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总结

2024-04-18

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总结(精选8篇)

篇1: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总结

2008—2010年南康市疾控中心

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江西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服务能力达标考核细则(2008-2010)的通知》的要求,南康市疾控中心在市卫生局和上级部门的指导、支持下,从人员培训、实验室建设、传染病防控和健康教育等四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能力建设,现将自我评估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康市疾控中心中心人员编制数36人,现有职工59人,其中在编人员29人,超编人员9人,借调人员15人,外聘人员6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44人,占总人数74%。内设行政办公室、业务办公室、等个科室。现办公用房4108m,其中实验室用房1470m,占总建筑面比例 35.78 %。

二、人员培训方面

中心制定了各人员培训计划,针对中心工作特点,业务培训采用了“远程学习+集中培训”、“理论学习+实践演练”的培训模式。三年来共累计派出109人次参加省级业务培训,40人次参加赣州市级业务培训。邀请赣州市疾控中心专家来和我中心授课3次。中心自行举办业务学习43次,开展应急演练次。所有专业技术人员(44人)均参加了江西省双卫网学习,参训率100%,2008年双卫网考试合格率97%,2009年合格率100%,所有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了双卫网的卫生服务能力考核。三年来对辖区乡(镇)医疗机构,防保站人员组织业务培训12次,并要求其对乡(村)一级防疫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巩固完善全市三22

级预防保健网建设。

三、实验室能力建设方面

根据江西省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标

准》,中心实验室按要求建立了病原微生物、卫生微生物、理化、消毒、媒介生物、寄生虫、职业卫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八个专业实验室,并能开展相应的项目检测,毒理与放射实验室也在筹建中。

1、实验室仪器及设备管理

按要求实验室仪器应有48品目108台件中至少要达90%。

中心根据《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设备装备标准》文件要求,经过2004年国债项目、2007年中央补助、2008年省财政补助及中心自筹装备,目前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个品目台件,品目率达到97.92%,仪器台套率达到83.33%。目前实验室所有仪器均已建档,设备管理完好,运行正常。

2、检测检验能力

按要求检验能力116项中要达到90%。中心实验室检验能力

按照《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检验能力应具备179项检测参数264个(其中A类118项检测参数165个,B类61项检测参数99个),目前中心能开展162项(A类107项占90.7%,B类55项占90.2%)检验项目开展率90.50%。2008年参加了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水质四个项目的监测考核与每年一次的HIV质控考核,2009参加全国碘盐监测考核与江西省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安排的盲样检验业务技术考核,均为成绩合格结果满意。在1995年2000年2006年连续三次计量认证评审合格的基础上,2009年10月再次通过

了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运行的体系文件现行有效。

四、重大传染病应急防控方面

(一)艾滋病的防控

1、培训情况

自2008-2010年三年来,累计参加省级艾滋病知识培训52

次86人次。分别是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发现报告与管理、哨点监测、VCT、哨点监测暨指标考核,艾防数据质量评估、咨询检测能力提高、艾防工作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管理等培训班。另外,本中心参加省级培训班的同志回来后亦对本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3次152人次的培训。

2、工作能力及其效果

通过参加上级培训,建立起我中心的一个培训体系,暨参加

完上级培训的人员回来后将学到的知识迅速消化,付之行动,同时对本中心其他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本中心所有人员均成为艾防骨干。取得效果是近年来我中心共发现感染者及病人6人,占我市艾滋病发现人员总数的100%。主要是做了高危人群干预共人次,自愿咨询检测2387人,哨点监测暗娼1200人,发放各种宣传材料56000余份,安全套220000个等工作。

(二)其它传染病的防控及疫情报告

1、培训情况

2008-2010年三年来,南康市疾控中心参加省、市举办的各

类传染病培训班13次,涉及传染病疫情防控及网络直报,中心亦为市直医疗单位及乡镇网络报病员培训8人次。同时在中心内部亦进行了“手足口病防控应急培训”、“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培训”等达人次。

2、工作能力及其效果

通过培训与被培训,南康市疾控中心已加大了传染病培训工

作力度,2008、2009、2010年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达到国家标准。同时疾控中心也建立完善综合备案登记制,优化培训管理流程,完善教育培训制度以及实际工作可操作性也大大提高。

(四)慢病及地方病的防控

1、培训情况

三年内分别参加7次上级培训7人次,即碘缺乏监测、地方

病防治项目技术、江西省地方病防治项目地方病健康教育促进、全球基金疟疾防治、极端气候下群众心理状况调查等等培训班。

2、工作能力及其效果

通过学习,疾控中心掌握了碘缺乏病的发展机制及对人体造

成的健康危害,开展了消除疟疾行动和监测。2009年我市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考核验收的标准。

(五)免疫规划能力

1、培训情况

三年来南康市疾控中心参加省、市级免疫规划方面的培训共

次人次。参加上级培训有流脑的应急培训、扩大免疫、AFP监测麻疹流脑监测、麻疹强化免疫、查验预防接种证、乙肝补充免疫、甲流接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等。同时对本中心工作人员培训次人次,对全市乡级计免人员培训次人次。

2、免疫规划的效果和设备

通过接受上级培训和培训下级人员,我市的计免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提高,我们对参加培训的乡镇计免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者亦发给了上岗证。2008、2009、2010年接种率。

三年来省卫生厅共下拨冰箱台、冷藏包个、冷藏箱个到我市,同时还委中心配备了一个12立方米和两个8立方米的常温冷库,为我市免疫规划能力建设的提高奠定了冷链运转的后勤保障基础。

三、健康教育能力方面

中心设立了业务办公室负责健康教育工作,电脑、摄像机、投影仪等一应俱全。制定了各健康教育计划与实施方案,以重点传染病健康教育为工作重点,不断加大学校、医院、社区、行业等社会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同时与多部门合作,结合各种活动宣传日向群众普及健康知识。一是利用媒体开展多形式的宣传。通过电视台游字宣传手足口病、霍乱、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二是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咨询宣教活动。在4月25日预防接种宣传周,5月15日 “防治碘缺乏病日”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开展了专题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经过国家、省、市级等上级部门的投入和支持下,中心从业

务用房、人员培训、检验设备装备和检验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基本达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标准,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由于经费保障趋紧卫生应急装备与储备难于满足新时期应急工作需求、人员编制少配置不合理等。中心将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继续克服困难,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优先发展的工作基调,以提升素质、提高能力、扩大服务、拓展业务为着力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疾控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努力开创中心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四日

篇2: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总结

自2008年我院实施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卫生局的精心组织下,通过全院的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实施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我院卫生服务条件明显改善,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业务收入连续三年以30%以上速度增长,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现将三年来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特色专科建设。

中医特色是中医医院发展的根本,近年来,我院始终坚持走特色立院之路,大力推进特色专科建设。目前,我院已形成了以骨伤科和肛肠科为龙头的特色科室,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针灸推拿科、皮肤科的建设,逐步形成特色医疗体系,充分挖掘中医中药的潜在治疗优势,进一步完善卫生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2008,我院骨伤科和肛肠科住院人次为212人,只占全院总住院人次的17 %,2010骨伤和肛肠科住院人次达到367人,占医院住院总人次的32%,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由于我县是肝病、慢性病、疼痛病的多发区,我院在进一步强化重点专科建设的同时,还充分发挥和挖掘中医药在肝病、慢性病、疼痛等方面的特殊功用,积极打造一批富有中医特色的专科。

二、基础能力建设。

我院领导班子始终把发展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09年,我院利用国债项目对医院门诊楼进行的改扩建,有效的改善了群众就医环

境。今年,医院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城市西拓的有利契机,全面启动了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工程建设。把此项目工程作为关系我医院未来发展的关键点来抓,实现大踏步地推进。新院工程总占地面积45.5亩,建筑面积14500平方米,预算总投资达3500万元,是..县15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目前新院项目工程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工作中,预计明年将全面动工。

三、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兴院之本,强院之基。为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发展,我院把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的重要精神贯彻到每位员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人的价值和创造价值的氛围。以科学的方式管理人才,促进人才的引进和保留工作。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大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把工作中涌现出来的恪尽职守、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及时宣传给广大人民群众,增强群众对医务工作者的信任。积极开展“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的理念教育,进一步强化医护人员对病人的爱心、关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四、设备更新。

设备的更新,是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有力的物质保障。近年来我院在全力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设备投入力度,强化设备更新,有效增强了医院的办院条件。近三年来,先后投资230余万元引进了C型臂、电子胃镜、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仪

等。

五、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我院根据《中医药学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精神和主管部门的部署,制定了《..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实施方案》,按照培训大纲的要求购买了教材、编制课程安排,先后对全县10所乡镇卫生院、80所村卫生所免费培训了353人次,并对所有参加培训人员赠送了针灸针、火罐及《中医实用技术》书一册,对所有村卫生所赠送针灸穴位挂图一幅,做到学有所用,用油所具,圆满完成了培训工作。

篇3:山西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一、政府主导 形成强大改革推动力

2012年省政府先后召开了3次医改领导小组专题会议, 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行安排部署。按照“省级政府负总责, 县级政府抓落实”的要求, 各试点县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 成立了由书记或县长任组长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领导小组, 定人、定责、定时, 抓好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山西省建立了多层次的督导考核机制。省卫生厅从2011年开始, 建立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月报和月通报制度, 委托省医院协会对试点医院进行定期督导和考核, 考核结果打分排队, 并在全省范围内通报。省市县三级政府的编制、发改、物价、财政、人社等部门也都建立了部门内部纵向督导检查落实机制。2012年, 省委、省政府把县级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列入对各市县的年度目标考核范围, 考核结果作为对市县政府政绩评价、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破除“以药补医” 强化医院公益性质

山西省确定了以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调整为基础、以改革基本医保支付方式为核心、以落实政府财政投入政策为保障, 破除“以药补医”、重构补偿机制的改革方向。各试点县落实政府办医责任, 建立财政投入新机制, 2011年, 34个试点县财政用于改善县人民医院设施设备的投入超过10亿元, 孝义等4个县的卫生投入占财政年度可支配收入的10%以上;高平等5个县对县级医院实行了医务人员工资全额补助;平鲁等7个县对县级医院的历史债务采取统一打包的办法由财政偿还, 古交等5个县还设立了专项资金, 用于县级医院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截至2012年9月底, 试点医院均实行了全部药品零差率销售。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面, 各试点县均制定了实施方案, 古交等3个试点县率先进行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方面, 各试点县在推进常见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基层上, 以按病种付费试点为主, 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试点县全部实施了按病种付费改革, 改革付费病种均在30种以上。

各试点县大胆探索, 积极推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高平市政府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签订协议, 在托管的前提下推进市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实施了“管委会、院委会、监委会”三权协调与制衡管理, 建立了以院长法人治理为核心的任期目标管理制度和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古县、孝义、襄垣等县成立了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 推行管委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沁源、长子、灵石等县成立了县公立医院理事会, 县卫生局、相关部门及医务人员代表等参加, 行使医院功能定位、发展规划、重大投资等权利。

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 按照“因事设岗、按岗定编、以岗择人、竞争上岗”的原则, 在试点县医院实行了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 推行了全成本核算、绩效工资, 从服务数量、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核, 医务人员收入稳中有升。孝义、古县、河津等试点县投入专项经费委托清华大学等机构作为第三方驻县调研并独立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保证了工作科学、规范开展。高平、古县等试点县医院绩效工资占工资总额比例超过了50%。改革以后医院骨干工资增幅超过了30%, 人均收入高出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近30%, 切实发挥了收入分配制度的激励作用。

各试点县上下联动, 建立医疗机构协作新机制。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口帮扶工作, 27所城市三甲医院帮扶34个试点县的38所试点医院, 帮扶重点从原有的技术帮扶拓展到管理帮扶, 把三级医院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整体“移植”到县级医院。27所三甲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签订了《对口帮扶目标责任书》, 与受援医院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书》, 达不到帮扶目标的, 追究双方的责任。通过积极的帮扶协作, 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34所试点县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三、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由于历史、投入等原因, 县域卫生资源总体不足与配置不合理并存, 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人才匮乏问题普遍存在。对此, 山西省在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试点县, 同步推进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和基层医药卫生体制一体化综合改革, 核心是在县域范围内推进“六个一体化”:县域卫生资源一体化配置、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药品供应一体化保障、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开展、县乡村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 实现县域医改整体推进。

在推进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方面, 着重解决乡村两级留不住人、水平低的问题。将乡镇卫生院新招聘人员的人事关系统一放在县医院, 县医院人员轮流派驻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针对村医青黄不接的问题, 采取“村来村去”定向培养的方式, 面向各县 (市、区) 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初、高中毕业生, 在各市进行中等专业“订单培养”教育。毕业后, 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筹安排, 乡镇卫生院统一聘用, 到所在村卫生室工作。晋中市已招收3期“村来村去”定向生, 首期200名毕业生已在乡镇卫生院实习。

在管理上, 采取整体托管、对口帮扶等多种方式, 充分发挥县级公立医院在县域的龙头作用, 带动乡村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34个试点县的38所试点医院于辖区内178所乡镇卫生院建立了托管或帮扶关系, 分工协作、双向转诊, 形成人员、设备、业务、考核的管理机制。孝义市人民医院全面托管两所中心卫生院的人、财、物, 并对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一体化协同管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定期参加市人民医院科主任例会, 人员培训、学术交流、技术指导、会诊抢救、双向转诊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初步建立了人员相互流动、设备统一调配使用、人员统一培训、业务统一管理、分工协作有序、绩效统一考核的机制。

篇4: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老龄人口比例在急剧上升,那么需要护理的老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这就意味着人们对于经济、便利的社区护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护士承担着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患者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等多种角色。并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满足不断发展的社区保障需要,培养高素质的社区护士至关重要,要成为一名优秀社区护士应具备以下素質。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感

社区护士首先应树立爱护生命,减轻患者痛苦,增进患者健康为己任,由于社区护理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更多的是护理人员单独的护理活动,这就要求护士要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真诚的关心、爱护患者,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能够主动自觉的为患者服务,提供力所能及的保障服务。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一视同仁,对那些特殊人群例如;智障,侏儒,精神病患者等不可歧视和疏远,要给予充分同情和关爱,用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社区居民提供最优质的服务[1]。

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工作经验和良好的全科素质

社区护理是整合现代护理学、预防医学、管理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新型护理学科。社区护理服务内容广泛,工作性质相对独立,因此,要求社区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医学护理知识。既有基础方面的护理知识还要有专科比较丰富的医疗保健知识、营养及食品卫生知识、优生优育知识,心理咨询技巧及药物应用知识等。既要熟练掌握各专科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掌握急诊和入院前抢救的各项操作技能。只有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精湛的操作技能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护理服务。

具有慎独精神

社区护士要有独立完成社区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社区护士的工作大多是独自一人进入家庭实施护理工作,在工作中如果遇到问题在无其他医疗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必须迅速的做出决策,严格遵守护理程序和技术操作规范因地制宜的进行工作,这比临床工作面临更大的风险与责任,因此社区护士要从每一点每一滴做起,从每一项操作做起,沉着冷静,一丝不苟,尽量做到患者满意,自己放心,坚决不可存在侥幸心理敷衍了事。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社区卫生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任何一项服务都涵盖了护理工作内容,都需要社区护士的参与和协调。社区护士必须有娴熟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适应社区工作的环境,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社区护理工作既需要护理对象及家属的理解、配合,也需要其他合作者的支持、协助,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同时社区护理工作涉及部门多,既有卫生主管部门、疾控中心、爱委会、红十字会,又有街道、居委会等,没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很难得到这些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有效的人际沟通与团队的协作是实现社区护理目标的前提。

要有较强的健康教育宣传能力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健康宣教是社区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护士要能够清楚、准确无误地教给人们必要的知识,引导健康行为也是社区护士的职责,帮助群众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使群众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及如何监测血糖,高血压患者如何自己测量血压、慢性病患者及老年人的护理等,要定期为他们举办健康讲座,讲解一些基本护理知识,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照顾。

要具有自我保护能力

社区护士常常工作在非医疗机构场所所提供的有风险的医疗护理服务,为每个家庭提供各种护理服务,因此,护士的人身安全是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首要条件,必须学会自我防护能力。此外,由于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社区护理比医院护理具有更大的医疗纠纷风险,所以社区护士外出服务,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思维,要沉着冷静,明确职责权限,察觉有风险时,要及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进行知我保护。

总之,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医疗改革的一个方向,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广泛,对社区护士素质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社区护士的整体素质,才能保证社区护理的质量,以满足全社区居民不同的医疗需求。

参考文献

1 吴雪云.全科门诊护士的素质要求[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0):38.

篇5: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总结

工程阶段性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县市级卫生监督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执法装备建设和卫生监督员队伍建设上水平,提高履行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的能力,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我所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卫生监督服务能力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1、基本情况:樟树市卫生监督所成立于2006年12月,人员编制18人,主要工作职责:履行国家法律赋予的传染病监督管理、生活饮用水及涉水产品的监督管理、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职业卫生及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医疗机构及采供血执业活动的监督管理、消毒产品监督管理等职能;开展相应的现场监测工作;开展重大活动卫生安全保障工作;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办公用房情况:樟树市卫生监督所自2006年组建以来,始终没用独立的办公用房,现暂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3、4层办公。

3、装备情况:车辆:现有执法用车2台(其中卫生部统一配置1台);取证器材:数码摄像机2台,数码照相机4

台,录音笔2支;现场监测仪器:卫生部统一配置食品快速监测箱1台,甲醛仪1台,湿度仪1台,;信息化办公器材:台式电脑7台。

二、主要做法

1.狠抓学习培训,提升执法能力。积极参与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不断更新、提升监督员业务知识;定期不定期组织关于法律和卫生监督业务知识的考核,实现以考促学,以学促用;定期举办以案说法的讨论,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剖析、点评,提升监督员实践水平。

2.狠抓信息建设,提升执法效能。优化办公自动化系统,不断拓展业务功能,并指定专人负责卫生监督报告系统填报工作,办公效率和执法效能进一步提升。

3.狠抓制度建设,提升管理质量。制定责任追究等制度,严格落实绩效考核办法、有效规范了办案的程序,提高了办案的质量和效率;探索说理式执法,在执法文书中,将生硬的法律条文用讲道理的通俗方式表述出来,既容易取得相对人的理解,减轻执法阻力,又起到了教育目的。

4.狠抓窗口服务,提升监督形象。在许可大厅制作办事指引,做到“门好进”;要求窗口人员统一着装,微笑接待前来办事的群众,对于需要等待的,主动提供茶水、休息室等,做到“脸好看”;严格执行审批时限和服务承诺,要求办理时限由20日统一压缩到10日,做到提前办结率100%,受到了市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5.积极探索乡镇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着力推进卫生执法网络建设。首先,助理卫生监督员应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并有两年以上卫生工作经验的医务人员担任,经市局统一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后聘任上岗。其次,要求他们掌握辖区内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的动态等情况,建立健全农村卫生监督工作台帐和资料档案,各项工作规范运行。据统计,2011年全年查处非法行医案件中,有70℅来源于助理卫生监督员巡查发现。较好的解决了目前我所面临的监督点多、面广、人少、任务重等现实矛盾。

三、存在的问题

在上级部门的统一调配,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我所的卫生监督服务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家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1.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楼,政府配套资金不能到位;

2.执法用车辆的数量有些不足,且车况陈旧,更新不够及时;

3.现场快速监测设备配置不全,多数项目监测不能开展;

4.人才培训的次数和学时不足;

5.助理卫生监督员经费得不到保障,工作积极性不够。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卫生监督快速检测技术能力建设,提高技术能

力和水平,承担现场卫生监督检测工作;二是进一步探索农 村卫生监督管理模式,尝试在建制乡镇设立2~3个“卫生监督分所”,做到人员专职、经费和机构落实。争取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努力开创我市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新局面。

篇6: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总结

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应党慧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医疗水平,推进新医改贯彻落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根据年初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建平的带领下,于2011年3-4月份对我县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工作主要是:听取县卫生局的工作情况汇报,召开有发改局、财政局、人劳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乡镇(街道)、各级各类医院等了解有关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并于4月11-13日,赴安吉、淳安两地考察学习。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县级医疗单位7家(其中县人民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中医院为二级乙等中医院,妇保院为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3家,合格村卫生室69家。截止2010年底,全县共有卫生人员1738人(不含离退休人员、医院自聘人员),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20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为718人,注册护士482人,具有高级职称116人(占7.6%)。近年来,县政府在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一是出台《仙居县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建设规划(2007—2020年)》,对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框架、建设规模、规划年限等进行详细规划。二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形成“20分钟服务圈”。三是根据我县实际,推行“城乡联体、乡村连片”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进统筹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改革,努力解决农村基础薄弱、服务能力差的问题。

(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通过提高卫技人员准入门槛,加强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开展重点学科和重点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二是通过抓医疗质量控制、执业行为规范和业务培训,增强职业规范意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三是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实行医疗事故分析和责任倒查制度,强化安全用药管理,医患纠纷数量逐年下降。四是对全县医疗机构核准、人员资质进行严格管理,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三)公共卫生服务成效明显。一是全力推进农民健康工程,全面开展城乡社区卫生三大类十二项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规范疫情报告,加强重症救治,抓住重点环节、重点部位,有效处置手足口病、甲流、麻疹等重大疫情。三是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使监督重点逐渐向农村延伸,扩大卫生监督覆盖面。

(四)医疗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扎实开展,报销额度明显提高,参保率不断提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于今年2月25日开始在全县乡镇(街道)卫生院全面实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初步得到了缓解。

二、主要问题

我县卫生事业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医疗资源不足,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存在。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需提高。一是各级政府对于卫生事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部分领导对医改的主要内容还不够了解,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把握不够准,与医改强调的“体现政府的责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有些医务人员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够强,缺乏奉献精神,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务人员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大多数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理解上有偏差,从原来的“小病不吃药、大病吃小药”到现在的“有病要住院,病好不出院”,致使乡镇卫生院病床爆满,医务人员工作量骤增。

(二)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一是我县卫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低学历、无执业资质问题相当突出,人才结构极不合理。如目前还有153人无职称,78人无执业资格,县人民医院某些科室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公共卫生、精神卫生、麻醉学等专业人员非常短缺,乡镇卫生院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执业医生,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及全科医生的缺乏,仍然是制约农民就近看病的重要因素。二是受制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很难引进,现有的用人机制不够灵活,专业人才紧缺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严重制约着人才队伍的结构优化和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针对现有卫技人员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激励措施不够有力,一些医务人员技术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钻研业务的风气不够浓厚。

(三)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我县于2007年制定了《仙居县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建设规划(2007—2020年)》,但是尚未制定医疗机构设置的详细规划。全县医疗机构新建、扩建、改建过程中缺乏科学统筹规划,医院的功能定位、学科设置、设备配置、卫技人员配备等没有一个全面、具体、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各医院功能定位不明确,特色专科不鲜明,存在着医疗资源的重复建设和局部性浪费现象。医院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科建设和行风建设有待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四)投入力度亟需加强。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卫生工作的不断重视,财政保障力度逐步加大,但是与上级对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标准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够,难以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有的医疗用房、设备设施及人员难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防保功能和乡村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还难以实现。

三、几点建议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不断提升我县卫生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不断优化卫生发展氛围。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严格落实政府的公共医疗卫生责任。科学编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优化整合,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布局、规模、功能定位、人员结构、名医培养、学科建设、设备配置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在确保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以适应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利用各种有效宣传形式,做好政策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树立群众正确的用药就医观念,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不断加强医疗队伍建设。要从我县卫生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科学合理核定全县医疗卫技人员编制,突破瓶颈,创新考录机制,采取重点院校优先、定向考录、委托培养等形式,制定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切实缓解紧缺学科人才严重不足问题。采取外引和内培相结合的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完善人才成长机制,加强名医工程和品牌学科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全面提高我县医技人员服务水平和质量。根据岗位要求和执业标准,加强对现有卫技人员的培训力度,逐步实现卫技队伍结构的更替。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对现有乡村医生进行统计归类,通过考试、群众评议和综合评价等措施,量才使用,统一调配。以病人为中心完善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推进医院内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强化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从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纪法规、服务理念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进一步开展一体化管理,不断促进城乡卫生资源共享。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医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以住院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村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乡村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通过开展“城乡联体、乡村连片”一体化管理,完善县域诊断平台建设,加强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联动,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诊疗水平,实现城乡医疗资源共享。建立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鼓励县级医院医生到基层出诊,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就医模式,切实减轻县级医院就医压力,缓解当前“住院难”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信息平台要逐步向基层全面覆盖,从重点保大病向门诊小病延伸,提高门诊报销比例,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篇7: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总结

“>加强农村(社区)卫生站建设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2007-12-17 17:11:0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加强农村(社区)卫生站建设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加强农村(社区)卫生站建设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2)文章标题:加强农村(社区)卫生站建设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

加强农村(社区)卫生站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

一、现状分析[第1文秘(http://)帮您找文章]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始终将加快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

设,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作为发展卫生事业重中之重的工作。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以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为切入点,以实行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为基础,以拓展社区卫生服务为方向,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为目标,不断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全市农村卫生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目前,全市275个行政村(居委会),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47所(公有制成份占90)、农村卫生站213所(公有制成份占),%已达到《1省农村卫生站基本管理规范》的标准。卫生技术人员占农村卫生站从业人员的。每个行政村(社区)有一所卫生站(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民可以就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全市95%以上的农村(社区)卫生站实行了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农村(社区)卫生站作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在抓好农村卫生服务,解决农民群众基本医疗问题,落实预防保

健任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有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协调,与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不适应,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市、镇两级医疗机构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快速提升,与相对落后的农村(社区)卫生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社区)卫生站医疗条件简陋。大多数业务用房与设备的配置还处在较低水平,有28所达不到业务用房基本要求(占%),尚有危房19间(占%),另外还有69所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系临时租用房屋作为业务用房,无法适应当前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二是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卫生服务水平较低。全市农村(社区)卫生站从业人员中,具有执业资格的占%,全科医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三是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不高。尽管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

率已达,但是人均筹资水平只有90元,农民享受到的医保实惠非常有限。从整体上看,这个网底并没有织牢,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没有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实惠。

二、农村(社区)卫生站建设的目标

用3年的时间,在每个行政村(居委会)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镇区医院所在地除外),个别经济欠发达且较为偏远的自然村仍保留农村卫生站。到2009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达255所,农村卫生站112所,农村(社区)卫生站基础设施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强化,建立运转有效的农村(社区)基层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与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设施比较完备、服务功能健全、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较高、监督管理规范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农民可就近享受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和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

三、落实议案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成立市落实市1届人大一次会议1号议案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

成立“市落实市1届人大一次会议1号议案领导小组”,xx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1副主任、市卫生局局长任副组长;由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社保局、市食药局、市民政局、建设局、国土局分管领导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由市卫生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议案办理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二)加强培训,提高农村(社区)卫生站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从今年6月开始,连续2年对全市所有在岗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由市卫生局统一培训内容、统一培训时间、统一考核标准,结合现代网络手段,通过法律法规教育、理论知识授课、实践技能培训,使全体农村(社

区)卫生技术人员基本职责明确、基本技能掌握、基本规章制度落实。具体培训工作由各镇区医院负责组织实施。同时,组织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全省统一全科医学培训,获取全科医师资格证书。

目前,全市在岗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执业医师)共959人。计划每年培训70个学时,平均每人每年培训费600元,2年共需培训费1,150,800元(每年575,400元);计划2年内组织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全省统一的全科医学培训,共需培

篇8:我们这样提升卫生院服务能力

一、强化人才兴院, 更新设备设施, 提升服务能力

乡镇卫生院直接为辖区内和周边地区群众提供医疗、慢病防治、卫生防疫、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地方病防治等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农村卫生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在卫生院管理过程中, 我们一抓人员素质。先后选派20多名专业技术骨干到上海瑞金医院、长征医院、南京鼓楼医院以及安徽省省立医院进修学习。通过学习, 带动医院各项医疗服务质量和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二抓质量控制。在全面加强终末质量控制的基础上, 突出了环节质量控制, 强化门诊、急诊管理, 实施单病种控制, 降低了平均住院日和医疗服务费用。三抓用药管理。全院临床用药全部由安徽省医药网络平台统一招标、采购, 保证了所用药品全部“来得正”, 配送药企不直接与医院、医生打交道, 掐断了药品回扣利益链, 对全部药品实施零售价销售, 仅此一项每年为病人节省用药费用200多万元。四抓设备引进。为解决设备陈旧、老化给临床诊断带来的问题, 医院先后购进CR、电子胃镜、彩超、500MAX光机、腹腔镜等20余件先进医疗设备, 这批设备的投入使用, 为百姓就诊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也为医院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五抓能力提升。医院设立专门的奖励基金, 用于科技创新、学术研究, 激励医务人员在提升服务层次上多“琢磨”。目前已能成熟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卵巢切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等手术。实施的“东部城区农民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获得铜陵市卫生局立项, 这在全市乡镇卫生院也是首次;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联合西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综合症临床应用获铜陵县科技立项, 患者对治疗效果交口称赞, 成为医院中医药服务的一个特色品牌。

二、完善绩效考核, 注重落实制度, 充分调动积极性

一个医疗机构发展好与坏, 首先要看医院职工的精神面貌与工作积极性, 职工的积极性主要靠激励机制, 也就是医院绩效分配方案。2010年, 铜陵县被列为安徽省首批基层医改试点县之一。在这场旨在破除“以药养医”格局的医药体制改革中, 我院一是订好制度, 根据单位和辖区卫生室的实际, 不断对绩效考核方案进行修订、完善, 突出工作量与实绩决定兑现的绩效理念。同时, 将绩效考核的内容逐项筛定、细化, 并与医疗质量活动万里行、公共卫生服务挂起钩来, 以一把好“尺子”衡量员工的付出与回报, 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二是精细考核。卫生院坚持每2个月对医院各科室和村卫生室考核一次。尤其在满意度调查方面, 对涉及的医疗投诉与公共卫生项目, 均设计了不同的满意度调查表, 对每个村随意抽查10家农户, 在验证村医工作质量的同时, 也同步宣传了医改的政策。三是严抓质量。对各科室和村卫生室弄虚作假和群众满意度低的实行一票否决。要求所有医疗质量指标必须同步推进, 防止出现轻重不一, 在考核中任何单项分值低于相应分值80%的, 所有考核结果参照最低分值进行计分。严格考核促进了医院各项管理规范、均衡发展, 患者满意度达到90%以上。

通过一系列举措的施行, 增添了医院持续发展的动力。2014年各项业务指标与医改前 (2009年) 相比, 业务收入从2009年500万/年增至800万元/年, 门诊量由31285人增至46167人次, 住院病人由1208人增至2015年的1889人, 各类手术525台, 药品比由59%降至30.7%。

三、创新服务理念, 满足患者需求, 构建和谐关系

医疗机构是服务性行业, 一切要从病人角度考虑, 从点点滴滴做起, 以病人为中心。我院为解决病人询诊问题, 在门诊大厅设立了导诊台, 财务科在门诊高峰期, 增派窗口收费人员, 设置对讲系统, 努力解决病人挂号、缴费排长队的问题;为给老人提供舒适的体检环境, 在体检室安装了空调, 购置了大屏幕电视, 每天24小时免费提供开水, 各病区还为病人配置了微波炉, 满足病人及其家属的需要;所有的公厕均添置了输液挂钩;为解决停电、停水问题, 医院挖了一口水井, 购置一台大型柴油发电机组。通过人性化管理, 让群众在这里真正感受到了“家庭式”的温馨服务。

上一篇:办公自动化培训手册下一篇:职工培训档案资料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