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代表致悼词

2024-06-29

家族代表致悼词(通用3篇)

篇1:家族代表致悼词

无忧代笔网http://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怀着陈分沉重的心情在这里举行追悼会,沉痛悼念陈树林同志。

受陈氏家族的委托致悼词。首先,我谨代表我们陈氏家族全体,向前来参加陈树林同志追悼大会的领导、长辈和亲朋好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大家前来参加陈树林同志的追悼会,和我们一起分担悲痛,与我们最亲最近的同志作最后的告别!

陈树林同志,于1937年6月出生在xx镇xx村,因患晚期胃癌,经多方医治无效,不幸于2012年8月11日11时42分驾鹤西归,永远离开了我们,告别了他一生奉献的这片土地,享年75岁。

陈树林同志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参军入伍,在部队就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在他的一生中,始终体现了一种军人的刚毅和坚强,在生活和工作中始终以一名老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为了幸福的生活,用劳动和汗水扛起了一个大家庭的重担。他含辛茹苦养育了3个儿子和2个女儿,也用他的言行感召着、影响着自己的儿女儿孙们,儿女们都早已成家立业,并且也事业有成。他走了,但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一生,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心系乡里。在任村干部期间,作为村民的“领头人”,他率先垂范,带领村民建设美好家园,尽己所能地为家乡父老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树立起了崇高的威望。

无忧代笔网http://

陈树林同志的一生,正直善良、刚正不阿、德高望重。他一生省吃俭用,历经了人生的很多磨难,为他的村民、为他的家族、也为他的儿女们操碎了心,他却不为名不为利。在知道自己的病情后,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一直到临终前都还关注着村里的发展,充分体现出了一名老党员对家乡的情怀。他严于律己,始终关心他的后人,一再叮嘱家人对他的后事从简,然而病魔无情,吞噬了他宝贵的生命。

逝者长已,来者可追!今后,我们家族将秉承您的遗志,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清白处世,宽厚待人,严于律己,乐于助人,以报答乡亲们的深情厚谊,以告慰您的在天之灵。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朋好友们,在陈树林同志病重和治丧期间,承蒙大家的真诚帮助和悉心关照,我们家族深为感动,在此,我代表家族全体,向今天前来送别的所有来宾,对你们致以衷心的感谢!(深深鞠上一躬)

树林哥,您安息吧!祝您一路走好!

谢谢大家!

xx村陈氏家族代表:

2012年8月14日

篇2:家族代表致悼词

背景: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的二女儿

职务:碧桂园集团执行董事

年龄:29岁

学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市场营销与物流本科

成就:碧桂园集团最大股东, 《福布斯》亚洲版2007年中国富豪榜中国首富

杨惠妍首次闯入公众的视野, 是在《福布斯》亚洲版2007年中国富豪榜上, 她第一次登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而后, 她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却是因为《新财富》杂志发布的2009年“新财富500富人榜”:杨惠妍以160.3亿元位列第四, 并以财富蒸发638.3亿元位列“财富蒸发榜”的榜首。

为现实放弃理想

1981年出生的杨惠妍系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的二女儿。她从小被父母昵称为“豆豆”, 理想是当一名教师。但是, 面对家族的责任和义务, 这个家中娇女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道路, 不得不接受父亲所安排的命运。

十三四岁的时候, 杨国强就煞费苦心地安排她旁听各种各样的会议和谈判, 杨惠妍是公司最年轻的“参会者”。那时的杨惠妍表现得“很沉稳, 基本默不做声, 只是在旁边观察父亲是如何处理事务的。”

为了培养杨惠妍的英语水平, 杨国强还曾专门请了一位年纪相仿的外籍女学生与她同吃同住。高中二年级的时候, 杨国强就将只有十几岁的杨惠妍送往英国求学。2001年, 杨惠妍考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市场营销及物流专业。在美国读大学期间, 杨惠妍处事低调, 不事张扬。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同学这样评价她:“对杨惠妍还真没什么印象, 在我们这批留学生中, 她一点都不张扬。”“听到她是首富的消息很吃惊, 她很低调, 在中国留学生圈子里几乎没有人了解她。”

在同学眼中, 这位年轻的中国富豪安静、沉默, 在课堂上埋头记笔记, 在课堂外都很难寻找到她的身影。也许是自小被赋予的责任让她变得沉默寡言, 也许是中国纳言敏行的传统让她变得稳重老成, 又或许, 她本来就是一个不善言谈的邻家女孩。

然而, 杨惠妍并没有因为“口含金钥匙”而有所懈怠。她靠打工和奖学金读完了大学, 几乎没用家里的钱。杨惠妍的学习成绩相当优异, 每次考试成绩都是A。毕业时, 校长亲自给她颁发证书, 这种待遇并不是普通学生所能享受的。

2005年的春天, 年仅23岁的杨惠妍学成归来, 加入了碧桂园, 出任杨国强的私人助理, 并担任采购部经理。此时的杨惠妍, 依旧衣着普通, 不爱张扬, 公司里的大多数人并不认识她。同年, 杨国强毅然决定将碧桂园70%的股份转让给刚刚踏出校门的女儿杨惠妍。

虽然杨惠妍以低调、神秘著称, 但碧桂园人如此评价她:“杨惠妍做事干练、机敏、有控制能力, 她将使碧桂园完成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

尽管如此, 杨惠妍不希望只做家族的“符号代表”, 她渴望走出父辈的光环, 依靠自己的实力得到社会的认可。

杨惠妍领导下的碧桂园在前期大量积累地块的前提下, 开始由工厂模式向个性化生产转变;设计风格开始突破土气的特性, 呈现出个性的风貌。如今, 作为公司执行董事的杨惠妍主要负责整体采购监督、企业资源管理, 并参与制订发展战略。

杨国强对女儿的工作表现十分满意, 在他的心目中, 杨惠妍尽管算不上是天才, 但是她品德很好, 很勤奋, 具备作为企业领导的很好素质。

承担财富与质量的重担

面对企业经营规模和行业发展的压力, 杨惠妍身上的担子不轻。

碧桂园控股上市以来, 延续了其“低价拿地、低价销售、快速周转”的风格:他们一方面利用上市募集资金, 进一步丰富了土地储备, 公司土地储备超过4 6 0 0万平方米, 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最大地主;另一方面, 通过有效管理, 大大缩短房屋建安周期, 并配之以低价策略, 快速回笼资金的同时, 也保证了较高的经营利润。

受模式利好, 在房地产市场遭遇销售的寒冬时, 碧桂园项目仍得到了市场的追捧。2007年碧桂园控股实现总收入177.35亿元, 净利润41.36亿元, 分别较上年增长123.3%和172.2%, 净利润率由2006年的约19.1%增加至约23.3%。

父亲从草莽中拼杀而来的财富对杨惠妍来说固然是上天的赐福, 但也难免不是一个负担, 因为自古以来创业难, 守业更难。

关于杨惠妍的财富, 《福布斯》杂志直截了当地归结为:“有个好爸爸和上市带来的财富膨胀”。

然而, 这个不想当老板的年轻“富二代”终于还是被戴上了“首富”的荆冠。父亲杨国强几乎给了女儿一切, 财富、海外学历、清华毕业的帅气老公。同时也给了她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

这样的压力对年轻的杨惠妍来说也许有些沉重。接过“权杖”的杨惠妍正在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接班, 而是如何将父辈的事业做得更大更强。企业发展中的瓶颈及金融危机的磨砺, 也许恰恰是杨惠妍完成蜕变, 真正展翅高飞的契机。

2008年, 碧桂园的前进步伐显得有些凌乱, 缺乏章法。如何改变公司董事局主席“一支笔”的签字模式, 如何使管理更为灵活、高效已成为公司短期内必须解决的问题。

2009年12月9—10日碧桂园股票受某项目“质量门”拖累, 连续两日报跌, 两天内累计下跌7.55%, 两日内共计损失24亿港元。此后, 碧桂园又发布年度销售额超190亿元的好消息。

杨国强很了解自己的女儿, 他也是一位称职的父亲, 他并没有将公司完全放手, 他也不可能有像王石那样的闲情去爬山。杨国强仍然掌舵碧桂园, 负责制定发展策略、投资计划以及集团的整体项目计划。他就像一位耐心的教练, 手把手地教着女儿开车, 在女儿上路之后, 仍然舍不得撒手。

其实, 杨惠妍并不像她给人的第一印象那样柔弱。她渴望父亲不要坐在旁边, 希望父亲放手让她驾驶汽车上路。进入碧桂园不久, 杨惠妍就静悄悄地对碧桂园展开了变革。她在3年前父亲赴美治病期间, 杯酒释兵权, 用从美国带来的管理团队替代了杨国强时代的创业团队。

与此同时, 杨惠妍对碧桂园曾经混乱不堪的账目和采购程序开战, 很快就将这一团乱麻理顺。

人们惊喜地看到, 杨惠妍带领着碧桂园从纯粹的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悄然转变。

碧桂园在很短的时间里, 在天津、北京等城市及江苏、湖南等省拿下相当多的郊区地块, 开始真正地突出广东的重围, 进入全国性房企的行列。

同时, 人们发现, 碧桂园的开发模式也在静静地发生着变化, 以前那个“卖房子像卖白菜”一样的碧桂园开始向高端小试牛刀, 快进快出的工厂生产模式开始向个性化生产稍做转变, 设计风格开始突破“社会主义新农村”式的乡土风格, 呈现出个性与品位。

业界开始认识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女性。一个做事干练、机敏、有控制能力的新财富女性开始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意识到, 杨惠妍并不像外表看上去那样简单。

篇3:民营企业家该如何给自己致悼词

今年7月5日,史玉柱发微博:“刘永好、马云、冯仑、茅永红、郑跃文、张征宇和我,在重庆集体研究决定:举办一个集体追悼会,每人给自己致悼词。结束过去,开始未来。每活一天就净赚24小时,珍惜每一天,充实每一天,快乐每一天。”

对于史玉柱等七君子一时兴起的这个创意,笔者注意到微博中的评论要么质疑他们作秀,要么只是好奇的调侃,但我认为,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而言,如果真的有人有勇气在生前给自己开追悼会,倒是一件非常有勇气和有意义的大事。

在现实中,当一个人行将就木,势必对自己一生的是非功过和得失进行全面客观的总结,哪怕一个人说了一辈子的假话,骗了一辈子的自己,当人生最后的总结到来的时候,相信有很多人是很客观的。

基于这样的意义,我特别想知道,当追悼会真的召开,史玉柱等人如何给自己的人生做客观的总结。大家应该看到,这几个人,似乎改革开放以来几代民营企业家都能找到各自的代表,他们的人生可能不同,他们成功的过程可能各异,但有两点他们是相同的:

其一,他们都是民营企业家,见证了中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再成为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历史;

其二,他们的人生都波澜壮阔,转型体制中的酸甜苦辣无不品尝。

这样的悼词,不愁没话说,只是如何将个人的激荡人生与中国民营经济,以及民营企业家在体制中抗争生存的历史完整展示出来。写中国企业史的人很多,但如果一个企业家能够在自己的悼词里,对中国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命运、成长的得失真诚地面对、总结,那无疑是对中国未来负责任的态度和莫大的贡献。

很显然,这个追悼会绝不是史玉柱所言,只是“一时兴起”,其意义也不仅仅在于“结束过去,开始未来”,更不是“每活一天就净赚24小时,珍惜每一天,充实每一天,快乐每一天”。

民营企业家的追悼会不是个人问题,这个追悼会的意义在我看来也不在调侃层面,从1978年改革到现在,多少仁人志士冲破体制的阻碍,冒着诸多的政策风险,硬是在国有经济的丛林里杀出一条血路。

正如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所言:“这些民营企业家,他们既是计划体制的突破者,又是现行制度的违规者,不得不游离在合法与非法的灰色地带。”这是中国民营经济独特的演进和生存规律,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独特的人生价值所在。

当历史来到今天,面对无数对民营经济基本认识的误区,面对事实上国进民退的现实,笔者很遗憾地看到,当代的很多民营企业家,钱比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要多得多,企业做得比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要大得多,影响力也是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望尘莫及的,但无论在史玉柱,还是马云以及冯仑等人身上,除了成功这个耀眼的招牌之外,似乎总是缺少某种东西,缺少某种内涵或者震撼人心的力量。我经常在思考,这种缺乏感染力的力量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人格魅力吗?

在我看来,很显然这不是我要的答案。当代的很多民营企业家,黄光裕就无需多言,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很多新贵,李彦宏、李国庆、马云、史玉柱,不能说他们没有给这个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但他们除了企业的成功之外,在某些方面,也饱受诸多的争议。而他们又是未来中国民营企业的样本和学习的榜样。他们个人在自己的悼词里,能问心无愧地承担起榜样和时代引领者的责任吗?

吴晓波还说,未来当人们回望这个时代的时候会说:“这激荡的30年是一个多么世俗的年代,人人以物质追求为目标,道德底线被轻易穿越,心灵焦虑无处不在,身份认同被时时颠覆。所有的财富故事都暧昧不明,很多企业家前途难料。”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身处当代的民营企业家有必要做自我反思,更有责任做自我反思。史玉柱等人为什么会有自己给自己开追悼会的念头?我希望是一代人在灵魂深处的自我救赎,更希望是自己给自己压在肩上的历史责任。不管悼词里说什么,有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反思和进步。

[编辑 陈 力]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家族代表致悼词】相关文章:

龙氏家族奖学金家长代表致词稿04-24

受赠学校代表致欢迎词04-14

致人大代表的感谢信04-16

何氏家族qq群家族法09-27

家族名称05-12

美丽家族05-17

家族制度05-18

超级家族范文05-16

我的“猫家族04-26

霸气家族口号05-10

上一篇:九下课外拓展下一篇:描写人物的精彩段落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