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2024-04-23

人教版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通用9篇)

篇1:人教版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快乐的泼水节》修改后的教案及反思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的快乐音乐课堂开始了,我们的口号是:我唱歌,我快乐!让我们伴随着响亮的音乐口号出发。(师生一起律动《跟我出发》)

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国有多少民族?那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今天啊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大家掌声欢迎---(一学生手持葫芦丝,扮傣族朋友吹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师:你能看出它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么? 从什么地方看出的? 生:傣族。服饰,乐器。

2、教师介绍有关傣族的知识。

师:今天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好听的葫芦丝乐曲,还给我们带来了他们家乡的音乐风光短片,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生:想。(播放课件短片,让小客人读傣族知识介绍)

3、师:看来傣族真是一个美丽的民族。这里不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而且还有各种独特的民俗节日,最属特色的要数---泼水节。(播放周恩来。这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和边疆各族人民一同庆祝泼水节的情景)

师:泼水节有什么寓意?(谁身上的水越多就越幸福)相互祝福,希望彼此平安幸福。

二、新课学习:

1、师:同学们想不想一起步入傣族的音乐殿堂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傣族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师:傣家小朋友非常好客,欢迎我们的到来,但是有个小小的要求,必须先要过节奏这一关,相信同学们的聪明智慧一定能打开。(课件节奏练习)

2、师:同学们真聪明。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感觉怎么样?是不是也想分享他们的快乐?你们听,傣家的娃娃们已经唱着歌来了。(完整播放歌曲)(安静的听)师:歌里都唱了些什么?听了以后你的心情怎样?速度是如何的? 生:欢度泼水节的场面 舒畅 快乐 中速稍快

3、师:好,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听一遍,注意 这回老师要求一默唱(不出声),二打节奏(提示2|4强弱规律,拍手拍肩),能做到么?(出示歌谱)

师:同学们看着歌谱,谁能说一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音符节奏 乐句---相似一二句)

4、师:乐句分析完了,这次我们随范唱小声的跟唱第一段,老师也 有要求,用“LU"来模唱,而且是唱给自己听(声音小,口型圆,有点吸的感觉,闻花香)。

师:同学们表现特别棒,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老师唱谱,学生唱词,两个小节为一组2遍。老师弹琴伴奏,四个小节为一组2遍。

师:不错。我们一起用欢快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师:我们已经把第一段学唱完了,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演唱的非常有感情,现在老师给大家布置任务,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完成第二段,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提示尾句—延音线---课件定义)

2、师:哪一组给大家唱一下?(小组形式演唱,教师弹琴伴奏)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各组学习也比较认真,大家一起把这节课的题目读一下——快乐的泼水节,能不能快乐的唱出来呢?(课件泼水节)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首歌曲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现出来?(要求声音位置,要有美的感觉,姿势站好,大嘴巴,小音量)提示:

一、二声部合唱{一组唱词另一组唱LU,交换}

二、加衬词{泼—哗 哈---哈哈哈 哈哈---布谷 崖—啊}

三、尾句 开出 00拍手

四、拓展与延伸

1、师: 现在老师在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傣族的特色打击乐器有哪些么?(象脚鼓 铓锣)

2、师: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好表演的民族,你知道傣族的主要表演形式有哪些么?

生:孔雀舞 葫芦丝。(看孔雀舞视频)师:漂亮么?你能模仿一下么?

同学们喜欢葫芦丝吗?嗯,那我们请小客人再给大家演奏葫芦丝乐曲好不好?(婚誓)

师:大家说表演得好不好?掌声表示感谢。

3、师:老师看你们一个个都陶醉了,有点傣族小朋友的感觉了,让我们回到泼水节吧?!我们同傣家的小朋友一起演唱快乐的泼水节。(课件)(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么?课下搜集有关资料讲给大家听。)

4、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的国家,无论哪个民族,他们都有一个名字叫中国,我们以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让我们各族小朋友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唱响《爱我中华》。(边唱边走出教室)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快乐的泼水节》是一首表现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的歌曲。歌曲中表现的是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和娃娃们在节日里的喜悦的心情。在导入的过程中,我以傣族特有乐器葫芦丝以及傣族的风光短片入手,将学生带入到这片美丽的地方,学生感受着人美、乐器美、音乐美、风景美,观察着人们节日的活动,感受着泼水节欢乐的场面,在介绍泼水节来历的时候,我通过短片《周恩来一起欢度泼水节》让学生深切感受泼水节气氛。学生通过聆听、模唱等活动来感受歌曲的情绪,每次都会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进行聆听,让他们的学习更加具有目的性。音乐知识的学习巩固也在聆听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加强了。在拓展的环节,我们欣赏了孔雀舞,将学生的学习的热情推向了高潮,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本课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音乐为本位各项音乐实践活动,由学生探究式学习,到歌曲新授,到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每一处都展现了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民主课堂氛围。最大限度使学生在轻松、快乐、和谐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学生能在课堂中认真学唱,他们也一定会在课余的时间去积累、留意民族音乐的相关知识。不足的地方是歌曲的演唱声音方法细节的处理上不够细腻,以后还要多加留意和指导。

篇2:人教版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一、看图引入,走进泼水节

(1) 出示课文插图

我们的祖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看着这幅图,你能猜出这是我国的哪个民族吗?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泼水节

学习泼字(读音、结构、写字重点、描红)

说道泼水节,就不能不提凤凰花。出示凤凰花的图片,了解凤凰花。

(2)“凤”、“凰”生字学习

1、你发现这两个生字有什么相同之处?你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3)朗读、感悟第1自然段.。

师: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凤凰花的

1、出示句子“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也到了。”(指名读)

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火红火红:花的颜色非常鲜艳。生活中有:火红火红的(    )

一年一度:每年只有一次,泼水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2、指导朗读。把傣族人民的高兴、兴奋读出来。

(师:想一想过春节了,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答:高兴、兴奋。师:是啊,傣族人民也是这样高兴、兴奋。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3、泼水节年年过,1961年的泼水节却令傣族人民格外难忘。

板书:难忘的泼水节

师: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教师范读,了解大意

学生自读①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词。

指名分段读 ②思考:1961年这个难忘的泼水节与往年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

(2) 出示句子: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多次指名读,读出高兴,关键字:特别  敬爱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特”指导书写

(3) 分析第三自然段

师:是啊,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自由朗读第三段,找一找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师:为了欢迎周总理……(关键字:赶来、撒满。

一条条、一串串对比释义(师:这里一条条……一串串……为什么不用一条……一串……呢,他们有什么区别)

师:啊,做了这么多,足以看出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到来是多么的欢迎。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师:是啊,准备了这么多,大家都欢迎周总理的到来。现在周总理真的来了,人们欢呼--周总理来了。(读出喜悦)

(4)  出示句子: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师:周总理真的来到了这里,来到了人们当中。能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多麽幸福啊,多么令人难忘啊。

(5) 分析第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

师:看,敬爱的周总理是以什么样子出现在人们当中的啊?课文有是怎样描写的呢?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

2、出示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的来到人群中。

说一说表示颜色的词(傣族人民服饰多彩)

对襟白褂释义(襟:衣服的胸前部分。褂:上身的衣服)出示图片对襟。

4、师:是啊,周总理……一副傣族打扮。这一身傣族打扮的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解答。

(6) 现在时光倒回,我们看看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哪些词语。(词语复习)

泼水  凤凰  一年一度   特别

敬爱   周恩来  敲起   象脚鼓

鲜红   龙船   对襟白褂 咖啡

篇3:人教版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其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而富有童话色彩的画, 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生命的气息。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课文语言富有孩子气, 充满诗情画意, 读来非常亲切, 适合学生阅读积累。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 理解“蚂蚱、倭瓜、蚌壳、水瓢”等词;积累“圆滚滚、胖乎乎、毛嘟嘟、蓝悠悠”等词语。

2.通过自主阅读, 了解内容, 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心情,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 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 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预习检查

1.多音字:蚂蚱明晃晃结果子锄头杆在里面转睡醒了似的

2.《祖父的园子》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

(本文篇幅较长, 针对略读课文的要求, 字词教学讲究“略”, 但本文多音字较多, 成了学生准确、流利朗读课文的障碍, 有必要首先扫除这些障碍。引导学生了解作品与作者, 自然地为课外拓展阅读埋下了伏笔。)

二、初读课文, 感知自由

让我们一起走进祖父的园子, 自由读课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 (课件出示)

1.自由读。

2.指名读, 谈自己的感受。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词句且言之有理的, 都应该鼓励。

适时小结:刚才大家谈的有的是描写园子的, 有的是描写园子中的生活。 (板书:园子生活)

3.这是个怎样的园子?作者过着怎样的生活? (板书:自由)

(略读课文的课前提示, 既提示了学习要求, 也指明了学习方法, 可以说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拐杖。因此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 充分自主地读文, 以实现略读课文教学的最大目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 在实践中掌握读书的方法。)

三、聚焦重点, 感悟自由

第一板块 走近生活

1.作者的生活非常自由, 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里?

2.学生交流, 随机板书:栽花拔草种菜 (瞎闹) 铲地 (乱钩) 浇菜 (乱闹) 吃追采捉睡觉

3.这样的生活, 作者的心情自然是快乐的。 (板书:快乐) 能把你体会到的自由、快乐读出来吗?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我”的快乐。

4.指名读, 随机指导。

第二板块 走进园子

我的生活是自由的, 园中还有什么是自由的?研读17小节:

1.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自由?动动笔。

2.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

·要做什么, 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 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房, 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 就开一朵花。

·愿意接一个瓜, 就接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 就长多高。

在反复朗读中 (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赛读) 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和快乐。

3.作者是怎样把自由写出来的?主要用了哪个句式?随机板书:愿意……就……

4.“我”的生活也是自由的, 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我”的自由吗?还可以用哪个句式?随机板书:要……就……, 想……就……

小结:在我们的眼里, 作者的生活是自由、快乐、幸福的, 在作者的笔下, 园里所有的事物都是自由、快乐的。其实这些事物本身是没有情感的, 为什么在作者笔下会那么自由, 那么快乐呢? (体会借物抒情)

(虽说略读课文讲究“简”、“略”, 但对于课文的重点、精彩之处, 仍要引导学生像读精读课文那样细嚼, 在此环节中, 采用质疑提问, 感情朗读, 想象说话等教学方式, 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 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 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四、回扣课题 拓展延伸

1.课文大多数文字都在写事, 为什么课题强调是“祖父的园子”呢?全班交流:她的自由和快乐来自这个园子, 还来自于慈爱的祖父。因此, 这园子已不是普通的菜园、花园, 而是一个充满爱的乐园。所以, 作者称它为祖父的园子。 (板书:祖父)

2.总结:在这里, 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快乐的心情, 不过, 老师读完萧红的原著《呼兰河传》后, 对这篇文章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著名作家茅盾曾对《呼兰河传》有过这样的赞誉“一篇叙事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的尾声是这样写的: (配乐朗诵)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 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3.布置作业

阅读《呼兰河传》, 了解萧红, 写写自己的童年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 精读是主体, 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 精读是准备, 略读才是应用。”简单地说, 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因此最后一环节进行了适时的拓展阅读。)

篇4:人教版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联系实际讨论某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区位理念贯穿了高中人文地理有关人类空间活动的章节,从城市、农业、工业、到交通区位,把各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部分“活的灵魂”。而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又因其特点在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上比农业更加復杂与灵活,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是为后面知识的辅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的工业区位理论在本章后面各节的学习中要反复应用,是理解各节内容的基础,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也是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学情分析:本课题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其中大部分同学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对于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的理解有一定障碍,在材料分析、系统归纳等能力方面有欠缺,教师在做好引导工作之外,适度地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地理分析方法的指导很有必要。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从学生乐于参与的情境入手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2)主要以问题法和讨论法引导寻生掌握教学内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

难点: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五、教学方法

案例法、举例说明法、图表资料分析法等。

六、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要反映时代特征,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本节课采用“先引导学生思考时能够与已有知识发生联系,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形成新知识与技能,最后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从原料、市场、劳动力、能源、技术等方面,分析工厂区位选择的优势条件与主导因素,并让学生透过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达到“课标”的要求。

七、教学资源

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中国制糖业的分布图;中国饮料制造工业的分布;加拿大炼铝业的分布;青铜峡铝厂;美国硅谷分布图;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按照教学先后顺序罗列)

【新课讲授】

板书:工业的区位选择

[讨论]如果你是企业家,在决定工厂的区位时,你会考虑哪些区位因素?(学生讨论)

小结:以上,我们从厂家所考虑的区位因素可以看出,他的目的就是为获得最高的利润,但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完全符合要求的理想工业区位。所以决策时最终把工厂建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有些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两个,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导向型工业。

五种主要的工业类型

1.原料导向型:读图:中国制糖工业的分布

【讨论】1.制糖工业与原料产地布局的关系?

2.为什么靠近原料地布局?

【学以致用】宁夏的枸杞与枸杞油胶丸

小结:通常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者运输原料的成本较高的工业,应靠近原料地布局。

2.市场导向型工业:读图:中国饮料制造工业(大中型企业)的分布

【讨论】饮料制造工业分布与人口密度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学以致用】1.宁夏西夏啤酒厂位置及布局原因。

2.还有哪些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

小结:通常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者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

3.劳动力导向型:

【资料展示】富士康招聘广告

【讨论】招聘广告中为什么招聘要求不高,而待遇不错?

小结: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比如苹果的系列手机,它的组装都是在国内进行的,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所需的电子元件都是在美国研发出来的,因此更需要高科技人才,需要先进的技术,于是就有了技术导向型工业。

1.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因素产生的影响

【探究】钢铁工业的区位指向变化

【讨论】(1)不同年份,钢铁工业的区位指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哪些工业区位因素发生变化?

小结:通过以上探究说明冶金技术的提高,使得钢铁工业对原料、能源的依赖减少,原料、能源的运输费用在总的生产成本比例不断下降,区位选择更加灵活,更多地趋向市场和交通便利地区。

2.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1)国防需要

材料1: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当时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历经多年的发展,长虹成为集电视、空调、冰箱、IT、通讯、网等产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

提问:长虹集团之前为什么从事雷达生产?

(2)国家政策:

材料2:我国20世纪50年代沿海大量企业内迁,建立了一批大型工业基地,如:重庆钢铁基地、攀枝花钢铁基地;进入80年代,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先后建立一批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和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20世纪末,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缩小内地与沿海经济发展的差距。

提问:自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和20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重点分别在内地、沿海和内地之间转移,这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3)工业惯性

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

说明:工业惯性的原因可能有:①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②政府的干预影响。③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

【承转】工业生产在产出产品的同时,往往还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3.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分析讨论】不同工业类型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材料】近些年来,随着广州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一些大型工厂逐渐被住宅区包围,形成了具有广州特色的“城中厂”现象。这些“城中厂”到底搬或不搬,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工厂决择的难点,政府部门头疼的问题。

【问题探究】请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归纳分析宁夏银川西北轴承厂布局变化的各种因素及其对宁夏经济的影响。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们系统地阐述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逐一分析,紧扣新课程理念,授课过程条理清晰,衔接自然流畅。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学生活动,注重教师对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落实新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乡土地理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思想的羁绊,没有完全放开,掀起学生讨论的高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张弛有度,努力达到预期的效果。

篇5:人教版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2.师:有一个少数名族也和我们一样有一个盛大节日,在这一天,他们的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著名的“泼水节”。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生:泼水节人们都干什么事呢? 生:为什么叫难忘的泼水节? 生:泼水节是哪个少数名族的节日?

二、自读识字

1、(1)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ppt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2)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3)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1、学习提示: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识它。

2、学习生字词语PPT:

三、合作交流

1、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学写生字,师指导。

四、品读感悟

1.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1)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3)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4)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3、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1).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2)交流。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1)说说表示颜色的词。(2)“笑容满面”说明什么?(3)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 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3)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4)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5)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4.学习第6—8自然段。

(1)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

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

六、板书设计: 11 难忘的泼水节

幸福、祝福 周总理←─——→傣族人民

心连心 课后反思:

1、备课要深入。粗略备课会使一节课流于形式,学生不能高效学习,课下教师会发现自己出现这样那样的漏洞,而这些失误又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进去,教师要善于透过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再思考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作为读者也有这种情感,在此基础上还要增加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上好语文课。

2、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语文只有与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才会感到语文的乐趣,才会调动积极性参与学习,会乐于学习。如本课导入设计为让学生谈谈自己难忘的节日,然后延伸至全国人民最难忘的节日,学生联系新年的情景,畅所欲言,小脸露出愉快的表情,然后导入学习。然后根据文中“周总理”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总理,虽学生误以为主席就是总理,但教师表扬学生爱学习,爱观察,学生积极性更高。

3、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重点词句要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出现,如:指名读,示范读,男女生对读或比赛读,学生才会对重点句深刻理解和掌握,本课为调动学生积极性设计的环节:师生表演总理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由于读的次数少,学生接触少,感悟少,表演时虽很有兴趣,但不会表演。

篇6:人教版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主备人:平山黄排小学 刘笑花 审核人:张伟元 戴巧英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本文记述的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之间一个感人的故事。作者通过描写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抒发了激动、幸福和快乐的心情。最后,作者连用四个感叹句直抒胸意——这确是一个难忘的泼水节。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了解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水节的。

4、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初步了解泼水节。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课前准备、搜集泼水节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1、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2、出示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师随机补充介绍: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在每年清明节前后,这一天,傣族人民穿上盛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

二、指导看图。(出示课文插图)

1、图上画了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周总理和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2、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质疑: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

三、初读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小声读,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标自然段序号。

3、小组接龙读课文,随机正音。

四、识字记字。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读。

2、同桌互读,指名读,正音。

3、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4、检查识字(游戏):“大小声”“开火车”“边边看”„„

五、品读感悟。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A、出示句子:①火红的凤凰花开了。②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比

较“火红”与“火红火红”有什么不同。(“火红火红”渲染了节日的喜庆和吉祥的气氛,体现了作者特别兴奋、激动之情。)B、齐读这一段。

2、四人小组品读第二、三自然段。

交流体会:①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②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释疑解疑: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今年泼水节特别的原因。②理解“四面八方”“起来”“撒满”这些词,体会人们急切迎接总理的心情。

③对比“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前者更能突显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④“欢呼”一词体现人民激动、高兴之情。

⑤指导朗读二、三段。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感受人们当时的心情。

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先小组里说再推荐同伴按句子顺序有条理地说一说)

书写“龙、恩、寿、拍、泼、特”这六个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互评,展示优秀作业。布置作业: 朗读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师听写,生书空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二、品读感悟

自由小声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用“﹏﹏”画出描写周总理外貌和神情的句子。用“△”标出表示周总理动作的词。

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出示课文插图:看到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你会有什么感觉?(总理很亲切。)

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镈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感受总理与傣族人民同乐,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从而体现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3、周总理一手端着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结合插图,小组讨论:启发想象,周总理会说什么?傣族人民会说什么?

总理把水泼到傣族人民身上,祝福他们。

傣族人民把水泼到总理身上,祝福他们。(2)出示说话练习:

一手 一手。一手 一手。(3)总理祝福人们幸福吉祥,人们祝福总理健康长寿。这说明—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

(4)有感情地朗读4—5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六——八自然段。体会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1、读好几个感叹句,把自己当成在场的其中一员,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总结: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

出示: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齐读,谈体会。

我们的总理关心人民,人民爱戴我们的总理,总理和人民永远心连心。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观察后面六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自己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对照黑板,同桌互评。

四、布置作业。

课外延伸:

1、查找有关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上网,查找课外书籍,当小记者采访家人等形式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人们: 四面八方 赶 撒满 欢呼心连心 祝福 周总理 :笑容满面 敲鼓 跳舞

篇7:人教版《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1、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吹,地”等6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儿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能随着优美的曲调唱歌。

3、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感情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用欢快的语调背诵儿歌,从中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

【课目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快乐的节日》歌曲;

2、《快乐的节日》图片或动画片;

3、所有字,词的课件或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放《快乐的节日》歌曲,会唱的跟着唱一唱。

2、听了这首歌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3、让学生说一说什么节日你最快乐?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范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认真听。

2、小朋友借助拼音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

3、借助课前预习笔记与小组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4、学生汇报、老师指导归纳识字方法:

⑴ 换一换:

祝→祖。(与祭祀有关)

⑵ 加一加:

加+贝=贺口+玉=国习+习=羽王+里=理

⑶ 形近字:

席+度。

⑷平翘要分开:

zhù 祝 zǔ 祖 chuī 吹

⑸ 后鼻音字:

xìng 幸 jìng 敬 fēng 丰 yǒng 勇

⑹ 同偏旁:

文→敢 敬

5、识字游戏,巩固识字:

找朋友(把上下两行字组词连起来):

敢 敬 祝 幸 度 席 自 羽

过 勇 尊 不 主 贺 毛 由

三、再读课文,熟悉字词:

1、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此刻心情。

2、指发名朗读。

3、齐读,共同体会自己的快乐心情。

四、生字归类,指导写字:

1、左右结构:

吹 地 快 师(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师 老

师:第二笔是竖撇,左边窄右边宽,最后一笔上面不出头是悬针竖。

3、学生先描红再练习,师个别指导。

4、展示漂亮的字。

五、作业:

把儿歌读给父母听,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习生字:

1、放《快乐的节日》动画片(或图片),边看边跟着读一读。

2、复习生字(读准字音,可用词语练习说话):

祝贺 祖国 勇敢 丰满 理想 度过 希望 羽毛

3、读句子,说出你的体会:

⑴ 我们是一群快乐的小鸟。

⑵ “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快乐的节日。

⑶ 我们都要树立远大理想。

⑷ 祖国的希望与未来肩负在我们身上。

二、图文结合,感悟课文:

你们在蓝天下自由成长,学习知识,掌握本领,你们是最幸福的孩子: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快乐。

2、把你的快乐交流给同组小朋友好吗?

3、指名读第一节,想“红领巾”为什么这么快乐?他们看到了什么?

(在学生汇报时板书:春天──花朵)

4、师生共唱第一节,再次体会“红领巾”像花朵一样开放。

生自读课文,边读边体会

5、汇报自学情况:

花儿→点头祝贺→歌唱有我们更加美丽

小溪→流淌有我们充满希望

(指导朗读:用怎样的语气朗读我们是那么的幸福,那么骄傲)

6、师范读第二小节,生体会。

7、生自练、互练。

8、生自读→赛读

9、男生齐读,全班体会我们应树立怎样的理想……

三、联系课文,发挥想象:

1、说一说你有什么远大理想呢?

(生自由地说)

2、你又想怎样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生自由地说)

3、齐读最后一节,在一次体会此刻的快乐。

4、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红领巾”快乐的心情呢?

5、小组间比赛朗读一指名读一评一评。

四、师生互动,演绎课文,背诵课文:

1、师生共同表演:边读边做动作

2、练习背一背你觉得让自己最快乐的那一小节或几小节。

3、指名有感情背课文(配乐)

五、作业:

篇8:人教版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单元:Unit 5 Music

课文:The band that wasn’t

一、设计思路

(一) 指导思想

1.教学指导思想及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以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围绕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 精心设计教学方式, 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同时, 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要用到预习策略、搜集分析信息策略及高效复习策略等, 尤其是使用学科迁移法, 即把音乐运用到英语学习中,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感受到音乐与英语学习的乐趣。具体的教学模式与学习策略如下:

(1) 本课采用了热身 (体验) —阅读前 (预测) —阅读中 (多种阅读策略) —阅读后 (思考) —语言学习 (拓展) 五大板块构成的综合阅读教学模式。

(2) 培养学生调查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在查找The Monkees的相关信息的过程中整合资源、利用策略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与教师、同学交流信息, 交换看法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中成长的调控策略。

(4) 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在学习中借助音乐作品、图片、表格等非语言信息进行理解或语言表达;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注意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

(5) 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文字、图象、声音三者结合起来, 更加活泼生动, 易于被学生接受, 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同时, 还可借助黑板、粉笔等辅助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6) 多角度、多层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与语言学习的实践中去, 享受两者共同带来的快乐。

2.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二Unit 5 Music的“热身” (Warming Up) 、“阅读” (Reading) 、“理解” (Comprehending) , 以及“语言学习”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和“练习册” (Workbook) 的部分内容, 通过整合重组改编而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音乐”和“音乐类型”, 分为三个文段来展开话题, 其中第一篇“阅读”部分主要是围绕门基乐队的形成和成长历程展开。笔者先以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从个人的梦想、生活经历和熟悉的人物等角度来思考, 并设想或许某一天也可能发生在他她自己生活中, 自己变得富有和成名, 逐步切入本单元的话题——一个乐队是怎样形成的:许多音乐人因喜欢写音乐和喜欢表演自己的音乐而相聚在一起形成一支乐队, 其中也不乏在校的学生, 他们在不同场合进行表演, 一方面展示自己的音乐, 一方面赚钱来养活自己, 支付乐器等方面的开销。每支乐队的成员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入棚录制音乐, 自己的光盘销售数以百万计, 成为百万富翁。然后, 一转笔锋, 又描述了一支有特殊成长经历的门基乐队, 一次失败的电视选秀, 一支流行乐队的诞生。这个乐队开始是由一个摇滚歌手和三个演员组成, 歌手和其他幕后音乐人唱歌, 三个演员和歌手一起在台前表演, 他们以诙谐幽默的表演著称, 经过努力, 大约时隔一年后, 他们有了自己的歌, 成了名副其实的乐队。他们曾红极一时, 录制的音乐销量甚至超过了当时最流行的“甲壳虫”乐队。他们曾解散, 又重出江湖, 依然受到歌迷的喜爱。这个乐队在中国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 但他们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成名经历使他们在乐坛上独树一帜。更重要的是, 乐队成员从平民到明星的过程能让学生产生共鸣, 并引发学生对“明星梦”的反思。

3.学情分析

(1) 高一学生的英语学习仍处于起始阶段, 兴趣对于学习的影响比较大。就本单元而言, 大多数学生对于有关音乐的话题和内容的兴趣远高于学习英语知识, 尤其是很多学生本身就有音乐特长, 展示自己才能的表现欲也很强。因此, 这节课应在音乐才艺的方面多给学生机会, 从而引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2) 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的脉络, 概括出文章大意;不能在学习中借助音乐作品、图片等非语言信息进行语言表达。另外, 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较多的新词汇, 有一部分词汇对于学生而言有难度。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知识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及运用以下单词和词组:roll, folk, jazz, musician, pretend, attach, form, passer-by, instrument, perform, pub, performance, cash, studio, millionaire, addition, rely, humurous, attractive, confident, dream of, be honest with, play jokes on, or so, break up; (2) 学生能够认出并运用“介词+which/whom”的定语从句。

(2) 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强化略读、查读等阅读微技能, 训练通过寻找关键词、主题句等方式更快速并准确地确定文章的段落大意, 理清文章的总体框架与脉络。 (2) 学生继续运用已经掌握的基本猜词技巧来猜测文章中的部分单词。

2.方法与途径

课前培养学生调查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并在查找The Monkees的相关信息的过程中整合资源利用策略。

课中培养学生与老师、同学交流信息, 交换看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中成长的调控策略。

课后培养学生的复习策略: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注意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

3.情感与评价

了解各种音乐形式, 了解The Monkees组合的发展历程, 接触不同地区的音乐, 深化对音乐的认识, 提高音乐素养。在小组合作互动中,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分享意识。

4.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课前制作与阅读课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录制有The Monkees歌曲的磁带或CD, 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获取The Monkees组合发展历程的信息;训练学生掌握、理解文章细节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在体验中与人合作的能力。

2.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通过阅读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各种阅读技巧;训练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要全方位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一) 准备教材及教学模式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 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 设计教学模式。

(二)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师应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在查找The Monkees相关信息的过程中整合资源利用策略的能力。教师课前应制作与阅读课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准备录有The Monkees歌曲的磁带或CD。

(三) 准备辅助教学器材

教师应检查多媒体的调试、黑板、粉笔等辅助教学器材, 为开展教学活动做准备。

三、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 up (13 mins)

1.Teacher introduces a famous saying about music:Music is fun and is for your spirit.

2.Ask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guess the types of music.

3.Ask students to listen and guess the types of music.

4.Ask some students to show their music talent in class.

【设计说明】首先用一位著名音乐人的话来引出音乐带给人们的快乐, 尤其是在精神上。接着用两种竞猜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种类:一是观察八幅图片中音乐的表现形式、乐器搭配、代表人物和乐手风格等, 以此识别出音乐类型;二是听音乐辨别音乐类型。这一环节所介绍的音乐形式是大众所熟悉的古典音乐、摇滚乐、管弦乐、说唱乐、民族音乐、爵士乐、乡村音乐、合唱音乐。最后,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不同的音乐风格。教师的导入和学生的三个活动衔接自然, 分别从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和展示等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 由感知音乐魅力到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轻松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到音乐上来, 同时鼓励学生体验小组合作, 类似乐队的演唱, 为阅读“并非乐队的乐队”做好铺垫。

Step 2:Pre-reading (2 mins)

1.Ask students if they know the band—the Monkees.

2.Watch a short video about the Monkees.

3.Ask students to ask som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title of the reading.

【设计说明】播放一段门基乐队的视频, 使学生亲耳听、亲眼目睹门基乐队的风格特点,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 引导学生围绕阅读的标题提问题 (5wh-1how) , 猜文章意思并写下问题, 训练学生根据标题预测全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这样带着问题和思考去阅读会更有效果。

Step 3:Reading (15 mins)

1.Skimming

(1) Skim the passage to ge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2)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match the main idea with each paragraph.Five minutes later,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

Para 1.Dreaming of being a famous musician or singer.

Para 2.How musicians form bands.

Para 3.How the Monkees got their start.

Para 4.How the Monkees become serious about the music business.

2.Scanning for information

Students are asked to read and find out the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1) Most musicians meet and form a band because they like to write and play music.

(2) The TV organizers had looked for five mu sicians who were lovely and who could make good music.

(3) Each week the group that was called“The Beatles”would play a song or two written by other musician.

(4) “The Monkees”broke up in about 1970, but reunited in the 1980s.

3.Detailed reading

Students read carefully to fill in the form with proper words.Several minutes later, some students read their answers (见图1) .

【设计说明】分三个层次设置阅读目标: (1) 略读:概括全文大意和归纳段落大意; (2) 查读:判断句子正误, 了解内容和表达; (3) 细读:完成具体信息的填写, 充分理解文章的每一个细节。分别教会学生使用三种阅读技能, 从句法和篇章结构相结合来理清文章脉络并且启发学生思考成功之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Step 4:Thinking (2 mins)

1.Ask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road of success from the text.

2.Ask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title“The band that wasn’t?Why isn’t it“The band that isn’t?”

【设计说明】思考是阅读的延伸, 是反思与收获阅读带来的种种结果。 (1) 从文章角度, 思考什么是成功之路。教师可利用图表帮助学生回顾乐队的发展历程, 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 文章的标题如果是The band that is, 与现在的标题有什么差异?这个问题是对文章内容的适度展开, 也是学生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观点的好机会。它不需要标准答案, 学生可以自由地与其他同学交换对于标题的看法和想法。

Step 5:Language study (10 mins)

1.Underline the sentences with“prep+which/whom”from the text.

2.Make a story speech following the example below.

3.Work in groups to sing it aloud.

4.Present your story in class.

Example:I would like to thank Mr Zhang, with out whom I would never have learned to play footbal well.He taught me to dribble the ball, for which will always be grateful.It is a basic skill in football The ways in which he encouraged me have gradually built my confidence.He is a man for whom I have th highest respect.

【设计说明】在这个环节, 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本单元的重点语法所在的句子并观察总结, 然后模仿例句编写一个小故事 (小组合作) , 像一个乐队一样把它唱出来, 在语法学习的同时享受音乐的快乐。

Step 6:Homework (1 min)

1.Finish off the test in different levels. (Level A and Level B)

2.Learn to sing one of the songs by The Monkees

【设计说明】作业分层有助于保持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 学唱英文歌可以让学生在唱歌的同时学习英文。

附: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由于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课件, 所以板书比较简单。

四、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的目的是“畅享音乐与英语”, 这节英语课在不同类型的音乐声中开始, 在唱响英语的歌声中结束。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聆听, 了解不同的音乐类型;通过提前录制的视频, 展示与欣赏自己和同学的音乐天赋;通过多层次地阅读, 了解一个流行乐队的历史并思考其成功之道;通过模仿与再创作歌曲唱出学习小组的英语故事;通过课后作业学唱门基乐队的英文歌, 使音乐与英语密不可分, 使快乐与轻松贯穿整个课堂。从整体上来看, 这堂课非常成功。当然, 也有些许不足之处, 比如, 有些学生觉得自己“五音不全”, 总是羞于张口, 参与活动时扭扭捏捏, 教师应该多鼓励这类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专家点评

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 尤其是学科迁移法, 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音乐才华的机会和语言学习运用的场景, 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升华情感, 思考成功之路, 让学生在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学习英语。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信息量大, 重点突出;教学过程设计合理, 体现了情感教育和文化的渗透;教学方法灵活, 学生活动贯穿始终, 很好地实现了知识、能力与情感的三维目标。其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和二次开发。该课时的教材编排内容是“热身”“阅读”和“理解”三个部分, 教学设计者将“语言学习”和“练习册”中的部分内容巧妙地融入本课教学。此外, 作者增设了一个看图识音乐的任务,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和注意力, 培养其细致观察力。“读前”环节, 作者大胆扩充教材, 增加了观看“门基”乐队演出的视频以及小组音乐才华展示的活动, 所设计的活动既源于教材, 又不拘泥于教材。

二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新颖别致、寓教于乐, 注重文化和德育渗透。本节教学设计在“热身”环节,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或者单独表演, 大胆展示音乐才华;“读后思考”启发学生积极讨论思考“门基”乐队的成功之路;在“语言学习”环节设计尤其匠心独用:鼓励学生像一支乐队那样合作, 用音乐演绎自己小组的英文故事。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兴趣盎然。

三是独特的课后作业。书面作业的分层布置, 既有针对性, 又有可操作性。学唱“门基”乐队的歌曲, 这样别出心裁的作业定会深受学生欢迎。

四是注重阅读技能和学法的指导。作者在常见的阅读环节“读前”“读中”“读后”中分别就不同阶段的阅读任务和阅读技巧进行了明确细致地指导。

五是教学过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始终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不仅在音乐声中听说英语, 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品味音乐的味道, 还在一系列的读后活动中思考乐队的成功之路带来的启示。

总体来说, 该教学设计将音乐与英语学习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做到在阅读中思考人生, 在娱乐中培养品格。

附:导学稿

Step 1:Warming up

1.Translation:Music is fun and is for your spirit.______________.

2.List types of music you know.____________.

3.Your talent show is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2:Pre-reading

1.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Monkees.

“The Monkees”is a band that was first popular in the 1960s in America.Unlike most bands of the time, the Monkees were not formed by its members but rather by TV producers.They were a fictional band in the TV show of the same name.The band was composed of Mike Nesmith, Mickey Dolenz, Davy Jones, and Peter Tork.All the members had some musical experience.Let’s come to the reading—The Band That Wasn’t and find more about them.

2.Look at the title The band that wasn’t.Try to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title.

(1)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

Step 3:Reading

1.Skimming

(1)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Match the main idea with each paragraph:

2.Scanning

Ar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true or false?

(1) Most musicians meet and form a band because they like to write and play music.

(2) The TV organizers had looked for five musi cians who were lovely and who could make good music

(3) Each week the group that was called“Th Beatles”would play a song or two written by othe musician.

(4) “The Monkees”broke up in about 1970, bu reunited in the 1980s.

3.Careful reading

Complete the chart with proper words (见图2) .

Step 4:Thinking

1.Retell the passage and think about what led to their success.

They succeeded because___________________

2.Why the write chose the title“The band that wasn’t”instead of“The band that is”is tha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5:Language study

1.Find out the sentences containing prep+which/whom

(1) .

(2) .

(3) .

2.Write your own passage to replace the underlined and sing it aloud.

Your story:.

Homework

1.Take different exercises according to your own level.

Level A:advanced exercises

(1) Retell the text using the notes.

(2) Finish off the NMET attributive clauses.

Level B:basic exercises

(1) Learn the useful expressions by heart.

(2) Finish off the workbook.

2.Learn the song

I am a believer

—by the Monkees

I thought love was only true in fairy tales

Meant for someone else but not for me.

Love was out to get me

That is the way it seemed.

Disappointment haunted all my dreams.

Then I saw her face, now I am a believer

Not a trace of doubt in my mind.

I am in love, I am a believer

I couldn’t leave her if I tried.

I thought love was more or less a given thing.

篇9:人教版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是天气要素的分解诠释,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自然延伸,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从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选材,涉及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图表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树立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体现地理学科以人为本的出发点。

二、设计思路

以“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参与活动为形式,在学生的亲身体验、研究探索中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合作学习为方式,由学生集体探究合作完成相关主题,培养其团结协助精神;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提高其参与热情,增强课堂生动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降水的概念;阅读降水量柱状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知道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根据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降水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了解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降水的意义、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通过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降水的季节变化;世界降水的分布。

难点: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使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愉快学习。

六、教学过程(表1)

上一篇:关于会计生实习报告下一篇:浅谈文言文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