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法角度看文言文固定句型

2024-04-29

从语法角度看文言文固定句型(通用5篇)

篇1:从语法角度看文言文固定句型

从历史语法角度看《国语》的语料价值

从三个方面论述<国语>在历史语法研究中的语料价值:可用作构拟上古汉语语法系统的基本材料;可供开展跟<左传>专书语言的`比较研究;可以从中提取具有独特认识价值的语言事实.

作 者:刘利 LIU Li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刊 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年,卷(期):“”(6)分类号:H141关键词:国语 上古 语法 语料

篇2:从语法角度看文言文固定句型

从历史语法角度看《国语》的语料价值

从三个方面论述<国语>在历史语法研究中的语料价值:可用作构拟上古汉语语法系统的基本材料;可供开展跟<左传>专书语言的`比较研究;可以从中提取具有独特认识价值的语言事实.

作 者:刘利 LIU Li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刊 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6) 分类号:H141 关键词:国语   上古   语法   语料  

篇3:从认知语法角度看过去时

【关键词】认知语法 过去时 背景设置 界限设置

认知语法由Langacker创始于20世纪70年代,该理论认为语言的本质是象征性的,语言反映的不是客观世界本身,而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Langacker把人的这种能力称为“识解”。语言中的时态正是反映客观外界情况与语言表达方式之间起重要作用的人的识解。

一、背景设置及过去时态的背景设置

Langacker指出,语言表达方式的意义是各种概念形成过程,说话人和听话人是这种概念形成过程的参与者。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百科知识,包括切身体验、社会文化背景、对交际环境的认识和看法,都会对话语的结构和意义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Langacker提出了“背景”这个概念。Langacker所说的背景指言语事件,言语事件的参与者(即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及直接环境(包括言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语境、参与者所共有的知识等)。每一个表达式的意义中都会有背景的作用。

Langacker指出,时态、情态动词、冠词和指示代词等语言成分可以建立起舞台上的言语事件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他用“背景设置”这个术语来指这个关系的建立。背景设置是确定一个事物或过程相对于背景的位置的过程。冠词和指示代词等成分所起的作用是建立话语中名词性成分与背景之间的关系,而时态和情态动词等成分所起的作用则是建立分句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时态作为一种背景设置成分,虽然起一定参照作用,其在言语事件中的表现方式却不尽相同。以英语过去时为例,过去时标记(-ed及其各种变体)和明确表达背景信息某个方面的yesterday等,两者都表示在“说话之前”,过去时标记把说话时间置于一种隐含的地位,不在话语中明确表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背景只作为说话人和听话人借以观察舞臺上行为过程的观察点,只存在于说话人的主观意识中。而yesterday则指明了说话时间,把背景的这个方面置于舞台之上,在话语中明确表达出来,成为概念形成过程中的一部分。

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1、Johnson drove to the company.

在这个句子中,动词drive表示一种事件类型,涉及到一定的参与者(这里指Johnson)和一定的行进路径(to the company)。这个句子显示了to drive to the company这一事件类型中无数示例中的一个,通过过去时标记的作用,把这个示例放在说话时间之前,确定了它相对于说话时间的位置。于是这个事件就从说话人的角度被设置了背景,成为某个发生在说话时间之前的特指的事件。

由此例可以看出,英语中的时态标记虽然只附着在动词身上,但仍然能够为整个分句设置背景。

根据认知语法的观点,过去时形式指明了舞台上(即话语中明确表达出来的)内容与背景之间存在“较远”的距离,表示事件的发生在说话时间之前。这样的距离感产生了过去时两种非典型用法:一种是“虚拟语气”的用法,表示与说话时间的现实完全相反的情景。例如:If we left now, we should arrive in good time.这里的过去时把话语中表示的行为过程置于与说话时间有较远距离的空间,含有“我们现在并未出发”的意思,表示一种虚拟语气。英语过去时另一种非典型用法是缓和说话语气,表示某种程度的礼貌。例如:Could you pass me the salt?说话人并非询问说话时间之前的事件,而是试图拉开话语中的行为过程与说话时间之间的距离,使自己的请求不会显得过于唐突。

二、界限设置及过去时态的界限设置

除了背景之外,另外一个与英语过去时密切相关的概念是界限设定。界限设置指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具有一定边界的认识,这种界限设置主要与动词或句子的体性有关。认知语法所说的“体”并不是我们所熟悉的英语语法中的完成体和进行体,而是指动词和句子的词汇意义所表达的行为过程是否具有一个自然终点的概念。Langacker指出,动词勾画一个过程,他把动词分为两类:完成动词和未完成动词。完成动词表示一个完成过程,也就是话语中明确表示的内容持续的时间是有界的;而未完成动词则表示一个未完成的过程,其所勾画的过程没有包含这种界限设置。完成动词和未完成动词都可以使用过去时,因为界限设置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说话人心理上的认识,而与客观情况无关。例如:

2、a. Mike looked for his pen in the drawer.

b. Mike found his pen in the drawer.

例句a表示未完成过程,这一事件类型并不表明整个过程都被放在说话事件之前。这一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以代表整个说话事件过程,因此,话语中用过去时表示的过程可能只是整个过程中的一个部分,这个过程还可能持续下去。例句b表示完成过程,表明整个过程发生在说话时间之前,完成过程包含的终点同这个过程一道被放在说话时间之前,在说话时间之前该过程就有了结果。

认知语法对英语动词过去时态的论述涉及到背景设置和界限设置两个概念,都与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的心理过程有关。时态作为背景设置成分,使说话人和听话人能够建立起与话语所表示的行为过程的心理联系。说话人根据自己对所表达的行为过程的认识,用一定的语言手段把这个过程表示为有界的或无界的。这种心理上的界限设置对时态的意义和用法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Langacker, R.W. The contextual basis of cognitive semantics [A]. In J. Nuyts & E. Pederson (eds) Language and Conceptualization [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Langacker, R. W. 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 [M]. Berlin and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1999.

[3]薄冰,何政安. 薄冰英语语法[M]. 北京:开明出版社,2005

篇4:中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型

【知识梳理】

文言文的固定格式比较多,我们将其综合并略加译介,目的是为广大初中生学好文言文提供一些方便。这些例句都是从课文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例句,以加深读者对该类知识的印象。

1.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如……何”,固定格式,意思是把……怎么办,拿……怎么样,对……怎么样。译文: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得无……乎”,文言中一种固定格式,表示推测语气,能不……呢?译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3.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得无……耶”,文言中一种固定格式,表示推测语气,莫非、难道……吗?译文:一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难道楚国的水土使他擅长偷东西吗?

4.此何这不能为祸乎?(《塞翁失马》)“此何……乎”,文言中一种固定格式,表示反问语气,译文:这难道不是祸害吗?

5.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此何……乎”,文言中一种固定格式,表示反问语气,这难道……吗?译文:这难道不是福气吗?

6.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岂……吗”,文言中一种固定格式,表示反问语气,这……吗?译文: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孰与”,文言中一种固定格式,表示比较,与……相比谁更……呢?译文: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呢?

8.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无以”“无从”,文言中一种固定格式,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译文: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

9.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少年中国说》)“其……乎”,文言中一种固定格式,译为“难道……吗”。译文:我们中国难道果真是老了吗?

篇5:从语法角度看文言文固定句型

关键词:功能语法;英语;名物化

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总会按照语式、语旨、语场等语境变量的需要,选择一种隐喻式或者一致式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想法或者意思。名物化就是语句隐喻式表达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是指某种词类转化为名词的或者某底层小句中派生出一名词短语的过程。在功能语法理论下,名物化结构具有语法所有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下面将主要探讨功能语法理论及其名物化结构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根据功能语法理论的观点,语言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名物化主要是指某种词类转化为名词的或者某底层小句中派生出一名词短语的过程。词汇名物化结构主要是由名词、形容词、动词等词汇向名词及其词组进行派生。名物化结构在语言中充分发挥着其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概念功能主要表现在其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之中,名物化结构在这些过程中充当着各种不同的成分;其人际功能主要表现在“语气”的主语部分和“情态”的状语部分;其语篇功能主要表现在其“主位”和“述位”上。英语语言中名物化结构的存在给语句添加了许多隐喻性,从而使得语言变得更为有趣和艺术,更能体现出语言使用者语言表达时的心理活动、情绪以及话语意义,也体现出语句的生动性和意象性。

一、功能语法理论概述

功能语法理论是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提出的,根据功能语法学派的观点,作为人类关系的交流和维持的工具,语言承担着许多功能,功能语法学将其归纳为三种功能,一是概念功能,其涵盖逻辑功能和经验功能;二是人际功能;三是语篇功能。这三种功能跟主位系统、语气系统、物性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功能语法系统中,概念功能主要是指通过语言向听者传递某种信息;人际功能主要是指通过语言促进人和人的交流。语言的人际功能主要由情态和语气所构成,情态主要是指所说的话或者句子是推测的还是判断的,是肯定的还是疑惑的,即表示其语言中肯定的程度;语气主要是指在交流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语篇功能主要是指语言并不是有许多词语乱七八糟的聚在一起,而是有组织、有规范、系统地组合在一起,其中有些词具有连接功能,而将整个语言中的词语进行衔接,以形成完整的语篇。

功能语法理论将语言划分为语音、遣词、意义、语境、音的结构五种层次,其中的中心层次为“意义”,其单独也存在一个系统,语言使用者只有在这个单独的系统中表达自己的意思或意义。在意义系统中,一个概念有着许多表达方式,因此,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总会按照语式、语旨、语场等语境变量的需要,选择一种隐喻式或者一致式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想法或者意思。其中隐喻式主要表示的是一种语义,它可以是词汇隐喻,即通过一个词去对另一个词进行替代,它也可以是语法隐喻,即通过一个语法去对另一个语法进行替代。因此,隐喻式不但包括了词汇的变化,还包括了语法结构的变化。

二、名物化及其结构

(一)名物化的概念

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名物化主要是指某种词类转化为名词的或者某底层小句中派生出一名词短语的过程,即名物化就是其他词类向名词的派生。比如动词向名词的派生:swearing,feeling,shopping,movement,employee,teacher,worker等等,再如形容词向名词的派生:the good,redness,inconceivable等等,其还可以从名词向名词进行派生,比如:womanhood,grandfather等等。因此,名物化其实就是一个派生过程,其目的就是从其他词类转换为名词。在功能语法理论看来,名物化就是指在小句中具有名词词组或者名词功能的任何成分,此成分可以为各种词语如形容词、动词等,也可以是所组成的词组,还可以是限定性小句和非限定性小句。比如:the governments decision。

(二)英语名物化结构

在英语使用过程中,英语的名物化具有两种结构,一种为词汇名物化结构,一种为句项名物化结构。词汇名物化结构主要是由名词、形容词、动词等词汇向名词及其词组进行派生。比如形容词向名词的派生:形容词hesitant派生为名词hesitancy,形容词precise派生为名词precision,形容词complex派生为名词complexity;比如动词向名词的派生:动词perform派生为名词performance,动词discover派生为名词discovery,动词investigate派生为名词investig-

ation;比如名词向名词的派生:名词woman派生为名词womanhood。

在词汇名物化结构中,也存在着跟其原生词(转变之前的动词或者形容词)。相同的情况,比如,动词hope转变为名词hope,动词repair转变为名词repair。句项名物化结构主要是指语句中具有名词功能的任一限定或非限定小句,其中有动名词、不定式、名词性小句等等。比如:What you need to do is to write me a letter asking for an extension.其中的“What you need to do”就是句项名物化结构的表现,再如“That she will refuse the offer seems unlikely”中的

“That she will refuse the offer”也是句项名物化结构,再如“Seeing is believing”中的“Seeing”,“believing”都是句项名物化结构。endprint

三、功能语法理论视角下英语名物化的功能

(一)概念功能

前面已经提到,语言的概念功能主要是指将人们对世界上各种经历或者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包括现实世界和人们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说通过语言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中发生的事以及与其有关的地点、时间、人、物等因素反映出来。语言的概念功能主要包括归一度、语态和及物性三个系统,其中英语名物化结构主要在及物性系统中发挥作用,及物性系统主要是将客观世界中所发生的所作、所为和所闻、所见进行若干“过程”的划分,并将各过程中相关的环境因素和参与者进行表示。及物性主要有六个过程,即: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其中前三种过程为主要过程,后三种过程为次要过程。下面主要介绍英语名物化结构在前三种过程中的作用。首先,物质过程主要是表示做某事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此过程是通过动态动词进行表达的,而动作者(主语)和动作目标(宾语)往往通过代词或名词进行表达。但是在语句中很容易就能感知到动作者和动作目标的存在,不管这个语句是被动语态或是主动语态,这个动作者都可以利用名物化结构进行表示。比如句子“The pounding rhythm shook floor and walls.”中,其中名物化结构“The pounding rhythm”即表示动作者。其次,心理过程主要表示人们的主观思想,如感觉、认知、反应等活动。这方面的词有:look,see(表示感觉);like,please(表示反应);know,convince,believe(表示认知)等等。心理过程主要涉及到两个参加者,感觉者(心理过程的主体)和被感知现象(心理过程的客体),在这个过程中其心理过程中的客体,即现象,可以通过名物化结构进行替代。比如:句子“His resignation amazes many people in the office.”中名物化结构“His resignation”表示被感知现象。再次,关系过程主要表示事物间所处的关系的过程,主要有识别和归属两类。识别即为两实体之间的统一性,归属即一实体具有某属性。在这个关系过程中,其中的识别成分和被识别成分都能通过名物化结构进行表达。比如:句子“Todays meeting represents the last chance for a comprise.”中识别成分“Todays meeting”和被识别成分“the last chance for a comprise”都是名物化结构。综上所述,名物化结构在语句中有着显而易见的概念功能。

(二)人际功能

前面已经提到语言的人际功能主要表示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主要涉及到语言使用者的语气和情态,通过语气和情态来影响听者的行为和态度。语气主要由主语和限定成分所组成,主语一般由名词性词组进行表示,限定成分主要由动词词组进行表示,情态主要包括谓语、补语、状语或者附加语三个部分组成。在人际功能中,名物化结构可以表达语气部分中的主语和情态部分中的状语。比如,句子“What the Administrator gave to my grandfather was that book.”中“What the Administrator gave to my grandfather”就是名物化结构表示语气中的主语。再如句子“Telephones are reserved for trivialities”中“for trivialities”就是名物化结构来表示情态中的

状语。

(三)语篇功能

前面已经提到,语言的语篇功能主要表示语句中的各个词语连接成句、成篇。一个句子主要涉及到主位、述位和连位三个结构部分,其中主位主要表示语句的出发点;述位主要表示为主位所述的话,一般是语句的核心点;连位主要是将主位跟述位进行连接的过度部分。名物化结构在语句中既能表示主位也能表示述位。表示主位时往往成为语句的主语。比如,语句“Sufficient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the equipment by the stuff.”中名物化结构“Sufficient tests”表示主位,充当句子的主语。再如,语句“T his is the one I like”中名物化结构“the one I like”表示述位,充当句子的宾语。根据功能语法理论的观点,语言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名物化主要是指某种词类转化为名词的或者某底层小句中派生出一名词短语的过程。词汇名物化结构主要是由名词、形容词、动词等词汇向名词及其词组进行派生。名物化结构在语言中充分发挥着其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概念功能主要表现在其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之中,名物化结构在这些过程中充当着各种不同的成分;其人际功能主要表现在“语气”的主语部分和“情态”的状语部分;其语篇功能主要表现在其“主位”和“述位”上。英语语言中名物化结构的存在给语句添加了许多隐喻性,从而使得语言变得更为有趣和艺术,更能体现出语言使用者语言表达时的心理活动、情绪以及话语意义,也体现出语句的生动性和意象性。

综上所述,根据功能语法理论的观点,语言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名物化主要是指某种词类转化为名词的或者某底层小句中派生出一名词短语的过程。词汇名物化结构主要是由名词、形容词、动词等词汇向名词及其词组进行派生。名物化结构在语言中充分发挥着其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概念功能主要表现在其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之中,名物化结构在这些过程中充当着各种不同的成分;其人际功能主要表现在“语气”的主语部分和“情态”的状语部分;其语篇功能主要表现在其“主位”和“述位”上。英语语言中名物化结构的存在给语句添加了许多隐喻性,从而使得语言变得更为有趣和艺术,更能体现出语言使用者语言表达时的心理活动、情绪以及话语意义,也体现出语句的生动性和意象性。

参考文献:

[1]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戴维·克里斯特尔.现代语言学词典[Z].沈家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韩礼德,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 ional Grammar[M].London:Edw ard A rnold,2004.

作者简介:宁晓洁(1978.7— ),性别:女,籍贯:云南楚雄,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美文学。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一篇:管理者应该掌握的裁员艺术下一篇:藏獒多吉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