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思想品德优质课教案

2024-04-19

九思想品德优质课教案(通用8篇)

篇1:九思想品德优质课教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优质课

张店中心中学 屈兴瑞

教学内容:《幸福是一种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细节中发现幸福,珍惜幸福。过程与方法:珍惜他人的付出,成果与他人相处的时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觉努力为他人创造幸福。教学重点:珍惜幸福

教学难点:自觉努力地为他人创造幸福。教学过程:

环节一:师生回忆《祝你平安》歌曲内容导入

一首歌唱出了人间的真情,互相祝福,互相的关爱。老师也时常被幸福包围着,我觉得幸福是节日里收到学生的一张卡片,一条祝福的短信。同学们有没有体味过幸福的滋味?我倾听一下大家对幸福的感受。

多媒体显示:

幸福是拿到好成绩后,得到老师的表扬,赢得同学羡慕的目光。幸福是

幸福是

幸福是

讨论得出结论: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无法进行比较,需要我们用心体会,就能品尝到幸福的滋味。

环节二: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足以证明你们能用心感悟,有一双善于发现幸福的眼睛。但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呢?下面请看:

多媒体显示:穷人甲和穷人乙的言行 问:你如何看待穷人甲、穷人乙的言行? 生讨论总结:甲:善于发现幸福“知足常乐”。

乙:太关注自己所没有,都很少看到所拥有的。师:在我们同学之中有没有类似穷人乙的现象呢? 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调查。多媒体展示:

1、列出10个你最想实现的愿望。例:买名牌衣服,假期外出旅游,拥有更多的零花钱,买一辆自行车,„„

2、如果可以满足7个愿望,你会选择哪几个?如果5个愿望,你会选哪几个?如果3个呢?选1个呢?

3、这给你什么启示? 师生探讨得出结论:

有时候,蒙蔽住我们眼睛的,是我们太多的欲望——总是想得到更好的、更多的、更永久的,要把欲望控制在自己的能力之下,否则会影响我们对幸福的感受。

环节三:

师:刚才大家用自己的一颗心,一双眼睛感悟着来自各方面的关爱,感受到了幸福,那 么

多媒体显示:

1、他人的付出为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家庭、学校、朋友、社会„„)

2、你觉得怎样做才是珍惜和感激的表现?

家庭里:

学校里:

社会上:

师生探讨得出结论:珍惜幸福,首先要珍惜他人的付出,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师:如果我们与亲人、师长、朋友之间不能沟通,经常发生一些矛盾纠纷,那么你会感到幸福吗?

生:不会幸福,心里会感到怨恨、失落、责备„„

生:看来,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幸福能力,还需要与他人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珍惜在一起的日子,记住每次相处的感动和开怀。说到这儿,我们大家都会觉得相处的时间不多了,下面请大家打下“记忆之门”,想想你们相处的点滴。

多媒体显示:

1、回忆初中两年我的时间,你和老师、同学发生过哪些现在想起来还会让你充满幸福的事?

2、在这相聚的最后一年,你能为同学、老师、集体做些什么呢? 师生探讨得出结论:

珍惜幸福,就要珍惜与他们在一起的每一个日子,珍惜每一次相处的感动和开怀? 环节四: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幸福”这一话题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生:(自由回答)多媒体显示:

一、发现幸福 幸福是一

种能力

二、珍惜幸福 环节五:拓展练习

多媒体显示(为他人的幸福支招):

(1)对沮丧的人说一句鼓励的话

(2)对疑惑的人说一句提醒的话

(3)对骄傲的人说一句警世的话

(4)对痛苦的人说一句安慰的话

(5)对提供帮助的人说一句感激的话

(6)对成功的人说一句祝贺的话

环节六:

同学们跟唱《感恩的心》结束本节课。第一张 爱情

沉醉于爱情中的人是幸福的长长的人生之路,,有你的陪伴、扶持、足够了

1、我们缺少的不是幸福,而是发现幸福的眼睛。

2、欲望太多,会影响我们对幸福的感受。我们要把欲望控制在自己能力之下。

1、首先要珍惜他人的付出,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2、要珍惜与他人在一起的美好日子,记住每一次感动和开怀。

第二张,依旧是爱情

有人说爱情是一杯茶,时间一久就淡了

我说爱情更像是一个煲,时间越长越有滋味(恩恩~~我找到我的煲,要用文火慢慢炖汤了~~嘎嘎~~!)

第三张 母爱

如果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你

至少还有母亲不会放弃你

还记得儿时母亲的怀抱就是我最美的天堂

第四张 纯真

这样的笑,这样的幸福,只有孩子才有

第五张 希望

如果你有希望,也是幸福

等待中的幸福最美好

第六张 分享

和别人分享欢乐的同时,你拥有的也是幸福

第七张 自然

看到这张照片,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想起小的时候淋雨的情景,和大自然如此的接近,烦恼不见了.窗外正飘洒的细雨,有出去淋雨的冲动

第八张 野花

是的,幸福就是一朵野花

用自己的生命展示美丽,这就是幸福

第九张 求知

这是一张老照片,初看的时候感觉心酸

逐渐的,发现了求知的力量

破旧的教室,打满补丁的衣裳

却掩盖不了心中对知识的渴望

比起那些一坐进教室就头疼的城里 孩子来讲

他们就是幸福的

篇2:九思想品德优质课教案

说 课 稿

说课时间:2011年12月1日 说课教师:杨德荣

说课课题:第三单元 第九课 地球的叹息 第一节 第一声叹息

一、说目标:通过对地球的第一声叹息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球的第一声叹息的原因。

二、说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怎样保护地球上的植被。

三、说方法:采用讲授法、观察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说过程:

1、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一是地球上存在自然美丽的画面;一是地球环境遭受污染的画面)的对比,导入地球的第一声叹息是植被遭受破坏。

2、分析地球植被遭受破坏的原因。

3、让同学们讨论地球植被遭受破坏带来的后果。

4、最后让同学讲讲地球植被遭受破坏后人类的感受和补救的办法

五、布置作业:预习第二节,地球的第二声叹息。

篇3:九思想品德优质课教案

第一, 比喻记忆法。对于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可以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比喻为航天飞机, 那么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导航系统, 改革开放就是动力系统。这个比喻形象地突出了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记忆也就水到渠成。我国经济所有制形式是个整体, 比喻成人体, 公有制经济是头和躯干, 所以是主体;国有经济是头, 所以是主导力量;非公有制经济是四肢, 所以是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生动比喻能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现阶段各种经济成分的不同地位, 为进一步理解不同经济成分的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 关键词记忆法。即抓住一个知识点中的关键字词, 然后引导学生将含有此关键词的知识进行梳理, 既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帮助学生快速记忆知识。如关键字“基本”类的知识点就有: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基本路线、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等, 这个方法在复习时最为常用和有效。

第三, 比较记忆法。即通过知识点的对比, 发现异同, 进行区别记忆, 达到准确掌握知识的目的。如在学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个重要知识点时, 我从宪法和法律的对比入手, 围绕内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并用图表的方式呈现, 条理清楚, 简明扼要, 好学易记。又如, 我在讲“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时, 从时间阶段、经济发展目标、人民生活目标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让学生辨别清楚每步目标的异同, 并很快掌握该知识点。还可以将相关的或者是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记忆, 如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 还复习和巩固旧知识, 从而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对比记忆。

第四, 图示记忆法。即对一些内容较多、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利用图示的方法, 将知识点简单化、明了化, 让学生一目了然, 准确记忆, 并具有持久性。如我在讲“公民和人民的区别”时, 就采用了图示法, 让学生非常轻松地弄清楚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二者的范畴不同 (图1) 。又如在讲述“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时, 我采用图2, 让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地位不同, 达到过目不忘的记忆效果。再如在讲述“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内在关系时, 我采用图3来说明,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五, 表记忆法。一张表整理出来了, 条理也就清楚了, 内容也就记住了。如在学习“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时, 我让学生自学教材完成表格, 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六, 联想记忆法。这种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联想, 如学生提到计划生育, 就要联想到我国的人口现状基本特点、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 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和基本要求等。二是引导学生从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另一相关知识点。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而且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比较, 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有效防止简单的重复记忆或混淆不清。如在讲“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时, 可引导学生联想到基本路线中的最后一句话: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基本路线中对奋斗目标的表述, 实际上也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两个问题合二为一, 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深受学生的喜爱。

第七, 概括记忆法。为了便于记忆, 我们要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 找出重点和主要内容。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四项基本原则等, 可以高度概括所学习的内容,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篇4: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课的教学方法

复习课是九年级课堂最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复习课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着复习的效率,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中考的成败。传统的复习课常见的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胀,教师挖空心思编题,学生惘然无绪练习的教学模式。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并且使学生掌握复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学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如何达到复习的目的?我认为复习课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坚决克服“多讲、少练、死灌”的倾向。采取的最主要的策略应是改善课堂结构,在40分钟内达到“夯实基础与滚动提高”的最佳结合,最好效果在课堂上,我一般采用指导阅读、习题引入、知识方法回顾、例题拓展、训练深化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的内容应该低起点、高落点

复习课应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把遗忘的知识重现出来,把中断的思维线索重新构建。它不是对新授内容简单的重复,也不是对旧知识的快速播放,复习重在发展对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提高。

1.对思品概念等基础知识的复习,要以课本为纲,指导学生

阅读,教师有必要时作点拨,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习题引入,选课本一些典型的习题,或在第二轮复习中,所选习题是学生在前阶段的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题,且具有思考性或包罗了本课知识点的中档题,以检测学生改正错误的状况。诊断学生存在的知识、方法应用方面的问题。对眼高手低的学生还能起到警示作用,同时为后几个教学环节打下伏笔。

3.拓展:根据中考信息和动态,选择例题来强化知识、方法的应用。在例题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举一反三和反三归一的意识,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解题思路的拓展,特别是解题思路、过程、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可在例题的后面一对一地配习题进行训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试题的“形似”和“神似”。

二、复习要注重知识点

一是要强化基础,突出重点。思品中考命题尽管愈来愈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强调能力立意,但若胸中无数,能力从何谈起。因为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这就要求在复习中首先要注重让学生读熟教材,切实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二是要关注时政,点击热点。《考试说明》明确提出要“体现时代性。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社会的命运”。时政热点是命题的重点,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热点时政、 地方时政更是中考的重中之重。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可以看出命题者往往注重以最新的时政热点材料为背景,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考生不能从课本中直接找到答案,而是要自己先弄清楚时事材料所设计的问题,再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解剖,其重点是方法的指导与解题技巧的培养,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年的中考,我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带一路、反腐倡廉,创新精神等仍是考察的重点。

三是要分类研究,找准结合点。对热点的透彻解剖,让学生由社会问题回归教材,这只是中考备考的一个层面,面对纷繁复杂的热点问题,要做到“处变不惊”,还须对教材再次进行研究,培养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和提高的能力,不仅要对本节、本章的内容进行归纳,更要打破章节和年级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横向、纵向梳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找准分析热点问题的联结点。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例:它和教材可以结合的知识点有八年级的社会公平正义,九年级的社会责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基本国策,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

三、复习要有“序”

篇5: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三步走”的发展战:,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及其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学会理财,学会合理消费。

2、能力目标:体会“三步走”发展战:既鼓舞人心,又切合我国的实际;体会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体会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同作用,体会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道理;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体会树立合理消费、合理理财的意识和提高这方面能力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经济制度方面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感受不同所有制经济所具有的不同的作用,用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济;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4)、理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可使用比较法;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

四、教学活动设计

导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其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该关注我国经济的发展,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分配制度,学会合理消费,这有利于我们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认清肩负的使命,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融入社会。五:讲授新课:

第一框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㈠感受身边的变化(活动)杨妈妈的帐本

(讨论)(1)杨家的帐本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从帐本记载的内容、方式等方面,比较杨妈妈与女儿的帐本有哪些差别?这些差别说明了什么?

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既体现在祖国的巨大变化上,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三步走”战:

目的: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出发点:我国国情(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具体内容: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两个100年”的目标

到建党100年时(本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建国100年时(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世纪末)注意: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横的小康 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

1、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的含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地位:积聚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

作用: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集体经济的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体现共同致富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2、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经济制度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国要以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还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4、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框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㈠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

1、我国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经济制度。

在分配中注意的问题: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A、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鼓励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B、在不同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并支持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 改革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党和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推动先富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 ㈡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从社会角度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将涌流

从个人的角度看:抓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框 学会合理消费

㈠消费观念面面观

人们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体现享受与发展需求的比重上升,不再仅仅局限于基本需要的满足,而是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提升生活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㈡学会理财 合理消费

学会理财是我们必备的生活技能 学会合理消费

原因:作为中学生,我们的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自己选择商品的能力还比较弱,应更多一点理性,少一些盲目。具体做法:

A、在消费前,我们可以先做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

B、在消费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用环保的眼光选购商品 C、适度消费,提倡节俭 第七课第三框《学会合理消费》

知识与技能: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选择、消费观念的变化;学会合理消费和理财,提高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对消费调查、生活实例及现象的剖析,在体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消费、学会理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身消费体验与理性思考,体会树立合理消费、合理理财的意识和提高这方面能力的必要性。教学方式与方法

为了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及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课运用了直观演示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提供素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问卷调查法(掌握学生真实的情况,用于学生探究和教师教学)、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现象或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理解)、课堂讨论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澄清模糊认识),以期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并运用于实际生活。教学过程 引言

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感受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参与经济生活,有利于我们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认清肩负的使命,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融入社会。

一、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1、感受身边的变化

[杨家的帐本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帐本的差别说明了什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体现在:①祖国发生巨大变化 ②日常生活发生变化

(2)实现共同富裕的“三步走”战:部署 ①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②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丰富了“三步走”战:,形成了“两个100年”的目标。第一个“100年”即到建党100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二个“100年”,即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至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三步走”战: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绘制图表: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2、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 [上海宝钢工程] ——“关键少数”即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作用?(1)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国有经济

①含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②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因为: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

③作用: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集体经济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有那些作用?](3)集体经济

①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②地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4)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①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作用: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①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因为:

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6)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能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1、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人们可以通过那些方式获取合法收入?] 公有制经济中通过按劳分配获得的工资、奖金等; 个体劳动者纳税后的非劳动收入; 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 购买国债曾值;

出租房屋收取租金;等等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分配原则。①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②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①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A、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根据自己的条件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在各方面支持了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

B、当改革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党和政府又采取有力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推动先富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

2、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如果你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或科技工作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1)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

[社会为小严创业创造了那些有利条件?小严在创业的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素质?](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学会合理消费

1、消费面面观

[杨洲的“烦恼”说明了什么?](1)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商品日益丰富,人们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2)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表现:①体现享受与发展需求的住房、健康、教育、休闲、交通、通信等支出的比重迅速上升。

②、人们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提升生活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学会理财合理消费 [对零花钱的安排是否合理?](1)、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表现

关注国家经济建设,学会理财,学会合理消费,了解银行、债券、股票的方面的知识。(2)、中学生在选择商品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中学生的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自己选择商品的能力还比较弱,在消费时更应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

(3)、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①消费前:a可以先作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b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c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

②在消费的过程中:应该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商品。

③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应该有适度的消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节俭。④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消费后,更应该注重精神上的追求。

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的建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感受中体会到,先进文化建设无论对于个人、单位还是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感悟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现实意义;认识到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体会“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自觉做“四有”公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抵制各种落后、腐朽的文化;反对形形色色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做法;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告别各种不文明行为,做一个文明的现代公民;珍惜受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理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

(3)、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既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研究,又要从理论上进行提升; 用几个具有关联性的典型材料把一堂课的内容贯通起来;

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负面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

四、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课时

导入: 播放〈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让学生体会给自己带来的心灵震撼 第一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㈠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设置生活中的情景并让学生补充: 上公交车时你推我搡,互不相让„„ 有人在公共场合因为一点儿事大吵大闹„„ 遇到困难向人求助时,无人理睬;„„

思考: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对我们自己、对他人的生活和情绪有何影响?我们应该 怎么做?

结论: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还是一个地区,物质上不能贫穷,精神也不能贫穷。

1、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3、文化的概念(或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问题:(方向问题)(介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5、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㈡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3、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目标

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重要内容

5、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发展教育和科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总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同 等重要,不可偏废。第三框 灿烂的文明之花 ㈠神州开遍文明花

材料:(徐本禹——点亮心灵的火把)

结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也是加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形式:

“创三优”活动;“文明户”评选;“三下乡”活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作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㈡细微之处见行动 活动:〈变味的贺卡〉 [学生列举身边的事情]

1、辨别各种消极文化并自觉抵制 活动:〈在社区交流会上„„〉

篇6: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第九课教案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2.能力目标

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

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内在关系;

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我们青少年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

结合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等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

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确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请结合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感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注重从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材料中引出令学生信服的科学结论。善于从学生能接受的角度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一些误会。理想的确立、艰苦奋斗精神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必求一时之功,而宜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场合将教学内容生动地渗透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以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四、课前准备

对自己的未来有哪些想法?对于未来社会有什么样的向往?美好的向往如何才能变成现实?可以围绕这些理想、信念等问题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在课堂上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如家庭大致收人情况、父母亲对自己生活方面的要求、自己一个月的花销等,以利于在讲述艰苦奋斗等内容时启发学生进行交流、探究。

五.本课内容安排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依据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2)学生面临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奋斗了几十年,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还没有实现?如何看待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与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什么一些地区、一些人的生活还不是很理想?在二十一世纪,为什么还要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问题在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有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和认识这些问题,才能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我们国家的国情,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四有”新人。

六.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框

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板书设计

(二)教学过程、导入:理想是什么样子呢?

过程:)阅读教材P110一位中学生、一位老太太、一位女士和一位老大爷的回答

2)谈谈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谈)

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之情,从而为过渡下文要讲的最高理想做准备。

2、讨论:从无数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事例中,谈一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

过程:1)学生分小组讨论

2)将学生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就在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先进性。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凝聚起无数优秀分子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洪流之中,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

3、感悟:

过程:1)从居民住房、生活环境、汽车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祖国重大建设成就等四个方面提供的一组照片和说明材料,从提供的反映人们的服装、饮食、住房、电视等四个方面的一组老照片,感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再感受一下:

A、今天他们所穿的服装是什么样子?

B、买牛奶要不要排上长长的队?

c、是不是几家围坐在一起看电视?

D、住的房子如何?

3)请他们尝试制作一组照片,切实感受一下。

目的是让他们更好地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更好地体会书本上的知识。

4、交流体会:我们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过程:1)结合书本提供的我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材料,让学生分析、体会。

2)请学生谈谈自己生活环境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目前我国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小康这一现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5、畅谈未来:

过程:)请学生从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四个方面,还可以从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国外的联系等方面想象2020年我们国家的美好远景。

2)引导学生思考美好理想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

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有利于从多个方面把教材知识贯穿起来。

(三)教学反思:略 第二框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一)板书设计

(二)教学过程:、查一查,议一议:

过程:)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教材中所列举的格言警句的出处及大意。

2)归纳教材中列举格言反映的共同主题。

3)请学生列举出与上述主题一致的名言警句。

4)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我国古代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神话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课上进行交流。

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蕴含在这些格言警句中的深刻道理,并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联联系起来。

2、、忆一忆,说一说:

过程:)请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忆一忆井冈山革命斗争、长征、延安大生产运动。

2)说一说在这些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

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种种困难,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感悟中国共产党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3、辩一辩:教材P117关于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问题的两个观点

目的是引导学生从个人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基本国情和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进行探究,有利于他们从自身的感悟中体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道理所在。

4、读一读《两代“铁人”的故事》

过程:)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两代“铁人”的故事。

2)议一议从两代“铁人”的身上,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在学习上顽强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时代赋予创业精神的新要求。

5、结合实例,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以评析。

过程:)学生阅读教材P119提供的材料。

2)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以评析。

目的是通过这一探究活动,将艰苦奋斗的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行为。

6、反思、导行:

过程:)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这些行为存在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又该如何做?

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本课所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的知行合一。

篇7:九思想品德优质课教案

一、内容:九年级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二、目标:

1、知识目标:归纳与巩固基本知识点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归纳与巩固的能力,分析材料与运用知识点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三、重点:归纳与巩固知识点

四、难点:提高分析与运用能力

五、教法探究:以理解和识记来巩固知识点,以经典题与精选题来提高能力

六、复习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九年级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二)过程与内容

第一部分

知识点归纳与巩固夯基础

一、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Ⅰ框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1目

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1)责任的含义:P5①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②责任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理解记忆方法:)①责任是…的事情。

②责任是…事情。

(2)责任的来源:P6①责任产生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②这种承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责任可以来自于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理解记忆方法:)6①责任产生于…

②这种承诺,表现在…,责任可以来自……。

参考

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P7①作业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②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的责任;③作为朋友,忠诚、互助、互谅,我们义不容辞;④对于陌生人,虽然萍水相逢,扶危济困是美德;⑤作为普通公民,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⑥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应该维护正义、热爱和平、保护环境

(理解记忆方法:)①作为子女…

②作为学生…

③作为朋友…

④对于陌生人…

⑤作为普通公民…

⑥作为社会成员…

2目、谁在对我负责

运用知识点综合归纳——谁在对我负责:P9-11(1)自己对自己负责。①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②在我们的人生之旅中,小到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③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2)(自己不对自己负责的后果;)①谁对自己不负责任,谁就要对这种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负责。②为了掩盖一次过失,你可能会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付出更大的代价。③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在的责任、对自己负责,你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3)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理解记忆方法:)(1)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①用…的方法,及时…,也是…的表现,②在我们的人生之旅中,小到…大到都是…的表现。(*、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义:)③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有…有…对…对…的责任。(2)自己不对自己负责任的后果:①谁…,谁…,②为了掩盖…的代价。③如果不能自觉…,你就永远…。(3)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

Ⅱ框

不言代价与回报 1目、什么代价

什么回报

(1)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是(什么?):P14①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告 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②当我们承担责任时,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还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这就是承当责任的回报与代价。

(理解记忆方法:)①…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是…是…是…,②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的责任,凭借自己的…对…作出,但是,一旦…

2目、我承担 我无悔

(1)要主动承担那些不可推卸的责任的理由:P15①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他们承担责任。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极态度,同样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②只要我们把它们当做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

(理解记忆方法:)①有些…,但…,如果…,同样是…的再现。②只要…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

(2)参考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二、知识点巩固

1、学生根据上面知识点,用设计问题的方式画知识框架结构图。

2、学生根据知识点提示,课堂强化识记知识点中部分内容。

3、学生画知识框架结构图,并课后强化识记上面所有知识点。第二部分

材料题评讲与训练促提高 见练习题测试卷

七、板书设计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第一框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学生整合知识点 第二框不言代价与回报

学生整合知识点

篇8:九思想品德优质课教案

一、当前农村初中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课面临的困境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学业考试的复习教学中, 学生虽然深知复习的重要, 但面对“翻炒冷饭”的知识毫无胃口, 而教师面对没有兴趣与激情的学生课堂表现, 也显得束手无策, 结果造成了学生对复习课不感冒, 教师只能在堂上尽人事而为之, 课堂收效甚微。学生或如坠云雾中, 或自以为是, 致使知识得不到有效巩固、能力得不到助推与提升, 就更不用说情感态度价值观了。整个复习陷入“高耗”“低效”甚至“无效”的恶性循环。而作为农村学校的政治老师, 要提升思想政治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则还要面对更大的挑战。

二、有效复习的含义和标准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要在农村初中的思品课中实现有效的复习, 那就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标准:1.通过复习, 是否使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 并能灵活运用。2.通过复习, 是否是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 横成链, 形成知识网络。3.能否结合学生实际, 通过复习能够做到堵漏补缺, 扬长补短。同时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4.通过复习, 能否使学生在系统深入掌握知识的同时, 能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复习, 能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发展独立思考。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6.通过复习, 能否达到师生情感的升华。

三、农村九年级思想品德有效复习探究与尝试

农村思想品德复习课该如何开展呢?课堂结构应该怎样?我们课题组进行了多番尝试和反思, 认为无论是哪种模式都得对照“有效”“高效”这标准, 在各种的探究中, 我们十分关注三个方面:重基础、显能力、养情感。

1. 重基础。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学家奥苏伯尔认为, 影响学习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 学习应该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 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故此, 思品课的复习必须重视基础, 而这个基础既包括学生对思品的已有的认知结构, 更包括思品课中的基础知识, 要实现复习的有效提升, 教师则要把学生的已有的政治知识的结构基础摸清, 同时把整个初中的思品的基础知识结构研究透, 通过建立在学社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基础上的复习教学, 使思品的基础知识与学生的已有基础之间发生有意义的联系, 而这种联系就是学生对知识内在关系的一种把握与提炼, 是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所以, 重基础, 并不是把教材的简单重复、罗列。具体的实施策略上, 我们尝试了培养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 主动建构和完善知识结构, 理清知识间的脉络关系, 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 对生活的知识化心领神会。

2. 显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复习课要提升学生的能力, 就必不可少要把生活情景作为课堂设计的重要因素。在政治课的复习设计, 不仅要学生记熟课本知识, 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如果学生在学校教学中对知识记的很熟, 却不能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 这种复习只做到了单向建构而忽视了逆向的外化于物, 这显然是一种无效的复习。政治课复习要凸显学生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熟悉教材知识体系的同时,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 并用这些方法去解决老师为他们截取的生活场景。以此, 复习课实现了知识的生活化, 答题方法的思路化, 使学生在老师的设计下步步为营, 将知识变成能力, 将解题方法变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具体实施方法是:在学生整体感知知识, 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解决疑难问题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一组有梯度的练习题, 层层深入, 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同时渗透解题方法,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迁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养情感。

一节有效的复习课必须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 让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环境下进行复习, 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行动, 将行动升华为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计课堂活动, 对学生的情感充分关注,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活动方式,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促进复习课有效性提高。长期以来,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是容易忽视的问题, 不少教师在复习阶段中常常只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 只顾教学过程的推进, 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调控。学生的成绩提高了, 他们便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 学习目的明确, 学习刻苦, 学习的方法也是正确的;如果成绩不理想了, 则简单归结为学生的学习态度有问题, 学习不够刻苦等等。对性格内向且处于情感焦虑和抑制状态的学生, 如果在复习阶段缺少轻松活泼、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课堂活动, 肯定使学生“瞌睡不断”。如果教师在复习课中给予充分关注、引导这类学生调整好情感, 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 多让同学和教师交流, 完全可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对于情感态度教学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兴趣, 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合作精神, 树立每位学生的学习的自信心。自信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 但能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自信, 那才真正体现出教师的智慧与爱心。在复习课中, 更不能忽视情感态度教学, 讽刺、挖苦不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动力, 相反会产生更大的精神压力, 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多老师认为九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强, 有毅力, 就把时间全部放到讲解和练习上, 不考虑趣味性, 从而学生失去了兴趣, 产生了疲倦, 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 一个明智的政治教师要在枯燥的复习课中, 想法设法地培养学生对政治的巨大热情和持久兴趣, 是学生处于最佳的复习状态, 最终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尤其是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总之, 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 也不同于练习课。新授课目标往往很集中, 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 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 并产生新鲜感, 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而有效的政治复习课更应该是切合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高效巩固基础、提高能力、人格有所发展的复习。

参考文献

[1]陈白缦.课程改革与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J].教育探索.2004.

上一篇:南海问题深刻研究论文下一篇:《垫子上的游戏》小班体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