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2024-05-24

学校重大事项公示制度(通用9篇)

篇1:学校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学校的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为了便于家长及社会各界及时准确掌握学校教育工作动态,让社会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制定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一)公示内容

1.教育收费公示

开学前学校就应按上级下发的收费公示表按照收费卡的标准在学校校务公开栏将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公示,同时将收费项目和标准在开学通知上一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减免的政策也进行公开。在此基础上,学校要认真执行学生代办费的使用规定,每学期将代办费使用明细在学期结束时发到每一位学生家长手上,接受家长监督。

2、作业本费使用情况公示

作业本费定期结算,学校根据给学生实际发放的作业本情况,根据“多退少不补,及时结算”的原则,在当学期末或最迟在下学期开学两周内(毕业班要在学生离校前)及时与学生结算作业本费,并予以公示

3.学校重大事项公示

凡涉及学校工作重点、学校建设和发展等重大事项,及时与学校家委会沟通。家委会若有意见或建议可用书面形式与学校联系,学校采纳后及时公开。

4.学校重大活动公示

凡涉及学校教育系统各项重大活动,如艺术节、田径运动会、各种总结表彰会以及各类大型专题会议。

5.学校教学成果公示

学校新课程的开发开设、进程,定期向家长展示课程开发成果。

6.学校重大事故公示

一切涉及校园安全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卫生事故。

7.学生伙食情况公示

每周公布学生一周的菜谱及伙食营养搭配状况。

(二)公示形式

学校通过设立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形式,多渠道向学生、家长及社会公示。

篇2:学校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一、档案建立

(一)建立健全学校各类档案,目的主要在于为学校各级领导,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分析、总结、部署及调度学校工作和对学校工作作出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校领导对此应高度重视,并由校长亲自具体负责和指导资料的收集、分析、筛选、整理、立卷、归档建档工作。

(二)学校建立档案资料室,由档案员管理,按有关规定和标准建立档案。教导处、总务处等行政职能部门和团委应设档案柜,分别明确专职(或兼职)人员具体管理。

(三)全面系统地建立健全学校档案、教师档案和学生档案。学校档案按类以时间为序建立,教师的一般人事档案、一般职务档案和业务档案按人头建立,学生学籍档案按届、按班分类建立。

二、档案立卷

(一)档案人员应按档案资料收集范围及时收集各种档案资料,并将筛选后的资料分类、装订、编制目录,进袋入档。档案袋、档案卷的规格要符合上级有关部门统一要求。

(二)卷宗必须注明保存的期限,凡注明“暂存”的资料一般以一年为限;注明“短期”的一般以五年为限;注明“长期”的由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决定保存期限。

(三)凡档案资料收集范围细目中未编入,但确有使用、保存价值的其它资料,学校可根据需要自行决定是否留存。

三、档案补充

(一)教职工任免、考核、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获得学位、调资、入党入团、奖惩等材料要及时收入个人档案。

(二)外来文件、函件应统一分类编号登记,交校有关领导阅后即立卷归档。

(三)校内印发的文件是档案补充的重点,平时校长室、政教处、教务处、教科室、总务处、团委、少先队大队部、学生会应将此类文件分类保存,每学期结束时,集中交档案人员立卷归档。

四、档案转递

(一)教职工因工作调动,需要转递档案,必须按上级有关部门通知的转递项目逐项登记,严密包封,并加盖密封章,通过机要转递,不得公开邮寄或交本人自带。

五、档案查阅

(一)校外人员来校查阅档案,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经学校主要领导批准后方可到档案资料室查阅档案;查阅者不得摘抄档案材料,经同意摘抄的材料须经档案资料室人员仔细核对签署意见;查阅者不得将档案材料拿出档案资料室。

(二)校内人员借阅业务性档案、学生学籍档案须经有关领导同意后方可查阅,并要办理登记手续,在规定期限内完好无损地归还。

六、档案安全保密

(一)档案资料室门窗要加固,要备有消防器材,保持整洁、干燥自然通风,严禁吸烟和放置易燃、易爆、易引鼠人室的物品。

(二)档案管理人员不得将无关人员带进档案资料室,不得外泄档案中的机密,档案人员在工作中所用的各种草稿、废纸等,不得乱扔、乱抛,应按保密纸处理或销毁。

廊坊市育人学校 财务管理制度

为保证学校经费的合理使用。增收节支,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的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勤俭办学的方针,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包括预算内、外资金),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财产、物资的利用率,是学校财务、财产管理的根本任务。

第二条 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模范执行国家法令,教育师职员工遵守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发扬主主人翁态度,参与学校舯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学校的财务、财产管理。

第三条学校财务、财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工负责、权责结合,由校长审批,总务主任审核,财务人员办理收支业务。

第四条财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收费标准和各种经费支出范围和标准。严格把关。对随意改变收支范围和标准的现象应予在抵制。

实物请购制度

1、购物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大宗物品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后方可购买。

2、任何阶段、处室、备课组或个人未经校长同意不得随意征订各种资料、图书和物品(包括学习用品),否则不给予报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当事人自负。

财务报销制度

1、严格执行一支笔审财务制度,未经校长审批,报帐员不得办得报销手续。

2、报销手续必须齐全,发票上应有经手人或证明人,总务主任审核,校长审批方能生效。

3、教育职员因公出差,差旅费按上级文件规定执行,按学校制度规定报销。

财务管理制度

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1、凡价值在50元、使用期在一年以上的均属于校固定资产。

2、加强对各班级和办公室的财产管理工作,自然损坏应及时维修,人为损坏应照价赔偿,对保管使用较好者给予表扬和奖励。

3、发扬勤俭办学精神。自已动手,精打细算,物尽其用。

4、班级财产由班主任及学生干部检查监督,责任到人,谁用谁负责,谁损坏谁赔偿,并把班级财产管理作来文明班级评比、班级考核条件之一。

二、校舍、校产管理规定:

1、校舍、校产属于公共财产,应该经常对师生进行爱护公共财产安全教育,经常保持学校环境的整齐洁净。

2、校内各处电器装置未经总务处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变换线路、电灯的走向;升、降电灯高度;另装插座、开头等。

3、校内的公共财物,不得随意挪动。各处室、级段妥善保管好本部门的财物、设施,如有自然损坏,及时通知总务处修理。

4、凡属个人所借财物,要妥善保存,备加爱护,一旦学校需要,应及时归还。若调离、退休必须交还一切学校财产,方可办理手续。不得以任何借口,占据或变相占据学校财物。

5、因教学使用而损坏(耗度),必须将已坏原物交有关保管人员 记报学校,经总务处同意后方可注销,价值在200元以上的由校长同意后方可注销,需要调换的要得到保管人员的许可。

6、学校所有财产出校门,必须经总务处同意后方可携带出校。

7、每学期开学初,所有财产设施由总务处一次性配齐,级段、处室负责人、班主任对所配设施及时查验,学期结束,由各处室、级段、班主任清点交总务处核对。

三、教室管理条例:

1、爱护公物,人人有责;各班级学生应树立爱护公物的思想,保管好教室内外的一切公共财物。

2、每学期由总务处保管员清点交给班级各项设备和用具,班主任签字验收,由班主任责成班级校产管理员及全班同学认真管理。

3、如发现故意损坏公物者,处以1—3倍的赔款。

4、如物品自然损坏(如桌椅松动),由班主任证明,及时报总务处。

学校人事管理制度

一、人事

1、凡本校教职工必须热爱教育事业,未经学校许可,不准搞第二职业。

2、全校教职工必须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分配。

3、凡要求在本校工作的教职工,须经试讲,经校委会同意后,试用期满考评合格,方可成为本校正式教职工。

4、学校决定调整工作岗位的教职工,应服从分配,按时上岗,否则从通知之日起以旷工论处。

5、凡本校教职工连续矿工一周或累计半个月以上者,以自动辞职处理。

二、考勤

1、学校全体干部,教师职工均系考勤对象,由教务处负责考勤工作。中小学主管主任逐日记载出勤情况,按日统计,上报教务处汇总公布。

2、全体教职工必须按学校规定的办公制度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中途离岗。

3、教职工因事、因病(除特殊情况外),必须事先履行请假手续,准假后方可离岗。工作时擅离职守,按旷工论处。因公外出,也应告知组室负责人或考勤员。

4、请假期满,必须按时履行销假手续,逾期无故不归者按旷工论处。旷工半天以上(合半天)扣除相应的工资。

5、教职工的集体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和各种集体活动,均列入正常的考勤之列。

6、本校专职教师,按国家规定享受寒暑假。职工、干部寒暑假期间,享受假期的三之二,其余时间由学校或部门安排工作。

7、凡本校教职工,无故连续旷工一个月,或累积一个月者,以自动离职处理。

8、教职工的考勤必须根据有关规定,与工资、奖金、评选、职称评定挂钩,做到奖惩分明。

三、请假

1、教职工因事、因病须离岗者,必须由本人履行请假手续。请假人除特殊情况外,一般需待安排好课工作之后,方可离开岗位。如因急病或紧急事故确实不能事先请假的,可委托他人办理或事后补假。

2、请假时间在1—2节课以内,本人空课者,由年级组长批准;一天以内由教务主任批准(后勤人员由总务主任批准);一天以上三天以内由校长批准;三天以上由董事长批准。

3、教职工请假,一月内事假累计3天、病假5天以上者扣发全部奖金;一学期事假累计15天,病假累计一个月以上者,扣发全学期地区津贴;事假在一个月,病假两个月以上者,停发请假期间的职务工资。

4、请长期病假者,从绺三个月起,除执行上述第三条规定外,发给病假期间工资标准如下:

工龄不满十年的发给本人工资90%(指除工务工资、奖励工资以外的基本工资,下同)。满十年的照发,六个月以上病假的,从第七个月起发病假期工资,标准如下:工龄不满十年,发给本人工资70%;十年以上的发给本人工资的80%。

5、符合法定婚龄结婚的,可准假三天,实行晚婚晚育的可准假10—15天。

6、女职工的产假按计划生育暂行规定办理。

7、本人直系亲属死亡时,可给三日的丧假。

8、外省市籍职工,请假赴原籍结婚、奔丧者,根据往返路程、远近往返所需时间,给予路程假。

9、未经请假擅自离岗或未经续假逾期不归者,以旷工论处。

四、奖惩

1、对教职工的奖励和处罚,要实事求是,公正合理,经过一定评议、审议手续,并公之于众。

2、校级先进工作者,每学年评定一次,由校长授予荣誉称号。单项奖励随时进行。先进工作者评定比例一般为15%--20%左右,表彰先进,坚持德、勤、能、绩综合评定。须由群众评议推荐,组室申报,校长审批。

3、给予教职工处分,必须慎重,应由学校组织调查,取得确凿证据后,根据错误程度和本人认识态度,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讨论,形成初步见后,由学校行政会议决定。记过以上处分,需经主管部门批准。

4、奖励以精神为主,物质为辅。

5、所有奖励和警告以上的处分,均记入个人和学校档案。

6、凡符下列条件之一的教职工,可给予奖励:(1)师德高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成绩显著者。

(2)遵纪守法,兢兢业业,出满勤,事事处处为集体,对不良行为敢于斗争,事迹突出者。

(3)热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前茅者。(4)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试验,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有较大贡献者。

(5)面向全校学生,对后进学生加倍爱护,在帮助后进学生转化方面卓有成效者。

(6)参加竞赛获奖学生的辅导教师。

(7)积极组织,指导学校大型活动,并做出显著贡献者。(8)服务及时周到,态度和蔼可亲,质量令人满意,效益好者。(9)为筹集资金做出突出成绩者。

(10)在其它方面有特殊贡献和先进行为者。

7、对照上述条件,视情况可授予先进工作(或其它荣誉)称号,或给予单项奖励。

8、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给予处罚。

(1)目无法纪,自由散漫,擅离职守,玩乎失职,造成损失者。(2)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使学生心理和生理受到摧残和伤害者。(3)违法乱纪,赌博成性,酗酒成风,打仗,挑拨是非造成不良影响者。

9、依据上述情形轻重与认识态度,可分别给予口头批评,公开检查,通报批评,扣发奖金或工资、赔偿损失、警告、严重警告、记过、降职、降薪、开除留用、开除等处分,触犯刑律者,由司法机关处理。

篇3:学校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本人认为, 第一种观点只是看到了该条款中规章制度与重大事项决定的联系或相同之处以及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定义务, 明显忽视了规章制度与重大事项决定的诸多区别, 从而混淆了规章制度与重大事项决定的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错误地将重大事项决定纳入规章制度的范畴。之所以在第一款中没有把重大事项决定写进去, 原因在于重大事项具有临时性和不确定性, 如将其列入一项宣告性的条款, 难免与现实脱节。

笔者基本同意第二种理解, 认为《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主题是“劳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

劳动法律法规中的规章制度是指由用人单位依据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由用人单位有权部门制定或与劳动者协商制定的有关劳动条件和劳动管理以书面形式表达的并以一定方式公示的非针对个别事务的处理的规范总称。因此, 劳动法律法规中的“规章制度”称之为“劳动规章制度”更为准确。为此, 笔者建议在修改或解释劳动法或劳动合同法有关条款时, 将“规章制度”修改或解释为“劳动规章制度”。理由主要有:

首先, “规章制度”从字面上理解, 范围应大于“劳动规章制度”, 应包括劳动规章制度之外的内容如用人单位组织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 而不仅限于同劳动相关的内容, 劳动规章制度只是单位规章制度的一个重要分支内容或者说劳动规章制度是规章制度中的一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如在规章制度中规定“劳动者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 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违反交通法规与履行劳动义务并无直接联系, 显然不属于“劳动规章制度”, 但它作为“规章制度”的内容却并无不可。用人单位按该规定对劳动者做出处理虽不太合理却也并不违法。

其次, 无关劳动组织和劳动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属于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 不应涵盖在劳动法律法规之中, 这样的规章制度属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

重大事项决定是指用人单位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或安排, 并要求用人单位各部门和劳动者贯彻执行的指令性文件。严格意义上来说, 应称之为“劳动重大事项决定”。其理由与劳动规章制度称谓的理由相同。

劳动规章制度与劳动重大事项决定, 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逻辑结构不同。劳动规章制度是劳动者的行为规范, 其逻辑结构包括“假定”、“处理”和“制裁”三部分, 缺一不可。劳动重大事项决定的逻辑结构主要是“安排”这一内容。根据具体用途和内容的不同, 一般分为知照性的决定和指挥性决定。

(二) 针对的对象不同。劳动规章制度是针对不特定的劳动者对象, 效力范围具有全面性, 即其能够约束用人单位和其内部的全体职工;劳动重大事项决定是针对特定的劳动者对象, 这里的特定性包含两项内容:一是明确性, 即一种行为是针对谁、约束谁, 行为双方主体及第三人都是明确的;二是固定性, 即该行为所约束的对象在该行为约束期间是固定的、可数的, 既不会增加, 也不会减少。

(三) 适用上能否反复不同。劳动规章制度可以反复适用;劳动重大事项决定不可以反复适用。

(四) 溯及方向不同。劳动规章制度是约束劳动者将来可能发生的行为, 即具有“往后约束性”;劳动重大事项决定是约束劳动者业已发生的行为, 即具有“向前约束性”。

(五) 效力的间隔性不同。劳动规章制度需要通过中间环节的行为才能对相对人 (劳动者) 的权利和义务发生影响, 劳动重大事项决定无须通过中间的行为环节就可以直接约束相对人 (劳动者) 的权利和义务。

(六) 针对的事件发生时间不同。劳动规章制度是对未来之劳动事件作出“假定”、“处理”、“制裁”的规定, 劳动重大事项决定是在已有劳动事实的基础上直接适用的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廖名宗.劳动规章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5.

篇4:学校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关键词:劳动规章制度;重大事项决定;生效条件;成立条件

一、关于劳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生效条件的争论

关于《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二款对直接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和重大事项的决定必须由“用人单位……经……讨论……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确定”的民主程序的规定,一种意见认为是制定、修改的直接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决定的生效条件之一,另一种意见认为是其成立条件。

上述两种意见虽有其理由,但由于法律缺乏明确规定,以致混淆了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成立与生效的概念、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成立条件与生效条件,将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成立等同于生效、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成立条件等同于生效条件。

关于劳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具体有哪些生效条件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对劳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生效条件是内容不违法和公示告知实施两个。另一种意见认为,《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对直接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生效条件是内容合法、程序民主和公示告知实施等三个;对非直接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合法性条件是内容合法和公示告知实施等两个。

第一种观点笼统地看待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是否有效,没有根据涉及的内容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区别看待,来认识不同的生效条件,因而与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规定相违背。第二种意见比较客观合理,但和第一种观点一样都缺少了主体条件。

二、劳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生效条件与成立条件的区别

所谓规章制度的成立,是指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决定的创立、建立、设立,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对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决定达成合意或意思表示一致,用人单位对非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决定已经正式形成,着重强调其存在的外在形式,前者体现的是契约自由原则,后者体现的是经营自主权原则;而所谓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决定的生效,是指已成立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决定的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法律拘束力或称法律效力,体现了国家对私人经济生活的干预原则。可见,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首先,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成立是其生效的前提。尚未成立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尚处于讨论协商阶段的规章制度或决定未成立,因而也就不存在生效问题,而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成立也并非当然有效。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决定成立后,能否发生法律效力,能否产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效果,非当事人的意志所能决定。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决定的成立并不意味着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决定就生效,只有它符合其生效条件,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其次,二者处于两个不同的阶段。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成立是判断其生效的前提,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只有在成立以后,才谈得上生效问题。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成立制度与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生效制度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制度范畴。

再次,它们的构成要件不同。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成立,应具备成立的条件;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生效,应符合生效的条件。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成立,是当事人就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主要内容达成合意而成立;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成立,是用人单位就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内容单方面作出决定而成立。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生效条件是判断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直接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生效条件是内容合法、程序民主和公示告知实施等三个;对非直接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生效条件是内容合法和公示告知实施等两个。

最后,它们产生的法律效果不同。直接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成立仅仅是反映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意志,如当他们的合意符合国家的意志,将被赋予法律拘束力。该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不成立,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就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主要条件未达成一致意见;非直接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成立仅仅是反映用人单位的单方面意志。并不是指其内容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因而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不成立与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无效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不能把不成立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当作无效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来处理。对于不成立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必须重新集体协商。

三、劳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生效条件之我见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法对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分为两大类,从该立法上的分类可以看出,一类属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集体协商一致的结果,另一类属于用人单位单方行为的范畴。我们认为劳动合同法根据涉及的内容不同建立了不同的生效条件。

对于直接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法律提出四项合法(生效)条件:

首先,主体合格。该主体不仅是用人单位,还有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制定规章制度的主体必须合法:有权以用人单位名义制定规章制度的,应当是该单位有权对用人单位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全体劳动者全面和统一管理的机构,用人单位的内部职能部门如车间、班组、党组织虽然可参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制定,或者直接负责拟定规章制度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不能直接制定规章制度,必须经过用人单位审批并以用人单位名义发布。否则,该规章制度就无效。

其次,内容合法。即直接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内容要符合先行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也就是直接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必须是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的。

再次,程序民主。即直接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的产生程序必须是民主的,不得是用人单位单方面决定。这里的民主形式是“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最后,公示告知。即用人单位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已经公示,或者告知了劳动者。

对于非直接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法律提出三项合法(生效)条件,即主体合格、内容不违法和公示告知实施。其中主体只有用人单位。

因此,符合上述生效条件的规章制度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重大事项决定对其相对人都具有约束力,也能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依据。

篇5:学校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校内部管理,使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依法治校,实践公信,特制定如下重大议事制度:

一、具体范围

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调动和使用包括制订和修改学校章程;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制订学校与学期工作计划和总结;制订学校精神文明(和谐校园)建设的实施方案;出台重大改革措施,制订重要规章制度;校内机构的增设和撤并;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的人事安排;党员发展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教职工的招考、录用、聘任、评优、评审;学校奖惩工作;学校招生工作;学校经费预算、决算,经费支出和其他需要集体议事的开支项目;学校大型庆典及其他大型活动;重要团组的接待和重要的校际交流;其他重大事项。

二、议事规则

1.校务会议为主要议事决策形式。校务会议或校务扩大会议由校长主持,重大事项经集体讨论,校长负责决策。

2.重大事项决策的一般程序:

提出动议→调查研究→党政协商→集体决策→校长负责实施,党总支监督保证实施。

校务会议到会者少于三分之二,或党政主要领导未到会,一般应该改期召开;如会上意见严重分歧,一般应暂缓决策;如情况紧急,必须办事的,校长或书记有责任向上级领导汇报。

学校章程、规划和重大改革措施或规章制度,应提交学校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才可正式施行。

如有重大事项需报上级领导批准的,由校长或书记上报批准后再实施。3.重要人事任免的程序:

采用组织考察或公开竞聘方式产生建议人选→党总支进行考核、考察→党政协商→校务会议讨论→校干部招聘工作领导小组投票表决→任前公示,涉及学校副职的任免方案,事先报上级领导。如校务会分歧较大或重大问题不清楚,应暂缓决定;干部任免涉及校务会议成员的,有关人员应回避。

4.重大项目立项的主要程序:

事前酝酿→集体决策(校务会、行政会)→上报审批。

基建项目必须按局、镇关于议事规程,严格立项操作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工程款必须按照上级规定办法分步支付。

5.资金调动和使用的操作程序:

使用部门提出具体的书面申请→分管校长按规定权限初步审核→校务会议或校务扩大会议研究决定→使用部门按学校相关财务采购制度规定实施→大额资金入帐报销前,必须由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会签。

6.重大事项一般应及时在校务公开栏公示。以上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阿热勒乡牧业寄宿学校领导班子集体议事决策规则

遵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根据校务公开的要求和教育局党委文件精神,制定本校重大事项议事规则。

第一条 “学校重大事项“包括以下内容:

1.学校发展规划(包括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学校工作计划; 2.大宗物品的采购、学校基建项目的规划、大型维修; 3.招生政策、收费、学籍管理等;

4.职称评定、教职工考核、教职工评先评优、岗位聘任; 5.学校的预算和决算。第二条 议事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党政工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存在不同意见时按民主集中制原则裁决。

2.国家利益、学校利益、群众利益为重原则。某一事项决策时如出现学校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当出现教职工利益与学校利益冲突时以学校利益为重;当个人利益与大多数群众利益相冲突时,以大多数群众利益为重。

3.调查研究原则。重大事项决策前,有关责任部门先要经过调研,搜集相关资料,在党政工联席会议上作出陈述,使决策更科学化。

4.依靠群众原则。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规划、制度等在提交教代会之前,先将讨论稿发给各工会小级广泛征求意见,在取得大多数教职工认可后再教代会表决。

5.个人服从组织原则。对已通过党政工联席会议审议的决策,如个人有不同意见可作适当保留,也可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但不得在行动上或言论上有所反对。应服从集体决定,协调有关部门完成决策规定的任务。

6.校务公开原则。重大决策在执行前通过校务公开渠道向全体教职工及社会公开,决策的执行结果也要通过校务公开向全体教职工和社会汇报。

第三条 议事程序 1.确定议事主题。2.进行相关调查。

3.党政工联席会议讨论(参加对象:校长、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副校长及议事主题相关部门负责人。如果党政工负责人有一人缺席或有三分之一人缺席则会议改期。)

4.在党支部大会上通报。5.教代会审议。6.决策公示。7.遵照执行。8.结果公开。第四条 文档管理。

篇6: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第二条本基金会重大事项包括:换届选举、变更登记、重大基金的募集与使用、设立分支机构、创办实体、党组织建设、突发事件、涉外交往活动及违法受处分等。

第三条本基金会换届,须事先将拟任法定代表人及负责人候选人名单报送业务主管单位审定;理事会换届结束后30日内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四条本基金会名称、住所、宗旨、业务范围、活动地域、法定代表人、注册资金、业务主管单位等发生变化,应事先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事后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五条本基金会在全国范围内或国外公开募集基金募集活动,应当在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的10日前将募捐方案报送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六条本基金会党的组织形式或党的负责人发生变更,应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

第七条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创办实体,应经本基金会理事会讨论通过,制作会议纪要,妥善保存原始资料。

第八条本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参与邪教组织等活动的,应及时向登记管理机关报告,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查处。

第九条本基金会发生人员伤亡、财产严重受损等突发事件,应及时向登记管理机关报告。

第十条本基金会的活动因违反有关国家法律、法规,被有关行政机关依法处罚的,应在被处罚后一周内将有关情况书面报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

第十一条本制度由本基金会负责解释。

篇7: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2、学校重大事项报告:发生师生违法犯罪、侮辱殴打教师、火灾、被盗、伤残、特大交通事故、非正常性死亡、倒房、中毒、学生出走等突发性事件,必须在2小时内向教育局办公室报告,重特大突发性事件须同时报教育局分管副局长或局长。

3、基建、借款、承包等事项报告:学校5万元以上基建工程项目,1万元以上大型设备购置以及万元以上资金的出借;学校商店、食堂等承包,应事前书面报告教育局计财科。凡需公开招标和统一采购的项目均要按有关程序办理。

4、组织学生外出春、秋游,社会实践等活动,事前应书面报告教育局普教科,原则上要“就近、徒步”,确需车辆、船只等交通工具安有关规定执行。

篇8:学校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一、我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面临的主要障碍

1. 来自既得利益群体的阻力

根据国家社科规划《新世纪惩治腐败对策研究》课题组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93%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实行财产申报制度的阻力主要来自于领导阶层, 领导阶层中一些尚未暴露的腐败分子作为权力的拥有者和腐败的受益者, 支持实行财产申报制度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实早在1994年,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将《财产申报法》正式列入立法规划, 但到现在仍无实质性的进展, 其真正症结在于公务员群体对之缺乏认同感并由此产生实际阻力。制度变迁必然会造成原有利益格局的调整, 而旧体制的受益者由于受利益的驱动极易对改革缺乏动力甚至转化为改革的阻力。

2. 配套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反腐漏洞

配套制度不健全带来的问题在我国执行干部财产申报及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实际过程中非常突出, 例如, 实名制并未覆盖社会所有金融领域, 市场活动中大额现金活动频繁, 监管存在困难;不动产登记制度不完备, 作为物权法重要配套法规之一的不动产登记法尚未出台, 这为财产转移提供了法律盲区;税收制度不全面, 未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 这也为巨额财产的漏报提供了可能。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只有相关的配套制度逐步完善并发挥实效, 才能保证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落到实处, 发挥其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 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无法可依

我国《财产申报法》迟迟未能制定;2006年出台的《公务员法》又未对公务员财产申报、重大事项报告做出规定。2010年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是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廉洁自律的良好制度创新, 但这只是部门规章而不是国家的法律法规;这只是党内的自我监督, 而不是来自人民的监督。与法律的权威性、独立性和强制性相比, 其稳定性不强、效力层次较低、适用范围较窄、原则性系统性不足、可操作性差。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以法律为手段来保障公务人员报告制度的执行。只有将相关政策措施及时上升为法律, 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其实施, 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反腐倡廉的预期效果。

二、实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在我国, 实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确仍存在诸多障碍, 甚至有学者总结出“维护隐私权论”“监督无效论”“成本过高论”“条件不具备论”等消极观点。然而, 实施上的困难只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 不能成为报告制度的绊脚石。近年来, 我国法治进程不断加快, 民主政治建设日趋完善, 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提高, 实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完全有紧迫的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行性。

1. 实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必要性

从国家对国民的责任而言, 实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可以直接加强对公务人员的监督和约束。其从主观上有助于遏制一些公务人员的贪欲, 使其在实施犯罪行为前“三思而后行”, 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公务人员的政治伦理道德;客观上有助于社会大众了解公务人员的基本情况, 包括财产、婚姻等重大事项, 避免恶性循环, 有利于恢复公众对政治的信心。

从国家对国际社会的义务而言, 实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是积极履行我国所应承担的国际公约义务的必要途径。我国于2003年12月10日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该公约第五十二条第五款规定:“各缔约国均应当考虑根据本国法律对有关公职人员确立有效的财产申报制度, 并应当对不遵守制度的情形规定适当的制裁。”因此, 建立完备的财产申报、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也是我国作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缔约国应承担的一项基本义务。

2. 实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可行性

从法理上分析, 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并不违背作为公民基本权利之一的隐私权。受现代权利观念的影响, 个人隐私权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以侵犯个人隐私权为由来阻止财产与有关事项的公开就成为了既得利益群体最主要的依托。根据现代法治要求, 公务人员受委托行使公共权力, 当其隐私权与公众知政权发生冲突时, 公众知政权应高于公务人员隐私权;当国家利益与公民利益发生冲突时, 后者应当服从于前者。公务员较之一般公众更容易获得国家资源和信息, 其行为更容易招致公众的疑惑和不信任感, 这就要求公务员须承担说明不是利用国家资源和信息为己谋利、权钱交易和不廉洁行为的义务。因此, 将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予以落实是非常必要和现实的。

3. 实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已成社会共识

从目前社会公众心理期待的层面来看, 通过完善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设, 建立反腐倡廉的制度环境, 正成为我国社会公众的共识。一项民意调查表明, 超过90%的受访民众支持尽快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可以说, 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出台已经具备了深厚的民意基础, 民众对其在反腐败中的作用期待值很高。公众的期待正是建立完善相关制度的社会心理基础。

三、加快完善、落实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建议

1. 转变思想、营造氛围

在革命、改革、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 我党之所以能赢得人民的拥护, 是因为党总是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腐败破坏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直接危害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攸关生死存亡的大事。实行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可以避免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然而在我国实行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有其特殊的复杂性, 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奉行“财不露白”的个人隐私保护主义。因此, 要想全面推进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必须得有文化环境的营造和社会心理的充分准备。要加强干部的思想教育, 重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意识, 切实改造执政者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价值观, 提高对报告制度的认同感;要在全社会形成反腐倡廉的道德共识和社会责任感, 不断增强廉洁自律的公共伦理意识, 为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构建和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伦理环境和氛围。

2.分步实施、逐步完善

原中央纪委副书记刘锡荣曾经表示, “申报不可能一步到位, 但只要认准这个方向, 我们的制度就能实施开。我理解这项制度是分步走, 渐进式的。”任何制度都是在发展中完善的, 我国的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财产申报到重大事项报告的根本性进展, 将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的进步进一步完善。财产申报应该首先从高级公务员即领导干部开始, 然后结合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原则, 逐级确定普通公务员中需要进行申报的职位, 按职位申报。申报内容、公示范围也应有序推进, 以最具现实性的内容为主, 不易确定的海外资产、无形资产等留待以后完善。

3. 联动推进、形成合力

要全面有效的贯彻实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除了在全社会营造相应氛围及完善报告制度本身之外, 还需要有其他相关制度的配合和支持。首先, 扩大金融实名制的活动范围。我国现行的《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确立了储蓄实名制, 但实名制应当扩展到所有类型的金融交易。只有这样, 才能杜绝干部财产申报变成“合法财产申报”, 才能使隐匿非法财产困难重重, 使查处变得更为简单, 使个人收入的来源更加透明, 使腐败行为难以遁形;其次, 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我国《物权法》只对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做了相应规定, 不够全面完善。只有对不动产登记适用范围、登记效力、登记机关、登记程序等都作出明确规定, 才能有效地防止官员漏报或瞒报不动产, 确保财产申报制度有效运行;第三, 实施全民信用卡制度。全民信用卡让大额现金在市面上流通受限, 银行可以更有效地监管资金流动, 这比单纯的由国家机关 (一般是纪委) 监管干部财产更具有天然的技术优势, 更有利于推进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良好运行。

4. 完善立法、有法可依

现阶段, 我国实行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仍然属于党的政策, 应当将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而法律就是限制权力的最低底线。因此, 为了推进建立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必须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 为其提供法律依据。首先, 应尽快制定《财产申报法》等特定法律法规。要细化、明确各类申报事宜, 包括申报主体、申报范围、申报种类与时限、受理申报登记机构、申报材料的公开途径以及责任追究等内容, 使之法律化、规范化、程序化;其次, 完善与报告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刑法》中可增设与“国家工作人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相对应的“拒不申报财产罪”“财产申报不实罪”等, 构成一个更为完整严密的刑罚体系, 这将有利于财产申报制度的实施, 更有利于打击和预防腐败。

摘要: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是新时期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与监督,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报告制度为各级领导干部筑起了一条廉洁自律的防线, 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组织纪律观念, 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有利于树立优良的党风政风。本文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 总结了现阶段我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执行中面临的实际障碍, 通过对制度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 提出了完善、落实该制度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重大事项报告,财产申报,反腐倡廉

参考文献

[1]王明高.中国新世纪惩治腐败对策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152.

[2]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308.

[3]沈瞿和.公务员财产与有关事项报告公开的法律建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5) :171.

[4]毛飞.什么阻碍了反腐利器出炉[J].检察风云, 2005 (13) :38.

[5]柴晓宇.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立法探讨[J].人大研究, 2012 (4) :42.

[6]沈瞿和.公务员财产与有关事项报告公开的法律建构载[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5) :171.

[7]朱四倍“.廉情公示”应该常态化[N].法制日报, 2009-1-15.

[8]柴晓宇.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立法探讨[J].人大研究, 2012 (4) :43.

[9]张旭东.对美国廉政文化“三步运用法”的现实思考:以美国财产申报制度的确立与实施为例[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0 (10) :85.

篇9:博元投资重大违法事项分析

因涉嫌重大违法案件,3月31日,珠海市博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元投资”)进入上交所风险警示板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这是2014年退市制度修订后,沪深两市首家上市公司因重大违法行为进入退市程序、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也是继*ST长油、*ST二重之后,沪市又一只将进入退市程序的股票。在当前股市持续火爆、各路资金持续入市、注册制推出在即的大背景下,监管部门重拳出击,既体现了维护退市新规、推动市场健康发展的决心,对上市公司造假行为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也是A股市场首现因重大违法退市而推动制度体系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加速困扰市场多年的“不死神话”走向终结。至此,中国资本投资市场迎来了新的曙光。

1 博元投资获退市风险警示

根据中国证监会稽查局下发的《关于通报博元投资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移送公安机关有关情况的函》,博元投资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和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被证监会于3月26日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符合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3.2.1条第(九)项规定的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条件。该条规定:上市公司出现因信息披露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并且因违法行为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市场影响重大,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被认定构成重大违法行为,或者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情形的,上交所对其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因涉嫌重大违法,在移送公安机关后,上交所于3月31日起对博元投资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实施后,公司股票进入上交所风险警示板交易,证券代码“600656”保持不变,证券简称变更为“*ST博元”。这意味着2014年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以来,沪深两市迎来了重大违法退市第一股。

博元投资的股票进入风险警示板交易后,公司及其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仍应履行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交所业务规则规定的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上交所将督促博元投资依据《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充分揭示退市风险、说明相关事项的时间安排及后续进展,投资者对此应予以关注。

2 博元投资涉嫌的重大违法事项

一直以来,A股市场都存在上市难、退市也难的情况,各种造假违规行为不断出现,很多公司无法顺利退市,由此造就了一大批“不死鸟”,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暴富神话。这使得股市本应承担的市场资源配置和市场化定价功能严重扭曲,造假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的“三公”原则。资料显示,博元投资脱胎于1990年12月19日上市的“老八股”凤凰化工。近25年来,历经数次重组,曾先后以浙江凤凰、华源制药、*ST华药、*ST源药、S*ST源药、NST源药、ST源药、ST方源和ST博元的名称存活于A股市场,并屡屡上演乌鸦变凤凰的戏码。

同时,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博元投资于2011年4月29日公告的控股股东华信泰已经履行及代付的股改业绩承诺资金38452.845万元并未真实履行到位。为掩盖这一事实,博元投资在2011~2014年多次伪造银行承兑汇票,虚构用股改业绩承诺资金购买银行承兑汇票、票据置换、贴现、支付预付款等重大交易,并虚增资产、负债、营业收入和利润,披露财务信息严重虚假的定期报告。博元投资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具有造假时间跨度长、多次造假、金额巨大、后果严重等特点,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根据新实施的退市制度,博元投资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证监会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已经触发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条件。

博元投资此次被强制退市,对市场的影响是积极而又深远的,预示着过去那种公司戴着被立案调查的镣铐却又不断通过重组而实现乌鸦变凤凰的资本游戏,在A股市场将一去不复返,也体现了监管部门对违法失信行为的零容忍,有利于维护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游戏规则。

3 强制退市企业回归条件严格

上市公司一旦涉嫌重大违法并进入强制退市程序,想再次回归就需要经历数个关口的严峻考验,其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难度极大。

出于保护投资者权益和鼓励公司主动纠错等考虑,《股票上市规则》对公司恢复上市提出了具体的条件。但是对于因涉嫌信息披露重大违法行为被启动退市机制的公司,为维护退市制度的严肃性,相关条件比较严格。根据退市规定,从博元投资披露其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到终止上市,未来还需经过以下程序:公司股票在风险警示板交易满30个交易日后停牌;上交所在公司股票停牌起始日后15个交易日内做出暂停上市的决定;上交所在中国证监会将涉案公司移送公安机关之日起届满12个月前的15个交易日内,做出是否终止其股票上市的决定;如人民法院在前述期限之前做出生效有罪判决的,上交所将在收到相关判决书之日起的15个交易日内,做出是否终止其股票上市的决定。

博元投资股票暂停上市后,在上交所做出终止其股票上市决定前,公司可以在两种情况下向上交所申请其股票恢复上市。一是公安机关决定不予立案或撤销案件;人民检察院做出不起诉决定;人民法院做出无罪判决或者免于刑事处罚,且中国证监会未做出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行政处罚的。二是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第14.2.7条规定,分别符合以下4方面条件:公司已全面纠正重大违法行为;已撤换与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有关的责任人员;对相关民事赔偿承担做出妥善安排;不存在上市规则规定的其他暂停上市或者终止上市情形。而对是否符合这4方面的条件,规则有十分明确、具体、严格的判断标准,上市公司达到要求的难度很高。

由于相关规定未对公司在退市程序中进行重组事项做出明确禁止的规定,博元投资的股票在被上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仍可继续进行重组。公司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后,相关退市机制的启动和实施,不受上市公司筹划或者实施重大资产重组进程的影响。目前即使已经进入退市程序,博元投资依然在重组之路上挣扎。

nlc202309021315

4 投资者需注意五大关联问题

由于A股市场向来有爆炒ST的习惯,博元投资又刚刚公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不少投资者误认为若重组成功,则公司还会恢复上市。尽管相关规定未对公司在退市程序中进行重组事项做出禁止性规定,但公司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后,相关退市机制的启动和实施,不受上市公司筹划或者实施重大资产重组进程的影响。这意味着,博元投资股票被暂停上市后能否恢复上市,以及被终止上市后能否重新上市,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同时符合《股票上市规则》所规定的情形和具体清晰的判断标准。博元投资此次重组成功与否和恢复上市没有必然联系。因此,投资者应该审慎对待博元投资重组与公司暂停上市、恢复上市、终止上市、重新上市的关系,理性参与退市风险警示期间的股票交易。参与博元投资股票交易的投资者需要注意以下5个关联问题。

一是博元投资在风险警示板的最后交易日具有不确定性。根据规定,博元投资股票自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日起,继续交易30个交易日,因重大事项停牌最长不超过5个交易日,且不计入30个交易日内。因此,最后一个交易日受实际停牌天数影响而变化,投资者应关注公司相关特别风险提示和说明。

二是首次委托买入风险警示股票的投资者,应以书面或电子形式签署《风险警示股票风险揭示书》。

三是投资者当日通过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累计买入的单只风险警示股票,数量不得超过50万股。投资者当日累计买入风险警示股票数量,按照该投资者以本人名义开立的证券账户与融资融券信用证券账户的买入量合并计算;投资者委托买入数量与当日已买入数量及已申报买入但尚未成交、也未撤销的数量之和,不得超过50万股。

四是投资者参与博元投资风险警示板股票交易,应当遵守上交所《交易规则》《证券异常交易实时监控细则》《风险警示板股票交易暂行办法》等规则的规定,不得从事异常交易行为。

五是投资者应当通过博元投资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及时查阅公司公告,特别关注博元投资股票交易的相关风险,理性做出投资决策。同时,在博元投资股票进入风险警示板的交易期间,上交所将通过官方网站下的“信息披露——交易信息披露”栏目,每日公布当日买入、卖出金额最大的5家会员证券营业部的名称及其各自的买入、卖出金额等交易信息。

收稿日期:2015-06-03

上一篇:3月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中考压力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