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餐业发展分析和展望

2024-05-19

中国快餐业发展分析和展望(通用8篇)

篇1:中国快餐业发展分析和展望

中式快餐业发展状况分析和展望 作者:陈璇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0级

关键词:快餐SWOT特色管理宣传

近年来,随着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洋快餐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中式快餐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与百胜集团(中国事业部)每年数以百亿计的营业额相比,中国本土品牌的中式快餐就显得十分弱小,2009年的中国快餐业前五名只有一家中国本土品牌。所谓“民以食为天”,人口基数如此庞大的中国市场上为什么洋快餐如此盛行,难道是老外更懂国人的饮食口味吗?

答案显然不是这样,然而中式快餐店多数“长不大”却是不争的事实。肯德基在中国有1500多家店,麦当劳也有近千家店,然而中国本土品牌中规模最大的真功夫也仅有400多家门店,规模一般的如包天下仅有200多家,远远不及洋快餐的规模。而这些已经是中式快餐中的佼佼者,多数中式快餐即使味道再好,也发展不到几十家甚至上百家的规模。比如驰名中外的天津“狗不理”包子虽然已经成立了餐饮公司,但依然没有形成大型连锁,实力与规模完全无法与洋快餐相提并论,但不可否认的是,“狗不理包子”的口感、菜色和营养价值更容易为国人所认同和接受。

这不禁让人想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局面,中式快餐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其出路在哪里?要真正弄清这个问题,就要对中式快餐也进行SWOT分析。首先来分析中式快餐的优势:

一、中式快餐更懂得国人口味,更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更符合国人的饮食习惯,显然更容易为国人所接受;

二、相比西式快餐,中式快餐的价格相对低廉,这对很多消费者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力,毕竟快餐的主要目标顾客学生、商务群体、上班族对价格还是很敏感的;

三、中式快餐一般营养均衡、搭配合理,富含人体所需的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西式快餐有太多的热量,通常被国人称为“垃圾食品”,可见中式快餐在营养、健康方面也占有很大优势;

四、在中国市场上,消费者的情感更倾向于购买中式快餐。

说完优势,下面来说一下中式快餐的劣势,中式快餐业的集中度低,2011

年我国的餐饮限额以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及以上企业收入总和为3196亿元,百强收入为1396亿元,占餐饮零售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8%和8%,而多数发达国家百强企业的比例就有20%,美国仅前十强就占到25%。

产业集中度低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中式快餐相比西式快餐起步晚,管理经验不足,在营销战略和手段上稍显稚嫩,而一些老字号企业又过于保守,不愿引进现代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二、行业准入门槛低,在国内不需要什么资质就可以从事餐饮行业。门槛低造成了业内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小餐馆、个体摊位的菜品卫生、环境卫生条件都差,这就导致了其价位不高,只能定位于低端市场。低价格造成了利润空间小,盈利能力弱,从而抗风险能力也就低。很多人对中式快餐又爱又恨,爱的是口感,恨的是其似乎永远也上不去的卫生和服务。相反,一些卫生好点的餐馆往往又太过于重视装修,反而忽略了口感和菜式,让人感觉本末倒置;

三、国内餐饮企业的可复制性和标准化程度低,这就阻碍了其形成连锁店,走规模化生产的道路。很多美食靠的都是祖传秘方之类的东西,不是人人都可以学的会,其拥有者更不会轻易教给别人。即使是同样的东西,如煎饼果子,每个厨师做出的味道可能都不一样,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和操作规范(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有关),不能形成连锁,而我们都知道这是现代餐饮行业的必胜法宝;

四、国内餐饮企业工业化程度低,效率不及洋快餐。快餐就要体现出一个“快”字,而许多中式快餐却因为制作工艺的要求效率低下,无法跟上消费者日益加快的生活步伐,这就使得消费者不得不舍弃中式快餐。如何在传统工艺与现代需求之间寻找到一个结合点,扬长避短,使传统的中国美食也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是中式快餐成功的关键。

当然,在日益开放和发达的今天,中式快餐业也有许多的机遇:

一、当今中国社会中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健康饮食和营养均衡的重要性,许多人已经因为西式快餐的营养结构不合理而放弃了西式快餐;

二、随着中国加快融入世界的步伐,许多外国人也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式快餐可以趁此机会开拓海外市场,不但可以给企业带来商业利益,也可以像外国人展示我国的餐饮文化;

三、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外国企业餐饮放慢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给中

式快餐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竞争环境;

四、当代中国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快餐的需求越来越大,日益扩大的市场不能不说是中式快餐业的一个绝好机遇

五、科技的发展给中式快餐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中式快餐目前也面临许多威胁:

一、肯德基等洋快餐为了占领中国市场,采用本土化策略,推出了迎合中国人口味的新产品,瓜分中式快餐的市场;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也有很大影响,快餐市场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民众购买力有限,导致企业定价不能太高,但是同时又要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

三、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必须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时间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综合以上的分析,结合中式快餐的优缺点和中国的实际国情,中式快餐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

管理方面:

一、向国际型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管理人才,不仅在装修、包装等表面现象上模仿西方企业,更要在管理理念、服务理念和产品理念等更深层次上向西方企业学习;

二、在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制定统一的操作流程、规范和标准并严格执行,利用现代化工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产流程;

三、引进信息技术,使用计算机辅助人工决策和管理。

产品方面:

一、突出与西式快餐的差异化,强调中餐特色,许多中式快餐店看到西式快餐店生意红火,便盲目学习,中式快餐店内卖炸鸡和汉堡显得不伦不类,失去了原本的产品特色,反而使消费者不容易记住;

二、提高环境和食品卫生水平,不能一味的追求低价格,否则会让消费者产生低价低质的感觉,久而久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式快餐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三、产品注重多样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饮食种类丰富多样,中式快餐业可以推出更多的传统美食,以应对洋快餐的本土化战略;

四、在产品质量方面严格把关,制定统一的质量考核标准,这是企业走向标准化和现代化十分重要的一步。比如天津“狗不理包子”就严格要求每个包子都有18个褶,包子皮和包子馅各重多少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就使得员工的心里也清楚地知道了操作规范;

五、将传统的小吃纳入中式快餐的范围内。一般的小吃街或街边摊环境脏、乱、差,味道虽好,消费者只有逛街饿了、赶时间或者十分想吃的情况下才会去购买,而且一般都会带走,因为周围环境实在让人难以下咽,经营者似乎也并不在意这一点。这样下去,小吃将不可能发展壮大。其实中国小吃的魅力大家有目共睹,而且小吃的快捷、美味恰恰是快餐的卖点。所以引进小吃作为中式快餐的特色,是中式快餐的出路之一。然而小吃的摊主都是个体经营户,并没有多少资金,更别提管理方法和水平了。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吃蓬勃发展,成为中式快餐的有特色的主力军呢?关键在于联合经营或搭建平台,引进店中店的方式,只不过顾客集中在一起就餐。即由政府或者大企业出资,建设像商场一样的大型小吃中心,由出资方统一管理,中心内所有的桌椅、装修、保洁和日常管理由出资方负责。小吃店主只需交纳一定的租金并服从管理便可正常经营。这样一来既可以改善小吃的环境和整体形象,又可以凝聚小吃的力量,使小吃不“小”。

促销方面:企业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用各种媒体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这一点西式快餐做的很到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肯德基和麦当劳的新产品广告,却很少看见中式快餐企业的广告。中式快餐的广告可以重点突出中国特色和健康、营养。

渠道方面:中式餐饮企业可以采用连锁店的方式,进行直营连锁或加盟连锁的形式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篇2:中国快餐业发展分析和展望

一、肯定成绩、鼓足干劲上台阶

回顾中国快餐业的发展,在社会各界和快餐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历经十余年的艰辛探索,不断进取,使我国快餐业取得了迅速发展和积极成果。主要表现为:

(一)完成了对现代快餐的基础认识。从肯德基、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揭开了我国现代快餐的发展历程,推动了传统中式快餐向现代快餐的发展步伐。广大快餐企业和相关部门在借鉴中起步,在摸索中积累,在挫折中前进,付出了极大的艰辛与努力,初步形成了中国现代快餐的概念、特征和发展思路,完成了产品结构、市场定位、管理模式、经营方式和相关部门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探索与理性认识。《中国快餐业发展纲要》的制定历经近三年的时间,较好地概括了各方面的观点,是对前一时期现代快餐发展的总结与归纳。

(二)初步形成了现代快餐的发展思路。以标准化、工厂化为目标,以连锁规模化为途径,以管理科学化为基础,结合快餐自身特点和运用知识经济现代手段发展现代快餐的模式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构筑了现代快餐的基本特征,并在全国各地众多快餐企业的实践基础上,在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下不断得到扩大与发展,为现代快餐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保持了快餐市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1996年,全国专业快餐公司只有800个左右,快餐网点40万家,快餐业年营业额约400亿元。到1999年,全国快餐企业与经营网点达80多万家,快餐业营业额实现750亿元,营业额比上年增幅20%以上,高于餐饮行业7个百分点。网点与营业额的快速增长充分显示出海内外快餐业投入和快餐市场的不断扩大。目前,快餐业已成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基本需求,成为支撑餐饮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快餐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满足市场需求,服务大众生活和扩大内需,开拓服务消费市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经营领域不断拓宽。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快餐业发展面向社会提供更加广泛的供应服务,经营方式和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从店面形式上看,有连锁店、便餐店、社区店与送餐、外卖、小吃广场等。从服务对象上看,从流动人口、外出人口为主向单位后勤与家庭厨房延伸。从品种结构上看,有餐饮成品、半成品、方便食品等等。快餐已成为主食工程、早点工程、餐桌工程、厨房工程的重要内容。快餐内涵更加丰富多样,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地位明显提高。

(五)形成了一批市场欢迎和认可的快餐企业。随着快餐行业的发展和现代快餐模式的建立,全国大中城市都涌现出一些典型的代表企业。如上海新亚大包、北京马兰拉面、香妃鸡、深圳面点王、东北饺子王、桂林米粉、郑州烩面、西安老孙家羊肉泡馍等。虽然,这些企业的发展仍需接受市场的考验和不断发展完善,但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的良好基础,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欢迎。各地快餐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力地显示出我国快餐业特别是中式快餐发展的前景与希望。

(六)中式快餐发展的产业化进程加快。中国快餐发展的实践证明,联合起来,加强合作,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共同促进快餐市场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行业内外对这一点的认识更加明确,联合联动的呼声与趋势更为强烈。通过一至六届快餐研讨会和两届快餐博览会的召开,聚集了更为广泛的基础力量。海内外快餐企业、供应厂商、科研、教育和政府部门、新闻单位等齐心协力共创中国快餐发展的大业,使快餐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越来越实,产业链中的各相关因素都已进入快餐行业,通过组织协调和合理运作,必将带来产业化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快餐业发展取得的这些成绩,是社会支持和行业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现代快餐业的发展不是简单地以开店多少和网点多少来衡量。中国快餐的发展需要社会和外部大环境的配套支持,更需要解决深层次的内在问题,肩赋着完成我国烹饪工业化、快餐产业化和餐饮管理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从这方面看,我国现代快餐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鼓足干劲,不懈努力,再上新台阶。

二、正视问题,克服困难求发展

当前,我国快餐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对快餐业仍有一定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人均收入不高,1999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5854元,农民收入2000多元,快餐业的发展受到消费水平与消费能力的制约。第二,地区和人均发展不平衡。从地区看,深圳、广州、上海等城市人均收入去年超过一万元,一些中西部地区人均收入不到5000元。体现在快餐业发展上,沿海城市较内陆与中西部地区发展要快,大城市要比中小城市快。即使在一个城市中,消费水平不一和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也很突出。第三,对连锁快餐发展的社会配套支持不足,市场法规不健全,配送系统不完善,消费环境不规范,企业投入与发展基础还不强。第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一大批下岗职工的出现,仍需解决基本的生活保障问题,家庭预期支出较大,消费需求不旺,市场仍需引导和开拓。所以,快餐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需要与社会发展同步。从目前情况看,适度发展的因素较多,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潜力依然很大,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

(二)中式快餐发展受基础条件的限制,进展较慢。从总体上看,中式快餐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撑、技术开发和管理体系问题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还难以保证在连锁推进的过程中开一家店,生意火一家店,生存一家店。一旦一家或几家店出现问题,企业就难以承受负担,往往陷入经营的被动局面。而行业上的基础条件,人才保证与理论指导方面又未跟上,使更多的中式快餐企业苦于认识和人力上的不足,发展到一定程度,再上台阶、求发展就很困难,造成品种开发缓慢,科技水平不高,管理与培训体系薄弱的状况,发展速度也受到限制,步履艰难,规模效应难以发挥,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三)社会化组织程度低,产业化推动仍未形成。快餐业发展需要社会化与产业化的推动,才能提高实力,增强合力,最终形成竞争力,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而我国快餐业的社会化组织程度仍然较低,一方面是企业间分散闭塞,各自为主,没能形成联合体,这种局面虽有所改善,但以投资与利益为主体的联合联动仍未有突破性的进展。另一方面专业性组织和

相关的社会服务性机构发展缓慢,也未能对行业与企业发展起到有力的指导与支持作用。第三,相关行业的产业链条作用更多地处于供需关系方面,没有形成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集合能力,相互支持具有局限性,使不断提高的社会消费需求与以小生产为主的经营方式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对行业的大发展产生了约束作用,尤其是使中式快餐向标准化、工厂化、规模化与科学化目标推进过程中的条件和基础都有待加强。

我们应当承认,要解决中国快餐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机。但是,发展快餐业的社会基础已经基本具备,社会需求日趋增强。我们要正视存在问题,积极克服困难,继续大胆实践,努力使中国快餐业取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三、抓住机遇,全面推动中国快餐业走向21世纪

新世纪的到来,给人类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世纪将是以知识经济为特征,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世纪。在新世纪中,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和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餐饮服务消费也将不断增强,快餐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与自身条件更加成熟。我们必须抓住新世纪给我们带来的新机遇,全面推进中国快餐业向社会化、国际化、多样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快餐的社会化,主要表现为全社会对快餐投入、经营与消费的更加广泛性。社会需求将以面向家庭厨房与家庭消费为主,以减轻和替代家务劳动的辛劳。快餐经营将面向社会各阶层,快餐的经常性消费将占居主流,快餐市场不断拓展,营业额占餐饮行业比例继续提高。快餐的国际化,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快餐市场的国际化进展进一步加快,服务消费领域将进一步开放,外资企业与外来资本的进入将更为迅猛。外资企业通过与内资企业的入股合资等,促进资本的融合,使快餐企业难以简单用内外性质区分,兼并联合的趋势加强,加盟连锁推进的步伐加快。同时,中式快餐的品种、品牌与企业也将走出国门,进入到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国际规则与运行手段将广泛采用,中国快餐市场更加开放,中式快餐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快餐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经营品种、经营方式与服务形式上更加突出多样化。个性化加强,品牌与文化内涵更为重要,市场更趋丰富多彩。消费需求档次不断提高,追求品质、品牌与营养健康、绿色消费成为时尚,企业经营特色与市场细分化的特点日趋明显,创新经营更加普遍,送餐、外卖与网络餐厅等直接面向家庭的服务不断看好,各种营销手段广泛采用。快餐的产业化,主要是指相关的工业、农业、教育、科研等多部门的联合加强,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以资本为纽带,发挥整体优势,社会化组织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与行业分工更加专业化,服务机构与协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行业发展条件与社会环境更加完善,快餐工业化与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化逐步形成。

韩明司长指示,我们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厨房工程”建设,不断开拓快餐市场。

“厨房工程”是以减轻和替代家庭厨房劳动负担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通过发展面向家庭服务为主的大众化餐饮的一项便民利民为民的系统工程,是“菜蓝子”、“米袋子”工程的延伸。开展“厨房工程”建设对推动社会进步和满足人民生活,开拓市场,促进餐饮服务的产业化与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早点、快餐、送餐、大众宴席和外卖成品、半成品、方便菜品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快餐作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日常基本生活服务的大众化餐饮,是“厨房工程”建设中的一支骨干力量。内贸局继早点工程之后将大力推进“厨房工程”建设,把快餐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希望广大快餐企业为“厨房工程”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厨房工程”的发展也是快餐发展社会化的具体体现。我国快餐业的开拓与发展正向家庭与单位后勤服务延伸,这是快餐业发展面临的大市场。家庭餐桌经济越来越发展,学生营养餐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遇,虽然经营发展中还有很多问题,但作为一种发展方向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努力。快餐发展的多样化使其服务领域拓宽,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所以,纳入“厨房工程”建设和家庭单位后勤社会化中来是行业与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快餐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开拓经营、创新经营十分重要。我们将就“厨房工程”建设与相关部门一齐做好发动引导、总结交流和政策支持等工作,使快餐业取得新的发展。

(二)积极实施

品牌战略,提高行业经营水平。

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更难以走入国际。面对WTO的挑战和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我们必须加大品牌战略的推进,提高竞争能力和行业发展水平。品牌是企业综合力的体现,为了塑造品牌,我们在企业文化、内部管理、菜品质量、经营方式、形象塑造和企业实力等各方面都要下功夫,加强企业自身的积累与完善。要处理好生存与发展、投入与产出和内涵与外涵的关系,在不断增加内涵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外延,大力发展现代连锁业态,实现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更好地形成区域品牌、全国品牌和国际品牌,满足市场需求。特别要重视老字号企业和传统烹饪文化的弘扬与发展,突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使中餐更好地走向世界,不断提高经营质量与国际地位。

(三)抓管理、重培训、练内功,努力提高科学水平。

企业要发展,管理与人才是关键,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与基础保证。目前,中式快餐企业的管理与人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要引起重视。朱总理提出今年是管理年,我们要下功夫强化快餐企业自身的管理与人才的培训,初步形成一整套的科学管理体系,培养一批现代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不断提高企业科学技术水平。在这方面,我们也将不断加强工作,调动各方面力量,在培训、交流、考察和教育研究等方面,为企业做好支持和服务,加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与人才素质,以更好地迎接WTO对我们带来的新的挑战。

(四)进一步推进产业化进程,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篇3:中国快餐业发展分析和展望

《中国快餐业发展纲要》(1997)中对“快餐”一词的解释是:为消费者提供日常基本生活需求服务的大众化餐饮。依据这一定义,中国快餐业的S W O T分析如下:

1. 内部优势(S)

(1) 中式快餐品种丰富,可供选择的余地大。目前中式快餐知名企业提供的品种已经有包子、水饺、面点等,其他如粥类、饼类、盖浇饭等面条等。

(2) 口味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区域消费者的偏好。西式快餐采取了一定的本土化措施以适应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偏好,但是为了保证在全球任何一家连锁店都能吃到同样食品的承诺,食品口味变化不大。

(3) 价格适中。西式快餐平均每人每次的消费额为20元~50元,这一价位对大众消费者仍然偏高。中式快餐平均每人每次的消费额一般在10元以内,这是中国目前大多数消费者所能达到的消费水平,也是大众化餐饮的主要市场。

(4) 营养搭配合理,符合健康饮食潮流。中式快餐肉、菜、主食搭配,以蒸、煮、炖、炒为主的烹制方法,比较西式快餐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质、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食用纤维的食物结构,更符合健康营养的饮食要求。

2. 内部劣势(T)

(1) 标准化程度低。对于现代快餐企业,由于规模化及迅速扩张的客观要求,标准化是必不可少的。中式快餐品种丰富、口味多样化的优势却成为产品标准化的阻碍因素。

(2) 行业内,社会化组织程度低,产业化仍没有形成。

(3) 行业的经营理念落后,人才保证未能跟上。中式快餐业的人员需求目标基本上是满足现有业务的需要,技能培训少, 素质培训更少。

(4) 营销观念落后,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品牌效应。西式快餐以情感促销为主题,各种优惠措施、礼品赠送更是络绎不绝。中式快餐明显存在差距。

3. 外部机遇(O)

(1) 行业发展潜力巨大。首先快餐业的市场容量巨大,目前,上班族午餐甚至晚餐、团体膳食供应、大中小学生等细分市场的开发还远远不够。行业增长已经连续14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国家将快餐业列为经济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2) 政策的大力支持。为了扶持中国快餐业,原国内贸易部颁布了《连锁商店经营管理规范意见》, 《中国快餐业发展纲要》,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试行) 》,它们指出了中国快餐业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措施政策以及组织实施。

(3) 中式快餐业内水平差异大,一定程度缓解了竞争压力。目前中式快餐连锁经营企业产品具有不同质性。

(4) 行业的产业化趋势明显。2005年, 河南的速冻巨头思念和三全食品有限公司进军快餐业,由于拥有产品标准化所需的冷冻技术和全国统一的配送体系,具备了形成全国品牌的核心能力。

4. 外部威胁(T)

(1) 西式快餐的快速扩展。1987年, 肯德基在北京设立了第一家餐厅。2004年, 肯德基第1000家连锁店在北京开业。在此期间,麦当劳、必胜客、日本三明治、意大利比萨饼等,纷纷占领市场,并开始从1、2类城市向3、4类城市扩张并逐步向西部渗透。西式快餐不仅占领中国的物化市场,而且逐渐改变着中国的饮食观。

(2) 西式快餐竞争优势加强。西式快餐进人中国的前期,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其原料百分之百靠进口,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开发,麦当劳、肯德基采用当地原材料的比重已经达到了97%和9 2%,经营成本进一步降低,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

(3) 大量潜在的进人者。从投资角度看,快餐业一般投人的资金量都不大。从技术角度看,快餐业也没有太大的技术壁垒;快速增长的市场也使快餐业成为投资的热点,从而吸引大量的企业进人。

二、基于S W O T分析的战略组合

下文综合了中式快餐业S W O T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可供企业选择的四种竞争战略:

1. 优势-机遇战略 (The SO Strategy)

倡导健康、营养快餐理念。机遇部分谈到上班族午餐甚至晚餐、团体膳食供应、大中小学生等细分市场的开发远远不够,作为日常基本生活需求,消费者会更关心健康营养问题,而这正是中式快餐的优势所在。

以适中价格提供差异化产品,迅速扩张。中式快餐本身价格适中,同时由于品种多,可以做到“丰俭由人”。目前,行业内产品水平差异大,区域性强,可以利用差异化产品占领新的市场,新进入者也可以寻找新的差异点进入。

2. 优势-威胁战略 (The ST Strategy)

中华饮食历来以美味为前提,以养生健身为目的,中式快餐企业在营养、健身的理念下,如果能够印制一些精美的小册子推荐给老顾客,系统介绍养生食谱,能够培养中式快餐的忠诚顾客。

突出特色,提供多种选择。中式快餐目前在标准化及人员素质上与西式快餐差距较大,但是中式快餐品种多、口味全,企业在经营品种上要考虑目标顾客的需求。

实施“圈地”战略,加快社区开店步伐。麦当劳的创始人克拉克先生曾经说过公司的真正生意是经营房地产。可见,正确的选址对快餐业的经营成功至关重要。目前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麦当劳已经开始加快了社区开店的步伐。中式快餐在社区竞争中优势更为明显,应该加快社区开店的步伐。

3. 劣势-机遇战略 (The WO Strategy)

适度工业化,逐步标准化。由于目前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完全标准化是不切实际的。但是中式快餐可以进行产品的部分机械化和适度工业化,比如马兰拉面的汤料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很多快餐店配备了塑封机、微波炉等。服务方面可以推行由表及里的标准化,店面、标识、服务人员服饰及日常用语比较容易标准化,其他如标准服务手册等可以逐步制定。

实施战略联盟,推进产业化进程。速冻食品企业进军快餐业给现有快餐企业的启示是实施战略联盟,推进产业化进程。根据波特的产业价值链理论,中式快餐企业应该集中资源进行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渠道的控制,而产品生产和物流等非核心能力则可以通过战略联盟外包。

以特许经营模式扩张,打造全国品牌效应。连锁经营由于其规模优势,已经成为快餐业经营模式的主流。但是,中式快餐企业采用直营的模式扩张会受到资金的制约,应该在《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试行) 》的指导下采用特许经营的模式迅速扩张,缩短打造全国品牌的时间。

实施忠诚顾客计划,进行产品服务创新。快餐业潜力如此巨大,企业必须更新营销理念,推行体验营销,产品上可以根据季节不同推出创新菜品,服务上可以开展忠诚顾客计划,锁定忠诚顾客。

4. 劣势-威胁战略 (The WT Strategy)

合资战略,与国外成功的中式快餐企业合资。中式快餐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情况。尽管在本土市场与西式快餐的竞争中,中式快餐仍处于劣势,但是在国外却有中式快餐企业成功地产业化、连锁化,如菲律宾的“超群”、美国程正昌的“熊猫快餐”。这些企业具有中式快餐标准化的经验和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如果国内的快餐企业能够与这些企业实现合资,必将阻止西式快餐的扩张和这些企业作为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

三、战略组合的运用

本文利用S W O T战略决策模型,为中式快餐企业制定了可供选择的SO、ST、WO、WT战略组合。作为一种有力的战略分析工具,基于SWOT的SO、ST、WO、WT战略组合如联盟战略、“圈地”战略、合资战略等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作为一种权威的战略分析工具,S W O T分析也被很多国内外企业证明是有效的。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由于本文所作的是行业分析,对于行业中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企业,并不是所有的战略组合都适合本企业。比如合资、战略联盟更适合全国性的快餐品牌,而社区战略更适合中小城市的区域性品牌,其他如以适中价格推出差异化产品则适合所有企业。因此,中式快餐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竞争地位选择战略组合,从不同层面展开与西式快餐的竞争。

摘要:从1987年11月肯德基进入北京, 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一直占据着中国快餐业的高端市场。随着西式快餐从1、2类城市向3、4类城市扩张并逐步向西部渗透, 中式快餐企业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 抓住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 阻止西式快餐的进一步渗透。本文通过SWOT分析, 指出了中式快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以及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以应对西式快餐的竞争。

关键词:快餐业,SWOT模型

参考文献

[1]麻斐:从西方快餐优势看我国快餐企业发展之出路.江苏商论, 2005年第9期

[2]卢绮文傅云新:浅析中西式快餐的差距及中式快餐的出路.商业经济, 2004年第8期

[3]钟国栋等:中西式快餐企业管理营销差异比较.工业技术经济, 2003年第1期

[4]李雪冬:中式快餐“五力”分析及对策.管理科学文摘, 2004年第9期

篇4:中国快餐业发展分析和展望

一、中国殡葬行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当前的殡葬行业服务项目繁多,应有尽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项目日益完善,以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为例,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作为国家一级殡仪馆。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致力于重庆市渝中区、沙坪坝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高新区等主城区大部分群众的丧事服务任务,年火化遗体10000具左右,是重庆市主城区的治丧服务中心,推动着主城区殡葬行业的先进性和规范化、是引领规范文明治丧的先锋模范,同时开通了涉外运尸服务的定点网络服务,是重庆市殡葬行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服务示范点。现有服务项目100余项,已经形成遗体运输、守灵祭奠、殡仪殡殓、火化、骨灰存放、公墓安葬、丧葬用品销售等较为完善的系列化“一条龙”服务体系,同时秉承与时俱进的作风,积极引进多媒体放映,LED电子屏等多功能信息技术展示设备,人性化的服务和富有文化内涵的制度促进着殡葬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殡仪馆除了安置丧事活动外,也成为了旅游观光,公共绿地建设、举办特色文化交流活动的阵地。

二、中国殡葬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不正当利益的驱动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经济社会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是市场经济也有其负面的影响,社会对于利益的追求更加疯狂,整个社会呈现出逐利性特征。在我国殡葬行业的管理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腐败、浪费铺装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为某部分人的利益牺牲广大公众的利益、利用黑色暴利产业链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情形,就是因为非正当利益的驱动。殡葬行业追求非正当利益反映出工作人员个人利益驱动、部门利益驱动以及整个政府的利益驱动。

(二)法规制度的缺损

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为殡葬行业的规范化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而我国缺乏规范殡葬行业的法律法规使得殡葬行业失范的现象大量存在。从2009年《殡葬行业国家政策法规标准与殡葬服务规范化》制定之后,我国的殡仪馆对规范性文件管理进行规范,这些政策的颁布实施使得 殡葬行业失范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由于这些规定的法律位阶并不高,尚未建立相应的惩罚制度,其威慑力有限,从而导致许多违法行政行为都以殡葬行业为名,企图规避司法审查。现行法律制度的缺陷表现为:

第一,殡葬行业内容没有具体规定。党政机关行使社会管理权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了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党政机关的人事管理到教育、卫生、计划生育、民政、治安管理等各项内容都是由党政机关进行管理的,哪些文件应当通过殡葬行业进行规范,哪些内容应当通过普通的文件进行规范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这也是造成地方政府及政府部门动不动都通过发布殡葬行业的方式来规范管理。

第二,殡葬行业的制定程序混乱。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各省制定的殡葬行业制定程序的相关规定初步形成了我国殡葬行业制定的程序,有些省份的规范性文件出台之前需经法制部门的合法性审查,殡葬行业需经统一登记、统一编号和统一公布,某些涉及到公众利益的重要文件还需经过专家论证、公开听证等征求意见环节,但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使得各地规范性文件制定处于一个混乱的状态。

(三)监督手段的虚置

尽管没有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但是根据现行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现行监督?殡葬行业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权力机关对政府部门的执行行为和方式进行监督的同时对殡葬行业进行审查,二是行政机关内设的法制部门对政府殡葬行业的审查,三是司法机关在审定具体案件时对殡葬行业的审查。但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不顺畅使得这三个监督手段都难以真正发挥其监督作用。

权力机关监督的滞后性增加了监督的成本。工商管理对于殡葬行业的监督是一种事后的监督,这种监督方式不仅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而且还会大大增加殡葬行业的制定成本,使得一部分以党委名义或是党委政府共同发布的殡葬行业免于监督。

(四)责任追究不力

造成殡葬行业泛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有力的责任追究制度。从现有的几种监督方式来看,人大常委会依据监督法对政府发布的殡葬行业认为不符合相关的法律监督的可以撤销殡葬行业、行政机关内部的审查通过行政复议认为政府的规范性文件不符合法律法规也应予以撤銷,而司法机关在引用规范性文件时如发现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只是不予做为判定案件的依据。从上述的几种监督方式中可以发现我国并没有建立殡葬行业违法的责任追究制度,仅仅通过撤销殡葬行业的方式不能给党政机关的领导以威慑,难以促进殡葬行业制定的合法化。

三、中国殡葬行业发展的未来展望

篇5:中国快餐业发展现状

类别:行业咨询

中国快餐业现状

中国的快餐业起步较晚,自1987年4月美国肯德基快餐连锁店在中国落户,现代快餐的概念才引入到中国。短短10年里,中国快餐业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西式、高档与低档快餐竞争与并存的市场格局。

目前,中国快餐业的发展尚处于初创阶段,还处于借鉴、模仿和积累阶段,没有形成体系和规模。但快餐的消费市场与供应市场已基本形成,在沿海与内陆的一些大中型城市、旅游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快餐已成为出差、旅游、商务往来等流动人口和工薪阶层、学生以及人们在外活动就餐不可缺少的一种需求。据预测,本世纪初,我国快餐产业增量(营业额)将达2000亿元。这是我国商品市场和劳务市场中最大也是最有吸引力的利润单元,势必引发激烈的竞争,从而营造出新的产业平台和新的产业梯队。

经营主体仍是中式快餐

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快餐市场的经营主体仍然是中式快餐,被访的快餐企业中,78.9%为中式快餐店,而21.1%是西式快餐店。尽管西式快餐日益受到欢迎,中式快餐仍以其价格优势和在主要消费层次中的口味优势,占据大部分国内快餐市场。

从被访的快餐企业所有制类型看,1/3多为中外合资快餐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其次,而国有所有制的快餐企业只占16%。可见,中外合资快餐企业在市场中占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外商独资和私营快餐企业也是市场中的活跃因素。

根据所调查的快餐企业,西式快餐企业多将目标消费群体锁定在青少年和家庭组合上,其中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多由父母或长辈、亲属陪伴进行消费。而中式快餐企业目标客户多定位在年龄段为25岁—44岁间的消费群。调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欢中式快餐的消费者明显增加。现在,马兰拉面就定位在成年工薪阶层,与西式快餐是错开的。由此可见,发展中式快餐要突出特色,确定自己的目标顾客群。

另外,家庭休闲是快餐行业主要目标顾客群体,这主要因为我国实行双休日,节假日外出休闲购物、旅游度假的人数迅速增加;写字楼主要集中于对午餐快餐的需求,这个市场规模很大而且市场化程度很高,非常适应一般快餐公司的进入;学生快餐市场容量巨大而且稳定,是一块有待开发的宝地;假日经济效应使我国商务、观光等各类旅游者增多,在交通枢纽和旅游景点设置快餐网点,可获得这一部分目标顾客。

多数采取连锁经营

在被调查的快餐企业中,多数采取连锁经营方式。但实际上,实行连锁经营的多是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快餐企业。

目前,快餐专卖店和速食便当为快餐业主要经营模式,速食便当以流动客为主,由于点多面广、物美价廉、简单便捷,是上班族及学生的早餐、小食、加餐的理想选择;美食广场由于突出风味特色,使消费者有广泛的选择性;快餐综合店以本土的特色菜品和外来的精致美食为结合点,打破了品种单一的固定模式,不断扩大和吸引消费者,如“大快活”、“大家乐”、“美心”都属于这类经营模式。

在实行连锁经营的快餐企业中,一半左右加盟店数量在10家以下,其次是10家—20家(占36%),这说明目前实行连锁经营的快餐企业规模较小,与我国目前初级的快餐产业业态相一致。

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快餐企业日销售额在1万元以上的占被访企业的31%,这其中大部分为西式快餐企业;日销售额在3000元—4000元的快餐企业占25%,多为中式快餐企业。可见,西式快餐企业经营状况要远远好于中式快餐企业。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快餐企业采取适量购货、适量加工、适量生产的模式。

另外,一半以上的快餐企业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并实行适量工厂化生产;其次,完全手工操作的占21%,多数中式快餐企业属于这种以手工操作、现场加工和单店经营为主的传统式快餐企业。而26%的快餐企业采用完全工厂化或以工厂化为主、手工操作为辅的经营操作方式,其中多数西式快餐企业属于这种以工业化、标准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快餐企业。

根据调查发现,我国快餐业经营方式和服务领域也不断拓宽。从店面形式上看,有连锁店、便餐店、社区店与送餐、外卖、小吃广场等;从服务对象上看,由以流动人口、外出人口为主向单位后勤与家庭厨房延伸;从品种结构上看,有餐饮成品、半成品、方便食品等等。

相信,随着快餐行业的发展和现代快餐模式的建立,全国大中城市都将涌现出一批受市场欢迎和认可的中式快餐代表企业。但中国快餐业的发展与社会需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中式快餐品种开发缓慢,生产技术落后,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低等。然而,由于快餐与经济高速发展进步密切相关,中国的快餐业必将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正文。正文通常由策划案的详细说明、市场状况分析和策划案三部分组成。

在策划书中,市场状况分析要写清产品市场规模、竞争品牌的销售量与销售值的比较 分析、竞争品牌市场占有量的比较分析、竞争品牌促销活动的比较分析、竞争品牌公 关活动的比较分析等。

五、谋出主张略

咱们的方针是占据成都城市地区内快餐市场5%的份额,因而具体的谋划战略决定计划、部署是在一个有长远规划的基础之上的。不仅绝对是程度上使咱们的熬头办事给消费群体有实在的力量的感觉,同时为往后的其他业务扩大供给一个信心数增的过程。快餐配送中间谋划战略方针是有个宏伟方针,主要的收益是外卖差价收入。

6、告白策略

1、建造精美的小卡片,在各办公大楼门口,在前晌的8:00到9:00和午时的11:00到2:00之间发放。

2、建造尺寸为16k大的传单(菜谱、联系方式)到各办公大楼、客运站披发,并聘请业务员到这几处场所。

3、与该处的物业或保安联系,在免费为其供给快餐的基础上,让她们为咱们创造大好的口碑效应,同时为咱们披发一些传单。

7、公关策略

1、借助互助伙伴本身的知名度,进行一些新闻公报

2、与主要写字楼内的物业成立互助瓜葛,在绝对是的程度上与其开发,指望占据整个的市场。

3、与一些有特色风味的快餐店联系,制造快餐市场独特的配送中间。

八、费用预算

1、卡片、传单预设与建造。

10002、人员培训费用。

10003、外卖服装与配送用品。

5004、人员关饷与补助。

篇6:中国快餐业发展分析和展望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随着伊利股份年报姗姗来迟,乳业上市公司年报已尽数披露。业绩报告显示,伊利股份正进一步扩大其寡占实力,而光明乳业则在业务转型下业绩“一枝独秀”。尽管业绩表现不一,但各乳企都已开始关注高端产品市场,并加快其国际化脚步。业内人士预计,2013年,面对国内外多重因素挑战,乳企将进一步调整业务,行业发展“稳中有升”。

光明“一枝独秀” 伊利寡占扩大

多个企业业绩较2011年有较大下滑,反映出乳制品行业在2012年遭遇了严峻考验。

在2011年保持营收、净利润双位数增长的伊利股份,2012年盈利却遇到了瓶颈:公司营业收入以人民币420亿元仍然保持了同比12.12%的增长,但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7.17亿元同比下降5.09%,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增幅仅为1.43%。

蒙牛乳业则再次显示出业绩颓势,营收、净利润均出现双降:营业收入以人民币360.8亿元同比下降3.5%;公司持有人净利润以人民币12.57亿元同比下降20.9%。

光明乳业“一枝独秀”的情景再度上演:137.75亿元的营收同比增加16.85%;3.11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0.89%。尽管在2012年屡遭产品质量方面的质疑,但公司业绩表现依然坚挺。规模较小的乳企表现则更为参差不齐。三元股份营业收入为人民币35.53亿元,同比增长15.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3280.18万元,则较2011年下降27.03%。皇氏乳业情况类似:营业收入以人民币7.54亿元同比增加31.76%;而净利润同比下滑44.61%。贝因美表现相对稳定:营收、净利润都实现两位数增长,但其营收人民币53.54亿元的规模相较三大乳企仍然偏小。

数据显示,2012年伊利、蒙牛、光明三大企业业绩超过人民币900亿元,占据乳业上市公司近八成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伊利的市场份额更进一步扩大。目前保持快速增长的光明乳业,营收相较蒙牛和伊利都较小,尚无法造成较大冲击。而蒙牛乳业的表现近两年一直差强人意,与伊利的规模差距渐渐扩大。业内人士指出,伊利的寡占优势将进一步扩大。规模效应有望支撑伊利在寻求更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销售费用,例如2012年公司的销售费用率为18%,同比下降5%。

银河证券认为,未来国内乳制品行业有望继续向寡头集中,当CR4行业前四名份额集中度指标超过50%时,可以期待市场格局由双寡头向单一寡头转变,行业龙头未来有望形成市场占有率接近40%的稳固龙头地位及高壁垒水平。

高端产品增收效果显著 乳企加快国际化脚步

从伊利年报不难看出,“高端商品”给企业带来的收益相当可观。液态乳方面,金典奶、每益添等高端产品的销售份额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产品结构升级而增加收入11.46亿元。略显颓势的奶粉及乳制品门类中,金领冠等高端产品的销售份额持续提升,由此带来的产品结构升级也使收入增加1.18亿元。

光明乳业年报也称,公司重点产品的快速增长驱动了公司营业总收入的较快增长。通过聚焦“优倍”,抓住鲜奶发展势头,实现鲜奶销售收入快速增长;通过聚焦“莫斯利安”,打造全新品类,推动常温产品的结构升级;通过聚焦“畅优”、“健能”,坚持高端差异化路线,提高酸奶的市场份额。

篇7:中国快餐业发展分析和展望

中国的复合肥产业整体相对过剩,自一九九二年以来国内大建复合肥生产企业,在不到lO年的时间,中国的复合肥企业日益剧增,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复合肥生产企业多达上千家,复合肥产业处于一个饱和状态。山东、湖北两地的复合肥企业发展最为迅速,山东地区依靠便利的交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复合肥企业发展最快,而且在2000年之前小复合肥企业发展迅猛,山东临沭形成了一个复合肥生产基地。湖北地区依靠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复合肥企业,加之其庞大的宣传力度,在国内复合肥市场占有半壁江山。其它地区复合肥生产地比较分散,有的其它化肥产业则比较集中。中国的复合肥生产历史还是比较短暂,从8O年代江苏红三角化工生产第一袋复合肥到现今只有2O余年的历史,在这之前全部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复合 肥从起初的两种养分发展到现在的多种养分,生产工艺从简单的滚筒造粒到现在的喷浆造粒和高塔造粒,一种新型复合肥——控释肥也已经全面上市,虽然中国的复合肥发展历史较短,但发展速度却很快。

纵观全国复合肥市场,市场较容易接受的复合肥品种有喷浆造粒硫基复合肥、尿基高氮复合肥、高塔复合肥和控释复合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就开始大建喷浆造粒复合肥生产企业,山东红日在这方面比较成功,因此还获得了中国复合肥喷浆造粒发明奖,后来各地区都纷纷上马。截至上世纪末山东红日、辽宁西洋、中阿化工、山东绿源四家复合肥生产企业喷浆造粒复合肥产量和销售量占全国前四位。尿基复合肥是用尿素为氮源和氯化铵、氯化钾、硫酸钾、重钙、磷铵等基础肥料作为原料进行二次加工制取的高浓度氮磷钾多元复合肥,常用的生产方法有挤压法、团粒法、料浆法和熔体法等。其中常规团粒法和料浆法最为常用,而采用作为一种复合肥生产新工艺的熔体塔式造粒法生产尿基复合肥具有其它生产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正在成为目前国内复合肥生产领域中的一项热门技术。与团粒法、料浆法等其它的几种尿基复合肥的生产方法相比,熔体造粒法在各方面的优势仍是十分明显,其生产的尿基复合肥能达到较高的均匀粒度和均衡养分,这是采用其它生产方法很难实现的。作为一种复合肥的生产新工艺,对于提高国内的复合肥生产的整体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该方法一次性投入资金至少需上千万元,因此目前在国内推广应用还有一定的难度。据不完全统计,已建成投产的熔体塔式造粒法生产企业有广东深圳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邢台市宁晋县晶龙丰利化工有限公司、山东临沂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山西丰喜(肥业)集团礼元公司等2O余家,生产装置的能力大多为lO万一3O万吨/年,最大的为8O万吨/年。在建和拟建的有湖南岳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开元化工有限公司、贵州化肥厂有限责任公司等l0余家。据不完全统计,已建成投产、在建和拟建的熔体塔式造粒生产尿基复合肥年总生产能力近500万吨。

控释肥(controlledrelease)又叫智膜肥,是指以各种调控机制使养分释放按照设定的释放模式(释放率和释放时间rate/attemand duration)与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相一致,能够有效控制养分的释放。由于它的高价值也被称为贵族肥料。控释肥作为一种新型复合肥,逐步被消费者所接受,大田一次肥,省时省力,肥效长。控释肥价格却不菲,40%含量出厂价格在2000元左右,市场销售价格也在2600元/吨以上。目前国内控释肥生产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主要是山东金正大,市场其它品牌的也较多,基本属于鱼目混珠。

国外一些肥料巨头会逐渐进入中国市场,他们的投资方式会有三种:一种是在中国直接建厂投资;一种是和国内复合肥生产企业控股或参股;一种是在国内复合肥企业贴牌生产自己销售,目前这三种方式都已存在。市场上还存在一种生产方式,那就是贴牌加工,一些小复合肥企业自身没有生产设备,让别的企业代加工,和国外品牌不同的是包装不标注代加工企业,完全自己的包装。

纵观我国千余家复合肥生产企业,年总产量高达3200万/吨。据不完全统计,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的大型企业只有l3家,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中型企业有43家,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有667家之多。但这l3家企业的利润额占到了全行业利润的49.8l%之多。由此可见品牌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我国复合肥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是山东、江苏、湖北。销售收入前三名的省份也恰好是这三个省,山东省销售收入占全国销售收入的28.28%,江苏销售收入占全国销售收入的l9.34%,湖北销售收入占全国销售收入的8.83%。这些省份排列在前与该地区拥有众多的知名企业优势是分不开的,可见规模化在行业发展中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复合肥未来发展趋势,国内复合肥生产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复合肥市场已经饱和,一年320o万吨的产量已经供大于求,另外在建和拟建复合肥企业仍在上马,复合肥市场存在极大的竞争。中国为兑现人世承诺已经放开国内化肥市场,外国企业可以进入中国市场,参与市场竞争,这对国内复合肥企业的生存造成极大的考验。原材料方面,复合肥的主要原料是磷矿石、氯化钾、液铵和硫磺,目前氯化钾和硫磺基本靠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复合肥的生产成本。磷矿石是不可再生资源,中国的磷矿主要集中在云南、湖北和贵州地区,其中云南磷矿石质量最好,随着人为的开采磷矿石会越来越缺乏,加上国家对磷矿资源的保护会造成磷矿石价格上涨。总之,复合肥的生产成本会越来越高,这在国际方面来看中国存在劣势。

国内复合肥生产企业应该虚心学习国内外同行业的成功经验,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力度、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树立企业形象,参与国际竞争,迎接挑战。

我国复合肥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近年国家大力扶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先后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种粮补贴、种子补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多项惠农政策,大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国家对化肥工业给予不断的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使得我国化肥工业在最近10年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高浓度磷复肥行业是其中增长最快的部分。经过多年的引进、吸收、消化和创新,我国的复合(混)肥产业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基础,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农化服务平台建设也逐步完善起来。加之国家对复合(混)肥产业实行了政策倾斜,使复合肥产业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并进入快速成长时期。十几年来,尤其是1999年以来,国内复合肥企业剧增,复合肥生产能力年均递增超过20%,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化肥产品之一。在未来几年,随着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生产对复合肥的需求量仍将继续保持递增势头。

但是复合肥作为一种加工产品,在当今资源类产品价格不断飞涨的情况下,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时期,加工产品的高成本时代已经来临。企业成本的飙升、市场需求的萎缩、宏观调控的加强使得复合肥行业发展面临又一次方向选择。我国复合肥行业的现状:

1)整个产业规模有了质的飞跃,已经实现自给自足目标。l0年前我国复合肥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那时的三元复合肥全国总产量只有637万t(实物量),其中合成法NPK仅133万t(见表2),主要厂家只有16家;而在过去的10年中,主要的复合肥品种均保持了平均2位数以上的增长,到2007年三元复合肥总产量已经超过3 500万t,其中合成法NPK产量激增到1151万t,磷铵的总产量更是达到1 599万t(实物量)的高水平。我国复合肥的总生产规模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表2 1997—2007年我国高浓度复合肥产量统计万t实物量 年份 NPK产量 DAP产量 年份 NPK产量 DAP产量 1997 l33.8 78.4 2003 614 349 1998 186.7 83.9 2004 642 442 l999 239 102 2005 795 503 2000 348 157 2006 968 599 2001 420 213 2007 1l51 689 2002 517 267 注:NPK产量为磷酸基部分产量,不含混配肥产量。

2)复合肥行业投资增长过快,产能已严重过剩,但盲目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仍在进行。到2008年6月份在国家质监总局颁发生产许可证的复合肥企业已达4 400多家,总产能超过2亿t(实物量)。但目前产量估计只有5000万t(实物量)左右,约有70%以上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3)资源型产品的价值回升浪潮使复合肥这种加工产品进人空前的高成本时代。磷矿石、煤炭、天然气、钾矿等资源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化肥工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价值得到了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复合肥的生产成本步人了一个不断攀升的尴尬轨道。这使得复合肥已经从稀缺的、较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化为大众化的高成本的一般价值产品。

4)产业集中度过低,中小企业数目庞大,市场秩序亟待完善。在1998年国内NPK产量排名中前10%企业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为48.1%;2007年根据中国磷肥协会统计资料我国NPK产量已达3 510万t(含混配肥),其集中度水平却降低为34%。另外,由于较低的进入门槛和技术含量,使得大量假冒产品充斥市场,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多头执法的混乱管理又加剧了市场的恶性竞争。

5)资源瓶颈极大加剧了复合肥的成本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复合肥产业的竞争力。复合肥作为一个加工型产品,其成本构成中直接原材料成本所占比例接近90%,在一没磷资源、二没氮资源、三缺钾资源的情况之下,其盈利能力受到空前的挤压。目前复合肥企业的经营可以说异常艰难。这很可能使其在未来的产业整合中也将处于不利的境地。单一的复合肥生产已经变得越来越艰难。

6)农化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难以支撑平衡施肥的大面积推广,也制约复合肥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复合肥的最显著特征是对服务的依赖,而企业目前限于自身实力,还无暇在农化服务上投入更多。这无疑降低了这种产品的差异性价值。

7)严酷的市场环境、高成本的巨大压力、消费者品牌认知的加强、国家政策的导向将促使复合肥行业的重组整合加速展开。复合肥行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强: 未来的宏观经济走势,短期看有所改善,但中长期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特别当美元汇率回升、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全球通胀压力缓解的当口,美国金融危机再次加剧,“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不仅重创欧美的金融体系,实体经济也受到较大冲击,全球经济前景变得越发悲观。我国化肥工业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发展步伐将进一步放慢,未来或将迎来一个相对艰难的调整时期。复合肥行业未来将面对的几个不确定因素如下。

1)由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是否会进一步恶化。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仍然关系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由于欧美的金融市场重新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尽管全球政府正在采取联合行动,应对目前的危机,但大家对未来的演化趋势仍然充满焦虑,特别是它对欧洲以及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负面影响目前仍然难以评估(当然还包括对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影响),而这种潜在危害可能在今后1~2年持续发酵。

2)我国的经济增长周期是否已经见顶,经济增速的回落中短期内是否已不可逆转?目前我国整体经济形势正在呈现微妙的变化,专家普遍认为,目前的情况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复杂的,因而调控的难度在加大。一方面,我国经济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基本解除;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减速已冲击到我国,经济开始下行,并有持续的趋势,这个过程中还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压力。面对这种高通胀和经济增长下滑并存的局面,国家的货币政策会否继续放松,以在控制通胀和保持经济发展之间求得平衡。形势究竟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取决于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更取决于我们的政策导向。

3)未来全球粮食价格能否继续回落并稳定在一个合理范围内。2007~2008年全球粮食价格飞升,高昂的价格不仅加剧了全球性通胀而且重创了数十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从而引发了社会动荡。但是随着石油泡沫的破灭、投机资金的大量撤离,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也急转直下。可见粮食的价格仍然受石油价格影响。FAO专家认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全球粮食价格将维持在一个相对高位运行。粮食市场的景气以及稳定,有助于稳定对化肥的需求,这对化肥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但美元短期内的强势能否持续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4)我国的化肥需求增速回落是否正在加速,拐点是否即将出现。我国的化肥消费在过去20年经历了一个持续快速增长期,特别是最近1O年增长迅速。化肥消费的快速增长刺激了国内化肥工业的发展。但随着化肥产业的快速膨胀,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出现。我国化肥的利用率很低,其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没有随着使用量的增长而增长,相反却出现了下降。目前化肥生产和消费规模的急剧膨胀所带来的资源瓶颈问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市场总体供需平衡形势的转变也使得行业的发展转入一个新的时期。

可以肯定地说,我国化肥消费的高速增长期已过,今后将进入一个结构调整时代;而总量的波动水平将逐步降低,并保持相对稳定。农业的增产也将更加依赖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基础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科学施肥体系的建立与推广等。一方面这将部分替代单一化肥投入对农业生产的主导影响,而同时又会使得化肥的投人稳中趋降,这一进程其实已经开始。复合肥行业未来的发展机遇

1)国家政策支持和导向有利于行业的未来发展。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补贴水平,而且2009年还将建立农资价格与补贴的联动机制,加上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以及2020年农民的收人翻番目标的保障,上述因素都将稳定并增加农业对化肥的需求。其次,国家财政大力支持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的推展,全国每年测土施肥面积将在2667万hm(4亿亩)以上,所需配方复合肥实物总量巨大。另外,国家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强调可持续发展目标,而环境友好的高效复合肥将成为一个良好的物化载体。

2)我国化肥工业高浓度、复合化、专用化仍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化肥生产从单一肥料过渡到以复合肥料为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化肥工业发展水平和农业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复合肥料占总施用量的比例,已由1980年的2%上升到2007年的30%,并且继续保持着上升的态势。今后10年,我国仍将把调整化肥结构,加快复合肥料的发展,提高其在化肥施用中的比例,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

3)国家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自给自足的目标,以及未来农村改革所带动的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都需要充足的化肥作为必要保障,因此,未来农业对化肥的需求将维持稳定增长。未来复合肥行业发展的几个关注点:

1)重新认识化肥行业的特点。首先化肥是资源类产品,这是它最显著的特点。化肥生产依赖的主要原材料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类产品。同时化肥也是能源转化产品,比如氮肥生产所依赖的煤炭、天然气。因此,发展化肥首先要加强资源的保障。这是产业发展以及未来确立自身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不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应当重新认识并评估资源的价值和意义,评估资源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限制或促进的影响。这一点对复合肥企业尤为重要。

2)成本领先战略仍然是复合肥企业的优先考虑。复合肥产业同类型企业过多、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进入门槛低等行业现状促使业内企业主动或被动地使用了降低价格、打价格战的策略。价格战在某个阶段是促使行业加快整合的有效手段,但过度价格战将对行业整体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影响。

而事实上决定化肥企业最终优先采取成本领先战略的原因应当是化肥产品的资源属性以及它特殊的最终消费群体。主要应用的形式有:扩大规模,寻求规模效益;工艺改进,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建设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在高成本时代,化肥企业继续生存并发展壮大,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并采取正确的一体化战略。一体化,尤其是纵向一体化战略对价值的提升作用,对中国复合肥企业尤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未来复合肥企业提升整体竞争能力的不二选择。未来如果没有一体化的优势,你在行业中就难以取得话语权。

3)科技创新提升品质、降低成本是复合肥企业也是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化肥虽然是一个传统行业,但未来的发展仍然要依托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成果,复合肥行业尤其如此。行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高效、节能、环保的发展目标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都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同时技术创新也将极大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提升复合肥行业的竞争力和生存力。

科技创新可帮助企业创造差异化竞争要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有限市场内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差异化战略的实施不但有利于培养复合肥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而且能推动行业整体健康、有序的发展。

4)未来的复合肥行业发展必须尽快实现由追求增长到追求发展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实现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改变过去只重速度、重数量,轻质量、轻效益的做法。化肥是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的行业,是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部门之一,复合肥行业更是如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十分有利于行业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

5)化肥品种的发展趋势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发展,复合化、专用化趋势加强;同时,为提高肥料利用率,高效及环境友好的肥料成为发展目标。目前包膜缓控释肥已成为世界肥料的发展方向之一,而我国目前的资源与环境现状,未来发展可控释养分的掺混型复混肥料将成为一个主要方向。

6)复合肥行业的产业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大型央企在未来的整合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市场无序竞争的加剧以及政策的导向将对化肥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和压力。今后几年因资源结构变化和对环境保护更高的要求,一些规模小、成本高而又无资源的企业将面临较大冲击;优胜劣汰是新一轮化肥企业竞争的特点。具有资源优势、技术领先、规模化经营的企业将占据明显优势,优势化肥企业将面临良好的整合发展机遇。政府同时应该加大在产业整合上的政策支持力度,促使这一进程加快实现。

我国复合肥行业面临的挑战

2008年上半年,复合肥价格创造了历史新高,硫磺、钾肥价格出现暴涨,复合肥价格每吨上调1 000多元,但复合肥价格盘旋直上,是否意味着高枕无忧?进入下半年的表现,特别是当前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复合肥行业的现状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答案。1 当前我国复合肥行业与市场面临的挑战

当前,受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影响,复合肥销售形势急转而下,价格大幅下滑,终端利润逐步压缩,销售萎缩等形势已不容磷复肥企业乐观。危机也在悄然向企业逼近,国际磷肥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和混 沌的国内市场,再一次暴露了当前我国磷复肥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国内很多复合肥企业将面临价格下滑、成本增加、市场开放及国家对出口DAP开征出口关税,取消优惠政策等不利因素的挑战。2008年上半年硫磺(FOB)价格涨至历史最高价850美元/t,然而2008年下半年开始,硫磺价格迅速下滑,如今,进口硫磺(FOB)价已跌至150美元/t,而且价格还有进一步下跌的趋势,这必将拖累磷复肥价格继续下跌。企业应该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积极应对目前复合肥价格下调。

我国复合肥的主要原料是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等,而这些基础原料主要以煤、重油、天然气、磷矿石和钾盐为原料。2008年上半年硫磺涨价就使磷铵生产成本每吨增加了1 200元以上,加上磷矿、合成氨等材料的涨价,将使以硫磺为硫酸原料的磷铵成本达到4 000元。再如原料尿素的生产主要以天然气、煤炭、重油等为原料,但煤、电、油、气供应一直紧张,并且,这是一个不可能在短期内能够有效解决的问题。我国煤炭探明可利用储量近2 000亿t,但优质资源少,后备工业储量严重不足。据悉,2005年国家煤炭需求超过20亿t,总体供需矛盾依然紧张。我国探明石油、天然气储量有限,石油可采储量已达65亿t,但受资源的地理分布条件和开采难度的制约,多年来我国原油产量始终徘徊在1.7亿t/a左右,无法满足国内需要。而国内尿素工业布局靠近市场,远离原料产地,原料的运输费用远高于产品的运输费用。虽然当前煤、电、运紧张的状况正在逐步缓解,特别是煤炭、天然气价格持续下降,油价持续下调,但其幅度是有限的,这些消化不了化肥成本。我国合成氨生产所用的原料中煤占主要地位,而且是以无烟块煤为主。这种煤涨价幅度大,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造成化肥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按照目前国内煤油气的产能状况,2009年能源紧张的局面不会有大的改善,化肥生产企业仍将面对高成本的难题。加上国家已经把农资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相继也会逐步取消对化肥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如电价等等,并且国家也会逐步提高天然气等产品的价格,化肥生产成本会不断上升。再次是铁路运输紧张和铁路运输即将提价等原因。总之,诸多成本因素将进一步压缩复合肥生产企业的获利空间。加上国内化肥市场全面开放,华尔街金融风暴将促使外商寻找避风港,进入我国复合肥市场,这就不可避免地给我国复合肥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

我国复合肥市场与农民购买力、承受力及种田积极性有很大的关系。粮油价格提高,农民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承受力增大,种田积极性高,施用化肥增多;反之,化肥消费减少,将影响化肥价格。当前,由于受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影响,人们的收入水平在下降,农民购买力降低。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复合肥销售都已接近尾声,复合肥市场将面临滞销,原因有二:一是国内用肥基本结束;二是受当前价格的变动,东北市场冬储将延缓,国内各地对复合肥没有需求。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磷复肥行业走势向下的趋势已经明朗,可能将进入较为困难的时期。尤其是华尔街金融风暴对磷复肥影响很大,企业从银行贷款也将更困难,将愈来愈感触到资金瓶颈的压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出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保证农业对化肥的需求,防止化肥价格上涨,今后国家对化肥的宏观调控政策不会减弱,对化肥出口政策不会放松,甚至会更严。2008年的出口关税政策已经出台,磷酸一铵也开始征收与磷酸二铵相同的关税,这将对磷铵的出口产生巨大的影响。关键要看金融风暴对国际市场的影响有多大。如果美国短期信贷的机制不能很快启动,致使美国的消费继续萎缩,这将对我国出口市场产生大的影响。从发展的前景看,金融风暴影响的范围还会继续扩大,也会进一步冲击世界经济,而且其破坏力还会向实体经济蔓延,对世界农业发展肯定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复合肥市场究竟怎样,还需要以后农业形势的检验。我国复合肥企业如何应对挑战

一是加快企业问并购步伐,进一步培育大企业集团。复合肥的诸多优点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在这种需求的带动下,2002~2003年复合肥市场一度出现“火爆”,造成一些复合肥项目盲目扩产和上马,其中,多数为1O万t左右的中小型企业。有资料显示,目前在册的近3 500家复合肥生产企业,而生产规模大、已经受过市场考验的大型企业仅占5%~10%。我国复合肥工业企业数量多,分布面广,但规模小,缺乏抵御市场风浪的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全国几千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是导致行业落后、无序和过度竞争的主要原因。我国已正式加人世界贸易组织,面对国外资本有可能加速投入国内复合肥工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严峻挑战,亟须加速对大企业集团的扶持和壮大,发挥资源优势,提高竞争能力。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特别是人世以后,复合肥工业开始进入大规模的兼并整合和结构升级阶段。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我国一直是众多跨国公司投资的重点。与组建全资子公司相比,对我国化工资产进行收购和重组,是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更直接更便捷的方式。2008年以来,跨国公司在我国的这种收购重组活动愈演愈烈。为了参与国际竞争,培育复合肥投资主体,通过大集团对中小复合肥企业实施收购、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规模化投资和低成本扩张、加快发展大复合肥对于我国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采取控股或参股上游及同类企业的经营模式。如果我们在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以整个区域乃至于全国的资源配置为出发点,逐步实现复合肥工业的规模经济,组建大企业集团,形成强有力的联合舰队,那么在国际竞争中就能处于有利地位。同时要搞活中小复合肥企业,通过产权改革、股份制改造等形式使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形成命运共同的企业联合体。一些睿智的企业已逐步进行产能扩张和产业链条的完善,如湖北宜化近期收购贵州的黔西南州普安县恒泰煤矿全部产权和瑞信煤业有限公司全部资产,我们金源公司收购四川雷波县磷矿资源,就是这一战略的很好体现。

二是接受市场的整合,降低经营风险。受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美国国内磷酸二铵供应紧俏以及拉美、欧洲、伊朗、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区需求旺盛的影响,近几年全球磷矿石供应日趋紧张,导致磷矿石价格不断攀高。按照我国磷矿的储量和开采计算,我国磷资源富矿开采年限不足20年。因此,我国开始磷矿资源整合,导致一些小磷矿厂家关闭,磷矿供应量减少,同时我国高浓度磷复肥的产量不断增加,其产量已经从15年前占磷肥总量的5%上升到2008年后占磷肥总产量的75%,从而大大增加对P20 30%以上磷矿的需求。2005年我国磷矿石需求量为4300万t,而磷矿石供给量仅为3600万t,供需存在700万t的缺口。因此,磷矿石价格近2年的涨幅超过200%。目前,在面临原材料上游的压力和下游终端销售受阻的双重挤压下,市场的整合在所难免。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营销公司总经理高义认为: “目前的原料市场出现了转变,已经由买方市场转向阶段性的卖方市场,市场面临整合,在这种市场行情下,不是你去整合别人就是别人整合自己”,要整合别人,首先要接受市场的整合。然而,面对整合,中小型复合肥企业似乎没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中国的入世为中外企业的合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必须在市场整合中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经营风险。笔者了解到,鲁西化工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投资建设的年产l0万t甲醇项目被国家定为重点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之一,预计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数亿元;湖北宜化利用上市募集的资金,对煤矿、磷矿等相关资源进行收购,打通资源瓶颈并有效控制成本,对经营效益产生积极的影响。该公司还将利用融资,重点围绕现有的煤化工、磷化工、盐化工3大化工主营业务,进行上下游延伸和国内外延伸,形成较为完整的价值链和相互支撑的产业群;四川开元集团确定了“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后,积极探索上市融资渠道,搭建新的资本运作平台,也将迎来产业发展的新辉煌。由此可以看出,企业上市,推行资本化运作,一方面能规范企业的经营透明度,提高运营质量;另一方面能筹集发展资金,扩大产能规模,完善经营链条,降低经营风险。

三是在产品创新的同时,大力进行营销创新。如何构建更为高效的营销网络,使产品更畅通快捷地销售出去,是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一次展会上笔者看出,2007年叫得比较响的“产品创新”概念已悄悄转变为“营销创新”。各企业也在不断探索营销创新的新路子。宏福集团的“宏福农化服务百村行”使“产品与人品共存,质量与生命同在”的宣言深入千家万户;四川蓥峰实业借助专业策划公司量身定做的营销“金点子”,要求员工树立大营销观念,变产品营销为品牌营销,变部门营销为全员营销,主动加强与经销商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强化了农化服务队伍,使科学种田理念和优质产品理念共同扎根田问地头。积极开展测土施肥,迅速建立巩固、畅通、高效率的营销网络。2008年,国家加大对测土配方施肥的扶持力度,财政补贴资金从2007年的2亿元增加到5亿元,也为化肥企业进一步做好支农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积极开展测土施肥的同时,还要注重营销网络建设。复合肥企业应当将网络建在乡和村一级,让农民近不出村、远不出乡就能买到称心如意、质优价廉的化肥。中小企业应选择更为积极有效的方式,将终端网络有选择性地在部分区域铺设到农户,合理地参与竞争。要尽量消化库存,通过限产减轻库存压力,加速资金周转。

四是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复合肥,净化复合肥市场。目前,虽然复合肥市场形势一派大好,但由于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对中小型复合肥企业来说,如何生存已是迫在眉睫。为了生存,一些企业甚至用造假来摆脱企业窘境。如仿冒进口产品;或只标注汉语拼音或英文,不标注中文;或标注国外或香港公司出口代理和商品进出口代码等等,整个包装的样式酷似进口肥的标识。目前,要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复合肥,各级政府要采取联合执法和分别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检查。要进一步突出源头治理,加大市场主体清理整顿力度,加大对各类坑农害农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狠抓农资市场监管,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依法对各类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清理,对证照不全的单位、个人和经营假冒伪劣农资问题严重的摊点,坚决予以取缔。深人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放心农资的市场占有率。此外,生产企业要继续做好创名优产品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提升竞争力。其他如进行原料结构、产品结构和生产布局的调整,加快自主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加强环境保护等环节,也都是企业必须重视的工作。出口企业要注重防范出口存在的收汇风险,要根据对方的资信情况,做相应的出口信用保险;对新客户要款到发货。在国内市场上也要防范资金回笼的风险,要防止资金沉淀,加快流动。

复混肥的发展趋势

随着化肥品种和数量的不断增多及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目前复合肥正朝着高效化、复合化、液体化、专用化、缓效化的方向发展。总的趋势是发展高效、高浓度的复合肥,以节省能源,减少副产品,提高肥效,节省贮运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高效化

复合肥生产与使用过去以25%复混肥为主,而现在的45%复合肥用量在迅速增加。同时更高浓度的复合肥也开始“显山露水”。如聚磷酸铵,有效养分的含量高达78%;聚磷酸钾,有效养分的含量更高达94%;偏磷酸钾的有效养分含量达到了100%。

复合化

早期生产与使用的复合肥养分含量仅限于氮磷钾三要素,现在已发展到包括中量元素、微量元素、杀虫灭虫剂、除草剂以及生长素等在内的多功能复合肥。如捷克目前生产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复合肥,美国已生产有机络合微量元素与普通肥料混合的混合肥,日本已生产出除莠灭菌的五氯酚石灰氮以及含有多种营养元素与生长素的多功能复合肥料。

液体化

液体肥料具有使用方便、节省能源、降低成本和便于制成各种复合肥料的特性,便于进行管道运输、喷施、滴施(结合滴灌,节省运费和设施费用)和易被作物吸收利用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发展很快。如美国的液体氮肥已占氮肥总量的60%以上。目前,世界上应用的液体复合肥的主要成分为磷酸铵、聚磷酸钱、尿素一硝酸铵溶液和氯化钾等,其有效成分含量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缓效化

自2O世纪5O年代以来,首先发展了含氮缓效肥料,如脲甲醛、脲乙醛和硫衣尿素等,进而发展了包括氮、磷、钾在内的缓效肥料,以减少养分的损失与固定,提高肥料利用率。如目前开始推广的控释复合肥,实际上是重要的缓效复合肥类型。

专用化

篇8:中国快餐业发展分析和展望

一、我国养老环境现状

在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发布的《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报告中指出, 由于老龄人口存在养老资产不足、消费和购买能力不足等问题, 未来可能陷入“银发贫困状态”。中国已经提前20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以重庆地区为例, 截至2013年底, 重庆市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624.52万, 占全市总人口的18.61%, 平均每5个重庆人中就有一位老人。其中:城镇老年人口318.15万, 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0.94%, 农村老年人口306.37万, 占49.06%。

以上数据表明, 在日新月异, 瞬息万变的今天,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农村城市化, 人口城镇比重已经超过了50%, 钢筋混凝土的大楼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纽带。现今的年轻人为了在城市生存, 投入更多的奋斗在工作与事业中, 对老人的关注相对地越来越少, 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我国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 对社会养老设施进行了建设和提升, 然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也不再满足于物质需求, 更多的是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公立的诸如养老院, 社区卫生所之类的基本的社保设施, 已经不能满足现今老人的多方面需求。因此, 政府极力倡导和支持社会团体、企业、个人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办社会福利设施并予以扶持补助, 2014年8月, 中央财政下拨专项资金24亿元, 支持在吉林、山东等8个省份开展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

二、养老环境的问题

1. 公立养老机构的问题

现目前, 我国政府投资兴建的公立养老机构, 主要是以地区性养老院、敬老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 该类机构运行已多年, 设施陈旧, 再加上服务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素质参差不齐。面对的服务人群多数为生活无法自理, 需要特、一级护理的老人, 无法对在家养老的老人服务。而且还存在很大一部分能身体健康, 能自由活动, 不想去养老院敬老院, 渴望社交、学习、充实生活内容的老人。所以公立养老机构, 只能是基本社会保障、基本服务设施, 有位置固定性、服务定点性、受众片面性、服务质量不到位的缺陷。

2. 民办养老机构的问题

由于公立养老机构的不足, 再加上政策的支持, 民办养老机构也在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民办机构和公立机构的区别主要在于资金的来源和设立目的。公立机构是国有资金, 属于社会保障和民生福利;民办机构用的是自有资金投资, 金额有限且寻求回报。民办机构作为企业, 商业性和盈利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和公立机构相比, 民办机构的软硬件设施会有极大幅度的提升, 服务质量也不可同日而语。盈利点, 也是服务平衡点, 是所有现存民办机构永远不会停止探索的目标。利润高了, 对民众的利益就会减少, 民众就会不满;而因为社会的发展,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 人工成本也不断增加, 对民众的服务提高了, 也会相对的提高企业的成本, 利润就会减少甚至造成财务赤字, 这也是现目前诸多民办养老机构放弃坚持或长年亏损的原因, 政府的补贴也是杯水车薪, 无法弥补亏损的大洞。

另外, 国家对民办养老机构和企业的疏于监管, 老年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如有个别企业为老人提供的饮食, 为了降低成本, 采购低劣食材甚至过期变质食品;个别企业为了得到国家培训补贴, 临时请人冒充护理人员参加培训等等事情层出不穷。

3. 社会护理服务人员的问题

在众多的民办养老机构中, 最大的问题就是护理服务人员的管理问题。由于近年来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 家政服务需求日益增多, 而家政服务人员短缺, 行业工资水平也水涨船高, 因而造成了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 而同时造成的后果是护理人员越来越难请, 也越来越难管理, 职业流动性巨大。很多企业出现了花高价请不到护理工, 护理工服务质量差也无法进行考核, 而一旦考核就会出现护理工辞职甚至集体辞职的情况, 这种状况愈演愈烈, 导致了整个养老护理行业的混乱。

三、养老环境的改善

1. 国家改善对策

由于养老院、敬老院的覆盖面小, 减少国有养老院、敬老院的设立, 可减少转移性财政支出,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相对的, 全面放开养老环境, 使养老环境社会化, 企业化。对新设的民办养老机构进行补贴、减税或免税的政策支持, 加大对服务质量的监管, 施行饮食监控、医疗监控;同时加大对社会护理服务人员的监管, 施行实名认证, 培训上岗, 才能对整个养老环境进行改善。

2. 企业改善对策

在服务设施上, 企业可以减少社区型养老院等地产投资, 集中设立综合服务中心, 并不光着眼于场内服务, 更多的应该向终端服务发散, 达到养老入户、护理入户。2007年10月,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政府、区民政局提出虚拟养老院计划, 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 虚拟养老院服务已覆盖到八千余户老人家庭, 上万老人享受到这一服务, 可见虚拟养老院的构想是切实可行的。

在服务水平上, 企业可以自行对服务人才进行统一化管理, 标准化、专业化培训, 对客户进行差异化服务。在引入人才方面, 薪金只是一方面, 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却是重要的一步。对于有规模的大型养老服务企业, 可以利用其行业的权威性, 为人才提供服务时长记录, 对有优秀评价的人才提供评分、评星系统, 使其成为星级服务人员并对其颁发具有行业权威性的荣誉服务证书。使用以上方法, 必定能使众多的服务人才蜂涌而至, 留住人才更不是难题。同时, 在考核的管理上, 可引入移动互联大数据信息, 让客户可以直接用手机APP对服务人员进行评价评分, 以此为参考进行考核, 使服务质量的反馈更加有效、及时和真实, 能极大的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激励和考核, 二者结合使用, 能极高效的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在医疗方面, 定期对老人进行体检, 并设置急救人员, 保障老年人在意外情况下能迅速得到救助;日常生活方面, 增加日常陪护, 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陪伴、理疗护理、保健按摩、家政代理、健康饮食服务, 另设出行陪护、购物陪护、就医陪护, 安排车辆满足老人的出行需求, 也可对老人的购物需求进行代购送货服务;定期举办兴趣爱好活动, 让老年人找到有共同爱好的组织, 另外设置老年学习课程及兴趣团体, 覆盖音乐、棋牌、书法、绘画、咖啡、茶艺、摄影、花草、收藏、舞蹈、保健、科普、法律、心理等等, 丰富老年人生活;架设网站, 建立老人数据库, 实时为老人更新健康生活状态并推送到家人手机APP上查询;引入智能手环, 实时监控老人年脉搏、体温、血压、血氧、睡眠质量等信息上传至服务器形成老人健康记录以便对老人健康进行监控以及方便家人查阅, 并在长时间异常的情况下向服务中心报警, 服务中心及时联系老人或安排检查或救助;通过智能手环GPS定位, 服务中心或家人能随时查询老人所处位置, 可让走失老人的情况不再发生, 并搭载呼救通讯功能, 呼救后老人可立即接入服务中心进行语音通话, 让服务中心能更快了解情况并迅速安排车辆护送或安排急救人员到老人所在位置进行救助。以上功能已经在清华大学的“生命方舟”创业团队和深圳一家技术公司旗下名为阿巴町的产品上得到了部分实现, 而阿巴町也充分将其应用到了儿童看护领域, 剩下的就是在功能整合和改进提升的基础上向全社会养老推广普及。在未来, 甚至可以引用西铁城的光伏手表设计, 达到无需充电, 让老人的健康和安全可以得到24小时关注。

四、未来养老环境的设想

在未来,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 一些概念化的产品也在慢慢走进人们的生活。智能穿戴的发展, 必定推动养老服务的完善。利用3D打印机, 已经可以用各种材料如塑料、金属甚至生物元素打印各种物品、工具、建筑甚至人体器官, 随着打印材料成本的降低, 企业完全可以将3D打印技术引入养老行业, 为老人定制各种日常需求产品、医疗器械、甚至药品。未来的养老行业, 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是一片蓝海, 企业的生存目标不再是单纯的拼价格、拼硬件、拼管理, 更多的是拼科技、拼服务、拼文化、拼社会价值。综上所述, 未来的养老环境, 必定向着商业化、科技化、智能化、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方向发展。

摘要:养老, 作为一个民生热点问题, 一直以来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 也是大众的目光焦点。本文重点分析了现今养老行业的环境和现状, 并对养老服务企业提出了一些改进思路, 也对未来的养老服务进行了大胆设想。研究结果表明移动互联、科技和智能化对养老和人文生活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并已经在某特定领域得到了发挥。

关键词:养老,老龄化,移动互联,智能化

参考文献

上一篇:英语简报样式下一篇: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比高矮》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