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理念

2024-05-15

幸福理念(通用6篇)

篇1:幸福理念

打造幸福教育理念 彰显幸福教育特色

一、“幸福教育”的定位

教育的价值在哪里?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 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观点“人是目 的,不是手段”是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教育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与发展,最后达到人人都拥有幸福人生为终极目标。

二、幸福教育的内涵是:以人的终生幸福为目的,在教育中创造、生成丰富的幸福资源,培养出能够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人。

三、幸福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同步发展创造最佳的环境和条件,使在吉林一中接受教育的所有学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维、创造幸福的能力、体验幸福的境界、奉献幸福的人格。

四、幸福教育的核心是:把教育当做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幸福地教、幸福地学”。

五、幸福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一)、以先进的制度管理学校

在一所学校,教师应该学习法家思想,做到依法治校,按制度办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是说教师应该加强制度意识,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须遵守。为此,学校加强了制度文化建设,制定了各类规章制度,实施科学施教、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周戈庄小学管理制度

(一)周戈庄小学章程

(二)岗位职责 校长职责、业务校长职责、党支部书记职责、工会主席职责、教导主任职责、总务主任职责、德工处职责、教科处职责、教研组长职责、班主任职责、任课教师职责

(三)教学管理

周戈庄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周戈庄小学课题研究方案 周戈庄小学教师培训方案 学生作业设置、监控制度

(四)德育管理

周戈庄小学小学生一日常规教育及考核标准 周戈庄小学班主任考核制度 周戈庄小学师德考核制度

周戈庄小学师德标兵、教辅评选办法 周戈庄小学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评选办法

(五)各特室制度

办公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卫生室管理制度、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图书室管理制度、食堂安全工作制度、微机室制度、音美器材室制度

(六)教师管理

周戈庄小学教职工考勤制度

周戈庄小学教师岗位目标考核制度

周戈庄小学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评选制度

(七)中层干部管理

周戈庄小学领导班子例会制度 周戈庄小学干部评分制度

(二)以幸福的教师带动学校

没有“幸福的教师”, 就没有“幸福的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激情迸发需要教师激情的激荡,学生的快乐拥有需要教师快乐的感染,学生的幸福体验需要教师幸福的传递,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托起学生幸福的人生。

1、狠抓校本研修,引领教师专业成长。(1)学习培训强素质

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师业务培训的长效机制。分批选送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交流;鼓励支持青年教师考研读研;组织教师参与高密名校校际教研活动;聘请教育专家来校讲学,种种举措在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迅速提高的同时,也让教师有了优越的成长快乐感。(2)教学研讨原生态

学校以教研组建设为依托,成立各类草根教研组织,定期开展星级达标、同课异构、双向预约、特色课堂等教研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使每位教师都能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总的来说,我们的教研活动,不管是何种形式,其宗旨都是为了给予每位教师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平等交流探讨的机会。同时让老师在活动中互相借鉴、互相启迪,迸发出创新的灵感。(3)狠抓课题,提升能力

我们本着“让教学研究化,让研究教学化”的原则,通过广泛开展教科研活动,切实提升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破解问题的能力,并最终实现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我校研究的《影响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外部因素及对策研究》、《小学教师健康工作心态研究》已经结题;《小学语文学科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正在申请结题;《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已经立项。

2、落实读书学习机制,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学校制定教师读书学习机制,通过征求教师意见,为教师购买书籍,教师每月阅读一本书,寒暑假自选2本书,每年阅读12本书。学校还定期编写教师学习材料,印发到教师手中,组织学习,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组建“读书沙龙”,每月一次“读书沙龙”活动,每次两个小时,畅谈读书收获、问题、反思等,学校干部参与,相互学习,相互讨论。让教师写起来,教师每月写文2篇,字数不限,可以是心得体会、好书推荐、名段摘抄等。评选优秀读书写作教师,每月根据康城书院投稿和文章写作情况评选出优秀教师,学期末予以表彰。

3、开展多样文体活动,增强教师身心健康。

学校以“全员健身,健康幸福”为宗旨,号召教师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为激发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学校定期举行多样化的健身活动:跳绳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踢毽比赛、趣味体育比赛等。广大教师在比赛活动中锻炼了身体,愉悦了身心,体验到了幸福。

4、营造温馨环境,促进教师幸福发展。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增强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集体凝聚力。学校在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还对教师的生活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做到以情暖人、以情感人、以情服人,为教师们鼓足干劲地创先争优而保驾护航。我们学校是距离高密最偏远的一所乡村小学,近几年分配的青年教师离家远,一周只能回家一次。为此,学校加大了周转房宿舍的建设,宿舍新铺设地面,粉刷墙壁,购买衣橱,安装电视、电脑;厨房设置电冰箱、抽油烟机、厨具一体化,给他们营造了家的氛围。我校的高秀英老师,去年孩子只有几个月大,婆婆离家到周戈庄看孩子,但没有住的地方。学校得知后,专门布置了一间屋子给他们居住,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去走访慰问,解决了这一难题。今年我校秦永军老师光荣退休,学校感谢他对教育的辛勤付出,给他送上了鲜花、纪念品和衷心的祝福。关心教师,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对待教师少一点强制,多一份尊重;少一点限制,多一份人性,对待教师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正是我们学校对待教师们的态度。

(三)、以快乐的学生提升学校

篇2:幸福理念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人类是自己幸福的主人,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自身的幸福。构建和谐社会,提升中低收入人群,幸福指数成为中国的理想的今天,我们需要这种质朴而大气的人生智慧。从宏观上来讲,幸福指数是可以用主观评价的方法去计算得到的,政府应该将幸福指数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风向标。从微观上来讲,幸福感不仅与我们的生存条件关系密切,还取决于我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在要求利用物质等条件满足来提高幸福感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树立一种正确的幸福观。

幸福是人们在渴求中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对生活的满足感和对生活巨大乐趣感,并希望持续愉快心情体验的满足感。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反映。幸福是人们对幸福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是指感觉。幸福是具有相对性。简约而丰厚,高贵而平实。人们追求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前提是尊重客观事实,在务实精神基础上对幸福的坚定信念,是各方力量成功获取最大幸福的金钥匙。人类要获得真正的幸福,不仅要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而且要不断完善人的道德品性;人类不仅要相互关心,而且要尊重和关怀大自然。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幸福观反映了人生价值观、伦理观和世界观,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人类未来的发展走向和最终命运。真正的幸福既有赖于一定物质条件的满足,也应该具有更深刻的精神内涵。人类幸福的实现应该以合乎道德规范、完善人的存在为指向。

芸芸众生对幸福有着各自独特的思考和追求,甚至学识渊博之士给予幸福的理解和阐述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诚然,幸福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力,甚至在更多时候人们认为它与快乐有如孪生,正因为这种简单的等同,使人们对幸福的感性把握超越了理性的思考,以致对幸福的定位愈加困难,让越来越多的人没有了幸福的归属感。

现代物质文明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盛行,人们往往把幸福建立在物质主义的基础上,这种被物化的幸福是幸福的异化。而异化的幸福观只会导致人类精神生活的空虚、价值观念的迷失、道德品质的沉沦、最终阻碍人性的健康发展。对物质利益最大限度的追求只能使人类陷入危机四伏、进而自我毁灭的境地。人类原以为财富和技术可以给人们带来幸福,然而事实上人却因此失缺了存在之根,成为精神荒原的流浪者;非理性的自我放逐又使得人类丧失了生命的原动力,消费的泛滥又使得单面人的产生,人类的心灵不再有能力超越,只能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来回奔波;人际关系的异化也使得人生活在一种孤单、无助、漂泊的社会中等等。因此,正义理念是构架消费正义理论的重要环节。消费正义理念是消费主体在消费活动中处理各种关系的根本准则和指导原则,以人为本的消费理念是把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自由和发展作为消费活动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要求消费活动不但要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而且要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必须在道德上、精神上拯救自己,才能够拥有美好的家园。只有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才有可能走出困境,获得真正的幸福。

幸福指数的研究主要包含微观幸福领域和宏观幸福领域,是指宏观幸福领域的国民幸福指数。国民幸福指数是指人民对社会与经济发展以及生活环境满意程度综合度量的一种指标,它能够较为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国家的整体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它还能弥补以GDP作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不足。无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倡导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幸福是有层次性的,即物质幸福、社会关系幸福和精神幸福。与实现幸福相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身心健康、道德、欲望、才智、努力和机遇各要素相互联系,有机配合构成了幸福的实现机制。主观幸福感是伴随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主观幸福感分为五个维度:成长发展、家庭知足、心理健康、社会信心、身体健康;比如人们的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即较高的工作家庭冲突引起主观幸福感的降低。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幸福首先意味着人类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全面发展与自由,而就幸福的终极价值而言,平等、自由、和谐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先决条件。生活的幸福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大多数的幸福经验时刻都可以被这种单一的总结衡量方法合理解决,自尊,是幸福的支架,也是幸福的赐予。人为了获得爱的幸福,就应当爱他人、爱社会,因为他人和社会是他存在和快乐幸福所必需的。只有把个人的利益幸福和他人、公众的利益幸福结合起来的生活,才是既符合人的本性,又符合道德的幸福的生活。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幸不幸福,怎么才幸福,只有人民自己说了算。

篇3:中国共产党民生幸福理念探析

一、理论源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生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主要包括民生的内涵、解决民生问题的最终目标、实现民生理想的根本途径等内容。

第一,民生的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是人的第一需要,是人类其他所有活动的前提,只有生活得到保障人们才能从根本上解放自己。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为了能够 ‘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1](P79)“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2](P776)“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 ”[1](P74)民生的主体是人民大众,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使命就是解决绝大多数人即人民大众的民生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1](P285)民生的内容是动态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民有不同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人的需要是从生存到享受到发展的一个过程, 在每一个阶段对该阶段的需要都是正当的,“人类的生产在一定的阶段上会达到这样的高度:能够不仅生产生活必需品,而且生产奢侈品,即使最初只是为少数人生产。 这样,生存斗争———我们暂时假定这个范畴在这里是有效的———就变成为享受而斗争,不再是单纯为生存资料斗争,而是为发展资料,为社会地生产出来的发展资料而斗争。 ”[3]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高度重视人民的生活,毛泽东说,党必须“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 ”[4]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5]江泽民提出,党要“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6]胡锦涛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 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 ”[7]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8]“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9]中国共产党还敏锐地把握人民需求的变化,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提出相应的奋斗目标,从民族独立、人民翻身做主到解决温饱问题,从实现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小康到“中国梦”,以顺应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民生期盼。

第二,民生的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将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最高境界。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的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P294)“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 ”[1](P243)“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 , 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10]“使社会生产力及其所制成的产品增长到能够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日益得到满足的程度。 ”[2](P336)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中共一大通过的纲领中明确提出,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的社会。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最高纲领和当前纲领的统一,始终坚持让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第三,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发展生产力和变革与完善社会关系的统一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 不发展生产力,只能导致贫穷,而极端的贫穷只会导致动乱;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不仅能保证人们丰富的物质生活,而且为全面发展提供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 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1](P86)“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2](P633)马克思、恩格斯在强调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强调变革与完善社会关系对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 恩格斯认为, “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 ”[11]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以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 中国共产党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观点。 毛泽东指出,革命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奠定了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制度基础;邓小平提出, 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13](P116)并主张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实行改革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江泽民则强调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统一;胡锦涛强调以发展来解决民生问题,并提出民生建设要有制度保障;习近平指出,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14]

(二)列宁:“过好日子”正是社会主义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并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晚年他又对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了深刻的思考和总结。 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中的民生观对中国共产党民生幸福理念更具借鉴意义。

第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 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过上好日子。 列宁指出,“我们说:每个人都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大家都想过好日子,这是理所当然的,这正是社会主义。 ”[15](P468)要消灭贫穷,消灭贫富差别,人们共同享有劳动成果,实现幸福生活,只能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列宁指出,“要消灭人民的贫穷,唯一的办法就是彻底改变全国的现存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6](P122-123)“我们要争取新的、更好的社会制度: 在这个新的、更好的社会里不应该有穷有富,大家都应该做工。 共同劳动的成果不应该归一小撮富人享受,应该归全体劳动者享受。 ……。 这个新的、更好的社会就叫社会主义社会。 ”[16]P(112)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使广大人民过上好日子,走向共同富裕。

第二,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权的生死存亡。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后,必须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才能巩固工农联盟,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巩固社会主义的政权。 列宁指出,“必须把改善工农生活状况的问题单独提出来,以便密切注意这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17](P271)“如果我们不能使工人们活下去,不能供给他们粮食,不能准备好大量食盐来正常地组织商品交换,而是给农民花花绿绿的票子作为补偿(靠票子是不能长久维持的),那么,不管我们怎样忠心耿耿,怎样忘我牺牲,都救不了我们自己。 这是整个工农政权、苏维埃俄国生死存亡的问题。 ”[18]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指出,只有将城市的生产恢复起来和发展起来了,人民政权才能巩固起来,如果不能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 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 就会站不住脚,就会要失败。[19](P1428)

第三,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列宁认为,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最主要还是要靠劳动生产率, 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物质财富,才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列宁反复强调,“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15](P168)“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之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 ”[17](P369)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13](P255)“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13](P63)

第四,必须采取符合实际的经济政策以解决人民生活问题。 列宁长于从实际出发,而不是囿于教条来解决问题。 为迅速恢复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列宁主张采用许多人反对的租让制,他说,“只要能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我们不惜让外国资本家拿走2000%的利润 ,———而改善工农生活状况这一点无论如何是应当实现的。 ”[17(]P168)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来发展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 列宁指出,“所有党的机关和苏维埃机关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并且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 竭力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 减轻他们的困苦”,[17](P76)“鉴于歉收使农民极端贫困, 而军队复员又往往加剧了这种情况,第十次代表大会责成中央委员会通过人民委员会和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采取同上述措施类似的措施来改善贫苦农民的生活状况。 ”[17](P77)“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方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 ”[20]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把民生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致力于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列宁没有囿于马克思主义的教条,而是从俄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来探索俄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他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特别是他的新经济政策思想,给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生建设之路以深刻启示。

二、历史渊源: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生关怀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生关怀是中国共产党民生幸福理念的历史源流。 习近平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隔断了精神命脉。 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始终深深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 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21]

(一)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理想中的大同社会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有深厚的民生思想, 从夏商周到清朝,历朝历代的先贤都提出了自己的民生思想。

第一,描绘了民生幸福的理想社会。 《礼记·礼运》中民生幸福的理想社会是大同世界,在这个社会中,人们“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子》中构想的民生幸福的理想社会,人们可以“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则勾画了一个人人平等、丰衣足食、生活安逸的理想社会。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其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太平盛世,展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景象。 先贤们描绘的理想社会虽然是一种空想,但寄托了对民生幸福的美好希望,中国共产党吸取其积极因素,以实现民生幸福为己任,并找到了将空想变为科学的途径。 习近平举例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 这个概念,就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21]

第二,主张富民。 孔子主张“政在使民富”。 《论语·子路》中记载,孔子与冉有游卫国,冉有问卫国人口众多应该怎么办,孔子说“富之”。 孔子弟子秉承其师这一思想,《论语·颜渊》 中记载孔子弟子有若与鲁哀公的谈话,“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孟子主张百姓应该有充足的财产以保障生活,《孟子·梁惠王上》中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所以《孟子·尽心上》中总结到,“圣人治天下, 使有菽粟如水火。 ”西汉贾谊认为,积蓄财富是国家的根本,《新书·无蓄》中说,“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东汉王符认为国家的根本就是富民,他在《潜夫论·务本篇》中提出,“夫为国者,以富民为本”。 明末清初的唐甄主张富民立国,他在《潜书·存言》中提到,“立国之道无他,惟在于富。 自古未有国贫而可以为国者。 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的富民思想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并将共同富裕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

第三,民生关系着国家政权的稳固。 中国古代典籍中论述民生与政权关系的思想非常丰富,人民是国家的根本, 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会兴旺发达。 《尚书·五子之歌 》提出 “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 ”;《 管子·霸言》提出“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左传·庄公三十三年》提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西汉贾谊的《新书·大政上》说,“闻之于政也, 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 《淮南子·主术训 》提出 ,“食者 ,民之本也 ,民者 , 国之本也”;东汉王符《潜夫论·爱日篇》说,“国之所以为国,以有民也”;《贞观政要·君臣鉴戒》说,“君,舟也,民,水也,水所以载舟,水所以覆舟”;明朝张居正在《张太岳集》中提出,“重惜民生,保固邦本”。 中国共产党对民生关系着政权安危有着清醒的认识。 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就指出, 如果不能改善人民生活,就不能维持政权,就站不住脚,就会失败;[19](P1428)邓小平说, 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13](P370)江泽民指出,一个政权如果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22]胡锦涛指出,脱离群众是执政后的最大危险;[23]习近平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 其前途和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 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24]

第四, 改善民生的途径。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五十七章中说 ,“我无事而民自富 。 ”孟子主张减轻赋税以富民,《孟子·尽心上》 中指出,“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东汉王符认为,统治者要爱惜民时,让百姓安心生产,《潜夫论·爱日篇》 中提出,“谷之所以丰殖者,以有人功也;功之所以能建者,以日力也。 ”唐太宗主张减轻人民负担,《资治通鉴》一九二卷记载,“去奢省费,轻役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北宋程颐在《二程集·文集》卷五中指出,“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 ”南宋叶适的《水心文集》中主张去除苛捐杂税,“小民蒙自活之利, 疲俗有宽息之实”。 明朝张居正认为,应体察民情、整顿吏治,《张太岳集》中指出,“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 ”“安民之要, 惟在于核吏治。 ”“拯罢困之民”,“诛贪贼之吏”。 明末清初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提出宽以养民的主张,“宽者,养民之纬也。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提出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现“五有”目标。

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生观从根本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本质上是统治阶级在等级差别上的忧民、爱民、养民、惠民、教民、恤民心态以及举措,[25]但其进步因素对中国共产党是有积极借鉴意义的。

(二)近代孙中山的发展:“天下为公”

孙中山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在考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创立了三民主义理论,晚年又对其作了新的解释,他的民生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毛泽东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国共产党都应给以总结,继承其珍贵遗产。[26]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包括了他对民生内涵的理解,解决民生问题的理想社会,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等。

第一,民生的定义、内容和地位。 孙中山给民生下的定义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27](P355)将民生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民生的需求,是衣、食、住、行,吃饭是第一个需要,穿衣是第二个重要问题,行也是很重的需要。[27](P411)民生在人类社会进化中起决定作用,孙中山认为民生问题就是人类求生存问题,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27](P371)历史上的政治、社会、经济种种的中心都是民生问题。[27](P377)

第二,民生的理想社会。 孙中山认为,衣、食、 住、 行是民生的四种需要,“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 不但是要把这四种需要弄到很便宜,并且要全国的人民都能够享受。 ”[27](P411)孙中山认为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目标“就是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 ”[27](P394)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就是人民共有国家,共管政治,共享利益,所以民生主义和共产主义没有什么不同,这是真正的民生主义,是孔子所希望的大同世界。[27](P394)用孙中山存世最多的题词概括他的民生理想社会就是“天下为公”。

第三,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 孙中山认为,按照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这两个办法就可以解决民生问题。[27](P377)平均地权的具体办法就是政府照地价收税和照地价收买,土地价格涨高部分归公。 因为中国贫穷,解决民生问题,不单要节制私人资本,还要发达国家资本,振兴实业。[27](P391)孙中山还探讨了解决吃饭和穿衣的问题。 吃饭问题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要实现耕者有其田,还要研究机器、肥料、换种、 除害、制造、运输、防灾问题以增加生产。 解决了生产问题,还要注重分配公平,目的是供公众使用。 解决穿衣问题就要解决农业和工业问题, 就需要政治力量, 打破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海关,保护本国工业。

孙中山敏锐地洞察到中国近代制约民生的问题主要是土地问题和贫穷问题。 他主张发展实业来振兴经济, 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来防止贫富分化, 虽然他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科学路径,但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下许多有益的东西。[28]正是因为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思想基础,中共一直是孙中山事业的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

三、现实意义:澄清迷雾,增强实践自觉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出现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股思潮抓住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些错误不放,借此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丑化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西方国家也把他们推崇的价值观包装成普世价值向全世界推广,以此来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制度。 如何有理有据地驳斥这种错误思潮, 坚定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党的理论工作者面对的重大课题。 习近平强调,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29]从理论上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拥有民生幸福理念,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明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了实现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而存在的政党,旗帜鲜明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错误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实现民生幸福道路上的错误,不能因此否认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政党。 因此,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拥有民生幸福理念,可以在理论上有力驳斥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指责,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话语权。

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的凸显, 从某种意义上看, 同中共的一些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群众观念淡薄、宗旨意识不强有关,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漠然处之有关;同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的GDP主义思维有关,即只注重经济建设,忽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建设。 从理论上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拥有民生幸福理念,可以使中共各级领导干部更加明确这样的结论,即中国共产党是为了实现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而诞生、而存在的。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 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的观点,改变重经济建设轻民生建设的现象,增强领导民生建设的实践自觉。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幸福理念更加自觉,正如习近平指出,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中国共产党正在再接再厉、一往无前,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30]

摘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确立了民生幸福的理念。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丰厚滋养。人民幸福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应有之义,民生关怀则始终蕴含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作为扎根于中华民族之中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民生幸福必然成为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理念。从理论上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拥有民生幸福理念,可以有力驳斥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历史虚无主义,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增强当前民生建设的实践自觉。

篇4:广汽本田 理念S1 幸福理念

广汽本田于2007 年在国内汽车行业中率先提出“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主张,成立了广汽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并发布了国内首个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理念(EVERUS)。自2010 年广州车展亮相以来,理念的首款车型S1 便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由合资企业的本土研发团队独立研发的第一款车型,也是广汽本田双品牌战略的第一步,理念S1 拥有独立的品牌和知识产权。理念品牌呈螺旋上升状的品牌标志,代表了追求领先科技和永不停步的寓意。理念S1 正是采用本田成熟的技术平台,并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要,进行本土化升级和研发的车型。它搭载了本田成熟可靠,且技术领先的1.3 升和1.5 升发动机。并提供1.3 升手动舒适型、1.3 升自动舒适型和1.5 升自动豪华型,三个版本的车型。而售价也低于其他同类合资品牌车型的整体价格水平,更高的性价比成为了理念品牌的主要卖点。

细节改进并不简单

理念S1 的外观设计在本田成熟的三厢小型轿车的平台上进行了改进和升级,以求更加符合现代中国消费者的审美观。前大灯采用了时下最前卫的熏黑处理,为整车平添了一股运动气息。车尾利用尾灯红白色块的贯穿,使尾部的整体感觉显得更为大气和谐。电镀装饰条也在车身上起到了恰当的点缀作用。前雾灯周围的电镀条装饰,体现了高端车型的设计元素。车尾的电镀条将两侧的尾灯相连,令尾部线条更具整体感。此外,前脸的进气格栅也采用了本田车型最新的家族

式设计风格。

像这些细节上的改进,虽然在我们的眼里看似简单,但背后的工作却十分复杂。就以前脸的散热格栅来说,虽然只是个小变化,但它却会直接影响到车辆高速行驶状态下的风阻系数和安全性能,研发和设计的技术人员为此进行了严格的测试与试验,体现了他们认真的工作态度与对消费者的责任感。

不仅是外观,广汽本田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理念S1 的车内也进行了许多实用性改进。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作为家庭使用的需要,车内的储物空间被大幅度增加和放大。除了前排的两个水杯架外,中央扶手区的后端还为后排乘客准备了两个水杯架,而前排门兜的宽度,更可让你在里面摆上一排小水瓶。中控台的音响和空调控制区下方各提供了一个小型储物槽,即使你带了一堆随身小物品,也不用发愁没处放。副驾驶位置除了手套箱外,在上方还准备了一个开放

式的大型储物槽,取放物品十分方便,底板表面也作了简单的防滑处理。不仅是随身的,就算大点的物件放到里面也没有问题。

为我带来简单便捷的城市出行

对于一位生活在都市或乡镇的人来说,怎样的一款车才是最实用的呢?是城市SUV车型还是一款中、大型豪华轿车呢?从我的驾驶经验来看,它们都不是最适合。这些车型在交通繁忙的街道上恐怕带给你更多的还是虚荣心而不是方便。

要是让我选择一款城市家用车,我更愿意选择理念S1 这样的车。它的车身尺寸恰到好处,既保证了车内空间日常使用的舒适便利,又可以方便我在狭窄拥挤的街道穿行,找寻一个停放舒服的停车位也不用费什么心思。而广汽本田的质量口碑和品牌影响力,以及它三厢轿车的定位,其实也可以让你在周围人面前很有面子。

虽说在级别上是一款小型轿车,但坐在驾驶席上,你却丝毫没有“小”的感觉。车内的宽度让你与副驾乘客间保持了一个舒适的距离,可大幅度前后调节的座椅也可以让你轻松找到一个舒展放松的驾驶姿势。座椅软硬得当,在为你带来舒适乘坐感的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撑。

是否具备轻松简单的驾驶感是衡量一款优秀城市用车的标准,这一点在理念S1 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论是方向、油门和刹车,还是换挡杆,操作杆都十分轻盈自然,而且易于掌握。发动机运转安静,动力输出平顺,且起步加速时的低速表现敏捷而畅快,在走走停停的街道上显得得心应手。这些正是它身上纯正日系车血统的性能优势。

突出的车内空间

不仅是驾驶感和行驶表现非常便于日常使用,它的车内空间同样具备很高的实用价值。说实话,要不是亲身感受,我还真预料不到这款小型车的内部能有如此过人的空间。

后排座椅虽然只有两个头枕,但其宽度却可以轻松容纳3 名乘客乘坐。而后排腿部空间的优势则更为突出,即便乘客是位1.8 米身高的大个子,也会感到很舒适,其腿部空间的充足度甚至超过了一些紧凑级轿车。

篇5:人的幸福理念抒情散文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人类是自己幸福的主人,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自身的幸福。构建和谐社会,提升中低收入人群,幸福指数成为中国的理想的今天,我们需要这种质朴而大气的人生智慧。从宏观上来讲,幸福指数是可以用主观评价的方法去计算得到的,应该将幸福指数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风向标。从微观上来讲,幸福感不仅与我们的生存条件关系密切,还取决于我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在要求利用物质等条件满足来提高幸福感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树立一种正确的幸福观。

幸福是人们在渴求中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对生活的满足感和对生活巨大乐趣感,并希望持续愉快心情体验的满足感。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反映。幸福是人们对幸福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是指感觉。幸福是具有相对性。简约而丰厚,高贵而平实。人们追求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前提是尊重客观事实,在务实精神基础上对幸福的坚定信念,是各方力量成功获取最大幸福的金钥匙。人类要获得真正的幸福,不仅要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而且要不断完善人的道德品性;人类不仅要相互关心,而且要尊重和关怀大自然。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幸福观反映了人生价值观、伦理观和世界观,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人类未来的发展走向和最终命运。真正的幸福既有赖于一定物质条件的满足,也应该具有更深刻的精神内涵。人类幸福的实现应该以合乎道德规范、完善人的存在为指向。

芸芸众生对幸福有着各自独特的思考和追求,甚至学识渊博之士给予幸福的理解和阐述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诚然,幸福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力,甚至在更多时候人们认为它与快乐有如孪生,正因为这种简单的等同,使人们对幸福的感性把握超越了理性的思考,以致对幸福的定位愈加困难,让越来越多的人没有了幸福的归属感。

现代物质文明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盛行,人们往往把幸福建立在物质主义的基础上,这种被物化的幸福是幸福的异化。而异化的幸福观只会导致人类精神生活的空虚、价值观念的迷失、道德品质的沉沦、最终阻碍人性的健康发展。对物质利益最大限度的追求只能使人类陷入危机四伏、进而自我毁灭的境地。人类原以为财富和技术可以给人们带来幸福,然而事实上人却因此失缺了存在之根,成为精神荒原的流浪者;非理性的自我放逐又使得人类丧失了生命的原动力,消费的泛滥又使得“单面人”的产生,人类的心灵不再有能力超越,只能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来回奔波;人际关系的异化也使得人生活在一种孤单、无助、漂泊的社会中等等。因此,正义理念是构架消费正义理论的重要环节。消费正义理念是消费主体在消费活动中处理各种关系的根本准则和指导原则,以人为本的消费理念是把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自由和发展作为消费活动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要求消费活动不但要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而且要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必须在道德上、精神上拯救自己,才能够拥有美好的家园。只有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才有可能走出困境,获得真正的幸福。

幸福指数的研究主要包含微观幸福领域和宏观幸福领域,是指宏观幸福领域的国民幸福指数。国民幸福指数是指人民对社会与经济发展以及生活环境满意程度综合度量的一种指标,它能够较为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国家的整体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它还能弥补以GDP作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不足。无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倡导“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幸福是有层次性的,即物质幸福、社会关系幸福和精神幸福。与实现幸福相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身心健康、道德、欲望、才智、努力和机遇各要素相互联系,有机配合构成了幸福的实现机制。主观幸福感是伴随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主观幸福感分为五个维度:成长发展、家庭知足、心理健康、社会信心、身体健康;比如人们的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即较高的工作家庭冲突引起主观幸福感的降低。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幸福首先意味着人类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全面发展与自由,而就幸福的终极价值而言,平等、自由、和谐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先决条件。生活的幸福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大多数的幸福经验时刻都可以被这种单一的总结衡量方法合理解决,自尊,是幸福的支架,也是幸福的赐予。人为了获得爱的幸福,就应当爱他人、爱社会,因为他人和社会是他存在和快乐幸福所必需的。只有把个人的利益幸福和他人、公众的利益幸福结合起来的生活,才是既符合人的本性,又符合道德的幸福的生活。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幸不幸福,怎么才幸福,只有人民自己说了算。

篇6:浅析卢俊卿的幸福理念

卢俊卿说,企业文化属于组织文化的一种,是处理企业内部问题的一种方法。他做了一个比喻,如果把制度流程当做企业的一个法律,那么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道德,它的作用就是凝聚人心。因此,卢俊卿联系到自己的幸福企业,并表示幸福企业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不幸福与不和谐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遵守幸福企业所倡导的幸福文化。

卢俊卿列举了海底捞的例子。他说,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把人作为海底捞的生意基石,在海底捞的内刊里有两行大字:倡双手改变命运之理,树公司公正公平之风。海底捞努力为员工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员工期待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且这一期待逐渐成为现实。可见,海底捞的价值观非常契合员工的心理,这样才避免了像富士康那样“16连跳”的悲剧。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把企业的天职定义为满足员工关于幸福的需求,并把它作为企业真正的出发点。然而在实际的商业经营中,由于现实的压迫,企业往往会走得很远,而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这是很多企业在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上一篇:5分钟精彩演讲稿学生优秀下一篇:青春话题演讲稿7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