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公安装备管理

2024-06-29

如何公安装备管理(精选6篇)

篇1:如何公安装备管理

如何加强公安装备的规范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安装备的整体效能,为公安机关加强“四个能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是当前理论和实践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公安装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各级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公安装备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确保公安装备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地公安机关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公安装备建设情况,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把公安装备建设列入各级财政支出的重点项目安排,确保装备预算拨付到位。同时,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强对现代警务保障体制的研究,制定本单位的装备发展规划,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公安装备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争取国家计划、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在保障装备经费足额、及时到位的基础上,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努力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装备差距,确保各地公安装备建设得到均衡发展。

(二)科学进行装备分类,建立立体、多元的装备配备标准和体系

装备分类,是装备配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的分类,才能保证装备配备的针对性和合理性,才能更利于装备的分类管理和研究。

在装备分类的基础上,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装备配备标准和体系,发挥装备的最大整体效能,是装备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装备配备不是单一孤立的,不仅要注重单兵配备的作战能力,更要注重发挥整体配备的合成效能;既不能无视基层的实战需要,搞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分级配备,也不能一味贪大求全,盲目高配,重复建设。公安机关的装备配备体系建设,应当以地市级公安机关为装配单元,从宏观上对一个地市的公安装备进行统一规划,按照不同的标准配备,构筑公安装备配备的区域性框架,形成以地市级公安机关的高科技装备为依托,以县级公安机关的实战性、专用性装备为支撑,以派出所和一线实战单位的通用性、普通性配置为基础,形成纵向呼应、横向联动、相互补充、相互支援的装备配备体系,发挥公安机关装备的整体效能。

(三)以分级保障为基本原则,建立有效的装备经费保障机制

《人民警察法》第37条规定:“国家保障人民警察的经费。人民警察的经费,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预算。”伴随着公安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公安装备经费也将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予以保障。笔者认为,鉴于枪支弹药、手铐、警棍等基本警械警具,头盔、盾牌、防弹防刺背心等民警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面广量大,需要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统一生产,规范管理,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应与民警被装一起由中央财政负担所需经费;技术侦查、刑事技术、通讯网络等设备经费应由省级财政予以保障;而直升机、防暴装甲车、通信指挥车等高科技、高价值的装备,则根据地方经济实力,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交通工具、其他特种车辆以及基本建设费,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适当比例分别负担。装备经费应列入公安年初财政预算,比例不低于全部经费的20%%,并实现与经济的同步增长,从而为公安装备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四)以实战需求为导向,加强公安装备的研制开发与推广应用要大力加强公安装备的科学研究,研制开发和引进一批先进实用的新装备,积极促进装备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不断增加公安装备的科技含量,提高公安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一是要抓好现有成果的推广应用。近年来,我国先后研制开发了一大批公安装备,如网枪、自卫喷射器等一批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公安装备,但却不为基层公安机关所熟知,配备很少。二是要加强对特种警用装备的研制开发。应加快研制开发一批适合公安工作需要的防护、防暴装备和非致命性武器装备,如转轮枪、麻醉枪、软体防暴弹、定向能武器、失能武器等,以提高一线民警的防护能力和威慑力。

(五)完善公安装备管理机制,实现装备的规范化管理

要严格实行政府采购,规范装备采购渠道。为有效解决当前装备采购秩序混乱、渠道多样、装备良莠不齐的问题,在装备配备工作中应建立并严格落实政府采购的行业控制、资格认证、公开招标等制度,规范装备采购渠道;通过源头控制,实现公安装备采购质量的最优化。对公安机关使用的主要装备和一些技术要求高的高科技装备,应由公安部的装备财务管理部门制定技术鉴定标准和组织列装。

要建立精简、统一、高效的公安装备管理工作运行机制,改变目前工作上的条块阻隔、运行缓慢的现状。要充分运用计算机等科技装备,搞好装备管理的前期预测,运行中的分析调整和阶段性总结,使装备管理工作的运行实现良性循环。要建立应急装备储备调拨机制。省级公安机关要建立应急装备调拨储备中心,根据形势需要添加警用装备物资储备的品种和数量,以支持下级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等情况对物资装备的需要。装备管理部门要随时掌握公安业务动态,按照各类处置预案,建立相对可靠的保障服务网络,一旦遇有突发事件,确保做到急需急供,特需特供。

要强化人员培训,发挥装备的最大效能。要切实加强广大民警对公安装备的应用技能培训,确保装备正确操作使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装备财务人员的管理培训,使装备财务管理人员切实增强预算意识,加强预算管理,严格经费审批手续和固定资产管理,通过节约挖潜、科学管理、改进机制等方式和途径,提高经费和装备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2:如何公安装备管理

公安财务装备工作担负着保障和服务公安中心工作的重要职责,发挥着保障、服务、聚合、激励、监督的重要作用。公安机关装备保障标准具有规范性和落实的艰难性等特征,影响标准落实的因素有经济、政策和法律、领导重视等诸多方面。如何让公安装备现代化,并确保保障有力,提高公安机关战斗力,是当前公安机关面

临的一个现实课题。随着“三基”工程的全面落实实施,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从根本上解决公安机关装备设施落后的问题,并使配备的装备更好的发挥效能,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需要,重点要在抓好经费保障、加强装备管理、提高业务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一、有力、规范的经费保障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公安工作的任务日益加重,公安事业需求很快。尤其是随着犯罪的突发性、暴力性、和流窜性程度的提高,公安用于制止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装备急需增加投入,以提高民警的作战能力、防护能力和救助能力。几年来,我区由于公安经费严重不足,公安装备缺乏,民警在处警过程中,在与犯罪嫌疑人搏斗中,有2人受重伤,12人轻伤。因此,加大对公安经费的投入,保障公安装备经费的落实,是建立公安经费保障机制的重要内容。如何突破经费保障难点,树立“装备优先”的思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是要依据中央《决定》和两部《意见》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县(区)级公安机关经费保障标准。二是要必须得到党委政府领导的认可和重视,通过各种渠道,使当地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加强公安工作与发展地方经济的辨证关系,自觉自愿的加大对公安工作的投入,并乐意花钱买平安。三是要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关系,让财政部门了解公安机关的现实状况,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四是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向基层所队倾斜,增源节流,加强装备的现代化。

二、加强装备管理工作

几年来,在各级党政机关、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安机关装备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公安信息化装备迅猛崛起,与常规的公安装备互相配套,在防范控制、侦查破案、打击犯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安装备不但要求配备齐全,而且要求性能优良、信息化程度高,对公安装备管理提出了“配备标准化、使用规范化、分配合理化”的要求。公安机关要切实提高“四个能力”,顺利完成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就必须要有良好的装备来保障,就必须加强装备的规范化管理,使装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适应公安工作的发展需要。

在公安机关装备管理上,要切实完善制度,明确各级公安装备财务部门为装备管理主管部门,各基层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装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不断制定完善装备购置、保管、使用、维护、更新、人为损坏赔偿等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装备工作的各项规范,进一步明确责任,将装备管理使用纳入考核奖惩范围,做到严格管理,保证使用,损坏赔偿,到期报废,及时补充,确保需要。

三、提高业务能力

公安装备是公安机关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公安机关履行职能、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公安装备的使用,在信息处理、快速反应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一是要加大队伍教育培训力度,针对基础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岗位练兵和业务竞赛,特别是要加强现代新装备技术等领域的学习培训,完善现有知识体系,提高队伍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要建立建全评比奖励机制,最大限度到调动每位同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技术、创新工作方法,以便更好的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公安基础工作的内容和业务量逐年加大,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尽快使民警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法律知识,逐步优化队伍知识结构,提高队伍知识层次,业务水平,推动基础工作不断上新台阶。二是强化民警的正确使用装备的能力。公安单警装备的配备,增强了民警的作战能力和防护能力。在法律范围内正确熟练使用警用装备,就需要在大练兵活动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学习,使民警牢固树立战略意识,立足岗位实际,苦练基本功,学会应有的基本技能,基本体能。拿我区的巡警大队来讲,自2006年配齐了单警装备以后,民警的作战能力大大增强,在治安巡逻、处置突发事件中,多次发挥了作用。特别是面对持刀持械的犯罪嫌疑人方面,有效的利用了抓扑网、闪电防卫器等装备制服了犯罪嫌疑人,使单警装备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到目前,利用装备抓获犯罪嫌疑人75名。

随着形势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对公安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安装备工作担负着保障和服务公安中心工作的重要职责,发挥着保障、服务、聚合、激励、监督的重要作用。

必须按照公安部和各级公安机关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抓好服务和保障,扎实推进“三基”工程建设,为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加油助威,增劲助力。公安装备覆盖了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公安工作的正常运转,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以“金盾工程”为龙头的公安信息

篇3:如何公安装备管理

1 建立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体系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消防装备技术服务保障能力

随着装备数量规模的迅速扩大和装备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装备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的问题也愈加突出,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队装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消防装备市场管理不规范, 导致装备质量问题较多。二是装备日常维护不到位, 无法进行有针对性是维护保养, 使一些执勤装备故障率增加, 缩短了装备使用寿命。三是装备维修保障不到位, 一些消防装备厂家售后服务跟不上, 特别是进口装备售后服务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构建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体系, 利用消防装备维修中心, 主动与装备生产厂家、科研单位以及消防部队装备质量管理站联系, 通过网络、声讯等渠道搭建装备技术保障服务平台, 实现远程诊断、远程维修, 能有效解决装备维修周期长, 维修力量薄弱等问题, 使消防装备技术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1.2 有利于培养装备管理专业人才

装备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是制约管理水平提升的“瓶颈”。由于公安消防部队的消防装备技术人员不足, 消防装备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技术论证, 一些基层单位无法根据车辆装备的功能特点和技术要求, 及时进行维护保养, 出现技术故障或损坏, 也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维修。构建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体系, 利用消防装备维修中心, 通过让装备管理技术人员到维修中心跟班实习, 以便学习先进装备的维护方法, 解决基层单位技术人员不足、不敢维护等问题。

2 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体系的构建

为进一步推动消防装备发展, 全国消防部队要继续紧紧围绕《公安消防部队2009-2011年装备建设规划》, 坚持实体建设与机制创新相结合, 大力推进装备分级维护、维修工作, 大幅度提高装备完好率。

2.1 构建全国区域性维护维修体系

要进一步推动生产厂家售后服务维护维修责任主体的落实, 本着“整合资源、节约经费、合理布局、区域共享”的原则, 在全国6个区域建设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等全国区域性维修中心, 通过挖掘自身潜力, 搞好军地衔接, 整合装备维修力量形成部队自修、厂家巡修、社会化维修相结合的装备维修保养体系。对科技含量较高以及特种车辆底盘大修、后勤装备的大 (中) 修等自身无法解决的, 及时送全国区域性维修中心或厂家进行修理, 同时开拓地方市场, 通过社会化保障网络拓展维修渠道, 充分借助社会维修力量实施突击修理, 能有效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大大提高后勤装备维修保养水平。

2.2 构建总队、支队两级装备维护维修体系

针对目前没有专业维修分队、维修力量不足等问题, 总队和支队要依托现有修理所和战勤保障大队, 建立总队、支队两级装备维修体系。通过整合现有维修力量, 构建以装备技术维修分队为主、装备技师和兼职检验员为辅、使用操作人员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装备维修模式, 组成装备维护修理班, 实现“小修”不出门的目标。对一些达不到送修标准, 装备维护修理班自身又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 结合部队换季保养和自行实施中 (小) 修等时机, 邀请装备生产厂家技术人员来部队巡回修理。

2.3 构建大 (中) 队级维护维修体系

大 (中) 队以装备技师为主要人员, 组成技术保障小组, 形成以基层装备技师为基础的中队级维修保养体系, 定期开展巡检工作, 通过理论授课、实物讲解、现场拆装等方式, 组织基层官兵进行跟班培训, 具体就车辆装备操作使用和保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进行技术指导, 对损坏的车辆装备进行现场维修, 引导基层技术骨干在学中练, 在练中学, 以确保基层装备时刻保持完好的状态。

3 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体系的实施

3.1 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一是要加大对装备技师的培养、任用, 在执勤中队编配装备技师。同时, 依托南京消防士官学校等专业院校培养装备专业士官, 进一步壮大基层装备技术骨干力量。二是以生产 (供应) 商为主的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区域性维修中心和总队维修中心, 要根据所辖区域内消防装备和器材的实际情况, 确定一定数量、一定比例的维修技术人员作为维修中心定点联系人。三是以专家、学者为主的技术顾问队伍建设。邀请车辆、水泵、液压、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专家、学者, 或在大专院校、相关科研机构、在职或退役的人才队伍中进行聘用, 组建以专家、学者为主的技术顾问队伍, 作为维修中心强大的技术后盾。

3.2 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技术服务网络平台建设

目前装备种类、型号太多, 必须要建立功能完善的各种装备保障方面的信息系统, 与生产 (销售) 商实现资料共享, 提供实时、快速精确、可视化的装备保障。同时, 采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多种先进技术, 构建以网络为中心的保障供应链系统, 使所有保障实体 (区域维修中心、总队维修中心、战勤保障大队、执勤中队装备技师、生产销售商、社会维修单位) 全部网络化, 实现保障系统实时感知网络各节点的需求, 实现远程诊断、远程维修。

3.3 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场地和器材建设

区域性维修中心和总队维修中心要充分考虑到所辖区域内消防装备和器材的数量与分布。要根据不同的维护维修体系, 加大对装备维护维修场地和器材的建设, 确保本级维护维修任务。

3.4 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经费保障机制建设

篇4:如何公安装备管理

摘 要 公安部门资产与预算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部分。本文从资产与预算等财务理论知识出发,就公安部门如何实现高效的资产与预算管理进行了研究,分别从监管机制,资产与预算管理细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资产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希望能够帮助能公安部门提高资产与预算管理效率。

关键词 公安部门 高效 资产与预算管理

目前,国有资产管理是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也更加明显的看到国有资产管理业是管理过程中比较薄弱的一环。国有资产管理不仅是管理中的薄弱,对国家经济政治也发生了一定的影响。公安部门资产管理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合理实现高效的资产与预算管理,就成为提升公安部门管理瓶颈的一个有力突破口。就公安部门当前的发展情况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和完善资产与预算管理:

一、建立长期有效的资产与预算监督管理机制,做好预防措施

公安部门资产管理属于国有资产管理范畴,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发生,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部门协助公安部门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长期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帮助公安部门做好预防措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从组建专项监管人员、完善公安部门相关规章制度等角度多方面改进,促进公安部门的资产与预算管理。具体的监管管理机制完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施:

(一)建立专项资产与预算管理监督小组

在对待公安部门资产与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上,应该通过组建资产与预算专项监督小组来进一步达到目的。为了保证资产监督专项小组成员的公正性与权威性,小组成员不仅仅应该由公安内部人员组成,还需要有其他单位的相关专业人员参与,从而组建一支高效权威的监督小组。在选拔小组成员时,应该由更高一级单位或者组织为公安部门配备这样一个专项小组,小组成员中必须有国家财税部门人员、公安部门财务管理部相关人员或者主抓财务管理工作的高层人员、国家审计部门人员以及国家监察部门人员等等不同机构的工作人员组成,从而做到对公安部门进行专业和科学的监督与检查。检查范围主要体现在公安部门是否执行国家相关资产管理制度、是否有超出预算的项目、资产配置标准是否有超出规定标准、是否有未经过上级或者相关部门审批就擅自购置固定国有资产等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从而防止甚至杜绝公安部门国有资产的流失和预算的超支。

(二)完善公安部门的资产管理制度

实现以制度管理机构、管理机构中工作的人员是今后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公安部门在通过专项监督小组监控公安部门资产与预算管理的同时,还要积极建立一整套完整、详实的资产管理制度,从而做到长期防范,减少资产流失与预算不合理的情况发生。

二、实行大局把控,各个下属部门独立预算管理

为了能够将公安部门资产与预算管理进行有效推进,各级公安部门的高层应该亲自抓资产与预算管理的战略布局和方向,为公安部门资产管理做好高屋建瓴式的梳理工作,为整个部门的资产与预算管理提供一个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方向和目标,从源头上控制资产与预算管理工作。高层做好总体方针的把握的同时,应该将资产与预算管理的权限分配到下属的各个子部门,实行子部门的独立预算,从而将资产与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在各子部门实施细化资产与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资产与预算管理细化到每一个细节问题,对资产与预算管理进行分门别类的划分,如此划分可以让账目一目了然,让更多人能够快速了解部门资产与预算管理的情况。资产与预算管理细分之后,就可以按照细分之后金额的大小分等级实行管理监督。从而做到每一个细小环节的资产与预算都有人把关有人監督,确保国有资产不会因管理漏洞而流失,从而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三、建立公安部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正确作出预算提供数据资料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公安部门资产管理过程中应该建立准确而全面的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的先进技术帮助公安部门有效管理资产问题,解决公安部门长期存在的摸不清自家具体资产情况,资产混乱无法有效管理等问题,导致不能够准确及时的为预算管理工作提供资产数据资料,从而造成预算工作不能够顺利开展,导致很多时候预算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

资产信息系统的建立,在节省大量人力的同时,可以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公安部门每年或者半年甚至更短时间内的资产变动情况都可以及时录入信息系统,让资产信息系统做到及时更新,从而帮助监督部门对公安部门的资产进行准确监督管理。也可以为公安部门合理配置资源,将部门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进行有效的挂钩,保证今后预算工作少出差错。

总而言之,公安部门资产与预算内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发展问题,纠正问题,从而循序渐进的改善资产与预算管理方法,逐渐向高效管理的模式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妥善处理,就会使得公安部门资产与预算管理向着好的方面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杨建春.加强资产与预算管理结合 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2]彭照杉,林贻武,朱佑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基于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8(12).

[3]贺成运,李攀峰,左英杰,程浩.有效实施资产纳入预算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03).

篇5:如何公安装备管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局公安单警装备管理工作,保障民警执勤、执法中依法正确使用单警装备,提高民警的防护能力和战斗力,最大限度的保障当前社会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单警装备配备标准》、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安单警装备是指公安机关各警种在执勤、执法等任务中所配备的个人基本装备。

第三条 全局各单位要将加强和规范公安单警装备建设工作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体系,根据本规定,结合各单位实际,认真落实本单位单警装备配备、训练、佩带、使用、维护、保管、储备等规章制度,严格管理,保障实战。

第四条 我局公安单警装备按照“全警配备、急用先配、选配按需、逐步到位”的思路进行配备,确保单警必配装备按时配备到民警个人,以适应实战需要,并根据本单位实际需要配备选配装备。遵循“统一佩带、先训后用、依法使用”的原则,采取“集中存放、个人保管、适量储备”的管理模式,确保单警装备建设规范有序地发展。

第二章 配备对象

第五条 公安单警装备配备对象为我局全体在职民警。

第三章 配备项目

第六条 依照公安部《公安单警装备配备标准》,根据基本工作需求和实际工作情况分为“必配”和“选配”两种类型。

“必配”是指公安单警完成基本工作任务所必须配备的装备,包括:

1、警棍。

2、手铐。

3、催泪喷射器。

4、强光手电。

5、警用制式刀具。

6、警用水壶。

7、急救包。用于紧急救护。装有止血药物、止血绷带、硝酸甘油等急救用品与药物。

8、多功能腰带。用于挂带对讲机、枪支、手铐、警棍、强光手电、催泪喷射器、警用制式刀具等装备。

9、防割手套。

“选配”是指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有选择配备的装备。包括:

10、枪支。

11、对讲机。

12、警务通。具有数据库查询功能。

13、防刺服。

14、警用装备包。用于放置警用多功能腰带及所佩装备、防刺服、防割手套等警用装备。

第七条 按照“配备适需、保障实用”的原则进行配备,其中派出所民警、刑警、交巡警、治安、禁毒、经侦全部配齐必配装备及警用装备包。

第八条 枪支配备严格按照公安部《公务用枪配备办法》的规定执行,既要保证工作需要,又要严格控制数量。由使用单位提出配备枪支人员范围,局政治处审核,报市局治安部门审批。枪支使用严格遵照《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执行。第四章 职能分工

第九条 按照“区局统一领导、装财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开展单警装备管理工作。

第十条 局政治处负责对符合配备条件的民警进行资格审核,按照区局要求配合做好新增、调离人员配发、回收装备的审核工作。

第十一条 局装备财务科协助政治处对佩带使用单警装备的人民警察进行培训等工作;负责单警装备的日常管理工作;按照市局装财部门部署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第十二条 局治安大队负责做好单警枪支的配备和管理工作,对配备枪支单位的公务用枪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局督查队负责对全局民警佩带、使用、保管单警装备的情况进行督察,配合上级督察部门做好违规违纪民警的责任追究工作。

第五章 训 练

第十四条 全体民警必须参加公安单警装备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领取、使用。第十五条 政治处要结合“大练兵”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公安单警装备使用管理的培训、比武、竞赛等活动,使全体民警熟练操作、维护保养、正确使用单警装备。

第六章 日常管理

第十六条 人民警察在执勤、执法时,必须按规定佩带公安单警装备,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五条禁令》。

一、佩带

(一)民警在执行徒步巡逻、交通管理、接处警、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处置突发性事件、值班备勤等公开执勤、执法任务时,必须按规定佩带公安单警装备。

(二)民警佩带单警装备执勤、执法应着制式警服,穿黑色皮鞋,将多功能腰带系于制式警服外。着夏季执勤服时,应将上衣下摆扎在裤腰内。民警着反光背心,防刺服执勤、执法时,应将多功能腰带系于制式警服和反光背心、防刺服之间。民警着警用雨衣执勤、执法时,可根据工作需要和上级命令,选择佩带单警装备。

二、使用 民警在依法执勤、执法过程中,可以使用单警装备;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可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依照规定使用武器。民警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不得故意造成人身伤害。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七条之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勤、执法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喷射器、警用制式刀具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置的警戒线的;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袭击人民警察的;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八条之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下列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手铐等约束性警械:

抓获违法犯罪分子或者犯罪重大嫌疑人的;执行逮捕、拘留、看押、押解、审讯、拘传、强制传唤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

(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之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勤、执法过程中,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劫持航空器、船舰、火车、机动车或者驾驶车、船等机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破坏军事、通讯、交通、能源、防险等重要设施,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紧迫危险的;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国家规定的警卫、守卫、警戒的对象和目标受到暴力袭击、破坏或者有受到暴力袭击、破坏的紧迫危险的;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聚众械斗、**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行凶或者脱逃的;劫夺在押人犯、罪犯的;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脱的;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规定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十条之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勤、执法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

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险后果的除外。

(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十一条之规定,人民警察在执勤、执法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第十七条 各单位要按照本单位工作实际,本着既要保证工作需要,又要严格配备、严格管理的原则,加强单警装备的日常管理。

第十八条 建立信息上报制度。各基层单位应配备装备管理员,定期将单警装备的使用管理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建设进行汇总,上报局装财科,装财科整理上报市局装备科。

第十九条 单警装备实行计算机管理,由综合股(科)具体负责本单位各种装备物资的领发、定期检查、记帐等工作,详细登记公安机关单警装备的配发人员、岗位、种类、数量及损耗、更新、变化等情况,各单位要进行定期点验,做到帐帐相符、账物相符。

第二十条 枪支的保管必须严格遵守《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公安单警装备管理除枪支外,警用制式刀具和催泪喷射器集中管理,其他装备实行集中存放和个人保管相结合的办法。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要设立统一样式、统一颜色、统一材质的单警装备柜,存放本单位单警配备的装备,做到一人一柜,一人一把钥匙。装备室要实行24小时值班,由带班领导拿钥匙,并安装防盗门等安全防护设施,确保装备安全。同时做好防火、防水、防潮等防护工作。

第二十二条 公安单警装备的日常保养、维护由配发民警个人负责,发现单警装备损坏,应及时上报单位领导,组织维修,不能修复的,由装财科统一上报局领导批准,按报废处理进行回收。保证配发装备整洁有序、性能良好。

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将单警装备出租、出借、转让、赠送,或挪作它用。

1、非执法执勤期间,民警个人单警装备一律入柜、入库保管,未经本单位负责人许可不得带离单位。在非执法执勤等非警务活动中使用造成人员伤亡或其他不良后果的,要视情节追究相关责任人及有关领导的责任。

2、发放至各单位的单警装备仅限本单位民警使用,不得外借。因外借他人造成单警装备丢失、损毁的按价赔偿,造成人员伤亡或其他不良后果的,要视情节追究相关责任人及有关领导的责任。各单位间如需相互调剂、借用必须提出书面向局装财科提出申请,经局主管局领导批准同意后,方可调剂、借用。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将单警装备收回,集中管理。

1、调离公安机关或退休的人民警察;

2、被开除的人民警察;

3、被辞退或辞职的人民警察;

4、因违法、违纪接受调查期间;

5、停职期间;

6、脱产学习、培训期间;

7、长期借调在外和其他无佩带单警装备必要的公务活动;

8、其他不宜由个人保管的情形。

第二十五条 民警因公丢失、毁损单警装备的,由本单位出具证明材料,须由本单位领导签字,上报局装财科,报局领导审批酌情补发;因个人原因造成单警装备丢失、毁损的,须按价赔偿。第二十六条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公安单警装备的行为,受法律保护。人民警察依法使用公安单警装备,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第二十七条 报废的单警装备应及时销毁。需销毁的单警装备由局装备财务科统一上报市局装备财务处后按规定处理。

篇6:如何公安装备管理

2010年8月23日中国香港旅游团大客车在菲律宾马尼拉市中心被劫持,菲律宾警方在大客车被劫持10个小时后,由特警包围大客车,并用大锤击碎车窗玻璃,试图强攻未果。后来,为迫使劫匪投降,警方向车内投掷数枚催泪弹,劫匪则向警方开枪还击,随后,双方交火,最终导致8名人质和劫持者死亡,数人受伤。被外媒讽刺为“荒唐的解救”。我们暂且不论菲律宾警方和政府在解救行动中的决策、指挥和战术运用上的诸多失误,仅从菲警方使用装备上可以看到他们的一些失误。首先没有选择正确的“砸窗”工具,我们从电视画面上看到警察匍匐来到大客车边,用普通平头大锤敲击车窗,敲破一块再敲另一块。其次没有选用专业的破门工具。令人发笑的是警察用绳子拖拽车门,而且绳子还意外地断掉,然后向车内扔荧光棒,准备用作突入后的车内照明,让营救行动给人一种原始的感觉。第三,没有选用镇敌并使之失能的武器。在突入前不是投掷震爆弹、烟幕弹、催泪弹等镇住敌人,让劫持者暂时失去抵抗能力,而是强行突入。从菲警方的装备运用错误、装备不配套等方面可以借鉴反思一下我们基层装备的配备、使用与管理。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公安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境内因素与境外因素相互影响、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作用、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相互渗透,影响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问题明显增多,难以预料的挑战和风险明显加大,与此同时,公安机关职责范围不断扩大,任务量不断增多,工作难度不断加大,面对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安装备作为公安工作的物质基础和衡量整体战斗力的重要标志,也面临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对一线实战部门的勤务装备配备和管理,以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警察自身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那么我国基层公安机关目前装备配备与管理上存在着哪些局限性呢?

一、装备的实战需求与研发不相适应

公安部虽然有两个装备研究所和一个警用装备研发论证中心,受资金、技术力量和研发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内部的研发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公安实战对它的要求。公安机关现有的勤务装备和信息化装备大部分是委托社会研发机构或技术开发商建成的,这些装备、系统的核心部分大多由研发部门掌控,且作为知识产权严密保护,公安机关只是一个应用部门而已,而过多依赖社会技术力量将带来诸多问题。

(一)是装备研发缺乏前瞻性,装备的实战需要不能及时引导研发,与战术的有机结合不够。装备的研发一般遵循“需求引导、技术推动”的原则,而目前基层所队的装备配备仍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什么、补什么的被动应付阶段,装备未成系列,影响队伍的实战应用。基层实战案例需要与研发的装备不一定相符,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要。比如目前列撞的单警装备多功能腰带就很僵硬、粗犷、笨重,装卸不便。单警装备适合对付赤手空拳或持短刀、短械的人员,应对长刀、长械,我们警察使用目前单警装备的防御性和攻击性就感明显不足与被动。

(二)是社会研发、生产警用装备行业分散、小作坊式的多,各自为战,未成规模,影响产品的工艺水平,因而科技含量低、成本大、价格贵。

(三)是企业存续性短,从而对产品后续的升级、改造、扩容造成困难。比如前些年配备的内网交换机、110接警台,其技术落后已不能满足当今的工作需要,原生产厂家却早已不存在,不能对产品进行技术更新,现在只有再花几十万元钱予以重置。技术装备的零部件特殊,维修更新存在严重困难。我局曾配备的VTY开路先锋型多波段光源,采购价16000元,仅仅是由于开关损坏,无法维修、更换而报废。警用微光夜视仪由于是特殊规格的电池,因电池报废,无法重新配备而不能使用。

(四)是后续使用、运行维护成本高。一般技术装备建成后合同维护期只有三年左右,期满后要支付高额维护费用,才能得到厂家的维护;有时即便是付钱也不一定得到满意的服务。我局110接警台于2005年建成,2009年需要搬迁,原承建商以超过后续服务期为由,非得要8000元工时费才肯帮助搬迁。(还不包括技术人员来往差旅费)。单警装备配备的强光电筒的电池、充电器经常损坏,现在要买一节电池就需要180元、充电器35元,加上邮寄费20元,而我们强光电筒的政府采购价只有335元。

(五)是公安信息技术装备交由社会技术力量搞研发,对公安信息资料的安全、保密性非常不利。比如:目前广泛运用的《旅店业旅客查询系统》就是上海金钺公司研发的,运行维护费高,且系统源码等核心技术由开发商掌握。

二、装备配备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装备配备缺乏整体规划。近年来,随着中央政法转移资金的大量下拨,基层公安机关装备经费不足问题得到很大改观。一些基层单位片面地认为:加强装备建设就是“投入、投入、再投入”,不断地购置新装备。目前公安部、财政部虽然已经完成统一、规范的《县级公安机关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指导标准》,但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都不可能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来落实《标准》中所规定的装备配备。各基层公安机关应着力解决如何根据《标准》结合自身财力供给状况,正确处理部门与部门之间、同一部门内部所需项目之间的合理有序配备,节俭、快速地完成《标准》配备任务。

(二)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不完善。公安各业务部门基于本部门的信息安全、资源保护等顾虑,装备建设自成体系。由于目前装备经费有限,各部门的本位意识,强调加强本部门、本系统业务装备配备的重要性,都想优先在有限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装备资金上多占点份额。各部门装备配备自成体系,无可避免地出现装备的重复配备,以致于造成资金浪费。比如都是侦察办案部门:刑侦、国保、禁毒等部门的信息系统、侦察取证技术设备分别建设、重复购置等。

(三)是基层缺乏规范性的装备更新淘汰机制。目前装备配备更新、退出、报废没有实际可操作的技术标准,对已配发使用的装备,什么时候更新、什么样状态申请报废?全凭基层民警的个人判断和喜好,要么只用新的,不要旧,浪费资金;要么长期使用,苦撑硬拖,装备性能落后而影响战斗力。

(四)是局部性的公安装备建设规划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有些装备配备标准的制定缺乏科学性,标准过高、配备面过宽,容易造成极大资金包袱。某地在制定派出所“三项建设”三年规划时,除按照公安部、财政部的标准配备汽车外,还要求每2人配一辆警用摩托车(采购价8000元左右)、每人配一个防弹头盔(采购价1600元)、一件防弹背心(采购价2300元)、一件防刺服(采购价750元)、一套单警装备(含350兆手持台一个,总采购价约3500—3600元),每个派出所要建立无线通讯基地台一个(约需6—8万元),2010年必须完成达标。一般县级公安机关按照260人、10个派出所左右规模计算,仅派出所民警配齐上述装备就要210万元—220万元左右。

(五)是有的装备维护、消耗后续补充跟不上。比如催泪喷射器、急救包、强光电筒电池正常消耗损坏后的难以补充。

(六)是装备成套性、系列化不强,以致于影响民警实战能力。主要体现在民警在处置复杂的突发事件时,从出警到处置时所需装备的衔接性不够,装备无法形成系列化,大大降低了民警出警的效率,极大地浪费了人力和有效处置救援的宝贵时间,甚至伤及民警的生命,还被告不作为的事屡见不鲜。比如:接到交通事故需要求救,民警赶赴现场,发现人被卡在损坏的车中出不来,民警没有简单的破拆施救工具。接到有群众落水,出警赶到现场没有救生衣、救生圈、救援绳等而无法处置。促不及防的设卡堵截,没有带路障(拦车破胎器)、民警没戴防弹头盔、穿着防弹衣等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装备培训、管理和应用跟不上

(一)是装备如何应用上缺乏培训。新列装的装备民警不会用,实战中不能形成战斗力,造成装备“不会用”。基层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耗费巨资购买的装备备不会用。有些购买或研发的装备只是在上级或领导检查时演示一下,做做样子,形成不了真正的战斗力。同时由于产品的培训跟不上,有的产品厂家只对少部分民警进行培训,但是实际需要进行范围更广泛的培训,以便在处置突发现场时可以随时使用。某地在举行警营开放日活动时,表演了抓捕网的使用,招来观众的一片喝彩声。可在随后不久的一次出警中遇到“武疯子”,出警的民警没有携带抓捕网和防护盾牌,等到后续送来时,出警的民警又不会用,最后在强行制服“武疯子”时造成民警受伤。

(二)是装备使用政策依据培训不足,民警对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武器警械不明朗,导致“不愿用、不敢用”。公安部下决心花大力气为基层配发的单警装备在一些地方存在“装而不发、发而不用”。就其原因就是一是一些单位和民警因怕承担使用责任而“不愿用”、“不敢用”装备。单警装备的使用必须依照《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但在实践中更多的是需要民警在精神高度紧张、情形复杂的执法现场,依靠主观认识判断,迅速作出合理使用某种警械(武器)的决定,一旦判断失误或者使用出现偏差,就要面临被追究责任的危险。如枪支走火、警棍敲击嫌疑人造成骨折等意外伤害等。可能一枪打出一个英雄,也可能一枪把警察自己打进看守所。

(三)是装备存放、保管、携带等客观因素制约着装备使用,造成装备“不便用”。有些基层单位制订了一系列的装备管理制度,侧重于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过分强调装备集中存放保管,而忽视了装备的便利存取。在出警时,装备“拿不出,用不上”。目前公安业务装备品种多,出警时携带哪些装备?带多少?现正列装的警车后备箱小,携带装备少,因而造成在实战中装备的使用率低,民警战斗力低。

(四)是装备的携带、使用意识差,出警利用率低。根据公安部的相关规定,现场执勤的民警须完整携带公安单警装备。个别基层单位领导和民警缺乏新形势下对公安装备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只要在处置重大案件或持枪、持械案件时佩带装备就可以了,在处置一般事件中没有必要佩带警用装备。民警出警时不携带单警装备和防护装备,以致在遇敌时遭到重大伤害。例如,在日常巡逻和接处警过程中,一些民警对要求穿戴单警装备的规定不能很好地执行,觉得单警装备穿在身上很不方便,有的民警干脆将单警装备放在巡逻车上,影响了装备在实战中的效能发挥。

(五)是装备管理使用制度与实战需要相脱节,造成装备“不可用”。目前在基层相当一部分领导和民警认为,现在的枪支管理规定太严格,执勤中携带使用枪支受到诸多约束,还要进行保管、接受检查等,不少民警认为不带最好,省得不小心丢了麻烦;加上一些基层领导也担心民警带枪执勤会出事,甚至在平时将一线民警的枪都收回枪库集中保管,结果导致遇到突发事件时无枪可用,民警只能用血肉之躯去迎击棍棒、刀枪,给民警造成重大伤亡。比如:山东省泰安市“104”袭警案惨痛的教训即便如此。

(六)是装备缺乏维护和管理,影响装备使用寿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基层在装备建设和管理上“重配备、轻使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装备配备的效益不太明显。某地在本世纪初,配备了一架尼康F80D光学照相机,该像机由于价格昂贵,一直不舍得用,一般技术员不给用,结果若干年后数码相机普及应用,该相机即遭淘汰。单警装备配发后,有的单位没有按照“集存分放、严格管理、及时维护、方便存取”的原则,进行装备的保管、维护和使用,装备存放没有固定地点、有的民警将单警装备放在警车里、有的放在私家车里,有的干脆就存放在家中,造成装备丢失、损坏。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要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做好我们的装备研发、配备、管理和使用工作。

首先、牢固树立科技强警理念,加强战术研究,加大公安装备的科技含量,深入开展公安装备研发工作,不断满足警务实战需要。

***同志在参观第五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时强调“要树立科技强警理念,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提高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和装备保障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支撑”。“警用装备水平是衡量警务工作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要树立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的思想,把科学思想、科技手段和高新技术装备应用到各项警务工作中,普及到执法值勤岗位上,不断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为改变目前主要依靠社会研发公安装备的种种弊端,公安部、各省公安厅要组织成立公安警用装备研发中心,以应用为核心,积极开展符合实战需要的装备研发工作。把满足实际运用摆在突出的位置,破解公安装备研发的难题,迅速把装备建设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各地援川队伍的生活保障问题遇到极大困难,公安部装财局警用装备研发论证中心组织研发的GA-CS50炊事车、GA-LY50淋浴车解决了援川民警的用水、用电、洗浴、吃饭等问题。

近年来,由于中央司法保障体制改革好政策执行,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资金大量投向基层,公安经费保障困难虽然得到很大程度缓解,但基层公安机关装备经费还是相当有限。价格昂贵的高技术装备、重型装备是很难普及配发到基层的,所以,我国的警用装备研发生产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警用装备的配备和采购工作必须力求“价廉物美”。另外警用装备的使用是要与战术需要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使用效果,所以在装备研发时要加强战术研究,经常性开展的装备实战案例调研座谈,把一线实战需要作为公安装备研发的目标,深入基层一线,深刻分析基层装备使用案例,积极汇集基层公安业务部门和民警从实战中得出的装备应用经验和需求期待;研发论证阶段就要对之能否贴近公安实战需要进行严谨、科学、规范的论证,使研发工作 “面向实战、追求实效”,努力使研发成果与实战需要相符合,以提高基层一线的实战能力。明朝抗倭斗争中,戚继光根据明军原有的木杆铁头长枪,容易被倭刀砍断而失去攻击力,就地取材利用南方盛产的竹竿发明了竹枪,很快就扭转了明军的被动局面,取得了抗倭斗争的伟大胜利。2009年的成都公共汽车燃烧事件,催生出的汽车逃生安全锤。2010年我省采购的警用面包车就配发了尖头、轻巧、经济的安全锤,砸碎8毫米的汽车钢化玻璃只需几秒钟。再比如,前些年广东警方自制发明的“镰钩枪”、“藤制警棍”成为打击在广州、深圳一带猖獗一时飞车抢夺案件的利器。

其次、建立科学的公安装备配备管理体制

(一)是制定科学的装备配备标准。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制定好中长期的总体公安装备项目规划、确保装备的合理有序配备。杨焕宁副部长曾经指出:“各地要根据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装备资金的规模,按照整合资源、规范配备、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本地区的公安机关业务装备配备规划和实施计划。”根据目前实际需要,应由省级公安装备部门会同财政政法经费保障部门按照公安部制定的《县级公安机关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指导标准》制定本省的“金盾工程”总框架和各业务装备配备计划。目前公安各业务部门制定的九个装备配备标准,如《公安刑事科学技术装备配备标准》、《看守所装备配备标准》、《公安派出所装备配备标准》等,它们独成体系,缺乏整体统一性。因此新的装备规划要着眼未来三至五年公安业务发展趋势和特点,注重吸纳国际、国内警用装备建设的先进经验,既要考虑适用性、连续性,又要适当增强前瞻性、预见性,尽量避免出现短期效应。同时按照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统一规划、统一配备、分步实施,切实加强计划性、预见性、系统性,努力克服盲目性、随意性。

(二)是树立“大装备”理念,以满足实战需求为目标,建立重大项目共建共享机制,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节约经费支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的技术先进但价格昂贵的警用装备的发明和应用,对公安装备现代化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是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打击犯罪和保护自身安全的利器。这些装备很有必要配备,但使用率较低,如果每个县、区公安局都要配备的话将耗资巨大。从近年大型装备、系统的建设来看,按照市县共建的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各地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问题,有利于实现建设资金的集约化管理;有利于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减轻基层经费负担;有利于统一建设标准,实现资源共享。比如:进行微量痕迹物证提取的DM数码显微多功能取证检测系统单价28万元;对模糊视频进行处理使之成为清晰图象的视频模糊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单价38万元;JS红外远程高清监拍系统39万元、应急照明车45万元(以南京依维柯车为例)、高层消防泡沫云梯车1000万元。象这些装备因为价格昂贵、使用率低,可以以地市一级为单位,进行统一布局规划,实行共建共享。大型技术室(比如DNA检测实验室)可以考虑数个地市合建,以节约日常维护和消耗费用,降低使用成本,发挥装备资金最大的使用效益。

(三)是要加强装备管理制度建设。加强装备管理制度建设是实现科学化管理的重要途径,我们公安机关队伍如此庞大,装备的种类繁多,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就不能保证装备保持良好的状态,更不能保证拉得出、打的赢。建立健全与装备管理相适应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公安事业发展对我们的必然要求,大力加强对一线实战部门的调研,了解掌握目前装备管理使用制度方面的弊端,及时修正,使之更好的服务实战。只有健全了各项装备管理制度,才能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保证装备管理工作持续发展。

(四)是充分利用装备管理信息化平台,科学、规范管理公安装备,使日常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加强公安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全国公安装备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公安装备的现代化管理水平,通过各类装备基础数据采集、数据整合和分析,为装备建设提供合理化意见,为日常装备管理、处置突发事件装备调运提供动态的翔实的资料。

大力加强装备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加强对装备的日常动态管理工作,才能保证装备资产的安全和状态、性能完好,才能在使用时使之发挥最大效益。

第三、加强装备使用管理的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装备应用意识和技能,发挥装备使用效益。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大量的装备特别是科技含量很高的公安业务装备,有许多在配发前我们没有见过,更谈不上会使用。为了更好的发挥装备的最大效能,积极做好基层民警的装备培训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使装备的管理人员和装备的使用者都能对装备的性能、要求、使用办法有详细的了解。

(一)是要大力加强装备使用制度培训,主要是加强对一线民警的《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培训,使大家深刻掌握使用武器、警械的法规依据,做到依法正确使用,遇到该使用的情形就用,解决好“不敢用”的问题。

(二)是要结合当前装备建设应用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强装备技能的培训。要结合典型战术案例,深刻剖析了案例中的战术与装备结合的教训与经验,积极探索现有装备与战术应用的典范。使广大民警全面了解掌握各项装备的使用方法,切实发挥装备使用效益。避免出现“荒唐的解救”中的战术与装备运用上的失误,解决好“不会用”的问题,从而减少和避免人员的不必要伤害。

(三)是要积极宣传、营造装备使用氛围。牢固树立“公安装备就是民警的第二生命”的思想,将民警出警、处置中规范佩带使用装备问题纳入规范化执法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在日常的警务督察活动中注重对装备佩带使用方面的监督检查,把装备佩带使用工作纳入基层单位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通过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增强民警在日常工作中使用装备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解决好“不愿用”问题。

(四)是积极做好装备管理使用的硬件建设。针对目前基层在装备保管、携带方面弊端影响装备使用率,从而影响实战能力方面的问题,要从实战出发以解决人与装备分离“不便用”问题。大力研发新式警用车辆,使之便于携带和保管警用装备,做到人、车、装备一体化。比如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在八十年代为方便乘坐和携带工具,发明了皮卡工具车。我们也可以对现有列装警用车辆的后备箱进行改造,便于民警在日常出警时携带和保管单警装备、防护装备、设卡装备、救生装备等日常勤务装备,以解决人与装备分离问题,避免关键时没装备可用。比如:公安部在2004年新增中央政法补助项目中统一配备的尼桑帕拉丁吉普车,车辆性能优越、后备箱大,可以携带4—5人份的单警装备、防护装备和部分设卡、救护救生装备。

(五)是积极探索便捷高效的勤务装备研究,减轻一线民警值勤压力,积极做好装备保障上的从优待警工作。进行微量痕迹物证提取的DM数码显微多功能取证检测系统,价格昂贵达28万元,它其实就是将数码照相机与放大镜、显微镜进行有效组合。我们可以从实战出发,为民警配备录音、录像取证设备,无线通讯设备,照明设备、防护设备的多功能组合装备,减少民警在值勤中工作强度,特别是夜间值勤、处警,即要手拿电筒、又要拿对讲机还要做事,极不方便。比如研发一种多功能值勤头盔,它具备防护、防暴(防弹)功能,同时集成录音、录像、通讯、夜间照明等功能。

(六)是大力加强基层装备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目前基层装财部门都是由传统的财务科演变而来,而且人员少。许多同志只有财务核算技能,对装备技术知识知之甚少,甚至根本不懂装备技术知识,无法适应现代化装备配备管理的新要求。切实提高他们装备知识水平,提高他们实际应用技能,确保至少能够解决对本单位装备的基本维护或一些初级的技术传授问题,便于能够扩大培训应用范围。

第四、大力加强应急物质储备建设

《人民警察法》规定参加抢险救灾是人民警察应尽的义务,建立一个由公安机关统一协调指挥处置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的通讯保障、物质储备中心对人民警察更好地履行职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极其必要的。近年来,极端的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时而发生,为积极应对公安机关在处置暴力恐怖事件、群体性事件和抢险救灾等突发事件所急需的物质不足,公安部于2006年就印发了《关于印发〈公安机关应急物质储备管理规定〉的通知》。作为公安机关后勤保障部门,应从思想上绷紧应急保障这根弦,坚决克服长期和平时期形成的麻痹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应急物质储备建设作为公安机关应急反应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整体作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因此,各级警务保障部门要深刻意识到应急保障是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前提,做好应急物质储备工作,是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和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首先做好应急物质储备库建设。按照公安部要求,省级库不少于2000平方米、市级不少于500平方米、县级库不少于200平方米,积极把握公安基础设施建设有利时机,在2011年底前完成所有应急物质储备库建设任务。

其次因地制宜积极做好应急物质储备工作。按照公安部提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的思想,结合本地治安状况和自然灾害特点按照《公安机关应急物质储备品种和数量表》要求积极做好物质储备工作。在2008年初的抗雪救灾、5月四川的抗震救灾、2009年处置新疆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事件中公安应急物质储备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去年8月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公安部在迅速调集抢险救灾队伍的同时,按照“及时、准确、扎实、有力调运抢险救灾物质”的要求,先后调拨了帐篷、发电机、充气床、折叠床、多功能喇叭、强光灯、通讯指挥车、服装、药品等一大批救灾物质火速驰援舟曲灾区,极大地缓解了前线救灾物质紧缺的压力,保障了救援工作的及时、科学、高效。提高了救援战斗力,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赢得了时间,最大限度降低损失。舟曲救援被誉为“用科学、智慧点亮的生命通道”

上一篇:给我们的四句话---读《吴仁宝箴言》有感下一篇:高三化学学习方法与提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