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比赛评分标准

2024-04-16

朗诵比赛评分标准(精选14篇)

篇1:朗诵比赛评分标准

诗歌朗诵比赛的评分标准由朗诵水平、精神面貌、艺术效果三部分组成,满分为一百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朗诵水平(60分)

朗诵资料贴合本次比赛要求,主题进取向上,感染力强(10分);

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普通话标准,能够正确把握诗歌节奏和韵律,表演完整(20分);

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诗歌内涵,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现场观众产生共鸣(30分);

朗诵优秀自创诗歌适情加1-3分,脱稿朗诵适情加3-5分。

精神面貌(20分)

参赛者衣着得体,精神饱满,姿态大方,表演能与朗诵融为一体。艺术效果(20分)

篇2:朗诵比赛评分标准

1.本次比赛满分100分,其中形象(10分)选材(10分)技巧(30分)普通话(30分)场内效果(20分)。

2.每位选手朗诵结束后,评委对选手经过综合打分,要求严格把握好评分尺度。

3.取评委小组得平均分。

篇3:朗诵比赛评分标准

1.1 手工判卷时间长, 精度低

过去的现场考试, 都是由考生在现在圈划正确答案, 然后统一回收后, 由阅卷人员进行判读, 因为工作量大, 所以判卷时间长, 并且由于长时间判题, 疲劳等情况也造成了判卷的精度降低, 直接影响考生成绩。

1.2 判断标准不统一, 难以控制结果

由于林业竞赛活动不同于数理化的考试, 有统一标准, 林业竞赛活动选手的答案往往对不同的阅卷人员判读可能有不同结果, 这样就失去了统一的标准, 难以达到全面公平, 影响考生心情。

1.3 不能现场阅卷

由于考试是在野外现场进行, 考生考完后, 对自己的成绩不能立即了解, 使考生对考试的公平性产生怀疑, 对竞赛的组织是不好的影响。

2 VBA

本系统的实现关键技术是VBA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 , 是微软开发的应用程序共享的一种自动化语言, VBA是新一代标准宏语言, 集成在Office套装软件中, VBA提供了面向对象和程序设计方法, 提供了相当完整的程序设计语言。VBA易于学习掌握, 可以使用宏记录器记录用户的各种操作并将其转换为VBA程序代码。另外, 由于VBA可以直接应用Office套装软件的各项强大功能, 所以对于程序设计人员的程序设计和开发更加方便快捷。

本系统是以Microsoft Excel作为VBA的宿主程序, 在Excel中通过使用VBA程序, 可以对散点图、计算、选择、打印进行控制, 增加该应用程序的功能。

3 开发过程

在竞赛的开始, 已经对每株树已经测量好横、纵坐标, 所以为了更好直观地显示考生采伐情况, 利用了Excel中的散点图, 但散点图只能显示全部的分散点, 不能显示选择的操作情况, 所以对散点图进行了改造, 使他可以不但显示全部标注树木, 也能显示选手采伐情况, 即采伐正确的用▲来表示, 采伐错误的用X来表示, 如图1所示。

因为散点图是用坐标表示的, 可以把应采木和保留木分别表示, 在散点图的选择中, 分成4个系列即应采伐木、应保留木、考生选择正确、和考生选择错误4个系统, 每个系列都是动态显示, 实现方法是考生录入所标记的株号码, 然后和正确答案进行比对, 用公式IF (ISNA (VLOOKUP (A9, $B$2:$B$38, 1, 0) ) , "", VLOOKUP (A9, $B$2:$B$38, 1, 0) ) , 找出正确株号码, 然后再用VLOOKUP (A6, Sheet2!$C$2:$C$50, 1, 0) 找出正确株数的横纵坐标, 找出横纵坐标后, 单元格的空白地方必须用IF (ISNA (D10) , NA () , C10) 来替代, 否则散点图会把空白部分视为零而错误显示, 在散点图中添加相应系列, 并选择相应范围, 这样我们就可以动态显示散点图, 正确, 错误一览无余。

虽然散点图的问题解决了, 但答案的选择是用公式解决不了的, 由于现场已经建立好了6块样地, 并且对每株对进行了标注, 通过选手的有目的的选择, 对林地进行采伐, 提高森林生长质量, 6块样地采伐强度分为高、中、低3种, 6块则是18种作业方式, 并且对采伐均匀度, 采伐有无优质树都提出了要求, 先把6块区域的正确答案及采伐强度, 评分标准依次输入Excel的6张新建工作表中, 取名1-6, 在VBA编辑器中, 插入窗体, 在窗体中设置相应选择按钮, 在按钮单击事件中, 用for each in语句遍历所有工作表, 如果是在1-6中, 那么再用selet case语句判断采伐强度, 然后在相应的工作表中把正确的答案粘贴到相应的位置, 这样就完成了自动选择正确考生所选地块正确答案的方法, 如图3所示。

主要程序代码如下:

解决以上问题, 在窗体上在设置文本框控件, 用它来输入考生所选采伐株号码, 把所按钮设置成录入, 在单击过程中输入已下程序:

让录入的数据显示在sheet2 A列上, 并且每次回车, 都清空文本框, 并使焦点返回, 在此设计中, 必须在“确认”按钮中设置default为ture (默认为false, 注意:在一个窗体上只能设置一个) , 这样就可以在文本框中直接回车, 而不用再频繁地按“确认”键, 提高了录入效率。

录入考生数据后, 即可用vlookup () 及其他函数来找出考生选择正确的株号, 差集便是错误的号码, 在此基础上为散点图提供了正确编号, 并为计算考分打下基础。

计算考生成绩主要是用函数完成, 根据要求设置相应的函数, 这里不一一概述。

4 结语

程序的完成使过去判卷平均20分钟缩短为2分钟, 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并且减少了人为因素, 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比赛原则, 保障了比竞赛的顺利进行, 通过这次小程序的开发总结出, 利用Excel函数和VBA语言, 能很好地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提高工作效率, 在林区电脑普及高而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下, 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志东.Excel VBA技巧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2]赵志东.Excel VBA基础入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篇4:解读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切合题意

2011年上海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明确将“切合题意”作为A类作文的要求,B类作文要求“符合题意”,C类作文要求“基本符合题意”。全国其他省市也都把“切合题意”作为中考作文的重要评判标准,而且都对“切合”和“符合”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

要做到切合题意,考生须正确筛选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命题作文《黑板上的记忆》,许多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过分关注修饰性成分“黑板上”,以致形成思维定式,好像这个命题一定要写关于学习的题材,结果导致千篇一律。实际上这里的“记忆”两字才是关键,“黑板”只不过是记忆的一种载体,而不是“记忆”本身;也就是说,作文题不应被解读为“关于黑板的记忆”,而应被解读为“黑板上留下的记忆”。“黑板”只是一种切入话题的由头,一旦切入进去,学生就可以放手写去,不必处处顾忌“黑板”,只要在内容上与“黑板”这个词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即可。

切合题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形式上的切合题意和内容上的切合题意。形式上的切合题意包括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

开篇直接指向题目涵盖的内容。如萧红的《祖父和我》的开篇:“呼兰河这个小城镇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的时候,祖父快七十了。”

2.线索连贯

全文以题目中的中心词为写作的线索,串联起相关内容。如冯骥才的《花脸》,全文用关公的花脸作为串联相关材料的线索,把我热衷花脸、买了关公的花脸、买了花脸之后的相关活动内容和我对关公花脸的喜爱这些材料串联起来。

3.首尾呼应

作文结尾要呼应开篇。朱自清的《绿》可谓该样式的典范。题为“绿”,开篇作者写道:“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文章结尾,作者又写道:“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中考作文的篇幅在600字左右,以上三种形式足以保证作文在形式上切合题意。

作文在形式上做到了切合题意,就为内容上切合题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做到了形式上切合题意,就要看选材是否恰当,因为选材恰当其实是内容上切合题意的具体体现。

选材恰当

选材即选择作文素材。切合题意和选材恰当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相影响,共同决定了作文分数的高低。选材时考生应注意如下几点:

1.避免使用消极素材

中考作文要求展现学生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因此对消极素材的使用必须格外慎重,一般情况下要避免使用。

2.避免堆积素材

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写作特点,合理地选择一件或几件事情展开写作,几件事情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应当围绕同一个中心展开,注意详略得当。细节描写、修辞手法等的运用应当具有针对性,应当为表现主旨服务,不能为了描写而描写。

3.避免落入俗套

素材庸俗、陈旧是中考作文的大忌。比如,有的考生一写老师,就写老师每天备课到深夜,病了还坚持为学生上课;有同学病了,老师背着上医院,挂号、取药都花老师的钱,还安慰学生要安心养病,几天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师来到学生家,给病中的学生补课……诸如此类,千篇一律,不但让人大倒胃口,还给人胡编乱造、不切实际的感觉。还有的考生一写挫折与磨难,就写自己从小失去双亲,生活凄苦。这样的作文看多了,阅卷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实生活中哪有这么多孤儿?为了作文得高分,也不能咒自己父母啊!这样的作文无论编造得情节多么离奇,结构多么巧妙,感想多么深刻,也获不了高分。而真正获取高分的必须是独辟蹊径、选材新颖的作文。

近几年,一些省市考话题作文、自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为考生的自由选材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有些考生有意避开从众从俗的材料,选别人想写又不敢写的材料,抒发别人想抒发又不敢抒发的感情,获得了很高的分数。例如,2000年海南省中考作文题目《我眼中的 》。写人的考生在横线上填上“老师”“同学”“父母”等,记事的考生在横线上填上“学校”“家庭”或社会上大事小情。有一名考生不落俗套,在横线上大胆地填上“爱情”两字,题目变成了《我眼中的爱情》。乍一看,真是惊世骇俗,令阅卷老师为之一振,迫不及待地看正文。这名考生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小时候看《睡美人》《白雪公主》等动画片,以为美丽的爱情属于王子和公主,自己只是傻傻地替他们担心、为他们高兴;第二,长大以后受爱情小说的影响,开始向往自己的爱情,内心又甜蜜又纠结;第三,再长大一些,看到邻居一对儿退休的老夫妻互敬互爱、相濡以沫,懂得了爱情是一种恒久的和谐美,懂得了早恋的无知,懂得了对恋情的自制和对前途的憧憬。一篇短短600字的作文,居然完整地描绘了少男少女对爱情的认识过程,而且思想健康、感情真挚、情调高雅,当然会得高分。

语言生动

一篇作文做到了切合题意和选材恰当,至少是B类作文,如果想进入A类,就要看语言是否生动了。

不少考生害怕写作文,觉得表达不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最后归结为自己词汇量不足,然而,下工夫背了很多成语,发现还是无从下笔,只好东拉西扯地凑字数。实际上,写好作文,关键不是词汇量的大小,小学生认识的字不多,也可以把一篇文章写得很精彩。不会自我表达,实际是缺少写作技巧。当然,丰富的课外阅读、对生活的感受力、对语言的敏感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根本,但若想短期内改善作文面貌,使作文的语言生动起来,不妨突击掌握以下两个重要技巧。

1.善用比喻

俗话说:“语言不是蜜,却可以黏住读者。”形象地道出了语言的魅力之大。要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请看一篇作文《让谅解走进心灵》中生动的比喻句:

谅解是二月里的春风,融化了心灵的冰封;谅解是一杯清茶,冲淡了痛苦的记忆;谅解是一剂良药,医治了心灵的创伤;谅解是东方鱼肚白,是击碎黑暗的第一缕阳光;谅解是干涸的大地渴望已久的甘甜的雨露;谅解是流过心田洗涤心灵的汩汩清泉。

谅解原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考生运用比喻手法,用大家都熟悉的春风、清茶、良药、曙光、雨露、清泉等6个事物以及它们的功能唤起同感,把抽象概念化为触手可及的事物,简洁而明确地表达了对谅解的理解,句型整齐,语意流畅,有一泻千里之感,很容易给阅卷者才华横溢的感觉。

善用比喻是考场作文得高分的一条捷径,但考生要注意,运用比喻,喻体一定要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即用熟悉的事物打比方,解释抽象的难懂的概念。比如写读书,写学习,写思想等,可用常见的、清晰的事物来比喻,如春风、明月、太阳、森林、良药、黄昏、曙光、小草、松柏、雨露、高山、清泉、鸿雁等。这样不仅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而且容易操作,只要复习时按类别积累一定的比喻句,考场上运用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调动五官

不少考生写记叙文时语言容易概念化,描写缺乏条理,很难给阅卷者留下深刻印象,得分往往偏低。怎么办呢?调动读者的五官感受是一条改善捷径,而且容易操作,能给作文增色不少。

调动五官就是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五个角度入手,对写作对象进行描写,唤起读者的感官体验。例如,一位考生这样描写妈妈的一根头发:

我轻轻从妈妈衣襟上捏起一根头发,银白银白的(视觉),似乎还带着妈妈的体温(触觉),拿在手上有一些粗糙的感觉(触觉),放到鼻尖下有一股厨房的味道(嗅觉)。

通过这段逼真、细腻的描写,妈妈的形象跃然纸上,不仅个性鲜明,而且角度新颖。如果采用俗套的“妈妈又多了几根白头发”之类的写法,只能倒人胃口,也缺乏真实感,给人虚假的感觉。

再如,描写一个人上楼梯很艰难,写“他每次上楼梯都很艰难”是毫无价值的,根本留不住阅卷者的目光,因为他无从知道主人公上楼梯与别人上楼梯有什么不同、到底怎样艰难等具体情况。如果调动五官,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一位考生写道:

他上楼梯前,双手抓住扶手站稳后,伸开右手托住右腿放在台阶上,再托起左腿扶上台阶,上一级台阶,重复一次。每挪动一步,他都要咬紧牙关。

考生以旁观者的视角,描写了主人公一连串的触觉动作:“抓”“托”“放”“扶”“咬”,镜头感极强,虽然没有出现“艰难”二字,但读者似乎亲眼看到了这个人上楼梯艰难的情景,随着这五个动作暗暗使劲,替主人公捏着一把汗。虽然没有调动全部五官,只用了隐藏起来的视觉和凸显出来的触觉,但足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编辑:陈彤】

篇5:朗诵比赛评分标准

2、自由活泼,语言流畅,普通话要标准。(4分)

3、朗诵资料与配乐相和-谐,音量适中,语速得当。(2分)

4、仪态大方,着装得体,动作适当。(1分)

5、感情充沛,感染力强,台风好。(2分)

篇6:朗诵比赛评分标准

一、朗诵作品要求

1.朗诵作品从语文课本第二单元中选取。朗诵时间限制在3分钟内。

2.内容提倡创新,可个人朗诵、可配乐朗诵,可配动作造型,运用多媒体等。

二、评分标准

1.仪态、着装(20分)

要求⑴上下场有次序,仪态大方自然,上下场。(否则扣5分)⑵上台朗诵前则扣5分)

2.稿件熟练程度(20分)

若有长时间停顿(超过三秒),则每次扣1分,依次类推,最高扣5分。

3.感情把握(30分)

要求表情自然大方,动作恰当,感情处理得当。

4.吐字、抑扬顿挫(30分)

要求:⑴普通话标准、流利;

⑵吐字清晰,节奏优美;

⑶字音准确,不能有错别字。如出现错读,每个字扣1分。

三、评分规则

1.选手最后得分是9位评委打分的平均分,评委最后得分是另8位评委打分的平均分;

篇7:诗歌朗诵比赛评分标准

一、主题内容(2分)

1、主题(1分):寓意深刻,富有感召力和警世作用。

2、内容(1分):紧扣主题,充实生动,有真情实意。

二、普通话(4分)

1、发音(2分):语音准确2分,较准确1.8分,基本准确1.5分,不准确不得分。

2、语速(1分):语速恰当、声音洪亮1分;因不熟练,每停顿一次扣0.1分。

3、节奏(1分):节奏优美1分,节奏过快或过慢0.8分——0.6分。

三、表达(3分)

1、表达(1分):表达自然流畅,动作设计合理1分,表达自然大方、无动作0.8分——0.6分。

2、感情(1分):富有感情1分,感情处理一般0.8——0.6分。

3、感召力(1分):富有创意、引人入胜1分,有一定感召力0.8分。

四、台风(1分)

1、上、下场致意、答谢(0.5分)。

篇8:大山小学诗歌朗诵比赛评分标准

1、仪表形象:10分

衣着大方、得体、自然

举止从容、端正

精神饱满,态度亲切

2、上场致意、答谢:5分

安静、整齐有序

3、语言表达:10分

普通话标准,发音吐字清楚、准确,声音洪亮,音色优美,语言流畅; 语气、语调、重音、节奏富于变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切合朗诵的内容; 能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舒心悦耳,娓娓动听。

4、朗诵内容:10分

紧扣主题,内容充实生动,有真情实意。寓意深刻,富有感召力。

5、朗诵形式:10分

表演者使用的诠释方式与众不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朗诵形式富有创意。允许有适当的配音,或以其他富有创意的形式朗诵。

6、态势神情:20分

姿态、动作、表情、眼神能准确、自然、形象地表达朗诵内容和思想感情,渲染气氛,增强表达效果。

7、朗诵效果:20分

感情饱满真挚,丰富到位,表达自然。朗诵富有韵味、表现力和感染力,声情并茂,能与观众产生共鸣,会场效果反响好。

8、时间要求:5分

时间控制在2-5分钟内。

9、多媒体的使用:5分

符合作品风格,与朗诵内容、节奏协调,能增强朗诵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0、下场致意、答谢:5分

篇9:诗歌朗诵比赛规则与评分标准

一、朗诵要求

1.比赛内容由自己选定,我们鼓励朗诵自己得原创作品。2.参赛选手必须使用普通话,采用站立式的朗诵。3.每位选手比赛时间限制在1至5钟。

4.参赛选手经过抽签,根据所抽序号从小到大来一次上台朗诵。5.选手应在比赛前到场。迟到五分钟视为自动弃权。6.参赛选手必须遵守比赛规则和比赛现场纪律。

二、评分标准

1.本次比赛满分100分,其中形象(10分)选材(10分)技巧(30分)普通话(30分)场内效果(20分)。

2.每位选手朗诵结束后,评委对选手经过综合打分,要求严格 把握好评分尺度。3.取评委小组得平均分。

三、评委

四、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五、颁奖时间

篇10:朗诵比赛评分标准

实施方案

80年前的长征途中,红军克服重重困难,艰难跋涉二万五千里,终于获得胜利。如今我们也该好好纪念这一伟大时刻了。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引导广大师生追红色记忆、寻红色足迹、承红色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传,青年小学特举办“长征精神进校园”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演讲比赛活动,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一、参赛人员

本次诗歌朗诵比赛由学校三至六年级学生组成,中(三、四年级)、高(五、六年级)二个年级组,每班参赛人数为1—2名。

二、比赛时间:2016年10月28日下午2时。

三、评分标准

1、比赛采用10分制,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最后平均分作为选手的成绩,对照每条标准,评分精确到小数点保留两位小数。

2、具体评分办法

(1)服装整洁,衣着得体(参赛学生须穿校服、戴红领巾),表演与朗诵融为一体。(1分)

(2)精神饱满,仪表大方,表情自然,肢体语言丰富得体,能展现选手良好的个人素养与形象。(1.5分)

(3)组织形式。朗诵形式富有创意,形式新颖、灵活多样;上下场迅速有序、有礼貌。(1.5分)(4)普通话标准,节奏准确、协调,声情并茂;(4)(5)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感染力,抑扬顿挫,停顿、语速等适当,能与观众产生共鸣。(2)

四、奖项设置

每个年级组以成绩分数的高低评出最少4名同学进行奖励。按朗诵成绩分别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 若干名;赛后对获奖学生颁发奖状和奖品。

五、评委及统计

1、评委:校长(总评委)

各班班主任

2、统计、名次整理:体育老师

六、活动主持:6(1)班

七、奖状整理:英语老师

八、赛场布置:英语老师

九、学生管理

1,2年级学生由语文老师照管,3--6年级学生由数学老师照管。

附件:青年小学“长征精神进校园”演讲比赛学生名单及朗诵题目

青年小学

2016年10月28日

青年小学“长征精神进校园”演讲比赛

学生名单及朗诵题目

六年级

后军霞《羽毛》 何文霞《做最好的自己》

包芳霞《我是一粒砂砾》 罗蕊春《我们上路了》

罗蕊芳《永远爱您母校》

五年级

尚娟娟《我们就从这里出发》 常冬霞《浪花里的一滴水》 吕娜娜《繁星春水》

卢冰丽《六一节在拉萨》 包芙蓉《赞歌唱给党》

四年级

卢茂越 后苗苗《我们的梦》 陈海燕《乡愁》 柳

淼《太阳的话》 后鸿宾《再别康桥》

三年级

篇11:现代诗朗诵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

一、本次诗歌朗诵比赛,报名范围包括各学院研究生和本科生。

二、比赛采用十分制,对照每条标准,评分精确到小数点保留两位小数。

三、选手的上场顺序由赛前抽签决定。

四、朗诵时限,5分钟。

五、评分标准: 仪表:

(1)服装整洁,衣着得体,与诗歌内容相协调,表演与朗诵融为一体;;

(2)精神饱满,仪表大方,表情自然,肢体语言丰富得体,能展现选手良好的个人素养与形象;

主题:

(1)主题鲜明突出。(2)内容积极向上。

技巧:

(1)感情饱满真挚,动作表情自然;

(2)普通话标准,节奏准确、协调,声情并茂;

篇12:朗诵比赛 英文 比赛评分细则

仪表形象:

1、着装整齐,大方得体;(1)

2、姿态自然,动作适度;(1)朗诵内容:

3、文章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2)语言艺术:

4、发音标准流利,节奏处理得当,技巧运用自如;(3)

5、表现力、应变能力强。(3)

评分规则:评委明确给出每部分评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由工作人员进行最后加总,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取平均分为选手比赛,按成绩排名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英文电影创意配音大赛

1、比赛形式:脱稿配音+动作模仿;创意性表演。

2、比赛要求:脱稿配音+动作模仿选手对电影台词进行创意改编

并表演

(比赛奖项设置:比赛评出一、二、三名;优秀奖,最佳创意奖)A、模仿配音环节注意点

1、英语口语标准,语音清晰,抑扬顿挫

2、与原声相似程度作为评分标准之一,对角色情感把握

3、选手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

4、表情动作生动,符合电影意境 B、创意配音环节注意点

1、改编创意新颖,符合情理

2、表演真实生动,现场效果良好 C、比赛评分办法及标准

篇13:朗诵比赛评分细则

1、思想内容:朗诵作品主题鲜明,内涵深刻,格调高雅,积极向上(10分)

2、音色音准:音色优美,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20分)

3、配乐创意:所选音乐符合作品内容意境,配乐节奏与朗诵节奏配合和谐,协调自然,形式新颖有创意(20分)

4、情感技巧: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朗诵感情真挚丰富,停顿处理恰当,语调处理到位,动作表情协调自然,声情并茂,感染力强,富有韵味,能与观众产生强烈共鸣(40分)

篇14:英语故事朗诵比赛评分细则

一.语音语调(20分):1.发音准确,清晰,音调、音高合适。

2.语音语调标准,规范。

3.语调有升有降,有韵味。

二.熟练程度(30分):1.自然顺畅,无反复,无中断。

2.节奏等准确适中,英语语音标准,能很好把握节奏。

3.节奏优美,富有感情。

三.朗诵能力(30分):1.感情真挚,表达自然,能较好地运用姿态、动作、手势、表情,反映朗 诵内容的内涵。

2.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营造良好的朗诵效果。

四.朗读内容(10分):准确无误,无遗漏,无增添。

五.综合印象(10分):上下台致意,答谢。朗诵者着装朴素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有风度,富有艺术感染力。观众反映良好。

注:

1、比赛采用100分制,采取平均计分。

2、评委打分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3、每一选手朗诵限时5分钟,超时一分钟以内扣1分,超时两分钟以内扣两分,两

分钟以外扣三分。

上一篇:古代嫔妃封号寓意下一篇:从富士康和海底捞看企业员工管理中的“人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