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土文化走进语文教学中

2022-09-11

社会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 而当地的乡土文化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把语文教材与当地的文化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应该引导学生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 去发现乡土文化, 感悟乡土文化, 从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丰富积淀、提升品位。因此, 本文就如何让乡土文化走进语文教学中, 谈谈主要的教学实践及其作用。

1 游览乡土人文景观, 提高审美素质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人文景观, 它往往有深厚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不同地域的人文景观映射出不同的民俗风情, 记载着不同地域的兴衰荣辱。因此, 游览当地的人文景观, 人们会感受到博大深厚的文化, 产生了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 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审美素质。

同样的, 在学习《胡同文化》这篇文篇前, 我曾组织学生参观苍南蒲壮所城, 让学生考察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专家、上网查询、实地考察, 搜集了大量素材, 结果令学生们大开眼界, 他们惊喜地发现, 蒲壮所城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人杰地灵, 宋时有礼部侍郎陈桷、兵部侍郎陈岘等、明代有抗倭英雄陈老、清时有杰出诗人华文漪、谢香塘、温州著名演员蒲门生……这些乡土文化资源, 大大唤起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 学生为之折服, 心头升腾起一股民族自豪感, 学生结合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 利用课余时间对当地的各种特色文化进行了调查与探究, 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呈上他们的探究结果。

2 采集地方俗语, 丰富语言材料

民间语言个性十足、生动传神, 充分传达出乡土的情趣, 因此地方文化韵味极强。在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中, 我曾让学生采集闽南俚语, 回校后在班里交流, 对于优秀并流传广泛的语句给予展示。学生们积极响应, 进行了采集整理, 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使他们认识到家乡方言的丰富多彩, 更深了解到的历史和乡土文化, 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

学生搜集到的俚语涵盖日常生活中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 内容十分丰富。有教育劝诫方面的, 如“前半夜帮自己想, 后半夜帮别人想”、“勤读是书, 勤讨是鱼”、“小时偷瓜, 大时偷牛”等等;有道德伦理方面的, 如“宠狗爬灶, 宠子不孝”、“十六岁饿死, 怨不得父母”等等;有生活常识方面的, 如“骑马坐船三分命”、“撑猪肥, 撑狗瘦, 撑人正人当”;有自然气象方面的, 如“天乌乌, 要下雨”, “蚂蚁搬家, 天要下雨”等等;也有某一行业方面的, 如“好当酒, 坏当醋”。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俚语, 充分体现了本地区域乡土文化的深厚内涵。。在经过对这些语言的搜集和研究中, 学生的语言材料丰富了, 学生的语言也变得个性化、通俗化, 语言运用有了较大的改观。

3 研究民间童谣, 增强责任意识

童谣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千年来口耳相传, 在厚重的历史尘埃中也难掩其美。几乎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童谣, 童谣充满了美好的童趣, 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带给人们美好回忆。“

调查本地小学的学生时, 学生们痛心地发现, 原先以为小学生们肯定会唱的童谣竟然几乎很少有人能唱, 只有两三位小学生虽然能唱, 但唱不完整, 而且还当场引起了其它孩子的哄笑。显而易见, 现在的少年儿童已很少有人会唱当地闽南童谣, 取而代之的是《丢手绢》、《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等普通话童谣了, 而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灰色童谣也正在校园流行泛滥。调查中, 让学生们忧虑的是, 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 他们都饶有兴趣地“炫耀”他们新的童谣, 并且告诉大家这些童谣在校园里最流行, 他们班级的同学都会唱。学生们便现场记下了他们当场唱的灰色童谣, 然而让学生们更诧异的是, 在互联网上也都能搜索到这些童谣:

“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抄抄抄, 考试的绝招。”

“保证书, 保证书, 保证以后不读书;读书苦, 读书累, 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参加黑社会, 有钱有势有地位, 还有M M陪你睡!”

“在我心中, 老师最凶, 晚上补课补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 老妈最凶, 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 老子最凶, 拳打脚踢发泄一通!”

在对民间童谣的采集和研究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学生们多了一些沉重, 痛惜传统文化的流失。在他们上交的研究报告中, 我惊喜地发现, 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在增强。他们呼吁从政府重视、舆论引导、机制激励等方面, 营造一种广泛传唱闽南童谣的氛围, 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挽救措施, 如举办童谣创作、演唱比赛, 把闽南童谣引进课堂, 开发校本课程等富有建设性的意见。这样的语文综合性活动, 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 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4 搜集地方传说, 拓宽写作视野

现在的学生作文已成模式化, 千人一面, 缺少个性化。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贴近学生实际,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表达真情实感。因此, 作文教学不只是教学生遣词造句, 布局谋篇的语言训练过程, 更是一个提高兴趣、拓宽视野、激活思维、升华情感的过程。

本地民间传说故事内容十分丰富, 表现的主题十分深刻, 大都反映了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 对邪恶丑的鞭挞。让学生们去搜集整理当地社会中广泛流传的一些民间传说故事, 能帮助他们理解感悟其中蕴含的理想情操, 形成稳定的人格, 完善价值道德取向, 从而激发他们写作兴趣, 从而淋漓尽致地抒写自己心中的乡土文化情结, 促进他们走上了语文学习的成功之路。比如流传至今的《玉苍山的传说》、《浙江“坏仔”李仕林》、《陈十四收妖》、《金钱会的传说》等故事, 大都反映了当地人们勤劳机智、扬善惩恶、仗义疏财等主题。这些来自学生们身边的最熟悉的人文历史, 无疑对他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拓宽了学生们的写作视野。

综上所述, 让自身边的乡土文化走进语文教学中, 既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又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而且提高了学生文化素质。

摘要: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 乡土文化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 让乡土文化走进语文教学中, 无疑是寻找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的一种新举措。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实践活动:游览乡土人文景观, 提高审美素质;采集地方俗语、俚语等, 丰富语言材料;研究民间童谣, 增强责任意识;搜集地方传说, 拓宽写作视野。

关键词:乡土文化,语文教学,素质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学与研究[J].教研天地, 2006, 3.

上一篇:春风化雨苦作舟,化作春泥更护花——和谐班级建设的几点体会和做法下一篇:博物馆工艺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