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三大举措打造高水平公共艺术教育平台

2024-06-28

北京交通大学三大举措打造高水平公共艺术教育平台(共4篇)

篇1:北京交通大学三大举措打造高水平公共艺术教育平台

为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北京交通大学针对理工院校学生艺术教育较为薄弱的现象,把艺术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去,不断完善公共艺术教育管理体制,在政策上做到“三个到位”,即资金到位、人员编制到位、办公和活动场所到位;在举措上实现“三个统一”,即统一制定规划、统一安排人员、统一使用经费;在效果上达到“三个一体化”,即教学改革与艺术教育建设一体化、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一体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体化,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

——以高水平的学生艺术团建设为先导,发挥艺术团辐射效用。学校将建设高水平学生艺术团体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艺术团辐射作用,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学校艺术团下设交响乐团、管乐团、合唱团、舞蹈团、民乐团、话剧团6个分团,共有团员461名。经过十年建设,艺术团已成为北京高校艺术团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获得北京大学生艺术展演中一等奖11项、二等奖2项、创作奖4项,在两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接连折桂,获得一等奖6项、“优秀组织奖”1项。其中,学生交响乐团成绩突出,演出实力稳定,已成为国内大学生交响乐团“第一军团”。

艺术团曾作为唯一非艺术院校代表承担了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北京地区巡演任务,先后在高校中举行专场交响音乐会近30场;与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交响乐团、美国青年交响乐团、亚洲青年管弦乐团等合作演出;参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闭幕式和庆祝国庆60周年“花样年华”演出重要演出;承担了“青春奥运,精彩北京——首都大学生爱乐乐团纪念奥运倒计时100天专场音乐会”重要演出任务,北京2008奥运会主题口号发布仪式暨第三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闭幕式大型文艺演出;国庆60周年盛大庆典中,参与复兴之路大型文艺演出等重要任务。2009年11月,交响乐团作为首个赴台文化交流的大陆学生艺术团体,在台湾举行三场巡回义演,演出所得全部捐给“8.8”水灾受灾同胞。2010年,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专场演出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广泛实践活动基础上,学校在校内每月举办一期“校园艺术沙龙”,由6个分团轮流承办,演出时进行现场讲解。此外,艺术团大量吸收零基础团员,定期进行艺术培训,成为校内艺术欣赏实践课的有效延伸。

——以艺术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融合为核心,提升师生思想教育水平。学校十分注重将艺术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高度融合,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作用,于2002年在全国高校中首家推出了大学生版《长征组歌》,表达了交大学子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光荣传统的决心。《长征组歌》是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于1965年创作演出的大型声乐套曲,讴歌了红军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为原汁原味再现《长征组歌》,学校为演员们讲长征历史,请老艺术家、老红军讲解创作过程,使一批又一批学生演员深受教育和感染,提高了艺术团团员思想艺术水准,使演员和观众共同受到了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

艺术团先后在校内上演30余场,并在国安剧院、人民大会堂多次公演,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得到中央领导高度赞扬。艺术团还赴沈阳铁路局、海淀剧院、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等,为铁路职工、武警官兵、社区居民等社会各界人士举办专场演出20余场,将长征精神带到社区、带到基层,成为学校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区的一项重要活动。

此外,学校在艺术团设立临时团支部,督促团员学习相关时事政治,提高团员政治意识,并深入开展提高团员先进性教育,培养团员吃苦精神,激发团员发挥模范作用,实现了艺术教育与理想信念的高度融合。

——以完善的公共艺术教育管理体系为保障,实现艺术课程全覆盖。学校专门成立了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任组长。每年年初,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专题研讨艺术教育工作,并将艺术教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主管校领导每月与艺术教育中心教师和同学代表召开研讨会或专题工作会,制定工作计划。1999年底,学校成立艺术教育中心主抓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教学和实践环节,此外还设立学生艺术团,下设6个分团,每个团配备带团教师一名、指导专家若干,形成了机构健全、层级分明的管理机构,构建起完整的公共艺术教育管理体系。

为实现艺术教育课程全覆盖,学校将艺术教育工作纳入教学计划,第一课堂的艺术类选修课一学年共覆盖学生约4620人次,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都能至少选上一门艺术类课程。为确保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艺术教育中心共有正式在编教师7人,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5人本科学历。学校还聘请北京管乐协会秘书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指挥石伟民,著名长号教育家、原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管乐教研室主任、长号教授胡炳余等一大批专家进行指导。

篇2:北京交通大学三大举措打造高水平公共艺术教育平台

一、招生项目及计划

我校2021年高水平艺术团招生计划为2人。

舞蹈类:拟认定2人,项目为古典舞、民族舞;

声乐类:拟认定2人,项目为民族唱法、美声唱法。

注:我校将根据实际报名和测试情况调整以上各项目拟认定人数,拟认定总人数不超过4人。

二、报名条件

1.品学兼优,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特长和较好文化课成绩,符合教育部和生源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报考高水平艺术团规定及我校2021年招生项目要求。若考生所在省份组织高水平艺术团招生统一测试,考生必须按要求参加测试并成绩合格。

2.考生须获得国家级等级测试机构统一水平测试业余考级最高级证书。

3.项目要求

舞蹈类:形象气质佳,女生要求身高1.62米及以上,男生要求身高1.70米及以上,具有独舞能力,有较好的艺术表现力;

声乐类:有声乐训练基础,具有独唱能力,识五线谱,有大型演出经历,在同等条件下具有钢琴伴奏能力者优先。

注:每名考生只允许报考一个项目。考生提供的资格证书上的项目,必须与报名时所选定的项目一致。

三、报名

请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于2021年1月5日至3月1日,登录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网址:https://gaokao.chsi.com.cn/zzbm/gspystbm/),按系统内要求填报信息并上传报名材料,完成网上报名。上传报名材料包括:

1.北京中医药大学2021年高水平艺术团申请表(按照系统提示填写信息后生成,须打印加盖中学公章,学生本人和中学校长签字后再次扫描上传);

2.考生本人身份证正反面清晰电子扫描件;

3.最高等级证书清晰电子扫描件(需与报考项目一致);

4.所在中学出具的.艺术团证明清晰电子扫描件(需注明在团起止时间);

5.高中阶段参加比赛获奖证书清晰电子扫描件;

6.个人表演视频(录音录像须是同期声且不得变换镜头拍摄及后期编辑处理)。

以上材料第1-5项上传至报名系统后,须点击“完成上传”后方视为完成网上报名,未按要求完成网上报名或材料不合要求者,视为报名无效。第6项使用U盘进行存储,通过EMS快递至我校,寄出截止日期为2021年2月26日,以邮戳为准,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补寄,邮寄U盘恕不退还,视频文件和U盘上请注明姓名和身份证号。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100029;联系电话:(010)64286231。

四、初审

1.我校将组织专家对考生进行初审,确定合格考生名单。凡未在网上报名或未获得初审合格资格的考生不能参加我校组织的高水平艺术团招生测试。请于2021年3月19日后登陆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和我校本科招生信息网(http://bkzs.bucm.edu.cn)自行查询初审结果,学校不再通过书面或电话通知本人。

2.通过初审的考生务必于2021年3月24日前登录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确认参加测试。确认参加测试的考生须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报到和参加测试。报到时学校将对考生的资格进行复查,如发现考生不符合报名条件或与网上报名信息不符,将取消其测试资格。未按时确认参加测试的考生将视为自动放弃考试资格和退出选拔程序。

五、测试

1.报到:

时间:2021年3月31日(星期三),8:30。

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平街校区体育馆一层。

考生本人现场报到,报到时需携带以下材料:

(1)本人身份证、学生证原件(无学生证需所在中学出具证明);

(2)最高等级证书和高中阶段参加比赛获奖证书原件;

(3)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内打印的准考证。

报到现场考生抽取出场顺序后,由工作人员引导至指定测试场地,按照出场顺序开始测试。

2.测试内容:

舞蹈类:自选舞蹈一个(古典舞或民族舞)3分钟以内、基本功和技术技巧组合展示2分以内;

声乐类:自选歌曲一首(5分钟以内)、五线谱视唱(一升一降以内,长度十六小节以内)。

3.注意事项:

(1)评委可要求考生从曲目的任何地方开始或结束表演;

(2)自带服装、道具、乐器(我校可提供钢琴)、伴奏mp3等演出相关物品;

(3)现场表演舞蹈或演唱曲目不得与提交视频相同;

(4)测试内容若有变化,请以测试现场工作人员要求为准。

六、认定与录取

1.本着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我校将根据考生测试成绩情况确定我校2021年高水平艺术团合格考生名单,并按教育部规定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者认定资格生效。

2.获得我校高水平艺术团认定资格的考生,须按生源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统一安排要求参加高考和填报志愿。

3.获得我校高水平艺术团认定资格的考生,除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外,高考成绩达到我校在考生生源省份本科第一批次普通类统招最终模拟投档线下20分以内,且不得低于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不得低于所在省份省级招办划定的高水平艺术团参考录取控制分数线),由学校审查、录取。对于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高考投档成绩应分别达到所在省份确定的相关最低录取控制参考线上一定分值(北京40分、天津20分、山东50分、海南40分、浙江10分、上海0分;河北、辽宁、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40分,江苏30分),由学校审查、录取。

七、监督机制

1.考生须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凡不符合报名条件或通过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违反国家招生工作规定行为的考生,一经发现,按规定取消高水平艺术团资格。

2.学校纪委办公室对特殊类型招生工作开展监督,受理有关招生工作人员违纪违规问题信访举报。

3.学校派专人对测试工作进行现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所有专项测试实行全程录像备查。

篇3:北京交通大学三大举措打造高水平公共艺术教育平台

1.1 国内研究者对选育关系的认识

我国研究者普遍认为: (1) 选材要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实践进行实际考察; (2) 选材与育才有着密切的联系; (3) 运动员成才的前提条件是:科学的选材加上科学的育才。科学选材必须了解和掌握运动训练的规律和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以训练为手段诱发运动才能的发挥, 才能做到选育结合。科学选材和科学育才成就了运动员成才的充分必要条件。

1.2 国外研究者对选育关系的认识

我国学者隗金水对国外研究者针对选育关系的认识进行如下总结: (1) 运动员选材并不是运动技术完善过程中某个阶段上一时一事的工作, 而是贯穿于整个多年训练过程的一个不停顿的工作; (2) 选材的难度在于不仅要知道冠军或记录创造者的最终模式, 而且要知道目标和理想是怎样实现的, 在运动技能提高的各个阶段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3) 选材始终与育才 (特别是训练) 密切联系的一个动态过程, 离开育才谈选材, 是不切合实际的。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我校高水平运动队从事不同专项训练的4位教练员, 其中足球与橄榄球两队由同一教练员带队训练, 其基本情况见表1。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教练员的访谈, 从“教练员队伍专业素质建设现状”、“运动员选才依据、工作现状及模式”、“运动队硬件设备现状”等三个方面对我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 现逐一阐述如下。

3.1 教练员队伍建设现状

我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队伍主要来源于本校体育教师队伍, 并且教练员还承担体育教学工作。教练员主要采用任命制形式, 没有专门的教练员评价标准和方法, 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 以及学校学院对教练员的重视不够, 难以充分调动教练员事运动训练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3.2 高水平运动队的选材工作现状

生源是进行高水平运动训练的必要前提。据调查研究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 学校的自主权较小, 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 由招生办、教务处、体育局共同负责; (2) 文化课分数要求越来越高, 一些竞技成绩高的运动员由于文化课水平较低, 无法进入我校高水平运动队学习; (3)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来源比较单一缺乏, 一般都靠“特招”“单招”来改变状态, 忽视“开发”和“培养”。

3.3 我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3.3.1 经费拨付现状

我校高水平运动队经费严重短缺。教育部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人年均经费为四千至五千, 但人不能满足我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需求。我校体育经费的投入的支持力度较小, 资金分派不均。高水平运动队难以组织队员调整加强饮食营养, 不能保证训练、比赛、饮食所需, 这一问题严重影响制约着我校办队的质量、规模和层次。

3.3.2 场地器材建设

我校训练场地设施虽时时更新, 但依然不能满足我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发展的需求, 需要更新和添置现代化训练设备以及更加标准的训练场地。例如我校健美操队没有标准的训练场地, 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训练效果。同时器材不完善, 申请难度大, 更加没有科学的训练仪器。

4 调查结果论述与建议

我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综合实力在全国范围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了解并解决高水平运动队员的选育结合问题有利于完善我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为促进我校运动队建设在实践中有效的推行“选育结合”工作, 提升我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竞争力, 有针对性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发展建立体育后备人才调控机制

建立形成“一条龙”的后备人才输送源, 可根据本校传统项目的设置, 与其他中小学建立选材—育才—成才的完整、系统的科学训练体制,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进行远程投资, 建立符合我校教育系统可行的课外业余训练体制, 使三线队伍自然衔接, 保证训练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科学性。

4.2 完善和提高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队伍的综合能力

运动队教练员专职化, 逐步调整我校教练员队伍的人材结构, 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 完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适当引进或外聘高水平教练员担任专职主教练, 不断提高教练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能力。重视和挖掘本校教练资源, 聘任本校教师中具有教练潜质、专项好、业务强的教师担任高水平运动队助理教练。增加与外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交流平台, 增进对其他运动队的了解, 适时调整技战术。

4.3 加大对高水平运动队的资金投入, 保证资金的均匀分配

从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上加强对我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重视, 例如给予饮食补助, 或是开设高水平运动队餐厅保证运动员的营养。保证运动员的营养不应只根据其运动成绩竞赛成绩, 择优给予。没有良好的饮食保障, 对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竞赛成绩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学校的重视应当将政策切实落实, 而非在运动队取得成绩时给予名誉和表面上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学生运动员的发现和培养[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12) .

[2]隗金水.运动员选材的选育结合理论实证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 2006:47-51.

[3]黄艳, 朱勇.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思考[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5 (12) .

[4]刘炳辰, 孙强, 等.普通高校“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探讨[M].安徽体育科技, 2010, 1 (31) .

[5]王波.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因素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 2000 (4) :15-22.

篇4:北京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测评

根据“十二五规划”,北京市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尤其是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诚然,教育既是民众关注的焦点,也与国家的未来紧密相关。北京虽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但它的战略定位仍包括文化中心,这意味着它与教育中心仍密不可分。无论是从教育本身的意义还是北京自身定位来看,建设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都是北京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

二、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对于教育均衡情况评价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即根据相关理论和作者对教育均衡的理解,提出一套测度教育均衡情况的指标体系。如李海涛[7]从机会不平等,过程不平等,结果不平等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王建容等[10]从受教育机会,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董世华等[3]设计了测度师资、生源和教育保障均衡度的指标体系。随着GIS技术的发展,也有学者提出将其引入教育均衡情况评价中,如李永超等[8]。以上学者的研究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李海涛和李永超等所选指标偏少,且没有考察职工的情况;王建容等所建指标体系都存在信息重叠,且部分指标难以得到数据。

也有少部分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如陆璟[9]利用上海2009年PISA数据评估了义务教育中学习结果的平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和克服学生背景的学习公平;陈丰[2]考察了我国城乡间师生比、学历合格率,高学历教师所占比例的差别;鞠闯[6]基于辽宁省凌源市的数据,用层次分析法评判了城乡教育均衡情况,并根据该市所有学校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值测度了该市校际教育不均衡情况;谢齐云[11]在益阳市赫山区调查了40所小学的教育资源配置情况,根据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评价了该区的教育均衡情况。上述实证研究均未考察教育均衡情况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本文在研究中将弥补这些不足。

三、指标与数据说明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0—2014年《北京教育年鉴》。结合这些数据,再综合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现行标准汇编》(下面简称《标准》)中提到的师资相关指标,本文计算了以下6个指标以衡量北京各区县小学师资水平的差异。

(1)专任教师占比。该指标为《标准》中已有指标,可反映教职工队伍的组成结构。从理论上来说,该指标维持在某一定值附近较为合适。若教职工数太少,无法保障教辅和后勤工作的质量;若专任教师数太少,无法保障教育工作的质量。计算公式为:

专任教师占比=专任教师数/教职工数

(2)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该指标可反映专任教师团队的质量,且仅有此指标可反映高水平专任教师的情况。根据《标准》,小学教师应至少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拥有本科以上学历明显高于这一标准。该指标取值越高,说明学校专任教师的水平越高。计算公式为:

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数/专任教师数

(3)中级以上职称教职工占比。该指标可反映教职工团队的质量,且仅有此指标可反映高水平教职工的情况。教职工职称需要国家评定,只有教职工队伍中的佼佼者能通过考核,因此拥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职工往往拥有更高的素质和更突出的工作成果。该指标取值越高,说明学校教职工水平越高。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中级以上职称教职工占比=中级及以上职称教职工数/教职工数

(4)教职工与学生之比。该指标为《标准》中已有指标,可反映教职工配备的数量。从理论上来说,该指标维持在某一定值附近较为合适。若教职工配备数目太多,会使教职工工作量太少造成资源浪费;若教职工配备数目太少,则会因教职工工作量太大降低教育质量。计算公式为:

教职工与学生之比=教职工数/在校学生数

(5)每班配备专任教师数。该指标为《标准》中已有指标,可反映专任教师配备的数量。由于教学活动等均以班为单位开展,分析这一指标可了解平均每个班受专任教师教育和管理的情况。计算公式为:

每班配备专任教师数=专任教师数/班数

(6)每班配备职工数。该指标为《标准》中已有指标,可反映职工配备的数量。由于学校的教学活动等均以班为单位开展,分析这一指标可了解平均每个班分配到的教辅资源情况。计算公式为:

每班配备职工数=(教职工数-专任教师数)/班数

由于数据上报错误或各学校上报数据统计口径不一,前3个指标在实际计算中出现一些大于100%的值,本文统一将其调整为100%。

四、指标赋权

(一)数据预处理

根据上文的指标说明,可知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和中级以上职称教职工占比为正向指标。而专任教师占比、教职工与学生之比、每班配备专任教师数和每班配备职工数则为适度指标,这是因为:一是这4个指标都反映了教师的编制情况,根据中央和教育部文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原则为“从严从紧”,即在保证需要的前提下尽量精简教职人员,这符合适度指标的特点;二是《标准》对这4个指标的取值都有规定,各学校在建设教职工队伍时亦会参考这一标准,因此各指标的实际取值大都落在规定值附近。

对4个适度指标,本文所选的正向化方法是先减去适度值并取绝对值,再用最大值法正向化,因为该方法为线性变换,不会扭曲数据本身的分布。而且数据接下来还要进行标准化处理,选择何种线性正向化方法最终都大同小异。将所有指标正向化后,用z-score的方法将它们标准化。

(二)球形度检验

球形度检验显示,统计量取值为0.633,P值为0.000,因此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零假设,认为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三)指标赋权与合成

此处因子分析基于相关性矩阵,旋转方式为最大方差法,最终提取4个因子,此时能解释原始数据93.206%的方差。若抽取的因子少于4个,则从有的原始变量(如中级以上职称教职工占比)处提取的信息就小于0.5,存在很大的信息损失。

结果显示,因子1可代表教职工配备的数量,因子2可代表教职工配备的结构,因子3可代表教职工的职称情况,因子4可代表专任教师的学历情况。

合成总因子时采用加法合成,因为因子得分有负值,不符合乘法合成要求数据均大于零的条件。此处合成总因子时对4个因子均赋予相同权重,因为教职工配备的数量和结构都会影响学生受老师教导的时间、老师工作的时间与质量、教辅工作的保障情况;教职工的职称评定情况会影响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教职工的质量;专任教师的学历情况会影响学生受教育的质量。很难判定四者孰轻孰重,因此赋予相同权重。由于SPSS输出的因子得分经过标准化,在合成时需要将它们化为未标准化的因子得分,最终总因子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2.623、1.127、0.937、0.906分别为因子1~4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

本文中只有此处用的是非标准化的因子得分,在分析各因子本身的情况时,所用的仍是标准化的因子得分。

合成总因子得分时各指标所占权重见表1。易知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和中级以上职称教职工占比的权重最高,说明最终合成的总因子更多地反映了师资质量的信息。

五、达标情况分析

《标准》大多只规定指标的最佳值,如规定每班配备专任教师数为1.8。此时指标达标率难以计算,因为无法将所有每班配备专任教师数不等于1.8的学校均判为不合格。因此,对于教职工与学生之比和每班配备专任教师数,本文将指标取值落在区间[(1-1/3)×最佳值,1+1/3×最佳值]范围内的学校均判定为合格学校。这是为了与《标准》对每班配备职工数的取值范围规定保持一致——《标准》将每班配备职工数的取值范围规定为[0.3,0.6],即0.45是最佳值,合格区间为[(1-1/3)×0.45,(1+1/3)×0.45]。专任教师占比的最佳值是91%,若仍按上述方式计算合格区间会使区间上限超过1,因此先计算职工占比的合格区间,再转化为专任教师占比的合格区间,即计算[0.91-1/3×(1-0.91),0.91+1/3×(1-0.91)]。

(一)专任教师占比的达标率

据《标准》,专任教师占比应为91%,合格区间为[0.88,0.94]。2009—2013年指标达标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高为26.09%(2012年),最低为17.65%(2009年)。总体来看,专任教师占比达标率一直很低,且无显著提高。

查看原始数据,可发现绝大部分学校专任教师占比都在88%以下,某些学校专任教师占比甚至不到60%,说明学校的职工占据了超量编制名额。

(二)教职工与学生之比的达标率

据《标准》,小学教职工与学生之比应为1:19,换算成小数约为0.0526,合格区间为[0.0351,0.0701]。2009—2013年指标达标率呈现出先升后降再维持稳定的趋势,最高为26.67%(2010年),最低为17.65%(2009年)。总体来看,教职工与学生之比达标率一直维持在20%左右,且基本没有提高。

查看原始数据,可发现绝大部分学校教职工与学生之比都超过了合格区间上限,说明许多标杆学校存在严重的教职工超编问题情况。

(三)每班配备专任教师数的达标率

据《标准》,小学每班配备专任教师数应为1.8,合格区间为[1.2,2.4]。2009—2013年指标达标率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最高为35.29%(2009年),最低为15.22%(2012年)。可知,每班配备专任教师数达标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一直在下降。

查看原始数据,可发现绝大部分学校的每班配备专任教师数都超过2.4,说明绝大部分标杆学校的教师编制都超出标准。

(四)每班配备职工数的达标率

据《标准》,小学每班配备职工数应为0.3~0.6。2009—2013年指标达标率呈现出先降后维持稳定的趋势,最高为72.55%(2009年),最低为55.56%(2010年)。

查看原始数据,可发现有的学校每班配备职工数甚至超过了1,说明这些标杆校的职工编制远超正常范围;有的学校每班配备职工数少于0.3,需增加职工编制。

总结这4个指标的达标情况,可发现很多学校无论是专任教师还是职工都存在超编现象。此外,本文还发现《标准》中对各指标取值的规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标准》中规定,小学的教职工与学生之比应为1:19,班均学生数应为每班45人。由此可算得每班配备教职工数应为45/19≈2.3684人。若按职工占教职工的比例不超过91%的标准计算,每班配备专任教师数应约为2.1553个,每班配备职工数应约为0.2131个。但《标准》中同时规定,每班配备专任教师数应为1.8个,每班配备职工数应为0.3~0.6个。这导致从专任教师占比的达标率来看,职工的超编问题比专任教师的超编问题严重;但从每班配备专任教师数和每班配备职工数的达标率来看,专任教师的超编问题比职工的超编问题更为严重。

(五)北京总体的达标情况

计算以上4个指标的达标率并不能总括性地了解北京市所有标杆学校整体的达标情况,需借助于前文的因子分析以进行综合评价。由于《标准》并未对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和中级以上职称教职工占比的取值做出规定,此处计算时将这两个指标排除在外,即排除因子3和因子4。此时总因子得分的计算公式为: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知此处因子1和因子2的得分计算公式为:

因子1=-0.237×Zscore (正向专任教师占比)+0.410×Zscore (正向教职工与学生之比)+0.571×Zscore (正向每班配备专任教师数)+0.194×Zscore(正向每班配备职工数)

因子2=0.764×Zscore (正向专任教师占比)+0.037×Zscore (正向教职工与学生之比)-0.326×Zscore (正向每班配备专任教师数)+0.346×Zscore(正向每班配备职工数)

将各指标的各项标准值正向化和标准化后代入,算得因子1的标准得分为0.3664,因子2的标准得分为0.3983,总因子的标准得分为0.5081。若因子得分的实际值小于该标准值,则判定为未达标。

计算的结果显示,在2009—2013年北京总因子得分的达标率并没有上升,反而呈现出在波动中略微下降的趋势,最高为22.22%(2010年),最低为13.04%(2013年)。

观察因子1和因子2的达标率,可发现近4年因子2的达标率均大于因子1的达标率,且因子1的达标率逐年下降,因子2的达标率则在波动中逐步上升。这说明虽然各标杆学校教师配备结构的达标情况正在优化,但教师配备数量的达标率却在不断降低。

总体而言,北京各标杆学校的师资水平达标情况并不乐观,教师的超编问题趋于严重。

六、各项得分随时间的变化

(一)集中趋势的变化

原数据中包括一些新成立的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职工队伍已基本建立,但刚开始招收学生,班级数与在校学生数都远远小于其他小学,这些新成立的学校就成为了异常值。故接下来的分析均采用对异常值不敏感的统计指标和方法。

此处采用Friedman检验以检验各年的总因子得分间是否有显著差别,因为各年份因子得分方差不齐,且各年样本不独立(许多标杆学校会连续两年或多年入选)。计算得到的Friedman统计量的值为4.004,对应的P值为0.405,因此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原假设,即没有证据表明各年份的总因子得分间存在显著差异。

将4个因子的得分按年份分组并进行Friedm an检验,发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只有因子4的得分随时间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计算结果,可发现只有因子4的得分是逐年上升的。这说明2009—2013年,北京各区县小学专任教师的受教育程度在不断提高。

(二)学校因子得分差异的变化

本文考察各学校在各因子上得分的差异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选择十分位距作为测度指标。计算结果显示,大部分因子的十分位距并未随年份的变化而产生明显变化,只有因子3的十分位距在2013年有显著上升。查看原始数据,发现这是因为该年通州区的所有学校和怀柔区的一所学校仅上报了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数,导致十分位数过低。

总体来看,各区县间的差异未随着时间推移明显缩小,说明北京各区县小学间师资水平不均衡现象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七、各项得分在不同区县间的差异

(一)区县间得分差异

因各区县所有因子得分均存在方差异质性,且各区县标杆学校数据是独立的,所以本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判定各区县各因子得分是否有显著差异。

检验结果显示,各区县在所有因子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因子1的统计量为72.847,而其余因子的统计量取值在36~60,这说明各区县在因子1上的得分差异是最大的。

由各年各因子按区县分组计算的方差分析的F值来反映各年份区县间差异的变化,可发现各区县因子2得分间的差距呈现出随时间递增的趋势,因子3得分间的差距呈现出先下降,再缓步上升的趋势。这说明各区县标杆小学教职工配备结构间的差距在随时间增加,中级以上职称占教职工比例间的差距先降后升。

(二)区县内部离散程度差异

由于各区县标杆学校的个数有限,无法计算十分位距,只能用四分位距衡量区县内部因子得分离散程度的差异。

总体来看,朝阳区和延庆县各因子得分的四分位距都很低,说明朝阳区和延庆县内部各学校的差异最小;密云县绝大部分因子得分的四分位距都较高,说明密云县内部各学校的差异较大。其余内部差异较大的区县还有通州区、石景山区。

八、结论

上一篇:医院优服办工作人员职责下一篇:易错常见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