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

2024-06-28

农村中学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精选9篇)

篇1:农村中学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

农村中学学生辍学原因初探

姓名 王云晓

单位 唐河县祁仪乡第一初级中学

电话 ***

农村中学学生辍学原因初探

唐河县祁仪乡第一初级中学 王云晓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农村更是突飞猛进,农村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都有大幅提高。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目前,农村中学学生辍学现象又有所抬头,尤其是贫困的乡镇更为突出,因此,找出学生辍学原因及其相应的对策,对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农村中学工作多年,一次又一次的劝学保学工作实践中,对初中学生辍学问题多年来进行反复调查研究与思考,认为引发农村中学学生辍学因素大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贫困驱使。

一类是家境贫寒,拿不出钱供子女读书,有心无力,无奈辍学。另一类是东挪西借,勉强可供子女读完初中,毕业打工,子女在校心情灰暗,干脆早一两年打工自在,于是辍学。

二、新读书无用论。

一方面国家招生政策并轨后,对边贫地区农村入学冲击较大,同寨邻村有高中毕业或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实现农村人所期待的“跳出农门”,仍然是外出打工或在家赋闲,而读书期间所花费的开销(高中为1万元左右,大学为3万——5万元)把原本在村里较为富裕的家境刮剥得四壁空空,债台高筑。乡里相传,引以为鉴,选择弃学、辍学的就找到理由认为是明智的选择。另一方面知识层次与效益不能简单地单个对比(如张某与李某)印证出高优低劣,也不是短期内(如1——5年)比较对映出结论,而是群体效益和较长时间内人们素质提高、人生道路发展中显示出高文化群体强劲势头。贫困农村里,长期

效应往往被短暂的生活障碍挡往,无法逾越,他们只能选择快速但低效的生活方式,其实质仍是贫困所致。

三、父母打工,子女缺少管教。

在我及同事的记录本上,因厌学而流失的学生中,有40%——60%的学生因家长单亲或双亲外出打工,将子女委托祖父母或亲戚看管。事实上,这类看管仅仅是“看”而无“管”。祖父母年岁大,对入学读书知情少,往往以去了学校为准,根本不了解学生在校情况,甚至于读什么年级都不知;受托亲戚与学生之间,用我们在家访中常听到的一句话“毕竟不是自己的人,只能尽量劝说”就明白地显示了如此代“管”是无法到位。这类学生很快在学校与受托人之间找到管理空洞,由放松思想,粘染恶习,尝试违纪、两面扯谎到渐渐放纵自己、游荡、泡网吧等等,再也无法自控地把心放回在学习上,对教师的教育逆反及至挑衅。在缺失监护人教育的情况下。学校单边的教育在重复的教育中越来越苍白与无奈。部分家长在委托人“要儿还是要钱”的电话里从打工处召回,监护、管教、督促子女学习,补亡羊之牢,却给人一种覆水难收的感叹。

四、无条件溺爱。

在对辍学学生家访中,我们最感到不着力的是,家长态度是任由学生自己选择:复学或辍学。读,掏钱交费,不读,听任之。这部分学生通常是家境较好,从小没受过管束、没有需求上的缺失(特别是物质),在校贪玩却因教师理得勤不能任己之性尽情玩,厌弃入学。支撑家长的理由是从小就没有委屈过子女,如今大了怎会强其性情?自己也没有读过书还不是比其他人强(同村人)?

五、理想、信仰缺失。

进入新世纪后,许多报刊刊载文章呼吁青少年理想、信仰缺位。

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边贫地区学生70%—80%的在校中小学生对理想、信仰无甚了解只是茫然地从众,没有自己的见解。这种现状并非单方面学校的教育出了问题,这是一个世纪病。却导致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淡漠,对刻苦、努力的回避或不屑,无所追求,鼠目寸光。在学习中稍遇挫折就产生厌学心态。

六、教育投入不足。

教育经费短缺,极大地阻遏教育的发展。教室不足,班额为60—70人,学习环境必然不佳;设备短缺,课堂单调了,设施少,课外活动几乎就是一项丢个蓝球大家抢;无教学、生活辅助建设,单一的“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生活。学生在校,如陷囹圄,弃学、厌学也在情理之中。

七、校园周边环境不良诱引。

校园不是真空,面对校园周边环境不良诱引,学校的教育有如花瓶般承受不了冲击,网吧、电玩、桌球、录像对无意志力或意志力弱的学生轻而易举的被猎获,而对贪玩、无心学习的学生而言,无异于如鱼得水。笔者与同事每周不定期两晚深夜到学校周围网吧等“三室”搜寻学生,然而网迷、网虫、网痴依旧,宁愿一天饿上两餐,也要省下一点用于上网。痴迷程度令成人费解,厌学不言而喻。

八、旧的教学模式。

旧课程、旧教法。两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教师费力不讨好。旧的教学模式既不适应新形势下,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不适应学校师生之间新型情感表达、平等交流,心态和思维。生硬的教学、过时的知识与价值观念,无法得到学生心里共鸣。死记硬背枯燥,由不认同,不接纳到泛味、失去吸引力再发展为厌学。

九、学校管理缺陷。

追求传统的“升学率”,评价方式单一化,对实践性环节和第二课堂的不重视,教师在分数的促使下对学生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教学内容过关采取“死刮”,问题采取打压、吵骂等,这些无疑都会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倍感厌倦,从而厌学辍学。

一个学生的流失,可能是单一某种的因素引发,也可能是教育大环境合力作用。无论什么原因,其结果都是教育的遗憾,国家的损失。亡羊补牢,长善救失是每一位明智的教育工作者的理智抉择。

篇2:农村中学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

宜君县棋盘中学——陈建平

说到学生辍学,我们可能很自然地想起了贫困。但是国家近年来对贫困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经济方面的原因应有所缓解。可为什么许多农村初中的学生巩固率仍远远达不到98%呢?事实上,许多学生走出校门的主要原因是厌学。那么这些孩子们在学校为什么会感到厌学呢?我分析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学校“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依旧停留在口号阶段。新课标要求学校和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可现实中我们的教师是怎样对待学生们的呢?农村中学的教师仍以灌输、管教、批评主线,教师仍是神圣的说教者、权威者。教育形式还是教学生怎样接受压抑,怎样接受别人对自己强制。学校说什么是什么,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课堂上我们的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不厌其烦的讲解,反复读背、一张接一张的习题„„而学生面对这些枯燥的说教和反复乏味的刺激,很难让他们产生愉悦的感觉、对很难活跃他们思维的教学活动失去了兴趣。看到课堂上有很多学生在老师的全力讲解中打着瞌睡,就知道我们的学生有多么的厌学。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教师就与学生斗智斗勇。如果学生很不听话,他就有可能遭到教师的变相体罚甚至打骂。违纪学生的人格尊严就得不到尊重,心灵得不到关爱,逆反心理就很容易由此形成。于是有教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

二是学校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淡化,学习兴趣在不经意间流失。

学生进入初中后,就要面对五大主科,八年级就是六大主科,而每一科都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学好的。但我们农村初中的教师特别是所谓的体、音、美、劳、生、地等小科教师更是珍宝,同时教学设施和教学仪器又是非常僵乏,甚至连录音机都难得有几台好的。一学年下来,那些特色的“小科”很难看到老师上一节课,也很难开一组学生的分组实验,尽管实验报告上填写得慢慢的。学校图书室一般也是摆设,有旧书无新书,有制度无人管理,自然学生就难得借到几本书。使学生的知识面受到严重的限制,也很自然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学生在最该产生兴趣的年龄阶段却失去了兴趣、再最喜欢动手的年龄没有动手,在最该了解世界形成人生观的时候没有看到几本好的课外书。于是兴趣在单调中平淡,在平淡中流失,在流失中寻找刺激。于是游戏机、网吧、甚至早恋等不该他们接触的东西进入他们的生活。我在这儿不是怪我们的教师,我们农村初中的教师每天的课程是很重的,一般正科加早中晚辅导,一周有二十节课左右。换药精心备课、批改作业,还要写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作业批改记录、教后记、学困生转化记录、各种计划、总结„„教师的口和手闲着的时候本来就少。我们可以设想每一堂课在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情况下调动学生的兴趣,实现合作和探究,不花点心思备课是不现实的。在这样的重负下,教师们整天就像只陀螺在转,哪有精力和心思去精心准备呢?只有带着一脸的疲惫走进课堂,这哪有激情去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焰呢?

三是考试和升学也让学生的身心倍受煎熬。面对学校的考试评比,面对社会对孩子升学的关注。我们的各科教师迫于这些压力就必

然地会将这些压力转化给学生。而考试后的成绩呢?如果英语平均二十几分、物理平均二三十分„„总分,除了语文、政治、历史外,其他科目平均分是很难及格。每位学生心中就加重对学习的厌倦。所以学生的累也是双重的,在身体方面,我们农村学生一天含早中晚辅导在内要上10节课;在心理方面,不少学生花了那么大的劲学习,那么拼命的努力,如果考试的分数却是失败。再加上如果有的老师将成绩的排名写在后面的黑板上。我想,排在最后的学生是很怕进这个教室的,更害怕看到这块黑板的。身心的双倍煎熬让不少学生选择了逃避,最后就很难面地产生厌学。我常想,这些过早离开校园的孩子们就从没有想过要好好读书奔个好点前途吗?我们的学校又给了他们多少机会呢?他们心中阴影太多,以致他们中间少数意志不够坚定的学生就丧失了求学的积极性。如果我们的考试科目能少一点,升学的压力小一点,他们的学习兴趣多一点,他们还会选择离开吗?

当然,他们厌学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现在农村中普遍存在的留守孩子隔代教育的问题、农村中的家长的认识、还有农村中教育环境等问题。可这些问题短期内也是难以改变的。那么,针对以上学校中出现的现象,我们学校能够采取哪些措施呢?我认为:

1、要认真学习和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以一颗平常之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如何事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多关爱一些他们;在教学中少一些灌输多一点交流,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激励,少一点漠视多一份赏识。让学生意识到是自己主动要学,而不是被动接受。

初中生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青春期,学校和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终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学习一些习惯性、品质性的东西,这样学生的发展才会更有动力、有后劲。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确立明确的、高尚的学习目的。开展多样多彩的活动,培植学生学习兴趣的幼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学习的记忆力,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如果能将这些方面做好,相信他们一定会受到“授人以渔”的效果。

当学生违纪违规后,教师要冷噤不要冲动,要有耐心,要从关心学生成长的角度、从对本班大多数人负责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交流谈心,引导教育。如果一定需要惩罚,就要在学生信服口服的前提下进行,不要做出有损学生人格尊严的处罚。要找一个适当的切入点,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他擅长的事去让他去做,给他一个表现自我优点的机会。并趁机鼓励他想这方面努力,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校园生活应丰富多姿,充满志趣,点燃学生求学的热情。校园的生活应是宽松的、有趣的,不能搞“管住了学生的时间就管住了学生”这样有碍学生身心发展的做法。学生在学校应该有充分放松身心的时间。首先,上述的“小课”课不能随意占,这至少能起到放松一下学生的作用,如果能上好美术、音乐课就更能增强学生多种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另外,我们还要组织和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运动会、球赛、艺术节、讲演赛、社会劳动实践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发挥自己特长的平台,营造一种“天

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校园氛围。对那些在学习上不成功的学生,我们教师尤其要鼓励他们参与这些活动,让他们了解学校的评价是多元的,生活是多元的,“事业没有高低,成功没有标准”只要能焕发出他们生命活力的活动,都是要参加和努力的。

学校应该将现在现有的各种教学设备都毫不犹豫地用到教学和学生身上,并要尽量提高其使用率,不能再让教师们总是一支粉笔打天下,也不能让学生在学校除了读书还是读书。让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引到学生愉悦身心上来。一个个在校园生活中一脸阳光,充满各种良好的兴趣,让有成就感的孩子远离游戏厅和网吧、远离不良习气。

3、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让教育资源投入的重心偏向农村中学。这几年我们国家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可这些投入的教育资源绝大多数地向城市集中。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别也越来越大,加上不少优秀教师也因为耐不住农村的清贫和单调而调往城区。更使得农村初中的教育举步维艰。优秀教师外流影响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下降导致生源减少;而生源减少又反过来影响学校经费;经费不足又影响教师待遇,待遇不好又使教师人心思浮,这样恶性循环形成了。

我们国家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在教育方面,我们企盼农村教育的教学设备能得到大的改善,让我们农村的学生和成立的孩子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让他们一样做实验、一样能有很好的课外阅读书刊。同时我们企盼城里的优秀教师能正真下到农村中学来支教。更希望农村教师的待遇不断提高,真正留得住优秀教师,同

时培养更多自己的优秀教师。我记得有一首歌的结尾是这样的“山谷里的野百合也会有春天”。我再也不想看见孩子们走出校门时失落的背影和他们这样走进社会后四处碰壁的无奈,我期待着农村教育早日迎来属于她的春天。

篇3: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的探究及对策

一、农村中学生辍学问题的严重性

农村辍学问题是伴随“普九”达标而提出的, 主要表现在初中阶段。据调查,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突出的问题是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 从全国来看, 初中学生辍学率在10%以上的县确实为数不少, 甚至有些乡镇小学辍学率也在5%以上。

二、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

(一) 升学无望, 感到读书很不划算

让子女升学“跳农门”, 一直是许多农民咬紧牙关、节衣缩食供子女上学的重要因素。但是, 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包分配, 这也使许多农民对升学深造望而却步。当他们发现升学无望时, 便会认为继续供子女读书不划算, “与其继续念书, 不如早点学门手艺挣钱”。一些升学无望的学生离开学校进入企业, 一年省掉几百元左右的各种费用不说, 每年还可收入几千元。

(二) 教学缺乏吸引力

1. 办重点班惹的祸

《义务教育法》严令禁止学校办重点班, 目的在于实现教育均衡。但是, 由于受升学率的压力, 包括农村中学在内的许多学校并不遵守《义务教育法》的这项规定, 在七年级就把学生分成所谓的“尖刀班”“军事班”“实验班”等, 并配上学校最优秀的教师, 最好的教室和宿舍等。而对普通班的学生却另眼相待, 忽视他们的存在。普通班的学生产生了不被学校、老师重视的感觉, 心灵受到了伤害, 于是就辍学回家或去打工了。

2. 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设备落后, 校园生活极为枯燥

据调查发现, 直到现在仍有农村学校用塑料布棚子作教室, 烂板作课桌上课;专任的教师很紧缺, 农村中学学生与教师比例达30∶1;一些学校两名学生挤一张床、5名学生挤两张床、十几名学生睡通铺, 甚至在拼起来的课桌上搭铺的情况比比皆是;农村中学要“八室一场”, 但只有门牌, 没有房间, 如有房也没有几样东西, 一年也没有办过一次文体活动。经调查, 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生活没劲。

3. 农村中学生无法适应现行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

(1) 现行教材主要是针对城市学生编制的, 几乎没有针对农村学生实际的教材。

(2) 现行教材死板单一, 只重视书本知识, 而忽视实践活动。

(3) 现行教材内容偏多、偏深、偏难, 脱离初中学生的实际。

4. 部分教师的责任心不够强, 教育方法不得当

有些教师教育方法简单, 当学生有某些缺点或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 就训骂、体罚学生。也许这些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用训骂、体罚的方法, 不仅收不到好的效果, 而且还会适得其反。一些学生在教师长期的训骂、体罚下, 逐渐失去了学习信心, 以致逃学、辍学。

(三) 对《义务教育法》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

《义务教育法》同某些法律一样, 只是一部“软法”。学生虽辍学, 但未对学生家长进行执法。

三、解决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建议与对策

(一) 解决农村辍学问题的关键在于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 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1. 禁止办重点班的做法。

划分重点班和普通班绝对是一个弊大于利的做法, 所以坚决禁止设立重点班, 实行“划片招生, 就近入学”的政策。

2.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

对于违反《义务教育法》规定的, 没让自己的子女完成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家长或监护人, 必须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 实行教师聘任制度, 从实质上提高教师的责任心

实行教师聘任制, 内容包括: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聘用、教师考核等。先聘任校长, 然后再由校长招聘教师。校长对教育局负责, 教师对校长负责, 对不负责任的校长教育局或教代会解聘, 对不负责的教师校长有权解聘。

(三) 改进教材内容, 做到因材施教

城市学生有城市教材, 农村学生的农村教材, 做到素质教育、有针对性教育、有趣味性教育、有适用性教育。教材易于接受, 学生学而有用, 对学习有信心、有兴趣, 这样他们也不易想辍学。

(四) 加大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 给农村中学生有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

篇4: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一、辍学原因

第一,招生并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这本是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掌握真正技能的好措施,但新的“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上不上学无所谓,没有了“铁饭碗”,不如早做其它打算。加上大学学费昂贵,一些大学生就业困难,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较低,很多家长只着眼前利益,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产生了消极情绪,部分学生被迫早早离开课堂。

第二,近年来。我县农民到外地打工的逐年增加,特别是外出开拉面馆的越来越多,留守孩子家庭教育管理出现空缺,学习后进的容易掉队,产生厌学情绪,易造成流失;有些孩子随父母到外地后是否上学,学校无法监管;有的饭馆经营者为减少开支,专招未成年孩子到饭馆打工;未到法定年龄提前结婚;男孩子进寺院念经等,是造成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第三。制止辍学的力度不够。《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八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送其适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人学的,以及其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护人辍学的,在城市由市或市辖区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在农村由乡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使其送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就学。”实际工作中,宣传教育,调查摸底,发催学通知,上门动员,大部分工作要靠学校教师去做,除了说服教育外没别的抓手,而政府职责履行不是很到位。学生辍学,主要原因在家长。要制止学生辍学,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第四。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就推进素质教育做了不少努力。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群众对学校的评价往往仍是盯住学校的升学成绩,总在自觉不自觉地拿升学成绩评价学校,学校也就拿学生考试成绩给教师排队,有的学校甚至把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惟一依据。这就势必刺激教师把目光盯在考试成绩上。题海战术,对后进生的歧视,给一些学生造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辍学也就成为其无奈的选择。

二、学生流失的主要环节

学生流失一是在六年级升七年级这个环节。六年级学生升入七年级,学校目前还无法解决住宿问题,有的学生每天往返要走好几公里,同时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和家长感到没有上小学方便,这不愿上学;二是在八年级升九年级这个环节,大多数学生在14~15周岁之间,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有些家长便让孩子外出打工挣钱或务农、经商。

三、主要对策

第一,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者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让学生不仅要学到文化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全面协调发展。改进教学方法,发现和鼓励学生的特长,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整洁、文明、美丽的校容校貌陶冶学生,以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吸引学生。不以考试成绩给学校排名、给教师排队,全面科学地评估学校、评价教师。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强化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驱赶后进生。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因材施教,防止学生因学习困难而辍学。

第二,重视法制教育,把《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向学生和家长做耐心细致的讲解,使家长认识到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利用家长学校或其他形式对家长进行社会形势教育。让家长了解,当今社会用人既讲学历,又不唯学历,要想将来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必须具有实际能力,具有较高的素质,而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合理引导学生及家长转变观念,认清形势,积极选择职业技术学校。

第三,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学生辍学问题,进一步加大政府行为,依法行政,对未让被监护人接受义务教育的监护人及时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各种有效措施,促使辍学学生尽快返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学校的学籍管理,进一步完善学生流失报告制度,建立并完善学生流动跟踪制度,要认真执行学生转学证明制度,了解流出学生的去向。

第四,把农村留守孩子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常规工作。落实留守孩子教育管理措施。针对留守孩子普遍存在的家教薄弱、亲情缺失、缺少精神关怀等突出问题,班主任和辅导员应经常找他们谈话,多交流多沟通,掌握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的同学关系,使他们感到教师和同学带给他们的精神上的鼓励和温暖,防止这部分学生流失。

第五,“控辍保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民族乡,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杜绝学龄少年到寺院念经,到饭馆、摊点或工厂打工,杜绝早婚现象发生,为在校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篇5: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分析

更新日期:2008-11-27 19:53:53

索 引 号:533423-009578-20081127-0019

发布机构:维西县康普中学教科室

发文日期:2008-11-27

名 称: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分析

维西县康普中学教科室

编者按:我县农村中小学的辍学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县“普九”成果的巩固和提高,而且还关系到我县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尽管和级政府和各学校已经想尽办法控制大量学生的流失,但是收效甚微。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扶贫政策的不断落实,特别是我州“高原农牧民子女生活补助”政策的落实,中小学生辍学主流原因已不是贫困。农村辍学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农村教育走不出困境的主要原因,本文试图就我县农村中小学辍学原因及对策作分析。

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根源,中小学生辍学也一样。农村学生非正常辍学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几乎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而且越是落后地区,问题越严重。

一、中小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1、家庭因素

1.1家庭经济条件原因。目前我县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的农民经济还相当落后,甚至尚未脱贫,仅能维持日常生活;虽然现在我县中小学生已基本实现免费教育,即使家长让孩子读完初中,也没有能力让孩子升入高一级的学校深造,于是提前放弃了对子女的培养。

1.2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父母间相互推脱抚养和教育的责任,子女像足球一样你踢过来,我踢过去,缺乏家庭的温暖。

1.3监护人(家长)的思想较为单纯,文化层次低。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支配下,农村的初中教育也曾经红红火火。但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部分家长看到一些个体户,虽然没有文凭,甚至有些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却能赚大钱。而且不少的学生和家长看到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艰难的现实,从而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这种错误思潮已开始在农村蔓延,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现在连大学生都不包分配了,许多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上学还有什么用?而且上学要花不少的费用,得不偿失。不如让孩子早点学些手艺外出打工,做生意,一年少说也能挣二、三千元,现在知识能值多少钱?只要孩子能算算数,记记帐就可以了。

1.4家庭教育缺失。

有些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家庭监管力不从心其中有一些孩子因没有大人管教,导致了贪玩和不爱学习,逐步产生厌学情绪,学习上与同学们的差距愈拉愈大,最后无心学习,以致逃学、辍学。还有一些家庭富裕、文化水平又不高的家长,不

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随意满足,使孩子养成了好吃、好玩、懒惰的坏习气,学习上不愿吃苦,也不愿受学校的种种约束而辍学等等。

有的家长不懂教育规律,对孩子的态度是“要钱给你钱,要穿给你穿”;或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更有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任其自由发展。

2、社会因素

2.1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期,心理和生理上都很不成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易受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第一、学生之间被打或抢被勒索财物,被盗等屡屡发生,学生缺乏安全感。第二,一些个体业主利欲熏心,不顾有关的法令或向学生出租不健康的书刊,或向学生售烟酒,学生随意进入录像室、电子游戏室、网吧、桌球室等场所,以达非法牟取暴利的目的,学生一旦痴迷上这些以后,就会无心学习,经常逃学、旷课,最后导致辍学。第三,农村文化市场上“黄毒”的影响,致使一些学生无心读书,一场黄色录像或一本淫秽书刊都可以使多年的学校教育付诸东流。第四,一些社会腐败现象也对部分家长和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不论是大、中专生毕业分配,还是招工、招干,部分单位不是量才用人,而是搞拉关系、走后门、行贿受贿、以权谋利等不正之风,出现了没才能也能找上好工作、好单位,而把有真才实学的人拒之门外的现象,使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事业与前途失去信心,逐渐产生弃学心理。

2.2一些传媒文化也不适合孩子的成长,真正适合中小学生的节目少之又少,暴力、爱情片亢斥视野,青春偶像大行其道媒体从某种方面已经对孩子造成了误导,使孩子过早的成熟。

3、学校因素

3.1教育设施落后

农村从小学到中学,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教学条件,甚至是师资配置,远不及城市,一天10节课,除了听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课,就是堆成山的作业,在孩子眼中,学校就是一潭死气沉沉的水,没有生机,没有活力,只有枯燥的学习,怒目而视的老师,一成不变的课堂„„

3.2 教师因素

农村师资力量不高,部分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农村学校教师的频繁流动给学生的不良影响,而能够留下来的,多为本乡镇的老教师,要他们适应一日三变的教育教学观念有点难,因此就出现了教师觉得学生难管,学生觉得老师讲得没意思的局面。个别教师教学状况不好,导致学生丧失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继而波及其他学科,导致总成绩下滑,影响其学习积极性。

部分教师观念更新慢,盼辍心态强。有一些教师总是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却很少从自身考虑原因,从未想过要追赶时代的步伐,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耐心,改造的恒心。一遇到调皮捣乱的学生或者成绩差的学生,就想方设法挤兑走,而且理直气壮:“走一两个人,安定一个班级值得!”“他在班里一点儿好作用不起,走了省得影响别人!”诸如此类,加快了学生的流失步伐。

有一部分教师缺乏对待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爱,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差,成绩差的学生尤其缺乏耐心,轻则冷眼相待、冷语相加,重则大声呵斥、甚至责罚,还有极个别教师甚至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这样一来就使得那些后进生看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而无所适从,从而使这些本来就处在辍学边缘的学生更快的离开了学校。

3.3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高,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学生辍学的另一重要原因。由于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失去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4、个人因素

4.1学习动机丧失造成辍学。由于教育态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不尽完善,使部分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生活的乐趣和学校生活的魅力,认识不到学习的生活实用目标和人生终极目标,学生一致处于学习成绩低劣失败的环境中,从没有在学习上产生过成就感,“低人一头”的日子日复一日,这种阴影一致影响学生的成长,有部分学生就破罐子破摔,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久而久之,必然造成辍学的现实。

4.2心理负担过重造成辍学。各方尤其是家方和校方对学生单方面的苛刻要求,造成学生过重的压抑心理;父母和教师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和干涉,造成学生过重的盲从心理;家庭劳动个体化的倾向,使孩子缺乏交流,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在群体中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学业成绩持续落后,加上各类活动开展的少,使孩子的就学欲望越来越低,甚至对生活也丧失了情趣和信心。

4.3身体和其它方面的突发原因造成学生的自然流失。

5、自然条件原因

我县农村村社人们常年生活在上山入云间,下山到河边,两山能对话,相会要半天的境地,居住分散,交通很不便利,学生上学基本上靠步行。

二、中小学生辍学危害。

1、不利于“普九”的顺利实施。

2、违犯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影响了党和政府的施政形象。

3、不利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4、带来了新的就业压力。

5、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6、引发了青少年犯罪:辍学—失业—犯罪,构成了恶性循环,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隐患。

三、辍学的对策思考

1、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制定出相关的实施细则。特别要落实以下几点:要明确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在义务教育中各自所负的责任。要像抓计划生育工作那样,把学生读书的事落实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责任人身上。同时,在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使他们能深入了解并自觉执行,要让广大农民增强“不送子女上学违法”等法律意识,对不送子女上学的家长或监护人应依法强迫其履行义务。

3、继续加大扶贫力度,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生活水平。

3、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一是要转变办学观念,坚决摒弃只重视少数学生升学,轻视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歧视差生的做法,不让学生升学无望而逐渐厌学、逃学,最终辍学;二是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让学生不因沉重的课业负担而产生厌学情绪,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三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以爱为本,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四是加大督查工作力度,严禁学校以种种理由拒绝学生入学或变相开除学生。五是改革考试和评价体系。义务教育阶段要降低考试难度,减少考试次数,严禁将学生成绩排队,严禁将学生考

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依据,要坚决落实小学毕业生免试升入初中的规定,使所有的小学毕业生能够进入初中就读。

改善农村学校管理。首先,改变管理观念,实行人性化管理。农村教育需要有现代素质的管理人才,能理解、尊重教师,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开放而有效的管理为老师注入活力和热情,激发他们的工作智慧;同时也会打破沉闷的学校生活,让学生离教师、离课堂更近,而不是辍学。其次,改变教育评价体制。以成绩、排名为基础的传统评价方式既害学生又害教师。还有什么比排名次更能打击、伤害大多数学生?还有什么比以考试分数为评定标准更能误导教师的教育方向?发展性的教育评价不仅会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也同时引领教师不断地追求真知、提高能力并勇于参与到教育变革的实践中来。第三,提倡严肃诚实的管理风尚。管理态度、方法、风气都会直接影响教育部门的风尚也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态度和素养。诚实的精神面貌是现代的楼房和设备所换不到的。不诚实、不务实,再大的财力投入也改变不了教育力量的苍白。在教育管理上,要实事求是,坚决摒弃弄虚作假等腐败的行为,这是养成教师和学生诚信的基本条件。

4、改革课程体系和教材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与先进地区尚有较大差距,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加之现行的初中课程门类偏多,教材内容不同程度脱离生产生活实际,造成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学质量偏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有困难,丧失继续求学的信心。因此,必须尽快实行课程和教材改革,减少初中课程门类,降低教材难度。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农村初中实行“绿色证书”制度,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外,学习一至两门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技术。

5、加强农村初中建设

针对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基础设施落后师资整体素质不高等实际情况,各级政府应将实施义务教育的重点放在农村初中,从资金、师资、设备等方面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学校的投入,使农村初中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逐年提高,从而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6、弘扬素质教育理念,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农村基础教育是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使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教育。农村教育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首先要大力宣传素质教育理念,不仅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各学校负责人要知道,教师要知道,而且所有的学生,包括辍学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知道,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其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领导的决策,必须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和方向,各种教育改革举措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革除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侵袭和干扰;第三,素质教育不能只挂在口头上,必须落在实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都要狠抓落实,一抓到底。

7、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解决学生辍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第一,提高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自觉地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个性差异,自觉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提高现有农村教师专业素质。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打破时空阻隔,大规模开展高水平的教

师培训,使不同地区的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大幅度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三,培养农村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根据学科特点,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创造性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篇6: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

黄稍中学袁善力

【摘要】:随着教育法的逐步普及,我们在中学教育阶段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我们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几方面进一步探索和分析隐含在辍学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解决中学生辍学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教育 中学生 辍学现象 原因分析 农村中学 外出打工 素质教育 对策研究 农村家庭

农村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能顺利进行,体现教育制度公平,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教育占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农村中学的辍学令人担忧,我本人任教的这所学校就是一所农村学校,我在这所学校工作已经有十年,期间我发现现在辍学的人数较几年前有上升的趋势,分析其原因,认为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家庭原因

1.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无人照管而辍学。由于受到打工热潮的冲击,很多家庭都是夫妻二人双双外出打工,子女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处,有的甚致将子女单独留在家中,两位老人要照看少的三、四个,多的七、八个孩子。虽有老人的照料,但老人年老体弱,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生活的困难、劳动的艰辛、思想、教育方法的陈旧,对于小孩出现的问题不能正确的引导,对于他们学习上的辅导与帮助更是无能为力。这点只是前几年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但近几年特别是国家免除学杂费后这些已经不是我们地区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学生家长的观念落后,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适应,学校传统的教育方式才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2.在广大的农村特别是尚处在贫困线的农村,虽说实行了“两免一补”,但有的农村家庭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购买学习用具比如复读机、科学计算器、作业本、教辅资料等就成问题,在调查中,这类学生大约占20%,一方面是家庭经济不宽裕,一方面是学生的自卑感;这些学生并不是不想上学或者说并不是不想好好学习,而是因为别的孩子的学习用品都有而他(她)没有,产生自卑感,再加上生活的压力于是就辍学了。

二.自身原因

学生厌学是辍学的直接原因。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习效率

下降,直到逃学、旷课、辍学。我通过大量个案分析及工作实践, 我发现我校的学生厌学的比例已达到30%~40%,而且还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这部分学生的主要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学习,课后不能完成作业,精力主要放在吃、穿、攀比上,愿意玩一些新奇的东西,如上网吧、去游戏厅、甚至有些还参与村里面的赌博等。一切以“我”中心,对集体的事不闻不问,对不良现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心中无理想,行动无准则。其主要原因为:

1、学习本身的局限性

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就取消了升留级制度,每个学生可以从小学一年级一直读到初中毕业。其中有些学生接受能力较强,有些接受能力较差,有些学习比较专心,有些学习比较随便,纪律散慢,年长月久就产生比较大的差距。对这样基础差距大的学生们,使用同样的教材,采取同样的教法,有些学生可以接受,有些学生就接受不了,况且初中的教材比小学多了,知识也深了,学生越学越感到困难、吃力,因为他们看又看不懂,听又听不懂,所以只好弄东西,刻课桌,或者与同桌讲话,甚至干脆伏头睡觉,老师发现后批评几句或找他谈话,心里又不舒服,久而久之,对学习就产生厌烦,进教室就像进监狱,度日如年,所以不想读了。

2、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中学生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其原因有:由于学生年纪较轻,自控能力弱、贪玩、易于冲动。有的学生学习不好,自暴自弃,思想消极,不能认识学习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提高。另外家庭的溺爱,生活中的小皇帝,从小生活一帆风顺,没有受到过任何挫折,一经受到一点小挫折或打击就意志消沉一蕨不振,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只是有书读就可以,甚至有些认为一个星期来学校玩玩几天,后面还有国家补助多爽。根本谈不上有理想和抱负。

3、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兴趣

造成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学习时间长,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其次,教师教法陈旧、师生情感不良。中学生学科情感的产生,往往源于他们对学科教师的情感。一个老师德高望重, 从自然威信到学识水平、治学态度、教育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 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他们必然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相反,师生情感不良,学生对教师没有好感,他们就会不喜欢这位老师,由此发生情感迁移, 孩子们很可能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了。学生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学习,很难说不产生厌学情绪。

三、学校原因

1.校管理:一方面学校管理的不力。老化、呆板、枯燥无味的教育方式,不能吸引学生。另一方面,学校定位不准确,仍以分数为衡量学校好坏、班级好坏,教师教学水平的好坏,这样必定会使教师急功近利,把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翻来覆去的讲和做,甚至要求学生背诵下来;还会出现教师不顾学生承受能力,用打时间仗、试卷仗来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课余时间少得可怜;还会出现体罚或变相体罚后进生达到死记硬背之目的。加上音、体、美活动受到限制,学生丧失乐趣而厌学。真是应试教育大吹大擂,大行其道,素质教育微弱无声,根本找不到素质教育的影子。这样下去又有多少个学生很乐意来学校学习呢?

2.教师因素:一方面,由于农村中学工作条件艰苦,学校待遇低。一些优秀的教师为了更充分地展示自已的能力,到条件、待遇更好的地方任教。另一方面,个别教师对纪律差、学习差的学生不能正确引导,耐心教育,而是采取歧视、冷嘲热讽、体罚等,导致学生厌学。其次,教师两级分化严重,有的教师只能上低年级,不能跟班,但是这一部分教师往往是学校领导的得意人才,因为这一部分教师对领导的位置没有威协。有能力的教师往往受到领导的压制而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就拿绩效工资分配来讲,能做个小小领导补助的课时量就顶得上你一个老师辛辛苦苦上的一周课时,严重打击了老师们的积极性。

四、社会原因

1.影视。影视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信息和娱乐,为了增大收视率,一些对儿童不宜的节目频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如凶杀、恋爱中的接吻。这些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时刻都在想去模仿这些成人的一幕,从而出现早恋、打架等不良行为。

2.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打工热潮。由于现在分配体制的改革,许多家长认为现在读书没有用即使读大学回来不包分配,枉费金钱和精力,还不如现在出去打工挣钱实在。加上同龄人打工能挣钱,谈起的花花世界,挣钱的容易,花钱如流水的潇洒,令学生们羡慕不已,于是他们辍学参加了打工大军。

根据上述的各种原因,要做好保学控辍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思想教育。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九年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使学生及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求学的必要性,使其深刻领会接受教育是法律赋予的权力和义务,真正树立热爱学习、热爱知识的意识,积极投入到义务教育中来。

2.严格控制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要求有适龄子女的父母切实落实子女的入学,保正子女的正常生活起居,督促子女的学习.对于未能落实子女入学的父母不准外出打工。这方面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想方设法能让更多的人就近就业。应当从增加农民收入来考虑,作为长期工作在农村,与农村息息相关的我深深地体会到,增加农民收入是刻不容缓的,但在广大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又是何其难。这方面国家早已有政策,鼓励农民增收。

3.加强学管理体制,改进教学模式,尽快将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中来,采用各种教育手段,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吸引学生,使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知识、虑心求学,对于差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转化。同时,要加强师风师德的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定时定量对每个老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要真正做到能者上的激励机制。切实落实“多劳多得”,向班主任骨干老师倾斜的绩效分配宗旨,不要把绩效变成“职效”。不能总向有职位先倾斜,这样下去必定影响学校的和谐,不利于教师及学生的成长。

4.建立合理的帮扶机制,促进贫困生的入学。学校应采取各种渠道对贫困生的帮助,比如,在校内建立“一帮一”的帮扶机制、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国家的补助一定先优先考虑那些特别困难的学生,这样就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学生安心学习。

5.发展特农村色教育。农村教育应定位于“农”,应瞄准本地的优势结合乡土教材,配合相关的实践活动,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有所用,对学生将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厌学情绪将大幅降低。

6.加强家庭、社会、学校的支持和配合,密切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发挥学生家庭的教育作用。但家庭教育有其局限性,需要学校的指导和帮助。主要采取的方式有(1)个别联系。(2)家长会。(3)开放日活动。(4)教育讲座。(5)成立家长委员会。作为贫困地区农村来说个别联系比较切合实际。这里面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家庭访问、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的居住条件和经济状况不同,父母的思想水平、文化教养和从事的职业不同,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教育思想和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家长重视子女教育,而且教育有方;有的却不重视或者重视,但教育方法不当;故学校班主任走访家长热情、诚恳地合作。事实求是地全面地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情况,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虚心听取家长谈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互相尊重、信赖,以协作的态度与家长一道研究教育问题,落实教育措施。(2)书面联系,当学校或班级要开展重大教育活动,或有得要情况需要告诉家长 可用“告家长书”或者采取“通信”方式,在学生手册上签署意见,也是和学生家长书面联系的一种方式。(3)

邀请家长来校,为了及时处理好学生中突发的一些严重问题,必要时,学校或班主任应邀请家长来校谈话,研究和解决。谈话前,学校领导或班主任应作好充分准备;谈话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尊重家长;不允许泄露家长要求保密的内容。

篇7:关于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调查报告

第一,农民负担过重,家庭贫困,是导致我校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在46人中,因此原因辍学的有29人,占总数的63%。我们看到,许多家庭家徒四壁,尤其是1998年严重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更让农民雪上加霜。许多学生家长表示:谁不想让子女有出息?但是每人只有四五亩地,即使每亩地纯收入100元,年人均纯收入也只有四五百元,村上还要扣着,留那,哪有钱供子女念书?有一村学生家长干脆说:“念不起,念不起!书可以借旧的用,食宿费得自己花吧?一个月百八十元钱呐,上哪弄去?”

第二,校园厌学之风盛行。据统计,这46人中因厌学而辍学的有13人,占总数的28.3%。一些同学讲,学习很没劲——在学校学的,毕业后用不上;毕业后要用的,上学又不学。学习只是为了考学,不考学还费那么多劲干什么?多数家长表示:如今是缴费上学,自主择业了,花那么多钱念书,还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倒不如提前就业好。由此可见,厌学现象的产生有其主客观原因,并非全是学生的过错。

第三,因师生关系紧张,学校收费较高等原因而辍学的4人,占总数的8.7%。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同学说:“老师看不惯我,总找我的‘茬儿’,我也不愿意见到她!”据了解,其他辍学生也大都与老师关系紧张有关系,他们害怕见老师那张“严肃”的脸。

篇8: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教育对策

一、个人因素

首先, 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失去自信心。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 学习科目的增加使学生无法适应如此之多的学习任务, 再加上一些学生自低年级时就因种种原因而学习跟不上, 基础差, 形成一步跟不上, 步步赶不上的恶性循环。其次, 有一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 例如有些学生, 无视学校纪律, 到校外上网玩游戏, 跟老师捉迷藏。针对这些情况, 教师从根本入手,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势利导, 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耐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家庭因素

学生辍学与家庭也有很大关系。一是“读书无用论”错误思想的流行, 致使某些家长不让子女上学读书。分析其原因是现有的就业市场, 容纳不了这么大的就业人群, 加之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 实行双向选择, 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或找不到理想工作, 而赋闲在家。因此, 许多家长产生了供子女读书不划算的想法。他们认为:既然读书不能改变子女的命运, 何必再去读书, 还不如早点干活挣钱贴补家用。可以说, 农民的这种观念, 对初中学生辍学影响非常大。二是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仍比较严重, 并且影响深广。在男女孩之间, 男孩优先, 女孩次之, 认为女孩早晚都要嫁出去, 供其读书白花钱, 导致辍学学生中女童多于男童。针对上述情况,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 扭转“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念。其实读书与就业是两码事。虽然现在就业形势不太好, 但是暂时的, 政府正在创造条件改善就业环境, 况且有知识有技能可以自主创业。要让学生明白读书并非仅为升学, 也是建设农村、建设家乡的需要;况且“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考上大学并非唯一的出路。二要改变家长重男轻女的错误思想。事实证明男孩女孩都一样, 男孩子能做的事情女孩子同样能做到, 女孩子有了出息照样能发家致富。老师要做好家访工作, 深入细致地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让辍学的学生重返课堂。

三、学校因素

首先是教师因素。“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表达了人们对教师的崇高敬意和赞美之情, 大多数教师是当之无愧的, 但有极少数教师教育学生方法不当, 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以致学生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或者只偏爱优秀生, 对后进生要么却放任自流, 要么横眉冷眼;或者对犯错误的学生, 缺乏宽容的心态教育, 甚至拳脚相待, 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干脆破罐子破摔, 直至退学。有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仍然坚持“满堂灌”, 讲课枯燥无味, 先进的教学仪器不会使用, 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个别教师缺乏耐心细致的指导, 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其次是学校因素。有些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给学生排名次、排座位, 歧视差生, 缺乏对差生必要地关心和帮助;有些学校管理措施不得力, 各种制度不健全, 管理松懈, 学生纪律涣散, 对学习抱无所谓态度, 导致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没有进取心, 得过且过, 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最终辍学回家。

综上所述, 学校、教师对学生要齐抓共管, 严格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以制度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积极进取, 用丰富的知识启迪智慧, 以智慧建设国家。教师要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善待每一位差生, 使他们树立自信的风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用爱心去帮助他们;在教法上要丰富多彩、灵活多变,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真正学到丰富的知识与技能, 将来走向社会有用武之地。

四、社会因素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 心理和生理上都很不成熟, 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易受到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耳濡目染许多不良现象后, 很容易被甜言蜜语迷惑而上当受骗, 沾染上不良习惯, 以至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为伍, 轻者由逃学到退学, 重者误入歧途, 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除此之外,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一些家长把赚钱的算盘打到孩子身上, 认为只要能挣钱就行, 上学无用, 在家长这种金钱至上的思想支配下, 一些学生被迫辍学, 过早踏入社会务工挣钱。以上情况导致的学生辍学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净化社会风气,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应加强依法治学的监督管理机制, 大力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杜绝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 切实担负起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责任。

篇9:农村中学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

一、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原因

1.教育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与内部分配比例的不合理加剧了学生的流失。河北省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目前还没有实现,而教育经费的匮乏在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导致办学条件差。省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与城市差别较大,无法达到国家要求开设课程必备的设施标准。在调查的农村学校中,只有部分中学和中心小学有微机室,基本上没有语音室和电教室。许多学校的图书室、实验室、卫生室设备陈旧且数量少,不能及时补充和更新。农村初中教学仅仅围绕教科书进行,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这是造成大多学生厌学而辍学的重要因素。

2.新的招生体制和就业体制改变了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观。现行的高等学校招生和分配制度——高等学校由公费变为费用自理,毕业生分配从计划分配过渡到自主择业,对农村家庭的教育观念影响极为深远。全省大部分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不高。他们算这样一笔账:供养一个初中生三年的花费约4000元,高中生约9000元,而供给一个大学生三至四年的学费、生活费、住宿费等就不低于40000元。五、六万元的资金相当于普通农村家庭五年以上的积蓄。一些家庭不得不四处借债、贷款供孩子上大学,许多家庭因供养孩子上大学而负债、返贫。近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艰难,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遭遇的却是“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因此,在农村“读书无用”大有市场,农村的家长便失去了供养孩子读书的需求和动力。

3.农村落后的民俗观念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加剧了学生辍学。落后的地方民俗对学生辍学也有间接影响。在调查中发现,两种落后的民俗影响着九年义务教育,一个是早婚早育现象,一个是结婚大收彩礼。彩礼少则几千元,多则4~5万,而且还有看涨的趋势。这些风俗无疑加重了农村家庭尤其是男方家庭的经济负担,所以,农村的家长就尽可能地让孩子早一点出校门打工挣钱,然后盖房子、娶媳妇、成家立业。这样,在考学无望的情况下,许多学生为了挣到结婚的彩礼钱而早辍学、早打工、早挣钱、早结婚去了。另外,“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等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生辍学也有很大影响,辍学学生外出打工等短期功利现象对在校读书的同伴刺激很大,使得许多学生盲目效仿离开校园而辍学。

4.农村教育本身和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辍学的直接动因。通过调查可知,学生因为厌学、学习困难、和老师关系紧张是学生辍学的三大主因,占学生辍学总数超过七成以上。而这三方面都直接与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老师素质密切相关。河北省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应试之风仍旧盛行,素质教育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为了提高成绩,学校周周考试,作业量大,沉重的课业负担和硕大的书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有些常识课、思想教育课等为“主课”考试让路而“消失匿迹”,音乐、美术、体育这些陶冶情操、放松身心的课程都因和“分数”关系不大,被打入“冷宫”。加上教学内容依然陈旧,与农村学生的求知需求脱节;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不全,且学校生活单调乏味,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导致部分学生不愿学、不想学而辍学。

师资素质差、教育教学方法不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业不良等也凸显了农村教育薄弱的问题。我们在农村调查中发现,离市区、县区、大乡镇越远,教师的总体学历越低。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教師的教学能力差、师德也不好,惩罚打骂学生的事件不断出现,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伤害,从厌师到厌学,从厌学到辍学。

二、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防辍控辍的策略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教育资金如时足额地投入到位。省、市、县各级政府应大力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投资,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硬件建设。同时,要加大教师培训和课程开发的力度,着力加强农村初中教师培训和农村课程开发等软件建设,以切实提高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增强农村初中教育的吸引力。另外,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扶持力度。建议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因实行“一费制”而形成的中小学公用经费缺口,县级政府要按照省核定的公用经费标准定额,在上级人民政府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解决。加大对贫困地区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地区中小学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继续组织实施发达地区对口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工程,促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

2.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和宣传,为防辍控辍提供法律保障。首先,须加强教育立法,严控乱收费,努力减轻学生及家长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必须强化政府行为,完善教育经费使用的立法监督机制,杜绝教育腐败现象的发生,切实保障现有教育经费的正当使用,对部分官员利用各种名义中途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等行为加大惩处力度,以避免有限的现有教育资源非正常流失。其次,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建立乡政府对村委会、村委会对学生家长、学校对学生实施义务教育的责任制,促使他们遵守《义务教育法》,让村民充分认识到孩子完成义务教育利民、利家、利国的观念。第三,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杜绝厂矿企业使用童工。各地尤其是辍学严重的地区应设立举报中心,政府的执法部门应对违法使用未成年人的厂矿企业给予严厉惩罚,杜绝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生流入企业。

3.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增强中小学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全省各地教育部门应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设置与本地区生产生活实际相关,有助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有选择地把农村当地实用的课程内容纳入到初中课程之中。也可以试行初三分班制,即:分为升学班和就业班。在所有学生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外,让一部分想继续学习的学生升入升学班,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另一部分学生学习一至两门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技术,目标为农村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拓宽他们的立业创业之路。让每一位农村初中毕业的学生既使“榜上无名”,也可以“脚下有路”。其次,提高农村教师素养,改善师生关系。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一方面,提高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提高现有农村教师专业素质和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争取从课堂教学这一环节首先切断学生厌学、进而辍学的源头。在现有师资难以迅速提高整体素质的情况下,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通过特岗计划,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以城乡轮岗方式促进交流等,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控制辍学。最后,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依据初中生年龄特点,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书法、绘画、音乐写作、数学、英语、篮球、足球、乒乓球、电脑等多种兴趣小组,每天最后一节课安排各种活动,提高学生在校生活质量,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对学校有依恋之情。

4.加强农村的经济、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必须在加强农村自身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各级政府、教育及宣传部门需要深入农村,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通过广播、板报、标语及召开村民会、教师会、辍学生和其家长座谈会、村干部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动员活动,帮助农村家长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才观,形成“不求人人升学,只求个个成才”,“全面提高素质、积极面向未来”的共识,努力营造一种教师主动动员、家长自觉教育、辍学生积极返校复学的社会氛围。

5.加大农村大学生就业扶持力度,让农村学生重新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心。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难题,政府一方面应继续健全“奖、贷、助、补、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出台政策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比如对回乡创业的农村大学生,政府应给予无息贷款担保;回乡执教的退还大学学费,县及县级以下公务员招录农村大学生优先,省内大学应开辟各别农林牧渔业仅限招农村学生等政策,为农村中小学学生树立学有所用、学有所成的榜样,给农村的家庭及孩子以信心,让他们看到教育的美好未来,从源头上打消他们辍学的念头。

参考文献

[1] 樊雅丽.农村青少年职业教育走向——基于河北定州彭家庄村辍学现象的调查分析.文史博览·理论,2007(12).

[2] 王悦欣,杨会良.河北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4).

上一篇:面试达人的“10”大看家绝招下一篇:游客接待中心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