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研究

2024-06-2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研究(精选8篇)

篇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研究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研究

摘 要: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化,事业单位为保证持续发展、繁荣昌盛,就必须将改革视为工作基础,盘活内控体系,创新制度内容,切实满足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文章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的进行简要阐述,分析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问题,并给出内控制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内控制度 创新

内控制度顾名思义,是以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制度。具体来说,内控制度的运用,确保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能够有章可循,有效保障了单位内部人力物力的高效使用,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加大内部控制力度、创新制度内容,减少了经济案件的发生概率,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降低财产损失,促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的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都是由国家直接管理控制的,涉及内容多、领域广,如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科学机构等,是一?N含有公益性、福利性等特点的国资单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不同时期的工作目的都是有所差异的,国家负责资金供给,早期事业单位基本上以非盈利工作为主,这个阶段财务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服务人民、贡献社会,二是保证一定程度的运营;中期是一个观察社会形势、促进自身发展的阶段,事业单位的筹资方式多元化,国家援助投入是其一,同时着手于社会和市场、另辟蹊径,财务管理的目的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即强调“低风险、高回报”;随着社会经济转型期的到来,传统的计划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绩效管理体系逐渐被运用于财务管理之中,增收效益、良性发展成为了重中之重,确保事业单位不被市场、时代所淘汰。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问题

(一)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缺乏重视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仍停留在财务管理的初级阶段,虽然已经罗列出有关制度内容,但是缺乏控制体系,很难做出更为具体的经济决策。有些领导认为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是两种概念、不同级别,不会给予财务人员过多的内控权力,领导是内控的一把手和唯一决策人。长此以往,财会人员只是负责收发票据、账目记录、现金业务等,认为自己没有内控的权力与义务,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只注重近期的资金流动运转,缺乏长远眼光与手段。

(二)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缺乏监督管理

目前之所以我国事业单位还没有形成一套更加系统完整的内控制度,与国家缺乏监督管理力度有着很大的关系。首先,由于国家方面监督不到位,加之事业单位缺乏自觉性,导致财务人员处于被动、随意的工作局面,管理积极性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其次,内控制度的设立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单位整年的收入与支出要保持在平衡状态下,但是国家监管力度微乎其微,有些事业单位借此“良机”开始耗尽冗余财务资金,部分小型事业单位甚至存在着挪用公款、牟取私利的现象,于国家于单位而言都是一种损失。

(三)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亟需提升

相对其它部门来说,财务部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谓的内控制度建立也只是停留在基础表面,缺乏深入探讨。纵观各大事业单位,很多财务工作者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管理的束缚与限制,他们掌握的知识技能过于老套陈旧,对于什么是内控制度、怎样建立内控体系了解的不够多,特别是对新事物、新知识还保持一个观望的状态,导致财务工作的实效性往往不如人意。

(四)岗位分配不合理

财务工作下设不同种类的业务项目,项目与项目之间存在着职能重叠的情况,特别是对一些刚刚接触财管工作的人员来说,容易对职务问题感到迷惑不解,不能正确把握个人职责,财政工作很难落实到位,并且容易造成财务漏洞,这与内控制度的原则内容是相悖的。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策略

(一)加强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重视

财务管理过于松散、组织不严密,就是缺乏内控制度的体现,我们只有明确了内控制度的重要意义,分析内控能够对事业单位产生何种正面影响,探讨内控的目的和方式,并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这才能说明内控已经引起了有关重视。从目前来看,我国多数事业单位还没有意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在哪,因此具体工作成效甚微。事业单位领导是所有经济活动事项的决策者,而财务人员是财务工作的主体,了解当前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运作情况,所以重视财务管理内控制度,首先还要从单位领导方面入手,强化他们的思想意识,将财务内控整理到日常工作建设之中,发挥牵头作用,规范财务人员的操作行为。此外,针对岗位不清、职责不明这一问题,单位要重点解决,合理设置岗位、优化人员配置,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细化、明确各层级业务的职责,在充分满足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要求的前提下开展工作。

(二)组建并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广大事业单位在遵循国家内控体系建设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自身运营情况及财务管理情况,制定一套适合本单位使用的内控制度,并解决财政资金的不明流动问题。内控制度中要涉及到正确的内控报告编制流程,由单位财务部牵头引领,明确纸面文件的具体格式,建立相关制度章程,对本单位年终内控报告进行全面编制,并负责组织财务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对报告文件的获取、核实、审批、上交进行规范性阐述。此外,定期开展内控报告文件监查工作,落实构建内控考核制与信息资料平台。

(三)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立的关键点

第一,内控制度的大体框架。结合本单位现行管理体制及财务工作的特性,明确内控目标;寻找内控的要点难点,把握关键性、隐患性工作环节;就内控难点制定控制手段,并依此对财务管理内控进行评价;

第二,内控制度的目标设定。客观评价财务部门内控制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确保内控制度精细化实施。

第三,内控制度的评价设立。结合五个项目环节,即财务风险、运作环境、财政活动、财务交流以及督查管理。财务风险主要考究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事业单位风险防范辨别、体系、措施的完整性;运作环境考察职业分工、职责明细、激励措施、考核制度以及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层次;财政活动是指事业单位是否具备财务风险防范的政策与程序;财务交流是评价财务信息的流通程度;督查管理方面需要事业单位将目前的督办部门统一整合,确保监督措施执行到位。

(四)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项目内容

第一,预算项目。控制预算人员分工及其职责明细;预算申报、审核、批示是否科学;预算编制和实施是否存在多头管理迹象;预算支出的配套考核制度是否健全;

第二,收支项目。不相容职务分离制是否严格落实到位,相关责任制度如资金保管、内部审计、账单记录、出纳、印章等齐全与否;对财务收支项目审核、批示的职责进行控制;控制管理票单印章和财务印章;货币支出凭证批示,是否符合法律要求;

第三,采购项目。采购部门和缴款部?T分工职责的明细性与科学性,确保不相容职务分离;采购审批流程的完善性,及其相关流程责任的完整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是否存在采购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及采购数量、类别;采购项目各环节的控制力度,如申请采购的审核、购买、检验、缴款等。

第四,固定资产项目。控制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职能的差异性;固定资产的购买、招投标、受理、支付等环节的审批制度是否严密;固定资产有偿行为的审计力度,以及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固定资产报废清理的申报情况。

第五,合同项目。合同审核、签订、备份、督办、纠纷的处理章程,控制多头管理现象;控制合同授权、签订以及审批的权限;合同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制度内容是否做到有章可循;合同章的使用及保管情况。

(五)强化监督意识,做好内控报告监督检查

加大内控报告监督力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建设意义重大,具体应落实以下几点内容:第一,事业单位将财务内控报告递交上级部门,由本地区财政部门连同相关部门严格核实报告内容是否属实;第二,事业单位财管内控监督要具有集中性和分层性特点,由中央部门统一调控,下属各级财政部门和相关监督部门享有信息监督知情权和监督权;第三,严格监督历年财管内控监督不达标的事业单位;第四,内控报告内容必须符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严禁单位领导刻意指示内控人员编充虚假信息,保证内控报告的真实性;第五,上述内容如存在恶意违反现象,依律追究当事人责任。

(六)实现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第一,整合培训资源,开展业务授课、专题讲义、会议探讨等学习活动,根据事业单位整体情况安排培训周期;第二,实行学员跟踪管理,由事业单位所属培训机构牵头组织学员开展自主学习、在岗学习,规定期限内完成相应任务,依照工作日及各岗位具体需求,安排论坛研讨、社会调查、专题研究、对外交流等形式活动,按要求向事业单位培训上交学习记录、业绩文件、实例分析结果、社会调查报告等,加强理论实际结合能力;第三,业务知识强化更新。对于获取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完成培训任务的学员,由事业单位建设持续学习组织机制,定期对外邀请名师进行会谈讲座,或开展专题演讲、经典案例解析、小组研讨等形式活动,打造财务精英学术交流平台,切实加强学员的实际能力。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内控制度又是对财务管理的强化与巩固,进一步提升了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核算以及保障能力。创新内控制度是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需要,是迎合新时期、新形势的科学举措。

参考文献:

[1]陈庆红.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以财务管理内控建设为例[J].当代经济,2015(6):80-81.[2]何飞.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思考与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18).[3]梅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建设的若干思考[J].交通财会,2015(5):23-28.[4]陈朝晖.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的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8):253-253.

篇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研究

摘要:事业单位作为当前国家政治经济体系中的重要载体部分,在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本文结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现状,对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践与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与论述。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管理手段,保障企业资金、资产安全和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统计我国目前有126万个事业单位,职工人数超过4000万人。目前正处在2020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事业单位在满足现代社会事业公益服务需求上面临的任务也在不断加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因素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加剧,内部控制管理在企业改革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突出性作用使得该项管理理念逐步被推及到事业单位的管理改革工作中。通过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能够加强对自身经营和经济活动的有效控制,从而实现对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的保护和监督,为事业单位管理者有效地掌握事业单位逐渐增加的经济活动提供了必要的途径。

财务内控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社会群体对于事业单位公益性服务提出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的需求,当前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公益服务性支出金额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为了加强事业单位对资金和资产安全的管理、保证事业单位服务工作和建设项目的有序开展,逐步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成为了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工作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目前,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在不断推行,不少事业单位在管理中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更多的局限在制度的订立与完善的层面,内部控制也多数停留在事业单位领导的报告、会议内容上,而没有在实际的管理中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尤其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目前仍沿用传统的资金预算、审批、拨付、核算等工作办法和工作流程。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和财务内控对岗位工作的要求认识较少。财务工作人员认识上的不足导致了财务内控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事业单位财务执行力差、财务状况随意性较大,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和资产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二)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同内控要求不符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在设置岗位时应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轮岗制等岗位设置办法。然而,目前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专业人员配置不足是制约着财务内控发挥作用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专业人员的限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岗位上依旧存在着兼职、换岗、职位业务交叉等现象。这一问题导致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岗位和人员职责范围互有交叉、岗位职能不明、财务控制人为影响因素大的现状,使得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中徇私舞弊、挪用、盗用、挤占专项资金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三)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流程中?绦辛?较弱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是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中的核心环节。然而,由于财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导致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还局限在书面的层次。由于缺乏相应的执行监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办公方式和工作流程的随意性较大,缺乏按照内控制度执行的必要动力。因此,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形成必要的限制作用,无法弥补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是国家利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创新建设

(一)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思想宣传教育活动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思想和制度的宣传工作,提高事业单位全体在职人员的内控意识是实现内控制度在事业单位管理中有效作用的基础。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不能只依靠事业单位领导层对内控管理重要性的理解,而是要让内控管理思想渗透到事业单位日常运行和管理中去,才能为财务内控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事业单位要通过开展以财务内控为主体的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如报告会、研讨会、知识问答竞赛等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经办人员、会计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等进行及时的财务内控思想认识教育,在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中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改进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

科学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财务内控的根本保障。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实施,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的财务现状制定出科学、规范、有效的内控制度,实现财务管理岗位的有效分工和在职人员职责的明确,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保障,进一步保障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合法、资金支出真实,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在明确事业单位资金流向的基础上,加大对财务工作的规范管理。

(三)加大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在财务内控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监督与管理中的重要部门。因此,根据内部控制管理的需要,事业单位应在自身内控组织结构中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工作部门。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事业单位财务现状和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财务内控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加大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设,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确保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践

全面预算管理是能够成为事业单位中实行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管理措施。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和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预算编制、审核、调整、分析、执行和核算,可以改变事业单位以往财务支出由领导一支笔审批带来的人为性干扰,为财务内控的实施提供更加科学和规范的目标。同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将事业单位的财务目标进行细化和拆分,可以有效地约束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使用情况,并根据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和考核工作,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起到进一步的监督与管理作用。

(五)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实施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财务工作人员作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实施的主体,对财务内控执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为了提高财务内控的效率,不断增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是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立与完善的重要内容。因此,事业单位要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职业、思想考核工作,通过教育培养的方式,不断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四、结束语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在我国的文化、教育、卫生及科技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动力。但是,事业单位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惯性的制约,在管理体制中还存在着机制不灵活、事企部分、职能定位不清、公益服务性嘉奖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公益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逐步完成建设中国特色服务体系的目标,加快推动事业单位制度体系改革成为了当前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关键之处。

参考文献:

篇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研究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财务目标由基础目标、发展目标以及终极目标组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逐渐向绩效最大化方向迈进, 并彻底改变了以往的资金预算收入管理模式, 积极转向绩效导向的良性发展模式。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现状

1. 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

部分事业单位尚未设置专门的财务职能部门, 相关财务工作由其他人员兼职;部分单位虽设立了财务部门, 但没有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缺乏健全的工作章程, 导致财会业务交叉、人员职责不清;部分单位尚未成立内审部门, 导致内部审计作用无从体现, 严重影响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内控意识薄弱

内控意识是有效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保证, 而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比较薄弱, 缺乏内部控制理念, 对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缺乏全面的内部控制知识, 尤其是部分领导片面认为财务监管等同于内部控制, 这种内控意识的欠缺严重影响了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另外, 相关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待提升,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迫在眉睫。

3. 监管力度不足

目前, 我国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财务监管制度, 单位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偏低, 财务人员工作随意性较强。另外, 相关制度要求“收支平衡”, 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各事业单位会想方设法地在年终前将财政拨款用完, 缺乏对财务花销的有效监管。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

1. 提升内控意识

事业单位应提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提升内控意识, 明确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从多方面入手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合理展开。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 事业单位领导是会计工作、财务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对单位会计工作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负重要责任。因此, 在新形势下应不断地提高事业单位对内控目标、参与主体等方面的认识, 将内控制度建设提高到全员参与的高度, 尤其是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讲座, 加强单位领导对内控知识的学习力度, 提高领导对内控方向的认识, 进而强化单位整体的内控意识。与此同时, 应明确财务部门负责人、单位领导、经办人员等在内控过程中的具体职责要求, 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与制衡机制, 充分调动全员参与内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2. 健全内控制度

在新形势下, 国家需积极出台科学合理、易于实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具体步骤:第一, 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 明确事业单位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能, 实现合理分工, 同时明确财务内控的具体内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能有效保证财务核算的完整性、合法性与真实性, 从而在不同经办人之间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 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资金的安全性;第二, 建立健全内部核查制度, 全面审查事业单位资金、资源来源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 审核不同部门的资金效益动态, 审核财务制度是否存在漏洞, 审核经济事项的具体执行状况, 监测资金流向及经济活动的效益, 确保资金数额的真实性以及资金来源的合规性;第三, 建立与国家内控制度、单位实际相吻合的财务管理制度, 并以此为基础完善和强化资金管理, 及时、准确地掌握单位的资金流向。

3. 加大监管力度

鉴于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监管不力的现状, 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应积极做出调整, 设立财务内控监管部门, 委派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管, 全面、系统地了解单位的内控情况, 准确把握内控薄弱环节;加强财务监管, 在充分发挥内控作用的同时, 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对单位内部控制与财政业务进行独立评价, 全面掌握制度状态与当前的业务情况, 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促使事业单位效益的最优化。另外, 为了全面提高内部审计效果, 还应从制度层面赋予内部审计部门一定的权威性与独立性。

4. 完善人才培养

事业单位财务控制, 一方面需要完善的监督监理体制, 另一方面需要人才的强力支撑。高素质的人才是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主体, 也是保证各项财务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中新鲜事物的增多, 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新形势下, 必须完善事业单位的人才培养策略,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全面管理, 积极组织财务人员定期进行学习与培训, 普及最新的专业知识与财务技能, 全面优化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与此同时, 要加强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 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此外, 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奖罚与考核制度, 加强对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业绩、思想道德水平、培训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考核, 避免财务人员做假账、滥用公款等现象。通过合理的奖罚制度, 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 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内部控制现状为切入点, 从提升内控意识、健全内控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完善人才培养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策略, 旨在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开始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经济的发展需求, 积极探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思路,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高一斌, 王宏.对加快推进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 2015, (2) :215-216.

[2]李孝林.会计控制目标系统论——兼议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目标[J].财会通讯, 2002, (9) :7-10.

篇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风险防范

一、前言

当前对事业单位制度讨论最为热烈的一个部分就是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形势下,对事业单位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而内控制度正不仅是解决好事业单位运行和管理的关键因素,也是事业单位高效运转的基本因素之一。因此,完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就成为了摆在事业单位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建设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改善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的策略和途径。

二、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正处在改革的时期,面对新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新的人文环境等,对事业单位的高效运行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对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现状的分析,更有利于事业单位清醒认识自身的问题,达到批评和自我批评兼备的效果,从而更有利于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现阶段,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仍然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主要分析如下:

1.内部控制制度的大环境建设不完全

内部控制控制大环境建设不完全,是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些基础方面做得不是非常的完善,导致在内部控制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层面的问题,包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态度、情感以及心理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使工作人员产生消极工作的方式,从而影响了事业单位运行的效率和质量。内控制度的大环境建设不完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度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这就导致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行中,并不是考虑为经济服务,而是考虑的为人民服务,即通过计划搞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的水平,事业单位的责任就是让人民吃饱过好。因此,使得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还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第二,内部控制思想认识不到位。这是因为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迅速变化,导致人民的生活水平快速的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是,事业单位的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水平的提高,导致很多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内部控制制度不知道该向何处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对内控制度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内控制度就是简单的提高办公效率。第三,权责问题突出。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后,事业单位的改革没有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步,又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的权力和责任就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在现如今,事业单位还没有确定好自己的责任,导致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权力和责任都没有分开,认识没有达到明确,才造成事业单位在建设内控制度时,出现了权责不明确的问题。第四,效率低下。这是因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认为工资待遇不尽如人意,又没有相应的激励制度和监督制度,导致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导致事业单位运行效率低下。

2.风险意识淡薄

风险意识淡薄,是指事业单位并没有风险防控的措施和规划,甚至一些事业单位根本就没有考虑过风险的问题,这是因为绝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是受国家政策的支持或者受国家财政的补贴,导致很多事业单位的发展就是为了获得自身正常的运行,根本就没有长远的目标和打算,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极大的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效率。风险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风险意识不强、缺失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薄弱。这三方面集中反映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事业单位实际运行过程中,内控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建设缺陷,导致事业单位没有风险意识。

三、建设内控制度的途径和方法

1.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大环境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大环境,主要是指在建设内控制度的过程中,应该优化环境的建设,因为环境的建设对事业单位来说,才是最大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大环境,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分别是健全内控制度、强化内控制度思想认识、建立绩效考核体系。这三方面的建设,主要是基于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行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环境建设的考虑。这三个方面的建设,从一方面来说是为了保证内控制度建设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内控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是为了促使内控制度在建设过程中发挥好自身的优势,积极促使事业单位人员进行有效的执行,从而加大内控制度执行的全面性和彻底性,把内控制度落实,切实展开内控制度的建设。

2.建立健全审计部门

建立健全审计部门,是指在事业单位内进行有效的财务审计和核算,从而促使事业单位提高风险防控的意识,建立健全预警机制以及评估机制。从另一方面来说,则可以杜绝腐败的发生,减少财务上的风险,从而更加有利于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制度、人、观念。这三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反映出了内控制度建设的最大难题。因此,在建设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中,最应该解决的就是制度问题,其次才是人,最后才是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内控制度建设完善。

参考文献:

[1]高红燕.浅析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财经界(学术版),2013,21:50+96

[2]应红慧.论新形式下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进一步完善[J].经营管理者,2013,17:139

篇5:事业单位内控制度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单位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更是问题不少。

笔者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体制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现象,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效的具体表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以权代法,领导说了算,排斥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二是虽建有规章制度,但有章不循,形同虚设;三是监督乏力,没有相应的检查,出了问题也不知从何而起。

具体表现为:

1.内控意识淡薄,基础管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数会计是从其他非会计岗位转岗而来,部分会计人员连从业资格证书都没有,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

在具体操作中,印鉴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领导“一支笔”审批情况还比较普遍,只要领导签字,什么费用都可以报销,重大事项没有实行集体审批决策;工作人员调离岗位也不及时办理清点、交接手续等。

2.费用开支过大,控制不严

由于部门预算编制达不到零基预算要求,不够细化、准确,经常有预算调整变动情况发生,各项实际支出也并非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支出,缺乏预算的刚性约束。

同时,单位一般都是按照收入规模花钱,缺乏对资金支出合理性的分析,缺少成本效益核算,致使各项费用重复浪费、开支金额庞大。

3.资产不实,资产管理混乱

一是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二是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划分不清;三是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清。

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定期的资产盘点工作没有按规定执行,时常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混乱状态。

4.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违章难究现象严重

新《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都对内部控制作了具体规定,并且突出强调了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在每一具体业务的控制条款中都增加了有关防范风险的要求。

然而,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普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一是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及经办人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保管等现象;二是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现象;三是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四是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化,该设内审机构的不设,该配备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的不配置;五是忽视风险控制,造成巨大隐患甚至损失。

二、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难点1.管理理念不到位,缺乏责任感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存在误解,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概念非常模糊,不理解内部控制的意义所在,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一种程序;有的单位本身不重视会计工作,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配备要求不高,会计人员普遍业务素质偏低,对内控认识不透;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支持会计工作,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

2.现行授权机制容易造成内控制度失效

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置上,会计监督人员受单位领导管理,其监督权力也由单位领导授予。

这种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的设置,本身不符合管理学基本原理,其行为必然受控于管理层,反映管理层的意图和目的,体现管理层的意志,致使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名存实亡”。

3.外部环境不到位,不协调

从外部环境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只是一个单位自身的事情,还应当是一项社会工程。

目前,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极其微小,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各有侧重点,忽视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督促。

4.相关政策不到位,会计监督乏力

近些年来,国家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做出了规定,但是,尚缺乏具有可参考操作的具体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的监督制约措施。

三、对策和建议1.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

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2.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单位内部行为

全面清理整顿单位原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办法,依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有关要求,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要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培育自我约束自控能力。

对于预算管理、资金拨付与费用支出管理、报销审批程序、以及对错误核算与错误支出的纠正等等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确定单位自控的重点和目标。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及相关人员在贯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

一是要严格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审查。

应认真贯彻执行新《会计法》关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的规定。

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招聘,对不符合条件但已在会计岗位上工作的,应进行培训,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

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

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单位财务文化的培养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同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切实加强会计人员队伍的入门教育和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4.发挥财政与审计部门作用,强化监督控制

财政部门是会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应对有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检查,改变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

篇6:事业单位内控制度

摘要: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包括领导不重视、内控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等。本文认为,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在遵循合法性、成本与效益、全面性等原则的前提下,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点看法和建议。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审计

在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是国家加强单位内部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也是单位改善治理、健全各项制度的客观要求;是事业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是衡量一个单位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但长期以来,社会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上,而忽视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一般归国家所有,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无法防范组织机构中的内部人员舞弊问题,则势必会对国有资产造成巨大损失。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无论是在设置的系统性方面还是在执行的力度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政府机关和企业相比,我国事业单位缺乏强有力的监控体系。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加强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控制制度才能监督和约束事业单位会计行为,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它是及时制止和发现事业单位经济犯罪和腐败的最有力的管理工具。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足

单位领导内控意识薄弱在主观上认为内部控制制度仅是在企业实施的一种管理制度,一些单位领导甚至不知道内部控制制度为何物。事业单位也很难形成类似于企业的多方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因此不少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上还是采取领导“一句话”的管理体制,对主管领导的管理权限缺乏必要的限制和监督,一旦主管领导的工作思路、作风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整个单位出现问题。还有些事业单位制度不够健全,业务不够规范,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因领导重视不够,只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忽略了制度的执行。使制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有的领导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办事手续繁琐束缚了手脚,影响了办事效率,因而没有对执行情况严格监督和评价,也缺乏奖惩机制,使内部会计控制流于形式,发挥不了作用。

(二)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缺乏该有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有的单位本身不重视会计工作,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配备要求不高,会计人员普遍业务素质偏低,对内控熟悉不透;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支持会计工作,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再加上无论是正规教育还是继续教育,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都没有被提到重要位置,内容过于简单,可操作性不够强,导致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知识掌握的少,执行制度困难。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忽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对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的新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三)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现象严重

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保管人员之间不能正确的实行职务分离或实行了职务分离而没有相互制约;二是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现象;三是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四是物资的领用、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导致会计内部控制执行削弱;五是忽视风险控制,在采购、投资、工程项目等业务中损公肥私、捞取回扣。由于程序不规范,为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财务管理失控,出现贪污、挪用公款等现象,给事业单位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四条规定: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并参照以上5项原则,我认为国事业单位在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合法,我国的《会计法》对单位财务人员的岗位设置、岗位分工都有严格的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按此规定规范单位的财务工作,切实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建立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时,还要全面考虑本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特定要求以及行业规范。

(二)成本效益原则。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错误或舞弊的发生,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组织设立岗位分工制度,可能会增加单位的用工成本,另外内部控制制度也很可能使管理复杂化,从而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因此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其成本不能超过错误或舞弊可能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否则对单位来说将是得不偿失。

(三)全面性原则。事业单位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注意使内部控制制度覆盖从单位负责人到具体经办人员的所有从业人员,并贯穿从管理决策到决策执行、反馈、监督的各个业务流程。全面性原则从空间上要求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要避免“木桶”效应,不能留下内控的死角,从而使单位的每一项业务的运行都处在制度的规范之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

三、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我国事业单位种类众多,为解决我国事业单位存在的诸多问题,近几年我国正逐步加大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也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年。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当符合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单位负责人要充分熟悉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及相关人员在贯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首先,要严格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审查,认真贯彻执行新《会计法》有关规定,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招聘,对不符合条件但已在会计岗位上工作的,应进行培训,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单位财务文化的培养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同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切实加强会计人员队伍的入门教育和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三)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单位内部行为 依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有关要求,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培育自我约束自控能力。对于预算治理、资金拨付与费用支出治理、报销审批程序、以及对错误核算与错误支出的纠正等等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确定单位自控的重点和目标。

(四)强化监督控制发挥审计部门作用

加强内部审计,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是强化内部控制的一项具体措施,通过健全内控制度,可以进步治理水平,实现对财力、物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经济组织的预期运作效率。审计部门是会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治理部门,应加强对有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疏漏或新生事项,要结合单位特点改变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强化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保证单位的业务活动能够按照组织预定的目标和方式,在有效的控制下规范运作。通过内部控制的审计、监督,纠正和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使内部控制的执行可以更加符合制度设立的初衷。建设内部控制审计严格奖惩机制,对不按要求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处罚,从而增加内控对从业人员的约束力;对一些单位领导随意任用会计人员,及或因个人意志导致内控失效的要予以追究责任。只有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奖励或惩罚,才能激励和促进推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部门及员工尽心尽责地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对已经运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监督和考核,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结合发现情况及时调整审计内容及重点在对被审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各项收入的真实完整性,各项支出的合规、合法性,债权债务的真实性,资产的核算管理情况等审计的同时,还应扩大到会计核算中心会计监督未涉及和不能到位的部分:

1、行政性收费的合规合法性。对涉及收费的行政事业单位,要从收费票据的领、用、管等环节入手,认真查阅文件、收费许可证、使用中的票据和票据存根等有关资料,审查行政性收费的依据、主体、收费标准是否合法合规,收费收缴是否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

2、收入的完整性。主要审查收入来源是否全部入账,有无将收入不及时报账、漏报、少报或不报账,形成单位“小金库”;延伸审计判断是否存在转移收入的问题。

3、支出的真实合理性。要通过对被审单位上下之间经费支出的纵向比较,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横向对比,分析行政事业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是否体现公共财政的要求。同时联系被审单位的经济业务,分析判断其支出的真实性。

4、资金的使用效益。重点应检查社会关注的各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项目安排、资金拨付、使用管理和效果等方面进行跟踪审计,看有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现象。

5、资产的安全完整性。要针对资产账实分开核算管理的薄弱环节,重点审查资产的保管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购入、验收、领用各环节是否有恰当的记录,资产使用人的责任是否明确,是否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清查,账账、账实是否相符等。

6、会计核算中心负责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有关内部管理制度是否严密有效,会计监督工作是否规范合理,是否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坚持按制度办事,按规定标准核定收支等审计内容。

总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工作的紧迫性,它的内容十分广泛,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有效进行,就必须强化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事业单位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工作得以顺利推广。相信通过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内部审计工作一定能够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完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方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发展研究,2005(1)。

(2)周曙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之我见[J]。会计之友,2006,(5)。

(3)黄丽华,何晓民:关于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企业经济,2007(11)。

篇7: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研究

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缺失现象,政府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在单位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这是国家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单位管理,健全各项制度的客观要求。从《会计法》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都对内控制度的相关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长期以来,我县相当一部分单位实施内控制度仍然流于形式,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问题甚多。结合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缺失问题,下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内控制度失效的具体表现

目前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一些单位以权代法,领导说了算,排斥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二是部分单位虽然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是有章不循,形同虚设;三是单位内部监督缺乏力度,没有相应的内部监督机制,出了问题也不知从何而起。具体表现为:

1.会计人员内控意识淡薄,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数会计都是半路出家,非专业人员居多,50%以上的会计人员目前仍未取得从业资格证书,这直接影响了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在具体业务操作中,印鉴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领导“一支笔”审批情况还比较普遍,只要领导签字,什么费用都可以报销,重大事项没有实行集体审批决策;会计工作人员调离岗位也不及时办理清点、交接手续等。

2.费用开支过大,控制不严

由于部门预算编制达不到零基预算要求,预算不够细化、准确,经常有预算调整变动情况发生,各项实际支出也未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支出,缺乏预算管理的刚性约束。同时,单位一般都是按照收入规模花钱,缺乏对资金支出合理性的分析,缺少成本效益核算,致使各项费用重复浪费、开支金额较大。

3.单位资产不实,管理混乱

从今年国有资产信息化登记来看,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是单位对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导致单位的资产不实;二是单位会计人员对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概念模糊,资产划分不清;三是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清,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定期的资产盘点工作没有按规定执行,单位时常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账实不符的混乱现象。

4.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违章违规现象严重

《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都对内部控制作了具体规定,并且突出强调了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在每一具体业务的控制条款中都增加了有关防范风险的要求。然而,在内控制度建设上,普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一是单位会计人员、会计档案保管人员及经办

人没有按要求,做到分离制约,存在会计出纳一人兼任、出纳兼会计档案保管等现象;二是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现象;三是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单位对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四是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化,有的单位该设内审机构的不设,该配备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的不配置;五是忽视风险控制,造成巨大隐患甚至损失。

二、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难点

1.管理理念不到位,缺乏责任感

目前,我县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及会计人员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误解,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制度的概念非常模糊,不理解内部控制的意义所在,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一种程序;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本身不重视会计工作,导致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配备要求不高,会计人员普遍业务素质偏低,对内控制度认识不清;个别单位负责人不能支持会计工作,使内控制度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

2.现行授权机制造成内控制度缺失

目前,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置上,各单位会计人员受单位领导管理,其监督权力也由单位领导授予。这种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的设置,本身不符合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其行为必然受控于管理层,反映管理层的意图和目的,体现管理层的意志,致使各单位内控监督目前是“名存实亡”。

3.相关政策不到位,会计监督缺乏协调性

近年来,尽管国家对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作出了规定,但是,缺乏具有可参考操作的具体内控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的监督制约措施。从总体情况来看,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只是一个单位自身的事情,还应当是一项社会工程。目前,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极其微小,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检查各有侧重点,忽视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督促。

三、改进措施和建议

1.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本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同时还要针对本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2.建立健全单位的内控制度,规范单位内部行为

全面清理整顿单位原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办法,依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有关要求,制定单位内控制度。要有针对性的结合本单位实际,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

点,培育自我约束的自控能力。根据部门预算管理、资金拨付、报销审批程序、以及对错误核算与错误支出的纠正等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确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点和目标。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是贯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直接责任人,承担着相应的经济责任。一是要严格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检查。按照《会计法》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的规定。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担任本单位会计,对不符合条件但已在会计岗位上工作的会计人员,应按照我县对在职会计人员培训方案要求“所有在岗会计人员必须2年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否则不得从业会计工作”以此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二是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确立“转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和业务技能的提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和职业作风要有一个新的转变。同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切实加强会计人员队伍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和完整。

4.发挥财政与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强化监督控制管理

财政部门是会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应对有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检查,改变单位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

5.建立内控制度的考核机制,强化责任追究

篇8: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研究

一、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不合理之处

(1) 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事业单位财会管理中, 财务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 纵观财会工作的实践不难发现, 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由于是新接触财务管理工作, 对于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做到合适的处理。部分财会人员对我国的财政法规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导致财会人员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无法及时发现财务中潜在问题, 限制着内控制度的实施, 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利益。

(2) 内部控制意识非常薄弱。在事业单位管理的过程中, 财务内控是关系到财务管理实效性的关键。但是,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内控意识并没有深入人心, 并且的严重的限制着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由于许多的人为因素导致, 在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严重的限制着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由于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导致在财务内部控制的时候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在实际中, 许多事业单位在年终的时候会出现收支情况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到账面上的情况, 经常会出现一些收支不符的情况, 有部分的资金流向不明。此外, 事业单位中的公章也没有依照规定管理, 很难保证在财务上统一监控单位。

(3) 预算控制存在问题。在财务管理中, 预算控制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虽然现阶段我国的在财政预算中都能够结合批复的实际情况安排, 并结合实际情况, 遵照批复的要求执行。但是, 在执行阶段, 事业单位很难做到结合统一或者绩效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因而, 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 想要保证绩效的公平性就显得非常的难。因此, 在财务管理的现阶段, 如果预算控制和决算之间不能够相统一, 就会导致执行阶段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严重的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发展。

(4) 事业单位领导对内控制度不够重视。通过调查之后不难发现, 在事业单位中存在部分领导人员缺乏对内控制度的认识, 错误地以为内控制度仅仅是单位中的管理条例, 甚至会对自身的权利造成影响, 导致领导们仅仅关注内控制度的制定环节而忽视后期的执行环节。这样的情况导致单位中相互制约的机制难以形成, 影响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在现阶段, 关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情况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 笔者发现, 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研究, 认识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发展的必要性:第一, 有助于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率。在事业单位运作的过程中, 国家拨款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如果不能够采用合适的内部管理制度, 就会出现十分混乱的局面, 导致单位内部出现严重的浪费。而结合内控制度可以规范资金合理使用, 减少挪用资金和不恰当采购的情况出现。第二, 有助于保全国有资产。在事业单位内部, 如果出现财务问题, 不能够构建一个合适的资金管理制度, 就会导致出现国有资产和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而使用内控制度之后, 可以明确财务部门不同人员的职责, 明确分工, 保证资产使用情况记录的真实性, 以保全国有资产。第三, 可以促进财务管理规范性, 提高财务信息的水平。财务管理中, 采用内控制度, 可以督促工作人员遵循制度的指引, 积极的参与到信息的处理当中。通过制度的指引, 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一些执行依据, 减少事业单位出现财务风险的情况。

三、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策略

(1) 关注资产内部预算管理。作为资产内控制度的关键部分, 有必要结合预算管理进行严格控制。在事业单位中, 一经确定的预算编制就要严格的执行。在执行预案的阶段, 有必要将事业单位中的各个部门结合起来, 科学引导、合理规划, 保证年度收入与预算管理相协调, 减少收支不平衡的情况出现。

(2) 结合互联网建立健全内控平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阶段, 网络已经逐渐走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阶段, 有必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 运用网络手段, 建立统一的财务信息控制平台。通过这一控制平台, 可以科学的将事业单位中的不同部门结合在一起, 保证在事业单位中不同部门中的人员能够在相互监管的过程中合法合规的运用财务制度, 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促进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平台的建成。

(3) 结合内控制度需要科学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要保证在事业单位中减少领导兼岗情况的出现。因此, 在事业单位中, 有必要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 将财务和主管人员进行可续的划分, 保证在实践中专人专岗, 权责分明, 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的落实到个人。通过合理设置工作岗位, 分散单位中的职权, 可以避免单位中存在全能领导, 降低腐败问题的发生概率。此外, 还有必要关注专项金额的审核力度, 保证每一笔资金在使用之前都已经经过审批, 推进财务管理向公开化、透明化发展, 从而保证财政资金得到高效运用。

(4) 完善内部审查和制约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控制的阶段, 一方面要关注事业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 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完整性与资金的合法性。如果发现出现漏洞或者出现问题之后, 要及时采取措施, 监控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流向。另一方面, 要制定有关的制约制度, 确保事业单位内部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对于事业单位内部不同的部门之间, 要结合部门的工作范围、性质、人员实际情况等等, 制定明确的权责, 保证部门内部人员能够权责分明、各司其职。通过这种相互监督的方式,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一种彼此制约的关系, 保证资金能够向较为安全的方向发展。

(5) 关注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提高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助于财会工作的顺利开展。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式, 在选择和培训财务人员的时候, 有比要科学的制定培训计划, 有策略的展开培训, 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减少不良诱惑对他们的影响。在保证财务人员职业素养的同时, 还要关注他们业务水平的提升。在培训的同时, 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人员的素养, 科学的将业务和单位整体结合, 在培养人员素质的同时科学的设计工作的流程, 保证与单位的业务相契合。

参考文献

[1].吕鸿波.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构及完善.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6 (11) .

[2].郭晓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和风险防范.商业经济, 2015 (06) .

上一篇:内部经营管理责任书下一篇:四川省劳动合同书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