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

2024-07-02

《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通用9篇)

篇1:《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

《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

2015年上半年工作小结

课题编号:JXKT-XQ-04-013 中卫市中宁县幼儿园 石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区和周边的自然环境,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为幼儿的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解读《纲要》,使我们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必须树立大教育观,更新教育资源观,让教育跨越幼儿园的围墙。因此,我们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有效利用本土资源中符合幼儿教育目标和价值的内容,确定了“有效利用家乡的特产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并将家乡的特产——枸杞资源文化,纳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中,开展了本课题的第一个主题活动《家乡的枸杞》。

半年来,为了使第一个主题活动《家乡的枸杞》顺利有效的开展,也为课题其它主题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我们在认真分析总结了以往利用枸杞文化资源开展相关活动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后,采取了相对应的改进措施,深入到班级和老师们中间,做了大量扎实的督促和指导工作,使主题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将这一阶段的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为开展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理论学习有利于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与正确教育观念 相吻合的教育行为策略,为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因此在主题活动实施前,我们组织全园教师学习了关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游戏指导与实施》及《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杂志上的相关文章,为科学有效的实施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另外,我们还根据课题需要,搜集并学习了北京教育学院陈晓芳副教授关于《本土化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资料及主题教育的相关问题及案例等,使全园教师对本土化幼儿教育资源开发的意义、特点、原则、内容、范围及开发的策略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如何有效开展主题活动做好准备。

2.注重环境与课程的融合,创设“本土化”的互动性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为了使环境真正与教育相融合,创设有准备的环境,我们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让环境创设与主题教育息息相关,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利用实物、图片和孩子们的美工作品布置了幼儿园走廊和活动室的主题墙,在院子里栽下枸杞树,为幼儿创设了丰富且熟悉的主题活动环境,使主题教育环境真正与教育活动的实施融为一体。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3.搜集整理枸杞文化资源,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素材

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教师资源,搜集本地区枸杞文化资源方面的资料。如:《中国枸杞之乡——中宁》、《中宁县志》、《中华枸杞故事》,我们还从图书馆、黄河枸杞博物馆查找了《天香枸杞》、购买了《枸杞密码》等书籍,为主题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大量可选择的素材。我们又组织课题组教师从中筛选、整理、创编、仿编了与枸杞相关的,适合幼儿进行主题活 动的资源库(图片、视频、故事、传说、民歌、诗歌、儿歌)等,使之成为主题活动的教育内容。

4.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为主题活动的开展积累前期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要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单靠幼儿园是不够的,家长也要积极参与,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强调家园合作从幼儿身边的生活出发,充分利用家长教育资源,让家长带孩子去枸杞园观光游玩、认识观察枸杞树的叶、花、果的外形特征、采摘品尝枸杞,体验劳动的辛苦,品尝枸杞的味道,带孩子去参观黄河边的枸杞博物馆、枸杞交易大厅,给孩子讲一讲关于枸杞的故事、传说及相关知识等,为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积累了丰富的前期经验。使家长真正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幼儿园的好合作伙伴,为孩子们的发展和健康成长起到最大的作用。通过这次活动,家长对幼儿园的关注和支持程度也加深了,家园共育的意识增强了。

5.制定、讨论并修改了主题活动方案,使主题活动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搜集、整理、创编、仿编的主题活动素材,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制订了《家乡的枸杞》主题活动方案,并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讨论并修改了主题活动方案,使活动方案的目标更加清晰具体。各领域活动更符合幼儿实际情况,也更便于开展。在家园共育方面,要求更为明确,使主题活动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6.加强对各领域活动的指导,增强主题活动的有效性

在各领域活动实施中,课题组教师仔细阅读《家乡的枸杞》主题活动方案后,我们指导她们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设计并组织幼儿实施各领域活动案例。在活动实施中,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和年轻教师的专业能力,我们加强了对户外游戏活动的指导,大班的竞赛性游戏《尕娃运枸杞》、中班规则性游戏《我是采摘小能手》、小班的情境性游戏《杞娃摘枸杞》等,都根据各年龄段孩子的动作发展特点和发展目标,设置了不同的游戏环节,增加了本土教育资源内容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性与趣味性,使幼儿在主题活动与本土文化教育资源的互动中,产生了浓厚的乡土情结。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他强调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解放时间与空间,充分利用周围自然环境让幼儿在充分感知、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在主题活动的开展实施中,我们指导教师把幼儿带进枸杞种植园,采用实地感知、观察、听讲解等多种教育手段和途径改变了教育活动内容封闭、单一的状况,使活动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科学性。这些活动形式深受幼儿的喜欢,幼儿参与活动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变得主动活泼了,表现的欲望、能力也增强了,使主题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活动效果更为有效。

7.充分利用PPT课件和媒体资源,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

在此次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各领域活动中的作用。我们将搜集的图片和相关视频,剪辑整理,制作成课件,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实现了教师间的资源共享,不仅减轻了教师制作教具 的负担,还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大班社会活动《家乡的枸杞》,活动中出现的万亩枸杞观光园的图片、枸杞姑娘提篮摘枸杞的图片、枸杞商城图片、中国枸杞交易大厅图片、黄河边枸杞博物馆图片等,这些图片都是孩子们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见过的,被孩子们所熟悉的家乡的标志性图片,所以图片一出现,立即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点,孩子们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当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小问号:枸杞埋在泥土里天天浇水就会长出枸杞树吗?为什么枸杞商城要拆掉?中班语言活动《枸杞丰收》中,为了丰富孩子词汇,教师制作了课件,运用图标法提示孩子用儿歌中的叠词说话,既形象直观,又易于理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儿歌,丰富了词汇,深入挖掘了儿歌的独特价值,明确了组织幼儿语言活动的价值取向,使儿歌的教育作用最大化。

总之,《家乡的枸杞》主题活动的实施,使教师的教研活动具有了实效性和针对性,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和反思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使孩子们认识、了解了枸杞,知道了枸杞是中宁特产,使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家乡的美好,从而激发了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另外,《家乡的枸杞》主题活动的开展,也为我们以后其它特色主题活动的继续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尽管此次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小的收获。但是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惑,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继续去研讨、不断去实践。

1.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虽然教师们都在活动前制作了课件,但由于我们制作技术上的限制和教师的有效运用课件的能力上的欠缺,使课件的 作用发挥地还是不够充分有效。

2.在社会领域、科学领域和健康领域中对本土资源内容的选择上及同样的内容在不同领域活动中时间的分配上还需商榷。

2015-7-2

篇2:《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

摘要: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劳技特色教育活动,在材料搜集方面,可以从“农”入手,体现“农”的特色,将原始材料进行相关的处理。子课题负责人结合研究方案,组织本年级组成员商讨拟定本学期的具体研究内容,预设这些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否可行,研究过程要富有变化,形式多样。

关键词:乡土资源 幼儿园活动 课题研讨

我园地处城乡接合部,有着丰富的社区资源,孩子们几乎全部来自农村,对农村资源都比较熟悉,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劳技特色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实践研究,本课题主要是以本土资源为载体,以幼儿园为基地,以教师和幼儿为主体,在家长共同参与下,进行一系列的幼儿园劳技课程的研究。目标是力求体现幼儿园的地方特色,促进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养成幼儿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促进幼儿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借鉴小学劳动实践课活动,结合幼儿园《纲要》《指南》精神,我园进行了一系列劳技教育园本课程的研究,一路走来,感受颇多。

一、材料收集多元化

1.材料的收集。材料是开展劳技活动的基本条件,我们的定位是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劳技活动,幼儿园附近有机砖厂、竹篾加工厂、瓦泥厂、木材加工厂等等,因此,我们从“农”入手,体现“农”的特色。教师们所收集的材料是农村所特有的,如:泥土、竹篾、竹节、藤、棕榈叶、玉米皮、稻草等。注重对“家长”的这一社区资源的利用,因为家长几乎来自于各个乡镇,联系起来也方便。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他们各尽所能的收集各种各样的材料。教师需要什么材料,家长们便分头去收集。如大班年段在开展编织活动时,需要大量的棕榈叶,大三班陈悦小朋友家长是溪南镇的,他特地利用星期六的时间回老家采集了一大堆的棕榈叶来,大二班郑距平小朋友家长带了许多的玉米皮,中一班的很多家长则带了大量的竹篾等等。家长们的积极参与使得我们的研究能顺利地开展下来。

2.材料的处理。材料的处理在研究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材料收集起来的都是粗茎,往往不能直接使用,这就需要进行相关的处理。比如:如何修剪棕榈叶、如何处理陶(红)泥或瓦泥、如何让玉米皮不容易碎、怎样让玉米皮着色、如何让竹篾不容易发霉„„在家长的参与和教师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了陶(红)泥采集回来后要经过筛、踩、摔、发酵的过程,这样的泥玩起来才会柔软、有粘性。在实践中,教师们发现“养护泥”工序也是必不可少的,泥要养,只有养好了,活动的成功率才高。每次上完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泥分成小块,再放入有标识的泥桶,盖上旧毛毯后再由老师在毛毯上面洒些水(要把握一定的量,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干)。当制作立体的作品时,可以在泥中加入一些高弹棉,增强它的拉力,这样制作出来的作品就不易裂开。棕榈叶收集来后先让幼儿用针将叶脉挑掉,留下叶片一片叶子经过处理后就能分出两片的叶片来,再将挑后的叶片浸泡在水里,一天后叶子的柔韧性就增强了,不易折断,幼儿操作起来也就相对容易些。将剩余的叶子继续放在水里,可以用十多天,这样就不需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采集原材料了。而玉米皮的处理则要进经过煮这一道工序,煮过之后的玉米皮就不容易碎了,在煮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色液,玉米皮便能轻易地着色了,孩子们操作起来就更加有兴趣了,他们能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玉米花”,漂亮极了。

二、研究过程制度化

本课题研究组共有十二位成员,其中每个班设一个研究人员。这为我们研究实践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基础。我们成立了大课题组和小课题组,即园级组与年级组。这种纵向的网络研究结构为课题的实施与落实起到了充分的保障作用。

我们规定,开学初每一个年级组的子课题负责人结合研究方案,组织本年级组成员商讨拟定本学期的具体研究内容(逐周活动计划、目标及具体内容),并针对研究内容的可行性、实践性进行研讨,即预设这些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否可行。其次是保证每半个月一次的大课题组研讨活动,每周的小课题组碰头会。每半个月的大课题组活动,主要是针对群体中共性的问题及时的讨论、解决。如: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小班年段还是中大班年段,在活动中都存在幼儿对操作技能的掌握问题。为此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有的说:幼儿阶段不应该过分地强调掌握技能这一方面,有的说应该注重幼儿基本技能的培养。为此我们立即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门研讨(但在研讨前教师们都要分头去收集有关这一方面的信息材料),在研讨中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针对幼儿的操作技能问题,大家一致认为:那种以机械的操作训练代替幼儿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是不可取的。劳技活动应该引导幼儿从“动手做”到“动脑做”,“劳技课”不能成为“动手课”。最后大家讨论得出:适度的操作技能训练在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技术技能学习中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解决问题和创新都必须具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动手能力”也必须在具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但在具体的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感悟“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么做”和“怎样做得更好”,以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讨,老师们改变了原来的片面观点,也为课题组教师拓宽了思维空间,打开了思路。问题和困惑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研讨中得到了解决,研讨也对我们的研究手段、内容等进行了及时的梳理与调整,从而保证了研究的质量。小课题组活动则是对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碰头,比如:中班泥塑《碗》这一个活动,詹海美老师第一次活动上完后,发现制作出来的碗容易裂开,是泥干呢还是孩子没有掌握好技能,还是泥没有摔够。中班年级组三位老师立即进行研讨、调整,提出:每张桌子提供一碗水,并建议幼儿在操作时采用围合、捏转等方法来制作。第二次活动郑晓英老师上课时,开裂的问题和捏转的难点得以解决,第三次活动王幼兰老师上课的时候问题就比较少了。如此,这个活动也就比较成型、比较完整、也相对定格了。这就是我们的“一课三研”活动。还比如:玉米皮的上色问题,开始时是用水粉颜料来着色,结果不容易附色,幼儿操作的时候容易粘色,年级组三位教师通过操作摸索后才得知,用煮的办法可以着色的。一个一个的小问题和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在小课题组研讨中得到解决的。

三、研究形式多样化

我们研究的方式有研讨、一课三研、案例研究、教师基本功比赛(泥塑、编织等比赛)、幼儿作品展、班级劳技区、现场技能操作研讨等等,研究过程富有变化,形式不单一。如:在大班组织编织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是我们定的目标太高还是因为内容太复杂,为此我们专门组织了一次现场编织研讨活动,准备一些线、绳、棕榈叶、玉米皮、毛根等材料,大家围坐在一起进行现场编织。教师们通过现场编织,感悟到:一是任何劳技活动一定要从最基本的技能学起,二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的教学内容难度大了些。从而商讨定出:小班年段主要是简单的玩线为主;中班以简单的两股或三股绳编、压一挑一的编织方法学习为主;大班则以三股或四股编、打结套牢等编织技能的提升为主。

四、案例研发系列化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既注重行为实践,也注重文本建设。其中,案例研发是研究过程中文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教师研究与实践的历史文案,具有总结经验、提炼理论的文本价值,它既容易为一线教师所理解和接受,又能为实践与理论的对接提供桥梁。因此,我们以“巧巧手”为主题,确定了纵横交叉的两个系列活动。纵向指幼儿园的劳技系列教育活动,如小班年段泥塑主题活动《水果乐园》《各种各样的小吃》,竹的主题活动《小竹人真好玩》;中班年段泥塑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茶具》《蔬菜果园》,竹的主题活动《会跳舞的小竹人》,大班年段泥塑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车》《美丽的农庄》,竹的主题活动《小竹人大聚会》。横向是指社区、家庭劳作系列:小班年段的“生活自理”,中班年段的“小帮厨”,大班年段的“我会为他人服务”。在实践中,我们也渐渐发现,劳技活动不同于集中教育活动的能在一个课时里完成,它需要在一定的技能掌握基础上,花费几个课时才能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活动。因此,我们设计的活动主要是借鉴“三大游戏”,以系列活动的形式呈现,并分成若干个课时来完成,如:泥塑劳技活动课程、编织劳技活动课程、木工劳技活动课程、小帮厨活动课程等。在纵横交叉的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和享受劳技活动所带来的快乐。研究实践所诞生的系列活动,课题组成员们一起将其梳理并形成详细的方案,在全园做交流与分享,最后定稿成册,形成园本劳技活动课程方案。

开展劳技课题研究,更加体现了我园的地方特色,促进了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但我们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着许多的困惑与问题。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教育是死教育。”因此我园将继续坚持劳技特色教育的研究思路,并将之融入幼儿园活动区的游戏中,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桂林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篇3:《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

一、选准课题,确保课题研究有序推进的前提

利用戴南乡土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戴南———苏中第一镇,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是感悟历史、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好场所。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通过带领学生开展“走进戴南文化,感受戴南文化”为主题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搜集、整理和挖掘戴南地方文化资源,建设独具特色的戴南地方文化课题。进而凸显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开发地方文化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弘扬区域文化。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家乡的传统文化,树立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目标。

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保证课题研究有序进行

(1)学校把重点放在抓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上,适时地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学校形成了“校长室———教科室———课题组”三级管理运行机制,确保本课题的研究有序开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多项制度,要求本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 认真用好《课题研究活动材料与过程指导》一书。这样的思路与行动,既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又促进了本课题的顺利展开。学校领导率先垂范,教师全员参与,形成了一支庞大的课题研究队伍。在总课题之下有子课题,在子课题之下有个人课题,这样的课题研究新模式,可以激发教师的活力,充实教师的头脑,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2)建立合理的课题评价管理机制,有效地促进课题开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还要重视考核,保证课题研究质量。可以将考核内容和指标物化、细化,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与本课题研究的管理结合起来,对本课题组教师所指导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认定,应该纳入正常的工作量和绩效管理。要将课题研究的考核纳入学校教学与管理计划,在教师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时作为重要的参考之一。此外,结合课题的资料袋的考核,形成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办法。

(3)课题组内部分工明确,有序地推进课题研究。本课题组落实了每学期具体相关的课题研究任务分工:如1《施耐庵与兴化水文化》,本学期到施耐庵陵园参观。通过参观陵园、访谈后人,了解施耐庵陵园发展状况和施耐庵与兴化水文化的渊源。2《戴南的饮食文化》,本学期组织高一年级的学生出一期关于家乡饮食文化的手抄报。学习、宣传戴南的饮食文化的主要亮点,同时把自己的学习体会、感受呈现在手抄报上。3《戴南庙会文化的研究》, 特聘戴南护国寺方丈来我校作庙会文化教育讲座。

三、注重过程管理,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1)专家引领。实践证明:专家引领的培训模式,效果良好。比如,学校特邀江苏省教研室董洪亮副主任、万伟博士、泰州市教科所胡唐明所长、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刘安早主任来校作“综合实践课程资源新理念”讲学,泰州市课题研究“名师”综合实践特级教师张仕进来校作“综合实践课程资源乡土化的开发与利用实务”讲座,用先进的科研理论引领,树立起课题研究的意识。

(2)同伴互动。同伴互动有利于课题研究的深入,可以提高研究质量,也避免闭门造车,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比如,可以规定每半个月活动一次。同时,领导应该参加各课题的教研活动。课题组相关人员,必须做好教研活动登记记录,做好总结分析。

(3)个性发展。我校地处农村,但戴南镇改革开放以来独特的经济模式和内蕴的戴南精神为我校课题组提供了丰富的乡土化课程资源,课题组老师带领学生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乡土化课程资源。戴南镇生态农业基地是全省乡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范例,我校课题组开展走进“地方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主题活动,效果很好。

四、提升师生素养,课题实施研究的重要目标

(1)充分发挥戴南当地的乡土课程资源优势是推动本课题开展的有效手段。结合学校层面的综合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素养。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完善了校本课程计划,学校在高一、高二学生中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乡土化开发与利用研究的校本课程。在乡土资源综合课程校本化的实践活动中, 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也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 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素养。

(2)注重课题研究实践与反思的有机结合,利用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提升师生素养。我校在2010年5月底举行了为期一周的研究性学习中期成果汇报展示活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各班上一节课题中期成果汇报展示课,汇报展示各班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在本次活动中,课题组成员、学生均积极参与,活动结束后,分别进行总结与反思。在具体中期成果汇报展示活动中,充分展示了课题组成员在本课题开发与研究中的新思维。

篇4:《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

1、依托教材,落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现与单元学习有机整合,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所设计的综合性学习项目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具有很强的典范性。在研究中我首先把教材当作“蓝本”,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在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第九册安排的《遨游汉字王国》这一中实践活动时,我先指导学生分组、起个性组名,制定计划、分工。分别从以下方面搜集①汉字的起源,②有关体现谐音特点的古诗,③歇后语,④对联,⑤笑话,⑥字谜,⑧因写错汉字、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或造成的不良后果的事例,⑨优秀书法作品,⑩策划一次社会用字(广告牌、书籍报刊、电视字幕、服装商店用字)调查活动。通过两周实践,在成果汇报课上学生有的是实地拍照,有的是搜集了视频(相声),有的是拿了物件,有的是写倡议书,有的是自己写了书法作品,有的制作了自己的个性签名,形式多样,尤其听了他们信心十足的介绍,更让人耳目一新。看到孩子们个个露出的灿烂笑容,我感到很欣慰。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体会到汉字的神奇、有趣,欣赏到汉字的优美,感受汉字的魅力。从而形成了规范书写的共识,通过学生向社会宣传,推动社会用字规范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不难看出他们不光语文,其他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他们探究汉字兴趣依然继续,甚至有些学生也探究了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进而增加了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可以说收益超出了我的想象。又如在教了《只有一個地球》后,结合第八册第三单元中的《大自然的启示》一课,开展了《家乡环境调查》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对彭阳生态园、茹河流域治理方面和一些河流被污染的情形进行观察、采访、拍照、录音、制作幻灯片、办手抄小报、向社会写倡议书,写心得体会,给有关部门写建议书等形式,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但了解家乡环境现状也提出了解决这种现状的办法,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他们对家庭的宣传,促进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2、链接生活节日,挖掘民风民俗,搭建沟通语文与生活的桥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也就是说,学生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培养语文素养的机会,甚至可以说,学生生活的天地就是他们语文综合性学习最宽广、最灵动、最具活力的课堂,这种学习应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全过程。有一位哲人曾说过:“对文化的崇拜实际上就是崇拜人自己,崇拜人留下的痕迹。”关注地方文化就能培育学生对当地、对家乡的感情,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责任心。如何把学生培养成有情趣、有爱心、有底蕴的人,引导学生对地方人文特色的关注至关重要。为此,研究中我注重开发学生的生活课程。首先从本地寻找资源,挖掘最富有地方特色的东西,如在过春节、清明节(去彭阳任山河烈士陵园扫墓)、端午节、彭阳的山花节、中秋节、寒食节(送寒衣)、腊月八等节时让学生搜集节日的起源、过节习俗。通过搜集整理他们不仅了解了节日的由来,还知道了家乡过节的习俗,如春节贴对联、放鞭炮、拜年、孩子收压岁钱;山花节赏花,端午节插柳条、手腕脚腕戴花绳、戴香包、吃燕麦酒;中秋吃月饼、腊月八吃腊八粥。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获得对地方文化比较全面的认识。

3、挖掘文本,巧借地域文化,设计综合性学习,提高人文素养。

文本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最便利的凭借,研究中,我凭借文本的特点,巧借地域文化语文综合性学习,如学习了第十册第四单元的走近名人后,让学生收集家乡名人故事,本地名人成长足迹。在教了《沉香救母》后,让学生搜集本地的民间故事。学生收集到的民间故事有(《牛郎织女》、《红河川的传说》等)。在学了《我的家乡》,我设计了《走进家乡——彭阳》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家乡特产、家乡旅游、家乡矿产、家乡饮食等方面搜集,了解。学生收集到了家乡旅游景点有璎珞宝塔、人山河烈士陵园、古城皇甫谧广场、城阳毛泽东故居、五峰山等。家乡矿产有李寨煤矿、彭阳矿泉水、彭阳烤烟等,家乡饮食有烩羊杂碎、荞面、麻辣烫、搅团、荞面鱼鱼、大盘鸡,家乡特产有彭阳果脯、土豆、杏子、粉条等。学生收集的面很广,范围很大。

在活动过程中有些是学生自己查找,有的是家长介绍或亲自领孩子现场参观。展示课上,学生介绍的头头是道,绘声绘色,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

4、结合学校安排开展专题实践活动,增强主人翁意识。

这学年学校安排两次大型活动,即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六一汇演。为此我设计了《我为班级添精彩》语文实践活动,为了自己班级的荣誉,他们兴趣盎然,各抒己见,出谋划策设计、排练、表演解说都是学生亲自全程参与完成。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主人翁的责任感。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我欣喜的发现,乡土资源挖掘不尽,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和人文精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充分挖掘多方面的乡土资源,我们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才能开展得有声有色。

5、追踪社会热点,点缀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生活,联系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和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开展综合性学习。如课前3分钟介绍时事趣闻轶事,调查小学生近视状况,介绍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神十飞天等热点问题,都是综合性学习的好材料。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时事,培育了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和勇于拼搏的坚强意志,也帮助学生拓宽了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表演、交流、沟通等综合能力。

篇5:《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

有效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

鲍文贤

邮编:312028 手机:***

邮箱:baowenxian666@126.com

[论文摘要]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从社会现实和生活中提出问题,开展探究、体验、实践,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锻炼自己,亲身实践,体验成功与失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是有效开展好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学校 校园资源

有效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由国家设臵,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常态化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有国家制定的总的活动纲要,有独特的先进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但没有课程标准和现成的教材,也没有可学的操作模式。《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 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杨汛桥镇中学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挖掘金檀山这一校内资源,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形成金檀山农科院为阵地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特色品牌。

学校教学楼北面有一座金檀山,占地面积12665.4平方米。金檀山虽不以险奇闻名,不以高峻著称,不以壮观称雄。然而,她那清淳的风姿,独特的魅力,与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却令世人瞩目,使您不禁为之神往。“岂必桃源境是仙,金檀形胜更超然。峰峦叠抱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这些诗句,形象地描绘了金檀山独特的地理形势和奇特的人文景观。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记载,位于杨汛桥镇中学金檀山的南坡建有普安寺。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打了江山后,他的大臣刘伯温看见这里的风水很好,是一块风水宝地,就下令挖断龙脉,保大明江山万世基业。这个传说为金檀山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2005年,学校筹资全面改造了金檀山,山上开辟了茶树林、紫薇林、翠竹林、桂花林,修台阶,并种植成批花草树木,山上巨石上有文字雕刻,沿山路有石凳,2007年6月在山腰建成了知新亭,成为学生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根据季节变化适时地组织学生采摘茶叶、挖掘竹笋、施肥、除草、修建等学农劳动,科学教师定期组织学生采集标本开展生物教学。

2011年杨汛桥镇中学根据县教体局的“小三场”建设总体要求,决定把金檀山进一步改造成为由茶叶采制加工场、竹木制作工场及竹 园鸡养殖场这三个实践活动项目组成的学生学农科技实践基地——金檀山农科园。

一、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进行分析。创建于1976年9月的杨汛桥镇中学,至今走过了35个春夏秋冬。35年奋斗历程,积淀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35年风风雨雨,形成了学校特有的办学理念;35年开拓进取,铸就了学校辉煌的教育业绩。学校按照“践行科学发展创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目标,倡导“有声有色的工作、有情有谊的交流、有滋有味的生活”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校教育的内涵品质,是浙江省示范初中、浙江省标准化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绍兴市文明单位、绍兴市文明学校、绍兴市花园式学校、绍兴市文明单位。

2、对学生学习需求和家长愿望进行分析。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我们学校的宗旨。为了使社会综综合实践活动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学生需要出发,我们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开座谈会等方式,让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我们对全校1100多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学生们对自然环境类、文化类、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的感兴趣达96%以上,从对家长的调查来看,家长们更是希望多开展一些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拓宽知识面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3、对学校教师师资队伍与专业成长的分析。我校拥有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德好、专业高、能力强的教师团队。他们大多精力充沛,有较好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熟悉现代化教育手 段的应用,包括熟悉网络资源的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为学校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强大的师资保证。

二、充分利用校园金檀山资源

有效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

1、以金檀山茶叶加工场为阵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记得2011年4月21日,由我指导初二(1)班和初二(2)班学生利用上午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采摘茶叶,阳光明媚,正是采茶的好时机,学校的茶园里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学生们兴致很高,拎起竹篮、环保袋等采茶用品,很快就采摘1200多克茶叶。

女生陈丹梅戴上手套,手一翻一转,很有点专业范儿。可是不到几分钟锅里就散出来阵阵焦味。大家赶紧把茶叶“抢救”出来,可这时的茶叶面目全非了。我发现学生关注的问题后,及时召开学生讨论会,让提出自己关注的、想了解的问题。学生提出了许多自身疑惑的问题。通过讨论,学生决心自己去弄明白这些问题,这样就有了探究的兴趣。

我们请教制茶师傅,为什么茶叶会出现焦味。他说炒茶时不仅要注意手的姿势、速度,还要注意炉堂火候的大小与温度的高低。我与学生们一起分析了制茶失败原因,同时要求上网查询,掌握制茶技术。然后第二天采摘后又炒制茶叶又宣告失败,茶叶变成了炭黑装状,惨不忍睹。然后我与学生们仔细分析了茶叶炒焦的原因,大家仔细探究原因,感到炒茶的柴火的温度要恰到好处。第三天在制茶师傅的亲自指导下好不容易炒制成功。这样让学生采摘炒制茶叶,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真正从课堂向课外延伸,在活动中成长,在成长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同时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接受挫折教育,做生活中的强者。人生的道路上,有平坦大道,也有险峻的高山;有缓缓的小溪,也有汹涌的江河;有灿烂的阳光,也有风雨雷霆。只有那些勇敢者才能自豪地跋山涉水,顶风冒雪,披荆斩棘,达到人生的目的地。

2、以蔬菜种植场为阵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学生在校期间,大量时间用于课堂师生的交流活动,而自主动手的机会偏少。学校在金檀山西侧,利用新教学大楼挖地基的多余的黄泥土,开辟了一个蔬菜种植场,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垦种植。浇水、锄草、松土,种植了芥菜、青菜、包心菜、小白菜、萝卜、洋芋艿等蔬菜,还充分利用边角地方种上豆类与南瓜等。在蔬菜苗期根据需要只浇水,只使用有机肥,不施化肥,不用农药。实行无公害种植,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

作为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在管理方面实行“班田制”,学校安排总务主任专门负责对蔬菜基地进行安排部署,由学校统一进行规划,由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的各班级负责过程管理,采取立体化、滚动式种植,学校全程跟踪评估,采用“六定”,即定班、定块、定品种、定责、定产、定奖惩,出台了《蔬菜种植场管理方案》。在各班主任的带领下,学生直接参与各种蔬菜的种植、栽培、施肥等,在劳动中不仅学到了蔬菜的相关种植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而且得到了“一粥一饭汗珠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现在在蔬菜基地种植方面已走出了一条以“农”养“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种植场一方面向学生传授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另一方面集中向食堂供应时令、可口、卫生、安全的放心菜,大大降低了伙食成本,蔬菜基地真正实现了育人和改善学生生活双丰收。

通过蔬菜种植活动,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劳动观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的农科院在绍兴县相当有名气,《绍兴县报》、《绍兴晚报》、《教育信息报》和绍兴县电视台前来采风并作报道。

3、以竹园鸡生态养殖场为阵地,拓展实践教育主题

金檀山上有一片面积很大的翠竹园,南宋的大文豪杨万里写得好:“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学校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在山上建立了竹园鸡生态养殖场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特别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服务”、“劳动”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竹园鸡放养过程中,教师放开手脚,让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和生活积累,认真记录小鸡成长的情况、母鸡产蛋的过程和饲料投放比例与数量等情况。每天观察后要详细记录,同时还要写好观察日记(以表格记录的形式为主)。每组选好小组长,做好分工,每班指定一位同学负责,每小组写好的记录交给他保管,交齐后交给老师。结合从书本、网络有关养鸡知识,整理归纳总结,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养鸡细则,实行科学化管理。同时让学生把拍摄的照片、访谈记录、调查报告、数据统计、编手抄报、制作实物、活动感想的文字记录等等化为成果。这样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的素质提高。

三、充分利用校园金檀山资源有效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效

经过一年多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充分利用金檀山校园资源,有效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为学校、老师、学生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1、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可以说,金檀山校园资源充分利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实施,拓展了学生发展的空间,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在情感的培养中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在搜集资料中提高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动手实践中提高了合作交往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在活动总结中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年来,我校学生在县级、市级和省级获奖达100多人次,成绩位居全县前列。

2、教师专业得到发展。

表现为教师的课程意识得到提升、教师合作意识得到增强和教师教研能力得到提高。学校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开发与研究结合的过程。教师在研究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一年来,我校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及案例有30多篇分别在国家、省、市、县获奖或者公开发表。

3、家长社会好评如潮。

篇6:《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

乡土是一个人出生、长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列子·天瑞》:“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铨曹》:“贞观中,天下丰饶,士子皆乐乡土,不窥仕进。”乡土文化即指地方文化,地方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地方文化首先在于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乡土文化大体分为三类,包括自然环境:指乡土的地形、地质、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等,是供应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一切物质;人文环境:指人类在乡土的有形建设,如交通、聚落、经济活动和无形建设如文化、风俗习惯、语言等;社会环境:指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关怀、团结、合作、包容等,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人们从生活中撷取和养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的文化生活。

一、乡土资源对地方美术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所起的作用

我国自古就有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新课标更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人性理念。充分运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开展中学美术鉴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且对地方美术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

1.有利于爱国爱家乡教育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乡土文化都有着显著的地方特色,是地方民族文化中最为生动、本原、质朴的一部分。它体现着地方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念,传达着民族基本心理意识和美好愿望,凝聚着地方乡民的艺术创造及智慧才能,特别是那些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作品,是浓浓乡情的最好表达。不仅可以理解地方先民健康、原始、质朴的美学思想,而且可以增加现代人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所以,乡土文化是最好的`爱国爱乡教育的素材之一。

2.有利于美术课程改革的推进

任何一个版本的美术课程都不可能全面阐述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历史文化,只有施教者在课程传授中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将美术课与地方传统乡土文化相结合,增加对地方历史、经济与文化发展的理解,才能将自己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认识所处城市的历史文化;才能真正吸取地方现代文化中的精华,合理开发并传播乡土文化,更有效地推进美术课程改革。

3.有利于师生教与学的融合

乡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学生了解乡土文化,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传播乡土文化,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其教育目标;有利于师生共同关注乡土这块文化,使学生早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4.有利于继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随着现代城市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本无可厚非,但由于我们忽视了乡土这块可贵的传统文化资源,致使一些弥足珍贵的乡土艺术及文化逐渐消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这怎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呢?比如贺州市贺街镇的临贺故城及贺州市瑶族民居,起始于西汉时期,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然而到了近代,这独具特色的地方建筑将面临失传。通过开发与利用,将有利于学生广泛接触地方乡土优秀文化,将美术学习与传统文化资源、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等联系起来,使“生于斯,长于斯”的学生更热爱自己的家乡,感触身边文化的艺术魅力;有利于促进当地文化、教育与经济有机的结合,更好地继承和传承。

二、如何有效地利用乡土资源

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唾手可得的课程资源,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把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融入校园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强调:“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发展的潜移默化作用。创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需要有载体来实现的,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则是有效的载体。把乡土文化融入校园,使其深入师生的心灵,遍及校园的角落,直至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文化,成为学生耳闻目睹的活生生的题材。

2.把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学科中教学

乡土文化是绘画、设计的原型和起源,并与其他学科互通曲款。而多门学科的融会贯通,不仅有利于促进本学科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乡土文化不仅与绘画、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与其他学科都有相互结合的地方。如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村“飞檐翘角马头墙,玉题干栏万字窗,素瓦灰墙斜山顶,龙头凤尾伴太阳”的建筑文化特点看似只与书法、绘画、设计、雕刻有关,其实它深深地联系着当地的历史、信仰与民俗。

3.把乡土文化资源融入文化传承和交流

教育部新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搜集、整理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并将其运用于学校美术教育,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对优秀民族民间美术的认同感和乡土情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已成为我国新一轮的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4.把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审美教育

大工业时代隔绝了泥土芬芳,而乡土文化却与大自然、“活在当下”的日常生活彼此有机相融,因此能增加城市里的学生对朴素自然的美感的认识与体验,回归自然,认同乡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活性”教材。学校美术教育的一大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热爱乡土,建构审美精神。乡土文化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灵性、有活力的美术,其中的生产工具、日用工具往往体现了普通百姓天然朴素的审美追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乡土文化更为我们提供了美术学习的丰富的“现实情境”。

篇7:《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

如何有效开展周末社团活动

山阳县城区三中 舒小会

【摘要】我校自2014年9月建校开学以来,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凸显我校“和雅”文化主题,根据我校教育教学资源,成立了城区三中“和雅社团”。社团活动的开展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特色社团在教育结构中蕴藏的潜力,获得了积极的成果,加速推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为我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德育工作 校园文化 社团活动 综合素养

山阳县城区第三初级中学是一所公办寄宿制学校,现有七、八、九三个年级69个教学班,生源大部分来自我县边远农村地区和外县,每周末有近1000名学生留校。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了更优化地管理学生,最大化地丰富周末留校学生的管理,凸显我校“和雅”文化主题,根据我校教育教学资源,自2014年9月建校开学以来,成立了城区三中“和雅社团”,社团共设四大类(语言类、体育健身类、综合类、艺术类)共24个社团(设有文学社、演讲主持社、经典诵读社、篮球社、乒乓球社、足球社、武术社、阳光英语社、数学应用社、趣味历史社、信息应用社、书法绘画社、合唱社、舞蹈社等)。

我校社团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别于班级的跨年级、跨专业的组织。参与社团活动,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丰富学习生活的乐趣,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获取语文素养的探究

合,成立了一系列体育健身类社团:篮球社、乒乓球社、足球社、武术社,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充分展示我校学生的艺术才华使校园舞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这类社团融合了我校各类体育战将,成为了学校的一张名片:运动创造精神,运动凝聚力量。运动创造精神,创造的是积极向上的学校精神;运动凝聚力量,凝聚的是孩子们、教练员、学校领导团队的力量,在田径精神的闪耀下,老师们不仅上得了课堂,还能入得了球场,如今,校足球社团、武术社团都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和辉煌。这些社团不仅在学校进行表演,同时还将校园文化推向推向社会,使学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这些社团与学校的校队相结合,选拔优秀的体育竞技人才,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同时可以为地市选拔优秀的体育人才。

(四)综合类社团

这类社团使学生的训练和比赛更系统标准化,以点带面、抱团发展,给孩子充满现代挑战的舞台。如数学应用社、趣味历史社、信息应用社等。

随着学校的逐步发展,许多全新的社团活动形式和内容将在我校出现,如为帮助贫困学生成立的爱心社等。

二、“和雅社团”活动定位

社团活动是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探索人生的重要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自主管理,开展活动和实践教育的群众组织。

学生通过开展各项有益的社团活动,开拓视野、锻炼能力、增长才干、为未来发展奠基,符合素质教育、德育先导的理念,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和雅社团”活动特点

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获取语文素养的探究

社团,并结合自身实际,设计活动方案并提出具体要求,最好有创意、有特色,从而培养学生的策划组织能力、团队精神、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学校重在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

4、社团活动常规化。以开展社团活动为载体,加强周末留守学生的管理。指导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等闲暇时间参与社团活动,并形成常规,成为学校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实现学校全面育人的素质目标和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的成长目标。

五、“和雅社团”工作要求

1、学校各部门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共同坚持以下基本工作原则,通力支持学生社团各项工作的开展:

2、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学校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团活动方案,有目的、按步骤地稳妥推进,逐步实现社团活动规范化、课程化、有特色、有创新的目标。

3、坚持学校推动、处室管理、教研组指导的原则:在学校社团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团委等相关处室及各教研组、指导教师应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努力促使各社团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4、坚持发展特长、创建特色的原则:各教研组、指导教师应定期研究社团建设目标、辅导计划,认真围绕目标构建内容,深入开展社团工作,促使学生发展特长,创建富有特色的社团校本课程,全面提升社团活动水平。

篇8:《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

课间十分钟是学生最快乐的时间, 他们渴望下课, 盼望着能与小伙伴们尽情地玩。从学生的玩入手, 就能“抓住”学生。我认真观察了学生的课间游戏, 学生几乎每天都有新玩法。利用学生的课间游戏, 有针对性地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 能够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课间十分钟, 学生们都喜欢折叠小飞机。他们喜欢比一比谁的飞机飞得高, 谁的青蛙跳得远, 看着自己的纸折飞机在半空自由地飞来飞去, 他们高兴得不得了……这就是鲜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啊!想想让纸折飞机飞得更高的方法还有很多呀, 例如折的纸厚薄问题、还有折法等。经过反复的思考与亲身实践, 我以“纸折飞机”为主题编写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我向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飞机起源于哪, 飞机是怎么制作的, 发明家为什么制作飞机等。学生觉得手中的纸折飞机更有意思了。首先我让学生课余时间去了解飞机的历史, 收集有关飞机的资料;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绝大多数学生对飞机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紧接着我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飞机, 并提出了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只能用一张与A4纸大小相同的纸制作模型, 只能折叠, 不能撕、剪、胶粘、订以及附加任何其它物件, 看谁的纸折飞机能飞得最高最远的。他们觉得很新鲜, 脑筋一下子就动了起来。学生用自备的纸根据各自取来的“经验”有模有样地动手折起飞机来。很快, 全班43人共折出20多款各不相同的纸折飞机。学生相继走出教室, 来到操场放飞手中的“希望”。可在这时, 问题也出来了:个别学生发现自己手中的纸折飞机飞不起来, 一眨眼就掉到地上去了。成功的学生高兴得又跳又叫, 失败的学生一个个耷拉着脑袋, 没精打采的。于是, 我鼓励同学们对比他们的飞机, 互相探讨, 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就这样, 经过对比、观察、讨论、反复的试验和改进, 他们最终他们看到自己制作的纸折飞机能在蓝天自由地飞翔, 学生们高兴得手舞足蹈。纸折飞机是一项动手能力非常强的实践活动。它体现了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在这样的生动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中, 学生们会获益良多。

二、关注学生生活, 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 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着重陶冶情操, 培养兴趣。从学生生活的问题中选取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课题。这样才会使综合实践活动因这份兴趣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学校附近随时能看到废纸、塑料袋满天飞, 学校围墙外尽管设有垃圾桶, 但附近居民不是把垃圾倒入垃圾桶, 而是都倒在垃圾桶外。在学校北边的小河边、周围村民水井旁随处可看见废气的瓶子、方便袋、废纸等, 东侧的小区内还能见到垃圾堆积现象, 有的家庭还有许多废弃的手机、电池尚未处理现象。发现这些现象, 我做了认真的思考, 决心让学生对垃圾要有“新”的认识。经过酝酿, 我设计了《保护环境, 做好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预案。于是我就在综合实践课上布置学生回家查阅资料, 采访身边的人我还和同学们一起上网查阅资料利用各种途径了解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通过活动, 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 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垃圾的种类, 了解一些常见的可回收垃圾、回收方法及其好处;引领学生走进环保世界, 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的联系的整体认识, 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并身体力行。就这样, 《保护环境, 做好垃圾分类》这一活动就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了。

三、关注学科教学, 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学科教学、学生的现实课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善于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 选取有利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加以整合和拓展, 把一些学习环节设计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综合地运用各学科知识于实践活动中, 从而实现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科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整合, 以便使学生形成对周围世界的完整认识和全面体验。其中数学综合性学习就是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学科的相互融合。教师在设计活动课时, 要善于把涉及到的广泛知识融到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 要注意让学生人人参与, 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使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四、结合学校特色, 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是学生集中接受全面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 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主要基地。一所学校, 本身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资源。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 综合实践活动是其学校文化的有机构成, 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特色。从学校的特色出发, 立足于学生发展要求, 依托学校特色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既体现了新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延续、补充, 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

我们学校是艺术特色学校, 整间学校艺术氛围非常浓厚, 教室内、围墙壁、走廊里, 处处是名人和师生们的墨迹, 充满了浓浓的艺术气息。再加上学校拥有了一支教学能力较强的书画教师队伍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为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学校在这种环境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与艺术息息相关的独特的文化现象——“书画艺术文化”。我们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书画艺术文化”为主题,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先后研制了“小小画家”、“绘画文化”、“书法文化”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围绕“书画艺术文化”, 说说想要了解的问题, 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 学生把问题当作自己的研究课题;再根据学生的兴趣, 编成活动小组, 进行查阅资料, 提高认识;在此基础上, 交流各自的活动体会。

学生在活动中, 访问本地的书画名家, 上网了解历代书画家, 领略我国的文化瑰宝, 陶醉在一幅幅书画作品中, 还与学校的“小小画家”交流绘画的心得体会, 应该说学生获益匪浅。在活动中, 学生不光感悟到我国书画艺术的精妙绝伦, 而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篇9:《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

一、利用乡土材料创设特色美术教育环境

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兴趣,使他们的审美感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因此,我们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和特点出发,利用乡土资源全面创造丰富的有乡土材料特色的美术教育环境,提供多种地方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想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同时,充分利用幼儿园走廊、楼梯间、转角等空间位置创设浓郁的艺术氛围,根据主题定期布置,开设各种乡土资源艺术廊,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欣赏、操作的领地,使幼儿感受到利用乡土资源创作艺术的熏陶,激发幼儿对乡土资源的好奇心和潜在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指导家长与孩子共同收集乡土材料,激发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兴趣

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收集各种材料对孩子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价值,让他们真正了解各种物品的再造性功能与作用。同时,在亲子活动中,让家长利用自己和孩子一起收集的物品,开展各类创作活动,也能大大利用双休日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收集乡土材料,同时让孩子在自然美中得到熏陶。春天的时候带幼儿去收集树叶、花朵、麦穗、麦管;夏天引导幼儿收集田螺壳、芦苇叶;秋天时引导幼儿将落叶、树枝带回来进行活动。同时引导幼儿收集果实、种子等,还有稻穗、玉米皮、棉花、各类豆子、花生壳、瓜子壳等丰富美术活动操作材料,让孩子亲身感受丰富的农村资源,在增进幼儿对周围环境认识的同时,为充实、丰富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提供了条件,也引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寓美术教育于幼儿游戏之中

福禄倍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位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游戏是幼儿“起于快乐而终于智慧的学习”,农村广阔的天地,为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提供了条件。寓美术教育于幼儿游戏之中。游戏可以使幼儿无拘无束地进行美术活动,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娱乐中获得美术知识和技能,如:根据当地的条件,可以指导幼儿用采集来的毛毛狗草编小猪、小狗;用青草和野菜做饭菜;用野草编草帽;用黄泥做香肠、面条、糖块、月饼等;让幼儿边做边玩,在游戏中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提高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根据乡土材料的特性设计美术活动,引发幼儿的想象

本质论认为: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儿童的美术能力并非自然成长的结果,而是通过教师设计的有益于儿童课程学习的结果。因此,我们根据乡土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的特性,分别从手工、绘画、欣赏等方面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这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逐步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创造力,放飞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

我们知道乡土资源为幼儿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深受幼儿的喜爱,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它的利用能改变以往美术教育活动形式、活动材料单一的局面,为我们幼儿园美术活动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并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与材料积极互动,获得最大的发展。

上一篇:《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个人感受下一篇:医生培训个人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