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PDCA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运用

2024-07-02

浅谈PDCA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运用(共9篇)

篇1:浅谈PDCA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PDCA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运用

针对目前企业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PDCA循环的.管理思路.PDCA循环的管理工作方法能使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有效地、系统地运行,使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并呈螺旋上升,因此PDCA循环运用于环境管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现实性.

作 者:黄燕琳 李兰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四川绵阳,621002刊 名: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MIANYANG COLLEGE OF ECONOMY & TECHNOLOGY年,卷(期):19(1)分类号:F270.7关键词:企业 环境管理 PDCA

篇2:浅谈PDCA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运用

1 第一阶段即计划(plan)阶段,简称P

(1)分析现状,找出问题:

供电企业的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一系列的规程和标准。例如,设备档案管理标准、现场运行规程、预防性试验规程、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等等,针对这一整套严格的设备管理规程和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有设备原始资料、试验报告、运行记录等基础数据和资料。

通过认真监视设备运行状况,并结合设备的各项基础数据和资料,划出设备的潜在缺陷和质量薄弱点。

以某35kV变电所的主变压器为例,该变压器有生产制造的有关图纸、出厂试验报告,安装投运过程中的试验报告、验收报告,自投运以来的各种预防性试验报告,以及平日的运行记录等。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找出了影响设备健康运行的问题后,首先要查明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查明原因常用因果分析法,采用因果分析法分析设备存在的问题时,要从小到大、从粗到细,要寻根究底,直至把所有原因一一找出为止。

(3)找出主要原因:

一切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主客观条件的作用下发生变化的,有众多的原因发生作用,如果从众多和错综复杂原因中找出主要原因,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该35kV主变近期油温偏高的问题,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检测、分析,找出了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用户新增用电设备增多,负荷偏大所致。

(4)研究措施,制订整改目标:

找出了主要原因,就要针对主要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及目标。

要解决主变负荷偏大的问题,方法有好几个。可以并联变压器,也可以更换大容量的新变压器,还可以做负荷的重新调整,即把一部分负荷转移到附近另一座35kV变电所长期轻载运行的变压器上去,

这样调整的目的是:既节省投资、又提高设备利用率。

2 第二阶段实施(do)阶段,简称D

PDCA管理循环法的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内容是落实措施、实施计划。

这一阶段是PDCA循环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它是将制订的工作目标和措施,进行切切实实地付诸行动。如果仅仅制订了整改措施,而得不到扎扎实实的落实,既定的目标就会落空。

一定要层层分解任务,责任到人,签订好目标责任状。否则,整改目标难以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

就以变压器调整负荷而言,要牵扯到设计人员的规划设计、财务人员的资金落实、物资供应部门的材料供应、变电运行人员的现场操作、电力线路施工部门的现场勘测、施工等工作,只有层层分解任务,各负其责,并签订好责任状,才能保证整改措施的顺利完成。

3 第三阶段检查(check)阶段,简称C

这一阶段就是把整改结果与初定计划相比较,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方法,与第一阶段相同,也是分为四个步骤

(1)针对整改后的现状,进一步分析目前仍然存在或有可能发生的问题。

(2)认真分析有些问题依然存在的原因。

(3)下大力气找出主要原因。

(4)制订措施,解决遗留问题。

4 第四阶段处理(action)阶段,简称A

(1)总结经验、纠正不足:

在第三阶段分析原因,找出成绩和不足,并把遗留问题进一步解决的前提下,再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教训,把成功的经验制订成标准,以便下一次循环中有所遵循,对不足的地方加以纠正和总结,并记录在案作为借鉴,防止以后再度发生。并按所签订的目标责任状,实行严格的奖惩兑现。

(2)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解决:

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有些是能够得到及时纠正处理的,但有些问题是不能一下子或短期内加以解决。把这一循环的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管理循环中,并作为下一个循环的目标。

篇3:浅谈PDCA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运用

PDCA循环控制方法, 首先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 (W.Edwards Deming) 博士提出的一种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 它可适用于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全部过程。PDCA是由英文单词Plan (策划) 、Do (实施) 、Check (检查) 和Action (处置) 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 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 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 一个循环完了, 解决一些问题, 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 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 并且不断循环运行, 螺旋式上升的 (1) 。

在化工产品检验质量管理工作中, 引入PDCA循环控制方法, 能够提升我们的检验工作中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水平, 能够让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更具有逻辑性、系统性, 建立以各种图表形式的循环记录, 使得化工产品检验质量管理全过程符合科学规律。主要表现在:

1.每一个部门根据责任目标, 建立自己的PDCA循环, 层层循环管理, 形成上一级大循环覆盖下一级小循环, 小循环里面又覆盖更小的循环。大循环是小循环的母体和依据, 小循环是大循环的分解和保证。

2.启动PDCA循环控制方法不是简单的原地踏步, 在每个循环周而复始的执行过程中, 积累的有效记录和改进措施, 都能够推动检验质量进一步提高。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也可能还有问题未解决就又冒出了新的问题, 接着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 不断发展。

3.应用PDCA循环控制方法是一个形象化科学管理的方法, 在全过程中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有效的处理方法作为促进管理能力提升的手段, 把实际工作图表化, 能更直观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当前化工产品检验质量管理水平分析

化工业是我国工业产业的主要构成之一, 其涉及到了多方面产品的生产与加工, 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适应了社会经济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要求, 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产品需求。近年来国内化工产品种类日趋增多, 大量化工产品涌入市场而拓宽了人们的使用面。从现有化工体系结构来看, 常见化工产品主要分为化工材料、化工能源、化工医药、日用化工、农业化工等类别, 每个类别又可以分为许多小的产品结构, 这些都是化工生产产品质量控制的对象。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在传统检验技术稳定成熟的基础上, 新的检验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与经济社会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 检验更多地转向为生产服务, 为社会需求服务。化工产品检验作为一大类产品, 也逐渐走出按部就班的传统模式, 参与社会竞争。不断提高检验质量水平, 正成为各个检验实验室建设的重点 (2) 。

目前, 在对化工产品检验质量管理模式存在着“重两头、轻中间”的现象, 即重视检验业务的开发和检验报告的审批及报告后期的抽查, 而忽视样品检验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 管理人员和检验业务受理人员忙于业务的合同评审, 而对检验业务开展以后的指导实施、追踪检查缺乏力度, 管理不到位, 检验过程运作不规范, 检验结果目标完成效果质量不高。同时报告抽查管理模式滞后, 业务计划管理和检验结果管理显得条块分割严重, 存在中间环节管理脱节, 部门职责不清, 缺乏对检验全过程管理意识。对于检验的目标控制也不够重视, 检验项目分散在不同的检验小组, 因各类化工产品检验项目差异化的技术要求, 造成的检验质量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 对检验工作的质量、进度、成本控制不容易引起重视, 造成检验项目不能按时、保质完成, 而容易导致检验结果超出可控制的范围 (3) 。

应用PDCA循环控制方法作为化工产品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 可以是有效地控制每一项检验项目工作的逻辑性、规范性, 能够引导检验质量管理的水平不断提升。因此把PDCA循环控制方法引入到检验质量管理上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认同。

三、PDCA循环控制方法在化工产品检验质量管理应用分析

化工产品检验质量改进首先要做到检验管理全过程的质量提升。化工产品检验管理包括检验业务的受理、检验项目的评估、检验过程的监督、检验结果的审批、检验报告的制作等一系列环节。根据项目的要求, 不同检验项目类型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检验小组分别承接, 每个阶段工作的内容也不相同, 管理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在检验过程中, 不同种类化工产品 (从形态上分有固体、液体、气体、胶体等;从属性上分有酸性、碱性、中性、有机、无机等) 检验资源的配备、检验质量的组织控制主要是要明确关键质量控制点.因此, 检验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是整个检验过程质量控制的重点。本文侧重分析在项目实施阶段这个大循环中质量管理部分的子循环, 包括策划、实施、检查和处置 (4) 。

1.策划阶段

策划阶段是实施PDCA循环控制方法的第一步。检验质量管理强调策划先行, 应根据化工产品种类, 检验任务书中检验项目、各部门检验人员的能力、检验仪器设备、设施配置等, 对检验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整体规划 (即样品的检验标准依据、涉及的仪器设备及其有效性、实验操作过程的可能不稳定因素、数据处理过程的科学性、检验报告形成的合理性等) , 分解并确定检验任务、目标人员。根据检验过程确定检验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 建立检验过程关键质量控制流程图, 明确各检验组人员的主要职责。对于检验操作过程的质量保障, 标准方法的正确选定是检验工作的重要开端, 从某种意义上讲, 抓好了这一环节就是检验成功的一半。对检验标准方法与实际操作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可确保各个项目检验工作在科学有序的轨道上进行, 以便少走弯路 (5) 。

2.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PDCA循环控制方法的重要环节。检验项目计划分解后的工作步骤就是要按照策划阶段的方案执行, 各检验项目和检验人员应准确对应、逐级落实, 按照策划方案推进实施。为了保障实施阶段的检验质量和有效性, 经过培训合格的检验人员、经过计量检定合格的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的采购和使用、满足试验要求的环境条件、严格按标准操作程序等, 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对于检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例如试验耗材、标准物质浓度、仪器设备状况、正确的操作步骤、试验现象、输入输出数据等) 都必须详细记录, 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满足溯源需要, 事后分析并总结提高等。在实施阶段中, 检验人员要注意运行控制, 部门负责人要监督检验过程的有效性。, 使各个项目检验过程能稳步前进。

3.检查阶段

检查阶段是实施PDCA循环控制方法的重要步骤。检查的形式可以是现场随机查看、小组工作汇报讨论、或采取试验比对、盲样再试等方式, 一方面是了解检验项目的进度, ,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否有切实可行的后续解决的方法和措施。另一方面是督促各个检验项目确保检验数据的可靠准确, 预防检验结果发生偏差, 以及所在的部门落实完成各项检验任务的时间期限, 帮助检验组解决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 确保检验工作不至于半途而废。针对不同性质类别的化工产品, 检验中期可采取不同的形式, 既可由上级检验管理部门组织, 也可由中间部门组织, 但对检验周期较长、检验项目范围广、分解为若干子项目的样品, 则应组织多种专业的专家, 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检查。

4.处置阶段

处置阶段是PDCA循环控制方法的升华过程, 就是将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实施改进, 不把问题解决就不可能克服障碍, 检验质量水平就得不到进一步提升。处置就是采取措施落实解决, 保障持续改进的动力。处置阶段对于发现的问题首先是要详细分析检查中出现的产生问题的因素, 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及时处理, 包括检查检验方法与步骤、更新 (维修、校验) 仪器设备、加强人员培训、严格控制试验条件等。其次是通过总结检验过程中存在的经验教训, 把肯定的部分坚持下来, 而对于本次循环过程中尚未落实解决的问题, 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加以解决, 并作为制定下一轮持续改进的策划阶段提供素材。

把PDCA循环控制方法应用于化工产品检验的全过程, 这不仅是把循环过程落实到每—位相关人员, 也是推动检验质量有效上升的大循环。关键是在每一循环阶段找准问题, 制定相应计划并组织实施, 才能不断提高化工产品检验质量的水平。

摘要:本文在介绍PDCA循环控制方法的基础上, 开展对化工产品检验质量管理水平分析, 并提出了用PDCA循环控制方法提高化工产品检验质量实施阶段管理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PDCA,化工产品检验,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 (美) 威廉·爱德华·戴明 (W.Edwards Deming) 著], 苏伟伦主编.戴明管理思想核心读本[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杜宝国主编.实验室运行管理与考核评估实用手册[M].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

[3]杨洁, 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J].会计研究, 2011 (04) :82-87

[4]周文泳, 陈守明, 尤建新, 论科学研究的质量改进模式[J], 科学管理研究, 2005 (6) :54-57

篇4:浅谈PDCA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PDCA循环;绩效管理;全局构架

一、PDCA 的概念界定

所谓的PDCA循环就是一种由各个步骤阶段在既定的程序和标准下以螺旋式的形式不断上升的有机系统。该循环的基本含义是:开展一项工作前要做计划;接着将其严格地执行落实到实践中;最为重要的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善于的及时的总结和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实现由每个阶段和步骤的质量的提高达到量的积累直到质的飞跃的周而复始的过程。PDCA循环按照计划、执行、考评及结果处理进行。具体阶段、步骤如表1 所列。

二、PDC循环在绩效管理体系中的实际操着

(一)P lan阶段:绩效计划的制定。制定绩效计划是开展绩效管理的起点,对后期的工作具有奠定基础的作用,为绩效管理的具体化提供依据和预测。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让员工清楚知晓自己工作的企业发展和经营目标是什么,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找准路线为以后的绩效考评根据有可行性。

(1)分析现状及寻找存在的绩效问题。一个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多角度来进行分析,如:从上一年的绩效考评出现的问题及员工对考评结果的的处理反映情况来分析,结合现阶段出现的的新问题综合考量。(2)找出并分析产生绩效问题的各种原因。在分析企业绩效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不能将员工、考评者和主管独立,可以通过借助因果分析图将三者联系起来,遵循“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大前提下分析”原则,尽可能的寻找出导致组织绩效问题的原因。(3)找出主要问题存在的影响因素。对于找出问题存在的影响因素,目前大多数都是用头脑风暴法等来确定。在组织部门主管和员工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分析确实存在的原因,确定后还要在因果分析图上仔细标注,为后期的绩效计划制定中得以借鉴和参考。另外要因人而异,切忌一刀切的做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计划的制定不是主管一个人凭借自己的主管意愿草率决定的,需要和员工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的基础上来制定下一阶段的绩效计划。最终目的是要让员工对计划的可操作性、必要性及该绩效计划执行后的作用,让人力资源部们的工作人员、各级领导和员工在绩效管理整个体系中清楚知道自己的工作具体是什么。通过双向沟通达成考评标准,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不断修正和改善。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和个人意愿在在整个考评过程的出现。

(二)Do阶段:绩效计划的执行。在此阶段的绩效计划的的执行,又称绩效实施,它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绩效计划 的执行也是 PDCA 循环的关键、核心阶段,主要内容有:一是保持不间断的有效的绩效沟通;二是相关绩效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类通过至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交流和沟通使得整个计划在执行中呈现动态性,能够保证双方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相互学习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形成一种为组织绩效目标的实现而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良好氛围。领导者要实施一定的手段来鼓舞员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三)C leck阶段:绩效的考评。在整个绩效管理工作中,绩效考评是最关键和最困难的部分。其中考评的最基本原则全面、公平、客观都是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必须遵循的,如果在这个环节出现违规操作,将会极大挫败企业被考评者的工作主动性和工作热情。一个考评是否合理主要看两个方面:合理的考评制度。无论是考评者和被考评者都要进行必要的系统的的绩效知识培训,提高考评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素养,被考评者也能够配合工作顺利开展。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考评者要综合相关因素,在前期制定的绩效计划中的指导下,严格将有关绩效目标、标准,与结合绩效实施阶段得到的绩效数据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综合分析。

(四)Action 阶段:考评结果处理。(1) 绩效反馈,并把效果好的经验提炼上升为标准。一个绩效的考评结果的反馈不是单一方向的,要达到考评者和被考评者的互动:一方面是考评者在整个绩效考评过程中是否遵循了基本 原则和标准,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是被考评者的的绩效是否得到改善,绩效管理作为一个系统,不是简单的完成几个步骤就扔一边置之不理,起最终目的是要提高组织和员工的绩效从而实现整个企业的绩效最优。(2) 绩效考评结果处理。对于绩效考评的结果管理者通常都是应用于薪酬调整、激励等方面,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时有据可依和更具说服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如果能将考评结果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加以运用,让全体员工对自己工作服务的组成充满信心和希望,同时他们也会自觉、积极地配合绩效管理相关工作。如果在一次循环过程完成后仍然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那就要召集员工和相关主管人员认真分析原因,综合大家建议和意见提出行的方案,然后放到下一轮PDCA循环。实现组织绩效在不断的螺旋式循环中得到改善,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同时也让员工自身价值得到体现。

三、企业绩效管理中运用 PDCA循环遵循的原则

(一)全局性思维。在整个绩效管理的过程中,PDCA 循环各个步骤和环节不是分割的,只有将他们的运作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大环内的小环有效地加以整合和衔接才能让整个循环发挥最大作用。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员工在对企业战略发展和愿景目标理念上的认知和统一。

(二)全员参与及全程控制。在绩效管理 PDCA 循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领导者和员工要积极树立沟通和合作的意识和观念,尤其是组织主管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戴明的管理观点可以看出,企业不是简单的部门间的组合,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还是人员都是相互合作,未来企业的发展最终目标而拧成一股绳。全员要自觉树立有绩效管理就是共同体使命的意识个观念,除此之外,绩效计划事前,执行过程中以及绩效考评和结果处理都要进行系统的控制。实现企业全员参与和控制的严密。

参考文献:

[1] 刘军跃、李远志:《运用 PDCA 循环实现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沟通》[J];《商业研究》2006(23):P41- 43.

[2] 林筠:《绩效管理》[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P1- 25.

[3] 张晓明:《人力资源管理导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P277- 298.

[4] 王大海:《绩效管理中的 PDCA 循环》[J];《商场现代化》2006(11):P62.

篇5:浅谈PDCA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运用

二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1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高校大多数都是采取学年制和学分制。学年制是便于管理者的出发点而建立的,其强调的是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的绝对中心地位,突出的是在教学管理中的统一性与共同性,而在这种传统的群体制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就忽视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教学管理活动的灵活性要求。由于对学生个性理解的偏差,学校经常会处在一种错位的境地。但学分制则要求能够方便学习者,并且能够服务于学习者。高校对学分制的内容、本质、规律和方法的认识往往较为缺乏,传统的学年制当中,以教师授课为主、工作意识和任务导向等观念,仍是目前较为主流的价值取向,因此使学分制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贯彻执行,从而出现了对学生的管理有余而服务工作不到位的现象。

2选课体系不科学,教学资源匮乏

首先,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必修课,选修课比例非常小,开放课程数量太少。第二,组织部门之间的障碍阻碍了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设置,阻碍了知识的集成。在分支的选修课中专业课程的主题系统和组织形式,不能参与跨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只注意适应要求的高度专业化的知识,而忽视了高度的综合,但也使某些专业逐步淘汰。第三,由于可选的课程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缺乏有效地管理,选修课质量也不高。课程资源的短缺,课程质量不高,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过程考核机制不规范

众所周知,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但是,仅用学分并不能完全衡量出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在选课过程中,多数学生选课盲目,避难就易、随波逐流,追求市场适用性,不可避免地存在趋易现象,即尽可能选择容易过关或者容易完成学习过程的课程,从而导致学生为了学分而避实就虚地选择一些相对容易的课程。还有一部分是学生原本感兴趣的,因选课学生不足而不能开课,导致学生只能选择其他课程修习。这样学分虽然修满了,但是学习的质量还是下降了。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高校无论是实行学分制还是学年制,都应将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学习质量考核制度是必要的环节。

4教学管理过程管理力度不够、评估体系不健全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起到多方面的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可以及时获得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反馈信息;第二,可以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质量进行准确客观地评判;第三,可以结合各种评估手段约束和激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成员;第四,可以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持续提高并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第五,可以促使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我校目前在教学过程的管理上不能规范地开展工作,制度也不健全,导致一些日常教学工作开展不顺利。一旦到了评估的时候就临时抱佛脚,准备和收集各种材料。对学习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跟进,使问题累积,这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造成严重后果。评估体系本身是具有规范、导向、促进、诊断、反馈等多种作用,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简便的适合学校自身的评价方法,使得评估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和权威性,从而又恶性循环,导致教学过程监管力度和积极性降低。

三运用PDCA循环理论改善我校的教学管理

1制定计划

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上,定期召开学习委员会议,落实各项教学工作。特别是在开学初期,将本学期的重点工作进行安排,列出教学工作的各项事宜及大致开展时间,各班级的学习委员以此为参考,并结合每项工作实际开展时发布的具体通知进行有计划地实施。并且针对各个班级当前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地指导。在各班形成以学习委员为中心、班级同学积极配合的良好班风。加强对学习委员的培训,本着对每位同学负责的态度,做好日常工作的通知及总结汇报工作。同时也在与学生的交谈中,灌输每位同学配合学习委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正确思想。

2实施计划

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教学策略,灵活实现实验探究与教学探究的相互融合。实验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把观察引向深入,让学生对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直至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论探究通过对理论探索和演绎来研究,诱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新概念。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我的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采取有效合理的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工作的对象上要有针对性,执行上要有严格性,明确管理目标,敢于面对棘手问题,时时进行跟踪评价、反馈处理,及时对出现的问题或发生的情况采取措施予以修正,以便实施。毕业生的毕业率向来是学院高度关注的焦点。为了毕业生能如期顺利毕业,通过对以往毕业生常发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在学生即将毕业的学年,进行在校期间课程修习情况的总结验收,即提前一年进行毕业资格审核。按照毕业生毕业及获得学位的要求进行对照,将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列出,如必修课通过补考或重修仍未通过者、选修课学分修习未能达到毕业要求的、学位绩点不能满足获得学位要求的、曾经有违纪现象者等,将有这些问题的学生一一列举。首先与学生本人核对所罗列信息的准确性,对确实存在以上问题的学生进行日常监督,这些监督通过学习委员或者直接与学生本人进行联系来实现。同时将该信息也通知学生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让他们及早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在选课、学习报名及考试报名的日常工作中,提高对这些学生的督促力度。

3检查效果

根据计划,通过验证、分析以及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来评价、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和效果。从评价结果中得出实行的方案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不是合适的实施方案。然后将反映出来的问题放入下一阶段的PDCA循环中,直至问题最终解决。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以班主任的优势及管理学生教学工作的便捷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收集信息,掌握计划的进展程度,从而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对整体实施方案进行协调和改进。教学管理的各项举措经过上一阶段的实施,结果如何可以在这一阶段得到良好检验。结合学生每学期的期末成绩、各项工作开展的情况,完善这阶段工作的开展。例如通过学期跟踪,再一次总结毕业班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部分学生确实已经解决了课程未通过、学分未修满等问题,而尚存问题的学生通过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的共同帮助,也取得了预期的满意效果,将问题学生的数量降至最低甚至使问题学生全部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侧重与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联系,旨在能够及时发现计划实施中未解决的问题,进而改进实施策略。

4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提高成效

篇6:浅谈PDCA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 现代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为强化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许多值得引用、推广的方法和手段。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LION(总结处理)四个英语单词的编写,又称“戴明循环管理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任何工作都必须有个设想,根据这个设想提出计划、确定目标,然后按计划目标和规定去执行、检查和总结,最后通过工作循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一个科学的工作程序。在推行标准化目标管理中,PDCA循环转动过程就是目标管理活动展开和提高的过程。这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本文就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护理质量;目标管理;管理方法在目标管理的P阶段

护理工作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这一过程包括制订质控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等。在制订目标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周密详尽地了解本医院的现状,通过ABC等管理方法,从中找出影响护理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通过因果分析图等管理方法找出造成这些关键因素的原因。经过上述步骤,制订的计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可行。制订计划时,应注意且必须做到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将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逐级落实。使总目标变成每个护理单元乃至每个护理人员的具体计划。同时所有的计划项目,都必须有明确的进度要求和具体的完成期限。在目标管理的D阶段

应根据护理工作质量要求,认真执行所制订的计划。由于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具体性,D阶段要特别注意两点:通过对护士长的委任权限,让她们明确自己在实现目标管理中应负的责任,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管理;护理主管部门要加强与下属科室的意见交流并进行指导。下属科室在执行过程中,应当在系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列出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其目的在于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在目标管理的C阶段

应当定期组织对护理质控目标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提出需要改进的措施,确保护理工作质量控制规范化,使整个护理质量指标稳定在目标允许的范围之中。C阶段大量的工作是评价。这是检查护理质控过程的基础。从目标上看应着重检查、评价护理质量控制的各项指标是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目标管理实施中是否存在偏差,偏差的程度如何,并根据偏差情况作出如何进一步执行必要的调整、补充,以保证最终能全面达标,检查得越早越细,则发现问题越快,所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小。在目标管理的A阶段

包含两个步骤:

4.1 巩固措施,制订标准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之后,对行之有效的措施要继续巩固。

4.2 一次PDCA循环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此时应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即在下一个PDCA循环的P阶段,要把上一个PDCA循环的遗留问题考虑进去。具体来说,A阶段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各科室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我评定;②护理主管部门对各科室评定工作的指导;③医院质控小组的综合评议;④归纳与总结。A阶段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只有经过这一阶段,把执行计划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有关的各项标准、规程和制度中去,作为今后行动的指南或借鉴,才能使今后的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值得强调的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四个阶段缺一不可,没有护理质量控制计划目标,工作就是盲目的工作;有了计划目标而不执行不实施,就等于没有计划;有计划且执行了,但不检查,就无从知道干得怎样;P、D、C三个阶段都有了,但无A阶段,工作成果就无法巩固,工作水平就无法提高。其次、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运动过程。每经过一次PDCA循环,护理工作质量就应当提高一步,如此周而复始,护理工作水平就会不断发展和提高。第三是大PDCA循环中有小PDCA循环,环中有环,环环紧扣。上一级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保证;小循环是大循环的保证,大循环是小循环的依据。通过各个小循环的不断转动,推动上一级循环。护理主管部门工作中的PDCA循环是各科室PDCA循环的根据,而各科室的PDCA循环是护理主管部门PDCA循环的保证。结论

篇7:浅谈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一、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负激励是控制员工行为的一条隐性“止步线„„„„„„„„„„„„„„„„„„„1

(二)负激励可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1

(三)负激励对员工心理的影响经常大于正激励„„„„„„„„„„„„„„„„„„„„2

二、在企业管理中实施负激励应注意的问题

(一)负激励的正效应和积极避免负激励执行弱化后的负效应„„„„„„„„„„„„„„2

(二)负激励的执行不能产生偏差,要体现公平„„„„„„„„„„„„„„„„„„„„2

(三)在负激励面前管理者要以身作则„„„„„„„„„„„„„„„„„„„„„„„„3

(四)正确把握负激励的力度和尺度„„„„„„„„„„„„„„„„„„„„„„„„„3

(五)负激励的执行环境和背景,对其效果影响很大„„„„„„„„„„„„„„„„„„4

(六)物质负激励与精神负激励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负激励的作用„„„„„„„„„„4 参考资料„„„„„„„„„„„„„„„„„„„„„„„„„„„„„„„„„„„„„

5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 正激励和负激励作为两种相辅相成的激励类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对人的行为起强化作用。通过阐述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指出只有正激励和负激励相辅相成,形成一种良好的风范,才能够使整个群体的行为导向更积极、更富有生气。

[关键词] 负激励 企业管理 运用

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是企业管理中的精髓组成部分,其作为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而又常用的手段,在组织的管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顾名思义,所谓负激励就是对个体的违背组织目标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以使这种行为不再发生,使个体积极性朝正确的目标方向转移,具体表现为纪律处分、经济处罚、降级、降薪、淘汰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们非常重视正激励,而往往忽略了负激励的作用,因此,本文谈一谈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一、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负激励是控制员工行为的一条隐性“止步线”

就像道德与法律的界线一样,逾越了道德的界线必然受到法律的惩处,负激励也是如此,企业一般都设有日常的行为准则、管理制度等,超出了这个准则、制度必然受到一定的制裁。当然,负激励的措施和手段大部分存在于企业的相应管理制度中。负激励作为一条“止步线”,也许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很少注意到,实际上却起到控制员工行为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员工自觉或不自觉地已经接受了这种负激励制度的约束,无形之中给企业的管理行为带来一种持续良性循环效应。比如,在制度中规定“上班迟到一次扣薪20元,所有的员工都知道不能迟到,否则会被处罚,正常情况下,员工自然而然地养成了按时上班的习惯,管理者其实只应用了一条负激励的约束机制,就管住了整个企业的劳动纪律,可见,这条隐性“止步线”多么重要。

(二)负激励可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以上谈到负激励制度通常是约束员工行为的界线,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员工都会遵守约定的法则,正如,并不是有了法律所有的公民都会守法一样,总有些员工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不然,这些法律制度和企业负激励制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也就意味着,当一些员工逾越这些约束时产生的后果将得到相应的处罚,而这种处罚的性质是强制性的、威胁性的、起震慑作用的,往往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真正使员工在心理上接受对企业管理行为的敬意,从而提高对自我行为的管理。例如,假设在一个企业中本月有3人次上班迟到,企业当月对此3人各扣薪20元,并予公告,就会使员工

意识到,这种负激励的手段不是摆设,而是很好地维护了企业的劳动纪律。

(三)负激励对员工心理的影响经常大于正激励

所谓正激励就是对个体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以使这种行为更多地出现,提高个体的积极性,主要表现为对员工的奖励和表扬等。但是,正激励对员工的心理影响在逐步淡化,特别是对于高薪白领阶层,有调查表明,在中国月薪高于5 000元的阶层,对于奖励额度在10%以下的激励,绝大多数人员表示“没感觉”,原因是相对于其较高的薪酬总额来说,这一点奖励是微不足道的,也难怪他们无所谓,并且经常性的表扬也会落入习以为常“惰性”的圈套。而负激励的心理影响却是巨大的,并且具有双重性,从物质的角度看,本来正常情况下就能得到的没拿到还被处罚,损失是双倍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受打击,心理波动可想而知,企业正是通过负激励的方式从心理上的影响达到影响其行为的目的。如上例,一个白领迟到被扣薪20元并公告,此白领很担心员工对他的认识改变,对他的心理影响不是能以金钱来衡量的。

二、在企业管理中实施负激励应注意的问题

(一)充分挖掘负激励的正效应,积极避免负激励执行弱化后的负效应

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人们往往会想到负激励起到的是负效应,恰恰相反,我们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就是要通过负激励起到正效应。上述谈到的“止步线”也好、以儆效尤也好,所有的负激励措施或手段都是为规范员工行为、为企业管理行为服务的。日前,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当前人事管理工作中的“职务能上不能下、工资能增不能减,考核只有优秀、称职,几乎没有或极少数不称职”等诸多现象的产生,源于没有或执行弱化的负激励制度,最终导致整个集体缺乏激情与活力,创造性和积极性不高。从上述案例分析,可能一次处罚对当事人来说是负面的、消极的一面,但是应该看到,如果没有这些负激励的措施,对员工的错误行为放任自流,可想而知一个企业的命运将会如何,其实这只是对少数人的处罚,效果是使大多数人遵守企业的“游戏规则”,正面效应远远大于负面效应;对于当事人来说,负面影响也只是一时的,只有他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最终的结果才是正面的。相反,执行弱化的负激励制度,其产生的负效应又是执行负激励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大问题。凡是有过企业管理经验的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实施正激励相对容易,而实施负激励则较难。客观原因确实存在实施负激励时会遇到阻力或得罪人,甚至还会给自己招来麻烦的现象。但主观因素,却是负激励制度弱化的表现。这时,在一个团队中,每一个管理者之间都必须达成共识,形成“严格管理,严格执行制度,对事不对人”的管理氛围,才是真正防止负激励制度执行弱化的有效手段。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保证负激励的正效应。

(二)负激励的执行不能产生偏差,要体现公平

在宪法中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负激励也是如此,在企业管理行为中要做到“负激励面前人人平等”,它的执行比正激励要更为准确和适当,难度也较大。负激励在执行时往往不同于正激励,正激励通常偏向于“锦上添花”,多一点少一点,员工不太会计较;而负激励则不同,一旦产生偏差,员工就会斤斤计较,会导致企业管理者的权威受损,甚至导致企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例如,一个员工迟到,决不能因为员工说他在途中塞车,没有主观错误而放弃对其处罚,否则下次因“塞车”迟到的人会越来越多,因为管理者根本不可能去落实是否真的塞车,管理者还可以这样理解:

既然知道上班高峰期有可能塞车,那为什么不能提早一点出发呢?更不能因人而异,如某领导的太太或亲戚迟到而放弃对其处罚,那么,所有制度将会流于形式,企业管理必然陷入混乱的状态。又如,一个职工因未履行好职者,造成事故,在进行处罚时,如果对其考核500元,而在此之前发生同样的事故时,考核是300元,那么,在这个职工的心中,考核便会变成了上级有针对性地“整”自已的一种手段,不仅教育不了人,起不到管理的作用,反而影响团结,甚至造成敌对情绪。因此,实行负激励的管理手段的执行不能产生偏差,还应当尽量做到公平,要让被负激励的人心服口服,要让负激励的作用真正显现出来。

(三)在负激励面前管理者要以身作则

作为企业的领导阶层,既要经得住制度的考验,做到以身作则,又要舍得“亏”自己,要陪同员工接受应负担的责任,让员工心服口服。在煤焦化分公司的目标管理激励考核机制和安全管理机制中,对分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管理和安全目标管理为做了详细界定,绝大多数是负激励的措施,少数为正激励措施,其中最明显的特点有三点,一是该单位生产经营出现问题,从职工到单位领导一同受到考核,体现激励公平。二是下一级员工受到处罚,上级管理者要受到一定比例的连带处罚,理论依据是既然下级员工犯错上一级至少要负管理责任,这种负激励的连带处罚措施执行时更具操作性,上级可以理直气壮。三是实行业绩考评制度。一方面煤焦化分公司实行考评机制,中层管理人员通过述职,将自已在一年里完成的工作作一总结,并客观实际的进行评价后,分公司职工依据自已对中层管理者工作的认同度分别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中层管理者进行考评;另一方面,分公司各中层管理者之间进行业绩互评。在评价中,不合格的中层管理者将受到降级或撤职的处分。通过以上三种机制的实施,实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管理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分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通过对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的有效考评,实现中层管理者之间的工作互学、互比,体现了激励的公平性,该制度受到员工的极大认同。

(四)正确把握负激励的力度和尺度

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表明,在员工激励中,负激励给员工造成工作不安定感,同时还会造成员工与上司关系紧张,同事间关系复杂,有时甚至会破坏企业的凝聚力。过于严厉的负激励措施容易伤害员工的感情,使员工整天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不敢越雷池一步,很容易抹杀员工创新能力和积极性;负激励措施太轻了,员工不当回事,处罚与不处罚差不多,不痛不痒,起不到震慑作用,又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负激励的运用一定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对于不同的员工群体,有时还要区别对待。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待关羽、张飞可以说成功使用了正、负激励,他对关羽恩宠有加,时常赞许,而对张飞则恩威并重,时常加以贬惩,其结果使两位虎将都焕发出超常的能量。在柔性管理的企业中,负激励尺度的把握尤为重要。例如,在一个以商贸为主的公司,对于产品推销员的考核,业务量的设置要准确适当,在通常情况下,设置的量要使大多数人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完成的合理数量,如果要求过高、业务量过大,一旦未完成就严加处罚,那么推销员的积极性将大大受挫。

(五)关注负激励的执行环境和背景对其效果的影响

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一说法是正确的,也无庸质疑。但在不同的环境和背景下或对不同的人,怎样执行负激励,对其效果影响很大,甚至适得其反。例如,某企业在前几年极度盛行末位淘汰制,每月都要评出本单位(班组)的末位员工。科室、车间和班组都无一列外地搞的风风火火,全厂员工也都极度紧张,惟恐自己成为被淘汰的那一个。应该说,这一做法本身无可厚非,在制度实行的初期,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个月后这一制度被留于形式,班组内部员工之间干脆轮流坐庄,最后这一做法中途流产。究其失败的原因,就是这一制度,没能和其生存的环境和背景有机配合起来。事实证明,在一个团体里面,每个成员的综合素质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得到提高和进步,甚至超过别人,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这一现象往往使团队中的弱者成了制度的牺牲品,这也就违背了制度的初衷——在提高大家工作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又如,某企业,因一下属单位领导对其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引导不到位,处理员工问题方式简单等原因,其单位员工出现了消极怠工事件。最后,该单位对其下属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撤职处理。应该说,在企业管理中,对员工进行撤职处分是经常有的事情,不足为奇。但问题在于,类似的问题,该单位在以往也曾出现过。正因为当时处理不彻底,才造成了本次相对更严重事件的出现。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周边市场对此类人才非常看好的时期,这样的处理方式,还能留住人才吗?不会造成人才流失吗?所以注意负激励的执行环境、背景和实施对象,会使负激励得到更有效地实施,同时也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六)只有物质负激励与精神负激励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负激励的作用

以上提到了很多负激励的措施,其中有物质的,如经济处罚、降级、降薪等,也有精神的,如批评、警告、降职等。物质负激励与精神负激励都是负激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辅相成。例如,某企业有一名员工,工作中他经常爱犯一些错误,也因此经常受到经济上的处罚,甚至最严重时,一个月的奖金都被扣完,给管理者有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感觉。后来通过对他本人的了解,发现他上班工作纯粹是他父母,为了给他找个有人管教他的场所,根本不是为了挣钱养家,所以他根本不在乎挣多少钱,但是他很在乎自己的脸面,所以,后来他再犯错误,他的管理者就很少扣钱了,反而让他在大会上做检查,结果收效很好,这名人们心目中的“坏员工”正在逐步改变。因此,在使用负激励作为管理手段时,不能只考虑经济处罚,应从人的主观思想出发,体现经济处罚与精神负激励相结合。

其实,正激励和负激励作为两种相辅相成的激励类型,它们是从不同的侧面对人的行为起强化作用。正激励是主动性的激励,负激励是被动性的激励,它是通过对人的错误动机和行为进行压抑和制止,促使其幡然悔悟,改弦更张。正激励与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因为这两种方式的激励效果不仅会直接作用于个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的个体与群体。通过树立正面的榜样和反面的典型,扶正祛邪,形成一种良好的风范,就会产生无形的正面行为规范,能够使整个群体的行为导向更积极,更富有生气,最终使企业管理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陈俱生主编.现代汉语辞海[S].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篇8:浅谈PDCA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运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1200例产妇。其中剖宫产术755例, 自然分娩445例。年龄21~45岁, 平均25.8岁。

1.2 方法

PDCA循环法包括4个阶段8个步骤:第一阶段为计划阶段 (包含4个步骤:找出问题、分析问题、确定目标、制订计划) , 第2阶段为实施阶段, 第3阶段为检查阶段, 第4阶段为处理阶段 (包含巩固措施, 针对执行中发生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

1.2.1 计划阶段 (P)

①评估产妇分娩前后对母乳喂养知识的需求:根据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 制订不同的健康教育计划内容, 包括母乳喂养的好处、喂奶体位、挤奶手法、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及按需哺乳的概念等;②健康教育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做好入院宣教, 根据产妇不同的分娩方式, 选择合适的地点 (病房、产房、手术室) , 实施不同内容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指导母乳喂养技巧;③医务人员方面:加强有关母乳喂养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及沟通技巧的学习。通过专业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的专科知识水平和沟通技巧。一方面, 加强有关母乳喂养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母乳喂养的知识, 对新分配人员实行培训考试合格后再上岗。全科护士熟练掌握母乳喂养的优点, 哺乳的正确姿势, 母亲喂奶的体位, 挤奶的方法等, 对重点、难点问题做到融会贯通。护士长通过晨间提问、护理查房来巩固全科护理人员的相关护理知识。另一方面, 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和培训:护士长讲解沟通技巧, 定期组织考试, 对成绩优秀者给予表扬, 成绩较差者再学习再考试, 直到合格;④三级管理制度。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全程的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 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宣教效果, 护理部每月检查是否落实,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1.2.2 执行阶段 (D)

PDCA循环法的中心环节, 针对计划阶段提出的问题, 评估产妇的起点行为, 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组织实施, 在措施上有所侧重, 相互渗透:①做好入院宣教。孕妇入院时, 由责任护士向产妇及家属介绍母乳喂养的优点, 组织产妇及家属观看母乳喂养的录像及宣传画, 用布娃娃示教喂奶的3种姿势, 用假乳房示教挤奶的手法, 使产妇及家属初步了解母乳喂养的知识。并且向产妇说明在其产后会得到护士的帮助, 消除其焦虑心理;②分娩时促进母婴情感交流。重点做好早吸吮及帮助产妇进行母婴皮肤接触30 min, 建立母子感情, 使产妇在心理及行为上接受母乳喂养;③分娩后指导正确哺乳。把宣教重点放在指导产妇正确喂奶姿势、婴儿有效含接方法上, 建立指导-合作型的护患关系模式[1]。指导产妇如何预防奶胀及挤奶方法, 建立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模式[1], 以充分调动产妇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

1.2.3 检查阶段 (C)

责任护士每天下病房对每位产妇进行评估, 护士长每天下病房抽查产妇, 评估与检查重点:①是否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点, 产妇及家属至少要能够说出4个以上优点;②是否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 产妇至少要学会1种正确哺乳姿势;③有无乳胀, 产妇或家属学会正确的挤奶手法, 懂得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挤奶;④无母乳喂养禁忌证的母婴同室病房不得有奶瓶、奶粉。

1.2.4 处理阶段 (A)

根据责任护士地产妇的评估及护士长的检查结果, 分析护理中尚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办法和防范措施, 鼓励工作突出的护士起表率作用, 指导低年资护士, 重新制订下一循环方案。在不断循环中, 解决未达到护理目标的问题, 直到全部解决为止。例如:护士长在检查中发现, 产后第2天的产妇还不会正确哺乳, 责任护士就对该产妇重新评估和制订计划, 把宣教重点放在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上, 直到产妇能够采取正确的姿势为新生儿哺乳为止。又如, 责任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发现家属在给孩子奶瓶喂养, 了解其中原因后, 护士对症下药, 逐步转变产妇及家属的喂养观念, 直到改母乳喂养为止。

2 结果

实行PDCA循环以来, 护士对母婴的关心更加多了, 责任感加强了, 沟通技巧提高了, 产科病房的母乳喂养率达到98.8%, 产妇对护士的满意度达98.0%以上, 护患关系也更加融洽。同时, 也促进护士在业余时间学习各种知识, 以满足护理工作的需要。

3 讨论

3.1 在护理工作中运用PDCA循环法的可行性

PDCA循环法是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 (WE De ming) 博士50年代提出的, 已被人们作为“管理化”的基本方法[2]。PDCA循环法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原则。在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中按PDCA循环法和程序进行, 在循环中逐渐将期间出现的问题化解, 重新制订的计划是针对前一循环中的问题的, 所以按着循环进行, 存在问题也就越来越少, 计划相对越来越少, 最终达到全部掌握的效果。在产科母乳喂养的管理中, 本院不断地运用PDCA循环法, 不断地解决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使产科病房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从原来的80.0%提高到现在的98.8%。

3.2 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是大家的共同目标

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是1990年联合国召开的“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 是国际社会保护儿童健康的一大技术对策[3]。对产科病房新生儿的母乳喂养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保护儿童健康的关键环节。

3.3 保持高度的母乳喂养率需要全程全员参与

保持高度的母乳喂养率是产科病房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有赖于医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医护人员群体意识的增强, 有赖于全程全员参与[4]。通过责任护士的自查、护士长的检查、护理部和每月抽查, 从而使产科病房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有了极大的提高。

3.4 运用PDCA循环法体现了整体护理的内涵

实行PDCA循环法, 增强了护士及产妇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 从根本上改变了产妇及家属的喂养观念。通过对产妇及家属实施不同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计划, 使产妇掌握了母乳喂养的优点、正确的哺乳姿势、挤奶手法等。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健康教育, 是有针对性的, 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了整体护理的内涵又体现了护士的综合素质[2]。

摘要: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儿发育及增进母婴感情, 保护婴儿和母亲健康。本院自1996年创建爱婴医院以来, 母乳喂养, 尤其是产妇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 由于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的偏见, 医务人员对母乳喂养的重视不够, 母乳喂养率很难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为了使更多新生儿能得到母乳喂养, 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本科将PDCA循环法运用到产科病房母乳喂养的管理中。实行PDCA循环以来, 护士对母婴的关心更加多了, 责任感加强了, 沟通技巧提高了;实行PDCA循环法, 增强了护士及产妇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 从根本上改变了产妇及家属的喂养观念。通过对产妇及家属实施不同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计划, 使产妇掌握了母乳喂养的优点、正确的哺乳姿势、挤奶手法等。使产科病房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从原来的80%提高到现在的98.8%, 产妇对护士的满意度达98.0%以上, 护患关系也更加融洽。同时, 也促进护士在业余时间学习各种知识, 以满足护理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PDCA循环法,母乳喂养管理

参考文献

[1]白继荣.护理学基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6:26.

[2]冷雪娟, 杨洁.PDCA循环法在先天性心脏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1) :111.

[3]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本会.母乳喂养咨询教程.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1.

篇9:浅谈PDCA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运用

一、什么是“PDCA循环”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最早,它应用于企业质量管理领域,是全面质量管理所遵循的科学管理程序。PDCA即P1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缩写,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全面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二、PDCA循环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运用

1P——计划阶段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加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提高教育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确立学生顶岗实习目标的原则是与专业知识和今后的工作相结合,可以使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热情,在实习过程中能掌握更多专业技能。在园艺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根据学生兴趣和就业意向安排不同的企业实习。如对花卉生产感兴趣或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安排去连云港振兴花卉公司等企业,从事组织苗的生产和高档出口花卉的管理工作:对园林绿化感兴趣的同学,我们安排去淮安神州园林绿化工程公司等企业,从事绿化施工、园林工程养护和规划设计等工作,这对于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

基于上述原则,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遵章守纪、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精神。

(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责任感等,使他们明确顶岗实习除了专业技能的学习外,更强调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3)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D——执行阶段

(1)进行实习动员,根据学生兴趣和择业意向进行实习分组。

在顶岗实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教育,从就业形势、组织纪律、人际关系、全局意识、公关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校可利用学生管理档案,掌握学生表现、学习专业知识的情况及兴趣爱好和择业意向,对学生做好正确分组,并且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以较高的整体素质进入企业。我们根据园艺技术专业相关岗位群主要分四个大组:花卉生产与管理、蔬菜生产与管理、园林绿化设计与养护和生产技术服务。根据分组人员情况,每大组落实两至三个单位,每一单位为一个实习小组,每小组人数在10-15人之间。每一小组选派一名优秀学生或学生干部担任实习小组长,每一大组派一名校内实习指导老师。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

(2)落实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

我们选择在江苏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并愿意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大型企业,如宿迁信联花卉有限公司、连云港振兴花卉集团、淮安市蔬菜研究所、超大现代农业集团江苏分公司、上海农友种苗公司、上海光明集团等。根据学生分组情况,分别落实到各个企业进行实习。学校与企业沟通,让企业指派一名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师傅作为校外实习指导老师,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

(3)签订实习协议,明确权利和义务。

学生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前,由学校牵头协调。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本人或家长应当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4)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

顶岗实习是学生根据园艺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限内,按照学校实习教学计划的安排,在企事业单位相关实践岗位上进行的实践学习活动。学校与企业充分沟通和联系,根据企业需求制订顶岗实习实施方案。编写学生实习指导书,按照实习场所涉及的内容,列出相应的提纲,明确学生应完成的具体任务或项目,让顶岗实习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相互贯通、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5)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实行学校和实习单位双重管理。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实行学校和实习单位双重管理,学校主要负责学生工作之余的生活和学习,学生上班期间的管理主要由企业负责。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和企业间加强沟通和联系,形成学校、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校外指导老师、实习小组长联动管理网络,及时协调处理学生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

(6)建立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顶岗实习前,根据学校顶岗实习实施办法和考评方案,依据岗位特点、性质确定考评指标,并进行量化,以求考评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3C——检查阶段

(1)实施顶岗实习工作记录与实习总结评比活动。

在实习期间定期举行实习生工作记录评比活动,在每个实习岗位结束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了解,并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实习情况进行梳理,有利于下一阶段实习的开展。顶岗实习全部结束后,要求每一位同学上交一份顶岗实习总结,并对实习总结进行评比。

(2)对实习的检查,包括实习小组长和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日常检查和职能部门有计划的巡回检查。建立校、系领导定期巡查制度,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分管校长去实习单位不少于一次,系主任不少于三次。通过检查及时发现、解决或处理实习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

(3)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定期收集用人单位对实习学生的评价意见、对学校实习管理工作方面的反馈信息。

(4)召开多场座谈会。由系部组织学生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对实习安排、实习内容、实习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学校组织用人单位负责人和校外指导教师座谈,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对学生和用人单位座谈会信息进行采集、统计、分析和反馈,为PDCA循环的A(处置)和下一轮的P(计划)提供主要依据。

4A——处置阶段

通过检查阶段的监控发现学校在教学、实习等环节存在的问题,从成功中积累宝贵的经验,从错误、失败中吸取教训。通过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互通情况,互相借鉴,增进了解,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在做好学生实习相关管理工作的同时,收集和分析学生实习工作中的反馈信息,以此为依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使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就业需求更好匹配起来。

三、结束语

PDCA循环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水平螺旋式逐步上升的过程。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利用PDCA循环不断地改进顶岗实习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可以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步伐。

上一篇:国内汽车类专业最好的大学下一篇:转业干部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