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对策

2024-06-30

我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对策(精选6篇)

篇1:我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对策

我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对策

铜仁市万山区大坪中学 代国平

摘要:为深化我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我区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改变我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相对落后的现状,本文从教师、学生、学校三个方面结合当前我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对策。

随着撤地设市,把铜仁市划分为两个区(碧江区和万山区,我区为万山区)的真正落实,这极大地提升我区的政治经济地位。这是一份机遇,更是一份挑战。如何把我区从资源枯竭型的发展老路上走上新型循环工业经济发展之路,通过招商引资、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嫁接改造、扩能升级等有效途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低炭经济和企业战略重组,用高新技术推动优势产业延伸,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英语的普及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便成为了我区的迫切需要。虽然我国在最近的十几年里对各层次英语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我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人口占大多数的农村地区,中学英语教学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还处在非常落后的边缘。结合我区农村中学的实际,特作出了自己的探讨对策。

一、我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1.教师。1)英语教师数量的严重欠缺。目前我区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师普遍缺少,都或多或少地聘请有临时的英语代课教师或一个英语教师超工作量地上多个班级的课。这极大的影响了我区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一是代课教师的不稳定性(有的参加各种正式上岗聘请考试时常请假或是考上了便中途直接走人);二是学校英语教师超工作量使得这些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学生调查、教材处理和课后辅导,从而影响英语教学质量。2)英语教师素质不高。部分英语教师观念陈旧,误解误用新教材,教学方法不当,自身知识和能力滞后,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依然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满堂大灌,忽视鼓励初学英语的学生,过分强调学生的机械记忆,没完没了地对重点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讲解,忽视语言环境的创设等等,使得农村中学学生的英语成绩两极分化极为严重,成绩考得好的也是“哑巴英语”,不会考的更是厌恶英语!

2.学生。1)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尽管教育部要求“2002年秋季,各地乡镇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但我区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情况却各不相同:有的小学有正规的英语教学;有些小学英语被当成副科,教学流于形式;有的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不高导致学生的发音、口头交际能力等很差;还有的小学没有条件开设英语课(一般中心完小开设有英语课,村小几乎没有开设英语课程)。这些因素导致进入初中的学生英语基础整体差,水平参差不齐。2)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孩童,父母都外出打工,在家监管孩子的都常常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寄托在亲戚朋友家,这类孩子除了在生活上不会挨饿不会受冻,没有纪律性、不思进取,因为他们缺乏爱。固对英语的学习便是爱理不理。

3.学校。1)激励机制的偏离。我们天天在喊素质教育,可是又有哪所学校不是以每年上了多少个重点高中来评价一个老师的成败的,又有哪所学校不是围绕着此目标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考得好考得多便可得到更多的奖励和认可。又有哪个教师能不为了考好而教呢?2)课题研究不够,没有形成自己的教材。现行的新版教材很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但其中的部分内容与农村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相距太远,不易在他们心灵中产生共鸣,不利于他们较快地接受;农村中学生上网、看英文报刊和收听、收看英语节目还有不同程度的困难,他们能接受的外界信息有限,不利于帮助他们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容。我们的学校没有拔出相应的资金来鼓励和督促英语教师进行教材的处理和开发,形成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特点的地方性教材。这使得使学生感觉英语难学而影响其学习兴趣,无法激起学习动机,易导致放弃英语学习,产生学科后进生。

二、改变我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对策。

1.加强教师队伍监管和建设,尽快提高教师素质、壮大教师队伍。教育主管部门应解决我区当前农村英语教师严重不足的现状:一方面加强对外语教师的培训,以便教师更新英语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严格监管成人教育质量,让所有参与自考、函授等成人教育的教师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学历,而且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基本技能。

三、及时招考或引进一批文化水平高教育经验足的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和督促农村英语教师要不断进取、自觉提高学历层次,学习《新课标》和先进的外语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大胆探索,正确处理教学生英语知识和英语能力的关系,创设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情景,开展多种交流活动,把课堂组织得生动活泼,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用”和“用中学”。为此,英语教师们可以组织集体备课、搞课堂教学专题研究、优质课评比等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音、语调、听说、师范技能以及现代化外语教学技术等能力;教师还应开动脑筋,通过自制教具、创设情景等方法解决辅助教材不足以及外语教学设备缺乏的现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城镇和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双向交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可以到城市感受和学习城市英语教学成果,来自城市的教师也可以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农村中学去。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应加强师德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要以教育事业为重,不应过度追求物质利益。教育主管部门还应严格对农村中学教师的年终审查,对于那些不合格又顽固不求上进的教师进行淘汰解聘。

2.抓好小学英语教育,动员学生相互学习,弥补不足,共同进步。解决农村中学生英语基础差的问题,必须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抓起,政府部门一定要下大力气抓好小学英语教育。培训和引进高素质的小学英语教师,并且要尽快在我区各农村小学开足、开好英语课,使进入中学的学生英语基础扎实,尽可能缩小与城乡学生之间的差距。教师应多和家长联系,交换意见,创造条件,共同承担起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训练并改进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具备顽强意志、奋斗不息、充分自信、善交流和充满关爱等健康的心理素质,促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和爱的体念。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组织英语学习兴趣小组,开展英语角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动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带后进生。

3.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课题研究和地方教材的开发。

学校应改变“上‘重高’论生死”的评价激励机制,真正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制定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和开展工作,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鼓励教师对后进生的转化。鼓励英语教师大胆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特别在对英语学科的课题研究上要大力扶持,在资金上应倾斜。鼓励和要求英语教师进行教材开发利用,结合本校本生实际,开发出有自己特色的适合学生的英语教材。

随着我区人口的壮大和面积的增加,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越来越需要精通外语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社会各界要充分重视我区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的问题,伸出援助之手,大力扶持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改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这样,我区的经济转型将会得以平稳迅速地过渡。

篇2:我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对策

丰泽区教师进修学校吕惠芳

摘要:通过调研发现,我区中学英语教学仍存在着三大弊端——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师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和教学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本文从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强师资培训,科学、合理安排教学时数,领导重视外语组及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成果等方面探讨解决中学英语教学现存的三大弊端的对策。

关键词:传统教法;教师素质;教学资源;今后对策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外语教学、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我区中学近三年来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当然,不可否认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在02、03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和泉州市首届、第二届“21世纪杯”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活动中捷报频传;03年中考英语科平均成绩居全市第一;有关英语教学的课题探索研究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这是可喜可贺的一面。但还发现存在着不少问题:目前的考试内容、形式与教学目标之间的不相适应,造成学生在语言知识与言语能力之间的落差、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之间的落差、卷面成绩与实际水平之间的落差。一句话:就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英语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有待改革。因此,本文着重透析我区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弊端和对策。

一、究其弊端,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

1、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模式

通过深入基层听课、调研,我们发现:多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与外语水平等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外语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够;教学上以传授知识为本,特别注重讲解传授,属封闭型传统模式。一些教师或限于教学设备间陋,或贪图省事,因循守旧,一本书、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成不变,乐此不疲,教学“一言堂”,包办代替,对学生强注硬灌,罚抄单词,没有任何情景的创设,把贴进学生生活的语言变成了孤零零的、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教学总体上“费时较多,收效较低”,陷入“勤勤恳恳地教书,辛辛苦苦地害人”的误区和怪圈,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个性培养,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厌学、怕学;课余几乎没有口语应用的机会,更谈不上去享受多姿多彩第二课堂的乐趣;教学要求实行统一标准。在教学评价上也实 1

行统一测试,统一标准,无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英语的学习和运用能力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中学英语教学带有浓厚的应试色彩。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正逐步深入,十分完善的体制还没有出来,考试仍作为选拔人才的古典形式而存在。因此,多数教师受“为应试而教”倾向影响,教学上重笔头,轻听说,部分学生受“为应试而学”倾向影响,只完成笔头作业,不完成听说作业,造成听说能力的薄弱,中学学了六年英语,到高中毕业还开不了口,怕开口,成了“哑巴英语。”况且我国的普通百姓仍然看重一个学校的升学率,他们送子女上学关心的是“考得多少分”这种较为原始的评价标准。而这些又直接与学校的利益相关,因此教学总是围绕考试转,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诸如此类的循环。对不考的内容就不抓、不教,教学规律和教学大纲往往被忽视。再者,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把英语仅当作知识来传授,只重分数,忽视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英语的书面交际能力也很差,更不用说口头交际能力了。这完全违背了英语是一门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工具的宗旨所在。还有是由于工作负荷重,外语教师要承担2个教学班一个班主任的工作或承担3个教学班的工作才算满工作量。

2、各中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师资是决定外语教学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区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总体上明显滞后,不少教师的语言技能、教学理论和教学水平还不甚理想。有的教师的英语功底太差,无法驾驭新教材的教学。相当多的教师认为:教材内所有的内容都要讲明白。所以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能力被忽视,语言实践机会被剥夺,情感也得不到激励,智力得不到开发,听说训练,只是走过场,对话、阅读上成统一模式。教师没有去注意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与开发,课堂只顾自己讲,不顾学生是否掌握,不注意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果是讲台上教师吐沫飞扬,台下学生鼾声正浓,学生越学越没信心,越学越差,越差越厌学。另一方面,教师不善于处理师生关系,使教与学难以进行。命令、威胁与惩罚的“控制型”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交际欲望,妨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挥。在“我教你学”的模式中,教师似乎仅起到授业传道的作用而已。而学生则乖乖地听讲服从,学生进行的是被动的学习。因此所谓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无从谈起。

从教师队伍结构上看,有些教师学历虽达标,但能力不能达标;其知识老化,又不愿意、不勤于“充电”、探索和研究;中学仍有个别学校的英语教师兼职,而且波动性大,其稳定性不够,不利于教师钻研教材、探索教法。

3、教学资源没有充分的利用

从调查情况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不够到位,从调查了解中我们发现,各校虽都有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但内容比较多的是交流情况,教研组、备课组内学术研究、科研课题研究的气氛不浓。另外,教师的课堂用语不够规范,可能是教师平时不大用(甚至没用)课堂用语,有人听课才用,所以课堂用语不流利、不规范的现象较多,学生对课堂用语不理解,没反映的现象也较多。再者,现代的教学设备很少或未能使用、懒得用;教死书、死教书;教研活动仍流于形式,教学实验课题措施的落实不到位;导致课堂容量不够,学生活动量极少,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

种种现象与现实表明我区的某些中学英语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因此,提高中学外语教师的素质,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改革,实施科研兴教,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这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战略和时代的要求。因此,建议今后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二、今后对策

1、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部最近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我们的外语教学应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授人以渔,主动发展;抛弃“保姆式的教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中学外语教学的方法应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把培养兴趣放在首位,利用事物、卡片、图片、简笔画、现代化教学手段、说唱、游戏、表演活动等为学生营造轻松、有趣、生动和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实施情景教育,提高兴趣;创办英语乐园,激发兴趣。实践证明,兴趣教学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充满欢乐的氛围、寓教于乐,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融言、行、情为一体,把英语课上得有声有色、有姿有味,有趣生动,多渠道,多途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兴趣贯穿课堂,延伸到课外,实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使学生的好奇心、好动性、好胜心得以表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品尝学习英语的乐趣,变厌学、死学、难学、苦学为爱学、活学、易学、乐学,从“学会”到“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补充,因此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创办英语广播节目,在教师辅导下,学生自编自播,开设中学生英语角,办英语小报,举办英语演讲或讲英文故事比赛,英语晚会等等。让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多一股“洋劲洋味”,让学生轻松之余又有知识收获。

2、抓住课改机遇,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从提高中学英语教师自身素质来讲,这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先决条件和有效保证。21世纪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外语师资队伍具备优良的思想和品德素质,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测试方法。所以一方面,没有达到胜任中学英语教育的教师要坚决提高学历。达到学历的教师仅在大学几年里所学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同时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在教学上推陈出新,就必须不断塑造、完善自己,不断给自己充电,必须为自己创造条件到大学等高等学府去深造,继续接受教育,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现代科技手段,如电脑知识的掌握及应用,网络知识的应用,课件的制作,课题的研究等等。

另一方面,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首先要准确把握新课改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此外,还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大力进行教法,学法的研究和改革,教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实施者,首先要有创新精神,要有探索能力,每个学校的外语教研组都应有科研课题,以科研促教学质量,校长应把教研组是否有科研课题作为考核内容之一。

3、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

培训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培训的目的旨在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拓宽加深专业知识,了解教学改革动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中学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与此同时,要做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业务培训工作,以充分发挥各个层次教师的不同作用。切实抓好新教师、青年教师带教工作,使他们更快成长。要健全考核制度。要多开展教学评优活动,搭好舞台,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建议第一年让青年教师集中精力打好扎实的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包括板书、组织教学、批改作业、反馈检查等,各方面要求达到规范,第二年起才担任班主任工作。要坚持搞好在职教师的分期分批培训工作,帮助教师提高外语教学能力,包括教材分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表达能力、使用教学辅助手段的能力等。

4、重视基础年段的师资调配, 科学安排教学时数。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需要天天见面。各校在课时安排上要确保每天有一节英语课;要积极开设语音、听力训练课,每周不少于2课时;且英语任课教师要相对稳定,最好建立“小循环”制度(从初一跟到初

三、高一跟到高三),加强岗位责任制。使他们能专心钻研业务,掌握英语课堂教学技巧,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应重视初

一、高一起始年段的英语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健康、有序、良性地循环和提高。

5、希各校领导应“偏爱”外语组。

外语课改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外语课改的步子大,外语教材内容的变动大,对外语教学方法改进的要求高,作为外语教师,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其他学科的老师多些,这时,领导的支持和关心,是外语组保持生气勃勃课改劲头的力量源泉。我区凡外语教学抓得好的学校,都与领导的直接深入有关。建议每校外语组都应有一名校长或教导主任对口负责。

6、学习先进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定期组织我区英语教师与外籍英语教师交流思想和教学体会,获取英语教育等方面的信息,这样,教师的口语水平也会有很大地提高。有条件或时机成熟的话,应大胆聘任外籍教师,学习纯正的英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应该大胆地走出去,请进来,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优质课,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以开阔教师视野,启发其思路,鼓励教师创新。继续组织教师上公开课和研究课、说课,坚持集体备课,深入分析和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优秀研究论文评选和优质课竞赛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结束语。中学英语课改任重道远,作为中学英语教研员,虽然工作头绪很多,个人的力量也有限,但在各级领导的直接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一定与全区中学英语教师紧密配合,切磋教法,推进教学。同时协调好各校外语组,以课改为契机,结合本区实际乃至本校实际情况把好脉,在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上大胆改革与探索,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来,提高我区生源的英语水平,为我区的英语教育的腾飞做贡献!

篇3: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近年来,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英语教学尤其是中学英语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然而,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中学英语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城乡差别太大,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村英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由于农村地理位置偏僻, 经济、文化落后, 思想观念陈旧等因素的影响, 农村英语教学仍面临着许多困境, 已不能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投入不足、资源匮乏

当今社会, 科技迅猛发展, 先进的科技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宽松的英语学习环境。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传统的英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网络多媒体辅助的英语教学通过图像、文字、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加大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 使得教学变得更形象、更生动,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率。然而, 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 国家投入不多, 教育理念滞后, 计算机网络得不到普及, 农村中学教学条件一般都比较差, 很多学校没有语音室, 图书阅览室等基础设施, 更不具备满足英语教学需要的多媒体网络设备和必要的教学软件, 致使英语教学基本上只能依赖书本, 无法为英语学习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另外, 农村中学受资金、场地等因素的限制, 一般都是进行大班教学, 这就给采用交际和任务型教学法的英语课堂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有所提高。尤其是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使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充实了原有的教师队伍。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 教学条件艰苦, 工资福利不高, 很多高校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中学工作。因此, 真正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农村中学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人数还比较少, 农村英语教师的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有些教师的知识及观念陈旧, 教学思想保守, 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 不能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 那些非英语专业的教师口语基础差, 不能用英语来组织教学, 缺乏创设英语学习情境的能力, 仍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填鸭式”教学, 一味地强调语法、词汇, 却忽视了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非“聋”即“哑”。

(三) 教材内容不适应农村实际

现行中学英语教材内容编写主要以城市生活为蓝本, 很少涉及农村人土风情, 与农村实际很不适应, 这就人为地增加了教学和学习的难度。目前农村中学所使用的教材虽说内容新颖、覆盖面广、时代感强, 但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起点较高, 难度较大, 很不适应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由于绝大多数农村小学没有开设过英语课, 即使开设也是流于形式, 学生没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 所以从一开始起多数学生就感觉英语学习十分吃力, 很快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另外, 这些教材涉及城市生活的内容太多, 很多农村学生阅历浅, 知识面窄, 对于教材中所涉及的诸如博物馆、网络、蹦极等跟城市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他们根本不熟悉, 而他们所熟悉并有较大兴趣的一些话题却几乎没有, 这无疑增加了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度。同时, 他们也不能利用所学语言知识自如地表达自己身边的事物, 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 从而打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 学生基础薄弱, 学习效果不佳

由于大多数农村学生在小学基本上没有学过英语, 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英语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刚接触这门新的语言时也许他们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 甚至利用汉语注音的方式来学习英语, 但随着所学内容的增加, 他们慢慢发现这门语言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先前的方法也越来越不奏效。而且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很多学生无法接触到除课本外的其他学习资料或媒体设备, 致使他们无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加上农村的特殊生活环境, 很多学生要忙于家务而无法抽出时间学习英语, 家长对英语知识的欠缺无法对孩子的英语学习进行监督、指导, 这就不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 农村学生大多性格内向, 缺乏自信这些不利因素都限制了农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 导致其英语学习效率不高, 英语水平低下。

二、改进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和建议

(一) 努力改善农村中学教学条件, 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农村中学由于地理位置特殊, 经济水平不发达, 办学条件相对落后, 学习环境差, 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农村英语教学的效果。因此, 农村英语教学环境的改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1. 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农村中学的资金投入力度, 为农村中学提供必须的办公设施和现代化教学设备, 为学校添置必要的图书资料;想办法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 使现有教师能够“乐业”, 同时通过政策鼓励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到农村中学工作, 充实农村英语教师队伍;倡议社会公众重视农村教育, 号召城市学生奉献爱心, 将自己闲置的学习资料或设备装置捐献给农村学生。

2. 学校应该重视英语教学, 在制度建设及评价机制上加以改革, 提供必备的教学设备及图书资料, 增加英语教师评先评优的机会, 鼓励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或业务进修, 为搞好英语教学提供智力支持和物质保障;在班级编排方面, 尽量压缩班级学生规模, 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通过校园广播、板报或建立英语角等方式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定期进行英语歌曲比赛、话剧表演等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

3. 父母应转变观念, 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设备;加大对孩子的监督和指导, 给孩子的学习予以鼓励, 同时, 在生活上多关爱孩子, 减轻他们的思想压力。

(二) 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是学校的根本力量、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关键。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学校搞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直接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 对于农村中学来说,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英语教师队伍是十分必要的。

1.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应重视自我教育, 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在日常教学之余, 教师应该进行经常性的系统地自我反思, 通过多种途径主动收集教改信息、自学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用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 英语教师应该坚持阅读英语报刊杂志, 收听、观看英文节目, 有条件的话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水平。

2.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应积极进行在职培训, 改进教学方法。目前农村中学高水平英语教师数量极少, 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 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动员各级教育机构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 以便教师更新英语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同时, 英语教师要不断进取、自觉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 更新教育观念, 结合农村实际大胆创新, 逐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 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与学生交朋友, 多鼓励表扬,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促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发挥其主体作用,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另外,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也可以进行校本培训, 通过集体观摩、相互评课、相互研讨等方式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3. 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城乡英语教师进行双向交流, 大力开展“帮扶”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的作用, 鼓励城乡英语教师合理流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可以到城市感受和学习城市英语教学成果, 来自城市的教师也可以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农村中学去。同时, 鼓励高校与农村中学建立沟通交流机制, 通过建立实习基地,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在教育资源、科研能力上给予帮助。

(三) 增强学生自信心,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和主体, 也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反映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因此要想改进农村英语教学现状还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断增强其自信心,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农村学生阅历浅, 知识面窄, 而且大多性格比较内向, 再加上多数农村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 所以进入中学后很多学生会感觉英语学习举步维艰。因此, 农村学生应该首先克服羞怯和恐惧的心理, 以良好的心态对待英语学习, 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 脚踏实地;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求教, 做到不畏难, 不畏师, 慢慢提高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并在学习中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和家长要多鼓励表扬学生, 不断激发其英语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多参与、多思考, 不断提高其参与意识, 并对学生的学习作出积极的评价, 不断增强其自信心, 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农村实际积极创设英语学习语境,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结语

目前,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教改之路漫长而艰辛。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水平才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和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

篇4:谈我区中学生思想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 思想教育 对策

中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教育和培养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工程。西藏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如何,不但关系到祖国未来人才的培养,而且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民族精神。决定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西藏地区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祖国的统一。加强西藏中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全面实施西藏地区的科教兴藏战略,有利于实施西藏地区未来人才培养的战略,有利于确保西藏地区全面实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下面我就着重谈谈我区中学生思想教育的对策。

一、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如果父母、师长及其刻意模仿的人们都以身作则,塑造好形象,发挥表率作用,那我们就不必过于再担心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要根据中学生热衷于“追星”的特点,注意发现、总结、推广现实中的好典型,充分运用身边的先进榜样力量,在学生中形成崇尚、学习、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为人师表”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的言行规范,教师必须以为人师表的美好形象为学生树立起人生的标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以亲切、鲜活、积极、向上、崇高、自信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可学习性、模仿性和借鉴性,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和表率作用。

二、因年龄不同宜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

要根据中学生成长学习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如对初中生,主要应使他们多从切身的小事做起。譬如热爱集体、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国旗,唱国歌要起立;遵守社会秩序,购物排队;不随地吐痰,不乱抛废物;拾他人遗失的物品一定要设法归还;在公共场所不袒身露体,不说污言秽语等等,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成年后就容易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更高要求,容易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及其理论。

三、要重视调查,了解学生

不了解学生在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做好个别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则无从谈起。而要了解学生,就必须对学生作调查。调查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问卷调查、走访学生、开调查会等等。我们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意师生的沟通和交流,经常向学生征询有哪些感到迷惘不解、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有的当面作答,有的书面作答,采取不同方法让学生弄清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必须随时掌握学生思想跳动的脉搏,既要掌握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思想的本质和主流及其特点,又要对他们的个人经历、思想认识方法家庭政治经济状况,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便于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做到有的放矢,因人制宜,合理施教,把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化到每个学生身上,切实解决他们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

四、要关爱每一个学生

爱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感情基础,对学生有爱心才有关心,有关心才会愿意去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有了爱生的情感,就会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关心学生之痛痒,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不管哪个学生出现思想问题,都会像关心自己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她),产生强烈的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责任感。教师的爱心,虽然是一种外部条件,但由于它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有人说,教师的爱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催化剂”,这个比喻是很恰当的。

五、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人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尊严,当人的人格尊严被损害时,容易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其自身才会被学生尊重,其教育才会被学生接受。有的教师简单粗暴,好情绪化,动辄发脾气,常常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地用贬低人格的语言训斥学生,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尤其在中小学教师中,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这样做,不但不会收到预期效果,还有可能事与愿违,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近些年来,由于教师教育不当,致使学生人格受损,导致学生精神分裂或自杀的事件屡见报端。对于我们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师范专业大学毕业生在以后工作中应引以为戒。

六、要以身作则,现身说法

篇5:我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对策

一、普陀区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本情况

海岛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改善渔农村人居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2003年以来,普陀区委、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国策,逐步完善渔农村路网和卫生设施,特别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生态村镇建设的实施,对推进海岛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渔农村居住环境质量产生了积极作用。去年初,朱家尖镇被命名为全省首批生态乡镇,10月份通过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验收,蚂蚁岛乡省级生态乡镇也已通过验收,3个区级生态示范村建设顺利完成。我区在环境整治中,将各职能部门开展的“乡村康庄”、“千万农民饮用水”、“绿化示范村”、“土地整理”、“先锋工程”、“文明村”建设等工程实施结合起来,通过资源整合,加大对环境整治的资金投入。2003年——2006年6月,共投入各类整治建设资金 3.43 亿元。今年上半年,渔农村村庄“环境净化”工程、偏远贫困渔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生态示范村建设工程、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工程、乡镇垃圾处理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渔农村小康社区创建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村庄示范整治建设向纵深推进,改水、改厕、改线、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达到了时间过半,工作量过半。示范村已累计完成了6个,整治村已累计完成了25个,从而保证了村庄示范整治建设和生态村镇建设的整体进度。

二、普陀区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本经验和做法

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省委、省政府从我省实际出发,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区在实施渔农村环境整治中,立足普陀实际,坚持海岛特色,以改善渔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切入点,坚持规划先行、整体谋划、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体现海岛特色;宣传发动、创新机制、不等不靠、发扬自力更生的进取精神;各级领导亲自挂帅、关心支持,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大力帮扶,各乡镇(街道)精心组织、全力推进,社区(村)干部团结奋进、身先士率,努力改善渔农村环境面貌,积累了丰富经验。

(一)规划先行,健全机制。规划是建设的先导,村庄示范整治和生态村镇建设一启动,我区就把编制规划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到目前全区已完成了村庄布点规划、示范村建设规划、整治村整治规划;《舟山市普陀生态区建设实施方案》于去年10月份通过区人大主任会议审议后正式颁布实施,各乡镇也已完成生态建设规划的编制并通过专家会审,普陀城区城市污水处理总体规划方案在抓紧编制。各地各部门出台了村庄示范整治和生态区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政府投入机制也已确立,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框架逐步形成。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确保环境综合整治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先后成立了“千万工程”领导小组、生态区建设领导小组、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工作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各镇乡(街道)党委、政府(办事处)也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各级各部门始终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渔农村工作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任务,落实职责,做到人力、物力、财力到位,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并把创建小康社区、全面推进新渔农村建设工作列入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考核和督查。去年,区委、区政府下发《舟山市普陀生态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生态办工作职责和工作机制》文件,明确区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生态办的工作职责,同时加强区生态办的能力建设,充实工作人员、建立例会制度,各成员单位每月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汇报工作成绩、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工作思路,生态区建设工作网络基本形成。

(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首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和渔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了尽快改变渔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渔农村环境脏乱差、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落后的状况,满足渔农民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我区认真贯彻省、市的决策部署,于2003年起及时开展村庄示范整治建设,通过3年多的努力,村庄示范整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完成了村庄布点规划、10个示范村建设规划、34个整治村整治规划。规划编制过程中针对我区住人岛屿众多、行政村规模小、布局分散、渔农村基础设施共享性比较差的实际,以推进“大岛建、小岛迁”战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为重点。一是科学编制村庄布局规划。按照重点建设中心镇、中心村,适当兼并自然村,加快改造空心村的思路,编制好村庄布局规划。二是高标准做好示范新村规划。择优委托有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规划既反映我区渔农村特色,又保持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高标准做好示范新村建设规划。三是因地制宜做好村庄整治规划。坚持从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围绕改路、改水、改厕、改线以及村庄绿化环境洁化为重点,精心编制村庄整治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三年来,累计投入示范整治建设资金 亿元,其中区级财政和部门投入 万元,乡镇、街道财政投入 万元,村级集体投入 万元,农户投入 万元,社会资金投入 万元。在示范村庄建设和村庄整治过程中,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体现海岛特色,积极探索村庄整治建设的新途径。一是拆迁新建型。根据开发景区、推进城市化及建设工业园区的需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层次推进,集中建设具有海岛特色的渔农民新村。二是异地迁建型。实施“大岛建、小岛迁”战略,积极引导小岛渔农民向城区和中心镇、中心村集聚,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的方式集中到建设小区落户。三是旧村改建型。按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标准和“村美、户富、班子强”的要求,对原来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集体经济较强的中心村进行完善提高,努力做到基础设施更完善、居住环境更优美、产业支撑更突出、社会事业更进步。四是环境整治型。对今后新建住宅较少、经济条件一般的村,重点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厕、改线和垃圾集中处理、违章建筑拆除、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针对海岛渔农村建筑密度高、住宅间距小、绿化面积少的现状,大力倡导门前屋角绿化和庭院绿化,美化家园,改善环境。勾山街道南岙村通过农民新居建设、村民广场、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等工程实施,促进中心村建设和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模式得到广泛关注;展茅镇干施岙村和白沙乡在整治中开展以垃圾清运、清除卫生死角、拆除私搭乱建、消除露天粪坑、绿化废弃地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建设,成效明显,通过整治建设,全区渔农村新增道路面积 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 盏,新增自来水使用人口 万人,修建河道长度 公里,新增绿化面积 万平方米,新增公厕 座,新建垃圾箱 个,消除露天粪坑 个,建成渔农民文化广场4个,面积达2.4万平方米。

其次,生态区建设稳步推进有效地遏制了渔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针对我区城乡环境形势严峻、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愿望强烈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区委根据省委打造“绿色浙江”的决策,全面开展生态区建设。一是从建立健全工作交流机制、责任监督考核机制、投融资机制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生态区建设工作机制,促进生态区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二是围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农业面源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改厕改水等生态乡镇建设内容,继续推进生态乡镇建设。创建东极、登步、桃花、佛渡等四乡镇为市级生态乡镇,重点指导桃花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三是按计划全面开展我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06年我区生态建设重点内容为:污水集中处理设、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建设、可持续渔农业发展、饮用水源保护、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为:东港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朱家尖城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桃花塔湾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北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沈家门城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四是进一步实施“811”环境污染专项整治行动计划。通过几年城乡联动抓环保、部门配合抓整治,全区整体环境质量开始好转,渔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

(四)加强督导,严格考核。村庄综合整治时间跨度长,我区在具体实施中,既做好攻坚部署,又常抓不懈,坚持制度保障、规范运作。一是加强检查指导。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坚持经常下基层检查、指导、协调各地建设工作,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促进环境整治和生态村镇建设顺利进行;区村庄示范整治和生态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更是把联乡镇、街道和下村指导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及时为建设村出谋策划、排忧解难,加快了环境整治和生态村镇建设进度,提高了环境整治和生态村镇建设水平。二是开展专项效能监察。区纪委、监察局对村庄示范整治和生态区建设工作开展专项效能监察,明确提出了监察要求,确保了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三是严格考核制度。制定了《普陀区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开展村庄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制定出台了《舟山市普陀生态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生态办工作职责和工作机制》、《舟山市普陀生态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明确奖励措施,年底进行全面考核,兑现奖惩。此外,还将这项工作列入“暖促”工程的考核内容之一,增加了各地做好工作的压力和动力。

(五)总结交流,不断深化。为使渔农村环境整治年年有新思路,不断有新突破,自这项工作实施以来,经常开展总结交流。一是定期编发村庄示范整治和生态区建设工作简报,介绍了各地经验做法,弘扬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各建设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二是编印了《普陀区村庄整治风貌》(第一辑),该图文集收录了我区已获省委、省政府命名的3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和11个区级环境整治达标村的建设成果,将建设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建设得到协调发展的新变革,介绍到全区各乡镇、街道,社区(村)。三是组织拍摄了蚂蚁岛乡长沙塘村、勾山街道南岙村示范村建设专题电视片,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和简明解说词向全区渔农村介绍了两村在村庄示范整治建设过程中的做法和成果。三是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区性村庄示范整治工作会或现场会,现场会上,各村通过渔农民新居建设、村民广场、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等工程实施,促进中心村建设和渔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模式得到广泛关注。四是环境宣教工作突出我区特色,取得理想效果。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扎实推动校园环保教育;组织开展环保知识有奖竞答,广泛宣传生态环保知识;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六五世界环境日系列专题活动。通过不断总结交流,全区的海岛渔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村镇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三、渔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村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近两年来,我区渔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村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活动开展不够平衡。出现不平衡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个别乡镇领导对这项工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局限于满足现状,工作缺乏主动性,不求突破和创新,治理工作流于形式。部分乡镇领导认为,只有经济搞上去了,渔农民富了,有较大的资金投入才能改变脏乱差现象。这些片面思想客观上阻碍了环境整治和生态村镇建设的开展。表现在具体工作人员还没有完全到位,责任不落实,工作起色不大。二是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差异较大。环境整治和生态村镇建设工作的落脚点在于各村,具体要由村干部来组织实施。凡工作进度快,村容村貌变化大的村,一个共同点就是村级班子有力,工作主动性强、积极性高。而偏面强调工作难开展、一味“等、靠、要”的村,往往进度缓慢。三是牵头联系单位帮助指导力度不同。建立环境整治和生态村镇建设工作牵头联系制度,目的是通过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合力搞好环境治理和生态村镇建设工作。这项制度建立以来,区财政局、农林水利局、建设局等单位,通过工作指导、项目安排、资金扶持,帮扶作用明显。也有些牵头联系单位对这项工作帮扶力度不够,职能发挥不足。有的乡镇环境治理局限修路、种树,渔农村环境卫生没有得到根治。四是村民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有待于提高。由于渔农民受传统落后的渔农村陋习的影响,加上乡村没有及时广泛宣传、引导,导致村民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与城市居民存在很大的差距,造成渔农民不主动积极保护自己的环境和创造美好的家园。全社会生态优先的理念尚未真正确立,少数基层领导习惯于陈旧观念,把生态保护和发展对立起来,追求经济增长多、考虑环境保护少,追求眼前利益多、考虑可持续发展少,生态保护工作未摆上应有位置。一些市民习惯于对政府、对社会提要求而不讲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参与生态保护的热情不高,破坏环境现象时有发生。

(二)建设资金不足问题突出。开展环境整治和生态村镇建设,不论是编制规划,还是完善渔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渔农民生产生活环境,都需要投入一定的建设资金。在资金落实上,一方面由于区、镇(乡)街道财力紧张,区级财政每年安排的专项资金不能满足需要,镇(乡)街道要求配套的资金部分没有明确落实;另一方面,省、市二级资金补助额度有限,却大部分按以奖代补形式下达,远水解不了近渴。此外,大多数村的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年可支配收入不多,向村民集资搞建设更不现实。由于资金紧缺,有些村环境治理和生态村建设方案确定了,甚至规划也搞好了,却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受资金所制,环境整治和生态村镇建设工作还只画在图纸上,挂在口头上,未能及时落实在具体实施中。

(三)环境整治责任和相关配套政策难落实。部分乡镇虽然建立了管理制度,但执行监督不到位。环境保洁、垃圾定点定时清运、绿化美化亮化等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出现问题不追究,管理混乱。集中治理动一动,过后出现反复,环境卫生制度不能坚持经常。建设前期各级各部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财政、用地、规费减免等方面支持环境整治和生态村镇建设,但在具体的工作中,一些部门项目资金的扶持也各有侧重,有些村还未享受到这些配套政策。

三、、推进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建议

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理念,充分认识重大意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生态观,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扎实推进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认识是实践的先导,我们必须提高对环境综合整治的思想认识。充分运用会议、图板、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介,大力宣传环境整治成效和各地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使环境整治深入人心、共同参与。环境整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是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的工作重点和基础性工程;是深化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渔农民生活质量的最佳途径。环境整治就是要解决广大渔农民群众要求迫切的问题,优化渔农村生态环境,丰富渔农民生活,健全渔农村民主政治,就是要做到“渔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抓什么工作、解决什么问题”。这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渔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环境整治,我们开展渔农村环境整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做发展渔农村社会事业的工作,这有利于整合财力资源形成发展渔农村社会事业的工作合力,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投资积极性,分步解决历史欠账问题。

(二)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切实加快环境综合整治的各项工作任务,着力推进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人居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1、围绕提高渔农民生活质量,大力优化人居环境。根据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和生态村镇目标,以村庄示范整治建设工程为龙头,按照“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服务强化”的要求,整体推进渔农村“改水、改厕、改路、改房”,加强渔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紧密结合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引入推广渔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生产生活污水净化新技术、新方法。加快建立起“户集、社区(村)收、镇运、区处理”的渔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系统,努力把传统村庄改造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服务健全、生活舒适的渔农村小康社区。

2、围绕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要把发展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作为调整渔农业结构的重要导向和发展渔农村经济、增加渔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无公害农业和生态农业。引导和教育渔农民不断强化环保意识,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渔农业适用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处理渔农业生产废弃物。要积极引导发展规模养殖小区,推动畜牧水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工厂化发展。加快渔农村工业小区建设,引导渔农村个体作坊向小区聚集,严格控制发展污染企业,加强污染源治理,确保工业生产生态、安全。不断创新生态经济发展模式,逐步改变渔农村畜禽庭院养殖的习惯,努力实现无害化生产,使渔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优化和渔农民的富裕融为一体。

3、围绕满足渔农民精神需求,大力建设生态文化。坚持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环境治理的灵魂贯彻始终,以“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为主要内容,打造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文化,提高村镇整体文明程度。建立健全文化活动中心、广播站、图书室、卫生所等公共文体、卫生、娱乐场所;以倡导公民道德规范为重点,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渔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农渔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为重点,大力开展文化科普活动,引导渔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崇尚科学,远离愚昧落后,努力营造陶冶人们情操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渔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大力开展对渔农民的环保知识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增强渔农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意识;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引导渔农民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和生育观,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大力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基层干部依法行政,渔农民依法履行民主权利和应尽义务,提高渔农村政治文明水平,确保渔农村政通人和,社会秩序安定。

(三)加强领导,扎实措施,加大推进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任务,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涵盖面广,任务艰巨。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摆上日程,健全机制,完善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真抓实干,强力推进,确保渔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1、转变观念,建立责任制。渔农村环境整治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实践已反复证明,盲目追求经济增长,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而影响经济本身发展;合理运用自然资源,在生态环境可承载的限度下发展经济,又可以积累资金、提高科技水平而促进经济发展。要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一起纳入决策视线,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换取经济最大的发展,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好生态环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要层层落实责任目标,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2、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渔农村环境整治,是广大农民群众的事业,也是全社会的事业。各级各部门关心渔农民、关注渔农村、支持渔农业,就要切实体现在关心、关注和支持渔农村环境整治上。各涉渔涉农部门要在调整渔农业结构,指导渔农民生产,帮助渔农民增加收入上做文章、出思路;交通、建设、农林、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倾斜政策,在村镇规划、道路建设、住宅建设、村庄绿化等方面加强指导,积极帮扶。要按照“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注重实 效、搞好服务” 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3、强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渔农村环境状况脏乱差是长期形成的,集中整治不易,巩固成果、长期保持更难。我们必须在集中整治的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巩固和发展机制,克服过去那种重集中整治、轻长效机制建设的倾向。要坚持把突击整治与经常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制定和落实渔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五个一”制度(每个村镇要成立一个卫生管理组织,建立一支卫生清洁队,每个卫生清洁员配备一辆清运车,设立一个集中倾倒填埋场,制定一套卫生清洁制度),以保证建成一批、巩固一批,改造一项、保持一项,保证长远效益。

4、树立典型,全面推进。典型示范带动是环境整治的一个重要工作方法。渔农民最讲实际和实惠,当他们看到典型示范的作用和好处后,就会激发出巨大的建设热情。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注重抓典型推进的工作方法,下大力气再抓一批示范村镇,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环境整治活动给渔农村、渔农民带来的变化,从而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渔农民自觉地投入到创建活动中来。在抓好典型示范的同时,要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切实解决好“有的干,有的等,有的看”的问题。要组织引导其他村镇同时积极行动起来,有条件搞哪项创建,就先搞哪项。即使条件再差的村镇,也要首先解决环境卫生问题,形成村村镇镇都行动、人人户户都参与的局面。

5、广开渠道,完善投入机制。环境整治需要物质保障。从我区现有财力来看,在短期内对渔农村社会事业的大量投入既不现实又不可能。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加快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一是要发挥政府主渠道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二是要有序整合部门资金,集中财力搞整治。要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计划、财政、农业、交通、建设、环保、民政、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部门的优势,将相关项目与村庄整治和生态村镇建设结合起来。三是要充分发挥渔农民投入的主体作用,引导渔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四是要深入组织开展以城带乡、社企结对共建小康社区。总之,要开动脑筋,广开渠道,多腿走路,多方出力,采用“村集体和渔农民出一点、政府补贴拿一点、有关部门和联村单位帮一点、动员社会力量筹一点、市场运作省一点”的办法,切实解决好资金问题。

6、积极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试点工作。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生态区建设要求和村庄示范整治工作,今年以来,我区开展了以畜禽粪便污染整治、生活污水整治、垃圾固废整治、化肥农药污染整治、河沟疏浚整治和提高农村绿化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试点工作,下半年重点要放在环境整治和村庄绿化上,突出垃圾收集处置和村庄绿化工作。在环境整治方面,加强了保洁队伍建设,加大环卫设施投入,积极开展专项改造工程,清除卫生死角,进行改水、改厕运动,健全保洁工作制度,提高社区(村)环境质量,改善渔农村生活环境。在村庄绿化方面,要继续实施整荒披绿工程,开展庭院绿化工程,成立专门的护绿队伍。为继续推广“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成效,目前,区政府正在抓紧制定《普陀区渔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方案》,继续对我区渔农村环境问题开展全面综合整治,努力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普陀区委区政府渔农村工作办公室

篇6:我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更加和谐的生态家园,农村的发展任重道远。长期的二元结构模式,使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城市差了一大截,农村环境难尽人意。我区是老少边穷地区,虽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区的经济逐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区的农村涉及面广,一些边远小村依然非常落后。为了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我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作出初步研究和探讨。

一、当前我区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现状

(一)当前我区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取得的成绩。

我区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加大了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使全区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主要表现在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水库加固、国土整治、矿山整顿、改水改厕、、改灶改路、能源建设等方面;重点区域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开始启动;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稳步发展。近几年来,政府花了大力气,加大和环境治理力度,综合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推行无公害的农业种养方式,尤其是在农村沼气建设工程方面,“生态示范村(镇)创建工程”、“环境优美村镇创建工程”、“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等先后在全区铺开。

(二)当前我区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仍然存在的问题

我区农业及农村环境状况仍面临严峻形势。目前,我区广大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和农业面源污染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和面源污染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突出表现在:澧水流域永定段及其支流生态环境恶化呈加速趋势,辖区重要水库、湿地日趋萎缩,一些乡镇和区域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加剧了干旱、洪涝灾害的危害和植被退化、山地石漠化;有林地、多林区的乱砍滥伐,致使林草植被遭到破坏,生态功能衰退,水土流失加剧;矿产资源的乱采滥挖,尤其是沿河、沿坡的开发不当,导致崩塌、滑波、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全区野生动植物物种丰富区的面积不断减少,栖息地环境恶化,珍贵药用野生植物数量锐减,生物资源总量下降;河(库)污染严重,渔业资源衰遏,河岸侵蚀问题严重;农药、化肥和农用薄膜的大量不合理使用,导致土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生活污水、垃圾的随意倾倒、堆放,导致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将严重制约我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当前我区农业及农村污染加剧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

1、目前环境管理体系及农技推广体系难以应对污染问题。我区的农村现代化进程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工业优先增长和依托工业的现代化农业逐渐发展,二是居民在空间分布上逐渐集中。这使我区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自然和谐型转变成自然危害型,农村原有的具有强大环境自净能力的自然循环被破坏,原本可以自然消纳的生活污染物因超出环境自净能力成害。不仅如此,近几年来,我区农村的各类环境污染也呈现出与城市污染迥异的特点。农业生产导致的面源污染具有排放主体分散、隐蔽,排污随机、不确定、不易监测。这使得对面源污染的管理存在成本过高,因此存在着只能对受害地监测,很难监控排污源的现状。我区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上的,对农村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加之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导致其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另外,农业技术的选择缺乏环境政策制约机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几乎失效:以前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是以减少农技推广经费和鼓励自我创收为特点的。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财政拨款,农技推广系统不得不从事与业务无关的经营活动以获取收入,包括卖化肥和农药等。由于激励不相容,导致一些推广人员对指导农民提高农药和化肥使用效率缺乏积极性,以致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情况一直在加剧。

2、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我区在环境保护建设中,严重存在着城乡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的不协调问题。长期以来,我区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由于农村土地等资源产权关系不明晰,致使农村的环境资源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造成几乎没有有效的经济手段,对农业生产中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的部分给予一定补偿,对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收取一定费用,实际上鼓励了农村居民采用掠夺式生产方式。由于环境保护尤其农村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投资回报率较小的领域,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政府必须发挥主导投资作用。另外,目前我区在实施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上,还存在着资金分散、重复建设和“自上而下”的决策等现象。例如,面源污染的治理资金分散到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导致一个需要环环相扣才可能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变成各部门步调不一致的局部行动,自然效果不佳;由于采用“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在政治目标最大化的激励下,对于能增加政绩的公共服务,呈现出一种较高的供给热情。而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这样没有进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公共服务,即便农民

已经有了需求,也很难提到地方政府的操作层面上来。

3、扶持措施不力,导致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难以建立。我区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政策。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本来就匮乏,建立收费机制困难,又缺少扶持政策,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

4、治理模式不适,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套用解决城市污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的主要手段——末端治理——都存在技术、经济障碍。除了面源污染难以收集污染物外,其它类污染用末端治理常会出现既治不起,也治不净的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由于其污染排放的集中性、污染物相对的单一性和企业经营相对的大规模等特点,末端治理方法在多数情况下是适用的甚至惟一的。而农村的生活污染、乡镇企业污染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采用末端治理则会因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最小经济规模限制以及高折旧率限制而不可行。

5.农村环保法制不健全,使我区环境保护缺乏有利保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农村环保立法滞后,法律体系不健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立法,初步形成了一个以1989年12月通过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法律法规体系川,诸多环境法虽都涉及了农业环境保护,并对农村环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一法律法规体系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未能将农业环境与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协调起来。而且,一些重要环境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如程序法方面的有关环境评价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农药使用造成环境污染法等。

二、环境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足。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仍是按辅助性原则为依据的统分结合的多部门、多层次的执法管理体制,这样形成了执法主体势力割据的局面,致使权责不明,权力过于分散,从而使一些省、市级环境保护专门机构变成了本地区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为了一味提高本地区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甚至乡、镇领导认为只要经济上去了,自然一切就都会搞好的,而对环保法置之不理,造成了地方保护主义极为严重。

三、农村干部和农民环保法律意识淡薄。我区大部分农村干部,政策性意识浓厚,法律性意识较淡薄,致使许多法律法规在农村实施过程中给以政策化,以政策的原则性`实践性、灵活性代替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造成农村市场经济法治建设障碍重重。再由于农村环保法在我区大多农村干部群众头脑中仍是一个未知数。从而出现了一些农村干部为了本乡经济利益而置环保法不顾,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策略采发展经济。同时,一些农民缺乏接近环保法、了解环保法,认识不清环保法的内在经济动因,而为了自己一时的经济利益滥伐林木,大肆捕获珍稀动植物,过度放牧,加剧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我区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主要内容与目标任务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1.调整农村能源结构,推广使用电、水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十一五”期间,使农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所占比例达到20%以上。

2.结合生态区创建,大力推进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十一五”期间,使全区农村空气、水、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饮用水合格率达到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0%,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3.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对严重缺水、无路、少田地等居住条件恶劣地区及生态环境敏感地区的农村居民实施搬迁,向集镇或农村居民点集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二)防治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污染

1.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禁止向农业生产基地超标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倾倒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和城镇生活垃圾,控制工业、生活“三废”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2.开展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全区推广农林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开展农业有机废物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的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大力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力争使全区农药使用强度控制在6.0公斤/公顷以下,化肥施用强度控制在260公斤/公顷以下,绿色有机农产品比重达到15%以上。

(三)保护、合理利用与增殖自然资源

1.切实加强水、土地、森林、矿产等重要自然资源的环境管理,严格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对资源开发重点建设项目,要求编报水土保持方案。

2.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河(库)源头区、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及生物多样性丰富典型地区,抓紧新建、扩建一批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小区,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三、我区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和协调,建立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

1.建立和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要把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辖区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生态环境保护负责的责任制落到实处。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计划,保证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审计制度,确保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积极协调和配合,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区直各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全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环保部门应做好综合协调与监督工作,计划、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和建设等部门应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规划与管理,做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二)财政倾斜,市场化运作,为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投入保障

1.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建立政府引导资金,通过政府投入、股权收益适当让利、财政贴息、前期活动补助等,引导社会资本对农村生态、公益事业的投入。探索水权转让、矿业权招标、水域有偿开发等,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2.积极争取上级环保部门的资金支持。一是争取本级排污费资金的征缴返回,保证每年拿出50万元用于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争取国家、省、市环保专项资金的投入,要在污染源专项治理、区域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改水改厕、能源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

(三)完善政策法规、标准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加强我区农村环保法的保障作用。(1)、扭转人治化,加强法治化,推动我区农村环保产业市场化进程。加强法治化是我区农村由以人治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法治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客观需要,是我区农村法治建设的关键,由此,转变农村环保法制建设中出现的以-人治”为核心,忽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而片面发展经济效益的思想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2)、完善农村环保法律体系,使之统一化、规范化和高效化。(3)、规范我区农村环保管理体制,促使此体系高效实施。为了在我区农村有效实施环保法,必须提供一套强有力的管理体制作保障:基于目前的管理体制,除继续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外,还应建立实施清洁生产促进制度,农业环保责任制度和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制度,兽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等。(4)、健全执法机构,强化执法队伍,不断提高执法水平。要不断提高我区基层执法队伍人员的政治觉悟,使其能抵制各种腐败现象的侵蚀,严格依法办事,作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五、在全区范围内,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干部和农民的环保法律意识。

2.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布局、工程立项,土地征用流转、生态移民、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

(四)加强舆论引导,重视科技创新

上一篇: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下一篇:高一文明礼仪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