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机制推进汇报材料-2018.6.1

2024-06-20

双重预防机制推进汇报材料-2018.6.1(精选2篇)

篇1:双重预防机制推进汇报材料-2018.6.1

###公司双重预防机制推进汇报材料

各位同仁、各位领导:大家好!

十分荣幸有机会参加##公司召开的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现场推进会。我们是来学习的、取经的,感谢@@给了机会,感谢@@公司的热情接待。###公司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刚刚起步,正在稳步推进,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正好借此机会向各单位学习借鉴经验。下面我就###公司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所做的一些工作向大家汇报:

一、###公司双重预防机制进展情况

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核心要素,其应用在我公司起步较早。单独拿出来作为专项工作进行推进,是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的,目前已经进行的工作:

(一)在风险分级管控方面,我们开展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全员培训,进行了风险辨识,形成了风险清单,绘制了风险分级图,制作了岗位风险告知栏9块,发放岗位风险告知卡147张。在风险管控方面,原来坚持的比较好的有如下两项工作:

1、风险较大的作业(比如巷道贯通、天井施工、井筒作业等)必须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对风险因素进行辨识并制订防控措施、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每次深孔、中深孔爆破前都要召开由多部门、项目部人员参加的爆破会,讨论风险因素,制订防控措施并告知所有井下作业人员。

2、强化班前会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一是所有作业人员、下井人员都要参加班前会,一个都不能落下;二是每一个人在哪里做什么工作,有什么风险,怎么防范,一定要安排清楚,所有人都要知道;三是做好交接班,上一个班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隐患、怎么处理的,本班还要注意哪些事项、做哪些防范措施,都要交代清楚;四是每一次班前会都要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公司结合安全管理工作实际,把隐患排查治理与生产管理相结合,与车间、班组的日常工作相融合,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各专业、各车间、班组开展的各类检查、检验、巡检、检修等活动都是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形成一种自主的、动态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班检:每班进行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安全确认。巡检使用现场管理系统,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岗位设置二维码,检查人员检查或安全确认、发现隐患时拍照、用手机扫码上传。

日检:厂矿领导、安全员每天巡查。

周检:厂矿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月检:公司领导带队,每月在全公司范围开展一次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谁检查出来的隐患,就由谁下发整改通知、督促落实,完成后进行验收,形成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

(三)责任制落实情况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明确了公司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厂矿部门第一责任人、班组及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要求,并将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公司安全绩效考核管理,形成分工负责、分级负责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模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项工作进展不平衡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运行了很多年,已经形成了习惯,进展的比较好;风险分级管控主要在关键任务、关键工作、风险较大的工作方面进行了控制,其他方面进展缓慢。

2、风险管理的培训不足,员工的风险意识较差、风险辨识能力不足

部分管理人员和一线人员风险意识较差,尤其外包施工队伍人员对产中的隐患和风险见怪不怪,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对潜在的风险经常存在侥幸心理。同时,他们对生产中的风险认识不足,辨识风险能力较差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危险源,更谈不上有效开展风险辨识。

3、风险辨识、管控的工作没有形成习惯

现在是风险辨识出来了,分级管控的措施有了,形成文件了,挂到墙上了,岗位风险告知卡发到员工手上了,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员工自动忽略了,还是老样子,没有太大变化。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继续深入推进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盯住关键少数,抓风险预控、抓隐患排查治理,压实各层级安全责任,营造依法决策、照章管理和按规操作、遵章守纪的氛围,有效防范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扎实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安全重点工作:

1、要以安全绩效考核为手段,把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压实各级的责任。

2、要创新方式、方法,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广大员工参与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的工作中来,确保安全风险确定的专业性、合规性,确保隐患排查的群众性、实效性,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3、要强化重大风险防控,盯牢高风险作业管控,严格落实工作票审批制度及日常检修安全确认的信息化管理。

4、要加强管理人员、班组长和骨干的双重预防机制培训,要播下种子,培养风险预控的习惯,让他们在员工中发挥表率、引领、示范作用。

5、将综合检查拆分为各专项检查,规范检查记录、建立专项检查人员库并进行检查技能培训,明确检查人员权利与责任。逐步利用信息技术对安全检查进行监管、评价。

6、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每一名员工去辨识、查找自己的岗位风险和作业中的隐患。

7、通过班前会“七步法”,要求对当班的工作进行风险识别并制订风险防控措施,培养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习惯。

我们要树立安全发展、生命至上的理念,以安全培训、安全考核、互联网+为抓手,建立安全培训体系、安全责任体系、双重预防机制。坚持文化引领、培训先行、风险预控、考核到位、落实责任、持续改进的总要求,深入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激发每一个生产主体的安全意识,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保持###公司安全形势的良好局面。

谢谢大家!

二〇一八年六月十六日

篇2:双重预防机制推进汇报材料-2018.6.1

林盛煤矿(2017年5月17日)

根据《辽宁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开展遏制重特大事故 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调研的通知》(辽媒安一函字[2017]34号)要求,现将我矿安全工作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矿井概况

林盛煤矿隶属沈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地处沈阳市苏家屯区林盛堡镇。矿井公告生产能力120万吨/年,2016年去产能调整为101万吨/年。

矿井为立井分水平、分东西翼、上下山分采区开拓。采用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矿井主入风量为8278m/min,总排风量为8407m/min。矿井为高瓦斯矿井,建有两套瓦斯抽放系统,分别为北树地面永久抽放系统和井下东翼固定抽放系统。矿井采用KJ333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矿井使用KJ405T-JH人员监测系统,所有入井人员均携带识别卡,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

矿井现有5个生产采区,两个开拓准备采区。生产采区:西一区、西二区、下西二区、-675下延区和下东六区;开拓准备采区为西六区和东四区。全矿现有4个采煤工作面,分

33别为-675下延区502工作面、下东六区1219工作面、西二区复采1203工作面、西一区1209工作面,1个备用面为:下西二区1203备用面。共9个掘进组。分别为东四区1个组,下东六区2个组,下西二区1个组,西一区1个组,西六区2个组,-675下延区2个组。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

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开展情况

为确保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落实到位,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职责。同时,对安全风险辨识的范围、评估分级、管控措施、管控流程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①风险辨识,发动全体职工对工作场所和责任区域内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逐一排查、登记,找出各类不安全因素,明确管理对象。

②风险评估,对找出的风险点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明确管控重点。

③风险等级,按照安全风险评估结论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将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注警示,并及时关注风险源动态变化情况、及时变更警示等级。

④管控措施,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制定措施,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等办法,对风险源进行有效管控,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

⑤风险公告,对存在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等,在井口大屏幕滚动公示,标明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的类别、事故后果和管控措施等。

2、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完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作业人员,覆盖各部门、各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①采取作业现场逐级排查、职能科室日常检查、矿领导动态抽查、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无死角的排查隐患问题。

②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检查出的隐患问题按等级分类,现场能落实整改的,要求立即落实整改。现场不能立即整改的按照《安全隐患问题排查整改“三卡”(升级)管理办法》下发“隐患问题整改卡”,明确责任人,确定整改期限、整改措施,按期进行复查。

③加强事故隐患信息化管理,建立事故隐患电子档案。对排查出的隐患全部录入电子档案,履行隐患自查自纠自报主体责任。矿安监处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记录、管理、分析、处置,每一个环节做到痕迹化,实时监控隐患排查与整改情况,对没有按期整改的重大隐患,根据工作痕迹倒查责任,问责到位。

3、下一步工作计划

①加强岗前培训,让每个岗位的人员都知道自己岗位的风险因素,懂得如何辨识安全风险,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做到应知尽知、应会尽会,发现不能保证安全的情况时,有权立即停止工作并撤出危险区域,能够保护好自身的安全,把好岗位安全风险的第一道安全关。

②加强安监人员的业务培训,熟知自己所负责区域的安全风险因素,懂得如何辨识安全风险,发现问题后及时报告相关人员,有可能立即影响作业人员的安全时,有权立即下达撤人命令,安监人员的跟班监督检查是把好岗位安全风险的第二道安全关。

③矿井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加强对重点岗位、重要节点、重要事项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要及时上报,限期整改,隐患不消除不能生产,决不能带着隐患安排生产。

三、重大灾害防治情况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通知》,按照辽宁省《关于印发全省煤矿进一步加强重大灾害防治有效防范 重特大事故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重大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通过制定方案,认真安排部署瓦斯、煤尘、火灾、顶板、水灾等重大灾害排查防治工作。

①确定目标。通过重大灾害治理工作,杜绝瓦斯、水害、火灾、提升运输等重大以上事故,有效控制其他事故,保证我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②认真吸取全国煤矿各类重、特大事故教训,对照上级文件精神,全面排查瓦斯、煤尘、火灾、顶板、水害、机电运输等各生产系统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安全隐患登记管理台帐,强化灾害分级管理制度,对检查出的灾害问题认真彻底进行整改。

③制定专项措施,杜绝灾害发生。林盛煤矿主要灾害包括:瓦斯、火灾、煤尘、顶板、水灾、提升运输灾害事故。并将危险程度按级别划分为4个级别:Ⅰ级为安全的、可接受的。Ⅱ级为临界的,处于事故状态边缘,暂时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但应制定措施予以排除。Ⅲ级为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必须立即制定措施予以排除。IV级为会照成灾难性事故的,不可接受的危险,必须立即制定措施予以排除。

④利用多种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全员安全意识,高度重视重大灾害患排查治理的宣传工作,组织动员职工积极参与,达齐抓共管。

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

1、学习贯彻情况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试行)》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下发以来,沈焦公司共计配发180本(包括执行说明),及时发放到各部门、单位,并在局域网内转发电子版,要求各部门、单位组织全员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参加公司组织的专题培训。另外,充分利用班前会、安全会、矿早会等会议时间,对新标准新增内容进行集中学习,确保确保全员学习,人人皆知。

2、落实情况

严格对照新标准开展旬检月验,重点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等新增内容的建设完善工作,确保在7月份以前全面落实新标准。

3、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由于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人力资源的紧张,造成标准化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

②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立及运行涉及所有部门、人员,容易出现各环节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个别单位和部门认识不足,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停留在安监部门,不能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

五、信息化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支撑情况 我矿信息化建设主要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及AQ1029-2007、AQ1048-2007要求布置KI333综合监控系统、KJ405T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有线调度通信系统。对全矿地面及井下进行实时监控。微机室设置在矿调度室内,各系统配置齐全。监控系统与集团公司调度互联,实时传输矿各个地点监控数据。并具有将瓦斯超限等较大风险、重大风险自动发送到相关人员的移动终端功能,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为防控安全风险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有效的预防瓦斯、火灾、煤尘、顶板、水灾、提升运输等重大灾害事故。

六、推动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建议

上一篇:绿化养护方案总体设想下一篇:优质护理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