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

2024-05-11

第五章 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通用6篇)

篇1:第五章 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

第五章 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

皮埃尔·顾拜旦创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伟大贡献之所在,是根据奥林匹克主义的哲学建立了奥林匹克的思想体系。它的建立使奥林匹克运动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明确的指导方向。

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包括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及奥林匹克格言等,其中的奥林匹克主义是整个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的核心。

第一节 奥林匹克主义

“奥林匹克主义”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者顾拜旦提出来的。但他却未给这一术语下一明确的定义,不同的人对此也有不同的理解,并常将此与“奥林匹克精神”等意思相近而又不同的术语混用。

在国际奥委会罗马尼亚委员西波科的提议下,经过多年的讨论,“奥林匹克主义”的定义终于出现在1991年6月16日生效的各版《奥林匹克宪章》中。

现行的《奥林匹克宪章》基本原则部分第二款对其定义如下:“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该定义明确指出:

1、奥林匹克的中心思想是人的和谐发展。这种发展包括了体质、意志和精神等方面的内容。

2、强调人的和谐发展的关键是改善生活方式。而奥林匹克主义“人生哲学”的目的,是旨在创立近乎于宗教意义的人际博爱与和平友好的,而且是以“尊重基本公法”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3、强调体育运动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的途径,并指出必须与教育、文化相结合。

4、指出了自强不息的品德在人的情智教育上的重要作用。

5、强调要发挥榜样的示范引导和教育作用。

第二章 奥林匹克宗旨

在《奥林匹克宪章》(2000年版)“基本原则”第三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

“基本原则”第六条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以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奥林匹克宗旨有以下基本含义: 首先,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促进人类社会向真善美的发展。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社会在开始大规模、全方位交往的同时也出现了剧烈的国际间冲突,再加上人类掌握了毁灭其自身的武器手段,使得今天的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此外,当代世界各国面临着诸多要靠共同协作才能应付的问题,如环境、难民、地区冲突、贸易壁垒等。奥林匹克运动试图架设沟通各国人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增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世界和平,减少战争的威胁。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与人类社会正义事业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国际社会的需要,对进人现代社会以来的人类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使它成为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确定了它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奥林匹克运动试图以富有人文精神的体育运动作为实现自己宗旨的途径,在世界各国青年间建立起友谊的纽带。正如国际奥委会第四任主席埃德斯特隆所说:“奥运会无法强迫人们接受和平,但是它为全世界的青年人像亲兄弟一样欢聚一堂提供了机会。”事实的确如此,如在伊拉克和科威特战争结束仅一年后举行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伊、科两国的运动员就同时出现在赛场上。将体育运动的作用提高到不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明确地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改造社会的力量,并有意识地将这种力量应用到这样广阔的范围,应该说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一大创举。这不仅反映了进人现代社会以来体育运动内涵的扩展和功能的增加,也反映了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三节 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对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是国际性的运动,它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世界上文化间的各种差异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来自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以及观众生有不同的肤色,穿着不同的服装,操着不同的语言,习惯于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不同的宗教仪式,用不同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这些种族和文化的差异,又常常由于各国间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冲突而强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将世界上所有的体育文化集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尤为引人注目。差异就是矛盾,矛盾就有可能引发冲突。

奥林匹克精神强调互相了解、友谊和团结,就是要形成一种精神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人们得以摆脱各自文化带来的偏见,在不同文化的展示中看到的不是矛盾与冲突,而是人类社会百花齐放、千姿万态的文化图景,从而使文化差异成为促进人们互相交流的动因,而不是各自封闭的藩篱,使矛盾成为互相学习的动力,而不是互相轻视的诱因。

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人们才能打破各自狭窄的眼界,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怀,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领悟到各个民族都有着神奇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学会尊敬其他民族,以比较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别人和自己,虚心地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丰富自己、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国际交流真正得以实现。

其次,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奥林匹克运动以竞技运动为其主要活动内容,竞技运动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比赛与对抗。在直接而剧烈的身体对抗和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和道德得到良好的锻炼与培养。观众也得到感官上的娱乐享受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但是,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的基本前提是公平竞争,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竞争才有意义。各国运动员才能保持和加强团结、友谊的关系,奥林匹克运动才能实现它的神圣目标。正如已故美国著名黑人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所说:“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

第四章 奥林匹克格言

奥林匹克格言(Olympic Motto)亦称奥林匹克口号。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

这一格言是顾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迪东(Henri Didon)在他的学生举行的一次户外运动会上,鼓励学生们时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在这里,你们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顾拜旦借用过来,将这句话用于奥林匹克格言,在安特卫普奥运会上首次使用。此后,奥林匹克格言的拉丁文“Citius, Altius, Fortius”出现在国际奥委会的各种出版物上。

奥林匹克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虽然只有短短的6个字,但其含义却非常丰富,它不仅表示在竞技运动中要不畏强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而且鼓励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于平庸,要朝气蓬勃,永远进取,超越自我。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对于自然要敢于征服,克服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限制,挣脱大自然的束缚而取得更大的自由。

奥林匹克运动会最主要的意义重在参加,而非获胜,正如人生的真谛,不是在于征服,而在于自我的努力及奋斗有方。

1948年第14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时,这段话首次在大会场纪录牌上出现,此后每届奥运会在开幕典礼、闭幕典礼及许多公众场合中,这句名言均出现在电动记分牌上及各种文宣书刊中。“重在参与”这句话来源于1908年在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一次宗教仪式上宾夕法尼亚主教的一段话 “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取胜不像参加那样重要”。主教的话引起了顾拜旦的深深思索。后来他引用了主教的这句话并作了如下精辟解释,“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胜利,而是斗争,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一些人认为这句话与“更快、更高、更强”是矛盾的,前者强调参与,而后者则强调取胜。其实,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这两句话的意思不仅不是相互矛盾的,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竞技运动的训练和比赛是一个过程,胜负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只属于更快、更高、更强者。但是,竞技运动的功能和价值主要表现于训练和比赛的过程,而不是它的结果。

正是在艰苦的训练和顽强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得到锻炼,意志得到磨砺,品德得到提高,也正是在比赛的过程中,观众欣赏到了运动员健与力的美,技术与战术的高妙,观众的心绪随着比赛过程的起伏而跌宕,从而满足了他们的文化需要。所谓“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正是说明了训练、竞赛过程比其结果更为重要这个道理。

正因为如此,在奥林匹克大赛上才有无数明知取胜希望渺芒,仍尽全力与世界体育巨星一拼的勇士,才有在竞技场上一辈子也得不到冠军的健儿们抛下的成吨汗水。这些人之所以不是明星们的陪衬,不是给稀有金牌垫底的分母,正是因为“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他们在“参加”的过程中已经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于是,极富功利性的“更快、更高、更强”作为奥林匹克格言,通过对比赛结果的强调给可能会是松散疲沓的训练、比赛过程注入了一种永不枯竭的生命力。正是在这句格言的激励下,人人都怀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去参加,去奋进,使得奥林匹克运动生生不已。

这里谁都心雄万夫,力争第一,但是谁也坐不稳冠军的宝座,就在这无休止的激烈争夺中,训练的质量越来越高,比赛过程越来越充满魅力,使得奥林匹克运动之树常青。但是,运动训练、竞技比赛的过程和结果是不可分割的。

要想使竞技运动的价值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必须使训练和比赛过程具有较高的质量,训练越认真,比赛越激烈对运动员的考验就越严格,运动员得到的锻炼就越大,也越能满足观众的文化需要。但是单纯地强调训练与比赛过程的重要性,强调参与的重要性,并不能保证过程的质量。这需要更强有力的刺激去激发运动员的动机。

篇2:第五章 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P117】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对此,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第一次明确的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精辟的、创造性的概括,是他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几十年来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复思考,艰辛探索的结果。

改革伊始,邓小平就在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片面认识和错误观点,着重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澄清。

他认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

1985年,他深刻阐明了改革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指出,改革的性质,“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后来,他又指出,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1990年底,他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4页)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总结其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进行深刻思考和全面探索的结果,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完整的概括。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P118】

(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1.这一概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题中应有之义。

发展生产力,是人类一切社会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原则。但是这一条,长期以来,经常被人们排斥在社会主义本质之外,一讲社会主义,只讲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则重视不够,甚至被错误地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批判。/

5针对以往脱离发展生产力来讲“巩固”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社会主义不但应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而且应当继承先前社会的生产力成就,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从而建立起真正够格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4页)。发展生产力,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的东西。

2.这一概括还把“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统一起来。

解放生产力,是指在生产力发展受到生产关系乃至上层建筑阻碍时,以革命或改革的形式,消除这些束缚,使生产力获得解放,以其自身规律向前运动发展。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根据多年的实践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这一基本矛盾尽管在总体上是适应的,但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并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须进行改革。因此,“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再一次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提问: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一样吗?关系?】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是辩证的统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发展生产力有赖于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历来都重视生产力的发展,有着极其丰富的生产力理论。不过由于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论证社会主义时,是把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前提,又预计革命将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生,革命后并不存在一个为自己奠定物质基础的现代化建设时期,所以他们在讲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时,一般也就没有在社会衡量标准和本质属性的意义上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只是指出生产力在社会形态发展的最终意义上的决定作用。

然而历史的发展超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不是在发达国家,而是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了胜利。这就使得20世纪以来地球上出现了这样一种奇特的态势: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先建立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国家却仍然保存着资本主义制度,处于幼年时期的社会主义同高度成熟阶段的资本主义并存竞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于新的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又获得了快速发展,而社会主义各国在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之后,却由于受僵化体制和

传统观念的束缚等原因忽视生产力的发展。在我国则发展到片面强调生产关系,把社会主义仅仅归结为公平,把社会主义设想成一种平均主义的乐园,实际上是共同贫困的错误倾向,以至使我国国民经济陷于停滞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赢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对于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就显得刻不容缓、极为重要了。这也正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被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义的根本缘由。

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完全搞清楚,之所以不完全清醒,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公有化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一个时期内甚至用阶级斗争为纲取代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任务。

从国情看,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任务艰巨。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只有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才能自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二)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新概括,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上说明社会主义本质的。是说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具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属性,社会主义必然能创造出新的高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

生产力自身不存在解放、发展与束缚的问题,生产力只有在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与一定的目的相结合才能体现出其制度特征。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贡献就在于:他是针对以前不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旧模式而发的,因此特别强调了要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同时他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紧紧联系起来,这就突出了社会主义不同于以往任何社会的本质特征。

只有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辩证统一的角度,把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很显然这是从实际出发而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与丰富。

※有同学可能要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在一些三资企业中,难道没有剥削吗?有的下岗职工刚解决温饱,而有的人却腰缠万贯,这又难道不是两极分化吗?”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来看待呢?

(1)消灭剥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消灭剥削制度,二是消灭剥削现象。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在整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剥削制度,但不等于可以立即消灭

社会还存在的种种剥削现象。彻底消灭剥削,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这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两极分化,是指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向贫富两极积累、最终导致阶级分化。消除两极分化与消灭剥削是紧密联系的,剥削是两极分化的基础,而两极分化的发展又必然加深剥削、强化剥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必须以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如果没有用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就不可能消灭剥削;在分配领域,也就不可能用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取代不劳而获,其结果必然导致贫富悬殊,造成两极分化。

(2)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把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要求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完全做到。剥削现象与贫富不均、差距拉大现象恐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都将长期存在,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才有可能逐渐消灭以至完全消除。因此,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以及一切剥削阶级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要始终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正是由于同共产主义相联系,为实现人类大同的美好前程,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才使其本质充分体现出来。正因为这样,邓小平多次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来说,社会主义要为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它所追求的共同富裕,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要有很高的标准。①与资本主义相比较,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应当更高,在社会富裕程度上也应当更高。②而且这种富裕,不只是物质财富的富裕,它是以物质财富为基础、包括人类科学文化等精神财富的全面的富裕。社会主义必须为创造这样的富裕、共享这样的富裕而奋斗。

如果孤立地看,“贫穷”和“富裕”也不能简单地作为区分社会性质的根本标志。因为,一方面,贫与富是社会历史范畴,其内涵随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因此是动态的、相对的。另一方面,从横向比较来看,当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均收入、生活水平比社会主义国家高得多。固然,一个贫穷的社会决不是也不可能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把贫穷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是对社会主义的讽刺和亵渎,社会主义必须是富裕的。但是,一个富裕的社会却不一定就是社会主义。还要看社会财富在经济集团和公民之间的分配是否合理,还要看社会公正的实现程度,还要看是否有利于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全面发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富裕,但国民收入的分配极不公正,社会贫富悬殊惊人。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同时又是贫富最为悬殊的国家。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贡献在于:

一方面,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所有剥削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另一方面,又把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实现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之上,必须通过现实的物质手段即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从而否定了穷社会主义的错误观念,否定了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企图依靠生产关系公有化的程度来实现社会主义的乌托邦。这就揭示出只有社会主义才具有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显著特征,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更清楚,更具体了。

※思考:“共同富裕”与“同步富裕”一样么?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作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深化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使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大意义【P121自己看】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深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篇3:第五章 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

师:学习新课内容之前, 让老师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如何,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答题机, 将学案上1~4题的答案发送上来。 (等待学生传送答案)

师:请看屏幕,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正答率。从同学们发送的答案中看出第3、4题的正答率偏低,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新课的内容。

2教学过程

师:这是体育课上常见的毽球, 请同学们观察毽球在落地过程中的轨迹特点?

问:同学们一起回答毽球的轨迹有什么特点?

生:轨迹是曲线。

师:这就是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定义是: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曲线运动。

生:研究直线运动时我们主要研究了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三个量。

问:很好, 与直线运动相似研究曲线运动也要研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这三个物理量哪个研究起来相对更简单呢? (板书)

生:位移。

师: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部分的内容就是曲线运动的位移。 (板书)

师:直线运动同学们一定很熟悉, 直线运动中我们是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移的呢?

生: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用数轴就可以描述。

师:很好, 请坐。如果物体的运动像毽球一样是平面内的曲线运动, 又该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移呢?

生:可以采用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

师:非常好!描述曲线运动的位移选用平面直角坐标系。

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可以用位移来描述, 位置变化的快慢用速度来描述, 本节课的第二部分我们一起来探究曲线运动的速度。展示图片, 猜想速度的方向?

生:感觉是火星沿着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去的, 链球也是沿切线方向飞出去的, 所以我觉得曲线运动物体的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沿切线方向运动。

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下面让我们用实验验证同学们的结论。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探究实验。实验是利用稳定旋转的陀螺, 在其边缘处滴上墨水, 观察墨水被甩出时在白纸上留下的点迹, 分析陀螺边缘上的做曲线运动点的速度的方向。请同学们对照学案完成探究实验。并在学案上总结归纳出你的实验结论。

(学生实验过程现场进行视频采集并投影到大屏幕上)

师:请同学们停止实验。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实验得到了实验的结论, 你们的实验结论和猜想一致吗?下面我们请几名同学代表各自的小组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实验成果。哪位同学愿意展示?

生:先请同学们看一下我们小组的实验轨迹, 从轨迹上可以看出墨迹是沿着陀螺的边缘飞出的, 就是切线方向。

生:我们小组的结论也是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师: (教师总结) 根据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 质点在某一点速度的方向跟曲线相切, 即该点的切线方向。

(板书) 师:物理学中的切线概念与数学中的切线有什么不同呢?结合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请同学们思考怎样更好地理解切线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

师:请同学们停止讨论。

师:先回答初中数学是怎样定义切线的?

生:过圆上的某点与半径垂直的那条直线, 就是该点的切线。

师:这是同学们以前学习的切线的概念。那如何来理解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中切线的意义呢? (白板课件展示)

师:结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来理解切线概念, 哪位同学想好了?

生: (学生白板笔书写) 连接AB两点, 直线AB即成为割线,

师:老师来总结一下, 根据瞬时速度的概念当t趋近于0时的平均速度是瞬时速度, 而此时割线AB也是趋近于0的, 那么此时的速度就是曲线上该点的瞬时速度, 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并且物理中的切线是有方向的, 与物体实际的运动方向有关, 即是一条射线。 (板书)

生: (学生白板笔画图)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就是轨迹的切线的方向, 所以先看哪些位置的切线方向是竖直方向的, 再根据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确定切线的方向, 过切点画出速度方向。

师: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物体的速度方向是时刻变化的, 所以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板书)

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既然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物体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可以做曲线运动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探究的问题。

(板书)

师:第三部分内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接受新知识, 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动手实验。通过小钢球在磁铁的吸引下的运动情况, 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请同学们对照学案上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比比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现象又明显!请同学们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过程现场进行视频采集并投影到大屏幕上)

生:把磁铁放到小钢球的正前方时小球的轨迹是直线, 把磁铁放到小钢球的侧面时小钢球的运动轨迹就是曲线。

师:你们小组的实验结论是什么呢?

生:当物体的速度方向同合外力的方向有夹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问:其他小组的同学你们的实验结论是什么呢?

生:我们小组的实验结论是当物体的速度方向同合外力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师:很好!

生:物体受到的是恒力的作用, 所以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不为零但与合外力在同方向也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不为零但与合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学生齐声回答)

师:非常好。为了更好地理解合外力与物体的运动轨迹之间的关系我们再来做一题。

师:同学们们让我们一起来分析, 那位同学愿意帮助老师分析啊?

生:我做了一个实验, (手中有一个纸球, 水平抛出纸球) 。根据纸球的运动轨迹画出轨迹。 (但轨迹的末态速度方向为竖直)

师: (白板课件) 根据矢量三角形, 可以得到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的速度, 如此这样继续下去, 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发现物体的速度的方向越来越向下偏, 但是无论时间有多么长从图形中可以分析, 速度的方向是不可能和合外力的方向平行的。

师:为了方便同学们的记忆, 我们这样记录“无力不拐弯, 有力必拐弯。曲线运动的轨迹夹在合外力与速度方向之间, 而且向趋近于合外力的方向弯曲, 即合外力指向轨迹的凹侧。”

师:根据同学们的正答率, 对轨迹、合外力和速度方向的知识点的掌握还是比较到位的。下面我们选出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分析一下第五题。

(白板课件)

教师点拨:我们在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以及物体的轨迹的时候, 要注意速度的方向是时刻变化的, 而轨迹是始终夹在速度和合外力之间的, 并且只能无限的趋近于合外力。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 本课小结。 (课件展示)

师:课后作业。 (课件展示)

师:下面老师把本节课所有学案上的练习题的答案发送, 请同学们接受, 并进行反思和反馈。 (答题机答案发送)

摘要:通过分析让我们知道物体的速度方向是时刻变化的, 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篇4:第五章 三次被打败,思想生动摇

其时,受太平军节节胜利的影响,广东高州的凌十八和怀乡的何名科两股反清势力不断壮大,攻城掠地,清廷十分头痛。

高廉道宗元醇闻知冯子材有勇有谋,请求高州总兵福兴批准,调派冯子材前往高州剿匪。福兴同意了宗元醇的请求,为了彻底消灭凌十八,福兴同时调派自己的得力干将张国梁协同作战。

张国梁原来也是反清人士,后来受了招安,由于战功突出,被升为把总。是广东高州总兵福兴手下一员猛将,最得福兴信任。

两人在追杀凌十八的战斗中,相互欣赏,协力作战,把凌十八的队伍赶至广西武利圩南岸,斩杀了三十多人。冯子材的手也被凌十八的人刺伤,落下了病根。

这年八月初二日,冯子材因围剿凌十八有功,赏戴八品顶戴。

接着,他又被派往怀乡围剿何名科。

何名科在怀乡盘踞多年,修筑有坚固的堡垒,拥有3000训练有素的农民军。

冯子材指挥的清兵只有1000人,虽然是正规绿营兵,但人生地不熟,深入敌人地盘打仗是兵家大忌。

冯子材综合分析了双方的形势,感觉以少胜多胜算不大,又怕提出意见被福兴视为懦战。于是,只好摆开阵势攻打,冯子材不停地来回跑动,给兵勇鼓劲。而何名科的人员都是当地农民,有作战经验,开战后一直相持不下,一直战到晚上都分不出胜负。冯子材只好收兵。

第二天一早,冯子材再次组织攻打,开始双方互有伤亡,冯子材知道相峙下去,对己方不利,突然间,他跃上了一块土墩高声宣布:“弟兄们,都给我往前冲,只要往前冲,人人有奖,杀一人奖励白银一两。冲啊,杀啊!”

在冷兵器时代,双方对垒,往往是勇者胜。兵勇们听说有奖,像潮水一样冲向敌人,杀声在空中回荡。何名科的战线被冲破,农民军被绿营兵气势吓傻了,纷纷奔窜。冯子材看时机已到,一马当先,冲在前面追赶败退的农民军,一直追到广西边界的蒲塘,斩杀了何名科,这才班师回营。

这一仗由于以少胜多,扫清了何名科,冯子材获奖500两白银。回营后他兑现承诺,论功行赏,全部分给了部下。

这是冯子材进入绿营军以来,自己指挥打赢的一次胜仗。捷报传来,张国梁第一个祝贺冯子材。

凭张国梁的直觉,广东军队不日就要开赴广西围剿太平军,正是用人之际。如能得冯子材搭档,便能所向披靡。于是大胆地向自己的上司、时任广东高州总兵的福兴推荐,冯子材从此投入福兴的麾下。

果真如张国梁所料,清廷为了扑灭太平军,以百倍的疯狂集结力量,从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广东不断输送军人到广西堵截太平军。

广东高州总兵福兴和广西提督向荣是追赶太平军的两支部队。

福兴十分依重冯子材,有一天,他把冯子材叫到高州衙门,寒暄后说了自己的打算:“我不日即北上围剿太平军,时间非常紧,你在广东和各路人马都熟,现在朝廷要扩充军力,希望你尽快招募500人跟我开赴前线。”

冯子材听了,内心十分感激福兴对他的信任,但表面上却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坚定地说:“请大人放心,我会用最快的时间完成招兵任务,这次出征,我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力,任由大人差使。”

福兴是正宗的八旗兵出身,属于满州正白旗,他是靠战功一步步升到总兵的位置,爱惜部下,有功必赏。冯子材处事果断,敢打硬仗的个性给他留下了深刻印像,他想给他更大的舞台锻炼,这才委派他招兵买马。他已经决定,如果冯子材这次招兵顺利,他招来的500人,就交由冯子材统领。

因此,听了冯子材的话,很是高兴,和他交待了一些招募兵勇的注意事项,亲自送冯子材到门外。

冯子材离开衙门,心里想,都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信得过的人,还是钦廉子弟。

想过后,决定回钦廉招人。

冯子材从高州日夜不停地赶回钦州,在沙尾村插旗招兵。

这番回来,回想从前的种种磨难,冯子材内心难以平静。

他到匾柑尖岭祭拜了父亲,在招兵的同时,请哥哥帮忙,在沙尾村旧址重建房子,他专程前往廉州府,把欠黄老板最后的100两银子还了。他还带着丰厚的礼物去探望三个一生都不能忘记的恩人:彭元辅,沈棣辉、蔡书吏。

钦廉两地民众得知冯子材回来招兵,很多穷无所依的青壮年纷纷前来报名,招兵工作进展顺利,只用了五天时间,500人已经招满。

明天,就要离开钦州了,这一去,是福是祸不得而知,是生是死也只好听天由命。

他对钦州这块生他养他的故土很是依依不舍。

傍晚时分,他来到平南古渡口,想起当初和哥哥子清站在渡口等父亲回来的情景,泪水蓄满了眼眶。想到自己出生时第一次回钦州,走的也是平南古渡。当年赶跑假艺人也是从此踏上大路街。古渡口就像个成精的老人,默默地看着钦江水东流,也像一个尽责的书记员,记录下这里发生的一切。

从平南古渡口回来,他又走进土地庙,静静地坐在一个角落。黑暗中,好像当年四岁一个小儿正在向他走来。走进土地庙接受李先生教育的往事,已经十分模糊,但对李先生的感激之情让他无法平静。又想到15岁无处寄身,得这小庙庇护度过的许多风雨岁月。他心里发誓:下次回来,我一定要重修土地庙。

当他带着500人出现在福兴面前时,福兴很是高兴,郑重地对他说:“这就是你的队伍,希望你带着他们,保家卫国,闯出自己一番天地。”

冯子材听了,激动得热泪盈眶,心里说:“知我者,总兵也。”

有了自己的队伍,他要按自己的思路来训练,他要带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队伍。

福兴看见他陷入沉思,亲切地说:“这支队伍的名字,我也为你想好了,就叫常胜勇吧!”

咸丰元年十二月(1851年),34岁的冯子材被升为高州镇标右营左哨三司外委把总,赏戴蓝翎。

随即,冯子材跟随福兴辗转追赶太平军。

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南濒热带海洋,北为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境内河流纵横,年降雨量1000毫米~2800毫米之间。

他们出发的时候,正是雨量最充沛的六七月,冯子材跟随福兴走在满是泥泞的土路上,走不多远,布鞋就成了泥鞋,人困马乏。而天气说变就变,本来丽日高照,刹那间便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哗啦啦说下就下,躲没处躲,藏没处藏,个个都成了落汤鸡。

部队又不时遭到太平军的偷袭,死伤惨重。

走着走着,看见路两旁尸横遍野,受伤的绿营兵躺在泥水里悲嚎,根本没有人管。有人在挖着浅浅的泥坑,随便地把死去的绿营兵往里一扔,草草铲上两锹土,就算埋了,连个记号都没有。

而先头部队不断传来某某部又被打败的消息,更让人心惊胆战。

冯子材很不理解,这洪秀全用了什么魔法,让这么多农民都跟着他拼命。他也是贫贱出身,知道一个贫苦之人,最大的渴望就是能过上好日子,但凡有一丝活下去的理由,就不会拼了命和官府斗。可以他的经历,他自己实在弄不清楚为什么这么多人都不怕死。绿营兵就算最差,也是正规部队,为什么却被刚刚揭竿而起的农民军打得溃不成军,死伤如此惨重。

想到太平军,他又想到说过要投奔太平军的黄锦泗,他的好兄弟。现在不知身在何处,不会真的投靠太平军了吧,若是真投了太平军,万一两人在战场上相见,是打还是不打?他想着这些,一脸的茫然。不觉自己也感觉可笑,世界这么大,就算黄锦泗真的投奔了太平军,怎么可能兄弟刀枪相见。

咸丰四年(1854年),冯子材随福兴驻扎在天京外围,伺机进攻天京。

为了围困太平军,向荣从紫金山南麓,往朝阳门、正阳门外,至七桥瓮,摆出一字长蛇阵,连营数十座,紧抵天京城垣的孝陵卫以南一线组建江南大营,像一条铁索将太平军死死地勒紧,让太平军如鲠在喉。江南大营建立后,所辖兵勇总数达到32615人。

这个时期,冯子材先后跟随福兴、向荣辗转征战十年,从九品官升至二品的总兵,如果说没有显赫的战功,要升到这个高位不太可能。但是,在这十年里,他曾经三次被太平军击溃也是有史可查的事实。

咸丰八年(1858年),江南大营清兵被太平军猛烈攻击,死伤惨重。8月,浦口大营又被围困,情况危急,江南大营主帅和春为了增援浦口大营,从各支部队中抽出精锐兵员3000,交由冯子材统领,赶赴浦口大营待命。冯子材带着部队连夜行军,8月14日赶到浦口,还没有修筑好工事,就被太平军发起冲锋击败。后来和春又给冯子材派了由游击孔朝彪管带2000精锐部队渡江增援,原先被击溃的部队又集合起来,一共5000人交由冯子材统领。

冯子材看到增援部队赶来,精神大振,把击溃的兵士再次聚集,正要组织反攻,队伍还没有就位,太平军发动了更加猛烈的攻击,兵勇纷纷退却,武器丢了一地,冯子材只好带着亲兵逃回镇江。

五天后,冯子材再次领着4000人增援浦口,太平军把冯子材的部队分割成两股,然后包围攻击。和春再次派总兵安勇帅增援冯子材,增援部队赶到,还没有摆好阵势,太平军像蜜蜂像蚂蚁一样聚集,漫山遍野都是太平军的旗帜。安勇帅战到全身无力而被杀,他所率领的部队士兵大多被斩杀。

咸丰九年(1859年)九月二十六日,六合清兵又被太平军围攻,和春再次派冯子材率兵增援,与先期到达的游击曾秉忠管带所率水师会合,准备会攻。

冯子材吃了两次败战,更加小心谨慎,他亲自深入敌阵侦察,回来后召开了专门的军事会议,会上,他对曾秉忠说:“如果要取得胜利,必须要先筑好堡垒,步步进击,扎实推进。”

曾秉忠说:“冯大人分析得极是,敌人现在斗志正盛,而我们已经吃了两次败仗,兵勇如惊弓之鸟,如果没有坚固的防守,一有风吹草动,兵勇就会落荒而逃,自相踩踏,不战而败。”

两个主帅统一意见后,派出三名副将看守新营,其余人马全部进入修筑工事。

二十八日,正当大家紧张地挖壕沟时,太平军大队人马突然降临。副将朱承先首先发现敌人,即刻命令兵勇开炮轰击,敌人受到阻击,减缓了进攻。但山后大批敌人汹涌而来,驻扎在河东的游击王希堂点放大炮,大炮在自己阵营突然爆炸,兵勇吓得四处逃奔,太平军趁机两路夹击,冯子材、朱承先来来回回督战,两人都受了伤,所有阵地都被太平军占领。冯子材看见大势已去,只好下令撤退,在烟雾弥漫的遮掩下,得以脱身。

因为这次大败,冯子材被和春凑请革职处分:“总兵冯子材奉檄总统援师,虽渡江甫及一日,究属调度无方,自应分别严参,以肃军纪。相应请旨,将甘肃西宁镇总兵冯子材暂行革职。”清廷准凑,冯子材被革职。

三次大败,让冯子材对太平军的实力和勇敢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为他在镇江保卫战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咸丰十年(1860年)七月,冯子材驻扎在镇江。

有天晚上,有个亲兵在街上偷偷揭了一张布告回来,走进冯子材的帐篷把布告递给他。

冯子材虽然只读过两个月私塾,但他从来不放弃认字学习的机会,尤其到福兴手下后,更是努力增长知识。布告上的字他大都认得。

原来这不是什么布告,而是洪秀全讨清廷檄文:

予惟天下者中国之天下,非胡虏之天下也;衣食者中国之衣食,非胡虏之衣食也;子女民人者中国之子女民人,非胡虏之子女民人也。慨自有明失政,满洲乘衅,混乱中国,盗中国之天下,夺中国之衣食,淫虐中国之子女民人。而中国以六合之大,九州之众,一任其胡行,而恬不为怪,中国沿得为有人乎!自满洲流毒中国,虐燄燔苍穹,淫毒秽宸极,腥风播於四海,妖气惨於五胡,而中国之人,反低首下心,甘为臣仆。甚矣哉,中国之无人也!……公等苦满洲之祸久矣,至今而犹不知变计,同心戮力,扫荡胡尘,其何以对上帝於高天乎!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雠,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务期肃清胡氛,同享太平之乐。顺天有厚赏,逆天有显戮。布告下天,咸使闻知。

亲兵眼见冯子材看得入神,轻声说:“这檄文说的也是事实,太平军虽然可恶,但清廷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两边都不值得卖命,我们干脆开溜回去过自在日子。”

冯子材听了,大喝一声:“大胆狂徒,这话也是你说的,下次再敢胡言乱语,绝不轻饶!”

亲兵吓得双腿发抖,连连说:“大人饶命,再也不敢了。”冯子材余怒未消,警告说:“如果不管好自己的嘴巴,小心祸从嘴出。”

亲兵听了,右手连连抽打自己的嘴巴。直打得血水直流,冯子材才说:“你出去思过,什么时候想通了,再回来。”

亲兵出去后,冯子材又从文书堆里翻出曾国藩的《讨粤匪檄》:

为传檄事: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於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

本部堂德薄能鲜,独仗忠信二字为行军之本,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长江之水,幽有前此殉难各忠臣烈士之魂,实鉴吾心,咸听吾言。檄到如律令,无忽!

看着对骂的两份檄文,冯子材内心乱了方寸。

当时,太平军正在围攻金坛,和春再次派冯子材增援。冯子材这次增援,算是和春给冯子材戴罪立功的机会。

冯子材虽然知道以三次战败之师去对抗精神亢奋,屡战屡胜的太平军,无疑于以卵击石。但军令难违,只好硬着头皮带兵前行。

行军经过丹阳时,看到沿途哀鸿遍野,伤兵躺在路上根本没人救治。而死伤的又大都是广东、广西的兵勇。又听传说李鸿章请洋人帮助镇压太平军,洋人不分黑白,见人就杀,平民死伤惨重。

冯子材心中大乱,发出了怒吼,“这仗我不打了,谁爱打让他打去!”

说完,调转马头,带队返回镇江。并向清兵节制乌兰泰报告“寡不敌众,我军被打败。”

由于这次的退缩,冯子材留给曾国藩的形象极差,曾国藩曾对手下说:“冯子材痞子出身,匪气有余,成事不足,此人不可重用。”

篇5:第五章 安全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第一节安全体系建设

根据Q/HSZ0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手册》、Q/HSZ0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程序文件》、Q/HSZ03《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文件》、投标书中所列的规程、规范、与此投标书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建设单位的相关指示和要求,在开工后的10d内,由我企业生产技术部派员进驻工地,协助建立本工程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国家安全标准制定施工安全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设施,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并发放安全工作手册和劳动保护工具。

一、施工安全体系建设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完善的保证措施。领导挂帅,全员参加,使安全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贯穿施工全过程。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施工经理直接管安全。经理部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施工队设专门的安全员,工班设兼职安全员。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安全检查程序、安全保障组织机构。

生产保证体系图见附件十三: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图。

(一)安全措施总则

1.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生产逐级责任制,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2.按施工人员的比例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员,驻地管理人员一律持证上岗,安全员证为红色,以示醒目。

3.在编制施工计划的同时,编制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细则、制度及

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分发至工班,组织逐条落实。搞好“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和“三级安全教育”。

4.每一工序开工前,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实施措施,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及时做好施工技术及安全技术交底,并在施工过程中督促检查,严格坚持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5.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安全的事故隐患,杜绝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现象,同时加大安全教育及宣传力度,对重点作业场所、危险区、主要通道设“五牌一图”,即工程告示牌、安全生产记录牌、防火须知牌、安全无重大事故记录牌、工地主要管理人员名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6.坚持每周一安全活动日的安全学习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坚持工前讲安全、工中检查安全、工后评比安全的“三工制”活动。

7.制定各项安全制度及各项安全作业规章制度

(1)各类机电设备操作规程及各项安全作业规章制度。(2)用电安全须知及电力架设、养护作业制度。(3)各类管路安设及养护制度。(4)有关乘坐车辆的安全专项规定。(5)防雷电、防洪、防火的安全专项规定。

(6)针对重点工程项目及关键工序,编制专项安全措施和专项技术交底,并设专人进行安全监督与落实。

(7)施工现场设工地医院,做好现场医护和急救工作。

8.建立以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健全

安全管理网络。成立安全保卫科,配备专职安全员1人,各队、班组设兼职安全环保员1人。设立治安保卫系统,配备治安员3人。负责工地日常安全生产、治安保卫的管理和检查。

制定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各级行政正职是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安全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各级行政副职和其他人员对自己分管和本职工作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

各级、各部门人员都应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实行“立体防护”,对安全生产要目标一致,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9.认真执行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等提出的有关施工安全指令、通知、要求等,参加由发包方统一组织和管理的安全生产协调机构,并努力协调全工地的施工安全,接受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

10.加强项目经理部级、施工队(车间)级、班组(岗位)级三级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教育制度化、经常化,让全体职员明白安全生产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各级各类人员必须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经考核(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建立三级安全教育登记表和安全教育培训档案、教育培训人员名册、新入厂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卡片、试卷及成绩登记表;健全考试登记及合格证发放登记台帐;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专门的安全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资格后,方

能上岗工作。在学习期间的特种作业人员,不能进行独立操作。职工换岗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必须进行相应的车间级或班组岗位级安全教育。职工工伤复工时,要进行复工安全教育。

11.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反“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活动,确保工程建设安全文明、优质高效地进行。安全检查的时间除每天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外,还应按以下要求进行定期的综合性安全大检查:施工局每季度至少一次;项目工地每月一次;施工队、工区每旬一次;班组每周一次。

12.严格遵守国家现行的有关安全技术规程、文件,认真执行工程招标文件规定的施工安全要求和规定,针对本工程特点,制定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制定工伤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严格按照“设备管理办法”和“物资管理实施细则”,制定设备及物资存放安全管理规定;制定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规定;制定高处作业安全规定;根据工地实际用车情况,制定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对生产用电、手持电动工具、切削工具、“三口”、临边等制定安全设施标准化管理规定。

13.做好全工地的救护工作。配足医务救护人员、器械、设备,积极与当地医院建立挂钩治疗救护体制。

14.台汛期施工,严格按国家及当地防汛度台的要求执行,成立防汛度台领导小组,提前做好预报预防措施,闲杂人员、材料、设备提前撤离到安全地带,并与当地防汛部门取得联系,统一步骤,统一指挥。

15.所有的生产、生活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山林防火规定。制定工地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业余消防组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防火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消防设施确保正常有效,灭火器材配备齐全、水源充足。要经常维护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临战状态。消防器材及设备附近严禁堆放其它物品。

16.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实行安全生产重奖重罚,安全生产奖惩贯彻“以责论处”的原则。对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并在安全生产中取得成绩的单位和有关人员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给以批评和处罚,对失职、渎职或严重违反规程制度虽没造成严重后果,也要给予批评和处罚。

安全考核指标与队、班组、个人经济责任制挂钩,授予安全部门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

(二)施工安全管理方针、目标

1.安全生产方针:本工程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法令,坚持“安全第一”和“安全生产,预防为主,防管结合”的安全生产方针。

2.安全生产目标: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指标并结合我企业安全管理规定,本工程施工期间我们的安全生产目标是: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重大交通火灾事故;一般安全责任事故不超过两起。

二、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为确保安全生产,我们将把施工安全管理作为项目经营管理的核心,建立以项目经理为安全管理第一责任者,副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为现场安全管理直接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质安部为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员,各施工厂、队设专、兼职安全员,各班组长为兼职安全员。安全管理机构在施工过程中抓好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施工生产安全运行。安全组织机构见附件十四:安全组织机构图。

三、施工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一)在工程施工中,我们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施工安全的一切规定,把安全放在首位,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做到预防为主,消灭一切事故隐患,确保施工生产安全。

(二)建立强有力的安全保证体系,依据安全保证措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施工前编制安全防护手册上报到监理部,发放到基层班组,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各级生产机构配齐专职安全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把安全生产纳入承包内容,逐级签订承包责任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作到齐抓共管。抓管理,抓制度,抓队伍素质,盯住现场,跟班作业,抓住关键。

(三)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全员主人翁的责任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针对本工程的特点,进行岗位培训,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遵章守纪和标准化作业的教育,并认真学习施工技术安全规则,企业施工安全标准,特殊作业人员须经考核通过后,持证上岗。

(四)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设施,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空、陡坡施工必须系安全带;距地面3m以上作业设防护栏杆,栏杆柱间距不大于2m,并设挡板或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按规定使用,定期检查,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五)开展安全标准工地建设,施工现场做到布局合理,施工规范,防护严密,并悬挂有关施工安全标语,设立醒目警示牌。土石方机械施工时,设专人进行现场指挥、调度,确保车辆机械行走有序规范。

(六)施工供电线路要经常检查维护,确保施工用电安全。混凝土浇筑仓面布设的电力电线应用专业木杆支撑,架设稳固,不采用裸线或麻皮

线,电气设备绝缘良好,并设有开关或触电保护器。

(七)施工现场要有交通指示标志,交通频繁的交叉路口、通道应牢固、平整、无障碍、无积水,宽度不小于10m,并设指挥进行交通疏导,危险地区要悬挂“危险”或“禁止通行”牌,夜间设红警示灯。

(八)汽车运输线路应保持畅通,载重汽车的弯道半径不小于15m,特殊情况不小于10m,道路纵坡不大于8%。

(九)施工现场的各种机具设备、材料、构件、设施等按要求堆放、布置,保证施工现场整洁文明。

(十)施工地点如邻近高压线路,应有安全隔离设施;如邻近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区域,必须采取切实的安全防护措施。生产车间及施工现场要设消火栓,备有足够的、有效的灭火器材。

(十一)施工现场应设临时防护设施并设有门卫和更夫。

(十二)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高处应采用低压安全灯,电气设备必须接零,并有避雷设施;非电气维护及操作人员禁止维修及操作电器设备。

(十三)搞好营地及工厂的治安工作,积极与发包人、当地地方政府公安部门联系,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场设安全管理部门,常驻1名安保人员,与当地政府搞好治安联防。做好治安防范工作。

(十四)广泛开展法制宣传和四防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群众保卫工程建设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对施工现场的贵重物资,重要器材和大型设备,要加强管理,严格有关制度,设置防护设施和报警设备,防止物资被哄抢、盗窃和破坏。

(十五)经常开展以防火、防爆、防盗为中心的安全大检查,堵塞漏

洞,发现隐患限期整改。

(十六)加强车辆设备的管理,加强对司机的安全教育,严禁违章操作;加强车辆设备的保养维修,严禁带病作业,作到文明驾驶,安全行车。

四、安全技术措施

(一)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现场的布置符合防火、防洪、防雷电等安全规定及文明施工的要求。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用房、仓库、材料堆放场、停车场、修理场按批准的总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

2.现场道路平整、坚实、保持畅通,危险地点悬挂安全标志,符合安全规定的标牌,施工现场设置大幅安全宣传标语。

3.现场的生产、生活区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网点,消防器具专人管理,不乱拿乱放,每作业队组成一个由15~20人的义务消防队,所有施工人员要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4.各类房屋、库棚、料场等安全消防距离符合有关规定,现场的易燃杂物随时清理,严禁在有火种的场所或其近旁堆放易燃物品。

5.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6.施工中如发现危及地面建筑物或有危险品时立即停止施工,待处理完毕后方可施工。

7.从事爆破、电力、高处作业及起重作业等特殊作业人员,各种机械的操作人员及机动车辆驾驶人员,经过劳动部门专业培训并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方准持证独立操作。

8.施工现场设立安全标志。危险的地区悬挂“危险”或“禁止通行”、“严禁烟火”等标志,夜间设红灯警示。

9.所有道路的便桥在桥头设立标志,注明载重能力和限制速度。10.加强爆破器材的领用、运输、使用、退库管理,严禁爆破器材流失。11.雷电期间作业安全措施:施工场地的油库、料库、变电站及其他所有临时设施均设置防雷设施,定期检查接地电阻,防止雷击。

(二)施工机械的安全保证措施

1.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取得操作合格证,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2.操作人员按照机械说明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3.保持机械操作室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酒后操作机械,机械不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

4.起重作业严格按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定的要求执行。

5.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三)消防安全保证措施

1.工地建立防火责任制,职责明确。按规定设专职防火干部和专职消防员。

2.按规定建立义务消防队,有专人负责,订出教育培训计划和管理办法。

3.重点部位(危险仓库、油漆间、油库、木工间等)建立有关规定,有专人管理,落实责任。按要求设置警告标志,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

4.建立动用明火审批制,按规定分级别,明确审批手续,并有监护措施。

5.非重点仓库及宿舍,明确明火手续,并有监护措施。6.焊割作业严格执行“十不烧”及压力容器使用规定。

7.危险品押运人员、仓库管理人员、特殊工种培训和审证,做到持有效证上岗。

8.施工场地布置时明确留出消防通道,配齐现场消防器材,并有专人监督检查。

第二节安全生产预案

为做好本单位工程建设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本单位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维护经济社会正常秩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单位工程建设实际,制定本安全生产预案。

一、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省、市水利建设与管理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目的

本应急预案为针对本单位工程建设过程中突然发生且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有重大社会影响或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有另行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应急处置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轻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社会危害。

(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在工程建设管理处统一领导下,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事故等级、类型和职责分工,按照安全生产组织机构细则各自负责相应的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三)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工程建设管理处予以协调和指导,各司其职,积极协调配合,动员力量,有组织地参与事故处置活动。事故现场设立由工程建设管理处组建、各级应急组织机构参加的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实行集中领导、统一指挥,进行事故处置活动。

(四)信息准确、运转高效。及时报告事故信息。在接到事故信息后第一时间内按程序启动应急预案。

(五)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以及完善应急装备等工作。

四、组织机构与职责

项目经理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同时设置安全生产副组长和专职安全员,各施工班组均设有兼职安全员,这样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及专(兼)职安全员构成了该工程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五、预防机制

(一)定期研究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加强质

量与安全事故应急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不定期的开展工程项目应急预案以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监督检查工作,防患于未然。

(二)由安全生产组长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上岗前培训,未经安全教育和岗前培训的施工人员不得上岗操作。

(三)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

(四)安全生产小组召开每周一次的安全生产会,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纠正,并做出具体的总结,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五)安全生产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对各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检查,查安全制度,查事故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施工车辆和机电设备,做到专人驾驶,持证上岗,严禁酒后驾驶和无证操作。

(七)出现安全情况时,安全员要沉着冷静,积极采取措施并及时上报,做好记录并拍照存档。

(八)现场有明显的安全施工、防火的宣传标牌、标语,设置足够的消防器材,保证消防道路畅通。

(九)道路做好路标,做到标志明显,确保车辆安全。

(十)工地建立防火责任制,职责明确。按规定设专职防火干部和专职消防员。

六、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一)值班人员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向指挥部领导报告。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并迅速启动预案。

(二)抢救组要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保护现场、消除险情、抢救受伤

人员和国家财产。

(三)后援救治组尽快负责联系抢救医院,利用准备好的车辆及救援器材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四)善后处理组要及时通知伤亡人员家属,及时做好安抚及理赔工作。

(五)事故发生后24h内写出书面报告,上报工程处及地方政府和相关安全综合监管部门。

(六)人员、物资保障

工地配备1名医务人员,配备简单的医用物资、单架,受伤人员可以在工地受到及时护理,同时工地常配备生活车1台,可以及时把严重受伤人员送往医院。

七、安全生产预案具体措施

(一)机械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机械伤害事故引起人员伤亡的处置:

1.迅速确定事故发生的准确位置、可能波及的范围、设备损坏的程度、人员伤亡等情况,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置。

2.划出事故特定区域,非救援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特定区域。迅速核实塔式起重机上作业人数,如有人员被压在倒塌的设备下面,要立即采取可靠措施加固四周,然后拆除或切割压住伤者的杆件,将伤员移出。

3.抢救受伤人员时几种情况的处理(1)如确认人员已死亡,立即保护现场;(2)如发生人员昏迷、伤及内脏、骨折及大量失血

①立即联系120急救车或距现场最近的医院,并说明伤情。为取得最

佳抢救效果,还可根据伤情联系专科医院。

②外伤大出血:急救车未到前,现场采取止血措施。

③骨折:注意搬动时的保护,对昏迷、可能伤及脊椎、内脏或伤情不详者一律用担架或平板,不得一人抬肩、一人抬腿。

(3)一般性外伤

①视伤情送往医院,防止破伤风。②轻微内伤,送医院检查。

制定救援措施时一定要考虑所采取措施的安全性和风险,经评价确认安全无误后再实施救援,避免因采取措施不当而引发新的伤害或损失。

(二)火灾应急预案 1.应急措施

(1)火灾发生后,现场人员应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抢救被火围困人员。

(2)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和120急救中心电话,详细说明事故地点、燃烧物资、火情严重程度、受伤人员情况及本部门的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3)立即拨打现场值班电话通知有关负责人。

(4)消防车未到达前,视火势发展,可采用以下灭火方式: ①冲水冷却法:即将水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熄灭火焰或将水喷到附近未燃烧的可燃物上,使可燃物免受火焰热力的威胁,避免燃烧。

②隔绝空气法:即用干粉灭火器或湿棉被等阻燃物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以将火熄灭。

③防止蔓延法:即将火灾现场的易燃物和可燃物从燃烧区转移,防止

燃烧物扩散,以阻止燃烧蔓延。

(5)项目负责人负责现场的物资、车辆的调度。2.注意事项

(1)事故发生时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全力抢救,拨打119、120急救电话并通知有关负责人。

(2)及时分析着火原因,避免采取不当措施。

(三)触电应急预案 1.应急措施

(1)现场人员应首先迅速拉闸断电,立即切断总电源(关闭电路),亦可用现场得到的干燥木棒或绳子等非导电体移开电线或电器。

(2)立即将伤员脱离危险地方,组织人员进行抢救。

(3)立即拨打120救护中心与医院取得联系(医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

(4)通知有关现场负责人。2.注意事项

(1)在未脱离电源时,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

(2)事故发生时应组织人员进行全力抢救,视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并立即通知有关负责人。

(3)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4)如须进行心肺复苏,应持续不断地进行操作(包括送医院的途中),不轻易放弃。

(四)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1.应急措施

(1)事故发生后立即向120急救中心呼救,简要说明事故地点及中毒人员症状,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2)用手指或钝物刺激中毒者的咽喉及咽后壁,用来催吐,如此反复直到吐出物为清亮液体为止。

(3)对可疑的食物禁止再食用。收集呕吐物、排泄物及血尿送到医院做毒物分析。

(4)对于催吐无效或神态不清者可让其喝牛奶或蛋清等润滑剂来洗胃,结合毒物面防止毒物的吸收并保护胃粘膜。

2.注意事项

(1)事故发生时应立即组织人员全力抢救,视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并立即通知有关负责人。

(2)如果中毒者昏迷,则需侧躺送医院救治,以免自然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气管内。

(3)不可作口对口人工呼吸,以免将毒物吸入施救者体内造成中毒。(4)误食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类)后昏迷者,或抽筋者或孕妇中毒不可进行催吐。

(五)中暑应急预案 1.应急措施

(1)发现施工人员中暑,班组长应立即把中暑人员扶到阴凉处休息。(2)报告项目部安全员,在安全员指导下给中暑者服用解暑药品。(3)安全员组织人员给中暑者进行物理降温(冰水、冰袋冷敷头及腋下等),加强通风及散热。

(4)对重症中暑者,必要时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或立即送医院治疗。

2.注意事项

(1)高温日晒下工作,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久。(2)高温日晒下工作,不宜穿紧身及不透气的衣裤。

第三节安全经费投入保障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项目安全管理,建立项目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机制,确保对安全生产管理、事故隐患整改和安全技术措施费用的提出和使用能及时、到位,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结合项目部的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帐户,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帐户由财务资产部负责管理。

二、安全投入

(一)项目主要负责人应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二)项目主要负责人对由于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三)财务科、质量安全科每年做好安全投入资金的相关报告。

(四)安全投入费用 1.安全生产管理费用;

2.安全资料的编印、安全标志牌的购置、安全宣传栏的设置、安全报刊、书籍、标语的购置等费用;

3.安全培训及教育费用(包括从业人员的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安全管理人员的考察、培训等);

4.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费用(包括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等);

5.危险源(包括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包括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等费用;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计划包括的费用;

6.事故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投入、维护、保养费用;应急救援预案的维护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费用;

7.消防设施与消防器材的配置、维护、保养费用; 8.新、改、扩建和在役生产装置的安全评价费用; 9.保健、急救措施费用;安全科技投入; 10.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用。

三、安全经费的提取、使用及保障措施

(一)财务部按规定建立相应的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加强对安全投入的管理。

(二)建设、工程项目应按有关规定,在生产经营及建设施工过程中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并用于项目的安全设施建设中。安全费用按工程造价的2%提取。

(三)安全费用由财务科按月提取,计入成本费用,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不得挪作他用。

篇6: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五章-教材要点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毛泽东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道路的起因: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第一,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第二,借鉴苏联的教训。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论十大关系》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总结、探索的初步成果。

讲话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讲话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八大召开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全国人民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八大的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 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

结论,这一阶段的初步探索是后来探索的开创性工作。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至“文革”前的失误。

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些已经比较清楚,更多的还有待于继续探索。我们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

失误的原因: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

失误的表现: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

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至“文革”前的有益探索。

(1)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

(2)党中央许多同志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结论: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

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过程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目的: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认识的过程:

(1)1980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他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3页)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开始。

(2)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1986年9月,“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3)1992年视察南方时,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了科学的、精辟的、完整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邓小平之所以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在社会主义本质之中,不是简单地出于社会主义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的逻辑推演,而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地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当前的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看,离开生产力水平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

从中国的具体国情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时代特征看,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

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述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邓小平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

邓小平一再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

胡锦涛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发展:“社会和谐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理论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过去由于缺乏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方面,认为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范围越广、程度越高,越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甚至脱离实际条件,盲目扩大公有制的范围,提高公有制的程度,结果导致远离根本目的的结果。

过去的认识是把社会主义的特征作为本质,以至于远离了社会主义的目的。

第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针对性,一方面是过去只着重于关注巩固和扩大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把它当作目的本身,而忽视了更为基本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另一方面是防止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少部分人富而大部分人穷的两极分化和其他消极现象。这两种情况都不可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两个针对性:

历史:清算模糊认识;

现实:防止改革的偏差。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这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首先,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其次,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

再次,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关系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命运。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必然性: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首先,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其次,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一条主要经验。历史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如何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总的目标是改造落后生产力,提升传统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最终整体达到发达生产力的水平。

(2)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

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

(4)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过程

1953年,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1958年初,毛泽东又提出现在要来一个技术革命,并要求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以后,江泽民、胡锦涛先后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第三,现代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3.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思考题

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上一篇:外墙防水卷材施工方案下一篇:骨干教师教育考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