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员资格

2024-07-04

仲裁员资格(通用6篇)

篇1:仲裁员资格

仲裁员的资格和职责

作者:胡燕来 所属栏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仲裁员可以为专职仲裁员或者兼职仲裁员,兼职仲裁员与专职仲裁员在执行仲裁公务时享有同等权利。专职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从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专门从事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人员

仲裁员可以为专职仲裁员或者兼职仲裁员,兼职仲裁员与专职仲裁员在执行仲裁公务时享有同等权利。专职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从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专门从事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人员中聘任,兼职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从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行政部门唧八早、耳会工作者、专家、学者和律师中聘任。

仲裁委员会成员均具有仲裁员资格,可由仲裁委员会聘为专职或兼职仲裁员。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设仲裁员名册。仲裁员应当公道、正派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曾任审判员的;(2)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3)具有法律知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工会等专业工作满五年的;(4)律师执业满三年的。

根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的规定,仲裁员的主要职责包括:(1)接受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交办的劳动争议案件,参加仲裁庭;第十章 劳动争议的救济途径(2)进行调查取证,有权向当事人及有关单位、人员进行调阅文件及档案、询问证人、现场勘察、技术鉴定等与争议事实有关的调查;(3)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提出处理方案;(4)对争议当事人双方进行调解工作,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5)审查申诉人的撤诉请求;(6)参加仲裁庭合议,对案仵提出裁决意见;(7)案件处理终结时,填报《结案审批表》;(8)及时做好调解、仲裁的文书工作及案卷的整理归档工作;(9)宣传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政策;(10)对案件涉及的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文章来源:胡律师网)

篇2:仲裁员资格

(PPT+自己总结)

第一章:

1、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2、工资总额有哪些部分构成(abcdefgh)

A计时工资;b计件工资;c奖金;d津贴和补贴;e加班加点工资;f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g产假工资;h婚丧假工资。

3、以下项目不属于工资范围的(abcdefghi)

A国务院颁发的发明创造奖;b劳动保险和员工福利;c离休退休人员待遇;d劳动保护的各项支出;e讲课费、稿费;f出差补贴;g自带车辆、自带电脑的补贴;h企业股票分红;i医疗费、生活补助费;

4、员工离职,企业以尚未解除劳动合同为由申请劳动仲裁的,新单位的仲裁地位(b)

A共同当事人;b第三人;c被申请人;d旁听人员

5、企业与员工约定劳动合同期限为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试用期最长约定为(b)

A一个月;b两个月;c三个月;d六个月。

6、哪些情形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7、案例:员工甲因个人购房需要向部门主管乙借款3万元,承诺二年后归还,借款一年后甲提出辞职,乙要求甲离职时归还借款,因此发生争执。问:是否是劳动争议?

8、案例:员工甲因疏忽大意在工作中受伤致残疾,市劳动局认定甲不是工伤,甲对劳动局的认定不服,与劳动局发生争议。经过劳动保障厅的复议,认定甲是工伤,并被评为九级伤残,甲向社保局要求支付工伤待遇,社保局拒绝支付,甲与社保局发生争议。问:是否是劳动争议?

9、案例:小梅经过老乡介绍到某个体餐馆(经过工商局登记注册的个体经济组织)送外卖,每天工作时间为上午11点至下午14:30,双方就劳动报酬问题发生争议。问:是否是劳动争议?

10、案例:某加工厂未办理工商登记非法从事奥运标志产品的加工,2008年1月8日招用5名外省农民工从事保安、清洁员、保育员等工作,2008年3月8日农民工以加工厂拖欠工资为由申请仲裁。问:是否是劳动争议?

11、案例:小陈是某银行的金融服务专员,因其2012年考核为不合格,银行未向其发放2012年绩效奖金。2013年9月银行因其怠工且受到两次以上的警告后仍无改善,以其严重违反规章制度解除双方的劳动合同。小陈要求银行支付2012年绩效奖金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小陈主张其工资为4000元/月,银行主张其工资为3000元/月。

12、哪些情形不属于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的: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生的社会保险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住房公积金及纳入住房管理委员会管理的住房货币补贴征缴及发放纠纷;家庭个人与直接雇请的家政服务人员间的纠纷;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在校学生,经学校统一组织、批准从事勤工助学活动期间与单位发生的纠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单位对其作出警告、记过、开除等处分发生的纠纷。

13、其他不属于劳动仲裁受案范围的:通信企业、邮政企业、农村信用合作社中与上述单位订立书面代办协议的代办员,双方定力的是代办协议,非劳动合同,因履行代办协议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签订代理合同的保险个人代理人,保险代理人于保险人形成的是委托代理关系,不够成熟劳动关系;证券经纪人,证券公司于证券经纪人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不构成劳动关系;单纯的差旅费争议、因返回财物、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经济扣罚、内部承包、租赁合同等引发的争议及用人单位与作为干单位股东的劳动者发生的争议等不属于劳动争议。

14、仲裁管辖规则:关于合同履行地优先管辖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15、委托权限问题:委托代理分为一般代理和特别授权的全权代理(可代为承认、放弃、变更仲裁请求,进行和解、调解等行为);无明确授权或仅写“全权代理”的不能视为特别授权的全权代理。

16、下列材料中属于证据的有:()

A、劳动合同;B、《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C、《××公司关于薪酬管理的规定》;D、电子邮件;E、未经允许进行的谈话录音;F、单位人事经理对处分过程所作的陈述;G、笔迹鉴定结论

17、举证责任规则:《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18、诉讼时效的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19、案例:劳动者甲2000年3月入职某电器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至2013年3月。(1)甲一直在公司工作,2011年11月30日申请仲裁要求入职以来的加班工资;(2)甲与公司于2012年11月1日解除劳动合同,并于2012年11月30日申请仲裁要求入职以来的加班工资。20、案例:赵某2009年1月1日进入某工厂,工厂拖欠其2013年6月至8月的工资5000元,刘某2013年9月8日辞职,并于2013年9月15日书面要求工厂支付拖欠的工资,工厂书面承诺于2013年10月31日前支付,至2013年11月16日工厂仍未支付,刘某于2013年11月20日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2013年11月25日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以存在争议为由建议刘某申请仲裁。刘某于2014年1月10日发生交通事故,住院治疗至2014年2月20日,出院后刘某最迟应于何时前申请劳动仲裁?答:2014年11月19日。21、22、仲裁时效中止与中断。

该地区13年最低工资标准为1600元,员工试用期满基本工资为1800元,同等岗位最低工资为2200元,问员工试用期工资最低不得低于(c)

A1442元;b1080元;c1760元;d1600元。以下哪些情形员工需要向企业支付违约金(bc)

A保护商业秘密协议约定的违约金;b因为未遵守培训协议而支付的违约金;c违反竞业禁止协议而支付的违约金;d员工迟到被企业扣款的。

第二章:

1、企业未签劳动合同向员工支付二倍工资差额的最长期限为(b)

A10个月;b11个月;c12个月;d13个月。

2、哪些情形属于工伤的:

3、回避规则:方式——自行回避与当事人提出回避。范围:仲裁员、书记员、鉴定人、勘验人及翻译人员。回避情形: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4、一裁终局:小额争议—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以仲裁结果为准而非以裁决申请为准;分项计算。社会保险待遇。

5、申请撤销裁决书的情形: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不属于劳动争议处理范围。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6、哪些情形视同工伤的:

7、哪些证据可以作为劳动关系的凭证:

8、工资是用人单位基于劳动关系,按照劳动者提供的数量和质量,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本人的全部劳动报酬。

9、工资的组成: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延长工作时间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属于劳动报酬性的工资收入等)。

10、不属于工资的范围:用人单位按照规定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动保障和安全生产监察行政部门规定的劳动保护费用,按照规定标准支付的独生子女补贴、计划生育奖,丧葬费、抚恤金等国家规定的福利费用和非劳动报酬性的收入。

11、案例:王先生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约定实行“年薪制”,按月薪5000元的标准,期满一年后一次性发放再加额外奖金。于是,该公司一年只发一次工资给王先生,这合法吗?答:《劳动法》第50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7条也指出:“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这家公司的做法,明显违反了“月”、“至少每月支付一次”的规定,公司的做法属于欠薪。按照法律规定,公司至少应当按每月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标准向王先生预付工资,期满时再行结算。

12、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13、不适用最低工资标准的:

A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有迟到、早退、旷工等违纪行为;B企业下岗待工人员;C因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处于医疗期内人员;D处于非带薪年休假期间的人员。

14、最低工资不包括;加班加点的工资;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用人单位通过贴补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入。

15、代扣工资的限制:个人所得税和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费用;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劳动者因本人原因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依法要求其赔偿,并需从工资中扣除赔偿费的,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收入的20%,且扣除后的剩余工资不得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16、停工歇业期间工资发放标准: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用人单位停工、停产,未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最长三十日)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正常工作时间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可以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按照双方新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用人单位没有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当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支付劳动者生活费,生活费发放至企业复工、复产或者解除劳动关系。

17、以下哪些项目不属于最低工资(abcde)

A加班工资;b高温、低温津贴;c中班、夜班津贴;d有毒有害作业环境的津贴;e福利待遇。

18、员工连续旷工(ac),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按生效员工手册规定的旷工日期;b15日;C15个工作日;d口头解除劳动合同通知的日期。

19、哺乳期待遇为(d)

A不低于个人基本工资60%;b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c不低于个人工资标准70%;d不低于个人工资标准的75%。20、

21、劳动法律法规范围内的供养亲属的范围(abcde)哪种条件可以享受哺乳期待遇: A配偶;b超过60岁父亲,超过55岁母亲;c未成年子女;d超年龄的外祖父母;e未成年的外孙子女

22、非法用工单位员工死亡的,非法用工单位的赔偿责任为(abcd)。

A、医疗费;b护理费;c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交通费;d一次性赔偿金

23、员工在其他单位工龄为7年,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为4年,现员工在假期打篮球骨折,享受的医疗期为(b)。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2个月。

24、劳动争议仲裁的仲裁原则为(abc)

A合法原则;b公正原则;c及时原则;d效率原则。

25、企业注册地在广州,劳动合同约定员工履行地为东莞常平,后企业以邮件通知方式通知员工在企业深圳办公室(未进行工商登记),问员工可以在(abc)进行仲裁。A广州;b常平;c深圳;d惠州。26、27、28、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构成(时效中止)。非因公受伤医疗期待遇:

综合工时: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其他。

29、案例:关于2015年9月3日放假的性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休假:能安排补休的,支付工资并安排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不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工资报酬。30、案例:假设张某已经怀孕8个月,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应当对张某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B.单位不得对张某延长工作时间;C.单位不得要求张某进行夜班劳动;D.张某生育应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

31、带薪年休假: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32、33、34、认定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非因公受伤医疗期期限: 停工留薪期待遇: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其他情形。35、36、员工工伤,用人单位承担责任的项目: 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的时间限制(c)。

A60日内;b180日内;c1年;d45天。

37、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案卷保管期限为(ad)。

A调解结案的,不少于5年;b调解结案的,不少于2年;c裁决结案的,不少于5年;d裁决结案的,不少于10年。

38、被申请人应在(b)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逾期没有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程。A5日;b10日;c15日;d30日。

39、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申请延期开庭的,当事人应提前(a)向仲裁庭提出延期开庭申请。

A 3日;b 5日;c10日;d15日。40、41、42、以下(abc)情形的,需要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审理案件: 仲裁委员会的职责: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先决仲裁。

A十人以上劳动案件;b本地区范围内影响较大的案件;c其他仲裁委认为应该仲裁庭审理的案件。

43、44、45、以下()情形,企业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当事人应在(1年内)内提起劳动仲裁。如何认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46、

47、以下()情形,不属于劳动争议的:

员工起诉个体工商户的,(应起诉个体工商户字号,并列明工商户户主的基本信息)。48、49、50、以下()情形,构成仲裁时效的中断。

员工达到退休年龄,企业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员工达到退休年龄,企业继续聘用该员工,现企业与该员工构成(劳务关系)。51、52、以下()情形,认定员工被安排到新单位。

双方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竞业禁止补偿金标准不得低于(员工基本工资的30%,也不得低于最低工资)。

53、竞业禁止协议履行中,企业提前终止该协议的,员工有权要求企业赔偿(3个月竞业禁止补偿金);

54、企业未经过告知工会征求意见的程序,在(申请仲裁)之前补正的可以认定有效。

55、员工因参加工会活动被解雇的,企业应赔偿员工(员工收入2年的赔偿,并赔偿经济补偿金)。56、57、58、59、工伤中,以下()情形的属于“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形。以下哪些情形属于劳动争议();

企业破产时,员工(可以)直接向法院进行起诉。

劳动者与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因用工关系产生的争议:该单位或出资人为当事人;借用他人营业执照的,被借用营业执照的一方列为当事人。60、用工单位以下行为无效,劳动者年限和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连续计算:为使劳动者工龄归零,迫使劳动者离职后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通过设立关联企业,在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交替变换用人单位名称的;通过非法劳务派遣的;其他明显违反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的行为。61、加班工资计算基数为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不包含奖金、津贴、补贴等项目。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62、仲裁委员会的特点:组成是法定的,是由法律规章规定的;组成成员的广泛性,“大三方”原则;组成人员是单数;政府在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中居于主导地位。63、仲裁委员会的职责:聘任、解聘专职或者兼职仲裁员;处理争议案件;讨论重大或者疑难的争议案件;对仲裁活动进行监督。64、以下情形组成仲裁庭:处理下列争议案件应当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设首席仲裁员:十人以上集体劳动、人事争议;有重大影响的争议;仲裁委员会认为应当由三名仲裁员组庭处理的其他案件。65、仲裁员“五制”:首问责任制、全程代理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66、仲裁员“四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依据公开、办事时限公开、办事结果公开。67、延期审理的理由:案情复杂;当事人有正当理由不能正常到庭;需要补充新的证据;其他可能延期的情况。68、中止审理的理由:出现案件处理依据不明确而请示有关机构的;需要等待工伤认定、伤残等级鉴定、司法鉴定结论的;公告送达期间;其他需要中止审理的客观情形。69、案例:谢某与某娱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约定谢某在公司第一员工饭堂任厨师,月薪4000元。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公司员工减少,公司决定关闭第一员工食堂,通知谢某到售票处工作,并将谢某月薪调整为3000元,谢某嫌工资低拒绝到售票处上班。问:公司能否解除劳动合同?答: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70、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即是公民的权利又是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71、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72、案例:王某(男,年满61岁)应聘到某酒店担任停车场管理员,双方口头约定王某每天上班6小时,每星期休息1天,公司按月向王某发放固定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后王某在上班时受伤。王某认为其属于工伤,要求确认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并要求支付每月报酬与最低工资的差额及休息日加班费。问:王某要求是否合理?答:达到退休年龄,劳动关系终止。王某与用人单位是劳务关系。因此,上述请求没有法律依据。73、案例:林某将出资购买的车辆挂靠登记于某公司,并与公司签订《运输合同》,承揽货物运输业务,林某以个人名义雇请龚某开车,龚某日常工作由林某安排并由林某按月支付报酬。龚某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及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林某承担连带责任。答:个人购买的车辆挂靠其他单位且以挂靠单位的名义对外经营的,根据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精神,其聘用的司机与挂靠单位之间不具备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不宜认定其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74、案例:李某以某车队(未经登记)名义与某客运公司签订承包协议,将自有车辆挂靠登记于公司名下并负责聘请、管理车队司机。李某招用田某驾驶挂靠车辆,田某的日常工作由李某安排并从李某处领取劳动报酬。田某以公司为被申请人,李某为第三人提起仲裁申请,要求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及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答:非法用工单位聘用劳动者,只有工资、加班费、经济补偿,没有二倍工资差额。75、案例:唐某到一家工厂面试时,一辆运载机器的叉车驶入厂房,在准备卸货时机器向外偏斜,站在旁边的唐某便用手帮忙搀扶,结果机器没扶稳,反被压伤右手。问:唐某为申请工伤认定要求确认与工厂存在劳动关系,能否支持?答:不能,劳动关系是自用工之日起建立。76、劳动争议制度的特点:三方性:政府、工会、雇主协会;自愿性和强制性并存:调解自愿、“一裁两审”(小额诉讼);注重调解:贯穿整个争议处理过程;简便与及时性:设立独任仲裁制度、部分案件一裁终局、先行裁决、先予执行等;免费原则。77、78、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合法;公正;着重调解;及时处理。试用期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79、重点案例:段某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段某因在工作中摔伤而处于植物人状态,一直住院治疗。段某入院后,单位承担全部费用,并与段某家属签订协议,同意对段某按工伤处理。段某受伤一年后,单位停止支付费用。段某伤情经司法鉴定为一级伤残。随后,段某家属要求单位支付工伤待遇。单位认为是否属于工伤应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双方无权协商确定,段某要求支付工伤待遇没有依据,但同意按非因工负伤给付相关待遇。解答:本案争议焦点在于:段某未经工伤认定能否按协议享受工伤待遇?从申请工伤认定的法律责任来分析;从双方的法律关系来分析;从《协议书》的法律效力来分析。80、案例:许某等70多人共同委托律师张某(一般代理)提起仲裁,要求某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及补缴社会保险,张某到庭参加仲裁并与某公司达成如下调解协议:某公司支付许某等经济补偿后不再为许某等补缴社会保险,协议履行后许某反悔。问:如何处理?仲裁庭根据双方调解协议出具调解书并送达,许某等领取经济补偿后,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补缴社保。劳动监察部门建议仲裁撤销调解书。

81、终局裁决的范围:

篇3:仲裁员资格

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以裁决具有高公信力、全球性执行力闻名世界。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 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解决了不少案例, 可见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对解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纠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使我国仲裁法与国际先进的新加坡国际仲裁法接轨以及加强我国仲裁机构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冲突解决机制中所处得地位与作用, 笔者以仲裁员相关制度为切入点, 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中新两国的仲裁员制度。

(一) 中国仲裁法有关仲裁资格的规定

我国法律法规对仲裁员资格进行全面的规定。首先, 从任职资格来看, 我国《仲裁法》规定了仲裁员的“身份”条件, 即现任审判员、现任检察员不能受聘为仲裁员。同时, 还规定了仲裁员的专业水平, 即要求曾任法官、律师、仲裁工作人士从事法律职业工作八年以上;要求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的人员具有高级职称;具有法律知识、从事经济贸易等专业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的。此外, 国务院《重新组建仲裁机构方案》规定, 国家公务员经所在单位同意, 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 可以受聘为仲裁员。其次, 从仲裁名册规范来看, 我国《仲裁法》未使用强制名册的概念, 但是各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规则和仲裁实践中, 当事人只能在仲裁委员会送达的仲裁员名册中选定仲裁员。换言之, 我国采取强制性仲裁员名册的做法。再次, 从仲裁员名册信息来看, 我国各仲裁委员会名册按专业设置, 多数名册仅显示姓名、职称 (职务) 、专长、国籍等信息, 仲裁员名册中的信息过于简单。

(二) 新加坡有关仲裁员的法律规定

首先, 《新加坡国际仲裁法》条文中并没有直接规定仲裁员的资格条件, 而是由2010年《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仲裁规则》第10条规定仲裁员标准。第一款规定任何仲裁员必须始终保持独立和中立, 不得有任何为当事人代言辩护的行为。该规定属于原则性规定, 并不涉及对仲裁员的具体要求。第二款和第三款, 从主席的职能角度出发, 规定主席在依照本规则指定仲裁员时, 确保指定仲裁员的独立性和中立性, 同时, 还应当考虑仲裁员是否具有充足的办案时间以及仲裁员的专业知识、经验、人品和过往表现。①第四款至第六款立足于仲裁员自身维护独立和中立, 要求仲裁员在合理的时间内向对方当事人、其他仲裁员或者主簿披露其存在独立性、中立性合理怀疑的情况, 并在出现本规则规定的回避条件和更换程序条件时, 适用本规则第十一条至第十四条进行处理。本规则第七款从当事人行为规范的立场, 要求当事人不得单方面与任何仲裁员或当事人待指定的候任仲裁员就案情相关事项交流意见。

其次, 《新加坡国际仲裁法》与2010年《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仲裁规则》并没有出现仲裁员名册一词。从新加坡国际仲裁官网发布的公告中我们发现, 一旦当事人将纠纷提交新加坡国际仲裁机构解决, 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将不同行业不同国籍的仲裁员名册交由当事人选定仲裁员。当事人可以根据该中心推荐的名册选定仲裁员, 也可根据《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仲裁规则》第六条第五款“对任何一方当事人曾提议的任何仲裁员人选, 主席有权自主指定为仲裁员”而拥有对候任仲裁员的提名权。由此我们可以推定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在仲裁实务过程中提供专家名册, 属于推荐性质的名册, 并不具有强制性。

二、中新有关仲裁员法律规定的评析

首先, 严苛的仲裁员规定导致我国仲裁员资源匮乏。2013年杭州首次公开招考仲裁员只有86名符合报考条件, 最终只有约50名人员获得仲裁员资格。截止到2004年, 浦东国际仲裁中心拥有430多位仲裁员。②可见, 高门槛的仲裁员准入规则致使仲裁员稀缺, 更重要的是很容易使仲裁陷入技能垄断境地, 致使仲裁机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其次, 我国各仲裁委员会要求当事人从仲裁机构提供的仲裁名册中选择仲裁员。在此规定下, 当事人丧失了从名册之外提名仲裁员的机会, 即当事人的选定权受到了限制。再次, 我国各仲裁委员会提供的强制性名册是“简化级”名册, 双方当事人尤其是不同国籍的当事人难以了解仲裁员的相关资历、道德品质、仲裁能力、宗教信仰等情况, 使得当事人不能选择合意的仲裁员, 进而削弱当事人对仲裁员的选定权。可以说我国仲裁法有关仲裁员的规范从表面上看是对仲裁员的限制, 实质上是侵犯当事人仲裁权利, 降低国际商贸纠纷当事人选择我国仲裁机制适用机率。

新加坡对仲裁员资格条件不做直接规定, 仅要求仲裁机构和法院尊重当事人对仲裁员的直接约定或者间接约定, 并要求任何仲裁员必须保持独立和中立, 不得私下接触当事人或为当事人代言辩护的行为。新加坡这一做法保证了其吸纳仲裁员的开阔性, 使得新加坡国际中才中心拥有由当地及国际专家组成, 并涵盖海上保险和航运、国际贸易投资、银行金融等不同领域的仲裁员名单。可以说, 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通过“刚”的手段———以“独立、中立”为准则严格控制在册仲裁员的资格, 保证仲裁员的质量;通过“柔”的手段———不强制当事人在名册中选择仲裁员, 使得仲裁机构有充足的仲裁员协调当事人解决经济纠纷, 从而保证当事人对仲裁员的选定权, 进而使得新加坡的国际仲裁机制能够脱离法院干预, 使得新加坡具备更多的优越条件, 加快其建成亚洲地区国际仲裁中心的步伐。

三、我国仲裁员相关规定的改革路径

为了缓解我国目前仲裁员人数稀缺问题, 发挥仲裁机制高效率、高自主性的作用, 提升我国商事仲裁机制在国际商事贸易中的权威。笔者提出, 我国仲裁法应采纳新加坡国际仲裁规则的做法, 仅对仲裁员作出“独立、中立”等原则性基本性的规定, 减少对仲裁员资格的要求, 进而保证充足的仲裁员人数。因为充足的仲裁人员队伍对快速建立仲裁庭进而高效解决商事纠纷有决定性作用, 尤其是目前国际商事贸易的背景下, 当事人更强调仲裁机构作出裁决的速度与效率, 我国不得不顺应国际商事贸易的发展, 不得不想方设法解决仲裁员匮乏的问题。从程序公正的角度来看, 充足的仲裁员能保证仲裁程序顺畅、及时进行, 从而保证仲裁程序的合法性、公正性。缘于保护当事人选定权, 保证仲裁实质正当性和程序正当性, 发挥仲裁自主性原则的作用。兼之考虑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 中国的仲裁机构会承担更多的贸易纠纷案件, 笔者认为, 我国仲裁法对仲裁员作出“独立、中立”等原则性的同时, 还应当规定丰富仲裁员名册信息。具体操作方法是披露国籍、信仰、学历、研究方向、工作及行业背景等信息, 便于当事人尤其是国外当事人从多维度信息中全面考虑选择仲裁员, 从而保证当事人的选定权。依法对当事人选定仲裁员权利进行保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保障仲裁程序的合法性, 使得仲裁裁决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因此, 笔者建议, 在丰富仲裁员名册信息的同时, 我国的仲裁员名册应改推荐性, 保证当事人对在册仲裁员不满意时, 可以向仲裁机构提供其指定的仲裁员信息。但是, 这种情形下, 仲裁法应将仲裁机构认可当事人在名册以外指定仲裁员设为前置程序,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仲裁的质量。

摘要:基于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的重要地位, 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中国与新加坡国际仲裁机制中仲裁员相关制度的差异, 评析中新仲裁员相关规定, 寻求我国有关仲裁员规定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中国仲裁法,新加坡国际仲裁法,仲裁员

注释

11李莉, 乔欣.东盟国家商事仲裁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61.

篇4:浅析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

摘 要 仲裁员责任制度是保障仲裁公正性的关键。我国目前有关仲裁员责任的法律规定定位模糊,简单粗略,缺乏可操作性,“枉法仲裁罪”也存在司法过度干预仲裁之嫌,很难在司法实践中有效地保障仲裁活动。为了使仲裁员责任制度在仲裁活动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保障作用,我们要进一步探讨仲裁员责任制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重新审视现行立法对仲裁员责任规制的合理性,并结合世界各国通行的仲裁员责任理论,对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进行思考,以期对其进行完善,更好地服务于整个仲裁活动。

关键词 仲裁员责任 责任论 豁免论 有限豁免论 完善

作为一种争议解决方式,仲裁因其自身独有的公正性和高效性而备受民商事活动当事人的喜爱。仲裁员是仲裁制度的灵魂,在仲裁活动中拥有一裁终局的权力,决定着仲裁的结果和仲裁当事人的成败,拥有权力便存在滥用权力的可能,因此,为保障仲裁的质量,法律在赋予仲裁员大量权力的同时,也应当重视仲裁员义务的规范,并通过建立仲裁员责任制度来救济当事人在仲裁活动过程中因仲裁员不履行或不当履行义务而受到的损害。

一、仲裁员责任制度概述

(一)仲裁员责任的含义和内容

仲裁员的责任,是指仲裁员在履行其职责时因存在法律规定的过错行为而对当事人或社会所承担的责任①。根据上述概念的界定,仲裁员责任的产生应当具备两个前提:首先,仲裁员的行为违反了法律或行为规范的规定;其次,违反法律或行为规范的行为应该属于仲裁员的职务行为,即行使仲裁权力进行仲裁活动的行为。只有在这两个前提存在的情况下,仲裁员才有可能承担相应的责任。

仲裁具有契约性和司法性双重性质,其在契约性基础上包含司法性因素。因此,仲裁员的责任包括三种形式,即当事人施加的责任(或称契约责任)、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②。通常,人们对于道德责任没有什么争议,由于其缺乏强制力,作用有限,因此本文不作过多讨论,而当事人对仲裁员施加的责任或者与仲裁员就责任问题达成的契约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法律责任上,受到国家法律的规范和制约。故而本文所讨论的仲裁员责任,就是指仲裁员在其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因存在法律规定的情形或者违反其与当事人之间的约定而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这里所说的法律责任通常就是指民事责任。

(二)仲裁员责任制度的必要性

首先,仲裁员责任制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仲裁员是在仲裁案件中主持仲裁活动并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作出裁决的人,对仲裁案件的进程和仲裁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享有法律赋予的一裁终局的权力,如果不受到有效的制约,该权力就有被滥用的可能。由于我国目前的仲裁员选任体系不够完善,仲裁员素质良莠不齐,实践中存在仲裁员故意不披露与当事人的利害关系、接受当事人贿赂、无故拖延仲裁程序,导致仲裁程序延期不决等现象,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同时也严重地损伤了当事人对仲裁公正和效率的信任,降低了当事人选择仲裁解决争议的积极性,长期下去必然会阻碍仲裁业的发展。

而我们所讨论的仲裁员责任制度,直接针对仲裁员的不当行为,追究其相应的民事责任,严重的甚至要追究其刑事責任。一方面可以对仲裁员起到警示作用,促使其勤勉尽职,客观公正地审理案件,对其仲裁权力形成有效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为当事人提供一种直接的救济机制,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仲裁员不当行为对当事人造成的损失。仲裁员责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会对仲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仲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对于仲裁员的责任要求不能过于严格。过于严格的责任制度可能引发仲裁员和当事人之间的紧张关系,造成当事人对仲裁员的不信任,甚至滋生当事人恶意将仲裁员牵扯进繁琐冗长的司法程序当中的现象,致使仲裁员与当事人双方对立,有损仲裁员参与仲裁的热情,不利于仲裁发展。另外,过于严格的责任制度也将导致司法较多地介入仲裁,干预仲裁活动,不利于仲裁的独立发展,容易造成仲裁诉讼化的倾向。虽然仲裁员的法律责任应当通过一定的司法途径进行追究,但从仲裁的独立发展方面考虑,司法应当尽可能少的介入仲裁活动中,否则,以司法的强势地位,很可能使仲裁变成它的附庸,丧失独立发展的空间。因此,应尽量减少司法介入仲裁的机会,避免过于严格的仲裁员责任制度③。

总之,仲裁员责任制度的目的在于督促仲裁员认真履行职责,防止其滥用仲裁权。为保障仲裁质量,确实有必要设立并完善仲裁员责任制度。同时,仲裁员行使的权力来源于法律和当事人的双重授权,体现了国家法律和当事人两方面的意志,因而法律应当为仲裁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独立自治的发展空间,不应规定过于严格的仲裁员责任,以免阻碍仲裁制度的独立发展。

二、仲裁员责任理论及各国立法考察

仲裁员责任制度的出发点是仲裁的性质,仲裁的性质是整个仲裁制度的基础。仲裁自身契约性和司法性并存的特点,使得各国对仲裁性质和仲裁员身份的认识不同,导致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于仲裁员责任问题的处理上也存在不同的理论,这些理论主要包括:仲裁员责任论、仲裁员责任豁免论以及仲裁员责任有限豁免论。

(一)仲裁员责任论

仲裁员责任论主张仲裁员应当为其在履行职务时的过错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这种理论主要来源于仲裁性质契约论,该理论认为,仲裁员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契约确立的,仲裁员由仲裁当事人或代仲裁当事人委任来提供解决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服务并收取报酬,当事人与仲裁员之间产生契约关系。该契约的条款可以规定于提交协议、相关仲裁规则、审理范围书或委任条款之中④。该理论之下,仲裁员接受当事人的指定,提供专业知识为其解决争议,并在作出仲裁裁决后接受报酬。如果当事人不给付报酬,仲裁员可以依法向当事人提出请求;如果仲裁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有懈怠行为或者有侵害当事人利益的不当行为,当事人可依照合同诉请仲裁员赔偿。

大陆法系国家普遍采取上述理论,认为仲裁员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而不给予其责任豁免权。《奥地利民事诉讼法》第584条规定:如果仲裁员不及时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其在接受任命时所承担的职责,则要对由于他的错误拒绝或迟延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同时,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也对仲裁员责任作出了类似的明文规定,也有一些大陆法系国家(如法国等)虽然没有在法律上作出明文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的做法被普遍认为仲裁员原则上要对其行为负完全的责任,不享有民事责任豁免权。

(二)仲裁员责任豁免论

仲裁员责任豁免论在英美法系国家比较盛行,主要内容是仲裁员履行仲裁职责的行为免于民事责任的追究,仲裁员对仲裁过程中因其过失或其他情况而导致的不当行为及给当事人带来的损失不承担任何民事责任。这种理论的基础是仲裁性质司法权论,仲裁性质司法权论认为,仲裁的权限和效力是执行地国法的一种让与,仲裁员作出裁决、仲裁协议的效力以及仲裁员的权力和裁决的执行,其权威完全来源于执行地国的法律,国家具有控制和管理发生在其管辖领域内的所有仲裁的权力⑤。虽然仲裁源于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但是仲裁的实体和程序规则以及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都要受到仲裁地国法的控制,当事人和仲裁员的自主权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仲裁员的地位类似于法官,是以“准法官”的身份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进行裁判,仲裁员行使的是司法或者说是准司法的职能。因此应当将给予法官的司法豁免权扩及到仲裁员,免除仲裁员的不当职务行为导致的民事责任。

仲裁员责任豁免论从保护仲裁独立发展和仲裁员独立行使职权的角度出发,给予仲裁自治最大的宽容和信任,尽可能地避免了司法介入仲裁的机会,为仲裁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环境,体现了国家对仲裁的高效、便捷优势的绝对保证和对仲裁活动的高度支持和鼓励。美国是给予仲裁员责任豁免最典型的国家,仲裁员在其义务范围内提出的诉讼,享受最大程度的豁免。

(三)仲裁员有限责任豁免论

有限的责任豁免论是上述两种观点的折衷主张,它是在批判和调和前两者之间的对立,取长补短,适应实际需要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仲裁员仅在一定的范围内享有民事责任的豁免,如果仲裁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错导致未能履行其接受指定时当事人所赋予的职责,则必须为其不当行为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承担法律责任。仲裁员故意的不法行为一般包括欺诈、索贿、收受贿赂等;重大过错主要包括:(1)程序上的过错行为,如仲裁员在处理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案件时,未按照仲裁规则的规定予以披露、申请回避;仲裁员未能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作出裁决等。(2)契约上的过错行为,如仲裁员在仲裁过程中无正当理由退出仲裁,违反了其在接受指定时对当事人所产生的契约责任;仲裁员违反保密义务,泄露了当事人的商业秘密或商业信誉等等。有不少国家已经在仲裁实践中采取这种做法,英国最新的《仲裁法》中虽明确授予仲裁员以豁免权,但也排除了其出于“恶意”作为或不作为的情况⑥。在德国,仲裁员不因其过失而对行使职务中的违约或侵权行为承担责任,但有关程序错误的责任不在免责范围中。

仲裁员责任论和仲裁员责任豁免论,根本目的都在于保障仲裁活动的公正有效,只是二者的着眼点不同:仲裁员责任论强调仲裁员必须谨慎勤勉地履行职务,减少滥用职权的可能性,而仲裁员责任豁免论的价值是保证仲裁员不受当事人的不当影响和司法的过分干预,以确保仲裁活动的独立性。二者并非绝对对立,过于强调某一方面都会造成仲裁活动的局限性。而与此同时,学者提出的有限责任豁免论,在合理的制度支撑下,既可以保证仲裁员和仲裁活动的独立性,又能确保仲裁员尽到谨慎、勤勉义务,减少仲裁员滥用职权的可能性,维护仲裁当事人的权益,是仲裁良性发展的制度基础,有利于仲裁制度的健康发展,是符合仲裁发展方向的理论。

三、完善我国仲裁员责任法律制度的思考

系统、完备的仲裁员责任制度是保证仲裁员公正、独立行使职责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仲裁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并没有明确确立仲裁员民事责任制度。相关法律的规定过于笼统,虽然列出了仲裁员承担责任的几种情形,但是对于具体的责任形式规定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无法在仲裁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这些都需要我们对此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期望对仲裁员责任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一)我国关于仲裁员责任的立法现状

我国现行法律对仲裁员责任的规定主要是由《仲裁法》和《刑法》修正案六构成的。《仲裁法》第38条规定:“仲裁员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第34条第四项)或者在仲裁案件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第58条第六项),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其除名。”我们知道,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⑦。那么,此处仲裁员承担的“法律责任”的性质是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中的一种,还是这几种责任兼而有之呢?《仲裁法》并没有明确作出规定,根据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做法,一般认为,此处的“法律责任”是指刑事责任。

《刑法修正案(六)》第20条规定,在刑法第399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399条之一:“依法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在仲裁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决,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由此,我国仲裁员的枉法裁决行为可能构成枉法仲裁犯罪,也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虽然“枉法仲裁罪”的犯罪主体仅仅笼统地称为“依法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但可以肯定仲裁员是包括其中的。

综合上述法律的规定我们发现,在我国,并没有规定仲裁员在仲裁活动中因不当仲裁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而是直接将其上升至刑事责任,这是其他国家鲜见的,这种规定与仲裁活动的契约性及司法权性的双重性质格格不入,不仅大大打击了仲裁员参与仲裁的热情,也严重损害了仲裁发展的独立性,是不可取的。

(二)對完善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的思考

1.明确仲裁员民事责任制度,扩大承担民事责任的范围

首先,针对现行规定中法律责任性质不明的问题,根据前文所述,应当明确确立仲裁员有限责任豁免论作为我国仲裁员民事责任制度的基本理论。在《仲裁法》中明确规定仲裁员对于其履行职责的行为,除非出于故意或重大过错并给当事人造成了经济损失,否则不承担民事责任。

其次,应当扩大仲裁员承担民事责任的范围。现行《仲裁法》规定的仲裁员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范围过于狭窄、用词不精,因此,应当扩大承担民事责任的范围,增加仲裁员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重大故意情形,如包括仲裁员因无正当理由辞职、违反保密义务、违反披露或回避义务、无故拖延仲裁程序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等,同时,扩充仲裁员因重大过失而导致仲裁裁决被撤销或不予执行情形下的民事责任。

2.确定承担民事责任的具体方式,增加可操作性

我国《仲裁法》对仲裁员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具体方式没有明确规定,所以缺乏可操作性,难以指导仲裁实践。为了完善仲裁员责任制度,必须明确规定仲裁员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笔者认为仲裁员的民事责任应当主要以损害赔偿的形式承担,仲裁员须赔偿其因过错行为给当事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当然,赔偿的数额应有一定的限制,因为赔偿责任主要是补偿性质的。因此损害赔偿责任可以采取部分或者全部退还当事人支付的仲裁酬金加上同期银行利息,以及赔偿当事人的为此多支付的交通费、误工费等直接损失的形式⑧。这样既方便实施,又能达到民事责任承担的目的。

3.结合我国仲裁制度现状,完善仲裁员刑事责任制度

尽管规定仲裁员刑事责任是将司法领域的法律责任直接扩大到仲裁领域,有通过司法活动干预独立灵活的仲裁活动之嫌,但是针对我国仲裁制度发展的现状,确实有用刑事责任规范仲裁员行为的必要。我国从仲裁员的选聘到仲裁员的培训、管理均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仲裁员素质良莠不齐,在仲裁中容易受到各方面影响,难免出现失公允的裁决,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严重损害了仲裁的严肃性。通过刑事立法追究仲裁员的严重违法行为,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确保其公正裁决的作用,解决仲裁发展中的问题,这是符合我国目前仲裁发展的现实需要的。

关于仲裁员的刑事责任,虽然我国刑法规定了枉法仲裁罪,但是在具体适用上仍十分模糊,按照《刑法》规定,仲裁员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决,情节严重即构成该罪,该立法规定犯罪主体模糊不清,法律规定主观性太强,不便于操作,立法用语模糊不清。所以,再行修改时,应当严格按照犯罪的构成要件修改枉法仲裁罪或对其作出详细的司法解释,明确犯罪主体和犯罪客观方面及主观方面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对仲裁员刑事责任制度进行完善。

四、结论

孟德斯鸠曾经说过:“每个有权力的人都趋于滥用权力,而且还趋于把权力滥用至极限,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仲裁员在仲裁案件中主持仲裁程序并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作出裁决,对仲裁案件的进程和仲裁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为防止仲裁员滥用权力,建立仲裁员责任制度势在必行,同时,基于仲裁解决民商事争议的独立性和高效性特点,在完善仲裁员责任制度时一定要保证仲裁相对独立发展的空间,避免司法过度干预仲裁活动。虽然目前我国法律关于仲裁员责任的规定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加以完善,但我们相信随着仲裁业的不断发展及立法的不断进步,完善仲裁员责任制度的愿望一定可以实现!

注释:

①詹礼愿著.中国内地与中国港澳台地区仲裁制度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60.

②黄进、宋连斌、徐前权著.仲裁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68.

③郭楠.论仲裁员的权力和责任.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④[英]艾伦•雷德芬,马丁•亨特.国际商事仲裁法律与实践(第四版).林一飞,宋连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7.

⑤韩健著.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0:34-35.

⑥英国1996年<仲裁法>第29条第1款:"仲裁员不对其在履行或试图履行其职权过程中的任何作为或不作为承担责任,除非该作为或不作为表明其违反了诚信原则。"

⑦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57.

⑧尹灿.论仲裁员责任.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参考文献:

[1]詹礼愿.中国内地与中国港澳台地区仲裁制度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黄进,宋连斌,徐前权.仲裁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3][英]艾伦•雷德芬,马丁•亨特等.林一飞,宋连斌译.国际商事仲裁法律与实践(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韩健著.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0.

[5]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尹灿.论仲裁员责任.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7]郭楠.论仲裁员的权力和责任.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8]黄雅屏.浅析仲裁员之责任制度.仲裁研究.

[9]李继霞.关于仲裁员法律责任制度的若干问题.山东社会科学.2009(6).

[10]黄志勇.仲裁员的民事赔偿责任之比较研究.行政与法.2005(3).

篇5:选定仲裁员申请

申请人孙琳、孙伟民请求仲裁被申请人昆明和信屋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一案,被申请人依据《仲裁规则》第二十条,选定的仲裁委员为名册之中的苏倪,首席仲裁员选定为名册之中的郑冬渝。如双方对于首席仲裁员达不成一致的请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此致

云南友元律师事务所

律师:

篇6:仲裁员工作心得的感想

一是工作要认真。我们仲裁员都是兼职的,都在从事一方面的工作,有业务精英,甚至单位或地方领导,有企业老总,有大律师等等,都重任在肩。当接受当事人选定或仲裁委指定后,要与份内工作一样安排,在时间上,精力上,质量上保证。每个案件对当事人来讲都是一件重要事情或者说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多数当事人可能一辈子就碰到这么一个案件,所以对每个案件都要高质量,严要求,做到一丝不苟。

二是程序要到位。仲裁案件从申请立案、仲裁庭的组成到开庭、审理、调解或裁决,操作程序上都有制度规定,每个环节都要按照规定办事,否则如果程序上的不到位、不合法将会导致案件实体处理的错误,所以程序一定要到位。

三是方法要和谐。仲裁庭审理案件,在依法的前提下,自始至终要体现和谐执法、和谐仲裁的精神,依靠仲裁庭特有的机制,因为至少有一位 仲裁员是当事人自己选中的、信得过的,要讲究方法,尽量做好当事人的工作,使案件能调解结案。

我从开始担任仲裁员工作,通过对近十年办案工作的回顾,对做好仲裁员工作还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做好庭审前的基础工作。

仲裁委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和仲裁委按规定选择和确定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进行审理案件,我们仲裁员接受选择或指定后,要认真、详细审阅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和提交的全部证据材料,并做好开庭审理的准备工作。针对每个案件,不同的法律关系要理清审理的思路,做好阅卷笔录,制定审理的方案,前期准备工作越充分,计划性、预见性越强,工作进展越顺利,时间成本越低。开庭尽量一次解决,如果必须开几次庭的,前后内容要衔接。庭审方案要考虑庭审中各种程序问题,可能发生的预案,要有意识牢牢掌控庭审的方向和进度。

二、营造和谐气氛,提高案件的调解率。

仲裁案件的开庭气氛需要理性与和睦,在整个开庭过程中要以营造和谐宽松的庭审氛围为基点,进行通情达理的沟通与对话,平和磋商的庭审方式,通过法律、道德、情感、习惯等综合手段,注重在庭审中发挥主动性,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调解技巧、法律知识等消除当事人的非理性对抗,积极引导当事人做出合符法律规定的基本判断,使其从内心深处产生相互理解的处理愿望,从而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同时,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仲裁的优势,有针对性地确定和解思路,耐心做好释法析理工作,公平合理、及时有效地解决纠纷。

三、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体现和谐仲裁宗旨。

仲裁制度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因此在仲裁的各个环节里都充分考虑当事人的自由选择权,如对仲裁规则的适用,仲裁员的选择,庭审时间和地点的确定,审理的时限,仲裁原则等规定,都最大程度地体现了这一仲裁理念。在开庭中,仲裁员应当适时提醒当事人,仲裁庭不是当事人的角斗场,引导当事人诚信、友好、善意的行使权利,遵从仲裁规则的指引和仲裁庭的指示,不滥用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权利。面对当事人的争论,仲裁员首先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应当如何将自愿的原则加以延伸,即在当事人自愿将争议交由仲裁之后,如何促成当事人能够进一步愿意坐下来,心平气和的探讨争议解决方法,接受仲裁庭的调解。调解也要讲究方法,有一种说法叫做背靠背工作,面对面调解,就是说当事人的工作要一方一方地做,到工作做得差不多了,然后双方坐下来进行调解。一般来讲这样做工作,调解达成协议的概率比较多一些。如果工作做到家,讲清利弊关系,即使最后调解没有成功,以裁决结案,当事人对抗的心理状态也会降低一些。绍兴仲裁委对有的裁决案件在正式裁决书出去前搞一份裁前预告,我认为这个方法很好,充分体现了仲裁审理民商事纠纷的特色,加深了仲裁庭与当事人对案件事实认定和法律运用的沟通,增加了案件处理的透明度。

四、仲裁庭团结协作,互相融合。

由于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是一个临时工作班组,每个成员的工作直接影响到案件的审理和处理。因此,仲裁庭的成员要有团队精神,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互相尊重,谦虚相行,相互分工,默契配合。仲裁员之间由于经历不同、职业不同、看问题角度方法不同,对案件的事实认定、证据判断、法律理解上出现不同,这是正常现象。首席仲裁员应该允许各仲裁员依公正中立的立场发表意见进行探讨、争论,互相之间要尊重,要以建设性的态度、合作精神办案,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最后形成一致意见。

最后说下制作裁决书。仲裁审理结束后,要起草制作一份说理透彻、论证缜密、认定事实准确、适用法律恰当的裁决文书。裁决书重在“说理”,体现以理服人的原则,达到胜败皆服,案结事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目的。要对案件争议,当事人双方主张、主要观点、理由、证据认定与否,以及仲裁庭的主要意见和理由都有交代。

仲裁员工作心得的感想范文4:

我是济宁市诚信公证处的一名公证员,20__年被济宁仲裁委员会聘任为仲裁员。担任仲裁员当然很荣耀,但如何才能优质高效地完成所担负的仲裁任务?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仲裁员,不辜负双方当事人的重托?如何提高仲裁的信誉度和公信力,这是我多年来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仲裁委组织的各类学习、沙龙活动和向成功仲裁员学习,结合承办仲裁案件的实践,我在这个问题上得到了一些粗浅的体会。

我认为“好的仲裁员”可以用两个客观标准进行衡量:一方面他们应当具有处理仲裁案件的相应的学识、能力和经验;另一方面他们必须具备仲裁员应有的较高的职业操守,并且能够严格执行相应的行为规范。我们聘任的仲裁员都从事法律工作多年,具有相应的学识、能力和经验;因此我想从恪遵职业操守谈起,因为职业操守贯穿于仲裁案件的始终。

所谓职业操守,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必须遵从的最低道德底线和行业规范。它具有“基础性”“制约性”的特点,凡从业者必须做到。仲裁员的职业操守,或者叫做仲裁员的道德规范或职业伦理,是指仲裁员在执业仲裁工作所应具有和表现的良好品德和行为。《济宁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守则》对仲裁员道德品行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仲裁员应当根据事实,依照法律,并遵循公平合理原则,独立公正地审理案件”,“仲裁员应平等地对待双方当事人,不得代表或者偏袒如何一方当事人。”

恪守职业操守,这既是一个正派人道德水准的集中表现,也是仲裁职业的客观要求。仲裁员应当恪遵职业操守。因此,我们应努力做好如下几点:

一、恪遵仲裁员职业操守,积极勤勉高效优质地审理案件

当接受每一件仲裁案件后,作为兼职仲裁员,一定要克服“工作忙、顾不上”的思想,切实把接手承办的仲裁案件放在重要位置,集中精力抓紧抓好,那种“平时忙于其他,临时仓促上阵”的方法,对办好仲裁案件非常不利,应当注意克服。

第一,做好庭前准备工作。

1、及时召开或按时认真参加庭前会议。根据仲裁委办案规则,组庭后,应组织召开庭前会议。这时,作为仲裁员就要积极主动,尽快地进入角色,为尽快地进入“角色”,首席仲裁员,就要尽快安排召开庭前会议,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不应该拖拖拉拉。具体说,就是要在第一时间内,集体查阅和分析案卷材料,使基本案情了熟于心。

2、庭前会议要初步做到“三熟悉”、“一确定”。所谓“三熟悉”,一是熟悉基本案情,了解纠纷产生的来龙去脉,便于庭审的驾驭;二是熟悉相关证据和事实,初步审查考量其证明力,便于庭审中能够有目的的调查和确认。还可根据证据的数量确定是否进行庭前证据交换,将双方当事人均予以确认的证据记录在案,可提高庭审效率和效果。三是熟悉可能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庭审时心中有数。根据集体阅卷和案件的性质,及时熟悉相关适用的法律法规,为顺利庭审打下基础。所谓“一确定”,即在熟悉案情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争议焦点或需要查明的重要问题,制定详细的审理计划,预测庭审中可能发生和出现的问题,对可能出现的反请求、抗辩、管辖异议等有一点应对准备。拟定庭审提纲,为庭审中准确确定争议焦点打好基础。

3、按程序要求及时确定开庭时间。注意发现庭前调解的可能性因素,双方同意调解的及时调解结案,将调解贯穿于仲裁程序的始终。

第二,全面驾驭庭审。

一是认真细致地开展庭审调查。在庭审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发问,根据当事人各方的陈述迅速而准确地概括出争议的焦点,合法而娴熟地驾驭庭审活动,避免离开争议焦点的东拉西扯,保证庭审的顺利进行。同时为裁决书的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要充分体现仲裁的价值观念,平等地对待当事人双方。说话的语气语调、用词谴句应保持中性,对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能有情绪化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特别是对选择自己做仲裁员的当事人,庭审询问时要把握语言分寸,切不可在庭下与其单独交谈,避免误会。倡导“亲和仲裁”,树立“让当事人双方都满意”的仲裁工作理念。

三是注意引导当事人在有限的时间内陈清事实和理由,始终把握良好的陈述气氛,避免吵架式的辩论。不武断地截住当事人说话,对当事人冗长的且与案件无关的陈述与议论,委婉地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其走向正题。对当事人之间细枝末节的争论,可以用轻松善意的幽默缓和气氛,把当事人的注意力吸引到重要的问题上来,牢牢把握庭审主动权。

四是充分保障当事人的仲裁权利,给当事人充分的发言时间。在仲裁案件时,切实保证双方当事人在程序上的权利,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的请求、答辩和辩论意见,使得当事人尽量围绕自己的主张举证、质证,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

五是在庭审中切忌与当事人争执。在案件仲裁过程中,不与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论。在庭审中不要表露对案件的看法,不对案件枉加评论,不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

六是准确归纳焦点和需调查的问题,把握庭审方向,确保庭审不偏离争议焦点和调查重点。

七是注意提醒当事人要调整语速,与秘书的打字速度相适应,避免遗漏、记错需记录的内容。

在仲裁的任何程序中尽量做到体现仲裁员个人的话语魅力。仲裁员的裁断权是双方当事人授予的,仲裁员对此应当十分珍惜并对当事人的信任心存感激。在加强业务能力提高的同时,注意加强个人修养,丰富办案语言艺术,体现个人魅力。生、冷、硬的纠问式语调和语气不应出现在仲裁程序中,商讨式、调和式、沟通式的语言,应当成为仲裁程序中主体用语,形成一种让当事人能够接受和喜欢接受的语言风格,为纠纷的顺利解决打好基础。

3、耐心做好案件调解工作。调解可以及时处理仲裁案件,化解双方当事人的纠纷,将调解工作贯穿于案件仲裁的全过程。在仲裁程序的各个阶段,都应当以沟通的方式让当事人感到仲裁庭所处的居间调停的地位,让当事人感到仲裁庭是在为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着想,从而取得当事人对仲裁庭的信任。在此基础上,把仲裁的优势通过亲切友好的语言和行动传达给当事人,使调解结案成为可能。在查明事实、明确双方责任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告诉他们既然双方发生了纠纷,就要妥善处理,任何激化矛盾的言语和行为都无济于事。耐心说服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告诫他们进一步两败俱伤,退一步海阔天空。

4、及时公平公正地裁决案件。为了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调解不成的仲裁案件,要及时作出公平公正的裁决。几年来,不管是当事人选定,还是仲裁委主任指定,我作为案件仲裁员,始终牢记自己是公正的第三方,对案件进行秉公裁决,作出的各类案件的仲裁裁决基本得到自动履行,说明裁决结果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认可,我也以案件质量和公平公正的态度赢得了当事人的尊重。

5、庭审完毕,及时按照评议要求进行评议。由于仲裁庭是一个临时工作组,每个成员的本职工作直接影响到案件的审理和处理,仲裁员之间由于经历不同、职业不同、看问题角度方法不同,对案件的事实认定、证据判断、法律理解上也会出现不同,这是正常现象。因此,要注意维护仲裁庭的团队精神,树立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互相尊重,谦虚相行,相互分工,默契配合。首席仲裁员应该允许各仲裁员依公正中立的立场发表意见进行探讨、争论,互相之间要尊重,要以建设性的态度、合作精神办案,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最后形成一致意见。如遇难以裁决的复杂疑难案件,可由仲裁庭报批后提交专家委员会咨询论证。

评议意见形成后要及时草拟文书。承办案件审理完毕,合议庭的意见或独任仲裁员的意见一经作出,仲裁员就应当趁热打铁,及时地制作裁决文书交领导审核,不能借口忙而一拖再拖,也不能等到审限到期再匆忙草拟。及时地草拟文书大有裨益。一是可以保证文书质量。庭审合议完毕,思路比较清晰,“锅子正热”,草拟文书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制作的东西往往逻辑严密,说理性强,质量较高。而“拖一段时间再说”,往往需要重新清理思路,回忆庭审的有关细节,所以草拟出的东西相对显得凌乱,费时费力,效果欠佳。二是能争取时间,避免超出审限。文书草拟完毕,呈送审查签发审核修改定稿,这都需要时间。如果你草拟的文书过晚,审批签发领导一时抽不出时间审核修改,就有可能因此超出法定审理期限。这在程序上是违法的。

6、仲裁文书应当体现仲裁的特点。民商事仲裁是一项全面尊重当事人私权自治的法律制度,充分体现了“商人、商人,就是商量着做人”的民商事交往宗旨,因此,仲裁的全过程都应更多地显现人性化的东西。仲裁文书伴随着案件受理、审理、裁断、执行的整个过程,能够比较集中地反映出仲裁的优势和特点。表达方式应该更礼貌客气一些,让人感到既理性又有人情味。裁决书在案情介绍方面可以从简,仲裁庭所做的工作、仲裁庭对案件的认识、每个仲裁员的意见、裁决结果所依据的道理、交易习惯、法律法规等应该详细表述,多一些分析解释的内容,力争使“败诉”的当事人也能明白事实和原因,心悦诚服地接受和履行裁决结果。

二、恪遵仲裁员职业操守,公平、廉洁地审理案件

公平是包括仲裁在内解决争议方式均应遵循和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当事人寻求解决争议时最主要的心理期待。仲裁员作为裁判者,必须要强调公心,不谋私利,决不以牺牲法律的公正、仲裁员的名誉、仲裁机构的信誉和当事人的利益来换取人际关系和物质利益。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持中立,不要做当事人的“代理人”。仲裁员在执行职务时,无论是当事人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还是一方选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并始终牢牢把握住一个基本的立场:中立与独立,决不做当事人的“代理人”。所谓做当事人的“代理人”,是指仲裁员故意放弃或者无意中没有坚持中立立场,说话做事偏向一方当事人。这种情况在仲裁实践中大多是过失充当“代理人”,即一些仲裁员,他们不是为捞取什么好处,而是因为片面地理解当事人对自己的选定,“过失”地偏向甚至偏袒一方当事人。他们错误地认为当事人选我就是要得到我的帮忙,我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还有的认为,对方当事人选定的仲裁员肯定帮着对方,我如果不向着我这方当事人,是很没面子的事,于是便好心办坏事,当起了“代理人”。过失充当“代理人”可能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容易犯下私自会见当事人或代理人的错误,把当事人(包括代理人)的约见当成是对自己的尊重,盛情难却之下便如约相见,地点不慎的话还很可能同时犯了吃请受礼的错误;二是在设防不够的情况下把案情和自己对本案的看法和盘托出,热情一点的还可能为当事人“出谋划策”;三是在庭审中让“本方”当事人多说,同时压制对方当事人,还可能不时给“本方”当事人提个醒,使其“免入歧途”;四是在合议的时候为“本方”当事人据“情”力争,不满足“本方”当事人的要求就拒绝合议、拒绝签字;五是在“本方”当事人的仲裁请求没有满足或没有完全满足的情况下,出于“没帮上忙”的内疚心理,帮着当事人撤销或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又犯了一个重大错误。犯上述错误的仲裁员,大多可能是碍于情面。但是,为面子所困,可就坏了名声。对仲裁员来说,名声的清白是很有用的,它不仅能给你带来荣誉,还能让你免受你本来就不该受到的处罚。

(二)应当充分体现公平合理。仲裁的最终目标是在温和友好的气氛中协商解决当事人的利益纷争,既省事、省气,又省时、省钱。我们应当明白,民商事纠纷的发生绝大多数是偶然的,是双方当事人不愿意发生的,不能要求当事人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就把将来进入仲裁的情况想象得那么清楚明了,即使当事人在证据、事实等方面不能提供完整、有力的文字,但只要合乎逻辑、公平合理、不违反法律,也是可以在裁决中弥补无过错的实际损失,尽量减少用“证据不足”、“没有法律依据”等简单理由驳斥当事人。诉讼中硬碰硬的对抗,不适用于仲裁。只要真正替当事人着想,耐心向当事人说明情况,相信当事人即使没有完全满足初衷,也会接受仲裁庭的意见。

(三)“关系案”的处理。仲裁案涉及到双方当事人的经济利益,为获取较大利益,当事人会利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干涉仲裁案件,“碰到案子找关系、有理无理求关照”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我们仲裁员要做到向理不向人、关系服从规定,以事实和法律定案。

(四)保密问题。仲裁员应当严格保守仲裁秘密,不得对外界透露案情、审理过程、案件涉及的商业秘密等,不得向当事人透露本人对案件的看法和仲裁庭合议的情况。否则就会失掉了仲裁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五)不要吃请收礼。我国《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都明确规定,仲裁员接受当事人、代理人请客送礼的,将导致仲裁员必须回避、仲裁委员会将其除名、所作出的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等不良法律后果。因此,仲裁员应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仲裁员守则的有关规定。

三、恪遵仲裁员职业操守,审慎地审理案件

(一)树立和强化仲裁服务意识。关注当事人,首先要把当事人当作服务对象来看待和对待,在遵守法律法规、廉洁制度、办案程序和仲裁员守则的前提下,真正为当事人提供热情周到的仲裁法律服务。这就要求仲裁员做到热情服务、公平裁决,真正体现圆桌会议解决纷争的效果。

(二)遵守开庭时间。仲裁员应当按时参加庭审,按时参加合议、现场调查及其他工作,无正当理由不得缺席、迟到、早退。但从实际情况看,仲裁员不按时参加合议、拒绝参加调查、庭审迟到、中途随意进出仲裁庭甚至缺席现象也是存在的。这些情况有三大危害。首先,不守时是对当事人的不尊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其次,不守时是对当事人的不公平。申请人迟到或者缺席,我们可以动用权力,视其撤回申请,使其丧失挽回利益的权利;被申请人不按时到庭,我们同样可以依权缺席裁决,使其丧失辩解和反请求的权利。虽然仲裁以仲裁员为中心,但遵守庭审规定、守法守时是对仲裁员和当事人的共同规定,仲裁员理应率先垂范。第三,仲裁员不守时直接影响仲裁的形象和法律的尊严。连自己确定的时间都不遵守,能否依法办案吗?仲裁员一定要守时,这既是办案的需要,也是人格的要求。

(三)随时履行风险告知义务。仲裁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双方当事人提供优质服务,让当事人双方都满意。仲裁员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想方设法减少当事人的损失,风险告知是非常必要的。仲裁员在案件办理的各个阶段,对当事人变更请求、反请求、申请鉴定、评估、审计以及数额问题,应当及时告知他们可能发生的种.种后果,使当事人明白其风险,以权衡利弊,确定自己的行动。决不能为了高收费而暗示、怂恿当事人无故增加申请数额。对涉及当事人承担的处理费的使用以及鉴定、评估、审计等活动要合理安排,以避免浪费,减轻当事人的负担。四是自我宣传要适当。我们不反对仲裁员在政务、商务以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公开自己的仲裁员身份,但自我宣传应当坚持真实、合法、严谨、适度,不能有夸大、虚假、误导甚至欺骗的内容,不得明示或暗示自己与仲裁机构、司法机关、党政领导及其他与仲裁有关的组织和个人的特殊关系,尤其是自己在仲裁机构的特殊地位、影响和作用。不得以比较的方式贬低其他仲裁员和仲裁机构。

(四)关注当事人。许多仲裁案件的当事人在签订仲裁条款的时候对仲裁并不知晓,更谈不上了解。在发生纠纷后,往往是受律师或法院的指点才来到仲裁机构。对这些当事人来说,仲裁机构、仲裁员乃至仲裁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要使仲裁为当事人所了解、接受和欢迎,让每一个当事人成为仲裁制度的正面宣传员,我们仲裁员必须做到关注当事人。因为当事人是仲裁之树常青的土壤,没有当事人也就没有仲裁,仲裁当事人越来越少,仲裁之树就会慢慢干枯、死去。所有当事人都有争取最大利益、避免最小损失的初始仲裁意愿,对此,我们应该了解和谅解。不少当事人没有法律知识和出庭经验,情绪激动甚至恶语相向时有发生。仲裁员应当学习和掌握做思想工作的本领与技巧,多做“灭火器”和“减压阀”,多做安心工作,切忌简单、沉默,放任双方当事人唇枪舌剑。可亲才可信,仲裁员在当事人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可信形象,他们会心悦诚服地听从你的劝解,案件的顺利解决也就有了基础。

(五)适当的语言仪表。言谈举止、仪表风范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当事人对仲裁的感知,往往是从对仲裁员的第一印象开始的,能否信任仲裁,接受仲裁制度,也往往取决于能不能从仲裁员身上获得信任感。仲裁员要避免在庭审前后和庭审过程中说话过于随意、过于情绪化的现象,从而避免降低仲裁的社会公信力。如不自觉地把自己不愉快的情绪流露出来,不耐烦地打断当事人的陈述,或者自以为是地替当事人下结论,增加当事人的心理压力等。在庭审中对熟识的代理人要按照庭审中的规范称呼,不给对方当事人以“关系户”的印象;不要在庭审间隙或庭审后,与一方当事人或代理人“窃窃私语”,使对方当事人疑窦丛生。从仲裁员的穿着来看,如果没有统一服装的话,建议着正装。

(六)杜绝草率办案。仲裁员肩上所担负的是裁断市场经济主体经济利益的神圣职责,公平和正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很可能因为我们的一纸裁决而维护或改变,所以应该认认真真、小心翼翼地把案件办好,决不能草率办案,走完程序就算完成任务。我们知道,“无论做什么事,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如果仲裁员以漫不经心的草率态度办案,不仅不能展现仲裁优势,反而随时都可能出现差错。如有的仲裁员自恃专业很熟,把自己的行政领导身份带进仲裁庭,不耐烦地打断当事人的当庭陈述,武断地剥夺了当事人发表意见的权利。有人说:喜欢工作是喜欢自己的一种方式,如果一个人轻视他的工作,而且做得很粗陋,那么他决不会尊重自己,因为一个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人生的部分表现。这话对指导仲裁员办案是很有意义的。

(七)避免“传统诉讼式”办案。仲裁和诉讼都是解决民商事纠纷的重要途径,那为什么要在几千年的诉讼制度之外又产生并迅速发展出仲裁制度呢?就是因为仲裁有许许多多不同于诉讼的优点,它的协调、和解以及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特点在解决民商事纠纷中有广大的市场需求。仲裁员应该按照仲裁的规矩来从事仲裁,尽量避免传统的诉讼色彩。有的仲裁员误认为审理案件就该“严肃阴森”、“高人一等”,对当事人态度冷峻,言语生冷;有的不懂得仲裁的“柔性机制”,过于刻板仔细,过分强调法律依据和法律条文,体现不出仲裁独特的公平合理原则。这些都是仲裁员应当避免的。

(八)不超审限办案。快捷是仲裁的重要优势,是我们应该始终守住的“金矿”。市场瞬息万变,当事人选择仲裁的最大愿望就是在一个合理的程序中以最短的时间得到公正的结果。而为数不少的仲裁员却没有用好快捷的优势,缺乏起码的责任感和效率观念,无缘无故地拖延办案时间,使有些案件在组庭后五、六个月不能审结,个别的甚至拖上一、两年,严重违反仲裁规范,触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欢送领导升迁祝酒词下一篇:高中迎新晚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