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2024-06-26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精选10篇)

篇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谈

就整个高中三年的阅读教学内容来说,我认为要整体考虑、分段安排。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

一、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阶段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但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较多误区,举其要有四:

一是目的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

二是过程简化,即教师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的富于个体独特品格的认知过程;

三是教法单一,即老师往往拘守课文、局限课堂、偏重考试;

四是开拓乏术。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影响着语文教育的全局,因此不可小视。

鉴于以上误区,再结合对“探究性阅读教学法”的探索,笔者就来谈一谈我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比较实用且比较成功的具体方法和操作程序,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就整个高中三年的阅读教学内容来说,我认为要整体考虑、分段安排。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

一、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阶段这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讲阅读个性。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2004年高考我校的河北省文科状元杨令霞同学曾说,优异的语文成绩主要得益于自觉广泛的阅读。

当然,说是由着学生“性子”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阅读进度,专题选定,材料收集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最终要求学生形成阅读专题论文或总结(字数大约为2500字)。否则,阅读会成为“放羊式”阅读,高兴而起,无果而终。

二、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所以,高二学年教师的指示范围阅读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收缩到老师指示的体裁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引导学生基本定型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尽量使学生参差不齐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于统一。

三、应考探究性阅读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就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个步骤:

一、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

二、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

三、切磋问难,提高阅读效能。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

四、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

当然,这些程序和方法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仓库、权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很强的智慧驾驭能力、组织协理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乐于探索;潜心研读,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善于发现,注重总结。

篇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课外阅读中的课外是相对于课本本身而言的。课本上的文章称为课内,课本上没有的文章称为课外。课外阅读就是以课本外的读物为学习材料而进行的读书活动。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能够进一步的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为他们的语言知识积累奠定基础。学生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能够对课内的文本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延伸,从而积累自己的语言阅读量。

多年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引下,在考试功利的阴影下,好多教师担心课外阅读会抢占课内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成绩,从而校内课外阅读化为乌有。部分语文教师将一些高中新课标必读的课外书籍规定在寒暑假进行阅读,而家长又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一票否决。长此以往,学生真正捞到手的宽松阅读时间几乎是零。渐渐地,学生也就形成了一种错误认识:完成作业就完成了学业,除课本外都是“闲书”。久而久之,要想让学生将心灵放飞在语言的天空里去体验美丑善恶实在太难了。难道我们真的每天就拿不出一定的阅读时间吗?我认为当然不是,只不过是完全为了高考服务的一种托词或习惯而已。教师、家长天天保证定时给学生一段开放、自由、宽松的阅读时间,应该还是能做到的。存在的困难充其量也只是个“坚持”的问题。

“家无藏书”,这是社会大环境造就的普遍现象。实际上,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确切说好多家长也真不知该给孩子“藏”什么书。为此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更艰巨了。如果学校能够定期配购课外读物,定期开放阅览室,学生能随时查阅解读各种图书,有这样的便利条件那当然更好。但目前初中阶段达到这一条件并不容易。在现有的情况下,教师尽自己所能,组织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带到学校,组建班级图书角,班级阅览室,师生还可以力所能及地查找一些阅读材料充实班级的资源库。其实,这也是为了学生积累语言知识素材的需要,也是为高考取得好成绩打基础,只不过是见效不那么明显罢了。

阅读不同于科学研究,更多的是一种审美的欣赏,情感的体验。因此,如何显示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感觉到读而又获,他们才能有兴趣读,主动读。为此为他们构建阅读效果展示的平台就很重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开展个人读书笔记展览会,个人阅读点评集交流,小组阅读成果展示会,小组合作分门别类编写作品选等等,还可将这些资料充实到班级书库中。另外,阅读后还要去指导写作,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使阅读成为作文指导的重要部分。

这一问题也是部分老师最关心的问题。课外阅读应当是课内教学的有益补充,课内学到什么,可以寻找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这样课外阅读对课内教学也是一个深化和加强。其实,我认为,课本所选文章也只是我们这一主题教学的引子,仅靠那三四篇文章的讲解阅读,恐怕远远达不到我们所预期的教学目标,并且有些篇目对不同阅历,不同地域的学生来说也许并不合适。先不必说西北汉子那热情奔放的“腰鼓”,也不必说临终前硬撑着给杨绛送鸡蛋而“镶嵌”于门框里的老王,但就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给南方长大和北方城市长大的孩子与乡村长大的孩子来读,他(她)们的感悟就不尽相同。因此我认为课内有些篇目倒不如有选择的稍作放弃,从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些课外阅读入手去引导和教学,也许这样更能收到好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阅读资料,自寻其食。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延伸了课内语文教学,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学习语文的激情与兴趣。 鼓励学生作深层次的思考探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会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会因个人特征、个性的不同而有所异。教材文本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载体与依托,学生应该从文本中通过比照阅读寻出自己的独特深思与感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写阅读感悟、举办演讲、开展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来对阅读文本作深层次的探究,并为他们的独特见解提供展示的机会,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完成这样的活动,并予以表扬他们的创新之处。鼓励形成系统化的阅读教学。每天语文课前3-5分钟定为“美文欣赏黄金时”(美文是根据课本内容提前布置的作业),学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查阅,第二天一名同学到台前朗读,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感情充沛。学生评议,达不到要求接着“培训”。朗读好的,可以给组加分,作品收藏于班级书库中。这样每个同学每日查阅着,收藏整理着别人的、自己的“大作”,忙得不亦乐乎。这样有计划地实施课外阅读教学,相信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在这样激情的活动中得到提升。教师也大可不必担忧会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事实上,此种做法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主动的参与者。

总之,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激情,保护好他们的学习信心,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篇3: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指导方法, 发挥潜能

在阅读学习中, 倘若死记硬背, 方法单一, 常常是事倍功半, 而如果方法得当巧妙, 往往能事半功倍。同样,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 需要理解与记忆的知识量大, 教师更需要渗透方法指导, 唤醒学生潜能。正如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所说的:“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 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所以,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需要根据文本内容, 给学生予以方法指导, 促进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如有些学生记忆效率不高, 无法牢固记忆知识, 教师可予以方法指导, 使其可运用比较记忆、谐音记忆、联想记忆、口诀记忆法等来巧妙记忆知识。如学习《声声慢》时, 看到李清照, 可联想其所处时代、主要作品、有关评价等;由宋朝时期, 可联想与李清照同时期的作家、其相关作品及其风格等, 这就是横向联系。同时, 还可由作品进行纵向相联系, 联想其体裁、文本主题、主要内容、创作手法等等。而学习现代美文时, 还可引导学生注意摘抄知识, 尤其是关键词句, 以抄写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当然, 对学困生, 还需予以鼓励, 肯定他们细微进步, 使其增强学习信心。

而对自学能力较高的学生, 可采取问题教学法, 调动学生好奇心, 唤醒学生钻研意识, 诱使其深入思考知识与问题, 自主获得答案, 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如教学《边城》时, 布置有层次的思考题:1边城人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如此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又体现在何处?你们又是如何看待它的?2根据心理与语言描写来评价翠翠这一人物形象。3沈从文勾勒出边城中的人性美, 蕴含怎样的深意等。通过问题, 驱使学生思考, 并在问题分析与解决环节逐步强化思维水平, 提高自学能力。或指导学生不同体裁的鉴赏方法, 提高学生阅读与鉴赏水平。

二、点评比较, 拓展探究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为让学生更深层次地解读文本, 教师需要适当进行比较阅读, 延伸拓展, 诱导学生探究。但课堂时间是十分有限的, 有的教师为赶进度, 只是让学生稍微讨论与比较, 就匆忙小结, 其结果是同学们没有找出适宜的对比点, 不能体会文本特色。反之, 如果教师能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 并善于捕捉师生对话交流的生成性资源、有用信息, 发掘其中的比较点, 巧妙点评, 或汲取有关文化知识, 或摘录文学评论, 或撷取有关文学作品, 比较点染, 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 深入研读, 给学生全新体验与感悟, 使其发掘别样审美境界, 提高审美能力。

如沈从文的《边城》, 它是描写美的力作, 蕴含人性美、风情美、自然美。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由美学角度审视文本, 抓住生成资源, 灵活点评, 拓宽学生视野, 引导他们在比较视野中探寻美的独到之处, 丰富文学涵养。如分析翠翠之美时, 有的同学说翠翠幻想着二老有天会回来, 表现了“娇痴美”。教师点评时, 肯定学生的看法, 并引入余平伯对贾宝玉的点评, 让学生有更层次的理解与感受。有的学生说翠翠做梦梦到自己摘了一把虎耳草, 可看出她的梦幻与纯真之美。教师点评:说的很好, 人们常说哪个少女不怀春。不少作家以细腻笔墨描绘出少女们情窦初开时的感受 , 如《牡丹亭》 里的杜丽 娘、《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其中, 黛玉是葬花, 生活在边城里的女孩, 翠翠又是如何做的———摘虎耳草。通过比较, 可帮助同学们认识纯真翠翠独特的情感寄托方式, 体会沈从文的独特审美意识。这样, 通过教师的点拨与拓展, 学生思维更宽阔, 也找到了更多的比较点。比如与歌曲《白桦林》相比, 认为文中翠翠的情爱历程的悲剧演绎得更为含蓄而委婉。这样, 通过巧妙点拨与比较, 让学生认识到经典优秀文学作品必有独特审美境界, 学会比较阅读, 比较学习, 提升审美素养。

篇4: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琐碎、支离的分析,还应当以自己的感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感知文学阳刚、阴柔之美的审美境界,并逐渐完善自己的文化素养与品格修养。教师更应该在阅读、感知、汲取的逻辑过程中,积极寻觅因材施教的有效的阅读方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教学的前提就是要培养学生有爬阶梯往上前行的兴趣。如果学生视阅读如险途,阅读教学就会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了。反之,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甘之若饴,乐在其中,阅读教学也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古人行之有效、屡试不爽的阅读经验。叶圣陶先生在《中国国文学习法》中说:“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是读,不出声默读也是读,乃至口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謂的‘目治’,也是读。”因此,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多“读”,在不断的诵读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文学本体深入细致的解读能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语言的完美。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能力。“声调铿锵,情韵不匮”是衡量中国古典诗文是否成功的一条重要准则,也是诗文写作的最高典范。而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可以“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通其情,意念其理”,这样综合性的阅读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

再次,在阅读教学中,与其让学生绞尽脑汁地去揣摩玄虚的意境与灵活多变的语言表达技巧,倒不如在品格塑造上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典范,让他们在思想上受到启发与震撼。但现在很多教师却只会不厌其烦地对一些名篇名著进行肢解分割,忽视了学生对文质兼美文的整体把握。如陈自彪老师就提出:“让琅琅的读书声回归到语文课堂上来是非常必要;朗读不厌其烦,不厌其多。而不应该花太多的时间讲解作者的立意谋篇、写作技法和写作风格,肢解浑然一体的课文内容,忽视通过朗读对文章本身具有了真正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的把握。”

当然,这些程序和方法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仓库、权威和真理的裁判官,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很强的智慧驾驭能力、组织协理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二中学)

篇5: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阅读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字能力,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之中阅读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中的语文学习之中,阅读训练不仅是提升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也是通过阅读的积淀实现情感表达、思想传达方面的提高。在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训练之中,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大纲的安排进行阅读题材和文本的设置,结合语文教材实现阅读教学的最大效果,也因此,在进行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时,也需要结合教材进行探讨。

1、体会文字的音韵美

汉字作为全世界最为特殊的语言文字符号,具有独特的表音、表意相结合的特质,这赋予了汉字形象生动的字符的同时也使得汉语具有独特的音韵美感,这在中国的古诗词、现代诗歌之中都有体现,优秀的外国诗歌也能够通过出色的翻译工作传达出诗歌的美感。在中国的语文教学之中,诗歌体裁作为音韵美的最佳载体,长期以来都是语文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对象,诗歌作品广泛分布于从小学到大学各个阶段的语文教育之中。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选取了难度较大、篇幅较长的诗歌作品来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其中既包括了闻一多的《发现》、艾青的《北方》和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等出色的现代诗,也包括了作为中国诗歌个人创作源头的《离骚》。其中的《离骚》难度特别高,虽然仅是以节选的形式选入高中课本,但是《离骚》的创作时间久远,诗歌语言与现代口语变化较大,且选用楚地方言创作带来了很多生僻的词汇和表达,这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也因此,在进行《离骚》等难度较大的古诗教学时,教师应该尤为重视其中音韵美的传达,以汉语的音韵美感吸引学生的兴趣,以播放朗诵视频、组织学生进行分段落的诗歌朗诵的形式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感。

2、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流传一时,还能够传诵千古,这得益于文字之中盛载的真挚感情。在进行语文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对于字里行间氤氲的感情的领悟和理解是学习的重要部分,同时,学习教材文本中传达情绪和思想的高超技巧也是语文学习的本来要求。在高中语文教材之中有着大量在传情达意方面尤为出色的作品,其激烈真挚的感情、中正平和的表达以及细腻入微的阐述是流传时最为打动人的。

例如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指南录后序》和《五人墓碑记》。前者是文天祥在国破家亡的紧要关头,秉持着毁家纾难的理想,对自己的人生特别是国难时颠沛流离的轨迹所做的总结和回顾,以一种坦然而又心酸的笔调书写了国家破灭的悲剧和个人在动荡时代苦难,既充溢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与眷恋,也抒发了自己国破家亡的特殊心境。考虑到宋元鼎革之际对特殊时代背景,教师在进行文章教授的过程之中需要特别补充一些相关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从当时人民死伤惨重、颠沛流离的时代背景之中去理解文天祥寄予文字的感情。后者是对明末党争黑暗政治的记录,以五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行为讴歌了黑暗重压下仍然闪烁的人性闪光,以普通人所做的不普通事为切入点,作者对黑暗政治的满腔悲愤和对悲壮牺牲的痛苦无奈溢于言表。同样,教师在将《五人墓碑记》的情感表达作为教授重点时,也需要结合明末的政治黑暗格局来进行讲解,以当时阉党、东林党的血腥斗争来帮助学生理解文字情感。

3、结合时事进行阅读训练 对语文阅读的训练不仅应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经历,教师还需要结合当下的时代环境进行解读。在《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中,作者陈炎探讨了东西方文化在文化方面的冲突和融合,特别是双方的文化资源在整合和利用中的矛盾和不同。对于这一类教材之中的文字,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尤为突出语文阅读与当下结合、与实时结合的特质,在教学之中突出时代性和新颖性,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本身,还需要对其背后的相关问题进行更为深入和有据可依的探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打开国门之后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就已经成为了学术界和传媒关注的重点,这在千禧年达到了顶峰,其背后蕴含的初开国门之后中国人对国外的新奇、向往、好奇和关注是这类文字所共有的。在当下的语境之中,伴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已不再是改革开放之初的格局,国人的自信心给予了中国文化更好的表达途径,也提供了看待西方文化更为冷静客观的态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把握机会,不仅局限于教材本身,还应该联系当下留学热、电影之中的中国热等特殊现象,鼓励学生挑选相关文章进行阅读和分享。不仅是时文共赏析,积淀的文学作品之中也具有现代内涵,可以结合当下时事进行新的解读。《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著名演讲词,其中重点阐述了蕴涵着公正、和平、拼搏等优秀人类品质的奥林匹克精神,而这在当今中国应该激起新的反响。作为奥运的举办国之一,中国人对于奥运精神应该有着独到的见解,对于北京奥运之后中国体育的发展和国人精神面貌的改变应该有着独有理解,而这也可以纳入语文阅读训练之中,鼓励学生在课后交流相关文章的同时努力表达自己的见解,提供独到的视角。

结语:

篇6: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我现在的深切感受是,老师首先得有一个全局意识、革新意识、学习意识,才能把教学改革推进一步。不需要老师立即成为又专又全的教育大师,只要老师行动起来,试着去追寻真正的教学理想,学生就会认可老师,哪怕老师做的不太好,学生也会理解,自然会形成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风气,教学的新的面貌就会出现。这些只凭一个人是完不成的,需要一个改革共同体,需要学校大环境的支持。

这段时间写文言文教学的反思,让我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一、首先文言文教好事关重大,往大的方面说,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掌握文言基础知识为将来研究国学奠定良好的根基;往小的方面说,学习古文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借古思今)和学习习惯(耐心积累)。

二、文言文教学首先需要老师有一个好的教学思想,带领学生一起去穿越古文学习的障碍,多参考研究有经验的老师的教法,再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找到高效的符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这个工作要在开课之前完成。

三、要加强教学的研究和反思,及时记录和调整,这里面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坚持,在变化中坚持,在发展中坚持,坚持心中的教育梦想。

下面我需要做的更多的是读书学习,学习实践,以平静的学习和不懈的实践做支撑,来逐步达到自己的教学的理想状态。这条路在脚下延伸,往前走,总会有人生的盛典在等着我!

行动就有收获。

篇7: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课堂流程如下:第一节课,我提前到,检查同学们准备试卷和笔记本情况(老师的督促很关键,不可放任自流,高中生不会做笔记的大有人在,这是一个养成教育问题),提出明确的要求:20分钟做题,20分钟自我检查(对答案,看翻译,查字典)。时间上同学们把握的还可以,可能是文章不是太难吧。快下课时,我让两个同学把自己最初的翻译板书到了黑板上,供第二节评讲用。第二节课,我开始评讲,先对答案,统计了三道选择题的全对人数,有三分之一多,然后挑了一个同学背诵我提供给大家的古文翻译原则,并且提示大家,我将随时提问这个原则,因为那就是我们古文应考和平时训练的法宝。那个同学回答的不是太熟练,我觉得一个抽象知识的总结是需要时间的,更重要的是在每个时间段里对知识的默默消化,而老师总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肯定会,而实际上学生不会,也可能根本就没引起注意。学生毕竟是学生,需要老师的督促,引导,才能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而老师往往高估了学生。当然有时,也会低估了学生。只有适时地检查统计,师生真正的思维交流才能有较准确的判断,才能有教学相长的局面。就像这个古文翻译原则,我在班里重复了无数遍,我想当然地认为,同学们肯定烂熟于心了,其实不然,而且很不然。我想得坚决打倒乐观主义,躬耕于教室才行。接着我开始领着同学们按照那个原则给黑板上两位同学评分。结果两位同学总分都是7分,但小题得分有区别。一个同学是知道那个知识点,但掌握不是太全面,即省略的部分要补出来并用括号括起来,他没有带括号,我说这是规范问题要注意。一个同学在翻译时加进了自己的过多的理解,我说这是精确问题,要注意。规范和精确的训练是有效的对付应试的策略。同学们有同感。接着,我就开始领着同学们疏通文意。交代了两个阅读文言文的小门路,一是放慢思维,文言文是高度凝练的语言,想和看要一致,横向思考要多于纵向思考,而大部分同学会看很快,看着看着就摸不到文路了。二是古文中单音字多,也就是一字一义,如果看不明白时,不妨这样去试试。我在讲的时候,让同学们拿着笔,把我读的时候停顿的地方用笔断开,方便理解。我把一些生字,重要的字词、句式都给同学们指了出来,讲完后,我让一个同学读了一遍文章,基本还行。接着,我在文中挑了几个重要的实词,延伸到文外,把它们的重要意思略做了一下总结。板书到了黑板上。

完成以上教学,用了两节半课的时间,由于是第一次,我的阐释语言多了些,以后就用两节课完成以上内容。同学们做一节,我讲一节。每讲新课之前要求同学读熟上一篇,凡是读不熟的要抄三遍原文。另外老师提到的知识要一一整理到专门的本上,方便以后复习时用。

篇8:小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小阅提读高创阅造读力鉴这赏力些、高层阅次读的迁阅移读力能和议承力, ”教它学能模使式教得学以中根固本有性的的师生改造“传, 高学让习学中生解从放令出人来几, 近时窒刻息保的持接较受好性中儋州分○的融学入习自动我机, 、张让扬学个生性在、阅读读活中作充语族语市民品、品一出、文阅境学读界科。的不重像要自然学科那样文中学变严的密, 过程它, 始正终所离谓不开“读书由破量万变卷到质, 阅洁现王下代笔著如名有作神”家, 巴也金就对是于这背个诵道记理忆。读“的现积在有累作2用00多谈篇得文更章为储直蓄接, 在他我说的:教篇脑都海没里了有。很好虽地然研我究对过其, 中但任这何么一学多所谓的具‘文章体’东究西竟最是少怎可么以回使事我。明”这白

便是积累的很好体现, 学生的阅读积累也是同样的道理:读得多了, 自然就会从各个方面得到提

高, 诸如对社会现象的分析, 对自然科学的理解。“读”与“背”是学习语文的最直接, 最有效的方法, 认认真真地读, 本身就是一种扎扎实实地学习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增强语言文字的感染力, 靠读;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纯熟度, 也主要靠熟读和多背诵。有些文章, 它的好处、妙处, 它的弦外之音与韵外之致不容易分析出来, 讲解也难以深透, 只能靠反复地有感情地诵读吟咏, 然后才能悠然有所意会。如新教材第二册中的阅读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对于托尔斯泰坟墓的基本特征作者用了哪两个字来形容?其实这道题在1991年的语文高考题中便出现过。刚接触, 确实有些难, 很容易便误解为是“最美”两字。假如学生不能把握全文和对托尔斯泰墓描写的基本内容 (包括位置、形状、环境气氛等) , 就不会理解作者用在标题中“最美”一词同内容的内在关系, 那么“朴素”这个词就难以发现, 也不能体会到托尔斯泰墓是由于朴素、由于庄严才体现出“最美”。而通过熟读, 这个问题是不难得到正确理解的。

二、兴趣的培养

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 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最为活跃的因素, 要产生这种内驱力, 首先是需要;其次是满足;第三是入迷。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首先提出有关问题, 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然后在师生共同活动中让学生阐发自己的观点, 使他们获得满足之后的快乐。在教学中, 可适当鼓励语文基础薄弱的同学回答较为容易的问题, 让他们在阅读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成就与满足感。经过多次练习以后, 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便提高了。当阅读的兴趣成为一种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时, 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便会从内心产生学好语文的自我要求, 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并自觉地去提高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使学生养成这样的一种能力, 不待老师教, 自己能阅读。”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可以多搞一些课内外的阅读竞赛, 教师在平时教学以及竞赛中要注意发现、培养阅读能力强的苗子, 鼓励并公开表扬他们, 让他们经常在班上朗读, 在校会上发言, 推荐他们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诗歌朗诵会、演讲会, 使他们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高水平的阅读, 会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 阅读效应也会逐步形成起来。如在近期收视率达到50%以上的香港电视台游戏节目《百万富翁》的巨大成功, 使市民热衷于科普书籍而形成一种效应, 致使香港深圳大大小小的书店出现科普读物供不应求的现象。这便是兴趣的效应。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了, 叶圣陶先生所提倡与追求的“不待老师教”的境界便自然而然地达到了。

三、方法的掌握

阅读方法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阅读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整体性与创造性。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方面教师应首先有整体阅读意识, 谙熟整体阅读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 得到潜移默化, 另一方面, 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体阅读习惯。如:每教一篇课文都不应急于进入分析阶段, 而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主要是材料内容) 和形式 (文体和语言) , 要求学生确定对课文的整体观念, 让课文中的“人”有个整体形象, 让课文中的“事”有个整体概念, 让课文中的“景物”有个整体轮廓, 让课文中的“问题”有个整体思考。那种盲目照抄教参资料, 一开始就肢解课文, 一背景、作者, 二解词, 三分段, 四归纳中心, 五指出写作特色, 让学生一开始在头脑中使留下支离破碎的印象和不少疑问的做法, 不仅是错误的, 而且是有害的。

篇9: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106-01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阅读的重要性 语文,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有工具的本质属性,又是文化的载体。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语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对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分为听话教学,说话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四部分。语文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高中语文阅读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就得不断的研究,探讨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实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在不断发展,词汇的数量逐渐扩大,新词不断涌现,要使高中生的词汇丰富,作文精彩流畅,最好的方法就是大量、广泛地阅读。在阅读中记忆新词更能深刻理解该词的音、形、义,与相对孤立地记忆或仅凭教师讲解某个词的用法相比,这显得更轻松而且准确。同时阅读中培养语感,听说读写能力均容易提高。通过阅读去接触文中生疏的合乎法度的语言;通过阅读,去积累大量的语言规律,从而逐渐地形成语感。

通过阅读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并形成语感,在这一基础上,再进一步阅读,就能细细品味语言的音韵美、语义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讲授固然可以帮助学生从某些词语句式中体察出其内涵的感情、语言美。然而确切地把握其语气、语调、深层意蕴,却非要自己阅读不可,声情并茂地朗读不可。因为仅凭教师讲解是无法体会深刻的,只有亲自阅读,细细品味,才能领略真谛,才能感受语言美,进而在交际中或作文中创造美的语感,美的意境。学生通过阅读,甚至背诵优秀的精美文章,把其精词炼句蕴藏于心中,布局谋篇的章法储存于脑海,逐步形成各种各样的优秀写作“范型”,一旦构思新文,就会厚积薄发,意到笔随,文思泉涌,笔底生花。

二、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任何学科的教学,教师都在不断追求课堂教学实效,并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探索形成教学理念,并反作用于教学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能力。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是指学生通过课内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并在课外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技巧,并能够通过迁移转化能力应用到写作能力中的有效教学。因此我们所谈到的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内阅读教学 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和策略,是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的指导下,采用特殊解决办法为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式,在解决一般问题,获得有效教学作用的前提下,灵活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目标。具体包括:利用好语文教学材料,教学手段的有效使用,提问策略探究。

2、课外阅读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处处有语文。当今社会是信息化、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文本阅读,语文学习中很大一部分信息的来源存在于课外书籍中。要引导学生充实自己的认知世界,就必须借助于课外阅读,让学生涉猎多种科目。正如语言学家吕淑湘曾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我们应大力推行课外阅读,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

3、注重阅读和写作的结合 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有着很大的作用,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要把阅读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让学生持之以恒、练笔不止,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著名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的阅读使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但这些语言、词汇是死的,教师要激发学生把这些死的语言词汇转化为活的语言词汇,将习作置于现实生活中。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下来,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让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我们要告诉学生写日记并非每天要写长长的一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抓住每天中一个值得写的片断,当长即长,能短则短,并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日记中加以灵活运用,那么死的语言、词汇就变活了。

从读学写,在积累上下功夫。对于学生来说,读多了接触好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地可用的语句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的更多时,就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还可以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圆满,更生动。这也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写作方面来说,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虽然不同,但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又是学习运用语言,可以说二者之间的关系紧密。所以,阅读教学还应该在以课文为例的学生阅读活动中教给学生一些语法知识和写作的一般技巧,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体会作者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如何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从读高中写,读写结合。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理论探索与具体实践摸索相结合的过程,这正好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创造成功的阅读教学范例,使我们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育活动更加地完善。

篇10: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文/郑航良

摘 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它强调教学模式及方法的多元化,以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基于高中语文新课标,理解与认识了阅读教学的要求、地位。并针对阅读教学现状,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阐述了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审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针对已存在的教学问题,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论述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若干策略,旨在促使阅读教学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改革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谋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强调“能力”教学的重要性。对于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阅读教学被教师架空,教师采用“牵引式”教学方法,知识阅读教学处于尴尬的教学境地。审视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立足阅读教学目标,切实推进阅读教学改革,特别是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等,均是促使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教学的生命在于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要切实推进阅读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一、基于对高中语文新课标理解与认识的阅读教学

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阅读教学有了新的要求,特别是阅读教学下的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成为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是新课改最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力量之源,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优化的一种体现。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审视现实教学因素,尤其是积极利用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依托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多层次的新课标理念,不断完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其实,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形成完善教学体系的重要方面。在新课标中,明确强调阅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引导者。这就说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同时,阅读教学的呈现形式是多元化和自主化,其中多元化是教师引导方式的多元化,而自主化是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这样和谐而积极的教学形态,无疑是构建有效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支撑。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剖析

1.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板块并非独立存在,而是贯穿于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也可以说,语文阅读教学被架空,教师的教学目标缺乏阅读教学目标的明确涉及。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主要指向于学生基础能力和成绩的提高,反映出应试教育的弊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这就导致教学目的性不强,学生在整堂课中处于混沌的状态,教学效果让人堪忧。

2.教学模式及方法不恰当

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融入了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特别是在教学模式上强调多元化,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兼顾学生情感、价值等因素的融合。但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模式单一、方法僵化,造成教学模式及方法的不恰当。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观念仍未转变,存在“教师为尊”的思想,这样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上一直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及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转变了教学模式及方法,但传统的陈旧模式仍有影子,于是造成了新旧相结合的“四不像”教学形态,体现在思想上仍需“解放”。

3.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一方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出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贴切度不高的问题。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沉闷,逐渐削减学生学习的兴趣。于是,阅读课堂教学演变成为应试教育,服务于最终的`高考。另一方面,教师阅读教学表现出一定局限性,局限于阅读材料的文字、段落等分析,与学生的思想兴趣形成较大反差。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减,阅读思维与技巧的培养受限制。

4.课堂教学纪律较差

(1)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控欠缺,表现为教学活动断断续续,无法构成连贯的教学氛围。

(2)教师基于新课改要求,在新教学模式及方法的引入时,缺乏灵活性,特别是对新的教学模式及方法没有吃透,出现课堂教学“四不像”状况。

(3)学生的个体发展被忽视,阅读教学已然成为师生应付课程安排的公事,所以课堂氛围沉闷,师生课堂关系僵硬。

(4)学生对阅读课的兴趣不浓,一上课便昏昏欲睡,无法融入课堂中去。

三、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构建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所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的手从口袋中拿出来,自觉地拿起课本投入到学习中。那么,对于高中生而言,如何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呢?

在阅读教学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关键。教师要想构建有效的课堂,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认知能力和情感变化等,进而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实际来看,教师在教学中所述的话题比较重要,是比较引发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整合教学内容,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带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转变传统沉闷的牵引式教学。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并制订明确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实现真正意义的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给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

阅读教学与其他科目性质一样,强调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其实,高中生每堂课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30分钟,但教师的一个眼神或一句话语,均会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应该抱有应付或服务高考的心态,而应更多地务实于阅读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赞美或鼓励,这都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在何时引导鼓励,成了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例如,教师提问学生,学生回答不清楚或错误时,教师应该对学生保持和蔼的态度,在引导的同时给予学生鼓励。反之,学生问题回答正确,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鼓励,并发动其他学生跟某某同学一样,大胆回答,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来。当然,教师引导学生的语言是一门艺术,强调教师要把握一个度,真正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切勿有“歧视”心理,否则会造成学生对教师有偏见,心理出现抵触,这样的教学形态是最糟糕的。对此,在教学中,师生要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感知到阅读的兴趣、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等,均是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的直接因素。总之,教师要端正阅读教学态度,调动影响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各要素,形成积极而有效的阅读教学氛围,切实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3.注重学生阅读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起着引导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颠覆了这一教学要求,师生表现出“应付”的状态。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枯燥。在优化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要突出,将学生作为阅读教学主角,这样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使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阅读材料,势必有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学元素可能是浪漫奔放的李白;也可能是忧国忧民的杜甫;也可能是充满悔意的小弗朗士等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进而将文学作品的艺术情感、艺术形象等,毫无保留地呈现给学生。这样一来,师生共同进入情境之中,形成了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氛围。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整体把握能力,并特别注重情感,这是学生体验阅读的基本要求。对于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诵读”“多媒体教学”和“情境教学”等方式来实现,这点也说明,实际教学强调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更有助于高效教学的实现。在学生阅读体验教学中,主要针对学生文学情感的丰富,在感染和熏陶中,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例如,在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感知优美诗词的同时,融入现实情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真切地体会到诗词的意境,并在感情的倾诉下,更能联系文化背景,对诗词做出自己的评价,这就是体验的表达。总之,注重学生阅读体验,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引导学生用情地投入阅读,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4.掌控课堂教学,激活教学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这就强调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维持课堂的教学纪律,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同时,激活教学过程,也是深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激活教学方法及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开展多样化教学模式,如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均是激活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2)激活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好丰富的阅读材料,构建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库,引导学生更全面地投入阅读教学中来。(3)构建灵活的评价机制。师生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如何构建阅读评价机制,对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有较大影响。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既要依据课程标准,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积极鼓励学生多视角发掘语文精髓。

优化改革语文教学,是迎合新课改要求,促使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诸多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应试教育模式下,阅读教学被架空,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严重阻碍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所以,立足于新课改的指导内容,针对阅读教学已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等,均是阅读教学摆脱当前尴尬困境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李波。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06)。

[2]常志丹。新课程标准下的汉语教师素养[J]。中华民族教育,(01)。

[3]莫锦田。浅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2010(02)。

[4]杨彩云。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音乐课程评价[J]。小学时代,2010(01)。

[5]邓俊。捕捉课堂“意外”演绎精彩教学[J]。中小学电教,2010(02)。

(作者单位 福建省长乐市第三中学)

上一篇:初三欣赏的优秀作文下一篇:高三下学期教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