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建设教师记录档案

2024-07-02

作业建设教师记录档案(精选8篇)

篇1:作业建设教师记录档案

教师成长记录档案袋

摘要:教师成长档案袋是在教师角色重新认同、课程发展以及学校管理转型等大背景下出现的新事物。教师成长档案袋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价值: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有利于教师享受职业幸福感;教师本人是档案袋的主人,有助于教师专业化的反思成长;教师成长档案袋是一种实质性文档,学校能够为教师的个体专业化成长提供帮助;教师成长档案袋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彰显教学的艺术性。

关键词:教师成长档案袋;专业发展;职业幸福感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是一个教师代表性工作的集合,是教师提供的对自己工作进程的记载,是教师对自己的成就、风格、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个人化的描述。“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职业有自身的发展理论,有自己的追求理想,有自觉的职业规范,有熟练的操作技巧,具有不可替代性。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根本保障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师的自身素养、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行为对课程改革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基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迫切要求,人们期待教师成长档案袋的研究与利用能够在实践中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教师成长档案袋的解读

“档案袋(portfolio)”是一个舶来品。从构词法来看是port(携带)+folio(页码),意思是“带着走的作品集”。原意主要指画家、摄影师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收集起来,带给自己的委托人看,并争取出版或展览。艺术家们常常通过这种意识保存个人的作品,表现个人的艺术追求、设计风格、创作成就、涉猎领域和艺术探索历程等。人们可以据此了解艺术家的成长道路,对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发展作出质性的分析与评价。档案袋的这种汇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的功能后来引起了社会其它许多领域的关注。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师评价项目组的J.巴顿(JamesBarton)和A.柯林斯(AngeloCollins)第一次探索和尝试了在教师教育中使用档案袋进行评价的可能性。当时的档案袋既包括教师的成长记录,也涵盖学生的成长历程,后来在实践中逐步细分为学生成长档案袋和教师成长档案袋。20世纪90年代以来,档案袋开始作为一种评价的工具在大中小学广泛地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教师档案袋的真正产生源于行动研究的传统。

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提出者勒温(Lewin)1946年指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只凭个人兴趣,就不能满足社会要求;实际工作者如不去研究自身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问题,就无法做出有条理有成效的行动。他进而提出了„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强调了行动与研究之间的密切关系。”勒温(Lewin)的研究发现:通过辩论等公开交流的方式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可以将多种智慧和能力凝聚一体,解决实际问题,也更容易在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理解或认可,为行为的改变奠定基础,实际上在群体中的个体更容易改变个人的行为。因此,行动研究不是某个人的专利,人人都能做相应的研究,都是研究的主体。自行动研究的概念及其理念提出并应用于教育教学研究领域以来,我们在教育行动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教师而言,它要求教师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对教育教学问题的回应方式及过程以档案的形式予以保留,以便于作为对教师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诊断和指导的依据,有目的地解决学生教育、课程教学等实际问题,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而,教师档案袋成了描述教师生涯中专业发展的有效工具。教师成长档案袋呈现方式有:纸质档案盒、电子文件夹、网络化平台、实际意义的袋子等。

二、教师成长档案袋的内容

1.教师个人的基本信息

教师个人的基本信息与其专业成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它不仅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教师的基本情况,也可以预测其将来专业成长的发展态势。它包括教师的个人简历,如:姓名、年龄、所学专业、获得学位、最高学历、教师资格类型、专业技术资格级别、聘用岗位、教学年限、教学特色、工作简历、个人爱好等等,也有教师对工作和学习背景的清晰描述,如:出生地区、任教社区、所在学校、班级人数、开设课程、教学理念等等。以个人成长三年规划及阶段性目标为例,教师档案袋内应该存有:发表的教科研文章;与专业发展有关的奖励证书;参与的课题研究,开设的研究课,讲座等活动的记录、报告、证明、评价表等;反映个人教育水平的代表性作品、成果;反映个人教学水平(专业水平)的代表性作品、成果;专业成长要事活动和典型事件记录;教师专业学习、培训作业及考试考核记录、继续教育证书等;教育教学案例及个人反思的相关材料;所教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教师个性化发展记录。通过自我分析与比较,尽量能够做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学科专业教学标准等个人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的融合。

2.教师工作的范例寻找

教师作为教学者的角色,其资料可以包括:自我推荐的教案、课件,承担的公开课的影像等。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其资料可以包括:发现和研究的教学问题及过程,参与或申请的课题及成果,发表的论文或著作及摘要,课堂观察的记录,个人的教育教学哲学等。教师作为反思者的角色,其资料可以包括:教学反思笔记,自我的成长史分析,名师传记分析等。教师作为评价者的角色,其资料可以包括:阶段工作的自我评价,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评价,对教研组同行的评价等。

以教师作为学习者的角色为例,档案袋包括五个要素:背景、目的、读者、证据和反思。背景:档案袋是一个连贯的故事,包含教师作为反思性的学习者是故事变得有意义的过程。教师可以希望通过建立教师档案袋,表明其教师生涯的进步过程。目的:当读者评论档案袋时,读者会逐渐了解到描述的教师的工作和成就,并且对他的学习情况也有清晰的感知。读者、证据和反思:由前述可知,档案袋提供了反思的实质性证据,反思除了对教师的“学习过程进行描述外,还包括对其优势和值得改进领域所作的评价”。教师明确地“评估了其满足评价目标的程度,并为扩展其学习而制定明确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目标,同时还确定了需要作出反应的具体领域”。

以教师作为教学者的角色为例,档案袋包括教学哲学:课堂教学不是塞给学生静态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获得体验的知识,从中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人相处。责任履行:任教科目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总体情况,对个别学生的课业辅导、职业建议,在教学策略方面的新尝试。教学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家长和社会的评价及学校管理者的评价。教学成果:学生的进步和成功,教师的精彩教案或课件。附件或展示:荣誉证书、表扬信、表现性作品。3.教师成长的反思记录

档案袋不仅记录和反映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及所取得的成就,而且包括教师对学科专业发展、对制作档案历程进行反思的证据。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对话,是教师以个人的教书育人活动为思考对象,研究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实践行为以及教育教学效果,对自己在教育

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及相应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现象、教育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育教学和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人。自我反思可以通过写个案研究、教育教学笔记、阶段总结、教育教学论文等形式进行。在教师专业成长手册中,要求教师必须留下自己的反思记录与经验积累的迹象。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新课改倡导“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教师也是学校的主人。因此,建立科学的具有发展性的教师成长档案袋,一方面需要学校

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向一个持续的、有目的、有系统的过程中来,引导教师积极地规划自己的教育人生。如,学校可以通过为教师免费订阅报刊杂志、购买图书资料,要求教师观摩优质课堂、反思教学问题、记录教学日志、进行课题调研、撰写教育论文等措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帮助或服务。另一方面,教师本人要能够客观地保存档案袋的内容,真实地描述成长历程和所得成绩,如记录自己在师德修养、业务学习、课程开发、教学活动、师生关系、团队合作、教学研究尤其是能够体现出个体差异性等多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绩,为教师本人进行准确地自我评价提供翔实的依据。

三、教师成长档案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价值

1.让教师享受到职业幸福感

教师的幸福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工作的胜任感、喜人的成就感是其核心。过去,我们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只看教学成绩,让很多教师丢失了原本由职业带来的幸福感。现在,我们应该把目光适度地转向教师的专业成长上,要让教师看到自己教育教学思想和能力成熟的过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因为积累着教师点点滴滴、方方面面的进步,从而使教师能够看到自己的发展乃至成功,体会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领悟心灵的感动,获得职业幸福感。

2.有助于教师专业化的反思成长

教师成长档案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记录袋,是教师“工作和思想的博物馆”,展示着他们的成果、经历和梦想,记录着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感悟与感动、知能与情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教师成长档案袋的建设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反思学习、表现学习的过程。换言之,教师成长档案袋的建设就是要培养教师善于反思勤于发现、乐于分享的学习习惯,它是教师反思的“引擎”。

3.促进学校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帮助

教师成长档案袋是所有教师诸多成就的记录,学校领导可以全面了解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了解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势与不足,了解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但是,由于档案袋开发的主人是教师本人,教师个人之间的认识、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如果对档案袋的认识不够成熟,教师在建立成长档案袋时就会有困惑。因此,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应在建档案袋之前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提供档案袋开发的指南,引导教师挑选存档的资料。这样,教师成长档案袋的使用才能够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决策提供依据,能够为教师的个体专业化成长提供帮助。

4.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彰显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是一个情境性和实践性、艺术化和个性化都非常强的职业,教师的实践智慧蕴藏在教学风格之中。在教师成长档案袋的建设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在一起,主动地使自己潜意识状态的教育教学理念清晰化、系统化,会不断演绎出教学的精彩。不断经历这样的过程,自己的教学风格就会越来越鲜明和突出,同时,在创造教学风格过程中,也会不断升华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彰显教学的艺术性。

篇2:作业建设教师记录档案

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每天都要与学生、教材和作业打交道,这些资源实际上就是教师专业成长所依托的素材。为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地投身于挖掘这些资源的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出其内在的教育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切不可忽视作业这一环节,尤其是作业反馈记录,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见证。

作业反馈记录,就是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把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登记、分析、归纳、小结和研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环节,认为没有必要写作业反馈记录,他们常常在作业本上草率地给个分数、等级,标个日期,这样做的教师根本没有认识到作业批改记录有着其他教学程序无法代替的作用。

一、作业反馈记录是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延伸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教学和育人智慧的生成过程。但是,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内,教师很难完成这样一个充满智慧而又复杂的过程。为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需要向外延伸,其中,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作业的批改和审阅,教师可以继续对学生实施教学指导,作业反馈记录这一文字形式的教学研究方式就是最便捷而又最实惠的途径。通过写作业反馈记录,教师可以实现与学生跨越时空的对话,可以通过作业本、笔和纸模拟出一个虚拟的教学空间,完成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继续生成。

二、作业反馈记录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的镜子

作业反馈记录不仅仅记载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措施,它是教师下次备课的有效凭据,也是改进教学教法的指南针。在写作业反馈记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的专业行为与活动进行反思,对自我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进行反思,对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反思,对自己的人格特质(如志向、兴趣、潜能、性格等)和自己的价值观进行反思。通过这些反思,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升为实践智慧,成功地实现教育理论与自我提升的链接。教师在决策—实践—反思—调整决策—再实践—再反思的反复循环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加深对教学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教育发展要求。

三、作业反馈记录是教师问题意识培养的载体

作业反馈记录是记录和解决学生作业中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行为。任何一名学生在课程学习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任何一名教师,哪怕是最优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也会出现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才促进了教学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一定要正确对待,要把它们看成是培养学生和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珍贵资源。作业反馈记录的重要功能就是它可以帮助教师不断地发现教学问题、克服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师问题意识培养的载体,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四、作业反馈记录是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途径

作业反馈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在研究自己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想、信念不断经受怀疑和考验,通过质疑、澄清、体验、追求,消除疑虑,自主地构建独特的教学思想,并应用这些思想对现实的情境问题进行研究。在科研意识提升的情况下,教师的科研行动就会加快,教师就会通过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来满足自己的研究冲动,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学习科研的基本知识,通过有效的培训和学习,实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由此可见,作业反馈记录,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作业问题的一个书面呈现,它还是教师对教学问题深度思考的思想表达,是教师科研能力的反映,也是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五、作业反馈记录是教师爱的教育的反映

教师是一个以爱为主题的职业,教育是爱的传递和心的呼唤。作业反馈记录上的点点滴滴,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教师笔记的印痕,它是教师爱的表达,是教师为人师表的人格表现。因为,从作业批改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工作、对学生的态度;通过作业反馈记录,教师也可以获得自身职业操守训练的机会,更可以培养自己爱的智慧,提高自身的专业化道德素质。

六、作业反馈记录是教师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

作业反馈记录不但记载了学生近阶段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记录了教师分析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学生的理解、接受情况。通过作业反馈记录,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由感知到认识、由认识到掌握的整个学习经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作业反馈记录是学生成长的日记,也是教师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它记录了教师如何把教学与科研有效结合,如何从一个小小的作业问题挖掘出一系列的教育资源,如何使教学行为本身成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成为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它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实践从幼稚走向成熟,教学理论认知从肤浅走向深刻的光彩,记录着教师整个成长历程。

篇3:作业建设教师记录档案

档案文化的提出及研究, 起初始于怎样的背景, 什么是主要的推力, 与1987年颁布《档案法》中把各级综合档案馆称为文化事业机构有多大联系, 笔者不清楚。笔者所看到较早有关档案文化探讨的文章如:1990年《云南档案》第3期刊登的《档案是一种文化现象———关于档案的一点哲学思考》, 1991年《四川档案》第2期刊登的《档案文化研究随想》。而在1991年《档案》第3期刊登的《近年来档案文化研究成果概述》一文中, 作者指出了:首先将档案文化作为一词提出的, 是某作者为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所发表的《档案文化意识:理性的呼唤》一文。那时, 也还有作者对档案文化的思考与研究趋势作出很高的评价和超前预测, 如1992年《档案》第5期文章《档案文化探析》认为:对档案学理论稍有兴趣的人, 大概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 即“档案文化论”正在悄悄地步入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殿堂, 它的崛起给档案和档案工作展示出一番新天地, 人们也将会对档案和档案工作刮目相看。可以预测, 档案文化的兴起与成熟, 必将给本世纪末档案学注入勃勃生机, 给21世纪的档案事业带来美好广阔的前景。

的确, 事实证明, 20年前上述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之后的过程直到现在, 档案文化及其建设的研究实践从没中断, 已是被档案部门上上下下广泛认同接受。同样, 这样的探讨活动, 也早有领导专家先后参与进来。如《档案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建脑工程”》、《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字档案文化》、《档案文化的传承需要媒体的参与———以七家档案期刊为例》等论述, 都是专家领导亲自参与研究的例证。近年来, 还有档案部门把《档案文化资源建设研究》作为档案科技项目立项, 或与有关机关联合制定下发如《关于加强档案文化建设, 为创建文化名城服务的意见》文件等。经过广大档案工作者多年不懈探索努力, 档案文化研究已结出硕果, 最直接的就是档案文化建设被纳入了全国和地方档案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之中。

笔者在阅读学习时感到, 我们大家对档案文化的认识是在实践和交流中不断清晰深化的, 这个过程的每个个体的认识, 都在或全面、或从某些重要的侧面揭示着档案文化的内涵。如《云南档案》2000年第1期文章《对档案文化的几点认识》, 认为“档案文化是档案管理部门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工作者共有的价值观、思想作风、精神、行为规范和物质设施中的外在体现”。《海南档案》2008年第2期刊登的《档案文化及其价值浅议》一文指出:“狭义的档案文化一般仅指作为人类物质文化的记录与反映的档案信息及其载体, 即档案实体文化。由于‘一切文化都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物质形态的凝聚’, 因此广义的档案文化, 除了档案实体文化, 还包括人类有效管理和利用这些实体文化成果而采取的活动方式及其创造出来的档案事业文化”。《中国档案报》2010年2月22日刊登的《我说档案文化》一文说:“所谓档案文化, 就是人们创造并面对和围绕档案所展开的全部生活方式”, “档案是人创造的, 创造了以后还要收藏它、管理它、使用它, 人在这一从创造到使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力、规则、观念、习性等等物质及精神成果, 就是档案文化”。《中国档案》2011年第12期文章《关于社会转型期我国档案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思考》指出:“档案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和智慧的主要载体, 其中包括档案资源文化、档案功能文化 (服务文化) 、档案制度文化、档案理论思想文化等组成部分”。《宜宾日报》2011年11月10日刊登的《挖掘档案文化资源, 深化档案文化建设》一文认为:“档案文化是在档案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基础上, 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吐故纳新’的再挖掘、再创造和再升华, 是在挖掘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文化的过程中的再丰富、再发展”。这里列出多个看法和认识, 笔者认为他们除了在表述上存在不同, 风格各有特色, 以及更全面概括和重点概括区分以外, 其根本所指趋同, 涵义大体一致, 都包含了档案文化是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记录、管理、使用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有价值信息的现象或行为的意思, 笔者认为这应是档案文化的基本内涵。如果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 把用什么样的思想观念、什么政策制度、什么理论方法、什么道德规范来驾驭约束这一现象或行为都包括进来, 那就构成了这个时期和范围所指的档案文化的总和了, 或说这些的总和就是此时期和范围的档案文化。简单地说, 档案文化就是记录文化的文化, 再简单就是记存文化。我们这里有两点可认定, 一点为记录历史的行为和现象不会停止, 而如何规范则是可以改革改变的。第二点档案文化源于社会, 主导于国家和政府, 又为全社会共同遵循。

这里, 笔者还得到启发认为, 一是应把档案文化同档案记载内容所代表或反映的文化区别开, 不然就会不论什么文化都成了档案文化。说档案文化丰富可以, 但档案文化丰富如果包含指档案内容浩瀚丰富就有不妥。区分此文化不是彼文化, 要看他 (它) 的角色作用如何。假如某批档案完整地记录反映了一种文化现象, 那它既不是档案工作者创造的, 也不是档案创造的, 它是另一个群体的人创造的, 是此种文化形成在先, 档案生成在后, 而档案人员只是档案的管理者, 用档案文化概括它, 就反映不出该文化的本来特点。那么, 如何理解档案文化资源 (笔者在2012年2月15日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报告中没见到) 的提法呢, 它或理解为档案文化的资源, 或档案的文化资源, 如果把档案文化资源等同于档案资源或档案信息资源表述就可不用, 尽管档案的生成方式和管理利用方式全过程都需要文化技术, 都离不开文化支撑, 这样做可减少理解上一旦产生的不一致。二是应把档案文化同档案机关文化、机关建设要求区别开来, 如以前常说的在档案部门工作中形成的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以二、三流工作条件创一流工作业绩的风貌精神, 这虽值得提倡, 但可不统统认为是档案文化的必要组成, 搞档案文化的全之又全, 包罗枝枝节节。当然, 这只是个人学习心得而已, 不定成熟。

中央《决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 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 还要求“文化领域各部门各单位要自觉贯彻中央决定部署, 落实文化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发挥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由此, 档案部门不论认为是否属于文化领域的部门, 都应该积极主动加入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中来。要弄清档案文化内容、性质和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家庭中的地位、责任与任务, 弄清档案文化与各种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正确对待自身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繁荣发展中的作用, 增强档案文化自觉自信, 在档案工作服务各种文化建设中传播档案文化, 在传播创新发展档案文化中扩大和加强档案事业, 使档案工作紧紧跟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潮流。

摘要:通过学习可以加深对档案文化的认识, 也才能更好地建设档案文化。此文化不是彼文化, 根本区分在于创造文化的主体的不同。

篇4:浅议血站档案记录的规范化建设

血站记录和档案的重要性在于,在采供血过程中,献血者的初筛和体检以及血液的采集、检测、制备、发放等环节均可形成记录。这些记录具有真实性和原始性,它阐明了采供血活动所取得的结果,并提供了活动是否规范完成的依据。血站现有的高科技检验加工设备可以及时、完整地记录采供血过程中重要的结果和数据,使血液具有可追溯性,可以证实采供血过程的有效运作,血液质量能够达到相关规范要求。上述记录经收集、分类、编号、归档保管,成为采供血机构的法定档案。档案作为血站采供血活动的真实记录和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作为血站的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在血站管理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认清档案的现实作用、存在形式、种类,从而建立一套适合血站特点、规范、科学的档案体系,对血站的稳步发展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1 档案的现实作用

1.1 证据。档案具有很强的法律凭证力。在医疗纠纷诉讼案中,完整、规范的档案是证实血站合法、规范活动的重要证据。而当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需要用血时,可以凭档案信息,按规定给予报销。因此,血站的献血者电子记录是保证血液安全和服务质量并提供重要证据的资源。

1.2 可追溯性。采供血活动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在形成时就应该被真实、完整、清晰地记录下来,使采供血机构更好地为用血医院和患者服务。如稀有血型患者急需输血时,可通过查询记录档案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符合条件的献血者。在纠纷事件中也可追溯献血者的历次信息对献血者健康情况加以佐证。

1.3 统计分析功能。档案以各种形式承载采供血活动中的重要信息,有效开发和利用档案,对促进输血研究、提高血站业务水平、上报省卫计委要求的各种年度采供血数据具有重要的作用。

2 血站记录的形式

2.1 书面记录。指用纸张手写或打印并签名的记录,如表单、图表、报告等。

2.2 电子记录。指数据电文、电子签名、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由于血站在血液采集、检验、制备过程中大量使用高科技设备及唐山现代软件进行全过程控制,势必产生大量的电子信息。血站必须依据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采供血过程所产生的结果和数据实施数据电文和电子签名管理,并且电文应能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具有正确和完整备份的能力,并在保存期限内可供随时调用。

2.3 其他形式记录。磁带、磁盘、照片等。

3 血站档案记录的种类

3.1 表单。表单是带有表格的书面材料或电子记录。空白表单应按文件管理的方法进行审核控制。

3.2 记录。记录是采供血活动结果或完成采供血活动后的证据文件。记录可以保存采供血过程产生的结果和数据,使采供血过程的信息具有可追溯性,证实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能够满足制备血液的国家相关质量标准。

3.3 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手段生成、贮存的信息。

4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两个《规范》”)对血站档案记录规范化建设要求。记录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记录予以控制可以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同时也为证实采供血活动满足血液的国家质量标准和要求提供真实、完整、有效的结果和数据,并确保记录信息的机密性。两个《规范》要求血站必须建立记录管理程序,内容包括电子记录、档案管理和信息保密,记录体系必须完整并具有可追溯性,记录档案保存期限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4.1 从记录的完整性进行规范。记录的完整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记录内容的完整性,即记录要覆盖采供血的全过程,目的在于保证血液从采集到输入患者体内的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活动都具有可追溯性,其采集、制备、检验过程真实有效。其次,是记录项目的完整性,记录项目要齐全,每项记录要紧抓采供血过程的关键控制点,重点项目齐全、保证记录的可追溯性。

4.2 从记录及表单的编制进行规范。记录是记载采供血过程状态和结果的文件,表单的设计和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血站在采供血过程中要保持表单具备价值、必需、可追溯的特点,排除不受控表格的使用。同时按内容将记录分为原始记录、统计报表、分析报告以便收集和归档。采供血相关记录在使用前还要经血站质量管理部门严格的文审,编号存档,实现记录的标准化管理。表单的设计既要适用于所需记录的活动,适用于填写记录的工作人员,又要适用于质量记录的控制要求,便于标识、贮存和检索。记录要覆盖采供血的全过程,做到简洁适用。在以上要求完成后对记录档案是否规范填写还要由考核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定期对程序、规程和表单的适用、编号、一致性情况进行核准确定以保证所有记录表单的及时、真实、有效。

4.3 从记录归档范围进行规范。血站档案种类较多,主要包括业务档案、人事档案、会计档案、设备档案、科研档案、基建工程技术档案等。其中业务档案客观反映了献血者的健康状况及所供血液的质量情况,是采供血机构的宝贵资源,为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此在血站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4 从记录的保存期限进行规范。《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规定献血、检测和供血的原始记录至少保存10年,《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规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相关记录应保存15年以上。对于医疗废物处理、仪器使用、维护及校准等记录档案的保存期限要根据各血站的具体情况,依据记录档案的性质及重要性,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当的保存期限。如《医疗废物处理条例》规定: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采供血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医疗废物处理记录档案的保存期限,保存期限可适当延长,并要合理制定保存期限,充分保存、开发和利用其价值。

4.5 从工作人员的签名进行规范。签名要真实有效,且经过签名法律意义的培训,其签名记录要每年更新、保存,电子签名要分级授权。血站通过对人事、业务、设备、科研、基建等档案的持续规范化建设,每月数次质量记录的现场检查、文审、业务档案评比、设备管理、血站站史教育、血站开放日等手段使血站的档案利用和业务工作合理地融为一体,让血站的档案工作更加扎实有效,为采供血、无偿献血事业提供更强大的助力。

篇5:教师队伍建设开展记录材料

一、基本情况

现有教职工10人,共有教学班5个。

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4人,中师2人,学历合格率达100%)。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合理,高级职称人数为4人。

专任教师取得资格证书的人数为10人,其中取得初中教师以上资格证的为4人。

校长岗位培训(或提高培训)达100%。

二、主要工作措施

1、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教科室具体负责的工作机构,分阶段制定目标,落实责任考评机制。

2、层层建立岗位问责制,中心校与学校校长签订岗位责任书,校长又与分管校长签订岗位责任书,分管校长又与其他环节干部签订岗位责任书。环节干部明确了本身的岗位职责,在责任书的规范下开展本职工作,他们既有明确分工,又有集体合作,从而增强了集体意识。

3、树立“尊重每个人,发展每个人”的人本管理理念,用科学的发展观建立教师评价体系。从思想素养、教学教研基本功、课堂教学水平、教学实绩等多方面综合摸清现有教师的现状,分层次提出要求,跟踪考核,进而确立学校教师队伍培养的整体框架。

4、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学校行风建设实施方案》、《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考核细则》、《教师行为准则》、《师德建设年实施方案》、《师德建设年承诺》、《加强师德行风建设,强化工作效能的规定》、《师德师风“三评”工作实施方案》、《学校中层干部工作考核细则》、《专任教师培训管理制度》、《常规教学检查评比办法》、《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青蓝工程”教师师徒结对管理办法》、《教导处人员岗位工作职责》、《年级主任岗位工作职责》、《教研组长岗位职责》、《班主任岗位工作职责》等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

5、强化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教师每年阅读一本理论书籍和订阅一种专业文章,把阅读学习变为常规并视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

6、以活动为载体,搭建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学校坚持每学期的“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能课”、“中年教师特色课”、“资深教师示范课”、“全体教师达标课”的“上六课”活动,搞各种课堂教学竞赛,倡导个性教育教学,形成教育教学特色,促使优秀教师向名师的转变。

7、通过不断听课研究强化对年青教师培养,不断完善青年教师汇报课、说课、课件制作、主题班会展示以及其它教学技能竞赛的一系列活动,促使其快速成长。

8、定期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外出参加旗教研室及以上级别组织的的学习和培训,并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对优秀教师和名师的宣传力度。

9、领导班子深入教学,身先士卒,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每位成员都是学校教学骨干,负责部门管理工作同时,多数担任主要学科教学工作,每位同志承担的工作任务重,工作量饱满。除出色完成自身教学工作外,他们能站在课程改革最前沿,引领全校教师投入教育教学。他们主动听课,组织、参加教研活动。教学活动月期间,班子成员分科负责,确保每节课都有专人深入课堂并积极参加课后交流与反馈。和教师一起研讨教育教学规律,把学到的教育理论贯穿于教育教学实际中,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创新的管理思路赢得教师的信赖,从而以领导班子的模范形象凝聚人心。

10、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整体提升班主任师德修养及专业能力。我们每学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交流学习心得;今年我们在班级管理上除了上学期开展的“学见”、“学尽”活动以外,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期初反思急需夯实的常规管理”(即七加四活动)。

我们又定期每月和不定期(根据具体工作)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利用例会对班主任加强业务指导;开展班级工作实地参观学习现场会,座谈会,让班主任身临其境地学习交流、取长补短。

11、努力提高专业素质,提升育人能力。

为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我们着力从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学反思等方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专家引领 开拓思路

近几年,特别是“3.15和9.15教研开放周”活动,我们都提前邀请旗教研室的专家多次到校给教师作报告,讲示范课(教研室葛小华老师深入七年三班讲一节《安塞腰鼓》),深入课堂听课,并且雷打不动的进行说课、评课、反思,老师们在活动中受益匪浅,进一步开拓了工作思路,所有学习教师都有学习笔记,并在业务学习时汇报交流。

(2)、同伴互助 共同进步

(一)、开展“青蓝工程”即师徒结对子活动。为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业务快速成长,我们于多年前扎实开展 “青蓝工程”。校内与校内教师拜师学艺,通过“师徒”间每周相互上课、听课、评课,有力地促进教师间交流互动,共同进步!

(二)、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组内研讨课等多种教研活动,缩小教师间差距,提升整体教学水平。目前我校正在形成一支团结奋进、乐学善教、互帮互助的团队。

(3)、加强自学,促进反思

(一)、开展专项教学技能评比:每学期都组织每个学科的“骨干教师示范课”,“中老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 活动,优秀教案评比活动,反思性论文撰写竞赛活动,教学后进行“说课反思”,通过教学反思、相互交流,促进教师钻研、把握、设计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通过评比,激发了教师的工作动力。

(二)、撰写教育叙事、教学后记,促进教师反思、总结、提升。

我们要求教师记教学后记,要求教师每学期在课时教案后书写不少于15次,不低于100字的教后反思,每个单元要写好成文的教学后记。

撰写教育叙事,倡导教师写教学日记并纳入到教学常规检查中。此项活动得到教师大力响应,教师敏锐把握教育关键事件,把握课堂教学灵感,及时记录,日积月累,教育教学能力达到明显进步。

(4)、分层培养,促进群体全面提升。

开展“六个一”活动,提升专任教师素质。

六个一活动包括:

1、有一套狠抓教学质量的“科学合理、井井有条、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

2、有一种完成工作任务只争朝夕的敬业习惯。

3、有一叠“卷面整洁、评改规范、数量齐全、训练量合理”的学生作业本。

4、有一本“格式规范、重点突出、富有创意、认真反思”的备课本。

5、有一方“秩序井然、节奏明快、活泼生动”的课堂环境。

6、有一个“家长尊重、同学欢迎”的教育口碑。

篇6:作业建设教师记录档案

培训作业卷

一、术语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建设工程档案:

在工程建设活动中直接形式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不同载体形式的历史记录。

2、单位工程:

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竣工后可以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并构成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

3、建设电子文件: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数字设备及环境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或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以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主要包括工程准备阶段电子文件、监理电子文件、施工电子文件、竣工图电子文件和竣工验收电子文件。

4、建设工程文件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包括工程准备阶段文件、监理文件、施工文件、竣工图、竣工验收文件。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公民查询、利用建设工程档案应出具身份证、产权证等合法手续,法人和其他组织持介绍信则可。

2、建设工程属于县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的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 对项目档案进行验收;不属于重点建设项目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 项目主管 部门验收。

3、利用和提供利用城乡建设档案,必须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不得损毁、丢失、涂改、伪造城乡建设档案,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 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

4、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时,应当书面告知建设单位移交建设工程档案的 时限、内容、要求及责任。

5、停建、缓建的建设工程,其档案暂由 建设单位集中保管。

6、在规定期限内未移交地下管线专业图及有关资料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 元以下的罚款。

7、建设工程档案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收集、整理,所需经费应当在 工程预算中单列。

简答题:(共50分)

1、什么是城建档案?城建档案的作用是什么?(10分)

答:城建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内容包括建设工程档案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档案、基础资料档案。

城建档案的作用:

(1)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的经验积累和技术储备

(2)城建档案是进行城市规划的基础

(3)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4)城建档案是一切建(构)筑物维修改建、扩建的依据

(5)城建档案是城市防灾、抗灾、减灾和战争破坏后恢复重建的重要依据

(6)城建档案是征用土地、房地产产权、产籍的法律依据

(7)城建档案是城市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8)城建档案是建设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追究重要的基础性资料保障。

2、保管期限分为那几种情况?(10分)

答:(1)永久。指工程档案需永久保存。

(2)长期。指工程档案的保存期限为二十至六十年左右,且不低于该工程的使用寿命。

(3)短期。指工程档案保存20年以下。

3、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管城乡建设档案?(15分)

答:(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保管的规范化、标准化;

(2)配置适宜安全保存档案的专门库房,配备防盗、防火、防渍、防有害生物的必要设施;

(3)配备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需要的技术准备;

(4)配置符合数字信息安全要求的信息载体存放环境、计算机网络防护体系和数据备份、防灾系统;

(5)对重要的城乡建设档案,应当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异地备份保存;

(6)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

4、收集、整理建设工程档案应当遵守哪些规定?(15分)

答:一是档案应是原件;二是档案齐全、完整;三是档案要及时形成,内容真实、准确,与工程实际相符;四是档案的整理应符合;五是工程竣工图与工程实体相符,签字手续完备,地下管线工程竣工图应包括竣工测绘数据;

(1)内容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与工程实际相符;

(2)工程竣工图与工程实体相符,应当图样清晰、图表整洁,签字手续完备

(3)归档的建设工程档案应当是原件或者副本

(4)按照有关规范整理立卷,使用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专业主管部门统一规格的建设工程技术用表和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档案装具

(五)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测绘单位进行竣工测绘,形成准确的竣工测绘数据文件和管线工程测绘图

(六)要有完整的声像档案和数学化电子档案。

篇7:作业建设教师记录档案

重庆市城市建设档案继续教育

培训作业卷

一、术语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建设工程档案:

答: 在工程建设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也可简称工程档案。

2、建设项目档案:

答:建设项目档案是指从建设项目(工程)的提出、立项、审批、勘查设计、施工、生产准备到竣工投产(使用)的全过程中形成的应归档保存的文件材料。

3、建设工程声像档案:

答:记载建设工程主要过程和现状,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声像 资料,均应收集齐全,整理立卷后归档

4、建设工程文件

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包括工程准备阶段文件、监理文件、施工文件、竣工图和竣工验收文件。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公民查询、利用建设工程档案应出具介绍信、身份证等合法手续,法人和其他组织持介绍信则可。

2、建设工程属于县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的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会同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档案进行验收;不属于重点建设项目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项目主管部门部门验收。

3、利用和提供利用城乡建设档案,必须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不得损毁、丢失、涂改、伪造城乡建设档案,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

4、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时,应当书面告知建设单位移交建设工程档案的时限、内容、要求及责任。、5、停建、缓建的建设工程,其档案暂由建设单位 集中保管。

6、在规定期限内未移交地下管线专业图及有关资料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7、城乡建设档案包括建设工程档案、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档案、基础资料档案。

简答题:(共50分)

1、什么是城建档案?城建档案的作用是什么?(10分)

答: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

城建档案的作用是:1. 城建档案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主要依据和条件。城建档案的管理水平是城市管理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之一,是城市管理科学化的窗口。

2. 城建档案是城市人民生活正常进行的保障。人民生活离不开水、电、气、通风、交通、住房、绿化、环境、商业、服务、旅游,所有这些设施建设中形成的档案完整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人民的正常生活。

3. 城建档案对城市预防自然灾害的破坏,及破坏后的恢复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完整准确的城建档案是预防自然灾害,减少损失的重要手段。

4. 城建档案是城市设防和反侵略战争的需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要点。完整准确的城建档案是城市及时恢复和重建的重要依据。

5. 城建档案是城市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和组成部分。城市科学以城市为对象,它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进行观察、分析、研究以掌握城市的发展规律,作为反映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及史实的城建档案,必然成为城市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之一。城建档案综合地反映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过程,研究城建档案,对不断完善、提高城建科学研究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2、建设工程档案包括哪些内容?(10分)

答:(一)工业、民用建筑工程档案;

(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含公用基础设施、园林和风景名胜、市容环境卫生设施等建设工程)档案;

(三)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档案;

(四)抗震、民防、城市防洪工程档案;

(五)地下管线工程档案;

(六)军事工程档案资料中,除军事禁区和军事管理区以外的穿越市区的地下管线走向和有关隐蔽工程的位置图;

(七)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应当归档的建设工程档案。

3、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管城乡建设档案?(15分)

答:(一)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保管的规范化、标准化;

(二)配置适宜安全保存档案的专门库房,配备防盗、防火、防渍、防有害生物的必要设施;

(三)配备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需要的技术设备;

(四)配置符合数字信息安全要求的信息载体存放环境、计算机网络防护体系和数据备份、防灾系统;

(五)对重要的城乡建设档案,应当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异地备份保存;

(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

4、收集、整理建设工程档案应当遵守哪些规定?(15分)

答:(一)内容齐全、真实、准确,与工程实际相符合;

(二)竣工图应当图样清晰,图表整洁,签章手续完备;

(三)归档的建设工程档案应当是原件或者副本;

(四)按照有关规范整理立卷,使用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专业主管部门统一规格的建设工程技术用表和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档案装具;

(五)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测绘单位进行竣工测绘,形成准确的竣工测绘数据文件和管线工程测绘图;

篇8:教师业务档案建设探讨

1 教师业务档案建设的原则及管理要求

(1)教师业务档案的建设应以教学、科研为主线,以服务于教学管理为目的。

(2)档案主要由教师及其所属院(系)共同建设,具体操作方案由各院(系)视自身实际情况制定。

(3)各院(系)应指定专人管理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人员要保护好档案,不得损坏、丢失、抽取、拆散、涂改。非经各院(系)主管教学院长(主任)批准,不得外借。

(4)对需列入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性文件、业务性材料, 一律打印或用黑色水笔(钢笔)书写,并做到字迹清晰、端正。

(5)业务档案的立卷时间要求。 (1) 对于新分配或调进的教师,自到职之日起开始建立教师个人业务档案,由院(系)负责业务档案管理的人员发给相关规定及表格,协助建设; (2) 现任教师的业务档案建设采取由本人送交的办法,即由教师本人按要求填写《教师业务档案简表》,并将《简表》内所涉及的相关证明材料及时、主动地送交院(系)专门管理人员,由管理人员审核、整理、存档。

(6)教师业务档案每学年更新一次。通常每学年初由各院(系)组织教师填写《教师业务档案简表》的续表后,由管理人员统一整理存入各教师的业务档案盒内,教务部门应适时进行抽查。

2 教师业务档案建设的基本内容

教师业务档案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等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可开发利用的重要信息资源,是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活动不可缺少的依据和参考,是改进教学工作和促进学校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信息资源。教师业务档案一般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工作业绩、科研成果和参加进修、培训、考核、评估等六个方面的基本内容:(1)教师个人情况相关的证明材料。包括有: (1) 学历、学位证书; (2) 教师资格证书; (3) 教师职称聘任相关文件; (4) 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 (5) 各类技能等级证书 (含普通话) ; (6) 进修或培训结业证书; (7) 国内外学术访问的有关材料(会议名称、邀请信)。(2)任职以来综合奖励情况。教师个人获得各级各类荣誉称号的证书或表彰性文件的复印件(先进个人、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等奖项)。(3)教学工作材料。包括有: (1) 授课情况(教学大纲、实践性教学环节大纲、教学进度表等材料); (2) 指导毕业论文情况(时间、班级、人数); (3) 指导学生实习情况(时间、地点、班级、人数); (4) 担任兼职情况(系(教研室)主任、副主任、辅导员等)。(4)教学及科研成果。包括有: (1) 承担科研项目的相关证明材料(申报书、科研项目立项批准书或文件、结题报告书、所产生的成果材料); (2) 论文、论著(译著)编写情况;A、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论文;B、主编或参加编著的论著封面及目录。(5)教学及科研成果(项目、论文、教材及专著等)获奖证书或表彰性文件。(6)有重要纪念意义的照片及音像资料。(7)其他需存档的材料。

3 教师业务档案建设的作用

教师业务档案是教师专业技术档案和人事档案的延展,能够进一步动态地、全面地、有效地记录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科研和进修、考核等情况,对适应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学校科学管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1 教师业务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资源

从个体档案上看,教师业务档案是每位教师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反映了教师个人的业务能力、学术水平、思想状况和工作成绩;从整体档案上看,教师业务档案是学校人才科研信息库,反映了学校整体师资素质、队伍结构和办学水平。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有利于全面了解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准确地掌握教师队伍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预测师资队伍的未来发展和变化趋势。结合社会在不同时期对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针对性地培养和引进适应学校改革发展的优秀人才,为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创造条件。

3.2 教师业务档案是学校学术水平的体现

教师业务档案中客观记录了教师的教研、科研的情况,是学校不同时期学术水平的总和,不仅为学校积累和保存了历史文化财富,也是学校实力的象征。教研、科研成果及典型的教案是教师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过程中积累的财富,是知识原载体与教师智慧凝结的结晶,因此这些档案能提供丰富、有价值的信息,对学校从事教研、科研及教学实践等活动具有广泛的参考作用。

3.3 教师业务档案是教师职称评审的依据

教师业务档案是教师个人在其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材料,它真实地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也反映了教师对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成绩等教学环节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是一个教师成绩体现的基础,对教师申报职称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业绩资料凭证。同时还提供大量的辅助材料,如科研成果、教学成绩、获奖情况、年度考核结果等,为职能部门提供依据,保证送审材料的真实和准确。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3.4 教师业务档案是教师发展评价的基础

教师业务档案由于对教师教学质量、科研情况等有着详尽的量化记录,因此一直以来是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在每年进行考核研究时根据教师业务档案对教师作出量化评估的同时对教师也作出发展性的评价,防止了只凭个人的印象主观、武断评价,使评价更加透明、科学和民主,并把这种评价反馈给教师,激发教师继续发展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查阅个人业务档案也可以清晰看到自己的发展历程,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促使自己更加进步。

3.5 教师业务档案是构建育人环境的关键

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能够真实全面地掌握教师的工作成绩和业务水平,使教师的劳动成绩和科研成果得以确认,使教师的考核评比有据可查,促进各项激励机制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还可以培养教师的竞争意识,激励教师不断进取,以优异的教学成果回报学生,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博学善技的高素质人才,形成和谐的育人环境。

4 教师业务档案建设的意义

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开发人力资源、合理使用人才、培养人才的需要。教师业务档案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现。把教师业务档案保存起来不仅是学校的历史财富,也是教师个人的财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档案意识逐渐增强,学校档案部门可以和科研、人事、教学等部门联合制定相关制度,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建立教师业务档案综合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全校师资及教师个人实行全方位、多角度、动态的网络管理和服务,形成管理网络,强化以人为本,提供优质服务。既便于有效利用,弥补科研成果分散管理带来的不足;又能够使教师的科研成果系统化,便于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评估;还能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通过业务档案,教师们能看到自己在从事教学与科研中的成绩,逐步体验到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所辐射出的优点,认识到教师业务档案的重要价值,主动及时上交应该归入其业务档案范围的材料,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态势。从而激发教学热情,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梦云.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之我见[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 2003 (12) .

[2]杨清亮.学校档案工作的价值及其实现[J]教学与管理, 2003 (10) .

[3]杜晓卉, 罗惠芬.浅谈教师业务档案管理[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3) .

上一篇:母爱不远优秀作文800字下一篇:做学习的主人班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