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2024-06-26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8篇)

篇1: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11、难忘的泼水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体会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2.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1.谁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介绍一下你查找的资料。(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3.再观察图,图上人们的表情怎么样,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人们手里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4.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5.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在生字下面画上横线,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检查初读情况。(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主要讲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情景。)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领读,齐读。三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3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开时就是泼水节到来时。)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火红火红的。)看图右下角。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今年”指哪一年。(今年因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人们特别高兴。今年指1961年。)那一年,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他为什么还要到遥远而又非常炎热的云南与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呢?(关怀各族人民。)(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①画出描写人们动作的词语。(敲起 赶来 撒满 欢呼)如果把“赶来”换成“走来”行吗?为什么?(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听说周总理也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总理,大家恐怕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②人们把最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表示人民对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和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看出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③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江面驶过很多龙船,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非常热闹。)“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应该怎样读?(人们渴望见到总理,今天愿望终于实现,人们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用欢呼声表达自己的情感。读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④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名读,齐读。2.学习第4~6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一自然段介绍了总理的外貌和神态,以及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的情景。)(2)看图上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3)画出这一段中描写总理动作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说明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和人民是一家人。)(4)小组学习第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民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他健康长寿。)(5)齐读第6自然段,这一段写了什么?(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把节日热烈、愉快的气氛推向了高潮。)3.学习第7、8自然段。

(1)这两个句子各用上叹号表达了什么?“幸福哇”“难忘啊”在句中起了什么作用?(两个抒情的句子表达了傣族人民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深切感受。“幸福哇”“难忘啊”提到句子前面,起突出和强调的作用。)(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难忘的?(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3)齐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难忘”。

四 总结

我们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让我们齐读课文,来表达我们对总理的热爱吧!1.齐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掌握有关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填空,再读一读。(出示小黑板)

()的地毯()的龙船

()的头巾

()的花炮()的泼水节()的山峰

(鲜红的地毯 漂亮的龙船 水红色的头巾 好看的花炮 难忘的泼水节 高高的山峰)二 自学生字

1.小组互查生字的读音。

2.说说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哪儿容易错,相互提醒。

三 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小组学习的情况。2.识记生字,对号入座。

一个同学说字的特点或做相应的动作,其他同学快速在生字卡片中找出生字,比比谁找得准,找得快。

3.指导书写。

4.学生仿写,写在书上的田字格里。5.给生字组词。

四 巩固生字、新词

1.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2.抄写生字、新词。

五 总结

本课生字较多,希望同学们选择最巧妙的方法,准确记忆。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篇2: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主备教师: 教学课时:2课时

一、课文说明

穿着傣族的节日盛装,踩着凤凰花瓣铺成的地毯,敲打着欢快的象脚鼓,泼洒着充满祝福的清水。啊!多么快乐的泼水节!1961年的这个泼水节,因为周总理的到来而更加幸福,更加令人难忘。这篇文章讲的就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本文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就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三、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而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有什么样的民族特色呢?

学生回答: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个特殊的泼水节,我们来看看它特殊在哪里呢?(板书:1961)

1、自读课文,标上段落

(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2、学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师问: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呀? 生:火红的凤凰花开了。

生:凤凰花开了,就代表着泼水节到了

师:对,泼水节到了,那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呢? 生:因为周总理来了。

生:因为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师:那你们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出来吗?

生: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所以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师:非常正确,既然周总理要来,相信傣族人民过的这个泼水节师难忘的。(板书:难忘的)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傣族人民是怎么样欢迎周总理的?

3、欢迎周总理(默读第三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的那些句子是欢迎周总理的?(板书:欢迎)

生: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师:对,有人从这里的山沟来的,有人从那边的小溪边来的,有人从左边的湖边来的,还有人从右边的山上来的,他们都聚集在这里欢迎周总理。

生: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师:这是个什么句子? 生:比喻句,把花瓣比作地毯。

生: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师:一条条,一串串代表什么呀? 生:代表龙船很多很多,花炮也很多很多。

师:对,有很多的人,有花瓣铺成的地毯,有龙船,有花炮,这个场面可以用词来形容呢?

生:开心,高兴,激动,热闹„„„„ 师:热闹这个词最准确,其余的词是用来形容心情的。同学们既然说到了激动,那就用激动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一段吧!(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4:、看图,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看,周总理来到了人群当中,有谁能说说周总理的样子吗?从穿着,表情,动作三个方面来形容一下?

生: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生: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师:既然周总理笑容满面的,那么同学们也能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一句吗?

(同学们笑容满面的读这一句)

生: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可以找一找四个表示动作的词吗? 生:接,敲,踩,跳。

师:很好,周总理敲着鼓,跳着舞,那我们也来边敲边读吧!(学生读一个字敲一下桌子,合着节奏来读这一句)

师小结:周总理的穿着和动作体现了周总理入乡随俗,对少数民族的尊重,以及他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人。

5、开始泼水

傣族人民迎接到了周总理,敲了鼓,跳了舞,马上就要到最隆重的泼 水仪式了,那么老实想请一位同学来表演周总理泼水的情景,其余同学就扮演傣族人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泼水的场面吧!(一个学生上讲台,老师读一句,他就做一个动作)

师: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同学拿起一个装粉笔的盒子代表银碗)

师: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同学拿着教鞭在盒子里晃了晃)师: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同学做出向讲台下的学生泼水的动作)

师: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讲台下的学生用书当盆,用笔当树枝,向讲台上的同学做泼水的动作)师:他们这是在互相祝福,傣族人民祝福周总理健康长寿,那么周总理会祝福傣族人民些什么话呢? 周总理祝福傣族的老人们:健康长寿

傣族的年轻人:工作成功,天天快乐

傣族的小朋友:健康成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师:是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就像一家人一样。

6、深情朗读

师:让我们用饱含感情的语气,来读一读最后三段吧!(同学们深情朗读最后三段)

师:那么,现在的傣族人民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幸福,难忘。

师:是的,日理万机的周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这个泼水节,傣族 人民当然会感觉到幸福,难忘。(板书:幸福

难忘)

小结:今天,敬爱的周总理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对少数民族的爱却一直温暖着少数民族的心,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怀念他!让我们齐读课文,再来感受一下这个气氛吧!(学生齐读课文)

下课!

六:板书设计:

傣族人民

教学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

1961年

迎接

一起打鼓

跳舞

互相泼水祝福

心连心

幸福

难忘 6

篇3:《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本组课文以歌颂家乡, 歌颂祖国为主题。根据教材特点, 本课教学宜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诵读感悟的方法, 阅读时图文结合, 读中感悟, 在理解内容, 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的基础上,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美好情境, 获得情感体验, 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 会写“龙、恩”等12个字, 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 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 分清主次, 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 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1) 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 学生又对周总理了解不够, 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 限于生活阅历, 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 须作简要介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设问———直奔主要内容

1. 板书课题, 读课题。

2. 问题导入: (1) 难忘的泼水节指的是哪一年的泼水节? (2) 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 (两个问题涉及全篇, 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主要内容。)

3. 教师范读, 学生边听边想, 边看边画, 听出节奏、轻重、停顿和速度, 进入意境。

4. 学生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5.学生就字、词质疑 (如凤凰花、泼水节、象脚鼓、龙船、祝福等。)

6. 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 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欢乐、热烈的场面。教学时用“找一找, 议一议, 读一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表现力。注意带点的字、词。

“那天早晨, 人们·敲起象脚鼓, 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 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 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 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7. 议一议, 读一读。

8. 以问促读。

(1) “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赶来”说明人们急切地想看到敬爱的周总理;“四面八方”说明各地、各方面的人都来了。) 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2) 地上撒满了花瓣, 江面是一条条龙船, 天空中是一串串花炮, 想象一下, 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撒满”说明花瓣很多。“撒满的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表达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贵宾的情感。“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 是一个十分壮观、特别喜庆的场面。“欢呼”说明人们很兴奋、很激动。)

(3) “周总理来了!”句中的感叹号表现了人们的一种什么心情?试加体会并读一读。

(4)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欢迎周恩来总理的到来!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看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教学从第3自然段切入, 并抓表现动作的词语理解整个句段, 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烘托气氛, 学生很快入境入情, 为后面的进一步理解感悟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第4自然段———借助插图感受人物和情景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 所有人物栩栩如生, 似乎洋溢欢声笑语。借助插图, 既便于讲述知识, 更能帮助学生感受热烈的气氛, 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1. 图文对照阅读。

师:看, 周总理来了, 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 (投影放大课文插图, 引导观察图画。) 谁来看图说说“今天”周总理的打扮。 (他身穿对襟白褂, 咖啡色长裤, 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哦, 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 和傣族人民打扮得一个样, 显得多么亲切呀!谁再看图, 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 (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师:周总理为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课文里用笑容满面来表现总理高兴的心情, 请你也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 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 (学生练说)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本段文字集中反映了图画表现的情景, 因此应指导观察图画, 图文结合加深感受。)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训练朗读

1. 指名学生分别读本自然段中的三句话, 并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2. 教学多音字“盛”。教师引读第2、3句, 引导学生体会泼水的热烈场面。

3. 默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4. 结合第2句进行说话训练, 体会周总理的亲民之心、爱民之情。

抓住描写周总理泼水的词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1)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 祝愿他们———

(2)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 祝愿他们———

(3) 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 祝愿他们———

(4) 练习句式, 用“一边……一边……”“一手……一手……”说话。

5. 练读第3句。告诉学生, 傣族人民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应读慢一些。 (屏幕出示:a.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b.当我知道大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时, 我就把句子读好了。)

谁愿意来试一次朗读? (指名读———集体评议———教师随机点拨———齐读)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以句式练习的形式说周总理在泼水时对人们的祝福, 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祝福, 然后进行表演。这一训练不但激发想象,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体会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早已融为一体, 民族团结的美好情景。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是周总理为什么“身穿对襟白褂, 咖啡色长裤, 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引导思考, 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周总理是个怎样的人, 这位伟大的国家领导是多么平易近人, 深受人民爱戴啊!又一次再现了周总理能入乡随俗, 与傣族人民相互祝福, 心连心的动人场景。)

四、教学第6~8自然段———升华感情

1.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那么开心”。

他们为什么这样开心呢? (总理爱人民, 人民爱总理, 他们亲如一家人, 他们心心相连, 所以感到“那么开心”。)

2. 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

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 过得又“那么开心”, 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次泼水节是“幸福”的, “令人难忘”的。

3. 这最后的3个自然段, 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号?

(4个。) 这几个感叹号表达了什么情感? (紧扣“开心”“幸福”“难忘”体会。)

4.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5. 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

篇4:难忘的泼水节

该批评处理这些学生吗?但他们没有大过错。我陷入了深思:如何才能既不影响环境,又能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获得乐趣呢?

我叫来这几个孩子,和他们闲聊起来:“泼水是不是很好玩呢?”他们狠命地点了点头。“但地面上水太多了,走在上面,容易造成许多麻烦,怎么办?”他们见我没有埋怨的意思,于是敞开话匣子,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我们可以到操场上去。”

“但操场上没有水呀!”

“我们可以提几桶水放在一起。”

“如果全班同学一起玩就不够了。怎样才能‘众乐乐’呢?”我问道。

“干脆挖一个水池好了。”一个学生稚气地说道。其他人都笑了。

“不要笑,这个创意不错。不如做一个水池。”我提议。

“做水池?如何做呢?”

“扯一些塑胶薄膜,做成水池状,灌满水,如何?到时全班就可以一起玩了。”听了我的话,大家一阵欢呼。

“有什么意义吗?”

“有呀!就像傣族的泼水节。将幸福之水洒向同学们,收获的将是快乐。”

我又问道:“能不能做一个较为详细的方案呢?”

“可以!”体育委员刘军自告奋勇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很快,校园泼水节的方案便有了底稿:一是每个学生了解泼水节的由来、过程及意义;二是为自己定下恰当的目标,完成后可得到一个先进的泼水工具——中号小脸盆;三是课间不能再继续泼水;四是利用沙袋围成四边形,用较为厚实的塑料膜铺成水池状,盛满水,晒上大半天,以升高水温。

方案交到我手中,我反复斟酌着每一项措施,询问其中的细节,并加以补充。“咦?没有规定活动时间。你们觉得什么时间合适呢?”“老师,你定吧。”“不,还是由你们班委来讨论一下吧。”我决定充分放权给孩子们。

这次,贪玩的孩子们思考得都很深入:平常上课期间不行,不仅本班学生不安心,还影响其他班级同学;选择一个好的天气,最好阳光明媚;在期末考试结束后临近放假时举办,可以给同学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除了泼水还能不能添加一些更好玩的活动呢?”我在一旁启发着询问道。于是他们又对方案进行了重新修整。讨论后的结果是: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骑气艇比赛;如两个小组进行对抗赛,相互叫阵;事先准备一些小鱼、小虾、泥鳅,来一次捉鱼比赛……方案经过多次讨论,逐渐成型,接下来是上报学校审批。

终于,放假前的最后一天,孩子们盼望、酝酿已久的泼水节开始了。阳光毫无遮挡地洒在操场上,天地间一片明亮。偌大的一个人工水池中,前一天灌入的水,清澈透明。集合完毕的同学站在四周,身上装备了各种“武器”,有拿水盆的,还有带水枪的。一切准备就绪。

第一个环节,骑气艇比赛。不知哪位同学从家里找来四个汽车内胎,充足了气。体育委员一声令下,呐喊声响彻操场。各小组比赛人员奋力抢先,激起的水浪差点冲垮了“堤岸”……随着哨声一响,比赛结束。胜利的一方热情地相互拥抱,宛如打了一场胜仗。

第二环节,捉鱼比赛。一些细小的虾,身体的颜色与水差不多,抓捕难度很大,许多同学为争抢一只虾,滚倒在水中。还有一些泥鳅相当滑,根本捉不起来,有聪明的同学便直接用小盆去舀……所有孩子的智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最后个一环节,全员参与,相互接受对方的“洗礼”,泼水开始!漫天中都是扬起的水光,呼喊声和欢笑声。一部分同学为避免受到大部分攻击,还结成了团队——瞧,平常让他们小组合作,相互学习,可远没有今天结合得紧密。活动结束,根据活动方案安排,孩子们把水引流到花池中,让学校的苗木得到灌溉。

从活动的缘起到组织筹备,一切都由孩子们主导,他们的合作意识、探讨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都得以展现,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这次泼水节的收获真是不小!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二中学北校区)

篇5: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恩”等12个生字;会写“龙、柏、泼”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结合插图学习课文。

4.感受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热爱。

5.有兴趣了解各民族的节日。

重点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教具准备

1.泼水节的录象。

2.教师用没有拼音的词卡字卡。

3.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录象导入

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也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让我们一起跟着电视机镜头去跟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吧!

⒉(板书课题)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⒊学生主动说。

⒋是啊,在录象中大家看到了傣族人民过节的时候,穿上了最漂亮的民族服装,跳着舞,互相泼水、互相祝福。每年的泼水节都十分热闹,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呢。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要求:小声地自由读,不认识的字注上符号。

⒈看录象。

⒉齐读课题。

⒊为什么“难忘”呢?

⒋学生自由读。

集中识字

⒈(出示“我会认”图标)

先用教师的带拼音的字卡学习。

⒉(换没有拼音的词卡)。拼音都不见了,你们还认识吗?

⒊(换没有拼音的.字卡)词语变成了单个生字,你还能认读吗?

⒈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并组词语认读。

⒉学生读下面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⒊学生读生字

⒋同学们真能干,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记生字的吗?

① 我预习了课文,我已经把课文读了三遍了。

② 我每天上学都会路过一个咖啡店,我总看到咖啡这两个字,我就认识这两个字了。

③我把生字编成小谜语来记,说两个给大家猜猜吧:依山而立(端);因为有心(恩)。

二 朗读感悟

⒈这么多的生字大家都认识了,那我们就再来一起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呢。

⒉小朋友请你和我们一起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指导读好长句子:“因为……”(可以根据情况再让男、女声各读一遍)

⒊是啊!“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周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师生呼应读第三至五自然段):那天早晨……

⒋(指导看插图),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⒌通过看图,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热情洋溢的气氛,同学们,我们再来朗读三、四、五自然段吧。大家说说,想怎么读。

⒍好,那我们就分几个小组赛读吧,看哪个小组读得更好。

1 三人以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①三位学生读完课文:1 、2段一人读;3、4、5段一人读;6、7、8段一人读。

②我知道了,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在1961年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了泼水节,所以这一年的泼水节非常难忘。

⒉齐读一、二自然段。

⒊师生呼应读。

⒋学生看图说话。

⒌分小组比赛读。

⒍赛读。

⒎听着同学们热情洋溢的朗读,我仿佛也成为傣族人民的一员,与衣着傣族服装的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⒏请同学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一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⒐同学们,我们现在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是一种什么心情?我们再读一读课文,看谁能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⒑我从大家的朗读中听到了高兴, 听到了快乐, 还听到了激动和兴奋。让我们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吧。

⒒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真受感动,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傣族的泼水节多么热闹啊!

齐读六、七、八段。

⒑展示读(读句、段、篇均可)。

⒒①我还知道彝族有火把节,也很热闹。②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放鞭炮,热闹极了。3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我喜欢过端午节。

作业练习及指导写字

⒈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词语了。这节课,你们又能积累哪些词语呢?请同学们画一画,再练习用词语写话,一会儿向大家展示。

⒉请同学们看49页上的“我会填”,有没有什么发现?

⒊好吧,我们来开火车组词语比赛,每人根据不同的音组词语,不能组别人已经组过的。

⒊下面请小朋友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⒋这一课要写的字很多,请大家先看看这些字,说说应该注意什么呢?

⒌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大家看凤凰这两个字。它们俩哪儿长得像呢?

⒍请大家看老师写这两个字,想想,写几字头应该注意什么呢?

⒎对。(范写“艺”)请看,如果这个横折弯钩写得像艺字下面的横折弯钩一>

样了,里边的“又”和“皇”就没有地方待了。好了,现在请大家把这些字写两遍吧。

⒏评字。

⒉①我发现这些字都是多音字,②是要求我们用多音字不同的读音组词语。③老师,我们进行组词语比赛,好吗?

⒊开火车组词语比赛

⒊填空

⒋(1)脚的右边是单耳旁,不能写成双耳旁。有三个部件,中间高,两边低。(2)鲜的左下横要变成提。(3)寿的第三横要写长,撇要写得靠左边,起笔在竖中线上,给下面的寸留出空来。(4)敬字右边是反文,是四笔写成的。(5)凤里面是又不是

⒌都有几字头。

篇6:难忘的泼水节 教案教学设计

课时顺序 第一课时

课   型 新  授 时间 .3.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学习者分   析 二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有兴趣,培养他们能从生活中去感受、了解一些神话故事,在生活中去学习知识。在故事中去对科学产生兴趣,在快乐中学习,在生活中获得新知识。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了解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

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读会写。

了解泼水节的来源,节日的意义。

重  点

难  点 重点:理解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难点:识字运用

教 具 多媒体

学 具

检测题

1、朗读课文

2、用课文中生字组词

板书设计

凤  凰  傣  恩  敲  撒  襟 褂  咖  啡  踩  端  蘸  寿

教学过程

一、检测预习: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泼水节主要有哪些活动?

2、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遇到了哪些问题?

二、教学新课

1、自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生字和新词。

2、想一想,你觉得泼水节中哪些场面令人难忘?读读想一想这个节日是有何意义。

3、课件出示热烈场面的词语: 赶来  四面八方  敲鼓  地毯  龙船 花炮  撒满  鲜红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矫正自己读错的字音。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找出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自拼自读;

2、Ppt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反复拼读练习。

3、利用投影引导学生认真区分生字,从字形,结构特征,书写上指导。

4、巩固生字。组词扩句训练。

四、强化练习:

1、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语调清楚,适当的地方会停顿;

2、从课文中找出多音字组词(常用几个多音字)

3、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令人难忘?

4、傣族平常的泼水节是怎么过的?

五、实践活动:

1、生字组词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篇7: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1、通过朗读识记和多次复现认识12个生字,会写“凤凰、泼”等生字。

2、通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3、通过图片和课外资料的补充,初步了解周总理,初步感受傣族人民的泼水节。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走近周总理,走进傣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感受节日的热闹和人们的喜悦。

课前准备:

让学生收集有关周总理、傣族、泼水节等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具准备:

课件、凤凰花形状的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走进泼水节

1、出示课文插图

我们的祖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你能看着这幅图猜出这是我国的哪个民族?并说说理由。板书“泼水节”

(了解学生已有的关于傣族的知识,并从中引出“泼水节”“凤凰花”等生字。)

2、学习生字“凤、凰”

⑴你发现这两个生字有什么相同之处?(音、形)你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⑵出示凤凰花的图片,了解凤凰花

3、朗读感悟第一段

⑴出示句子“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指名读。

⑵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火红火红:花的颜色非常鲜艳。练习:火红火红的

一年一度:每年只有一次,泼水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⑶指导朗读把傣族人民的高兴、兴奋放进去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4、出示傣族泼水节的图片,师简介

5、泼水节年年过,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

(板书:难忘的)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划出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2、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教学生字

第二段:周恩来总理读准“恩”简介总理

第四段:

⑴对襟白褂学习“襟”“褂”你发现这两个生字有什么特点?(衣字旁)看图了解“对襟白褂”(拓展:了解“大襟”)

⑵咖啡色长裤看图理解(渗透学法:课文中的插图能帮我们更好的读懂词语,读懂句子,在今后的学习中可要好好用用这些插图。)

⑶齐读第四段

第五段:盛满多音字:盛

端、蘸:做动作理解词义

齐读第五段

3、同桌对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帮助同桌及时改正读错的字音。

4、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师:刚才,我们大声地读着课文,读得有滋有味,现在,我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用上“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一个()的泼水节。”这个句式来说说课文内容。

三、品读第三段,感受人们欢迎总理的热闹场面

1、我们知道总理平时工作很忙很忙,但他还来到傣族参加泼水节,人民多高兴呀,让我们也来加入他们的队伍,自由朗读第三段,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第一次读)

2、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有关词语

3、创设情境

师:看着,看着,听着,听着,我们仿佛也变成了傣族人,也许你就是那个撒花瓣的人,你就是那个放花炮的人,你们就是那些开船的人,为了欢迎总理,你做了些什么?你的心情怎样?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做动作。(生第二次读)

4、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师:我从东村来,为了见总理,早上天不亮我就起床了,坐了两个小时的车才到这里,你呢?你从哪儿来?

生:西村……

师:我从东,你从西,他从北,从不同的地方赶来,就叫做从——四面八方赶来。板书:四面八方

生读第一句

师错读,把“赶”字读成“走”字?为什么不可以?

师小结:你们真会读书,从一个“赶”字中就能体会人们着急的心情,把这个字圈一圈,读懂了这个词,读好句子就更容易了。(齐读)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师采访撒花的人:你为什么撒花?撒了不少了,够了,理解“撒满”

看图:引读一条条一串串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师:看,总理来了,你会怎么说?一起来欢呼

5、小结: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喜庆,多么热闹,多么高兴,让我们连起来读读第三段。

6、闭上眼睛,听音乐,感受泼水节那欢快的场面

师:让我们捧起书,再去感受泼水节带来的热闹和欢乐吧,齐读课文1—3段。

7、评议,渗透学法

读得那么投入,你一边读一边在想什么呢?(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读好课文,真是个好方法!)

四、创设情境,巩固生字新词

1、简笔画:一条小路。把带有词语的凤凰花花瓣轻轻“撒”在小路上,让学生轻轻地读一读。

2、依次出示“周恩来”“泼水节”“健康长寿”,请学生“采花瓣”,并带着大家读一读。

3、找出同偏旁的字组成的词语“对襟白褂”“凤凰”“咖啡”

4、读读剩下的四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师采花瓣,生读词语。

5、把词语分成三排贴在黑板上,齐读词语

6、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跟课文内容有关的句子。

五、书写指导

1、师范写“凤凰”两个字重点指导第一笔的位置、写法,横折弯钩的钩幅度要小一点。把“凤”中“又”的一捺改成点。

2、生练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3、指导写“泼”。学生说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写。

4、生练写

5、自评:认为自己写得好的字,加个五角星。

6、展示,互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词语。

2、背诵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难忘”。

1、细看穿着,体会总理的入乡随俗

⑴出示课文插图

瞧,周总理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谁来介绍介绍我们的总理?

⑵请生介绍周总理。出示词卡:对襟白褂、笑容满面

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⑷提升:总理为什么要换上和傣族人民一样的衣服?

2、品味动作,体会总理的与民同庆

⑴周总理笑容满面的来到傣家儿女的中间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傣家人,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自由读4、5段,划出描写周总理动作的句子。”

⑵学生交流,读句子

特别注意描写总理动作的一些动词:接过、敲着、踩着、端着、拿着、泼洒等。

⑶指导朗读:体会总理当时的心情

3、畅想语言,体会总理的真诚祝福

⑴师:谁来说说傣族人民的表现?

出示句子: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指导读好句子

⑵语言训练:

出示:周总理一边,一边。

⑶周总理一边向人们泼洒,一边为人们祝福,他有许多祝福的话儿想要告诉大家呢!总理的满腹话语谁能来倾诉?”

总理会对姑娘说……?

总理会对小伙子说……

总理会对老爷爷、老奶奶说……

总理会对叔叔阿姨说……

总理会对我们说……

4、再现画面,指导朗读

观看记录片中截取的总理参加泼水节的录象片段,感受当时热闹场面。

齐读4—5自然段。

5、朗读第6—8自然段。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小结:景难忘,人难忘,情更难忘。

3、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篇8: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一篇充满温情的课文。课文再现了1961年新中国总理周恩来参加傣族人民一年一度泼水节的欢乐场面, 表达了人们激动、幸福和难忘的心情。由于年代久远, 二年级的学生对周总理知之甚少。因此, 教学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 让学生询问身边的长辈, 了解周总理的感人事迹, 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教师要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词析句、朗读课文, 在感受泼水节欢乐的场面的同时, 体验人们所表达出的激动、幸福和难忘的情感, 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介绍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 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中旬过泼水节, 时间持续3至7天。

2.介绍周恩来总理。周恩来 (1898~1976) ,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194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 (后改称国务院) 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

3.揭示课题。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 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 去经历那次难忘的泼水节吧!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介绍傣族的泼水节和周总理, 然后引入周总理参加傣族的泼水节的话题, 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达到“课伊始, 意亦明”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 读准生字。要求:画出生字, 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 检查学习情况。

(1) 指名认读生字, 教师相机正音。 (2) 去掉拼音, 指名认读生字。 (3) 齐读生字。 (4) 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

3.认读多音字, 根据读音组词。

好:hǎo (好事) hào (爱好)

空:kōnɡ (天空) kònɡ (空位)

乐:lè (快乐) yuè (音乐)

盛:shènɡ (盛开) chénɡ (盛饭)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 力求加以运用, 采用多种方式认读并熟读牢记生字, 为学习课文扫除障碍。

三、品读课文, 激发情感

1.分段朗读, 初知“难忘”。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961年周恩来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欢乐情景。)

2.细读课文, 感悟“难忘”。

(1) 朗读第1自然段。1思考: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每当凤凰花开的时候, 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就到了。) 2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请在文中用“———”画出来。 (火红火红。) 像这样结构的词语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如:雪白雪白、金黄金黄、碧绿碧绿。) 3指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要读出热闹、高兴的心情。)

(2) 学习第2自然段。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2“今年”是指哪一年? (1961年) 3“特别”可以换成哪个词? (格外) 4用“因为……所以……”说说这段话的内容。5这段话让你体会到什么? (周总理深入群众, 关怀傣族人民。) 6用激动、开心的心情朗读第2自然段。

(3) 学习第3自然段。1朗读第3自然段, 画出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句子。2出示句子:“人们敲起象脚鼓, 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四面八方”的意思。 (参加此次泼水节的人很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 (不能。因为“赶来”有急切的意思, 表现出傣族人民急切想亲眼看看周总理的心情, 所以起了大早, 急匆匆赶来。) 3出示句子:“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 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问: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什么? (比喻。把花瓣比作地毯。感受到傣族人民对周总理无限热爱的情感, 感受到傣族人民独特的迎客方式和泼水节喜庆的氛围。) 4出示句子:“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 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问:“一条条”和“一串串”可以换成“一条”和“一串”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条条、一串串表示很多条, 很多串的意思。) 这句话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了江面上驶过很多龙船, 很多的花炮在空中齐放, 场面非常热闹。) 5出示句子: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问:当周总理出现时, 傣族人民有什么表现? (欢呼。) 假如你在现场, 周总理来了, 你会怎么做?会怎么喊呢? (引导学生加上动作把场面表现出来, 要做到感情充沛, 声音自然。师引读:人们欢呼着——— (生) 周总理来了!) 6齐读第3自然段。

(4) 学习第4自然段。1 (出示课文插图) 说一说谁是周总理? (指名回答。) 2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神态的句子。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笑容满面”的意思, 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4周总理为什么要穿上傣族人民的服装? (因为周总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和傣族人民打成一片。) 5勾画出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 (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6从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周总理平易近人, 他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7朗读第4自然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味、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体会文本人物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为理解感悟“难忘”打下基础。

(5) 学习第5自然段。1读第5自然段, 画出表示周总理动作的词语。 (端着、拿着、蘸、泼洒。) 2引导想象。3出示句子:“傣族人民一边欢呼, 一边向周总理泼水, 祝福他健康长寿。”学生用“一边……一边……”说话。 (教师随机点拨:同时做的两件事可以用“一边……一边……”连接。) 4假如你就在泼水节的现场, 你还会祝福周总理什么? (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阅读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接纳文本, 而是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用自己的语言去填补文本意义上的空白,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走进课文所描绘的境界, 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此环节教学, 教师深入挖掘文本, 抓住文本的空白, 进行拓展训练,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6) 齐读课文第6、7、8自然段。1回答:在这3个自然段中, 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句?表达了什么? (4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激动、幸福和难忘的心情。) 2小组讨论: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他把幸福、欢乐以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 傣族人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3指导学生带着激动、幸福的心情朗读课文第6、7、8自然段。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悟, 在悟中读, 在读中想象, 在想象中体验, 充分体现“以读为本”,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对文本的体验和理解, 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并在多样化的朗读中, 品味语言, 训练语感, 增强感受, 积淀语言,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随文识字, 指导书写。

(1) 出示生字, 指名认读。 (教师相机正音。)

(2) 观察生字, 交流互动。 (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 书写生字, 有效指导。 (“龙”, 书写时最后一笔是点。“恩”, 上下结构, 上面是“因”, 提醒学生不能写成“田”。“敬”, 左右结构, 右边是“攵”, 提醒学生不要写成“夂”。“鲜”, 左边“鱼”的最后一笔要写成提, 不要写成横。“凤凰“, 都是半包围结构, 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 第二笔是横折弯钩。)

(4) 展示反馈, 组织评议。

设计意图:指导写好生字, 先要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 然后重点指导难写的生字, 给学生充分写字的时间,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并让学生明确认真写字的重要性。

五、总结拓展, 升华“难忘”

1.归纳小结。同学们, 通过学习, 我们知道了周总理是一个平易近人、入乡随俗, 永远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好总理。周总理虽已离去, 但他关心各族人民的思想时刻激励着我们, 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 来表达我们对周总理的热爱和怀念吧!

2.拓展延伸。介绍我国其他民族的隆重节日。 (课件出示:彝族有火把节, 哈尼族有苦扎扎节和十月年, 白族有大理三月街, 苗族有花山节, 回族有开斋节。)

3.课外阅读。课后, 请同学们找一找周总理关心各民族人民的事迹读一读, 相信大家会被周总理的事迹所感动, 会让我们更加热爱和怀念敬爱的周总理。

上一篇:便民医疗服务工作进展情况自查报告下一篇:周安全巡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