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五册《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2024-06-29

小学语文第五册《大海的歌》教学设计(通用13篇)

篇1:小学语文第五册《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的繁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呢容。

3.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第二,三段主要内容。着重指导学生理解语句得意思,注意语句之间的联系,领悟观察和描述景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PowerPoint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上节课,我门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学到了什么?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心情会怎样呢?对。展现在作者眼前的是一副日出的美丽景色,他怎能不高兴呢?作者便及不可待的蹬上了一只海轮,那么在海港里看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新授:

1.自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作者在海港里看到了什么?并且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2.学生自读。

3.比较句子: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犹如卫队,密密层层的排列在码头两边。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和巨轮排列在码头两边。

4.你是从那个词语看出吊车多,海轮多呢?你从那些词语看出吊车高大,工作繁忙呢?

5.作者看到海港十分繁忙心情如何?书上那句写出了作者当时高兴的心情的?

6.读出来。飞溅起来的浪花会发出什么声音?谁能模仿一下?

7.作者站在船头,再阳光的照耀下迎着猛烈的海风,浪花飞溅。作者认为是在唱歌,因为作者不仅看到的自然景物而且看到了一片繁忙的景色,心里为祖国的`兴旺景象感到快乐自豪。

8.指导读。读出欢乐,自豪的心情。过度语:船在大海中航行,海的颜色由绿变蓝,由蓝变深蓝,这表明了什么?

9.讲读课文4,5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四,五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

你喜欢那句呢?

比较句子:那是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2) 谁能够读出作者高兴自豪的心情?

3) 在原文中找出带有“瞭望”和“极目瞭望”的句子,思考这两个词语可不可以交换?作者看到了什么?

4) 这种景色给你什么感受?你好像来到什么地方了?

5) 你还喜欢哪个句子?

6) 比较句子: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7) 指导朗读。

(三)总结:

这篇课文作者按照观察点的变换顺序,讲了自己在随船出海时看到的景象和由此产生的喜悦心情。借助大海的唱歌,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歌颂。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也要为祖国谱写一曲新歌。

 

篇2:小学语文第五册《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解决。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展开合理想象,把诗句变成画面,再把画变成话,发展学生的语言。

3、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了解过节的各种习俗,初步学会欣赏春联。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迎新春

2、说说看你想到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过年的感受.

3、揭题: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有一首古诗流传甚广,影响深远,那便是王安石的作品《元日》。

4、解题:元日

二、学文

1、初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2、学贵有疑:预习时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师板书.

3、学应有法,解疑

哪位同学能帮助解答?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把你的学法金钥匙告诉大家。教师相机指导.

爆竹:炮仗鞭炮指名书写,师范写。的爆竹声(噼里啪啦噼噼啪啪此起彼伏)

岁:年,哪些词或诗句也曾用到岁?

岁岁平安“一岁一枯荣”

除:除去送走过去

屠苏:草名酒

曈曈日:初生的太阳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新桃旧符:老师也有把金钥匙,每一单元的`整体预习是非常重要的。请同学们翻开123页,拿起笔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咱们快速地默读开卷有益:过年,你就明白新桃旧符是什么了。

指名说:桃符是什么?它就是现在的春联。

4、理解感悟

①明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同桌试试,指名说,

课件:结合画面,再次描述。师描述

②想象说话:快过年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说说你过年时总做些什么?

请同学们闭眼想象,脑子里就像在演电影一般浮现出过年时的情景,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范读,生想象,指名说。

③指导读: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把过年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景象描绘出来。真棒!不知道你能不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元日的热闹气氛表现出来?

自己试试。

④背诵,画面辅助.

三、拓展,了解春节的各种习俗

1、贴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指名读,渗透春联的知识:春联有上联和下联之分,还有横批。

2、对对联:你能试着对出下联吗?

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春。

3、课文插图里也有一幅春联,你能读出来吗?

被挡住的字咱们帮它填上: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横批:辞旧迎新

相机了解除夕夜

5、贴春联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与祝愿,增加了节日的气氛。语文天地里也有一幅对联,请看:

莺歌燕舞春无限,雨顺风调岁有余。

你能说说它表达了什么样的祝愿吗?

6、交流带来的春联.

篇3:小学语文第五册《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学习新课程标准,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编制者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表达方式、评估原则等一系列问题上, 向传统教育全面地提出了挑战。这些理念启迪我们树立全新的学生观、教学观、教材观和育人观。作文教学应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 要求教师善于捕捉符合单元习作甚至这个时代的教学内容:比如短信、颁奖词、为歌曲填词;要求学生善于捕捉、筛选、提取、应用大量来自生活、书本、网络的信息, 更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训练创造性思维技巧。

案例描述与分析:

人教版语文第五册习作《观察日记》

环节1:明确观察要求。

师:小朋友们, 通过查字典你知道字典里观察是什么意思吗? (相机板书观察)

生1:仔细查看 (事物或现象) 。

师:你用什么观察?

生2:眼睛。

师:是的, 用眼睛———引说:看!那看什么?

生3:颜色。

补充:形状、大小……

师:真棒!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观察?谁能一口气说一说完?

生4:我们可以用耳朵听声音, 鼻子闻气味, 用手摸是否光滑, 舌头尝味道。

师:你说得很完整。我们可以利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观察周围的事物。

今天我们要完成一篇观察日记。

环节1分析:观察日记, 最重要的在于观察。那什么是观察, 先从字典释义出发, 紧接着联系生活经验, 谈谈可以如果去观察, 即了解观察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进一步明确了自己该如何去观察。通过这样一次简短的问答, 学生对观察能够做到心里有数。

环节2:明确观察对象。

师:今天, 我们要走出教室, 去校园完成我们这节课。你喜欢校园里的什么?

生1:我喜欢校园里的金鱼缸。

生2:我喜欢藏在草丛里的蚱蜢。

生3:我喜欢燕池里的小蝌蚪, 它们都很可爱。

生4:我喜欢教室里的小乌龟。

生5:……

师: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值得我们观察的东西。请你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去观察, 然后完成下列表格。若是观察小动物的小朋友可以顺便记录他们的活动。

生6:老师我有疑问, 如果我观察桂花树, 那怎么尝味道啊?我不敢。

师:那倒真是个问题。还有不敢的小朋友吗?

有大部分孩子举起了手。

师:还有小朋友觉得自己敢?为什么你敢?

生7:如果不尝永远不知道树是什么味道。如果嫌脏尝完漱一下口就可以了。

师:听上去挺有道理的。研究科学需要一种严谨的精神, 也需要一种勇于尝试的精神。老师曾经尝过梧桐叶, 我知道它的味道涩涩的, 不好吃。虽然这样, 我很有成就感, 因为用自己的亲身实践知道了树的味道。至于要不要尝, 大家自己做判断, 有选择性地完成表格。

生若有所思。

环节2分析:这个环节明确了观察内容, 即选择校园里你最喜欢的事物进行。

艺术校园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非常迷人。这里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 这相当吸引学生的眼球, 所以学生对这节课的观察充满了兴趣。这次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观察, 学生会比较分散, 所以下发一张观察表格, 这样就有了要求, 孩子的观察相对更有效。这个环节学生们对“尝”有了一些争议。的确, 大树如何去尝。若是大树要尝, 那观察小鱼儿的, 岂不是也要尝一遍小鱼了?学生们陷入了沉思。很多学生不愿意尝, 一部分是因为不敢, 一部分是嫌脏。研究科学从观察开始, 真正的观察要忘记自我, 有一种奉献的精神。我不能硬性要求每名学生做到。我举了一个自身的例子, 学生们似乎有了些许的触动。

环节3:完成观察表格。

学生到校园观察自己选定的观察对象, 完成表格。教师四处巡视, 做适当指导。

环节4:汇报观察结果。

师:你能不能来说一说?

生交流。

环节5:完成观察日记。

指导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观察顺利写。

环节3、4、5分析: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班级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用了尝一尝的方法。采访了这些学生尝的心情, 有的说感觉很刺激, 感觉自己很了不起, 很勇敢;有的学生说这次尝过树叶, 以后再也不想尝了, 味道实在太奇怪了;有的学生兴奋地说:“老师我发现树叶有一股清香, 但是树枝就没有。”学生们已经勇敢地跨出了这一步, 他们尝了, 并且做了认真的记录。同时观察小动物的学生对动物的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分享观察日记]

那两个同学的乌龟刚放下去就开始跑了, 而我的乌龟还在原地待着。不一会儿, 那两只乌龟遥遥领先, 而我的被他们远远甩在后头。毫无疑问, 这次是那两个同学的乌龟赢了。乌龟赛跑结束后, 我们开始观察自己的乌龟。我的乌龟大小和拳头差不多, 颜色很深, 壳上有纹路。凑近些, 我还看见了乌龟的指甲、眼睛和嘴巴呢!我用手摸了摸乌龟, 它的壳凹凸不平。我拿起乌龟闻了一下, 有股腥味。

我用舌头一舔, 哇, 好冰, 好苦啊!我马上把舌头缩了回来。———节选学生1的日记

我观察的是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我看见桂花树的树皮凹凸不平, 叶子上有些细小的刺。我摸了摸, 树皮很粗糙, 树叶也不光滑。光看、光摸不足以满足我的好奇心, 我还鼓起勇气舔了舔桂花树的叶子呢!桂花树的叶子有点苦, 不过过一会儿这种苦味就消失了。我静静地望着这棵树, 想起了一些关于桂花树的知识。我知道桂花树分为金桂、银桂、四季桂等。四季桂一年四季都开花, 我观察的这棵桂花树现在已经没有花了, 所以我可以推断它不是四季桂。———节选学生2的日记

“小黑”和“国王”在玩捉迷藏。你看, “国王”藏到了水草后, 但是还是被机灵的“小黑”发现了。“小黑”奋力向水草游去。“国王”从另一面游出了水草, 躲到了鱼群里, 但这一切还是逃不过“小黑”的眼睛。“小黑”死命地向前游去。“国王”眼看就要被“小黑”追上了。说时迟, 那时快, “国王”来了一个大转身, 可“小黑”冲得太快了, 一时刹不住, 样子滑稽极了。我们几个被这两只调皮的金鱼逗得哈哈大笑。

——节选学生3的日记

[观点与思考]

这次的作文, 我用了两节课的时间, 对我而言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将课堂带出教室, 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开拓学生的习作领域, 丰富学生的积累,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 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做一个勇于尝尝树叶的孩子, 真的是一份意外的收获。这是一次实践上的“变奏”, 也是思想上的“变奏”。

其实, 我们的作文课堂何不多来几次这样的变奏呢?为平日有些枯燥的课堂注入新鲜的乐曲, 既奏出了新意, 又奏出了欢乐。

1.“变奏”能激发学生们的写作热情

课堂上, 我高兴地看到, 走出教室, “尝尝”树的味道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他们能更主动地有意识地进行写作。通过评析精美短信, 让学生学出了真情实感。通过完成观察记录, 让学生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 使语文教学不只是停留在字、词、句的意义的挖掘里, 而是从生活中挖掘写作训练资源,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每一篇作文都打上了学生自我的烙印, 写作充满了活力。实现了作文的变奏, 所以学生才能更欢乐地去创作, 在创作中得到乐趣, 获得成功的体验。

2.“变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 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 语文课程应是开放面富有创新活力的, 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 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推动语文课程的变化和发展。

篇4:小学语文第五册《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一、模仿段式写话

——《北大荒的秋天》小练笔教学设计

[原文再现]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并辨别总分结构的段式特点。

2、能主动留心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感受其中的乐趣。

3、能尝试运用总分段式描写学习生活中的一个内容。

[设计理念]

依据课标精神,3~4年级应在低年段写话的基础上进行作文起步训练,以片段教学为主,不拘文体,不必成文,让学生自由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北大荒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的真挚感情。课文的第4自然段主要讲北大荒的原野热闹非凡。北大荒秋天的美,不仅仅美在景色,更有它物产丰富的美。这一段文章的结构是总分结构。

[教学设计]

一、读写结合,从读悟写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有几句话,哪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双横线画出来。原野上有什么呢,找出来读一读。

指导学生找到中心句(原野热闹非凡),并理解“热闹非凡”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你喜欢北大荒的原野吗?

3.齐读第一句,分组读2、3、4句,通过自己对北大荒原野的感受,体会原野上色彩的热烈:

数量之多。(金黄的大豆、黑红黑红的高粱、红得像火的榛树叶子)

4.再次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此刻的大豆仿佛在笑什么呢?高粱又在唱什么歌呢?

小结:这一段中,作者先概括写“原野热闹非凡”,然后通过写“大豆、高粱、榛树的叶子”,具体写了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表现了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美。

二、引导观察,以说扶写

1.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的同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我们的课间活动有哪些形式,同学们玩得开不开心?

2.组织交流,描述课间活动的情景。

3.大家发现,课间有哪些不同的活动类型?

——按照场地分:走廊上踢毽子的;塑胶场地上踢足球的;篮球场上打篮球的;联合器械场地去玩联合器械的……

4.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其中的一个活动情景吗?(交流时,不断补充完善,再现课间活动的快乐情景。通过指导交流一个活动,引导学生能在描述其他活动时能关注同学们的表现、感受。通过交流提炼出课间活动热闹非凡)

如聚焦抢点游戏,在学生的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大家的表现:抢点时,大家跑来跑去,交换位置。趁抢点的人不注意的时候,一边眨着眼睛,一边用非常轻的声音示意对方和自己交换一个位置。交换成功后,就会嘻嘻哈哈地笑,用来吸引抢点人的注意力,让另一边的同学成功交换位置。

三、学用段式,描写生活

1.课间活动这么热闹非凡,大家能把我们的课间活动写下来吗?像《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那样,选两到三个活动写一写。

2.学生练习写作。

3.评讲交流。选择典型片段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课堂朗读、优秀习作墙面展示……)

四、拓展延伸

继续观察、留心身边的世界,在以下场景中任意选择一个,用总分段式的结构写下来,再和大家一起交流。

——节日的大街

——学校的跳蚤市场

——联合器械

——节日的公园

……

[例文欣赏]

1.课间活动真是热闹非凡。一号楼后面,好多同学在打乒乓球呢!圆圆的乒乓球一会传到这儿,一会儿飞到那儿,大家打得可激烈啦!突然,一个同学趁另一个同学不注意的时候,猛地一抽,球好像出膛的子弹,“啪”一声飞向另一方的台角。“哇,太棒了!”围观的人欢呼起来。再看水泥球场上,还有好多人在跳长绳呢。“啪啪啪……”白色的长绳飞舞,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穿跳,围观的人呢,不断地发出欢呼声。校园里到处是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2.学校操场上有很多同学们喜爱的活动器械,在学校的最北面有两个单杠。单杠的柱子是蓝色的,上面的横杠则是黄色的,色彩很鲜艳。一个小男孩跑了过来,只见他身体一跃,用脚钩住杠子,身体一挺,人就翻了一个身,可真有趣呀!在学校的南边,有一个红色的荡脚,你站在上面,双手抓住扶手有节奏地推动,双脚就飞了起来,如果你脚上用力一些,双脚会越荡越高,整个人都像飞起来了。活动器械真好玩呀。

二、模仿写法写话

——《石榴》小练笔教学设计

[原文再现]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肾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石榴》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能从颜色、样子、味道3个方面感受不同水果的特点。

2.能了解可以从颜色、样子、味道3个方面描写一种水果。

3.能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设计理念]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把握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联系。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语段,我们在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巧妙抓住语言学习的范例,设计仿写。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该避免机械的写作技能训练。对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更是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之情趣的积极性,不能把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变成纯粹的写作技巧训练过程。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训练重点是观察,训练形式是素描。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产生写作素材,组织片段训练。片段训练的过程,应该从内容入手,在写清某一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运用渗透,

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写作能力。

[教学设计]

一、读写结合,从读悟写

1.师生引读3~4小节,你喜欢石榴娃娃吗?

(在学生的介绍和评价交流中,共同讨论明确课文中从颜色、样子、味道3个方面介绍石榴。)

板书:

颜色:一半儿红一半儿黄(成熟以前: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

样子: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果肉:玛瑙般紧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2.读读课文3~4小节,看看书上的插图,如果这是一个水果展销会,你能给成熟了的石榴娃娃作个产品介绍吗?你也可以自己当石榴娃娃,给大家作自我介绍。

(学生根据颜色、样子、味道3个方面运用书上的语言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小结:在作者笔下,石榴成了可爱的石榴娃娃,作者通过对石榴颜色、样子、味道3个方面的介绍,让每一个同学都喜爱上了石榴娃娃,恨不得马上尝一尝呢。

二、拓展阅读,深化感受

1.读一读《我爱故乡的杨梅》,和《石榴》比一比,它们在写水果时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我爱故乡的杨梅(王鲁彦)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2.在水果展销会上,你能像介绍石榴那样给杨梅作个产品介绍吗?

三、引导观察,以说扶写

1.每个同学拿出自己带来的桔子,先仔细观察,说说桔子的大小、颜色、样子。

(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视觉、触觉、嗅觉等方面全面观察;一方面引导学生像《石榴》一文,充分发挥想象,用打比方的方式来描绘桔子的大小、颜色、外皮等)

2.每个学生剥开桔子皮,仔细观察,并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说一说。

(引导学生关注桔子的香味、果肉一瓣一瓣紧偎的特点)

3.试着剥一瓣桔子放进嘴,品尝味道,并说一说。

(在充分的交流中不断丰富感受,学习表达)

四、整理成段,以写促思

1.经过我们的观察讨论,你能像《石榴》那样用一两段话把你刚才的发现写下来吗?

2.学生练习写作。

3.评奖交流。选择典型片段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课堂朗读、优秀习作墙面展示……)

五、拓展延伸

继续观察、留心身边的水果,任意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也用这样的方法写下来,再和大家一起交流。我们一起组织一次水果大评选活动,看看谁笔下的水果最诱人,谁笔下的水果最有特点。

[例文欣赏]

桔子没剥开时圆圆的,像个小人儿的脑袋。橘黄色的它在灯光的照映下,显得闪闪发光。我真想把它剥开来吃一瓣呀!我拿起桔子闻了一闻,味道淡淡的、香香的,格外诱人。我剥开桔子的外皮,只见桔子宝宝像一瓣瓣蒜头站在菊花中,显得亭亭玉立。这个桔子大约有10瓣,像10个小兄弟挨挨挤挤地议论着什么问题呢!我又用鼻子闻了一闻,这次,我闻到的味道可不同寻常,这味道浓浓的、甜甜的、香香的。我轻轻拿一瓣放进嘴里,一开始感觉凉凉的,用牙嚼嚼,甜津津、凉丝丝、酸溜溜的,真是沁人心脾,满口生津呀!

篇5: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新学期新的开始。本学期我将围绕学校2XXX年秋季期的制定工作计划为目标,以学校的校风、校训为中心,着手教学工作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每一天的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虚心求教,不断寻求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本班建成具有“团结、活泼、严谨、求学”的班风和学风,力争在新的学年里有更大的进步。

二、主要教学工作

1、把安全放在首位,抓好学生的安全工作,确保学生安全健康成长,上好安全教育课。

2、上好思想品德课,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最后达到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品质。

3、认真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兴趣,给学生一个和谐的、舒适的、浓厚的学习环境。

4、抓好教学的五大环节。

5、充分利用好校讯通平台,对家长及时反映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

6、积极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和校本培训,扎课件下载[*]实做好本学期科组的研修活动,促进本人的专业水平的发展。力争使本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数学课上利用远教资源提高学生注意力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实现工作目标主要措施:

(一)在安全教育方面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按照“加强教育,积极预防的原则”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

2、上好安全教育课,班会课,思想品德课,以管理为手段,强化平安保障,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教育学生要注意交通安全、游泳安全、饮食、防火、防雷电等等的安全教育,并且做好安全记录。

3、加强考勤和家校联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让每个学生都能平安健康地成长。

4、落实好楼梯、楼道和入厕的安课件下载[*]全,落实好雨天上学和放学的安全,确保学生每天安全回校和安全回家。

(二)认真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1、按照学校的要求,搞好本班的班级文化建设,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着手布置教室。

2、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表现自己,积极参加班级文化建设,把班级气氛搞得更活跃。

(三)语文教学方面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汉字,会写350个生字。[*]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

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培养学生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课件下载[*]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教学措施:1、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授课能力。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增强学生操作、观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3、加强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书写,认真看书的习惯。同时注意学习态度的培养。

篇6: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1、学会24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85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2、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3、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7万字。

4、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学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展开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学习写日记。

5、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说几句话、一段话,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能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能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改进措施和方法

1.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兴盛使用工具书、资料库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3.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是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5.穿插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感受立体化。

6.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7.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做到循序渐进、系统条理,理论服务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篇7: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2006学年第一学期)

许道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28名,其中男生15名,女生13名。从整体看,本班属于前面有几个优等生,但后面后进生较多这种情况。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积极完成老师布臵的作业,上课认真听讲。

多数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字词的轻重缓急,能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和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优美,但是不能用自己的声音,有感情地表达出来。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他们喜欢学习语文,也喜欢阅读各种课外读物。乐于背诵古诗词、谚语、名人名言、对联,并收集课内外书籍中的优美词语、句段。他们喜欢用自己的语言把亲身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爱与恨。但也有少数学生说话意思含糊不清,不大方,对写话有为难情绪,本学期要努力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特别喜欢老师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他们对各类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如喜欢看电视新闻、体育、文艺等节目,并能进行交流。

他们天真、活泼,富有童真童趣。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较好,懂得今天的学习与将来自己的成长有着直接关系。多数学生能自觉地做到课前预习、查阅资料,课后复习,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完成老师布臵的作业,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传授的同时,运用好语文书上的材料,对学生进行美感训练,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因此,他们对美的事物的鉴别和评价能力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在语言训练上,既注意围绕重点设计一个大体的序,又注意训练的整合以及训练重点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教材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设“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后设“思考.练习”,略读课文前设“阅读提示”。在每组课文后设“积累.运用”。第一组的训练重点是学习看图学文,要把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结合起来;要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弄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第二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了,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第三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弄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体会四篇课文表达的不同的感情,了解写日记的方法,并逐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第四组教材编排寓言和童话四篇,要求读的时候,想想这些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第五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想想哪些内容读懂了,还有什么不懂,试着提出问题,和老师、同学讨论解决。第六组教材是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能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第七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一边读一边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哪些内容读懂了,不懂的提出来讨论解决。好的词语、句子或片断注意摘抄下来。第八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学习时用本学期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同时注意养成积累诗文的习惯。统观教材,不难发现,这八组教材可分为两部分,第一组至第五组教材讲一个训练重点,即“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第六组至第八组教材讲一个训练重点,即“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养成习惯”。对第一个训练训练重点来说,第一、二组教材是基础篇,要求学会“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第三、四组教材是实践篇,要求通用学会的读书方法读课文,弄懂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第五组教材是提高篇,要求试着-1-

提出些问题供老师、同学讨论。会提出一些针对性问题是懂得读书的重要标志,这是深层次的读,高层次的读。对第二个训练重点来说,第六、七、八组教材都是围绕着“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并养成习惯”来展开。值得一提的是:读懂课文是积累语言的前提,只有懂了,才知道怎么运用。

通过以上教材的分析,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已昭然若揭,一是学会“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是重点,难点是运用这种方法去读懂课文;二是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如何运用所积累的语言是难点。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立志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语文知识方面

1.识字和写字

①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240个生字,会认85个生字。②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阅读

①加强朗读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②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⑤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

⑥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⑦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⑨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3.习作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④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⑤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4.口语交际

①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②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讲笑话、办画展,评一评,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③会接待客人,动脑筋解决问题等。

5.综合性学习

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③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如“举办童话故事会、编童话集”、“动手制作新年礼物、写上祝福语“等,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④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做个社会学生。

四.教学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0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按课时提出教学目的要求,突出重难点,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多读多讲,教师尽量少讲精讲。

(三)培养学生高尚的首先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四)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情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六)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教学进度:

(以江干区进修学校下发的教学进度为准)

篇8:小学语文第五册《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满井游记》一文, 课后练习第三题有这样的问题:“下列三组短语中的‘之’字, 有的表示修饰关系, 可译为‘的’;有的表示限定关系, 可译为‘从’;有的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可不译。试加以辨析, 并说说这些用法现在是否还在用。

……髻鬟之始掠也。”

人教版中学语文室编著的九年级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157页, 对“髻鬟之始掠也”中的“之”解释为“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可不译。这种用法现代汉语已不用”。

下面我们来看学生用书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五册136页) 对这句话是如何翻译的呢?课本对“髻鬟之始掠也”的注释是:“刚梳过髻鬟。”

从上述翻译我们可以看出, 课本虽然对该句中的“髻鬟”译得不准确 (“髻鬟”应译为美丽的发型) , 也没有讲清楚其中“之”的用法;但是从全句的语序来看, 将该句的语法现象弄清楚了;把提前的宾语 (髻鬟) 理顺并后置了 ([刚]梳<过>髻鬟) 。因为该句句末的点号是句号:这是叙述句的标志。

现在我们来分析“髻鬟之始掠也”的句子成分:

“髻鬟”之[始]掠也。

从上面句子成分标记法可以看出:“髻鬟”作宾语, “掠”是谓语, “始”是状语, “也”是虚词 (语气词) , 不能做句子成分, 只表陈述语气。“之”是叙述句宾语提前的标志。对此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一册251页, 曾有如是论述:“古代汉语叙述句, 在一般情况下, 宾语是在动词后面的;但是, 有时候为了强调宾语, 可以把宾语提前, 在宾语后面用‘是’字, ‘实’字或‘之’字複指。”

因此, “髻鬟之始掠也”中的“之”的作用, 不是上述《教师教学用书》上讲的“舒缓语气”, 而是古汉语叙述句宾语提前的标志。

于是, 诚望《教师教学用书》再给这句中的“之”的作用, 作解释时, 将这一错误予以纠正, 不要再出现上述常识性的错误。兹为吾所盼。

二、“泉香而酒洌”该如何理解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醉翁亭记》一文, 课本对“泉香而酒洌”未作注释, 而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150页, 将“泉香而酒洌”解释为“泉水香酒水清”。这便大错而特错了。因为“泉香而酒洌”是采用古汉语倒置的修辞手法。

何为倒置呢?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第四册1368页有如下论述:“由于对仗、平仄和押韵的需要, 古代作家往往着意造了一些次序颠倒的句子。”

例如:使人意夺神骇, 心折骨惊。 (江淹《别赋》)

这一例句的作者一方面为了使“心折骨惊”和“意夺神骇”, 构成对仗 (这是古诗词的术语, 修辞上叫对偶) :两句字数相等, 都是四个字:“意夺”对“心折”, “神骇”对“骨惊”, 都是主谓型的合成词。词性相同:“意夺神骇”和“心折骨惊”都是并列短语, 结构相同;是十分工整的对仗。另一方面, 为了押韵:“意夺神骇”中的“骇”与原文中上文的“名”、“盈”, 下文的“精”、“英”、“声”、“情”等押韵。再者还追求平仄的要求:“心”对“意”:平对仄;“神”对“骨”, 仄对平;平仄相对。

当我们明确了倒置这一古汉语的修辞手法后, 下面我们来看“泉香而酒洌”, 如何构成倒置的呢?

作者在这句 (“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 用倒置, 是为了追求对仗和平仄的需要。

先来看如何构成对仗的。作者为了使下句的“泉香而酒洌”和上句的“溪深而鱼肥”构成对仗 (两句字数相同, 都是五个字。“泉香”和“溪深”, “酒洌”和“鱼肥”, 都是主谓型的合成词, 词性相对;“溪深而鱼肥”和“泉香而酒洌”都是并列短语, 结构相同。) 将本该是“泉洌而酒香”倒置为“泉香而酒洌”。

再来看怎样讲究平仄。作者为了平仄的需要, 通过上述词序的调整, 从而使出句的末尾词“肥” (平) 和对句末尾的词“洌” (仄) , 平对仄, 平仄相对。这也是对仗的需要:因为严格的对仗不仅要求字数相等, 词性相对, 结构相同;而且要求平仄相对。因此, “泉香而酒洌”应译为:泉水清冽 (指水质好) , 酒就香。

篇9:小学语文第五册《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一、运用网络教学的背景

21世纪的人类面临着一次历史的飞跃——由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公路、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0载体,在一个容量无限的信息库,可以找到几乎所有需要的信息,无论是你见过的,还是没有见过的,想知道的,还是不想知道的,从而真正体会“地球村”的内涵。

我国颁布的《新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二、网络教学前的准备

1.学生全面搜集,网中遨游

资料的搜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我沒有大包大揽,基本上是让学生们自己搜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完全能够驾驭这些。有了目标,学生激情高涨,他们也乐于一显身手。所以两天之后,我在电子阅览室服务器上打开学生的文件夹,发现绝大部分同学完成情况很好,有文章朗读,有教学影片,有对鲁迅的解读,也有对阿Q的评价,甚至有的同学把相关网站链接了起来。

2.老师科学整理,建立平台

在远程教育中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除了要更新教育观念外,还必须掌握网上远程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教学理论、多媒体计件制作、网络基本知识等。这样才能对学生需要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加工、整理,并建立教育平台。

“学习论坛”模块是一个最活跃的地方,它也分为两大板块:主要问题讨论和自由讨论。主要问题讨论是老师参考教学要求对学生设计的一些有关小说的重要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任选一种交互方式进行讨论,如电子公告牌、聊天室、电子邮件等。自由讨论就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和同学们交流讨论。

三、网络课堂的规范

网络学习既有利也有弊,如网络教学在时空上的无限性,也导致自由与约束的失衡,多媒体的信息传播在方式上使知识变得易学,但却可能导致浮躁的学习态度和无深度思维等问题,老师必须针对这些采取一些措施,使之朝有利的方向发展,如运用好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1.交互、示范功能

可将任何一个学生音、视频信息回传给教师或全体学生,通过键盘、鼠标的交互操作,可对他们进行不离开座位的手把手地引导。

2.遥控、监视功能

学生与老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遥控,以进行点对点的帮助。学生练习时,老师可回显学生屏幕以督促学生的操作。

3.锁键、复位功能

教师在进行授课讲解时,锁定学生的键盘,以保证学生专心听讲,需要时才全体或分组开机。

4.全体执行功能

教师可以命令的方式执行学生电脑的软件资源,相当于远程登陆,适用于全体学生的同步操作与示范。做到自由与规范的结合,既有教师统一的指挥,也有学生自由的探索。

四、网络教学的丰硕成果

在网络教学中,老师不再背着手,踱着步,学生不再愁眉苦脸,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是在轻松而又愉快的气氛中渡过,老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不管是在主要问题论坛上,还是在自由论坛上,还是在“我的大作”模块中,学生的才气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如一位同学写了一篇《一颗被矛盾纠缠的灵魂谈鲁迅的婚姻和爱情》的作品,就出乎我们的意料。虽然不算什么经典,但他能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谈出自己的见解,且有理有据,这充分说明学生在网络课堂上的思维得到了锻炼。

五、网络教学的重大意义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它完全改变了我讲你听的师生关系,实现了真正的课堂教学民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保证。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借助于网络平台提供的强大交互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验到了快捷、丰富。既增强了师生间、学生间交流的快乐,又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是一个目前非常适用的教学方式。

篇10: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大部分学生天真聪颖,接受能力也较强,但小部分同学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所以存在着学习上的“贫富悬殊”。对于这小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逐渐养成遵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习惯。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要学的氛围,使大家有所提高。二、教材分析本册共有8个单元,32篇课文,8个语文园地,全册要求认识生字200个,会写300个生字。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相对集中,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第二单元:名人故事;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第四单元:细心观察;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第七单元:科学的思想方法;第八单元:献出我们的爱。本教材注意时代特点,加强科学教育,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以发展儿童语言为主线,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教材内容具有弹性。教材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合理安排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的课文改进了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进了“语文园地”的形式,丰富了“语文园地”的内容。三、教学目标一、・ 语文知识能力方面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主任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2、识200个生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个字,会写1300个字。3、使用字典,学习使用字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4、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6、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7、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8、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9、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练习复述课文。10、・ 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文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11、・ 始练习写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12、・ 述故事努力作到具体生动,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13、・ 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计划

四、教学措施1、・・ 在阅读课文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思想品德教育要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由近及远,深入浅出,提高思想道德认识。2、・・ 加强词句训练,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3、・・ 把握时机,及时指导,严格要求,大力鼓励,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4、・・ 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五、教学进度表周次起讫日期单元及总课时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18.30-9.51、・・ 我们的民族小学2、・・ 金色的草地2229.6-9.123、・・ 爬天都峰4、・・ 槐乡的孩子语文园地一机动

篇11:S版小学第五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体现学校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孩子”为目标,使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百花园三部分。全册安排课文32篇,课文分精读、略读两种,本册教材所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

本册课本仍然采用“分流识字”的方法安排生字,共有生字550个,其中要求会写的300个,其他的只要求认识,不作考核要求。

本册课文篇幅短小,语言规范,便于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说话等训练。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继续培养语感,并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书写,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习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复习巩固所学生字新词,也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好基础。四是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等。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小练笔。

三、教学目标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掌握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养成认真完成作业和查字典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认识隔音符号。

3、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能在观察图和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通顺的话。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度课文。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借助字典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四、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大部分同学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映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学习,使他们逐步赶上大部队。

五、爱国主义教学结合点

1、《庐山的云雾》、《锡林郭勒大草原》等课文,描绘了我国大好河山的秀丽风光,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珍贵的教科书》、《群众也在淋雨》两篇课文,热情讴歌了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伟大品格,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习他们的伟大品格。

3、《电脑棋手》、《走马灯的奥秘》主要培养学生细观察、勤思考、多动手,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品质。

六、教学措施

1、继续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继续加强识字教学,坚持在语言环境识字。重视写字的指导,提高学生写字的技能。培养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能力。

3、充分利用插图,各种文字材料,各项作业,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

4、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借助字典独立识字、阅读的能力。

5、知道学生用好《课外阅读补充材料》等课外书籍,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量,不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篇12:小学语文第五册《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及教材分析

《赵州桥》是人民教育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五单元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主题共安排了3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旨在让学生从多个侧面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赵州桥》安排在这一组第三篇课文,目的是从建筑艺术的方面让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描绘的是赵州桥历经1300余年风雨沧桑,至今仍横跨于交河上的雄姿,共分四段。课文开头交代了赵州桥的所在地点、设计者和建桥的时间,然后重点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最后讲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文章语言准确、简练而生动。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二)学生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年级阶段的目标在低年段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低年段提出“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而中年段就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同时,中年段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这些要求在中年段的语文教学中都是要逐步达到的。就本课来说,由于学生处于三年级的上学期,年龄小,阅历浅,他们对赵州桥的感受往往只停留在浅表的形式上,因此,要激发孩子了解赵州桥的特点和设计的妙处以及为什么在世界上会有这么高的价值是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赵州桥的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观点写一段话;

4、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课余与同伴用不同的方法搜集材料,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难点:学生对赵州桥雄伟特点的感悟。

(五)教学策略

让阅读活起来,关键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我教学中力争做到抓关键句朗读体会为主,结合文本夸赞赵州桥特点时,在教学中让学生读、读读——想想——夸夸——议议,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积淀语言。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与新课导入部分

直观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可见,今天我们就从“桥”这方面去了解。你们都了解我国古代的桥的什么知识?(先学生汇报,后教师展示3幅古桥图片,时间在3分钟内)

在这些桥里面,有一座世界闻名的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板书课题),“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呢?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以直观的图片资料跟学生的课前查阅资料进行预习的检查结合在一起,急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同时也能给学生的课堂学习渲染一种古朴的基调。

(二)师生互动部分

一、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思考,赵州桥是有着怎样特点的一座桥?

二、把握课文大意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描写赵州桥特点的词语。

2、生汇报。(教师板书:雄伟、坚固、美观)

3、课文中哪些地方具体体现了赵州桥雄伟、坚固和美观的特点呢? 学生分别说出具体描写以上特点的所在段落。

4、精读研讨,感悟特点

同学们,让我们也来夸一夸赵州桥的特点吧,请你们认真读课文,选择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夸,看谁夸得最好。

学生自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后,在小组里夸一夸,推选出最好的准备在课堂上夸。这一段的教学,我以找重点句有个性地读→抓重点词→围绕重点词,联系上下问理解→总结学习方法的思路设计。

(1)体现雄伟

当学生夸赞说:它的桥长大约有我们的10个教室那么长,桥宽比我们的 3个教室还要宽„„这时,(板书:长 50米 宽 9米),然后引导学生(从数字上面去引导想象和感悟,抓住“非常”和“横跨”两个词语作为突破口)

(2)体现坚固

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感悟“坚固”:一个是时间,一个是想象行车马、走行人)

赵州桥为什么会这么坚固呢?因为桥的设计非常巧妙。(抓住“创举”这个词,体会桥的设计的巧妙,引导孩子们去赞美设计者和建造者的聪明才智。)

小结:赵州桥的这种巧妙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建桥史上的先河,比欧洲早了整整1300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桥”。

(3)体现美观。首先,是让学生注意第一句话的好处——承上启下。而学生夸的时候引导抓住“精美”和雕刻之间的联系进行引导,由“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体会图案中的龙的姿态各异、活灵活现,再回到“雕刻”一词上,体会建造者的艺术才干。接着,是重点朗读指导,给出学生背诵这一段。(4)回归主题,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课文的学习,你由世界闻名的赵州桥联想到了什么?作者仅仅是在赞美赵州桥吗? 小结:同学们,就让我们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一遍。

感情朗读,学习第四段。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主要内容已心领神会,因此,采用以读代讲法,读出自豪、骄傲的感情。

(四)课堂总结部分

《大纲》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本篇课文写赵州桥“美观”部分,语言生动优美,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五)课后作业部分

1、自由组合(不超过5人),查阅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收集,准备进行资料的整理。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在作业布置方面,关注整组课文的主题,及时地切入综合活动的内容任务,把学生的视野有指向性地引到课外广阔的天地,指导学生查阅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篇13:小学语文第五册《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日月潭的传说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传说是指民间流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叙和评价,有的以特定历史事件为基础,有的纯粹属于幻想的产物。这篇课文就是幻想的产物。它通过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塑造了两位为民除害的英雄,说明了日月潭的由来。

课文通过讲述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终于降服恶龙,拯救了日月的故事,表现了人类面对一切邪恶势力不屈服、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全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1自然段,交代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以及它“青山环抱,树木葱茏”的美丽的自然景色,由此引出下文的一个“动人的传说”。

第2至5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传说。

第6自然段,说明大尖山、水社山及日月潭的由来,点出与两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关系。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大尖哥和水社姐手拿砍刀,高举火把,来到阿里山。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大尖哥用金斧头砍死了它们,水社姐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

欣赏:

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大尖哥和水社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没有被他们不畏艰难、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这一段就描写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么克服艰难险阻杀死恶龙,救出日月、为民造福的。描写简略而又清楚,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想想:大尖哥和水社姐他们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怎么克服的?与恶龙激战又是怎样的情形?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

把文章写具体

有的同学常常抱怨作文难写,写不长,写不具体。这其实是不少同学作文时容易犯的毛病。怎么改掉这个毛病呢?

首先,文章写不具体,是因为作文时思路不开阔。因此写作构思时就要善于“浮想联翩”,从多方面去想,想得丰富些。

像《日月潭的传说》这篇课文之所以这么精彩,就在于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大尖哥和水社姐如何克服艰难险阻、除掉恶龙写得生动传神,栩栩如生。

此外,文章写不具体,还因为词汇缺乏,不够丰富。

我们来比较一下下面两组句子:

大尖哥和水社姐要去降伏恶龙。

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很显然,因为用上了丰富的词汇,每组第二个句子显得更加具体,生动,给人更多的丰富的想象空间。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许多著名的景点都有许多迷人的传说故事。你知道哪些?搜索资料,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2、台湾和祖国一衣带水,你对台湾还了解些什么呢?除了日月潭,你还知道台湾哪些风景名胜?

五、万花筒

相关资料

1、日月潭简介

错误!不能识别的开关参数。

日月潭是台湾最负盛名的观光胜地,也是祖国大陆游客十分向往的地方。日月潭地处台湾中部山区,具有独特的湖泊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原住民文化。近年来,日月潭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使这一古老的风景区焕发了新的活力。

日月潭昔称水沙连,因潭景雾薄如沙,水波涟涟而得名。日月潭风景区位于南投县,是玉山和阿里山涧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湖面海拔760米,周长35公里,水域面积9平方公里,平时水深30多米。日月潭中有一个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所以这个小岛被叫做“珠子屿”,现在也叫光华岛。以这个岛为界,湖的北半部分圆圆的像太阳,湖的南半部分弯弯的像月牙,这就是日月潭名字的来源。潭面景像万千,是台湾省出色的天然大湖。

日月潭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的四周是一座座长满绿树的山,而湖水又静静的,蓝蓝的,像一面镜子,反周围的山色倒映在湖里。另外,一年四季,早晨晚上,映在湖里的景色也不一样,变来变去,就像传说中的仙境。

2、传说:根据历史事实、地方古迹、社会习俗等演绎出来并广为传播的故事,经过剪裁、虚构、渲染、幻想等艺术加工。传说起源很早,是一种集体文学创作,由口头流传,经过众人加工而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3、阿里山:观贯台湾省本岛西部,在玉山以西。海拔1000~2500米,为年轻褶皱山。

4、传说中的龙是什么动物

有这样一首歌: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我们还说,龙腾虎跃,龙凤呈祥,似乎地球上真的出现过龙这样一种动物。但是考古学家却认为,龙实际上是一个想象出来的.动物。不仅是中国,不仅是东方,西方也说有龙,否则英文中就不会有“dragon”这个词了,那么,龙这种传说中的动物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从各种各样的图案上来看成像是一种爬行动物,殷商时代的像形文字中,龙字只不过是在蛇字的头上加了角而已,所以,龙的原形可能就是蛇。那么,人们为什么不直接采用蛇作

为一种威力的象征而要想象出龙呢?

原来,造就龙这样一种庞然大物的背景是发达的河流资源。古时候,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水利工程一般极不发达,像中国的黄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经常要发生洪水泛滥的灾害,迷信的人们通常会认为是人类触犯了神灵导致了上苍的惩罚。这时候,小小的蛇虽然无法满足大家的想象,于是,人们便以常出现在水里的蛇为雏形,创造出了威力无比的龙来。

上一篇:国防教育协会成立请示下一篇:“五四三二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