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的研究

2024-05-28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的研究(共10篇)

篇1: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的研究

淮安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微型课题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的研究”

阶段成果汇报

洪泽县朱坝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课题提出

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而区域游戏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重要活动之一。但我们发现在区域游戏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区域活 动中玩具投放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玩具的使用效率不 高;幼儿的区域活动时间不足等。对幼儿园自制玩具的研究为数不少,有“自制玩具 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有“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引导幼儿 自制玩具研究”,有“农村幼儿自制玩具教育功能的开发和研究”------我们《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有效利用的研究》,立足“自制玩具”,注重“有效利用”,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结合农村乡土材 料和废弃物品比较丰富而幼儿园区域游戏玩具相对缺乏的实际,以“益智、怡情、养德”为目标,着力“用自制的玩具进行游戏”。

研究目的

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 挖掘和开发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促进完善设施,提高保教质量,有效提高自制玩具在区域活动中的利用率,提炼办园特 色,提升办园品位,充分发挥江苏省优质园的示范、辐射作用。

核心概念

所谓“区域游戏”,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场所”。“玩具”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除了工厂里生产出来的精美玩具外,还可以包括儿童或成人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及材料自己制作出来的玩具,以及那些生活中纯天然的材料。本课题研究中的“自制玩具”,就是利用 我们身边的一些废旧材料制作的一些适合幼儿的玩具。“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在本课题研究中是指能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提供丰富有趣、多层次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丰富幼儿探索的空间;制定合理的游戏计划,让游戏更有目的性;能适时有效地介入游戏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应有作用,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有效发展。

研究措施

为了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效的利用自制的玩具进行游戏,我们每周安排2—3节特色活动课,保证特色活动的时间;始终引导教师和幼儿家长收集乡土材料和废弃物品;适时组织大家共同制作玩具和手工作品;并按 不同的年龄层次投放到各班的区域游戏活动中。研究中 我们坚持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加强指导,强化组织;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引导幼儿在玩中练,在玩中创造,在玩中成长,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具体的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

一、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首先是合理安排区域活动空间。为了克服活动室空间不足的问题,我们充分拓展可用空间,如可以将走廊、午睡室、过道甚至平台等都利用起来。有的班级将幼儿 园运动区设置在走廊上;有的班级则将小医院放在过道,把幼儿放衣服的橱柜也创设进区域,作为小医院的药柜或者挂号收费窗口。除了保证足够的活动空间,教师还要注意活动区域的动静分开。如将益智区、美工区、生活区等静的区域安排在一起,与幼儿园、菜场、运动区等闹的区域分开。可以利用塑料展板、大的废旧硬纸板或者请幼儿自己拼搭积木围墙将各个活动区域隔开。同时,教师应做好各个区域的环境创设,营造浓烈的活动氛围。一些社会性活动区域,在环境的创设上要注重真实性,如理发店,可模拟真实的理发店,创设有水龙头、洗头盆、镜子、梳妆台、烫发机等;如小医院课创设挂号、收费窗口,医生办公室,治疗室等,为幼儿营造相对真实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心理上首先获得一种认同感。在区域活动创设上,我们着力塑造“布局合理、个体鲜明”的特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指向,我园的公共区域为幼 儿创设了《福娃超市》、《个性创作区》、《生活学习区》等等,这些不仅让幼儿参与到制作过程中,同时也让幼儿分享到劳动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在班级活动区里,我们为了使幼儿能熟练的掌握常用的学习工具、劳动工具及各种材料使用的技能,我们有意识的将这些工具、材料投放于活动区域中,便于幼儿探索使用,提高幼儿相应的技能。如:中班年级组以手工活动为突破口,为幼儿创设了《种子粘贴》、《树叶造型》、《插花坊》、《蔬菜造型》等等,在这里孩子们逐渐掌握了动手剪、折、贴的技能,也了解了身边常见蔬菜的特征,各种农作物的种子及树叶颜色、形状各异的特征变化。

二、多种形式鼓励教师自制玩具。

1.岗位练兵促进教师自制玩具。制作玩具是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长期以来,我园将自制玩教具作为教师岗位大练兵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每学期举行一至二次自制玩教具评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们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教师们坚持利用当地资源和各种废旧物品,为幼儿的游戏活动、学习活动精 心设计和自制各种类型的玩具、教具、学具。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材料和操作材料,美化了幼儿园环境,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而且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开发和利用环境教育资源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我园教师自行设计和制作的玩教具,多次在市、县级的展评活动中获奖。

2.开展活动鼓励教师自制玩教具。为不断提高保教质量,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美丽、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我园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教师自制玩教具。如:易拉罐瓶、卷筒纸心、废旧泡沫板、废旧纸盒、皮鞋盒、矿泉水瓶、布条、竹筒、纸箱、旧报纸、一次性纸杯、塑料制品、汽水瓶、吸管、空药瓶等。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参加玩教具制作、环境创设等专题培训,在全园举办“教师制作玩教具展评”、“教师小制作比赛”、“区域游戏评比”等活动,上周我园举行了利用“自制玩具进行区域游戏”活动评比,师幼共同努力,创作出大量的区域游戏玩具,并且人人发挥能动性,设想出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大(4)班的老师们设想的“编织坊”、“钓鱼岛”让孩子们玩的兴致非常浓厚。正是了开展多种活动促使我园教师自制玩具蔚然成风。

3.联系实际引导教师自制玩具。我们是一所农村幼儿园,淮安洪泽是我们的家乡,我园坐落在洪泽湖东岸,美丽的水乡物产丰富,用来制作玩具的材料更是体现水乡的特色,所以我们鼓励教师用粘土、芦苇、稻草、破渔网等为材料进行制作玩具,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有以洪泽湖水文化为主题,用螃 蟹壳、甲鱼壳、河蚌壳、田螺等为材料制作出形式多样的区域玩具,有的老师把甲鱼壳制作成京剧脸谱,然后 投放到美工区让幼儿着色,还有的班级把田螺壳染上各 种颜色,当成计数器。这样一来不但锻炼幼儿的动手能 力和游戏兴趣,更有助于幼儿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三、立足幼儿自制玩具进行区域游戏。

1.投放自制玩具注意针对性。我们从幼儿兴趣和需要入手,利用自制的玩具设置了开放的、综合的活动区域,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在此获得动作技能的练习、体能的训练及智力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特色的环境氛围。因为幼儿的能力发展有一定的差异性,能力有强弱之分,活动方式也有不同的偏好,我们精心设计了各室的区、角,最大可能地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制作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玩具,并且适时投放到不同的区域里。如小班的区域游戏多以娃娃家为主,所以投放的材料主要是布娃娃、床、凳子啊等简单的居家设备;而大班的孩子对娃娃家的要求不仅有角色还要有情节,这样投放的娃娃 家材料就要更丰富。

2.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玩具。游戏是幼儿的生活,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是伴随幼儿成长所必不可少的活动。我们用废旧材料为幼儿提供了自制的半成品玩教具:大班“可爱的小人”制作活动中,造型材料是“铁丝”,教师示范了小人的制作方法,然后给幼儿留出了不同肢体动作创作的空间,幼儿创作出了滑雪小人、机器人、奥特曼战士等。小班、中班可以投放一些编织一半的玩具,让幼儿自己完成编织。这样不但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他们的游戏兴趣。

四、力求家园配合进行区域游戏。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农村幼儿园没有足够的资金购置现成的教玩具,而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就成了很好的丰富区域材料的形式,在材料收集中就需 要老师、家长和幼儿共同配合。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物, 自然物并非指专门为幼儿游戏而存在的材料,它包括自然随时可觅的一切,这一切在孩子们眼中都可以成为他们最心爱的玩具。在自然区域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戏材料。如小树叶粘贴成小动物、叶子拓印、制成“书签”;捡来小石头、小树枝、芦苇杆当成计算材料;小石头染色,当成飞行棋子;竽头叶子当成小伞、做成扇子、帽子;采来野花编织花环,互相比比谁的花美,谁的花多;泥巴做出汤丸、大炮、坦克等; 稻草做出草人、草飞机、蜻蜓等,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也增加了想象力和合作能力。二是巧用废旧物品,如老师或幼儿带来家 中的洗发水瓶、化妆瓶子投放到“理发店”;方便面碗种上葱、蒜;小朋友把以前穿过的小衣服带来,变成了 “娃娃的盛装”;瓶盖做成串铃等等,幼儿参与制作,动手能力进步了,创新意识增加了,环保意识提高了,也更喜欢玩区域活动了。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利用自制玩具进行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主体性,我们积极开展家园互动活动。每学期举行一至二次家园同乐亲子活动,让家长和社会成员成为幼儿利用玩具进行游戏的指导老师,让家长陪伴 孩子共同活动。这次的家园互动中我们就安排大(3)班的家长制作玩具比赛,家长们非常积极的配合了我们的 活动,他们制作了风车、铁环、小推车等各种玩具。

研究成效

一、素质教育得到实施。

1.《纲要》精神得到贯彻。通过研究,促进了幼儿教师深入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并把《纲要》中先进的教育思想自觉的转化为自身的教育行为,真正发挥幼儿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在我园的实施。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许多保教老师能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的利用价值,更新游戏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区角游戏和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点燃了幼儿的创造火花,增强了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自主开放、多项选择、供孩子们充分交流、合作、探究、学习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保护天性,张扬个性,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寓教于乐,达到了良好的教育目的。

2.游戏活动精彩纷呈。在研究中,大家认识到利用材料、器械、道具开展的游戏活动不仅能激发幼儿愉快情绪、满足幼儿活动愿望、丰富幼儿生活经验,而且能促进幼儿的智力及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所以许多保教老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科学合理的利用自制玩具,开 展各种体育游戏和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活动。“钻山洞”“小兔拔萝卜”“看谁投得准”“赛车” “碰碰车” “开火车”“跨栏”“三节棍”“彩色障碍跑”“曲棍球比赛”“走五彩迷宫”“翻筋斗”等体育游戏,有效地帮助幼儿练习了走、跑、跳、跨跳、四肢着地钻、爬,挥臂投掷、臂力、手、眼协调及平衡等诸多能力。几年来,我们利用废旧物品先后制作的体育活动器械500多种,开展体育游戏达30多种。使幼儿身体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心理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3.自制玩具丰富多彩。在课题研究中,许多班级能就地取材,例如,小(1)班利用稻草,制作出一系列“百变稻草”教玩具;大(2)班 “娃娃超市”中,大部分 商品是泥制品;中(3)班在干净的废旧轮胎上涂上漂亮的颜色,装上小小万向轮、结实牢固的绳子,就成为多 功能的“车”; 一些班级把废旧摩托车纸箱、家用电器 纸箱、食品箱、奶箱、鞋盒等进行简易加工,成为小朋友的“快乐小车厢”“小小坦克兵”“大足小足走”等游戏道具;一些老师和幼儿一起,利用废旧的报纸、各 种纸箱、纸盒、牛奶罐、挂历纸、蛋糕盒、布袋、海面 条、饮料瓶等材料共同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彩球、纸棍、车辆、坦克、飞镖、飞碟、火箭、降落伞、篮球网、拉 力器、举重器、摸高器、砣螺、障碍栏、梅花桩、彩绳、多变飞接器、高跷、跑马套、推车、风车等多种教玩具------这些自制玩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不仅具有科学性、创新性、艺术性,而且具有多种功能,可操 作性很强。

二、教师潜能得到发挥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才华得到充分展示。教师们能就地取材挖掘游戏素材,并进行巧妙构思,与孩子们一起动手动脑,设计、制作出的融趣味性与科学性为一体的安全适用的玩具,充分反映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展示了幼教工作者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 神风貌。她们利用科学原理制作出各种成品、半成品的玩具,让幼儿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奥秘;她们在设计区域活动的内容时,能注意与相应时期主题教育的内容相融合,相渗透,使区域活动成为集体教育活动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并将某些适合个别化教育 的内容放在区域中进行,提升了游戏活动的内涵。同时,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指导幼儿游戏的能力、技巧也得到了提高。

三、办园特色得到彰显

我园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利用自制玩具进行游戏”的办园特色不断得到彰显。2010年,在江苏省优质幼儿园现场评估中,我园的办园特色受到省专家组的一 致好评,特别是利用自制玩具进行区域游戏这一活动给专家们留下深刻印象;2011年,江苏教育电视台、教师 教育杂志等多家媒体给予相关报道。

存在问题

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我们也清 醒地看到,在自制玩具和游戏开展过程中,还客观地存 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投放的材料缺乏目标性。在活动过程中,有的老 师因为怕麻烦,没能尽心地准备,随便在各个区域投放 点材料,这样活动缺乏目的性,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育观念上依然存在重集中活动轻区域活动的倾向。长期以来,幼儿教师习惯认为,集中活动是一日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集中活动无论在活动准备还是活动过程中,都占用了教师大部分的精力。

3.在教育实践上缺乏研讨。在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中,研讨区域活动的时间大大少于集中活动,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我园用于研讨区域活动的次数很少。4.耐用性等欠缺。纵观我们师生自制的玩具,我们感觉科学区玩具的种类、数量不足;有的玩具华而不实,不能反复使用,小朋友玩过一、二次,就面目全非,耐用性较差。

今后研究设想:

1.以此次汇报交流活动为契机,把“运用自制玩具 开展游戏活动”研究作为幼儿园的常规活动之一,长抓 不懈,为我园的示范性活动及交流搭建平台。

2.在活动中加强组织和指导,对用自制玩具进行区域游戏活动加强指导,设法让幼儿主动地参与游戏,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可在适当的时间参与游戏,介入游戏中。

3.要对师生自制玩具的材料选择及制作方法加强培训和指导。材料要选择绿色环保经久耐用的废旧物品; 制作方法要进一步体现出科学性。

4.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领,让她们在思想上认识到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性,重视对区域游戏 的研讨,遇到问题及时提出,在教研活动中大家进行探讨、分析、总结,以论文的形式呈现给课题组。

篇2: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的研究

1、自制玩具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就是在制作之前,一定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

2、玩具的制作材料要安全卫生而且要因时制宜,就地取材。

3、具有一定趣味性。

篇3: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的研究

而新课程改革之后, 倡导要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有效整合, 即要求区域游戏活动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让他们能够在解决自己真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 得到能力、技巧、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二者之间是互相联系, 又互相补充, 相互作用, 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 笔者就区域游戏活动与主体活动的有效整合进行简要的实践和研究, 希望能为幼儿营造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

一、依据主题活动理念整合区域游戏

区域游戏活动的内容主要源于主题活动, 是主题活动内容的进一步发展、补充和延伸。因此, 教师要依据主题活动的理念来整合区域游戏。主题活动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 主题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也就是说, 区域游戏活动的创设上, 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 捕捉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感兴趣的点, 以此来为下一次的游戏设置做好导向工作。其二, 在区域游戏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改变自己的角色和地位, 做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参与者, 强调幼儿的主体性, 强化幼儿的自主游戏意识。此外, 还要将封闭的区域游戏环境转变成开放的区域,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探索, 在自由、公开、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自由的游戏, 这样才能让学生玩得更加大胆, 积极主动, 更加具有个性和创造性。其三, 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重视幼儿自主参与和探索的过程以及情感体验。主题活动往往离不开小组探索活动, 而通过这样的活动, 不仅能让幼儿真正参与到活动中, 增加幼儿之间的互动, 而且在这个幼儿亲自参与的过程中, 不光是交流、交往以及合作的能力有所提高,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也能得到情感和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二、结合主题内容精心准备区域材料

区域材料是幼儿进行探究、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刺激物和中介, 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 是教师引导和支持幼儿探究的桥梁,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 在区域游戏活动的过程中, 区域材料的投放必须要精心, 要注意它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1.多样性

在材料的选择上, 我们不单单要停留在学校为区域游戏准备的材料, 而且还要打破传统单一的材料供给渠道, 把眼光放到生活中, 发动幼儿以及幼儿的家长, 在坚持使用、实用、安全以及卫生的条件下, 一起收集材料。

2.层次性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学讲究因材施教也正是这个原因。因此, 区域游戏活动过程中材料的投放也必须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层次幼儿的需要。此外, 具有层次性的材料投放, 还有利于幼儿经验的整合和提升, 有效提高幼儿的智力。

3.开放性

投放开放性的材料, 幼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选择自己喜欢、适合且能够操作的材料, 有效降低幼儿的操作压力, 让他们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林白桦.浅谈区域活动与主体活动的整合[J].张掖日报:教育时代, 2010 (12) .

篇4: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的研究

自制玩具是与商品玩具相对的一种玩具,一般是由成人为幼儿制作或与幼儿共同制作,它在设计与制作上有很大的自由度,能配合教育活动,满足教育需求,具有适时性、针对性以及创造性。教师可发动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材料,因地制宜地制作具有地方特色、带有季节性的玩具,节约资源并满足幼儿的需求和承载的教育意图。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自制玩具若要得到有效利用,区域游戏必须以适宜的区域环境和足够的空间为基础。大多数幼儿园都存在着活动空间较为狭窄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室空间合理利用上费一些心思。首先,教师可以灵活机动地将走廊、午睡室,甚至杂物橱柜等充分利用起来,如,将角色区设置在走廊上。其次,教师还要结合活动的特点,将活动区域合理地区分,将安静与吵闹的区域安排在恰当的位置。如,将美工区、图书区、益智区等比较静的游戏安排在同一区域。

另外,在一些生活化的区域游戏中,区域环境的创设还要注意真实性,让幼儿心理上获得一种认同感。如,理发店游戏中,教师可以模拟现实中的理发店,创设水龙头、洗头盆、镜子、梳妆台等;小医院创设挂号、收费窗口、医生办公室等。在区域游戏的创设上,教师要让幼儿参与到游戏玩具制作中。比如,在以“交通工具”为主题的活动中,幼儿展开自己的丰富的想象,用酸奶罐、薯片桶、矿泉水瓶等,制作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在这样的玩具制作中,幼儿逐步提升了动手能力,也了解了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特点等。

二、选择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材料

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由于所生长的环境不同,他们在兴趣、体能、智力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自制玩具的投放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需求,选择玩具的投放,让每个幼儿都能从区域游戏中获益。比如,在针对幼儿不同的性别特点制作玩具,并将玩具分别投放到适合男孩和女孩游戏的区域中,在女孩子多的游戏区中多投入一些布娃娃、蝴蝶结、花裙子、沙发、床等,因为这个区域喜欢的游戏大多是“娃娃家”之类的。在男孩多的区域则投放一些自制的玩具汽车、飞机、火车、铁锹、锤子之类的自制玩具,因为男孩多的游戏大都与这些游戏材料有关。

我们在区域游戏中也鼓励幼儿自己制作玩具。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可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的目标指出,小班幼儿能够经常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并乐在其中。因此,笔者在美工区提供了颜料、彩纸等,让幼儿在面具上进行手指印画和贴画,制作成的面具投放到小舞台,让幼儿在兴趣的驱动下,体会到制作玩具的快乐,实现区域之间材料的互通。

2.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材料

在进行种子发芽的活动时,笔者在各个区提供给幼儿不同种类的种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美工区,幼儿能够将豆豆作为绘画材料,发挥想象力搭配出各种富有创意的种子贴画;在语言区,投放关于种子的书本,如《豌豆的故事》,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豆豆;在生活区,提供各种大小的豆子以及筷子,中班幼儿可以练习使用筷子,将豆子自行装到瓶罐中;在益智区,幼儿可以按照种子的形状、颜色、名称等进行排列组合及分类。这些区域游戏,既符合活动主题的要求,又完成了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起身边的自然资源。

3.注意活动材料的组合性和安全性

不同区域的活动材料也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教师在进行一项主题活动时,应考虑将各区域结合起来。同时,幼儿园中所收集的材料,大部分是我们日常生活或者自然中的物品,难免存在着安全隐患。如,收集小医院的物品时,对针、药盒等进行消毒清洗,晾晒之后再投放使用。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基础上,实施教育计划。

三、鼓励教师自制玩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师要具有制作游戏玩具的能力,其制作水平也是幼儿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幼儿园可通过多种有效措施发动教师自制玩具,并能够充分地运用于区域游戏之中。笔者认为有效鼓励措施的实施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将教师自制玩具作为提升其从业能力的训练内容之一。园内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自制玩具展示活动,引导教师就地取材,充分运用各种废旧物资,为开展区域游戏制作各种各样的幼儿玩具。自制玩具的制作一方面让幼儿游戏材料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升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资源的重新认识、开发、利用及探究创新。

其次,开展各类活动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制玩具活动。幼儿园应通过多样的活动促使幼儿教师自制教玩具成为一种优良职业素质。可以每学期定期举办区域游戏材料评比活动,使得幼儿园各班级的区域游戏材料更加生动、有趣、有创意,提升教师自制玩具的主动参与性和自觉性。鼓励教师根据区域设置的变化创造性地自制游戏玩具,对于比赛中获奖的教师,园方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激发教师自制玩具的积极性。

最后,结合幼儿园的地理位置就地取材。自制游戏玩具虽要取其精华,但取材不能生搬硬套,教师要适当考虑幼儿园本身所处的区域环境。如,处在城中的幼儿园,应该引导教师从矿泉水瓶、一次性纸杯、旧报纸等废旧物资中取材,处在农村的幼儿园,则可以充分利用稻草、樹枝、泥土等。由此帮助幼儿提升对周围地理环境及物资的认知水平。

总之,自制玩具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有效利用,不仅能充分挖掘我们身边的自然资源和废旧物质资源,让这些资源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用,而且还能让幼儿在良好的区域游戏环境与氛围中,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自制玩具能激发幼儿更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渠道。

篇5: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方法

《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而区域活动因其具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因而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要,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几年来,我园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教育目标,注重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充分挖掘资源开展区域活动,进行了有效尝试,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仍有部分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出现了一些偏颇现象:一是教师放任自流,完全让幼儿自己玩;二是教师干预过多,从活动主题的确定、情节的安排,一直到活动过程,都由教师决定。这两种极端都没有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有失区域活动的意义和价值。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区域活动呢?我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观察是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区域游戏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区域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材料恰不恰当,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的方式

(一)平行介入:是指教师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逼真的食物,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又如,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介入:是指当幼儿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超市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果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教师就隐退了。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向游戏的高级水平发展,例如,娃娃餐厅里有人正在切菜,教师走过去问:“你做什么菜?”幼儿想了想说:“炒菠菜。”教师又问:“你们有人在做饭吗?幼儿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对另一幼儿说:“你快做饭吧,等一下,饭和菜要一起吃。”两位幼儿由同时切菜变为一人切菜一人做饭,他们心中确立了共同的目标“开饭”,并且知道饭和菜是要一起上的。从而使该项游戏由平行游戏转化成联合游戏。

(三)垂直介入: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的危险行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是显性的,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暴力的消极的游戏时,教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但这种方式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三、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

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介入游戏,既然介入了,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作积极具体的指导。

(一)心理指导 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感到宽松、愉快的活动环境,才能激发幼儿的内在兴趣,增强自信心、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要面向全体幼儿,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指导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幼儿的词汇、短句,帮助幼儿掌握人际交往中的规则、行为,如:进区域活动的规则(该区域活动人员已够,就应另选区域活动),分配角色的规则(自愿选择,不强迫别人服从自己等),使用材料的规则(不在朋友手上夺取)等。引导幼儿在人际交往中正确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同时还应提醒幼儿在活动中要团结友爱,相互谦让,相互协作,共同进步,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愉快地参加活动,而且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语言指导。

1、提问。提问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宜用亲切平和的询问,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如,“你想做什么呀?”“你要做什么呀?”等,目的是引起幼儿的思考,逐渐学会辨别是非,作出明确的行为判断。

2、提示。提示主要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教师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例如,玩“菜市场”游戏时,菜卖完了,孩子们的游戏便卡壳了,没法往下进行,教师用提示性的语言“那我们去烧菜吧。”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这样“小厨房”便热火朝天地开起来了。

3、鼓励与赞扬。主要是就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面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扬,以强化幼儿正面行为的出现。

(三)行为指导。

1、身体语言,是指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例如,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行为,教师应该用点头、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甚至拍手等表示肯定,对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为,教师可用手势、摇头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

2、提供材料。根据中央教科所IEA课题组的调查表明,幼儿在活动中选择活动材料以及自选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活动的针对性、积极性。在材料不可选的情况下,幼儿的无所事事率最高,交往频率最低。在材料任选的情况下,无所事事率最低,交往频率最高,由此可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进行游戏,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教师一方面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情况及时添置新的材料。如好几天无人光顾的科学角内,教师放上了放大镜,孩子又活跃起来。“小小舞台”里,教师及时投放了魔术箱、帽子等,孩子由原来单纯的歌舞表演,又增添了新的玩法,花样也更丰富了。

3、动作示范。规则游戏由于有玩法及规则的限制,必须在学会后才能玩。因此,教师要给幼儿作适当的示范、讲解,帮助他们掌握玩法,理解掌握规则。在创造性游戏里,如表演游戏,教师可以在小舞台上向孩子们进行示范性演出,不仅能激发起幼儿的表演欲望,而且能将各种表演技巧展现给幼儿,供幼儿模仿,教师还可与幼儿一同表演,表演里面就隐含着示范。

(四)个别指导。

篇6: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的研究

自制玩具是与商品玩具相对的一种玩具, 顾名思义, 是自己制作、非工业化生产、不用于商业流通的玩具, 一般由成人为幼儿制作或与幼儿共同制作。由于不存在对销售利润的追求, 不存在工业化批量生产对结构、材质设计的限制, 也不存在商品销售流通过程中的种种制约, 自制玩具在设计、制作上有更大的自由度, 能配合教育活动, 满足教育需求, 具有适时性、针对性和创造性。概括地说, 自制玩具能及时把握时代脉搏, 反映时代需求, 展示新的技术和成果, 体现教育理念, 具有适时性;能充分体现设计者的意图和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针对性;能反映制作者的创意和制作水平, 具有创造性。制作者利用身边的材料, 因地制宜地制作具有地方特色、反映民俗风情的玩具, 能节约资源、节约经费, 弘扬民族文化。

1.有效利用空间优化区域活动

1.1 充分利用教室空间设施

在开展活动时, 充分利用教室内外的墙体、地面等, 画出各种图形、数字、字母以及格子等, 让幼儿与同伴进行协商, 制度出一套游戏规则,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以及规则意识。活动课题要有教育特性和趣味性, 例如, 在开设“金秋”主题活动时, 可设置在教室屋顶悬挂绳索, 将孩子自制的月饼盒、灯笼以及各种秋天的瓜果蔬菜悬挂起来, 使学生感受到“金秋”的气氛, 更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提高活动效果。

1.2 有效利用周边环境创设优化区域活动

充分利用阳台、楼梯、走廊、窗户、窗台、橱柜等设施, 开展区域活动, 例如, 在学生的橱柜上进行标记, 采取加减、点数或图形计数的方法, 在培养幼儿物归原主习惯的同时, 教会幼儿计算、分类等知识, 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利用幼儿经常玩耍的走廊、阳台等场地, 教师先在墙壁上画出一个个的区域, 然后让幼儿进行自我创作, 随性、自由的发挥, 记录所学、所想, 创造幼儿的自由展示空间。在楼梯台阶上画上小脚丫, 在美化空间的同时, 对幼儿又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走习惯。将一些植物放到窗台上, 让幼儿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并做好观察记录。

2.优化区域活动材料的选取

2.1 根据幼儿的年龄实际选取活动材料

在进行活动材料的选取时, 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进行选取。例如在进行“过家家”游戏时, 教师给幼儿分配积木、橡皮泥、纸板等工具, 幼儿对于新游戏很感兴趣, 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房屋的搭建等工作, 然后分工合作, 有人当爸爸, 有人当妈妈, 有人当宝宝, 但是幼儿的想象力有限, 他们不知道下一步还可以做什么, 所以容易失去兴趣。因此, 教师应及时给幼儿补充活动道具, 如故事书、洋娃娃等, 新的事物总能吸引幼儿的注意, 然后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教师讲述爸爸、妈妈给宝宝讲故事的片段, 让幼儿一边听故事一边表演, 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2 选取符合教学目标的活动材料

对于活动材料的选取要按照目标在前, 材料在后的原则, 使得活动材料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目标。例如, 在对幼儿进行科学兴趣的培养时, 教师提供铁片、木块、纸片以及塑料玩具等材料, 让幼儿分别将其放入水中,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思考, 提供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2.3 选取符合主题需求的活动材料

在进行“芽”的主体活动中, 教师提高给幼儿各种各样的豆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美工区, 幼儿可以将豆子作为绘画材料, 搭配出各种富有创意的豆豆画。在语言区, 讲述一些豆子的故事, 如《豌豆的故事》, 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豆子。在生活区, 提供各种大小的豆子、筷子、勺子以及容器等, 让幼儿自行将豆子装到容器里。在教学区, 让幼儿将各种豆子按照形状、颜色、名称等进行排列、分类。这些活动材料既符合活动主题的要求, 又完成了教学目标, 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2.4 注意活动材料的组合性和安全性

对于不同区域的活动材料, 可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因此, 教师在进行一项主题活动时, 所选取的活动材料应考虑其组合利用关系, 将各区域结合起来, 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教育。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所收集的材料, 大部分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 或者是大自然中的物品, 难免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 教师在进行活动教学之前, 一定要做好所选取的活动材料的安全、卫生工作, 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 在保证幼儿安全、健康成长的同时, 起到教育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效果。

3.结束语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 未来的栋梁, 幼儿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因此, 幼儿园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 应尽量采取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有意义的教育, 而游戏是最能吸引幼儿注意的活动, 所以, 在进行幼儿教学时, 关于自制玩具区域活动的展开是非常必要的。而在这一过程中, 玩具的选取、活动形式、活动时间等安排至关重要。对此幼儿园应进行合理的安排, 以提高区域活动教学的效率。

摘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 人们的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幼儿园的启蒙教育对儿童有很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能力, 并且活动氛围非常宽松, 活动形式灵活多样, 能够充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文章将针对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教学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自制玩具,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马凤霞.幼儿户外活动器械有效性研究——财源街道中心幼儿园“体能欢动课”实验与研究[J].科技风, 2012, (15) :65-66.

[2]侯娟珍.自制玩具活动对儿童教育价值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4) :12-13.

篇7: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的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自制玩具;利用方式;意义

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主要指的是教师根据儿童的特点和兴趣在幼儿园中特定的区域进行游戏材料的布置,让孩子在特定的区域内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游戏材料的选择,自主进行游戏。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儿童的动手能力,不断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实现幼儿园最终的教育目的。在区域游戏中,利用一些常见的材料,以及废弃的物品制成的自制玩具深受孩子喜欢,因此在开展区域游戏过程中,要重视对于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

一、自制玩具在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利用方式

1.创造良好的区域游戏环境

组织儿童进行区域游戏之前,首先要重视幼儿园活动区域的选择。由于幼儿园的活动空间相对狭小,因此幼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进行区域的环境的设计。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的墙面进行环境的设计,在不同的墙面上进行不同主题的绘画创作,这样可以增强区域游戏的真实性,凸显游戏主题。

例如在以汽车手工制作为主题的区域游戏中,就可以在墙体装饰上各种汽车模型;在超市的游戏中,教师可以将墙面装饰城超市的模样。在区域的划分时还要注意将不同类型的活动进行不同区域的划分。例如对于绘画、手工这类活动来说相对比较安静,应该划分在同一区域中;但是一些表演活动、互动活动就比较热闹,应该划分在同一活动区域中去。

2.重视儿童不同需求的满足

在进行自制玩具的应用过程中,应该重视满足不同儿童的需求。针对不同阶段的儿童进行不同玩具的制作。对于小班的儿童来说可以进行简单的面具制作、粘贴制作等,这类玩具的制作十分简单,符合小班学生的特点;对于中班的学生来说就可以交给学生相对复杂的玩具制作,例如简单的剪纸制作、简单的绘画制作等;对于大班的学生来说就可以进行一些模型玩具、立体玩具的制作。因此自制玩具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安排。

在具体的区域活动中,还要重视对于自制玩具的不断创新,一般来说,儿童只有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才会引起兴趣,并且进行探索。长时间进行同一种玩具的制作会使孩子产生厌烦感,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定期对于自制玩具进行更新和新玩具的制作,对于孩子在区域活动中都不感兴趣的玩具要及时进行更换。

3.对幼师进行针对性培训

很多幼师并没有制作自制玩具的经验,因此幼儿园应该对于一些没有制作玩具经验的教师进行定期的手工训练,这样教师才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发现自制玩具的制作难点,哪些地方对于儿童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哪些自制玩具儿童可以进行自主的制作、哪一些自制玩具需要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等这些问题都是在区域活动中需要注意的[1]。

4.鼓励儿童自己制作玩具

区域游戏对于孩子最大吸引力就在于他们能够在活动区域内自由进行活动,可以与其他伙伴进行玩耍、还可以得到各种玩具等。自制玩具的特点就是简单易学、并且做到对于废旧物品的利用,因此教师在保障孩子安全的情况之下可以积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进行玩具的设计。

5.开展亲子互动活动

在现代社会,父母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因此对于儿童来说,父母的陪伴是他们最大的愿望。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亲子活动,这样可以为父母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通过亲子活动的活动也可以增加父母对于幼儿园的信任程度,树立良好的形象。

在亲子活动中,可以通过父母与子女共同合作的方式,利用幼儿园不同的废旧物品进行玩具的制作[2]。在活动过程中,父母可以看到孩子的进步与成长,他们能够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也可以得到父母的陪伴,这样的亲子活动对于父母来说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利用自制玩具的意义

将自制玩具应用到儿童的区域游戏中去对于幼儿园来说可以丰富教学教学手段和内容,通过自制玩具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有利于幼儿园提高办学质量、拓展生源渠道,实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儿童通过各种区域游戏的体验可以激发他们的各种潜能,以便于以后的健成长。

三、结语

学前教育在近几年越发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在具体的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多种教学手段与方式的使用,并且重视教师技能的提升,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教育儿童,让孩子在游戏学习,在学习中游戏。

参考文献:

[1]万立花.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J].好家长,2015,33:14.

篇8: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游戏计划制订

根据课程游戏化“自主”的精神,以“幼儿为本”的理念,把自主还给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开展前,幼儿自主计划自己的区域游戏。

【镜头1】欢欢今天号召小伙伴,问谁愿意来当医院工作人员啊?这时有三个小伙伴凑过来,说我们一起吧。于是她们开始制订计划书,欢欢负责画,其他小朋友在旁边一起商量协助。欢欢先用横线将计划书分成四个部分,然后从上到下开始制订今天医院游戏的计划。在画的时候,欢欢嘴里还一边念叨:“甜甜,你负责前台招待和引导客人,依依和我一起给病人看病,静静你是抓药、给病人挂点滴和收钱的护士……”这时,老师提问:“那你们医院想要开在什么地方,里面需要什么柜子、桌子,柜子怎么摆放,里面放什么东西?”

整个计划制订的过程是幼儿自主选择的过程,孩子们通过小组的商议、讨论来制订计划,在游戏中大胆发言,有效地体现了团队合作能力。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孩子们对游戏环境进行进一步的计划商定,通过调整与补充,为游戏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游戏资源库

教师要做理念的先行者,具备思考的能力,思考在前,行动在后。教师要为幼儿活动提供支持,要提前预想到幼儿活动所需的材料,建立年级组游戏资源库、班级游戏资源库,对于同类物品进行规整,提供半成品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材料选择,自行进行游戏创设,没有找到游戏材料的可以“以物代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或者对现有材料、半成品材料进行加工装饰,进一步开展游戏。

【镜头2】昊昊、冬冬和义涵达成协议要开一个超市,计划完成后就开始准备布置,先从班级资源库搬了几个货架,又开始搬靠墙的鞋盒,将鞋盒整齐的在超市货架的一边放成一排,又去游戏资源库搬了好多的东西放在货架上。三个人分别搬了三个椅子看守三个货架。这时一名小顾客A走过来对昊昊说:“我要买糖,要巧克力的。”这时,货架上只有糖,昊昊看看货架,又抓抓头想了一下说:“你等等,后面有,我帮你拿出来。”他跑到游戏仓库,抱出5盒大大小小的巧克力。

在游戏中,幼儿将各种废旧的盒子搭成一面墙,起到一个很好的隔断作用。从班级资源库里收集了很多超市需要的东西进行买卖,但是发现在摆放时比较随意,没有很好的归类,这个在游戏中要进一步引导。

三、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合作者———师幼共同游戏

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协作是角色游戏最大的特点,幼儿在扮演各种角色的互动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或产生矛盾。尤其是在大班的角色游戏中,教师往往处于“观望”状态,希望幼儿能够自行协调,自己解决问题和矛盾。实际上,当幼儿难以与别人沟通、产生激烈冲突时,游戏中出现负面效应时,教师就要及时介入,要成为幼儿的合作者,师幼共同游戏,以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镜头3】今天的琳琳是娃娃家的妈妈,她和伙伴们一起把娃娃家摆设好,等待小客人的来临。这时,小客人健健在自由人装扮区装扮,戴着帽子和墨镜往娃娃家走去。妈妈琳琳突然抬头一看,转向健健,指着他说:“你是陌生人不能来我们娃娃家。”小客人健健:“我是来做客的。”琳琳又说:“反正陌生人不能进我们娃娃家!”这时,我在一旁看着,健健就走过来和我说:“老师,娃娃家妈妈说我是陌生人,不让我进。”这时,我灵机一动,来到了娃娃家“叮咚、叮咚”,我们来做客。琳琳看见健健又来了,指着健健说:“你这个陌生人快走。”我说:“哦,你不认识健健啊,我来介绍一下。他是我的宝宝,上次我来的时候没带他来,今天我带他来做客,我们还买了许多水果。”琳琳想了想,高兴的让我们进来了。

孩子的想法是无法预料的,游戏中,琳琳带来新的游戏情境———陌生人不能进娃娃家,通过她所创造的游戏情境她也教别的同伴要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但是游戏中健健还是要进,这可怎么办呢?如何让游戏顺利进行呢?教师通过共同游戏来解决小朋友们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推进游戏行为。

四、教师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幼儿行为观记录

随着幼教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更自由更灵活的区域游戏活动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教师要做一名有效的观察者必须要关注、观察幼儿角色游戏实况,运用拍照、摄像、文字记录等形式,及时记录具有研究价值的幼儿行为表现,并进行分析与反思,促进幼儿游戏的有效开展。

【镜头4】娃娃家中“爸爸”的行为表现。“爸爸”来到了娃娃家,就跑了出去。男孩从门外买了绿豆汤回来放在了一个锅里,又将锅放到了煤气灶上,过了一会儿,又把绿豆汤拿了出来,摆在了边上,又拿出了调味盒,放在了绿豆汤的边上。男孩拿出了烧水壶,把一个东西装了进去,摸了一下烧水壶的垫,手又收回来,拿着烧水壶放到水龙头底下,1秒钟又回过来放在原来的柜子上。他又拿起了边上的玩具,转身把玩具放在了一边,拿起韭菜洗了洗,放进了锅里;拿起了边上的围裙,挂在了脖子上;拿起柜子下面的蔬菜,先切萝卜,再切南瓜,嘴里念叨:“啊,噔噔,出锅啦。”

整个过程5分钟,孩子做了无数个动作,在游戏中根本停不下来。老师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对幼儿行为进行分析。一方面小班幼儿的年龄层次特征决定了这个现象,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造成了幼儿游戏任务无法持续性完成。另一方面,幼儿性格活泼、外向、对人对事热情,但是比较急躁。我们让幼儿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我的工作是什么,我要完成哪些任务,培养幼儿细心、耐心地做事情,引导孩子做完一件事情,再去完成另一件事。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教师在区域游戏中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增强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欲望,推动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培养幼儿自主能力,让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摘要:本文以教师角色定位为切入点开展区域游戏,充分发挥教师之教育功能,做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观察者,对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有效开展进行深入研究,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持续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科学性、有趣性与有效性。

篇9: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的研究

区域游戏是指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为幼儿创设合适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宽松、自主的场所中自由自在地游戏。中班区域游戏中需要教师和幼儿自制玩具、家园幼儿相互配合制作玩具等。自制玩具的有效运用激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新能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了动手能力,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创设适宜区域环境,保证足够活动空间

适宜的区域环境和足够的活动空间是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得到有效利用的基础。据笔者观察,目前幼儿园大多数都存在着活动空间较为狭窄的现象,针对此,我们幼儿教师应该在幼儿活动空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上多动一些脑筋,以保证幼儿正常活动。首先,教师可以灵活机动地将走廊、午睡室等地方充分利用起来。如可以在走廊上创设一家小商店等。其次,教师还要结合活动的特点,将活动区域合理地区分,可以按动静将比较热闹和相对安静的地方区分开来,分别设置绘画、手工、表演、运动类等游戏,这样也便于幼儿游戏活动的有序开展。

在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中,教师不可缺少地会创设一些生活化游戏环境,在这方面教师要注意贴近幼儿的生活认知和真实性,要让幼儿容易接受和操作。比如设置超市的区域环境,教师可以模拟现实中的超市,设置货架、商品(可以用一些商品的包装盒替代)、购物车等。在布置区域环境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参与到游戏玩具制作中。比如,在以“交通工具”為主题的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动脑动手,用酸奶瓶、薯片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制作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通过玩具制作,幼儿逐步提升了动手能力,也对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借助多种有效措施,鼓励教师自制玩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师要具有制作游戏玩具的能力,其制作水平也是幼儿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幼儿园要通过多种有效措施来鼓励教师自制玩具,并将制作的玩具充分运用于区域游戏之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园本培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幼儿园要把教师自制玩具作为提升其业务能力的训练内容之一。一方面,为了让教师认识到区域游戏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一些读书交流、专题研讨等活动,积极探讨中班幼儿区域游戏中玩具的投放策略,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自制玩具比赛活动,鼓励广大教师就地取材,运用各种废旧材料,为幼儿区域游戏制作各种各样的玩具。这样既丰富了幼儿游戏材料,也促进提高幼儿教师的业务能力。

(二)开展观摩活动,给予教师现场指导。

观摩活动可以给予教师直观感受,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在开展区域游戏活动初期,邀请幼教专家到园给广大教师作示范引导和现场指导,对培养教师培养开展相关工作的信心和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平时,教师要积极参加这方面的观摩活动,如“幼儿教师区域游戏自制玩具展评”“幼儿教师小制作比赛”等活动,使得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更加生动、有趣、有创意,对教师起到很好的辐射示范作用。

(三)强化自身学习,鼓励不断探索创新。

幼儿教师要注重强化自身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别人的成功经验,同时自己也要不断进行探索,大胆尝试和创新。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教师要能结合本班情况有的放矢地制作游戏玩具。

三、结合实际投放玩具,引导幼儿制作玩具

在《纲要》的理念引导下,笔者结合中班幼儿实际在区域游戏中投放玩具,并因地制宜引导幼儿尝试制作玩具。实践过程中,我们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投放自制玩具要有针对性。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由于所生长的环境不同,他们在兴趣、体能、智力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自制游戏的投放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需求,选择玩具的投放,让每个幼儿都能从区域游戏中获益。比如,在针对幼儿不同的性别特点制作玩具,并将玩具分别投放到适合男孩和女孩游戏的区域中,在女孩子多的游戏区中多投入一些布娃娃、蝴蝶结、花裙子、沙发、床等,因为这个区域喜欢的游戏大多是“娃娃家”之类的。在男孩多的区域则投放一些自制的玩具汽车、飞机、火车、铁锹、锤子之类的自制玩具,因为男孩多的游戏大都与这些游戏材料有关。

(二)投放自制玩具要有趣味性。俗话说,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我们要将幼儿最感兴趣的事物融入到区域游戏中来,引导幼儿在兴趣的驱动下,体会到玩具制作的快乐。比如,在“蛋壳人”的制作活动中,造型的主要材料是蛋壳、竹棍。笔者给幼儿示范了蛋壳人的做法后,给他们留下了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展开想象去创作。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就制作出了蛋壳的老奶奶、大花脸、圣诞老人、小雪人等,其想象力令人惊叹。

(三)投放自制玩具要有层次性。幼儿的认知、实践能力及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投放自制玩具时也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难度不同的自制玩具能够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儿童的需要,使每个儿童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一定的发展。

四、通过家园积极配合,丰富区域游戏玩具

中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能够让广大幼儿感受到自制玩具带来的快乐,让幼儿获得动手、动脑等多方面的实践和训练。自制玩具的制作离不开大量的废旧物资和自然物质材料的收集。这个过程,仅仅靠教师单方面是不够的,就可以利用家长的配合,来更好发完成制作玩具的任务。如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在幼儿的眼中,自然界中的玩具资源是极为丰富的,游戏材料可以说应有尽有。幼儿家长和老师都要做这方面的有心人,引导幼儿发现、收集,如家中的易拉罐、纸杯、方便面盒等,可以放到幼儿园的“超市”中,把蛋壳收集起来送给孩子做“蛋壳人”等。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幼儿参与到这些玩具的制作中,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并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篇10: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的研究

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来判断教师在区域游戏中的指导是否有效呢?在实践中观察和反思时我尝试借用李会敏的研究,将是否有效指导界定为:(1)教师的介入是否是适宜的,有没有干扰幼儿活动;(2)教师的指导是否促进了游戏的发展,是否给予幼儿不定期的正面影响;(3)幼儿是否接受了指导,指导结果对于幼儿是否产生帮助。

一、分析无效指导的案例,诊断透析

案例1:言语干扰的无效指导

大班美工区内,投放了剪纸、橡皮泥、绘画等活动,孩子们都在各忙各的。教师走到正在捏油泥的昕×身边,问:“你做的是什么啊?”昕×回答说:“我做太阳呢。”师:“小班的弟弟妹妹都会做太阳了,你还做太阳呢?”(口气稍夸张)昕×没有理睬,教师转而对边上的蕊×说:“你的苹果做得好,有眼睛、鼻子,还有小嘴巴,真好看。”蕊×很开心地笑了,继续做。教师又对旁边编花篮的彤×说:“嗯,花篮做得不错,要是再加上些花就更好了。”彤×说:“我正准备添花呢。”师:“好,待会我过来看看哦!”说完又去看绘画剪纸,“你剪的是什么啊,真漂亮。”“你画得真可爱!”

分析:教师的指导基本上是都是语言介入,通常以询问开始,并不时给予肯定,遵循“观察—询问—评价”的方式,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能看到。但这种询问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且不说会不会打扰幼儿游戏,单就问话来说就没意义。教师指导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幼儿面临什么困境,并根据情况看是否要指导,采用何种方法去指导,才会在不干扰幼儿游戏的同时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案例2:混乱的无效指导

大班角色游戏开始了,教师先分配任务,有娃娃家、医院、超市、理发店、小吃店等。游戏开始后幼儿分别忙着去布置游戏场地,场面很乱很嘈杂。教师左看右看,一时进到娃娃家说一句:“太乱了,要好好收拾一下,妈妈怎么不见了呀?”“这个娃娃家是哪个玩的?怎么没有人啊?”转过来又走到医院,让医生把桌子收拾干净,“上班时间怎么可以到处跑啊,这样病人会出事的呀!”美容店里,教师看到客人躺在床上没见有人来招呼,忙说:“店里的人呢,没看到有客人在吗?”说着又走到理发店……

分析:上面的案例看了就一个字“累”,教师完全没有目标地乱走乱指导,虽然是大班了,可老师还是要各区兼顾,维持纪律。教师应注意自身的角色定位,应有针对性地指导某区,其他区可以适当放手,这样有轻有重,指导才会更加深入。而且对于大班幼儿游戏的指导,不需要像小班那样手把手过多干预,要相信大班的幼儿已经完全有能力自己去处理好一些游戏中出现的事,多给他们一些空间让他们更自由地发展。

二、分享有效指导的策略,借鉴提升

策略1:观察———角色扮演,介入游戏———促进游戏有序开展

好美味饭店里,厨师甲忙着洗菜、做菜,顾客有的在桌边叫着“饿死了”,有的都跑到厨房里点菜,服务员在厨房边站着,有点不知所措、无所事事。只见顾客吃完后就离开了,服务员也没有及时去收拾餐桌,没有去招呼别的客人,而这时厨师乙正戴着厨师帽跑来跑去……整个饭店一片狼藉,地上有饭菜、碗筷,桌子上也有碗、勺子、菜、杯子、吸管等。这时,老师来到了饭店门口,大家还在忙着自己的事,老师故意咳嗽了一声,见引起大家注意了才说道:“我是卫生监督员,来检查卫生。你们饭店的卫生不好,吃完饭也不收拾,地上乱七八糟的,就餐环境太差了,也很不卫生!你们快点收拾好,我待会再来检查你们的卫生。”说完,老师就离开了。饭店的厨师、服务员都开始收拾地板上、饭桌上的东西,整理厨房。过了一会儿,老师又来到饭店,表扬了他们,发了一面红旗,告诉他们:以后要保持饭店的整洁,东西不要随便乱放,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客人。厨师、服务员高兴地接过红旗,继续做生意……

我的思索:在这个案例中,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了玩具取放和游戏秩序的问题,他们虽懂得将用完的物品放回原位,但是在游戏时并不注意,使整个游戏环境变得杂乱。这时需要老师介入游戏向幼儿提出,巧妙引导孩子了解游戏中的问题,并知道该如何做。

我的策略:于是我扮演“卫生监督员”向幼儿提出了保持环境整洁的要求,通过角色间的互动,使幼儿自然地采纳我的建议,而不会觉得老师是在命令他们做事情或是批评他们的游戏。而当幼儿明确做法时,我又适时地退出游戏,在一旁静心观察。最后,我又以“红旗”的游戏情节,对幼儿的游戏行为给予肯定并提出希望,让幼儿更加开心地继续游戏,从而促进了游戏的顺利有序开展。

策略2:观察———及时判断,适当介入———推动游戏展开

建构区内,阳×和哲×正在玩拼搭游戏,尧×走过来站他们身边看,阳×抬头看看尧尧说:“你到其他地方去玩吧,我们这里人满了。”尧×不理他,伸出手就去碰阳×和哲×搭的玩具,说:“这个我也会搭,而且搭得比你的难,比你的高,让我来!”“老师……”阳×大声喊着不远处的老师,带着求助的眼光,可老师并没有马上走过去,只是伸出手指做了个安静的动作,并投去信任的眼神,暗中观察着后续的发展。阳×见老师没过去,朝着尧×瞪圆了双眼,大声说:“老师说过的,要按规则来玩,这个游戏只能两个人玩,你要玩的话等我们玩好了空一个位置再来玩吧。”哲×也说:“等我玩好了就让给你玩吧。”尧×看了看老师,又看看阳×,就把玩具放在了桌子上,咕嘟了一句:“那你玩好了给我玩吧,我先去玩别的。”说完就走开了……

我的思索:大班孩子对游戏规则都很清楚,如果老师在接到求助后马上去帮忙,那孩子们就没有机会帮助同伴明确规则,更没有机会利用规则来维护自己的游戏权,约束他人。当遇到孩子们的求助时,老师要有足够敏锐的判断力,及时根据冲突程度来决定是否介入。试想,如果孩子一发生争吵,教师就急于以权威的角色替他们做出这样那样的安排,孩子们的自主性、独立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又如何发展呢?

我的策略:于是我扮演了一个旁观者的角色,面带微笑地对阳×给出了一个安静的手势。一来我是鼓励阳×尝试自己解决纠纷,二来则无声地唤醒他游戏中既定的规则。这样,我看似一个旁观者,但事实上是给孩子创设了一个无形的自我体验空间,使孩子在冲突中获得一些必要的经验,学会保护自己,学习以适合的方式与人相处,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而我也在适度地放手、耐心地等待中看到了孩子们精彩的表现。

在以下几种情况中,教师则应当及时介入:当幼儿发生较大冲突或危险行为时,适度介入,以防幼儿受到伤害;当幼儿活动单调重复、缺乏新意时,引入一些变化,暗示他们丰富自己的活动情节;当幼儿努力后失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时,介入引导幼儿一起玩;当幼儿有很大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蒙台梭利说过:“当一个人在树林里散步的时候,他能够长久地沉思,他能够浪漫地联想。在这个时候,如果远处传来钟声的话,那么他这种感觉就会加深,像诗一样。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杰出就在于,当这个孩子正好在森林里散步的时候,老师就是那钟声,能够把这种美好的感觉加深。”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希望我们每个教师都能成为那森林里的钟声,让孩子们浸润在悠扬的钟声中,漫步于游戏的天地里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李兰生.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区域活动及思考[J].幼儿教育,2002(10).

[4]秦元东.关于游戏指导的理论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1(2).

上一篇:宋庆龄遵守诺言的故事下一篇:云阳县农村居民房屋抵押贷款登记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