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读书笔记

2024-05-06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读书笔记(精选6篇)

篇1:《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读书笔记

一、提纲

二、摘录

1、有些学校确实有丰富和吸引人的藏书,但老师不鼓励孩子使用,理由是怕弄脏了这些书籍,如此一来,图书馆就没发挥它的功能,充其量只是个加深访客印象的场所。

2、一个深爱阅读的读者,应该知道如何选书,如何有效浏览群书,如何取得他找不到的图书信息;更应该明白他如何建立一个自己的馆藏,它可能在公共图书馆,可能在书店,可能在班级书库,也可能在朋友书架上。

3、对刚开始阅读的孩子而言,我们能帮助他的最好方式,就是依循孩子在阅读循环中的进展,随时肯定他们完成的每一个步骤。

4、阅读是需要时间的,此外还需要一个让人专心的不被人打扰的场所。

5、给孩子时间阅读,并帮助他们一点点加长阅读时间,从中品味文学的乐趣,是一个大人的一项重要工作。

6、阅读文学的乐趣来自于探索故事中的人物、情节、想象空间以及令人赞叹的遣词造句,因此,给孩子们阅读的书常常是插画和文字结合,就是希望以图文并茂的内容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有耐心花上一些时间阅读,并从中发现阅读文学作品的乐趣,当他们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就会渐渐知道该花多少时间来阅读,才能获得品味文学的乐趣。

7、戴维.克瑞奇:“文学能赋予我们想象的空间。”

刘易斯:“阅读文学时我们能化身为千万种不同的人物。”

理查德.霍家特:“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引导人们探索、追寻以及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因为,从文学中我们可以经历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各种人生。因此透过文学我们将更能宏观而诚实地洞悉生命中所有的脆弱。”

8、身为资深教师和资深读者,我的经验是:其中的关键,在于和孩子讨论书籍的是什么样的人,有些讨论能引导孩子做更深入而细致的思考,让孩子有机会审视这本书到底带给了他什么,更进一步使他明白自己的阅读兴趣所在。

9、更棒的是我们可以借由文学,轻易的抽离现实所在的狭隘世界,尽情遨游于宇宙星河之间,并在任何感兴趣的地方停留探索。

10、如果我们的小读者,能够有一位值得信任的大人为他提供各种帮助,分享他的阅读经验,那么,他将可以轻易的排除各种横亘在眼前的阅读障碍。一个从不阅读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大人,是难以为孩子提供协助的。

11、我们所期待的理想状况,应该是孩子可以随时找到他想看的书,并在他需要的时候,可以顺利的拿到他想要的书。

12、书是给人阅读的,而不是整整齐齐的端坐在书架上的。

13、选书的重任绝不能只落在一个人身上,孩子们应该也有参与其中的权利。

14、学校的购书预算可以看出校方对阅读的重视程度。

15、不管是什么样的展览,都具备这样一个特质――第一眼就能捉住人们的目光。

16、大型书展常常能再度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17、绝对不要因为“无章可循”或“经费短缺”这样的理由,就轻易放弃你认为应该去做的事。

18、如果能依照自己的文学品味、心境来看自己想看的书,那么我们肯定能成为最快乐、最心甘情愿的读者。

19、如果你老是受限于教科书的建议,无论它推荐的图书多好,你还是难以成为一个真正会为自己选书的读者。

20、提供浏览的机会和时间正是一个阅读环境考虑的`重点之一。

21、因为浏览本身轻松随意的特质,刚起步的读者反而更容易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可能会喜欢的书。

22、如果我们能早在孩提时代及青少年时期,就培养起经常阅读的习惯,那么我们绝对有最佳的条件成为一位成熟的读者。

23、孩子们在16岁以前,每天都应该拨出一些在校时间,自由自在的挑自己喜欢的书,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下,关心孩子们的家长会发现,孩子会在周末或放假在家时自动自发的去找他喜欢的书来读。

24、孩子们总是需要我们慢慢引导,才能循序渐进的步上轨道。

25、只要不受干扰,阅读就能持续上一段时间。

26、阅读时间,当然是指整个时段都应用于阅读,期间不应该包括准备、调整心情以及老师指导的时间。

27、我们要让孩子们认为,阅读时间理所应当的是除了阅读以外不应该再做任何其他事情的。

28、虽然为孩子读故事这项活动本身有他的价值,但是就帮助孩子成为一位读者而言,我们更关心的是孩子能否自己阅读。

29、我们可以从一个学校安排阅读时间的长短,保证阅读时间不受其他活动干扰的决心,看出这个学校的气质。

30、遗忘也算阅读的一部分,而想起我们曾经遗忘的那一部分,则是阅读的乐趣之一。

31、每个孩子都有必要记阅读笔记,如此一来,家长和老师们就可以掌握他们的阅读状况了。

32、每个人最早都是通过听故事开始接触文学作品的。

33、我们对文学的品味,就是深深根植于这些曾经听过的故事、我们对故事的需求,以及我们对故事的诠释与理解。孩子们彼此交换着听来的童谣、童话、传说、神话、笑话以及幻想故事,这一切都驱使着他们日后成为一位读者。

34、为了说故事,不论是什么年纪的大人,总会重新回到文学读者的行列。证据显示不再愿意阅读的青少年和五六岁的孩子们一样听故事、很容易让他们有重拾书本阅读的欲望。

35、和孩子分享自身的故事,不仅可以建立和孩子之间的和谐关系,也会让孩子们愿意回馈给你一些来自他们世界的故事。

36、孩子们在生活中创作的故事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特质,就是他们的依照自己的逻辑,添加许多他们自己的想象。

37、早在孩子们学会阅读和写作之前,他们就可以通过听故事和讲述他们的故事来学习,完成这一切。许多研究都明确的指出,时常听故事的孩子将更有机会也更容易成为一位读者。

38、讲故事是一项着重于表演者与听众之间互动的活动,读故事则是一项着重于作品内容的活动。

39、如果没有听过故事,我们将很难进入自行阅读阶段。

40、有人会说他不喜欢读故事,但是不喜欢听故事的人我们却很难找到。

41、我们学习阅读的历程,是跟随那些懂得阅读的大人一点一滴学习模仿来的。

42、大人得在孩子学会认字之前,为他们读整个故事,孩子们渐渐学会认字之后,就能慢慢学着自己阅读了。

43、为孩子读故事正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位真正读者的必经过程。

44、从聆听故事的活动中,我们慢慢地去发现、学习故事阅读的方法,为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做准备。

45、聆听我们所拥有的但又无法理解的故事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学习过程。

46、读小说或长篇故事的一部分,目的在于刺激孩子们自己接下去阅读的欲望。

47、大伙儿像一家人似的围坐在一块听故事总会油然而生出“我们是一起的”亲密感觉。

48、花时间鼓励孩子们彼此谈论阅读过的书,就等于是帮助孩子们阅读更多的书。

49、学生社团中,老师最大的帮助是满足孩子们逐渐增多的对图书资料和阅读时间的需求。

50、搜集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让孩子们有机会去欣赏和比较,重新去认识这个故事。

51、自然而平实地调整你对孩子们阅读程度的期望,要比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做到的再高一些。协助孩子们“享受挑战困难”的乐趣。

52、我们最希望孩子们有的阅读回应是他想再继续阅读,不管是再读一遍刚读过的书,还是另外一本书。老师们总是希望能看到孩子们持续周而复始的阅读循环,因为唯有不断阅读,孩子们才能真正成为文学爱好者。

53、阅读是一项社交活动,尤其是当我们以闲聊的方式分享我们的阅读心得时,正是其最具社交特征的一部分。

54、有些孩子,特别是7岁左右的孩子,在用双手创作时,更容易将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我们可以从孩子们的绘画和手工的每一个小细节中发现他们自然呈现的内心想法,而这也可以用来引导孩子们叙说阅读一本书后的感想。

55、引导孩子去体会故事、诗作的最佳方式,就是将之变为剧本,让他们演出,或者让孩子们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角色。

56、成为一位真正热爱阅读的读者永远也不会太晚。

57、我们举手投足间就已经透露了我们生活中关于阅读的种种。

58、为了能够称职的辅导孩子阅读,让我们的阅读程度随时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一定要不断充实自己――找机会尝试我们不曾接触过的作者的作品和我们不够熟悉的或曾经觉得难以理解的书。

59、如果没有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他同时也是一位有深度思考能力的读者)来引导你,你将难以成为一位深具思考能力的文学读者。

60、让儿童阅读课程发挥最大效用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予参与其中的学员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有动力去细细品味书本带给他们的最深层意义。

61、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特别是一位老师,他的任务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说他做了提供、刺激、示范和响应等工作。

他可以为孩子提供图书和时间去阅读,还有一个吸引人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想去阅读。

它可以刺激孩子们想成为深具思考能力的读者。他可以为孩子们示范读故事,并以实际行动让孩子们见识一位优秀的读者该有的样子。他还会在所属的阅读团体中响应与分享他的阅读心得,同时协助并引导孩子也能有所响应。

三、评论及心得

这本书和《如何阅读一本书》比起来简单许多,但也非常值得读。不论是站在妈妈的角度,还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我都收获很大。

在促进、培养孩子成为一个阅读者的过程中,妈妈(家庭)、老师(学校)、图书管理员这三类人最重要,而最最重要的莫过于前两类。他们必须是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我身兼两个角色,所以能读到这本书很是幸运。

对于当前的社会现状,很多妈妈是不会阅读的,很多老师也不会。家庭只提供经济条件,保证孩子的时间、书籍、安静的环境,但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家长不是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在学校方面,图书室书籍很多,都是“整整齐齐的端坐在书架上”,供来往的参观者“欣赏”,以示这个学校有“多么的重视阅读”罢了。在选书上也没有学生参与,甚至老师参与都很少。很多老师不读书,甚至个别语文老师也不读,更别说成为什么“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了。更严重的观念错误是很多人以为阅读就是语文老师的事,以致打压语文教学、挤占阅读时间。但事实上阅读是所有学科老师的事,阅读是基础,是工具。很多人是没有这个意识的,功利的教学方式,以致形成恶性循环,越是不重视阅读,其他科目成绩越是差,越是花上更多的时间在其他科目,也就越不重视阅读、越不会阅读了。

图书管理员,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看来这是最轻松的工作,以前还有“大学的垃圾桶”的评价。在中小学里,图书管理员就是整理书籍,打扫图书室卫生,给学生准备要阅读的书,有的图书管理员甚至身兼数职,离这本书里说的“多读书、常读书、善读书、讲故事”真是差的太远了。

我们要做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我们需要提供书籍、时间、环境,这些都容易做到,但是,为孩子示范怎么读故事,怎么样去做一个优秀的阅读者,怎么阅读、怎么思考、怎么分享却不容易,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个家长和老师不断修炼的。

此外我们需要等待、需要鼓励。等待孩子慢慢的成长,慢慢的模仿、练习,当孩子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需要即使的鼓励。

我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我首先要做个会阅读的“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才能更好的去引导我的孩子,以后当我再次走上讲台时才能更好的协助我的学生。

篇2:《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读书笔记

焦荡实验学校李萍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主要讨论了一些很实际的问题,例如,如何选择图书、如何为孩子念读故事,甚至包括书籍的摆放等具体问题。而我想,在中国讨论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还包括整个社会的阅读氛围和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关于儿童阅读,我们喜欢用诗意的句子来描述,但如果从阅读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更加清楚:第一,阅读能力是所有学习能力的核心,如果一个孩子在小学三年级前没有学会阅读,那会影响他整个学习阶段的各科成绩;第二,阅读是一个孩子成才的低成本方式,在阅读方面的投资更能得到成长的回报。所以,我们要从家庭、学校和社区三方面来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这三个方面的情况并不一样:学校受制式化教学策略和教学惯性的限制,推展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社区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社区文化的配合,推展起来也颇为不易。那么,儿童阅读从书香家庭开始,从早期教育开始则相对容易些。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书香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石。书香家庭的设立与延续,需要父母学习多方面的知识。例如,了解优质童书的选择标准和出版信息,了解如何安排阅读时间,了解如何为孩子念读故事,了解如何配合阅读做拓展的游戏。这一切,的确需要父母的付出,但是这些付出是必要的,如同阅读教育专家弗兰西斯•莎耶所说的,“这一切,总是需要投入许多时间的。然后,绝对不会有任何其他的投入,或者是其他领域的学习能够有相同的影响力,让文学为孩子们活起来。”

篇3:《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读书笔记

本活动着手研究的“立体阅读”是把家长、教师一同吸引到阅读儿童文学的大潮中来, 并且把阅读的视角伸向纸质阅读材料的书籍、报刊、杂志, 以及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 把阅读的范围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 打造书香共同体。活动倡导的“策略”, 指的是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读者在阅读时使用的方法和随之学习到的阅读能力, 利用策略让学生不仅爱上阅读并且学会阅读。

二、活动研究的过程

(一) 授之以鱼——培养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英国当代著名的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说:“广泛、如饥似渴、不加选择地阅读是培养辨识力和阅读品味的土壤。”爱上阅读, 有书可读是本活动的第一步。

1.构建阅读体系

(1) 计划体系:

每学期制订《剡山小学“沐浴书香快乐成长”阅读行动计划》,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 每学期突出重点。如2010学年第一学期的阅读行动重点是“激发兴趣, 亲近书香”;2010年第二学期为“学习策略有效阅读”;2011年第一学期为“畅游书海 凸显亮点”。从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层次的提升、阅读策略的习得逐渐过度到形成本校阅读行动的特色。

(2) 指导体系:

组建“一会”“三室”:“阅读行动”委员会、教师“阅读行动”办公室、学生“阅读行动”办公室、家庭“阅读行动”办公室, 构建“剡山阳光读书活动”网络频道, 学生、教师、家长“读书总动员”。

(3) 评价体系:

“书香小队”、“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家庭”等先进集体的评比、“阅读之星”、“读书积分卡”等评价体系的建立。

2.开发阅读环境

(1) 编制推荐书目, 保证读物的质量

以学期为单位, 编制《剡山小学推荐书目》, 利用最合适的阅读时间——每个寒暑假前颁布。书目的选择考虑到图画书与文字书、中外作家、文学与科普、经典与时尚的平衡, 大量参考冰心儿童文学奖、纽博瑞、安徒生奖等国内外儿童文学获奖丛书。书目分必读书、选读书、推荐订阅的报刊杂志、影视作品等, 给予学生充分的选书权。

(2) 建立四级书库, 保证有书可读

在市内各大书店如新华书店、国商书屋建立剡山小学“阳光书柜”, 按年级推荐书目整理书柜, 方便学生购买;

充实更新学校图书馆, 由课题指导组成员出面选择购买优秀童书;

建立班级图书角, 各班制订“好书漂流”制度;

建议家长支持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建立家庭小书库。

(3) 开设读书课程, 保证阅读时间

营养早餐:每天早晨到校, 可以自由默读10分钟左右童书, 然后开始早读。提倡老师利用这段时间为学生读5~10分钟的书。

课前吟诵:语文课前2分钟, 开展经典古诗词、儿童诗诵读, 每日更新。

午间阅读:每周二、四中午12:20—12:50, 为规定阅读时间, 语文老师进教室开展班级读书会, 可以持续默读、聊书、讨论、读后感交流等。

家庭阅读:睡前提倡读20分钟“晚安书”, 低年级让家长朗读, 高年级自己阅读。

特色阅读:开设“说时事、谈人生、论生命”课程, 由教导主任、校长亲自担任该课程教师, 每周一次给五、六年级学生开课, 教育学生开阔视野, 把握时代脉搏。

(4) 拓展阅读时空, 增加阅读信息量

时尚的阅读方式不仅需要“纸质阅读”, 更需要用网络阅读、视听阅读等新兴方式来充实、补充。活动提倡学生看《新闻联播》、《百家讲坛》、《探索发现》等有益身心的电视节目, 观看改变自优秀童书的电影作品, 同时上儿童文学网、中国少年雏鹰网、蒲公英儿童阅读推广网、红泥巴村等网站浏览, 并且要求学生订阅适合自己年段的报刊、杂志。

(5) 组织专题活动, 营造阅读氛围大作家进校园

2007年起, 学校已先后邀请台湾童书皇后管家琪、动物小说家沈石溪、胖叔叔董宏猷、科幻作家张之路来校引领阅读。本课题实施以来, 学校有幸邀请到中国儿童文学创作领军人物曹文轩来校做了“纯美阅读分享经典”的讲座, “大头儿子妈妈”郑春华、“阳光姐姐”伍美珍相继光临剡山讲座、签名售书, 一次次点燃了孩子们的阅读激情, 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主题活动

“故事大王”比赛、“绘本创作能手”评比、故事接龙比赛、好书漂流、PIRLS阅读测试、读书成果三项评比 (读书卡、读书小报、读后感) 等活动的开展一次次把阅读推向高潮, 爱书的热情持续不退烧。

(二) 授之以渔——培养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从活动研究初下发的调查表反应出来的数据中, 我们得知:参与调查的2532名学生有1977名在阅读时没有使用方法, 即使选择有方法的学生, 他的方法也无非是摘抄好词好句, 写读后感而已。这说明学生喜欢上了阅读, 但并不一定懂得欣赏文学的方式。一个成熟的读者在与文本活动的时候会使用许多不同的策略。这种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时使用的方法和随之学习到的阅读能力。如果只倡导阅读而忽视引领, 这样的阅读只能是说是“重数量 轻质量”的低效阅读。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就是让课外阅读进军课堂, 这一载体就是“班级读书会”, 它的开展能让学生从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实作中, 逐步发展起阅读能力。课题组成员潜心研究, 把学生的阅读分“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阶段, 根据不同的阶段, 利用不同的策略开展班级读书会。

阅读前, 主要研究阅读兴趣激发的策略, 采用了预测、意见调查表、概念图等方式;阅读中, 研究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 如整理、图示、文学地图;阅读后, 研究阅读回应习得的策略, 有范恩图、回应日志、聊书、群文阅读等。

(三) 与书共舞——书香共同体构建的策略研究

没有教师对于阅读的热爱, 就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没有家长与孩子的共同阅读就很难形成共同的精神家园。所以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成为儿童读物的第一读者, 这不仅可以随时对孩子的阅读进行监控, 掌握他们的阅读动态及时做出指正, 而且在共读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共鸣能让教育实现事半功倍。

1.聆听大师的声音

学校先后邀请儿童文学博士王林、浙师大儿童文学教授方卫平、著名童书作家、儿童阅读推广人梅子涵对教师、家长进行儿童文学教学专项讲座。派出研究组教师赴扬州参加“亲近母语”组织的儿童文学培训, 赴千岛湖参加首届班级读书会骨干教师研习班。

2.同读活动

每学期开展“大声讲给孩子听”——教师讲述大赛、“我给孩子荐童书”教师荐书比赛、故事接龙比赛, 选择优秀语文教师组成“阅读大使”, 轮流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每年寒暑假颁布亲子共读书目, 每学期邀请家长来校做“客席教师”, 为孩子们推荐好书。教师、家长是学生阅读路上的陪伴者、引领者。

“立体阅读”这一模式把参与的对象进一步拓展, 让阅读的内容得到提升, 阅读的空间得到延展, 阅读能力的教学实现可能, 班级读书会中教给学生的阅读策略, 在培养阅读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随之提高阅读能力, 利用策略让学生不仅爱上阅读并且学会阅读。

摘要:开展立体阅读, 让学生、家长、教师一起参与课外阅读, 培养阅读兴趣, 交给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篇4:打造一年级儿童阅读环境实践小记

关键词:阅读环境;硬件环境;软件环境;“悦读”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7-051-1

一、积极提升硬件环境,开始“阅读生活”第一步

1.打造读书角。我交流所在的这个镇中心小学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只管孩子吃饱穿暖,教育上并不过多关注,阅读就更别提了。怎么办?我便利用家长会的时间,跟家长们介绍阅读的重要性,并汇报我的阅读设想,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后,孩子们的一批书上了柜子。阅读的起始目标达成。这学期不用多说,孩子们的一些比较有质量的书很快就到位了。

2.争取读书时间。我们学校每天中午有20分钟的阅读时间,这个非常好。但是,我也发现,如果老师不重视这段时间,浪费了,或者挪作他用就可惜了。所以,我跟配班的数学老师商量好,这段时间得保证用来阅读,不做其他事情。有了一段独立的时间,阅读就可以进行了。

3.上好绿色阅读课。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都是绿色阅读时间,孩子们可以在这节课感受到课本之外的神奇与美妙。有这么宽松的时间专门用来阅读,一学期下来,学生得获得多少阅读的快乐呀。因此,上好这节课是我的第三个目标。

这三步基础工程其实只是为营造“书香班级”开了个简单的头而已,最重要的还在后面。

二、努力打造软件条件,走好“阅读生活”第二步

1.为学生读书。

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还不认字,书对他们的吸引力并不大,课间和中午,他们更热衷于在教室外玩耍打闹。于是,我每天中午先挑选他们可能感兴趣的简单点的书给他们读。短小、有趣的故事情节很能吸引他们,几天下来,他们就会主动地提前问:“老师,今天读什么书啊?”每次读完书,我都会对那本书进行一个评价,如:“这是×××的书,这本书选得好,里面的故事真有趣!”这个学生就会特别自豪,下了课就立即从柜子上取下来翻看;另外的小朋友也会涌过去看,有时还会借着看。这样,学生玩耍的劲头就渐渐向读书转移了。

绿色阅读课上,我就带着学生读经典的绘本。这些书有的是我从家里带的,小时候儿子读的;有的是网上下载的电子版本。每当这个时候,学生的兴趣都特别浓,教室里安静得可以听见针掉的声音。在文本空白处,我随时提问,孩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但生动有趣,想象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言语的表达在这里展开翅膀。每个周三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课。

2.给学生做榜样。

每天中午的时间,我就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学生们有的指着书上的字认真地读着,有的念着拼音仔细地看着。这个时候,我也会拿一本书坐在前面认真阅读,并告诉他们:“老师读书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你们也要学习哦!”他们会发现,老师坐得很端正,读书的时候很专心,有时还用笔在本子上记一记。不管现在学生能学到多少,但他们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一定会慢慢进入阅读的状态,慢慢爱上读书。

3.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一年级的学生读书是要一步一步指导的。比如刚开始,要指导指着每个字看,不认识的字要迅速看拼音;有图有文字时,可以先看图猜猜故事情节再读字;故事读完了要想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有意思的地方还可以再去看一遍。慢慢的,孩子们能自主阅读了,则重点指导孩子读一段文字,教他们简单的圈画好词好句,学会欣赏和积累。再来则可以让孩子简单写一句话读后感,记录在文章课题旁或一本书的扉页上。先从简单的方法教起,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读书。

三、创意打造“悦读”环境,走好“阅读生活”后续之路

1.用图片渲染。在读书角后面的墙壁上张贴了一些小朋友阅读、卡通人物读书的图片,他们或专心、或可爱的形象让人走近那片区域就自然而然想到要阅读。

2.设“明星专座”。在教室后面排列了五张凳子,那是“阅读小明星”的“专座”。“阅读小明星”是从每天中午专心阅读的学生中选出来的,他们要么是读书状态投入,要么是聆听认真、互动积极,要么是认真阅读保持的时间较长,要么是读书有进步的……被评选上的孩子特别自豪,因为第二天的每个下课他们就可以坐上那张充满“荣耀”的椅子读书了。而没有评选上的孩子也知道往哪方面努力,只要有了进步都有可能坐上那张神奇的椅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大家认真阅读,创造读的氛围,孩子们在这样的形式下有了动力,渐渐的就形成了阅读的常规状态,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3.选漂流书籍。孩子们带来的书不能够全部在读书柜上陈列出来,有的必须先放进柜子里,过一周再与外面摆放的书交换。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不太好,有的孩子想看的书被放进柜子里后他找不到了。于是,我就把孩子们特别喜欢的10几本选出来作为漂流书,按学号顺序放在孩子那里,他下课可以看,还可以带回家去看两天,两天后转给另一个学生。学生对这样的做法也很喜欢,回家没事了就会自己阅读或者和家人共同阅读。

4.借老师书看。对于阅读习惯好,读书速度较快的孩子,我还制定了一个特别的奖励规则:每读完3本书可以向老师借1本书看。我在阅读课上带学生看的绘本吸引了不少孩子艳羡的目光,能够亲手去翻一翻、看一看成了他们的心愿。看出了这一点,我便宣布了这项规定。他们只要到我这里报出3本书名,简单接受我的“考核”,就可以借到1本自己想看的绘本了。这也促使部分学生阅读的热情高涨起来。

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我还采用了更多的方法来创设“悦读环境”,比如:1.让学生在自己读过的书的扉页简单记一记自己的收获,以此来吸引其他孩子阅读这本书。2.将自己的读书体会做成小卡片张贴在阅读区,既让学生之间进行了阅读交流,又记录了自己阅读的成长,更增强了学生的阅读成就感和班级的阅读氛围。3.每个月评选一次“阅读美少年”:结合我校“美少年”评选活动,我班也根据学生读书的数量和反馈情况开展长期的评选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读书习惯,从而将“悦读”进行到底。

篇5: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读后感

书中第一章节讲述的是阅读循环的历程。从选书到阅读到回应周而复始的循环。

首先,合理选择并建立一批丰富的藏书。要选择图书,需要拥有一批藏书,数量和种类都要丰富,同时也要随手可以拿到并合理的陈列和展示这些书籍。

其次,学会阅读。很多宝宝在阅读中都要经历一些历程。从注意书架上的书到选出自己想要的书到确定要读的书,最终静下心阅读,都在一步步的向前发展。宝宝们在完成每一步时都会有成就感,这时候我们需要肯定他完成的每一个小步骤。营造给宝贝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其体味书中的乐趣并专心阅读,逐渐帮助宝贝们一点点的加长阅读,非常关键。

篇6: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读后感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自动自发”地阅读,但这其实是需要引导的。如果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大人为孩子提供各种协助,与孩子分享阅读经验,孩子就可以排除各种障碍,尽情地遨游在阅读世界中!

这是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这本书中告诉我们的。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和《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旨在指导家长和老师通过活动、提问等技巧,帮助孩子亲近图书、自主而愉快地阅读。这本书为常年与儿童、图书打交道的老师和家长而写,它能有效地帮助我们规划、建立一个让孩子能快速进入状态的阅读环境,学习、实践一种让孩子与别人分享阅读并拓展个人阅读的方法。其中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首先我们家长应该静下心来与孩子阅读,带领孩子走进阅读的氛围。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许多家长是自己一边打牌,一边让孩子在旁边看书,试想孩子能真正静下心来阅读吗?家长的心是浮躁的,孩子的心也是浮躁的。每一位家长在家庭中都应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比如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场所看书,在孩子随手就能摸到的地方摆放一些孩子喜爱看的书籍,经常带领孩子逛一逛书店等,使孩子渐渐地爱上阅读,自发地去读书。钱伯斯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自动自发”地阅读,但这其实是需要引导的。如果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大人为孩子提供各种协助,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与孩子分享阅读经验,孩子就可以排除各种障碍,尽情地遨游在阅读世界中!对于具有教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我们来说,这实在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二、阅读时间要有保证。

我们不能期待每个孩子会利用下课或回家后去阅读,而且很多孩子都是来自没有阅读习惯的家庭中,可能都会因为看电视、玩耍、睡觉,而虚渡了时间。所以可以的话,一定要在学校保证孩子的阅读时间。在孩提时期或青少年时期若培养阅读习惯,那么他以后一定是个好的读者。固定的阅读时间长短是指整个时段都用在阅读,这时间不包括准备、调整心情安定下来,和老师指导时间。通常 7 岁左右的孩子,一次大约 15 分钟; 9 岁左右的孩子,一次大约 30 分钟; 13 岁左右的孩子,一次大约 40~~45 分钟左右。有时我们看学生拿出书坐下来,一会儿又蠢蠢欲动时,也就是专心度减弱了。而在这个时候老师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老师应该避免利用这个时间批改作业本,老师也应该利用这段时间阅读自己想看的书!有时低年级的孩子看书,总喜欢和同学分享有意思的故事情节,进而比手画脚起来,这时间老师不需要太过于、并刻意去要求他们安静,否则他们会觉得阅读被压抑了。中年级以上的孩子,便要要求他们安静,因为要开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了。

三、教会孩子做读书笔记。

很少人能够过目不忘,所以当我们再次翻阅这本书时,我们可能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到之前未能注意到的地方,而对一本书有不同的看法或是观点。所以,若是我们能对书中做个简单的记录时,就像念书记下重点,那对书中的情节会更有记忆,也会增加阅读的乐趣。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在阅读时没有留下任何记录,老师和其他人又将如何得知孩子的阅读历程?所以每个孩子都有必要记录下他们的阅读笔记,并善于运用。老师要不断鼓励孩子做这件事。

在记录时不要强迫孩子写下他们对书的感想,因为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在写评语时大部份只会写“很好看!”“很有趣!”所以不需要特别写读后感。老师也绝对不要将同学之间互相做比较,老师和家长也避免在孩子的阅读笔记本上写“你写得太简单了!”,因为这纯粹是记录阅读笔记,如果将它看成一项作业,那么孩子会有压力的。

四、坚持 “讲故事 –读故事”。

有专家指出,时常听讲故事的孩子将来也会有机会成为一位读者。讲故事,是着重在说者与听众间的互动活动;读故事,是着重在作品内容呈现的活动。孩子若不曾经历过听讲的话,便很难迈向自行阅读的阶段,为孩子念读故事是帮助孩子成为真正读者的必经历程。而作者也认为针对所有在学的孩子们来说,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与必要,不是只有低年级的孩子们。最理想的状况,是应该让孩子每天都有机会听上一段文学念读,这一点我上学期做的不错,这学期还将坚持做下去。相信每个老师都曾经念读故事给孩子听,孩子们专注的眼神、聆听的表情,在这当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彼此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所以若时间允许的话,多花些时间念故事给孩子听吧!

上一篇:心里好烦好乱的说说下一篇:婚宴服务流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