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会议议事制度

2024-05-12

国企会议议事制度(共8篇)

篇1:国企会议议事制度

**市国资委所出资企业会议议事

管理办法(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明确所出资企业会议职责,规范会议议事程序、规则,提高企业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和综合管理效能,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所出资企业实行包括董事会会议、党委委员会议(以下简称党委会)、班子联席会议、总经理办公会议和专题办公会议等领导会议议事制度。

第二章 董事会会议

第三条

董事会会议由董事长召集和主持。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时,由副董事长召集和主持。副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时,由半数以上董事共同推举一名董事召集和主持。

董事会应当通知非董事总经理、财务总监和监事会成员列席会议。

根据会议议题需要,董事长提议可其它相关人员列席董事会会议。

第四条

董事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定期会议每年召开4次,每季度召开1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召开临时董事会会议:

(一)三分之一以上董事提议时;

(二)监事会提议时;

(三)董事长认为有必要时;

(四)市国资委认为有必要时。

第五条

董事会会议应由二分之一以上的董事、三分之二以上的外部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董事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的,该委托的董事不计入出席人数。

第六条

董事会会议的会务工作由董事会办公室负责。凡须提交董事会研究、决定的议案应预先提交董事会办公室,由董事会办公室汇集分类整理后及时报董事长审阅,由董事长决定是否列入议程。

董事会办公室应提前1天书面通知全体董事和监事和列席人员,并分发会议议程、议题材料等。凡须经董事会决策的重大事项,应提前7天通知所有董事,并提供相应资料。

第七条

董事会议案必须由董事、总经理或总经理委托的其他高管人员提出。

第八条

下列议案应提交董事会研究:

(一)决定董事会工作报告;

(二)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三)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决定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和撤销;

(四)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总经理,负责对其进行业绩考核并决定其报酬事项;根据总经理的提名和建议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及其报酬事项;根据董事长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董事会秘书;

(五)决定公司高管人员收入分配方案;

(六)决定公司内部业务重组和改革事项;

(七)决定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财务控制、内部审计、法律风险控制,并对实施进行监控;

(八)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批准公司年度财务报告;

(九)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十)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

(十一)制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

(十二)制定公司章程修正案草案;

(十三)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十四)决定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十五)市国资委授权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其中,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和发行公司债券,必须由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重要的国有独资公司合并、分立、解散、申请破产的,应当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九条

董事会会议应充分发扬议事民主,保障董事独立发表意见的权利。董事会决议一旦生效,保留不同意见或持反对意见的董事应服从和执行董事会作出的决定,不得在执行决定时进行抵触或按个人意愿行事。

第十条 董事会决议一经生效,即由董事会办公室组织贯彻落实。其中,涉及生产、经营、管理内容的决议,由总经理组织经营班子贯彻落实,总经理就执行情况及时向董事会报告。

第十一条 董事会应对会议所议事项的决定做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董事和董事会秘书,须在会议记录上签名。董事会会议记录、会议签到簿、授权委托书、纪要、决议、表决票等文字材料作为公司档案由董事会秘书或指定专人保存,为公司永久性档案。

第三章 党委委员会议

第十二条

党委会议由党委书记主持。书记因故不能参加,可委托党委副书记主持。参加会议人员为党委成员。党委办公室主任及议题相关人员列席会议。

第十三条

根据工作需要可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可以列席会议,列席人员由主持人根据会议需要协商确定。有关部门需分发书面材料的,由党委办公室统一分发。

第十四条

党委会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党委办公室应至少提前 天将确定的会议议程、议题内容通知党委委员和列席人员。因故不能参加会议的人员,应提前向党委书记请假。

第十五条

党委会议事的主要范围:

(一)学习、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重要决定、指示、部署、会议精神,并结合公司实际,提出贯彻落实的意见和措施;

(二)讨论审议所出资企业“三重一大”等重大问题,并就企业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重要人事任免工作等向领导班子联席会议提出意见、建议;

(三)讨论提出党委年度工作计划、主要报告和总结,讨论党委重要规章制度、规定、办法等的建立、修订、废除;

(四)研究决定党的组织发展工作计划,审批成立或撤销下属企业党组织,负责审批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以及党员处理等事宜;

(五)讨论决定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六)讨论决定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七)审议公司安全等重大事故的处理意见;

(八)研究决定需要提交党委会集体讨论的其它事项。第十六条

党委会议议题一般由党委书记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企业具体工作需要和其他党委成员的意见确定并提出。

第十七条 党委会必须半数以上委员到会方能召开,讨论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到会方能召开,必要时,可召开党委扩大会议。

第十八条 党委会议作出决策后,按分工负责的原则组织落实,由党委办公室主任负责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及时向党委报告。

第十九条 党委会会务工作由党委办公室负责,党委办公室做好会前议题收集、会议通知、会议组织、会议记录等,根据会议要求起草决议、决定或纪要等。要如实记录会议的议题、发言内容、表决结果和决议。会议所有资料由党委办公室指定专人存档保管。

第四章 班子联席会议

第二十条

班子联席会议由董事长召集并主持,如董事长因故不能参加时,可委托总经理或其他班子成员召集并主持。出席班子联席会议成员包括:董事会成员、党委委员、经营层班子成员等,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及各议题相关人员列席会议。

第二十一条

班子联席会议议事的主要范围:

(一)传达学习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党委、纪委)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研究制定贯彻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董事会决定的事项;

(三)审议公司章程及章程修改方案;

(四)审议重大投资、资本运营及融资方案;

(五)审议战略发展规划、年度投资计划;

(六)研究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及经营计划;

(七)审议年度财务预算、决算、利润分配及亏损弥补方案;

(八)审议薪酬、福利、奖惩制度及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九)讨论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十)研究制定公司各项基本规章制度;

(十一)听取班子成员分管工作汇报,部署相关工作;

(十二)研究讨论需要提交董事会、党委会决定的其它事项;

(十三)其他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或需要通报的重要事项。

第二十二条

会议议题由董事长决定,也可由班子其他成员提议,报董事长决定。未经董事长事先审定且非突发性重大事件需要临时动议的议题,一般不列入班子联席会议的议程。

需要讨论决定的议题及基本想法,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充分科学论证后,形成班子初步共识和主导性意见,以书面形式提交会议研究。

第二十三条

班子联席会议由公司办公室负责组织。凡提交讨论的议题,相关汇报人员应事先准备好有关材料,内容包括需讨论决定的事项情况说明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等。会议议题和有关材料一般提前1天书面分送给参会人员。

第二十四条

班子联席会议一般每月召开1至2次,遇有特殊情况,可以临时召开或延期召开。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方能举行。

第二十五条

讨论问题时要充分发扬民主,与会人员对议题应当发表同意、不同意或者缓议等明确意见。

第二十六条

会议成员对班子联席会议做出的决定,若有不同意见时允许保留个人意见,或向上级组织反映,但在组织上未做出改变决定之前,必须服从决定,无条件执行决定。

第二十七条

会议作出的决定,要明确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班子联席会议全体成员应按各自分工,切实负责,主动配合,保证落实。

第二十八条

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在具体执行班子联席会议决定的过程中,均不得擅自改变决定的精神。实施过程中如确需变更决定,或急需作出新的决定,由责任人提出意见,报班子主要领导重新研究调整工作方案。

第五章 总经理办公会议

第二十九条

总经理办公会议在《公司章程》规定和董事会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对董事会负责。

第三十条

出席总经理办公会议成员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三总师,总经理助理、办公室主任及议题相关人员列席会议。董事会秘书可列席总经理办公会议。

第三十一条

总经理办公会议议事范围:

(一)传达董事会决议、班子联席会议、党委会有关决定,并制定贯彻落实的相应措施;

(二)拟订公司重大投资、资本运营及融资方案;

(三)拟订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

(四)拟订公司年度财务预算、决算、利润分配及亏损弥补方案;

(五)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和基本管理制度;

(六)拟订公司薪酬、福利、奖惩制度及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七)根据公司干部管理规定,聘任或解聘除应由市国资委、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管理人员;

(八)听取公司各部门及各基层单位的工作报告,检查、总结和部署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九)协调公司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关系,协调解决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十)讨论需提交班子联席会议、董事会、党委会研究第三十二条

总经理办公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不定期会议。定期会议原则上每周召开一次。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可临时召开总经理办公会议:

(一)董事长提议时;

(二)总经理认为必要时;

(三)有重要事项必须立即决定时;

(四)有突发性事件发生时。

第三十三条

总经理办公会议由总经理召集并主持,或由总经理委托的副总经理召集并主持。

第三十四条

总经理办公会议会务由公司办公室负责,包括会议的组织筹备、议题收集、下发会议通知等,做好会议记录、整理存档和形成总经理办公会议纪要,并负责会议决定事项的督办。

第三十五条

总经理办公会议题由总经理确定,其他出席会议成员可提前向总经理建议有关议题,重要议题应提交书面材料。提交议题的部门或人员应事先进行充分的准备,制订可供会议决策的方案。

第三十六条

凡提交总经理办公会议研究的议题和材料,一般应至少提前1天发给应到会人员。涉及重要方案、决定的其他事项;其他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

经营方针、计划、规划等重大问题,一般应至少提前3天将通知和有关资料送达与会人员。

第三十七条

总经理办公会议研究议题时,依据上会材料,先由职能部门或所属单位负责人作情况汇报。总经理在充分听取与会人员发言的基础上,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就议题作出决定。根据权责统一的原则,总经理办公会议所作出的决定,由总经理负责。

第三十八条

总经理办公会议形成纪要后,有关领导和各职能部门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和督促检查,及时通报落实情况,并应在下次会议上报告执行落实情况。

第六章 专题工作会议

第三十九条

专题工作会议由公司分管领导或分管领导授权主办部门负责人召集主持,相关人员参加;涉及重要事项或交叉部门工作的,也可以由总经理召集主持,相关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参加。

第四十条 专题工作会议议事范围:

(一)传达通报公司党委(纪委)、董事会、班子联席会议、总经理办公会议的专题、专项工作决议、决定,研究制订贯彻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专题、专项工作;

(二)听取分管部室和下属单位的专项工作汇报,研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检查督促专项工作开展;

(三)通报情况,研究协调部室、下属单位之间的重大专项工作;

(四)专题研究董事长、总经理委托的其他事项;

(五)研究需要由专题会议研究决定的其它事项。第四十八条

专题工作会议议题主办部门拟出,报分管领导审定。专题工作会议会务工作由主办部门负责,安排人

员记录。根据会议议题需要,形成专题会议纪要。会议决定的事项,由主办部门督办落实。

第七章 会议议事规则

第四十一条 领导会议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需作出决定或形成决议的议题,应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畅所欲言、认真讨论、充分酝酿的基础上作出决定或形成决议。

第四十二条

重大事项实行总经理办公会议、班子联席会议、董事会(党委会)三级决策制。企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总经理办公会议、班子联席会议讨论审议后,根据内容报董事会或党委会决定。董事会尚不健全的,由班子联席会议代行董事会职能。董事会、党委会的决定、决议按规定需报市国资委审批的,按程序上报审批。

第四十三条 总经理办公会议实行集体讨论、总经理决策制。班子联席会议、董事会、党委会对需要决策的事项实行表决制,表决方式可以是书面投票、口头表决或举手表决等形式,出席人员需超过半数以上同意,涉及“三重一大”事项需超过三分之二出席人员同意,方可形成决定或决议。列席人员充分发表意见建议,不参与表决。讨论有关人事议题时,如果拟定人员被否决,应按程序重新提出人选,下次再议。不得在本次会议上临时动议,决定其他人选。

第四十四条

党委会议、班子联席会议讨论决定问题,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于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应当认真考虑。如对重要问题发生争论,双方人数接近,除了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意见执行外,应当暂缓表决,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

第四十五条 董事会会议审议议案时,有二分之一以上与会董事认为议案不明确、不具体,或者因会议材料不充分等其他事由导致其无法对有关事项作出判断时,董事长应要求会议对该议案进行暂缓表决,并对议案再次提交审议应满足的条件提出明确的要求。

第四十六条 坚持保密原则。领导会议的决定、决议在通过正常的渠道披露之前,参加会议的所有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泄密,更不得以此谋取私利。如果发生上述行为,当事人应当承担一切后果。

第四十七条

坚持回避原则。领导会议议题涉及会议成员本人、亲属等以及其它应回避的的问题时,对当事者应实行回避制度。

第八章 会议纪要管理规则

第四十八条

加强各类会议纪要管理,规范会议纪要的起草、审核、会签、签发、分发、归档流程。

第四十九条

会议纪要主要分为班子联席会议纪要、总经理办公会议纪要、专题会议纪要等三种,有关党委会、董事会会议决议按照《党章》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条

班子联席会议纪要由公司办公室专人负责记录,并起草会议纪要,经办公室核稿后,送总经理会签(必要时须经相关与会领导会签),由董事长签发执行。会议纪要名称为“**公司班子联席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的分发范围由董事长确定。

第五十一条

总经理办公会议纪要由公司办公室专人负责记录,并起草会议纪要,经相关分管领导会签后,送总经理签发执行。会议纪要名称为“**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纪

要”。会议纪要的分发范围由总经理确定,但必须及时报送给董事长和相关董事。

第五十二条

专题会议纪要由会议主办部门起草,办公室核稿,会议主持人会签后,由公司总经理签发,或由总经理授权副总经理签发。会议纪要名称为“**公司专题会议纪要”。纪要分发范围由公司总经理确定,但必须及时报送董事长及相关董事。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会议议事管理示意图:

出资人(国资委)(国资委党委)

董事会

党委会(参与决策)

班子联席会议

总经理办公会议

专题会议

篇2:国企会议议事制度

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推进“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贯彻实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执行上级党委决议、指示,充分发挥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研究制定XX党委各项工作规划、计划及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定期督导检查落实情况并进行总结,在院党委领导下,主持支部的日常工作和各项党务党建活动,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贯彻执行上级党委的决议和指示结合XXX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议事的原则和形式

议事原则:

XX会议实行集体领导制度。议事遵循平等、民主、少数服从多数,坚持民主集中制,执行集体决议和分工负责的原则。

议事形式:

1、XX党委会议

(1)X党委会议实行例会制度,原则上每两周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召开。凡需提交院党委会议讨论审议或决定的问题,应由职能科室或分管领导事先做好准备(包括不同方案论证、部门之间工作协调和有关文字材料等),做到有情况分析,有处理意见。

(2)院党委会议由医院党委书记召集和主持,院党委委员参加。

(3)院党委会议必须有半数以上成员出席方能举行。院党委委员因故不能出席会议时,应事先向党委书记或党办主任请假。

(4)根据会议内容和工作需要,由党委书记确定列席人员。

2、院党委扩大会议

院党委扩大会议由党委书记召集并主持,须有半数以上党委委员出席,并吸收有关科室主要负责人参加。

3、医院党政联席会议

由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根据会议内容,可以由党委书记或院长召集并主持。主要任务是汇报工作,沟通情况,研究处理近期重点工作和涉及党政共同的目标任务及问题。

(二)议事范围

院党委会议的议事范围是XX管理、改革发展、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事项,包括:

1、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XX重大决策的执行与落实。

2、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3、XX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革发展规划和重大措施,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等事项。

4、研究决定XX党风廉政、纪检监察、干部监督、组织、宣传、统战、老干部、知识分子等工作。

5、XX中层干部的任免和奖惩。

6、院党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组织建设、发展党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准备工作。

7、讨论和决定工会、共青团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8、需要提交讨论决策的其他重大问题。

(三)决议的实施与监督保障

决议实施:

1、院党委会议在有相关成员缺席情况下讨论决定的问题,由院党委书记或党办负责人通知缺席的党委成员,使其了解并贯彻执行会议决定或决议。

2、会议做出的决定和决议,经院党委书记同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需要行文的,由各职能部门按照党委会议讨论商定的原则草拟文件,由主管领导审阅签发。

3、遇有特殊情况,需紧急处理的重要问题,由党委书记负责决策,事后向院党委会报告。

监督保障:

1、每次院党委会议均作记录,会务工作由党办主任负责。

2、要严格遵守党的保密纪律,与会人员对需要保密的事项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会议记录由党办妥善保管。

3、院党委会议决定的事项,明确由有关部门办理的,分管的党委班子成员要及时督促检查。党办负责督促催办,并将落实情况及时向党委书记反馈,必要时写出专题情况报告。

4、党委委员对党委会议所作的决定与决议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或向上一级党组织反映,但在本级或者上级党组织未做出改变之前,必须无条件执行。如遇到特殊情况确实不能按原决定或决议执行时,应及时提交院党委会议复议,也可以由党委书记征得多数党委委员同意后做出适当调整,但应提交下次院党委会议通过。

篇3:国企会议议事制度

一、高校党委和行政议事决策制度的重要性

高校“党委和行政议事决策制度”,主要是指党委常委会(全委会)议事规则和校长办公会(校务会)议事规则(以下简称“两个规则”)。这两个规则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能否落到实处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所在。

从依法办学上看,两个规则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高校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最核心、最本质的要求就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校的根本领导体制,两个规则是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制度层面上的集中体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辟出专门一章为“健全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重点对两个规则做出规定,可见对两个规则的重视程度。

从实践上看,两个规则的作用发挥还有待进一步彰显。事实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近些年来高校办学实践和高教研究领域的一个持续性话题。在中国知网上分别以“篇名”“主题”和“全文”查询“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分别有270篇、372篇和9415篇文章 (截至2014年10月17日 ), 通过“发表年度”查看每一年发表的论文数量, 可以看出,自1998年《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实行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来的十几年间,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论文专门讨论或涉及该问题,数量上总体呈现出一种稳中有升的趋势,这说明该问题受到多年持续关注,至今不减。但已发表论文主要在“论”体制的优势,“讲”完善的道理 ,“谈”宏观的原则 ,缺乏制度上具体操作的内容,尤其是针对两个规则如何切实发挥作用论及不多。

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拟从操作层面———聚焦于两个规则的完善,来探讨如何更好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二、“两个规则”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思路

(一)主要问题:“割裂”现象突出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这也就意味着两个规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但《高等教育法》《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已有的法律法规,在对党委职责和校长职责的规定中,并没有明确将它们连接为“有机整体”,即党委的职责中没有出现校长或校长办公会的字样,校长的职责中也没有提及党委或党委常委会,有的只是“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等宏观定调。在最近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中,首次将两者联系在一起,“校长办公会议或校务会议是学校行政议事决策机构,主要研究提出拟由党委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方案,具体部署落实党委决议的有关措施……”,但这里“研究提出拟由党委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方案”仍显笼统。正是由于法律法规长期以来没有在两者“有机整体”关系上做出明确规定,存在“割裂”现象,使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实际落实中依不同理解而出现不同效果。

调研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面的问题。笔者通过电话问询、实地走访和网上查询等方式,调研了全国4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 (20所“985高校”、20所“211高校”)两个规则的建设情况。结果显示,调研高校100%制订了两个规则,45%的高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制订两个规则,主要是由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分别制订或牵头制订;55%的高校由一个单位制订或牵头制订,主要在学校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合并组建)。87.5%的高校,两个规则制订或修订的时间不完全同步,97.5%的高校在两个规则的框架和文字表述上不统一,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照应。

以N大学为例。学校党委常委会工作规则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分别于2005年和1999年制订。如果分别来看,两个规则都自成体系,除了个别内容有些陈旧, 与现行的法规和文件内容不相符合之外,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把两者对比来看,就会发现,党委常委会的职责与校长办公会的职责都列了数条,彼此之间有重复和交叉,甚至有矛盾,语义模糊,界定不清。可以想见,这样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落实到位。

调查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两个规则在各高校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割裂”问题。两个规则的核心内容是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范围,许多高校议事范围的规定失之于“粗放”,都是把有关法律法规条款照搬照抄,而前后几次法律法规条款在内容和表述上不完全相同,所以“照搬照抄”哪一个版本的都有;职责的规定也失之于“割裂”,没有挖掘党委和校长两者职责的内在关联,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照应,在规则框架和文字表述上不统一。这样,两个规则就不能认为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下的两个“有机的”支撑规则。

(二)完善的基本思路:分立不分割

党委工作和行政工作是高校内部相对独立的两大块工作, 高校内部存在着差异比较显著的两个系统———党委系统和行政系统,两个规则分别对应于两个系统的工作,因此分立是合理的。但分立不能分裂,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即关联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体制。党委与行政的职能要明确,责任要分清。分立的目的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工作中协调配合更重要,学校的重要工作都需要党委与行政密切配合[3]。这决定了两者决策范围具有必然的交叉性,议事程序具有紧密的连贯性。“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能够富有成效的关键,也是指导“健全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的基本原则。

基于上述认识,建设和完善两个规则的基本思路是:统筹两者,协调一致,分立不分割。第一,内容上照应, 主要是指两个规则在职责交叉部分应相互照应,在议事程序上应紧密衔接。第二,框架上统一,两个规则整体上具有相似性,所以在框架上可以统一,比如,都可包括规则依据、议事范围、成员构成、议事程序、会务、监督约束机制等条款。这种形式上的统一也是为了体现两者作为一个整体的照应性。第三,表述上一致, 即在一些相同的内容和程序上做到表述一致,否则,可能会带来多种理解,客观上造成规则在认识和执行上的较多障碍。

三、“两个规则”完善的具体建议

两个规则最为核心的有三个要素, 即议事范围(“做什么”)、议事人员 (“谁来做”)、议事程序 (“怎么做”)。其中“议事程序”在有关文件中已经规定得比较明确,这里讨论前两个要素。

(一)议事范围:分为三类,相互对应

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范围,在法律法规上的直接依据主要有3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0年)、《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2014年)。此外,其他规章制度的间接性规定,尽管里面并没有直接规定相关内容,但通过分析, 可以认为有些内容应是两个规则的议事范围,比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直属高校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教监〔2011〕7号)、《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教育部令第32号,2011年)、《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5号,2014年 )、《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7号,2014年)等。

高校在制订两个规则时,需要对法律法规规定的或宏观或综合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可以从对上级、对对方(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之间)、对自身三个层面,将议事范围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学习、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和上级精神。这一部分直接体现公立大学与国家意志的密切关系,涉及诸多大学与外部的关系和事务。两个规则都应有这方面的内容,只是两者分别侧重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和“上级行政”两方面内容。

第二类:两者共同讨论或决策的事项。是指校长办公会需要拟定、提出报请党委常委会决定或教代会审议的有关重要事项,而相应地,党委常委会需要研究决定校长办公会提交审议的重要事项。这两者应该严格对应。这部分是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关键内容,也是现实中容易出现偏差的地方。

第三类: 两者分别决定自身可以独立决策的内容。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事项;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学校党务工作的重要事项。

上面三类议事范围最受关注的是第二类共同讨论或决策的事项。不同的法律法规对这一类事项有不同程度的规定,且并不严格对应。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014年出台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对党委和校长职责的交叉部分规定得最为详细,但也并非一一对应关系,只是从字面上可以分析出,校长“组织拟订”的事项,必然要党委最终“讨论决定”。

根据上述思路和法律法规的有关内容,可以将两个规则的议事范围和具体议事事项分成三类。 (见表2) 表2中的各条款具体内容主要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当然,每一所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校情、传统和未来发展需要,增加一些新的条款。

这样把党委和校长讨论决策的事项根据议事的性质和权限划分为三类,既体现了举办者的利益(落实上级精神), 又体现了党委和校长的共同职责部分(相同议题 ,不同权责 )以及相对独立职责部分 (分别相对独立决策)。

(二)议事人员:扩大范围,兼顾效率

党委常委会议事人员就是常委,不是常委的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可根据议题列席会议,这在各校都是一致的。但校长办公会的议事人员,各校有较大差异。

调研的40所高校的校长办公会或校务会议的固定参加人员(包括正式成员和列席人员)组成情况见表3。

实际情况比上述统计还要复杂些,固定参会人员往往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个人情况而定,几乎一校一样;此外,在固定参会人员中,正式成员与列席成员的规定也有差别。但从复杂情况中还是能够找到规律,即两种极端情况是:“简版”的只是行政班子的成员参会,“全版”的是党、政班子成员加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都参会,其他情况是在这两种情况的中间状态的“繁版”。上面的统计没有计算比例,只是列出典型学校,原因也在于此。但总体来看,“简版”的学校较少,而“繁版”和“全版”的学校占大多数。

注:以上调研情况依据各校两个议事规则的相关规定。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对此的规定是:“(校长办公会)会议成员一般为学校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党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等可视议题情况参加会议。”可见规定的是“简版”,但实践中多数学校是“繁版”和“全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尽管文本表述上看似两个议事队伍, 实际上人员多数重复。党委常委会的正式成员是7~11人的常委,包括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校长办公会的正式成员是校长和行政副职,校长助理等,一般党委书记也会参会。这样,如果按照“简版”的规定,校长办公会也只相当于2~3名常委没有参会 (一般包括一名副书记、一名纪委书记,有的学校常委为组织部长或党办主任等)。这少部分常委没有参加校长办公会,就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因为许多时候,校长办公会的议事事项与党委常委会的议事事项之间难以有一个“泾渭分明”的界线,尽管已经做了大致的区别,包括笔者上面的三类划分,但诸如“重要事项”“基本制度”“重要政策”“重大举措”等字眼, 何为重要、基本、重大,依然会把规定的界限模糊掉。还有,字面上一方是“做出决定”,一方是“部署落实”,看似清晰明了,“以校长为核心的行政管理系统是党委决策的贯彻执行者,主要职责是在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方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规定、命令、布置、检查、督促等方式将党委意图、决策部署落到实处。”[6]但在实际工作中,“部署落实”中涉及“做出决定”,“做出决定”中伴有“部署落实”,大事情的“部署落实”可能比小事情的“做出决定”还要重要。所以,如果只是机械地把常委会定性为“做出决定”,把校长办公会定性为“部署落实”,在实践中恐怕行不通。实践的复杂性决定了文本上的界限清晰并不等于完事大吉。在这样界限难以完全清晰的事实面前,如果校长办公会的参会人员覆盖面不够, 没有覆盖所有学校党政领导,那么一些客观上重要事项的决策,部分领导就没有参与其中,不利于在领导层保持政策信息畅通,认识一致,和谐融洽。正基于此,很多学校在校长办公会的参会人员上往往覆盖了常委会的人员。

所以,确定参会人员的范围,主要应有两方面考虑:一是从实际出发,有利于学校领导层形成共识。职责在字面上划分得再清楚,实施中也不能避免彼此之间的模糊地带。如果参会的人员覆盖面较大,就能够弥补对职责划分和理解不同可能带来的问题。二是从效果出发,有利于提高会议效率。会议规模太大会导致效率较低,所以,会议规模应适中,可适当减少职能部门人员作为固定人员参会,职能部门人员可通过校务公开等方式了解学校层面的决策。笔者建议可采用表3中的第三种情况,即行政班子+党委常委的人员组成模式。当然,各校应依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

四、小结

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个大的框架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党委和校长两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对于推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建设,制度层面与人的层面。制度建设和依法治理是基础,只有增强制度的科学合理性和执行力,才能保证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制度和人的相对关系上,制度建设在当前显得更为根本和重要。当然,制度需要人去执行,人的因素同样不可低估[7]。党政一把手的相互理解、密切配合,班子成员间的支持协调是落实这一体制所必不可少的,治理终究需要“礼法合治”。

仅从制度建设的层面上看,目前高校两个规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统筹考虑,缺乏衔接对应,存在“割裂”现象。加强统筹协调是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重要基础和基本途径,也是完善和实施两个规则的基本思路和重要保障。具体落实到两个规则上,就是要内容上照应,表述上一致,框架上统一。特别是在议事范围交叉的部分,要尽量界定清楚,减少模糊地带,清晰议事程序。当然,议事范围很难做到完全界定清楚, 在议事人员的规定上可适当扩大范围,以弥补因议事范围不清、决策者参与决策程度不同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摘要: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制度层面上规范完善党委常委会(全委会)和校长办公会(校务会)议事规则,更好地发挥党委和校长两方面的积极性和协同性,对于推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调查结果看,目前高校“两个规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统筹考虑,衔接对应,存在“割裂”现象。“加强统筹协调”是完善两个规则的基本思路。在议事范围方面,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可分别划分为“对上级落实要求、与对方共同议事、对自身独立决策”三类事项,两个规则可内容对应、表述统一;在议事人员方面可适当扩大范围,兼顾议事效率。

篇4:国企会议议事制度

9月22日上午,吉商商会第三次会长办公(议事)会议在通榆县向海大酒店召开。

会议表决通过8位副会长以上职位人选

会上,常务副秘书长孔祥宇主持会议并通报了2011—2012年商会会费收支及2012—2013年会费收缴情况;会长崔波通报了组团赴美国考察安排意见;执行会长邹运韬通报了吉商大厦项目进展情况;常务副会长程作平、副会长王滨先后宣布了拟增加卢丽、迟呈君为常务副会长,年伟东、邵景文、李巍屹、尹军、李云辉、张琦为副会长人选的意见并分别介绍了每位人选的主要情况,最后获得表决通过。

随后,常务副会长张俊通报了吉商·万晟清华园项目进展情况;副会长魏勇通报了与阳光银行合作的“联保联贷”进展情况;副秘书长刘胜国通报了组团赴山东省考察安排意见;副会长张国宇介绍了承辦“吉商商会鹤乡行”相关活动安排;省经合局欧美区域合作处副处长庞浩然介绍了吉林省欧美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情况;北美企业家协会会长刘伟东介绍了该协会与加拿大合作及接待吉林考察团等情况。会议结束后,执行会长邹运韬代表吉商商会与通榆县人民政府就该县城铁西棚户区改造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签订了框架性协议。

游鹤乡 观鹤舞 人与自然零距离

9月22日下午至23日,在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下,会长崔波、执行会长邹运韬带队先后参观了通榆县墨宝园、向海自然博物馆、百鸟园、揽海阁,在仙鹤岛和大雁养殖场观看了仙鹤、大雁放飞表演,感受了蒙古族同胞特有的热情和向海湿地的大自然风光。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使会员愉悦了身心,更是增进了彼此间情感,为将吉商商会打造成“情感、事业与发展之家”奠定了基础。

篇5:党委扩大会议议事制度

一、议事范围:主要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决策、决定;制定全镇各组织、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的意见,研究全镇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重大工作安排、重大财务开支;讨论解决全镇重大的、全面性、战略性、方面性问题;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

二、党委扩大会议原则上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一般由党委书记召集并主持。书记因事不能参加,可委托一名副书记召集并主持。

三、党委扩大会议须有三分之二党委成员和人大、政府、武装等组织主要负责人多数参加方可召开。因故不能参加的,应事先召集负责人请假,会议必要时,经领导批准可邀请有关人员列席。党委扩大会议的决议或决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制度,可采取口头表决,举手表决和无记名表决等表决形式。

四、决议决定以获得到会人员过半数赞成方可通过,个人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但党内扩大会议决策时,应考虑少数人的不同意见。

五、对涉及全镇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由党委扩大会议研究的重大问题,任何个人都不能擅自作出决定。在紧急

情况下,必须由个人作出决定时,应及时汇报。

六、党委扩大会议坚持集中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决议通过后,按照分工、各负其责,遵照实施,结合实际工作,积极努力开展,虚心听取和及时反映基层组织和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如遇原决议不当或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提请复议,在未变更原决议时,仍按原决议执行。

七、党委书记和各行政负责同志,对政策执行情况要及时检查、督促和指导,对拒不执行决议或无特殊原因为付诸实施的应追究责任。

八、严肃保密纪律,增强保密观念,杜绝失密、泄密现象的发生,对违反原则者,追究其责任。

篇6:四、联席会议议事制度

电子口岸联席会议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审议我省电子口岸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等电子口岸建设全局性问题。全体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例会,由电子口岸联席会议总召集人批准并召集,全体组成人员参加,电子口岸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和全体联络员列席。会议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议定事项,经电子口岸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审定后印发各组成人员单位。

电子口岸联席会议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专题研究解决电子口岸建设中某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协调、统一相关单位的意见,推动专项工作。专题会议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由电子口岸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委托召集人主持会议,其他相关成员参加,电子口岸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和有关联络员列席。会议以会议纪要的形式明确议定事项,经与会成员会签、由召集人审定后印发各组成人员单位。

联络员会议。主要任务是通报情况、听取意见,研究落实电子口岸联席会议议定的有关事项。联络员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也可根据需要召开,由电子口岸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召集,全体联络员参加。

篇7:商会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

(待审议)

为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规范和监督内蒙古商会领导集体的决策行为,增强领导集体的团结和廉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根据党的有关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商会实际,制定本规则。

一、商会领导集体研究决定重大问题,必须严格遵守“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实行集体议事,并以会议表决形式体现领导集体的意志,不得以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代替集体议事和会议表决。

二、商会议事会议有:理事会、会长办公会、常务副会长办公会、专题办公会议。

三、须经理事会、会长办公会、常务副会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

1、学习、贯彻落实常中央、国务院和上级主管部门重要会议、文件精神和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的意见和措施;

2、员工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纪检监察工作目标任务、措施的制订、重大违纪案件的处理;

3、商会领导集体成员分工及调整;

4、商会10万元以上的投资或支出;其它须经会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

四、经秘书处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

1、商会秘书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修订和完善;

2、秘书处重大活动的部署和安排;

3、工作计划和总结;

4、财务预、决算及审计,资产的运行管理;

5、员工职工的工资、福利;

6、聘用人员的招聘、调配、辞退及工资福利待遇;

7、其它须由秘书长办公会议决定的事项。

五、专题办公会议是指为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某个或几个专项问题而由会长或秘书长主持召开的办公会议。

六、理事会、会长办公会、常务副会长办公会议研究重大问题,按下述程序进行:

1、会前协调。研究重大问题的会议不得搞临时动议。议题应在相关领导集体成员之间作会前协调,然后由领导集体主要负责人决定是否上会;

2、准备材料。由分管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准备规范化的上会材料;

3、提前通知。会议通知(含议题及有关材料)须至少提前1个工作日书面送达应到会人员。确实无法书面送达的,应设法用电话或其它形式通知;

4、充分讨论。会议由主要负责人主持。先由分管领导或相关部门介绍上会材料,然后安排足够的时间对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讨论时,主要负责人不应先发表意见,须听取其它领导集体成员的意见后再表明自己的态度。因故未到会的领导集体成员的意见,可用书面形式在会上表达;

5、逐项表决。会议由主持人视讨论情况决定可否进入表决程序。意见比较一致时,可进行表决;持赞成与反对意见(含未处置),事后及时向会长到会领导成员的书面意见的人数相近时,可暂缓表决,留待下次会议讨论;

6、会议实行逐项表决。表决一般采用记名形式,须将每位成员的表决意见记录在案,以示负责;

7、决策。商会会议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赞成票超过应到会领导集体成员的半数 1 为通过。会长办公会议表决结果作为参考,由会长最后决定;

8、形成文件或纪要。经领导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应形成文件纪要。

七、专题办公会议的召开由分管领导提请会长决定。会前分管领导应组织有关部门准备好汇报材料。专题办公会议由商会会长主持,先由分管领导或有关部门汇报情况后,会长充分征求意见作最后决策。

八、议事记录。商会会议、会长办公会议和专题办公会议由秘书处秘书记录,以存档备查。

九、商会重大问题不按本规则形成决定的,应即予以纠正,重新议事。

篇8:国企会议议事制度

一、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考察概况

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强调学院党政分工合作、共同负责、发挥学院领导班子集体在学院建设和发展中重要作用的制度。国家和教育部有关文件对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的地位有明确规定。

200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教党[2007]11号)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院(系)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要经过党政联席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2]

2010年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发[2010]15号)正式规定,高校院(系)级要“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3]

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中办发[2014]55号)再次强调:“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集体讨论决定重大事项。”[4]

国家法规政策上已经做出上述规定,那么高校在学院决策制度方面又做出何种规定呢?换言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各高校学院治理中居于何种地位?考察84所高校章程[5]有关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规定情况统计见表1。

调查显示,84高校中有80所在章程中明确了党政联席会议在学院具有决策地位(占95.2%),其中有10所高校明确提出党政联席会议是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占11.9%),说明其他议事机构是位列党政联席会议之下的;有70所高校分别明确提出党政联席会议是学院的决策机构、行政事务的最高决策机构、“三重一大”事项和党务政务决策机构、议事决策的主要(基本)形式(共占83.3%),说明党政联席会议与学院其他议事机构可能存在上下或平行的关系。另外,2所高校虽提到党政联席会制度但未明确规定其决策地位(占2.4%);2所高校在章程中未提及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占2.4%)。

二、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制度考察概况

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制度是强调教授在学院学术事务中行使相应职权,发挥教授在学院学术发展中重要作用的制度。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对高校学院层面的学术议事制度没有直接的规定,但有间接的表述: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5号)第二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依法设立学术委员会,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并以学术委员会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同时,第十一条规定:“学术委员会应当根据需要,在院系(学部)设置或者按照学科领域设置学术分委员会,也可以委托基层学术组织承担相应职责。”[6]

上述规定可以认为,学院层面的学术组织与学校学术委员会一样可“承担相关职责”,具体言之,即可统筹行使学院层面的“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这里面也出现了“决策”字样,这与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决策”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为进一步了解高校学院层面学术组织的情况,本研究继续考察84所高校的大学章程,其中有57所高校在大学章程中对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的职权进行了规定。(见表2)

这里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的职权取教育部的“决策”“审议”“评定”“咨询”四方面。需要说明的是,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各校对“决策”“审议”“评定”“咨询”的含义理解不尽相同。个别学校按照“说了算”和“说了不算”分别对应“决策”和“咨询”两个功能,实际上是把“决策”和“评定”统一归到“决策”中,把“审议”和“咨询”统一归到“咨询”中。也有极个别高校把“审议”理解为“说了算”的“决策”的内容,认为“审议”就是议事的最后环节。从中也可看出,我国高校在相当程度上缺乏精细化的管理理念,缺乏对权力分化和分解的深入思考。为尊重原始文本,这里在统计中暂不做主观分析,采用的办法是:各学校大学章程中有此字样的(指“决策”“审议”“评定”或“咨询”)即为有此方面职权,没有此字样的即为没有此方面职权。

考察的结果是:在57所高校中,有30所高校明确提出学院层面学术组织具有决策职权(占57所高校的52.6%),此外,具有“评定”“审议”和“咨询”职权的高校数量分别为43所、53所和49所,在57所高校中占比分别是75.4%、93.0%和86.0%。

三、学院议事机构之间关系调查与分析

这里重点讨论学院主要议事机构党政联席会与教授(学术)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学院议事机构还包括院长办公会、书记办公会、党总支会议等,但它们的主要职能是具体工作的安排部署,较少涉及重大事项的决策,故这里不做讨论。

单就党政联席会、教授(学术)委员会而言,两者存在两种关系:一是党政联席会是决策机构,而教授(学术)委员会是咨询审议机构,这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关系;二是党政联席会与教授(学术)委员会均为决策机构,在不同领域内行使权力,这是一种分权式的平行关系。上述考察结果已显示,有30所高校的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有决策职能,那么他们与党政联席会的决策职能又有什么关联与区别呢?下面重点考察这30所高校的情况。(见表3)

从调查可以看出,这30所大学都规定了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具有决策职能,其中有27所大学同时规定了党政联席会的决策职能(其他3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只规定了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北京大学没有提及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两者都具有决策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界定清楚了呢?笔者根据章程文本,将党政联席会与教授(学术)委员会的实际关系分为两类,一类为“界定模糊”(25所高校),另一类为“分工粗放”(5所高校)。所谓“界定模糊”,是指党政联席会与教授(学术)委员会决策的事项很难能够区分开。如《华中师范大学章程》第四十二条规定:“学院重大事项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决策制度。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负责讨论决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事项。”第四十三条规定:“学院设置学术委员会或者教授委员会作为学院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对学院学术事务的咨询、评定、审议和决策权。”问题是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统筹行使权力的对象“学术事务”包括哪些内容呢?是否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党政联席会议负责讨论决定的内容呢?很多大学都有类似“说不清楚”的规定内容。所谓“分工粗放”,是指党政联席会与教授(学术)委员会的决策事项看上去是“分工负责”,但实际上很难经得起推敲。如陕西师范大学规定,“党政联席会是学院行政事务最高决策机构”,“学院学术分委员会是学院的最高学术机构”。吉林大学规定,“党政联席会是学院党务政务的决策机构”,“学院学术委员会是学院学术事务的决策机构”。看上去党政联席会与学院学术委员会在职能上是分开的,但学院行政事务、党务政务与学术事务到底如何划分,仍是不清楚的,学院作为高校办学的实体,人才培养、科研、学科、人才队伍建设等到底是行政事务还是学术事务,本身就难以界定清楚,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中院长与学术组织负责人是同一人还好办,如果是不同的人,就容易造成工作中出现矛盾。所以,这里所谓的“界定模糊”和“分工粗放”的分析,实际上都是指党政联席会与教授(学术)委员会之间没有很好地厘清彼此的职能,只是程度上有差异而已。

除了文本分析外,我们对30所高校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处理彼此关系,进行了电话调研。结果显示,除中国矿业大学有关部门表示该校已经明确学院一级哪些事项在党政联席会决策、哪些事项在教授委员会决策外,其他学校在实际操作中都没有明确划分出党政联席会和教授委员会的决策范围,大都采取由学院在具体问题中灵活处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四、基本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全国84所高水平大学的学院主要议事机构职权的梳理,可以看出,目前学院层面主要议事机构的建设已取得了积极进展,不仅教授(学术)委员会组织得到了应有发展,“教授治学”得到了一定体现,而且党政联席会与教授(学术)委员会的职权多数有了规定,这些都为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奠定了较好基础。但也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第一,学院党政联席会与教授(学术)委员会的职权依然不够清晰。特别是在规定党政联席会与教授(学术)委员会都具有决策职能时,这种不够清晰就更加凸显。如果单独地看,两者的职权似乎都有明确规定,但比较来看,就会发现,两者的决策职权存在着诸多交叉,甚至相互矛盾。几乎所有高校都没有界定清楚党政联席会与教授(学术)委员会的决策职能,这也让我们反思,是不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会不会本来就是一体化的东西,非要分出两份来,让两伙人来各取一份,结果让人不知何去何从了呢?这种“不知何去何从”带来的只能是“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在不同的高校那里,谁“强势”谁就决策,要么党政联席会强势而教授委员会失灵,要么教授委员会决策而党政联席会失灵,造成“制度规定是一套,实际做法是一套”。目前讲“良法善治”,“良法”应是“善治”之基础,如果“法”不够科学,不能够明确清晰,势必直接影响执行,导致执行扭曲变形,而往往现实中又会以“监督执法”的名义检查是否“依法办事”,导致人们不知所措,为规避风险,大行形式主义、虚假盛行。实际上根子还是在“法”本身上,在“上游”,“上游”问题不解决,只能是本末倒置。

第二,上位的法规条例还有待完善。高校基层组织行使职权的依据是上位的法规条例。主要是2014年以教育部令的形式颁布的《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和2010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程》规定了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对学术事项的“决策”“评定”“审议”“咨询”四项职权,这为学院层面的教授(学术)委员会职权定位提供了依据。而《条例》也明确规定高校院(系)级要“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在院系层面,重要事项当然包括学术事项,甚至主要是学术事项。也有学校规定党政联席会讨论和决定本单位“三重一大”事项(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而“三重一大”在学院层面也多是学术事项或者关涉学术事项。从上位的法规和条例可以看出,不同的法规、条例强调的价值不同,尚缺乏协调统一。《规程》强调的是“教授治学”,响应近些年来高校“去行政化”的呼声,响应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而《条例》的核心是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体制在学院层面的体现就是“党政联席会”。各自都有关注的重点,都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性,但缺少彼此之间的关联,这也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组织需要把各条线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够很好行动。但如果上位法规、条例不能协调统一,基层组织往往会不知何去何从。

根据以上分析,试着提出一点建议,即在高校学院层面,能否试点运行“党政学联席会议制度”,待成熟后全面推开。具体言之,学院党委、行政和学术组织的负责人和若干班子成员共同组成联席会,讨论决定学院重大事项。主要理由是:第一,党政联席会的决策职能与教授(学术)委员会的决策职能都有上位依据,都有现实需要,不可替代,在这样的情况下,统合党政联席会和教授(学术)委员会两者的决策职能,可能要比分而治之更加有效率,更加顺畅和谐。第二,党政联席会的决策事项与教授(学术)委员会的决策事项难以严格区分,院系本质上是学术组织,院系的重大事项几乎都是与学术相关的。做出区别不够科学,不做区别又难以执行,鉴于此,也应该统合两者。第三,符合当前大学治理的趋势。大学由“管理”向“治理”转变,强调的是多元互动,特别是在院系等学术组织层面,更加强调“治理”的理念。“党、政、学”联席,事实上就是强调三者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交流中做出决策,会更有利于学院的发展[7]。需要说明的是,“党政学联席会议制度”并不排斥教授(学术)委员会的发展,而是把教授(学术)委员会定位于评定、审议和咨询机构,把决策权交由“党政学联席会议”。这样学院党、政、学三者各有自己的组织,也有一个大平台共商共定学院发展大计。

参考文献

[1]全国“211工程”高校章程全部核准发布[EB/OL].[2016-5-6]http://www.moe.edu.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506/t20150630_191785.html.

[2]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EB/OL].[2016-5-6]http://www.moe.gov.cn/s78/A12/szs_lef/moe_1416/s6628/moe_1417/tnull_22773.html.

[3]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EB/OL].[2016-5-6]http://www.lntzy.com/dgb/llxx/xxcl/2012-03-19/554.html.

[4]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EB/OL].[2016-5-6]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410/t20141015_176026.html.

[5]教育部信息公开专栏/部门规章[EB/OL].[2016-5-6]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xxgk/xxgk_left/info_category_query/.

[6]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EB/OL].[2016-5-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401/t20140129_163994.html.

上一篇:饭店开业大吉经典霸气祝贺词下一篇:2024年广东招教考试教育学章节考点八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