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流程九关质量控制

2024-05-06

体检流程九关质量控制(精选8篇)

篇1:体检流程九关质量控制

北京市体检质量控制和改进评估标准(试行)

发布部门: 北京市

发布文号:

为建立和完善北京市体检质量控制和改进体系,规范体检工作,对其工作质量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估,确保体检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第一部分 基本条件

一、场地及建筑

(一)有相对独立的体检场所及候检场所。

(二)体检区域有冷暖设施,通风良好。

(三)按体检用房使用总面积与当日受检人数之比,受检者人均占有使用面积在2.5平方米以上,使用总面积不得低于400平方米。

二、专业设置

(一)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妇科、口腔科、体检咨询;

(二)放射影像、心电图、B超、检验。

三、每个体检专业至少一名从事本专业五年以上的执业医师;医师与受检人数之比为1:10,设总主检1人。

四、基本仪器设备:

(一)检查床、血压表、听诊器、叩诊锤、身高计、体重计、测量尺、肛门镜(或数字显影直肠肛门镜)、红外乳腺诊断仪、额镜、耳镜、音叉、鼻镜、鼻咽镜、喉镜、间接喉镜、压舌板、标准对数视力表、色盲检查图、眼底镜、裂隙灯、眼压计、检眼灯或手电筒、遮眼罩、牙椅、灯(无影灯)、口腔器械盘、口镜、镊子、探针、妇科检查床、窥阴器、细胞学检查、离心机、尿分析仪、血球分析仪、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洗板机、酶标分析仪、相关检测试剂盒、恒温箱、电冰箱、冰柜、心电图机、X光机、B超显像仪、超声图象热敏打印机、压力灭菌器、采血台、消毒器材、医疗用品、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及相应设备。

(二)其它设备:根据体检特殊项目需要配备相应设备。

(三)征兵、招生体检的仪器设备配置执行相关标准。

第二部分 体检质量评估标准

一、有体检质量控制管理组织,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二、健全的体检工作规章制度,并装订成册:

(一)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二)科室工作制度;

(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四)信息化管理制度;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六)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制度;

(七)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三、各项操作符合体检操作规程。

四、体检结论书写规范、准确,使用医学术语。

五、各种体检检验报告结果有正常参考值,检验项目有中英文对照。

六、体检报告在10天内反馈受检者或受检单位,检出重要阳性体征或可疑重大疾病及时通知到受检单位或受检者并有记录。

七、从事体检工作的医师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护士具有有效的执业证书;医技人员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及相关的上岗证书。

八、放射科专业使用的设备、工作场所及各种防护设施符合有关规定,持有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卫生防护和影像质量检测合格报告。

九、检验科的室内质控、室间质评达到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质控要求。

十、医疗机构采购和使用的医疗器械必须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必须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的医疗器械,查验并保存供货商及产品的资质证明,效期产品实行效期产品管理,一次性使用的产品不得重复使用。

医疗机构所用的诊断试剂必须具有药品批准文号或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生产企业应有《药品生产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供货方要提供质量保证书。

十一、医疗废物的管理达到《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要求。

十二、设有专(兼)职信息管理人员,各种统计报表上报及时准确。

十三、医院感染管理符合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和北京市《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实施细则》的规定。

十四、需提供国家年审合格证书或相关有效证明文书的设备:

放射科全套设备 血球分析仪

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

血压表酶标仪

身高体重计天平

B超设备氧气瓶

听力计免疫系统检测仪器

眼压计

裂隙灯

电脑验光仪

紫外线灯

十五、本标准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篇2:体检流程九关质量控制

1.采购: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采购优质 合格产品,并提供质检报告和合格证.2.到现场复检:由质检员抽样进行检查规格 型号等是否与采购要求一至,并送样到甲方和监理,确认后进行施工使用.二.施工

1.技术交底:由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班组进行培训,让工人对施工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2.坚持做到每道工序合格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幕墙结点安装

重点在于控制土建结构施工期间幕墙预埋件的埋设质量。监理人员应提前督促幕墙的设计、施工单位加强与土建单位的联系与配合,使幕墙预埋件的埋没位置、埋设质量能达到幕墙设计或规范的要求。此外,还得对预埋铁与连接角码的焊接质量、立柱与连接角码的连接质量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

(2)横梁立柱安装

重点检查立柱安装的垂直度、横梁安装的水平度、幕墙分格的规格尺寸等是否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检查和控制横梁与立柱的连接质量。

(3)面材安装

重点检查面材的固定连接质量及密封胶嵌缝质量.密封胶嵌缝施工要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由熟练工人操作。施工时要防止气泡的出现,并保证胶缝厚度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之内。

(4)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施工安装质量的检查与验收,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会同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并予以改正。检查验收制度要采取自检、及甲方质量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最终验收相结合,确保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6 认真做好幕墙的防火、防雷工作

篇3: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1 对受血患者展开血液性传染病检测, 避免后期出现医疗纠纷

虽然输血属于临床治疗和抢救工作的重要手段, 但血液制品存在特殊性, 很容易有一些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隐藏其中, 如HIV病毒等。若将含有感染性病毒的血液输入到患者体内, 不仅无法实现治疗效果, 反而还会给患者造成难以治愈的损害。因此, 在用血前应对患者进行HIV、HCV、HBV等病毒检测, 避免在后期出现医疗纠纷[1]。同时, 目前所用血液很多来自血站, 供血单位会对献血者予以严格筛查。除此之外, 在输血时, 医生应对受血者展开相关检测, 保证输血安全性, 同时促使一些无临床症状表现的病毒携带患者得到有效诊断与及时治疗。同时, 潜在传染源的发现可为医务人员开展诊断与护理工作时提供操作隔离保护依据, 避免出现自身感染问题, 同时应对医疗器械展开严格消毒, 防治交叉感染等问题发生。

2 对输血适应证予以严格把握, 尽量控制输血率

输血即刻在临床治疗与急救中发挥重大作用, 然而同时也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及患者不良反应。因为检测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 有时血液检测结果为阴性, 但因为部分疾病还属于“窗口期”, 很难准确检测出来, 因此有时血液检查也不能将疾病感染完全排除。因此, 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对可以不输血患者坚决不输, 当患者必须输血时, 则应遵循最小限度输血原则, 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尽量使用自身输血方法, 同时对成分输血加以有效利用, 以便将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最大限度降低。

3 对血标本进行严格检验

在采集血标本与运输过程中, 应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相关要求进行[2]。采集血标本前, 应严格核对输血申请单、患者姓名和患者实际情况, 保证输血申请及患者情况相符, 保证输血申请单资料齐全, 血标本可对患者当前免疫情况准确代表。在对配血试验所用血标本进行采集时, 应保证采集时间在3 d以内, 抽血完成后对试管进行准确标记, 避免血标本出现溶血或稀释现象。同时, 接收血标本人员同样要认真核对, 做好接收登记工作, 在2~6℃冰箱中保存血标本, 并对贮血并向温度加以记录, 做好相应消毒工作。在展开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时, 应对输血申请单予以认真查看, 保证无误。取血人应在认真核对血标本情况后签字取血, 在2~6℃下保温并展开及时输注。

4 在血型鉴定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

4.1 ABO血型鉴定

在输血前常规检验中, 对ABO血型展开准确鉴定是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也是展开交叉配血工作的前提。在ABO血型检验工作中所用标准血清需要具备国家批准的生产文号与购回后自我检定记录, 同时需保证在血清有效期内[3]。在试验中应严格根据相应操作规程展开检验, 特别应对血球和血清比例加以注意。对于具有特殊疾病患者如蛋白异常或肝病患者, 在血型鉴定时以洗涤红细胞最佳。同时, 在进行血型鉴定时应展开正反定型, 发挥质控与相互验证作用。在ABO血型正反定型中, 正反定型不合包括4种类型:正定型不合、反定型不合、血浆或蛋白质异常、其他原因所致不合等。若有正反定型不符现象, 则需对全部血液展开重复试验, 保证标本准确、所用试管无污染。同时应对血型抗体抗原减弱或缺失、ABO亚型存在与否加以注意。

4.2 Rh血型鉴定

Rh血型是人类血型中较为复杂的血型系统, 具有多态性特征, 可能会引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和溶血性输血反应等。正常人体血液中无Rh天然抗体, 有再次输血、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有可能出现免疫性抗Rh体, 因此应加强Rh血型的常规检测, 同时在定型时应严格根据试剂说明书展开操作, 确保血型鉴定工作安全可靠。

5 严格进行交叉配血

在实验室中进行交叉配血时, 需严格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展开操作。“严格交叉配血”指的是所用方法可成功检出具有临床意义、与ABO不相容、ABO系统之外的抗体。在实验室展开交叉配血实验, 是患者输血安全性加以保证的必要试验措施, 可将血型降低中可能存在的所有错误及时发现, 可以确定不规则抗体的有无。现阶段, 凝聚胺技术[3]在诸多医院血库中获得常规应用。

凝聚胺技术属于多价阳离子溴化己二甲胺多聚物, 可对肝索予以中和, 溶解后可形成诸多正电荷, 对红细胞表层的唾液酸中所带负电荷予以有效中和, 促使红细胞Zeta电位有效降低, 促使红细胞易于彼此接近, 同时在离心力作用下诱导红细胞出现可逆非特异性凝聚。在反应体系内, 地理子介质可对抗原与抗体间反应发挥促进作用, 如果反应时有Ig G分子和红细胞形成直接大桥, 待非特异性红细胞凝聚消除后, 抗原与抗体反应下所致特异性凝聚单独存在。因此, 在展开交叉配血过程中, 应在对献血者与患者血型准确鉴定基础上, 将凝聚胺和盐水法有机联合, 如有必要补充应用其他方法, 将交叉配血结果相互印证, 保证交叉配血工作的高度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朱纯刚.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 :373-374.

[2]高乐俊, 王树诚.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研究.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 4 (2) :48-49.

篇4: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输血 标本 检验流程 质量控制

输血是救治患者大出血、癌症、血液病等疾病的重要手段,血液制品不同于其他的药物,有其特殊性,及时安全的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这就要求输血前要做好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操作者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在输血前检验的前、中、后各个环节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才能为临床提供安全用血,为探讨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措施,本文就此进行阐述。

输血前患者进行各种血液性传染病的检测,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输血是临床治疗抢救生命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是血液制品,一些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可能因输血而被感染,特别是HIV等。因此,患者在用血前必须进行HBV、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抗体检测。目前所用的血液均有血站提供,供血单位也是严格筛查献血者,医生也要对受血者进行筛查,减少由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这样一些临床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得到诊断并能及时治疗,在输血后患者就不能因感染上述血液性传染病而要求医疗卫生部门进行赔偿了,医生也能保护自己,对患者对医生对单位均有好处。

严格输血适应证,能不输血者则不输血

众所周知,输血既可用于治疗,也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由于检验方法的局限性,有些检验结果为阴性,但不能排除一些疾病的感染,因为,有些疾病在“窗口期”,一般检验方法不能检出,认为是安全的,还有,不同检验试剂和检验方法对检验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受血者感染,因此,临床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可输可不输的坚决不输,对必须输血的给与适当输血,并要成分输血,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最好采用自身输血,这样可以减少因输血造成的感染,自身输血越来越多,是输血发展的重要方向。

输血检验血標本的正确性、完整性

血标本的采集、运送应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认真核对血液标本,送标本人员要认真核对标本和患者是否一致,接收标本的血库人员要认真核对,并做好交接登记和签名,放置2℃~6℃冰箱保存,在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的时候,认真查看输血申请单,三查七对,各种检验结果要由2人重复检验,确保无误后实行双签名发出报告。血液制品发放时,取血者和发血者两人核对,要认真观察血液外观有无变化,查看冰箱温度登记,有无停电、冰箱故障等因素造成温度升高,影响血液的保存温度,确保无误后方可发血,并严格签字程序,取血人要核对后签字拿血,并保温2~6℃,及时进行输注。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各种标本要认真保管,保存于2~6℃冰箱1周,患者输血完毕后,血袋要保存1天,以防止输血反应而进行核对,这样才能做到安全用血,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

ABO血型鉴定: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试验,尤其要注意血清和血球比例,对于某些疾病如肝病患者或蛋白异常的患者,做血型时,最好用洗涤红细胞。正反定型互相验证可起到质控作用。

Rh血型鉴定:人类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当属Rh血型系统,它能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其临床意义仅次于ABO血型系统。正常人血中不存在Rh天然抗体,有输血史、妊娠史、再次输血的患者有可能产生免疫性的抗Rh抗体,故应常规检查Rh(D)血型,定型时应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并建立对照系统。

严格交叉配血

实验室做交叉配血实验应严格按照部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操作。所谓“严格交叉配血”是指采用的方法必须能检出ABO不相容及ABO系统以外的、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做交叉配血时,应在正确鉴定患者和献血者血型的前提下联合应用盐水法和MPT,必要时再补充其他方法相互印证。

交叉配血后的注意要点

交叉配血后的查对及报告:交叉配血操作完毕后,应对试验进行核查,其内容包括受血者和献血员标本的正确与否、操作程序、反应条件、试验结果是否正确,完全确定后填写交叉配血报告,报告中应将受血者和献血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血型以及献血员的采集日期、血袋编号、血量等写上,以便在出现意外时查找原因。查对无误后,发血者与取血者共同签名。

交叉配血后血标本的保存:在发出报告和血液之前,再次核对受血者和献血员的血液标本并封闭或将容器盖拧紧后,放在2℃~6℃冰箱至少保存7天,以便输血不良反应时复查,所有原始资料要保存10年。

综上所述,输血是救治患者大出血、癌症、血液病等疾病的重要手段,血液制品不同于其他的药物,由其特殊性,及时安全的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在输血前、中、后,要严格按照输血管理标准进行操作,各种标本要严格保存,以防止出现输血反应进行核对,同时也降低了因输血而出血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李应光,武秀利.庚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6,23(5):218.

2 张文兰,胡同平,王树平,等.2686例输血前、术前、产前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与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6,19(4):320.

3 李汝广.输血前感染标志物检验情况分析.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5):181-183.

篇5:临床生化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临床生化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①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质控措施需要有管理手段和制度来保证其实施,在开展室内质控之前要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

② 搞好质量控制知识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质控基础知识,能通过质控图查找失控原因,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③控制好质控血清的质量:在开展质量控制前,必须认真选择和标化各种标准品,并注意观察其稳定性和瓶间差。高质量的定值质控血清是质控的最佳保证;

【操作步骤】

一、室内质控品的选择

理想的室内质控品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

人血清基质;无传染性;瓶间变异小,酶类项目CV%<2%,其它分析物CV%<1%;冻干品复溶后稳定性好,多数常规生化项目2~8℃稳定7天,-20℃稳定30天;有效期应在1年以上。

二、质控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

严格按质控品说明书操作和保存,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质控品;冻干质控品的复溶确保所用溶剂的质量和所加溶剂的量的准确性,复溶时应轻轻摇匀,使内容物完全溶解,切忌剧烈振摇,防止泡沫产生,复溶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质控品要在与患者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每天至少做两水平以上质控品。

应用质控品的注意事项:

1、要充分了解控制品的复溶过程。

2、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注意各分析物的稳定性。

3、说明书的质控值只为对应的检测系统提供数据参考。

4、“开放”检测系统可考虑选用无参考值质控品。

5、实验室应尽量保证质控品批号的稳定。

6、了解质控品和病人血清的差异——基质效应。

7、质控品的值不具有溯源性。

三、室内质控图的绘制 1.均值和质控限的确定

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确定质控图的均值和质控限,将质控品应与常规标本一起测定。根据20次质控结果(每天开一瓶,一天测一次),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暂定均值和暂定标准差。以此暂定均值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平均数和累积标准差(第一个月),以此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至五个月。以最初20个数据和三至五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规均值和标准差,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对稳定性较短的质控品,均值的建立可在3至4天内,每天分析每水平质控品3至4瓶,每瓶进行2至3次重复。收集数据后,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的数据)。如果发现离群值,需重新计算余下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均值。至于标准差,可采用以前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以前的标淮差是几个月数据的简单平均或甚至是累积的标准差。这就考虑了检测过程中更多的变异。标准差等于平均数乘以以前变异系数(CV%)

2.绘制质控图及质控方法(规则)的应用

根据质控品的靶值和质控限绘制质控图,并将原始质控结果记录在质控图表上,保留打印的原始质控记录。将设计的质控规则应用于质控数据,判断每一质控结果是否在控。现多采用Westgard多规则即:12s/13s/22s/R4s/10X。

四、失控情况处理及原因分析

室内质控出控时,应填写失控报告单,并上交专业主管,由专业主管做出是否发出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那批患者标本检验报告并分析及登记失控原因。失控信号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操作上的失误、试剂、校准物、质控品的失效,仪器维护不良以及采用的质控规则、质控限范围、一次测定的质控标本数等等。失控信号一旦出现就意味着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那批患者标本报告可能作废。此时,首先要尽量查明导致的原因,然后再随机挑选出一定比例(例如5%或10%)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最后根据既定标准判断先前测定结果是否可接受,对失控做出恰当的判断。对判断为真失控的情况,应该在重做质控结果在控以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如失控信号被判断为假失控时,常规测定报告可以按原先测定结果发出,不必重做。当得到失控信号时,可以采用如下步骤去寻找原因:

失控原因分析

(1)立即迅速、仔细的回顾整个操作过程。分析有无特殊情况,如电压波动、仪器不稳、试剂瓶标签脱落、试剂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质控品瓶盖松动、复溶过程异常等。并应检查使用的容器、量器是否正确、仪器有无变动(如波长旋钮移动了位置)、校准品或试剂有无变更生产厂家、批号或接近失效期等,同时复查计算结果。

(2)立即重测定同一质控品。如是偶然误差,则重测的结果应在允许范围内(在控)。如果重测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3)新开一瓶质控品,重测失控项目。如果新开的质控血清结果正常,那么原来那瓶质控血清可能过期或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或者被污染。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4)新开一批质控品,重做失控项目。如果结果在控,说明前一批血清可能都有问题,检查它们的有效期和贮存环境,以查明问题之所在。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5)进行仪器维护,重测失控项目。检查仪器状态,查明光源是否需要更换,比色杯是否需要清洗或更换?对仪器进行清洗等维护。另外还要检查试剂,此时可更换试剂以查明原因。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6)重新校准,重测失控项目。用新的校准液校准仪器,排除校准液的原因。

(7)请专家帮助。如果前六步都未能得到在控结果,那可能是仪器或试剂的原因,应和仪器或试剂厂家联系请求他们的技术支援。

如何正确对待失控

质控在控:患者样本可以检测和报告。

质控失控:1.停止患者样本的检测。2.拒发检测报告。3.寻找原因。4.解决问题。5.对失控时的患者样本进行重新检测。6.做好记录。7.避免用不正确的方式对待失控。8.盲目的重复检测质控品。9.试用新控制品。

失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的处理失控!

查明失控原因并解决问题:

1、查看质控图,根据失控规则明确误差的类型。

2、判断误差类型和失控原因的关系。

3、自动分析仪多项目检测系统上常见因素,单个项目还是多个项目出现失控。

4、与近期变化有关的原因。

5、确认解决问题,做好记录。

五、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 1.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统计处理

每月末,应对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处理,计算的内容至少应包

括:当月每个测定项目原始质控数据及除外失控数据后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当月及以前每个测定项目所有在控数据的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2.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的保存

每个月的月末,应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存档的质控数据包括:当月所 有项目原始质控数据;当月所有项目质控数据的质控图;上述所有计算的数据(包括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当月的失控报告单(包括违背哪一项失控规则,失控原因,采取的纠正措施)。

3.每月上报的质控数据图表

每个月的月末,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应将以下汇总表上报实验室负责人:当月所有测定项目质控数据汇总表;所有测定项目该月的失控情况汇总表。

4.室内质控数据的周期性评价

每个月的月末,都要对当月室内质控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进行评价,查看与以往各月的平均数之间、标准差之间、变异系数之间是否有明显不同。如果发现有显著性的变异,就要对质控图的均值、标准差进行修改,并要对质控方法重新进行设计。

系统误差

1、质控结果的均值发生变化是系统误差的证据。均值的变化可表现为倾向和漂移。

2、倾向提示检测系统可靠性的逐渐丧失,这种变化通常是缓慢而细小的。

3、漂移则是指控制品均值的突然改变。

倾向和漂移

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

1、样品或试剂加样系统安装不完整。

2、恒温系统温度偏倚或漂移。

3、实验场地室温或湿度不合适。

4、试剂或校准品批号更换。

5、试剂在使用、储存或运送过程中变质。

6、校准品在使用、储存或运送过程中变质。

7、控制品在使用、储存或运送过程中变质。

8、控制品处理不当,如:不要求冰冻的却冰冻了。

9、滤网脏。

10、光源坏。

11、检测系统使用非试剂级用水。

12、近期做过校准。

13、更换操作人员。

随机误差

技术上,随机误差是对于预期结果无一定方向与大小的离散。在 QC 结果中,相对于均值发生的正或负的离差被定义为随机误差。这些若被确定为可接受(或预期)的随机误差,并由标准差量化;若数据点超出预期的数据群体(即,数据点超出±3s限值)的,为不可接受(未预期)的随机误差。

产生随机误差的因素:

1、电源。

2、控制品的重复加样。

3、控制品编号错误。

4、水中产生气泡。

5、试剂或样品加样系统内有气泡。

6、控制品复溶不正确。

7、控制品储存于自动化霜冰箱内。

篇6:准备中心质量控制流程及考核办法

一、施工任务(计划、图纸)的接收:

准备中心外部施工联系事宜单、计划(包括施工单)等应由经营主管接收,并做《文件接收登记》。接收后应根据准备中心钢材库现有材料情况,由钢材库管理人员配合做好材料的缺料购买申请、代料申请事项。并在施工计划上标明工期后下达到技术室做技术准备。

二、施工计划的准备:

技术室在接收到施工任务后,按顺序编写内部施工编号,并根据施工任务的工期合理安排数控编程切割零件库的绘制和施工单制作。

1、切割零件库的绘制

所有需要施工零件的下料的尺寸必须要经过互审并做好互审记录,确认尺寸无误后方可下达车间。

2、计划图纸的整理

所有需施工的图纸背面应加盖首件检验单表格,数控板材图纸应按照材质规格装订成册;坡口切割图纸每张应附上《批量坡口加工质量控制及计件卡》及施工明细;管棒材下料图纸应付上《批量管棒材加工计件卡》及施工明细。

3、计划图纸的下达

施工单和图纸应下达给施工班组负责人;施工计划下达给收发。签字确认后并做好《文件发放登记》。

三、施工计划的实施

各生产班组在施工前应对所接收到的计划与生产图纸进行核对,确认后按准备中心所制定的生产工期进行生产安排施工。

1、数控火焰切割

编程切割:数控班在接到生产计划后,编程套料人员应按照生产计划钢板材质规格进行钢板数据的测量,并根据所测量数据进行数控编程套料,套料完成后,应亲自为切割人员指定所需要切割的钢板,并把已编制好的程序输入切割机内,同时附上填写完整的数控下料编程交接单。当切割花纹板时编程人员应当向切割人员说明花纹板放置要求。

操作人员在开始切割前应对数控切割机的枪嘴垂直度、割嘴型号进行调整;对钢板的材质和厚度、程序号与数控下料编程交接单进行核对,当切割花纹板时应按照套料人员要求切割,严禁对钢板镜像后切割,以上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切割。在每班开始切割第一个零件后,均需对补偿量进行校核,对连续切割上班程序的也应对补偿量进行校核,如果当班操作工发现上班确定的切割补偿有问题时,应及时向车间值班人员反应。如补偿量没有问题就检查图纸背面的首件检验单,如未填写时,应立即停止,配合当班检查员对此工件进行首检,如发现有问题应向当班值班人员汇报;如确认无误后由当班检查员填写图纸背面的首件检验单相关项。当班程序切割完毕后,应配合套料人员如实填写数控下料编程交接单后交当班检查员交检。

切割件打磨要求:⑴、主体结构件的主筋板类:主筋板与顶板纵向接触的非机加工表面的切割面的氧化皮应清除,允许残留部分难以清除的氧化皮,允许残留面积应在切割面面积的20%内,且残留部份在厚度方向不允许超过切割件厚度尺寸的三分之

一、长度方向上不允许超过切割件长度尺寸的1%;

主体结构件:顶梁、掩护梁、底座、前后连杆类、尾梁。

⑵、隔板类:切割面的氧化皮应清除,允许残留部分难以清除的氧化皮,允许残留面积应在切割面面积的20%内,且残留部份在厚度方向不允许超过切割件厚度尺寸的三分之

一、长度方向上不允许超过切割件长度尺寸的5%;

⑶、贴板类:有三角焊缝的切割面氧化皮需清除、与顶板接触切割面的氧化皮应清除,允许残留部分难以清除的氧化皮,允许残留部分面积应在切割面面积20%内,且残留部份在厚度方向不允许超过切割件厚度尺寸的三分之

一、长度方向上不允许超过切割件长度尺寸的5%;⑷、大耳板类:有三角焊缝的切割面和与顶板接触、非机加工表面的氧化皮需清除。

2、机械手火焰坡口切割

编程切割:坡口切割班在接到生产计划后,操作工应按照生产计划数量,并根据图纸要求进行编程切割,操作人员在开始切割前应对机械手枪嘴角度度、割嘴型号进行调整。在开始切割第一个零件后应检查图纸背面的首件检验单,如未填写时,应立即停止,配合当班检查员对此工件进行首检,如发现有问题应向当班值班人员汇报;如确认无误后由当班检查员填写图纸背面的首件检验单相关项。当班程序切割完毕后,应如实填写批量坡口加工质量控制及计件卡并交当班检查员交检。对切割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车间值班人员反应。

坡口件的打磨要求:⑴、主体结构件的封板类:坡口切割表面的氧化皮需清除;切割表面允许出现锯齿,但峰谷值应在0.1mm内;峰谷值上限为0.2mm内,但长度应在单个坡口加工面10%以内。⑵、贴板类:坡口切割表面的氧化皮应清除,允许残留部分难以清除的氧化皮,允许残留面积应在切割面面积的20%内,且残留部份在厚度方向不允许超过切割件厚度尺寸的四分之

一、长度方向上不允许超过切割件长度尺寸的1%;切割面允许出现锯齿,但峰谷值应在0.2mm内。

⑶、顶梁、掩护梁死侧和活侧的封板类:坡口切割表面的氧化皮应清除,允许残留部分难以清除的氧化皮,允许残留面积应在切割面面积的20%内,且残留部份在厚度方向不允许超过切割件厚度尺寸的四分之

一、长度方向上不允许超过切割件长度尺寸的1%;切割面允许出现锯齿,但峰谷值应在0.3mm内。

4、弓锯床锯断

综合班在接到生产计划后,操作工应按照生产计划数量,并根据管棒材库管所指材料与图纸核对无误后进行切割,操作人员在开始切割前应对弓锯条的齿条磨损进行检查;调整管棒材切割长度与锯条的垂直度。根据批量管棒材加工计件卡所示工件长度并逐步夹紧,在开始切割第一个零件后应检查图纸背面的首件检验单,如未填写时,应配合当班检查员对此工件进行首检,如发现有问题应向当班值班人员汇报;如确认无误后由当班检查员填写图纸背面的首件检验单相关项。当班切割完毕后,应如实填写批量管棒材加工计件卡并交当班检查员交检。对切割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车间值班人员反应。

弓锯床下料要求:管棒材直径大于等于φ80mm下料尺寸公差不能超过标准下料尺寸±2mm。施工中如发现有超差尺寸应及时调整校核管棒材与锯条垂直度。

四、工件的检验检查

“三检制”是避免产生批量不合格品的必要质量控制程序。准备中心所生产加工的切割件属批量生产,生产过程中批量不合格品的概率非常大,为此,必须加强准备中心生产过程中的“三检制”(首检:即首件切割的自检,由操作工和技术人员负责;巡检:由操作工、质检员负责;完工检:可采取抽检的方式,由质检员负责)。

具体工作程序如下:

首检:主要目的是检验本道工序切割加工是否达到技术要求;首检内容如下:

⑴、每个批次的切割件,均需对此批首次切割的零件进行切割程序的确认。此项工作的责任人以当班检查人员为主,当班操作工为辅。并按要求填写“首检检验单”。

⑵、操作工每班在开始切割第一个零件后,均需对补偿量进行校核,对连续切割上班程序的也应对补偿量进行校核。此项工作的责任人以当班操作工为主,当班技术人员或套料工为辅。并按要求填写《数控下料编程交接单》。巡检:

⑴、主要目的是检查、发现因切割变形及首检失误造成的不合格项。

⑵、对每个程序巡检的检查数量,不低于该程序中每种零件总数的30%,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

⑶、此项工作的责任人是当班质检员。并填写“数控切割检查记录”。完工检

⑴、主要目的是避免不合格品进入下道工序。

⑵、对每个程序巡检的检查数量,不低于该程序中每种零件总数的30%,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

⑶、此项工作的责任人是当班质检员。并按要求填写《数控下料编程交接单》。

五、工件的转运 所有需转运的工件,需由收发填写《准备中心转运单》,经质检员检查无误的情况下盖章确认,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六、考核办法:

1、不合格品的分类

(1)废品: 不可再利用的不合格品;

(2)回用品: 可再利用的不合格品(大改小);(3)返修品: 即经过返修达到图纸要求可再利用的不合格品;

(4)降级使用品: 即达不到图纸要求,但可以降级使使用的不合格品。

2、考核

2.1 不可再利用的不合格品

对责任人按直接损失的50%在当月工资中扣除,最低限度为50元。

2.2回用品(大改小)

对责任人按直接损失的50%在当月工资中扣除,最低限度为50元。直接损失为:

一次加工费+材料费/一次利用率,最低限度为50元 2.3 返修品: 对责任人按返修费总额在当月工资中扣除,最低限度为50元

2.4 降级使用品:按该件(批)不合格品计件工资定额的50%在当月工资中扣除,最低限度为50元。

2.5 如同一品种发现同一批次5%以上的不合格品,质量检查员承担漏检责任,对责任质量检查员考核50~200元。2.6 样机的不合格品加倍考核。

3、质量事故 3.1 质量事故分类

直接损失在500~1000元以内的,为一般质量事故; 直接损失在大于1000~5000元的,为严重质量事故; 直接损失在大于5000元以上的,为重大质量事故。3.2质量事故考核

3.2.1 造成一般质量事故的,对责任人按直接损失的50%考核,并对责任人记内部警告一次,另对责任班长、质量检查员、质量主管分别按直接损失5%考核。

3.2.2造成严重质量事故的,对责任人按直接损失的40%考核,并对责任人记内部严重警告一次,另对责任班长、质量检查员、质量主管分别按直接损失10%考核。

3.2.3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对责任人按直接损失的30%考核,并将责任人转交公司技术培训中心或劳务派遣公司。另对责任班长、质量检查员、质量主管分别按直接损失15%考核。造成重大损失的,将追究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并解除劳动合同。

3.2.4 当年受到一次内部警告处分的减发一个月的年终奖; 当月受到一次内部严重警告处分或两次内部警告处分的减发三个月的年终奖;当月受到两次以上内部严重警告处分或三次以上内部警告处分的取消全年年终奖。

准备中心

篇7: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工作及自检流程

针对现场生产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及时解决施工工程存在的问题,达到项目部质量控制要求,规定现场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及要点,具体如下要求。

一、现场质量控制工作流程:

1、分单体、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楼层施工段进行验收;(1)单体划分:

C1地块: 1#公建式公寓、2#公建式公寓、3#公建、4#地下车库; C2地块: A1#住宅、A2#公建、A3#地下车库;

C3地块:C1#公建式公寓、C2#住宅、C3#公建、C4#公建、C5#地下车库; C6地块:1号楼、2号楼、3号楼、4号楼、5号楼、6号楼、基坑支护。(2)分部划分:现阶段为基础分部、主体分部。

(3)分项划分:现阶段基础分项工程包括有支护土方、桩基、地下防水、钢筋、模板、混凝土;主体结构分项工程包括钢筋、模板、混凝土等。

(4)楼层施工段:按楼层、后浇带划分施工段。

2、现场质量控制工作通用流程:

每道工序施工过程中,施工队质检员、项目部技术干部过程指导,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施工队进行整改;每工序施工完成,由施工队质检员,不合格施工队整改,验收合格后,报项目技术干部验收;项目部技术干部验收,不合格施工队整改,验收合格或整改后验收合格后,报监理单位及质监站验收。

3、现场质量控制工作总体要求

(1)每检验批分项工程进行验收数量规定;

1)钢筋工程分柱、墙、梁、板四项,主控项目全数检查,一般项目点数为10点(柱、梁各为4个构件,墙为3间;板为4块);

2)模板工程分:柱、墙、梁、板四项,主控项目全数检查,一般项目点数为10点(柱、梁为4个构件;墙为3间;板为5块;电梯井全数检查);

3)混凝土工程按施工、现浇结构两大项;混凝土施工全数检查记录;现浇结构分柱、墙、梁、板四项,主控项目全数检查,一般项目点数为8点(柱、梁、独立基础各为4个构件;墙为3间;板为4块;电梯井全数检查);

f、大截面主梁调整起拱高度,且需设置单独立杆支撑间距1.2~1.8m; g、支撑立杆只能在一端用顶托,严禁两端用顶托,且顶托与钢管应同心。(2)、梁底、板底受力主楞、次楞铺设检查 a、主楞采用双钢管或双方木,且需到板边; b、次楞采用方木,间距200mm,立放; c、主楞、次楞横平竖直;(3)铺设梁、板底模

a、检查工作面整洁、构件预检、模板面清扫、刷涂脱模剂 b、模板接缝处加设双面胶条,模板使用时,短边不小于150mm; c、模板大跨度起拱后,接缝处用双面胶带堵缝; d、模板标高检查,应比设计高3-5mm;

e、模板平整度检查、固定,重点部位梁底及梁中加固,逐步淘汰步步紧; f、穿梁板的穿线管预留孔应采用与预留穿线管尺寸一致的钻头开洞; g、模板支设完成后及时清理垃圾,后续施工较慢的模板,应在下道工序施工前,重新检查标高、垂直度、表面平整度、清理垃圾,且表面平整度不大于1mm;

(4)铺设梁侧模

a、检查梁侧模加固情况,梁高大于700加设一道对拉螺杆,梁高大于1000,加设两道对拉螺杆;

b、梁、柱接头,侧模与底模、侧模与柱模、侧模与顶板模接缝处粘贴海棉条;

(5)墙柱模板

a、模板底部与结构面接触部位、模板与模板间拼缝部位应设置海棉条。b、对拉螺栓位置、间距、数量检查。c、垂直度检查,采用线锤吊测。

(6)上述工序完成分段,施工队自检合格后,报工区技术主管;(7)工区技术主管现场检查验收,验收合格报监理,不合格记录不合格项由施工单位整改后,工区技术主管验收;

(2)、钢筋工程自检

2)、施工过程

a、墙柱底楼层施工缝采用同标号砂浆湿润; b、砼到现场,配合试验室检查坍落度、和易性;

c、现场技术主管全过程旁站,重点混凝土振捣,不得将振捣棒碰触钢筋、模板;

d、收光养护; 3)、拆模

a、采用同条件养护砼试块,必须放置在楼层处且与楼板同时养护,采用同样的养护方法;

b、外观尺寸验收,包括截面尺寸、轴线位置、标高、垂直度、表面垂直度; c、外观质量缺陷检查,缺陷内容包括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裂缝、连接部位缺陷、外形缺陷、外表缺陷;

d、缺陷处理:拆模后及时检查,经技术主管同意后,进行处理,外观缺陷检查可以拆模后检查,也可在工程例会召开前集中检查,并将问题汇总并处理。不合格项,经工区技术主管同意后方可修补;

三、验收过程其他事项

1、自检、专检:自检合格后,专检,如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整改到位及时的可以自检与专检同时进行,尺度现场技术主管控制;

2、现场技术主管职责划分,专检前工作(1)、督促落实各项要求:

程序为:口头整改要求、书面整改要求、书面整改要求加罚款、向工区经理反映整改要求、项目总工现场开反面整改会议、项目经理督导。

(2)拒不整改的:原则上现场整改,不整改或拖延整改的,事后或事中暂缓施工,存在质量问题的班组全员、队负责人、队技术负责人参加项目总工主持的施工要求、工艺培训学习会,通过学习该队负责人、班组长能复述施工工艺操作要点、质量控制要点的可以施工,负责暂缓施工,继续学习,直至到达项目部的要求;

3、测量室与现场技术主管工作职责划分

篇8:体检流程九关质量控制

关键词:通信建设,质量控制,流程要点

一、引言

通信网络建设质量影响通信网络的安全稳定和优质服务。通信网络质量是通信服务的基础, 通信网络建设质量成为运营商及设备厂家越来越关注的重点, 也是众多通信网络建设施工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内容。

二、通信质量管理要求

对通信服务行业而言, 通信服务创新和网络质量领先已成为赢得客户的重要手段, 客户对服务不满意就会流失。因此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做好通信网络建设工作, 提高服务质量对通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通信网络质量控制流程的基本要点

通信网络建设一般要经过规划、设计、准备、施工、验收竣工投产五个阶段。因此通信网络建设的质量高低由上述五个阶段的质量决定, 质量控制流程的基本要点如下所述。

(一) 规划阶段做好专家评估

规划阶段是通信网络建设的第一阶段, 规划阶段是提出网络建设的必要性、意义、建设规模和发展规划及经济效益预测。规划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组织有理论、有实际经验的专家对可行性研究作技术、经济方面的评价, 并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评估是主管领导决策的依据之一。规划得好, 经济效益预测准确, 运营商成本收回就有依据, 对重点工程、技术引进项目专家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二) 设计阶段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阶段主要是编制设计文件, 一般网络建设包括有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阶段设计, 而对大型、特殊项目实行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设计。设计阶段主要在现场查勘的基础上, 依据通信建设设计规范设计, 兼顾技术性和经济性, 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力争做到精确设计, 遵循路由稳定可靠、走向合理、便于施工维护及抢修的原则, 做好施工图设计。设计得好, 质量就有基础, 预算经济成本就可以控制, 优化设计对通信建设投资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三) 准备阶段精心做好施工准备

准备阶段主要是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建设准备和计划安排。建设准备是完成开工前的主要准备工作, 主要做好地质、水文、气象、环境等资料的收集, 主材、设备的订货和施工的招投标。计划安排是根据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和总概算编制年度计划, 对资金、材料设备进行合理安排, 要求建设保持连续性、可行性以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

(四) 施工阶段做好五个质量控制流程的关键点

施工阶段做好技术交底、施工环境检查、网络建设货物材料管理、施工过程和施工阶段后期五个方面质量控制流程的关键点, 具体如下:

1、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完成是通信网络建设从设计转向实施的关键。网络建设设计文件是网络建设施工的指导文件。在通信网络建设开工前, 由建设方组织设计人员、现场监理人员、设备厂商技术负责人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按网络建设的复杂程度, 可按照不同的专业组织项目施工的交底工作。通过专业的技术交底, 实现现场的环境情况及各专业的配合情况校验网络建设设计文件的可行性及合理性。完成技术交底即确认前期项目设计阶段工作成果质量符合当前施工阶段的质量前提条件, 为后期通信网络建设施工提供适用的指导文件。

2、施工环境检查

施工环境不仅是网络建设现场技术交底内容之一, 它还是制定网络建设施工计划的依据条件。通信网络建设施工环境检查流程的关键点包括:现场环境是否同设计图纸上标注的尺寸匹配, 机房结构承重是否符合设备安装要求, 通信设备安装配套设施 (条件) 如网络建设现场装潢、电力、传输、空调、安全等是否符合施工要求, 设备安装位置、走线路由设计是否符合安全、可行及美观等要求。

3、网络建设货物材料管理

经过施工现场环境检查, 在确认网络建设现场安全环境符合货物进场要求, 配套设施具备网络建设开工条件后, 即可协调安排网络建设货物进场。网络建设货物管理部分质量控制流程的关键点在于:货物进场前的分拣及外包装完好检查, 货物进场后清点及开箱验货, 完成货物的保管责任的移交, 货物现场放置应符合消防管理规定, 符合通信设备堆放特性要求, 符合安全保管管理要求, 同时关注执行通信网络建设机房管理如施工工具进出登记管理制度、施工物料领用登记制度等。

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流程的关键点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流程的关键点的分布在整个施工阶段最为紧密, 层层紧扣、环环相接。质量控制管理要求施工人员从通信施工人员从进施工现场开始就要坚持一次把事情做对。如严格遵守网络建设现场施工管理制度, 执行现场日清制度, 出入登记制度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可以分成硬件质量控制和软件质量控制两部分。

硬件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包括:机架安装位置要严格遵循设计图纸, 机架安装是要求与地绝缘, 机架组件安装顺序要求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机架水平对齐误差不超过5mm、垂直偏差小于3mm, 机架顶部加固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设备保护地线线径符合设计文件要求、防雷连接可靠, 设备电源线布放符合施工规范, 加电前严格执行绝缘和回路检测, 机架内部组件安装、接地线符合产品规范要求, 线缆下线及光纤布放按规范做好保护措施。设备内部线缆连接严格按照产品指导规范, 线缆布放前逐条做好清晰的标注, 线缆两端成端前环测确认线序, 成端后环测成端质量。线缆路由如涉及隐蔽网络建设则更检查签字确认。设备加电严格按照审批流程申请、操作过程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 加电操作前检查准备工具的绝缘性, 加电完成后检查记录确认电力设备运行状态。

软件质量控制流程关注的关键点则对于不同的通信设备有较大的区别。但总体上可以分为:本局调试、联网调试、测试验证。在本局调试同时需要按照设计文件完成设备资源分配规划, 提交联调资源申请, 测试验证方案等。本局调试需要关注设备软件版本及合同配套的授权信息获取准确, 本局配置数据科学、合理, 在本局调试过程中检查确认设备硬件设备开工正常, 线缆连接准确可靠, 设备系统补丁、安全软件、常用工具软件安装调测正常。联网调试阶段需要关注与对端互联对接参数严格按照规划协商结论, 积极主动联系、协助对端对故障排查确认, 及时汇报联调进展情况, 争取资源推动联调进展。测试验证阶段部分有条件的项目可以和之前的本局调试和联调调试同步进行, 同随工和技术责任人严格按照产品验收测试手册及业务规划配置要求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情况, 涉及话单时更应该请计费中心验证确认话单信息准确格式符合标准要求。

5、施工阶段后期质量控制流程的关键点

施工阶段后期质量控制流程的关键点有:网络建设现场的余料整理、移交并清点记录, 网络建设备板备件的配置及质量符合合同配置, 网络建设过程中检查、测试记录的整理收集, 设备配置资料信息的核对确认并移交, 网络建设竣工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确认, 对设备操作维护人员的相关技能培训, 网络建设设备割接操作方案及应急预案的编制及技术审核等。

(五) 竣工投产阶段做好验收试运行流程

为了充分保证通信网络建设系统工程的施工质量, 工程结束后, 必须经过验收才能投产使用。包括工程初验、生产准备、工程移交、试运行及竣工验收方面质量控制流程的关键点, 具体如下:

工程按照设计文件内容全部完成后, 应由主管部门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等单位进行初验。并向上级有关部门递交初验报告, 初验后的工程项目即可进行工程移交, 开始试运行。生产准备是工程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的生产、技术和生活等方面的必要准备。试运行一般运行期为3个月, 大型或引进的重点工程项目可以适当延长。试运行期间, 由维护单位代维, 施工单位负责协助处理故障保证正常运行, 同时施工单位应将工程技术资料、借用器具以及工余料及时移交给维护部门。试运期内, 应按照维护规程要求检查证明系统已达到设计文件规定的生产能力的传输指标。试运行期满后应写出系统使用情况报告, 提交工程验收会议。由主管部门组织对工程进行系统验收即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是对整个通信网络建设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指标抽查, 竣工验收合格工程建设结束。

四、结论

本文描述并总结了通信网络建设质量控制流程的关键点, 以方便通信网络建设单位及施工企业实现对网络建设质量监控点的设置, 有利于同业人员应用科学的质量控制理论和统计方法形成通信网络建设质量控制流程的分析数据, 形成适合企业的通信网络建设质量控制流程模型, 以优化工作流程, 提高效率和通信质量。

参考文献

[1]光缆及工程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8.

上一篇:环保知识脑筋急转弯下一篇:lng应知应会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