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机制

2024-07-01

网格化管理机制(精选6篇)

篇1:网格化管理机制

郑州市委副书记王璋蹲点调研荥阳市网格化管理工作

河南文化产业网5月28日消息:昨日,郑州市委副书记、市“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领导小组组长王璋深入联系点——荥阳市豫龙镇蹲点调研时指出,建立“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工作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要坚持以“发现问题重要、解决问题更重要;人员下沉重要、主动履职更重要;责任到人重要,逐级问责更重要”的工作思路,推动市、县、乡各级人员主动转变作风,积极投入网格管理,推动各类问题得到有效化解,真正把网格化管理体系建成一个促进郑州市全面工作整体上水平的长效机制,为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蹲点调研期间,王璋详细听取了荥阳市、豫龙镇、碾徐村三级关于近期长效机制运行情况的汇报。听取汇报后,王璋对荥阳市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的创新精神、务实作风给予了充分肯定。关于下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王璋从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第一,发现问题重要,解决问题更重要。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明显特点就是,通过自上而下、重心下移,强化基层网格管理人员力量,加快推进管理方式从被动处置问题向主动发现问题转变。发现问题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力争使发现的问题都能够得到及时化解,尽快解决。一是要明确解决途径。

二、三级网格发现的问题,能解决的就地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上一级网格反映,逐级报告,及时处置。二是要掌握科学方法。对排查出的问题要做到分类研究、科学谋略、重在效果,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是要注重研究问题。荥阳市根据编制职能规定详细梳理界定职能部门管理权限的做法值得推广。要善于深入研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新机制规范有效运行。

第二,人员下沉重要,主动履职更重要。重心下沉是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的关键和基础。大量的公职人员下沉到网格内,是整天被动应付,还是主动履职,工作效果必然大相径庭。在这种情况下,人员下沉重要,主动履职更重要。一是要明确职责。在每一个网格内,群众工作队,网格长、网格兼职公职人员等的责任要具体明确。二是要主动履职。职责明确以后,要围绕本身肩负的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做到主动履职。三是要严格考核。配套网格化管理,建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标准的绩效考核机制,加强下沉人员力量平时的管理,使干部绩效考核由过去的年终考核为日常的动态考核,推动群众工作队在新的体制下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真正在网格化管理体系下做出自己应有的工作业绩。

第三,责任到人重要,逐级问责更重要。条块融合的网格化管理网络建立后,每一个网格就成为社会管理服务的基本单元和组织基点。在每一个管理网格内,要按照“定人、定岗、定责、定奖惩”的原则,逐级明确责任,量化到每一个人,做到责权明晰。在这种情况下,责任到人重要,逐级问责更重要。一是要严格执纪执法。发现问题,第一责任人必须严格执纪执法、立即解决,把问题落到实处。二是要严格划分责任。按照责任到人的原则,严格责任落实,划分具体责任。三是要严格奖罚兑现。要以履职情况为基本依据,完善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奖惩考核措施,确保奖罚兑现,推动新机制不断提升,实现规范化运行。

王璋强调,建立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的“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关键是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意识,改进工作方法,做到主动履职,促进工作落实,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把网格化管理体系建成一个促进郑州市全面工作整体上水平的长效机制,为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在荥阳蹲点调研期间,王璋一行还实地察看了广武镇小麦生长情况,并对当前“三夏”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郑州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璋到梨河镇调研网格化管理工作 日期:2012-04-07 来源:文广新局 作者:薛冬 建设

4月6日下午,郑州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璋在我市梨河镇调研时指出,作为郑州市建立长效机制工作示范点,要坚持以工作取得实效为主、解决实际问题为要,突出乡镇工作特色,找准切入点,探究新措施,完善新机制、着力求提升,在建立“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工作方面先行先试,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王璋一行在我市领导王广国、刘仲利、汤晓义的陪同下,先后实地察看了梨河镇陈庄行政村二、三级网格化管理情况和梨河镇信息平台运行情况。每到一处,王璋都详细询问管理运行情况,认真听取我市建立“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工作在基层的开展和落实情况。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王璋认真听取了我市关于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相关情况汇报。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路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我市探索建立“网格管理、条块融合、差异化履职、逐级问责”的基层工作推进新机制。在工作中,加强领导、协调推进;建立机构,明确职责;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网格管理、重在监督;先行先试,持续提升;构建平台,覆盖全市。作为试点单位,梨河镇建立三级网格,搭建二级平台,即:梨河镇作为一级网格、行政村作为二级网格、村民组作为三级网格。通过三级网格管理,两级平台,真正体现“一岗多责、一人多能”和人员下沉的工作原则,构建起乡镇社会管理“纵到底、横到边”的责任体系。使基层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的工作模式。

王璋对进一步建立健全“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相结合,着力提升管理水平。要针对新郑市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取得的先进经验,结合乡镇基层工作实际,进一步总结完善,不断提升,做到有探索、有经验、有总结、有成效,在全市产生震撼力、说服力和带动力,真正起好示范带头作用。二是要与强化群众观点相结合,切实强化宗旨意识。要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充分调动群众力量,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三是要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真正强化基层基础。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充分发挥下派工作队员的职责作用,建立“网格覆盖、条块融合、职责明确、联动负责、逐级问责”的基层工作推进机制,确保新机制取得实效。

市委副书记王璋深入上街、荥阳调研网格化管理工作

6月3日,市委副书记、市“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领导小组组长王璋深入上街区、荥阳市调研网格化管理工作时指出,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是社会公共管理体制的一个创新举措。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考核问责体制,做到真实考核、公平奖惩,努力推进逐级问责措施落到实处,推动各级公职人员主动履职,促进各类矛盾和问题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确保新机制规范有效运行。

市委常委、郑州警备区政委刘贵新一同调研。

王璋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上街区峡窝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中心路办事处江南小镇社区、中心路办事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和区网格化管理办公室,荥阳市京城路街道办事处建业社区、腾飞社区,与工作人员和辖区居民进行亲切交谈,详细了解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

在上街区举行的工作座谈会上,刘贵新指出,上街区和荥阳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做到真理解、真重视、真行动、真细致、真见效、真探索,网格化建设开局较好。在今后的运行过程中要继续加强宣传教育,真正做到全员发动,人人皆知。要进一步细化完善职责定位,真正做到全域定位,人人有责。要坚持成果前移,进一步深入探索完善,推动新机制不断提升。

王璋在总结讲话中对荥阳市和上街区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及新机制运行取得的初步成效给予充分肯定。王璋指出,荥阳市和上街区通过开展学习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达到了推动双方共同提高的目的。当前,网格化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各级人员下沉到基层网格,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下一步要围绕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新机制不断提升,进一步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考核问责体制,做到真实考核、公平奖惩,努力推进逐级问责措施落到实处。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考核问责体制,王璋强调要突出“六个明确”。一是明确考核指导思想。制订奖惩考核办法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工作。要突出可操作性、实效性、导向性,研究制订奖惩考核办法。二是明确考核问责内容。考核内容要包括当前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组织领导方面、工作效果方面等,要做到全面考核,真实考核。三是明确考核问责对象。纳入全市网格化管理体系的县(市)区、市直单位、群众工作队、各级网格长以及直接责任人等都要根据差异职责的原则进行考核。四是明确考核渠道。通过信息平台、网络反映、明察暗访、监督评议、新闻媒体曝光、群众投诉等多种渠道进行考核,做到公平奖惩。五是明确问责种类。包括说服教育、行政问责,党政纪问责,组织措施问责,经济措施,依法依规等多种问责种类,真正做职责差异,责任区别。六是明确考评操作方法。要有具体的加减分项目和权重比例,要做到客观公正,操作性强。通过这六个明确来实现考评问责可操作性强、实效性强、导向性强的目标,推动各级公职人员主动履职,促进各类矛盾和问题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确保新机制规范有效运行。

王璋指出,建立“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关于进一步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王璋从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一是继续巩固务实的工作作风,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要以务实重做的工作作风来应对思想浮躁、工作浮漂、政绩浮肿的不良作风,踏踏实实,务求实效,打消群众认为是走形式、搞活动的顾虑,达到长效工作机制的目的。二是继续发扬用心的工作作风,用心抓好长效机制工作。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落到实处,打消群众认为是一阵风、运动式的顾虑,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验。三是继续发挥开拓创新的探索精神,推动新机制不断提升。通过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使我们的政务活动、工作作风展现于群众之中,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打消群众认为搞好了就是出形象、搞不好就是走形式的认识。通过不断探索提升,使新机制有生机有活力,持续健康发展,真正把网格化管理体系建成一个促进郑州市全面工作整体上水平的长效机制。

市领导蹲点调研建立“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工作情况时指出

巩固提升 探索创新 重在效果

本报讯(记者 李颖)昨日,市委副书记、市“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领导小组组长王璋深入到荥阳市调研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的长效机制运行情况时指出,建立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工作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网格化体系基本建立以后,要着眼推动新机制不断提升,进一步巩固提升,探索创新,重在效果,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之路。王璋一行实地察看了荥广路路网建设进度,走进在建的广武镇唐垌社区,详细询问新型社区建设情况,了解网格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运行情况。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王璋听取了荥阳、巩义、新密、上街、登封、中原等县(市)区网格化管理运行的情况汇报,就当前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与大家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王璋指出,目前全市网格化体系已经建立,各级人员下沉到基层网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制不断健全。下一步要按照市委近期关于全市长效机制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进一步巩固提升,探索创新,重在效果,推动新机制不断提升,规范运行,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之路。

一是要“回头看”,关键是巩固提升。对3个多月以来的长效机制工作进行回顾总结。要全面回顾新机制的建设情况,包括组织机构、人员下沉、网格划分等;全面回顾发现问题、化解问题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市委提出的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基层组织建设、公共服务等7个方面问题的排查化解和城市管理提升工程13项工作推进情况。全面回顾新机制建立后下沉人员主动履职情况;全面回顾差异化职责后考核问责情况;全面回顾条块融合构建 “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化管理网络情况。有哪些问题需要认真解决,好的经验要坚持巩固,存在不足要虚心改进,主要目的是推动提升。二是要“往前看”,关键是探索创新。不断探索创新是保持新机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要用心发现和深入钻研新机制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把敢于发现问题、敢于研判问题、敢于解决问题作为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方面。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探索创新,做到“五个高度关注”:高度关注责权结合问题,真正形成合力。新机制的关键是条块融合。如何变原来的条块分割为条块融合,真正把权力下放到基层,实现权责分明,责权结合,要搞好政策研究。高度关注探索创新,一定要实事求是发现问题,不搞形式主义、一刀切。高度关注持恒融入问题,防止“两张皮”。要改变惯性思维,充分认识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不是一项单项工作,而是一个新的工作推进机制,是政府履行职责推进机制的一个创新。不要把网格化管理同其他工作割裂开来,而是在谋划、部署、开展工作时,都要全面融入到新的体制机制当中。高度关注提升能力的问题,做到主动履职。要切实加大各级各部门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网格管理,一岗多责。高度关注好融入群众的问题,自觉践行宗旨意识。长效机制的立足点就是要实践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由浮在上面到深入群众是实践宗旨意识的具体表现。要通过新机制的建立,充分发挥好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坚持依靠群众力量,把问题解决在基层。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落到实处,使我们的工作展现于群众之中,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验监督,改进促进我们的工作。

三是要“全面看”,关键是重在效果。建立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的“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的目的就是,坚持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依靠群众,强化基层基础,以管理机制创新推进基层工作落实,努力营造稳定、高效、有序、和谐的发展环境和群众生活环境,为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要从思想认识不断深化、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工作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等五个方面来检验新机制的运行效果,真正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管理网络,消除管理盲点,实现无缝对接,推进管理方式从“被动处置问题”向“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转变,从“事后执法”向“源头管理服务”转变,从突击式、运动式履行职责向常态化、制度化履行职责转变,由被动应付变主动履职,由外化强制变为内化自觉,从体制机制上保证政府各项职责全覆盖、无缝隙落实,使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不断好转。

王璋强调,建立“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要发挥探索创新的开拓精神,充分调动群众力量,推动新机制不断提升,使新机制有生机有活力,持续健康发展,真正把网格化管理体系建成一个促进郑州市全面工作整体上水平的长效机制。

郑州市委副书记王璋到荥阳市工商局调研指导网格化管理工作

7月8日下午,郑州市委副书记、市“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领导小组组长王璋深入到荥阳市工商局调研指导长效机制的推进运行情况。在听取了荥阳市委副书记王新亭、荥阳市工商局局长李珉等关于的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后,作了重要讲话。

荥阳市工商局在推进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的长效机制工作中,始终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坚持非法经营等领域的问题排查解决与人员下沉上门提供优质服务相结合,为破解市直部门人员少、任务重、日常监管容易出现盲区做了有效的探索,为市直部门主动融入长效机制、借助网格化管理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积累了经验。

自5月份以来,该局依托网格化管理,共排查出问题非法经营领域问题701个,已经全部予以解决。下沉人员通过上门服务,共指导办理个体户775户,农民合作社8户、公司61家,办理动产抵押40起,融资1亿元,指导企业申报著名商标5起,成功帮助企业争创驰名商标1起,为广大企业商户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王璋书记对荥阳市的网格化工作和荥阳市工商局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尝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荥阳市工商局网格化建设落实到位,探索有益,为市直部门将职能职责融入网格化监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王璋书记对下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抓准主动融入的三个关键部位。要在面上全覆盖下功夫、在下沉三个三分之一的点上闯经验、在点面结合上求提升。市直部门要以网格化为契机、主动融入,借助网格化管理的东风,推进职能职责的全面履行。二是要抓牢差异化职责管理的关键问题。市直部门要在政策法律的框架内明确职责、明晰条块的差异。在责权结合的问题上进行全面探索,着力解决各局委职责不清、责权不明的问题,将条块充分融合,形成合力。三是要抓实巩固提升的探索。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是政府履行职责推进机制的一个创新。长效机制平台搭建完成后要在求实务真上下功夫、防止形式主义,要勇于探索创新,不断完善考核机制等各项制度,推动新机制不断提升,赋予长效机制以生机和活力。让人民群众真正从网格化管理中得实惠,让长效机制真正能经得住人民群众的检验。

学习经验 全面融入 落实问责 全面提升网格化城市管理水平

□郑州晚报 董艳竹

本报讯 昨日,我市召开网格化城市管理观摩培训会,进一步深化4月27日全市“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推进大会要求,对全市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督促各县(市)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这个载体抓好城市管理工作。市委副书记王璋,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建慧,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长松出席会议。培训会上,金水区经八路办事处介绍了网格化城市管理经验。市城市管理局负责人作了题为《学习先进经验,推行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健全我市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培训。市城乡管理综合考评委员会办公室通报了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城乡管理综合考评及奖罚情况。

张建慧就进一步完善网格化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做了具体部署。他要求全市紧紧围绕“三非”和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基层组织建设、公共服务7个方面突出问题,以及提升城市管理的13项重点工作开展好网格化管理。要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实现 “三个确保”:确保每寸土地都有人管理,消除管理盲点;确保每个问题都有人负责治理,消除治理真空点;确保各级网格信息渠道畅通,消除信息盲点。要梳理问题、建立台账,逐步解决遏制新发生,实现新的体制、新的景象、新的管理水平。

王璋在讲话中指出,建立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的“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是市委转变领导方式、创新工作机制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建立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机制,对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投身到网格化城市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新机制的优势,进一步抓好城市管理工作,推动我市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针对下一阶段的网格化城市管理工作,王璋提出“三个重在”:一是要深刻领会网格化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重在提高认识。要深刻理解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三级网格、四级平台、五级联动”的精神实质,做到真学、真想、真懂、真干、真见成效。二是要准确把握网格化城市管理的要求,重在明确责任。要实现“三克服”、“三解决”,即要克服官僚主义,解决发现不了问题的问题,把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坚决克服好人主义,解决不想发现问题的问题;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解决不敢问责的问题。市直部门要实现网格化城市管理工作全覆盖,创造新经验,主动融入、借助力量。三是要全面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化的基本功能,重在责任追究。要做到责任明确、量化到人、跟踪考核、严格问责。要通过责任追究,推动各级网格管理人员主动履职,切实把网格化城市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城市管理网格化的基本功能全面实现,推动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王璋强调指出,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要严防形式主义走过场失信于民,严防虎头蛇尾没效果失信于民,严防模式僵化没实效失信于民。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的安排部署,在谋划、部署、开展城市管理工作时,都要融入到新的体制机制当中,推动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持续提升,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塑造良好城市形象,为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会后,与会人员对经八路办事处网格化城市管理进行了实地观摩学习。

篇2:网格化管理机制

(参照荆门)

一、工作机制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市政协委员、民盟赣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孙益仁建议,农村环境整治要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责任人,建设秀美乡村。

与城市相比,我市一些农村仍然存在“脏、乱、差”现象。经过实地调研,孙益仁认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不到位、监管体系不健全、治理资金不充足是导致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孙益仁建议,农村环境整治应高位推进,整合多方资源,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和整治项目资金,建立市、县、乡村资金投入机制,增加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和技术扶持;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全面系统地解决环境问题;探索建立由经验丰富的农村工作专家、环境污染治理专家、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专家组成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家库”;加强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监管力度,防治在整治工作中出现腐败和质量问题。(记者陈少芬)

1、领导分包联系机制。按照市委常委联系区分工,每位市委常委要经常到所联系县区调成研究,加强对群众工作的督导,帮助协调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工作沟通对接机制。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督促指导各区和市群众工作队扎实有序开展工作。各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与市群众工作队的联系对接,共同做好工作。群众工作队要定期向所联系的乡(镇)办党委、政府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乡(镇)办党委、政府要积极为联系单位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群众工作队列席所联系乡(镇)办重要会议,了解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3、群众诉求反映机制。群众工作队要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加强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联系,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搞笑、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等平台,通过深入走访、公开接访、设立电子信箱、公布热线电话等形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

4、联动解决问题机制。对上级交办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工作台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和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联动解决。群众工作队能解决的问题要自行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向所在乡(镇)办党(工)委、政府反映,共同协调解决;乡(镇)办不能解决的要逐级向上级党委、政府报告。

5、调查研究机制。群众工作队要深入农户、社区、企业,调查了解问题,记好“民情日记”撰写出有深度、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啊,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6、公开承诺机制。市直、县直群众工作单位要定期研究群众工作,定期向基层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

7、例会研判分析机制。市领导小组、各县(区)领导小组、各群众工作队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工作。

8、工作情况通报机制。市直单位派出的群众工作队要定期向市、县两级领导小组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各县(区)领导小组要向市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情况。重大突发问题要立即报告、跟踪报告。市、县(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掌握想下派工作队工作动态,定期通报情况、交流经验。

9、评优评差机制。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市群众工作组和各县(市)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优评差,评比结果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各县(区)也要对所属部门和乡镇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优评差。

10、考核奖惩机制。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各县(区)、市群众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集中考核讲评,量化排序,兑现奖惩,并与评优评先、干部使用挂钩。

一、工作方法

建立“三位一体”推进基层工作机制。围绕强化基层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建立市、县、乡三级与基层农村(社区)长期、对口、分片联系帮扶机制。

工作队落地1-2个行政村(社区),联系覆盖一个乡(镇)办。市、县(区)直单位根据编制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落地1-2个基层组织建设比较薄弱、信访问题突出、安全生产隐患较多、经济社会环境较差的行政村,联系覆盖一个乡(镇)办。市、县、乡三级落地的行政村(社区)原则上不交叉。

形成“纵横交织、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网格化工作格局。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各县(区)对属地群众工作负全责,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市直单位一把手对所联系的乡(镇)办实行“一岗双责”。

逐步达到“三个三分之一”的目标。即:力争市直、县(区)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要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调查研究、梳理指导本单位开展群众工作;力争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要有三分之一成员带队深入基层;力争机关干部每年要有三分之一参与基层群众工作。

群众工作队受双重领导、负双重责任。联系基层的群众工作队既要介绍市、县(区)领导组的领导,又要接受联系点所在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既要对市、县(区)群众工作领导组负责,也要对所派驻地党委、政府负责。

二、网格员工作职责/要求

1、在网格管理员指导下开展工作。认真落实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配合网格指导员的各项工作,以完成本网格各项任务、关注民生、提高服务群众满意度、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为工作目标,努力协助抓好本网格内的日常管理工作;

2、熟悉网格内村民的人口情况、治安情况、维稳情况、生活质量等情况。帮助协调解决网格内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网格内的重点工作加以指导,提出可行性计划和建议,并协助其他网格成员共同完成;

3、认真履行网格管理员职责,带领和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切实做好区域卫生、门前三包、防火防盗、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任务;

4、针对网格内村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加强各类资源整合,切实为民办实事,以服务促管理,赢得群众的支持;

5、每天确保到所在网格巡查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掌握网格动态,了解网格内各单位及居民群众的需求,及时帮助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网格指导员报告,寻求帮助解决,同时做好工作记录、信息反馈;

6、及时协助做好网格内二民就业、低保、维稳、计生等社会管理工作,关注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充分发挥网格内党员、志愿者、村民骨干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主动配合网格管理人员开展工作;

7、组织网格内村民群众开展各种健康、有益、文明的群众活动。及时有效地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树良好风气、育传统美德。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发现典型,上报信息,不断扩大网格化管理的影响力;

8、协助网格指导员每周召开一次网格成员碰头会议,根据收集的各类信息,针对性的做出工作部署。

9、结合工作协助消防员开展居民用电、用气、防火、防盗等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网格村居民的安全保护意识;

10、每周巡查一次,定期对本网格企事业单位、周边门面房及村民住宅进行安全大排查。协调企、事业单位持续做好消防安全建设,设立消防安全指示、警示标志;

11、针对重点企事业单位,尤其是生产经营危险化工产品、木器家具厂等企业或场所,帮助制定和提醒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又不落实整改安全措施的,要及时向网格管理员报告;

12、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和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及培训,提高网格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13、协助上级部门调查和分析消防隐患和事故原因,并做好相关记录,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做好灾情的善后处理工作;

14、制定、完善和落实网格安全工作制度,制定本级安全应急预案。

三、工作制度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市委成立“坚持依靠群众、推动工作落实”长效机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办公厅,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此项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成立相应机构,制订工作规划,明确职责任务。建立健全各级党委、政府定期研究部署群众工作制度。市委常委会把群众工作列入固定议题,每次安排听取一个县(区)、开发区以及1-2个市直单位群众工作汇报。市领导小组要结合市直各单位职能和系统资源状况,针对各基层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分配联系单位。各县(区)、市直各单位要主持研究制订群众工作三年意见,年度工作方案、季度和月工作计划。

2、倾斜政策,提供保障。各级组织部门要注意在基层发现干部、培养干部、历练干部,对驻村工作人员实行跟踪考察,加大培养使用力度。各派驻单位要为工作队到基层开展工作提供车辆、经费保障,并在职级评定、干部使用等方面优先考虑。单位一把手要加大对联系点群众工作指导、协调力度,定期到联系点调查研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督促检查,扎实推进。市里派出督查考核组,通过随机抽查、暗访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对各级工作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篇3:网格化管理机制

关键词: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社会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 利益格局的迅速变化,高度流动的社会运行模式使得总体性的社会不断分化,社会的分化带来社会活力的同时也带来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整合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这种整合应是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多元力量的协同,共塑社会系统的秩序。 我国社会分化进程中的“单位人”变“社会人”、养老社区化、失业常态化等问题给 “强政府—弱社会” 的传统的社会保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西方国家对于社会保障领域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压力之下,西方福利国家对社会保障领域的国家、市场、第三部门之间的权利与责任进行了新的划定。 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合作主义倾向凸显,“多支柱”、 福利多元等思潮对国家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合作与融合提供支撑。 莱斯特·M·萨拉蒙提出了第三方管理理论, 他认为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应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从而较好地完成福利提供的责任;[1]埃斯平·安德森提出的合作主义模式认为国家与社会各种势力应进行协作, 来共同满足社会保障需要。[2]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强调社会保障应由政府、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家庭和社区来共同承担。 国内学者杨团、[3]王名等、[4]罗凌云等[5]也指出社会保障要有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社区的合作,才能满足公民的福利需求。

一、我国政府控制型社会保障体制机制面临发展困境

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质是对社会风险进行管理。 我国以政府为单一管理主体和服务供给主体的社会保障已无法化解中国社会变迁中不断涌现的新的社会风险, 传统的社会保障体制机制面临以下主要发展困境。

(一)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缺乏整合

我国政府中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繁多,社会保障业务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部门之间信息缺乏共享,各自为政。 比如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卫生部门主管,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则由人社部门主管,类似保障项目分险种管理和运行不仅加大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成本,且诱发大量重复参保。 根据人社部网站发布的最新数据,全国重复参保率在10%~15%,个别地方甚至达到30%。 按重复参保率10%~15%估算,财政一年的无效补贴就在240亿元~360亿元。社会保障业务在卫生系统、人社系统、民政系统、残联等部门的分割管理,导致政府机构臃肿、信息不畅,制度碎片化。

(二)社会保障领域的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

社会保障管理主体的一元化导致政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单一管理主体,因缺乏合作方而常常处于信息弱势。 社会保障领域存在一些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道德风险行为。 社会保障中的参保人和参保企业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实施败德行为: 养老保险中提前或超额领取养老金;医疗保险中医患合谋蓄意过度消耗医疗资源;失业保险中在隐性就业的同时领取失业保险金;社会救济中故意低报实际收入、 隐瞒隐性收入而获得社会救助款等行为。 以企业为代表的参保者倾向于采取瞒报职工人数、低报缴费工资总额等行为逃避缴费义务。 这些在我国社会保障领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而且违背社会公平。

(三)政府单一主体供给公共服务效率低下

政府在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中有时也会失灵, 导致公共服务供给的低效甚至是无效。 政府单一供给公共服务排除了人们两两进行交易在时间上、空间上、偏好上的灵活性,可能带来的交易成本的增加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必然带来成本与价格联系的断裂,这种断裂将增加资源配置错误的可能性,也可能导致消耗较多的而不是必要的资源。 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公共服务有就业服务、社会救助服务、养老服务等等,单一的政府供给不能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政府同时作为管理者和供给者,难以保障服务的质量和供给的效率。

二、湖北省宜昌市运用网格化管理创新社会保障体制机制

随着信息技术在现代城市社会管理中的不断应用和推广, 网格化管理逐步应用于城市管理中。 网格化管理的发展必将带来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巨大变革和管理体制与机制的突破式创新。

(一)湖北省宜昌市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作为全国38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 湖北省宜昌市于2011年开始启动社会治理创新,将网格化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进行有机融合。

1.政府购买网格员的社区信息采集服务

湖北省宜昌市将中心城区划分为1203个网格,将葛洲坝的28个社区划分为218个网格,对外招录1千余名社区网格管理员,网格员不是政府公务员,是由市区两级政府统一购买服务,在社区网格中专职从事信息采集和综合服务等工作的基层社区工作者。 社区网格管理中心与被录用的社区网格管理员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一般为三年。 社区网格员每人对应一个网格,并由宜昌市政府为网格员统一配备3G无线信息采集终端———“社区E通”, 履行信息采集、综合治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等7项综合信息服务职责,为市民提供社会服务。 社区网格员动态采集信息,并动员、组织社区志愿者在采集社情信息,反映社区各类问题时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新的信息采集机制极大地克服了传统方式中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2.建立信息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协同管理

湖北省宜昌市专门成立了社区网格管理监管中心,中心联合市电子政务办开发了“宜昌市社区网格服务管理系统”, 宜昌市社区网格管理中心先后与市卫计委、市司法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民宗局、市食药监局、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市房管局、市消防支队、市综治办进行对接,推进各政府职能部门创新工作机制、再造工作流程,力争破解各部门之间的信息障碍,促进信息数据共享,实现公共服务的无缝融合。

(二)湖北省宜昌市网格化管理促进社会保障创新

社会保障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内容,必将搭载网格化的平台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化解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机制中存在的信息不畅、制度碎片、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

1.信息平台、网格员、社区志愿者“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

传统的就业服务网络信息化水平低,政府作为唯一管理者常常处于信息弱势方,供需双方信息不畅导致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差。 宜昌市利用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发挥社区网格管理员、社区志愿者的作用,收集、发布、比对就业信息。 宜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网覆盖城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实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业数据库与电子政务平台数据库的自动适时共享。 将社区居民(包括外来人员)就业信息、失业信息、辖区内企业(包括服务型商贸企业、工商户)空岗和用工信息、社区就业困难人员信息、市区人力资源市场用工信息、求职信息、培训信息及时通过网格员的“社区E通”与社区信息网联通,在街道(乡镇)、社区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并通过网格员的“社区E通”向辖区居民发送手机短信,进行政策宣传和信息发布。 网格员可通过“社区E通”实现向特定对象有针对性的精准信息投放,如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特定企业的用工信息等均能根据就业登记的相关信息选择性地发送手机短信。 就业政策的宣讲经由网格员, 并动员社区志愿者而得以落到实处, 网格员日巡、 “E通”短信以及社区志愿者宣讲等新渠道提高了就业政策宣传的及时性与针对性。 社区志愿者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弥合了传统社区就业服务的盲区,社区志愿者、网格员、社保专干共同构建社区就业服务网络。

2.网格化管理实现低保审核协同化

目前我国各地的低保业务由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街道办事处对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收入水平进行调查, 再将申请材料上报区民政局。 但是实际操作中由于基层工作人员少,业务量不断增加,低保审核流程常常被人为简化,调查流于形式。 低保收入调查本身也存在取证难、隐性收入难以掌握;职工所在单位提供的工资收入证明的真实性难以保证;银行存款、股票及其他有价证券情况调查难度大等等问题。

解决低保审核难题的关键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湖北省宜昌市社会管理网格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 将宜昌市70多万常住人口从出生到死亡的信息都录入该数据库,同时基础数据与政府多个部门信息共享。 宜昌民政信息服务平台建成了包含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组织、老龄服务、分析决策在内的6大应用系统,实现了民政信息管理的上下联动、横向贯通和动态更新。 此外,民政信息系统已并入宜昌大数据系统,实行各部门业务协同,发挥部门协同的综合效益。 人社、房管、公安、公积金、工商、税务、银行、 证券等多部门在家庭经济状况核查中实现协同,提升了社会救助对象核准的精准度。 低保户每个月领取的低保金、失业救济金,家庭拥有的车辆、 房产,缴纳的公积金,工商注册登记,个人所得税等数据实现了跨部门共享。 网格化管理实现了低保审核的信息化,大大降低了低保审核中的差错,也为低保动态管理、退出管理提供了信息保障。

3.网格化管理优化养老保险资格认证

近年来各地不断出现冒领养老金的行为,人数和金额居高不下,严重干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影响了社会的公正和谐。 2012年海南省查处去世老人冒领养老金24701元;[6]2014年山东省公布了第一例因冒领养老金入刑的案例,去世老人的女儿3年内冒领养老金32080.80元。[7]理论上退休职工及遗属的亲属应在其死亡后5个工作日内告知死者管理单位(未转入社区的为原企业,转入社区的为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并提交死亡证明原件,管理单位将为死者办理停止发放待遇手续。 但实际上不少退休人员管理单位会出现晚报、漏报死亡材料的情况。 退休人员直系亲属因各种原因无意或有意瞒报退休人员死亡信息,无法完成退休人员死亡申报手续。

破解养老金冒领难题的根本障碍在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 宜昌市建立的人口基础信息平台与人社系统、民政系统、公安系统、卫生系统等进行了对接,实现了信息共享,并建立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和信息比对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库来动态掌握死亡人员信息,进而确认退休人员是否具备养老金享受资格。 民政系统内的丧葬信息通过大数据平台与人社部门的养老金资格认证对接,及时发现冒领行为。 据宜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宜昌市人社部门通过数据关联比对,矫正了130多名死亡人员继续冒领养老保险金的问题,追回了60多万元的资金。

三、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审视湖北省宜昌市社会保障网格化管理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首先要下移管理重心,将社会保障的资源与权力下移到街道、乡镇、社区。 资源与权力的流动方向从单纯的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 其次是社会保障管理主体要实现多元化,社会治理模式下的社会保障应是政府主导、 多方参与, 充分发挥社区、 社会组织在社会保障管理中的作用,协调社会关系、秉持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公平。 其三是实现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创新需要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提供支撑。 因此,从社会治理的视角看宜昌的社会保障网格化管理,我们认为社会保障网格化管理是一种较传统的社会保障管理更全面而立体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具有更大的延展性和动态时效性。 网格化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社会资源,提升了管理效率,但宜昌的社会保障网格化管理本质上依然没有走出社会保障管理主体单一、权力集中的困局。

(一)网格员缺乏成为社会治理主体的独立性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主体的多元化,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公民等形成各自独立但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提供社会服务,促进公共利益。 宜昌市的社区网格员是一个新产生的群体, 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这一群体目前的身份并不明晰。 宜昌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心是市综治办下设的事业单位,网格员和社区网格管理分中心签订劳务合同, 由市区两级财政按照既定标准支付网格员工资。 网格员这一群体由宜昌市网格管理中心统一管理, 网格员自身并未形成社会组织, 在整个网格化管理中处于被动接受政府行政命令的地位。 在实际工作中网格管理中心、社区居委会、 政府职能部门都会对网格员进行一定的考核。 网格员在社区管理过程中缺乏工作的独立性和话语权, 网格管理员的身份定位模糊,可能成为政府伸向社区“最后一公里”的“触手和触角”,丧失其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基本价值。

(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内部化”制约社会组织的发展

《 民政部 、 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指明各级政府是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 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对象主要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拥有一支能够熟练和灵活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和技能的专业团队, 具备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的规章制度、良好的社会公信力以及较强的公益项目运营管理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能力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 宜昌的社会组织发展还比较滞后,网格管理中心承担了网格员的组织化运作的任务。 但是网格管理中心是设在宜昌市综治办下的事业单位,与宜昌市政府之间类似上下级关系。 宜昌市的政府购买实质是一种内部购买。 政府购买服务“内部化”使得被内部化的社会力量难以形成社会组织,且缺乏谈判力量,进而导致网格员的工作行为带有行政化的色彩,不具备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应有的灵活性与积极性,下移管理重心的社会治理目标也难以实现。

四、网格化管理在社会保障社会治理中的应用

网格化管理的实质是大数据时代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的资源与社会自治资源的整合,为其打造了合作的结合点,多种力量相互合作, 协同管理,共同治理。 湖北省宜昌市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创新中尝试运用网格化信息平台, 在就业服务、低保审核、养老保险资格认证等方面整合社会资源,再造服务流程,实现了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但是从社会治理的视角看,网格化管理在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创新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网格化管理应为社会保障管理主体多元化创造条件,为社会保障管理重心下移提供数据平台;网格化管理将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障管理从静态管理体制向动态管理体制转变,通过协调条块关系,建立协同机制,动员社会资源,实现多元主体共治。

(一)依托大数据平台构建“大社保”体制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严重的制度碎片化、 管理分散化、信息条块化的问题。 管理体制方面分割管理、多头管理、模糊管理;管理和运营主体边界相对模糊;医疗保险由人社部、卫生部分割管理;社会救助是因循传统,以民政系统为主体,但救助资源却被卫生部、教育部、住建部乃至工会、残联等部门分割。 多头管理、成本增大、绩效低下的问题甚为突出。 网格化管理创建大数据平台,建立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五位一体”的 “大社保 ”体系框架 ,加强各项制度和政策之间的衔接。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在大数据的平台上建立社会保障“大部制”管理体制,整合资源、整合机构、整合信息。 “大社保”体系有利于厘清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权利义务,有利于社保行政与各事业、基金运营实现彻底分离。 “大社保”要求放权社会,政府管理、统一监管,社会运营,其建立有待于国家层面的网格化管理与之配套。

(二)网格化平台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是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的本质特征。 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不足严重制约了社会治理的实现。 网格化平台整合信息资源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创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在同类型社会组织中发挥桥梁纽带和聚集服务功能的联合性社会组织。 网格化管理提供了枢纽型社会组织产生所需要的聚合力和资源控制力,以及对人力、物力和公共资源的整合分配能力。 枢纽型社会组织建成后将发挥政府与专业性社会组织之间的纽带与媒介的功能,培育孵化专业性社会组织、为其提供资源支持、沟通协调、人才聚集等功能。 据此宜昌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心应在去行政化的基础上逐步改革为具备招募、管理、培训网格管理员职能, 有独立运作和管理流程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在政府与专业社会组织之间发挥桥梁作用。

(三)网格化平台整合多元养老服务资源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存在供给与需求失衡,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 在服务对象上,政府购买居家服务主要针对高龄困难老人和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老人,受众面较窄。 政府出资建设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呈现出模式化、整齐划一,大量设施处于闲置。 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差异化改革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 不同社区应基于本社区老年人口的切实需求来设计本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政府应鼓励社会组织有针对性地满足多元的养老需求。 网格化管理能够将社区老年人的个案管理电子化、集成化,为居家养老服务差异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每个社区应充分分析网格化管理收集的数据,如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自理能力、经济收入状况、居住安排情况、养老服务需求等,合理对社区养老、集中膳食、健康医疗、老年日托、老人互相照顾等项目进行选择性排列组合。 基于数据分析的居家养老制度安排既能够切实满足本社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又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居家养老服务的设计还能根据数据动态调整。 网格化管理为建立养老服务网络提供信息平台。 网格化管理实现了网格内信息突破条块流动,有利于整合“格”内养老服务资源,如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医院、社区超市、社区理发店、餐馆等,基于数据化分析的多元供给机制的建立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必然方向。

(四)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创新有待于国家层面网格化管理的推进

篇4:网格化管理机制

一、目前城管监督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激励机制是任何组织管理都必不可少的重要制度体系,它包括多项内容和指标,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理论体系,因此实事求是地分析判断情况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前东城区的监督员激励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激励缺乏针对性,认可度不高,激励作用有限

我们对监督员的工作思想态度、工作状况以及对城管监督中心现行的激励机制的意见进行了调查,在发放的100份问卷中认为自己当前的工作积极性较高的占60%,40%的监督员认为自己工作积极性一般;对中心的激励工作满意的只占25%,认为还行的占45%,不满意的占30%。监督员属于就业困难人员,家庭经济状况都比较差,生活压力比较大;学历普遍低、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在40—50岁之间。他们中的部分人看问题的角度、方式、思维存在局限性。大多数监督员认为他们的生活条件还比较差,如果缺乏物质奖励,单靠精神奖励作用不大。现有的激励方法有评选监督员之星、先进班组,对各方面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或进行加分的鼓励等,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来看激励的效果不是很明显,这些激励制度和措施属于一般性的鼓励,对于“40、50”人员来讲作用明显不足。

(二)工资薪酬设计不统一,配套不够,激励难以持久

通过调查了解到,我们的制度设计中存在如下缺陷:首先是监督员的工资无差别,新老监督员报酬一样,工资一刀切,这样就会压制老监督员的积极性,也带动不了新队员的干劲。其次,公益性就业组织工资薪酬虽然有规定,但是各地执行的标准不统一。有些城区城管监督员工资待遇较东城区高,造成了本区监督员攀比心态,影响监督员的情绪。三是监督员的工资增长幅度过低。几年来工资虽然有所提升,已经从原来的工资福利加保险的年1.4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2.6万元,但是对比这几年的物价上涨情况,监督员的实际生活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而这些必然会引发监督员的比较心理,对大部分监督员来说,他们目前就是打工吃饭,还没有把城管监督工作当成事业来干。如果激励机制不能与监督员管理宏观政策相匹配,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持久的激励作用。

(三)制度尚不健全,标准不够明确,激励难见成效

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些监督员认为自己收入低,社会地位低,让人看不起,工作中有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监督员上报的有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体现不了监督员的作用和价值,辛勤的工作得不到尊重,职能部门把矛盾转移和一些不负责任、不作为等行为打击了监督员工作积极性,监督员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受到了挫伤,阻碍了监督员自我发展和完善。另外,公益性就业组织在我国来说是一个新型的组织机构,它的法律地位还没有完全确立。监督中心对于在劳动合同法中城管监督员应享有和不应享有的各项权益的标准掌握还不够清楚,监督员反映的一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答和解决,包括合同的签订,这在监督员队伍中反响较大,对工作情绪的影响也比较大,监督员的责、权、利的关系还待进一步解决好。

二、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基本思路

建立激励机制需要把握需求层次理论,也应当遵循相关的激励理论。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维克托·弗鲁姆的期望理论,都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我们在实践中要因地制宜,合理应用,以增强激励的实效。

(一) 要了解监督员的需要

了解需求是建立激励机制的基础。激励理论告诉我们,某一阶段上,人的多重需求是并存的,但是只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需求理论告诉我们,需求是有层次的。虽然监督员的工资收入少,但温饱问题还是能够解决的,这并不是他们第一位的需求。广大监督员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感到自己的社会地位低,生活压力大。但他们有强烈的自尊,需要大家理解、关心和帮助,需要社会的尊重,这才是目前他们第一位的需求。每个人各不相同,各自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要因人而异地了解监督员的需要,只有了解他们的需要,去正确引导,来合理支持,才能增强激励的针对性,才能有效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二)要遵循公平和激励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指出,员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每个人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所得与他人付出劳动所得相比较,同样也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自己过去的劳动和报酬进行个人历史的比较。当他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大于或等于他人的收支比例时,或现在的收支比大于或等于过去的收支比时,便会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反之,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会有怨气。实施监督员的激励机制需要体现公平理论的精神,提高监督员的行为与效益的对应性和可比性,使他们感觉投入有产出,成就有公正的评价和社会的认可。维克托·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提出:当一个人认为某个目标的效价(指某项工作或一个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很高,且他判断出达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也很大时,那么,这个目标对他的激励作用较大。这一理论启示我们:一是应当注重实施多数监督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二是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三是尽可能扩大组织期望行为与非期望行为之间的效价差值;四是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

(三)要形成配套的制度体系

应用激励理论采取激励手段,能够对实施激励的目标有更加清晰的预期。当然,要兑现激励结果必须有综合配套制度来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系统性。我们对监督员采取的某种激励只是一种规则,这种规则只有符合监督员管理制度体系,并受管理制度所制约,才能发挥其作用,兑现其激励结果。如果激励目的与监督员管理制度体系的宗旨相背离,那么这种激励的负面作用会大于正面的影响,是不可取的,也会遭遇阻力。因此,建立激励机制不能孤立进行,应该是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部分,必须通盘考虑才能奏效,单纯的激励会适得其反。

(四)要善于造就特色文化

激励是一种手段,实施好激励,兑现好激励结果,需要以良好的文化为基础,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促进文化的建设。监督员队伍的文化应该按照新的城市管理文化理念,确立德化育人,从注重培育具有时代特色的方向着手,一是坚持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凝聚、教育、团结全体监督员,构建内部团结和睦的氛围;二是注重鼓励监督员树立社会公共利益至上的责任意识,养成主动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及时上报的习惯,有效协调政府与群众关系,形成爱岗尽责的城市管理队伍;三是注重培养监督员“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意识,鼓励监督员对政府工作的主动参与,形成社会事务参与度高的队伍。

篇5:网格化管理机制

宜昌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 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全 市辖 5县 3市 5区,国土面积 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415万。宜昌 被纳入全国、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后, 我们在试点工作中 坚持把加强社区建设作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紧紧 围绕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服务全方位”的 目标, 以建立社区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机制为切入点, 以理顺政社关 系为主线,以强化基层基础建

设为着力点, 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 在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上 大胆创新, 在提升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能力上积极作为, 取得阶段性成 效。

一、案例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解决了 6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社区管理体制不顺、社区职责 不明、社区负担过重的问题;二是社区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化解、居 民诉求难以及时回应的问题;三是流动人口和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工 作不到位的问题;四是部分相关部门向社区派驻专职工作人员的协管 员(专干模式,存在的人员素质不高、人员固定配备,配置效率低 下、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五是政府的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的有效对 接问题;六是社区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多次采集、难以及时更新、各自 为政、无法共享的问题。

二、工作思路

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 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公开招聘组 建一支社区网格管理员队伍,在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的领导下,网格 管理员一人一格, 综合履职, 主要负责政府各部门延伸到社区的公共 服务工作,同时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工作机制、服务方式,构建“人 口基础信息系统、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社区综合服务系统”三大 系统,努力实现社情民意全面了解、矛盾纠纷及时化解、为民服务全 面周到、社区和谐稳定的目标。六大茶山

三、主要做法

(一重设组织架构,构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新体制

借鉴 “大部门制” 的改革经验探索推进街道、社区综合体制改革, 整合资源, 在街道层面建立 “三个中心” , 在社区对应成立 “三个站” , 组建“三支队伍” , 建立起市、区、街道、社区、网格五级服务管理 的新型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制。

1.组建街道“三个中心” ,增强政府“未梢”的服务管理职能。按照服务管理综合化的要求,整合街办相关科室的职能、人员,建立 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建立综治 信访维稳中心,负责辖区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接待群众来访, 调处矛盾纠纷;建立街道网格管理中心, 负责辖区内社区网格综合管 理服务工作。“三个中心”统一设置在街道便民服务大厅内,统一设 置服务办理窗口,人员挂牌上岗,实行开放式服务。

2.组建社区“三个站” ,减少为居民办事服务工作环节。社区成 立的 “三个站” 作为街道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延伸到社区的工作平台 和窗口, 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的领导下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 指导下开展工作,接受居民群众的监督。“三个站”统一设置在社区 便民服务大厅内,实行“一站式”服务。

3.组建基层“三支队伍” ,充实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力量。一是增 加社区专职工作者职数。按 2000户以下社区配备 5人、每增加 400户居民增配 1人、杂居型社区增配 1人的标准配备社区专职工作者, 社区专职工作者由原来每个社区平均 5人增加到 7人。二是新建社区 网格管理员队伍。通过整合各部门基层协管力量和面向社会公开招录 的方式,将 115个城区社区划分为 1110个网格(200-300户为 1个 网格 ,按“一格一员”组建了 1110人的社区网格管理员队伍,其中 大专学历占 62.73%,大学本科学历占 17%, 40岁以下的占 88%,成为 社区服务管理的生力军。三是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将热心社区工作 的党员、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志愿者按网格编组,在社区和网格管 理员指导下,开展社情信息收集、环卫监督、治安巡防、民间调解、为老服务等服务管理工作。

(二创新运行机制,激发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新活力

按照“政事分开、资源整合;流程简化、效能优先;有序参与、共建共享”原则,着力建立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综合管理的基层社 会服务管理运行机制。

1.理顺政社关系, 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和政府购买服务机 制。对需社区协助办理的公共服务事项,由相关部门按程序报批,明 确政府职能部门和社区职责, 优化服务流程。经批准进入社区的公共 服务事项,按照 “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实行政府购买服务。2.强化综合履责, 构建社区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机制。在社区实 行社区专职工作者“轮流窗口值班、一口受理办结”模式,推动社区 专职工作者由“专人专职”到“一岗多能”转变,社区专职工作者都 能独立及时处理社区的各类服务事项。在社区网格里, 采取网格管理

员“一人一格、综合履职”的形式,网格管理员承担信息采集、综合 治理、民政服务、劳动保障、计生服务、城市管理等 6项基本职责, 并与志愿者队伍一道, 共同做好社情民意收集、环卫监督、治安巡防、民间调解、重点人群关爱等服务,实现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3.回应居民需求,构建“扁平化”诉求响应机制。充分发挥社区 “三个站” 和基层 “三支队伍” 的作用, 通过居民议事、居民恳谈会、网络巡查、志愿服务等渠道,及时收集居民诉求;对社区无法解决的 问题,区分不同责任主体实行“扁平操作” ,直接分流送达街道、区 直或市直部门解决,实现社区、街道、部门整体联动,做到矛盾不出 家、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4.着力培育发展,构建基层社会多元化治理机制。一是实行社 区直选和兼职委员制。在社区直接差额选举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成员 的同时,鼓励社区单位代表、社会组织负责人、居民代表经过民主选 举担任社区居委会兼职委员,提高居民、社区单位在社区事务的“话 语权” ,促进社区共建共享。二是完善社区民主管理制度。全面推行 社区议事、社区听证、居务公开、服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基层民主管 理制度, 拓宽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三是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 会组织。对生活服务类、文化体育类等 700多个“社区型”社会组织 实行备案管理,在资金、职能、人才等方给予了大力扶持,动员和组 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

(三深化为民理念,促进社会服务管理能力新提升

1.政府行政服务“零障碍”。按照便捷、优质、高效的要求,打 造为居民政务服务的“绿色通道。一是集成。政府职能部门把凡是可 以由社区代办的行政服务事项, 下放到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办理, 使居 民能够就近就便办理各项公共服务事项。二是便民。在社区设立统一 规范的服务窗口,优化和规范办事流程,建立了社区前台受理、部门(组织后台办理、社区前台回复的运行模式,全面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错时上班、全程代理等便民措施,使居民“只找一个人、一次就办成”。三是高效。开发集成各部门面向居民公共服务职能的 社区综合服务系统, 通过电子政务网, 大力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服务流程再造,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2.特定人群服务 “零遗漏”。有效整合部门、社区资源, 建立 1+2+X模式(职能部门 +社区专职工作者和网格管理员 +志愿者 ,积极探索 社区重点人群人性化、动态化、服务型管理方式, 以解决最急、最难、最盼的实际问题入手,开展 “闲散青少年志能激发、刑释解教人员帮 扶安置、吸毒人员管控关爱、精神病人救治康复、留守儿童亲情关爱、空巢老人孝亲服务”等“服务进社区”系列工程。社区服务不断提档 升级,形成了“窗汐热线”、“孙万青工作室”、“爱心小课桌”、“温馨 钥匙”、“银手杖”、“农民工公寓”、“假日妈妈”、“明跃热线”等各具 特色的服务品牌。

3.全方位便民服务“零距离”。社区围绕居民衣食住行等基本生 活服务内容,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利民服务, 努力打造社区居民 “ 15分钟生活服务圈”。同时,依托“宜昌市社区服务在线”、“宜昌 市社区信息中心” ,探索社会化服务项目落户社区,为社区居民开展 家政服务、水电维修等服务事项, 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方便快捷的 上门服务。

(四建设“三大系统” ,打造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信息平台 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管理的信息化,着力提高社会服务管理的质 效。一是构建人口基础信息系统。以社区网格为信息收集基本单元, 以“社区通”为无线采集终端,由网格管理员实时采集社区信息,建 立了社区基础信息的一次采集、集中交换, 多方共享、实时更新制度。二

是构建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由社区上报的矛盾纠纷通过系统直 达相关部门, 由市综治办通过成系统实时监控矛盾纠纷的受理、化解、反馈全过程, 三是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系统, 实现居民各项服务需 求诉求一线连接、一键直通、一网受理、及时响应。

(五加大投入,构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保障体系

市委、市政府坚持将社区建设纳入改善民生的投入重点, 有效解 决了社区基础设施、社区工作经费、社区工作者人员报酬和社区信息 化建设等问题, 2011年财政投入社区建设,直接用于社区工作和服 务建设的经费达到 6000多万元,社区专职工作者人员工资达到城镇 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每个社区工作经费超过 9万元。

四、实施效果

(一理顺了政社关系,整合了各方资源,充实了基层社会服务 管理力量、减轻了社区负担。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施将原属各部门的 协管力量整合为网格管理员, 综合履职, 既解决了过去协管员之间忙 闲不均的问题, 又增加了基层的服务管理力量, 每个社区工作人员由平均 12人增加到 18人, 并分担了大量原由社区居委会承担的社会管 理服务事项,使社区能集中精力开展自治和为民服务。

(二为民服务由“被动”到主动,由“粗放”到“精细”。实 行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以来,除由便民服务站为居民提供“一站式” 全程代理的公共服务外, 社区网格员每天在网格中巡查, 对空巢老人 等特殊群体入户探望问候、了解需求、帮助解决困难,为居民代向社

区、各级反映诉求,为残疾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确有困难的居民提 供代办服务等方方面面的服务,社区工作者为居民服务的内容更宽 泛、方式更主动、质量更精细,增强了社区居民归属感,提升了社区 居民的幸福感。

(三 进一步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我们将热 心社区工作居民按网格编组, 由网格管理员与其建立经常性联系, 共 同参与社会管理服务, 形成了人人参与社会管理、共建共享的良好氛 围。

(四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区和谐。我们依托网格管 理员和志愿者, 每天了解社区的矛盾纠纷, 对邻里矛盾等社区能解决 的由社区专职工作者、网格管理员、志愿者当场调解,社区不能解决 的由综治信访维稳站通过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直接送达相关部 门,限期解决,使矛盾在短期内及时化解,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基本经验

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 把为民提供 更优质的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创新才有生命力, 得到群众的拥 护。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中要坚持注重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充实基层 力量、重心下移。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中要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明 确各方职责、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中 要注重运用信息化等先进手段,提高工作质效。

六、进一步做好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中的思路和措施

(一 “ 213”行动计划夯实社区基础平台。实施社区工作服务用 房“ 213”行动计划,即用 2年时间,按照街办服务中心面积不低于 1000平方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不少于 30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好 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警务室、居民文化体育活动场 所等社区基础设施。

(二 “七大标准体系”规范社区服务平台。出台《关于推进社 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见》 ,制定系统化的社区建设规范化标准, 以 “社区规范化建设达标” 活动为抓手, 升级社区服务管理整体水平, 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

篇6: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汇报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紧紧围绕“一张网、五个统一”工作要求,聚焦“做强基层党建、做优民生服务、做牢稳定根基、做精城县管理”重点目标,坚持以思路理念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实践,以体制机制变革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着力探索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模式新体系,全县网格化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成效逐步显现。

一、工作进展

一年来,县委政法委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县区整体联动,在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上,重点抓了以下方面:

(一)研究落实整体性规划。县级层面组建由全县X个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建立以《X县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为主体,涵盖网格划分、平台建设、队伍管理等方面的“1+N”制度体系,为工作开展提供遵循。在试点基础上,向各区下发任务书,明确目标要求。各区均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全面推开全县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

(二)织严织密全要素网格。按照构建全县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的要求,与公安部门“一标三实”相衔接,既坚持相对统一标准,又因地制宜实施,对社区网格进行划分。按照街道(镇)初划、区级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基本完成了网格划分工作。目前,全县共划分为X个网格,其中综合网格X个、专属网格X个,切实做到了纵横覆盖、不交叉重叠,确保网格保持合理的管理服务密度。在此基础上,选择鼓楼区、建邺区等专属网格相对集中区域开展试点,细化工作清单,探索专属网格管理模式。

(三)研发推广一体化平台。按照市试点任务书的要求,研发全县统一的网格终端“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将涉及社区治理服务的综治、公安、民政、人社等X余个部门信息入口融为一体,涵盖“信息采集、网格巡查、重点监管、队伍管理、社区服务、社区党建”六大类X个业务模块,形成“发现采集、扫码定责、智能派单、处理反馈、考核评估”闭环处置流程。目前网格员共采集基础信息X万条、核实X万条,回馈部门数据X万条。该平台已在全县X个区推广应用,操作培训、用户授权、网格划分、地址关联等工作初步完成,X等区已进行实质化应用。这个平台被市专班确定为全市标准化平台之一,并实现与市社会治理数据库的对接共享。

(四)建立建强专业化队伍。明确规定每个网格必须有一名专职网格员,通过将街道社区干部编入网格、现有社工转任兼任以及公开招录等方式予以配备,并积极推动发展兼职网格员。目前,全县共配备网格员X名,其中专职网格员X名(部分区一网多员,专职网格员多于综合网格数)。在全国首家成立网格学院,推动各区建立分院,全县统一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组建专家委员会和培训师资库,搭建网上学院和微信学习的平台,目前已有X个区挂牌成立分院,县区网格学院共培训网格员X人次。明确将专职网格员纳入全县社区工作者队伍统一管理,建立录用、培训、上岗、考核、退出等配套机制,细化职责任务、健全职业保障。

(五)打造形成典型经验。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一批网格化治理试点经验和工作品牌,如X一体化平台应用、栖霞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X全要素网格、浦口网格化大联勤等,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取得初步效果。我县网格化治理工作得到市充分肯定和外地学习借鉴,近期全市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现场推进会将在X召开,将通过“视频联线”方式,重点推介我县相关经验。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今年以来,先后组织两次全面督查活动,并通过定人定点、挂钩联系的方式,及时了解各区工作推进情况和存在问题。目前,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与预期尚有差距,平台建设、制度落地、实战应用等工作抓得不够到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网格统一划分问题。全县网格划分尚未完全确定、仍处于动态变化中,个别地区网格划分责任单位尚不明确,如X区的飞地,由于历史原因,X街道有四个厂居社区(X)处于X区域范围之内,治安管理及矛盾化解工作由X区承担,但社区居民户籍以及重点人员稳控由X区承担,管理主体不统一带来网格划分责任不明,目前尚未纳入网格管理。另外,X新区研创园按照专属网格纳入X街道管辖,但目前该地块仍属于X街道,还未办理实际划转手续,研创园无法承担网格内社会服务相关事项,需要高位协商解决。建议由民政部门牵头尽快拿出解决方案,明确责任主体。

(二)网格员队伍建设问题。一方面,一线网格员还有缺口。全县专职网格员总数与综合网格数基本持平,但各区发展不平衡,目前还有X个区专职网格员配备不到位。从一体化平台运行情况看,目前仍有X个综合网格没有设置网格员、X个网格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网格任职。相较于民政部门统计的X万名社工数量,大量社工和网格员并没有充实到网格一线,不能满足当前网格化工作需要。另一方面,网格员待遇还没有落实到位。近期,县委、县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会治理、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城县社区工作者薪酬管理X个文件,明确了网格员管理体系和福利待遇,但由于各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状况不尽相同,各区网格员待遇差异较大。人员数量配备和待遇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网格员工作积极性以及队伍稳定性,部分社区已经出现社工辞职的情况,影响了专职网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建议各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网格员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两办”相关文件精神,促进网格化治理工作整体推进。

(三)信息平台建设问题。主要是社区各种信息平台未能实现基础数据共享。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旨在通过一个终端采集,解决各条线共性数据的多头采集、重复上报等弊端,根据前期调研统计,目前各条线到社区的各种平台众多,有的多达十几个,这些平台各自独立,人口信息等各平台需要的基础共性数据没有共享互通,网格员采集后要在各个平台反复输入,加重了网格员工作负担、影响了工作效率,基层对此反映比较大。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尽快建立县级层面的社会治理数据库,通过各条线平台与县级数据互联互通,从而真正实现基础数据共享。参照市里模式,建议由县发改委(信息中心)牵头,县公安局(网格化专班技术保障组)、县综治办具体实施,尽快搭建县级层面社会治理数据库。同时,明确在网格用“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对共性数据进行统一采集上报、推送、审核。

(四)网格学院建设问题。X网格学院自5月份成立以来,得到了中央政法委及市、县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但目前学院各方面工作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学院发展现状与领导和各界的期待、与X创新社会治理的需求还有差距,无论是在办学的定位思路、办学的规模、办学的质量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具体情况由陈华书记汇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年7月,市里对X试点区进行了考核验收,11月底前将对所有区考核验收。根据市、县要求,“网格创建达标率”也已纳入全年高质量发展检测评价和指标办法。近期,全市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会议也将在X召开。下一步,全县要围绕提升X首位度目标,对标先进地区,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攻坚突破,努力在全市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中当标杆、做示范、树典型。

(一)夯实网格化基础。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加大组织协调和推进落实力度,建强实体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健全网格工作和网格员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大各项投入保障力度,为全面深化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打牢基础。

(二)完善智能化应用。在智慧X框架下,加快县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建设,深化一体化平台与各条线相关平台的联动融合,将涉及社会治理的基础共性数据,统筹整合至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统一采集、接收、上报至县大数据中心,供有关部门共享应用,提高问题发现速度、流转效率、处置效果。

(三)健全制度化保障。坚持边试点边完善,认真总结和提炼实践经验,加强对专属网格建设和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规范、网格事务清单、网格工作考核奖惩等方面制度的研制出台,健全统一、规范、高效的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上一篇:榆树乡中心校科研课题总结下一篇:两会心得体会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