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2024-06-24

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精选6篇)

篇1: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文/惠有忠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不断地进行着教育改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该项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充分带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带动起课堂的学习气氛。但是,它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对其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信息技术不能在教学中实现其真实的价值。通过对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联系进行分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教学;互换课堂

学生在刚步入高中的时候,对于高中学习的认知不完全,导致其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节奏,成绩日渐下滑。而高中的化学知识比初中的难度加深了许多,学生学起来更是感到压力倍增。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一、正确的认知

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这就导致教师对于这门技术的认识还有些模糊。许多教师都把信息技术当做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没能完全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整合的含义是要把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一体化,而不是还把说教当做教学的主体。化学教育实现信息化,教师在上互相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以此来学习其他教师的科学教学法,对于教学的多样化和学生学习自主化有着积极的影响。良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的整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实践意识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化学信息技术课堂

1.理解抽象概念

高中化学课本中,含有较多的抽象性概念。比如,“甲烷的结构”“有机化合物反应物质变化”,对于这些抽象性的知识,教师传统的化学教学中,都是用口述的形式教学。高中的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对于教师的介绍容易产生误区,影响学习。而教师运用幻灯片,在大屏幕上向学生展示物质的详细结构,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良好的认知,而且学生对于路的兴趣一直比课堂大,对于观看幻灯片有着很大的兴趣,而且这种直观的观看,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对于学生良好地掌握知识有着积极的帮助。2.认知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都是与生活中的实际密切相关。除了课堂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还会通过电视、报纸和其他媒体进行了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看到了物质在生活中的现象,没有得到详细的解说,对知识的印象不够深刻。教师如果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学生观看的同时进行解说,对于学生良好的认知有着积极的影响。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时,教师通过视频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对于一氧化碳的危害也会有一个良好的认知。然后,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让学生自己说出想到的其他有毒物质,对于脑海中知识的整合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激发化学兴趣

课本上的知识是学生所要掌握的,书本中会对书中知识在人们发展中的应用进行举例,还会涉及课外化学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目前,时代发展迅速,书本上的课外连接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教师通过络,查找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最新应用,让学生了解到最前沿的化学应用,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找一些与课本知识无关的最新化学成果,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2010年石墨烯的发展者获得了诺贝尔奖,然后教师说明石墨烯的化学及物理性质,引导学生自己联想石墨烯对于生活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互换课堂

教师在络中交流教学经验的时候,很容易达成许多共识,许多教师对于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都非常感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起络电视这一技术。络电视一项不受距离限制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选择不讲,把课堂交给学生在络中认识的教师,让其通过络电视的方式对自己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会感觉很新奇,进而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5.新奇化学实验

课本中许多知识点采取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如果可以转变为实验教学,就会产生引人注目的现象。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了解知识,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但是,一些化学物品或是仪器因为价值及有毒性等原因,教师不能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在络中寻找与此相关的实验,对其中的实验流程及现象进行解说,让学生观看其中的化学奥秘。

6.良好化学背诵

化学虽然是一门理科学科,但是其中存在着许多的硬性知识,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背诵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传统教学中对于这些知识,教师都会积极地找寻办法,设计一些顺口溜,方便学生的记忆。但是这种记忆方式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还是不够深刻。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一面让学生观看物质的本体,一面对其背诵进行积极引导,这样这些硬性知识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整合反思

信息技术涵盖了很多高科技技术,这些技术会让学生感到新奇,进而带动学习兴趣。教师把握这些技术,对于提高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之间的整合,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发展才能完善,等其发展完备后,这一观念在以后的发展中必将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科技就是一把双刃剑,他们大多看到了科技消极的一面,很大一部分人都沉迷于络虚拟游戏之中。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信息技术虽好,但是不可完全利用这种技术代替教学,要学会把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才可能实现这种整合的优势最大化。

化学作为一个与生活相关的学科,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进而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李玉南。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探究[J]。高中数理化,2013(8)。

篇2: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摘要】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化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步发展。借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提高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中的实验教学效率。

【关键词】化学实验;多媒体教学;教学效率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化学研究已经是实验、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在全面进行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整个化学学科来说具有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优势与作用。它不仅是课堂理论教学的继续、补充和深化,而且具有课堂理论教学所欠缺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启发性。多媒体软件还具有人机交互、信息存贮量大、画面丰富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可控制改变的发现式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课堂效率,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创新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新观念、掌握新方法。可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解决学生在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地位,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总体来说,多媒体手段在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方面具有以下优势:

一、多媒体具有的独特优势可以提高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加深对化学规律的理解,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但是,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由于受教学手段的制约,出现了“教师讲实验,学生一边看”的现象。做完课本上规定的实验就算完成了任务,显现不出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学生被动接受实验结果,往往对实验结果不明确,加上实验可视度低,直接影响了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最大限度地改变这种现象。

1.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使学生投入实验教学

通过微机多媒体的硬件和软件的不断更新及开发,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发现式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由他们自己参与发现新的事物和新的知识,使其成为真正的课堂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讲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一课时,调用一些清晰海洋中氯的动画,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在讲解乙酸乙酯的制备及反应条件探究时,提前准备好实验软件,让学生自己操作,选择正确的仪器,正确的安装、实验。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操作,实现仪器的变换和移动,把过去教师一人实验,学生被动观察的枯燥教学,变成主动探索,变乏味的学习为主动快乐的学习。

这样的教学过程,一方面可以缩短学习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使学生们主动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掌握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从而达到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充分投入。2.多媒体技术放大了演示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化学学科中大部分的概念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物质内部的微观结构肉眼根本无法看到。普通的课堂教学,主要依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教师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帮助学生理解,而很多学生受教师语言能力和自己理解能力的影响,很多似懂非懂。现在可以借助课件进行动画模拟展示,能直观形象地呈现物质内部的微观组成。另外,教师在组织课堂演示实验时,由于受位置的限制,很多学生难以看到演示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变化过程。而应用多媒体手段便能将实验演示的现象放大,可以将化学反应的瞬间定格,利于学生观察。

多媒体手段以其独特的功能和先进的技术为我们创造了多维多元的课堂教学环境,特别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更是显示了其独特的魅力。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启迪、设疑,不仅可以提升教学的效率,又可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直观。多媒体实验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化学教学的现代化课堂教学。

3.多媒体模拟,亲自动手,即时纠错

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中,对于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所出现的危害,在课堂上不可能出现,教师只能通过自己的经验来讲给学生。但学生缺少直观的印象。很多学对老师的话是一脸茫然,不的要领。如果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这些错误的实验操作,并且放大因不同的错误操作产生的不一样的后果,则会使学生产生心灵的触动,知道错误操作所引发的危害,印象会很深刻。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加热与通氢气孰先孰后、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等实验,通过多媒体手段模拟错误操作所带来的后果,不仅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切身的体会,还能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带来实验学习的主动性。

二、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

1.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突破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将时空拉长,将瞬时定格的功能。能极大程度地增强教师语言表达的效果,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比如,在教学“元素周期律”时,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对这一问题进行延伸,让学生利用数据分析归纳课本中周期表后面的元素周期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又观察多媒体软件展示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变化的规律。这样,学生考虑问题时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在媒体技术的帮助下一 一得以破解,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3.利用多媒体增强实验教学的安全性,减少实验反应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013年4月8日,河南郑州一所高中,学生吴某作为评委,协助老师进行化学实验考试,在观察李某的烧种子化学实验时,李某操作失误,导致酒精灯的酒精和火苗飞溅出来,李某看到这个情况,本能跳开,而吴某坐在凳子上,面朝操作台,因躲闪不及,面部被烧伤。在化学实验中,很多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于一氧化碳的毒性较大,很容易造成中毒事件;硫化氢的制取和性质,特别是一些易燃、易爆的气体等是化学课堂中的不安全因素。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或一带而过或干脆不做。如果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多媒体模拟,既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又可以避免对师生身体的损害。一些反应太慢的实验,如铁生锈、胶体的电泳实验、工业生产中的炼铁、炼钢、石油的综合利用等化工生产和反应器中的实验现象等,这些需要长时间才能出现变化的实验,在课堂短短几十分钟,是无法看到完整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而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可以直接将实验过程显示出来,还具有真实感,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这样既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利用多媒体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启迪、设疑、归纳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有利于轻松实现实验教学目标,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它可以将抽象的现象和概念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事实证明,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化学实验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勃勃生气,它通过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明霞,杨北平,浅析高校化学实验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应用[J].成功(教育版),2010,(l):138-139.[2]盛建国,李大林,陈江洪,化工原理实验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8):74-77.[3]范闽光,许雪棠,李斌等,工科物理化学多媒体教学的 实践与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z1):243-244. [4]田丰.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与改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5):7-8.

篇3: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虽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能否将其与化学教学进行巧妙结合, 直接关乎着这种教学方式的可行性,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流行的东西都是好的。通过实践, 笔者发现, 信息技术可以完成多种传统教学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与实际相结合

高中化学中所学习的化学反应, 都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到, 比如酸与碱的反应, 学生们很容易便可找到实验材料, 通过亲身做实验来增加对反应的认识。然而对于一些日常生活较难遇到的药剂的化学反应, 相对来说学生们则会难以理解。虽然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化工厂, 但由于经费以及时间问题, 学生们很少有机会能亲临现场参观, 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点。通过信息技术, 学生们能够很好的了解工厂的工艺流程, 大幅度地提升课堂效率。

(二) 微观反应更直观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 很大篇幅都是关于分子、原子、同分异构体等微观粒子的理论, 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只凭借想象力, 就算是我们都难以表达清楚, 对于学生来说, 理解就更困难了。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 动态视频演示, 不但可以模拟出分子、原子的形态, 甚至是反应过程, 都可以让学生看得一清二楚, 大大降低了学习化学的难度, 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有了, 效率自然不在话下。

(三) 大大扩充了课堂容量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 学生基本是靠参考书以及试卷来丰富课外知识的。将信息技术引入高中化学课堂后, 教师可以发挥其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的优势, 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并展示给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 将要面对高考时, 利用多媒体能够扩充课堂的容量, 减轻了课下学生盲目搜索资料的负担, 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 通过多媒体技术, 教师可以将学生由课堂“带”到社会, 关注一些国内外的化学污染事故, 树立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与价值观念。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结合

前文中也曾提到, 并非所有流行的都是好的, 虽然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优势, 但传统教学方式也并非一无是处, 它并非简单的板书、模型、仪器, 同样, 它也有其独到的地方。之所以说是结合而不是取代正基于此。

(一) 实验不可取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安排的实验安全性、可操作性都较强, 辅助于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很好地对所学知识加深了解。这些实验是不可取代的, 无论课件做得多么精美, 多么面面俱到, 都不可能达到实验的效果。虽然实验视频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化学反应发生时的现象, 但毕竟不是自己动手得到的东西, 学生从中学到的东西也不会比亲手实验来得扎实。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就是这个道理。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 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提升科学素养。

(二) 板书不可取代

用多媒体代替板书确实可以起到方便快捷的作用, 但若用其将板书取代则是不明智之举。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更重要的是板书的书写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学生思考的过程。另外, 板书还有一个可变性的特点, 它完全由课堂上的情况而定, 教师会根据学生对所讲知识点的反应情况来决定板书量的多或少, 而多媒体的课件教学, 则不能满足这点要求, 课件是固定的, 具有不变性。

上述两点可以说明,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通过多媒体才能更好地呈现, 对于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掌握, 还有一些内容, 如元素周期表的认知等, 这样的图表会附在化学课本后面, 这些就没必要非要通过多媒体演示的途径了。对于一些简单明了的问题也可以一带而过, 而不应拘泥于多媒体技术的方便快捷而浪费了时间。

三、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的关系

科技的突飞猛进使得信息技术早已普及到普通百姓家中, 学生们会通过电脑绘制图表, 以及收集整理各种资料、信息, 并会求助于互联网来获取问题的答案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样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在课余之时, 学生们还可借助网络对学习上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在这个注重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 信息技术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学习成绩也就自然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总之, 在化学教学中, 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每个高中化学教师都应该把握好“结合”这个度, 既不能过于传统盲目排斥新生事物, 又不能过于依赖信息技术而忽视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性。每个教师要用现代化的教学设计理念来指导信息技术的应用, 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完美融合。

摘要: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 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对于课堂教学同样如此。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完美整合, 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篇4: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互换课堂

学生在刚步入高中的时候,对于高中学习的认知不完全,导致其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节奏,成绩日渐下滑。而高中的化学知识比初中的难度加深了许多,学生学起来更是感到压力倍增。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一、正确的认知

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这就导致教师对于这门技术的认识还有些模糊。许多教师都把信息技术当做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没能完全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整合的含义是要把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一体化,而不是还把说教当做教学的主体。化学教育实现信息化,教师在网上互相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以此来学习其他教师的科学教学法,对于教学的多样化和学生学习自主化有着积极的影响。良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的整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实践意识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化学信息技术课堂

理解抽象概念

高中化学课本中,含有较多的抽象性概念。比如,“甲烷的结构”“有机化合物反应物质变化”,对于这些抽象性的知识,教师传统的化学教学中,都是用口述的形式教学。高中的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对于教师的介绍容易产生误区,影响学习。而教师运用幻灯片,在大屏幕上向学生展示物质的详细结构,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良好的认知,而且学生对于网路的兴趣一直比课堂大,对于观看幻灯片有着很大的兴趣,而且这种直观的观看,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对于学生良好地掌握知识有着积极的帮助。

认知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都是与生活中的实际密切相关。除了课堂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还会通过电视、报纸和其他媒体进行了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看到了物质在生活中的现象,没有得到详细的解说,对知识的印象不够深刻。教师如果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学生观看的同时进行解说,对于学生良好的认知有着积极的影响。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时,教师通过视频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对于一氧化碳的危害也会有一个良好的认知。然后,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让学生自己说出想到的其他有毒物质,对于脑海中知识的整合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激发化学兴趣

课本上的知识是学生所要掌握的,书本中会对书中知识在人们发展中的应用进行举例,还会涉及课外化学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目前,时代发展迅速,书本上的课外连接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教师通过网络,查找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最新应用,让学生了解到最前沿的化学应用,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找一些与课本知识无关的最新化学成果,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2010年石墨烯的发展者获得了诺贝尔奖,然后教师说明石墨烯的化学及物理性质,引导学生自己联想石墨烯对于生活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互换课堂

教师在网络中交流教学经验的时候,很容易达成许多共识,许多教师对于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都非常感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起网络电视这一技术。网络电视一项不受距离限制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选择不讲,把课堂交给学生在网络中认识的教师,让其通过网络电视的方式对自己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会感觉很新奇,进而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新奇化学实验

课本中许多知识点采取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如果可以转变为实验教学,就会产生引人注目的现象。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了解知识,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但是,一些化学物品或是仪器因为价值及有毒性等原因,教师不能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中寻找与此相关的实验,对其中的实验流程及现象进行解说,让学生观看其中的化学奥秘。

良好化学背诵

化学虽然是一门理科学科,但是其中存在着许多的硬性知识,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背诵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传统教学中对于这些知识,教师都会积极地找寻办法,设计一些顺口溜,方便学生的记忆。但是这种记忆方式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还是不够深刻。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一面让学生观看物质的本体,一面对其背诵进行积极引导,这样这些硬性知识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整合反思

信息技术涵盖了很多高科技技术,这些技术会让学生感到新奇,进而带动学习兴趣。教师把握这些技术,对于提高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之间的整合,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发展才能完善,等其发展完备后,这一观念在以后的发展中必将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科技就是一把双刃剑,他们大多看到了科技消极的一面,很大一部分人都沉迷于网络虚拟游戏之中。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信息技术虽好,但是不可完全利用这种技术代替教学,要学会把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才可能实现这种整合的优势最大化。

四、总结

篇5: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东津新区王河小学

陈先平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关键词:农村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课堂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现代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学手段、方法、内容的重大变革,加快了教育信息化进程。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我国城乡少年儿童在学习方式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一项表现为:城市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拥有更多的学习资源,如城市的孩子拥有电子设备的数量远远高于农村孩子,加之农村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孩子买不起一些必要的课外书籍,这意味着农村的孩子在选择学习资料时受到了限制,更需要外界资源的补给,加上农村孩子信息较闭塞,见识不广,知识面较窄,给包括数学在内的小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困难。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点和难点,事关农村工作的全局。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因而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迫切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那么,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应用有限的信息技术资源更好地进行课程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在这里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参与

运用多媒体画面,一开始就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新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学“商不变规律”时,采用故事引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这样开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段我小的时候老师给我讲的一个小故事,好不好?(学生齐答:好!)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猫妈妈分鱼’。在一条风景秀丽的小河边猫妈妈带着一群小猫生活,其中有一只名叫肥肥的小猫,它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猫妈妈就想找个机会教育帮助它。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猫妈妈钓到很多鱼,又要分鱼了。猫妈妈对身边的肥肥说:‘给你6条小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吃吧’,许多小猫拍起手来表示满意,唯独肥肥大叫着说:‘6条小鱼太少了,不够吃’。猫妈妈说:‘那好,我给你12条小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吃’。话音刚落,肥肥又叫又跳:‘不够,不够。’猫妈妈又说:‘那我给你24条小鱼,平均分给8只小猫吃,怎么样?’肥肥得意地说:‘够了,够了。’猫妈妈和其它小猫都笑了起来,而肥肥却莫名其妙”。这时老师停止故事的播放,问:同学们,为什么猫妈妈和其它小猫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每只小猫吃到的鱼一样多)。猫妈妈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猫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

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现在的孩子,个体意识增强,群体意识减弱,有的孩子很不合群,农村孩子相对城市孩子来说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较少,不善言谈,不善交往,严重影响学其合作学习与相互交流。其实农村的孩子很渴望参与活动,只是在学习中往往缺少合作的机会与方法,缺少有效的资源,农村购买教学挂图、教具、学具的经费少,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难,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般能力等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制约着教师教的方式的改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拉近了孩子间的距离,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例如,执教数学实践活动课《参观果园》时,由于学校所在地的周围就有草莓的种植基地,甚至有的学生父母就是果农,因此孩子们都十分有兴趣。参观前,先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浏览老师下载的有关草莓的网页,了解各种草莓;参观后,让小组列出调查的结果:草莓的营养价值、品种、价格,计算出基地年产量及收入;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出网页,帮助果农进行产品宣传。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提供相应资料,学生利用计算机整理、收集相关有用的信息,甚至有的学生把获得的种植的知识传授给父母。此时的学习已不单单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涵盖了健康、美术、信息技术等各科的整合学习。在整个互动学习中,真正回归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地位,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他们有了实践的机会,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

还有许多可供实践的数学活动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合作交流机会,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其中。如《节约用水》,学生通过网络或报纸、图书调查世界各地水资源情况,我国人均占水量,生活中浪费水的情况,计算学校一个水龙头一天浪费的水,计算所有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课后合作计算村子里一年共浪费的水,然后,指导学生制作宣传小报和电子小报,传送给村长。如教学《测量》时,利用媒体向大家真实呈现一名同学家里劳作时的情形,帮助这位同学计算自家种地的面积,鼓励学生回家实地测量,算算自己家里地的面积,试着计算自家地的粮食产量。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其实,许多数学概念、教学模型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就是因为太抽象、不具体,如果仅凭教师的描述和讲解,往往是教师花了很大精力,教学效果却事倍功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这一重点,笔者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平均分成4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借助动画演示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演示使学生自己感受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形,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相等,从而顺利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用红色弧线闪烁演示,使学生建立起“一大格”的清晰表象,然后再数出钟面上有12大格。接着运用多媒体把钟面放大,用蓝色小方块逐个闪烁显示,帮助学生数出一大格里面有5小格,进而认识到钟面上有60小格。在探究时分关系时,笔者又通过课件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转一圈。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得出1小时=60分,从而轻易地化解本节的教学难点。

再如,农村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去游乐场,在上《8、7、6加几》时,我设计去“游乐场”游玩,通过“买门票”,“给20元钱”自由选择游乐项目,列出算式计算,有的孩子根本没有去过真正的游乐场,更别说玩过,以至于在要求他们写下感受时,有个孩子说:“为什么我‘玩’了这么多,可一点也不觉得高兴呢?”。有了前车之鉴,我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在教学《旋转和平移》时,旋转和平移的概念是十分抽象的,需要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然后抽象出辨别两种现象的依据。将录下的春游时学生在游乐场的游玩情景,学生在学校日常生活的情景播放,让学生从其中找出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如摩天轮、海盗船、旋转木马等项目,升旗、擦窗、跑步等活动都含有这两种现象,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模拟物体运动轨迹。学生非常清楚地看到旋转和平移这两种现象的运动规律,使难点轻而易举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运用信息技术,让评价方式成为学生的成长坐标

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而学生间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有的上课比较好动,有的自卑感强。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不断鼓励他们敢于表现“与众不同”、有个性、有创新。

农村的孩子没有什么优越感,对自己的表现与城市孩子相比往往显得不够自信,甚至自卑,因此他们更需要表扬与鼓励。如果在学习结束后,能采用多种形式给予激励,效果将大不一样。有了信息技术的介入,教师可以根据计算机的反馈系统提供的信息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程序,学生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分析自己学习中的成败得失,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目标。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巩固练习时,让小动物当裁判,当学生回答准确时,多媒体显示正确的答案,小动物说句:“你真棒!”或用掌声鼓励等,如果回答不正确,就用“别灰心,再试试!”来给学生加油,这样使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的巩固部分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小强在不同的时间都在干什么。先与周围的同学说说,然后在网络环境下,两人合作输入相应的时间并提交给教师,教师迅速得到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进度。在评价时,先欣赏评价别人的作品,再让学生互评最佳,在网上投票选出本节课的最佳小嘴巴奖、最佳小蚂蚁奖、最佳小蜜蜂奖,由学生自评五星,即:倾听星,合作星,操作星,表达星,智慧星。你能得哪颗星,就在那颗星上涂颜色。让学生充分地说: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用意?有哪些地方值得别人学习?哪些需要改进?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反馈的过程。

总之,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科学而有效地应用它并发挥其优势,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6: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定远县城北小学教育技术课题组

一、课题的确定

(一)课题名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二)课题及关键概念界定

1、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它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我们所要学习和运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予以支持的相关内容。包括教育教学资源的下载、办公系统的操作、PPT的制作和使用等等。

2、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课堂教学的效果它不但是预期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综合反映而且是评价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和整个教学过程运作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的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为鼻祖的建构主义认知学派认为:要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建构意义的形式而获得。由于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其四大要素,因此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理想的认知工具。

2、教学信息论。

教学信息论“确定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存在着丰富的信息流通的特殊的可控组织系统”,它吸取了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等国内外研究成果,“运用信息论以及系统论、控制论等学科的原理方法,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的变换、反馈、及其规律,探讨教学信息数量化与教学系统的组织管理科学化等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教育信息化实验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操作参考价值。

3、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它可以使知识信息的容量增大,内容充实形象,更具吸引力,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4、创新教育理论。

从创新教育角度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创建一个无“权威”束缚和民主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提供机会,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以及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以增强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二、问题的提出

(一)立题背景及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基于互联网Internet的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传统封闭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个体化的学习方式受到巨大冲击,面临着信息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因而,适时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开放式教育环境,建立以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新框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008年9月,我校全面实施教育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现我校已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系统,拥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功能室,10MB光纤接入互联网,大量优质快捷的远程资源进入学校,初步建立起远程教育框架体系。及时开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对于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学方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驾驭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广泛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显著的实践应用价值。因此,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选取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为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

(二)课题研究现状:

我国现阶段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应用大多处于小范围零散应用的局面,有关教学实践不连贯、不系统,不利于经验的积累和教师能力的纵向提高。在学校范围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针对实际情况,系统开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 2 教学效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本课题的实施对于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教学方法的转变具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和价值。

(三)研究条件(可行性分析)

1、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向有关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提请咨询与论证,因此本课题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2、本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3、信息技术教育已初步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课题组成员能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地使用PPT制作课件,部分教师承担过省级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而且,本课题研究人员配置合理,既有专家的指导,又有完成市级课题研究的校级领导的亲自挂帅。

4、课题负责人为此专题已潜心研究了很长时间,多次参加省市县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管理等培训,能够比较准确地、全方位地把握该课题的研究方向,有能力协同课题组成员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组成员通过了多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农远设备、资源和信息技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这为我们课题的实施提供技术上的保证。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1、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探索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合农村小学教学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建立一支能自觉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能力发展,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3、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自治能力的培养。积极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条件,使教师角色得到转变。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自主交互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4、建立资源开发、整合、传输和应用的机制,形成教育资源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二)研究内容

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反复论证,我们决定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2个子课题进行研究。

(三)研究主要思路和基本方法

1、教育实验研究法。教育实验研究法是为了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或假设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经过一定的时间,就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揭示出教育规律的科学研究活动。我们主要以“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广泛在教室、多媒体功能室、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在实验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调查研究法。简称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技术规律的一种方法。调查法一般程序:明确研究的课题—选择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准备性调查—正式性调查—整理调查资料—写作调查报告。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根据经验总结的具体实践过程,其一般方法步骤:①确定研究课题与对象;②掌握有关参考资料;③制定总结计划;④搜集具体实事;⑤进行分析与综合;⑥组织论证;⑦总结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一种从整体上对一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考察,以了解其详细状况及发展过程的方法。这一研究对象就称为个案。它包括对一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进行个案研究一般要经历以下步骤:选取个案、制订计划、搜集资料、分析研究。

5、在学校网站上开辟“课题实验”专栏、开通教师博客,真正让网站成为教师间进行反思、交流、合作的主阵地,成为记录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载体。

(四)研究过程(研究周期和步骤)研究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8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l、申报课题,请县教育局专家评估、并报市教育局立项和审批。

2、学校加快硬件的建设,为实验做好硬件准备。

3、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理论,转变观念,提高理论水平。

4、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召开研讨会,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改。

5、成立课题学科研究小组,各小组拟定课题研究计划。

6、培训实验教师,组织教师学习理论、课题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在学校网站上开辟“课题实验”专栏。

4、紧密结合“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实验研究,重点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

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资料,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3年5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成形的教学方法),各子课题组撰写研究报告。

2、出版论文集、案例集,形成学校网站“课题实验”专栏等信息资源库,展示研究成果。

3、撰写结题报告,填写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申请验收。

(五)研究预期成果及形式

1、课题结题报告。撰写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报告。

2、成功的课例展示、经验推广。(含活动安排计划、活动通知、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说课稿、评课记录、活动总结)

3、案例集、论文集、优秀课件集。

4、学校网站“课题实验”专栏信息资源。

5、教师有关获奖证书。

四、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证。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指导小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杨孝前 副组长:尹良喜

成 员:周艳艳 郭树勇 杨维聪 石友梅 王夕松

2、课题研究组人员分工:

杨孝前:课题总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管理,经费保障。

尹良喜:课题具体负责人,主要执笔人,具体负责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周艳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子课题研究组长。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郭树勇:收集整理资料,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杨维聪:“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子课题研究组长。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石友梅: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王夕松: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3、课题指导小组:特邀下列专家担任我校课题研究顾问。孟献贵(定远县教育局电教馆主任)程光美(定远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魏方尧(定远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马跃苍(定远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二)制度保证。

学校制定了《城北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实行学习研究制度、课题档案制度、家校联系制度、成果汇报制度、课题实施情况报告制度、经费保障制度和课题研究奖励制度。学校将课题研究实施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中,定期检查、考核、评估各部门的工作,课题领导组定期检查、考核、评估教师实施情况,并与学校奖励挂钩,与教师评先、评优挂钩,以激励为杠杆,激发教师研究热情。

(三)经费保证。

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在勤俭节约中实验,在常规工作中出成果。学校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力所能及地加大投入力度(如:活动费、外出参观学习费、参考资料费及其它费用),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四)硬件保障。

我校拥有微机室、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系统、电子备课室、多功能综合多媒体教室,建有校园局域网,10M光纤24小时接入Internet网,开通了学校网站,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为本课题开展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五)技术保证。

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

(六)工作协调。

做到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相协调,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

(七)具体要求

1、统一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科研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新鲜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理论缺乏,经验不足,因此,我们实验教师要坚定信心,不怕吃苦,敢为人先,敢走自己的路,在摸索中前进,在失败中成长。

2、加强学习、培训。

任何实践,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都只能是盲目的。因此,作为课题组成员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提升教师的的理论水平,才能确保课题实验的成功实施。课题组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开阔教学视野。

3、精心实践。

(1)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深入研究学生、课程、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活动,大胆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2)课题组成员要经常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基本手段,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了这种手段无疑是掌握了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我们力求通过案例的分析,不断的反思,使我们的教育智慧也随之增长。反思之后应当以再实践来检验,再实践以后再反思。

(3)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问卷调查,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愉悦、有助于探索的学习环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教学中应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生而动,因境而变。教师要善于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勤于交流。

交流其实是一种更有现实意义的学习。作为课题组成员,要积极通过报刊、学校网站“课题实验”专栏在校内外交流学习心得、实验体会,加强同伴互助。

5、善于总结。

课题组成员应注意及时抓住教学中的灵感,进行教学反思,理论联系实际地对阶段性实验成果进行总结研究。因为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不足并经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先进教学理念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我们的课题实验才能在不断的“总结—调整—再总结—再调整”中取得成功。

定远县城北小学教育技术课题组

上一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海报及相关标语下一篇:中考政治复习备考策略之如何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