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朗诵比赛总结

2024-05-05

129朗诵比赛总结(通用14篇)

篇1:129朗诵比赛总结

“一二九朗诵比赛”总结

为了纪念:“一二·九”学上爱国运动,为了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学生树立为报效和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为了锻炼、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部响应学校号召举办“一二·九演讲比赛,现在就此活动做如下总结,为以后开展类似活动积累经验。

一、准备工作

首先,在比赛之前,我部在本院进行参赛选手的初选,同学们较踊跃,初赛顺利进行。接下来,为了使整体实力更强,我部对初赛定下的人选进行系统训练,由参加过多次朗诵比赛的高年级同学给予选手指导。正式比赛前的近半个月里,我部成员每天陪同选手训练朗诵,选手也努力改正各方面不足,实力有了显著提高。

二、比赛严格按照各项程序进行,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此次比赛设定了严格的评分标准,经过了专业的老师及评委的认真打分,同学们的认真核对,经过一轮比赛,最后评出名次。确实做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老师们的打分在现场经过语工部紧张及时的统计出每个选手的得分,主持人现场马上公布。任何过程都严格遵守评分标准,绝无作弊嫌疑,确实做到了“公开”的原则。

三、比赛的不足

本次比赛的顺利进行离不开选手的配合和学习部成员的努力,但本次比赛我院没有拿到好名次,主要因报告厅的话筒有刺耳声音选手决定不拿话筒,导致朗诵音量较小,实力没有发挥出来,以后应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提前跟主办方沟通,避免类似问题,同时跟选手沟通好,让选手熟悉比赛流程及评分标准。

环境学院学生会·学习部

二0一二年十一月七日

篇2:129朗诵比赛总结

活动主题:深入爱国精神,立志成才 活动目的:通过爱国诗歌朗诵的形式,深入爱国精神;教育同学们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奋发成材,为祖国的繁荣统一大业奉献青春。

活动流程:

(一)讲述历史背景,激发爱国热情:主持人**讲解12.9爱国运动历史背景:“1935年12月9日,一个......开展了抗日救亡斗争,掀起了“一二·九”运动。",并讲解其历史意义,激发起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二)激情朗诵,立志成才:由来自各个参赛班的代表*** ***等朗诵了********等著名爱国诗歌,抒发爱国热情,宣扬爱国精神,激励大家立志成才;

(三)颁奖仪式。

(四)总结活动,深入爱国:最后由老师总结本次活动,深入爱国热情,激励大家立志成才。活动成效:

1、宣扬爱国精神,提高了大家的爱国热情:此次主题班团活动期间,通过对12.9爱国运动的讲解,同学们饱含激情的朗诵,充分调动了大家爱国情绪和热情,现场气氛热烈,充分达到了本次活动的目的;

2、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本次团日活动活动性强,活动期间同学们分工合作,并积极地出谋划策,虽然有时会出现分歧,但最后都能以班集体为首要,达成一致意见,同学之间的感情在活动中同样也得到了升华。

活动总结:

本次爱国诗歌朗诵比赛气氛热烈,高潮迭起,许多同学表现出色,展现了很好的朗诵天赋和才华,也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同学们在朗诵中,形象、台风、气质良好,同时注重肢体语言的配合,有效地增强了朗诵抒情的意味,进入到诗文的意境之中,让感情的抒发更加淋漓尽致,既有抑扬顿挫之美感,又有平缓舒徐之韵味,还有壮怀激烈之气度,情感饱满,忘我投入,朗诵声情并茂。能较好地把握了诗文的意蕴,抒发诗歌情感,牵动大家的情绪,让人振奋。

篇3:诗歌朗诵比赛浅谈

一、发音不准,吐字不清,严重影响了朗诵效果

朗诵是以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形式将文字作品所描写的事物、阐发的事理、蕴含的情思再现出来,如果字不正、腔不圆,就会直接影响表达效果。因此,朗诵者需要学习发音技巧。如,平舌音的发音要领是:发z、c、s音时,舌尖一定要向前平伸抵在下齿背后,其稍后部位隆起与上齿龈部前接触形成阻碍;子抽打,即使这样也得不到主人的怜悯,而且同类还跟他抢食,抢暖和的被窝。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巴克选择的是站起来反抗,学会偷吃,填饱自己的肚皮,学会破冰取水,等等,把自己养得强壮威猛,这样才有力气干活,逃避主人的鞭打,才能对付同类的犬牙。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巴克不但没有被击倒,反而越挫越勇,一个真正的勇士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巴克抵得上10条狼’。弗朗索瓦斯开始给狗套挽具。他需要一条新的头犬,并觉得索拉克斯最合适不过了。但是巴克却扑向索拉克斯,抢了他的位子。……”(3)小说中处处可见巴克的反抗与挑战,这也是个人奋斗主义的体现。

与到处充满弱肉强食、尔虞我诈、金钱至上、人性泯灭,为了财富不择手段的人类社会相比,野性十足的森林大自然对巴克来说更有吸引力,更适合它的生活。然而自然森林里一样有残酷的竞争,巴克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和勇气获得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巴克对他们整个来说,太过迅捷,太强壮,也太聪明了。半小时之后狼群停止了进攻,开始撤退。有一头狼缓缓地走上前来,做出友好的姿态;他们互相碰碰鼻子致意。……野性的呼唤在巴克耳边响彻。狼群前进了,他们返回森林,巴克和他们一起并肩奔跑。……”。(4)巴克最终靠自己的力量与勇气赢得森林狼群的信赖与接受,可以说这一结局也正是巴克个人奋斗主义的体现,在战斗和挑战面前,没有同情或退让,没有退缩畏惧,只有勇气与信念才能赢得成功。

巴克最终的回归自然正是作者杰克·伦敦对自杀的人生结局的影射,巴克在北方冰天雪地等恶劣环境的奋斗象征了作者杰克·伦敦这样一个来自资本主义社会底层劳苦人民的人生生活背景中的痛苦挣扎和不懈的个人奋斗。除了Martin Eden,John Barleycorn等通过成功塑造“人”的形象来进行自传描述的小说作品之外,透过社会自然主义者的视线,这部以动物为主人公来描写的小说其实也正是鲜为人知的一部精彩自传作品的呈现。而这些自传作品的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对现实社会黑暗之处如实地描述,反映一批劳苦人民穷困潦倒的生活,这无疑是对蒸蒸日上发展着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重的提醒:资本主义的弊端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社会的发展建立在对劳苦大众的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终有一日会自取灭亡。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现在所生存的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发zh、ch、sh时,舌尖一定要翘起与硬腭前端接触。在发前鼻韵母时,舌尖要抵住上牙床,不要后缩,舌根不要抬起来,韵尾-n要收紧;发后鼻音时,舌头要后缩,舌根高抬,抵住软腭,声带震颤,气流从鼻腔透出,舌尖不要向前移动或抬起。另外,还要注意n和l,f和h的发音区别。掌握了汉字的发音要领,还要注意汉字声调的变化,儿化、轻声等方面的情况,才能在朗诵中彰显声音之美感。

二、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感情

诗歌的意境就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境(或自然环境)与作者强烈的思想案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进入诗歌的意境,必须从分析诗歌的形象入手,通过想象和联想,沿着诗歌感情发展的线索,把减少的成分添加进来,把隐含的意义揭示出来,把省略的过程衔接起来,把间歇的语气连接起来,把跳跃的感情连缀起来,特别是把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挖作者所推崇的个人奋斗主义无疑也为迷茫的人们指引了一条道路:在挑战与竞争面前,没有退缩,没有退让,唯有奋起直追、奋发图强,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注释:

(1)美国威勒德.索普著的《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作为大学教材,其中把杰克·伦敦归入到“自然主义小说家”一节中。

(2)王长荣在《现代美国小说史》中认为《野性的呼唤》的主题是爱的价值和按公平的规则比赛。仲景川在《二十世纪小说史》中用“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的观点来解释《野性的呼唤》的主题,是这一阶段大部分教材的统一观点。

(3)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M].Chapter 4:Who Has Won to

(4)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M].Chapter8:The Call of The

参考文献:

[1]杰克·伦敦著.吕艺红,筒定宇译.野性的呼唤[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3]阿尔贝特·施韦泽著.陈泽环译.敬畏生命[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4]李怀波.杰克·伦敦的形象在中国的接受与转化[J].山东外语教学,2004.

[5]朱宝荣.杰克·伦敦“狗的小说”与自然主义[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O02.

[6]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7][美]威勒德·索普著.濮阳翔,李成秀译.二十世纪美国文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8]方成.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传统的文化建构与价值传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傅景川.二十世纪美国小说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10]戈雪,葛红兵.现象剖析[J].文学自由谈,2002.6.

论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

(陕西中医学院英语系,陕西咸阳

摘要: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从解构主义角度出发,批判归化翻译、支持异化翻译,并因此开拓了翻译策略的研究空间。本文认为韦努蒂最重要的贡献是从文化的角度看翻译策略的选择,这对中国翻译策略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但与此同时韦氏异化观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韦努蒂异化翻译观翻译策略的选择局限性

德国学者施莱尔马赫被认为是提出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鼻祖。他在《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中指出:翻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译者尽量不打扰作者,而让读者向作者靠拢;另一种是译者尽量不打扰读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这一思想将翻译分为以作者为中心的译法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译法。劳伦斯·韦努蒂,作为翻译理论家,他高举解构主义大旗,吸收了施莱尔马赫的异化思想,率先对归化翻译的诸多弊端提出严厉的批评,明确地提出了异化(foreignization)或抵抗式翻译(resistant translation)。他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他刻意在目的语的文本中,在风格和其他方面突出原文之“异”,其目的是要在翻译中表达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他认为翻译可以是研究和掘出来,这样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有些学生在朗诵中,不了解作者的生平、诗歌风格、作品的感情基调,缺乏想象和联想,游离于作品之外,因而使朗诵呆板、暮沉,缺乏灵动之感。如陶渊明的诗歌,要读出一份质朴、纯真和恬静;王维的诗歌,读出一份静谧和澄澈来;高适、岑参等的边塞诗歌,要读出一份慷慨悲凉的意味。而很多同学在朗诵时,不能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凄婉缠绵处不凄婉缠绵,慷慨激昂时不慷慨激昂,兴奋喜悦处不兴奋愉悦。有时候朗诵整首诗歌都是一种平淡语调,表情要么是神情呆滞进行到底,要么是淡淡微笑贯穿全篇,更没有任何手势语言加以点缀,因而读出的诗歌味同嚼蜡。

三、朗诵不出诗歌应有的音乐美感

如在朗诵《雪花的快乐》时,对诗句“我飞扬,我飞扬,我飞扬”这几个重复句处理。一般来说,这几个句子应是一句比一句的声调高。许多同学朗诵时都读不出诗歌的抑扬顿挫的旋律美。诗歌具有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从而构成它的音乐的美感。所以朗诵诗歌时,一要延长音节,强调韵脚,讲究节奏。如读杜甫的《春夜喜雨》里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其中的词与词之间的音节要拉长,韵脚要强调。二要打开节奏,读诗歌时,一般有二、一、二的打开方法,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有二、二、二、一打开的方法,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另外还有根据词义灵活打开节奏,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三要语调变化有致,速度快慢得当。至于语调一般可分为高声调、平直调、抑降调三类。高声调常用于呼唤、号召、惊疑等情感较为激烈的句子,如李白的《将进酒》诗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就是高升调。平直调多用于一般的叙述说明局,表达庄重等感情色彩,如穆旦的《赞美诗》“走不尽的山峦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秘密村庄,鸡鸣狗吠,……”就是平直调。抑降调多用于祈使、感叹的句子,速度较慢,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

实现差异的场所,并恢复和修订被遗忘了的译文,以建立一种新的翻译传统。这种方法不只是简单地处理翻译中常见的语言问题,而且把文化和政治纳入了“异化”与“归化”旷日已久的争论之中。

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有助于提高译者的地位,有利于目的语言和文化的丰富,有助于抵抗文化霸权现象。长期以来,英美文化一直被提倡流畅翻译的归化理论所支配。韦努蒂认为,目前在大多数英语语境下,形成了以西方意识形态为标准的非英语文学范式。这种非英语文学范式盛行主要与欧美的翻译传统,即推崇流畅的归化式翻译,有着很大的关系。韦努蒂用“隐身”一词指出了当代英美文化中译者的地位。他指出译者的隐身就是在译文中看不见译者的痕迹,他指出,这种使译文“透明”的幻想就是要求译者努力保证译文的通顺易懂。这一过程中,流畅的归化式翻译掩盖了译者所付出的努力,使译者“隐身”。他分析了归化翻译在英美文化中占主要地位的原因,认为这是一种文化霸权的结果。为了迎合接受者的口味,归化式翻译往往将原文的陌生感淡化,使得译作变得透明,读起来不像译文。这就意味着译者必须“按照目标语言文化价值观对原文进行我族中心主义式的分解,把原作者潜回古》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四是语势停连要适度。一般的诗句朗诵时除了用打开节奏的方法来做词语间的停顿外,对一句话,还要作标点符号处的停顿,特殊的情况还可根据词义、语言环境、表达感强的需要,对一句话,作突破标点符号的停顿处理。以《沁园春·雪》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读时,“万里雪飘”后的“句号”按“逗号”停顿,“望长城内外”和“大河上下”后的“逗号”按“顿号”停顿,“惟余莽莽”后的“分号”按“逗号”停顿,这样读出的诗歌才能语流连贯、诗脉相连,彰显诗歌的如虹气势。

四、不能带给听众审美新感觉

同样内容和形式的情景,反复单调地刺激听众和评委的听觉,听众和评委就会出现审美疲劳,会逐渐对朗诵失去兴趣。而在朗诵中,很多选手所选的诗歌标题重复,如《再别康桥》、《回答》、《雪花的快乐》、《雨巷》等,显得单一,缺乏变化;主题的重复,如歌颂祖国和爱情的诗歌占相当的比例;诗歌风格的重复,古代诗歌中浪漫主义诗歌占多数,现当代诗歌中朦胧诗派和格律诗派的诗歌占多数;同一时段诗歌的重复,如现当代诗歌多以“五四”时期的诗歌为中心,这诸多的重复,不能带给听众和评委审美的不断的新感受。就一场比赛而言,只有多样的形式、鲜活的内容,才能不断刺激听众的兴趣点,让大家觉得意趣盎然,如要有古今中外多个时段的诗歌;要有激情澎湃、悲壮慷慨,缠绵凄恻、委婉旖旎,清新活泼、逸趣横生等不同风格的诗歌;要有表达对祖国、亲情、爱情甚至自然之趣的诗歌;自创诗歌也应在朗诵舞台上大放异彩。配乐、伴舞诗歌朗诵,多人组合诗歌朗诵,角色化妆的诗歌朗诵,都是诗歌朗诵的新形式。

篇4:一次朗诵比赛

盼啊盼!练啊练!经过重重选拔,终于,决赛的日子到了。那天,礼堂上座无虚席,人头涌动。站在门外,我们的心里就如同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的。是呀,能进入决赛的班级,可是雨后的春笋清明的茶——全都是尖儿呀!

主持人的声音是那么优美,可是我们却觉得它十分沉重。不管了,我们的朗诵就要开始了,我故作镇定走上舞台,双眼却像雷达那样,不停地在那人声鼎沸的观众台上搜索着我们的“朗诵指挥员”——胡老师。

这时,那熟悉的音乐又激昂地响起,我也找到胡老师。老师的双手随着音乐指挥着,而我们又随着老师的双手,朗读得时而激昂,时而紧张,时而平静,时而又低沉。

很快,我投入了朗诵,脑海里浮现出课文中的一幕幕。这时,一声“粗犷”的响声将我从情景中拉了出来,眼前出现了几位身穿滑稽服装的演员同学。我禁不住了,刚想笑,心中一惊,想起了几位费尽心思训练我们的老师,想到了勤奋的同学们。“可不能笑呀!”一声呼喊从我那心底深处传出。于是,我又变得一本正经了。

随着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我心中那块千斤重的石头终于落地。很快,成绩出来了,我们荣获一等奖!

篇5:129运动朗诵比赛主持词

开场白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

合:上午好!

男:这里是“海南大学第二届阿桑杯诗歌朗诵决赛”的比赛现场,我

是主持人,王刚

女:我是主持人,亚男

奔腾的河流见证了华夏古国百年的屈辱历史男:蜿蜒的群山屹立着炎黄子孙鲜艳的五星红旗

女:巴黎和会的耻辱外交,撼动国人沉睡的心灵

男:八国联军的炮火洗礼,唤醒同胞爱国的意识

女:九十载峥嵘岁月记录着中华儿女心中的梦想

男: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翻开了历史崭新的篇章

女:就让我们一起纪念五四,缅怀英烈,追随党的步伐 男:本次大赛获得了阿桑菜馆的大力支持

就由我为大家介绍我们的赞助商-----

女:欢迎您的到来

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今天到场的各位评委,他们分别是―― 男:感谢您的到来。我们今天邀请到的嘉宾是――

女:让我们再一次对以上到场的各位评委、嘉宾以及现场的观众朋友

们表示感谢

在比赛开始之前请允许我为大家宣读本次大赛的评分标准: 本次比赛总分100分,其中朗诵内容20分,语言表达清晰流畅、饱含感情20分,仪表风范端庄大方20分,现场感染力20分,时间掌握2---10分钟,10分,整体印象10分

男:下面我宣布,“海南大学第二届阿桑杯诗歌朗诵大赛” 合:正式开始。、

女:有请我们过五关斩六将的决赛选手登场----

结束词

男:经典诗文浩如烟海,华夏文明光辉灿烂

女:让我们铭记那段岁月,纪念五四,缅怀英烈,追随党的步伐

非常感谢大家对本次比赛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篇6:129合唱比赛总结

为引导我校队员铭记革命历史,继承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歌颂祖国的发展变化,展示少年儿童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幸福生活、快乐成长的精神风貌,激发少年儿童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怀,我校开展了主题为“唱少年之歌 振中华之魂”的大合唱比赛。

通知一经发出,全校6个班级都积极行动,精心选歌、刻苦排练、激情歌唱,以高度的热情确保了本次活动的成功举行。比赛在学校篮球场举行,同学们在合唱时脸上写着兴奋和紧张,眼睛里闪动着热情与自信,服装整齐,轮番登台。《祖国祖国我爱你》、《儿童团团歌》、《让爱传出去》、《少年英雄》、《红星闪闪》《中国人》„„,一首首优美动听的经典红歌传唱出同学们对党、对祖国、对学校的热爱,对美好前程的憧憬。稚嫩嘹亮的歌声回荡在学校的篮球场,激昂的旋律震撼着全体师生的心灵。整洁统一的服装,整齐划一的动作,象模象样的小指挥,精彩可爱的歌伴舞,同学们全心投入,各显神通,满怀激情,放声高歌。歌声传达了新时代青少年激情昂扬的奋斗精神和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比赛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特别是4年级的同学,他们演唱的《红星闪闪》,以振奋的精神风貌和嘹亮的歌声精心的编排赢得了场下观众和评委的热烈掌声,把比赛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4年级获得一等奖 5年级 3年级获得二等奖1年级2年级6年级获得3等奖

本次比赛,激发了我校同学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我校师生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的精神风貌和风采。可谓是校园红歌亮,激发爱国情;唱响主旋律,童心永相随!

篇7:129朗诵比赛总结

(一)活动主题及目的:

丰富校园生活,抒发爱国情怀。

(二)活动时间:2013年12月6日

(三)活动地点:艺术楼七楼演播厅

(四)活动对象:艺术系全体大学生

(五)主办方:艺术系团总支艺术系学生会(学习部具体负责)主要负责人:蔡淼协助负责人:高帅兵

(六)参加人员:

13-21人无故谷旷到请求通报详情问13-2班长

13-41人请假

13-101人请假

二,具体安排

(一)前期准备:提前在班主任会议以及班团工作群中通知到位。但是依旧有班级不按时交稿子。截止16日晚上初选只有29人参加了初选。分别是12-3班,12-1班,13-4班,10-3班,13-10班,11-4班,11-3班,11-7班,11-2班,13-2班,10-1班,12-4班,12-2班,12-5班,11-3班11-1班。其中10-1班的迪丽达尔 10-3班迪丽热巴 10-1班的古丽牙儿·依敏只报道未曾抽签,希望在班主任会议上通报。最终确认了黄敏和卡斯木江等12(名汉1比3)名

同学进入了决赛。并将结果在班团工作群公布。

(二)人员安排

主持人:梁书贞

评委:蔡淼于冬冬(中语系主席)祖菲亚(数学系团总支副书记)李明君(院广播站站长)艾丽亚(原艺术系副主席)

记分员:尚紫君张明纪律:高帅兵

布置会场:阿不都冯雪李蓉蓉李小风

摄影:宋阳帅周柒

简报:蔡淼音响:赵云

(三)彩排情况

目的:确定顺序和时间。针对演讲做出具体要求:着装正装。吴霞和海燕请人代替抽签 迪丽努尔未到。

(四)正式比赛

段永成(11-4)和高婷丽(12-2)未按要求穿正装给予班主任例会通报(建议)

开始前半个小时对每一位参赛选手都进行了电话通讯,未能联系上的都和相关班级班团干部联系过,到活动结束迪丽努尔(11-1班)同学仞未到场,建议对其谈话。

三,活动的优点

1,时间控制到位北京时间三点半开始到北京时间四点四十结束。2,人员安排到位,纪律始终保持整个活动。

3,选手方面除2人外全部正装。基本脱稿,语言流畅、达到了预

期爱国主题教育的效果。

4,评委都能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

5,同时邀请外系担任评委加强了交流。

6,及时的公布了演讲结果和后期的简报工作。

一,值得改进的地方

1,时间太过仓促,对前期的选手的培训工作未能做到位。2,活动的目的还可以深化,尤其是老师评委这一块做的不是很

好。

3,建议将次活动办成一个艺术系的品牌活动。明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举办名语言和汉语言的两场演讲或者组成宣讲团。4,缺乏赛前指导,彩排的次数太少。

5,主持人和选手的水平还得平时花功夫培养。

6,学生会成员的能力有限,缺乏锻炼的机会。建议下次每个部

篇8:纪念129朗诵诗歌专题

那年那月 谁打破了母亲的金瓯

一半盛着长江 一半盛着黑龙江

侵略的铁蹄负载着罪恶的欲望

将带血的记忆踏进龟裂的黑土?

雪花在飘

延续着无止境的白色诅咒

那一年 1935年

**的年代失去了团结的支撑

找不回亲情 看不见友爱

嗜血的枪炮抵着同胞的胸口

闭上眼

听见来自雪花的嘲笑

那一月 12月

穿越时空的怒吼

扼住大地的咽喉

无数的血脉在颤抖

愤怒伸出森林般的双手

席卷中国城市的街头

雪花飘着

那一天 9号

那洞穿了厚重的上层和历史的日子 一二·九

无论迎面的是腥风还是血雨

年青血液沸腾的心声

书写了

炎黄子孙爱国学生运动中最

动人的篇章

你们本可呆在安全的象牙塔里

你们本可不闻不问明哲保身

你们也本可埋头一心学习

没有,绝对没有

你们汇聚成汹涌的潮水

涌向街头

硬要你担保赢弱的身体

去拼好大好河山的碎碎支离

于是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打到日本帝国主义

如炸雷一般

在大街小巷响起

是你们

用生命把历史更新

而历史把生命永恒

生为国家,死为人民

如今我午夜在灯下

用自己

贫瘠的文字

来勾勒你的容颜

来祭奠你和你的同伴

77年了我交不出你的名字

129是你们专用名

这个名字

我写的沉重

渺小伟大就是一步

生与死就是一个过程

同辈早就长眠

你们永远年轻

都说:

人死了不会因为我们的记忆而复活

77年了你们没有离去

你们的生命和精神如日中天 告戒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长短 在于贡献在于奋发向前

今天,我们告别了战争,告别了苦难告别不了的却是

历史上每一个血与火的文字告别不了的却是

一二·九运动中的每一个英雄今天,我们以圣洁的诗歌

缅怀那段血与泪写成的历史发扬一二·九铸成的那种精神

篇9:129合唱比赛129主持词

男1: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合;大家晚上好

女2:今天这个日子,是我们每个青年的一个不平常的日子;

男2:今天这个日子,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永远纪念的日子

女1:今天,是一二·九运动七十六周年的纪念日

男1:在这个饱含激情、满怀深情的夜晚,让我们一起走进

合:纪念一二·九学生运动合唱比赛

女2:推开历史的天窗,照耀我灵魂的不是满天星光,是英烈们高洁的心灵。

男2:展开厚重的史册,滋润我心田的也不是春风化雨,是忠魂们千古的芳名。

七十六年后的今日,我们都不曾忘怀爱国学生的豪情壮胆。

女1:唯有凌云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二·九学生运动吹响了和平中国的号角。

男1: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一二·九学生运动促进了中国迈向美好。

女2:今天,让我们用歌声去缅怀那段血泪写成的的历史

男2;今天,让我们用歌声去燃烧如火的青春

结束语:

女1;伴随着一曲曲激昂优美的歌曲男1;我们又一次重温了中华民族前进的历史足迹女2;回首展望,那是 一路挥洒的豪情万丈男2;凝望品读,那是一首绵延壮丽的史诗

女1:追忆七十六年前的一二·九运动,先行者的斗志和壮举让我们深受教育

男1:感怀七十六年后青年人的风采,我深信新世纪的我们更将引领时代

女2: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

男2: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女1:纪念一二·九运动七十六周年合唱比赛已临近了尾声

男1:但我们诚挚的祝愿,今晚的欢乐与教益能永远驻足各位心间

女2:难忘今宵,再会明朝,朋友们,合:再见!

串词:

女:我们拨开历史的硝烟,看到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在井冈山上,燃起革命的星

星之火

男:回眸艰难的历程,有这样一支队伍,突破枪林弹雨跨越雪山草地,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女:长征,是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男:长征,用无数年轻的生命和滚烫的热血,成为千古后世不朽的诗篇.女:下面请欣赏国际商学部的同学给我们带来的 《过雪山草地》

2,女:五千年文明,三千年文字,二千年文学,每一页都是泼墨写意的辉煌

男:秦砖汉瓦,唐宋清风,骠骑千里,康乾盛世,每一笔都是浓墨重彩的骄傲

女:我们在不停走向远方,古老的文明给了我们涵养,先辈的足迹给了我们力量

男:我们迎着胜利向前方,振兴中华是我们的理想,走向复兴创造辉煌,请欣赏管理学院的同学们带来的走向复兴

3,女:忆往昔,革命志士抛洒鲜血,为祖国美好的今天献出年轻的生命,在海之滨,水之湄,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男:看今朝,热血儿郎继往开来,为新时代的辉煌燃烧如火的青春,在山之阳,河之洲,闪烁世纪曙光,荡漾大地春潮,女:我们满怀豪情,播种希望,收获理想,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篇10:朗诵比赛活动总结

活动总结

为了促进我校学生课外活动的深入开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朗诵的兴趣,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2016年12月1日下午,在我校第一届科技艺术节开展之际,语文组特举办此次“正青春·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活动。

本次活动中,各班语文老师精心选择诵读内容,组织学生认真排练,比赛如火如荼,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赛场上,同学们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吟诵,精彩纷呈,让全校师生领略经典、感悟文化、享乐其中。特别是叶嘉怡的《黄河颂》,刘薇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慷慨激昂,激起了学生的拳拳爱国之心;周瑞的《致橡树》,蔡洁的《爱莲说》,音韵优美,使学生沉浸在典雅的诗情画意中;王方园的《相信未来》,姚君山的《因为我是中学生》,铿锵有力,让我们看到了新世纪学生的乐观自信。

活动结束,评委们依据各年级组朗诵基本功、音乐选择、现场表现力及表现形式等多项标准进行量化打分,分别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并颁发了奖状及奖品。

本次比赛活动是语文老师充分利用晨读、语文课、社团朗读活动指导学生选择经典诗文篇目进行诵读的缩影。此次经典诵读大赛,在全校营造出继承、弘扬中华经典,传承千年文明的氛围,为创建书香校园营造了浓厚氛围,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更良好的文化氛围。

篇11:朗诵比赛总结

应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商学院办公室于11月18日下午四点在教学楼104教室组织了主题为“飞扬的青春”的朗诵比赛。本次比赛不仅为了更好的展开校园文化艺术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们高尚情操。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普通话水平、朗诵水平、让同学们更加勇于展现自我。

一、活动现场:

由主持人唐营、杨家伟精彩的开场白此活动拉开序幕,评委分别是学生会副主席韩迅、宣传部部长徐学菲、文娱部部长王愍凯、学习部部长顾永青、副部长马玲以及邀请嘉宾张昕老师。参赛选手32人他们分别来自商学院物流、营销、电子商务、会计等班级。

参赛选手在热烈的掌声中依次上台朗诵,他们有的单刀匹马,独自赴会,有的团队组合,共创双赢。不管怎样,他们都是那么的优秀。“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毛泽东心中的美好江河就这样在选手的声音中展现出来,“青春是一首永不言败的歌,青春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青春是一本读不厌书,青春是一杯品不尽的茶„„”又有一名选手用慷慨激昂的声音为我们诠释青春的风采,还有是二人组合也为我们演绎着青春的美好,他们合作默契,富有感情。在最后一位选手自信的朗诵完后,又是迎来了更热烈的掌声。然后便是学生会副主席的点评,她说:“朗诵并不是你一个人在读书,你们朗诵时也要注意和评委观众的眼神交流,不要一味的看课本,最好能把所朗诵的内容背下来。”接着便是邀请嘉宾张昕老师的建议,她建议选手不要在朗诵感情上“夸大其实”,而且要态度端正。即刻便是宣布获奖人员名单,再在主持人的宣布下此活动圆满结束。

二、赛前宣传工作:

在部长的带领下我们在各班进行宣传工作,由于都是新手,均出现了怯场现象,在班级里也出现了冷场,词不达意等错误,而且由于时间上紧急,还出现了好多不确定因素,但是在各部员的努力下此任务还是圆满完成。

三、赛前准备工作:

整理好参赛人员名单,我们逐个电话信息通知参赛人员时间地点,将来不及参赛人员名单划去,从新整理参赛人员让其来参加朗诵大赛。赛前工作人员提前一小时进入场地,进行布置会场。黑板报面设计、桌椅摆放、茶水提供、迎接参赛人员、评委以及邀请嘉宾。计时人员准备计时,时限五分钟。各部员手机均属震动或静音状态,以免扰乱现场。在准备时出现了分配工作不到位的现象,但是部员们还是很有秩序的完成工作。

四、赛后总结工作:

整理好参赛现场,我们均把已乱了的教室恢复原状,原有的物品拿。回办公室。整理获奖人员的名单,并为奖状做准备。写篇新闻稿以及总结。

这是作为新生的我们第一次在部长们的带领下组织的朗诵比赛,有很多准备不足的地方,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错误,总的而言此活动圆满成功。

篇12:诗歌朗诵比赛总结

一.活动目的

1、为了努力弘扬优势传统,广泛开展传统诗文教育,提高大家的艺术品位,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学生们的的高尚的道德情操,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为了促进朗诵艺术的发展和普及,推广普通话,锻炼学生的口才能力,丰富日常生活、文化生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浓厚学术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与交流。

3、为了展示我院学子的特色风采,使同学们加深对学习的热情,发扬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展示青春风采。二.活动的具体优点如下

1.前期准备工作做得相当充分:在参赛选手方面,时刻保持与他们的联系,保障了赛程进度,未出现比赛确认的状况。在表演形式上,提前与选手们确定准确,保证了赛时的安排。

2各干事都在积极地工作,提前到达比赛场地,打扫卫生以及安排布置比赛场地。学生会各个部门协调配合,使比赛的各个环节能衔接紧密,有力的确保了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开展之前能开会部署各项事宜,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后及时进行总结 及时总结得失。比赛秩序井然,纪律良好,台下观众保持的很安静。

3.选手比赛风格各有特色,使得比赛高潮迭起,掌声不断,为此次比赛的完美谢幕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4.活动请到了学长学姐作为评审,通过他们对选手的点评,达到了与现场观众互动的效果,让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朗诵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朗诵这门艺术的风采。三.活动的不足如下:

1.由于准备得较仓促,奖状的设置上出现了误差,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准备好奖状及必要的一些比赛材料和道具。

2.在评委老师来到现场时,现场的纪律有些混乱,以后应尽量安排好现场的秩序,并为评委的到来给热烈的鼓掌。

3.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出现了读错字以及主持词不佳的现象,下次赢做好主持的充分准备。四.活动的改正如下:

1.观众进场时间较短,建议以后提前二十分钟准时到达,并按照学习部干事的安排入座。

2.以后通知举办活动要提前,这样活动准备才会充分,不至于仓促之中出现误差现象。

3.活动开展前必须充分考虑到会出现的突发状况,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安排好活动现场的机动工作人员。五.活动的意义:

篇13:朗诵比赛活动总结

一、学校经典阅读活动的动机和优势

“诗助悟”是中国古典阅读传统自古以来的价值。今天,我们提出教育本质的回归。教育在于培养人格健全的人,让学生在未来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阅读经典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情感,尤其是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知道我们来自哪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不仅仅是从一个学生层面来说,还关系到国家的后续发展。我们北京路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文明老派。一定要有传薪传火的使命感,要有传承经典的责任感。将传统经典阅读引入当代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对中国传统诗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培养具有深厚人文背景的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

基于这种思考,我们反复论证研究,认为开展经典阅读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在学校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积淀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二是我校是济南市“读古诗文”先进试点单位,曾主办过全市读古诗文现场会;第三,在职教师中,有4人被省市作家诗歌协会吸收为会员。许多教师热爱文学和创作,经常在当地和相关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为了挖掘学校和教师的文化潜力,进而为学生服务,从20xx年开始,我们学校在简单阅读的基础上,开始了阅读、欣赏和创作诗歌的大胆尝试。

二,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的几种方式

1、读经典是基础。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在每天的晨读中,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并要求中、高年级学生将自己在《诗歌鉴赏与积累》一书中读到的内容抄下来,简单改写成现代汉语;其次,利用每天离校的机会,学生边读书边离校,成为我们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第三,每周一升旗仪式结束后,举行短期轮诵;每月举办一次“读书大赛”;每学期举办一次“阅读冠军大赛”。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关键突破。四、五、六年级成立了以读学写格律诗为内容的“石兰”文学社和以读学写现代诗为内容的“君至”文学社。以“石兰”文学学会为例,教师在阅读和学习诗歌基础知识后,指导学生阅读和创作格律诗,并从音韵意境、适用格式、选韵部、平仄规则、对立要求、确定题目等方面进行指导。学生创作了很多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他们得到适当的引导,博学而有效,学生就会有我们无法想象的精彩表现。

3、启用家长资源。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同样,读经也要发掘和开发父母身上蕴含的巨大资源。我们拓展了格律诗的渗透环境,有机地结合了格律诗人的阅读

篇14:朗诵比赛总结

比赛进行了四十分钟,共有79位同学上台朗诵,第一等奖的是付旭东,他朗诵的是《中华少年》,篇幅最长,朗诵也是声情并茂,第二等奖是魏托,第三等奖是聂志文。

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比赛的精神却还在继续着,我们班从此形成了一股学习诗歌的风气,我们不但广泛地搜集诗歌,还经常在一起交流吟诵,碰到一些优美的诗句,大家也互相传抄。不过这次的比赛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因为在比赛之前没有对参赛者的诗长短进行限制和删选,导致有的同学朗诵的诗歌太长,有的则太短,长短不一,令评委无法正确判断。另外,评委们也是临时组成的,意见不一,各有标准,理想的应是商议一个标准,这样才公平、公正。

上一篇:从军行其六王昌龄的赏析下一篇:卓越销售团队管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