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2024-05-26

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共9篇)

篇1: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九年级历史教

学计划(2)

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青龙私立阳光学校

于海月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负责九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为了使本学期的工作在紧张有序的氛围中进行,我特别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并结合九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任务,主要是九年级上、下册世界史部分。其中,结合中考大纲的要求,九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第四单元的步入近代到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的学习,主要内容涉及到 14 世纪上半叶,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手工工

场、文艺复兴运动、地理大发现和早期的殖民扩张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使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从 17 世纪上半叶到 19 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势力,获得了政治统治权。但同时由于资本家的残酷剥削,阶级矛盾空前激发,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并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 19 世纪下半叶到 20 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以电力取代蒸汽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文学艺术空前繁荣。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斗争趋于白热化,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九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为第一至第八单元的全部内容,包括: 1917 年的

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使资本主义在战后得到了短期的稳定,但 1929 至 1933 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资本主义世界。为了摆脱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意大利、德国、日本先后实行法西斯专政,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和英、法的绥靖政策,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终,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先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战后时期,亚、非、拉国家民族运动逢勃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的政策,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峙的局面。争取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当代国际面临的重大问题。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现了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同时,文学艺术得到迅速发展; 反映被

压迫民族和人民觉醒的亚非拉文学勃兴; 在资本主义的文学领域里,产生了各种流派,反映了社会的复杂面貌。

二、教学措施 1. 课堂教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教育,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在授课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2. 教学方法贴近学生实际,尽量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以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习积极性。

3. 课程安排的基本模式是一节新授课,一节复习、练习课搭配进行,及时巩固的,不让学生积累太多,产生厌烦情绪。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4、历史事件的讲述和学案的设计要明确各历史要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成清晰地脉络,便于形成历史学习规律,方便记忆。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完成九年级上下册世界史的讲授,使学生对世界史的史实形成清晰地脉络,基础知识得到巩固。九年级

历史教学计划 除此之外,在讲课过程中,及时提及中国近代史与世界史的关系,使二者融会贯通,同时为下学期的中国史复习做准备; 在巩固练习方面,适当渗透针对中考考题模式的答题技巧,比如材料解析题中的题干分析方法:“结合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的不同答题方法。

为下学期的综合复习乃至中考做准备。

三、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完成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的学习和测试 第二周: 第五单元; 单元检测 第三周: 第六单元: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单元小结; 九年级各科测验考试 第四周: 讲评、分析九年级测验考试,第七单元,单元小结:

第五周: 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单元小结 第六周: 期中复习九年级上册 4---8 单元内 容 第七八周: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第八周: 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小结 第九周: 第二单元; 单元小结 第十周: 第三单元;

单元小结 第十一周: 第三单元; 单元小结 第十二周: 第四单元: 单元小结 第十三周: 下册 1---4 单元复习、测试 第十四周: 第五单元; 单元小结 第十五周: 第六单元; 单元小结 第十六周: 第七单元; 单元小结 第十七周: 第七单元; 单元小结 第十八周: 第八单元; 单元小结 第十九周: 第 5—8 单元总结复习; 学生自 主复习九年级上下册 第二十周: 期末测试

篇2: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湖头中学 柳庆安

新的学年马上开始了,为了在有效的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的搞好历史教学,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计划为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重探究性学习,倡导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世界历史的学习缺少一定的心理准备。从上学期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但不同班级的学生在个性、学习风格等方面截然不同。面对新学期学习方式的进一步改革、学习内容的深入,学习任务的加重,加之有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够,教师应帮助他们正确自身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分析其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要学习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复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且有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的内容包括:西方文明之源、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英法美日俄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等。《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及挫折、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演变、亚非拉美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等。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复习内容包括:西周的分封制、春秋战国大变革的时代、秦汉大一统等内容。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教材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4.内容分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

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世界现代史主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进入现代以来,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形成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培养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各方面素养。

五.主要措施

1.细读中考说明、课程标准,进一步分析历年来的中考试题,拓展视野,把握中考脉搏。

2.全面完整的阅读全套教材,理清教材体系安排,找准重点、难点、考点、热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探索整理,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以

4.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5.针对学生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对关键学生要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更要注重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缓解压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时间及内容地具体安排:

第一周 《世界历史》上册

第2、3课 第二周 《世界历史》上册

第8、9课 第三周 《世界历史》上册

第10、11课 第四周 《世界历史》上册

第12、13课 第五周 《世界历史》上册

14、复习测试 第六周 《世界历史》上册

第17、18课 第七周 《世界历史》上册

第19、20课 第八周 《世界历史》下册

第21、22、23课 第九周 《世界历史》下册

复习第十周 《世界历史》下册

复习测试讲评 第十一周 《世界历史》下册

第1、2课 第十二周 《世界历史》下册

第3、4课 第十三周 《世界历史》下册

第5、8课 第十四周《世界历史》下册

第9、10 第十五、十六周11、14、15、16、17对《世界历史》上、下册

进行综合复习

第十七周复习《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4、6、7课 第十八周复习《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8、9、10课 第十九周复习《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2、15、16课 第二十、二十一周 复习《中国历史》第一册

测试、讲评

篇3: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 讲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综合起来, 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的产生一方面无可供借鉴的经验, 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宗旨下, 我们要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新课程强调要关注学生发展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三维”目标, 是为了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他们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复习计划的制定, 也要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一) 研究“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要求

历史与社会的课程综合了历史, 地理, 人文, 社会学, 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是一门培养学生对整个知识系统的综合认识为目标的课程, 是对所有内容的大检阅。因此, 要认真学习与仔细研究考试说明, 把握考试方向, 这样在复习的时候才有侧重点, 做到有的放矢。课程内容包括“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传承的文明”和“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三个主题。主题“我们生活的世界”, 讲述社会是怎样的, 这是对社会生活要素的整合;第二个主题“我们传承的文明”, 讲述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 这是对反映社会发展的史实的整合;第三个主题“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讲述社会应该是怎样的, 这是对当代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的整合。同时, 第一个主题又承载着传授历史、人文地理、社会等学科的概念、要素和线索等基本知识的功能。这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 制定复习计划和方案

九年级复习内容庞杂, 时间又紧, 教师要为学生合理的从整体上把握复习时间, 另外在复习层次上要以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上加以考虑, 并有相应具体计划与方案。复习形式上注意精讲。多练, 细评, 讲练结合, 专题讨论, 个别辅导, 并采用集体备课。

1. 落实目标测试

复习时的目标测试主要以课堂练习、反馈纠正为手段。首先应选好练习题, 其基本标准是:要有代表性;要有丰富的知识内涵, 能反映教材知识的系统性:要有培养能力价值, 使学生练习后能力有所提高;题目尽可能新颖, 能激发学生作题激情。其次在课堂上定时定量, 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效率。第三, 练习后及时评讲。这样才能查漏补缺, 又能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

2. 收集整理信息资料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是我们初中阶段的战略大决战。只有充分地掌握大战前的各种信息, 才能“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学业考试复习其间, 我们会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 包括考试说明及其特点变化, 试题类型及变化。内容范围及难易深浅, 等等。虽然这些信息并非试题本身, 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能够使教和学有所依据, 不会如无头苍蝇, 盲无目的。

3. 保证复习模式深入、有效

第一, 教师要交待学习的主要内容, 并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什么程度, 有目标的学习比搞“复习世界大战”要有效得多。第二, 师生要系统回顾基础知识,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毕竟学业考试主要考查的还是基础知识, 重在弥补知识缺漏, 使之形成知识网络与结构。第三, 教师要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 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 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 注意解题方法和本学科能力的培养, 教会学生善于归纳和总结知识之间纵横的联系和比较。第四, 要根据学生实际制订适当的复习量。复习课中常看到教师布置了超量的复习内容。而这种复习模式并不可取, 教师们可以通过试验比较发现其效果很差, 一堂课不可能复习完两堂课的内容。

二、构筑新模式保障历史与社会复习课计划的实施

(一) 理清线索, 帮助记忆

在记忆过程中加深理解在历史与社会复习中要达到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记忆能力。首先, 要在复习中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解决难点。例如, 讲“和平”问题, 可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历史和地理知识, 鼓励他们从其他历史、地理书籍中归纳事实, 分析霸权主义者干涉别国内政的事例, 明确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当代世界和平面临的主要威胁。讲“发展”问题, 可在世界版图上, 大体勾画出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域分布, 并引导学生回顾西方国家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征服、掠夺和统治的历史, 找出当今世界南北发展差距和根源。在复习时, 要让学生明白, 强调理解地记忆历史与社会知识, 可使他们做到“不但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其次, 在复习中采用对比和比较的教学方法, 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加强记忆能力。例如,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可以采用比较和对比的教学方法, 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从战争的性质、结果两方面来比较, 从而加强记忆。再次, 复习时还可运用归纳法来加强、加强记忆。例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时, 可以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成一表格, 按内容大致分成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及其他内容。这样, 按内容分类记忆, 可以使学生在对比中加深了记忆。除此之外, 还可以采用图示、顺口溜等记忆法来帮助学生记忆。

(二) 确定重难点, 构建网状知识结构

提高复习效率。在第一轮全面阅读教材, 查漏补缺复习之后,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 掌握知识结构、着重培养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和系统化的思维能力, 进一步掌握基本理论。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 深刻理解, 突破难点, 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可以把历史与社会课本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纳重点。例如, 归纳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条件、根源、主要内容、措施、探讨事件的历史影响, 归纳的重点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经过、结果, 难点是对改革的评价及其启示。在归纳人物的时候, 归纳人物活动事件、观点、主张、后人的评价 (人物的作用、地位、影响、贡献和功过) , 归纳的重点是人物的事迹及其评价, 难点在于人物的评价。对具有可比性的人物进行合理的联系、比较, 另一方面更需要对专题内各人物进行适当类比, 这有利于学生"多视角, 多层次"认识历史人物, 并做出科学地评价。在构建知识网络的时候, 对于考试说明虽已明确删除, 但与前后必考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相关知识, 应该讲述, 这样有利于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 以课本知识和历史思想解答热点问题

在近几年的学业考试中, 和谐社会、三农问题、科技创新等都是长效热点。每年考生都会去积极关心热点、关注时政, 而平时学校的训练也是为考热点而考热点, 但是学业考试试题考察热点的方式却让我们感觉“在意料之中, 又在意料之外”, 不会为了迎合哪个热点而直接去考它。所以, 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中, 要跳出热点的框架, 把课本中与之相联系的问题都复习到位, 形成知识网络, 继而来解答变幻的考试题目。

(四) 辩证设计作业, 突出有效性

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基本理念是提倡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强调历史地、辨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要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 即以人为本的作业, 学生完成才会觉得轻松, 作业才会觉得有趣味性。如果历史与社会的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机械式的重复和记忆, 题型单一, 这样虽然对学生巩固知识有一定作用, 但是也可能造成学生思维、实践能力减弱, 学习缺乏兴趣。作业的有效性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和具体生活的基础上, 布置相应的作业, 使历史与社会的作业重点、目的明确。因此, 有效的历史与社会的作业布置定位, 不仅是对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 更是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 重在参与学习情景和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重在体验和发展。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回顾、重温课堂上知识, 并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观点的确立、材料的组织, 既加深课文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又培养问题意识, 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以构建多元化复习体系, 促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 以良好心态面对升学考试”。基于这一理念, 我们都要清楚看到新一轮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改革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与社会命题的影响以及对学业考试历史与社会复习教学的指导意义。本文目的在于建立有助于学生学业考试对历史与社会复习课的有效策略框架, 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复习的步骤, 才能使他们在众多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中理出正确的头绪, 从而为自己能顺利应试。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与社会,复习课

参考文献

[1].姚自超.新课改下《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的“四变”, 教学广场.2007.12.

[2].夏鹏飞.历史与社会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时代教育, 2008.3。

篇4:初中九年级历史教学体会

关键词:历史教学;问题导向;自主性;归纳演绎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81-01

在初中九年级的世界史教学中,我们首要的任务是破除学生因对世界史的陌生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并培养起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们要告诉学生们,《世界历史》这本教材的编写体例和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中国历史》大同小异、异曲同工,整个历史发展主线也同上所述,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的原则来编写和排定的:历史主线和文明发展顺序遵循原始社会及氏族组织的演变————亚非欧的奴隶制文明和青铜时代————采邑制及亚非欧的封建化————古代东西方的战争及文明交融————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等这一历史主线。再结合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中国历史的主线: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进行横向比较,让学生在横向比较中找到那种熟悉感,因熟悉而破除陌生与畏难情绪,同时也明确了九年级世界历史的学习主线,对学习世界历史有了一个宏观的轮廓概念。同时,在具体的日常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还要注重精细备课,精细化地进行教学设计,注意方式方法,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抓住知识重点,做到历史课堂既欢声笑语,又知识严谨,主题突出。

第一,我们要创建问题导向型历史课堂。问题导向型课堂的优点在于能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同学们集中思维重点和思考视角。比如在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的《世界历史》(上)第一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时我是这么引导学生学习的:“请同学们先把课文通读一遍,读的时候拿着笔,在你们认为应注意的地方做好标记,这是同学们的任务;老师的任务是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问题,等同学们通读完课文后,我们来一起追寻答案,好吗?”我板书的问题是:1.人是从何而来的?2.原始人类使用什么工具?和已学过的中国境内的原始人有何异同?3.原始社会组织是如何演化的?4.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贫富分化预示着什么?我们已学过的中国山东境内的大汶口人晚期墓葬所体现的贫富分化又预示了什么?他们有何异同?当学生第一遍通读完课文后,我引领他们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很快解决了问题,但有一部分同学对已学过的《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已经陌生,回忆不起我国山东大汶口人的贫富分化状况及当时情形,我就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一问题。最后,又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把课文通读了一遍,我再请同学们畅谈学习心得体会,很多同学都说到了“原来《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是如此的相似:石器时代,氏族组织,贫富分化,阶级产生,国家就要出现”等观点。在讲《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的兴起》时,我亦“如法炮制”:首先给自己下任务:提问题;给同学们下任务:通读课文并拿着笔勾画圈点,通读完课文后我们一起去“追寻”问题的答案。我提出的问题是:1、日本是哪时候进入奴隶制时代的?那时我国处于哪一历史时期?这说明了什么?2、日本是哪时进入封建时代的?通过什么变革进入的?我国又是哪时候进入封建时代的?两相比较,这说明了什么?3、对于阿拉伯,你们知道些什么?请列举出来。阿拉伯的兴起跟哪一宗教有关?学生们通读完课文后,基本都能确定这几个问题的答案了,就是关于“日本进入奴隶制时代的公元3世纪我国处于哪一历史时期”仍不甚了了,我是这么做解答的:“公元220,曹操之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东汉帝国灭亡,三国时代开始。请问:‘公元220年处于哪一世纪’?”学生们经过思考,都答出:“公元三世纪”,并都表现出自然而然的恍然大悟的表情。我再追问:这说明了什么,请讨论后作答。同学们经过讨论后,并结合日本在公元646年经过大化改新才进入封建时代的史实,得出结论:古代中国比日本先进得多,日本是我们的学生等观点。更有善于总结归纳的学生指出:“古代中国不论哪一文明形态都比日本先进得多,出现得早,日本正是借鉴和学习了中国的先进文明形态后才进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变革,才得以不断进步。甚至可以说,古代中国的很多文明形态,比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都出现得早,水平更高”。对于如此精绝的回答,我和其他同学都回报以热烈的掌声以示感谢和激励。

第二,作为九年级历史教师,我们还要直面中考,直面现实,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做好历史知识体系的储备工作。历史是由很多个历史时期、很多历史人物、很多历史事件交织发展而来的,我们初中阶段学习的历史属于“简史”性质,有很多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去学习,去解决,去记忆,去掌握。如果我们历史教师不能引领学生学会综合思考、归纳分类、总结整合这些知识点的话,我们自己和学生都会有一种越学越散、一盘散沙的感觉。我们学习历史就像沙里淘金,在千年历史长河中,从很多金沙中不断筛选出一个一个历史知识点,并把它们融化提炼,做成一个一个的知识板块,归纳总结成历史知识体系,做好知识储备,才能养成学生综合思考、归纳总结的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能力。比如学习了《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和《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这些内容后,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善于去分析和比较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与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美国、法国等确立的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异同,并从欧美近代民主政治体系中追根溯源,找到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子”和基因,并“倒查”追寻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欧洲中世纪工商业城市和自治城市的关联。通过纵向比较,综合思考,定向分析,我们既能把已经学过的有关联的知识板块联系起来,同时,这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知识体系整合过程。

篇5: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以我校整体工作计划为指导,形成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以应对中考为主。包括中国近现代和世界近现代史部分。教材最显着的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加侧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现状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向学性,需要老师采取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从上学期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就是个别学生手懒,不愿写,针对上面情况,本学期采取提优补差措施,提高优秀率是当前最主要的,使学生的成绩快速提高。

另外,有中考的任务,在动员学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使所有学生在中考中都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首先是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要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语言规范,精神振奋,按时上下课,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

4、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减轻学生的负担。

五、自我提高

1、认真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最好归纳和总结。进行反思。

2、多看书不断充实自己,并及时做好读书笔记,充实到自己的博客中。

篇6: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计划了。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

阅读历史是明智的。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世界的了解。这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这使它更难学。过去,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学习不扎实,学生对记忆有较强的惰性。因此,本学年教师应更加有条不紊、耐心耐心,生动形象地形象化枯燥的历史知识,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把握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学好历史知识。由于是毕业班,为了使高考总复习提前,赢得越来越多宝贵的复习时间,教学进度将大大加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计划本学期完成《世界史(一)》的学习,并酌情完成第二卷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分为四个单元和25门课程。结合多年来高中入学考试的要求,重点介绍了后现代史教材。每堂课都有很多材料和知识点,容易混淆,还有很多图形需要记忆。因此,我们应该在记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理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一是高质量备课,真正做好备课中的.教材、学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力,坚持基本的科学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积极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教学坚持整体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与实践。寻求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

4、教学语言规范,精神振奋,上课准时开始和结束,关心学生,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知识趣味性,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和理解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如计算历史年龄、阅读历史教材和相关历史书籍、识别和使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和图表、收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有关的资料等,描述重要历史事实,解释重要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历史问题等

5、在教学中研究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减轻学生的负担。

6、有效的家庭作业是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教师发现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及时纠正和反馈。检查并弥补缺陷。

7、及时发现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辅导:

辅导的重点是优秀学生和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注重知识的缺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对学生学习目标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意志、习惯、方法等非智力因素。

篇7: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历史学科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历史成绩的优劣越来越大地影响到中考总成绩的提高,影响到升学。历史学科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过去长期以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又能够全面提高初中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能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考试梦想学校,我在复习中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方向,以教材为根本,突出复习过程和检查评价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指导和要求。不断变革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事,为实现我校今年中考既定的总体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复习备考安排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1、复习时间:20**年2月—4月上旬

2、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部分,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

3、复习方法:抓住主干知识。因为这一阶段是第一轮复习,重视课本,让学生认真听好课,抓住知识,抓线索,抓问题,抓重点。把分散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阶段特征等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变成主干知识网络。采取“滚动式”复习,依据课本、单元知识考试连前不连后,夯实基础,过好考点关。

第二轮:专题复习

1、复习时间:20**年4月中旬—5月中旬。

2、复习资料:

专题一、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专题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

专题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和改革。

专题四、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

专题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史。

专题七、.....领导的革命和建设。

专题八、时事热点。

在记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等构成概括性、本质性、特征性认识的本事。经过整理知识,系统化知识,构成相互联系的知识,灵活应用课本知识作答。突破重点、难点,运用知识,检查堵漏知识盲点。

3、复习方法:采取分专题、分知识点复习法,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第三轮:综合复习

1、复习时间:20**年5月下旬—中考前。

2、复习资料:注重政史综合综合、适应开卷考试,提高学生的应试本事。

3、复习方法:这一轮复习体现基础训练和本事培养相结合,全面系统而又重点突出,经过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用中考常见题型把初中阶段重点知识展现出来,使学生“胸有成竹”,简便上考场。

三、复习措施

1、对学生实施进取教育。复习时,多给学生表扬,让学生在自查中醒悟,在愉悦中上课,定期检测,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和复习方法,盯准目标,确保目标实现。

2、加强教法和学法研究,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规范复习课的教学,保证复习课的密度和质量。

3、抓住中考开卷的特点,提高学生本事。科学设计训练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本事。

篇8: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一、巧用名人名言,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 (上)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时, 部分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理解不到位, 我灵机一动问学生:“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但丁有一句名言脍炙人口, 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一句名言呀?”“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学生很快反应过来。“那么这句名言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什么思想?”我继续追问。有学生回答:“人文主义思想。”我趁热打铁:“为什么说这句名言能体现人文主义思想呢?请大家结合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围绕这一句名言, 学生很快就打开了思路, 最后分析得出:人文主义提倡发扬人的个性, 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但丁强调走自己的路, 正是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发扬自己个性, 追求现实生活幸福的很好体现。在本课教学中, 我还引用恩格斯的一句名言:“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岀来。通过引用这句名言, 让学生更好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文艺复兴, 并不是去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而是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在教学中注意开发课程资源, 适时引用名人名言, 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 从而取得化难为易、举重若轻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巧用名人名言, 加深学生对历史名人的了解

历史名人常把他们对世界、对人生、对事物的独到见解, 用心凝成一句句令人深思的巧言妙语, 是谓名言。名言的存在, 使历史名人不再遥不可及, 而是有思想和情感, 曾经活生生地存在。比如在讲述拿破仑的事迹时, 我巧用他的名言:每个法国士兵的背包里都装着一只元帅的权杖。 (意译: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这句名言, 曾经让无数士兵热血沸腾。通过这句名言, 告诉学生拿破仑在治军方面的过人之处。同时通过这句豪言壮语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去了解这位军事天才曾经为了个人成功的梦想而奋发向上的成长历程。在介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时, 我出示他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它决不能使我屈服。让学生告诉我:“贝多芬为何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学生作答的基础上, 我进一步引申:作为音乐家, 双耳失聪是最大的不幸, 可是他没有向厄运低头, 他用“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誓言和他的音乐一起振奋激励了许多人笑迎苦难、笑对人生。巧用贝多芬的名言, 无疑有利于学生积极面对人生的苦难, 做到自强不息。在讲解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时, 我出示他的名言“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而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让学生来分析其内涵。事实证明, 学生对这句名言的解读, 让我耳目一新, 大开眼界。有学生认为, 爱因斯坦作为伟大科学家, 是一个有着很大影响、很大价值的人, 他提出的“相对论”开启了原子时代的大门。有学生认为, 不能为了所谓的成功而不择手段, 否则即使成功了也没有价值。有学生认为, 有价值的人, 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才是真正成功的人。有的学生更是语出惊人, 这句名言其实就是富有哲理的“相对论”……想不到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竟然引发出学生这么多的思考。实践证明, 在教学中巧用名言,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历史名人形象将会更加丰满和具体, 学生更乐于去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历史名人, 从而更好发挥“名人效应”的激励和教育作用。

三、巧用名人名言, 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言为心声”, 名言常常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历史名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教版九年级历史 (上) 提供了许多名人名言。其中的一些名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元素, 具有很强的教育启迪作用, 适时引用并加以阐发, 不但会增强教育效果, 有的甚至还可能被学生铭刻在心, 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一生受益。教材在介绍牛顿时呈现他的名言: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师还可以因势利导补充牛顿另外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 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 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 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 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 却全然没有发现。通过名言的呈现, 学生认识到牛顿在拥有巨大科学成就后, 还保持着可贵的谦虚的精神品质。教材中还有达·芬奇的类似的名言: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 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 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 而充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 向着它的母亲。贴切的比喻, 形象生动地告诉学生要谦虚好学, 在求知的道路上不能自我满足。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诵读荷兰画家梵·高的名言:相信我吧, 在艺术问题上, 下面这句话是实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 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 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教师让学生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 让学生感受梵·高作品的个性鲜明, 风格狂野奔放, 色彩鲜艳浓烈, 打破传统, 别具一格。教师通过对这句名言相关的引申和阐发,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 梵·高在印象派画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离不开他在艺术上的大胆创新, 更离不开他严肃钻研、老老实实的求知态度。通过学习这句名言, 学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做学问不能浮躁, 要踏踏实实才能有所成就。“天才是1%的灵感和99%的汗水”, 爱迪生的这句名言同样可以教育启发学生在求学道路上要勤奋刻苦。名人名言的教育作用往往胜过一般的说教, 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新课程把情感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完善。巧用名人名言进行教学, 无疑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这种理念要求。

篇9:浅谈九年级的历史教学

关键词:九年级;历史;教学

一、前言

作为九年级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学的关键地位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九年级历史教学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方法,进一步优化该项教学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二、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

信息爆炸的新时代,是知识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使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和人才的培养,初中教育更是首当其冲,面临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初中历史作为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在中考的指挥作用下,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初中历史内容更丰富,教育性更强,不仅能培养学习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互助水平。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可以顺利实现预期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和谐统一。有效的初中历史教学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灵活地设计教学目标、有效地开发处理教学知识、合理地选择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教学实践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学习的探究能力和有效教学管理能力,实现有效的教学反思,实现有效教学的持续生成。

三、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每年的学生实际情况都不同,因此每年备课我都不敢怠慢,怕学生上课没有兴趣,死气沉沉;作为教师的我也会因为学生上课情绪而影响上课激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要想让自己的课堂历久常新,具有吸引力,特别是作为“副科”的历史复习课,学生本已不重视,加之是复习课,他们自认为早已掌握,上课听与不听都无关紧要,如何吸引学生兴趣,这就更显得尤其重要了。我每年都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去年由于学生基础比较好,我上课采用的方法是是先点拔一下知识点,然后由学生自己分组讨论、概括,教师总结、补充;最后用相应练习进行巩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热情很高,教学效果也相当好。今年一开始时,我继续沿用这种教学方法,但收效甚微,课堂气氛很沉闷。后来经过深入了解。原来他们不是不想参与,而是因为由于基础差,不知如何做。我根据这种情况,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上课时,先让学生读书十分钟,让学生对本节将要复习的知识有所了解;然后教师针对重点内容设计问题进行提问,在提问的同时帮助学生归纳概括各个知识点,构建成一个知识网络;然后再让学生自学、讨论。最后提问,这样效果就出来了。因为提问,学生怕回答不出来,自然精神集中,因为问题设计的有趣,学生自然感兴趣,复习效果自然出来。这样知识就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积累和掌握。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学生的成就感有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了。学生越学越有兴趣,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好,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四、领悟教材新理念,课堂教学切忌人云亦云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成是“容器”,强行灌输,新一轮教改开始后,好多教学理论的专家都在说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所以教师不能够在课上多讲,讲多了就会使学生被动,结果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领悟又走向极端,表现为在课堂上少讲或者不讲新知识,对教材内容不整合。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注重对历史的讲授。因为从教学理论上来讲,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而构成的,缺少或者弱化任何一方,都将对教学造成不利影响。教师帮助学生解读教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教材,才造成了教学的发生,促成了教学的发展。事实上,历史教材系统性本身不是很强,有很多知识需要补充、需要适当地展开,使历史教学鲜活起来。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教师的讲授不能是“一言堂”、“满堂灌”,这关键在于教师是怎么进行讲授的。如果教师的讲授内容是具体的,教师的讲解分析是深刻的,教师的教学语言是简明形象、生动幽默、情感浓厚的,就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如果教师的讲授适应学生心理需求,能够使学生受到启迪、产生共鸣,就会出现师生之间心灵的互动。

五、做题与思考并重

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回顾再思考的过程。这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如“直接”与“间接”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也很简单。答“直接”时,你就让头脑变简单些,一开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不必拐什么弯。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归入“间接”那部分去了。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题目是你曾经见过的,更不必费心去背某道题,只要掌握了方法,问答题也是很好解决的。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其次是表达。最好是分条阐述,一点写一两行,不必太嗦,关键是把要点写出,因为评卷时也是按点给分的,写得太多,一个要点绕了好几个弯才讲完,不仅会喧宾夺主,使老师因找不到要点而扣分,还会浪费许多时间,以致来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条时也有一个技巧,即根据所给的分数决定要分几条。一般一个要点是两到三分,如果一道题是八分,那么很可能它的要点就有四个。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实在想不出还要答些什么,也要尽可能写满那个推算出的条数。

六、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九年级历史教学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九年级历史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教学过程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张学玲,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J].新课程(教师版).2014(11):84-85.

[2] 朱燕,如何构建新课堂模式下的历史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4(63):112-113.

[3] 唐海燕,高效: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打造历史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5(17):96-97.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几点思考论文下一篇:个人简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