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复习备考策略之如何审

2024-06-24

中考政治复习备考策略之如何审(精选11篇)

篇1:中考政治复习备考策略之如何审

望牛老师斧正!

中考政治复习备考策略之如何审题

辉县市吴村镇中心校

赵国栋

《2012年思品学科质量分析评价报告》中指出:“造成考生丢分现象主要是学生审题不到位,使得答案出现不着边际地东拉西扯、夸夸其谈,不能紧扣活动的主题、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来谈认识,甚至出现偏离科学的‘思想品德类’观点,离题太远。”河南省自2000年开始实施政治开卷考试。开卷考试是改革考试制度,促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中考中,思想政治课率先实行开卷考试,走在了考试改革的前列,这就给我们政治老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就是不能准确审题,审题仍然是学生“软肋”。所以,如何使学生适应开卷考试、提高审题能力,并取得好成绩,就成为我们每一个政治老师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造成学生因审题不清而失分的原因分析

1、认识存在偏差,基础知识不牢

我认为审题不清绝非失误。考试过后总会有学生后悔不迭,这道题我会做就是没有看清要求结果„„在总结中说自己因审题失误造成失分。我认为造成审题不清的原因除了审题能力确实以外,最主要的是教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审清题、做对题的前提是对教材知识的熟练,胸中有,才能灵活运用。

现实中,学生对开卷考试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十分普遍,学生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两个:一种认为,开卷考试就是翻书抄答案,容易了,难度降低了,不需要再记了,没有什么难的;一种认为,考试时只要多带些资料,就是平时不认真学,也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不重视,放松了政治课的学习。由于忽视了平时的学习和复习,同学们对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掌握的一知半解,更不要说理解和运用知识了,试想,拿什么去考试?那只有盲目抄书、抄资料,甚至没有选择地大段大段地照搬照抄课本和资料,结果是答非所闻,牛头不对马嘴;还有就是有的同学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把老师所讲的内容、试题、答案,或自己资料上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密密麻麻地抄在书上的空白处,有的还把书的原文都遮住了,结果是考试时不知从何处找到所需要的知识点,所以也只有照搬照抄课本和资料了。开卷考试中审题、答题都取决于我们对知识掌握、熟练和理解程度,可以说,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熟练和理解程度越深,就越决定我们审题和答题的准确性。所以答题时应认真审题,但审题的关键是平时的学习和复习对知识的掌握、熟练和理解程度。

2、阅读能力不强,理解能力较弱

许多同学审题不清就是因为阅读题目时,抓不住关键词,找不出中心和重点,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学生审题能力的增强,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我曾在《考试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政治阅读能力》,里面提到了“在政治课教学中,可以借鉴语文教学中议论文阅读法”的观点。政治课教材具有很强的阅读性,每一个小标题都是一个小论点,教材中又有许多名言、事例作论据,可让学生在现实中、网络中、报刊杂志中找论据,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知识。

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由于阅读能力不强导致读不懂题或读不准确材料和题目的要求,而出现答题错误。有的将句子读破导致意思相反,有的弄不清句子中的“这”指代整个句子还是某一侧重点,或者是指前半句还是后半句。综观学生在做题中的失误,很多是因为不读题或读题不仔细造成的。学生习惯于看题目,我们在传统教学中也没有要求学生去读题,造成学生在看题中不自觉地发生思维侧重,看题目时往往一目十行,不注意对整个题目题意的理解,就匆忙下笔,造成比较容易的题目因为不读题而解题出错。

《说明与检测》中提出,要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而学生这种能力的提高必须依赖阅读能力的增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多“读”有助于正确理解题意。如果在平时注意培养读题的习惯,学生在读题中为了防止出现读“破”句子,很自然地会把题目中的文字连贯起来读,他的侧重点就不仅仅是在词语上,而在于对整个题意的理解。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读题目,在培养学生“朗读”的过程中,除了提醒学生认真读题外,在领“读”过程中对题目的关键处要加重语气,放慢语速,借助语言表达来突出题目的意思,这样多朗读几遍,学生就能从题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对题目中的对应关系考虑得将更仔细、更周全,解题就会更慎重,辨别能力也会增强。

3、学生懒惰思想,不愿意思考。

有的同学认为开卷考试就是翻翻书和资料,试想考试时如果每题都要翻书和资料才能找到答案,那叫什么考试?命题人会这样笨吗?而且思想品德学科考试时间只有60分钟,在规定的时间内翻来翻去,会大大地影响答题速度和考试心情。更何况,有不少灵活的活动与探索题,在书上和资料中根本就没有现成的答案,哪怕是翻烂了书和资料也无济于事,只有干着急了。再者,目前针对开卷考试,社会上存在大量“宝典”、“速查”等开卷备考资料,蛊惑考生在考场上抄袭现成答案,助长了学生的懒惰思想。实事求是地说,各种备考资料猜中考试原题的可能性非常小,即使猜对了热点,也无法知道试卷问什么问题。就算猜对了问题,在不同的素材和语境下,答案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考生与其将时间花费在猜题、押题上,还不如夯实自己的基础,提高政治素养,不断培养审题答题能力。

4、不关心新闻时政,迁移能力不强

许多老师和同学由于不关心新闻时政,对有些新词语、新现象、新闻人物等不了解,造成读不懂题。比如“PM2.5、”,“三平精神”2012年试题第5题“下列英雄模范人物中属于弘扬中原精神、彰显河南形象的有(柴小女、吴菊萍、张丽莉、李文祥)”2013年新乡市决战中招模拟试卷四第8题,有的同学之所以选D选项是因为不懂什么是“大运河申遗”,还有辨析题中提到的“民生”有的同学竟解释成“人民的计划生育问题”。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这些同学不关心现实生活,死读书。

我们在学校里的学习就是“有字书”,而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学习就是“无字书”,它不仅包括“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包括我们的思想觉悟、行为、观念等。我为了让同学们学到这些知识,我把学校给我订的《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参考消息》等报纸在我阅读后,都粘贴到了走廊上让学生阅读,经常在网上找一些新闻素材,如“道德模范颁奖词”、2012年流行语等,课堂上经常结合教材知识点讲一些新闻时政,如:两会内容、上海死猪漂浮事件等,开阔学生眼界,掌握最新信息。

要知道我们在“有字书”里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在“无字书”里所学知识才是无限的。更何况,在开卷考试的条件下,试题的开放性越来越强,许多试题都要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行为的实际回答问题,答案又往往是多元的具有发散性的特点,一般来说是没有现成答案的,如果考试仅是靠翻翻“有字书”是没有办法满足这类试题要求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不仅要重视“有字书”,也要重视“无字书”的学习,多关注社会生活,多参加社会实践,加强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5、教师平时评讲试卷的误区

平时讲评试卷的时候,老师讲的做题的思路以及答题的技巧和规范,很少涉及审题。主要是审题是小儿科的问题,根本无需浪费课堂时间。我认为这是教学的误区,审题是做题的第一步,审不好题就打不好。题干给我们指明了答题的方向,需要我们答什么,如果不看方向乱答一气结果是白费力气。

6、学生不会把握和合理利用时间

很多学生都认为在考场是时间很宝贵,不该花过多的时间审题,审题过多就会耽误宝贵的答题时间,直奔主题方可产生更好的效果。只有在题目内容上多花点时间,才可以提高考试成绩。也就是说学生只关注分数,太急于得到高分,为了分把他们认为该仍的都扔了。做对了就有分,做不对就没有,这是真理。我要的是高分,而不是题干怎么样,毕竟题干上不能直接产生分数。

7、经验主义错误。

其实自己在做学生的时候也常犯这样的毛病,我想主要是同样的题做的太多了,就好像我们平常总是走那个路,对路上有什么没有什么都很清楚,就是闭着眼也能顺利的走过。忽然有一天路上多了个大坑,还是按照习惯走回跌倒的。其实真正高明的出题者就是让大家看起来都会,但一做就出问题。出题者正是利用了学生好犯经验主义错误,让学生不知不觉的落入设计好的陷阱里。中招也是于不变中有变化。结果下场后很多同学顿足捶胸,连连叫苦。既然出题者很欣赏这种考察方法,学生就该有针对性的加强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把每道题都当成一道新题来对待,也就是毛泽东说的在战术上一定要重视敌人。

二、训练审题能力、提高学生成绩的方法和技巧

1、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正确对待政治开卷考试

在新的形势下,政治学科的考试查的是学生的能力,考学生思想,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具体地说,是考查学生通过学习所形成的具有本学科特点的能力,在真实体验、感悟基础上形成的正确思想,而不是学生死记硬背的观点。应该正确理解和对待思想品德课标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我们心中要明白,闭卷是侧重考知识的,开卷是侧重考能力的,能力是在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开卷考试也必须在平时就下苦功夫,与闭卷相比,只不过是把重点由过去对知识的记忆转向理解,转向在新情境中的迁移、整合和运用。学生只有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成由自己转述的与自己的已有经验相结合的属于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谈得上灵活运用,实践创新。

2、理解记忆

灵活记忆

抓好基础知识

审题的关键是平时的学习和复习对知识的掌握、熟练和理解程度。在开卷考试中,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很难从原文中找到的,但也绝不是无章可循的,而是需要学生按命题要求从新组织教材的知识。大多数的情况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尽管是这样,如果学生对课本的知识不熟悉,或掌握不牢,理解不准,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恐怕是连翻书也很难答完试卷,所以要让开卷考试得心应手,要在平时学习和备考中,要能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及内在的联系,准确地从课本中选取相关知识点;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要点,要在平时熟记于心,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而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应试能力的目的。要多去了解书本,看到问题时就会想到是哪方面的知识,再找一下目录。尽管是开卷,但也要好好学习教材。学习主要是为了有用,不能等到用时再去翻书,记到脑子里的才是自己的。学透教材开卷时自然也很容易了。

3、勤于思考

善于联系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现行的教材中,整合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常识、国情等内容,试题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例如法律、人口、资源、环境、科技等国情,还涉及国家的国策和战略:对外开放、计划生育和节约资源、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内容,仅凭课本上学习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方针政策,把把现实生活中获取观念、理论、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把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焦点结合起来,才能把课本知识和考试试题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以知识理解时政,以知识解答考题,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4、关注时事热点

学会知识迁移

重大的时政热点是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具体表现,是时代脉搏的体现,是教材内容的深化和延续。因此,中考思想品德考试十分注重对时政热点的考查。时政热点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中,学生要养成关心重大时事的习惯,用心感觉社会生活,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实现社会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5、精选题例

强化训练

为了应对中考,务必要加强对各种典型题的训练。熟悉各种题例的解答要求,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通过对典型题目的练习,掌握知识点的应用规律,了解开卷考试的特点和命题思路,强化自己解题的基本能力。以前有一本《小题大做》的资料很好,专项训练选择题,还有一本《大题小做》,训练学生的答题思路,对学生审题能力、概括要点能力很有帮助。学不会,练会;练不会,考会,考不会,评讲会。总之,能力不是看出来的,更不是等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

6、提升信心,不依赖速查,自己组织答案

冲刺复习阶段,考生需要以实力提升信心。进入考场时,考生只需携带课本、说明与检测和几本自己平时用得比较顺手的资料即可。《考场速查》可以带,但不要受其限制。开卷考试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独立审题,考生审题时不要受以往做过的题目和参考资料的影响,过多地参阅资料往往会使思维受到局限,有害无益。温家宝总理曾说:“信心比黄金更可贵”,中招考试既是实力的较量,也是良好心态的较量。考场上考生应该充分相信自己,全身心投入到试卷设置的各种素材、语境中,巧抓“题眼”,理清思路,用心表达语言,力求使答案组织得无懈可击。

总之,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的着力点放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给学生恰当的审题技巧和方法,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水平。

篇2:中考政治复习备考策略之如何审

政治中考反对死记硬背,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降低了识记的题量和分值,但不是不要求识记了,更不是削弱对基础理论的考查。在实际考试中,由于考试时间有限,关注xyd19941109,更多更全汽车资讯全知道考生不可能对所有的题目都去翻书,再加上开卷考试的设问灵活多变,一般答案无固定模式可循,无现成答案可搬,因此,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识记,就不可能取得好成绩。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少背多思,注重理解,反复熟练,学会“之其所以然”。并可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识记的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弥补复习中的不足,打好知识基础。

2.全面复习,应构建知识体系

当前中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识记的基础上将原先按课分节所学的不系统、不连贯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综合,重新构建成有条理、有顺序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理解贯通基础知识点,以有利于知识的存储、记忆和提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题、节题、框题、目题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有助于我们搞清教材的知识体系,从而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我们还可以把教材中的问题扩大化,就是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思考。比如教材中问“是什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考虑。

3.全面复习,要抓住教材重点与时事热点的联系

中考政治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不少试题以时事热点为材料,着重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关注xyd19941109,更多更全汽车资讯全知道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找社会热点问题与课本内容的结合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提出和回答问题。在复习中,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热点知识库”,让学生按课、节把一些热点题进行分类汇总,考试遇到类似题时,审准题后就可以随手拈来。

4.全面复习,要精心编选习题,加强审题训练

篇3:农村中学中考政治复习备考策略

一、抓基础, 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 系统把握教材内容

学生在复习中, 要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深入的理解, 对相关知识的联系、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都要有清晰的认识。教师要督促学生通读教材, 必须知道每册教材, 每个章节, 每个题都讲了哪些问题、哪些知识点, 这些内容有什么联系等。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容, 使之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大概的网络结构。这样有些概念, 原理只需要记住几个关键词就可以把知识完整地复述出来。

二、重应用, 把基础知识和时政热点、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关注自身生活, 关注家乡建设与发展, 教会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生活和现象进行理性思考, 强化道德认识和道德践行意识, 努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同时要加强时政热点材料的搜集、整合和变式训练, 做好与教材基础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把视角移到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上, 可以让学生应用基本原理、规律去分析问题,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 政治课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能得以实现, 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政治课才能尝到甜头, 才会产生学习兴趣;只有这样, 才能在实践中提高社会适应力, 并逐步养成善于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讲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提高学习效果

复习应以课本知识的归类和系统化为基础, 针对教材重点及社会热点, 学会用知识来观察、分析社会问题。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来掌握其他类似的知识。教师可利用课本的各种材料, 如史实、事例、数据、插图、漫画、名言等, 编制一些开放性试题, 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复习中, 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日常训练。这样对学生应考有好处。每课的课后练习都要做, 还得编制一些模拟题让学生随堂测试,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好规定的题目, 可以训练学生解题的速度, 检测学习效果。尤其注意对学生测试试卷的讲评, 讲评一定要注意针对性, 对学生普遍存在错误的题目, 要认真详尽地给予分析, 让学生不但知其然, 还知其所以然。这样, 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订计划, 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复习重点, 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 并严格遵照执行以保证复习质量

制订严密的复习计划是提高复习质量的根本保证。一般农村中学学生学习的计划性不强, 许多学生天天都在看书, 但每天看的都是第一章, 直到考完试了书都没有看完的学生大有人在。所以老师要指导学生作好复习计划。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基础制定相应的阶段目标。一般而言, 学生复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展第一轮的总复习, 要求通读教材, 强调以复习课本基础知识为主, 主要任务是构建知识结构图, 对各种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 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 系统把握教材内容, 使知识系统化。这一阶段最为关键, 只要这个基础打好了, 那以后的复习就会事半功倍。

第二阶段:进行综合复习, 以培养提高同学们的解题能力为目的, 结合时政热点和分专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把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综合记忆, 搞清楚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基础知识和时政热点、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大约也要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来完成。

第三阶段:主要抓“重点”中的重点, 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教师着重强调和讲解重点、难点和疑点, 并适当拓宽知识, 有联系的知识点要讲清。此外, 对学生多加鼓励, 增强学生自信心, 引导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迎接中考, 必定能够考出好成绩。

参考文献

[1]田雨.中考政治复习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1.

篇4:中考政治复习备考策略之如何审

一、对照考纲,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临近中考前,要做到回归教材。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的特点是“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只要认真读书,熟悉了教材内容,掌握了知识点,理解了知识点的内涵,那么即便是立意再难,材料再新,设问再活的试题,都能在知识点中找到答案,只是需要按命题的不同要求对知识点适当进行重组和整合就能回答出来了。比如,看到“保护环境”,就知道这是基本国策以及与之关联的“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内容,這样就能避免在考场上“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作为思品教师要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课标”是实施教学的依据,“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依据“课标”使教学不会背离教育的宗旨,认真研究“说明”,则会使复习迎考更有针对性,提高复习的效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要仔细研读2013年中考考纲,对《考纲》所列的每个知识点,特别是应该掌握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我们都必须一一对应教材,尤其要找到每个考点与七、八、九年级教材中内容的结合点,多角度思考。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逐点扫描,强化记忆,做到全面、准确地掌握。

二、关注时事,把握热点,灵活答题。

强化的考点与时政热点的结合是考生必须密切关注的。“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是思想品德学科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是中考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命题的重点,我们在最后阶段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对热点专题的复习,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收集和整理,主要是2012年4月到2013年5月底(其中单纯的时政选择题主要是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底)一年左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我们要多角度结合教材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说明这些热点问题。例如党的“十八大”及今年3月初召开的两会,这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时机。关于四川雅安芦山的大地震与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尊重生命、民族精神、民族团结、勇担责任有着密切的联系。关注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民族团结,共同繁荣进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反对铺张浪费,厉行节约等等,是今年的时政热点和考试热点。

思想品德学科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品德教育,这种品德教育不仅体现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实践中,也渗透在中考的命题之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等内容,我们要引起重视,凡是与之相关的话题,我们必须给予关注。

三、强化训练,领悟技巧,培养能力。

通过对学生试卷的分析,许多同学丢分,不是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而是没有正确把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突出表现为:审题能力差,答非所问;表达能力差,答案言不及义、不能正确使用政治概念恰当表述;考虑问题不全面,答案不完整;归纳、概括能力差,答案照抄照搬教材。所以考生要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必须仔细阅读材料,提取关键词和有效信息,找准答题角度;注意把握解题思路,对于同一材料、同一知识点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答案组织要规范,语言要精当,用词要准确,条理要清晰,这是中考取得高分的保证;审题要准,寻找相关联的知识点;提高书写速度,既可以增加审题思考时间,又可以节约时间进行检查。在提高书写速度的同时,还要力求书写工整,这样可使阅卷教师一目了然,避免阅卷教师漏评给分点。

要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就要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同一材料、同一知识点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除了试题本身的设问角度外,还可以尝试从其他角度设问,并自己回答。(2)对重点题和典型题进行练后评析,分析失误之处,进行纠错,完善答案。(3)对往年中考试题进行分析也是必要的,自己先试着作答,然后对照原答案调整自己的思路,从中得到启发。(4)学会科学规划考试时间,训练合理的答题速度。

篇5:中考政治复习备考策略之如何审

复习要突出重点

中考备考前大家一定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从实际出发,安排好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特别是在复习的末期,时间紧张,复习就要做到突出重点,那么,什么才是重点呢?大家可以结合最近考试的试卷,找出自己的薄弱点,重点去提高自己的短板。一切以得分为终极目标,这是备考的出发点。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稍微放一放,过难的内容也要绕道而行,剩下的就是努力可以拿到分数的,这就是重点。

练就应试技巧

在中考最后冲刺阶段,考生的考试水平已基本定下来了,要想增加几十分到上百分,难度是很大的,但也不排除个别考生能在复习的最后关头做到突破,想要做到如此大幅度的提升需要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到位,最重要的是掌握应试技巧。

应试技巧是练出来的,所谓百炼成钢,考生要在模拟考中练就强大的应试心理素质,避免犯低级错误。

赢在状态

篇6:【复习】中考政治备考总结与反思

一、中考备考的整体规划

政治学科的复习时间不算太宽裕,从201x年1月初开始,至201x年6月15日,有效复习时间约为5个月。复习的内容重点包括3本教材的知识。进入中考总复习之后,针对可用时间和复习内容,首先确定了整体复习思路:分三轮复习,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形成知识体系;第二轮知识专题复习,依据中考考试说明,整合知识,同时侧重主观性试题的训练;第三轮热点时事复习,模拟训练。

二、中考备考的三轮措施及反思

1、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花费时间约为三个月。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复习掌握。在这一轮复习中,以课为单位,每课内容配备一张基础知识的学案,同时以《世纪金榜》为主要习题,定期检查和抽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复习时采取多种方式,教师讲解,学生总结,课上提问,重点默写,课下提问检查等,学生形成了牢固的知识体系。

回顾这段经历,深深的认识到,应该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后面的复习打好基础,另外还要关注中考题型、中考方向、考试说明等,这样既可以为教学指明方向,也可以为后面两轮后的复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2、第二轮复习

花费时间约为30天,以知识专题为主,打乱课本顺序,整合课本知识,侧重主观性试题的训练。练习题以淄博教研室的《中考复习指导丛书》为主。在复习中,强调学生要把握考试说明的每一点要求,以点带题,加强针对性训练。在练习中,一方面强化知识,一方面强调答题方法,双管齐下。同时,对同一个考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题型进行训练。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有许多模拟题陆续到来,这些模拟题要认真选择,合理利用。

第二轮复习,从知识的落实到方法的掌握,对知识的整合做的比较到位。但是,在练习题的选取上还是有些保守,有些练习题对然已经做过,但由于再次出现在其他模拟题中,因此不敢大胆的取舍,浪费了宝贵的复习时间。在今后的复习中,还应该在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对试题大胆取舍,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第即第三轮复习

第三轮复习主要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从时政热点的角度备考。文科综合考试,特别是政治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时代感强,从选择题到主观性试题,每题都是以时政热点为背景,考查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从这一点出发,应该说时政热点专题复习时备考的关键。

进入第三轮复习后,我筛选出时政热点问题专题8个,再对其进行排序,体现其重要程度。例如世博会,低碳经济等等。在讲解时政热点问题时,首先让学生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知道是什么,其次以时政热点为依托,寻找与教材的结合点。再次,学生依据热点材料提出设问,集思广益,考虑可能出现的设问角度,最后,进行总结,并把重点问题、难点再次强化。在这一轮的复习中,配各区县的二模题,达到巩固和训练的目的。

第三轮复习虽说是关键,但应避免盲目的加重学生负担,也应该避免时政专题不分主次,过多过杂。在第三轮复习中我们文综组更加注重协作,不管是平时备课还是模拟训练我们政史地几位老师经常交流,集思广益,打团体战。

最后临考阶段,复习策略是回归基础,梳理知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答题的规范,并重点巩固时事选择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考素养,为中考做好充分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201x年中考备考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得去深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探索学习,强化课改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关注社会热点,努力形成一套适合学生的复习策略,力争能更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篇7:政治中考备考策略

忙碌而紧张的中考结束了,回顾初中政治中考复习备考过程,中考复习的效果如何?反思一下自己的政治复习备考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计划要详实

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仗,复习过程中首先要有一个系统详实的计划,我的计划如下:

1、第一阶段复习(3、4月份)教材基础知识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复习要“过四关”

⑴记忆关。必须做到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

⑵对比关。把全册教材知识按“原因类、意义类、本质类、基础类、根本类、制度类等类别进行分类训练,做好对比复习,避免混淆。

⑶系统关。按照全书——单元——课——框的模式建立全册知识体系,做到知识系统化。

⑷基本技能关。通过习题的训练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与策略

2、第一阶段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中考试题按难、中、易为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70%。中考很多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因此要使每个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准确。

⑵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根据教材内在联系分类比较、归纳总结,掌握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⑶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及时反馈矫正”,“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教材,精心选题,顾全上、中等的学生,课堂教学实行“低起点、快反馈”的方法。

⑷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学生学好政治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尽量保证有升学希望的学生每节课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发现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2、第二阶段复习(4月份)时事政治专题阶段

(1)中考时事政治的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时事政治的了解。二是中考试题中用时事政治出的材料分析题,考查学生用所学的教材观点分析时事政治的能力。

针对这两种考查方式,确定这一阶段的内容有两个:其一是纯粹的时事政治的学习,时间大约2周。其二是结合教材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专题复习,用时也是2周。

(2)第二阶段复习时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⑴针对时事选择题,采用方式是两个,一是按时间顺序,逐个背诵。这个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背,但是教师要对时事政治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能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二是把时事政治按照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与文化,体育,环境与资源等专题进行分门别类背诵,避免混淆。

⑵针对中考试题中结合时事政治的材料分析题:

要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教材所学的知识点紧密联系,把教材所学融入到时事政治。教师主要是提高学生运用教材观点解答时事政治材料分析题的能力,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答问题的方法。

3、第三阶段复习(5月份)教材专题复习,联系时事政治建立“热点知识库”。

1、本轮复习的内容有两个,其一是对教材基础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其二是把时事政治融入专题中,建立“热点知识库”

2、第三阶段复习时要注意的问题:

⑴第三阶段复习不再象第一阶段以框、课、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所以专题的划分要合理。划分专题可以遵循以下原则: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战略、国策→基本纲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理想和责任五大模块。

根据这一原则,联系中考范围,具体可以这样来划分专题:

专题1

认清基本国情,坚持基本路线

专题2

坚持基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专题3

实施科教兴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专题4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共同富裕

专题5

坚持基本政治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专题6

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精神文明

专题7

树立共同理想,建设和谐小康

⑵注重以知识代题和以题代知识相结合。

题是千变成化的,一个知识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列举出对同一个知识点的不同问法,让学生见多识广,避免出现“这道题书上没答案哓或张冠李戴”的情况出现。做到以题代知识。

反过来说一个知识点,不管题怎么问,有多少种问法,针对的知识点却只有一个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复习中,仍然要注重知识点的理解与识记,做到以知识代题。

⑶注重专题之间的横向联系。各个专题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存在密切联系的,要使学生学会它们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生明确专题之间的横向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解答综合考查的材料分析题很有帮助,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回答问题,把时政融入专题中,以时事政治来促进对专题的理解,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对时事政治的理解,提高解答材料分析题的能力。建立“热点知识库”。

如:在进行专题2“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复习时,可引入以下时事政治:据有关部门透露,2014的国家科技奖励特点明显,中青年人才和海外归国人员成为科技创业的重要力量,表明国家实施的人才战略和鼓励海外归国人员为国家发展作贡献的政策措施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4、第四阶段复习(六月份)模拟训练,考前辅导

1.第四阶段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意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四阶段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纵观全局,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编写试题首先要选基础,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

⑵选取薄弱环节训练。①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不够的方面强化训练。练得多了,就化难为易。②要重点训练边缘生的失分题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

⑶选类型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对应的就应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等。

二、注重基础找联系

中考思想品德虽然是考查学科的重点知识和主干内容,但具体到某个试题,其考查的范围不会停留在某个具体知识点的考查上,而是突出知识的生活意义和现实价值,强调知识间的相关、相通、相连性,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融会贯通,最后落实到知识的综合运用上。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能机械的记忆知识点,而要注意对知识的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找联系,找线索,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具体做法是:按照教材单元章节顺序构建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熟悉,掌握教材基本知识,把握课本基本理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按照中考说明,将教材内容归纳成若干板块复习,例如:可以按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三个板块来归纳复习,虽然难度较大,但针对性较强,效果也比较好。

三、学以致用重实践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在夯实基础知识、把握知识之间联系的基础上,体会知识的现实意义,要结合时政和自身的生活实际多层次、多角度的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中考增加的活动探究类试题,就说明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所以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树立将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意识,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生活,关心自我成长,让课本的知识和理论进入实际的生活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要善于运用教材知识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能认识、分析、评价社会生活,增强生活体验,丰富生活经历,实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交融。尤其要注意教材中活动课的内容和《课程标准》中活动层次的要求,这些内容和要求往往是命题的重点,有条件做到的一定要亲自实践,暂时没有条件的也要模拟实践,将活动的目的、主题、思路、方法等内容一一列出,体会生活的意义和过程,以增强解题的能力。

四、把握热点重专题

反映、体现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是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一贯原则,这也是落实理论联系实际,体现试题时代性、教育性的要求。近几年中考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尤其是非选择题全部取材于时政热点,这就启示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尽量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定期归纳重大时政,抓住重大热点问题,将其与教材知识和理论联系起来,找出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联系点,形成专题。具体做法是:在复习时,用教材知识去分析、解读时政热点,使教材知识活起来;在学习时政热点时,要分析其体现或包含的教材观点和原理,将时政热点落实到教材中。专题性复习既能系统归纳教材知识,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举一反三善总结

在复习过程中,一方面要立足教材,夯实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又要适当做一些训练题,两者结合才能取得好的复习效果。不论是学习基础知识,还是做练习,都不能机械死板,要能举一反三,做到学“活”,练“活”。学“活”,就是要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总结,找出教材主干知识,抓住有运用价值,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作为复习的重点。如科技、人才、教育、环境、未成年人保护、公民权利与义务、基本路线、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等。练“活”就是面对大量的练习题、模拟题和各种复习资料,要善于选择,定期从内容与题型两方面归纳总结。从内容上分类,就是对相同或相近内容的题放在一起比较,总结答题角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点、涉及的内容范围等;从题型上分类,就是对同一题型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共同点。总结答题的规律。

六、加强训练学方法

通过对测试试卷的分析,我们发现许多同学丢分,不是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而是没有正确把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突出表现为:审题能力差,答非所问;表达能力差,答案言不及义,不能正确使用政治概念恰当表述;考虑问题不全面,答案不完整;归纳、概括能力差,答案照抄照搬教材。要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就要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篇8:浅谈中考思想品德复习备考策略

一、学习说明找依据

中考考试说明对考试的性质、要求、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和详细说明。这些规定和说明是复习备考的主要依据, 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仔细研读考试说明, 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 命题依据。中考命题严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考试范围规定的教材, 并结合各地教学实际命题。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在复习备考中, 不要脱离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超出教材内容的范围。

第二, 初中思想品德的考查目标。新课程考试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层次, 三个层次由低到高, 知识目标要识记是什么, 能力目标要求掌握为什么, 情感价值观目标则是对学生自身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养成方面的要求, 考查学生的为人处世能力, 有很强的生活性。所以, 三个目标都要重视。

二、注重基础找联系

各地中考的命题考查的都是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 但具体到某个试题, 其考查的范围不会停留在某个具体知识点的考查上, 是突出知识的生活意义和现实价值, 强调知识间的相关、相通、相连性, 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融会贯通, 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这就要求在复习过程中不能机械地记忆知识点, 要有意识地把书本中零散的知识点梳理成线, 整理成知识网,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从而达到客观上把握教材, 微观上融会贯通。

三、把握热点设专题

近年来, 以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进行中考命题的趋向日益明显, 问题设计越来越灵活, 单纯照搬教材知识往往难以解答好。因此, 重大时政热点往往既是复习重点又是难点, 必须高度重视, 加强把握, 在复习过程中, 要抓住重大热点问题, 将其与教材知识和理论联系起来, 找出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联系点, 形成专题。具体做法是, 在复习时政热点时, 要分析其体现或包含的教材观点和原理, 将时政热点落实到教材中去。

通过对热点进行专题复习, 既能系统归纳教材知识, 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又能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乡情教育显特色

近年来, 广西来宾市中考试题中渗透乡情教育, 目的是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 有利于培养学生关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复习备考中, 我抓住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 来宾建市5周年等乡土热点, 专题设计探究复习题。

(1) 关注家乡变化:根据来宾建市以来经济呈现十大亮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 深入探究:对外如何推介来宾的投资环境?

(3) 注意问题:来宾市在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中, 要注意避免走什么道路?

(4) 请你献策:现在正值来宾市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为了推动来宾发展, 请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5) 请你行动:为了推动来宾的经济发展, 你有何打算?

五、加强训练学方法

通过对多次月考、段期考、模拟考试卷的分析, 发现许多学生失分, 不是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 而是没有正确把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突出表现为。

(1) 审题能力差, 答非所问。

(2) 语言表达能力差, 答案言不及义。

(3) 不能正确使用政治术语恰当表达。

(4) 考虑问题不全面, 答案不完整。

(5) 答案要点空洞, 意思重复。

(6) 归纳、概括能力差, 答案照抄照搬材料。

篇9: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熟记考试大纲规定的古代诗歌及文言课文的名句。按大纲中要求的考点进行复习。

二、语言运用

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怎样辨识汉字读音的正误,怎样辨识错别字,怎样辨析和修改病句,怎样仿写,怎样整合信息,怎样读懂图表,怎样完成综合题的表达,怎样做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怎样根据表达需要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等。

三、古诗文阅读

广东中考考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能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领悟浅易文言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广东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内容就是考纲规定的24篇文言文中的内容,题型以翻译题和理解题的形式出现。

广东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作为附加题部分以考查文段阅读或短文为主,目的在于考查文言文阅读的迁移能力。考查的内容有断句、词语理解、句子翻译、人物性格分析、主旨的理解等。这部分难度较大,目的是给语文基础较好的考生发挥的空间。

四、现代文阅读

了解阅读的能级和层次。根据阅读水平的不同,阅读可分为三个等级和层次。各类体裁作品的阅读首先都是以理解为目的,在理解阅读的基础之上发展为鉴赏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这就是阅读能力层级。我们在复习时,要从这三个层面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明确阅读的基本思路和步骤。虽然学生每天都在阅读,但未必都清楚有关阅读的程序,所以在复习时,让学生了解一点有关阅读的程序性知识还是有必要的。我将阅读的步骤概括为:整体感知→梳理文脉→把握主题→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磨练语言→得出答案。文章类型不同又有所不同。

在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五个准确。即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

(1)记叙文的阅读主要包括记叙的要素,划分层次,概括内容,辨别表达方式,分析人物描写表达的作用。

(2)说明文语段要把握被说明的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总结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议论文的阅读要阅读全文,明确中心论点。把握中心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中心论点一般可在题目、开关、结尾、中间归纳出来;再分析文章所使用的论据,找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接着把握论证方法。

(4)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广东省中考文本类阅读是每年必考的。广东省中考语文近年来考查的主要是散文和小说,甚少涉及到诗歌,戏剧更是未曾一见。散文小说都要求学生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正确理解作品中的感人情境和人物形象。

五、名著阅读

广东中考考纲对名著阅读的要求是:了解推荐名著的基本内容,根据要求简述关键事件;欣赏名著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阐述个人阅读体验,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我们在复习时认真地识记一些诸如作品名称、作者、代表作、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创作特色等内容,还要对作品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得出自己对人物的评价。

六、写作

写作训练,落实基本,鼓励创新。

我们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特别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选材、安排详略,学会场面描写、细节描写;重视不同文体的基本构架、谋篇布局的训练等。

在抓好写作基本功的基础上,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指导学生挖掘、提炼生活中的动情点,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化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鲜活感受和真切体验,写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新颖的作品。

篇10: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备考之我见

由于初中数学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一般都是在九年级(初三)第二学期中期考试后才能结束课程进入中考总复习,故而留给初三总复习的时间很短,最多也就3个月时间。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的组织中考总复习,让学生系统的复习巩固初中三年学习的内容,提高数学成绩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作为一个有着20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数学教研组长,我将自己带领全组老师在中考备考中的经验总结出来,以期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总复习计划是中考成功的先决条。1.研读课标与考试说明,为制定复习计划做充分的准备。

制定复习计划之前,备课组的同仁认真反复的研读课标与考试说明,分别承担了不同的章节,确定出具体的考点,然后把考点细化为知识点(具体的知识点和以知识点为载体的数学思想方法),再把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划归到具体的课时中,这样就可以大致计算出总复习所用的课时数。有了总课时数,就可以规划出合理的阶段性复习和时间安排。

2.研究考情,为制定计划明确方向。

一般我们会深入细致的研究了近5年本省中考试题和近3年的命题动向。一般来说中考命题总体力求平稳,都是对初中数学主干内容进行重点考查,并注意把握适当的难度,同时不同程度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反映了新中考命题的取向,体现出“中考支持课改”的命题思路。这样一来,我们的总复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①紧跟课改,把握课标,要特别关注新课标中新增内容。②打好基础,落实“双基”,特别要与时俱进的认识“双基”———新的“双基”应包括:一是和“图”有关的内容,如三视图、统计图、位似图,旋转平移图等;二是与“函数”有关的内容,如函数的性质及围绕研究函数性质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方法,转化与划归的思想与方法;三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如统计与概率、树状图的分析应用等问题;四是运算问题,包括运算技巧和运算能力问题等③抓住通法,培养能力。特别是新课标倡导的六种能力和一个意识在总复习时要着力培养,即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概括抽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研究学情,确保计划的可行性。

一方面我们请上届参与中考复习的老师做专题讲座,熟悉和了解往届的复习情况和学情,为我们制定计划提供了特别宝贵的资料;另一方面我们对本届学生的学情也要做全面细致的分析,一般都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少、对整个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确保计划的可行性。

4.在综合考虑上述三个方面的情况下,最终制定出适合本校学生的中考数学总复习计划:第一阶段复习是以教材为重点的“双基”复习,大概从三月下旬到四月底,用时一个半月。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熟练的掌握课标和考纲所要求的最基本的“双基”知识;第二阶段复习主要是以专题为主的知识网络体系构建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大致用时一个月,即五月份。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形成网络体系,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能用他们解决具体的问题;第三阶段复习是以模拟考试为主的综合训练,计划用时一个月,即从五月底到中考前。目的是通过综合训练,检测学生具体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及时拾漏补遗,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第四阶段利用三到四课时对学生进行考前的心理辅导。整个复习过程设计了四次模拟考试。

二、有条不紊的落实复习计划是中考成功的坚实基础。

1.扎实的第一阶段复习是夯实“双基”的先决条件。按照总复习计划,这阶段复习我们以教材和课标为复习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结合中考教辅资料,引导学生对所有的考点进行地毯式复习。这一阶段我们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使学生搞清楚知识盲点,掌握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从而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积累和增加。为了更好的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老师精选和改编教材与辅导资料上的练习题给学生布置成作业,并且控制题量(6—10道题),力争当天复习的内容当天消化和巩固;每一周给学生配一套针对本周复习内容的综合练习,老师批改讲评,学生巩固提高;每一月进行一次月考,及时检测学生对所学习的双基掌握的情况,及时拾漏补遗。

2.有针对性的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构建了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专题复习的综合性和为了高质量完成复习计划,我们充分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优势,大家先集体讨论,把所有的考点划分为若干个专题,然后每位老师承担一个专题的备课任务,提前一周提交备课组集体讨论,对本专题考向与考情的把握程度、对所涉及的思想方法理解与渗透程度、所备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所选例习题的代表性与综合性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然后作为大家进行第二阶段总复习的教育资源。这样做既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优势,又使复习内容更能体现专题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在这个阶段我们特别关注了新增“双基”的教学和知识交汇处的复习指导,通过专题复习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网络化,使学生把“双基”与数学思想、方法有机的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体系。这一阶段的练习仍然采用第一阶段的“三级”训练(天、周、月),但每天训练减少了题量(6—8题)而增加了题目的综合性,周练习和月考更加关注了知识点的全面性和题目的代表性。

3.第三阶段共进行了四次大型的模拟考试,每周一次。试卷自己命制,确保试题的质量;试题全批全改,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详尽的分析讲评,帮助学生寻找差距,拾漏补遗,同时主要指导学生答卷的规范性和答题技巧,指导学生得分方法(那些题必须得分,那些题通过努力可以拿分,那些题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果断放弃)和考场的时间分配等;通过这一阶段的模拟训练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了和应试能力,为学生参加高考做好了适应性训练。

4.及时到位的考前心理辅导为学生做好了应考的心理准备。经过模拟考试后,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心理压力,个别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甚至有放弃中考的想法,于是老师便通过集体讲座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做考前的思想动员工作,缓解中考临近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为学生信心百倍的走向高考做好了心理准备。

三、团队的协作精神为中考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一个优秀的集体一定是一个能够协同作战的团队,一定是有一大批有大局意识,敬业爱岗的队员。集体的成功就是个体的成功,但个别人的成功并不代表集体成功。正是基这种大局意识,我们教研组和备课组一直以来都是发扬协作精神,精诚团结,协调作战。从复习计划的制定、章节与专题备课到月考试题和模拟试题的命制、练习的精选与改编都是我们集体讨论的结果。在整个总复习的过程中,人人顾大局,挑重担,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从而保证了每一个阶段复习的顺利进行,为高考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正是由于我们的团队协作,才保住了我们中考备考的顺利进行,也才有了我们的数学中考成绩稳居全区第一的骄人成绩。

四、中考备考中必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篇11:如何复习备考中考英语作文

罗显菊

贵州省贵定县城关镇贵定县第三中学

【摘 要】写作是一项能够充分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题型。英语写作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但实际上在平时练习或正式的考试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英语写作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所以写作也成了英语中考中失分较多的题型。不同的写作题材,写作的重点也是不尽相同的,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却基本一致。英语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针对中考英语作文中常见的错误,采取应对策略,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写出优秀的英语短文。

【关键词】英语写作能力;中考英语;写作问题;综合能力;应对措施。

近年来,在英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写作教学,随着中考写作分数的逐年增加,英语写作也越来越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但是,英语写作也是中考中学生看似简单而难得高分的题型。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在考前认真分析学生平时写作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针对这些问题找出有效可行的应对措施,学生的写作会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的。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英语写作题,题材通常是用日记、书信、通知、对比议论、写人、写事等。一般来说,不同的写作题材,写作的重点也是不尽相同的,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却基本一致。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和期末评卷中,曾多次参与英语作文的评卷工作,从中发现诸多学生的作文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不少学生平时在练习英语写作时不得法,又苦于找不到提高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学生在中考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谈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写作的措施。

一、英语句子“中国式”表达

很多学生写作时,由于受母语思维的影响,不能顺利地用英语思维,经常出现中式英语,一些学生喜欢用中文表达习惯去套英文写作,结果写出令人费解的语句。如在学生的作文中常常见到这样的句子:My family has three people.In China have different places of interest.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英语习惯表达法的了解,也没有养成学习英语时经常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多创设情景和机会,让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引导学生多用英语想东西,多用英语与学生交流。

写作的基础是词汇。词汇是表达思想的基本要素。英语中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冠词和连词。在中考复习中我们可以将这些词汇分类,找出最常用的几百个或更多,要求学生要做到四会,即听得懂,说得出,会认读,能拼写。学习一个词汇不仅要知道它的意义,而且要知道它的词性。只有掌握好每个词的词性,才能正确运用。例如: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每一个句子都少不了谓语,而担任谓语的是动词。对于一个很活跃的动词,我们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的读音和拼写:听得懂,说得出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正确读音,才能做到这一点,只有正确的拼写才能准确无误地传达信息。

(二)掌握其基本意义:一些单词与不同的词搭配后貌似相同,其实具有截然不同的含义;

(三)掌握常见搭配:我们所说的搭配,不仅包括动词与介词﹑副词的搭配,而且包括与名词搭配的意义。以动词make为例。make的基本意义是“制作”,而make beds意思是“整理床铺”,make use of意思是“利用”,make money意思是“挣钱”,make faces意思是“做鬼脸”等等;

(四)掌握现在分词、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等形式:因为在写作中经常用到各种时态。因此,熟练掌握一些常用词的不同变化形式是非常必要的。

二、用词不恰当,拼写错误较多

要准确表达思想就要正确的选用词语。我们选用词语的原则是:使用有把握的、会写的词语,但其含义、用法一定要符合题目意思。很多考生选用词语的错误常表现在:

1、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由于自身词汇量较少,掌握词汇的基本功不扎实,单词拼写错误占一定的比例;

2、用词不当、词义(类)混淆,这是由于学生完全依赖中文字面释义,不顾词性内涵、前后搭配等张冠李戴。其中用词不当是最主要的问题,短语搭配不当现象也相当普遍。

三、所写文章语法错误较多

学生在写作时,语法上也有较大问题,如时态错误、主谓不一致、词法搭配错误等,在学生作文中屡见不鲜,基础语法比较薄弱。学习语言的关键是学以致用,所以在书面表达中用好、用对语法知识是保证写好英语作文的一个重要前提。初中英语写作中常见的语法错误主要表现在:

(一)时态错误、语态用错。一般来说,特定时间、背景下的时态总是相同的。在日常训练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学会判断要写的文章主要用哪种时态。如:介绍人、事、物的现状常用一般现在时为主;写日记、记叙文常要介绍过去的情况,以一般过去时态为主;写信或邀请函常用一般将来时。

(二)语法结构不熟练,使用混乱。初中英语作文中经常可以见到情态动词后面加上动词-ing形式的写法。部分学生对情态动词后面应该加上动词原形的结构非常不熟悉。又如:书写进行时态的句子,常常漏掉助动词be现象。教授完这些基本语法结构后,教师需要把相关的知识进行比较和小结,并通过大量的口头和笔头训练,让学生牢牢记住这些基本语法结构,并活学活用。

四、句子结构不正确,句式千篇一律 由于许多学生缺乏必要的英语句法知识,尤其是对句子基本结构、简单句的五种基本类型和常见的同义句句型等不熟悉,在造句时就容易出现语序混乱、句子结构不完整的错误。虽然现在考试淡化语法,但不等于教师不讲语法。因此,笔者认为,教会学生英语五种简单句的基本句型和结构还是很有必要的:

(1)S+V(主语+不及物动词)例句:They study hard.(2)S+V+O(主语+及物动词+宾语)例句:We love our motherland.(3)S+V+P(主语+连系动词+表语)例句:His skirt is beautiful.(4)S+V+IO+DO(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例句:My father bought me a bike.(5)S+V+O+C(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例句:We must keep our classroom clean.有句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课本是学生学习的根本,课本给学生提供了基本的句型、语法知识、词汇等。在复习每单元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其中的重点句型找出来,经过反复练习,熟记于心。平时,可以多做一些句型变换的练习,为写作储备足够的句型。告诉学生,写作时应该遵循这样一个原则:要灵活地用完整的简单句将句意表达清楚,表示同一个话题时,尽量使用不同的写法。这样既能做到结构完整,又能使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同时又避免了句式呆板、重复引用,从而使文采显得更生动。教师对于学生能正确的运用和掌握好句子,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的进行训练。有些学生英语基础很差,甚至连最起码的朗读能力都没有,不少学生根本不会写句子。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尝试过用组词造句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就是把相关的词组合成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就是让学生从熟记单词、单句表达,过渡到串词成句、组句成文。这种训练对于这些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是行之有效的。然而,组词造句也不能孤立地进行。很难想象一个对所学语言知识不了解,或者了解很少的人能用所给的几个词组成一个完整的没有错误的句子。因而,重中之重的是在进行叠加的训练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简到难,培养学生的兴趣。还要把中学时学到的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复习一下,因为基础差,严重地阻碍了教学训练的正常进行。比如说用know,I,do,not组句,有的学生就会合成为I not know do。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笔者就从训练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讲起,尤其是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助动词的用法以及所处的位置,等等。还要训练学生清楚地描述事物的能力。我们以go这个词为例,先要学生往上加词,表明谁去,Will you go with me ?为使意义完整,再加上时间:When we get out of school today , will you go with me ? 为了使思想内容更丰富,再加上去的地点:When we get out of school today.Will you go with me to the movie ? 总之一句话,就是先有框架,再有内容。就象画一棵树一样,不是先画叶子和果实,是先画树干和枝条。还象画一个人,先勾勒基本骨架线条,再填充肌肉。英语句子起码要保证语法和词汇的准确性——词性用对了没有?名词变为复数形式了没有?动词的单三形式有没有体现等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们的组词造句能力可以从简单句提高到复合句。而不是整篇文章从头至尾都是单句。

(二)口头造句训练:有了第一步组词造句的训练后,教师再充分利用精读课文中出现的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短语,要求学生用这些词进行口头造句。教师一堂课从头讲到尾,而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一味地记笔记,根本没有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这种教学形式的结果是学生只获得了一定的感性知识,而没有理性的体验。因而记得不扎实,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师所讲的东西也就忘得差不多了,而现场造句无疑避免了这一弊端,听完就练,老师再就学生口头说的句子进行讲解,会使学生不易忘记,所学的东西也就非常理性地印在脑海中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经过第一轮词汇的复习训练,学生组词造句的能力就会有了明显提高。

(三)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的训练对于学生有效提高写作水平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外语教学中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决定着学生整体水平的高低,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现有的条件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精读课每课练习中的翻译句子(汉译英)练习就是一个很好的、可以利用的素材。因为,这些句子都是根据每课的内容及出现的生词、短语提出的,学生通过翻译这些句子既复习了课文,又锻炼了写作,也可以说更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知道翻译不同于写作。写作时,作者可以任意选题,自由发挥,而翻译时译者则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忠实于原文、原句。故此,这种训练比组词造句又进了一步,要求也更高了,所以说翻译是写作,更是一种再创造。然而,学生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还是出现句子往往残缺不全,缺少主语或谓语动词等。遇到这种情况时,笔者就先把原句写在黑板上,让大家一起确定主语、谓语、宾语等,然后判断句子属于什么句型,最后根据原句的意思确定句子所说的事件或者动作发生的时间再来确定用什么时态。经过反复引导、反复练习,学生逐步掌握了其中的要点,做起来也感觉不太难了,准确率也提高了。遇到有争议的句子大家进行讨论,遇到几种意义相近的句子,而用词不一样时,老师再进行对比说明。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教师的讲解有了针对性,具有启发性。改变了以往翻译练习只在课后做作业,然后交由教师评改的做法,这种当面批改,大家讨论的方式,使大家都有紧迫感,讲别人写的句子,自己也受到了启发。

五、粗心审题,背离要求

部分学生在写作前不认真审题,没经过深思熟虑就动笔写,写作时没能扣紧主题,故而造成离题、偏题,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得分也较低。而且由于一些学生忽视了各种体裁的写作特点,从而导致文章体裁格式不正确。如:将写信的日期写在信末;写请假条不写署名等。审题是书面表达的第一步,学生在真正开始写作之前,必须舍得花相当一部分时间做写前阅读、思考等准备工作。只有审准了题,并弄清楚题目要求,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具体来说,审题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审体裁。根据情景提示首先要弄清写何种体裁的文章,是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还是议论文。无论提供材料的方式是通过文字描述还是图画或表格,但要求文章的体裁是唯一的,尚若体裁不对,评分时会被相应扣一些分,所以动笔前认真审题至关重要。

(二)审格式。学生在进行短文写作训练时,教师应提供各种文体的范文,讲明各种文体的要求,如日记、便条、书信、通知的格式等,并给予必要的提示。一定的体裁气特有的格式,例如书信、日记、通知、便条等都有特定的格式,不能随便写。其中书信最复杂。根据试题的要求要注意信得开头,称呼、主体、结尾、签名这五个地方(教师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大部分的考试作文开头已写好,这样学生要接着内容写不能重复,但不要忘了结尾)。

(三)审内容。要点齐全是得分的基本保证,漏掉要点就会降低档次评分,要想书面表达得充分,内容全面和不跑题,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考生在审题时要弄清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哪些详细写,哪些该略写,学生要在规定的字数内把文章内容表达完整。尤其是图画式书面的表达题,考生应注意不能把图中的所有内容都表达出来,要学会连贯性,读懂图的意思,要分清那些是主要内容,那些是次要内容。总之,所写内容既要符合图画所描绘的情景,又要连贯通顺,自圆其说。如写记叙文,要抓好问题、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其他一些要素。

(四)审人称。审人称即弄清书面表达要求用何种人称,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来写,中考书面表达阅卷中非常重视人称,出现人称错误要扣除相应分数。所以学生在审题时千万不要忽略人称的正确使用。

(五)审时态。即根据所给材料信息确定短文的基本时态,一般说来,一篇特定的短文,它通常有自己特定的基本时态。如通知常用将来时态,日记常用过去时态等等。另外,由于每个句子都涉及时态问题。所以学生在写作时千万不要忽视这个问题。一般来说,在写作中常用的时态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和现在完成时。教师在训练学生句子时,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初三英语作文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迎战中考,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特别是话题作文题,之前多有一段导语,这些导语也是审题的关键,他们或激发想象,或启迪思维,或优美精粹,或含蓄深刻,能撩拨学生的写作激情,初三学生在英语作文练习时,可别小觑这些导语,它们也是作文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理应对此引起足够重视。

六、文章层次杂乱,没有或乱用连接词、过渡词

许多学生的作文几乎是单句的任意堆砌,他们不擅长借助连词来衔接语篇,使句子之间和文段之间缺乏必要的过渡和连贯,影响了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效果。有时还有较多逻辑错误,在做书面表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一拿到考题慌慌张张开始写,在写作之前没有构思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内容应该详写,哪些内容应该略写,而是一边写一边构思,从而导致整个文章逻辑不清,层次感不强,整篇文章不知所云。许多考生没有意识到文章中句与句之间、上下文之间不同的关系,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不注意过渡词的运用,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显得句式单调、文采呆板据。调查了解,他们平时在写作中对连接词和过渡词等词语的使用不大注意。众所周知,要写出清晰流畅的文章,需要把文章中各部分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为了使句与句之间过渡顺畅、上下连贯、逻辑关系严谨就需要灵活运用一些过渡词。这样可使文章自然而别致,并能层层展开主题句,完整地表达中心思想。而过渡词是连接这些部分的纽带。过渡词是一种关系指引词,一般由副词或起副词作用的短语承担。此外,代词、连词、上下文的近义词等也可作过渡词。过渡词能使文章启、承、转、合,融会贯通,连成一体。有的学生在作文中使用过多简单句,成了简单句堆砌;有的写复杂句时,动辄用so,and,then,but,or,however,yet等,非但达不到丰富表达方式的目的,反而使句子结构松散、呆板。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过渡词,不仅能够丰富句型,而且还能够把思想表达得更清楚,意义更连贯。英语写作当中,过渡词的使用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连贯性,而且可以使内容的表达层次分明,自然流畅。英语写作测试题的特点是篇幅简短但思想内容丰富,因而过渡词的使用便成了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使过渡词运用得正确恰当,我们按照它们的使用频率和功能归类如下: 表示时间顺序:and, then, next, after that„

表示对称: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表示递进:and, besides, what’s more, in addition„

表示转折:but, yet, however, in fact, instead„

表示因果:so, therefore, as a result, in that case„

表示总结:in one word, in general, in all,in a word等。有了连接词的承上启下,结构更紧凑,语篇的逻辑感也强了。

除上述学生在写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教师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外,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一)在听、说、读教学中渗透“写”的训练

《新课程标准》采用话题大纲和结构—功能大纲相结合的体系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来展开听、说、读、写的四项技能的实践,突出了先输入后输出的特征,有利于开展写作教学。

1.加强听力训练,夯实写作基础

“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不说没有听过的语言。”由此可见,通过听的渠道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在外语学习中是基础中的基础。笔者认为,加强听力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信息,从而为写作表达打下基础。

2.创设说的平台,以“说”促“写”

“学生的口语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学习写作的基础”,笔者在写作教学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和丰富口头表达技能,因为口语中常包含许多书面语的结构。

3.加强朗读,注重拓展阅读,以“读”促“写”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通过朗读,不仅可以增强语感,而且可以积累大量有用的词汇,在进行书面表达时能做到信手拈来。广泛的阅读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对英语写作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料,结合报刊、媒体、网络等资源,通过设计互动交流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和写作训练。

(二)科学批改、及时讲评,及时反馈信息

抓好习作讲评课,及时反馈信息,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教师的批阅点评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很多教师批阅点评学生的习作不够及时,且较多关注语法错误,对写作内容、语篇结构、写作技巧分析较少,对普遍出现的问题要认真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讲解、分析、讨论来加以解决;个别问题则要以面批改或让学生互评方式解决。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应避免告诉学生答案,而采用简单符号或标记,让学生自己动手改错后再给老师看。学生通过动脑和动手改正错误,印象会更加深刻,从而使写作能力提高更快。教师也可采用现场作文方式训练学生,每次发完材料,教师可与学生同时撰写短文。规定时间一到,学生立即停笔,听教师读范文。教师的范文不仅要在格式、内容要点、语法修辞与语言习惯上给学生树立样板,而且要考虑到英语的多种表达方法。学生在经过一阵紧张的思维与写作之后,及时听到一篇比较规范的答卷,比较一下自己的作业,可初步衡量出自己的答题的准确度,找出差距,及时查出作业中的毛病。

(三)背诵范文

背诵也是学习英语的基本手段之一,重视背诵,尤其是课文中的重点句型,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书面语言能力的提高和语感的增强,指导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好词好句,适当使用英语佳句,可令文章增色不少。任何语言的学习,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都有模仿的过程,而模仿必须先有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必须以丰富的目标语言材料积累为基础,英语的学习想取得成功,必须有丰富的、自然的目标语言材料及其有关知识的输入,没有大量的输入,英语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源头则无法进行信息输出,只有大量输入语言信息,在目标语材料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学习者才能输出信息进行模仿,形成自然流利的语言表达,背诵就是集中大量强化输入输出语言信息的有效手段。快速提高英文的写作能力的方法就是背诵英语范文,通过背诵英语范文既能记住英文的表达习惯,又能熟记文章的组织机构。笔者认为由于临近考试,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里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背诵一些有代表性的范文。如日记、书信、通知、邀请函、写人、写事等文体。

(四)沉着考试,注意书写

近年中考作文的评分大都采用总体评分法,包括整体印象、语言表达、词数规定以及卷面情况、语言流畅性等几方面内容。中考第三轮复习主要以综合训练和模拟测试为主。两个小时完成一份150分的中考英语试题,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容易导致学生考试时出现紧张的心情而影响答题质量。尤其是书面表达,作为最后一项,经常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匆匆完成,写出来的作文易失水准。因此,对学生进行适应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质量,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篇符合要求的好文章,是第三轮复习的要点。教师除了通过模拟考试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在考场里的答题技巧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考试时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考试心理。我们平时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要准确写出有效的信息点,争取加分点,不要过度自由发挥而乱加额外的信息点,考试时充分利用草稿纸对作文初稿进行修改,要尽量避免因粗心大意、卷面不整洁等原因造成扣分。

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尽快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掌握相关的英语写作技巧,巩固英语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能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英语写作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只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平时多注意两种语言的异同性,抓住写作要点,多写多练,在中考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同样可以妙笔生花,写出精彩的英语作文。这样一来中考中的书面表达也不再是令师生头痛的难题了。参考文献:

上一篇: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下一篇:最新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指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