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走进物理教学

2024-07-01

让多媒体走进物理教学(精选8篇)

篇1:让多媒体走进物理教学

让多媒体走进物理教学

河北省文安县第二中学 毕洁

【摘要】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物理课堂

实验模拟 【正文】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1、多媒体应用可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思维能力

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能将具体的形象展开给学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情境,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和形象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从而提高物理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述《平抛运动》时,设计一个小球作平抛的动画,且在该小球平抛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也有两个小球同时动作,学生在观看这个课件的过程中,通过实时播放、定格、慢放等方式的处理,使学生对平抛运动和坚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紧密地联系起来,加深了对这个重要知识点的掌握,也可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这个平抛运动的思维方式。

2、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课程大部分学生学不好,普遍觉得内容抽象、枯燥。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物理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而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如在讲述《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一节内容时,可设计一段动画

一幅柯受良先生驱车飞跃黄河壶口瀑布的三维动画。由于画面新奇,情境扣人心弦,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轻而易举地获得关于物体加速度的物理表象,为学生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度两抽象物理概念奠定基础。

3、多媒体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实验模拟

物理课程中有些实验如理想实验,在中学环境下很难完成,而利用计算机模拟理想状态,可以很好地展示。例如,在高中课本的《运动和力》这一章中的伽利略的著名实验——对接斜面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依靠现有的仪器无法表现那种无磨擦的理想状态,而利用计算机可以达到理想境界(具体做法略)。

物理中还有一些实验在常规中学实验室根本无法做,如原子物理中的小粒子散射实验,这时,利用多媒体电脑制作这类实验的动画,就可以为物理实验教学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发展,针对该实验,可先把教材的实验装置要计算机上绘制出来,再用亮点表示粒子的运动轨道,再对两种原子相遇的情况进行放大说明,同时,操作中可以控制实验速度,便于学生观察。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容量,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容量比以往的常规教学容量要多得多,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掌握教学的节奏,节奏的快慢强弱、轻重缓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根据教学实践,在设计课件过程中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清楚认识角色的转变

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教师的作用应该由常规的主讲转化为组织教学、指导学法、启迪思维。学生的角色应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媒体的角色由教具转变为认知工具。教学模式由“粉笔+黑板”转变为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设疑、展示、启思、引探、寻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捕捉教学反馈信息,有效调控课堂教学,以此优化物理教学的过程。

2、增加问题情境设计,激发课堂高潮

以往的物理教学课件,因程序化太浓,难以适应课堂教学的实际要求,而利用网页方式、几何画板等软件设计的课件,可以灵活结合教材和教学实际,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要讲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时,恰当地引入合适的课件,例如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拉船模型,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3、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增加多种视听效果

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过程中,适时地加入背景、音乐等视听效果,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生动有趣,易于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如利用计算机将磁体、通电螺线管、环形电流的磁场对应的磁感线多面、多角度旋转,能充分体现磁感线的空间分布,同时还可以听到美妙、合适的音乐,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色。

以上所述,是多年实践多媒体物理教学的收获,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物理教学必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篇2:让多媒体走进物理教学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教唱几首歌曲和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陶冶学生。

八十年代,电化教学的概念提出后,音乐教育工作者将录音机、幻灯机等带“电”的仪器设备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八十年代末开始,CD播放机、录像机、电视机、VCD播放机、组合音响、投影仪等设备逐渐加入到音乐教学中,教学效果随着“视听结合形式”的成熟而有明显提高。

多媒体音乐教学以声、光、电为主,利用多种先进的科技教学手段,在创新中大胆实践,已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1】

一、多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有选择性

当前,音乐多媒体课件大致有课堂演示型、自主学习型、资料工具型和教学游戏型等类型的课件。教师在使用时要慎重选择,注意自己的目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和接受能力、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以免欲速则不达。

例如,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的个性心理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受到心境的制约。因此,音乐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气氛。学生对旋律、乐器、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而有趣的画面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

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是有目共睹的,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提高效率,而不是追求形式。但当今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运用还存有一定的误区:片面地唯多媒体是从,唯多媒体是好,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甚至已到了众“体”皆废,独尊多媒体的地步。多媒体确实拥有强大的功能,于是常见在音乐课上纯粹以多媒体取代了黑板、粉笔,有些课例甚至只有多媒体从头到尾唱戏,多媒体成了独媒体,其实多媒体固然有其优越性,但其它传统常规媒体也有其不容忽视的独特功能,其功能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取代的。因此应以“扬弃”的观点来看待传统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粉笔、黑板、实物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让多媒体与传统常规教学媒体有机配合,从而正确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2.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但是现代信息技术也是一种教学媒体,为教学服务。充分、合理、灵活地使用多媒体,可以产生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效果,而盲目地、机械地套用它,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成为课堂教学的干扰源,从而走向华而不实的尴尬境地。

有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看似内容丰富,实际是眼花缭乱,讲些什么都不知道,真是喧宾夺主。所以我们制作课件要讲究适用即可,画面不可太花俏,以免喧宾夺主,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主题之外。

3.再完美的音乐课件也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粉笔、黑板等实物教具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是为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只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而不能喧宾夺主,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另外,如果音乐是能用黑板来讲清楚的,那又何必用课件呢?书本上有的东西,用不着再做课件,从刺激-反映的心理测量角度看,文字说明是最弱的。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内容要以使用和必需为准则,如果课件反映的内容通过常规教学方法就能完成,或者用课件只是取代了黑板和幻灯片的作用,显然失去了意义。更有甚者,用课件只是将教材“搬家”,就更加得不尝失,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些内容用多媒体课件表达,效果反而会事倍功半。音乐知识靠朗读是不能很好理解的,与其用长篇大论来讲述,还不如截取几段具有代表性的舞曲放在课件中,让学生欣赏,使学生既有了审美体验也能掌握知识,加深了印象。

二、多媒体运用在音乐课堂中的优越性

1.多媒体的音乐教学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创作欲望。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少,接触的事物不多,所以他们脑子里储存的素材就少。再者,无论什么教材它的知识容量是极其有限的,传统的音乐教学也只是传授教材中的那点知识,但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为人们获取大量的音乐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音乐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去收集相关知识并整理后在课堂中交流学习,这样做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较直观地把各种音乐展示在同学们眼前,比单听老师讲,构图要新,题材要奇,主题突出,色彩鲜艳,效果要好很多。根据有关专家、科学实验的结果,人类感官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因刺激的方式不同而不同,视觉83%,听觉11%,触觉3%、味觉2%、嗅觉1%,而综合刺激才能产生最佳效果。音频、动画和舞蹈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有趣,突破了课堂的狭小天地,大大加深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2、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辅助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弥补传统音乐教学的不足。

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学生学”,并以传授知识、经验为主。

传统的音乐教学虽已注重反复练习:如基础知识以练“视”为主、视唱练耳以练“口”为主、音乐欣赏以练“耳”为主等等,音乐课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大的改观。艺术教育必须坚持动手导向,练习比上课更重要。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融入音乐课堂教学,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潜在的学习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另外音乐欣赏课如果还停留在单纯的以讲解与欣赏为主,仅仅追求听觉感官的效果是远远不够的。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相信这种教法是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更不能激发学生兴趣。而多媒体教学恰恰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弥补这一不足。它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将声、光、电有机结合,利用网络、计算机等设备提供图片、电影、历史人文等大量的相关信息,延伸课堂内容。

3、多媒体的音乐教学易于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去思维的。”因为年龄的特点,他们对色彩和声音有着非凡的敏感力,他们能够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氛围中,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艺术的形象。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如:在欣赏《森林狂想曲》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课件里展示了以一个大森林的景象,学生边听乐曲边出现不同的动物,学生们将自己内心的感知和屏幕上的表象结合起来,通过不同乐器、不同声色产生不同的效果辨别不同动物的不同形象:狮子的勇猛雄壮、小乌龟的锲而不舍等,这样,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就能很好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4、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音乐唱歌课教学主要采取的是单一地教会学生唱某首歌曲,片面的认为学生学会唱某首歌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即便是进行了识谱教学,也因绝大部分学生对识谱不感兴趣,导致唱歌教学纯粹变成了教歌的形式。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一句一句地跟唱,整堂课教学机械反复。试想,教唱的那首歌曲要是学生都喜欢的还好,要是歌曲本身就让学生觉得不够好听,旋律也不容易上口,那有多少学生能够接受,有几个人能够坚持这种机械、呆板的音乐课堂呢?

再如音乐欣赏教学,有的教师就是找来许多的音响资料,整堂课放音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

显然,学生对这样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所以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篇3:让多媒体走进作文教学

一、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据不完全调查, 有一半的中学生对待作文的心境是消极的, 视写作为苦差事, 他们怕作文、厌作文, 觉得无话可说, 因而不想作文, 更谈不上写好作文了。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 不断要求向上, 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 才能产生出学生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而借助电教进行作文教学有助于解决这个令老师头痛, 也令学生头痛的问题。利用电教媒体, 能够突破时空限制, 把人、事、物、景生动形象地在屏幕上展现在学生面前, 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阅历, 弥补了学生生活实际和体验方面的缺陷。这正符合青少年形象思维特征, 符合好奇和富有想象力及思维以直观形象物为出发点的智力发展特点。这样, 给学生以实在的各种感觉形象思维的材料, 既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又为学生重组和深化理解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使学生思路开阔, 视野放大, 解决了“写什么”的为难问题, 学生有了写什么的“米”, 学生当然可以当“巧妇”了。

对于学生的写作而言, 现实生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在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中很多学生却是一个盲者, 由于他们涉世不深, 观察生活不细致, 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再加上学习时间紧, 受外界条件限制等因素, 有时学生很难真正深入生活, 多媒体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如我在给学生指导写人类作文时, 有一道作文题叫《借我一双慧眼吧》写作要求是:通过观察几类人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而感悟人生、阐发哲理。第一次写作时, 我让学生凭自己记忆, 闭门造车, 凭空想象, 结果却不佳。第二次我上网下载了一些图片, 把不同年龄、职业, 不同精神状态, 不同个性特征等人一一展示, 让学生有感而发, 自己选择可感的形象反复观察。同学们在屏幕上找到了自己的所需, 像在百宝箱中探宝一样, 寻找到了大量有利于写作的素材, 再也不愁无法下笔了。

二、在多媒体里寻找写作素材

要解决素材问题首先要练就学生发现生活美的火眼金睛。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指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非常注重利用电教媒体教学, 对学生作文进行指导。写什么?怎么写?农村中学生往往处在“学校—家庭”这两点一线的狭小空间里, 接触的都是老师、父母、同学, 生活较为单调, 内容似乎过于司空见惯, 学生没了好奇心、没了兴趣, 自然没了想象力, 尽管生活有许多内容可写成文章, 但在大部分学生看来这些哪是作文的“材料”呢?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我抓住这个问题以此为突破口。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决了文章素材的积累问题, 作文才能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活水, 成文也就自然不难了。学生的很多素材来源于日常生活, 但由于时间推移或平时观察感受不深, 写起来内容空乏, 缺乏真情实感或描写不细致不生动。于是就有记流水账的文章了。

多媒体进入作文课堂以后, 可以充当“语文日记”这一角色,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把许多有意义的活动或事件记录下来, 便于学生搜寻查录。有一次, 我们录制了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献给母亲的歌》的过程, 通过剪辑制成光盘供学生在屏幕上自由观看欣赏, 这样大量信息便清楚无疑的重现在学生面前。同学们不光可以感觉现场气氛, 更可对所需材料细致观察, 体会了深情并茂主观信息。写作时自然有的放矢, 精彩纷呈, 一篇篇好作文让人欣喜不已。

三、让多媒体变成师生的好助手

作文的修改一向是老师的大体力活, 往往还出力不讨好, 收效不佳。凭借电教, 直观评改, 优化评改途径。运用多媒体教学后, 作文的批改、修订就直观、简捷、高效了许多。学生把它当作了学习上的好帮手。对于典型性问题的作文, 我详细批改后, 将文章在大屏幕上反馈给学生, 既开阔了他们的思路, 又可以在互相借鉴参考中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大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利用电教手段, 对学生作文进行直观评改, 能优化作文的评改途径, 提高修改的效率, 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把写得好的文章制作成幻灯片展示出来, 进行范例讲评;也可把典型的病句、病例投映出来, 进行分析、揣摩。为鼓励学生习作中的点滴进步, 每次作文后, 教师都应该从一般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段, 或整篇文章, 制作成光盘, 注上姓名, 让大家品味、欣赏, 引导学生点评, 并广泛讨论, 相互促进, 相互提高, 从而保持学生习作的热情, 体验习作成功的欢乐, 形成良好的写作氛围。使写作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表达情感的一种激情和需要, 一种展示才华的机会, 一种认识社会, 感悟人生的手段。

篇4:让多媒体走进初中物理课堂

关键词:多媒体 农村初中物理 教学 课堂

一、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生动、直观,如何在物理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是每一个物理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这是因为有了生动、直观的情境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内容没有兴趣,那么教师讲得再好也是“白搭”。实践表明,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中形象的图片、生动的动画和视频、美妙的音乐等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在讲授初中物理《滑轮》时,我应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演示这样一幅动画场景: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大摇大摆地走进画面,两人交头接耳后,胖子先用一个定滑轮提起一袋大米,想请瘦子帮他拉住绳子,胖子自己跑到楼上去接住这袋米,当胖子离开时,瘦子却被绳子吊了起来。这样的滑稽场面,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教学内容中,不仅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使实验现象更形象、更具体、更直观清晰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有些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没有经过充分的感性认识阶段,就直接上升为抽象的理论;有些虽然通过演示实验来达到这个目标,但演示实验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形象、清晰。这就使得一些抽象思维较弱的初中學生难以认识、理解和掌握物理现象、规律和定律,导致一些学生对初中物理产生厌学情绪。在这一情况下,应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就可化抽象为形象、变微妙为直观,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认识和掌握物理知识。例如,在进行“凸透镜成像”的演示实验时,由于实验器材太小,蜡烛通过凸透镜呈现在光板上的像不仅小且不是很清晰,大多数学生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成像情况,成像的具体光路更没有一个直观的痕迹,这不仅影响了演示的效果,还影响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利用多媒体动画来辅助实物器材演示,结果大大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在进行多媒体演示时,用两条红线代替光线慢慢延伸至凸透镜,再经凸透镜折射后按照不同情况延伸方向不同,在适当位置形成不同性质的像,将整个实验过程清晰地展露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对演示实验现象的认识,而且给学生留下了形象直观的深刻印象,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上课时配合播放和控制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一些物理现象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给学生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感知,使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易懂,特别是对每课的重要知识点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以轻松突破。

例如,在《电磁感应》教学中,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讲授切割磁感线这一现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加上“电磁感应”演示实验现象瞬间即逝,学生较难对整个过程有清楚的感知认识。而利用多媒体就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具体而言,教师可先设定永磁场(用带箭头的线标示磁感线),再在线路闭合的情况下演示多个方向的运动上下(顺着磁感应方向)运动、前后(穿插磁感线)运动、左右(切割磁感线)运动等。这是因为只有在切割磁感线运动时,闭合导体中才产生感应电流(此时用红色箭头在导线中标示),同时电流表指针摆动。结果表明,这种生动清晰的动画效果、直观形象的过程,轻松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要讲究实效

首先,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要注重课堂实效,不要追求华丽篇章。多媒体课件应在适当时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学生以启迪和引导,而非哗众取宠。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时要目的明确、精心构思,确保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去掉那些华而不实的内容,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适得其反, 更不要将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不切实际地滥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其次,要上好一堂多媒体课,教师不仅要会熟练操作多媒体课件,更要能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自己制作实用的多媒体课件,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将多媒体课件使用得恰到好处,真正辅助课堂教学。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也解放了教师。但要,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是否使用、怎样使用,都取决于物理课堂教学的需要,绝不能为了追求在课堂上“华丽”而过多使用多媒体课件。

参考文献:

[1]傅万跃.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提高农村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3(91).

篇5:让多媒体走进物理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203-02

现今,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进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地影响着传统教育的各个方面。以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技术为例,它正以其高效率、大容量、良好的视听效果、快捷的信息资源、互动的教学功能等特点,为培养探究型、创造型的人才提供着优良的环境,更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推动课堂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信息化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

一、计算机多媒体之于教学有何意义

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师的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英语教师是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进行授课的,而现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完全打破了这种教学模式。多媒体是怎样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呢?教师可以把以前必须在黑板上抄写的教学内容做在多媒体课件中,上课时只要键盘、鼠标轻轻一动,教学内容就会通过课件立即出现在屏幕上,这样就可以节约了写板书的时间,从而大大增加了课堂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巩固训练活动之中。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真正因材施教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基本上采用的是抓优等生和后等生,带动学习中等的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优等生感觉学的知识不够,差学生感觉所学知识消化不了的现象。但是在现代化的网络英语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一样的交流学习。学生们还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那些学习基础不够好,接受能力相对差些的学生,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想问题并给出答案,老师也可以知道他们的薄弱之处,有效地帮助和指导他们;而对于那些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他们就可以通过网络课堂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就可以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

3.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协作的能力

运用网络组织英语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目标指引下,通过人与机器的对话,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英语。在网络英语课堂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这些设定的情境、协作、会话会让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学生们可以掌握并且熟练应用所学习的知识。

4.多方位地提高学习效果

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是通过眼睛、耳朵和身体等来获得新事物、新知识的。我们通过用眼睛读报纸、读书可以获得新知识,我们也可以通过用耳朵听报告、听录音获得新知识。通过这种简单的视觉或听觉,我们可以获得新知识,但是没有多长时间,我们就会遗忘。而通过看电影、看电视我们所获得的知识,相对而言,就不会那么容易被忘了,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电影、电视机同时刺激了我们的听觉和视觉。游泳、骑自行车、开车这些事情,我们学会了之后,会很难忘记的,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它们的时候,首先是听教练讲如何去做,再看教练亲自做示范,然后自己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练习,才学会的。根据实验,结果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者加起来有94%。计算机多媒体这种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点――图像、文字、声音于一体,对学生进行视、听、说等全面的训练,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英语教学中应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快捷、高效的特征越来越受许多老师和学生的欢迎和重视。它的许多优势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它的运用可以说是一门艺术。若是运用得当,必为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相反,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过多,就会让学生不分主要和次要,违背了帮助课堂教学的目的,学生容易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起了事倍功半的反作用。下面是我在教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一些感悟:

(一)课件和教学风格要一致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课件。一个好的硬件设施如果没有课件的帮忙,它可能只是摆设的空花瓶,供大家欣赏。一个课件应该充分地展示教师的教学风格。在以前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所特有的、学生所适应的教授方式和风格。正因为这件事,教师应亲手制作课件,把自己的教学风格融入到课件中,这样学生会很容易接纳。教师千万不要把本来很简单的内容,用多媒体技术搞得花枝招展、满是枝叶,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学的什么,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弱化了。

(二)重视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1.把握好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的频度,避免处处滥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让课堂新颖,但不能因为这样,就滥用。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难点,如果课件里内容过多、知识量过大,肯定会使重点淡化,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如the netherlands这一课,本课的中心是通过阅读了解netherlands,让学生了解荷兰的气候,荷兰的标志,荷兰的画家。有些教师在讲这节课时,搜集了许多关于netherlands的饮食文化,教学文化,等等。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课程的内容,也冲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多媒体信息技术要恰当地为课程目标服务,绝不能为使用而使用。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信息一定要适度,内容一定要有代表性。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追求实效

一是不要搞空花瓶。要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应用,不要只是在优秀课和公开课中使用。有的老师为了能上好一节优秀课和公开课,专门请专业人士做课件,但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自己不认真做或者抄袭他人。这种“豆腐渣工程”“是绝对不可取的。每个课件都应该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制作。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们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和苦心去制作精美的课件,但是在这节课讲过之后,这个课件就会无人问津。我们应该在课程结束后,认真反思,完善课件,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尽量避免多媒体辅助教学一刀切的现象。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代替传统教学工作的一些功能,但是并不是意味着有了计算机多媒体,就可以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丢掉,一切都由多媒体来代替,使多媒体变成了”独媒体"。任何一种工具都有它的好处和坏处,我们要发扬其长处、避免其短处。比如单独的一张图,幻灯用起来就比较简便,清晰度也高。

3.要实现真正的人机互动,不要让人机对话妨碍师生情感的交流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除了教与学外,更需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和交流。课堂上使用了多媒体,师生之间就加入了第三个人,构成了教师――学生――多媒体三方面的交流。知识通过多媒体传递给学生,教师开始关注更多的多媒体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技能的培养,而在学生方面,他们更多的关注多媒体的演示,而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变成了一个多媒体的操作者。师生情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对话所代替,它有可能妨碍教师和学生课堂情感的交流互动。

(三)要重视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应扮演主导的角色

多媒体突破了传统的媒体限制,以其随意、灵活的特点,把知识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因此为广大教师所青睐。但是,我们决不能因为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大的功能性作用,而丧失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主导地位还表现在师生情感的交流与培养等方方面面。人与人之间最灵活、最具亲和力的交流方式是语言交流,在课堂中最有效的教和学的方式也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每节英语课前的师生问候和值日生报告,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最好的方法,这是计算机多媒体做不了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进行计算机多媒体的演示,那么老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就会变成了通过网络的信息交流;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面对面的口头交流就会变成没有人情味的人与机器的生硬的对话。我们应该意识到,英语是一门语言,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必须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大量的英语口语交流,才能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信息技术可以成为一位助手、一个工具,却不能取代教师的主体地位,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全部。尽管计算机多媒体是很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但它仅仅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工具,只能为教学服务,不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就是说,在课堂上计算机多媒体可以没有,但不可以没有教师。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设备,应该处在被支配的地位,不能远离教学,成为主体;在课堂上使不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应该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它,而不应该是为了使用它而教学。

三、结语

篇6:让多媒体走进物理教学

陈德生

(吉林省敦化市黄泥河镇中学)

摘 要:目前,现代多媒体手段已经进入学校、用于教学,成为广大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媒体,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手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好多媒体手段,有利于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并提高中学生的多种语文能力,进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篇7:让多媒体走进作文课堂

多媒体技术让作文课堂“活”起来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唐元富彭州市三界镇中心小学

内容摘要:

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给作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成功的乐趣。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关 键 词:

多媒体写作兴趣素材文本辅助手段

多年来,学生写作能力相对低下已经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病,孩子不会写作文成了家长、老师心中永远的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不少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有的小学毕业班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背习作;有的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有的甚至到作文书上一抄了事„„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作文质量便无从谈起。这种现象的普遍性,似乎在向我们证明汉语这种非常灵动的语言不太适合进行书面表达。然而仔细想来,却非如此: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本身不存在表达的障碍,关键是使用这个工具的人和方法。因此,我们不得不把质疑的目光投向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爱上习作,能够自主、自由地表达,成了语文教学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来一直努力探索一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途径。在这方面,我发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作文课堂教学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能把图象、声音、文字等教学材料融合,实现教学的优化整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发展,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那如何运用“多媒体”活跃作文课堂、指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写好作文呢?

一、多媒体帮助学生课前积累写作材料。

我们在总结习作成功经验的时候,往往离不开“多读多写”这四个字!毫无疑问,多读多写是孩子写作获得成功的秘诀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秘诀,而多读多写的核心是读写结合。培养作文能力“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

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小声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毫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读的兴趣。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这是因为播音员的语音平稳和谐,娓娓动听;主持人的语气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令人赏心悦耳。然而,每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教师既有播音员的声音又有主持人的语气,而在教学中运用录音媒体便能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自己没有或很少听到过的专家、名人的朗读录音怀有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会更加集中。用录音作示范和在因条件限制难于表现的伴奏、演唱等的情况下采用录音,可以使学生正确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声调,抓住课文的语感,使学生认识改进自己的发音和语感,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应有的意境,真正学会有感情、有语感地读课文。同时,录音手段的运用,也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进行启发,指导教学。

二、多媒体跨越时空,提供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运用多媒体教学作文,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写作。学生突破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尴尬局面,掌握写作技巧,这是一场紧张的智力劳动。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彻底的放松,靠大谈作文的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是不能奏效的。实践证明,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多媒体激活思维,调动学生观察、思维和联想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习作活动,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视写作为乐事。

在一次指导学生写状物作文《我爱家乡的柑橘》时,我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随着欢快的乐曲声,屏幕上呈现一片柑橘成熟的丰收景象。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悬挂在树上柑橘、堆满筐的柑橘、剥开壳的柑橘,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尝其味,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起来。当我要学生用一两句话谈感受时,人人争先恐后,一个学生说:“柑橘圆圆的,红红的真惹人喜爱!”另一个学生说:“每到柑橘成熟时,当你走进柑橘园,就能看到树上一个个鲜红的柑橘沉甸甸地挂在树枝上,一阵风吹来,柑橘摇摇摆摆,好像在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品尝美味可口的佳果呢!”„„当我选择“柑橘林”、“一个个柑橘”、“柑橘外形”、“柑橘肉”等特写镜头,要求学生有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描述时,学生众说纷纭,争相发言,完全没有了往日的沉默。课堂上巧妙的用音乐和画面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课件所表达的意境美。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

后,再充分调动其生活积累,捕捉习作素材,帮学生成功的跨越状物作文这道难关。学生在课堂上同时受到音乐、图片、文字语言等多种媒体的熏陶,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因此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他们触景生情,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多媒体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小学生对作文感到最苦恼的是“无话可写”、“无事可写”,其次是“写不清楚”、“写不具体”。在帮助他们突破这些难点时,必须根据其心理特点及“迁移规律”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群的整体优势。

1、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由此可见,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它对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有着深远的意义。观察深刻,感受和体验就深,就能触发写作动机,发现题材价值。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很多小学生虽然置身现实生活中,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的观察,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以至于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因此,需要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而多媒体课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可以将文字、声音、图象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作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的处理,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如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再用“闪烁”的方法,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并充分利用特写镜头、慢镜头、定格、重播等功能指导学生观察,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小白兔可爱的外形,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2、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在教学时,要重视“说”的训练,先让学生说,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多媒体进入了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情景。还是以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为例,当学生观察了小白兔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点击鼠标,屏幕上显示出了很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了,学生面对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小动物?”“真有趣!”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

势利导:“请你们按刚才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向大家作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讲解员!”鲜明生动、深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自由练说、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就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再现场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通过再现场景,能较好地解决怎样写的难点,为学生描述创设了条件。由于再现场景,使观察的对象比较集中,观察的时间比较充裕,学生有充分的感知过程,还可以在再现的场景中自选画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事物,这样就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又培养了思维的多向性。我在指导写《美丽的秋季》时,让学生说“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想象不出,于是,我播放了有关秋天的一段录像: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幅幅金秋的美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果园,有麦田,有田野,有庄稼,有水果„„看完录像,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争着说:“我到果园里去寻找秋天,我发现了黄澄澄的梨,我认为秋天是黄色的。”“我来到了田野,我发现了红红的辣椒,我认为秋天是红色的。” “我到果园里去寻找秋天,我发现了紫色的葡萄,我认为秋天是紫色的。”„„ 紧接着我说:“我们大家发现秋天有这么多颜色,我们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实和发展,学生开阔了思路。

4、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

大量、广泛地阅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Internet下载与学生作文相关的资料,也可以教给学生如何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方法,指导学生上网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以往要求学生阅读作文的内容,学生总是显得兴趣不浓,而现在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找、下载有关的资料时,那色彩鲜艳的图画、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唤起他们学习的潜在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情感。改变了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的被动地位,使学生逐渐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积极的知识探索者、主动的能力构建者,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四、多媒体有助于课堂指导写作内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他们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倘若所写之物,都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观察后再写,这又是极不现实的。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借助投影(或

幻灯)、录像(或电影),对学生进行课堂指导。

比如,要求学生写山水游记、状物绘景类的作文,可用投影快速映出作文题目、写作要求及相关的提示性文字。这样,教师按投影字幕依次讲解,既节省了板书时间,又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与此同时,播放供学生进行观察写作的自然山水风光录像片(可以关掉片中的配乐及解说音响,只展示给学生直观、完整的画面),并指导学生逐一观察,对所要表现的客观事物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学生有了生动可感的写作材料,下笔成文也就比较容易了。初稿完成后,教师重播被观察过的录像,并打开配乐及解说音响,让学生用自己的作文与片中的解说词进行比较,找出观察写作中的疏漏和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足,再进行补充修改。由此而写出的作文,质量往往比采用传统作文指导方法,由学生自由写出的作文要高出许多。

如果是要求学生写叙事、说理、抒情类的作文,亦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或用投影映出作文材料(文字、图画等),或用录像展示客观事物的原貌(整体、局部、细节等)、发展变化过程和社会生活画面,并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如根据图片进行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可将报刊上发表的反映现实生活的图片放在视频投影仪上投影。一幅并不惹人注意的图片被突然放大映现在银幕上,能给学生以清晰、直观的感知,倍增写作的新鲜感。教师再通过指导学生对画面进行观察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作启发性分析,就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热情,激发出写作的欲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多媒体有助于课后评改,提高写作质量。

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以不断提高作文质量。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是:学生包写作,教师包评改。其结果是教师疲于修改作文而学生收效甚微。“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大家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和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识。于是相继出现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及师生综合改等评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且操作程序繁琐,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可以说,评改作文如果不改变“纸上谈兵”的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难得轻松,相对来说,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比包办代劳更费心机。

有鉴于此,我将作文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电教媒体中,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体,师生共改,集思广益。具体做法是:学生初步写成作文后,教师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在银幕上。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教鞭所指之处,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等,方式灵活。虽均为口头评改,但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同时,教师又能节省大量批改时间,可谓事半功倍。

如果在作文前使用了录像(或电影)为学生提供过观察写作材料的作文,还可在成文后的作文评改中将电教多媒体协同使用,用录像展示观察内容、写作材料;用投影提示写作要求、学习习作,指导学生进行图文对照、评议、修改。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交替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调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的能力就不断增强,作文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给作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总之,运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学生的构思作文过程不再是单一的思维过程,而是伴有丰富的情感体验的认知过程,从而使学生文思喷涌,引来源源不断的作文之“活水”,真正地让作文课堂“活”起来。

参考文献:

《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主编:陈旭远、张捷

《学会关心学生研究》主编:卞松泉 胡惠闵编

《中小学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形式与发展》主编:张迪梅

《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总第301期)主编:崔峦

篇8:让历史教学走进多媒体时代

1. 提高历史教师素质

首先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和创新意识, 勇于探索, 不断创新, 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形成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发展的新的教学思路;其次, 专修业务, 不断“充电”, 既要继续学习和钻研, 掌握最新的知识和史学理论, 提高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的艺术, 又要积极学习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历史教学。

2. 发挥群体的作用

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限的, 制作一个课件要发挥教研组的群体作用, 集思广益、反复论证、不断修改, 特别是中青年历史教师的知识和操作技术与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相结合, 尤为重要。

3.注意积累素材

制作一个优秀课件, 需大量的图片、录像等资料, 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 特别是利用Internet丰富的教育资源下载有关历史资料并分门别类储藏在计算机里, 随时备用。日积月累, 丰富的资料库将为制作课件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4.演示与操作相结合

一个课件质量的好坏与它的机动性、灵活性和学生参与性密切联系。对历史地图中地点、路线、过程等可由教师或学生进行当堂操作或演示, 体现交互性, 让学生参与, 既活跃了气氛, 又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课后再对上课过程中产生的灵感及时记录, 并进行修改, 做到精益求精。

有了以上的准备工作, 历史教师还必须针对每一节课的不同特点, 采取不同的、或是交错的辅助类型,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辅助教学。

1.优化历史课程教学设计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其内容涉及文学、艺术、体育、音乐、地理、建筑以及自然科学等许多学科领域。多媒体教学可根据教材需要和学生实际, 随时引入时事政治实况及观点、自然界的变化现象, 甚至是物理、化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等, 使各科知识融汇贯通, 直观自然又方便快捷。这可以大大丰富教材内容, 使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尽可能地完善, 历史课程设计更加优化, 同时也增强历史教学的社会性、时代性和综合性。

2.完善历史课的教学模式

历史是一本生动的、活的教材,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 能形象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 使学生身临其境, 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它既增强了历史的可信性, 缩短现实与历史的距离, 又能启发思维, 促进理解;它还可根据教材需要使声像并茂的历史画面多次重复, 营造出课堂的历史氛围;同时渗透德育和美育, 陶冶情操, 丰富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 从而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性。

3. 巧妙的问题设计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创设多种形式, 更为逼真的问题情景, 它既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精心剪辑过的录像、图片进行思考, 也可以通过录像、图片引出问题进行思考, 达到知识迁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快捷、方便的特点, 选用典型的史料, 当堂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 这种形象、直观、快捷都是传统历史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4. 丰富历史资料的积累和储存

利用计算机建立教案库、试题库。它可集中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智慧, 并可不断地补充、增改, 随时可用。计算机按一定要求编排的教案、试题条理清晰, 可节省很多整理时间, 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完善自己的教学和研究, 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如用绘图软件进行历史地图绘制, 还可用屏幕拷贝 (Print Screen) 等工具剪切珍贵历史镜头并分门别类, 以作为资料保存, 使图表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

上一篇:骨科专科题目下一篇:工程试验检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