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企领导干部廉政、防腐、监督方法的思考

2024-06-26

对国企领导干部廉政、防腐、监督方法的思考(精选6篇)

篇1:对国企领导干部廉政、防腐、监督方法的思考

查处案件、惩治腐败、甚至以极刑警示后人,这是认真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重大举措,深得民心,但这只是治标。如果进一步强化党组织的监督机制,从源头上加以解决,既治标又治本,反腐败斗争的代价也会少得多。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继续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要坚决查处大案要案。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绝不能姑息,绝不能手软”。同时,他强调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以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为重点,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综合运用党内监督、国家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国有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基础,某种程度上决定国家政权的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对国企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扩大监督的范围(社交圈、娱乐圈、生活圈),使国企领导干部的权利行使之处、延伸之处就是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处。一是必须严格要求。教育是基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防止权力腐败,施教于领导,要求其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做事,有灵魂,有气节,理想信念不动摇,这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作为领导干部,应按其具备的标准严格要求,使教育贯彻终生。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科学理论武装是根本,理论是做人的指南,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企业中更要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这是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必然要求,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一贯的思想。国家要有威,民族要有气,人要有魂,国企的领导岗位重要,既是本企业、本单位、本部门重大问题的决策者,又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着党的形象,影响着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决定着党风廉政建设的成败,关系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既要维护党的纯洁性、保持党的先进性,又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不断发展创新,还要完成党的根本任务,实践党的根本宗旨。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廉政、而且要勤政、优政。廉政就是为政清廉,严于律己,并非用构成“贪官”的标准去划定自己的行为准则;勤政就是忠于职守,勤奋敬业,俯首甘为孺子牛;优政就是追求高质、高效,勇于创新;廉政、勤政和优政是统一的整体,廉政是基础,勤政是方法,优政是目标。二是必须严格管理。由于新形势下的种种原因,企业的一些领导干部在群众中形象非常不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对腐朽文化生活津津乐道,脱离职工群众,理想信念动摇,甘当没有灵魂的躯壳,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究其原因,既有其自身先天素质较差和新形势下教育针对性不强的内因,又同一些地方和企业的党组织要求不严,管理失控分不开。管理的松懈,导致个别领导干部言行无度,爱好出格,黑道、白道乱交朋友,甚至以身试法,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什么朋友都敢交,什么饭都敢吃,什么钱都敢要。江泽民同志尖锐指出:“一个执政党,如果管不住,治理不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后果不堪设想。”治国必先治党,治党、治企、治领导班子,怎么治?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治理结构,即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要有力度去执行。要靠法律、靠体制,完善的制度是保证,靠个人力量太薄弱,只有真正加强企业党的组织领导才是根本的保证。只有坚决改变放任、软弱,责权脱节,追究不严等弊端。严厉惩处腐败分子,认真开展警示教育,规范企业领导律条,才能有效扭转一些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日趋严重的势头。

三是必须严格监督。监督是关键,特别对企业领导权力制约的监督,要关口前移,事前防范,使领导干部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不忘党的组织在管着自己,周围的群众在看着自己。邓小平同志指出“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是来自党委会本身”,“同级的领导成员之间彼此是最熟悉的”,“同等水平、共同工作的同志在一起交心,这个监督作用可能更好一些”。在党委会内部要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切实开展经常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以特殊人物、特殊使命而自居,大权在手,听不得批评意见,认为监督是挑毛病、找茬子,插杠子,致使一团和气或息事宁人的倾向在一些部门内部滋长。企业领导班子中的党政主要负责人既要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又要对班子成员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党内专门监督机构的作用,使其能够“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要针对领导干部行为,建立一些监督制度,如以政务、企务公开的民主施政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原则的内部制约制度、企业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收入申报制度、领导干部建立廉政档案制度等。此外还要给领导干部拉拉“袖子”常提醒,紧紧“鞋带”常督促,从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具体活动的监督做起,强化事前、事中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

腐败。

四是加大奖罚力度。一是正面引导。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的企业制度,立法与实际相结合,允许企业领导干部通过正规渠道富起来。奖惩制度要兑现,用先进典型引路,坚定国企领导干部的信念。二是反面加压。机制健全,制度完善,执行坚决。对“触高压网”,敢于以身试法的国企领导干部决不心慈手软,更不搞“下不为例”,还要严格责任追究,对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严肃查处,使之身败名裂,断其“东山再起”的后路。三是执纪从严。国企是社会的主要细胞之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锋,国企的主要领导干部统帅着这块“天地”,对廉政建设措施的落实至关重要,所以要管住自己、管住班子、管住手下的人,对上、对下负责要一致。如果对本单位的腐败现象遏制不力反而滋生蔓延的,应执纪从严,实行责任追究。

方法上要有新思路,但一切必须从严,严要求、严管理、严监督,造就一大批政治坚定、一身正气、业务精、干劲足、会经营、善管理的干部队伍。这样,个人才能成材,国企才能兴旺发达,党和职工群众放心的企业领导干部才能象雨后春笋般成长壮大,形成浩浩荡荡战无不胜的大军,才能继往开来地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

总之,国企领导干部加强廉政建设,加大防腐力度,要从教育上入手,从监督上切入,从管理和制度上保证,真正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改革分配制度,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有效地筑起一道廉洁自律的防火墙,实现“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我们相信虽然目前国企内部有腐败,但国企党组织在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一定能够治理腐败,特别是权力腐败现象一定会得到有效的遏制,我们完全有能力,依靠自身力量使全党的肌体,使国企中的领导干部既坚强又纯洁。

篇2:对国企领导干部廉政、防腐、监督方法的思考

一、要正确认识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的重要意义

(一)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关系国有经济的巩固与发展。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前,国有企业中存在的腐败行为,不仅使国有企业资产被不法侵吞,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动摇国有经济的物质基础,而且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秩序,阻碍了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事实表明,腐败行为对国有经济的巩固与发展起着直接的和严重的破坏作用。国有企业只有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严惩腐败,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才能减少腐败行为对国有经济造成的损失,从而巩固国有经济并促进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关系民心向背和企业稳定。对国有企业中存在的种种腐败现象,职工群众深恶痛绝。尤其是在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处于困境的情况下,一

1方面是许多职工下岗,生活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却是一些企业领导干部腐败行为仍在不断产生并滋长蔓延,“穷庙富方丈”现象严重挫伤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引起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对立,并影响企业的稳定。只有顺应民心,抓好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并取得明显成效,才能取信于民,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确保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发展。

(三)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关系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与失败。国有企业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得到广大职工的支持和参与。但是企业腐败行为的滋生蔓延,严重干扰了企业各项改革目标的实现,使一些改革措施变形走样,偏离了轨道。如在目前深化企业改革重要内容的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一些企业领导人巧取豪夺,损公肥私,利用各种手段隐瞒、转移、侵吞国家资产,把大量原属于国家的企业财产变成他们的个人财产。诸如此类的腐败行为严重影响了改革的声誉,动摇了职工群众对改革的信心,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然葬送企业的改革。因此,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直接关系企业改革的成败。

二、加强廉洁从业教育,做到教育到位,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教育是基础。腐败问题的产生和蔓延,都是从思想上的蜕化变质开始的。因此,要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固本,实行廉洁从业教育长期化,做到教育到位,消除腐败滋生的思想根源,构筑“不想贪”的思想防线。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多元化,少数党员干部放松学习和思想改造,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法纪观念淡薄、心理产生失衡等问题。为此,要坚持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法制教育、纪律作风和企业理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明廉耻、克私欲、勤奉公。

(二)注重常抓不懈,强化员工廉洁从业教育。要结合企业实际,做到廉政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和重点化。区分不同教育对象,确定教育内容重点,采取主题教育式、宣传激励式、警示提醒式、寓教于乐式等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弄清权力本质,认清权力风险,看清腐败危害,自觉做到识别风险、防范风险、远离风险,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关键岗位人员的廉洁从业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三)创新教育载体,突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精神熏陶、文化育廉的功能。要勇于创新,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独特新颖的载体,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廉政教育的渗透力,消除腐败滋生蔓延的文化心理。加强日常廉政宣传,利用宣传栏、廉政挂画、内部网等形式,扩大廉政教育覆盖面,增强教育的感观性、灵活性、全面性。

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做到制度到位,构筑权力运行的制约防线

制度是根本。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也着重强调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建立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制度体系,做到规范到位,实行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构筑“不能贪”的制约防线。

(一)机制为先,建立企业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权力运行风险防范工作是一项前瞻性的工作,我们要抓住核心,着力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把国有企业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离”、相互制衡,形成权责分明、相互制约、交叉监督的权力制约机制。一是对权力主体进行分解制约。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同时,发挥党委、纪委的监督保障作用;二是对权力客体进行分解制约。明确审批流程,严格审批程序规定,将过于集中的权力分解成为由几个人或几个层级共同行使,改变“个人说了算”或独断专行的权力结构,增强权力运作的透明度;三是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建立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实现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二)规范管理,加强以“防”为主的规章制度建设。规范行为抓制度。企业要从健全制度、堵塞漏洞入手,发挥制度约束的根本性作用,将制度转化为干部员工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一是在制度中落实人权、财权、物权的制约问题。在用人方面,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机制,实行关键岗位人员定期轮岗;在财务预算、工程基建、设备物资采购等方面,建立公开招标管理制度,明确招标流程;建立采购管理制度,推行货比三家、竞价采购、限价采购等;二是在考虑重点部门、关键岗位的权力运行问题时,要考虑程序和流程之间各岗位的相互制约,设定不相容岗位如决策与执行、会计与出纳、申购与审批、采购与保管等,实行岗位“两分离”、业务“联签制”,最大限度消除一

人操办和“暗箱操作”的外部条件,限制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要确保规章制度公开透明,加强宣贯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的实效性。

(三)严格规定,加强以“控”为主的廉政制度建设。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在根据国家有关党纪、法规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企业特点、可操作性强的廉政制度,促使和约束党员干部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知道“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为”,设置“警戒线”、“高压线”,打造一支廉洁奉公的干部队伍。一是要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层层落实廉政责任,强化领导干部“一岗两责”,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建立收受礼品登记、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使组织及时了解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三是建立干部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诫勉谈话、干部离任审计等制度,把监督寓于党组织日常管理之中。

三、创新监督工作模式,做到监督到位,构筑权力运行的监控防线

(一)完善权力运行的制衡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决策、经营、监督等规章制度,强化权力运行的相互监督制衡,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明确集体决定事项的范围和程序,履行签字程序并实行终身责任追究;

(二)加强对人事权行使的监督。进一步完善选拔任用领导人员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的制度,强化对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全过程的监督。通过实行公开选聘、定期轮岗等制度,切实加强对企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人员选拔任用的监督管理;

(三)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和厂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职工代表大会等方面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

(四)完善领导人员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领导人员廉洁档案制度,逐步扩大领导人员个人有关事项申报范围,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

(五)严格执行国企领导人员薪酬管理相关规定。合理确定国企领导人员基本年薪,使其收入与本企业职工收入保持合理比例,严格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健全国企领导人员收入及职务消费公开制度,保证个人收入及职务消费的公开透明;

(六)推进效能监察制度化。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产权交易、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效能监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深化效

能监察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不断完善效能监察长效机制,强化过程监督,促进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在企业的落实。逐步建立各项效能监察制度,提高效能监察工作质量,抓好效能监察建议和决定的落实,保证效能监察成果的转化。

四、要高度重视国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一)加强国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国企党组织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国企纪检监察部门在加强党组织能力建设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作为国有企业的专门监督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能力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国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二)加强国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化,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对纪检监察干部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纪检监察部门要全面履行职责,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必须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三)加强国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是提升国企纪检监察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重要保证。国企纪检监察干部处在反腐败斗争的第一线,面临着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近年来,国企纪检监察干部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极少数人甚至蜕化为腐败分子,影响了国企纪检监察部门的声誉,损害了国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要提升拒腐防变能力,就必须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从企业实际出发,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腐败体系,使其成为风险防范的有力保障,营造风清气正的创业干事氛围,为实现国有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篇3:对国企领导干部廉政、防腐、监督方法的思考

作为国有企业, 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 深刻领会“三转”要求内涵, 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不断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保证企业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一、深刻认识“党风问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的极端严重性

党风, 就是党的作风的简称。它是指一个政党的风格和风貌, 是党组织和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工作上、生活上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一贯的态度和行动。在落实“三转”过程中, 要始终与整顿作风、反“四风”、加强党的群众教育活动结合起来。

党的优良传统和看家本领, 就是整顿作风, 从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 党风好了, 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特别是在每个重大历史时期, 往往必先整顿党风。1941年至1945年, 延安整风运动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 使党达到了空前团结;1978年解放思想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奏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乐章;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密为了党群关系, 进一步促进了党的作风建设。国企在全面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关键期, 更要注重党风建设。

深刻认识到唯生产经营论的弊病, 正确处理好党风和生产经营的关系。众所周知, 国有企业的两个主要任务是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不断提高员工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而要实现这两个任务, 就必须要有好的发展, 好的利润。企业内部的所有体系、部门和组织都要围绕生产经营来开展工作。这本来就是对的, 可实际工作中, 却容易出现唯生产经营论:一方面在生产经营好的时候, 把党建工作当成“锦上添花”的工具。企业利润高效益好, 员工工资收入有增长, 就什么都好办, 党建工作也正常开展, 从党建人员、经费、设施、重视程度等方面都能大力支持, 党风问题也没有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当生产经营不好、企业困难的时候, 就认为党建工作不重要。认为企业连生存都非常艰难, 企业运营费用都很紧张, 员工工资都难发, 还搞什么党建?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花钱不如不花, 党建工作也不正常了, 必须的人员配备、党建经费、活动设施、支持程度都不满足, 形形色色的思想问题、作风问题、队伍问题层出不穷, 生产经营更加糟糕, 形成恶性循环。只有从思想观念上、氛围上摒弃了唯生产经营论的错误思想, 真正认识到企业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核心、服务生产经营、带队伍育人才树正气、鼓士气造氛围的作用, 才会在企业好的时候, 做好党建、抓好党风, 发挥党建“推车”的作用;企业不好的时候, 更要做好党建、更要抓好党风, 发挥党建“拉车”的作用。

深刻认识到利润是企业的中心目标, 党风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石。俗话说,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党风不好, 企业效益再好, 发展再红火, 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一俊遮不了百丑;党风不好, 企业困难的时候, 更会屋漏逢雨, 寸步难行, 形形色色的问题层出不穷, 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形成恶性循环。党风好了, 企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政治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好了, 许多发展问题、管理问题、技术问题等都不是问题, 会迎刃而解。因此, 在企业经营好的时候要注重党风建设, 在碰到困难的时候, 更要注重党风建设。

二、深刻认识并严明党的组织纪律

党的组织纪律, 简单地说就是“个人服从组织, 少数服从多数, 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 全党服从中央”。党的力量来源于严格的组织纪律,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 领导班子组织纪律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班子建设和企业氛围。

领导班子不团结的根源就是没有真正执行好党的组织纪律。不外乎出现了以下现象:一是班子成员之间出现“抢位、越位、错位”。分工协作不明确、不到位, 对好干的、有利的工作则“越过界”;对难干、难啃的“硬骨头”, 则“缺位不管”。二是领导成员把负责、主管的变成了自家的, 集体决定成摆设。正职把企业的当成了自家的, 成了“家长制”、“一言堂”;副职把主管、负责的工作, 当成了“自留地”, 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三是正职指手划脚, 自以为是。往往高高在上, 没有充分发挥班子集体的作用和团队的智慧, 认为自己是正职, 方方面面都比其他人强, 就应该我说了算, 必须按我说的来, 大大小小事情全都要管, 方方面面都要指手划脚、指点江山一番。四是副职不请示, 不汇报。往往没有把自己放在副手的位置上, 目中无人, 分管的一亩三分地该我说了算, 容不得其他班子成员提不同意见。

解决了以上四个问题, 真正按“四好”的要求做好班子建设, 以上示下, 把党的组织纪律真正贯穿到企业所有经营管理活动中, 使企业形成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乐于奉献、风清气正的廉洁氛围。

三、深刻认识好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

“三转”就是要改变纪检监察机关普遍存在的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用更加科学的方法, 更加过硬的作风, 聚焦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主业, 紧紧围绕监督执纪问责, 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 全面提高履行纪检和监察两项职能。“三转”是否不空转、不乱转, 转到位, 归根结底还要看两个责任特别是党委的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

要深刻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是纪委的事, 更是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党委的事。党风廉政建设涵盖的范围很广, 如: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吏治的腐败问题, 这是党委的组织部门在抓;加强党风廉政的教育宣传工作, 党委的宣传部门在主要负责;党的纪律检查和审计监督, 这是纪委监察的主要职能;企业的民主管理、员工群众的维权和温暖工程, 这是工会的重要工作等等。都需要党委总揽全局, 各级各部门在党委的领导下工作, 把压力层层传导、把责任层层分解落实,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反之, 如果党委只落实“领导责任”而不落实“主体责任”, 把党风廉政建设只当成是纪委的事, 纪委“包打天下”, 势必会造成纪检监察的工作领域越来越宽、内容越来越多, 执纪监督问责的主业深度越来越浅, 形成了什么事都管, 结果却什么都管不好的局面。因此, 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不仅要进行领导, 还要亲自做好执行和推动工作, 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失职的意识, 拿出具体措施, 形成实实在在的工作支撑, 而不是简单的挂帅和支持表态。

四、深刻认识到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控中的作用和定位

中央领导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牛栏关猫是关不住的, 猫可以来去自如。”在国有企业, 战略风险、经营风险、信息报告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合法合规性风险、领导干部的腐败风险等现象就是“猫”;有效建立起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就是“笼子”;编织一个合适的笼子才能关住猫, 编织笼子就是纪检监察审计机关的事, 就是纪检监察审计机关的作用和定位。

当前, 一些企业的招投标、工程验收、原材料设备采购过程验收、经营活动、工作效能等监督中, 往往是逢到敏感的、要担责的事就叫纪委参与, 加入议事机构。现实中, 由于纪检工作人员的专业局限性, 人员力量的有限性, 往往只能进行了形式上的参与, 很难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在深化落实“三转”要求中, 要把不该管的工作交还主责部门,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的三道“防火墙”。第一道是一般性的、日常的业务职能。由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工作实际制订专门的制度, 进行落实、监督和控制, 形成“点”;第二道是平时较重要的、重大的业务线方面。由分管领导或相应针对某方面的内部控制机构, 进行落实、监督和控制, 形成“线”;第三道是重要的、重大的企业活动层面。由企业的纪检监察审计机关或相关风险管理委员会机构, 进行公司层面的整体管制, 形成“面”。从以上三道“防火墙”可以看出, 整个“笼子”由点、线、面组成, 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点”、分管领导负责“线”、纪检监察审计机关负责“面”, 点与线的管控则通过流程、程序的合法合规性这个“面”来监督, 手段方式上可以采取受理群众监督信访、定期审计或巡视来实现, 让“运动员”和“裁判员”职能清晰。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控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随着落实“三转”要求的脚步不断临近, 如何按照中央从严治党的要求, 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深入开展, 是下一步国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点。

摘要:在落实中纪委“三转”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 要求的新形势下, 国企应该紧紧围绕实际情况, 正确认识、措施有效、扎实推进, 这是当前必须探索与实践的重大课题, 也是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国企,党风廉政建设,“三转”

参考文献

[1]黄修荣, 黄黎.中国共产党简史1921-201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86-89.

篇4:对国企领导干部廉政、防腐、监督方法的思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 基层领导 廉政建设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否则,廉洁自律就将成为一句空话。”由此可看出,反腐倡廉,制度是根本,监督是关键,而落实制度的过程就是编紧“笼子”的过程。作为国有企业基层领导干部,其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价值导向如何,直接关系到反腐倡廉工作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稳定,关系到能否为广大员工服务好和党在基层群众中的形象问题。下面,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就基层领导干部廉政建设谈几点意见。

1 国企基层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暴露问题剖析

国企基层领导干部直接接触群众,工作很具体很繁杂,职工的吃喝拉撒、福利待遇、作业环境都需要时时面对,并付诸精力、财力、物力去改善和实施,稍有不慎,轻者事倍功半,重者违规违纪。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倾向性的问题:

1.1 理想、信念的模糊

客观一点讲,有些违规违纪的领导干部,在职工群众中的口碑还是不错的。之所以失足,主要是理想信念的模糊。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就产生了许多模糊的思想。侥幸地认为:有人违规没事,我违规也没事,难得糊涂,随波逐流。先是大事不犯、小事不断,放松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最后导致步入歧途。

1.2 为政能力欠缺

面对市场经济的千变万化,有些干部鉴于工作经历单一或能力水平有限,常常显得力不从心、手足无措。这一点在一些拓展性工作、为职工谋福利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另外在一些干部的潜意识里总认为:要想为职工办好事,就要违规操作才行。疏于学法、懒于学法,沉溺于过去的老经验、老做法,不能够与时俱进,也是一些人栽跟头的原因。

1.3 监督约束不力

在对国有企业领导人进行监督方面,国家已制定出了一系列的程序和制度,但是还不够规范,操作性也不强。在监督过程中,同级之间监督难,上级监督又有地域、时间上的不便,监督的效果也局限于监督者本身能力、水平、政策的把握等等。种种因素导致在现实工作中,对国企领导干部监督效果难以尽如人意。更有甚者,监督者碍于人情,或看在给企业办好事的份上,不予监督或不严格监督,有的还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使监督工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1.4 精力毅力不足

有道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杂,常常得一心几用,拿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政策、钻研法律确实也是对个人意志的考验。有些同志并不是本质上想违规、想违法,而是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匆忙应付、简单从事,另一方面就是更多地考虑小集体的利益,如何完成任务、指标。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没往自己口袋里装,就不会有大问题,就不会犯大错误,等出了问题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2 深入推进基层领导干部廉政建设,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基层领导干部是一个单位的龙头,其作风、形象事关企业的文化导向和发展方向。“群众对党员干部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领导干部成员以身作则、廉洁从业,既是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也是自身政治安全、家庭幸福的重要基石,是对自己人生负责任的体现。“屋漏在下,止漏在上”,无数案例警示我们,廉政建设,不仅要靠严肃惩治,更要靠严密防范和严格制约。

2.1 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党纪学习和警示教育,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形成“羞于腐”的自律机制

理想信念是基层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理想信念的丧失就如大厦失去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另一方面,多年的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理想信念的丧失先于权力行为的腐败。大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的扭曲,小到对小事、小利、小节放松警惕,为名利所累,为物欲所惑,为人情所动,都是思想意识腐败的表现和征兆。因此,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制度法规教育,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防止和抵御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影响,极其重要。

必须运用先进典型进行示范教育,运用腐败案例进行警示教育,运用廉政条规进行法纪教育,运用组织谈话进行预防教育,运用廉洁文化进行氛围教育,使领导干部自觉把党的方针政策作为生命线以自持,把法律法规作为高压线以自卫,把党纪政纪作为警戒线以自律,切实守住为官一任的道德底线,守住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守住内心世界的一片净土。

2.2 建设相互衔接的制度体系和工作程序,形成“无法腐”的工作机制

在当前深化改革过程中,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制约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成为企业防范腐败的重大课题。实践证明,强化管理和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根本所在。消除漏洞,不给思想不健康者以可乘之机,在遏制腐败的斗争中远远重于事后监督。

要深入推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建立适应现代公司发展要求的管理体系、运营机制。以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目标,更符合专业化、集约化、扁平化管理要求为原则,完善优化制度流程;以制度体系为依托,打破部门壁垒,加强横向沟通,增强工作协同,减少管理链条,缩短管理流程。通过制度和流程上的规范,最大限度地降低领导干部廉政风险。

2.3 发挥监督体系的警戒和震慑作用,形成“不敢腐”的警戒机制

加强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是搞好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加大国企监督制约机制的执行力度。对在国有企业实行多年的诫勉谈话制度、效能监察、廉政风险预警防控、领导干部两个“八小时”工作督察等好经验、好做法,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新规定、新办法,积极探索贯彻实施的有效途径,加大督察力度,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及时化解廉政风险,要进一步拓宽企务公开渠道,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应保密的事项和企业经营秘密外,凡是涉及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方面的问题、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和职工群众关注的热门话题、与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有关的问题都要向职工公开,使权力的运作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进行。

2.4 完善经济激励与纪律惩戒并举的奖惩措施,形成“不必腐”的保障机制

要树立“勤廉兼优”典型,加大奖励力度,让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纪律、群众纪律、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党员领导干部受到表彰奖励,使其“名利双收”,让人心动;对违反法纪、顶风作案、贪污腐败、严重破坏党和企业形象的领导干部依据党纪国法坚决惩处,决不姑息,让越“红线”者胆寒,望而止步。

尝试“建立廉政保证金”制度,将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利益同廉政建设项结合,让贪图蝇头小利、“蝇营狗苟”之辈后半生人财两空,让廉洁守法、真抓实干、一心为公者后半生衣食无忧。

国企基层领导干部廉政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结合实际持续探索,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本文结合国企实际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办法,希望能够为后续实践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江风华.试论加强国有企业廉政建设[J].经营管理者,2009(10).

[2]吕雪锋.党风廉政建设问题及建设措施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9).

篇5:对干部廉政档案工作的思考

1 建立干部廉政档案的意义和作用

建立干部廉政档案, 有利于党组织掌握、了解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情况, 发现带有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 研究制定解决的办法。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 纪检监察部门对于干部八小时工作日之外的活动很难全面掌握和了解。通过干部廉政档案, 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做到防微杜渐。

建立干部廉政档案, 有利于强化监督机制和增强领导干部的自我约束意识。领导干部执行党风廉政情况和廉洁从政行为, 最终都要落到廉政档案上。这就使得领导干部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常怀律己之心, 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 不越雷池一步。

建立干部廉政档案, 有利于为表彰、奖励以及考察和正确使用干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了廉政档案, 在对干部进行鉴定时, 又多了一份重要的依据;有了廉政档案, 在考察和正确使用干部以及提拔后备干部时, 又多了一份参考。

2 干部廉政档案存在的问题

干部廉政档案的真实性。由于档案是历史的凭证和原始的情报材料, 所以人们把档案称作真实的历史记录。干部廉政档案在反映干部廉洁自律、廉洁从政方面的客观过程也应该是真实可靠的。但是具体到每份特定的数据材料或情况报告, 档案所记述的内容有的是真实的, 有的是不真实的或不完全真实的。干部廉政档案的材料多为干部本人填写, 它反映了干部的认识水平、本来意图和目的。对个别材料的真实性, 我们还是要辨证地去理解。

干部廉政档案的安全性。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对全部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干部档案形成以后, 利用最多的是上级组织、纪检监察部门, 再就是本单位领导干部。在利用过程中, 档案处在不断损毁的过程。自然的损毁, 我们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加以修复。

干部廉政档案的完整性。干部廉政档案收集是否齐全、完整, 将直接影响着其利用价值大小的发挥。目前, 干部廉政档案收集的材料主要是干部个人基本情况、收入情况、住房和通信费情况、配偶及其子女从业情况、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情况、述职述廉报告等方面。综合来看, 个人材料多, 组织鉴定材料少;陈述性材料多, 结论性材料少;干部考评材料多, 群众参与材料少。

另外, 在建档过程中, 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认为人事档案可以取代廉政档案。这是不可取的。大家知道, 人事档案和廉政档案从建档单位、归档内容, 到收集整理、利用等各个方面都不同。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为补充, 但不可取代。二是认为廉政档案既然是为了便于群众监督, 就没有保密性。这也是不对的。廉政档案和其它门类的档案一样, 在开展利用工作时, 既要积极提供档案为各项工作服务, 又要坚持保密原则。尤其是涉及干部个人隐私、组织鉴定等不宜公开的材料。三是认为有了廉政档案就可以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廉政档案是廉洁从政的历史记录。要想洁身自好, 必须严格遵守党纪国法, 规范自己的言行, 牢牢构筑抵御防线。

3 做好干部廉政档案工作的建议

加强协调和沟通, 对干部本人申报的材料进行核查。这就需要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加强联系, 认真核查, 努力使材料真实可靠, 经得起检验。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 使干部群众知晓廉政档案。

提高档案人员的保密意识, 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档案工作都有一定的保密要求。廉政档案也不例外。为了确保档案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 不发生损毁、丢失、泄露、篡改等问题, 档案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保密观念, 坚持和宣传保密原则, 确保档案的安全。同时,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规范廉政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查 (借) 阅以及转递、鉴定、销毁等制度, 并认真加以落实。

明确责任, 确保档案材料收集齐全、完整、规范。档案的收集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是一项基础工作。做好这项工作, 必须要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必须要有档案工作人员与其他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通力配合, 必须要有统一完备的归档制度

摘要:随着反腐倡廉和创廉活动的日益开展, 作为人事档案重要补充的干部廉政档案, 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搞好干部廉政档案工作, 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干部廉洁从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干部档案,廉政档案,建议

参考文献

[1]陆荣贵:《浅探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监督》

篇6:强化对国企领导干部的监督

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是新时期从严治党,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措施,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础。本文拟就如何强化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监督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监督制约机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尤其是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制度原则执行松软。国有企业规章制度、监督办法和措施的制定日趋完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出现走样,个别领导干部以“下不为例”或“特殊情况特殊办理”为借口,直接破坏制度的严肃执行。

监督制约机制乏力。上级对下级的监督顺理成章,但容易出现“关爱有加”现象,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平级之间相互监督更是难以到位,监督部门往往只重视惩处性的事后监督,而忽略预防性事前和事中监督,监督作用难以发挥完全。

监督尺度宽泛难控。受企业内部客观环境的影响,监督部门实施监督执纪过程中很难接触实质问题,多限于“圈外监督”,监督尺度难以平衡,使监督失去应有的权威性、严肃性、强制性、平等性等功能而流于形式。

以上存在这些问题说明,监督工作仍是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有三:

监督意识薄弱。个别领导干部对监督的必要性没有足够认识,甚至存在“不想监督、不便监督、不敢监督”的想法。

监督体制不顺。企业监督部门受本单位和上级监督部门的双重领导,监督工作开展以上级部门为主导,而本单位却掌握人、财、物实质管理权,可对监督部门的工作直接进行干预,影响监督工作开展。

监督视野狭窄。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主要集中在八小时之内,八小时以外监督工作仍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的行为。

采取的必要性举措

为了防止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滥用权力,必须强化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通过教育增强监督的自觉性。通过主题实践活动和反腐倡廉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明白上级对权力的监督是对自己最直接的保护,同级之间的监督是相互“补台”而不是“拆台”,下级的监督是正常的行使民主权利,主动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对监督人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高监督人员素质和责任意识,增强监督执纪能力和水平,确保监督人员敢于坚持原则,秉公执纪。

通过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国有企业要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防止权力滥用。同时,要科学的设置职权,形成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的机制,防止权力过于集中而产生“一言堂”“一支笔”现象;要制定和完善加强对领导干部事前、事中监督的相关规定;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党内监督制度;要严肃查处不执行制度或变通执行制度的行为,保证监督制度的强制性和权威性;要通过制度建设,努力形成适合新时期新形势特点的领导干部监督工作制度体系。

通过联合监督形成监督合力。要强化审计监督,重点加强对经营者的经济责任、经营成果、风险管理和基建工程等审计监督;要强化纪检监察部门监督职能,全面参与企业物资采购招标及询价、干部提拔任用、职工调入调出、工程项目管理等重要环节的监督;要强化职工群众监督,加强厂务公开工作,对职工疗养货币化、发展党员、职称评定等按规定进行公示;要强化相关部门联合监督,加强对职工工资总额审批、法律事务、债权债务、外雇工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和制约,加大对人、财、物等重要岗位人员业务处置的监督管理力度。

通过改进监督方式确保监督效果。将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纳入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之中,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廉洁从业承诺书》;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引导领导干部培养正确情操;领导干部实行会员卡零持有,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承诺制度;把“八小时外”活动的监督制度和办法延伸到家庭,扩展到“三圈”。

总之,监督是遏制腐败、抵御腐败的一道坚实大堤,是一项确实难抓好,又务必抓好的经常性、艰巨性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强化监督防范工作,才能为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企业廉洁经营奠定坚实基础,确保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创业集团纪委监察部)

(责任编辑:郝幸田)

上一篇:《为自己鼓掌》读后感下一篇:幼儿园防汛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