分)

①认真组织样本核实工作, 并按时反馈样本变化情况。 (10分)

②精心组织现场登记工作,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登记工作。及时妥善解决其间出现的问题。 (10分)

③做好调查表编码、数据录入、审核、汇总工作, 做到格式规范, 数据准确, 按期上报。一次验收合格的得满分。每错一笔扣1分。延期报送数据的, 每延期一天扣2分。 (15分)

(3) 数据评估和分析工作 (35分)

①做好社区调查的总结和数据评估工作, 并按规定时间上报数据评估报告和工作总结。 (15分)

②认真思考, 总结经验, 改进和完善调查工作, 及时向省局提出改进意见。 (5分)

③结合本市社区建设情况, 撰写本市社区数据分析资料或分析报告, 上报省局。 (15分)

3 山西省社区统计的实践研究

3.1 社区统计指标体系设计及构造

根据我省社区发展实际情况, 社区统计指标体系按照社区统计的基本内容, 设置的主要指标如下:

(1) 社区数量。包括社区居委会、城市社区中的村改居社区数量。

(2) 社区人口。包括本年年底户籍在册总户数、本年年底户籍在册总人口数、本年年底常住人口总户数、本年年底常住总人口数。

(3) 社区工作人员的福利。包括社区居委会干部工资、社区干部待遇。

(4) 社区机构。包括居民代表大会、协商议事协会。

(5) 社区组织建设。包括党支部支委以上干部人数、支部党员总人数、离退休党员人数、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其他专职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社区干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

(6) 社区基础设施。包括社区办公用房面积、社区服务用房面积。

(7) 社区公共服务。包括卫生医疗服务中心 (所、站) 、民间组织、户外体育活动场所、老年人协会、老年人活动中心 (室) 、残疾人协会、志愿者服务站。

(8) 社区文化。包括图书室、读书室等文化设施、文体活动站 (室) 等。

(9) 社区教育。包括托儿所和幼儿园个数等。

(10) 社区安全。包括警务室个数等。

总之, 社区统计内容必须以人为本, 与人的活动相关联, 并以此为准则进行统计指标的设计, 建立定期报表制度。

3.2 社区统计调查报表设计 (如表1所示)

县 (市、区) 乡 (镇、街道) 社区居委会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送时间:

3.3 我省城市社区的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量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的功能从政府和单位中不断剥离出来, 让社区来承接, 使它从微观的层面担当起了造就大社会的重任, 成了协调和凝聚方方面面的中心。在山西省政府、统计局、民政厅等相关部门正确的政策导向与资金注入的双重支持下, 各地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城市社区建设政策, 积极筹备社区建设工作。根据近几年连续调查收集的数据显示, 我省社区面貌大为改观, 实现了“居委会规模由小到大、办公设施和公益性服务设施从无到有、社区工作人员日益增多”的基本目标。鉴于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翔实数据负有保密义务, 所以用山西省民政厅对外公开的城市社区情况表为例来分析我省的社区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备注:数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31日。

由表2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经过多年的连续发展, 山西省社区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大部分地市已经建立了社区居委会或城市社区中的村改居社区, 具有了一定的社区服务设施和公益性设施, 以便于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

然而此表也反映出社区工作的很多不足之处, 地区之间社区建设情况差异也较大。部分地市的社区办公设施相对匮乏, 全省无办公用房的社区居委会占到了总数的12.33%, 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居委会没有固定场所开展服务, 属于移动式办公。而且社区服务用房300平方米以下的社区占到了总数的82.12%, 这样使得居民没有足够的场所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太原市平均每个社区的办公服务用房不过3~4间, 大部分建筑面积在100~300平方米, 这已经属于比较好的, 条件差的仅有办公房间1~2间, 甚至没有办公房间, 这与北京每个社区办公用房都在300平方米左右无法相提并论。由于办公条件的限制, 社区的许多功能不能正常发挥, 比如, 缺乏固定的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 导致社区的一些活动难以开展, 严重影响了社区的形象, 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

备注:社区干部“3险”是指养老、医疗、失业。“2险”是指养老、医疗。

由表3数据可以看出, 社区居委会中党员和高学历干部人数有了显著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到社区工作中来, 包括大学生村官。但社区干部报酬偏低, 福利待遇差, 工资大部分集中在1000元以下, 甚至还存在几十元的情况, 加之平时日常工作相对繁杂, 使得收入与付出明显不协调。因此, 社区干部大部分是企业的离岗人员, 年龄偏大, 文化层次偏低, 严重制约了社区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报酬低而工作繁重, 也限制了专业人员进入这个领域。

3.4 影响我省社区统计的主要因素

从历年调研情况看, 我省社区统计工作存在的困难非常大、问题非常多, 具体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社区统计需要直接统计辖区内的住户人口、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料, 统计数据量大, 任务繁重。但政府统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只负责任务的下达, 却很少考虑社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状况, 所以社区对于统计工作只能在能力范围内采取虚报、瞒报、漏报、错报的态度, 应付了事。

(2) 素质较低, 影响工作。从调研情况看, 社区工作队伍发展不协调, 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 专业人员缺少, 全省社区中专、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只占总体的32.2%。目前的统计人员均由社区居委会干部兼任, 由于缺乏培训, 对社区统计工作业务不熟, 责任心不强, 许多人只是应付了事。同时, 由于人少事杂和工作责任心等原因, 许多社区工作人员身兼数职, 钻研统计业务时间有限, 加之能力有限, 对统计方法、统计指标的理解有偏差, 遇到调查任务时, 难免出错, 从而严重影响了社区统计数据的质量。

(3) 资金短缺, 经费紧张。由于山西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所以社区普遍存在资金来源渠道少, 办公经费紧张、工资不能正常发放、没有任何福利待遇等问题。除工作人员工资和必要的办公经费由政府拨款外, 主要依靠辖区内单位赞助, 远远不能满足一个社区正常开支需要, 所以资金相当短缺。日常开销尚举步维艰, 统计经费又从何而来呢?

(4) 工作受制, 法律淡薄。社区统计人员业务上虽受县区统计局指导, 但人、物、财都归街道办事处管理, 因此, 其工作开展难免受到牵制。上报的数据中有的“凭空捏造”, 有的需要根据领导的意愿上报, 从而失去了统计工作应有的严肃性。

3.5 重要结论和建议

社区统计是整个基层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社区统计机构, 有效开展社区统计工作, 提高社区统计调查人员的业务素质, 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城市基层统计工作的重点。针对我省社区统计的现状, 特提出以下建议, 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1) 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

社区作为城市最基层组织, 是各级党委、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和意义正被越来越多的领导认识和重视。加强社区统计是山西省开展和谐社区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建议各级党委、政府明确规定社区统计机构、编制、人员的管理模式, 并给予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赞助。

(2) 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

社区统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社区统计队伍, 所以统计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只有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 才能保证社区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建议为社区统计人员和居委会负责人提供免费培训, 以统计基础知识、调查方法、技术为重点内容, 以提高社区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3) 保障社区的统计经费。

政府部门应在原有基础上, 不断提高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待遇, 这样才有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在开展社区统计调查过程中, 充分考虑社区的承受能力, 对于需要社区组织人员进行的工作, 要按照市场机制保证调查经费, 使社区能维持正常的工作开支, 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4) 抓好统计的数据质量。

统计调查中, 数据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要求各地市社区不断加强业务规范, 确保第一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抓好统计调查制度落实, 认真贯彻落实省局下发的统计报表制度, 严格执行统一标准、统一方法, 切实做好统计调查数据的收集、审核和上报各环节的工作, 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5) 加强部门的协调沟通。

社区统计涉及多个政府部门, 几十项统计指标。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是政府综合统计部门, 牵头相关部门开展的一项社会统计工作, 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对此, 各地市可结合本地实际, 或下发相关文件, 或召开有关部门会议, 将统计工作落到实处, 确保有关数据与部门数据一致。

4 总 结

山西省城市社区统计工作经过多年的补充和完善,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反映了我省社区建设的真实情况。同时也暴露了许多弊端和不足之处, 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省统计局和民政局的精心策划下, 通过全省统计战线上的全体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一定会克服社区统计基础工作建设中存在的困难, 迎来社区统计工作崭新的明天。

摘要:社区统计工作是各级政府部门掌握社区基本建设情况、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社区统计工作是山西省的一项开创性工作和前瞻性举措。本文根据山西省统计局组织的社区统计调查情况对山西省的社区制度建设和实践工作作详细的描述, 分析影响社区统计的关键因素, 并提出合理建议。

篇4:议社区统战工作新时期的新挑战

关键词:社区统战工作;和谐;统一;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一、做好社区统战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做好社区统战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密切党群关系的需要。社区环境复杂多样化,社区中住着不同经济基础、不同身份地位和不同价值取向的成员,融入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使得社区中的统战成员呈现数量不断增多、构成日益多样、影响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

(二)做好社区统战工作是社区健康发展实现和谐社区的需要。社区成员分别属于不同阶层、群体和行业,必然存在经济利益上的差别;这种经济利益上的差别,使得社区成员站在各自的价值观念和利益立场来做出各种言行上的反映,其中就有可能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如何协调这些利益关系,将这些矛盾和冲突化解在社区最基层,就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各阶层人士的力量,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把社区成员的认识和行为引导到自觉遵守统一的行为规范上来,确保社区管理的规范有序,进而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

(三)做好社区统战工作是研究新问题、解决新情况发挥阵地作用的需要。随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社会、政府之间的分工越来越明确、细致,许多原由企业和政府担任的社会管理职能纷纷分离出来,转化为社区管理。在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势必发出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而社区统战工作的优势在于涉及范围广、直接与各界统战人士接触,便于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同时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功能,尊重和照顾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的利益,有针对性地加以研究,随着新问题的解决,社区统战工作会不断地创新。

二、社区统战工作的新挑战

(一)社区社会环境复杂化。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区成员接受信息的渠道宽,接收到的内容广,容易受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减弱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这对社区管理提出了挑战。生活在同一社區的人们,由于所属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群体,拥有不同的人生际遇,必然存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社区居民群体的复杂多样性。

(二)社区成员利益诉求多样化。社区成员中,无论是个体户、私营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还是自由职业人员,都有着各自的诉求,越来越对保护自身利益“很在乎”,而且由于利益诉求多元化,利益协调过程中遇到的情况也日益复杂。

(三)社区统战机制与社区新形势要求断层化。目前,在大部分社区都存在党务之中轻统战的观念,对统战工作不重视、不落实现象存在;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没有新的约束机制和考核办法来促使社区干部搞好统战工作,难以建立健全党委统一牵头。在社区复杂多样化的环境中,如何能够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如何能够使社区与统战工作实现双向服务,如何能够使社区统战工作走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上来,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社区统战工作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社区统战工作的重要性。社区是社会的构成细胞,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和谐社会的基础就在社区。社区统战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力军,重视社区统战工作就尤为重要。

1、要争取党委领导重视,领导亲自抓,具体抓,形成大统战的工作格局,街道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社区统战工作协调小组每季度至少要研究一次社区统战工作,同时处理好领导支持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各部门分工协作,统战部、台办、民宗委、侨办、工商联、侨联、台联的部分干部可担任社区统战工作联络员,按照就近原则,在街道、镇党委领导下,负责联系和指导一二个社区的统战工作;组织部门调整人事,组织交流学习,宣传部门搞好统战宣传,培训部门搞好相关业务培训等,处理好中心工作与统战工作的关系。

3、争取工作主动,社区干部身上肩负着社区居民的期望和愿景,要处理好抓点与带面的关系,通过抓点对面上的工作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统战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与时俱进,把工作的触角伸向基层伸向社区,以实现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目标。

(二)社区统战工作要注重老经验与新方法相结合。社区统战工作是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扬基层民主的重要载体,开展社区工作有好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1、创建和完善社区统战工作载体。依托同类人员相对集中的社区,分别建立由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参加的联谊组织。

2、建立统战成员信息资料库。建立健全统战成员资料库,是开展社区统战工作、加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依托。

3、调动社区统战成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

(三)建立新机制,把着重点放在完善制度上。社区统战工作要立足于社区建设的实际,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网络化的工作模式和条块联动、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共同做好社区统战工作。

1、推行统战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将目标和任务分解到社区,到相关单位,责任到人,将统战工作与其它党的工作一起安排布置、一起督办检查、一起评先评优,使统战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出台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层层签订统战工作责任书,形成区委考核街道、街道考核社区的有效机制。

2、建立健全统战工作例会制度、统战对象定期走访制度、协商制度、座谈制度、领导干部与统战对象联系交友制度等。建章立制,以克服社区统战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使统战工作的开展有计划、有安排、有章可循,使社区统战对象服务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篇5:社区统战工作计划

为做好钢花路社区的统战工作,根据社区现状,特制订以下工作计划:

一、社区统战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二、组成以社区党总支为首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保证统战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组织社区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党的统战工作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开展工作;

四、利用各种会议及宣传工具,宣传社区统战意义,努力营造社区重视统战工作氛围。开展好与民主党派的结对共建工作;

五、调查摸底,发动全体党员,社区干部,了解居住在社区的统战人员及掌握人员的概况;

六、逢节如中秋、春节召开统战人员座谈会,加强沟通了解需求,更好地为统战人员服务。

七、年终总结时,请社区统战对象参加会议,征求意见,民主监督,献计献策,共建家园;

篇6:社区统战工作站制度

一、注入新活力,打造“多元统战”

围绕统战工作多元化,扩展社区统战职能,是亮点打造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要扩大社区统战的范围。要利用好社区资源就要盘点好统战对

象,建立统战成员资料库,及时刷新归档统战单位和统战对象的类别、特点、流动情况、个人及家庭情况等,对辖区统战对象实施信息化管理。以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与统战单位结成最广泛的联结,与统战对象交朋友。

二是要拓展统战工作层面。根据对象特点因势利导,利用特长,施展才干,把统战力量集中到支持中心工作解决重点问题上来,把统战工作融入到社区管理和建设的方方面面,如扶植社区经济建设、协助政府招商引资、广泛开展扶贫助学、加强参政议政、征集意见献计献策、培养推荐党外干部、促进多党合作、促进与民族宗教团体沟通交流、拓展对台工作等等,使社区统战与社区党建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实现双赢。

三是要塑造“全能”统战干部。统战干部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社区统战亮点打造的成与败,作为统战干部,要会出题、善解题,这就要求社区党支部花力气培训精业务、熟时事、懂政策、善外交、会管理的一专多能型统战干部。

二、打开新思路,打造“民心统战”

开拓统战工作思路,将群众基础做民心工程,是打造统战亮点的源泉。

一是要开发统战资源。按照“整合资源、构建网络、双向服务”的思路使社区统战“进家、到人、入心”。整合资源,就是要根据社区自身实际,选择角度,突出特点,把驻区统战成员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为社区建设服务。构建网络,就是要建立以楼院单元为单位的联络小组,组成双向信息反馈网络,使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矛盾在第一时间得到发现和化解,服务迎头超前。双向服务,就是要贴近社区和统战对象的生活实际,通过关怀帮助团结统战单位和统战对象,适时开展访问、结对活动,帮助统战成员排忧解难,激发统战人士以自身的优势和专长投身社区建设、服务和关怀社区居民,保证社区统战成员拥有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和发展环境,最终达到互相扶持、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是要强化组织基础。按照“党建引路、完善机制、优化管理”的思路使社区统战“强基、固本、培元”。党建引路,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街道党工委要在政策上倾斜、业务上指导、举措上扶植,社区党支部要在协调、组织、管理等方面发挥其主体作用,扎稳社区统战工作的根基。完善机制,就是要通过社区建立健全学习宣传制度、联系制度、例会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向统战对象通报工作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党外代表人员物色培养和推荐制度等一系列社区统战工作制度,建立统战工作体系,抓好社区统战各项工作和活动的落实,牢固统一战线基础。优化管理,就是要通过强化工作督促考核,优化统战工作环境,改进统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统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最佳调度,赢得群众口碑。

三是要扎根群众心中。按照“以民生为基础,以文化作支撑”的思路使社区统战“亲民、为民、利民”。以民生为基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凝聚各界人心,切实帮助统一战线中的贫困人士和其他社会人士解决生活、就医、子女读书等具体困难,切实团结统战成员以其力量关爱弱势群众、关注民生,为群众排忧解难,充分团结群众、依靠群众、贴近群众。以文化作支撑,就是要抓好统战宣传阵地,树立统战典型,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出社区统战的文化名片,争取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三、搭建新载体,打造“品牌统战”

良好的统战宣传载体和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是打造统战亮点的手段。

一是要讲求新颖。亮点打造要注重品牌包装,遵循其规律性。要讲究载体的多样、新颖、地道和大众化,强调新闻媒体、信息网络与声像、文字等实物载体有机结合,构建多形式推进、立体化覆盖的统战宣传体系,确保局面打得开、载体叫得响,增强社区统战的亲和力和覆盖面。

二是要务求实效。要树立基层良好的统战形象,切实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的喊口号活动,就要迎合地域特色和群体特点,扎实开展访群众、办实事、结对子、促和谐等活动,听民意、呼民声、聚民情、解民忧、达民愿,增强社区统战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三是要形成经验。社区党支部要努力探索新的统战服务载体模式,如组建统战智囊团,组织党外知识分子,党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就社区建设和发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组建统战专业服务团,大力引导教育、卫生、城建等系统的党外代表人士,发挥其专业优势,深入社区,就落实各项政策以及改水、改厕、改路、改环境等提供咨询服务等;组建民企帮扶团,动员、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篇7:社区统战工作问题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逐渐成为居民参与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社会活动的基本场所,大批统战人士不可避免地与社区发生着多样的重要联系。社区统战工作关系到社区的健康发展。深入研究社区统战工作的内容、方法与机制,对推进社区统战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区统战工作的基本内容

宣传社区统战工作。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带头学习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带头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带头参加统一战线的重要活动。”①结合社区的特点和工作实际,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统一战线的社会宣传,营造社区统战工作的良好氛围,是做好社区统战工作的思想前提。首先,要提高社区工作者对社区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自身的统战观念,这是做好社区统战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其次,要运用各种媒体宣传工具和手段,广泛开展统战理论政策和社区统战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扩大统一战线的影响,发动党员和统战人士积极参与社区统战工作,形成社区统战工作合力,为社区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再次,要利用好社区的专刊、板报、专栏、标语、橱窗等工具,宣传统战工作、宣传党的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提高统战人士、社区居民对社区统战工作的认识,树立社区统战工作的自觉性。

建立统战人物信息资料库。建立健全统战人物资料库,是开展社区统战工作、加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依托。一个社区有多少统战对象,他们的文化状况如何、思想状况如何、有哪些社会资源?他们的基本需要和社会需要有哪些?这就需要社区统战工作者采取“进百家门、知百家情、交百家友”的方式对统战对象进行摸底登记和分类造册,对党外人士、民族宗教人士、“三胞”家属、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分门别类地建立档案资料。在此基础上,确定出由社区重点联系和普遍联系的工作对象。

为社区统战成员提供服务。社区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诚心诚意为统战对象服务,包括政治上、生活上为其服务。政治上的服务,主要是组织社区统战人士参政议政、开展民主监督,为统战对象提供政治学习的机会,学习新时期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路线方针。生活上的服务,是指对统战对象要多关心,力求能及时地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如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培训;为统战对象中的困难群体积极申请低保,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逢重大节日组织各种活动向统战对象送温暖、送爱心。

调动社区统战成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社区内通常聚居着一批知名度较高的统战对象。他们或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或有着广泛的社会联系,主要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之中。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统战人士参与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意识不断加强。社区统战工作要求社区工作者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参与社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使他们成为社区建设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社区统战工作的基本方法

把握关键人士,深交统战朋友。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统战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社区统战对象主要有“三胞”及其家属、少数民族群众、信教群众,还有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专家、学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人力资源十分丰富。社区人员数量多,成份复杂,只有明确重点,把握关键人士,才能突出工作实效。有些新阶层中的党外人士,已成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建设方面的领军人物,是参与社区民主管理、文化建设的积极分子。为开发好这一资源,使之成为统战工作的优势,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社区工作者要选择社区统战人士中有代表、有影响、文化层次较高、能够确实为社区四个文明建设提供帮助的统战人士作为重点联系对象。建立社区统战工作重点联系名单,形成较为详细的人物基础资料,通过做好他们的工作,影响其周围的一批人,共同致力于社区建设。

组织多种活动,搞好社区双向服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是开展社区统战工作的重要方法,为广大统战成员搞好服务是社区统战工作的主要目的。使社区统战工作走向服务化,是统战工作进入社区的最佳切入点。社区工作者要利用社区服务网络,从心理咨询、生活服务、就业指导、法律服务、政策指导等多种服务项目方面,开展对社区统战对象的服务活动。通过具体的服务给人以最具有人情味的关怀,调动统战对象的积极性,积极参与社区的各种建设,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共识。同时要注意发挥统战成员中的人才资源优势,积极支持和帮助他们为社区建设服务,使他们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和认可。这种双向服务有利于创造一种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良好的统战格局。

搭建平台,选拔人才。社区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让大量游离在现有工作机制外的统战成员,进入统战工作的视野。注意选拔、吸收一些在社区生活或工作,并且政治素质高、关心社区建设、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社区有一定影响、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的体制外的党外人士进入社区各级民主议事机构,使社区各级民主议事机构成为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成为发现、选拔、培养、考察党外人士的重要渠道。组织社区内知名度较高、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统战人士参加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推荐社区内较高层次的统战人士参加人大、政协组织及各种情况通报会、座谈会,使统战人士对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到知情、出力、献计、献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社区重大问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同时为党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做好准备。

加强研究,强化培训。社区统战工作是一项探索性、创新性很强的工作。伴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客观上要求工作在第一线的社区干部素质必须有一个大的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将会成为必然趋势。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大规模的集中学习和培训,对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统战工作意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各社区要对统战干部进行培训,并将其纳入干部培训计划,专门开设社区统战课程,帮助社区统战干部、社区工作者掌握开展社区统战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更好地开展社区统战工作奠定基础。

社区统战工作的基本机制

社区统战工作要立足于社区建设的实际,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网络化的工作模式和条块联动、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共同做好社区统战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社区统战组织网络。面对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开展社区统战工作,必须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党对社区统战工作的领导,特别是社区党组织,应成为社区统战工作的领导核心,本着“凝聚力量、发挥作用、全员参与、共住共建”的工作原则开展社区统战工作,将统战工作纳入到社区建设之中,使社区统战工作真正成为社区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社区统战工作,作为一项对象广泛、社会性强的工作,必须建立和完善纵横交织,立体交叉的网络体系,这是深化社区统战工作的必要条件。建立健全区委、街道和社区组成的三级工作网络。区委统战部总抓,建立区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办事处成立由书记负总责、统战成员具体负责的活动领导小组;社区居委会成立相应协调机构的三级联动的社区统战工作体系,形成“一竿子插到底”的三级网络。通过组织网络可以把广泛的统战成员纳入到一定的组织系统中,实现统战成员利益需求和政治意愿的有序表达。

建立社区统战目标考核机制。社区统战工作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建立社区统战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出台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层层签订统战工作责任书,形成区委考核街道、街道考核社区的有效机制。将社区统战工作的目标管理纳入各区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目标考核之中,统战部门可会同文明办等部门对街道、社区进行目标考核。

篇8:文化统战与高校档案工作

文化统战不是一个新命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根据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实际,就明确提了出来。他指出:“文化革命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并为它们服务的。在中国文化革命和政治革命同样,有一个统一战线。”(《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7,第699页)这里,毛泽东将我国革命三大法宝之一统一战线作了宏观的、战略的理解,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不同领域,统一战线内部又可以分为不同部分。而且在整个统一战线的内部构成中,文化不仅是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整个统一战线的血液,不论统一战线具有什么样的内部结构、也不论统一战线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意识形态,都会以一种特殊的形式作为主线融入其中。在党的历史上,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不断巩固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文化的纽带作用和推动作用。同时,各阶级、各阶层、各政党、各社会力量之所以结成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内部求同存异,舍末存本,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存在着共同的文化这个根基。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文化的作用时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新时期的统战工作,不仅要将注意力放在政治、经济领域,还要关注文化的特殊功能,通过文化的认同和发扬,形成最广泛的共识。因此,必须顺应历史潮流,认真研究文化问题,应用文化统战的理念和方法,准确把握文化统战的地位,充分实现文化统战的功能。

文化统战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从文化的角度看待我国的政党制度,对政党制度在我国的实现形式会有新的认识,有助于澄清一些错误的认识和模糊的观念。政治上的多党合作,反映的是一种“多元”的客观存在。不同的政党代表不同阶层利益,有不同的政治主张。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又体现为多元之上的“一体”,是多文化的统一性要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既源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进程,又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共同的政治文化认同。

从文化的角度看待我国的民族工作,人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和把握各民族的差异与统一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共同利益和长远目标实现过程之中各民族之间的暂时现象,是发展中的不平衡,是“一”中之“多”。这些差别和矛盾,不影响各民族共同发展。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与共同进步,是民族和谐发展的主流。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和建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各民族文化;同时又在统一的中华文化这个共同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之上,发展不同特色的民族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从文化的角度看待我国社会的转型和阶层分化,就能够更充分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和重组的必然性,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新矛盾、新问题。在转型过程中,城乡分化、贫富分化、区域发展分化是暂时的,而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大趋势。

当今世界,全球化和民族化并存。在全球化浪潮中,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有一种民族、国家逐渐接轨和趋同的趋势,同时又有一种不断增强和强化各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趋势,要使中华民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继续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就是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加快中华民族的振兴。

文化的形式和载体多种多样,因此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促进统战工作,也有许多工作可以做,关键是有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勇气,不断开拓新领域。高校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阵地,高校的档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统战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首先,从档案收集来看。档案材料的收集,也是文化的整合和开发,以华南农业大学档案馆为例,馆藏十分丰富。为了迎接建校100周年,档案馆收集和整理了大量校友资料,而且将资料作了各种专题汇编。这里包括海外的校友以及大量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的相关资料。这一收集过程使广大校友对学校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建设,有了新的认同,特别是文化上有了更多的依存感、归属感。有些十年甚至几十年都与母校、与祖国没有联系的校友,这次以档案材料为纽带联络,也是文化认祖、文化传播的活动,使分散在不同国度、不同阶层的校友对根在祖国的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其次,从档案的整理来看。为了整理校友的事迹,理清学校发展的重大事件,校庆工作中专门出版了《校史》和《优秀校友事迹录》等专集。100年沧桑巨变,收什么、舍什么,扬什么、抑什么,从文化角度来看,只要为学校发展,为祖国的建设和统一做出成绩,不分党派、不分区域、不分历史过程中有过的不同的政治态度,甚至对立的观点,都作为收集、整理和展示的素材。体现了海纳百川、豁达宽广的传统文化品质,使不同政治立场、不同党派成员、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聚集在了一起。这种文化的纽带,使人们更进一步认识血浓于水的中华情感的感召力、凝聚力。

再次,从档案的利用看。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档案利用率越来越高。档案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利用档案的过程,也是了解文化、认识文化、传播文化的过程。如,华南农业大学百年校庆时,专门建立了校史馆,展示了数百幅照片和数百件实物等档案资料,这些资料可能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价值、不同的评价,但是都传达着一个共同的信息就是优秀文化中的感恩思想。这些档案材料所附载的人和事,人们是不会忘记的,祖国是不会忘记的。实践证明,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高校档案资料,不仅仅是档案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文化的传播和再造,有利于推动统一战线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北海市委统战部.探索文化统战工作的新路子[J].中国统一战线,2009(1).

[2]李韧.和谐统战:新世纪新阶段统战工作的新境界[J].中国统一战线,2009(3).

上一篇:成长的唯美的句子下一篇:2023年河北公务员面试热点:种地的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