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色旅游市场分析

2024-06-04

我国特色旅游市场分析(精选6篇)

篇1:我国特色旅游市场分析

1010001412杨丹芬

我国旅游市场的现状与旅游市场营销的前景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事业得到蓬勃发展,竞争日趋激烈,旅游市场营销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环节。21世纪的旅游业正逐步由资源时代进入营销时代。传统旅游时代对旅游业的投入是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有形资产起决定性作用;而新经济时代的现代旅游业,营销、管理、创新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决定着市场竞争的胜负。因而旅游业也被形象地称为“点子”产业、“眼球”产业和“创新”产业,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市场的有效推广和旅游产业高效率的运营都离不开市场营销。显然,旅游市场营销,在未来的旅游事业发展进程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好酒还怕巷子深”,没有吆喝,就没有旅游。这是国内外旅游市场营销的经验之谈。但就目前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这样一些方面问题。

1.缺乏售后服务体系

现代旅游市场营销中,旅游产品是一个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的整体概念。它不仅要求要给予旅游者生理上、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要给予旅游者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这就要求旅游企业把游客视作“上帝”并为之服务,否则必将被市场所淘汰。现在绝大部分旅游企业没有一个较好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有的旅游企业甚

至认为根本没这个必要。

2.依然存在削价竞争

一些旅行社为了争夺客源,把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在旅游线路的促销中,对线路的报价甚至低于成本。且不论其做法是否违法,如果旅行社以这样的营销战略长期进行营销,只会影响旅游企业的产品形象,损害旅游企业自身利益。

3.法制意识淡薄

现在的许多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经营,大都采用的是承包经营的运作方式。有些旅行社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法制化经营。经果造成因旅游合同未能履行而发生大量纠纷和旅游投诉。如有的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虚假的旅游服务信息,或者冒用其他旅游企业的品牌等等。这种做法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破坏了国家的法制,使旅游市场供需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

4.缺乏长期营销计划

在大部分中小型旅游企业中,没有几个旅游企业在年初即拥有自己完整的《年度营销计划书》,更别说中、长期旅游营销规划了。旅游市场营销战略与营销计划尚停留在初级阶段,不能深度挖掘,更不用谈什么旅游市场营销计划控制、旅游市场营销成本利润控制、旅游市场营销信誉控制和战略控制。

5.可持续竞争意识不强

我国很多旅游企业受短期利益的驱动,追求短期销售目标,在旅游市场营销上缺乏可持续竞争意识。旅游产品更新换代跟不上旅游消

费者的需求,找不到旅游服务创新突破口,缺乏旅游品牌形象创立意识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旅行社在旅游市场上的可持续竞争能力。

6.忽视旅游整体营销

随着旅游开发的日益深入和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同一区域内部的旅游恶性竞争日趋激烈,造成低成本倾销和双输甚至多输局面。单纯的产品竞争导致一些旅游城市非但没有获得者得更多的旅游收益,反而因旅游团、旅游散客忽略城市,长驱直入景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造成人均停留天数缩短,旅游收入下滑的局面。由于长期对某些产品的过分突出宣传,使许多新建景区在竞争中难以与传统景区匹敌,中等城市留不住客人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1.变“旅游产品营销”为“旅游目的地营销”

当前,旅游营销由单纯的产品营销发展到区域目的地整体营销已成趋势,这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与大多数国家从国内旅游到国际旅游的常态发展轨迹不同,中国旅游业是先有国际入境旅游,期后国内游和出境游才蓬勃发展起来,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步由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转变。与此相应,中国的旅游产品必然有一个从景区、宾馆等简单的旅游设施到旅游带、旅游区域的建设发展过程,这使旅游营销从20年前行业层次人景区、宾馆独闯天下,发展到今天由政府组织、各相关行业、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目的地整体营销。中国的旅游目的地营销既是旅游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旅游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在中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今天,旅游的竞争就是目的地之间的竞争。

2.变“孤军作战”为“整体出击”

所谓“整体出击”,就是由以前单个旅行社的营销宣传发展到旅行社联盟的整体宣传,由单一的旅游产品营销发展为旅游目的地的整合营销。这不仅包括旅游相关机构、旅游企业、潜在旅游者或社会公众,包括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游、购、娱,而且还包括旅游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等方面。把这一系列因素作为营销的整体。未来的旅游市场营销,不再是以单个旅游企业或旅行社进行宣传促销,而是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景区、旅游企业之间的联手出击,并逐步走向区域大联合的营销方式,这就变“孤军作战”为“整体出击”的现代营销方式。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旅游营销领域,并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影响力。信息技术使旅游市场主动权逐渐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旅游者对目的地及产品的影响力更加直接有效。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旅游者参与到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营销中来,充分调动旅游者的积极性,使旅游市场营销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营销是旅游市场营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强势品牌的有效手段。在互联网营销中,诸多要素如:品牌、渠道、促销等要素都会在互联网营销中体现,而互联网营销更为营销各要素带来新的形式与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利

用互联网,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企业可以廉价的成本寻得最好的供应商和最低的供货价格,以价格最低的原料制造产品,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互联网还能有效节约顾客成本:网络商城的空间可以无限扩张,里面可以陈列无限多的商品,消费者在网上可以很低的成本搜寻产品信息,并订货;网上销售,顾客只是下订单,商品的送交由卖方或物流公司承担,节约了顾客的精力和体力、时间成本。如充分利用网络游戏开展旅游目的地营销。网络游戏互动性强,时空约束小,费用不高,拥有无穷的创造性与极强的黏性,利用这些特性,完全可以把网络游戏融入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的全过程,实现虚拟产品与现实产品相结合,电子商务与网络游戏相结合,在游客、成本、方便和传播等方面充分发挥网络游戏的作用,实现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整个流程的再造。通过网络游戏中虚拟的旅游吸引物、交通工具、住宿设施、导游服务等要素的电子商务化,潜在游客可以纯粹玩游戏,也可以利用搭建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网络游戏安排旅游的一切事务(订票、交通、住宿、导游、饮食等)。只要潜在游客愿意,他随时可以把这些虚拟的东西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4.“品牌”整合营销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今天,经济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现代旅游产业的竞争同样也是旅游品牌的竞争。在现代营销理念当中品牌可以说是营销的核心和灵魂,品牌作为吸引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全面简洁的向消费者传递本身所代表的独特形象和旅游产品吸引力。品牌是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既是某种标

志、符号又是消费者消费某种产品的体验和感受。每个品牌的背后都有一种产品和服务支撑品牌的形象和理念,但同时品牌又必须超越这种产品或服务,而相对独立存在。品牌整合营销在国际上都有许多成功先例。香港每过几年就推出一个主题,成功地吸引了大量旅游者。旅游是一种预消费产品,消费者不能象传统型的消费活动一样可以直观的挑选商品并在付款后形成快速消费。因此购买过程中旅游产品的品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显的尤为重要。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旅游产品要靠形象的传播,使其为潜在旅游者所认知,从而产生旅游动机,并最终实现出游计划。

篇2:我国特色旅游市场分析

邓永进1,谯 丹2

(1.云南大学旅游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1;2.昆明市财经商贸学校,云南 昆明650032)

篇3:我国银发旅游市场探讨

一、开发银发旅游市场可行性分析

(一) 银发市场的规模。

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将呈增长的趋势。老年游客出游总量与两个因素有关。二者关系如公式:老年游客数量=老年人总量×出游率。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 这两方面的数字都会有较大的增加。一是我国老年人的数量正以每年3%的速度增加, 到2030年将达到3.1亿人, 届时老年人将占全国总人数的20.4%。二是目前老年旅游者的出游率只有56%。这一数字明显低于全国城镇居民的94%的出游率。因此, 目前提高出游率就能提高出游人数, 而这是完全可能的。这样, 作粗略估计, 到2030年可能出游的老年人数按60%计算, 为1.86亿人, 出游频度为1.5次, 就达到2.79亿人次, 出游率按60%计算, 为1.674亿人次。因此, 在未来的30年间, 每年的老年旅游者将保持7.3%的持续增长, 这一速度是非常可观的。另外, 随着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的较大改善, 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是死亡率降低, 二是寿命不断延长。由此可见, 老年人旅游消费群会越来越大, 其潜在作用不可忽视。

(二) 老年消费者的经济能力。

对旅游产品的购买力是以收入做保障的, 老年人经济收入状况是决定老年旅游市场规模和容量的关键因素。老年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子女或亲属的供养、老年人离、退休金和劳动收入, 以及社会保险和救济。现在出现了许多“空巢老人”, 所谓“空巢老人”就是指那些不愁吃穿、渴望亲情和精神慰藉的老年人, 这些老年人的子女由于工作原因不能经常回家, 所以儿女会更多地给予经济补偿, 来弥补感情支出的不足。以城市老年人为例:领取退休金的人数占有相当的比例, 2000年老年人用于购买老年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就已达到4, 00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 仅老年人的退休金一项就将达到8, 383亿元人民币。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退休后又重新找到工作, 他们除退休金外, 还有另外的收入。此外, 许多老年人拥有一定的储蓄,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 城市老年人中42.8%的人拥有储蓄存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 为老年旅游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三) 银发旅游者的消费观念。

一直以来, 老年人都被“勤俭持家, 谨慎消费”的观念束缚, 他们“重积累, 轻消费”, 间或有大额的消费支出, 也是“重子女, 轻自己”。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收入的提高, 花钱买健康、花钱买潇洒正成为现代老年人的时尚追求。现在的老年人多数是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比较贫乏的五六十年代度过他们的青春年华, 一直没有机会满足各种生活追求。因此, 当他们从繁重的工作和家庭负担中解脱出来后, 就会发出强烈的补偿要求, 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过的幸福、充实、绚丽多彩。

(四) 银发旅游者的闲暇时间。

我国的老年人绝大多数都是离、退休在家, 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富裕, 出行时间相对自由。老年人有了自己的消费欲望, 也有充分的可支配的闲暇时间, 这意味着他们不仅可以旅游, 而且极有可能在阶段时间内多次旅游, 市场潜量可观。

二、银发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银发旅游市场的潜力大、商机无限, 但是目前银发旅游市场的开发却不尽如人意。总体上呈现出规模小、专业水平低, 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门从事银发旅游的旅行社。许多旅行社遇到银发旅游者就躲躲闪闪, 就算是接受了老年人旅游也会提高价格, 就是所谓的“年龄差别费”。一般老年旅游的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不足5%, 老年旅游的市场份额仅占旅游市场的20%, 这些比例远远低于国际水平。老年人出游时的顾虑也聚焦于三个方面:

顾虑一, 风险大, 无随团医生。老年人出游的不定因素很多, 风险较大, 特别是老年人的身体较差, 随时可能出现突发情况, 如果没有随团医生, 会让他们对长途旅行有诸多顾虑, 即使他们的身体状况没有问题, 而且乐于出游, 他们的子女和亲戚也会不放心, 而现实中, 恰恰是许多旅行社出于成本考虑, 往往会取消这一最基本的服务保障。

顾虑二, 价格高。老年人出游对旅游产品的价格十分敏感, 价格常是老年人选择旅游产品的首要因素。现在旅游业已经进入微利阶段, 每位顾客的利润只有几十元, 而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旅游产品成本较高, 老年人常常是望价兴叹。

顾虑三, 市场乱。由于老年消费攀比能力较弱、旅游市场的发育不成熟等因素, 导致目前老年旅游市场不够规范。有些旅行社针对老年人对价格比较敏感, 推出超低价旅游线路, 实际上就是发布虚假信息, 在旅行途中需要旅游者自费的项目很多, 导致老年旅游者上当受骗。

三、银发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

(一) 价格策略。

随着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发展, 尽管传统的包价旅游形式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 但是对于银发旅游市场而言, 包价旅游仍是银发旅游群体一种较好的选择, 这是由银发市场的特点决定的。银发旅游者希望一次性购回“成套”的旅游产品 (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地活动安排等诸多项目的组合) , 而不愿购回“零件”再自己进行组装, 因此银发旅游市场应以包价旅游为主。但具体实施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做灵活调整:

1、区别不同时期实行差价, 根据旅游淡旺季不同实行浮动价格。

据一些旅行社的调查发现, 在旅游淡季70~80%的游客都是老年人。秋冬之交, 北方较冷, 南方温度适中, 恰适老年人出游, 老年人宽裕的时间也为出游提供了条件, 给银发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他们可以在价格逢低时即刻介入, 丝毫没有其他年龄人群的学习、工作之扰,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淡季的低价是启动银发旅游市场的有力杠杆。淡旺季的浮动定价对于旅行社而言实际上是早已有之, 由于淡季时航空公司、酒店都在打折, 因此旅游成本相对降低, 旅行社线路报价也随之调整。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吸引了一部分人出行, 活跃了市场。走出淡季的习惯定式, 主动争取市场,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 首先应在淡旺季价格上做文章, 以低廉的价格、超值的服务吸引游客。实行淡旺季价格既可以在淡季吸引游客, 也可起到在时间上分流游客的作用, 可以减轻对旅游景观的损伤程度。

2、额外服务附加价。

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同青年人有很大的差别, 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比较复杂, 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疾病, 应根据每位老人的不同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

3、小包团价。

这主要针对“旧地重游、亲情游、寻根游”的老年游客而制定, 由于旅游目的的特殊性, 有时他们希望有自己独处的时间和空间, 此时可以根据老年游客的具体要求设计服务项目, 并以此作为制定小包价的依据。

(二) 充实完善老年旅游项目, 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专项旅游产品

1、金婚银婚纪念游。很多老年人外出时都有补偿性消费动机, 许多结婚多年的老人为了弥补当年结婚时的某种遗憾, 在各方面条件转好之后双双外出旅游, 形成老年人的“新婚蜜月旅行”。这样, 旅行社就可以适应这种趋势, 设计出各种婚补行的旅游线路, 让老人在绿水、青天、蓝天、碧海中尽情地回味过去美好的时光, 同时又享受旅游给他们带来的生活乐趣。

2、设计适合老年人的保健、康复、疗养性的旅游产品。一些温泉、海滨之地、空气清新、阳光充裕, 对老年人身体疾病的治疗、休养、恢复都大有好处。旅游业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旅游资源, 针对老年人客源市场, 开发、增设保健旅游、康复旅游项目。旅游者在旅游期间既可以治疗、休养, 又可以观赏美景, 参加一些保健讲座, 求医治疗或进行保健交流, 使老年人在领悟益寿健康的真谛的同时还能欣赏美景, 受到文化艺术的陶冶。如, 冬季在海南的海边住两个月、夏季在北戴河逗留两个月等。

3、兴趣爱好旅游。老年群体中, 许多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希望与有共同爱好的人交流, 切磋专门的知识和技艺。旅行社可以以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为主题, 推出有特色的老年“兴趣爱好旅游”产品。如, 书画交流、花卉欣赏、水滨垂钓、武艺切磋等都是有广泛基础又易于成行的组合。

(三) 旅游产品的组合。

老年人旅游产品开发在线路和内容的安排设置上要有其特色。它行程节奏慢, 时间相对比较宽松, 食住行的要求苛刻。它要求交通工具以陆上工具为主, 最好是高档舒适的巴士, 少颠簸。它要求饭菜清淡适宜;它要求居住场所要清静舒适, 而且老年人身体的不便, 随程还得派专门的护理医生。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设计完善的高质量旅游线路, 完善老年旅游的配套服务与设施。

(四) 促销策略

1、要选择对老年人影响最大的广告媒体进行宣传。

据调查发现, 在各种广告媒体中, 对老年人印象最大的是视听和报刊广告。那么, 在进行银发旅游产品的营销宣传时, 则可以重点利用各种报纸杂志, 尤其在专门为老年人创办的报纸杂志以及新闻媒体上进行宣传。

2、公共宣传。

旅行社可以邀请媒体记者随团旅游, 对某项有特色的银发旅程做报道, 这种以新闻形式播发的宣传片, 既可以使“空巢老人”对银发产品有比较直观的了解, 又可以提高旅行社的信誉。旅行社也可以和电视台合作, 在“空巢老人”感兴趣的电视节目中介绍银发旅游产品。

3、人员推销。

老年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比较容易接受亲朋好友和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的口头推荐, 因此口碑宣传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旅行社应该随时加强与这些团体组织的密切接触与联系, 利用适宜的时机推销旅游产品, 通过这种接触与联系, 旅行社还可以随时了解到银发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 及时更新、创新其旅游产品。老年人好群聚, 且易受相关群体的影响, “口碑”的作用十分重要。所以, 促销中要强调人员销售, 强调对每一位客人的优质服务。旅游企业一方面应将自身的信息客观地传递给旅游者, 不夸大、不美化, 增加可信度;另一方面应该重视每一个前来旅游的顾客, 为其提供良好的体验空间, 赢得良好的口碑, 杜绝坑、蒙、拐、骗等急功近利的现象。

4、网络宣传。

旅行社可以充分利用电脑网络, 在网上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介绍, 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设立网上预定系统, 以最便捷的速度为老年人提供周到的服务。

5、在一些特殊的节假日到来时, 设计一些家庭旅游特餐等项目。

比如, 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 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人敬老的传统美德, 引导子女与父母一起出游。进入6、7月份时, 可以尝试组织亲子团, 老年人的孙子、孙女也都放暑假了, 同样也具有强烈的出游愿望, 这种隔辈形式既解决了老年人照顾晚辈的需要, 又使孩子见了世面、老年人身心得到了放松, 还可以增进两代人之间的感情, 旅行社也扩大了客源。

6、在面对老年人进行旅游产品介绍宣传时, 应针对他们的特点, 努力做到语言诚恳。

多与他们的出游动机相联系, 来触发他们出门旅游的欲望, 要尽量避免炫耀、夸张性的语言, 在促销的各个环节上以“情”字贯穿始终, 处处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7、对不同地区老年人旅游促销时, 应采取不同的形式。

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老年旅游者特别是国际旅游者, 应注重宣传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情。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老年旅游者, 在促销时应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经济状况和心理特点。也就是花费少点, 看的地方多点, 尽量多安排景点, 可以是一系列优美的自然风光游, 也可以是一连串名胜古迹游, 也可以互相交织穿插。总之, 开发老年旅游市场一定要真正做到“想老年人所想, 急老年人所急”, 这既是对旅游从业者的一次机遇, 又是一项考验。

(五) 完善产业链相关配置。

一个产业链建构不完整的产业是不成熟的, 一个不成熟的产业最显著的不成熟是各环节上主体的发育不成熟。在银发旅游市场上, 各个产业链上的主体形成并不充分, 这使银发旅游产业一直步履艰难。

1、老年交通工具。

安全问题总是老年外出旅游的首要考虑。安全之后, 才是舒适。现今, 老年人乘载的交通工具与大众交通工具并没有明显的区分。无论是公交车、巴士、火车, 还是轮船、飞机, 专门适用老年人体型和身体特征的交通工具在国内几乎没有, 这使得老年人对长途旅行往往视同畏途。

2、老年旅游保险。

旅行社必须为游客投保旅行社责任险, 但没有义务为其购买意外保险。“责任险”是旅行社为自己投保, 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均为旅行社。大多数老年游客并不重视旅游意外险, 甚至不知道有这种险种。老年保险在服务上的低渗透率, 使得老年人在考虑外出时, 往往是瞻前顾后, 难以决断。

3、老年旅游用品。

老年人的吃、穿、住、用、行和娱乐等各方面都有很独特的讲究。老年人讲究吃的细软可口、味道清淡, 不可过腥过辣;穿着, 则在颜色、款式、做工等方面精挑细选, 在旅游过程中, 眼镜、帽子和拐杖都不可与其他年龄偏小的游客并论。然而, 由于我国老年用品整体市场开拓方面一直不成熟, 使得旅行社无法设计出符合要求的银发旅游产品。

4、老年旅馆。

近年来, 国内的老年特色住宅和公寓虽然渐有起色, 但专门针对老年人旅游的特色公寓并不多见, 而老年人对住宅的老龄化设计确有相当旺盛和迫切的需要。这种要求的无法满足使得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虽然对老年游兴味盎然, 但是由于对外地住房环境方面的考虑, 出于对劳累一天后晚上不能得到相应的休息的顾虑, 很多老年人还是舍远求近, 将一些需要长途跋涉的特色老年游排除在外。

5、老年旅游合同保证。

篇4:我国特色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在全民休闲旅游需求日益旺盛、旅游业诸多弊端被公众诟病的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实施将极大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伴随着新《旅游法》的正式实施,旅游业将迎来划时代意义的洗礼,新《旅游法》将规范旅游者、旅行社和景区等旅游利益主体的权利、责任、义务等,结合我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判定,未来旅游业会呈现一种从“人制”向“法制”转变的趋向。

【关键词】旅游法;旅游利益主体;权利;责任;法制趋向

一、研究综述与背景

(一)旅游法制研究进展综述

自1978年之后,旅游业随着改革开放迅速发展,旅游法制建设从起步走向完善;1985年国务院颁布我国第一项旅游业单项法规《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这标志着我国旅游法制建设实现突破;1995年我国第一部地方旅游法规《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出台,地方旅游立法与法规相继实现重大突破[1]。在旅游业成为全球最大产业和培育我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今天,处于大众休闲时代的人们对精神和文化生活享受必然有更高的追求,大众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规范化旅游、高品质旅游成为小康社会的标志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在酝酿30多年,历经3次审议之后于2013年4月25日终获通过,中国旅行社协会法律顾问团主任刘卫(2013)指出,《旅游法》出台不是旅游法制建设的结束,而是旅游法制建设新开始[2]。在全民休闲旅游需求日益旺盛、旅游业诸多弊端被公众诟病的今天,该法律的通过将极大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3]。

(二)旅游利益主体权利与义务综述

1. 旅游者的权利与义务

刘琦、陈运来(2002)[4]、马国香(2008)提出旅游者在旅游合同中享有安全保障、选择旅游服务内容、获得质价相符服务、获悉真实情况、请求第三人参加旅游、依法获得赔偿等9项权利。除此之外,还提出旅游者承担支付旅游费用、服从旅游经营者组织和安排、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及公共道德义务;马国香(2008)进一步将旅游者相关损害求偿权细分为五类,具体指出旅游者承担协力义务[5];李文忠、李松艳、王一洁(2010)提出构建旅游者权益“应然”状态,力求平衡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的利益[6];王一茗(2011)从法律法规、格式合同以及信息平台三方面提出旅游者权益保护建议和对策[7];蔡展(2013)指出旅游者权益问题的薄弱环节,应建立健全一套执行操作监督制度[8]。

2. 旅行社的权利与义务

舒伟斌、胡振艺(2004)指出旅行社在旅游服务合同中享有向旅游者收取旅游费、要求旅游者按合同进行的权利,承担质价相符的旅游服务、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旅游者安全的义务[9];郑六一(2007)提出旅行社应承担担保、协助处理瑕疵、赔偿等义务[10];王玉松(2011)对旅行社挂靠经营的连带法律责任进行论述[11];林玲(2012)对旅行社社会责任的含义、主体、对象和内容进行研究,从产品、员工、同行竞争三方面阐述旅行社社会责任感缺失[12];刘砺(2013)指出《合同法》第122条规定旅游合同是承揽性质的合同,要求旅行社先承担安保义务再向第三方追偿[13]。

3. 旅游景区的权利与义务

杨晓红(2008)指出旅游景区应承担安全保障义务[14];宋雄飞(2011)提出旅游景区要履行为游客提供优质旅游服务设施“主义务”,还需承担维护游客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附随义务”[15];周玉文、付建国(2011)指出景区对道路有安全保障责任[16];魏佳、付健、曹平(2012)指出西部旅游景区和企业对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应承担保护义务[17];陶静(2013)针对游客环保意识和生态责任缺失,提出景区应承担生态教育责任[18]。

总之,在不同时期,就旅游利益主体的权利、责任、义务,不同部门的阐释差异极大。到底如何识别核心旅游利益主体?并且如何规范旅游利益主体的权利、责任、义务,使之规范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19]。

二、旅游利益主体的法制建设趋向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为新《旅游法》)于2013年4月25日高票通过,这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第一部法律,它曾经酝酿30多年并列入立法规划,各方对其期待已久。2013 年 10 月 1日新《旅游法》正式实施,我国旅游业真正步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新阶段,新《旅游法》对于旅游者、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业的法制趋向,不可否认新《旅游法》出台将会使旅游行业各方面更加规范。

(一)对旅游者的法制趋向

新《旅游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单独安排了第二章整章内容规定旅游者的权利义务。首先,新《旅游法》多方位维护旅游者的权益。于隽、陈成、熊文钊(2013)指出《旅游法》对旅游者的8项权利予以确认[20];在旅游法第二章,明确规定了旅游者享有自主选择权(第9条),拒绝强制交易权(第9条),知悉真情权(第9条),要求履约权(第9条),受尊重权(第10条),请求救助保护权(第12条)以及特殊群体获得便利优惠权(第11条)[21]。保护旅游者权利是旅游法的价值基础,若梳理整部新《旅游法》,从头到尾都可以看到对旅游者订立合同、对合同违约责任的规定以及旅游者怎么去追偿等权益保护。其中第六章强调旅游安全,最重要的安全保护是针对旅游者安全与保护;第七章旅游监督管理中关于旅游者投诉、有关主管部门进行执法监督的规定,也是对旅游者权益保护的体现[22]。可以说,保护旅游者权益是旅游法的基石和灵魂。其次,根据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新《旅游法》对于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义务做出相应规定。

这不仅维护了旅游者的权益,同时明确了旅游者的文明旅游义务、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义务、个人健康信息告知义务、安全配合义务以及遵守出入境管理义务等责任性义务[23],规范了旅游者的行为,将极大维护当地居民以及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旅游者离开了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在新环境下基于信息不对称性,处于弱者地位,法律保护的天平要向旅游者倾斜。旅游消费具有精神愉悦享受的特殊性,追求体验和心境。旅游者的权利往往需要旅游者的配合或协助来实现。为此,新《旅游法》规范了旅游者义务,规定要如实告知与旅游活动相关的个人健康信息的义务、遵守旅游活动中的安全警示规定等。旅游者履行了义务,旅游权利就会得到进一步保障[24]。将旅游者的权利义务责任写进这部法律,将其上升到法律高度,从立法角度规范旅游者行为,意义非常重大。endprint

(二)对旅行社的法制趋向

新《旅游法》在第四章旅游经营中提出了七个“不得”,明确指出强制购物等属于违法行为,对旅游经营活动过程、环节明确了市场规则和行为规范,这具有重要的正面导向意义。各大旅行社起初处于观望状态,《旅游法》的出台对高品质旅行社是一个极好消息,相反对口碑和信誉度不高的旅行社非常不利,这样有利于走向“良币驱除劣币”的有序竞争,旅行社的客观性、标准性分级对旅游市场的净化有很大好处,被严重扭曲的旅游产品价格逐渐地回归它所具有自身价值,旅游产品的服务品质提升和价格上升是必然趋势。今后旅行社经营行为和经营模式势必会依照此进行一定幅度调整,旅游行业将会迎来优胜劣汰的竞争,零团费、诱导购物等不法经营行为将被取缔,旅游市场将逐步走向规范化与良性竞争,最终旅游产品的服务品质和价格都会呈良性上升趋势。

(三)对旅游景区的法制趋向

近年来,各地旅游景区随意定价、门票过高屡见不鲜,李飞、何建民、李玲(2013)就认为景区很有可能利用其垄断地位的市场势力,人为操纵门票价格[25]。针对这一现象,新《旅游法》第43和44条给出回应。新《旅游法》将来一定会逐步地降价或者实行低票制[26]。新《旅游法》第45条规定景区的最大承载量,从法律角度要求景区和地方政府重视此问题。201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河南云台山、湖南张家界、山东崂山、贵州梵净山、江西庐山、四川九寨沟等景区仍然出现了旅游景区容量超载、游客滞留等问题。各景区必须严格按照新《旅游法》规定控制流量,强化应急预案,加强巡查督导;各级假日办应该加强组织协调,切实保障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游客合法权益[27]。

三、旅游利益主体的关系重构与博弈平衡

(一)旅游业利益主体的关系重构:可能导致旅游行业的重新洗牌

在新《旅游法》的执法力度以及持续性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旅游行业的重新洗牌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新《旅游法》明确的导游执业规范包括:导游执业许可证制度(第37条)、旅行社委派导游服务制度(第40条)、提供导游服务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第41条)等;新《旅游法》对于导游人员权益的保障体现在保障导游合法收入(第38条第1、2款)、旅行社不得要求导游垫付费用或向导游收取任何费用(第38条第3款)等;同时《旅游法》还指明了社会导游管理的改革方向——行业组织管理模式。

除此之外,新《旅游法》的出台带来的行业规范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取缔零团费、强迫购物现象。其中新《旅游法》第35条对于“零负团费”用了三个“不得”,第38条规定旅行社应当与其聘用的导游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使中国特色零负团费、景区强迫购物、导游拿回扣现象回归到正常的“旅行社-导游”利润分割上,走向规范式、法制式、市场式、有序竞争式导游体制。

2. 景区门票随意涨价可能得到遏制。新《旅游法》明确规定不得变相涨价,联票不得高于各单项票价值之和。伴随着旅游法的实施,以世界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等为代表景区门票一涨再涨、“价高服劣”诸多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门票的价格的逐步降低,甚至兼具优质服务的低票价制指日可待。

3. 旅游途中的诸多不文明行为,可能通过新《旅游法》得以遏制、改善和规范。

(二)旅游业利益主体的博弈平衡

旅游利益主体主要涉及旅游者、旅游经营者两大类。

首先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旅游法的出台,为旅游者撑起了一把保护伞,旅游者首先要做的就是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要具备深刻的法律意识,一方面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通过合法的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再助长旅游经营者的不正之风;另一方面要懂得用法律来约束自己,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文明出游。此外,旅游者要转变自己的价值观,不再一味地注重价格优势,而忽略了价格的本质即旅游产品的质量。旅游者应该明确选择质价相符的旅游产品,不但要对交通、住宿、餐饮等硬服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更要对导游、景区服务人员、酒店服务员等提供的软服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认识。旅游者要考虑到旅游产品设计中所包含的经验、预订服务以及售前售后服务的价值,认可软性服务应当获得合理的报酬。

其次从旅游经营者的角度看。首先对于旅行社,面对旅游法利剑直指“零负团费”的果断行为,旅行社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下,必须调整经营策略,具体措施如下:①旅行社调整旅游合同,明确权责。旅行社用活质量保证金,降低旅行社的投保成本,严格限定旅行团的购物安排,对旅游者个人信息进行保密。②旅行社应该拓展新业务,以创新提升竞争力。面对当今旅游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和全民大众化的现状,旅行社应该把目光放长远,调整旅游产业和产品结构,不断地开发创新型旅游产品,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形成新的旅游产品组合模式,提高自己的竞争力。③旅行社应该加强员工培训,进行普法教育,并树立员工诚信意识,形成创新服务方式与服务理念。④打造标准化、品质化服务。伴随着旅游法对购物以及对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团队的限制,旅行社必将失去价格优势,而按照旅游产品应有的成本定价必将导致旅游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促使旅游者不再一味地关注价格转而更多地去关注产品质量。在此形势下,标准化、品质化的旅游产品就会成为竞争取胜关键因素。旅行社提供的产品,其本质属性是服务,因此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才是硬道理[28]。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新《旅游法》本身亮点与瑕疵

我国首部《旅游法》出台,在行政监督、旅游行业管理、民事合同等诸多方面进行法律规范性制定,使得旅游者、旅行社、旅游景区等利益主体的权利、责任由之前的不明确走向“法制趋向”的权责明确。首先保护旅游者权益,将旅游者的权利置于总则之后的第二章,突出旅游者的重要位置;随后,从全方位多角度,形成了多层次、立体的保障体系,规定具有旅游消费特点的权利内容,有针对性地保护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权利;最后,明确政府权责及分工,均衡各方权益。然而瑕不掩瑜,当然有学者也指出《旅游法》五章名为“旅游服务合同”实则是包价旅游合同,存在立法缺陷[29],《旅游法》的确也需要逐渐完善的过程。endprint

(二)旅游政策调整与导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于10月1日施行,这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必将引领中国旅游产业走向持续健康发展新阶段。旅游业将从政府主导走到市场主导,政府只是提供旅游公共服务和制定标准、行业监管等。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采访中指出《旅游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旅游业进入了全面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新阶段[30]。国家鼓励国民出行开展休闲旅游,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大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倡导健康文明的旅游方式[31]。

《旅游法》的颁布实施只是旅游法制建设的一个新开始,《旅游法》也要在实践中接受进一步的检验,在不断的修订中,完善我国的旅游法制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江玲.中国旅游法制建设之路[J].学术探索,2005,(1):47-50.

[2]刘卫.旅游法制建设的新起点[N].中国旅游报,2013-5-6(11).

[3]许跃芝,李万祥.旅游立法规范可期[N].经济日报,2013-4-27(9).

[4]刘琦,陈运来.论旅游者在旅游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4):46-48.

[5]马国香.论包价旅游合同中旅游者的权利与义务[J].法制与经济,2008,(9):24-26.

[6]李文忠,李松艳,王一洁.和谐社会视域下旅游者权益保护[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43-144.

[7]王一茗.旅游经济条件下旅游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探讨[J].法制与经济,2011,(7):49.

[8]蔡展.我国旅游者权益问题研究综述[J].旅游纵览,2013,(4):59.

[9]舒伟斌,胡振艺.论旅游游览服务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J].南昌高专学报,2004,(3):23-27.

[10]郑六一.旅行社在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中的法律义务[J].黄山学院学报,2007,(6):75-76.

[11]王玉松.论旅行社挂靠经营的连带法律责任——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 63 条之规定[J].法学杂志,2011,(6):7-9.

[12]林玲.旅行社社会责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导师:陈乾康,2012:1-24.

[13]刘砺.旅行社常见法律纠纷分析与疑难法律问题研究——以深圳旅行社行业最近三年案件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88-90.

[14]杨晓红.旅游景区对游客的安全保障义务[J].旅游学刊,2008,(10):82-86.

[15]宋雄飞.论旅游景区的安全保障义务——以吴某诉牛姆林案为例[D].兰州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马明贤,2011:13.

[16]周玉文,付建国.景区对道路有安全保障责任[N].经济参考报,2011-5-18(8).

[17]魏佳,付健,曹平.旅游企业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责任——以西部旅游景区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2,(1):86-90.

[18]陶静.景区生态教育的责任与路径[N].中国旅游报,2013-4-15(7).

[19]张祖群.新《旅游法》旅游利益主体的权利、责任明确法制趋向[N].旅游商报,2013-10-17(15).

[20]于隽,陈成,熊文钊.为旅游者撑起法律的保护伞[J].旅游学刊,2013,(8):27-29.

[21]吉艳敏.旅游法有关问题解答[J].政策咨询,2013,(7):41.

[22]赵超,钱春弦.权威人士解读旅游法[J].旅游时代,2013,(7):6-7.

[23]国家旅游局.旅游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指南http://www.cnta.gov.cn/html/2013-9/2013-9-12-10-16-87995_1.html. 2013年9月10日公布.

[24]韩玉灵.保护旅游者权益是旅游法的基石和灵魂. http://www.henan100.com/lvyou/2013/277487.shtml.2013年07月18日发布.

[25]李飞,何建民,李玲.公共资源景区负荷强度对其门票价格的影响——来自国家假日办“黄金周”重点监测景区的证据[J].旅游学刊,2013,(4):94-103.

[26]王逸吟,殷泓.“门票不能成为牟利工具”——旅游法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N].光明日报,2013-4-26(3).

[27]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全国假日办积极协调解决九寨沟景区游客被堵事件[EB/OL].http://www.cnta.gov.cn/html/2013-10/2013-10-2-%7B@hur%7D-35-45668.html.2013-10-2.

[28]马智勇.论《旅游法》背景下的旅行社经营管理对策[J].旅游管理研究,2013,(8):57-58.

[29]汤静.《旅游法》对旅游服务合同规定之局限及其完善[J].旅游学刊,2013,28(9):22-23.

[30]班若川.深入贯彻实施旅游法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访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EB/OL].http://ctnews.toptour.cn/zglyb/html/2013-06/19/content_74901.htm?div=-1. 2013-6-19.

篇5:我国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疆域辽阔,既有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也有粗犷

豪迈的西北风情;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目前已经公布了99个国家级历史

文化古城,长城、故宫、颐和园等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国还是一个

拥有多个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习俗和风情很容易使人产生很强烈的向往之

情。所有这些,都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不过,我国旅游

业发展的起步较晚,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这20年里,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无论是入境和出境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还是旅游在世界旅游市场中的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2000年我国接待入境过

夜旅游人数达 3122.8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则达到162.24亿美元,国际排名

分别为第5和第7。在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面,我国的自然风光资源和社会历史

文化资源还远远没有得到开发,尤其是我国的中西部,众多的自然资源还没有向

游客揭开神秘的面纱。随着东部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中西部旅游资源的相继开

发和旅游条件的改善,我国对世界的吸引力将会越来越大。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接待旅游人次达1.37亿,同

时也成为世界十大旅游客源国之一,出游人次达1亿。另外,旅游收入在国民生

产总值中的份额也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的相关程度越来越高,1997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4.16%,至2010年升至8%,但是,即使到那时,这个比例与世界旅游业总产出占世界GDP总量的10.7%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从这一点来看,我国的旅游业现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

空间。

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经过了和其他一些国家不同的发

展历程。一般来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先发展国内旅游,再发展国际旅游,我国却先发展了入境旅游,然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发展了国内

旅游和出境旅游。

(1)入境旅游入境旅游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旅游业的重心。近

20年来,中国旅游业供给能力的形成,包括产品体系、住宿和交通设施的建设、产业组织格局和产品促销等都是围绕这一重心或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在七十年代末,人们收入水平所限,国内旅游业非常弱小,中国旅游业是依赖着政

府对入境旅游的强行推进 才发展起来的。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

个阶段:

1、1980─1990年,高速增长阶段。

中国入境旅游的收入大约每5年翻一番,增长主要来自于港澳同胞在大

陆的探亲、贸易和投资性的商务旅游。1989年的政治**造成了入境旅游出现

暂时性的17%的收入滑坡,但到1990年,入境旅游已基本恢复到此前的水平。

2、1990-1997年,加速增长阶段。

从入境人数来看,同期从2700余万人增加到5700余万人,增长幅度达

110%以上,其中外国人从170多万增加到700余万,同时人均花费也有一定的增长。这一阶段是中国入境旅游增长最快的时期。

3、缓慢增长阶段。

从1998年开始,入境旅游进入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旅游

业仍将持续发展,但是其速度有所减慢。

经过这几个阶段的快速发展,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国际地位获得了极大的提

高。2000年,中国旅游业创汇162.3亿美元,是1978年的近62倍,年均增长 20.6%,大大超过同期世界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1978-1998年间年均增长9.8%),也超过了同期我国GDP和一、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在各种高速发展的行业中名列前茅。从2000年的国际旅游收入和过夜旅游人数来看,我国的国际排名分别为第5和第7,这说明,我国的国际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世界旅游业的前列。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旅游景点的开发、相关旅游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以及服务意识、营销水平的提高,未来我国的入境旅游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据估计,到 2010年,我国的入境旅游人数将达到6400-7100万人次,比2000年增加17-29%,国际旅游收入将达到380-430亿美元,收入将比 2000年至少番一番。由此可见,我国未来的入境旅游还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2)国内旅游80年代前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居民所

拥有的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多,人们的旅游愿望被激发出来,国内旅游开始发展起来。至90年代后期,国内旅游便呈高速增长之势,现在发展势头渐渐趋于平缓(见图3-32000年,国内旅游人数已达7.44亿人次,回笼货币数达3175.5亿元。国内旅游业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不但成为中国旅游产业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也已经成了许多地方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不但促进了资源综合利用和区域经济开发,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中也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一个坚实基础。

在目前,我国的国内旅游已经超过国际旅游,和国际旅游一起,成为我国旅

游业并重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我国国际旅游业创收折合人民币1330亿元,同期国内旅游业总收入为3175亿元,国际旅游业与国内旅游业的比为1:

2.38。另外,从国际一般情况看,国际旅游业与国内旅游业的比为1:9。按此计算,我国国内旅游业总收入应为11970亿元,目前我们对这一大市场仅仅开发了1/4,国内旅游潜力还有发挥的空间。

(3)出境旅游出境旅游包含三大块:出国旅游,港澳游和边境游。

我国的出国旅游以香港探亲游为起点。198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海南三省组织开展香港游,开创了中国有组织出境旅游之先河。1984年,国务院批准开放内地居民赴港澳地区的探亲游,港澳游的发展为我国居民的出境旅游奠定了基础。1997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国家旅游局、公安部联合发布《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并于1997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国家正式开办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边境旅游则是在1987年,以我国首先开放辽宁丹东-朝鲜新义洲一日游为开端。现在,有的边境旅游线路已经延伸到旅游目的地国家的首都,已接近于出境旅游。

至于我国的出境旅游,一经开办,发展的势头就特别迅猛。未来,随着我国

居民收入的增加、带薪假期的兴起、交通与信息技术的发达以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出境旅游将成大势所趋,在未来极具有发展潜力。国际旅游组织预测在2020年以前,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达1个亿。出境旅游使我国成为一个新兴的客源国。

这将会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在国际客源市场上的被动局面。目前,我国国内旅游已经成长为我国旅游业的重点。在未来,国际旅游仍具有相当的增长空间,这种增长幅度相比较于以前,会有所减慢,但仍比较快速。总之,随着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旅游热的兴起,中国的旅游业将会延续以前的增长势头,成长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由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开始由旅游弱国转变成旅游

大国,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旅游,我国旅游业在国际旅游中的地位都得到了提高。到2000年底,我国国际旅游收入达到了162.3亿美元,占世界第7位,国内旅游收入则达到了3175.5亿元人民币,接待国外游客人数则排名世界第5位。我国的旅游业已经成长为世界旅游业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一向划分为这样四个部分,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

和台湾同胞。其中,港澳同胞的数量在整个入境旅游客源中占据绝对重要的比例,达80%以上,其次就是外国游客,华侨和台湾游客只占较小的部分。虽然港澳同胞是入境旅游人数中最多的一部分,但据研究表明,港澳游客的总花费与人数规模远远小于外国游客;台湾同胞虽然人数较少,但人均消费却最高,其次是华侨,然后才是外国人,港澳同胞最低。港澳台同胞的入境旅游主要以探亲为主要目的,而且旅游时间较短。所以,我国的入境旅游消费还主要集中在探亲旅游。1988年以后,我国的入境旅游客源在结构上发生了一点变化,港澳游客所占比例在外国入境游客增加的情况下逐年下降,1989年以后,外国游客的数量增长更是突飞猛进,1997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人数有所下降,但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融入世界步伐的加快,外国游客的数量可望有较大的增长。

四、我国旅游市场的区域分析

由于经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各地的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

区、北京、上海等比较发达,其余地区的旅游业相对较弱。我国的旅游市场除了存在着“东强西弱”的传统市场格局以外,还有以下一些特点:

1、三大创汇地区的地位日趋下降北京、上海和广东,历来是我国的三

大创汇基地,不过,他们的这种地位正在降低。1990年,这三大创汇基地的旅游创汇之和占我国同年旅游创汇总额的72.2%,1995年下降为 63%,1999则为50.6%。

2、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在我国旅游创汇中的作用不断增强1999年,西部

12个省区的旅游额占全国旅游业创汇总额的 9.63% 分别比1990年和1995年提高了1.1%和0.7%。其中,云南省的上升幅度最大,同1990年相比,云南省旅游创汇占全国的比重提高了1.7%。

3、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热点地

区1999年,三个地区的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60%以上,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数接近占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数60%,上海、广东、北京、江苏这四个省份是我国目前国内旅游消费的热点省市,其国内旅游年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40%以上。

4、城乡差别1994-1999年,我国的城乡居民出游人次增长率均保持在6%以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其中,城镇居民出游人次年均增长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出游人次年均增长率为 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可以看出,由于经济水平的不同以及生活方式的差异,我国的城乡之间的旅游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在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多,但是在出游人数上,农村出游人次基

本上与城镇居民出游人次呈现3:2的比例。但是,这几年,我国的农民出游也形成规模,农村居民的消费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无论从总量还是从人均旅游消费增长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都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可以从上面看出,我国的农村居民出游消费增长远远高于城镇居民。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多,但是,农村居民由于收入和生活方式、旅游意识的差别,农村旅游市场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市场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和增长空间。应该说,我国农村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将会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五、旅游收入构成分析

旅游业是“行、游、食、购、娱、住”的综合体,其中,交通、旅行社和饭

店是旅游业收入的三大来源。这三个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对这些行业的提升有所帮助。近年来,交通运输业日益成为旅游收入的重要支柱,民航尤为突出。

六、国内旅游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迎来的机遇国际和国内环境发生了变化,提供了机遇旅游需求

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可支配时间增加到一定水平,并保持着不断地增长的时候,再加上配套的基本设施也已经基本齐全,旅游业就会快速发展起来。目前,经过20年的经济建设,我国各方面的条件为我国旅游业的成长创造了条件,我国旅游业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大众出游的前提是可支配收入的提高,GDP的不断增长使人们具备了出游的经济基础。目前我国经济正进入新一轮稳定增长时期,据统计数据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美元时,旅游业将会出现排浪式的发展。我国有些城市已经超过了800美元,从国外的旅游业发展进程来看,这正是旅游消费急剧膨胀的时期,但我国居民今年的出游率和旅游消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还不高,比起一些旅游发达国家来说,还有差距。因此,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空间将非常巨大。旅游产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被确定为

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地采取很多扶持措施促进其发展,旅游业总体的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

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将为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国

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使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为旅游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西部诸省为发展内部经济都把发展旅游行业作为本省的支柱行业或重点行业,这将极大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加入WTO后,中国旅游业以及与旅游相关的各个行业将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优化中国的旅游环境。面临着加入WTO后国际剧烈的竞争环境,我国旅游业将会吸引更多的客源和管理技术,从而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二)面临的挑战虽然说,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外,我国都拥有了一

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但是,我国的旅游业各方面还不完善,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我国旅游业面临着严峻的结构调整。

我国已经加入WTO,作为服务业,旅游业以前受到的国家保护必将逐步放开,不久以后,国内旅游企业将和世界级的国外旅行商站在一起,在同样的条件下竞

争,这种威胁已经迫在眉睫。我国旅游业象我国许多其他产业一样,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旅游产品、宾馆饭店、以及旅行社的结构化调整势在必行。目前我国旅游市场中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中低档产品占据绝对比重,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要求旅游企业丰富旅游产品的结构品种、不断开发旅游新产品,形成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特种旅游、主题旅游等品种以及高、中、档旅游产品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发展。目前,我国的宾馆饭店呈现结构性过剩现象。具体表现在:地域结构和档次结构不平衡,饭店提供的产品雷同,无法适应个性化旅游者的需要。因此,我国宾馆饭店业需要在进行总量控制的同时,还需要调整地域和档次结构,并根据市场细分定位不同的类型,饭店单体将发展为从大而全到小而专以及各种特色酒店的平衡结构另外,我国旅行社业现状比较混乱:规模较小、各个地方不均衡、管理混乱、服务质量差,这些都是我国目前旅行社的真实写照。有关专家认为,旅行社的行业结构应形成“集团化大型旅行社-专业化中型旅行社-网络化小型旅行社”的金字塔型结构。大集团作为市场主导力量,绝大多数小型旅行社作为其网络结点,其中再由专业化的中型旅行社加以补充,这应当是旅行社行业发展的合理描述。

还有,我国地域和部门的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是全行业合纵联横的一大

阻碍。综合性、一体化经营将成为我国旅游企业最终的发展趋势。面临着加入WTO后国际旅游业巨头的挑战,我国的宾馆酒店、旅行社、景点以及航空业等需要进行战略性的重组和调整,发展为大型综合性旅游集团,降低成本,产生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才能更有效地抵御这种压力和挑战。

除此以外,我国一些地区的基础建设还比较差,景点开发比较落后;法律条

文还不够完善;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国际水准的管理人才等等。这些都是我国急需改善和提高的地方。

2、竞争状况加剧中国加入WTO,将会很快面临国际旅游业巨头们强有

力的挑战。加入WTO后,我国的居民将可以进入更多的国家去旅游,这将导致国内出境旅游大幅增加,从而可能会使中国旅游业受到冲击。另外,东南亚国家竞争能力也较以前有所增强。随着中国的开放,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达,出境旅游的方便,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原来具有的优良服务和旅游经济意识,廉价的地面交

通和航空运输业,特有的异国风情和文化都将对中国旅游业形成强有力的挑战。

发展前景和趋势根据统计表明,当一国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表

明已进入旅游发展的排浪式消费阶段。到2000年年底,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800美元,有的城市如上海、深圳已经远远超过这一标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分别降至40%和50%左右。我国的旅游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大约在2015年,中国的旅游业将进入旅游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出境旅游阶段;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整个东亚及亚太地区接待旅游者人数将达4.38亿,其中将有不少于1.37亿的国际旅游者将到中国旅游,也就是说,中国至少在这一区域市场中占到 31%。另外,他们还预测,届时出国旅游的中国人也可能高达1亿人。

篇6:浅论我国旅游市场营销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深入发展, 新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开始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迈向新的支柱产业, 从世界旅游大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本文主要从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含义、特点、问题及对策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旅游市场营销的含义

传统旅游中旅游业的投入是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是“物”起决定性作用。而现代旅游业则以营销、管理、知识、智力为主,根据市场状况和旅游消费需求进行策划、组织、创新、反馈、控制,以提供高效的产品和服务。旅游市场营销需要不断拓展业务空间和业务范围,推广高效运营,使游客满意,心情愉悦,使企业获利,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旅游市场营销非常注重管理与协调,特别是旅游文化服务理念的管理与协调,旅游资源的管理与协调,游客与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与协调。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特点

2.1 旅游营销理念的变革

随着市场营销从早期的生产观念阶段发展到今天的社会营销观念阶段,人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注重环境、资源与人口的协调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也与全社会、全人类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现代旅游营销理念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绿色营销观念、生态环境观念、品牌服务观念已经开始成为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重要理念。

2.2 营销职能的演变

旅游营销的产品策略、促销策略、价格策略和渠道策略就与传统市场营销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更强调旅游营销的管理与协调,特别是旅游文化服务理念的管理与协调、旅游资源的管理与协调、游客及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与协调。

2.3 营销组合策略及营销模式的延伸

随着市场需求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传统4Ps 策略已滞后于旅游营销功能及理念的演变,因此美国著名市场学家菲利浦·科特勒于1984 年提出的“大市场营销”理论对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的指导意义得以逐渐体现。大市场营销理论认为营销人员要去影响企业所处的营销环境,而不应单纯地顺从和适应环境。营销组合还应融入权力与公共关系两大要素,特别是将公共关系的手法运用到营销组合中,运用以整合营销和关系营销为基础的新的营销传播模式,进而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纽带、培养旅游品牌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3.1 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够

目前,国内大多数旅游产品老化、单一,缺乏较强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现代旅游产品包括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三大产品结构。国内旅游业迄今为止还是以观光旅游为主,可是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只靠一条腿是站不住的。二是旅游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旅游产品质量可分为普品、精品、特品和绝品四大类,国内的旅游

产品可以说是普品比较多,特品、绝品有一些,而精品更少一些。三是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慢。总的来说,国内旅游产品,创新不够,多年一贯制没有新鲜感。四是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不强,给游客带来的体验比较少。五是旅游产品开发无序,喜欢盲目从众跟风,一哄而上,投入产出水平低下。3.2 旅游信息传递渠道不健全

受制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消费收入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还有绝大部分地区的旅游消费者难以得到具体的旅游综合资讯服务和市场预测性信息,特别是与目的地旅游相关的交通、饮食住宿、旅游客流等信息的传递速度滞后,使旅游客流的区域不平衡性加大,加剧了旅游特别是节假日旅游无序性的产生,并间接影响到热点线路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3.3 信息传递科技含量低,营销手段落后

网络技术具有高效、快捷、信息量大的特点,欧美许多大旅游企业在八、九十年代就广泛将网络技术用于市场营销。但到目前,我国大多数旅行社还是利用电话、传真进行日常工作。手段上的落后影响了高质量的旅游营销策略,会制约旅游业的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这与日益发展的各国旅游业相距甚远,加大了我国旅游市场营销与世界各国旅游市场营销的差距。加强旅游市场营销的几点建议

4.1 完善旅游营销战略计划,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未来旅游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理念、文化及品牌的竞争、是忠诚顾客的竞争,在旅游营销中必须制定相应的长期战略计划,处理好市场短期效益与长远发

展的关系,确立顾客服务的理念体系并将其视为确立竞争优势的核心理念。在此基础上完善和改进营销组合,彻底改变现有的粗放的营销模式,将绿色营销、关系营销、整合营销及知识营销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现有的旅游营销体制中,将这一理念加以有组织的系统化,使之渗透到所有员工意识领域并成为所有员工的基本行为准则以树立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

4.2 组建高素质的旅游营销队伍

旅游企业要重视旅游营销队伍的建设,把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作为企业员工建设的主要工作,选择责任心强,文化水平高、热爱旅游事业有开拓精神的人作为营销人员。企业要完善用人机制,把好录用关,提高员工队伍的知识结构水平,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层次;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和员工工作环境,把人才的流失速度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4.3 发展旅游网络营销

上一篇:企业组织结构现状分析、优化方式、优化原则下一篇: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