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工作

2024-07-01

统战工作(精选十篇)

统战工作 篇1

关键词:林伯渠,国共合作、谈判

《何梅协定》签订后, 华北的主权丧失殆尽, 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 1935年底, 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任命林伯渠负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西安事变发生后, 为了贯彻党中央制定的这一路线, 林伯渠为争取实现国共二次合作积极奔走于西安、南京、上海、重庆与庐山之间, 与国民党进行了多轮谈判。

1937年7月, 庐山会议后, 林伯渠奉命留驻西安, 负责联络各界人士从事抗战工作。在此期间, 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三坚持、三反对”, 对国民党的阴谋进行无情揭露和反击, 利用自己的威望、人脉, 广泛团结各阶层人士一致抗日, 推动国共二次合作的进程。

当时的陕西省省长是杨虎城将军的老部下孙蔚如, 在同林伯渠进行交往后, “到处说共产党确是正当的风度”;西安行营主任程潜, 他是国共一次合作期间林伯渠的老战友, 更是在林伯渠的疏导下, 改变了对中共的态度;西北地区著名教育家杜斌丞与林伯渠在政治、学术上相互切磋后, 称其为“良师益友”。[1]

在对待国民党破坏团结、制造摩擦、诬陷诋毁的问题上, 林伯渠是这样做的。有一次, 林伯渠去国民党行营开会, 会上有人攻击八路军搞摩擦。对此, 不紧不慢地说:“是啊, 搞摩擦实在不应该, 我们八路军全体将士在前线应用抗战, 流血牺牲, 后方却有人故意搞摩擦。远在抗日后方的邠州, 我们却有那么多伤员, 实在叫人痛心, 这说明谁在搞摩擦呢?!”顽固分子无言以对;[2]还有一次, 胡宗南的副官来到八路军办事处, 趾高气扬, 高谈阔论, 胡说八路军“破坏抗战”, “破坏团结”, “不遵守三民主义, 搞共产主义宣传”。林伯渠严正批驳道:“八路军在前方打了那么多胜仗, 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怎么能说八路军破坏抗战呢?你们把守卫河防的部队开到陕甘宁边区周围, 把枪口对准边区, 这难道叫抗战吗?你们不打日本打友军, 这难道是增强团结吗? 我们宣传团结一致, 共赴国难, 有人却说我们是宣传共产主义, 这是破坏两党的团结。”而后, 林伯渠半规劝半警告地说: “你我都是中国人, 不要敌人反共你们也反共, 敌人骂共产主义你们也骂共产主义。如果同敌人的言行一模一样, 没有区别, 倒会使人怀疑你们和敌人一定有所勾结, 或订立了某些默契”。一席话, 说得他哑口无言。最后, 林伯渠给了个台阶:“不过我相信你是不会的, 最多是受了亲日派的挑拨, 上了当”。[3]

为了促成国共的第二次合作, 年仅半百的林伯渠常常奔波于延安与重庆之间, 协助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 克服层层困难, 为团结抗日、民主建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对于一切不利于团结抗日和民主进步的行为, 他都坚持“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原则, 作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1938年, 钱之光奉命到重庆组建八路军办事处, 担任处长。林伯渠几次飞到重庆参加国民参政会, 都住在这里。林老在红岩村居住的时候, 除了参加会议, 起草文件、电文、发表演讲外, 他还抽空做国民党上层人物和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

刘文辉是川西有名的地方实力派, 因为同蒋介石有隙, 且对抗战胜利的信心不足, 为了保存实力故而采取观望的态度。1939年5月, 林伯渠和董必武同志以中共代表团的身份, 亲自到曾家岩潘文华公馆与刘文辉会晤, 向他分析国际国内的形式, 详细阐述“只有全国各阶层、各党派的全国人民团结起来, 坚持抗战, 中国才有出路, 如果妥协和退让, 中国必亡”的道理。同时, 林伯渠还向刘文辉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大政策和主张, 并耐心为其讲解, 由此, 刘文辉感同身受, 触动很大, 这对他以后思想的逐渐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 林伯渠在路过成都时, 也分别做过另外两个四川实力派潘文华、邓锡侯的统战工作, 效果不错。[4]

1939年9月, 林伯渠于博古、吴玉章等同志, 在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会见了来渝访问的印度国民大会领袖尼赫鲁, 交换了对国际形势的看法, 介绍了国内抗日、反帝斗争的情况, 解释了我党的主张, 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

除了国内、国际上的统战工作, 林伯渠还非常重视做海外华侨参加统战的工作。作为拥有巨大海外华侨的中国, 这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1940年夏, 著名华侨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慰问团抵达重庆。林伯渠、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等八路军办事处领导人在红岩村举行了茶话会表示欢迎。林伯渠对于早前陈嘉庚致电国民参政会痛斥“汪精卫是秦 桧”, 提出“敌人未推出国土前, 公务员谈和平便是汉奸”的行为表示赞赏, 称赞他“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学识渊博的林伯渠在会上详细概述了华侨从辛亥革命以来的支援祖国的历史功绩。私下里, 林伯渠也常常教育身边的工作人员, 要“发展进步势力, 争取中间势力, 孤立顽固势力”, 以克服投降危险, 指出陈嘉庚南洋华侨团的到来, 是争取当前时局好转, 扩大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契机。茶话会结束后, 陈嘉庚被林伯渠的不凡气度所折服, 二人遂结成了好朋友, 他称赞道:“中共是实在的、朴实的”, 决定跟共产党走。

林伯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一个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 他用他那善良、谦虚的责任心, 感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他用他那坚定、执着的信念, 感化着敌对的每一个敌人。

注释

1[1]涂绍钧.林伯渠[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1.

2[2]涂绍钧.林伯渠[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1.

机关统战工作年度工作报告 篇2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非党人士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

统战工作要求“思想先行,理论为先”。为全面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切实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团结和调动非党职工的积极性,局党组在组织学习的时候,同时要求非党人士参加,适当时候组织学习统战理论知识,征订了统战报刊资料。积极参加县统战部组织的各种活动,选送了一名业务精干的非党干部参加学习培训,并撰写了调研文章一遍,从而达到提高非党人士的思想政治素质,加深对党的基础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理解。

二、党组重视统战工作,注重培养民主党派人士

近年来,局党组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以提高干部职工“三大能力”建设为出发点。在干部任用及党外干部的政治安排上,积极开拓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新路子,大胆使用和推荐非党干部。同时,按照县政协、县委统战部、组织部的安排,先后选派了两名非党后备干部参加培训班的培训学习,一名上派到县委办公室培训锻炼。

三、增强非党人士的责任感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快速发展

为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更加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形成了良好的党外人士参与机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我局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党外人士广开言路,各抒己见,收到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年,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6亿元,占我县年度目标任务引进国内省外资金5.1亿元的117%。

四、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各项制度

我局虽无专职的统战工作办公室,但统战工作并没有削弱,在局党组的领导下,由局外来企业服务办公室具体负责对统战工作的开展。今年,在原有各项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统战工作制度,出台了相应措施,并确保了统战工作所需经费,使统战工作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操作有章可循、做事有经费保障的健康机制。

体面工作、快乐工作、激情工作 篇3

什么样的雇主称得上是最佳雇主?

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同的人、不同的组织机构会有不同的理解。

“2007CCTV雇主调查”的核心主题是“最具领袖气质”。這样一个主题的诉求是——引领行业发展,更可能拥有未来的企业才是最好的雇主。主办方把“领袖气质”具体的落实在对企业以下三个方面的评价:

第一,企业崇尚共享成功与发展。这样的企业模范执行劳动法规,通过制度安排使员工在薪酬、福利、股权、工作环境等方面获得共享,企业不断完善激励制度和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企业崇尚创新。这样的企业致力于投资员工,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关爱人才,立志走自主创新之路,并通过制度安排形成有效的创新机制,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

第三,企业崇尚履行责任,这样的企业在采购、销售、合作等环节中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创造企业自身,以及上下游产业就业机会,同时,保障产业链各方员工的劳动权益。企业崇尚生态文明,这样的企业通过不断改变员工的观念和习惯、改进生产设备、改善生产流程实现企业的节能减排,并将其内化为员工的价值观,最终使得企业效益的提高、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保护环境达成和谐的统一。

最终,共有18家企业,员工3785人参加了调查。

通过对入围的优秀雇主的员工内部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非常有参考价值的结果,相信对企业管理者会有一定帮助,总结如下:

结论一:选择的理由≠留下的理由

企业要聚集优秀的人才需要有个好的雇主品牌,正所谓“良臣择主而侍,良鸟择木而栖”。那么究竟员工在选择企业时更关注哪些要素呢?

对比这两个量表(图表1、图表2)可以发现员工选择雇主时考虑的因素和对公司目前的满意因素并不重叠,连续三年的雇主调查都重复了这个结果。以薪酬为例,在作为选择企业的时候排在第三,而在目前的满意度中排在了第十一位,也就是说员工虽然普遍对目前的薪酬不满意,但这构不成他们离开企业的重要原因。

结论二:有过六成员工一年内加过薪

收入从来就是一个最难准确调查的项目,由于尊重企业薪酬保密的原则,我们只好将收入划分为分组收入,以便统计数据更加真实和有效,因此计算样本员工的月平均收入仅作为参考。样本员工收入均值为5887.9元,标准差为8799.4元。收入的分组情况如图表3所示。

员工对收入的满意程度,不仅取决于薪酬的绝对值多少,也取决于收入的增长速度。我们的调查显示:超过66%的员工在最近一年内获得加薪,最近一次加薪在两年以上的只占3.3%。更具体的情况参见图表4。

结论三:员工对企业有较高忠诚度

样本企业的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如何?收入对于员工的刺激作用究竟又有多大,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其他方面的条件相同,另一个企业给您长多少工资您就会“跳槽”?调查显示:分别有近20%的员工会在加薪30%~50%、50%~100%、一倍以上的时候,选择一家新雇主,值得注意的是,31.5%的员工表现了对目前就职企业的忠诚,无论涨多少工资都不会“跳槽”。

结论四:加班同样是家常便饭

样本职工平均上周工作的天数是5.38天,其中58.2%的员工上周工作的天数为5天,有32.2%的员工上周工作了6天,甚至有6.1%的员工上周工作了7天。

从每周工作天数和每天工作时数不难得出结论,入围企业员工加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似乎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样本员工对“上周,您工作时间最长的一天,工作了几个小时?”这一问题的回答结果也可证明加班现象的普遍性和程度之高,工作10小时以上的占样本总数的近1/4。从员工休假情况来看,上个月每周休息2天的员工比例仅占54.4%,而休息1天的员工比例占到31.7%。

结论五:大部分员工把企业视为大家庭

在全球化的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力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的竞争力的源泉无疑就存在于企业内部无形的员工之间的关系,因此,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提高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质量。

员工究竟如何看待自己的公司和上司?为此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两个项目:“对您而言,您觉得您所在的公司更像是什么?”“在您看来,您的顶头上司更像是什么?”调查显示:总样本中有55.1%的员工将公司比喻成“一个大家庭”,其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一支部队”,占16.1%,再次之,是“一所学校”,所占比例为15.1%(见图表5)。

而谈到自己的上司时,样本员工中将其比喻成“干练的管理者”的比例最高,达到了31.6%,其次是“令人信赖的朋友”(30.7%)(见图表6)。

结论六:高学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较低

具体到目前正在从事的工作,样本员工总体感受是比较满意的,满意率高达82.4%,不满意的不足8%(见图表7)。

随着员工学历的递增,自我感觉“满面春风”的员工人数比例在不断减小,在感觉“微笑”的员工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员工人数比例占到45.1%;而在感觉“满面春风”的员工中,小学毕业的员工占37.5%,其二者比例最高。感觉“稍带笑容”的人群中,大专毕业的员工比例为22.9%。值得一提的是,在感觉“不爽”的人群中,小学学历员工所占比例最高,为12.5%,同样,感觉“皱眉头”比例最高的也是最低学历人群,占40%(见图表8)。总之,随着员工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员工自我感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管理

(本文作者系央视经济频道《对话》栏目主编;“2005/2006CCTV年度雇主调查”节目总导演)

浅谈如何做好企业统战工作 篇4

1 坚持理论灌输, 使统战精神深入人心

随着企业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 企业应结合各自的特点和工作重点, 学习宣传党的统战方针政策, 充分发挥宣传的作用, 利用板报、橱窗、内部刊物、网络等各种载体, 通过举办各类座谈会、报告会、培训班、知识竞赛等形式, 把党的统战精神, 及时、正确地在企业内部进行广泛, 细致地宣传, 组织党外人士学习“十八大”重要思想和共产党的方针政策, 使之深入到企业每个员工的意识形态,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 发扬民主、集思广益, 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特点, 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 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功能, 营造一个紧密围绕企业经营发展的氛围。

2 坚持“以人为本”, 为企业发展储蓄人才能量

企业不仅仅是简单的集合体, 而且是一个经济、技术和心理的综合体, 是一个聚集着无数具有创造力的活生生的个人的综合体。对于一个企业来讲, 人是企业发展的主体, 而占企业大多数的职工都不是党员, 所以如何统一这部分人的思想, 提高他们的认识, 进一步增强他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尤为重要。在人才培养上, 要建立党外人士人才档案, 并对其中的优秀人员制定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有效途径, 对企业统战对象进行坚持四项基本愿则,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 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爱岗敬业的教育, 使他们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这对保证企业的正确经营方向, 实现企业振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人才使用上, 要本着“破格、及时、优先、重点”的原则, 为企业的和谐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营造企业团结创新、和谐增效的良好局面。

3 坚持建章立制, 为统战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首先, 健全了少数民族组织机构。要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和反映企业统战成员的思想状况和动态, 在企业中必须有明确的组织机构。要想使统战工作真正发挥“凝聚力”的作用, 必须要有明确的制度和措施作保证。有了强大的组织保证, 才能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的自上而下的企业统战工作网络。要建立少数民族登记库, 给企业每位少数民族成员建立了台账, 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活动, 成立《少数民族联谊会》, 联谊会定期举办各种活动, 积极为会员协调解决各种问题, 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 从而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

其次,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要想用科学的发展观开创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以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 就要树立典型、推广经验, 调动企业及全体职工的积极性, 全面推动企业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就要建立考核激励制度, 着眼于党外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 立足于造就一批能在岗位上担当重任的优秀人才, 在具体工作中, 用模范作用影响带动其他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 坚持求真务实, 进一步提高统战工作的凝聚力

以情感人, 是做好统战工作的重要方法。用关心和帮助架起沟通的桥梁, 让统战对象切实感受到企业的温暖, 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召开民主协商对话会、座谈会, 疏通民主渠道, 特别是在企业做出重大决策的时侯, 征求他们的意见, 组织他们进行科学论证, 做出优化选择, 就可以避免或减少企业在决策上的失误。要坚持“问、献、作”活动。即:每当民主党派人士家中有大事、难事时, 处领导都要亲自过“问”;每逢重大节日都要给本单位的民主党派人士“献”上礼物和问候;每逢民主党派的重大节日或重要活动, 处领导都要亲自动“作”, 部署支持和帮助。通过这一活动的长期开展, 增强了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关心爱护企业之心。

5 坚持开拓创新, 进一步拓展统战工作的覆盖面

拓宽渠道, 广开源头。对一个企业来说, 统战对象不仅仅是民主党派人士, 更包括党外知识分子和占企业员工中大多数的普通职工。他们往往整天工作、生产在基层,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了如指掌, 最有发言权, 而且这些人大都既有丰富的生产经营的实践经验, 又有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独到见解, 具有一定的参事议事能力, 所以我们要充分调动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他们积极为企业建有用之言, 献务实之策, 使这支企业生力军发挥出他们的最大潜能。

6 坚持科学发展, 不断增强统战人员自身素质

统战工作人员不能墨守陈规, 要坚持科学地发展观, 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关键要做到“四心”。一是“爱心”。人心识冷暖, 你关心他们, 他们就会拥护你;人心知真情, 你以诚待人, 情为之所系, 他们就会与你患难与共。二是“红心”。作为统战人员, 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共产主义的信念, 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 用自身共产党员先进形象, 树一面标杆, 做一面旗子。三是“恒心”。“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统战人员对统战对象要有长久的爱心, 不能忽冷忽热, 否则就会起到反作用。四是“谋心”。统战人员应具备运筹帷幄的素质, 要善于谋划、组织发动, 通过各种主题活动贯彻统战精神, 发挥统战作用。

摘要:本文对如何做好企业统战工作做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企业统战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忠琴.统战调研求实效建言献策促发展[J].价值工程, 2010 (34) .

[2]杜贤铁.企业统战工作机制探讨[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6) .

统战工作材料 篇5

乡镇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乡的统战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路线、方针、政策,结合XX实际,抓队伍、抓机制、抓载体,以农村统战工作为重点,坚持求同存异、合作共事、平等协商、交友联谊,不断探索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新路子,全面推进大团结、大联合、大统一,为地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我乡统战工作概况

XX乡辖23个行政村,3.8万多人口,人均收入2260元,外出务工人员8000多人,但创业人员只有几百人,全乡华侨人员、台属台胞不足百人,天主教教徒496人,基督教徒134人,佛教教徒39人,少数民族常住人口300余人,流动人口1200余人。乡党委配有一名统战工作分管领导,23个行政村各配一名统战联络员。现全乡统战工作态势良好,统一战线的优势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二、我乡统战工作实施情况:

2011年,我乡统一战线工作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保增长、促和谐、抓基层、促基础”的目标,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增进“五大关系”的和谐,着力推进统战工作制度创新,真正发挥了统战工作凝聚人心、维护稳定的作用。

1、强化党的领导,高度重视统战工作。

作为乡级统战工作,虽然工作面比较窄,联系的人员不算多,但各界人士中不乏有精英之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此,我们在乡上设立了统战办公室,做到制度上墙,人员落实到位,专人负责。同时,在城郎、范台、XX3个重点村,各项统战政策、制度也全部上墙,并在其他村做好各种基础资料准备工作,确保资料准备齐全,统战联络员登记在册,活动情况记录在案。

2、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服务推进经济发展。

在我乡统战工作中,我们根据统一战线成员分布在各行各业、活动在各个领域的特点,从发挥非公经济人士、党外知识分子作用入手,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和智力支持。首先,立足发挥非公经济人士作用。一是做好非公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乡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 1 建,先后组织非公经济人士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提高其政治素质,引导其自觉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守法。二是促进科技兴农。组织广大科技专家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决策咨询、人才开发、项目协调、投资推介等活动,为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利用资金、技术、管理、营销和品牌等优势,扶助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经济,采取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对农产品等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带动当地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3、维护和稳定大局,创造社会和谐氛围。

一是加强对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与引导。建立和完善乡、村、组宗教工作组织网络。我乡成立了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信息员,明确责任人,落实乡村两级民族宗教管理责任制,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抓、有人管的民族宗教工作组织网络。二是妥善处理涉台涉侨矛盾纠纷。认真贯彻对台方针政策,正确执行侨务政策。三是关注统一战线弱势群体。

三、当前我乡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乡统战工作的开展,其作用是显著的,但是由于客观和主观方面的种种原因,其在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还未充分发挥好排头兵的作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认识不够到位。相当一部分同志片面地认为统战工作就是做团结民主党派、归侨侨眷和台胞台属的工作,是为促进祖国统一服务的,没有真正认识到统战工作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其次由于统战工作没有硬性指标,认为统战工作平时可管可不管,有检查时应付一下就可以了事。

2.、业务知识不熟。部分基层统战干部存在着对统战业 务不熟悉的问题,对统战知识是一般了解,对统战政策不太 熟悉,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不准。

3、创新意识不强。多数乡镇统战干部感到工作中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想创新又苦于难觅到某种好的工作载体,建立了商会等基层组织后,但是往往是“下文难续”,呈持续又递进型的各类活动难以设计安排,这势必影响面上工作的总体成效。

四、关于基层统战工作的一些建议

1、把握乡镇统战工作方向。只有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紧密衔接上级统战部门的工作部署,明确思路,突出重点,结合乡镇实际情况,把握住乡镇统战工作的方向,才能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目前,我乡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经济工作和党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今后五年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保项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建设为重点,着力促进民生改进,着力推进和谐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乡统战工作就是围绕这个中心,服务这个中心,创新思路,努力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就我乡而言,当前统战工作还要突出以下几点:一是认真学习与领会统战新理论、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围绕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的特点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情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拓宽乡镇统战工作思路,总结新经验,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二是加强联谊沟通。以同益外出创业人员为载体,以节日回乡为契机,建设各种联谊组织,加强同商界、族派、侨联等社会各界的联系,充分利用他们的智慧、力量回报与服务同益的发展。三是强化民族团结工作。要充分发挥统战工作平台,利用民族优惠政策,争取政策倾斜,体现党和政府对民族同胞的关爱,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2、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应把统战工作纳入各单位的绩效考核之中,各乡镇要坚持和完善把统战工作列入对社村的考核目标,强化目标责任制,同时建立总结、评比、表彰制度,改变统战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重不重视一个样现象。

3、开展培训,增强素质。目前乡镇统战工作成员不断增加,统战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上级统战部门可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定期组织乡镇领导和统战干部开展对新时期统战工作基本知识、统战方针政策的学习,使大家对统一战线的职能、作用和任务有进一步的认识,提高自身修养,提高统战业务能力和统战工作水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开展乡镇统战工作。

五、扎实做好今后的统战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快速发展,基层统战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统战工作重心不断向乡镇下移。乡镇统战工作既是统战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统战工作的薄弱环节。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我乡更要扎实做好今后统战工作。

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统战领域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对科学发展观要做到真信、真学、真懂、真用,坚决杜绝当前社会上流传的所谓“认认真真搞学习、扎扎实实走过场”、“水过地皮湿”等错误认识和错误倾向,把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作为统一战线发现问题、提出举措、推进工作的过程,作为统一战线“凝聚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作为加强统战队伍建设,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过程。

2、不断创新统战工作载体。服务发展是统一战线的第一要务,也是统战部门紧密围绕中心、发挥优势、体现价值的根本所在。我乡要以统一战线“凝聚力工程”建设为载体,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广泛动员组织统战成员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教育和引导非公经济在金融危机中做到“不欠薪、不裁员、不减薪”,抢抓机遇,做大做强自己的企业,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公益事业”、“温暖工程”和慈善事业,充分发挥非公经济在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3、切实维护民族宗教领域的稳定。“民族宗教无小事,出了问题是大事”。我乡不断完善和健全宗教工作的长效机制,强化和提高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宗教工作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力。同时要妥善协调处理好民族领域的纠纷和问题,努力维护好民族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

4、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发展。通过帮助非公企业协调解决经营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开展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联谊活动、召开非公经济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会、畅通和拓宽非公经济人士利益表达和诉求渠道、举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表彰等活动,把非公经济人士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使他们在“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中充分发挥作用,贡献力量。

XX乡政府

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研究述评 篇6

关键词: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新媒体;网络统战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6)02002705

网络意见人士的兴起与壮大同近年来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网络意见人士在社会舆情以及社会生产、生活领域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统战部门对网络意见人士的重视程度日益递增。在2015年5月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代表性人士的工作。” [1]这释放了党和国家进一步构建网络统战新格局的信号,也对开展网络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显然,在下一阶段,如何更好地开展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仍将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为此,对近年来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的研究状况进行归纳与梳理,提炼相关成果并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一点积极的启示,显得大有裨益。通过检索相关学术数据,发现研究取向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面。

一、关于网络意见人士的概念研究

在现实生活中,单纯从“社会人”的角度而言,拥有某种话语权的“意见人士”早已存在,但是在借助网络新媒体发挥作用后,这部分群体便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按照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认知习惯,欲研究某对象,须对其基本定义及内涵作出科学合理的界定。对于何为网络意见人士,学界在相关研究成果中多有阐释,其中代表性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学者常进锋在其论文《新媒体时代网络意见人士的统战工作研究》中指出:“网络意见人士是以互联网为活动平台,借助于QQ群、博客、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大事和社会现象、社会焦点问题进行关注,积极的发表意见和传播信息,对其他网络成员进行舆论引导,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网络活跃分子。”[2]此种观点主要是从网络意见人士产生作用的媒介出发,结合网络意见人士主要的行为与活动特点, 综合构建了网络意见人士的概念。

有的学者则运用分类与列举的方式,对网络意见人士作了较为生动形象的说明,从而揭示其基本内涵。学者李彤彤将网络意见人士归结为网络意见领袖,并根据其不同的职业与行业特点将网络意见人士具体划分为“公共知识分子型、偶像意见型、媒体型、网友代表型四大类”[3]。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类型的网络意见人士进行了举例说明,并在每一类型下面特别列举了较为典型的代表人士。这种观点没有通过传统的方式去提取概念,没有通过抽象的定义来解释网络意见人士,而是通过划分类别和列举典型向大众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何为网络意见人士。

还有的学者在全面总结网络意见人士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网络意见人士进行了更为具体、明确的定义,甚至运用了一定的量化指标,即指出了成为网络意见人士其本身应当具备的网络粉丝数量标准。例如学者端泽明在其文章《关于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的思考与建议》中明确提出,网络意见人士是指“生活工作在特定行政和地理区域内、或关心特定行政和地理区域的,以互联网为平台发布信息、表达观点、提出意见或建议,并能对网络舆论施加个人影响的讨论版版主、博客主和经认证加V的、粉丝数在10 000人以上的微博用户以及朋友圈在500人左右的微信用户等”[4]。

综上所述并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当前对网络意见人士的概念进行解读的方法主要包括综合描述、举例说明、数据支撑等。相比而言,运用数据支撑定义的方法较为明确和具体,也比较贴近我国网民认知的实际情况,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评判标准的更新,需要对涉及此概念的相关数据做出及时的调整。

二、关于网络意见人士的特征研究

作为一种新生群体,网络意见人士与传统媒体意见人士相比,拥有其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不仅是网络意见人士区别于其他传统媒体意见人士的基本反映,也是对其自身所蕴涵的内在本质的重要体现。关于网络意见人士的特征,当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三特征说”。学者段兴利认为,当前利用网络表达意见的人士居多,但是在这些人士当中并非所有人都能被称为“网络意见人士”,他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成为网络意见人士必须具备以下三类典型特征:“具备社会学的想象力、具有较强的人际吸引力、善于进行印象驾驭。”[5]

二是“四特征说”。学者徐海静从网络意见人士的身份、地位、人员分布状况以及表达意见的性质等角度出发,通过研究,总结得出网络意见人士具备“身份的隐蔽性、人员的广泛性、地位的不稳定性、意见的理性与非理性交织”四大特征 [6]64。

三是“五特征说”。有的学者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网络意见人士与传统媒体意见人士的特征进行比较,通过“去同存异”的归纳、总结,得出网络意见人士所具备的五大特征。具体分别体现在:“网络意见人士与受其影响者处于同一群体并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网络意见人士与受其影响者之间的关系缺乏稳定性;网络意见人士的行为表现非常活跃;网络意见人士都具有出色的表达能力;网络意见人士都具有某种专长。”[7]

结合当前的公共认知和民间共识,笔者认为网络意见人士的特征具有主体与其受体之间的互动性、阶层分布与个体存在的分散性、信息获取的及时与广泛性、影响力的扩散性、意见表达的理性与非理性、作用价值的多样性等。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学界对网络意见人士特征的研究较为深入,不同的学者采取其擅长或熟悉的方法对网络意见人士的特征做了详实的解读,为我们更好地认识与了解网络意见人士提供了参考。但是研究还略显不足,比如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社会现象以及具体事例来考察网络意见人士特征的空间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三、关于网络意见人士对统战工作价值作用的研究当前,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裂变式的发展,媒体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与调整,社会舆论生态发生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士通过网络获取资讯。在此种形势下,网络意见人士活跃的空间更为广阔,影响更为泛化。他们在各自的兴趣领域内收集信息、关注焦点、传播意见,积极对特定的受众施加多样化的影响,已成为一种显性的社会力量。从稳定社会秩序、引导社会舆论和巩固网络群众基础的角度来看,网络意见人士的价值更加凸显。为此,近年来相关学者对运用网络意见人士开展统战工作的独特价值与作用作了一番较为深入的探讨,呈现出以下三种主流认识。

一是该群体符合网络统战工作的特点,具有可有效利用的价值。信息化时代,网络俨然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社会整合资源、舆论传播表达的重要平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统一战线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开展网络统战工作的广泛性,决定了各级统战部门必须重视网络意见人士这一新生群体。同时,网络意见人士在人际交流、舆论引导、网群基础等层面的影响力,也决定了开展统战工作必须把其作为争取和团结的特殊对象。湖南省委统战部长李薇薇认为,网络统战是新时期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网络意见人士是网络统战工作中不可或缺又可以着力运用的重要资源,应当重视他们并使之成为利于统战工作开展的有效力量[8]。也有学者从网络意见人士的特征出发,认为其数量规模、身份特质、形态分布具备网络统战的特点,也符合统一战线既定“大团结、大联盟”的鲜明主题,存在可有效利用的统战价值[9]。不同学者对网络意见人士可有效利用价值的探讨,使这一论题的学术张力得以扩展,为后续一系列研究打下了基础。

二是可成为网络统战工作争取人心、凝聚共识的新生力量。国内绝大部分学者认为,鉴于一些网络意见人士在支持国家治理、社会建设中所表现出的积极姿态,能够表达出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科学建议,并通过其话语的影响力引导网民的主观价值取向,所以可运用其特定的代表性,最大限度地争取其身后的“追随者”,通过“群体效应”达到汇集力量、凝聚人心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统战工作的网络群众基础。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网络意见人士所表达的积极意见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官方表达的不足,其在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民主监督方面的价值不能忽视。可发挥其代表基层诉求、反映民间呼声、敢于献言献策的作用,更好地壮大爱国统一战线队伍,进而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

三是可用于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首先,有学者从网络传播的角度分析,认为网络意见人士借助新媒体传播社会舆论,发挥“线上”交流和“线下”互动功能,无形中起到一定的社会动员和社会教育作用。这在某种意义上,“有助于平等、团结、互助人际关系的构建;有助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疏导心理,从而维护了社会的文明与和谐”[10]。其次,是从发挥统战工作主动性的角度来看,开展网络统战工作可以加强对网络统战人士的“因势利导”;可以围绕国家长治久安的主题,教育和引导网络意见人士以增强其过滤网络负面信息、甄别善恶的能力,从而使其能够以“正确的舆论疏导网民、高尚的精神塑造网民”[6]65,进而起到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作用。另有学者从网络监督的视角出发,认为某些网络意见人士发挥着自下而上的非制度性监督作用,增强了官员腐败监督的时效性和腐败问责的压力传导,从而推动了廉政建设、维护了社会和谐。 四、关于开展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的对策研究 传播学理论大师拉扎斯和默顿认为:“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如果不加适当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更大。”[11]这从本质层面指出了大众媒介可能带有的“侵益性”,网络意见人士是借助大众新媒体发挥作用的社会舆论力量,本身也带有一定的非理性因素。因此,如何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引导和管理,使其发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声音,已成为学术界和统战实务部门高度重视研究的内容。梳理学者们提出的对策,把握核心要点,大致有以下三种主流趋向。

一是科学认识和看待网络意见人士。有学者从统一战线平等待人、广交朋友的传统视角出发,认为除了少量受自身利益驱使而怀有不良动机的恶性意见人士之外,其他网络意见人士则是充满爱国之心并拥护党的领导的,他们发出“声音”的目的是为了激发社会活力、辅助政府决策,是为社会更好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但学者贾菁认为,网络意见人士的影响带有局限性,其影响力的发挥受其自身“知识程度、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专业水平、兴趣偏好的制约”[10]。由于人们兴趣、交往的趋同性,网络意见人士的影响只是在局部范围内存在,并且优劣并存,应当辩证看待。除此之外,学者吉强并没有在认识层面急于下结论,而是从网络统战工作的现实需要出发,认为网络意见人士能否成为统战工作应该运用的对象,应观察他们的网络表现,“即在评价他们的网络舆论影响力以及网络信息传播的频次、质量以后”[12],再做出科学的定论。相比而言,依据网络表现和统战工作需要理性选择网络意见人士的认知更加科学,这有利于提高网络统战工作开展的实效。

二是加强对网络意见人士的引导与监管。当前开展网络统战工作,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首先应加强对意见人士的团结和引导。应当通过宽松的舆论环境、新颖的方式方法、平等的交流风格引导他们,进而达到“统战引导—意见反馈—利导网民”的良性互动效果。其次是加强科学管理。应积极联合宣传、网管、监测等部门进行实际调研,掌握网络意见人士尤其是那些“非实名”注册个体的真实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分布区域、文化程度、政治认同、社会影响来划分层次、重点归类、区别对待。在建立网络意见人士群体信息库的基础上,进行分类管理。对那些善于表达积极意见的专家学者、商界精英、文艺明星进行鼓励与协助;对那些持中性立场、观点偏激的传媒人士、时评阶层、草根领袖进行规范引导;对那些破坏团结、搬弄是非的反面意见人士,进行重点教育,对触犯法律的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理。最后是进行必要的法律宣传,保护网络舆论安全。应完善相关网络立法,强化法律监管举措,打击非法的网络传播服务,倡导绿色网络表达行为,在保障网络意见人士发言权的同时,也明确其互联网行为的法律连带责任。

三是创新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开展机制与平台。在构建网络意见人士工作平台层面,可采用虚实结合的有效方式,通过创新统战工作理念,将网络虚拟平台与统战现实工作载体相结合,注重深层发掘和联系不同领域的网络意见人士。主要是通过灵活运用现有的网络媒体技术,建立即时联系工具(如QQ、MSN),利用线上交流的机会,围绕经济建设、民生改进、公益事业的主题,收集汇聚网络意见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并作为统战信息反馈的重要内容。也可以运用开通网络博客和主流优势论坛的方法,打造一批共同维护、共同建设的时政专栏,用权威、可靠、优质的声音占领网络舆论的制高点。在改进和创新机制层面,论者康菲等认为可以通过转变统战活动开展的方式,以定期的活动为载体,建立常态化的交友联谊机制。如“通过统战工作联席会、意见人士专题座谈、节日茶话会、民生沙龙、协同调研等形式,将统战宣传与联谊交友有机结合起来”[13],以增添网络统战的科学性和人性化。另外,也有论者认为建立网络意见人士信息库也很有必要,这样有利于把分散的网络意见人士聚集起来进行管理,以增强网络统战工作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并通过开展专业化的教育和培训,提升网络意见人士的素养,增强其为统战工作和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能力。除以上举措之外,学者们普遍认为统战部门不仅要引导好非官方网络意见人士,而且培养统战部门自己的网络意见人士也很有必要。可酌情通过适当的政治参与和安排,结合实际情况,举荐一批品德高尚、素质较强、能力突出的网络意见领袖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充分发挥他们参政议政的功能。

五、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悄然来临,我国统战部门已经认识到了网络统战工作的重要性,相关理论工作者和统战实务部门也正在深化对网络意见人士这一特殊群体的认识,并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总体而言,研究取向凸显了广泛性,研究视角呈现了开放性,研究成果也颇具价值性。通过上文概念的界定、特征的汇总、价值的梳理、对策的分析,并展望现有成果存在的不足,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应当注重拓展以下层面。

(一)定量与实证研究层面有待加强

定量分析是在把握现有社会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数据和观察数量变化来得出实证结论的有效方法。当前,针对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这一问题的宏观分析和定性研究成果较多,缺少以详细的案例、数据、样本为支撑,运用前沿方法进行定量和实证研究的内容还不够丰富,这无形中束缚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因此,可适当借鉴国外研究网络意见人士的方法,改变传统的以单一媒介和公共事件为基点的研究惯性,综合运用抽样调查、实验控制、模型构建的实证方法把这一研究推向深入。可以结合社会经济、人口统计、人格化特质等指标构建相关评价体系,并增强数据测量和数据挖掘的技术性,进而彰显研究方法的微观性和针对性。可能运用这些方法会增加研究的难度和成本,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实证分析和定量研究不失为丰富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研究的科学手段,应考虑拓展这一层面。

(二)可多运用比较方法得出研究结论

通过综合分析数据库收录成果,目前多数学者的文章具有“概念—现状—对策”型的特点,研究的直线思维和刚性色彩较为浓厚。只有少量的研究人员运用比较方法来得出结论,并且研究对象涉及的领域多局限于某一平台(如微博、论坛),横向区分与纵向比较的方法运用较少。因此,接下来的全面研究过程中,应注重突出横向比较方法的使用,突出不同地区网络意见人士的特征差异,比较开展官方与非官方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的难度系数,把握学者型与非学者型意见人士的本质区别等,以突出网络统战工作的问题导向。同时也应注重纵向比较方法的应用,对具有不同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的网络意见人士,开展网络统战工作应分别采用何种针对性的举措,这是以后研究工作应该深切关注的维度,有利于我们得出更具价值的结论。

(三)研究的咨政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学术研究本身是一项系统、庞大的知识体系,是对人类社会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化论证。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的研究也属于这一基本范畴的微观层面,其研究的本质与归宿是不断探索发现这一论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科学的对策,从而为现实工作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因此,关于开展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所提出的对策应该具有反作用于统战工作的可操作性,应当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可是分析归纳现有研究成果,发现一些学者只是论及了相关的概念、特征、价值及现实意义,只是分析了国内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的现状,却没有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也有一部分论者提出了问题和对策,但是措施与网络统战工作之间的针对性不强,或者是提出的对策宏观性较强、可操作性不足。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澄清认识、直面问题,努力把握网络统战工作的现实指向,进一步提升网络意见人士研究的科研咨政功能,从而为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的开展作出学术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N].人民日报,20150521.

[2]常进锋.新媒体时代网络意见人士的统战工作研究[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1):38.

[3]李彤彤.网络意见领袖类型、特征与培育路径[J].廉政文化研究,2011(4):59.

[4]端泽明.关于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17.

[5]段兴利.网络意见领袖的产生、特征及培养[J].科学·经济·社会,2010(3):78.

[6]徐海静.新媒体视阈下网络意见人士引导机制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7]陈然,莫茜.网络意见领袖的来源、类型及其特征[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2):7.

[8]李薇薇.重视和团结网络社会中的代表性人士[J].中国统一战线,2012(2):22.

[9]熊劲舟.网络意见代表人士统战工作的思考[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39.

[10]贾菁.Web 2.0视域下的网络意见领袖发展探析[J].编辑学刊,2012(4):49.

[11]默顿 R K.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唐少杰,齐心,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78.

[12]吉强.网络“意见领袖”统战工作探析[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28.

高校统战工作信息化建设浅析 篇7

近年来, 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统战工作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2005年, 中共中央统战部响应中央的号召, 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国统战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意见》。2006年, 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 指出:“把统战工作纳入宣传、新闻工作计划, 通过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媒体积极宣传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 扩大统一战线的社会影响”。2007年9月7日, 首次全国统战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在重庆召开, 会议就全国统战系统信息化建设情况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进行了部署。之后, 选取了上海、重庆、温州等10个统战系统作为全国信息化试点单位, 并于2011年11月在温州召开了“全国统战信息化试点工作会议”。自此, 全国统战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快速推进, 初步形成了具有统战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格局。

从词语上看, 统战工作信息化包含“信息”、“信息化”和“统战工作信息化”三个层次的内容。所谓信息, 是指接受者接收到的能够消除其不确定性的新内容、新消息, 任何信息的获取都离不开通信、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把信息化引入统一战线领域, 提出统战工作信息化, 意思是指统一战线顺应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潮流, 以各类统战信息系统资源作为应用支撑, 把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到工作中, 形成一个组织有序、功能完备、体系完善的统战工作信息系统。它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转变, 还是一种全新的服务理念, 更是一个不断完善高校统战工作自身建设的活动过程。

二、加强高校统战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

高校统战工作信息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构建统战信息化工作平台、建设网络统战文化、融入学校电子政务系统、发挥高校知识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以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举措。

(一) 高校统战工作信息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

信息化发展突破了各种障碍和时空限制, 可以实现地域无界、身份无界、领域无界, 提高工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明确指出,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高校拥有自身特有的人才优势和网络优势, 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信息这一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 把高校统战工作从封闭、半封闭状态推向开放性状态, 拓展统战工作的空间和领域, 创新高校统战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

(二) 高校统战工作信息化是高校统战工作的内在要求

高校历来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 统战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 具有统战对象数量多、层次高、影响大、参政议政能力强等特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其网络文化的交互性和网络信息的复杂性极大地冲击着当代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这一切都对高校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使得高校统战工作无论是工作范围、工作对象、工作思路还是工作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就要求高校统战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加强高校统战的网络阵地化建设。

(三) 高校统战工作信息化是促进高校科学发展的有力保证

高校统战工作是由高校党委和行使统战职能的统战部门开展, 对外与当地各级党委组织部、统战部、人大、政协等机构实施着“一点对多”的联系方式, 对内则针对不同统战对象和“群体”实施管理与协调。党外知识分子在高校人数众多, 他们承担着国家重大科技前沿攻关项目, 为教育事业、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统一战线成员中的许多人士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在重大决策中发挥着参谋咨询作用, 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 围绕学校的发展建言立论、献计献策, 有利于学校党政决策的科学化。

三、加强高校统战工作信息化的基本路径

(一) 树立科学信息化理念是推进高校统战工作信息化的思想基础

高校是落实党的各项统战工作的前沿阵地, 涉及到很多有关具体统战工作的落实问题。高校统战工作信息化必须结合高校教育教学的特点及规律, 按照“注重规划、统一标准、应用为主导、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 确立“把握时代特点、彰显统战特性、体现高校特色, 打造统战宣传主阵地、互动交流大平台”的建设理念。

具体来说:一是树立“大网络、大统战”观念。高校应当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 以统一战线为实体, 以创新统战工作方式为目的, 实现网络新媒体技术与统战工作的有机融合, 以便适应新时期大统战工作格局的要求。二是树立“新媒体、新平台”观念。高校应当通过统战网络平台适时转换和引导公众话题, 引导公众将不良情绪转化为对社会有益的实际行动。同时, 通过平台组织统一战线的有关活动, 真正把“同心”思想贯穿到高校统战工作的全过程之中。三是树立“新对象、新方式”观念。新时期高校统战成员分布广泛, 有较强的流动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极具现代意识、对社会变化敏感度高、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对网络和手机等使用水平和接受程度都很高。高校充分借助网络新媒体, 以统战对象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联系, 会显著增加统战工作的效果。

(二) 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是推进高校统战工作信息化的组织保障

高校统战工作队伍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统战部门和二级单位的统战工作人员;二是党外人士组成的兼职队伍;三是信息技术人员。他们应该积极了解、学习和掌握新媒体技术, 并将其作为新的统战工具和手段, 及时了解统战对象的思想动态, 针对新环境、新问题开展高校统战工作。

具体来说:一是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高校统战信息化建设涉及多个部门, 应将其纳入学校电子政务的整体规划建设中, 形成由学校党委直接领导, 统战部门牵头, 宣传、信息技术和网络运营部门等职能部门参与的协作机制, 保证信息化统战工作的长效运行。二是加强学习。统一战线工作是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 也是对专门知识要求很高的工作。面对信息化条件下的统战工作, 统战干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知识结构、业务知识、工作经验的欠缺。统战干部要提高自身素质, 必须首先从加强学习入手。三是健全统战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制定培训办法、培训内容和培训制度, 把统战信息化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高校还应建立“以人为本”的考核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统战信息化人才吸引、激励、管理等制度, 促使更多的信息网络技术人才加入到统战工作信息化建设中。

(三) 加强信息化制度建设是推进高校统战工作信息化的根本保证

统战工作信息化制度, 是指有利于发挥信息技术的集聚效应、凝聚功能、交流共享作用, 以更好地增强其对统战工作实效的一系列机制和规则。在新媒体背景下, 高校统战工作要加强信息管理, 理应从统战工作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与覆盖融入、资源共享、信源供给、安全监控、网络统战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 在认知、文化、社会结构与法律等方面进行制度安排与科学设计。

具体来说:一是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统战工作业务流程各项管理制度, 妥善处理好信息公开和保密的关系, 严格遵守保密工作相关规定, 对拟公开的信息稿件, 实行领导审核和签批;加强业务流程管理, 促进统战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二是增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在落实专人加强信息化工作管理的基础上, 按照信息化系统确定的工作流程, 对照岗位职责, 责任分解到人;加强网络安全维护包括防火墙、漏洞扫描、病毒查杀等, 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三是做好对网上信息的监察。对论坛等实行“先审后发”的技术过滤措施, 即时发现和处置有害信息的传播;加强与通信、公安等职能部门的协作, 对违反法律法规、政策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四) 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是推进高校统战工作信息化的有效手段

信息化统战平台在发布信息、宣传教育的传统功能基础上, 由原来的点对面单向型逐步转向交流互动型的多种形式的综合网络平台。系统的建设包括网络电子政务平台, 涉及到公文送阅、收发、签批等无纸化办公, 以及网上交流、参政议政和资源共享等内容。

具体来说:一是信息发布平台。在建设高校统战工作网站时, 可用无纸化办公来实现的公务以及统战工作中不适宜对外发布的内容, 比如党外代表人士信息库, 应该通过内网来进行;外网部分则是涉及公开内容、统战工作信息动态和需宣传的统战政策、统战理论研究成果、统战活动图片、视频报道等。二是互动交流平台。通过设置部长信箱、统战论坛、民意征集、友情链接等辅助栏目, 构建统战部门之间、统战系统单位之间、统战系统与社会有关方面之间纵向接力、横向拉手, 联系沟通、互动交流的平台。三是舆论宣传平台。开设新闻动态主栏目, 通过图片新闻、时政要闻、视频点播子栏目全方位地将高校统一战线新闻及时、准确、生动地传递给社会大众;同时, 要培养“舆论领袖”, 加强党对网络舆论的主导引控力。四是展示推介平台。网站应设置基层掠影主栏目和同心工程、学习贯彻中央文件精神等专题, 并设置人物风采、经验交流等一级栏目, 利用这些栏目对统一战线创新成果、品牌工作、典型经验、优秀人物进行集中展示和重点推介, 扩大高校网络统战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莎莎.现代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统战工作[J].学习月刊, 2012 (4) .

[2]韦丽萍, 黄颂凯.信息化时代的网络统战工作研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2) .

新媒体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探索 篇8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现状

2006年, 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 指出:“把统战工作纳入宣传、新闻工作计划, 通过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媒体积极宣传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 扩大统一战线的社会影响。”而后, 新媒体逐渐成为统战工作的重要手段, 同时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也为高校统战工作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高校统战工作较多借助文件、报刊和广播等载体, 通过采用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工作模式, 统战成员经常被动、消极地接受高校统战理论宣传, 因此工作效果并不显著。如今, 各高校都将统战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目标, 并基本建立了自己的统战网站, 但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统战工作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仍然存在着如下3个方面的问题急待解决。

1. 工作形式单一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 是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 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在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其中web2.0的网站和聊天工具只是众多新媒体的形式之一。但在目前, 大部分高校仅仅停留在统战网站的建设上, 没有积极开拓其他更加便捷的新媒体平台, 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在媒介素养方面, 统战工作人员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媒介素养, 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电脑和手机等终端浏览网页, 以及使用手机上的微信、微博、QQ等众多新媒体平台与外界沟通交流;在研究文献方面, 学界对新媒体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实践研究也不欠缺, 许多研究者纷纷为统战工作献计献策, 但真正将其应用到实处的高校却不多。这就导致了统战工作形式单一, 无法有效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开展工作。笔者在微博上搜索“统战部”相关的机构认证公众号, 发现仅有上海师范大学统战部和安阳工学院宣传统战部开通了官方微博。与传统网站相比, 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使用率更高, 也更适宜人们使用手机移动终端浏览查看的习惯, 而大多数高校统战部门却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逐渐边缘化的网站上, 与人们的需求相悖。

2. 内容与现实脱节

统战工作网站虽然信息量丰富, 但内容却无法抓住信息受众的注意力。有学者在关于广东高校统战网站的调研中指出:有55.8%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有必要”改善所在高校的统战网站, 有48.6%的受访者认为所在高校统战网站“内容更新慢”, 有33.0%的受访者认为所在高校统战网站“内容吸引力差”。由此可见, 作为新媒体平台中较早普及的统战网站, 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内容吸引力缺乏, 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面对一些重大的民生问题和社会事件, 高校统战网站鲜有倾向性言论。高校统战网站与公众的忧乐严重脱节, 进而导致人们对它的评价出现非肯定性的言论。高校统战工作没有针对公众关注的热点发布相应的统战宣传信息, 信息内容的吸引力不足和公众对其理解程度低不可避免成为一种常态。

3. 缺乏交流沟通与反馈

浏览高校统战网站可以发现, 大多数统战网站只是标注统战部门的联系电话和邮箱等信息, 只有少部分网站设置了建言献策的邮箱链接, 这对于信息受众的交流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 会通过邮箱形式表达自己疑惑和建议的受众相对较少;另一方面, 统战部门对此的管理也存在不足, 经常性无法及时给予答复。统战部门好比一个面, 信息受众好比一个点, 面对点的影响并不能带动其他点的启发, 这是因为其他信息受众不了解邮件的内容。鉴于现代人交流习惯的转变, 统战部门和信息受众之间无法进行很好的交流沟通, 统战工作者便也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这是对新媒体平台交互性极大的浪费。统战网站自上而下的单边宣传灌输形式, 抑制了网络的平等沟通、交流互动功能的体现。

二影响新媒体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障碍

在关于新媒体的高校统战工作理论研究得到重视, 具体实践也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 高校统战工作模式有效性却依然得不到保证。没有分析问题就不能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因此, 有必要深入研究影响新媒体时代高校统战工作模式有效性的障碍, 突破困境展开一系列可行的解决方案。

1. 对新媒体重要性的忽视

现阶段, 许多高校的统战部仍未意识到新媒体对开展统战工作的重要性, 使得新媒体难以在创新统战工作方式、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等方面发挥作用。虽然各高校都建立了统战网站, 但有些网站只是一个介绍性的窗口, 宣传教育作用不大, 几乎成为摆设。与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相比, 统战网站的内容、形式单调, 浏览率低。但即便如此, 许多高校统战部仍不愿意开拓其他新媒体平台, 而是将网站与新媒体简单等同, 认为开设其他新媒体平台的意义不大, 少有高校重视其他新媒体的作用, 导致新媒体平台单一, 统战工作模式有效性低。

2. 新媒体的复杂性

互联网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形式, 具有传播的即时性、平等性、开放性和信息的丰富性、交互性、共享性等优势。然而,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新媒体对统战工作的影响也是如此, 这取决于传播的内容和传播者的目的。现阶段, 西方国家凭借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先天优势, 通过网络大肆宣传、渗透西方意识形态, 动摇统战成员的思想认识, 动摇我国统一战线的制度和原则。而我国高校的新媒体时代统战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 许多地方尚不完善, 统一战线观念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不足以与西方意识形态抗衡。此外, 涉及道德问题的敏感性话题也经常利用新媒体在校内网络上快速传播, 传播者若没有做好正确的舆论导向, 将影响校内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如果高校统战部门没有积极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和做好网路舆论的导向工作, 将很大程度地减弱统战工作模式的有效性。

3. 传统统战工作模式的根深蒂固

传统的统战工作模式, 是统战工作者单方面输出, 没有输入的一种模式。在传统的面对面沟通中, 教师和学生扮演着传者和受者的角色, 学生对自己与教师的身份区分认识根深蒂固, 不利于自由沟通。不仅是统战工作者, 统战工作对象也在长期处于这种模式的情况下形成了只接收而不进行消化反思的习惯, 即使在理解的过程中有问题, 也没有动力及合适的途径帮助解答自己的疑惑。即使利用新媒体平台如统战网站, 传统的工作模式也并未发生改变, 虽然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 但受众仍然处于被动的状态, 不利于受众对统一战线观念的理解。而且, 统战部门也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 不利于统战部门完善统战工作。统战工作者与统战对象之间缺乏交流反馈, 究其原因, 是因为根深蒂固的传统统战工作模式得不到转变, 思想僵化严重。

三增强新媒体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建议

做好高校统一战线工作不仅有助于国家战略的落实, 还有助于高校教育功能的实现和个人抱负的施展。要想做好高校统一战线工作, 特别是使其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需要从统战工作者、宣传内容、统战对象多个角度入手。

1. 加强教育培训工作, 提高对新媒体的重视

加强对统战部门成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使其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优势及重要性。新媒体具有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等优势, 在高校统战工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通过利用网络新媒体创新发展统战工作的手段和形式, 将成为今后统战工作的重点和在统战工作中取胜的关键。以少数高校的成功实践或者新媒体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为例, 对统战工作人员开展有关新媒体的普及教育及相关技术培训工作, 转变统战工作人员的保守观念, 改变工作方式单一的现状。还可根据学生对新媒体的敏感和熟悉, 建立以学生为主、由老师指导的新媒体工作团队。一方面, 可以解决新媒体平台的技术需求, 让老师有更多的精力放在统战工作的宣传内容上;另一方面, 可以以这些学生为点, 带动更多的学生关注统战工作, 最终在校内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作为政策的落实者, 统战工作人员是增强新媒体时代高校统战工作模式有效性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必须提高他们对新媒体的重视, 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这一模式有效性低的问题。

2.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保障新媒体工作的落实

制度是政策落实的保障, 建立完善的制度可以直接推动新媒体在统战工作中的应用。随着国家统战工作对新媒体的重视, 各高校也在逐渐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 然而, 许多制度在制定之后并没有真正实施下去, 成了一纸空文。将利用新媒体拓宽高校统战工作方式列入绩效考核制度, 将新媒体工作方式的数量、质量作为考察统战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指标, 进而发挥统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有效推动和保障新媒体工作的落实。制度先行, 推动统战工作人员对新媒体的认识, 通过具体工作的实施和工作成果的收获, 让统战工作人员投入具体的实践中去, 让统战工作人员在实践中重新塑造对新媒体的认识, 弥补教育培训工作的不足。

3. 建立舆论监督机制, 做好正确的舆论导向

高校要做好统战工作, 必须积极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消极影响。统战部门利用新媒体进行统一战线的宣传, 不法分子也可以利用新媒体传播错误的舆论和观点, 进而给校内师生的思想成长带来消极的影响。建立校园网络舆论监督机制, 收集校园内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可以把握校园文化意识动态, 及时调整统战工作宣传内容。可以利用学生干部群体, 发挥其联络的广泛性。对收集到的舆论进行及时的整理和分析, 以统一战线为纲做出积极的回应, 再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正确的舆论导向, 使统战工作有针对性、目的性。

4. 建立双方交流平台, 创造统战双赢局面

统战工作者应该更加注重统战对象对统一战线观念的理解和想法, 通过建立交流平台, 加强统战工作者和统战对象两者之间的思想交流。如今, 新媒体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交流的主要途径, 因此要利用这一特性, 将统战工作者与统战对象联系在一起。一方面, 完善已经建立的新媒体平台。统战网站的信息较全面, 是新媒体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战网站增加留言提问选项和论坛, 提高统战网站的访问率, 增强其交互功能。另一方面, 建立其他新媒体交流平台, 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快速便捷和隐蔽性为统战工作者和统战对象提供一个更适宜交流的平台。打破传统的统战工作模式, 使统战工作的单通道变为更加宽阔有效的双通道, 以此增强统战工作各方面的交流。

总而言之, 面对日益复杂的新媒体环境, 必须着力增强新媒体时代高校的统战工作, 提高师生的统一战线意识, 这不仅关系到学校是否能够和谐稳定发展, 更加关系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同时, 这也是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有强.新媒体如何成为新时期“统战”宣传新平台[J].新闻与写作, 2012 (2)

[2]陈少徐、张晓冰.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统战网络传播的发展——基于广东高校统战网站的实证研究[J].新闻爱好者, 2010 (11)

[3]陈小琼.高校统战工作信息化建设刍议[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 (5)

[4]谢家建.浅论高校统战工作的意义、问题和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4 (6)

[5]陈湘如.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路径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 (22)

郑州市民办高校统战工作研究 篇9

高校是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地方, 是新思想传播最早和最广泛的一个阵地, 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领域。因而对高校的统战工作, 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统一战线工作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公立高校, 无论是有关制度性规定, 还是有关措施性安排, 多是针对公立高校实施, 而民办高校的统一战线工作尚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近些年发展迅速, 特别是《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和实施后, 民办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截至2012年4月统计结果显示, 全国普通高校 (不含独立学院) 共有2, 138所, 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03所, 河南省共有普通高校112所, 其中民办高校26所, 占总数的23.2%。河南省的民办高校又主要集中在郑州市, 共有16所, 占总数的61.5%。无论是民办高校日益增加的数量, 还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所发挥出来的日益显著的作用, 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都必须将其纳入工作范畴, 消除工作盲点, 使统一战线工作覆盖到高等教育的全部领域, 进一步加强党对新形式高等教育的统一领导。

为了进一步了解郑州市民办高校统战工作开展的情况, 本文作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对郑州市的16所民办高校进行了不同层面的调查, 调查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电话采访、专题座谈等。郑州市16所民办高校包括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华信学院、郑州科技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理工职业学院、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郑州经贸职业学院、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郑州交通职业学院、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郑州城市职业学院、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等。在对16所民办高校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之上, 选取了几所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重点分析, 撰写了此文。

一、郑州市民办高校统战工作基本状况

民办高校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形式, 还处在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之中。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之初, 人们担心它是以营利为目的, 不能保证教育的质量, 会丧失社会主义的性质。其实, 学校的社会性质并不取决于经费的来源, 而取决于办学方针、教育宗旨以及体现方针、宗旨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管理。对民办高校同样可以通过加强管理, 使之纳入国家的教育体系之中, 受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制约, 因而不能说民办高校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总则中明确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 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民办学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保证教育质量, 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要想保证民办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 就必须坚持党对其的领导, 不断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 并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做好民办高校的统一战线工作, 有利于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和事业意识。

1、郑州市民办高校统战工作对象。

目前, 郑州市共有民办高校16所, 在校生20多万, 教师有5, 000多人, 其中非党员教师比例在50%以上。在新世纪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和对象主要包括15个方面的人员, 有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原工商业者、起义和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及眷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去台湾人员留在大陆的亲属、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等。经过调查, 在郑州市的16所民办高校中包含的统战工作对象相对比较广泛, 主要包括有: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少数民族人士、有宗教信仰的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等。

2、郑州市民办高校统战机构设置情况。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 郑州市的16所民办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党组织, 积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思想建设, 规范地开展组织生活, 并且形成了各自的党建特色。但是, 在党群机构设置中, 单独设立统战部的学校只有两所, 分别是黄河科技学院和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交通学院是统战部和组织部合署办公, 设立的是宣传统战部;郑州理工职业学院是统战部、宣传部、组织部合署办公, 设立的是宣传组织统战部;其他12所民办高校都没有单独设立统战部。另外, 郑州市16所民办高校几乎都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统战工作。

3、郑州市民办高校统战工作开展情况。

高校统战部是院校党委的一个职能部门, 起着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协调关系、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党中央也早已明确提出, 各高校要把统战工作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和管理目标, 把各项统战工作落到实处。但是, 根据实际调查结果来看, 郑州市民办高校统战工作无论是设置还是开展情况都不太理想。在调查走访过程中, 我们发现基本上所有的民办高校都没有召开过专门的统战工作会议, 没有组织过固定的统战活动, 也没有召开过党外代表人士或民主党派人士的座谈会。在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上, 大部分学校基本上是被动进行, 通常是中央有个什么文件, 组织学习一下, 或者说上级有个什么要求, 按照上级要求去实施, 学校很少主动进行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郑州市民办高校统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统战工作重视不够。

郑州市的16所民办高校很多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学校董事会尤其是董事长 (或校长) 的意见, 对学校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而学校董事长 (或校长) 的政治意识对学校的工作尤其是党务工作的开展关系极大。例如, 黄河科技学院校长胡大白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建设, 黄河科技学院是全国第一个建立党委的民办高校, 学校创立的“以党建工作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得到了中宣部、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因此, 黄河科技学院的党务工作相对于其他民办高校而言开展得比较好。尽管统战工作是党的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经过调研, 我们还是发现包括黄河科技学院在内的郑州市各民办高校人员的统战意识相对淡薄, 甚至不少从事学校党务工作的领导干部对统一战线的历史不熟悉, 对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对统战理论和政策不了解, 认为统战工作远离学校中心工作, 可有可无。出现了统战工作“讲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不少人认为统战工作是软指标, 耗费精力、实际成效难以衡量, 干得好坏、多少, 对民办高校中心工作影响不大。同时, 在实际工作中不善于做、不会做统战工作的现象较为突出。民办高校的人员普遍认为招生、教学、科研是学校的工作重心, 产业开发、拓宽经费来源是高校的生命所在, 与此有密切联系的都是重要工作, 否则便无关紧要。统战工作可以搞, 但是不能占据重要地位, 更不能颠倒主次。从调研的结果来看, 郑州市各民办高校党员干部统战意识都有待加强, 这是开展统战工作的首要条件。

2、统战工作难度加大。

民办高校传统的统战对象主要是党外知识分子、各级党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学校招生规模的日益壮大, 民办高校的师生来源更加广泛, 对外交往更加频繁, 这导致高校中的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等逐渐增加。与以往相比, 民办高校统战工作的对象在不断增多。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相比, 师资构成有很大不同, 主要有两类构成, 一类是公办学校离退休的教师;另一类是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 中年教师人数相对较少。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 这些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流动性比较大。离退休人员由于年龄原因, 往往工作年限较短, 而且他们的人事关系、党组织关系一般都在原单位, 他们与学校的关系一般表现为只承担某些教学任务的单纯聘用。青年教师年龄轻、学历高, 逐渐发展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知识商业化的特征愈加明显, 广大青年教师对自身知识价值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但同时由于转型时期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复杂, 多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且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这助长了个人主义与拜金主义等价值观念在民办高校的滋长蔓延。

迅猛发展的互联网, 进一步加大了民办高校开展统战工作的难度。互联网在高校的运用和普及比较广泛, 接触网络的师生比例远远高于社会其他群体。网络技术在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 也为各种有害与不良信息的制作和传播提供了条件。一些鼓吹西方民主、自由和人权的言论和思想往往通过网络在校园内传播, 一些境外宗教组织也通过网络在校园中宣扬教义, 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对民办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产生不良影响, 对民办高校的稳定、改革和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因素, 也对民办高校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3、统战工作载体建设不足。

民办高校统战部门是民办高校统战工作的主要载体, 但从目前来看, 它在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首先, 民办高校统战部门的机构设置不健全, 有些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专门的统战部门;也没有专职的统战工作人员;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 很少甚至没有举行过专门的统战活动;没有专项统战工作经费, 为统战活动的开展也增加了难度。其次, 民办高校的领导或工作人员对统战工作认识不到位, 对党外知识分子群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知之不多, 认识不深。甚至一些从事党务工作的领导对统战部干什么, 民主党派干什么, 自己单位有多少民主党派成员都不了解。再次, 统战工作方法和手段单一落后, 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发展需要和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在民办高校统战工作队伍里, 一些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不能平等地对待统战工作对象, 喜欢居高临下, 缺乏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 习惯于命令和行政干预的方式。他们与统战对象相处时缺乏包容性, 工作缺乏艺术性, 交往缺乏亲和力。统战工作载体建设不足, 一定会影响到我党统战工作完成的质量。

4、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不完善。

通过调研发现, 民办高校中民主党派的人数比公办高校要少,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存在的必要。特别是民办高校仍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生源规模不断壮大, 教师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这个发展过程中, 党外教师尤其是民主党派教师的数量也必将继续增加。因此, 无论是当前还是今后, 加强民办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 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顺应民意、凝聚人心的工程。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是凝聚民主党派人士的意见, 反映民主党派情况, 推荐民主党派人士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组织。而郑州市民办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很不理想, 很多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根本就没有建立, 他们无法参与党内的组织活动, 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 这无论是对我党的建设还是学校的建设都会带来损失。

三、做好郑州市民办高校统战工作的建议

1、做好民办高校统战宣传工作。

经过调研, 我们发现郑州市民办高校人员的统战意识相对比较淡薄, 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了做好统战工作, 必须首先做好宣传工作。民办高校统战的宣传工作, 应该在贯彻中央统战工作精神的基础上, 立足民办高校的实际来进行, 尽量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高校统战工作要做到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从民办高校统战工作的角度看, 人心就是指统战对象对民办高校党委和行政及其所制定并实施的发展战略和重大改革举措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其在政治上表现为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 在关键时刻能顾全大局, 维护学校的稳定团结, 维护学校的声誉;在思想上表现为对学校的关心和爱护, 对学校领导的拥护和支持;在工作上表现为能够以主人翁的态度, 积极、自觉、主动地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认真科学研究, 潜心教书育人。在宣传过程中, 要注意宣传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宣传, 使民办高校的统战工作深入人心, 使民办高校的党员干部群众了解民办高校统战工作的意义、任务、方式, 同时在宣传的过程中提高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2、上级统战部门要加强对民办高校统战工作的领导和引导。

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统战工作意识淡薄的情况, 除了民办高校自身的问题之外,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上级统战部门缺少有效的引导。上级统战部门的有效引导是民办高校顺利开展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民办高校由于各种原因, 学校的人员配备并不是很齐全, 尤其是对统战工作非常熟悉的人更少,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上级统战部门不加强引导, 帮助他们真正领会统战精神, 那么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做好统战工作的学校估计不会多。建议上级统战部门尽快出台针对民办高校特点的统战工作政策, 政策的制定要符合民办高校的特点,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还要有原则性和灵活性, 比如民办高校必须建立与统战工作有关的机构, 至于怎么设置, 可以根据学校本身的情况而定。前者体现了原则性, 后者则体现了灵活性。建议上级统战部门制定措施调动民办高校统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譬如, 上级统战部门可以制定一套民办高校统战工作的奖励措施, 对于统战工作做得好的学校及个人应该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3、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 不断创新民办高校统战工作载体。

统战工作开展得好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因此民办高校必须重视党的建设工作。高校统战部门是高校开展统战工作的主要载体, 因此加强民办高校统战部门自身建设, 是做好民办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与公办高校相比, 民办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相对更加集中, 统一战线成员来源更加广泛, 统战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内容更加繁杂。因此, 做好民办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必须加强民办高校统战工作部门的建设, 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统战工作者队伍。注重加强统战理论学习和统战政策研究, 提高统战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统战工作实践。搭建民主党派交流平台, 建立和完善党外知识分子联系制度。采取召开座谈会、民主党派负责人联席会议等形式, 为民主党派创造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沟通合作的机会, 民办高校各部门应加强协作, 齐抓共管, 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作用, 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提供最广泛的力量支持。建立起党外知识分子的激励机制, 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谏言献策作用。另外, 在强化政治素养、关心生活情况的同时, 民办高校统战部门还要注意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培养和选拔工作, 明确标准、选准对象, 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实践锻炼机会, 使他们能够逐步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

4、加强民办高校统战工作的研究。

当前, 对公办高校统战工作进行研究的人员不少, 形成的理论成果也较多, 但是对民办高校统战工作进行研究的人员和成果都寥寥无几。随着民办高校的不断向前发展, 民办高校的统战工作也必然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 如何认识到这些问题, 并及时解决, 从而使民办高校的统战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希望民办高校的教师能够进行有关民办高校统战工作的研究, 因为他们身处学校之中, 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 因而更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民办高校以外的专家学者也可以根据民办高校教师提供的有关材料, 从中发现民办高校统战工作的规律, 形成理论, 反过来指导民办高校的统战工作, 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姚启和.9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大潮丛书-高等教育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丁俊萍, 宋俭等著.高校统战工作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9.

[3]周自勇.论地方高校统战工作的问题及对策.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5.

对制约高校统战工作机制问题的思考 篇10

笔者在高校统战工作的实践中认识到, 统战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思想工作, 它的政治性很强, 人情味很浓, 艺术性很高, 难度越来越大。如今高校统战工作对象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化的变化, 这变化中既有有利于统战工作的因素, 又有不利于统战工作的因素。所以要做好高校统战工作, 必须有的放矢地对制约高校统战工作机制进行深入的科学思考, 转变观念, 找准问题, 推动高校统战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理顺管理协调机制

统战工作管理体制具体来讲就是各级统战系统在各自方面的管理范围、权限职责、利益及其相互关系的准则, 它的核心是统战管理机构的设置。各统战管理机构职权的分配以及各机构间的相互协调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统战工作的成效, 并在统战系统整个管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当前高校统战管理体制问题表现在上级管理部门管理机制与评价机制两条线现象突出。一般来讲, 高校的各项工作应该由政府主管教育部门和地方党委的高校工作管理部门来具体指导。由于长期以来主管教育部门和地方党委的高校工作管理部门没有单独设立统战部 (教育部不久前在思政司成立高校党建宣传和统战工作处, 统战工作才有归口管理部门) , 因而高校统战工作主要依靠省 (直辖市、自治区) 的统战部门来直接指导。上级统战部具体来指导高校统战工作有利于高校对统战政策的准确把握、对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等, 本身没什么不好, 但是上级统战部门对高校缺少必要的评价机制。一项工作要取得成效, 关键是有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高校统战工作要有地位, 就必须将其纳入高校的评价体系。但高校统战工作评价不是上级统战部门, 而是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来做, 这就形成了高校统战工作上级管理部门管理机制与评价机制“两张皮”。目前, 在高校的评价体系中, 几乎没有统战工作指标, 有些地方虽然将高校统战工作作为整个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评价指标, 但分值一般都比较低, 不能体现高校统战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难以实现对高校统战工作进行规范和推进的目标。

这一现状使党的统战方针政策在高校的贯彻落实缺少了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影响了高校统战工作的改进与发展。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统战工作评价机制, 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必然导致高校统战工作“说来重要, 做来次要, 忙来不要”, 高校统战工作有“位”无法“为”的局面。

二、建立有效保障机制

高校统战工作缺乏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高校的统战工作对象的分布具有分散性的特征, 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及无党派人士, 大部分分散在机关不同部门、各教学单位。高校规模扩大带来的一校两区甚至几区的现实, 更加重了分布的分散性。这种状况, 靠统战部一个部门来做统战工作是不现实的, 也是难以取得成效的, 它需要由一个党委重视、统战部负责、基层单位主动、全体党员干部参与的大统战工作网络。目前不少高校二级学院的统战工作基本上是处于无组织状态。有的党总支没有设统战委员, 有的虽然设了统战委员, 却从未开展相关的统战工作。统战工作网络存在缺口, 整个统战工作信息通畅存在障碍, 统战工作效果缺乏组织有力的保障。

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大多数高校深入开展统战工作的一个难题。由于党委和行政对统战政策和工作的认识理解问题, 统战工作经费各高校不平衡。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调整, 高校统战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 统战部门的工作量不断增加, 急、难、热等不少敏感问题需要解决, 这些仅靠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和工作热情是难以解决问题的, 还需要比较充足的经费予以保证。高校的一些很有意义的统战活动, 常常因经费缺乏而无法开展, 从而造成工作上的被动。

高校统战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有两个方面:一是内部投入不足。上级教育部门对统战工作的经费没有专门要求, 对各高校统战经费投入也没有刚性规定, 高校统战工作经费的投入取决于高校对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有些高校领导认为统战工作的成效对高校改革和发展等没有多大的影响, 因此, 在学校办学资金紧缺的情况下, 有些高校不仅不能保证统战工作经费的投入, 反而把统战工作看成是一种负担。二是外部投入不足。上级统战部门对党外代表人士参加社会活动的经费基本上是由所在单位承担, 特别是近年来, 上级统战部门为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 调动统战成员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逐步建立了一些党外代表人士参观、调研、考察 (包括出境、出国) 、联谊等活动制度, 但在执行过程中, 往往是上级部门出文件, 学校承担经费, 学校方面临顾此失彼的尴尬, 统战部则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

三、健全参政议政协调机制

参政议政协调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作量量化机制。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参加社会活动需要花去很多的时间, 特别是高校民主党派干部, 他们不但在各级民主党派担任职务, 还在各级人大、政协或地方政府部门担任职务。因此制定出合情合理、科学实效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工作量考核标准, 将他们参政议政、参加社会活动等记入他们的工作量给予肯定, 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和高校统战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理论研究机制。首先, 各级人大、政协和统战部门等要将重要立法、重大调研等参政议政内容以课题项目形式立项,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则根据自己专业和研究方向选择申报, 既把自己的专业所长与参政议政相结合, 又有必要的调研经费作支撑, 实现了政治任务与本职工作的有效联系和结合, 从而实现他们科研与社会工作双赢。既把自己的专业与社会实践结合, 又提高了参政议政质量, 实现了研究型参政议政。其次, 各级上级部门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参政议政的考核要有侧重, 尽量让他们的参政议政与个人专业结合起来。发挥优势, 尽可能减少两种工作性质不同和内容的差异引起的不协调, 避免“两张皮”现象, 使党外人士顾此失彼。

四、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高校统战部积极向党组织推荐优秀的党外人才, 选拔他们到各级领导岗位, 有利于调动他们为高校发展服务的积极性, 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高校统战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首先, 必须充分认识到,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中不乏学识的人才。从高校发展的战略角度看, 大力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的党外人才, 是充分发挥在高校统战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客观需要。从选拔人才质量要求的角度来看, 高校部分党外知识分子文化素质高, 教学能力强, 科研水平高, 知识面广。从做好统战工作的角度来看, 党外知识分子是广泛团结各界人士的一支重要力量。党外人才在某些方面能起到党内人才无法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对促进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其次, 必须充分认识到推荐党外人才贵在公正。在选拔使用党外人才的工作中, 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广开视野, 多形式多角度去选拔能够担当重任的党外人才, 为社会和各高校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要在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实现新的突破, 创造“公开、平等、完善、择优”的选拔机制让更多的党外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最后, 必须充分认识到, 人才的选拔要注重人才潜能的挖掘。对于选拔上来的人才, 要不断给任务、挑重担, 使之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为高校的发展献计出力。

五、建立合理的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机制

在民主党派组织建设上, 有的领导和部门对统战工作缺乏战略眼光, 为更好地取得统战工作效果, 中国共产党曾经有意识地将一些党外民主人士留在党外, 中央关于统战工作的有关文件, 也要求统战部门不要放弃过去好的工作传统。但是, 高校党建工作明确要求, 发展大学生中的中共党员要有一定的比例, 为了完成硬性的指标, 有的高校只从当前任务考虑, 大量发展中共党员, 以至于高校民主党派发展对象的空间逐步缩小。据不完全统计, 近年来在西部高校引进的教学科研人才中, 约2/3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1/3的非党人才中, 有一部分人陆续加入中国共产党, 有一部分人不愿意加入任何党派, 剩余的人寥寥无几, 而在这寥寥无几的人才中, 加入民主党派的就很少了。另外, 二级党组织统战意识薄弱。有些党员干部对民主党派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他们不能正确认识现阶段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和有计划有步骤发展民主党派成员的战略意义。有些把民主党派成员看做是团结、教育、改造的对象, 对他们抱有不信任的态度, 甚至把帮助统战部门发展民主党派成员看做是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争夺发展对象;有些把党派工作当做负担, 把多党合作看做权宜之计, 把民主监督看做找麻烦, 等等。这种思想误区导致民主党派组织发展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由于高校现正处于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阶段, 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任务繁重, 任务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到每个教师的切身利益, 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特殊的政策照顾。因而通常情况下, 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会立足本职, 利用业余的时间从事“义务”的组织工作, 而用于本组织建设的时间和精力都就大打扣, 组织建设的功效自然受影响。有为才有位, 各民主党派在高校的作为发挥受限, 其受重视的程度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摘要: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党的统战工作全局中, 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民主党派成员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 做好高校统战工作有利于促进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作者在高校统战工作的实践中认识到, 做好高校统战工作必须对制约高校统战工作的管理协调机制、保障机制、参政议政机制、人才选拔机制、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机制问题进行研究, 促进高校统战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高校,统战工作,机制,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

[1]陈小琼.关于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 (4) .

[2]刘平昌.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创新的五大着重力点[J].黑龙江史志, 2009, (16) .

上一篇:售前售后服务下一篇: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