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演讲的一点感想

2024-06-01

师德演讲的一点感想(共11篇)

篇1:师德演讲的一点感想

师德演讲的一点感想

------明稳

开学时,在学校的组织下,听了同事们的精彩演说和先进事迹,我很受感动,做为一名新兵,在感到自己责任重大的同时,深深体会到:提高师德修养,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通过师德演讲,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现在,我简单的说是或以下几点体会:

1、爱岗敬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2、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孜孜不倦,积极进取。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4、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并决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2:师德演讲的一点感想

由诗歌想到人生——站在宏伟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纵眼眺望,会发现,诗歌是那么古老,又是那么年轻。她从远古时期起,就与人类相伴相随,在“吭哟吭哟”的劳动号子里,她以鲜明的节奏和凝练的语言,以充沛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照亮人类简陋的脚印。诗歌走到今天,她仍然以一个青年人的姿态和儿童的心灵,有力地烛照我们的艰难脚步和求索情怀。2011 年岁末,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再一次说明,人类需要诗歌,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诗歌。我想,一个人如果热爱诗歌,他的脚步将会铿锵有力,他的脊背将会独立挺直,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由诗歌想到文学——纵观中外文学史,在所有文学样式里,毫无疑问是最尊贵的。无论是古代诗词,还是现代诗,她们都是人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似乎只有诗歌,才称得起“文学皇冠”的称号。也有人说,诗歌是文学的明珠,的确如此,在人类思想的天空里,诗歌永久熠熠生辉,闪闪发亮。

由诗歌想到学生——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他们都是读诗、学诗、写诗的最好年龄。有人说,青少年本身就是诗,因为他们纯净,好幻想,充满浪漫的激情,他们的生命像火焰一样燃烧,像泉水一样明澈地奔腾。

由诗歌想到诗人——无论他是中国诗人,还是外国诗人,也无论他是古代诗人,还是现代诗人,诗人这个称号总是让人艳羡。诗人是人类思想的歌者,是生活的观察家,是苦难的宣导师,是幸福的吹鼓手,是历史的见证人,是社会的思考者。总之,诗人是时代精神的化身,似乎只有诗人,才被人们这样尊敬地看待。由诗歌想到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这个有着灿烂文化的礼仪之邦,她曾经是一个诗的国度。她不仅诞生了《诗经》和《楚辞》这样辉煌的巨著,而且还诞生了唐诗、宋词、元曲这样足以傲视世界之林的文学瑰宝。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最早诞生的就是诗人,《诗经》的无名作者,《楚辞》有名的屈原、宋玉,他们在黄河和长江边上行吟、歌唱;他们为土地的贫瘠悲伤,为爱情的如花美丽微笑,为国家的困苦多难揪心,为自己的命运多舛扼腕悲叹。他们是我们古老生活的见证人!

由诗歌想到诗学——诗学,在古代中国,她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学批评,更不是一种文学理论,她是一种经世致用的工具。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也就是说,不学诗——这里的诗主要是指《诗经》,没法开口说话,因为在西周和春秋时期,人们的交谈、交往,都离不开《诗经》。一部《诗经》,就是人们生活的百科全书。但是在外国,诗学却是一种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是一种美学研究理论。古希腊有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古罗马有贺拉斯的《诗艺》,这两部书开创了西方美学研究和西方艺术批评的先河。这和中国的诗学是多么的不同!由诗歌想到语文教学——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里,诗歌教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分量凝重。这不仅因为诗歌数量庞大,名篇众多,而且因为她是中学语文教育里最难教学的领域之一。从事诗歌教学,要求教学者文学修养要深厚,教学经验要丰富;而且还要求教学者要充满诗性的智慧和灵光。可以想象,教诗歌该有多难。如果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里,从事一点诗歌写作教学,就更难了,简直是难于上青天。但越是这样,我们越要敢于去尝试,去实践,“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不仅显示出我们的勇气和胆识,更是一种历史使命感之驱动。因为,我们的学生需要诗歌,我们的教学需要诗歌,我们的生活需要诗歌,我们的民族需要诗歌,我们的未来也需要诗歌。

篇3:初中英语复习课的一点感想

一、“俯视“考点

上复习课, 教师不能只就题讲题, 而应该纵观全局, ”俯视”各个知识”板块”, 找出各部分的联系。英语内容庞杂, 因此, 复习时尤其注意环环相扣, 形成复习链。

词法复习是整个复习链的起点。复习“词”这部分知识时, 不应只局限于词的音/形/义的识记, 而应引导学生寻找联系点。如词性的变化、同义、反义、同音等。只有这样才能理清知识, 连点成线。

句子结构则是复习链中的关键点。句子主干的提取和句子各部分语法功能的把握, 对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主谓一致以及各种时态的理解等都有极大的帮助。更是学生做好书面表达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教师要引领学生如何剖析句子结构。

复习时, 应该注意个部分的前后联系。复习前面的知识时, 及时进行必要的铺垫, 为后面的复习埋下伏笔。而后面的复习, 则要不断照应, 反复深化, 使复习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探寻规律

英语复习时, 我们往往喜欢“加法”, 印发大量的材料和练习, 强调学生多记多练。而学生的时间有限, 我们应该考虑用“减法”, 精简内容, 合并同类, 探寻规律, 以求高效。

比如基数词变序数词, 名词变复数特别是国人的变法, 动词的不定式, 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等等, 我们都能找出规律, 从不规则中找规则。

这样的知识归纳应包括重要、常见的语法项目。脑子里对知识有了高屋建瓴的清晰理解, 无疑也就提高了英语的运用能力。引导学生探寻规律, 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复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

三、了解学生

学生是复习的主体。复习课要高效, 关键一点是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 清楚学生的薄弱点, 那些能力欠缺, 复习的节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有的复习课, 老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 但学生总觉得是隔靴搔痒。虽然这样的复习课讲得十分精彩, 但对学生帮助不大。

比如我们常见的试卷讲评课, 要提高效率, 准备工作必须做细, , 教师要对全卷情况、每道题的答对率、各层次学生的差异性等了解清楚, 然后抓住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评, 这样的讲评才有针对性, 才会使学生有收获。同时让学生做好错题记录, 教师每周要进行一次错题反馈。

四、激发潜能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 但往往处于沉睡的状态。特别是到了毕业班, 作业、考试不断增多, 学习压力在增大, 不少学生经历多次考试失败后, 逐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 产生学习无力感。这时他们特别需要精神上的鼓励。所以, 成功的复习课, 应该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课外, 教师要不断和学生交流, 使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达到最佳结合。

五、培养能力、指导方法

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 要注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一是在单项选择和单词拼写练习中培养学生运用词汇和语法的能力;二是通过语篇训练让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最后, 还要注意回归课本, 熟读教材。这既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又有利于学生英语语感这种潜在能力的培养。

六、洞悉中考

作为毕业班的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了解英语新课程标准, 更要深刻分析中考试题, 要熟读细品中考考试说明, 研究中考的命题思路, 把握考纲。让学生做有价值的习题, 争取短时高效。

七、融会贯通

复习课的最高境界是“通”。要让学生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找到在纷繁复杂题目后的规律。

学生每复习一个考点, 老师要引导他们寻找出这一考点与其他考点的联系, 是分散的考点形成一个有机的网络。例如, 复习阅读理解的复习, 句子结构与段内的层次, 与篇中的段落, 无不相通。又如主从复合句的复习, 引导学生找出每句的主句和从句, 理清句子内的层次结构。要做到少讲多练, 要精选习题。

八、反思调整

复习课的好坏决定着中考的质量, 可见复习课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上好每一节复习课。教师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学生的获取知识的价值取向, 反思每一复习阶段的策略是否做进一步的调整:一方面要积极改进复习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对复习内容做以积极处理, 调整复习思路。例如, 习题课我们教师总是在黄金时间引领基础知识复习, 接近下课才涉及到阅读或写作由于时间紧草草收尾, 以至于学生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提高缓慢。介于此, 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做题的顺序, 可从阅读着手。

九、写作课正规化

篇4:浅析关于“有效教学”的一点感想

叙写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的三点注意:

第一环节:明确学习目标(因为它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

第二环节:设计评价活动方案(目的是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学习结果)。

第三环节:设计学习活动方案(学习活动的安排应该能指引学生去证明自己的学习结果)。

下面就以九年级上册语文书中《唐雎不辱使命》一课为例,来做一个传统教学设计和新的教学设计的

对比。

一、明确叙写学习目标的意义

《唐雎不辱使命》学习目标设计对比

传统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复述、朗读的能力。

2.积累各种文言现象。

3.学会翻译课文。

4.学习文言文中特殊句式。

5.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了解文章主题;学习文章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复述、解释、翻译、朗读、积累。

2.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新的学习目标:

1.学生能通过看课下注释明确字的读音,正确朗读课文。

2.学生能够结合语境、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准确说出课文中文言词语的意思,尤其要说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3.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把文言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4.通过联系以前学过的倒装句,总结倒装句的特点并辨析。

5.通过讨论、总结,会用自己的话准确分析概括唐雎、秦王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对比得出,基于课程标准叙写的学习目标是具体清晰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可观察和测量的。

二、明确评价设计的意义

《唐雎不辱使命》评价设计对比

传统的评价设计:

1.你回答很好,很准确,很有创意,或者你回答不够准确,不够全面。

2.你的作业完成得好或者不好。

3.你的测评成绩或者考试成绩理想或不理想。

新的评价设计:

针对目标设计的评价(评价是判断学习目标是否落实的手段)

1.学困生分段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句读)、全班同学纠错。(表现性评价)

2.出示学练稿书面检测字词,题型填空。小组互判,改错,再次小组内互测易出错内容。(选择式反应评价)

3.小组竞赛承包段落翻译,比出优秀组。其他组纠错。给出评分细则。(交流式评价)

4.出示幻灯片检测倒装句,提问个别中等生,当堂评价。(表现性评价)

5.讨论准确分析概括唐雎、秦王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并归纳学习课文“记言”的史家笔法和简洁传神的人物刻画方法。(论述式评价)

6.小组默写,组内互判、改错,给仍不会背的留课下作业,让他们利用课下时间给组长背。(交流式评价)

新旧评价设计的区别:

对比得出,基于课程标准叙写的评价设计是和学习目标保持一致的,是便于及时检测、了解、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而传统的评价往往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再进行,更多是事后评价,从而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

篇5:婚后的一点小感想

婚了几年之后,作为女人,我开始变得更现实,不是完全没有了天真烂漫,而是不再幼稚。NO.2

吵起架来,一定不要什么痛快说什么,虽说跟他吵架肯定是你觉得他不对,其实在他那里,不见得像你一样认为。不管谁对谁错,一定不能往死里骂,除非真的不想一起过了;否则,吵完之后两个人心里都会留下疙瘩,那种伤痛很难平复如初。

NO.3

不管有什么理由,女人是一定要做饭的,哪怕实在不拿手厨艺,最少也要练出几个能端上桌不难下咽的菜。贤妻良母,这是几千年来的传统,自然有它形成的道理。

NO.4

有一种爱叫做爱屋及乌,有一种聪明叫做视而不见,有一种幸福叫做包容。婚后可能会有一天,你突然感叹:天哪,这是当初爱我的那个人吗?——是的,他当然是,不过现在你看到的才是真正的他。跟你朝夕相对的一天一天,他渐渐现出他的本来面目,不管发现他有什么缺点,能包容就包容吧,谁让你嫁给了他呢?幸福是宽容而不是忍耐哦。

NO.5

怀孕的时候觉得辛苦,其实孩子生出来了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辛苦。做好思想准备,承担这个人生中最伟大最甜蜜的负担吧。

NO.6

对于婆婆,如果很难把她当自己的妈妈看,如果这个女人真的很不容易相处,就把她当做一个客人吧——不管她说什么做什么,给她面子,彬彬有礼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以显示自己良好的教养。毕竟陪伴你一生的,是你的老公,而不是她。为了使自己的生活平静祥和,跟这个老太太不吵不闹和平相处吧。

NO.7

对于孩子,给他自己能给的就好,吃饱穿暖玩好,但是不一定每一样都要最好的。小孩的快乐很单纯,不要给他的童年太多压力。尽量把他当朋友吧,有心里话多跟他说说,孩子的理解能力其实很强的。孩子完全依赖我们的,只有大概短短20年,给他平等和自由,他长大了会感念终生的。

NO.8

篇6:写作的一点感想作文

我不是一个擅长写作的人,我写不出有些人那么奢华柔美的文字,我歌颂不出有些人大气磅礴的气势,我更附和不来有些人缠绵婉转的阴柔。

但是阴差阳错的选择了中文系,仿佛就注定了我必须得会读会写会说,不然以后糊口的资本都没有。

其实我内心还是十分渴望我可以写点不同寻常的东西,哪怕把寻常的东西写得不同寻常,但是这种东西着实需要积累,而且还得从娃娃抓起。

只可惜娃娃的时候我只会玩过家家,那里会去读一些哪怕小人书也好。

可见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多么重要。

难怪当被问起你为什么学习的时候,有人不假思索的回答为了我的下一代能得到好的教育。

纵使现在悔不当初也没什么用了,我们能抓住的只是现在。

现在积累也许有点晚,没关系,一点一点来吧,弥补多少是多少

我得学会不再怨天尤人。

回到写作上来吧还是。

有时候真的很想写点什么。

可是真的下笔的时候就会突然有一种无力感。

苍白的文字,扭曲的结构,天马行空的逻辑,以及干瘪的内容,就连写日记也是想小时候记流水账一样,味同嚼蜡。

一篇真正的文章,我想需要多种条件都具备。

,首先写作需要素材,从开始写作的时候老师就不厌其烦的强调真实,但是我们笔下的生活都是我们自己导演的。

记得小时候大概三四年级的.时候,一次期末考试后,爸爸问我作文写得什么,支支吾吾半天后,我说:爸,我对不起我奶奶。

爸爸一听很纳闷。

后来我说:作文的题目是写一件你最难忘的事,我写的是悼念我奶奶,看着她的遗像,我回想起关于奶奶的一件让我最难忘的事(在这里说明一下我奶奶至今还身体硬朗,吃嘛嘛香)。

听了之后,全家人默然。

但我那会觉得写得挺好的啊,看开头,看着奶奶的遗像,引出难忘的事,故事性多强,还吸引读者眼球,那会肯定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以我最难忘的事是什么什么开头呢,毕竟还是三年级呀。

同时文章感情丰富,切入角度独特。

记得那次作文分数的确不低,还有老师评语:文章真实动人,感情真挚,结构完整,娓娓道来,令老师眼前一亮。

望下次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当时我还想下次我该把那个活生生的写得不在人世了,肯定能打动阅卷老师。

其实这种挂着本文章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招牌的文章,完全失去了文章最需要的真情实感。

与那些有真情实感的相比,完全失色。

其次,写文章需要的是作者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同时还要有洞察事物的能力。

而一般的写作的人只能停留在事物表面,永远抓不住精髓,所以作品写出来就像文字游戏一样,给读者留不下深刻的印象,更没有回味的余地,因为道理实在是太浅显了。

如果孔乙己雷雨茶馆这些经典的东西没有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没有对社会脉搏的深入把握,没有深入浅出的分析,当然一个好的作家还需要身后的写作功力,但是只要做到前几点,我觉得就应该离作家这两个神圣的字眼差不远了。

最后,我觉得一篇好的文章,势必有他的内涵与文化底蕴,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前期工作,做好平时的点滴积累,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吸取能量,充实自己的智慧宝库,让自己的文章能写起来如行云流水,并且亮点不断,内涵丰富。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写作也一样,写作就是生活。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篇7:关于写字的一点感想

每天总是要记录一点什么才好,将我们有生之年的每一天都记录下来,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如果以一种独特的角度去记叙,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每天的记录累计起来也可以汇成如江河般广阔,如大海般浩瀚的文字。用生活书写人生,用心体验生活,用笔记录人生,用文字记住人生。

写字要凭激情,当激情来临时,我们应该马上记录,如果由于当时忙碌无暇记录,想等有时间来记叙时,我们就已经失去了记录的激情和兴趣。即使想记录也写不出来当时热烈的文字了。当我们想要记录时,就应该立即去做,不要因为懒惰或者其他的原因阻隔我们记录的激情。并且写字也要坚持持之以恒,经常记录,经常书写,可以不断提高我们写文字的水平。

我们还要多看,多学习别人的好文章,看得多了,自然心中也有了良好的模式,以后自己写文章也会学着用好的方式和方法去写。只是一味写自己的,而不注重去学习别人的好文章,不去阅读书籍,我们的精神的营养就会枯竭,没有营养的供给,我们的书写就会失去内涵,灵感就会枯竭,空空的肚囊里什么知识都没有,那写出来的字岂不是干巴巴的毫无可读性。

几日不读书,就觉得心里总是缺少了什么,就会觉得心慌,就会觉得愧疚。哪怕每天只是阅读一小段或者阅读几页纸,也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交代。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看书学习就是让人保持上进,保持青春的良药。读书就是在补充营养,书写就是将吸取的营养化作另外一种方式释放出来。我们读书犹如农作物需要养分一样,吸收水分,吸收肥料,吸收光和热,营养足够才会成长得肥硕,果实才会饱满。而我们看书也就是在吸收营养,看得多了,营养吸收足够了,自然而然就会记住书中的好词好句,记住文章中的精彩部分,我们引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将吸收的知识营养化作我们自己的语言说出来,那么就形成了我们自己独特的文章了。

当我们书写文字时,我们对生活就会观察仔细,对发生的事情我们会从另外的角度去看待,去揣摩事情的本质。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也可以折射出人生许多的哲理来。书写的过程就是对自己行为的反省,对自己心灵的一种洗涤,对自己思想的一种历练。我们将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的观察,对人生的启迪都付诸于笔端,我们的思想也会日渐成熟,内心也会日益丰富。

篇8:对德育工作的一点感想

记得第一次当班主任, 因为自己没有经验, 组织管理能力差, 刚一开学班里就出现课堂纪律差、打架等违纪现象, 任课教师摇头不止, 隔三差五的找我沟通学生情况, 那段日子我除了忙于成天“救火”外, 内心急躁, 情绪低落, 常常发牢骚, 抱怨自己运气不好, 分到的学生差, 心态失衡, 有时甚至会迁怒于学生, 班级状况、工作效果可想而知, 那一次的班主任当得很失败。面对这样的现象, 我一时感到束手无策, 甚至有些灰心丧气, 可是内心我又很想做好班主任工作, 于是我认真检讨自己, 冷静分析存在的问题, 清醒的认识学生的情况, 渐渐发现其实这种状态下首要的是调整工作思路和调整自已的心态, 只有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才会乐意去干事情, 才能把事情干好。试想如果班主任心里焦急, 急功近利, 心浮气躁, 处理事情肯定简单粗暴, 学生怎么能接受, 班级怎么管的好。想通后, 浮躁心、失落感渐渐消失, 而且看问题时思路更开阔, 解决的也更理智了, 工作起来也更得心应手了。

再谈谈常规管理。我觉得年轻班主任尤其要注意爱与严的关系。爱是教育的本质, 在学生无助的时候, 给予支持;在学生失意的时候, 给予慰藉;在学生自卑的时候, 给予鼓励……但爱并不需要经常挂在嘴边上, 更不能“泛爱”。爱也要体现在严格中, 只要我们不乱摆教师权威, 不简单粗暴, 严在当严处, 平时细致耐心地做思想工作,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正所谓“于细微处见精神”, 学生一定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严格背后的浓浓师爱。另外我觉得班主任在常规管理上既要能“进得去”, 还要能“出得来”。“进得去”说的是能满怀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全面关心爱护学生, 不断努力把工作做好。但由于工作太投入, 太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认可, 有时会因为班级卫生的连续扣分、黑板报评比总是拿不到名次这类小事而闷闷不乐, 甚至会因为班级纪律等方面的问题被领导指出来而对学生大发雷霆, 这实际是没有能够“出得来”, 影响了自己的心态,

最后谈谈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关注。我觉得关心爱护离异家庭、贫困家庭学生有两层意义:一层是“心灵的碰撞”, 班主任用真心取得他们的信任, 用爱心抚平他们的创伤, 用细心保护他们的自尊, 也一定会赢得他们深深的感激和爱戴。另一层是“目光的引领”, 班主任的目光在关注什么, 学生都默默看在眼里, 班主任的目光若老盯着成绩, 学生会觉得你虚伪, 若老盯着钞票, 学生会说你势利, 那班主任的目光总是真诚地在关注我们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那学生只会更加的尊敬你, 向你学习去关心帮助别人。

篇9:群言堂下的一点感想

自打曹操高陵的事情见诸报端、电视台、报纸、网络,争论得十分热闹,到今天还没有歇了的意思,似乎是非要见个真章儿不可。围绕着曹操高陵的事情层层展开,十年前的“鲁潜墓志”也被扯了进来,因为它十余年前的面世,在今天看来,太有“智慧”了,所以,被作了曹操高陵的“引路牌”。

《老子》第十八章中有这么几句:“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我们今天,较诸几十年前,人真是变得“聪明”了。不论干什么事情,自己不害别人,却要防着别人害你,诸如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有假冒伪劣,都有可能随时上当受骗,经得多了,看得熟了,仿佛处处都有陷坑,哪儿都栓个套儿等你,所以嚷嚷得越凶的“卖场”,总难免被人质疑,反正质疑又不犯诽谤他人罪。因此,我们被历练之后,避害、防骗的智慧也就蹭蹭地长了起来。这个“鲁潜墓志”不知道是不是嚷嚷得太凶了,太有“智慧”了,以致招来那么多人的质疑,十余年前好像一出来,没什么人儿理睬,真是天可怜见的“鲁潜墓志”。不过,据闻“鲁潜墓志”是由村民手拓之后留了拓本再将石头献给国家的。那么,我想问在网上看到的两张拓片,一张清晰的一张模糊的,究竟哪张是村民手拓的?抑或都不是。这位村民还是有些文物保护意识的,至少知道要献给国家,可让人不解的是,他难道不知拓碑会损毁“墓志”吗?而那被称之“人为地做旧”模糊的那张,实在也不是什么做旧,只是没拓好而已。博物馆中的专业人员对此都不需解释,所以也用不着大惊小怪,好像要弥补什么似的。

既然大家都叫“鲁潜墓志”,我们也不妨随着将它说成墓志。

以我们陋见,墓志和树立在坟前的墓碑、纪念碑类的可要两说着。以前清明踏青扫墓,除了拜奠先人之外,总有点“游”的目的。其中之一便是看看别家墓碑或者某寺庙纪念碑上的书法,墓碑的正面往往是某某人之墓的字样,后面的碑文却是洋洋大观,既是一生的简历、评价,也可以当做书法来学习,纪念碑亦复如是。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既然要树,碑文就要请名家来写,否则写得不尴不尬,不要说对逝者、纪念的物或事不敬外,自己脸也没处放。所以,碑上的书法是要讲艺术性的,不仅要接受百代千秋人们挑剔目光的审视,还要在自然中受尽风霜雨雪的侵蚀,这就区别于墓志。墓志是一次过的艺术,可以遮风避雨地埋入墓主的墓中,从此也就在道理上难见天日了,自身的损伤也小。北朝的一些墓志出土,大大好过墓碑,只是书法多不甚高,这倒不是说墓志就可以乱来,元氏墓志就写得非常好,但大多无书写人姓名,它和前者的区别是实用性。况且,墓志一经埋到地下,便是盖棺论定了。况且,在我们中国,生死是同样得到尊重的,墓志,就仿佛是死者通向另一世界的“履历”、“介绍信”,言简意赅,文字清楚,书写规范,“人家”拿到手里,最直截了当的是要看得明白,否则因为“艺术化”再被打回来,就得不偿失了。我们可以想象,或许当时在墓前也曾“照本宣科”一番,墓主家属事先认可之后也就了了,不可能像墓碑一样,能反复的看。如果不理解这个,那岂不是白天埋了,晚上就得防着盗嘛,那还成什么话!所以,到今天我们还没有听说过,学习墓志书法的偏偏要将人家坟刨了,取出墓志来学习的例子,可能钟繇、宋翼是个例外,而墓志的出土,应该是出于某种“原因”,我们才得以学习到墓志书法。

好,我们就从这儿开始,讨论网上见到的一个话题:“刘庆柱、赵超用‘魏’字断代曹操墓不靠谱”。

以下先引用刘庆柱的话:“我们现在所用的简化字并不是在现代才出现,汉代文献中已有很多字与现代相同。而‘魏武王’中的‘魏’字,石牌上写为‘委山鬼’的结构,这种是东汉晚期到三国时代流行的写法。写书法的,做中文的不一定会懂得考古中的古文字,不能因为以前没见过、不知道,就说是在‘造假’。”

再引用赵超的话:“曹操墓中出土的石牌等文字写法是隶书,而与汉代木简上出土的隶书比较,会发现西高穴大墓里出现的文字的写法与其是基本相似的……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北朝时期的书写材料里‘魏’字就把‘山’字移到‘鬼’字上面去了。再晚一點,这个‘山’字就完全消失了,就是说通过这个字的写法,起码我们能够把它判定在东汉时期。”

反方的观点不同意刘、赵说,原因是这个“委山鬼”的写法,到清末都有人写,因此不能以此字来判定时代。

要我说,反方还说得不够,甭说别人,就我来说,今天我还这么写呢!但是我也想申辩一句的是:文字的演变确实要考虑时代的。如果你出于艺术的表现,大可今天还弄“委、山鬼”照写不误。如果你是出于实用,今天我们谁还见过“菜”字的“草”头下面加一个“才”字的写法?谁还见过展览的“展”字是“尸”下面加上“一”的字样?要言之,墓志书法不是要表演书法,而是类似公文似的要说清楚事儿。说事第一,艺术表现其次,因为写整齐了,也就了账了,同时因为它再难见天日了,书家没必要那么“刻意”,不客气地说那就是文书体,犯不着孔乙已,回字有几种写法,就一种,当时通行的,写便写下了。

所以说这“魏”字可用作断代的证

据之一,但不可以就一字而定论。

接着第二个话题,这是一个有意思的争论,那就是挺、倒曹两派的焦点字——“武”。

我们也来引用网上说。

“刘范天老先生说:‘清朝康熙年间,长洲人顾霭吉用了三十年的时间编了一本《隶辨》,上世纪80年代由北京中国书店出版,书名《隶书字典》,此书1982年3月出第一版,到1995年6月已经第五次印刷。在该书上册第三卷368。369页上,载有隶书‘武’字写法的十种样式,其中有两种是把‘止’部写为‘山’的。一个‘武’字在《景北海碑》阴,碑文为‘暹字武平’。一个在大家非常熟知的《曹全碑》中,碑文为‘武王秉乾之威’。如果说《曹全碑》中‘山’字还不标准,《景北海碑》中的‘山’字非常明显。这不是多么高深的书法文字知识,很多初学隶书的人都知道。”

我们再引郝本性先生说:“在东汉晚期至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碑别字特别多。据《碑别字新编》记载:‘每个字头下有多达几十种甚至百余种不同结构的字形,而其中通常习见的异体字或俗字不过数种。’这主要是因为书写人用笔不同等原因造成的。”

说到“武”字,《说文解字》上解释:“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既然曹魏之前的古人已经讲出了“止戈为武”的话,那么就没有理由还在是“山”是“止”上纠缠,古人不我欺也。所谓的碑别字,应该不包括这样的讨论。因为我们可以举出岁月的“崴”字,不论是碑中的这个字,还是帖中的这个字,正写的方法,上面都应该是个“止”字,可我们也都曾看到,有多少人,古今都算在内,将这个“止”字写成“山”的?历史上的书圣王羲之在其名篇《兰亭序》中的第一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的“崴”字,即是用的“山”头,唐人的摹本忠实其原作,并没有因为书圣将“崴”字“写错了”,便给予“尖锐”的指出,说这篇文章是假的来。更没人因为他“错写了”,而彻底放弃了嗣后千余年的顶礼膜拜,这不仅在书法中存在多种的写法,更重要的是不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还有历史的“雁”字,正写的方法是下面是个“止”字,可多少人写这个“雁”字时,爱选取草书“止”的写法,所以,当写到像“山”,用不着我们大惊小怪。这似乎用不着我们再去讨论,因为人们压根儿就是奔着“止”去写的。我的理解,不论说“山”派,还是说“止”派,都应该停在这个“止”上了,这事儿根本值不得我们大费周章。不论“鲁潜墓志”还是曹操墓中的牌子中出现的“武”字,它的“戈”字下面,都是一个“止”字,这是我要说明的,如果说还有不同见解,只是我们彼此理解不同就是。

作为书法,点画之间可以存在变化,以适应搭配揖让的关系,因为不是刻字模,而是书写,所以凡是像“山”的,其实都是“止”的变种,它先是用一个竖折,作一个回环,然后再承接两竖或者一竖一点再或者两点,这和草书中的“止”的写法同一道理。汉代草书已经完备,楷草相互借鉴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看曹墓石牌中的“武”字,怎么看也不是个“山”字,如果说是,那是指没有学过书法的人。曹墓石牌的“武”字,凡是学过书法的,断难相信这个“戈”下面是个“山”字而不是“止”字,我们撇开这个牌子是真还是假不论,就是这个“武”字中的“山”、“止”之争,联系到历史上许多“山武”、“止武”的写法,其实都是一个“止”字之后,似乎讨论已经变得没有意义。

再有,“鲁潜墓志”区区120个字,出现两个“武”字,第一个“武”字,分明就是个“止”字,哪个“山”字这么写?底横横出左竖?我们随便找两个小学生写“山”字,也不可能写成这样,尽管孩子再怎么娃娃体,中国字的笔画是不能错的,而横出枝节的这个所谓的“山”字,那就应该是“止”了,而第二个“武”就更没有问题了,那是借鉴了草法的缘故。

不是有句话吗,叫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我们幼小时,如果爱写字,总爱模仿大人的字来学习,又特别爱写草字,比如俗写中的“后”字、“张”字、“尽”字,因为好胜的心理,总觉得草字“帅”,可我们并没有刨根问底问这个字是怎么演变来的?万一大人的草字也是俗写并不正规,那我们自然就不正规了。及至我们学习了严格正规的草法后,这才知道,民间的草法里存在着极大的错误。这下,我们才知道错在哪里了,也就知道草楷之间的转化,这就叫“知其所以然”。如有不信者,可在本单位找个不懂书法的同志试试,让他写一两个“草”字,看看是否此言不谬。所以,如果搞清楚了为什么要这么写,就不会再起争执了。

再有就是那个“解”字。

这个“解”字与“武”字在认定上同一逻辑,它并非不是“刀”头,而是将“刀”写成了貌似两点,如果要给出有些牵强的解释,则如同夕阳的“夕”字除去中间一点。凡懂得书法的人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横画过多的字必呆板,如页码的页,古人嘲笑写不好这个“页”字的,形容为一张梯。所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横画,是尽可能将字写得生动的必须,而这个“解”字的右上半部的“夕”字,横折可以写成“点到即止”的横折,如《孔羡碑》《鲜于璜碑》中的“解”,读者可自行参阅。至于有人说“解”字右上半部,写成两点,像正、倒“八”字的写法,是近代人所为,那也高抬了近人,元人赵孟j顷已经那么干了。我还可以举出一例,召唤的“召”字的“刀头”怎么写,查查《中国书法大字典》一类的工具书,还是有收获的。

我虽然不甚喜欢网络,但是却极喜欢听人议论网络上的东西,真是很长见识。但是我还是想说一句,尤其是涉及到鉴定方面的事情,还是专家的“一言堂”受用,往往他们的见解能一锤定音,一箭中的。前几年由于工作关系,我常出去参加民间的研讨会,诸如陶瓷、书画等等,参加了不少。得,是扩展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失,当然没有,只是有些怅然若失,这个失就是原来在业内已经成为定论的,民間往往还在此前徘徊,而且鉴定水平只是限于一般。若论到高端,我还是觉得在“一言堂”中所获甚多。我没有丝毫贬低网络英雄之处,没有他们的集思广益,就没有专家们的总结提纯,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说到这里,我很想说句题外话,记得电影导演冯小刚在一篇文章里很感慨现在将过去被称之为“文艺界”的称谓,改成了“娱乐圈”……其实,现实的情况真是都要“改头换面”了,我很害怕,不想有一天我们的考古界、文博界也被看成是“娱乐圈”。我和同事们说,到时不知你们敢不敢,我反正发起飙气来,是要喊一声的:“吾辈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还是姓‘考’姓‘文’,不是娱乐!”

再回到曹操高陵的问题上。

我想凡事都不是偶然,如果曹操高陵是做学术而不是做新闻,如果某些人不是炒作自己而是探索真理,如果我们不是想让它太完美而是略有不足,如果我们说话注意分寸给科学留住严谨……

那么,我们将面对的是严肃的讨论,积极的探索,真实的现状,科学的论证。

篇10:读《细节决定成败》的一点感想

近日几个晚上,我细细地阅读了汪中求写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读后深感文章分析和揭示了当前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有普遍却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是一本适时而出的好书,作者为我们担出了一个当前普遍存在而又被忽视的大问题。书中剖析了大量中外正反两方面的案件,对成功者的经验进行了集中概括,对受挫者的教训进行了深刻归纳。作者的分析是客观的,结论是实在的。读完该书应该能够引起我们对细节问题的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我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这种形势为个人才能的施展搭建了舞台,使不少人走向辉煌。同时,这又激发了青海省人对成功的憧憬,为此去开拓、去拼搏。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也引发了一些人一心只能做“大事”,幻想一夜成功,名扬四海。浮躁的心态,已成了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事实上,能够做成“大事”,形成气候者只是少数,而这少数人中的多数又都是从简单的,具体的、琐碎的、单调的“小事”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把“小事”做好,把好事做大,是他们成就“大事”的基础和秘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要求人们做事认真、精细,否则会影响整个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

然而,当“细节”显得非常重要的时候,人们却忽视了它。往往因时间、精力有限而顾不上细节,更有一些起人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而对细节不屑一顾。其实,应该科学地、辩证地看待细节同整体、同大事、同战略决策的关系。不要只看到其细小、不足道的一面,更要看到种种大事都依细节而存在。因为任何整体都有是由具体的小事构成的,任何战略决策都是对种种情况分析研究的结果。它们无一不是建立在细节之上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忘记这一点。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老百姓是我的服务对象。因此,在为他们提供服务的时候,我应该力争做到热忱、细致、周到,在有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应竭尽全力将事办好,做到求真务实。因为群众的事本来就没有大小之分。再小的事情也应该切实地去办好。

何慧丹

篇11:关于物联网的一点感想

物流1001 110570127 张一婧

之前一直听到物联网,一直觉得就是每个物品都有一个标签,然后通过标签的扫描让物品在流动的过程中受到实时的监控这么一个过程。直到前段时间才对其有了一个较深入的了解。

物联网概念模型与体系结构

物联网直观上是一类连接物品的互联网, 是下一代网络和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人们对物联网技术有两个极端的认识: 认为所有网络与信息化技术都是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信息化发展的一次新机遇;或者认为根本不存在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仅仅是现有网络与信息技术的一种集成。

1.公共物联网与专用物联网

物联网可以分成公共物联网和专用物联网, 公共物联网是指可以连接所有物品、覆盖某个社会行政区域的、与公共互联网连接的、作为真正社会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的物联网;专用物联网是指连接某些特定物品的、覆盖某个特定机构区域的、作为该机构内部特殊用途的物联网。

2.物联网概念模型

物联网的概念模型是理解和进一步研究物联网的基础, 客观的物联网概念模型将引导有实用价值的物联网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3.物联网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主要研究网络的组成部件以及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研究者关心的网络系统的角度不同, 可以划分不同类型的网络体系结构。例如从网络的功能角度看, 可以得到网络的功能分层体系结构;从网络管理角度看, 可以得到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以下主要从物联网系统功能角度研究体系结构。物联网环境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体系架构研究

物联网环境下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具有以下特性:

高抗毁性。在物联网环境下,当控制器失效后,传感器和执行器仍可通过网络上传信息,并继续执行监测功能。地面主站发现控制器故障后,可迅速重组系统,恢复系统功能,使系统具备了自组织能力。② 高可靠性。在物联网环境下,由于取消了分站,减少了信息传输处理的环节,系统更加扁平化,可靠性得以提高,彻底解决了由于分站故障造成的系统可靠性降低问题。③

具备智能预警功能。煤矿灾害感知预警的复杂性表现:灾害的多样性;灾害征兆的非线性、突发性;没有明确的数学模型;需要大量的各专业专家知识;需要大量运算。每个安全监控系统生产厂商都难以独立实现智能预警。在物联网环境下,可以建立一个煤矿灾害感知云计算中心,利用云计算中心建立灾害感知模型,与安全监控监测数据相结合,实现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对监测参数和可能发生事件的智能感知。系统主要部件(1)通信网络。(2)网络化传感器。(3)网络化执行器。(4)网络化控制器。(5)分站。

(6)主站

三、基于物联网的煤矿应急管理主要内容 1.煤矿生产事故危机预警。从目前我国煤炭生产企业总体事故预测水平来看,总体水平较低,事故预测的及时性、连贯性、准确性较差,事故预警的临界参考基础数据缺乏或数据处理能力,事故预警的功能并没有切实实现。随着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上述问题将得到改变。第一,物联网技术解决了预警基础数据连续、全面、准确采集和传递的问题。丰富的各类信息,能及时发现事故发生的前兆,判断可能的发展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提高预警的可靠性;第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解决了对大量的信息的存储、计算及成本费用问题。技术的发展使事故应急预警启动条件和临界变量阈值问题有望得以解决,预警变量阈值可以综合多方面因素,一是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如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等;二是设备运行情况,如采煤机、水泵、风扇、等;三是各类生产环节状态,如电压、煤仓煤位、地下水位、空气温度、风速、负压、顶板压力等;四是人员工作状况,如违章操作、离岗等。预警的准确性、及时性会大大提高,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这使企业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心前移,从事故救援逐步转移到以防为主的感知预警。这对企业和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从被动应急救援逐渐转向主动的预警防灾。

2.井下人员定位及身份识别。目前,我国的多数煤矿生产设备落后,安全技术水平低,加之井下生产环境及其复杂,对井下员的工作状态达不到实时掌握,经常出现事故发生后无法及时明确井下人员所处位置及身份的情况。这给应急预案的选择、救援决策制定及救援行为等工作都造成了严重障碍,导致错过救援的黄金时间,造成重点生命和财产损失。通过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制的各种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功能上能够实现人员升降井考勤、限制区域报警、人员定位监控等,为井下人员的安全提供保证。一般人员定位及识别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由计算机信息处理中心、基站和矿工所带的射频识别卡组成;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基站与计算机信息处理中心,基站与射频识别卡的软件设计。系统的基本工作程是井下基站会自动收集井下工作人员随身携带的射频识别卡信息,该卡具有唯一性,信号经过微控制器处理后,通过各类无线或有线网络将信息发送到地面计算机信息处理中心,通过相应软件平台使井上管理人员实时地了解井下人员状态,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可以及时确定井下受困人员数量、位置及快速识别遇难人员身份,为提高应急救援效率、妥善进行应急善后处理打下良好基础。

3.应急救援物资科学调度。一旦煤矿事故发生,科学调度应急救援物资便成为应急管理现场处理阶段的核心工作之一,大量的煤炭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经验表明,能否及时、合理、科学地对应急救灾物资进行企业内、部门间、地区间的调度,直接影响最终救援效率和效果,导致应急救援结果的巨大差别,应该成为煤炭企业应急救援工作研究的重点。以射频识别技(RFID)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已经进入了成熟发展期,它集成了无线通信、芯片研发与制造、标签封装、系统集成等技术,能大大提高应急救援物资调度的科学性,特别是在事故应急救援中的各类救灾物资、车辆、道路实施动态调度、数量监测、标准核实、实时监控、运筹管理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事故救援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4.应急救援辅助决策。事故的发生、演变存在着错中复杂的逻辑关系。要对危机事件进行快速有效应对,使损失最小化,就必须建立智能决策辅助系统。这类系统以各种信息为基础,以预分析、事件分类分级、预案评估、预案选择、预案优化、资源调度等问题为对象,利用各种模型、分析方法、模拟技术等对有关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实现分析和预测功能,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利用物联网技术及时获取事故相关信息并向管理部门快速报送,准确研判故发展趋势和救援需求,可以使救援指挥决策人员及时掌握事故现场基本情况,实现事故一线救援与指挥中心的实时联络,改变决策者依靠自身经验和判断做出决策的现状,大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上海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上海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产业结构方面,上海物联网产业涵盖了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上海不仅培育了华虹、展讯、锐迪科等本土企业,还集聚了西门子、霍尼韦尔、欧姆龙等全球顶尖企业。在产业布局方面,上海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和空间布局,拥有嘉定、浦东两个物联网产业基地,以及若干个物联网应用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在产业应用方面,上海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聚焦环境监测、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物流管理楼宇节能管理、智能电网、医疗、精准控制农业等方面,积极探索应用方案和运作模式。在技术研发方面,上海在RFID 芯片、通信终端芯片和模块等方面初步形成领先优势。总体而言,上海的物联网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除了标准、商业模式、升级成本等普遍问题外,还面临着产业应用不足以及产业集群竞争力弱的典型问题。

1、产业应用不足

物联网作为一项新兴科技,其应用应像互联网一样渗透到各行各业,如农业、工业、服务业。但目前无论从中间生产环节还是在最终消费领域,上海物联网应用水平较低,规模化应用少,应用推广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达到产业化的规模要求。两化融合作为物联网四大关键领域(其他是M2M、传感网、RFID)之一,是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层次的深度结合。但据《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报告》的数据,2010 年上海的“两化”融合程度只列全国第五位,远落后于广东。

2、产业集群竞争力弱

上海拥有两个物联网产业基地,一个是位于浦东新区的张江高科技园,另一个则是位于嘉定并依托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上海物联网中心。成立于2010 年3 月的上海物联网中心,与成熟的张江高科技园相比较,公共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配套业不完善,产业链不完整,信息服务平台搭建落后。上海物联网基地在与发达国家产业集聚地如美国硅谷相比较,在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体制改进、行业协会协同、产学研联动等方面差距较大;在产业研究、产业联盟发展、产业应用示范等方面相对迟缓。上海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社会资金投入不足

上海物联网产业目前缺乏广泛的社会资金投入,最主要的原因是预期回报不确定,投资风险较大。物联网产业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企业进入的门槛没有确定,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也不明确,从投资角度讲,投资物联网产业仍有很大难度。但是,资金是产业发展的血液,没有大规模的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初期将非常漫长,产业应用速度和成本降低速度都将十分缓慢。反观其他城市,在无锡涉及物联网的投资基金就有124 个,基金总规模达370 亿元。在北京代表政府进行股权投资的中关村发展集团在国内首次以“集群投资”方式,对覆盖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的8 家中小企业投资近6000 万元,实现了国有资本投资从“点对点”向“点对链”的延伸,从而激活了整条产业链的社会资金投入。因此,上海应借鉴无锡和北京的经验,采取税收优惠等政策以营造良好的创投环境,鼓励风险投资基金进入物联网产业。同时鼓励对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应用潜力、独特商业模式的物联网企业,与风险投资者进行组合投资和联合投资,以分散风险,扩大社会资金投资范畴,建立企业资金来源多元化机制。

2、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

物联网作为互联互通的网络,必须拥有涵盖完整产业链即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业化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满足企业在技术研发、信息共享、政策咨询、产品认证、市场推介、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综合配套等方面的需求,方便企业有效利用公共服务资源,大幅降低企业投入成本。科学实验仪器可以共享,技术和工艺能够快速消化吸收,尤其是应用接口和开发工具的统一,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开发者的积极性,实现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实现统一的技术标准。公共服务平台开放式的特点还有利于企业成立一个开放式的商业联盟,实现商业利益共享,有助于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但上海此方面行动迟缓,相比较无锡却已成功建设了“MEMS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EDA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物联网软件开发评测平台”等三大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滞后将直接影响多方资源的有效整合,不利于统一管理。

3、创新机制不完善

研发创新能力弱最根本的原因是真正有效的创新机制还未建立。创新机制不仅在于产生新的创意,更在于将这些创意转变为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当前,政府在创新活动中扮演了多重角色,既是直接投资者,又是监管者和审核者,更是产权拥有者。产权不清晰,激励低效率严重制约着研发创新活动,甚至发生只追逐当期利润的短期行为。在创新方面美国毫无疑问走在世界的前列,其创新机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降低产业进入和退出的壁垒,强调优胜劣汰机制,重点发挥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发挥中小企业灵活、敏锐的特 点,形成中小企业创新集群。欧盟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结成“知识供应”的广泛联盟机制,使创新组织结构网络化。在国内,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17 所知名高校先后在无锡设立物联网研究中心,中科院等十余家专业机构相继在无锡设立物联网专业分支机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国家电网等数十家央企陆续在无锡投资建设研发基地,IBM、西门子等跨国企业的物联网技术中心也纷纷落户无锡。由此可见无锡已经形成了“高校-机构-企业”三位一体的联合创新机制。

4、产业链效率低

所谓产业链效率,就是将产业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衡量的效率。产业组织不合理、产业集群竞争力弱的根本原因就是产业链效率低。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看,产业链需要市场前景比较好、科技含量比较高、产品关联度比较强的优势企业作为链核(产业链核心企业)。上海要想提高产业链效率必须发展自己的链核,以链核为中心,以产品技术为联系,以资本为纽带,上下延伸、前后联系、形成链条。无锡已经基本形成包括传感制造、共性平台、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等各门类的物联网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所以上海应首要发展本地龙头企业,以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撑,充分发挥上海在集成电路、RFID 芯片制造方面的比较优势,不断向产业链上游发展研发与设计,向产业链下游发展品牌与服务,即不断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这样,一个企业的单体优势就转化为一个区域和产业的整体优势,从而形成这个区域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的高效率发展。

5、产业政策不健全

美国在2009 年就提出了《美国创新战略》,韩国也出台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欧盟建立了涵盖技术研发、应用领域、标准制定、管理监控等相对完善的物联网政策体系。可是目前,上海还未形成完整的物联网产业政策体系,仅仅是制定了三年行动方案,并未出台物联网产业长期发展规划。诸如企业十分关心的物联网企业的认定、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研发补贴、政府采购等政策还未落实。这不但影响着企业成长壮大的进度,同时也制约着产业的长远发展。但上海在充分发挥政府配置资源优势的同时,也应认识到政府干预经济的局限性,既不能“过”也不能“缺”,要制定出促进物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法规。例如建立有效的组织和制度约束,提高政府参与效率,防止资源的挪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金融机制;积极引导企业进驻产业园区,形成空间上的集聚,降低企业交易费用;完善科技成果技术转移和产业化。

6、国际合作不足 全球化的趋势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自由配置和优化组合。国际合作能够有效的弥补地区短板,而缺乏国际合作,产业发展就像闭门造车,无法及时了解行业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标准,自然也就生产不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产业应用无法推广,企业更不具备国际竞争力。欧盟不仅制定了统一的十四点行动计划,而且已规划至2020 年之后。日本的U-Japan 战略强调与欧美各国以及WTO、OECD、APEC、ITU 等组织进行国际间合作。国内无锡积极吸引了诸如航天科技集团、IBM、西门子、休斯网络公司等跨国企业。因此,上海发展物联网,必须遵从“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鼓励跨国公司来沪建立研发机构,引进核心关键技术,包括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建立国际产业联盟,尤其是与日本、韩国、台湾等周边地区,进一步加强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城市,行业与行业,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服务行业与贸易行业之间的深度交流及项目合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收购和兼并一些掌握核心技术或重大专利的国外公司。

7、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由于物联网是依靠射频识别、无线传感、移动通信等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应用的网络,这就必然产生人们所担心的信息安全问题。假如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都得不到保障,那物联网就不可能大发展。一旦爆发大面积信息泄露问题,甚至会出现物联网产业发展停滞的局面。试想本是智能安防系统,可自身安全技术不到位,信息反而被犯罪分子所利用,那结果适得其反;嵌入射频识别标签的物品很可能不受控制地被识读、被跟踪、被定位,这势必侵犯了物品持有者的个人隐私。在欧盟的行动方案中,首先强调了要加强物联网的管理,完善个人隐私和数据的保护,提高物联网可信度、可接受度、安全性等,其次才是对技术和产业方面的政策建议。因此,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保证信息安全的技术和法律也要同步发展,不能因为投入成本高而忽略安全问题,否则一定会为日后埋下隐患。上海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是推动产业发展行之有效的举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导向是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不断改善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扩大应用市场的营销理念,同时市场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政府引导则是政府为促进产业发展,制定总体规划,加强综合协调,激励企业研发创新和规模应用。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的良性循环能够形成一种正反馈机制。所以,既要充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利用市场手段配置资源,又要注重规划引导,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2、统筹规划协调推进

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规划,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成立由发改委、经信委、市科委等部门组成的产业发展统筹协调小组,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的协同管理能力,及时解决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应用推广中的问题,保障交叉行业健康发展。建设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信息安全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打造一站式服务,同时鼓励产业联盟、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组织开展产业发展研究、政府决策咨询、人才培养与交流等产业服务工作,协调推进产业发展。由政府负责统筹和整合,形成产、学、研、民、官分工合作、协同推进的格局。

3、积极开展应用示范

根据上海市的经济结构特点,建立一批实用性强、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明显的应用示范工程,特别是积极发挥嘉定、浦东、杨浦、长宁作为上海市物联网应用示范区的集聚示范作用。例如嘉定区可以依托“无线城市”建设工程、同济大学、国际汽车城等优势,大力推进包括车联网在内的相关应用示范工程。继续加快推进环境监测、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物流管理、楼宇节能管理、智能电网、医疗、精准控制农业、世博园区、应用示范区和产业基地十个方面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然后逐步推进全社会、全行业的规模化应用,形成规模效应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着力培育骨干企业 产业发展关键是企业。通过多元化的竞争机制,重点养具有核心技术或领先商业模式的大型企业,打造产业链核,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更加注重本土化大型企业的发展,如华虹、展讯、锐迪科。支持诸如全球物联网百强的晨讯科技等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国外公司的方式迅速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物联网标准制 订,带动产业发展。

5、合理布局产业集群

借鉴韩国u-IT 产业集群计划,根据自身基础与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及重点,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形成重点突出、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态势。积极推进嘉定、浦东物联网产业基地双核发展,杜绝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的现象,促进产城融合。继续在世博园区等地进行物联网应用示范,形成多个物联网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形成技术创 新、应用方案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合力,利用长尾效应,逐步延伸到众多产业。

6、大力支持研发创新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开展物联网领域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通过上海市“千人计划”、“浦江人才计划”引进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和产业化高端人才,特别是物联网系统方案设计师、物联网硬件研发人员。集中政府和市场资源打造创业环境,开启资本、科技、人才与产业融合的企业孵化新模式。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例如在高校内举办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并积极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设立物联网发展专项创新资金,建立长效稳定的财政扶持机制。

汽车充电系统也被规划到智能用电的范畴

汽车充电系统的物联网应用中不但具有传统的电力,而且含有对充电地点设备 的管理、监督和对汽车电池的监管和检测,以及对充电汽车的调配等。①对汽车充电地点检测的内容包括,车辆停靠位置、充电状态、安全措施和报警设备检测等;② 在电动汽车当中安装传感器,设备主要集中在电池和充电设备上,以此对电动汽车的形式状况和电池状态进行实施性跟踪监督;

上一篇:工程仓管员岗位职责下一篇:趣味方剂记忆-------------方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