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税收保障办法》的主要特点

2024-06-20

《河南省税收保障办法》的主要特点(通用5篇)

篇1:《河南省税收保障办法》的主要特点

《办法》的主要特点:

共治格局、信息共享、协助义务、问责追究

《办法》涵盖保障职责、信息共享、协助义务、问责追究等方面内容,着力解决协税法律依据不充分,责任不具体,配合不得力等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突出政府领导,构建共治格局。《办法》强调各级政府对税收保障工作的领导,规定由各级政府按照财政管理体制安排税收保障经费,对有关部门和单位参与税收保障情况进行考核。《办法》明确了部门责任分工,规定由财政部门做好组织协调,统一研究保障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税务机关依照法定职责做好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发展改革、公安、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工商、金融等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做好税收协助、涉税信息共享工作,建立起政府领导、财税牵头、部门配合、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税收共治格局。

与以往的税收协助规定相比,《办法》将有关部门的法定税收协助义务进行了细化、固化,并规定了不履行协助义务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和监督力度。如,纳税人未结清税款、滞纳金又不提供担保的,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应当根据税务部门的通知依法阻止其法定代表人出境;申请办理房屋、土地、车船等动产、不动产登记、变更事项,但不能提供完税凭证或减免税证明的,有关部门不予办理。

(二)突出信息共享,筑牢共治基础。针对涉税信息分散于不同政府部门,信息交换和共享渠道不畅通、标准不统一,信息利用率低等问题,《办法》规定由省财政部门组织开发和建设全省涉税信息共享系统,该系统是以《办法》为运行制度保障,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支撑,以动态更新的涉税信息交换目录为框架,实现各部门之间涉税信息的互联互通、交换共享,有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开展税收保障工作。

近期,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与有关部门协商制定《河南省涉税信息交换目录》,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动态调整涉税信息交换的范围和内容,提高信息交换的真实性、针对性和精准度。同时,税务部门负责建立健全纳税人信用记录,纳入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与公共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推动纳税信用与其他社会信用联动管理,发挥纳税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筑牢税收共治基础。

全省涉税信息共享系统上线后,财政部门将依托多年度经济税收数据,建立税收动态模型,及时分析税收收入运行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开展税收预测,为编制年度收入预算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税务部门将可以运用有关部门提供的车辆登记、商品房预售许可、房产转让租赁、电力销售、自来水销售、物流等信息进行涉税数据分析比对,有效评估纳税人申报纳税的真实性,有利于加强税收征收管理,打击税收违法行为,实现“堵漏增收”,创造良好、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突出协作责任,形成共治合力。为有效解决税收执法中协助难、执行难等问题,《办法》对税收协助义务进行了细化,规定有关部门履行协税护税职责,在办理动产、不动产审验、登记等事项时,依法要求申请人提供完税凭证或者减免税凭据;畅通税收优惠信息沟通渠道,对不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纳税人,税务机关与相关部门要互通情况;落实联合惩戒义务,有关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涉税违法行为的,要及时告知税务机关,对税务机关公布的重大税务违法案件当事人,有关部门应配合税务机关实施联合惩戒措施,促进税法遵从。

(四)突出问责追究,保障共治效果。为增强《办法》刚性,对有关部门不履行税收协助义务或拒不提供相关涉税信息的情形,明确了问责措施,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填补了税收协助方面责任追究的制度空白。对税务机关、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保密义务或者将涉税信息用于履行法定职责之外用途的,予以责任追究。同时,明确责任追究主体,即由该部门主管机关或当地监察机关根据管理权限,依法实施责任追究,确保税收共治责任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下面是办法的全文:

篇2:《河南省税收保障办法》的主要特点

《河南省税收保障办法》已经6月29日省政府第9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年8月12日起施行。

省长 陈润儿

篇3:《河南省税收保障办法》的主要特点

一、养老保障的主要进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 海南养老保障取得较大进展。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在全省推行,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开始试点, 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贫困老年人社会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制度、高龄补助、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等社会救济制度, 同时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

1. 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健全

截至2010年底,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在职职工135.42万人, 参保覆盖率达80.85%, 比2007年参保覆盖率提高5.16%, 参保人员以年均22.06%的速度增长。2010年农村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参保人数达到186.83万人, 参保率达到81.0%;2011年10月已在全省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海南养老保险将实现制度全省覆盖。

2. 社会救助制度得到不断完善

(1) 城乡低保制度。2010年, 全省共有40.06万人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分别为16.98万人和23.08万人。其中,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为165元 (1) ,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117元) 48元。

(2) 高龄补助制度。2010年, 全省百岁以上的1387位 (2) 老人得到长寿补助, 补助标准从原来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200元, 2011年提高为300元, 高龄老人补助逐年提高。至今有三亚、东方、文昌、琼海、澄迈等9个市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 分别对80岁以上和90岁以上高龄老人按年龄分类分档发放补助。

(3)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省普遍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2009年末, 全省城乡获得医疗救助45.94万人, 比上年增加3.74万人, 增长8.87%。

3. 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

2010年, 海南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均在95%以上。其中, 新农合参合率高达97.08% (国家医改目标≥90%) , 比全国2010年平均参合率96%高1.08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海南省卫生厅提供)

二、突出矛盾

目前, 海南养老保障制度还存在养老保险覆盖面不全, 保障水平低, 不同群体的保障水平差距大, 城乡制度对接困难和管理服务不到位等突出矛盾。

1. 养老保险覆盖面不全

(1) 城镇居民尚未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2010年, 海南尚有116.03万的城镇居民未能享受到养老保险, 占总人口的13.38%。2009年, 三亚开始推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但至今只有1895人参保。目前, 海南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虽已于今年4月在海口、三亚和儋州试行, 但调研发现, 这项制度推行工作进展缓慢。

(数据来源: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

(2) 全省仍有超1/5的人口未参加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仅为80%, 仍有32.09万城镇职工未参加养老保险;同时,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还有43.82万人未参保, 加上未参保的城镇居民, 2010年全省没有任何养老保险的人数达191.76万人, 占总人口22.12%。同时, 与全国相比, 海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 (年均增速 (5.66%)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6.54%) 。

(数据来源: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

(3) 五保户集中供养覆盖率低。2009年海南五保户集中供养率仅为4.84%,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2.31%) 。

(4) 农村居民尚未实现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现阶段, 海南农村居民尚未实现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调研中与农民谈及新农合时, 大部分农民表示, 新农合只能报销住院的部分费用, 而其他费用 (如门诊费用) 则不能享受报销待遇。

2. 养老保障水平低

(1) 农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水平偏低, 保障作用有限。2010年, 海南领取新农保55元基础养老金的人数为54.63万人。调研发现, 55元基础养老金的保障作用非常有限。

(2)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人月均248元,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51.2元) 。

(3) 五保户供养水平有待提高。统计表明, 海南省农村居民吃、穿、住、医、葬 (教) 五方面的大体占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的80%左右。2010年, 海南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为3446.2元, 照上述标准, 2010年海南五保户年供养标准应为2756元。而2010年, 海南农村五保户的年供养标准2616元, 低于标准供养水平140元, 若考虑物价因素, 海南五保的供养水平远低于标准水平。

3. 统筹层次低, 城乡制度难对接

(1) 统筹层次低, 基金抗风险能力差。海南除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省级统筹, 其他养老保险均为市县级统筹, 基金抗风险能力差。与全国比较, 2009年海南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基金收入为4335元, 人均基金支出为3437元, 人均结余3494元, 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879) 544元, (3777) 340元, (5319) 1900元, 居于全国26位, 26位, 28位。

(2) 统筹层次不一, 城乡制度无法有效对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 海南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到城镇就业和定居, 同时有大量农民工在城乡间频繁流动。但目前, 海南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还未实现城乡制度对接, 各统筹单位之间政策不统一, 难以互联互通, 保险关系无法转移接续。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进, 大量的劳动力和候鸟老人来海南, 异地就医和异地保险转移对接等问题突出。

4. 管理机构条块分割严重, 管理服务不到位

(1) 条块分割严重。海南的社保基金由3个部门分别负责管理, 社保基金管理“条状分割”, 其中民政部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卫生部管新农合, 人社部管五险, 影响了涉老各社会保障制度间的统筹管理。同时社保基金区域分级管理, 由省、市、县社保 (农合) 基金经办管理机构分别管理, 每个部门管理本级的社保基金, 形成了基金的“块状管理”。

(2) 服务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发展滞后, 造成养老保险信息不对称, 特别是城镇从业人员的应参保人数的统计不合理。乡镇干部和新农保工作人员对政策了解不足, 对业务流程不熟练, 管理运作机制不完善, 存在诈保和骗保现象, 农村信用社网点设置太少等问题。

(3) 养老金社会化管理程度低。2009年, 海南省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数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比例仅有64.1%, 低于全国 (75.2%) 11.1个百分点, 全国排名28位。

三、主要任务

有效解决海南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突出矛盾, 关键在于:尽快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向全省推广, 提高农村和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水平, 并大胆创新和突破, 养老保障工作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1. 尽快实现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2011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十二五”建成覆盖城乡、全省统筹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海南应尽快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向全省推广。争取2011年底在全省铺开, 比全国提早一年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并积极申请纳入国家首批试点范围, 获得中央更多的财政支持。积极制定缴费困难群体由市县财政为其代缴养老保险费的具体实施办法, 确保城乡困难老人享受到养老保险待遇。

2. 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缩小城乡养老保障差距

一是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 2015年实现城乡居民保障水平相当;二是提高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养老保障水平, 缩小不同人群间的差距, 最终消除事业单位与公务员保障水平差距;三是把农村和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作为重点, 扩大社会救济保障范围,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重点提高中、高龄老年人的收入水平, 在全覆盖的基础上缩小保障差距;四是建立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机制, 提高农村老年人, 特别是困难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水平。

3. 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障体制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提出“2020年初步建成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海南应逐步提高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 争取到2018年实现城乡保险制度的全面有效对接, 比全国提前两年实现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障体系。一是争取到2012年, 合并实施为居民养老保险, 争取实现居民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二是到2015年, 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相互转移;三是探索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管理, 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争取2015年与全国大部分省市建立异地就医结算合作关系。

4. 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工作体系

一是重组分散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 全岛按照一个大城市的思路, 加快机构改革步伐, 在社会保障体系机构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 (5) , 率先设立省级社会保障总局, 对全省社会保障进行统一管理, 实现社保经办机构的高效和精简;二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如海南可创新设立新的社保卡, 以身份证为社保账号。三是加大社保基金的征缴和监督管理机制和社保基金监督制度建设;四是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郑功成著.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 (养老保险卷) .人民出版社, 2011.

[2].张敬一, 赵新亚.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3].杨翠迎.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4].李雅兴, 陈建华.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创新的深层障碍与现实路径.理论与改革, 2009 (2) .

[5].李翠霞.我国农村养老制度的缺失与重构.西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4) .

[6].高艳敏.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探析.经济论坛, 2006 (23) .

[7].唐霞, 徐仁际, 王泽玉.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中国经贸导刊, 2009 (19) .

篇4:《河南省税收保障办法》的主要特点

摘 要 部队维稳行动是新时期新阶段非传统作战的重要样式。文章分析了部队维稳行动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维稳行动 后勤保障 对策

部队维护社会稳定是在特殊环境、特殊条件下遂行特殊任务的军事行动。其后勤保障既不同于平时,也不完全同于战时,本文试就部队维稳行动后勤保障所具有的特点谈几点对策。

一、部队维稳行动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

(一)受领任务突然,组织指挥复杂

维稳斗争所具有的极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使得是否动用部队参加维稳行动、部队执行维稳行动的地区、方向、目标及动用兵力的大小都需要由上级决定,其决策的机密程度极高,部队指挥员难以预先得到号令。由于事件的意外性,部队接受任务时必然时间紧迫,刻不容缓,而且部队维稳使用多少兵力,如何编成,事先难于断定,只能根据事发后的情况而临时确定。加之作战方向不明确,因此,地形、道路、当地社情和可以供我利用的地方支援力量,心中无数,这就给后勤协同带来了困难。同时,维稳行动在短时间内进攻、防御、追击、堵截、迂回、围歼等作战样式可能会频繁的变化。因此,后勤组织指挥更为复杂和困难。

(二)部队行动迅速,准备时间短促

部队在接到维稳行动的命令后,为了尽快控制事态,就要立即行动,乘事态没有扩大之前,迅速恢复态势。由于部队的行动突然、迅速,后勤准备时间也就随之而十分短促,往往要边随部队行动,边进行准备,没有专门的后勤准备时间。

(三)任务性质特殊,保障方式常超

执行维稳任务的后勤保障,既不同于平时,也不同于战时。从当前运行的后勤供应、管理标准来看,还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维稳部队的特殊需要。从我军几次维稳实践看,部队的消耗总体上高于平时、低于战时,但也有个别项目高于战时。如伙食费、卫生费、车辆维修费、防暑降温费、被装管理费等,介于平战需要之间,政工费、水电费则可能高于战时的需要。维稳中还可能出现交通堵塞、被不明真相的群众围困等情况。因而部队携运行标准也难以按正常战备规定执行。同时,由于维稳行动的突然性,地区的概然性,决定了维稳不可能有预定的战场,后勤保障难以沿用一般规律性的战斗行动保障方式。

二、部队维稳行动后勤保障的主要对策

(一)维稳行动保障方案要齐全

“有备利制人,无备则制于人”。为了应付突如其来的各种事件,牢牢掌握保障的主动权,避免临时措手不及,平时必须制定齐全、周密、细致和符合实际的保障预案。首先要多案准备。各级后勤要针对本地区维稳任务形势,结合本单位担负的保障任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障预案。在每个预案中,要有各种不同情况的保障措施,要把作战地区,使用兵力、动用的装备、前进的道路、开进方式、后勤保障人员的编组配置,战区的社情及可动用的人力、物力和油料、给养等作战物资可能消耗和补充,伤员发生率预计及抢救后送,部队的宿营方式,后勤防卫,以及有关情况结合起来制定方案。其次要具体翔实。要把情况设想得复杂些,把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保障措施想周全、订完善,切实增强方案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只有这样,才能临阵不乱,紧张有序,较好地完成应付突发事件的后勤保障任务。

(二)维稳行动后勤保障方法要灵活

部队维稳行动后勤保障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灵活方法。一是前送与请领相结合。外地入城的部队,由于对地形、社情等情况不熟悉,应以前送保障为主,当地部队应以请领为主。在部队待命、形势缓和、交通方便的情况下,以请领为主;在部队换防、情况复杂的情况下,以前送为主。二是伴随保障与定点保障相结合。当部队机动距离较短不需开设途中保障点时,可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伴随部队实施保障;在部队任务紧急,或远距离机动后勤伴随保障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则在途中适当地域开设供应点,对途经部队实施定点保障。三是逐级保障与越级保障、调剂保障相结合。部队休整待命、建制部队相对集中的情况下,采用逐级保障方式;当部队对后勤保障要求急,逐级保障难以及时满足部队需求时,可实施越级保障;如逐级保障与越级保障不便时,上级后勤可指示友邻单位实施调剂支援保障。四是秘密保障与强行保障相结合。为减少正面冲突,在实施保障时,可采取以下几种秘密保障方式:着便装行动;借用地方车辆或将军用车牌换上地方牌号运送物资,并商请地方部门代为前送;伪装运送物资;利用夜间补充,在维稳形势突变、重要保障物资告急的情况下,要当机立断,采取强硬措施进行保障。

(三)维稳行动后勤保障重点要突出

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就难以形成保障决策。维稳后勤保障在保障方式上要坚持以后方供应为重点。由于暴乱分子的破坏,严重地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生产、生活秩序,适成断电、断粮、断油、断药和医院、修理机构、商店关闭等严重局面,人民群众生活都难以正常保证,更难以满足大部队高消耗的需要。对此,后勤保障应以后方供应为主。在保障内容上应以生活物资和医疗保障为主,这主要是由于维稳行动性质所决定的,保障中要重点解决人员饮食、住宿、伤员救治、车辆用油等问题;在保障时间上应尽量放在夜间进行。

参考文献:

[1]总后勤部司令部.战役后勤学.解放军出版社.2001.

篇5:《河南省税收保障办法》的主要特点

1 豇豆荚螟

1.1 为害特点

豇豆荚螟属鳞翅目、螟蛾科, 别名大豆卷叶螟、大豆螟蛾。幼虫为害豆叶、花及豆荚, 常卷叶为害或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的种粒, 荚内及蛀孔外堆积粪粒。受害豆荚味苦, 不宜食用。严重受害区, 蛀荚率达70%以上。

1.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3 mm, 翅展24~26 mm, 暗黄褐色。前翅中央有2个白色透明斑;后翅白色半透明, 内侧有暗棕色波状纹。卵0.6 mm×0.4 mm, 扁平, 椭圆形, 淡绿色, 表面具六角形网状纹。末龄幼虫体长约18 mm, 体黄绿色, 头部及前胸背板褐色。蛹长13 mm, 黄褐色。头顶突出, 复眼红褐色。羽化前在褐色翅芽上能见到成虫前翅的透明斑。

1.3 生活习性

豇豆荚螟在河南一年中发生3~4代, 以蛹在土中越冬, 7~10月为幼虫为害期。成虫有趋光性, 卵散产于嫩荚、花蕾和叶柄上, 卵期2~3 d。幼虫共5龄, 初孵幼虫蛀入嫩荚或花蕾取食, 造成蕾、荚脱落;3龄后蛀入荚内食害豆粒, 每荚1头幼虫, 少数2~3头, 被害荚在雨后常致腐烂。幼虫亦常吐丝缀叶为害, 幼虫期8~10 d。老熟幼虫在叶背主脉两侧做茧化蛹, 亦可吐丝下落土表或落叶中结茧化蛹, 蛹期4~10 d。豇豆荚螟对温度适应范围广, 7~31℃都能发育, 但最适温度为28℃, 相对湿度为80%~85%。

1.4 防治方法

(1) 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 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 减少虫源。

(2) 在豆田架设黑光灯, 诱杀成虫。

(3) 药剂防治:用菊酯类农药1 500~2 000倍液, 从现蕾开始, 每隔10 d喷蕾、花一次, 可控制为害。

2 大豆蚜

2.1 为害特点

大豆蚜属同翅目、蚜科, 主要吸食大豆嫩枝叶的汁液, 造成大豆茎叶卷缩, 根系发育不良, 分枝结荚减少, 此外还可传播病毒病。

2.2 形态特征

有翅孤雌蚜体长1.2~1.6 mm, 长椭圆形, 头、胸黑色, 额瘤不明显, 触角长1.1 mm, 腹部圆筒状, 基部宽, 黄绿色, 腹管基半部灰色, 端半部黑色, 尾片圆锥形, 臀板末端钝圆, 多毛。无翅孤雌蚜黄色或黄绿色, 体形与有翅孤雌蚜相当。

2.3 生活习性

河南年发生20多代, 以卵在鼠李和圆叶鼠李枝条上芽侧或缝隙中越冬。翌春, 鼠李芽鳞转绿到芽开绽时, 均温高于10℃, 越冬卵开始孵化繁殖后代。有翅孤雌蚜开始迁飞至大豆田, 为害幼苗, 7月上中旬进入为害盛期, 下旬出现淡黄色小型大豆蚜, 蚜量开始减少, 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气温下降, 大豆蚜进入后期繁殖阶段, 有翅性母迁至鼠李上, 开始生无翅卵生雌蚜, 并与有翅雄蚜交配, 又把卵产在鼠李上越冬。

2.4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及时铲除田边、沟边杂草, 减少虫源。

(2) 利用银灰色膜避蚜和黄板诱杀。

(3) 生物防治:利用瓢虫、食蚜蝇、烟蚜茧蜂、菜蚜茧蜂、蚜小蜂等控制蚜虫。

(4) 蚜虫发生量大, 农业防治和天敌不能控制时, 要在苗期或蚜虫盛发前防治。可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菊酯类农药1 000~2 000倍液喷雾, 由于蚜虫易产生抗药性, 应注意两种农药轮换使用。

3 豆天娥

3.1 为害特点

豆天娥属鳞翅目、天蛾科, 幼虫食叶, 严重时将全株叶片吃光, 不能结荚。

3.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0~45 mm, 翅展100~120 mm, 体、翅黄褐色, 头及胸部有较细的暗褐色背线, 腹部背面各节后缘有棕黑色横纹。老熟幼虫体长约90 mm, 黄绿色, 体表密生黄色小突起。

3.3 生活习性

河南一年发生1代, 以老熟幼虫在9~12 cm土层越冬。翌春移动至表土层化蛹。一般在6月中旬化蛹, 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 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幼虫发生盛期, 9月上旬幼虫老熟入土越冬。成虫飞翔力很强, 但趋光性不强, 喜在空旷而生长茂密的豆田产卵, 一般散产于第3、4片豆叶背面, 每叶1粒或多粒, 每雌平均产卵350粒, 卵期6~8 d。幼虫共5龄。越冬后的老熟幼虫当表土温度达24℃左右时化蛹, 蛹期10~15 d。幼虫4龄前白天多藏于叶背, 夜间取食 (阴天则全日取食) ;4~5龄幼虫白天多在豆秆枝茎上为害, 并常转株为害。

3.4 防治方法

于3龄前幼虫期喷药处理, 如50%辛硫磷乳剂1 000倍液或适当浓度的氯氰菊酯喷雾, 均有较好效果。

4 豆秆黑潜蝇

4.1 为害特点

豆秆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 幼虫钻蛀为害, 造成茎秆中空, 植株因水分和养分输送受阻而逐渐枯死。苗期受害, 因水分和养分输送受阻, 有机养料累积, 刺激细胞增生, 形成根茎部肿大, 全株铁锈色, 比健株显著矮化, 重者茎中空、叶脱落, 以致死亡。后期受害, 造成花、荚、叶过早脱落, 千粒重降低而减产。

4.2 形态特征

成虫为小型蝇, 体长2.5 mm左右, 体色黑亮, 腹部有蓝绿色光泽, 复眼暗红色;触角3节, 背中央生有角芒1根。3龄幼虫体长约3.3 mm。蛹长筒形, 长约2.5~2.8 mm, 黄棕色。

4.3 生活习性

河南年发生5代左右, 以蛹在寄主根茬和秸秆中越冬。翌年6月中下旬羽化、产卵。

各代幼虫盛发期:1代7月上旬;2代7月末8月初;3代8月下旬;4、5代在9月上中旬重叠发生。成虫飞翔力、趋化性均较弱, 在25~30℃适温下, 多集中在豆株上部叶面活动, 常以腹末端刺破豆叶表皮, 吸食汁液, 致使叶面呈白色斑点的小伤孔。卵单粒散产于叶背近基部主脉附近表皮下, 以中部叶片着卵多。幼虫孵化后即在叶内蛀食, 形成一条极小而弯曲稍透明的隧道, 沿主脉再经小叶柄、叶柄和分枝直达主茎, 蛀食髓部和木质部。幼虫老熟后, 在茎壁上咬一羽化孔, 而后在孔口附近化蛹。

4.4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及时处理秸秆和根茬, 以减少越冬虫源。

上一篇:我的糊涂外公高一作文下一篇:“三万”活动民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