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统计表填表说明

2024-06-23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统计表填表说明(精选12篇)

篇1: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统计表填表说明

2010年统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统计表

填表说明

一、填报单位和资料来源

1、起报单位为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办公室,县级以上人口计生委(局)逐级汇总、上报,直至省人口计生委。

县级以上人口计生委(局)所填报表的数据,来源于下一级人口计生委(局、办)上报的报表数据。

2、报表中第1、2、3、4、5、6、8项的数据,依据全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系统生成数据填写;第7、8、9、10、11、12、13、14、15、16项的数据,依据全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系统、本级及所辖单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相关资料数据填写。

二、报表统计期限

2009年10月1日0时至2010年9月30日24时。

三、指标解释

1、跨省流入育龄妇女:统计期末在本行政区域内居住30日以上、非本省(区、市)户籍、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探亲、访友、就医、上学、出差等除外)的18-49周岁的女性人口总数。

2、跨省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统计期末本行政区域内跨省流入人口中已婚(不含未依法登记的事实婚姻)女性人口总数。

3、跨省流出育龄妇女:统计期末户籍地在本行政区域,但离开户籍地30日以上、现居住地为外省(区、市)、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探亲、访友、就医、上学、出差等除外)的18-49周岁的女性人口总数。

4、跨省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统计期末本行政区域内跨省流出人口中已婚(不含未依法登记的事实婚姻)女性人口总数。

5、省内流动育龄妇女:统计期末在本行政区域内居住、户籍地为本省(区、市)其他县(市、区),但离开户籍地30日以上、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探亲、访友、就医、上学、出差等除外)的18-49周岁的女性人口总数。

6、省内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统计期末本行政区域内省内流动人口中已婚(不含非依法登记的事实婚姻)女性人口总数。

7、查验《婚育证明》数:统计期内本行政区域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查验跨省流入育龄妇女《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次数。

8、已婚育龄妇女建档数:统计期末为跨省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建立的计划生育档案(含电子档案)数,统计时点妇女已迁离的其档案不列入统计。

9、在本省生育总数:统计期内跨省流入育龄妇女在本行政区域生育子女总数。

10、在本省生育政策内人数:统计期内跨省流入育龄妇女在本行政区域内生育总数中符合女方户籍地生育政策的生育子女人数。

11、在本省落实计划生育手术例数:统计期内本行政区域为跨省流入已婚育龄夫妇提供国家规定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例数。

12、在本省查环查孕例数:统计期内跨省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在本行政区域接受查环查孕服务的例数。

13、《婚育证明》发放人数:统计期内本行政区域为跨省流出育龄妇女发放《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数。

14、已婚育龄妇女落实避孕节育措施例数:统计期内为跨省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实施各种避孕节育手术例数合计。

15、专项经费支出总额:本省全年用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支出总金额。县级以上人口计生委(局)上报数应含本级支出总金额。

16、专项经费中免费技术服务支出:本省上一年专项经费支出中为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支出金额。具体免费项目详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篇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统计表填表说明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统计表

填 表 说 明

一、填表单位及资料来源

起报单位为县级人口计生委(局),县级人口计生委(局)所填报表的所辖乡(镇、街道)数据及本级汇总数据,来源于本级和所管辖的乡(镇、街道)、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和有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卡册),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数据。

二、统计对象

统计对象为省级行政区域内18—49周岁跨省、省内流动人口,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人以及其它保密单位内的有关人员除外。

三、报表统计频率和期限

统计频率为每季报。

第1、3—8项为时期数,统计期限为上年10月1日0时至当年9月30日24时。

第2项为时点数,统计时点为当年9月30日24时。

四、指标解释

1、发放外出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数:统计期内本行政区域为流出成年育龄妇女发放《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数。

2、跨省流入人口持《婚育证明》人数:统计期末跨省流入本行政区域成年育龄妇女中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人数。

3、跨省流入人口落实免费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例数:统计期内本行政区域为跨省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免费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例数。

4、跨省流入人口落实免费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例数:统计期内本行政区域为跨省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免费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例数。

5、跨省流入人口落实免费绝育术例数:统计期内本行政区域为跨省流入育龄夫妻提供免费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例数总数。

6、跨省流入人口落实其他免费计划生育手术例数:统计期内本行政区域为跨省流入育龄夫妻提供的其他国家规定免费计划生育手术服务例数。

7、跨省流入人口查环查孕例数:统计期内跨省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在本行政区域接受查环查孕服务的例数。

篇3: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统计表填表说明

一、当前人口计生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现居住地管理体制下统计管理对象界定模糊的问题。

人口计生工作实行现居住地管理服务为主的工作体制是为适应人口流动、迁移频度加大而进行的一项管理体制创新。然而这种管理体制的变革, 导致了人口计生统计工作出现许多复杂的问题。从目前多数地方人口计生统计改革的通行做法看, 为体现现居住地管理体制的要求, 统计对象由“户籍人口”逐步向“常住人口”统计进行转变, 普遍实行“以房 (居住) 定人”的口径, “户在人不在”的人员不再作为统计对象。这种变革, 积极之处在于可以解决一部分在户籍地难以管理到位的人户分离对象, 促使现居住地人口计生部门将其纳入本地管理。然而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 其不足之处仍相当明显, 关键问题在于统计对象的统计标识不唯一, 给实际工作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混乱因素。原先“以户籍定人”的优势在于户籍地的唯一性, 管理上界线清楚, 而“以房 (居住) 定人”却不具备唯一性特征, 一人可以多房居住、可以换房居住、可以随处租房居住, 客观上使得人口计生工作人员在管理界定上无法确定工作责任, 也给一些政策外生育人员留下了管理空档。由于严格的目标考核责任制度, 为撇清责任, 户籍地与居住地之间, 或不同的居住地之间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无法追究管理失职责任, 实际上造成“大家都管却都不管”的现象。

2、统计指标体系狭促与开展人口发展研究不适应的问题。

人口计生部门更名后, 职能范围进一步拓展, 对人口问题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研究成为一项重要职责。然而, 更名至今, 人口计生统计指标设置变化不大, 仍以与计划生育相关的指标为主, 极少涉及人口总体、结构方面的指标。现行的人口计生统计指标体系, 注重统计人口的数量指标, 却忽视统计人口的素质、分布、迁移等指标, 更没有统计体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相关内容的综合性指标, 使人口研究缺乏可信的数据支撑, 也使得人口计生部门职能转变在地 (市) 一级层面以下成为空谈。

3、数据信息采集方法和渠道过于繁杂的问题。

多数地方在坚持原有信息采集渠道的基础上, 将过去单一的纵向采集变为纵向与横向结合采集, 通常做法是坚持人口计生专门上门登记的主渠道, 实行公安、民政、卫生、工商、建设、房产、物业等部门定期信息通报制度。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利用各部门的管理服务信息, 多层次弥补计生专干单一采集的不足, 更好地完善人口计生信息数据;不足之处在于通报层面过于复杂、通报信息流转速度缓慢、信息口径不一致。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信息口径的差异, 以及部门通报的数据信息量极大、基层人口计生部门信息处理能力有限等原因, 许多数据信息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同时, 基层统计人员疲于部门信息核对、补充, 影响了其他工作的开展。

4、人口计生信息化系统功能薄弱的问题。

目前, 各省、市基本建立了人口计生管理信息系统, 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口计生信息, 较之过去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但是由于统计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和系统开发投入的不足, 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仍相当薄弱, 只能满足日常计生工作统计、查询、简单数据分析要求;而且, 信息系统运行速度慢, 数据开放度不高, 各地信息管理系统不统一, 与其它相关部门信息系统不能很好整合, 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资源共享相差甚远。

二、建立人口计生复式统计工作模式的构想

1、人口计生复式统计模式的基本概念

所谓“复式”统计, 是借鉴会计学中的“复式记帐法”, 把各地统计对象的人口, 按照户籍和居住双重标识进行登记,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户籍地与居住地同步统计, 以期达到人口信息数据的完整、连续、共享、互相验证。人口统计对象一般可划分为四种情形:本地户籍常住人口、本地户籍流出人口、异地户籍常住人口 (居住半年以上) 、异地户籍暂住人口 (居住半年以内) 。在日常统计工作中, “本地户籍常住人口”因户籍与居住一致, 即由该户籍所在地管理统计, 而“本地户籍流出人口”、“异地户籍常住人口”、“异地户籍暂住人口”, 则由户籍地和现居住地根据管理服务职能不同, 相应变更管理服务信息。一般方式是:利用人口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 由居住地负责登记和变更居住本地后发生的信息, 户籍地人口电子档案自动接收同步信息。对于发生办证审批、奖励、抚养费征收等信息, 由办证所在的户籍地负责变更人口电子档案, 居住地自动接收同步信息。复式统计模式下, 各地的人口计生数据, 可根据需要随时按户籍口径或居住口径进行统计。

2、人口复式统计模式的具体做法

(1) 改变单一口径数据概念, 各地将辖区人口按户籍和居住双重口径进行分类。按照分类结果, 在人口信息系统数据库中, 对所有人口按“本地户籍常住人口”、“本地户籍流出人口”、“异地户籍常住人口”、“异地户籍暂住人口”设置数据字段标志。每一个人在某一时点只能选择一种标志类型。

(2) 各地负责及时处理所有居住本地人口的信息数据变更工作。 (1) 对于户籍在本地且居住本地的, 直接由本地管理和进行信息登记变更。 (2) 对于户籍不在本地居住本地的人员, 首先向其户籍地申请共管其人口计生信息电子档案 (以电子签名方式记录) , 经户籍地网络授权后, 由现居住地负责今后日常管理服务信息的变更。所有变更的内容, 实现两地网络同步。如果户籍地没有电子档案或未取得网络授权的, 居住地直接登记变更信息后, 由信息管理系统按照身份证号码归属地, 自动发送变更信息的电子通报至其户籍地人口计生部门。 (3) 对于本地户籍流出人口, 如接收到其现居住地人口计生部门网络申请电子档案共管的, 批准授权其更新日常管理服务信息, 本地负责对有关行政审批事项、抚养费征收等信息及时更新。居住地负责日常管理服务信息变更。 (4) 居住本地人口, 如更换变更居住地的, 向户籍地退回共管电子档案, 并告知变更后的下一居住地详细名称, 结束档案共管。

(3) 各地根据数据库中的四类人员情况, 进行相关人口计生数据统计。一是按户籍口径统计, 即只统计标志为“本地户籍常住人口”、“本地户籍流出人口”类型的人口信息, 二是按居住口径进行统计, 即统计标志为“本地户籍常住人口”、“异地户籍常住人口”、“异地户籍暂住人口”类型的人口信息。可以随时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口径进行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废除人口信息系统之外搭建的流动人口信息通报平台, 将其功能融入新型人口统计信息系统。取消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以户籍地人口信息电子档案替代婚育证明。取消纸质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 以居住地的避孕节育变更信息为准。

3、复式人口统计模式的优势

(1) 可以避免单一口径下的数据完整性缺陷。特别是可以保证每个人口在其户籍地信息的准确性、连续性, 即使居住地频繁变更, 每个人口在其户籍地始终可以保留完整的个人信息, 避免了现居住地统计下因居住变更发生的数据缺失。而对于居住地而言, 任何一个外来人口, 都可以从其户籍地调查到完整的个人信息, 避免了对外来人口情况掌握不清的现象发生。

(2) 有利于人口计生部门更加准确掌握实有人口数据, 解决数据不实问题。一些地方为防止人口计生部门统计数据重复或担心计生管理不到位, 至今仍按户籍为主统计人口, 尤其是对外省、外市户籍人员即使购房长期居住, 也只是按流动人口登记。复式统计可以随时进行人口数据的户籍地与居住地的相互验证, 如同会计记帐中的借贷平衡核对, 可以很好地解决的这个问题, 可以更准确地分析、评估人口生育、迁移现象, 能更真实地掌握一个地方实际居住人口数量及构成, 以及居住人口计生管理服务落实情况。

(3) 有利于真正推动“一盘棋”工作格局的形成, 防止推诿扯皮。复式统计模式可以更加紧密切合居住地、户籍地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 某种程度上可以遏制相互推诿现象, 人口信息共管期间, 实际形成了户籍地与居住地数据共享、相互监督、协同管理的工作模式, 促使居住地将外来居住人口及时纳入本地管理服务范围, 居住地对户籍地的信息通报也可以更加直接有效。

篇4: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统计表填表说明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快速增加,随之而来的出现了有关流动人口管理及服务,特别是计划生育管理等方面的许多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篇文章介绍了一些相关的原则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问题;建议

1.新时期流动人口变化的宏观背景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国内流动人口规模和数量急剧增加。几十年过去了,外出务工的流动人口以其不怕苦、不怕累的坚韧精神,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有力的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注意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当前在流动人口的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问题。所以,找出能够有效解决新形势下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新方法、新机制就非常重要了。

2.新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困难

2.1新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

2.1.1流动人口权益和法律的保障总体加强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相关单位为了做好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工作,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实际效果和产生的影响却不大。我们了解到,流动人口的居住权、迁徙权、就业权、教育和培训权、社会保障权等许多权益得不到合法的保障,这是因为和流动人口相关的各种权益不能得到全国性和地方性法律、条例的支持和保护。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就会严重影响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会引发流动人口的消极不健康心态,从而诱发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各种问题,中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所以,做好新时期流动人口各种合法权益的维护和保护工作,将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2.1.2人口流动与现有的户籍制度冲突

十八大以来,全国范围内的很多省份都对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进行了试验性的改革,但是这种改革力度不大,不能完全消除原有的户籍制度造成的“社会屏障”。此外,和户籍制度密切关联的子女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就业制度、计划生育管理制度等许多制度性障碍又对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使流动人口不能有效、合理、有序的更上一级向社会各阶层流动,最终让他们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

2.1.3政策法规的建设滞后于流动人口管理的工作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有关流动人口的工作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和困难性。从这些日益突出的问题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制定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法规的滞后,这种滞后性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看出来,第一:劳动人口合理流动和权益保护,国家层面缺乏顶层设计。应该在国家层面,尽快出台新型城镇化的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的指导性政策措施。第二:法规的系统性和规范性还不完善,许多部门对流动人口进行重复管理,或出现监管空白地带,各部门制定各部门的规章条例,这些规章条例没有有效的配合性,这就导致了规章条例落实的时候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建立统一的权威性法规;第三:法规的制定没有明确的目标,有一些法律法规不能有效的满足和流动人口有关的管理和服务要求,有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

2.1.4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跟不上形式的发展

现在,相关部门还不能对流动人口劳动力市场供给足够多的公共服务信息,这既是因为缺少正规劳动市场中所应该有的服务功能,也原于没有科学建立与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培训、计划生育服务有关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关,而且政府对形式多样的劳动就业中介服务组织的指导工作不全面、不具体。所以,以至形成一些地方流动人口就业压力大、生活成本高、流动的无目的性增强一些地方用工荒等许多问题。

2.2新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

2.2.1计划外超生问题管理难度大

新时期流动人口的生育信息较难获得,例如管辖区内人员外出打工,出去后多年不回户籍地,计生干部无法了解流动人口去向,无法得到准确的计生信息。有些流动人口的法制观念薄弱,计划生育意识浅薄,有意逃避计生部门的监管,采取在不同地区流动,违法生育。对于流动人口的种种行为,加大了户籍所在地的计生干部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中的难度。

2.2.2基层计生干部工作重压力大

街道或乡镇等基层计生干部的工作和思想压力比较大。计生干部的压力来源于计划生育要求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服务。但具体的工作需要基层计生干部去做,虽然基层计生干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是难上加难。目前,部分基层计生干部对于掌握不了或掌握不全面流动人口的信息很苦恼,因为基层计生干部的工作任务重,既要管辖区内人员计划生育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

3.新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急待加强

3.1构建有效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组织机构

提高流动人口管理的认识,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人口流动对于社会经济以及城市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远远大于其负面影响。因此,要从决策思维上提高认识,构建有效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组织机构,树立大人口观和鼓励人口流动的思想,清除对流动人口的排斥心理,取消各个方面,特别是管理组织结构部门的某些歧视性规定,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融合在一起,统一进行统筹协调工作,做到同安排、同落实、同服务、同考核的公平公正的管理。

相关部门要把流动人口管理资源充分整合起来,建立统一、权威、全面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等综合管理服务组织机构。加强人口流出地计划生育部门和人口流入地计划生育部门之间的联系,并建立起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让流动人口和本地居民享有平等的计划生育服务资源和公正的待遇。只有这样,就能实现我国城乡社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3.2实施居住地人口登记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户籍制度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我们要以此为契机,逐步落实常住人口的居住地人口登记制度和流动人口的暂住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的办理,如实掌握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信息,完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改革现有户籍制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使人口合理、有序的流动,根据流动人口在其工作地的年限考虑让其转让本地户籍。

改革现有户籍制度的具体实施策略如下:第一,若要全面改革现有户籍制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允许居住一定年限的流动人口转为本地市民,随时更新流动人口的居住地。其二,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身份证管理”的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分离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导致流动人口各种身份、福利等许多限制,增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意识,提高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效率。

3.3依法管理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

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工作,建设一个良好的政策法规框架,为流动人口的管理确定法律基础。国家应该能够尽快制定并出台统一、全面、权威的《全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办法》,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法制保障。与此同时,应该建立和完善与保障流动人口就业、教育、卫生、计生、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利益有关的政策法规体系。

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一是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网络建设,理顺管理体制,确保执法主体合法。二是配齐配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素质。

参考文献:

[1]郭奕晶.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03)

[2]李昱.女性农民工的“融城”困境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篇5: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报表填报说明

一、填报方法及数据来源

基本起报单位为乡(镇、街道)计生办,采取网络直报的方式上报自治区人口计生委,乡、县、地、自治区各级报表通过报表汇总软件自动生成。乡(镇、街道)计生办所填数据,来源于所管辖的村(居、单位)上报的基础信息。

二、统计对象

所辖区域内具有中国国籍的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人及其它保密单位的有关人员除外。

(一)常住户籍人口

1、居住在本县(市),户口在本县(市)的人;

2、户口在本县(市),离开本县(市)不足3个月的人;

3、居住在本县(市),户口待定的人:①未落户口的新生婴儿②新调入本县(市)工作③未落户口的军队复转人员④未落户口的大中专毕业生⑤婚嫁到本县(市),户口未变动者。

(二)流动人口(探亲、访友、就医、上学、出差等除外):指户口不在本县(市),居住在本县(市)的人。包括:

1、居住在本县(市)3个月以上,户口不在本县(市)的人;

2、居住在本县(市)不足3个月,离开户籍地超过3个月的人;

3、区内流动和区外流动分别统计。同一城市跨区居住的人仍按户籍人口统计。

(三)城镇、农村人口

以户口性质来划分城镇、农村人口。户口性质为非农业的计入城镇统计数,户口性质为农业的计入农村统计数。如果家庭的各个成员户口性质不一致,在统计人口总数和育龄妇女情况时以家庭成员各自的户口性质为准;在统计出生时,夫妻双方有一方为城镇户口的计入城镇统计数;在统计领取《光荣证》情况时,夫妻双方有一方为农业户口的计入农村统计数。

三、统计期限

半年报表:上年10月1日0时至本年3月31日24时。

全年报表:上年10月1日0时至本年9月30日24时。

四、上报时间

(一)半年报表

1、乡(镇、街道)应在本年4月7日前审核录入所辖村(居、单位)的基础数据并通过网络上传,同时上报纸制报表。

2、县(市、区)应在本年4月10日前通过报表软件汇总本级报表并上报纸制报表。

3、地区(州、市)应在本年4月13日前通过报表软件汇总本级报表并上报纸制报表。

(二)全年报表

1、乡(镇、街道)应在本年10月14日前审核录入所辖村(居、单位)的基础数据并通过网络上传,同时上报纸制报表。

2、县(市、区)应在本年10月17日前通过报表软件汇总本级报表并上报纸制报表。

3、地区(州、市)应在本年10月20日前通过报表软件汇总本级报表并上报纸制报表。

五、填表要求

(一)乡(镇、街道)组织所辖村(居、单位)按人口的户口性质分城镇、农村进行基础数据采集工作,每个村(居、单位)填报一套报表。乡级负责对各村摸底数据进行审核,并逐村分项录入微机。乡级汇总数据由报表软件自动生成。

(二)报表录入、审核、汇总、打印后,填表人、单位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报上一级人口计生委。

(三)表1—表4,半年和全年报表均进行统计;表5,2007年的全年报表开始统计,以后每逢单数年的全年报表进行统计。

六、指标解释

(一)人口自然变动情况统计表

1、“本期出生人数”指统计期内出生的活产婴儿总数。活产婴儿是指胎儿离开母体后,至少有过一瞬间的呼吸、心跳、随意肌抽动和脐带搏动四种生命现象之一的胎儿。

2、“孩次”(一孩、二孩、三孩)指该婴儿出生时在其家庭所有现存子女(包括抱养、前夫或前妻留下的子女)中的排列顺序。出生的双胞胎或多胞胎,其“孩次”应递进计算。

3、“政策内出生”是指符合《婚姻法》规定结婚并在法定最低婚龄以后初育、符合《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孩子数量的出生人口,无论是否持有《生育服务证》,均计入政策内出生。

4、“特批再生育”是指符合2006年5月25日通过的《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中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出生人口。

5、“政策外出生”是指不符合《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出生人口,其中“政策外一孩”是指未婚初育或妇女未到法定最低婚龄初育的。区外流入人口的出生可通过审核《生育服务证》并参考自治区人口计生委网站公布的各省生育政策汇编来判定政策内外。

6、“往年出生漏报情况”是指前5年内出生,应在当年统计报表中统计而未上报的出生人口。本项目的出生人数不计入“本期出生人数”。

(二)育龄妇女、采取避孕方法情况统计表

1、“育龄妇女”是指统计截止时点15~49周岁妇女,“已婚育龄妇女”是指统计截止时点已经结婚(包括离婚、丧偶)的15~49周岁妇女。

2、“已婚育龄妇女中的无孩人数、有一孩人数、有二孩人数、三孩以上人数”指统计截止时点,该家庭现有子女数(包括抱养、前夫或前妻留下的子女)

3、“女性初婚人数”指统计期内第一次结婚的妇女人数;“早婚”指汉族妇女19周岁及以下(少数民族妇女17周岁及以下)初婚,“晚婚”指汉族妇女23周岁及以上(少数民族妇女21周岁及以上)初婚。

4、“采取各种避孕方法人数”指统计截止时点,统计对象使用各种避孕方法的人数。“其它”指中草药、安全期、体外排精。如一对夫妇同时使用几种避孕方法,只统计一种,以近期、有效者为准。离婚、丧偶妇女如仍使用避孕方法,不计入“采取各种避孕方法人数”中,计入后表的“未避孕人数”中。

(三)未避孕、技术服务情况统计表

1、“未避孕人数”中的“不育症”是指希望怀孕、不避孕2年及以上从未生育过;“哺乳期”是指生育42天内未采取避孕措施。

2、“本期各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例数”指统计期内已婚育龄妇女及其配偶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例数。“人流”、“药流”指怀孕3个月及以内用手术或药物人工终止妊娠;

“中引”指怀孕4个月及以上人工终止妊娠;“大引”指怀孕7个月及以上人工终止妊娠。“长效避孕针”是指3个月注射一次的具有较长避孕效果的避孕针剂。

(四)领证情况统计表

1、“期末领证人数”指统计截止时点所有已领取《光荣证》的家庭数。

2、“其中:母亲49周岁内领证人数” 指统计截止时点,母亲在49周岁及以内的领取《光荣证》家庭数(不考虑子女的年龄)。

3、“计划生育父母光荣证领取情况”只在少数民族人口中统计。

4、“其中:一方农村”统计数含在“农村”统计数之内,指夫妻双方一方为农业户口等情况只享受一半一次性奖励金的家庭。

(五)育龄妇女年龄别出生情况统计表填报五岁一组年龄组及20—29岁生育旺盛期年龄别的妇女人数和生育人数。具体填报下列年龄组(别)数据:15—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4;35—39;40—44;45—49。

篇6:教师培训情况统计表填表说明

1、本表除“教师签名”、“审核人签名”手写外,其余均为打印,每人一张,近三年未参加任何培训的教师打印空表一张并签字。

2、将鼠标移至表头各项目处将会显示该填写项目的简要说明。

3、本表统计包括“国培”等各级各类培训。

4、参加培训教师本如果有三次以上培训,可以在相应插入行以保证完整填写培训项目。

5、学分计算参照平市教人„2013‟71号:(摘要如下)

第四条 中小学教师每年参加培训所获学分不得少于30学分。在五年一周内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分不少于30学分,累计学分不得少于360学分。新任教师须另需参加100学时以上的新教师适应性培训。

第七条 参加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或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并经培训机构考核合格获得培训结业证书者,依据培训结业证书登记的学时数认定学分,其中县级集中培训每1学时计1学分,市(州)级集中培训每1学时计2学分,省级集中培训每1学时计3学分,国家级集中培训每1学时计4学分。其中,获得优秀学员的,按国家级、省级、市(州)级、县级 各加10分、8分、6分、4分;成绩不合格者,不认定学分。

第八条 凡参加学历提高培训的教师,凭毕业证进行学分认定,学习期间(最长5年)每学年计30学分。人社部门组织的公修课培训,按5年30学分认定。

篇7:人民调解案件情况统计表填表说明

一、填报单位和报送要求

本表填写单位为乡镇(街道)司法所。从4月份开始,统一按此表报送,本表报送周期为月报和季报。月报统计周期为如:4月1日至4月30日,5月2日前报到县司法局基层股。每月的季报统计周期为:第一季度从本1月1日至3月31日底,4月2日前报到县司法局基层股,第二、三季度,以此类推。

二、指标解释

1、第1项“调解案件总数”指纠纷当事人申请调解、调委会主动调解和有关部门委托移送调解的案件总数,无论调解成功,还是不成功都应计算在内。

2、第4项“疑难复杂纠纷”指涉及当事人众多、权利义务关系复杂、久调不结、调解周期长的纠纷,可能导致矛盾激化、群体性事件、越级上访或民事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的纠纷,以及具有重大社会影响或人员伤亡的纠纷。

3、第5项“协议涉及金额”指统计期内调解纠纷达成口头协议和书面协议,所涉及的金额。

4、第13至28项“案件分类情况”:当一个案件涉及多个类型时,仅依其中一类属性进行统计。

5、第13项“婚姻家庭纠纷”指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纠 纷,包括夫妻、婆媳、姑嫂、翁婿、妯娌等因生活琐事发生的纠纷和离婚、继承、赡养、抚养、分家析产等纠纷。

6、第18项“损害赔偿纠纷”指基于民事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引发的纠纷。因劳动争议、道路交通事故、医疗、物业管理引起的损害赔偿纠纷,统计在劳动争议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医疗纠纷、物业纠纷栏内。

7、第21项“山林土地纠纷”指因林权制度改革、土地承包、草场、滩涂使用等引发的纠纷。

8、第24项“环境保护纠纷”指因施工扰民、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纠纷。

三、数据关系

篇8: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统计表填表说明

【关键词】基层人口;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工作质量

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是政府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一环,它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了上层机关对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土面积辽阔,这就使得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有相当大的难度。这一工作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其工作质量,为了使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必须做好做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统计人员工作不到位

(1)统计人员力量薄弱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统计人员数量相对于全国人口来说,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这极大地提高了统计工作的难度,影响了工作效率,许多虚假不真实的数据上报,更新不及时等各种问题不断涌现,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工作质量。

(2)统计人员业务不精

我国基层人口计生统计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对于电脑等现代化媒体技术运用不熟练,对人口计划生育统计概念也未能真正的了解,一系列的问题都使得基层人口计生统计人员的业务达不到应有的水平,统计填报上来的数据不够真实,人口计生工作失去了应有的工作意义,也造成了资源的白白浪费。

(3)统计人员稳定性差

工作人员稳定性高能确保工作可以高效顺利地开展,然而,我国基层人口计生统计人员普遍存在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的问题。基層人口计生统计人员的工资待遇不高且工作强度大,许多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能踏实地长期稳定从事统计工作,人员流动频繁且后续的交接工作做得不到位,这样就使得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业务不精,以及业务刚刚熟练就离职或者调走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整个基层人口计生统计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普遍低下,直接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工作质量。

2.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度不够

一部分领导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视为工作中的重点,对人口计生工作重视度不够高,他们认为从该项工作中并不能立即获得经济效益且工作起来需要耗费许多人力、物力、财力,因而对上级下达的基层人口计生统计工作往往采取敷衍了事、虚假上报等手段应付。重视度不高,手段不正确,很难收到应有的工作质量,因而要想提高其工作质量,纠正领导的错误观念,提高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度是当务之急。

3.对统计人员考核制度的缺失

我国基层人口计生统计工作的质量高低基本上取决于统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但目前来说,我国还没有明确的对统计人员工作情况的相应的考核制度,无法对统计人员的工作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况下,很难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考核制度的缺失无法督促也无法激励工作人员,间接地影响了基层人口计生工作的工作质量。

二、提高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质量的途径

1.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

统计人员是人口和计生数据的第一获得者,其地位不言而喻。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保证统计人员工作到位,才能确保获得的数据真实有效,才能保证统计工作的工作质量达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扩大统计人员队伍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情使得基层人口计生工作难度相当大,应该扩大统计人员的队伍,减轻统计人员的工作负担,让每一个统计人员的工作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2)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应选取一批作风扎实、责任心强、头脑灵活的年轻人担任基层人口计生统计工作,逐步替换掉那些年龄大、业务能力不高的统计人员。同时,开展业务能力专业培训,直接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不光要培训工作业务,还应培训工作的责任意识,保证培训出来的统计人员“德才兼备”。

2.提高领导对基层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视度

大海航行靠舵手。领导的意识和决策具有高屋建瓴的作用。要想提高基层人口计生和统计工作的工作质量,必须纠正领导的错误观念,提高其对基层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视度。政府应该在开展统计工作之前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将问题的严重性传达下去,让负责统计工作的领导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领导在意识到问题重要性后,应制定好工作计划,明确下达命令,协调好各部门,具体责任落实到人,保证有序、高效的完成基层人口计生统计工作。

3.完善相关考核制度

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道理一样,对基层人口计生人员的考核制度反作用于统计工作的工作质量。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可以激励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让其获得应有的酬劳,知道自己工作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完善考核制度,应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奖惩分明,对工作到位的统计人员进行应有的奖励,对弄虚作假错填数据的统计人员进行严厉的惩罚。保证考核流程公开、透明、具有信服力和执行力,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灵活地根据情况再进行完善和改进,确保发挥考核制度的作用。

4.提高统计人员待遇

应对基层人口计生统计人员稳定相差、流动性大的现状,我们应在合理范围内提高其福利待遇,让统计人员的付出与所得成正比,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让其安心没有后顾之忧地从事统计工作。

三、结语

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对政府制定计划生育等人口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就目前存在的各种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问题,我们应积极采取妥善的手段应对,确保统计工作的工作质量在应有的标准之内不断提高。同时,我们应不断探索,找到正确的解决之道,保证统计工作发挥明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晶.试分析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6(11).

[2]杨亚群.浅谈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的现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4).

篇9: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统计表填表说明

《保险机构反洗钱工作开展情况统计表》

填表说明

一、客户身份识别(件)

(一)客户身份识别:按照《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及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对客户承保、退保、理赔或给付环节进行的身份识别。

(二)达到识别金额以上:按照《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在承保、退保、理赔或给付时应开展客户身份识别的规定金额以上的保险合同。

(三)通过第三方识别:委托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和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对客户进行身份识别,或委托法人单位(投保人)对本单位参股人员(被保险人)进行身份识别,并符合非自然人或自然人身份识别规则。

(四)发现问题:发现客户存在使用匿名、假名、证件造假、证件失效、利用他人证件、犯罪嫌疑人及其他重要问题。

(五)件:按新契约主险保单件数、退保批单件数、满期领 取批单件数、理赔案件数进行统计。1份保单(批单、案件)统计为1件,无论其中的投保人、被保险人、非法定受益人是否为同一人。

二、客户身份重新识别(件)

(一)重新识别:在保险合同存续期间,由于客户重要信息变更等原因需要重新进行客户身份识别的。

(二)变更重要信息:《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项所指并已完成的重新识别。

(三)行为异常:《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三)、(四)、(七)项所指并已完成的重新识别。

(四)身份信息异常:《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五)、(六)项所指并已完成的重新识别。

(五)保单质押贷款:针对客户投保后办理保单质押贷款,或发现客户以保单为抵押品向其他机构借款行为时,按照本机构内部反洗钱规定所开展并完成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

(六)发现问题:发现客户存在使用匿名、假名、证件造假、证件失效、利用他人证件、犯罪嫌疑人及其他重要问题。

三、客户身份资料保存(套)

指按照《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 保存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要求保存的客户身份资料。按新契约保单件数、退保批单件数、满期领取批单件数、理赔案件数进行统计,其中有多种(或多个)证件复印件或影印件的,均按一套统计。

四、交易记录保存(套)

指按照《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的要求保存的交易记录。套数计算方法同上。

五、大额交易报告(份)

(一)大额交易:已报送并有人民银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正确回执的大额交易笔数。接收到人民银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回执时间所在季度填报。

(二)涉及金额:大额交易报告涉及的累计交易金额。

六、可疑交易报告(份)

(一)可疑交易报告:已报送并有人民银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正确回执的可疑交易份数。接收到人民银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回执时间所在季度填报。

(二)涉及金额:可疑交易报告涉及的累计交易金额。

(三)重大可疑交易报告:符合《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关于重大可疑交易报告的规定,有合理理由认为该交易或者客户与洗钱、恐怖主义活动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有关并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的可疑交易。保险机构当 期发生重大可疑交易的,应当以附件形式提交有关该笔可疑交易的情况说明。

七、开展洗钱风险评估(项)

(一)洗钱风险评估:按照《保险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及客户分类管理指引》第十五条的规定,保险机构组织开展的洗钱内部风险评估程序并已形成评估报告。一项评估跨两个季度进行的,统计在完成评估报告所在季度。更新原有洗钱风险评估报告或针对新产品、新营销手段等开展的专项洗钱风险评估可独立统计为一项。

(二)保险机构当期完成洗钱风险评估的,应当以附件形式提交该洗钱风险评估报告。

(三)保险机构应于2016年第四季度()报送时以附件形式报送本机构现有洗钱风险评估报告。

八、建立健全反洗钱制度(项)

(一)建立健全反洗钱制度:保险机构自行制定或更新的反洗钱内控制度或操作流程。凡接收到监管部门或上级机构转发的制度后按原文执行的,不属于统计范围;如果根据本级机构情况进行进一步完善的,则属于统计范围。

(二)保险机构当期建立健全反洗钱制度的,应当以附件形式提交该制度内容。

九、反洗钱资源投入

(一)人员配臵:反洗钱专职、兼职人员合计数。

(二)系统建设、维护费用:反洗钱信息系统(含业务系统嵌入的反洗钱模块)的开发费用和维护费用。

(三)培训、宣传费用:现场和视频培训费用、宣传资料费用、广告费用等。

(四)以上费用在无准确的实际支出数据时,可以合理估计统计。

十、反洗钱培训(次)

(一)培训次数:现场培训和视频培训总数。

(二)参加培训人员:参加现场培训和视频培训总人数,多次培训按累计人数统计。

十一、反洗钱宣传活动(次)

(一)反洗钱宣传活动:包括对外宣传活动和对内宣传活动。对外宣传如在营业场地悬挂条幅、张贴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等;对内宣传如发行《反洗钱工作简报》等。

(二)对外宣传活动次数按照项目和时间计算,同日发生多项宣传也按一次统计;对内宣传次数按照发行的期刊数、发放有关反洗钱资料或书籍的次数等进行统计。

十二、反洗钱内部审计(次)

(一)反洗钱内部审计:保险机构审计部门、负责反洗钱工作的部门进行的反洗钱专项审计、检查或包括反洗钱内容的审计、检查。

(二)审计机构数:每一个持有《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的 被审计机构统计为一次。一项审计跨两个季度进行的,统计在现场审计离场所在季度。

(三)覆盖率=(审计家次/机构数量)*100%。机构数量指保险机构自身及所辖分支机构数量。具体家数以保险监管部门颁发的《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数量为准。

十三、冻结涉恐资产(起)

(一)指保险机构按照《反恐怖主义法》和《涉及恐怖活动资产冻结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冻结恐怖活动组织和恐怖活动人员拥有或者控制的保险资产。件数按照恐怖活动组织和恐怖活动人员的数量统计。如多个恐怖活动人员间具有同谋、同伙关系,合并统计。

(二)保险机构当期冻结涉恐资产的,应当以附件形式提交案件资料。

十四、获得荣誉情况(项)

指保险机构在人民银行系统和保监会系统组织的反洗钱评比中获得荣誉,或因协助发现重大洗钱案件获得人民银行、司法机关等部门书面表扬或荣誉。人民银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对保险机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通报情况不包括在内。

十五、受到处罚情况

指保险机构在人民银行系统和保监会系统组织的反洗钱检查中受到的行政处罚情况。监管函、监管谈话、风险提示函等监管措施不包括在内。

十六、协助查证洗钱案件情况(起)

指保险机构协助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可疑交易活动、协助司法机关调查涉嫌洗钱犯罪活动、协助纪检监察机关查证资产状况等。

十七、协助查证洗钱案件信息

(一)分支机构名称:收到协助查证法律文书的保险机构省级分支机构名称。

(二)当事人:查证机关要求查证的自然人或法人机构。

(三)身份证号/组织机构代码:自然人当事人的身份证号或法人机构当事人的组织机构代码。

(四)工作单位及职务(限自然人客户):协助查证时当事人的实际工作单位及职务。当事人投保单所述工作单位及职务与实际工作单位及职务不一致的,请予以说明。

(五)协查案件涉及金额:当事人在本机构投保的累计金额,含已失效的保单。

(六)查证机关:出具协助查证法律文书的机关。

(七)协助查证原因:当事人涉嫌的上游犯罪罪名。如查证机关出于保密原因未说明的,请予以注明。

(八)协助查证时间:首次接到查证机关出具的协助查证法律文书的时间。

(九)协查案件情况:简要描述查证机关人员前来查证的起 因、经过、当事人的投保情况、协查后的进展等情况。详细资料请以附件形式提供,如查证机关出示的文书、当事人身份资料、保险合同、账户资料的截屏或复印扫描件等。

(十)是否冻结保单:截至报告时,查证机关是否要求冻结保单,如是请注明冻结机关、依据、期限、金额等。

(十一)保险产品类型:当事人所投保的保险产品类型,如分红险、健康险、意外险等。

(十二)缴费方式:趸交或期交。

(十三)支付方式:银行转账或现金交易。

(十四)是否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及留存相关资料:在协助查证前,本机构是否按照《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并留存相关资料,否则请说明原因。

(十五)是否报送大额交易报告:在协助查证前,本机构是否按照《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向人民银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报告,否则请说明原因。

(十六)是否报送可疑交易报告:在协助查证前,本机构是否按照《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向人民银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可疑交易报告,否则请说明原因。

(十七)客户风险等级:在协助查证前,当事人在本机构的 洗钱风险等级。

(十八)截至报告时的案件状态:截至提交报告时案件所处阶段,如立案、侦查、起诉、审理、判决等。

(十九)截至报告时的保单状态:截至提交报告时保单所处状态,如有效、退保、已理赔或给付等。

十八、其他

(一)填报单位:填写保险机构名称。

(二)本期数与累计数:“本期数”指报送当期的发生数,“累计数”指本累计发生数。其中“人员配臵”、“专职人员”项目中,本期数指当期人员变动数,累计数指期末实有人员数。

(三)制表人:报送反洗钱信息的经办人,经办人应同时为本公司反洗钱工作联系人。

(四)复核:负责反洗钱工作的部门负责人。

(五)负责人:分管反洗钱工作的公司领导。

(六)联系电话:经办人的办公电话及手机号码。

(七)如果所列内容没有发生,仍需要在空白处填“0”。

篇10:公务员信息统计填表补充说明

1、《2011年1月1日在职公务员信息表》和《2006年7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已退休公务员信息表》的统计范围均包含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参考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请在备注栏内注明“参照”二字。未进行公务员(或参照)登记的在职人员不在填报范围。

2、《2011年1月1日在职公务员信息表》“备注”栏中需填写计入套改年限的全日制大专以上在校学习时间,统一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如:“全日制大专以上在校学习时间3年”填写“3年”。“下一次级别晋升时间”如已超过法定退休时间,则不用填写。

3、《2006年7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已退休公务员信息表》 “退休时信息”栏中职务工资、级别工资统一填写退休前月的在职工资。

4、统一使用U盘报送电子版数据。

工资福利处

篇11: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统计表填表说明

一、街道计生办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协调指导下,主动协同相关部门,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人社会治安、出租房管理、市场管理和劳动用工等相关管理中,实行综合决策、综合治理。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为主,纳人现居住地日常统计、管理、服务和评估考核。

三、重点管理对象的现居住地与户籍地的计生部门应当建立联系协调制度,做好信息沟通和反馈工作,根据上级计划生育部门的部署,通过信息交换平台提交、反馈流动人口已婚育妇的婚姻、生育、生殖保健服务、避孕节育、持证和缴纳社会抚养费等情况。

四、帮助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实际困难。

五、每年联合相关部门开展l 一2 次流动人口清查活动,根据法律法规对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流动人口予以处理。

六、把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列为每月计划生育工作例会的重要内容,准确掌握流动人口信息,及时滚动管理台帐。

七、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不得擅自增设流动人口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或搭车收费、乱收费;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或拖延办理流动人口有关生育证明或生育审批手续;无正当理由不得强行要求流动人口返回户籍地进行避孕节育情况检查。

八、对流出人口做好以下工作:、及时、准确为外出成年育龄人口办理《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根据流动人口本人或现居住地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要求,如实出具婚育情况证明; 2、开展多种形式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等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外出的已婚育妇落实一项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要求需参加避孕节育检查对象按时寄回《 环情孕情检查报告单》,对返回原籍的外出人员及时随访服务;、按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与外出已婚育龄妇女签定计划生育合同或协议;、落实《 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及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奖励、优惠政策。

篇1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统计表填表说明

【关键词】基层人口统计;计划生育;统计工作

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是我国计划生育等相关工作开展的基础,统计结果为一些工作的开展和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依据。但是当前的基层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人员的任务繁重,并且许多工作人员都不是专业的统计学专业人员,因此统计工作的效率比较低,工作质量也达不到要求,影响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相关部门和单位需要对工作进行改善,提高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效果和效率,提升统计工作水平。

一、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现状

当前我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开展都较之前更加的科学化和合理化,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对统计工作的开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统计工作也已经是实现了信息化。在统计工作的开展中运用相关的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提升了统计工作的效率和信息的准确性。例如在对某地区2012年计划生育调查时显示,乡镇地区查体参与率较低,2012年上半年应查人数为1996人,已查人数为1365人,查体率为68.3%。2012下半年,应查人数为2011人,已查人数为1452人,查体率为72.2%,调查数据精准,可以充分反应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良好。但是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却不能完全依靠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还需要基层工作人员的走访统计,因此工作的难度依旧很大。一方面基层工作人员比较欠缺,许多工作并没有足够的人员完成,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繁重;另一方面统计人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所欠缺,也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统计工作的重视问题

在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领导对工作的不重视极大地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开展,一方面领导的工作重心集中在经济发展领域,对于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开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统计工作只是一种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没有促进作用,因此在这方面没有足够的投入。统计工作得不到足够的财、物和人力的支持,在开展中就会面临许多困难,无法有效的进行开展,工作效率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是没有相应的管理,在统计工作的开展中,有关部门之间不够协调,配合度不足,在对信息进行收集时,没有其他部门的配合,统计部门收集信息的效率就会下降,而且信息的准确性也不高,许多信息的更新统计部门都不能及时获得,因此影响了信息统计的效果。

2.统计队伍问题

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队伍直接影响着统计工作的开展,统计工作队伍人员不足以及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导致统计工作的效果不理想,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统计人员任务较重

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收集大量信息然后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但是许多基层单位并没有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一些基层单位还存在统计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因此工作十分繁重。工作人员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统计工作,在对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进行统计时,经常会出现信息收集不及时,相关数据延迟报送以及信息准确性差等情况,影响其他相关工作的开展。

(2)统计人员变动频繁

基层工作单位的任务繁重而且福利待遇相对也不高,因此许多工作人员并不愿意从事基层的统计工作,导致基层工作人员的调动比较频繁,经常是一些工作人员刚刚适应了当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人员就发生了变动,新来的工作人员就需要从新适应工作流程,从而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开展。加上人员不断变动也不利于统计部门的工作和其他部门的合作,也会导致统计工作的效率受到影响。

(3)统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很多基层的统计工作人员并不是专业的统计学专业毕业,并且在上岗之前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因此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都不达标,导致了统计工作的效率比较低下以及工作质量达不到要求。工作人员能力不足经常会造成工作的延误和信息错误,导致信息并不能做为其他工作开展的依据。另外,一些工作人员对统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不熟练也会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3.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低下

在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开展中,还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对于统计工作没有严格的管理规范,导致统计工作的混乱,另一方面基层单位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也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

三、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改良建议

1.优化统计队伍,提高统计人员待遇

促进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要加强对统计队伍的建设和优化,首先应该给乡镇计生部门配备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对基层的人口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人员的配备应该满足基层统计工作的需要,将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领导要加强对人口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待遇,留住人才,避免工作人员的频繁调动,领导也要协助统计工作的开展,帮助统计人员与其他部门和单位进行沟通,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人口统计工作的宣传,以便于群众能配合统计人员的工作,从而保障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重视基层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关系着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有助于提升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计生单位要招收专业的统计学工作人员,在招聘是加强对应聘人员的考核,招收高素质、高水平的工作人员来进行统计工作,以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在工作人员到岗之前要对其开展专业的培训,让工作工作人员了解相关的法律和工作流程,以便于在规范内进行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与其他部门的人员交流工作经验和参加讲座等,来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开展,提升统计信息的准确性。

3.加强信息核对,创新统计工作

基层计生部门应该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核对工作,建立完善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档案室,将收集的数据和统计信息进行保存,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统计指标的设定,提高统计数据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信息的统计还要根据数据的变动进行调整,保证统计信息适应当前工作开展的需求,为相关工作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同时要加强基层工作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统计工作,让群众在网上进行一些数据的上传,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基层计生部门要创新统计工作,将统计工作效果与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相结合,对工作人员进行奖惩,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促进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此外,也要积极联合新闻出版等部门开展人口计生等宣传工作,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作用,为人口计生统计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控制人口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当前的统计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该加强基层统计工作队伍的建设,增加对统计人员的培训,优化统计队伍,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素质和待遇,同时也要加强信息化水平,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我国相关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参考文献:

[1]金晶.试分析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6,11:235.

[2]刘成秀.浅议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科学中国人,2015,12:154.

上一篇:今天是礼拜天作文下一篇:五十年同学聚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