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电力体制改革路径分析预测DOC

2024-05-10

新电力体制改革路径分析预测DOC(共8篇)

篇1:新电力体制改革路径分析预测DOC

新电力体制改革路径分析预测

第一节 新电力体制改革总体思路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真正开始以2013年4月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发布2013研究课题招标公告为标志,2014年则进一步进入到方案制定,征求意见和讨论阶段。

2014年5月以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若干意见》已多次征求相关部委、电网公司、电力企业以及行业专家的意见,暗示新电改有提速趋势。预计新电改方案将于年内递交到国务院并获批出台,改革力度亦或超出预期。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新电改明确了方向。

一、要加快推进电力行业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

《决定》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

电力行业监管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行业监管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既要符合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完善宏观调控措施,有利于推进电力市场化进程,建立公平、有效、透明的,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责权分明的电力垄断业务价格管理机制和有效的电力市场竞争机制。

一是建立输电或配电业务准许收入或价格制度;二是建立输电或配电服务绩效评价制度;三是建立输电或配电服务绩效与准许收入挂钩制度;四是建立输电或配电业务费用收取、结算和清算制度;五是建立以监管会计制度为核心的监管信息制度;六是建立调度电量平衡监管制度;七是建立电力交易中心监管制度。

二、要充分发挥电力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

《决定》指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建立国家级、大区级、省级、地区级四级分层开放型完全竞争性电力市场(交易中心);二是自然垄断电网要无歧视对电力零售商、用户和发电企业开放;三是建立由发电企业上网自由竞卖、购电商或用户自由竞买决定电量和价格的双边竞争机制;四是建立具有电力特性的即期和远期电力市场;五是建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有机结合互相促进的电力市场;六是要建立不同电源能够互相竞争的电力市场;七是建立电价向电力终端用户顺利传导、各业务主体结算流畅、平衡账户有效发挥作用的电力市场。

三、要切实处理好政府电力监管与电力市场之间的关系

《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臵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决定》要求,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臵,推动资源配臵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一是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应该在电改过程中和电力市场正常运行过程中相互紧密配合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二是对自然垄断业务分类、分离、拆分监管符合电改方向;三是实施基于绩效的输电及配电准许收入或价格限制制度是电力监管的主要内容;四是取消电价的财税替代职能是厘清并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和微观运行机制的必然要求。

四、要实现电力垄断业务与竞争业务的分离

《决定》指出,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臵市场化。

《决定》要求,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决定》要求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实现电力垄断业务与竞争业务的分离是电改最为基础性的工作,但是电价改革、市场规则建设、监管会计制度建设必须与电网垄断业务与发电和售电业务相适应,同时电网的收入必须与准许收入相一致。为了提高垄断业务效率、公平度和透明度,促进企业精细化管理,还应该对电网不相容或差别较大的垄断业务进行分离或实体性分开(输电业务与配电业务、调度、交易业务与电网业务)并适度划小实体规模(电网拆分)。

五、要积极深化电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

《决定》指出,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国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大力吸纳社会资本,加大电力企业产权多元化力度,提高电力企业活力和电力企业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国有资本(包括中央和地方)适度控制电网企业、适度控制核电企业、适度参股大型电力企业,取消电力企业行政待遇,实现经营者选择市场化。完善电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电力企业国有资本运营制度,完善电力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强化高级管理人员责任约束,提高电力企业对市场敏感度。

第二节 新电力体制改革措施预测

一、《电力法》修改时机已成熟

现行《电力法》是1995年12月通过的,这正是电改的前夜,政企分开的方向已经确立,《电力法》的出台正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绩,被誉为电力法制建设的里程碑。《电力法》在垄断行业中率先确定了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必须实行政企分开的改革,并确立了鼓励投资办电,支持和保护投资者收益的原则,极大地调动了中外投资者办电的积极性,为培育新的电力市场主体、实行厂网分开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促使电力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2001年,国家电力公司召开了一次法治工作会议,会上形成了修改《电力法》的意见稿。意见稿的目的之一自然是能够获得《电力法》更多的法律保护,试图用法律来固定利益格局,这是当时大部分电力企业的普遍愿望。

2003年以来,国务院法制办、发改委、电监会、能源局等部门都对修改《电力法》进行过讨论研究,并形成了修改意见稿。因为相关部门之间的掣肘,修改草案只是停留在部门办公会上,在部门流转中没有了下文。

2013年全国两会,电力行业的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要将《电力法》修订列入近年国家立法计划,尽快启动修订工作,对与当前行业形势明显不符的条文予以修正。

纵观历年来《电力法》修订虽经多方研究,却始终无法得以实施,一方面电改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一旦《电力法》出台,很多东西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各利益相关方在修改意见上自然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另一方面,《电力法》修订主体不断变化也是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从最早的电力部,到之后国家电力公司,再到电监会,最后是能源局,由于不停地变换主体,很难有一个统一的修订思路,也导致进展一直不理想。

表面看来是修改《电力法》,其实质仍是电改问题。电改方向不明朗,《电力法》也不可能确定下来。随着2013年以来新电改条件、思路逐渐成熟,《电力法》已经成为电改的阻滞因素,《电力法》修订虽受各方博弈影响,但电改必将倒逼《电力法》修订提速。

总体上,修订后的《电力法》会在现有《电力法》的基础上,调整、补充和增加一些内容,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主要包括:电力规划与建设,电力投资与融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电力监管体系建设;电价与电价机制,鼓励、支持可再生能源、洁净能源、新能源发展;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注重开发和节约并重,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相互协调,有关产业协调配套,相互适应,可持续发展;规范普遍服务,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等内容。

《电力法》的修订并不需要等到电力行业的所有问题都研究清楚并在《电力法》中进行明确规定,《电力法》作为电力行业的基本法律对许多细节问题仅需作原则性的规定,具体细节可以授权相关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制定。《电力法》中应确定的是这部法律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形成《电力法》的基本体系,运用《电力法》的逻辑体系指导未来电力行业的市场化发展。

二、“放开两头,监管中间”的主体方向

新电改方案不同于2002年的厂网分开,也不同于2011年的主辅分离,上述两者只是按循十二年前电改方案进行的“四步走”方略重点性推进,而这次将出的方案或不会继续推进老方案延续的输配分开,而是采用“放开两头,监管中间”的改革方向,重点和亮点将是配售电侧的改革。

所谓“放开两头,监管中间”,即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引入竞争,同时加强对中间电网环节的监管力度,构建能够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统一的电网适应性平台,并且逐步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

依照这一改革思路,未来发电企业与用户的直接交易将可能全面放开,允许供需双方自主选择,参与市场竞争,同时依托电网企业业务上的优势,构建能够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统一的电网适应性平台,并且逐步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实现发电侧竞争和售电侧开放,在保障安全稳定运行前提下,建立公平、开放、高效的电力市场体系。

在我国发电侧已基本放开的情况下,新电改方案的最大亮点可能来自配售电侧的改革,主要是放开配电侧和售电侧的增量部分,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目前,配售电的资产基本由地市一级的供电局独立核算和管理,配售电改革的主要影响对象将是庞大的地方供电系统。配售电侧改革最大的争议,来自于配售电环节的产权:是将电网的售电业务彻底剥离,还是保留电网的售电业务让民资参股,还是在不改变现有售电市场基础上准入更多的民营售电公司。以上问题任何解决,尚没有更为细化的方案。

新电改方案经过几轮的征求意见和修改,基本雏形已经渐显,但此轮方案被认为并没有涉及和解决当前电改推进中的核心问题。按照5号文,新电改的重点将是针对电网进行输配分开的改革,但是新方案并没有将输配分开列入讨论范围,没有提及拆分电网公司的问题,也未明确输电、配电价格的形成方法。新方案没有对电网现有存量进行任何改变,不管是配电方面还是售电侧,都是基于增量的改变,这是一份基于不改变电网现有结构的增量改革方案。

新方案可以说是针对当前改革的现状做出的比较具有实操性的方案,很大程度上在于考虑到了如果大刀阔斧的推进输配分开,很可能形成难以推进的尴尬,所以方案选择相对柔和的渐进式改革方式,重在具有实操性,可以实质性推进,如果完全按照5号文执行,很可能僵持不进。

三、“四放开、一独立、一加强”的具体措施 新电改将以售电侧改革为突破口,以大用户直购电深化试点为起点,提出“四放开、一独立、一加强”:

四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供电计划放开,政府将不再制定发供电计划;经营性电价放开,除了输配电价由国家核准之外,发电厂和用户之间可以直接制定电价进行交易;配电侧放开,新增的配电网,要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售电业务放开,成立销售公司,允许民间资本进入。

一独立:交易机构独立,对现属于国家电网的“国家电力交易中心”进行专门、独立管理。

一加强:加强电网的规划。

新电改将会在售电侧强化竞争机制,形成市场化的售电新机制。售电放开改革从某种意义上会改变电网的盈利模式。在此之前,电网的主要收益来自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之差,这部分收益直接构成了电网主要的盈利来源。售电侧分离后,输配电价将会取而代之,成为电网的主要收益,这与过去电网所习惯的盈利模式完全不同。

售电放开后,输配电价如何定价对电网公司的影响巨大。在完全厘清输配电价之前,电网公司不可能支持电改。预计在售电侧进一步放开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国家电网公司的收入在改革初期不会出现太大波动,初期在输配电价的核定方法上会有过渡原则,即输配电价将采用过网费的形式,在起步阶段由平均购销差价形成。随着改革的深入,输配电价的核算方法最终将采用“成本+合理收益”的方式确定,并会逐渐趋于市场化,以保证电网收益逐步趋向稳定。

新电改方案没有涉及存量输配电资产的拆分,主要是考虑到资产庞大、涉及利益太多,改革难以推进,因此只在新增的配电业务中允许各投资主体进入。而对于增量配电业务,部分发电企业、尤其是分布式电源投资企业的积极性最高。

新电改还将改变现有的电力交易模式,而对于国家电网公司而言,这或许是争议较大的一环。国家电网交易中心组建于2006年10月,是国家电网公司归口负责电力市场建设、电力交易组织和电力市场服务等工作的职能部门,其工作职责是负责季度、月度电力市场交易计划管理;组织电力交易;交易合同、购售协议签订的组织工作,并进行电量结算和交易统计分析等。

交易中心的独立,直接受到影响的便是电力调度。但以往呼声很高的“调度独立”或暂以“交易中心相对独立”的形式替代,交易中心产权仍保留在电网,但独立接受相关部门监管。未来,调度机构将逐步从电网企业中分离出来,组建独立的调度交易结算中心,负责电力市场平台建设和电力交易、计量与结算,组织和协调电力系统运行,确保电力调度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还有电网的无歧视公平开放。

四、拆分国家电网公司的可能性不大

在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以后的改革过程中,电网的垄断始终被电力行业所诟病,也是电改的难点之一。在未来多条特高压线路相继建成后,国家电网公司的垄断地位会更加巩固,可能会更加强势。多轮的新电改方案讨论,争论的焦点直指电网,庞大的电网似乎已经成为中国电力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羁绊,拆分电网,引入竞争的呼声日渐增高。

“四放开、一独立、一加强“的改革措施,实际上着力点都是在力图破除国家电网公司一家独大的势力。更多的争议则反映在是否直接拆分电网上,以对电网进行彻底的改革。

主张拆分的观点认为,按照原有的六个电管局(即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南方),把这六个电力大区变成六个电网公司,按地域授权经营电网,各省地方电网在重组中进入上述六个电网公司,六个区域电网之间的交易由新设立的交易中心负责,设备的管理按地域划分,由区域公司负责。国家电网公司拆分后,将形成相应的竞争机制;或者直接划归为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取消其企业属性,电价问题、新能源发电上网、并网难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也有观点认为,电改并不意味着必须拆分国家电网公司,拆分也不意味着就能提升行业效率,即使把国家电网公司拆分为六个电网公司,在任何一个电网公司的管辖范围内它还是一家,在它的范围内还是自然垄断,只是这个自然垄断的范围从全中国变成了某一个区域而已。因此,加强对国家电网公司监管力度、剥离国家电网公司非主营业务、避免重复建设才是重点工作,国家电网公司应将基础设施建设、电力服务职能发挥到极致,其它环节交由其他国有或者民营电力公司运作即可。

电网是自然垄断的特殊企业,是连接发电市场和用电市场平台。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电网的拆分不一定能破除垄断,是否拆分只是手段,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电力行业的运行效率。

无论是推进电力直接交易,还是引入民间资本进入售电侧,其最终目的都是打破电网公司在电力交易中对发电公司的单一买家地位和对电力用户的单一卖家地位,实现电力交易市场化,逐步形成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决定、输配电价由政府制定的价格机制。

考虑到国家电网公司的强势地位,为了降低改革的阻力,推动电改的进一步深入,加之拆分电网后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会重新形成区域垄断,都尚未有明确的定论,现有电改方案提出的“四放开、一独立、一加强“的措施是基本切合目前实际的,近期内拆分国家电网公司的可能性不大。

五、电价改革会有所突破

电改十二年来,电价改革一直是最为瞩目的话题之一。电价改革是电改的核心内容,而输配电价是电价改革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此轮电价改革的突破口。输配电价的改革不仅将直接改变电网企业依靠买电、卖电获取购销差价收入的盈利模式,更可能为下一轮电改、油改乃至国企改革埋下伏笔。

新电改方案确立了电网企业新的盈利模式,电网企业不再以上网和销售电价差价作为收入来源,而是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独立输配电价体系建立后,便要积极推进发电侧和销售侧电价市场化机制的构建,鼓励放开竞争性环节电力价格,把输配电价与发电、售电价在形成机制上分开。

输配电价的确定关系重大,难度也极大,原因在于核定电网的输配成本非常困难,特别是在需要核定成本的对象是一个总资产2.57万亿元、投资跨越金融、制造、矿业、地产等多个领域的超级电网——国家电网公司的情况下。中国的电改推进了十二年,一直都没能确立一套合理的输配电价标准及核定方法。发改委在2007、2008两年公布了前一年的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但这一输配电价实际只是前一年实际的购销差价,一般占销售电价的25%左右,并不是按照输配电成本核算出来的。

因电网具有自然垄断性,根据电网的实际成本确定输配电价对于建立一个有效的电力市场至关重要。只有明确输配电价,消费者与发电厂商之间才能直接交易或通过其它中间商进行电力交易。

2014年10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深圳市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2379号)》,明确要在深圳市建立独立的输配电价体系,完善输配电价监管制度和监管方法,促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同时为其他地区输配电价改革积累经验,实现输配电价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此次深圳市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前期仍坚持电力输配一体化的管理方式,最大的看点是打破电网获取购销差价的盈利模式,发改委价格部门将以电网有效资产为基础为电网企业核定准许成本和准许收益,电网不再作为电力交易主体,而是以输配电服务商的角色出现,按照公布的输配电价固定电网总收入。独立输配电价改革若能向全国推广,将彻底改变目前电网的盈利模式,为后续的竞价上网、售电端市场化等提供必要条件,打破电网垄断电力销售的格局。

根据试点方案,深圳输配电价的核价基础为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的输配电资产和业务,电网准许收入=准许成本+准许收益+税金,输配电价总水平等于输配电总准许收入除以总输配电量。

输配电价确定后,国家按照管理公用事业的模式对电网监管,电网仅收取过网费,用以保证提供普遍服务、电网投资等需求,电力供需双方可以自由选择。试点方案鼓励放开竞争性环节电力价格,把输配电价与发电、售电价在形成机制上分开。参与市场交易的发电企业上网电价由用户或市场化售电主体与发电企业通过自愿协商、市场竞价等方式自主确定,电网企业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

此次针对深圳的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较之以往有非常明显的突破,明确给出了电网企业准许成本核定办法,同时固定电网的总收入,并要求公布独立的输配电价,令各环节价格更透明化,改变电网企业过去获得高额购销差价的盈利模式。不过试点方案难点在于对有效资产和准许成本的核定,由于不涉及电力体制切分,售电环节的成本可能被纳入输配环节,操作不好会将成本做大。

按“放开两头、监管中间”的思路,深化电改,建立独立的输配电价、推进网售分开,对于推动电力直接交易非常关键。通过深圳试点改革,可以摸清输配电环节成本,为将来全面核定电网输配电成本做基础,是新一轮全面输配电价改革的前奏,也是对电网企业监管方式转变、电改提速的重要信号。

六、直购电试点将进一步深化

2002年5号文件下发以来,各地开始试点“大用户直购电”。这本来是符合电改市场取向,作为打破电网企业垄断经营,实现开放电力市场的突破口,理应有效推进并像其他许多国家那样取得好的效果。但是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和探讨,除有几个试点是事实上的发电企业单方面让利于用户外,鲜有成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固有体制的制约和试点对象范围的局限,本应该在一个大的用户群体上开展的工作而只选择了少数个体,因而远远谈不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直接交易市场。

从2002年提出直购电概念,全国大部分省市区都曾表达了参与直购电的积极性。究其原因,不外乎在通过国家批准后,直购电就可以大行优惠。优惠的空间来自输电价和上网价的降低,个别只有输电价的降低,上网价不降反升。

尽管有关部门极力强调直购电与优惠电的不同,但直购电的优惠现实却难以回避。在地方政府积极试点直购电的背后,有多少成分属于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又有多少成分属于希望得到电价优惠,通过降低电价促进地方经济的短期繁荣、GDP增长?如此背景下,试点了十二年的直购电,已经变异成为地方政府的独角戏,而原本的市场主体电网企业和发电厂均表现得并不积极。

图2 直购电交易模式

1、电网企业不配合 直购电推行十二年,进展缓慢之极。2011年全国大用户直接交易电量为81.94亿千瓦时,仅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千分之二。电网企业的不配合确为事实。

2009年,电监会、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完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电监市场„2009‟20号)》,被奉为直购电改革圭臬,后来的直购电相关文件均以此为宗。

20号文明确:在独立的输配电价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原则上按电网企业平均输配电价(不含趸售县)扣减电压等级差价后的标准执行。其中 110千伏(66千伏)输配电价按照10%的比例扣减,220千伏(330千伏)按照20%的比例扣减。目前的直购电以过网直购为主,即无论直购与否,电力的物理供应方式不变,由大电网接入供电,并不是由电厂直接架线供应。电网工作量没变,但利润却只有原来的90%或80%。

从理论上说,高电压供电成本较低,扣减部分电价有其合理性。然而,售电价格并非完全按成本核定,比如居民用电由于电压等级低、供电线路长,电力供应的成本比较高,但电价却比工业、商业用电都低。在一个大盘子里的时候,电网可以进行总体平衡,直购电从盘子里单出来,并带走了里面的肥肉。

明眼人一看即清楚,直购电侵蚀电网利益。电网作为企业,维护自身利益是其本能和本职,无可厚非。

2、发电企业不积极

如不考虑上游成本问题,发电企业的收益由电量和电价两个因素决定。那么,发电企业所希求的好处,必须来自电量和电价,或者二选其一。

目前,参与直购电交易的主要是火电,全国利用小时数约5,000小时,实际利用小时可达到7,000多小时甚至8,000小时。负荷率越高效率越高,发电企业自然希望多发电量。

然而,我国电量为计划分配,以省为单位相同机组利用小时数大体相当。而且20号文清晰规定:发电企业直接向大用户供电的发电容量,在安排计划上网电量时予以剔除。通过参与直购电增加电量目前来说只能是一厢情愿,发电企业利益的来源之一被一刀斩断,连藕断丝连的可能都没有。

至于另一可能的利益来源,20号文的规定是:直接交易价格由大用户与发电企业通过协商自主确定,不受第三方干预。即使真的可以到自主协商,发电企业从中获得高价的可能性并不高,因为目前的直购电只能是优惠电。

从已经发生的交易现实看,除极个别发电企业获得高于标杆电价的交易价格外,绝大部分发电企业都是让利。那么,既然无利可图,为何发电企业还在参与,其动力来自哪里?其实应是压力才对,估计主要来自地方政府。

3、直购电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仔细分析各省的大用户直购电实施情况,不难发现有以下共同特点,一是市场化不充分,并非真正意义上“使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几乎所有开展直接交易的省份,都由政府有关部门为发用电双方设立了准入门槛,参与直接交易的市场主体非常有限,行政干预色彩较浓;二是由于部分用户直接交易,大部分用户仍执行统一销售电价的“双轨制”模式,参与直接交易的发电企业的交易电价(上网电价)全都低于政府批准的上网电价,用户到户电价都不高于政府规定的统一销售电价(目录电价),直接交易成为对部分用电企业的优惠待遇。上述做法,已使国家推行“大用户直购电”的初衷走入了误区。

4、直购电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推进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建立并不断完善真正意义上的交易市场,让电力资源在市场上通过自由竞争和自由交换来实现优化配臵,作为电改的突破口,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2009年开始,辽宁抚顺十五家电解铝企业开始进行首批直购电试点工作。目前,广东、四川、湖南、山东、云南、江苏、安徽、江西等十多个省份已经开始进行大用户直购电试点。

2014年7月,国家能源局江苏能源监管办下发《关于开展江苏电力直接交易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将直购电交易规模扩大。9月,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与广东省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电力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深化试点工作方案》,也启动了直购电的深度试点工作。同时,山西、四川等省份也在第一批直购电交易完成后,计划扩大试点规模。

除上述省份外,目前国内已有山东、河南、湖南、福建、湖北、云南、贵州等省启动直购电交易。直购电一改2012年之前的停滞状态,在政策鼓励下开始回暖,浙江等未启动试点省份也在研究方案。

面对新电改方案的胶着状态,能源局力挺大用户直购电,意在酝酿区域电改破题。直购电的意义并不是一定要更便宜,而是要让用电企业和发电企业直接协商价格。直购电意味着独立电厂建立电力零售公司,用户通过零售公司向电厂购电,而电厂根据用户的购电信息了解需求的变化并合理安排机组发电。在调配发电机组发电方面电网被认为是低效的,而直购电也将弱化电网在发电能力的调配权利。

篇2:新电力体制改革路径分析预测DOC

电力改革三周年之际,一场由电监会组织的调研即将在全国展开。

12月17日,作为参与调研的电力专家,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陈望祥告诉记者:“这次调研的直接目的就是想厘清电力体制改革的路径之争,即到底应该发展‘全国统一一张网’还是‘优先发展区域电网’。”

此前一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电网公司联合召开了一次工程评审会,我国首条“山西晋东南-河南南阳-湖北荆州”的100万伏交流特高压实验示范工程可研设计最终获得通过。

这条特高压线路将联系华中电网和华北电网,而国家电网公司的远景规划是通过特高压电网的建设,最终形成“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格局。

陈望祥反对盲目上马特高压电网。他说,如若特高压电网获准,将直接意味着“五号文件”确定的“优先发展区域电网”的改革路线在实践上被否定。2002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被业内称之为“五号文件”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发[2002]5号)。在这个文件中,“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一起被确定为电力改革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和原则。

因此,应不应该建设特高压电网,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之争,更是中国究竟应该发展一张全国电网还是发展区域电网公司的电力改革路径之争。

陈望祥说:“这不仅关乎电力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也关乎中国未来的能源规划”。

为何建设特高压

此次电监会组织的调研,不仅是对前一阶段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和发展的梳理和总结,更是为明辨日趋激烈的特高压电网之争提供决策的依据。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各区域电网中省与省之间的电量交换情况、区域电网所起的作用、区域电网之间的电量交换情况等。

所谓“特高压电网”,是指1000千伏的交流或±800千伏的直流电网。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的电网主要是220千伏。目前,中国的长距离输电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主要

采用500千伏的电网。

今年2月,国家电网公司宣布将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

早在“山西晋东南-河南南阳-湖北荆州”的100万伏交流特高压实验示范工程可研设计获得通过之前,总投资约15亿元的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西北750千伏青海官亭至西宁输变电工程,就已经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主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而国家电网规划中的第二条100万伏输电线路(安徽南部至上海)的前期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

国家电网公司更是将特高压电网列入其“十一五期间主要任务”。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高调表示,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是国家电网公司的重要使命。

为什么要建设特高压?国家电网公司认为中国的煤炭、水能资源分布极不均衡,2/3的水能资源在西南,2/3的煤炭资源在西北,而能源需求的2/3则来自东部,这种供需格局决定了必须在全国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由此,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与其将煤炭和石油从西部运到东部,不如采用远距离输电。特高压电网具备大容量、长距离、低损耗的特征,其输送距离可达到2000公里以上,代表了当今输电技术的最高水平。

今年3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将建设特高压电网的设想汇报给国务院有关领导。尔后,国务院同意抓紧特高压实验示范工程的前期研究,尽快启动实验示范工程。

此后,国家电网公司开始在不同场合提出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国家电网发展规划,其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前后,国家电网跨区域输送容量占到全国装机总容量的25%以上”。

反对之声

然而就在特高压电网前期工作紧锣密鼓展开的同时,反对之声也日趋猛烈。

今年5月25日,中国投资协会集中了几次座谈会的专家意见,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发展特高压电网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的报告,其中列举了“十大问题”、“两点建议”。三天后,国务院领导作出批示,建议发改委会同国家电网公司进一步研究论证特高压电网的问题。

在中国投资协会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没有国家能源和电力中长期规划作依据,各方面对建设特高压电网普遍表示十分怀疑。理由包括:在西部建设大型煤电基地,水资源矛盾十分突出,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提高现有500千伏电网的容量问题,国内外已有成熟经验,不应成为建设100万伏特高压电网的理由。相反,建设特高压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而前景尚不明朗,其节约土地资源的结论又未经充分论证。因此,决策需慎之又慎,切忌匆忙上马。

这份报告认为,虽然“国家电网承担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资源优化配置并不仅局限于“必须”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必须”从西部和北部大规模输电到中东部地区。

陈望祥说,资源优化配置首先要看资源落不落实,能不能利用,经济不经济,以及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各方面的条件。在晋、陕、蒙、宁严重干旱和荒漠化地区建设大型煤电基地,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水资源问题。据中国煤矿规划研究院调查,全国13个煤炭基地,98个已开发,正开发和待开发的矿区,有70%矿区缺水,其中40%严重缺水。

对于国家电网公司“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提法,陈望祥指出,长距离输电的损耗远比运煤要大,因此业内向来有“近送电,远运煤”之说。至于东南部地区电力紧缺的难题,也可有多种解决方式,比如发展核电就是途径之一。

此外,报告还对超高压电网提出的电网引导电源建设提出了批驳。陈望祥表示,电源规划、电网规划是主体中的专项规划,而“特高压国家电网”是电网专项规划中的专项规划。从我国几十年电网发展史看,220千伏、330千伏和500千伏超高压区域电网都是随着大水电站和大火电厂的建设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原水利电力部生产司的电网工程师蒙定中也认为,100万伏的特高压电网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世界上只有前苏联和日本建设过部分线路,目前都在降压运行。”他建议对中国是否搞特高压电网再做论证。

全国一张网还是区域电网?

“电网体制改革的焦点就是全国一张网还是发展区域电网。” 陈望样认为,特高压电网建设投资巨大,势必抑制区域联网的建设,最终可能是打破区域限制,形成全国一张网。这与2002年国务院“五号文件”确定的发展区域电网的目标显然相悖。

“自去年年底以来,区域电网公司的权利已被逐步削弱了,目前只有一些调度权。” 陈望祥提出,应该按照“五号文件”的要求,组织具有法人权利的区域电网公司。

在陈看来,中国的六大区域电网是随着火电站、水电站的建设逐步形成的,符合市场的需要,“搞全国一张网并没有很大的必要性”。事实上,目前华北电网与华东电网,西北电网与华中电网,这些区域电网之间已经可以互相供电。“区域电网之间保持相对独立,又互相有联通,足以确保能源安全。从长期看,应当加强区域电网的建设。”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区域之间电量交换只占总电量的2%,大部分是区域内省与省之间的电量交换,约占全国总电量的15%到20%。

篇3:新电力体制改革路径分析预测DOC

关键词:电力企业,工会工作,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电力企业的改革发展工作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工会工作作为电力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力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 电力企业必须切实推进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 为电力企业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和可靠的思想保障。

一、当前电力企业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变革逐步深化, 社会结构出现深刻变动, 各种利益格局正在进行深刻地调整, 电力企业的工会工作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服务意识不足

近年来, 随着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化, 电力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企业的运营模式也在发生显著变化。工会作为电力企业的群众组织, 在解决广大员工的思想以及物质利益分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 我们看到, 在实际工作中, 电力企业中工会自身的职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无法为很多员工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与基本保障。

2.活动形式落后

在电力企业改革的过程中, 工会也开展了很多的活动, 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但是,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电力企业工会开展的很多活动停留在表面阶段, 活动形式比较落后, 无法给企业员工带来实际的锻炼和有效的保障。例如, 电力企业的工会组织经常开展所谓的排球比赛、篮球比赛、书画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 缺乏知识性与趣味性, 无法调动起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化解矛盾欠缺

在我国电力企业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现代企业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电力企业对于员工的考核更加严格, 电力企业的一线员工、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拉开了明显差距, 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矛盾与问题。在这一过程中, 电力企业的工会组织应当积极化解矛盾, 切实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而在实际工作中, 电力企业的工会组织却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化解矛盾方面的作用。

二、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工会工作的创新路径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 电力企业的工会组织应当要围绕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开展工作, 切实把工会职能的发挥与电力企业的发展稳定大局紧密结合起来, 深入推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工会工作的创新。

1.围绕电力企业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电力企业作为经济组织, 只有在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情况下才能取得经济效益。因此, 工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紧紧围绕电力企业的中心工作开展有意义的活动, 首先, 要组织员工围绕重点施工项目, 按照建设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以及安全环保等的要求, 积极开展岗位竞赛活动。其次, 工会组织要面向电力企业生产一线开展活动, 切实提高电力施工过程的科学化、文明化以及人性化水平。最后, 工会组织要通过开展活动推进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创新。要把竞赛等活动与电力企业的管理目标结合起来, 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活动办法, 使工会活动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2.发挥职代会在推进基层民主中的作用

组织开展职工代表大会, 是工会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电力企业的工会要切实发挥职代会的作用, 积极推进电力企业的基层民主进程, 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一方面, 建立健全电力企业职代会决议落实跟踪制度。电力企业工会要组织专门人员对职代会通过的相关决议进行跟踪落实, 并定期向工会组织及职代会反馈情况。 另一方面, 建立并完善职工代表巡视报告制度。电力企业工会组织应当根据工作需要, 每年抽调部分职工代表组成巡视小组, 围绕职代会决议落实情况、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困难员工帮扶情况等开展综合或者转向巡视, 通过《电力企业职工代表巡视发现问题整改落实通知书》等及时反映并公布职代会决议落实以及电力企业重大事项办理情况, 切实推进基层民主, 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3.加强电力企业日常思想文化建设

思想文化建设有助于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 共同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服务。因此, 工会应当重视并加强电力企业日常思想文化建设。首先, 持续深化“岗位练兵”活动。电力企业的工会组织要在员工中树立岗位责任意识, 通过开展技术比武及技能比赛等“岗位练兵”活动, 努力搭建比学赶帮的有效平台, 促进电力企业的员工成长成才。其次,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借助于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 强化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 以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广大员工的头脑, 引导企业员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 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工会要大力加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 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 组织开展以建设文明家庭为主题的系列精神文化活动, 为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

4.重视解决困难职工的现实生活问题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电力企业要重视解决困难员工的现实生活问题, 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首先, 探索建立困难员工包保机制。工会要从电力企业发展实际出发, 建立健全企业领导干部带头联系困难职工的制度, 构建起完善的电力企业扶贫帮困包保网络。其次, 建立以企业员工互助保险为主要特征的互助机制。电力企业根据企业发展实际, 为员工办理大病医疗保险以及女职工特殊疾病保险等员工互助补充保险, 防止由于疾病等造成员工家庭生活困难。最后, 建立面向弱势群体的扶持机制。电力企业工会要根据相关政策, 积极采取对策, 解决困难员工家庭成员的就业问题。

三、结语

工会组织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 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加强电力企业的工会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 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增添新的工作内容, 推进工会管理体制以及服务方式的创新, 充分发挥电力企业工会工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小惠.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J].科学时代, 2014, (13) :206-207.

[2]张顺.浅谈电力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 2012, (25) :394-395.

[3]潘露茵, 张飞华, 周伟昌.电力企业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 (13) :144-146.

篇4:新电力体制改革路径分析预测DOC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体育教学 改革路径

随着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思路的转变,学校体育教育变动的越发重要,传统的体育教育已经不能承担起培养现代大学生基本体育素养的诉求,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更多的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放松自己,做简单的体育运动,并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提升整个一代人的体育意识,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不符合现代的国情和学生实情,需要从目前的教学方式中发现弊端,才能为体育教育改革找到思路,才能培育具有更好体育素质的人才,为我国从体育强国向体育大国转变提供必要动力。

一、存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弊端分析

一直以来高校教育的目标就在于对学生的德智体美进行培养,以便其能够成为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因而对于高校整体的教育工作而言,体育教学也是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作为最后一个向学生传授终身体育锻炼的阶段,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将最大限度的使学生能否科学化的掌握体育技巧,进行体育锻炼受到影响,并且会影响到起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从体育教学根本性的职能出发,其目的就在于将科学化的身体健康锻炼和维护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合理的运用这些方式和技巧。显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已经过时,其不再能够对新时期背景下的现代社会对于体育教育的要求进行满足,并且在日常的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还是在考核评价、教学内容等指标的建立上都有很多问题出现,这足以说明其已经无法与新形势下的预防保健、健康维护等社会需求相适应了。

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教学理念是将围绕身体素质的锻炼进行的,并且为了将快乐体育教学的理念体现出来,还会在课程展开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具有娱乐性质的活动内容。笔者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大多数的高校在学生一年级的时候会要求他们进行一些传统性体育项目技能的学习,二年级的时候学生有权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体育项目,并且学校也会不定期的举办一些以某一项体育项目为主题的活动。但是,由于各个高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有限,能够提供给学生自由选择的体育项目不多,显然这难于与学生的真正学习需求相满足,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其的教学内容都是千篇一律的,教师并没有深入的对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识进行培养,也没有从学生的社会需求、实际年龄以及心理生理特点等方面着手来深层次对教学内容以及运动项目技能等进行设计,以致对于学生终身体育精神的培养只能够停留在口头上。

由于体育教学在高校的地位从轻,教学方式固定,教学过程单一,教师对每学期固定的教学过程烂熟于心,形成体育教师没有创新型,教学过程多于应付,难于通过体育教学做到对学生相关素质的培养,不能发现更多优秀的体育苗子进行培养。

二、改革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视和培养

从心理学的层面上来将,人们对于客观现实自觉的反映便称之为意识,这是对于客观世界主观的映像。终身体育意识则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教育,保持身心愉悦、身体健康、终身受益以及身心健康的一种意识行为的养成。早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朗格朗(著名的法国教育家)就在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的曼谷会议上将相关的终身教育理念提了出来,在他的认识里教育应当是每一个都需要终身坚持和继续的一个过程。随着世界文化和经济的逐步发展,这一理念和思想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利用。

(二)多元化知识体系的构建

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教师,其是教学改革和教学过程实施的关键,因而教师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结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等都会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体育人才的培养造成影响。因而,自人们提出终身体育理念以后,为了对日常身体健康的维护以及保健预防等内容进行倡导,就需要体育教师在具备基本的技术专业知识、体育技能以外,还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交流、学习及培训活动,通过自身知识体系的丰富,有助于多元化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从而将终身体育的目标以及健康保健等有关的学科知识完善,如:运动损伤的防治、运动保健、运动康复以及运动养生等学科,并通过在实践体育教学中合理恰当的利用,深入的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个人的差异等情况进行了解,有助于对日常的教学模式及内容进行丰富,从而为体育教学在新时期背景下的改革方向提供良好保障。

(三)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增强

一切活动的开始和基础在于兴趣,没有兴趣的教学活动学生就难以具备动力,因而只有当学生感到课程的兴趣才能够将他们潜在的自觉锻炼和学习意识激发出来。因而,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设置而言,其目标是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当体育教学之中。在日常体育教学的方法、运动项目的选择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都必须是灵活多变的,需要尽可能地的将现代化社会需求以及终身健康维护的体育理念体现出来,并在实际课程的教学中将实践价值体现出来。除此之外,还需要将当地的一些传统民族体育加入到教学范畴中,使得娱乐、体育以及保健等三者能够有效的融为一个整体,有助于对学生最终身体育习惯和意识的培养提供条件。体育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回归体育的本质,通过高校生活化体育教学工作的采取,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由易到难的将教学的原理渗透到学生日常的生后当中,另外在多样化、新颖的一些教学手段和方式的采用下,能够使学生产生新的一些刺激的反应,以此来使他们神经系统中的兴奋性提高,从而使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加强。

(四)体育教育娱乐性的增强

现代大学生宅的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能有兴趣从事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很低,在体育教学中,更多的学生是应付,抵触,没有较好的体育教学设计,不能吸引学生真正认识体育对人的重要性,大学体育教育,不能只看形式,不看实效,在过程中加入更多的娱乐体育精神,使更多的学生进入自我锻炼的层面,全身心按照老师的布置进行体育活动,课后对课程有一定的思考,能通过有限的课程延生到学生的课后生活,也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加入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各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学生档案,计划符合学生特点的体育锻炼计划。

三、总结

综上所述,从现代文明发展的角度出发,作为当今社会生活有机的构成部分,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了社会生活新的一种现象,引导人们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高校而言,在新时期背景下对于学生的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停留在原有的教学理念中,而是需要从社会需求以及学生需求出发,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将他们终身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识培养出来。

【参考文献】

[1]郭敏刚. 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审视与路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张志华.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

[3]夏晟,陈珍银.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108-111.

[4]保文莉,张安骏,冯苇.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路径新探[J]. 当代体育科技,2015,29:7-8.

篇5:新电力体制改革路径分析预测DOC

髌骨骨折(腰肢间盘突出症)

2012年11月-2013年1月,我科共收治髌骨骨折(骨折病)患者121例,符合诊断标准,并进入诊疗方案121人次,现对实施本路径病例分析统计如下:患者男85例,女26,年龄最大49岁,最小36岁,平均42岁;住院最长21天,最短7天,平均住院13天,好转5例,疗效优良率达99%。无医疗事故差错发生,中药内服、药酒外擦、针灸、耳穴压籽、中药泡脚等中医药参与率100%,经中医综合治疗,髌骨骨折者明显缩短了病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了病残率,受到了广大患者好评。

一、髌骨骨折(骨折病)中医治疗难点及存在问题

1.患者慢性起病,疼痛、关节肿胀怕冷、屈伸不利,难以用西药完全治疗。故在慢性期中药参与治疗,配合中药内服、药酒外擦、针灸艾灸康复治疗。

2.髌骨骨折发病慢性过程,病机以风寒湿热夹杂,血脉得寒则瘀阻不通,故畏寒怕冷;的热邪则热迫血行,以致血不循经,溢出脉外,故关节肿胀,怕热发红,内舍风寒湿则病较甚,易致气机不通,水湿不得运转,影响脏腑机能,关节肿胀不已,屈伸不利。久之则可影响四肢百骸,血脉不通,寒湿内侵,肌不得养,温煦不足,故易削骨薄紧,影响身体活动甚至致残。

3.患者多数为积劳成疾,并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 病、多影响治疗效果,病情复杂、病程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4.患者急性期经中西药治疗病情多缓解明显,故病程多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5.多数患者起病与气候环境,劳累外伤,饮食有关,故应注意保护患处,以免受冷,外感邪气,过劳过力,应劳逸结合,或贪念酒肉,生湿生热,加重病情,此为预防治疗并重之举。

二、改进解决方案

1.收集整理古典与现代文献,挖掘祖国医学治疗髌骨骨折病治疗方法,做好临床研究文献资料准备工作。

2.加强我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在解决髌骨骨折病治疗难点中的应用。

3.优化髌骨骨折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方案,提高辩证准确率、完善治疗流程。

4.制定科室髌骨骨折急性期协定方中药治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篇6:新电力体制改革路径分析预测DOC

关键词:新教育;中学;改革路径

伴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当前人类已进入21世纪,在这个新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我们面临着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类经济发展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知识将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随着新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往往面对的是新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推广,时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这个问题对于不同的人会给出丰富多彩的答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立场上,会给出多样的答案,每个答案都是对“好的教育”这个模式的立场、认识和考量。经过多年的教学发展,我倒认为好的教育既是有意义的课本教育,又是有意思的实践教育。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掌握全新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培养有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学生。如何全面提高中学课程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现实意义,是每一个中学教师应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一、转变课堂主体,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传统教育中,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往往变成了“观众”存在于课堂之中,这就是普遍存在的“灌输式”教育,课堂的互动性相对较少,学生往往都是“机械性”的记录和反应。这样的教育模式和课堂教学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要充分实行双主原则,即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的迫切性,只有这样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而在此时教师可以做一个引導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扮演一个“指南针”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答疑解惑,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强化新媒体技术,打造趣味课堂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深刻变革。教育行业也是深受其益,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把优质的教学资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改变传统课堂中枯燥的教学模式,力求打造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创新考核和评价,推动中学教学持续发展

科学的考核和评价是推动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力量。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考试成绩上,要把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制度深入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价、强化对学生探求知识的考核,只有这样把学生的整个学习行为都纳入考核中,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推动中学课程的教学成效。

实践证明,对中学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中学课程的改革对于中学教师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如何在新教育下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强化教学成果,推动中学课程教育的快速、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昌木,徐继存.教师成长的环境因素考察:基于部分中小学实地调查和访谈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3).

[2]David Jacobsen.Paul Eggen and Donald Kauchak[J].Methods for Teaching: A Skill Approach,2002.

[3]万伟.高中教师在变革中成长:基于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报告[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8).

[4]Genaro Zavala,Hugo Alarcón,Julio Benegas. Innovative Training of In-service Teachers for Active Learning: A Short Teacher Development Course Based on Physics Education Research[J].Journal of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2007(4).

篇7:改革再出发:新力量 新路径

如果说“第一夫人”的国产品牌世界巡回秀没有打动你,双“十一”的电商狂欢你是不是也始料未及?如果这些变化都还算蜻蜓点水的话,那么3G到4G的跨越,有没有让你害怕被这个世界的速度给落下?

我们就这样在不自主的情况下,被拖入了大数据时代的滚滚红尘中,那些能够洞察时代变革,有足够资源掌控海量数据并深谙如何运用的参与者,在博弈中拥有了更多的胜率。而那些无法或者无权掌控、分析和利用数据的个人或者企业,正在或者将要面临迷失和淘汰。

现实把我们的纺织业逼到了拐点,改革,追求有质量的增长,已经成为新时期发展的要诀。

纵观今年的纺织行业发展,前三季度,随着国际经济的回暖和国内经济的企稳回升,纺织行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增长,开始出现向好趋势,并且这种趋势在第四季度得到了延续。

更多的利好消息传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市场作用从“基础”变为“决定”,意味着纺织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将会按照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规律,根据市场价格信号,突破生产要素领域存在的体制障碍,通过技术、管理和创新来提高竞争力,在公平竞争中释放更多的市场活力。

与此同时,棉花体制改革可能加快。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着力消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因此,现行计划配置的棉花流通体制已到了必须彻底改革之时,市场化配置、国内外公平买卖是根本选择,否则将严重影响纺织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更加令人可喜的是,中国纺织行业在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已经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创新变革者,他们是中国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强大的推动力量,也为纺织强国的建立开辟了更多的路径。

篇8:关于创新电力营销管理的路径分析

關键词:电力 营销管理 创新

一、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的理论界定

(一)电力市场营销的内涵

电力市场营销指的是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对电力以及电力服务的总体需求,进而通过电力市场把潜在的电能交换为现实交换的一种活动。

(二)加强电力营销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强化电力营销管理能够提高供电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随着当前市场经济和电力科技的发展,电力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只有通过不断完善电力营销管理,强化电力营销各个环节的任务,堵塞管理漏洞,才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强化电力营销管理能够优化电力企业的执行能力。要强化电力企业的执行能力,就必须积极推进企业的节约发展。要做到企业的节约发展,就必须规范电力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明确管理目标,这就需要强化电力营销管理。

再次,强化电力营销管理能够实现电力企业的和谐运行。只有不断完善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才能够提高全员的管理意识,进而不断实现电力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当前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一)营销管理意识缺乏

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当前的供电企业一直处于国家相关电力职能部门的管理之下,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由于电力企业的这种依赖性,造成了他们缺少营销管理理念。相关部门从来不会去考虑营销的重要性以及营销的手段和制度,不利于电力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由于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缺乏营销管理意识,造成了电力行业的服务体系不完善、产品销售出现困难,很难适应当前电力企业的发展步伐。以上这些情况都造成了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下降,不利于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营销系统不完善

就目前的电力企业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很多电力企业把自身的营业部门作为营销机构,但是电力营销系统仍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首先,电力营销力量不够强大。在电力营销管理中,有些企业的营销人员数量太少,很多工作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其次,电力营销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在工作人员中,缺乏专职营销调研和策划人员,缺乏一支高素质、优秀的营销队伍;再次,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缺乏。对用户用电变化不能及时掌握,也不能及时了解用户生产经营情况及设备的增减容量情况,对用户用电潜力挖掘深度不够,对电力市场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不足,这样就阻碍了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营销管理中的服务意识淡薄

首先,在当前电力企业中,服务项目和方式还不能够满足群众的要求,坐等客户上门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同时,电力企业很少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很难满足当前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其次,电力工人人员的服务态度有待于改善。电力作为一种无形的商品,其工作过程就是向客户提供服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力企业的总体服务质量。但是,在当前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运行过程中,有不少工作人员存在卖方市场的心态,服务态度不过关,严重阻碍了供电公司整体的服务质量。

三、创新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路径

(一)创新电力营销管理理念

要想做好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就必须加强营销管理理念创新。首先,强化企业工作人员的营销管理意识,加强对营销的学习,强化对营销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为营销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其次,树立完善的营销管理理念,做到“以客户为本”、“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不断适应营销理念的变化,做好电力企业营销流程的管理,实现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电力在营销管理必须在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在相应能源供应商竞争活动中,更应该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提升电力营销的服务水平

首先,积极转变营销工作作风,优化电力营销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电力企业要积极向社会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加强窗口服务,实现电力行业的良好服务风貌;其次,充分认识到良好服务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要坚持顾客是上帝的经营理念,在服务的过程中积极把经营融入进来,在提高服务水平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经营水平;再次,企业除了要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还要进一步丰富服务的内容。例如,电力企业可以向客户提供指导服务,通过现场指导进行操作演练,提高服务水平。

(三)优化电力市场的营销模式

目前的电力营销依然采取以前统一管理的形式,电力价格比较单一、服务比较呆板,极易引起客户的反感心理。营销模式的创新主要是将电力供应服务的标准和内容进行细分,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让顾客有一个选择的空间。具体的做法可以参考广电总局对于数字电视服务销售的模式。另一方面,开放供电市场使得供电企业进入自由竞争的营销环境,让客户自主的选择电力供应单位。

总之,在电力企业中营销是一种有意识的经营活动,为了实现电力市场营销目标的得到有效的保证,必须从电力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出发,不断创新电力行业的营销管理,进而电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电力固镇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刘红玲.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策略探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6.

[2]邱辉.浅谈电力营销系统管理与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1;6.

[3]单吉财.电力营销管理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1.

[4]张加丽.加强电力营销工作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

[5]田波.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17期.

[6]云南电网公司.云电客服系统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2008.

上一篇:初中毒品预防教育教案下一篇:教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