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愿为话题的作文400字

2024-06-28

以心愿为话题的作文400字(精选7篇)

篇1:以心愿为话题的作文400字

我当人民教师就是想,把一批批学生培养成祖国的有用人才,好为国争光,使祖国更繁荣,更昌盛。另外,我还佩服教师的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一次,在学校,小红肚子疼,只见她满脸通红,双手捂住肚子,在桌子上直哼哼,老师带着关心得目光走过来,伸开自己巨大的手臂,给小红揉肚子,一边揉还一边轻轻的问:“还疼吗?一定是早上又没吃早饭吧!中午,你把我的午饭也吃了吧。”我们几个不禁上前问:“老师您呢?”“老师不饿。”从老师那沉重的眼神就知道,老师饿了,可她还是慢慢的走开了,老师为小红撒了一个美丽的谎言。以后,我当老师的时候,也一定要向我的老师一样无私奉献,和蔼可亲,不在让学生们感到陌生,要成为学生们学习中的好朋友、好伙伴。

我喜欢当人民教师,不知我的心愿会不会实现呢?

篇2:以心愿为话题的作文400字

漫步在涛人笔下充满哀愁的金色世界里,秋天变得悲伤起来,不是因为颜色的变化,而是因为树木与花草的凋零,看着那枯黄的大地,我多想让时光倒回春天,继续欣赏生命的繁华。

小经意地走到一棵大树跟前,一棵暗黄的梧桐树,它显得那么憔悴,一片在树顶端的叶子,被秋天染成了暗黄,它如枯叶蝶一般飘落,飞向大地,在那一刻,我多想把它送回天空、送回枝头,可它却不理会我的心愿,一路划过美丽的弧线,落在了地上,依偎在人树母亲旁,似乎再也不舍得飘飞,我心里顿时冰冷,为这个生命叹息,它真的不会再享受蔚蓝的天空了!我突然想把它好好收藏起来,这个心愿变得很强烈,可不知为什么,我的内心却有种力量阻止我这样。

一个冬季过后,仞到春天时,地上成片的落叶如大江东去,一般不见踪影,最多只留下几片只剩叶脉的叶子,它们簇拥在大树下,而那棵大树的树枝上却开始有了几点绿色,好像那曾经的绿叶把它们的颜色送给了在春天里正要发芽的树枝,我似乎明白了。是的,这落叶的色彩虽被时光褪去,它却不会被秋冬的寒冷所威胁,而是加倍地奉献,它依偎在大树旁,因为它要用全身的力量滋养大树,把养分给自己的母亲,让母亲度过这个冬天,让大树母亲的新枝叶在即将到来的春天里更加绿意盎然!这正是美与力量之所在啊!

这手掌大的树叶,它用牺牲把自己的生命变得充实、华丽起来,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落叶一样华丽而充实的生命。被人们称为“宝岛母亲”的杨秀霞,体弱多病,而且已经54岁了(骨髓捐献者年龄规定在55岁以下),为了一个大陆孩子稚嫩的生命,她不顾自己的安危,捐给孩子骨髓,用无私奉献的力量,挽救孩子的生命,她的生命也因此伟大,这不与落叶一样吗?同样也有美丽的心灵,有奉献的光华:

我也有自己美好的心愿,是让自己的生命变得伟大,不是用名利换取,而是用无私的奉献点缀生命,我的心愿是被这些平凡而义伟大的金色落叶引导,是它们让我有了真实的愿望和实现愿望的勇气。

这秋天,不再是暗淡的枯黄,而是闪亮的金色,这秋天,不再是惋惜悲伤的时刻,而是伟大的季节,在这片鲜艳的金色中,我会用奉献来实现那平凡的心愿,会用自己的力量来证明——奉献是最美的心愿。

篇3:以心愿为话题的作文400字

献礼片一般要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纵向上体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历史逻辑, 赋予巨变和跨跃以史诗意味;二是所聚焦的事件和人物, 能见证当下的成就来之不易, 幸福生活弥足珍贵。仍健在的第一代铁道兵, 比较容易满足献礼片的上述要求。但参与鹰厦铁路建设的人, 不在少数;对福建眼前的交通网络也兼有发言权的, 则凤毛麟角。我们在前期联系、接触各种采访对象时, 笔记本上至少划去了五个人选, 直到寓居建瓯一乡镇的老铁道兵林明元出现, 节目的故事结构才觉得豁然贯通。他说:今年80岁了, 有两个心愿, 一个心愿是重返看一下修过的铁路, 最近做梦见到了开铁牛关隧道时死去的战友;第二个心愿是想到高速公路坐车, 长久没出过门, 不懂得高速路是什么样子的。有了这句话, 50多年前的模糊往事瞬间变清晰了, 透过历史碎影诉说当今成就, 我们有了信心。

一、沉入历史皱褶, 小人物心里装有大事件

纪录片讲究一个“真”字, 准确地说就是“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 “这四真是纪录片的生命。”[1]它其实规定了纪实性节目, 选主角是最关键的。这要编导不被整理得平顺、挻括的现成历史所迷惑, 相信历史皱褶处有精彩故事, 相信大事件就装在小人物的心里。《老兵的心愿》中的老林, 除了保留一个老式军用水壶, 正好珍藏着一本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政治部59年颁给他的先进工作者证书, 因为这项荣誉, 那年进京受表彰, 还被毛主席会见过。他声音宏亮、底气足, 有宜于观赏的弥勒佛式的大头, 1米8的个子也容易让人想象他在靠人海战术建起的鹰厦线上的活跃身影。这种带有大事件痕迹的人, 一旦有讲述历史的冲动, 他的思想情感与社会走向肯定是一致的, 关于他的纪实性节目往往就是一个献礼片。

问题是严格的限制叙事讲究视角范围外的事不能随意插入节目, 否则, 与无所不知、纵览一切的讲述方式就没区别了。还原那段用原始的锤和钎、镐和铲修出697.7公里的鹰厦线的全貌, 仅凭一个老兵讲述, 视角又未免狭隘。当时从老林口中了解到, 他的另一战友余金满, 也退休在建瓯, 俩人同年入伍, 在同一个连队, 后来各奔前程———老余后来还参与了福建第二条出省铁路横南铁路的建设。让林、余两位老兵互相补充, 历史事件和历史事件里的个体经验, 岂不一并复活了吗?节目从俩人邂逅切入, 在家里的采访, 一改记者问答式访谈为对谈式的追忆, 因而更像限制叙事。余金满说, 在山沟将近一年多, 一个女人也没看到过, 后来才发现, 哇, 世界上还有女的存在。这样的段落为节目增色不少。两人轮流把观众引入大事件的纵深处, 后期制作时将一页页发黄褪色的照片和八一电影制片厂纪录片《移山填海》里的影像资料有机地化合其间, 回忆的沧桑感, 形象化了, 观众也随之潜入历史的皱褶, 直观人工开凿的艰辛, 同享通车的喜悦。

在节目中, 主述者的“心愿”还构成节目自由往返于追忆与现实两端的内在动力。晚年的老林, 有两个心愿, 前一个心愿, 是老林不能忘怀那个战友晚上加班时因汽油着火被烧死的情景, 这一细节表明, 当年修路会战, 付出了惨重的人员伤亡的代价。但老林年事已高, 腿脚不便, 铁牛关下是否真有战友的坟茔, 就由老余代他探询。此时, 节目由静态的回忆进入身临其境的回访, 特别往事从历史残垣中徐徐展开, 巍巍山峰下寂寂而卧的桥梁、隧道、钢轨, 还是宏大叙事结构的重要部件, 可事件的整体信息已由微末的个人经验来传递, 宏观事件成了背景, 重心转到事件对个人性格和命运的影响, 宏大主题叙述也因此轻巧化。

二、放大情节细节, 用个体感受复活历史图景

鹰厦铁路是铁道兵成为独立兵种以来兴建的第一条战备铁路, 它与当年解放台湾这一大背景有关。到兴建第二条出省铁路横南铁路, 时速提到120公里 (鹰厦线为60公里每小时) , 则与经济社会大发展有关。这些标志性事件, 始终在行走的脚步里渐次展开。但一篇新闻报道要在浩瀚信息海洋中熠熠生辉, 得靠精彩故事。节目里寻找牺牲战友坟墓的情节, 原本是编导的设计:摇曳的芦苇下有坟冢, 并有50多年后祭奠的悲恸和泪眼, 那前面的豪情壮志将在普通劳动者的深度体验中获得新的诠释, 血肉与岩石搏斗的记忆也将转化为一种壮美。可惜, 这个戏剧性情节没有完全实现。当年的营地虽然依稀可辨, 战友坟墓却了无踪迹。故地重游没有引出煽情段落, “原来一起来的战友50多人, 有些牺牲在这里, 老林那个战友估计就埋在死人窠这里。埋战友的地方都没有了……”。老余这样回复牵挂战友的老林。虽然平淡, 毕竟真实, 纪录片不是小说虚构, 只能这样写实。

老实地交代哪些是亲历的, 哪些是转述的, 这是纪录片的使命。一个当事人对事件的观察、体验、描述, 为什么也很感人?因为当事人的视角一般是情节性的, 自有一种可信度和可看性。有人研究发现, “在绝大多数现代叙事作品中, 正是叙事视点创造了兴趣、冲突、悬念、乃至情节本身”。[2]但主叙者受视角限制, 不可能事事“在场”, 而个体“不在场”时的重大事件, 在宏大叙事中绝非可有可无, 这需要记者进行适度补叙。在《老兵的心愿》里, 俩人有分有合, 分合之间的空隙正好为我们加入形象化文献提供方便。比如鹰厦线通车典礼, 场景好看且必不可少, 而他们又不在场, 我们就这样表述:对福建告别没有铁路历史的大事, 他们没什么记忆, 因为当时的省委书记叶飞找到铁道兵司令员王震, 用剩余的资金、材料, 修南平到福州的铁路, 部队正在南平一带展开。继1956年12月9日鹰厦线通车, 1959年元旦南福线又通车了。但这次他们经历了, “那时铺轨到 (南平的) 莪洋, 就从南平用平板拉南平一路的老百姓, 拉到莪洋去开庆祝会。要通车了, 老百姓送地瓜、花生, 猪肉是一条条的送到连队”。借个体感知来还原大事件, 限制性视角更能使人纵览事件的特殊意义和价值。

事件当事人所采取的方位或角度, 所进入的场景或状态, 保证了节目呈现的东西都在大事件框架之内, 并立体地建构事件的意义。而由特定视角带出的各种事实往往携带着认知、判断和情感倾向, 事件框架不仅不抽象, 反而别具神采。《老兵的心愿》精选了三个独立场景:老林家里两位老兵对谈;老余只身探访当年的会战工地;俩人同行感受高速公路。这既收集了历史残片拼帖出事件图景, 又简化了故事框架, 观众在直观个体命运有机地嵌入历史框架过程中, 得以疾驰入历史结构的深处。

三、从纪事到感事, 让个体命运自然嵌入历史框架

让人感觉到社会进步的神话已沉淀于公众意识, 已凝结为社会秩序, 这是献礼片应达到的目标。《老兵的心愿》里的第二个心愿, 正好让节目自动完成献礼片的主题诉求。老林对黄—衢—南高速公路经过家门口, 自己却始终没上过高速公路, 心存遗憾;为满足一个老兵的心愿, 我们征得他家人同意, 由老余陪老林坐上新闻采访车, 体验高速公路。末尾的“登高抒怀”也是个特意安排, 目的是在纪事 (真实感) 上叠化出感事 (抒情性) , 升华主题。这原本只是隐约期待, 而老林竟然给我们三个意外惊喜:一是林的朴实, 他说:“铁路是两条轨道, 这个也是双轨了。”二是林的好奇, “我在电视上看到我们要修一条每小时走350公里的铁路, 在哪里?方向我不懂得。”三是林的感慨, 听老余说修一公里高速公路要5-6千万元, 他说, “我们国家真的有钱了。有钱了, 能做大事, 好啊。”林、余俩老兵的对白 (主景) 伴随火车钢铁身躯穿行于起伏山峦 (背景) , 他们心灵皱褶里暗藏的岁月沧桑, 在融入公共情怀后, 化为一种别样的风景。

让80岁高龄的老林登上四层楼民房阳台, 俯瞰横贯家乡的火车和高速路上的车流, 是编导基于纪录片的真实性要求而选择的场景。此时, 俩老人都已气喘吁吁, 可他们居然像演员一样进行了上述的交流、对白, 帮助节目完成了从纪事到感事的飞跃。末了, 他们还兴致勃勃地数起驰骋中的火车的车厢。编导示意摄像将镜头一摇, 留下了大量空白。这空白处后期编辑时正好植入新世纪令人吃惊的高速交通网四处开花的字幕:武夷山至福州高速铁路计划2010年动工/按时速350公里设计, 投资估算350亿元/届时从福州坐火车到武夷山/只需一个多小时;闽北目前有10条高速公路列入国高网和海西网/规划总里程1037公里/南平力争用8年时间/形成覆盖各县市区的高速公路网络。节目这样收尾, 从点到面的主题也完成了自然的切换。

“宏大叙事往往与在较大范围和纵深时空关系中的理想性和建构性的写作主题与叙事目的有关”, [3]而栏目化的电视节目, 其创作主题与叙事目的还要在框死的时间长度里完成。“经典福建”节目展播, 就统一规定成片长度 (包括片头、片尾在内) 为15分零2秒。为了对应时长, 后期剪辑毫不轻松。由于该节目朴素地组织素材已能胜任意义呈现, 于是, “1949年南下的解放军, 就是翻过这一风水关, 使崇安县成了福建解放的第一站”, 这样有纵深感的内容删掉了;王震司令员在南平的指挥部与节目较少关联, 排除了;特意制作的示意图和苦心搜寻的照片, 也大量舍弃了。繁枝剪去, 主干凸显。这样, 非限制性叙事的内容降到最少, 而主叙者的情怀却展示得更加充分。所以, 让个体命运自然地嵌入历史框架, 这二度创作, 其实一样费劲。记得孙曾田谈创作《神鹿》的体会时说过, “拍摄辛苦, 其实剪接才叫辛苦, 是一种‘心’苦, 是一种煎熬。从头到尾, 画面与音乐、音响、解说在心中不断地录着, 同时也在寻找着一种最好的表现方式。”[4]“心”苦, 是纪录片创作者共同的体会。

四、从理解到阐释, 让观众进入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情境

理解为的是让自己明白;阐释是让别人也明白。后者要求创作者做精致的表达。由于绝大多数人都近距离地感受过火车的运力, 从延伸的路网, 流动的车皮, 感悟变迁不可抗拒, 因而相对容易。在“哐当哐当”微微颠簸的车厢远眺, 闪过前工业文明时代的蓝天、白云、稻田、佛塔, 进入现代欲望的象征体———城市, 正如法国思想家波德里亚认为的, 铁路以一种新的结合状态, 改变了人们的感知模式。[5]的确, 一个普通农民身背铺盖坐火车进城, 年底回家时, 除了带回工资和年货, 还带回新信息、新观念。火车将人类从男耕女织的农业文明带入工业文明, 它是现代文明的典型意象和隐喻。从铁路让家乡与世界的距离变短的事实, 人们通常能直接建立历史变迁的连续性感受。

可历史事件的连续性比想象的要微弱, 普通观众无法准确知晓它从哪里开始又在哪里结束, 要他们直击历史事件的脉络, 离不开电视人提供具有主题意指功能的故事。《老兵的心愿》以有故事的小人物为主角, 用他们的感受性重构事件的时空顺序, 激活一段有意味的交通变迁图景, 限制性叙事的传播优势显而易见。一般说来, 打动作者和观众的东西, 不是大事、风景、概念, 而是人性;唯有鲜活的生命, 跌宕的命运, 能冲击记者的心灵, 召唤记者的镜头, 也最能集合观众的视线。只是这些东西在历史的皱褶处, 需要认真搜寻、筛选。大量成就性报道之所以让人感觉平庸, 原因可能在于忽略了如何纪录真实环境和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越重大的题材, 越要被反复开采, 如果所选取的主述人只会简单地讲述、演绎、复制主导话语, 缺乏个人化感受, 往往只会留下一些似曾相识的陈词滥调。

历史像个江湖, 对观众而言, 一个重大事件的影像观摩其实是一次历史的远眺;对纪录片编导而言, 创作是立足当下现实在历史江湖里垂钓“往事”。当纪录片同时又是献礼片时, 聚焦历史事件对个人性格和命运的影响, 只是形式, 让观众在回望往事中前瞻未来, 这才是目的。从历史江湖曳出的往事, 有的思想主题与社会走向未必一致, 所要做的就是从现实需要出发, 甄别哪些能激起公众的道德情感, 哪些只诱导他的窥视欲望。欲望是没有多少历史内涵的, 历史环境中的人则通常富含道德情感和人生理念。当个体的感觉、情愫和理想确已镕筹于历史结构和当下秩序, 即便往事在心灵褶皱里留有创伤痕迹, 昔日的苦痛、悲哀和焦虑也会被缓解、淡化、转移, 此时, 一次历史的远眺同时也是一次未来的展望。既让人对历史基因保持尊重和敬意, 又让人自然认同进步神话, 这才是献礼性纪录片的美学原则。

参考文献

[1]朱羽君.中国应用电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319、321.[1]朱羽君.中国应用电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319、321.

[2]马丁.华莱士.当代叙事学[M].伍晓明,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30.[2]马丁.华莱士.当代叙事学[M].伍晓明,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30.

[3]马相武.宏大叙事与文学主流[N].中国艺术报, 2009-09-08.[3]马相武.宏大叙事与文学主流[N].中国艺术报, 2009-09-08.

[4]孙曾田.纪实与思考──从《神鹿呀, 我们的神鹿》谈纪录片特性[J].电视研究, 1999 (2) .[4]孙曾田.纪实与思考──从《神鹿呀, 我们的神鹿》谈纪录片特性[J].电视研究, 1999 (2) .

篇4:以心愿为话题的作文400字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篇5:以心愿为话题的作文

以心愿为话题的作文

(一)心愿,像一粒种子,播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它多么渺小,却可以开出最美的花朵、愿望。而且这个愿望应该是美好的,与人为善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而我的心愿是做一个小小宣传员。宣传的是什么呢?就是宣传不要破坏环境。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破坏环境,扫大街的奶奶爷爷也越来越忙不措手了。于是我就呼吁所有的人都要行动起来不要乱丢垃圾,禁止工厂排放有毒气体,保护环境,珍惜我们的这个唯一能生存的地球吧!为我们的下一代留一个好的环境。我们要时刻记着,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家园将更清洁。各位,请给鸟儿多一片温暖的天空,请给鱼儿多一点娱乐的天地。爱护环境,保护地球,让我们托起双手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我也想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用我的辛勤和汗水去浇灌祖国的花朵,让他们识遍字,读尽书。告诉他们,不管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在期末考试时,我会告诉他们:额前贴胜,脑后刻利!沉下心,你就是悻悻学子,集中注意力期末考试是一个橡皮泥,任你揉捏。

我的心愿是做一名警察,维护治安,见义勇为。让城市没有危险,只有安宁的生活,快快乐乐的过日子。

我的心愿是做一名科学家,发明一些新奇的东西。比如,发明一个机器人,可以帮助人们很多事情,如,洗碗、做饭、倒水„„还可以发明一个飞车,经常堵车的时候,车子可以变出翅膀,直接飞过去。

有梦想就去寻求,去努力。只要每个人心中有梦,有胸怀祖国的大志向,找到自己的心愿,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同时,我们不仅仅要自己有梦想,你还应该用自己的心愿去感染和影响别人,因为成功者一定是用自己的心愿去点燃别人的心愿,是时刻播种心愿的人。加油!有志者事竟成!你要相信自己!

以心愿为话题的作文

(二)小时候,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想拥有它,一个小小的心愿便诞生了。上学了,想做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又成了我的心愿。可现在的心愿是什么呢?其实,我的心愿太多太多,它们仿佛离我很近,可又很远,就像天上的星星,看得见,却够不着,其中有一颗始终放着最耀眼的光芒。

在21这个高度发达的世纪中,人类充当着主角,他们是最伟大的。他们让这个世界丰富有趣,绚丽多彩。然而当他们创造了辉煌的同时,却又深深地伤害了以人类为朋友的动物种群,玷污了水精灵的身躯„„让我们的地求母亲伤痕累累。

更为残暴的是,人类居然无情地戳穿了为他们遮风挡鱼的森林。尽管它们无私地奉献――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新鲜的氧气;降低气温,增加湿气;防止水土流失;等等。但人类没有顾虑这些,为了眼前的一丁点利益,用电锯把它们一根根砍下来。终于,地球母亲忍无可忍,让狂风带着沙砾,冲入了人们的安身之所,面对着她最有“出息”的儿子――人类,使劲地发泄着心中的愤怒。大街小巷,飞沙走石,到处都显示着她征服人类的痕迹:一位老农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下的稻谷,被漫天飞舞沙砾掩埋着,心中的悲伤不知道向谁倾诉;一座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招架不住突如其来的龙卷风,整个身子已经坍塌崩溃了;一家家商店顾不上钱财,纷纷关上大门,狼狈地写着:“因天气变化,营业暂停。”

街上几个稀少的行人,都眯着眼,带着口罩,顶着狂风艰难的行进„„人类不怨天,不骂地,自己就是罪魁祸首。

可怜的人类,面对大自然的示威和挑战,你的聪明呢?你的智慧呢?你昔日的傲气呢?看看这些可观的数字吧:从17世纪到本世纪80年代末,因为人类影响,今共有3955种生物消失。世界上每年都有1130-2000公顷的森林遭到人为的破坏,今天只有28亿公顷森林,从原来占陆地的1/2锐减到1/5„„哦,这些只是为大家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要再执迷不悟了!这样下去,只会酿成更惨重的悲剧!

我心潮澎湃,在心底升起一团再也挥之不去的火焰――我要做一名“绿色使者”。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愿今后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纯净。让绿色重铺大地,让地球母亲重振威风!

这就是我永不变更的心愿。

以心愿为话题的作文

(三)“朋友,你的心愿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被问过了几千遍,你们心中早有了答案了吧!你去当老师,她去当厂长,他去当警察„„而我呢?(说出来小心别吓着你!)我要重振中国科幻影视业!以前曾有人当我是“疯子”说我太狂妄。说来也是,就凭我这个“山沟沟”里出来的毛头小子,能一下子挑起人家几代人挑了几十年都挑不动的重担子吗?

我一直相信一句话:“生命不能被保证。”一些原本很不起眼的小人物,后来也干出了一番大事业。比如我们的毛主席,不也曾是一个来自农村的毛头小子吗?被称为有愚者思想的周总理,后来不也成了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吗?

我的恩师们送了我一块匾,上边写着“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和斗大的“拼搏”二字,正是这块匾给予了我强大的精神力量。我相信生命不会被注定,命运要靠自己把握。所以我无所顾忌,直管朝着理想拼搏努力。

以我现在的水平,当然还不能拍科幻电影、电视,可是我要从现在做起。我已写下《小水滴历险记》、《引爆点》、《造物计划》、《银河反击战》等万余字的科幻小说。这些小说竟大受同学们的欢迎,成了校园流行的手抄读本。我的《引爆点》还荣获了全区作文竞赛一等奖,并发表在《写作导报》上。我相信,这是我走上科幻影视创作的第一步,我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的。

不过,我也曾一度彷徨,就我个一人,挑得起这副重担么?

我四处寻找同道中人,终于,我找到并加入了《科幻世界》的“科幻迷俱乐部”。在这里,我认识了众多的科幻大师,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在这支万人大军的支持下,我不再彷徨。我的信心更加坚定了:有我们这么多科幻爱好者,我们中国的科幻影视业一定会兴旺起来的。

篇6:以心愿为话题的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我完美的愿望,有自我远大的理想。我热爱表演艺术,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多才多艺的演员,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在百万观众的眼前,表现自我的风采,为观众带来笑声,带来欢乐。但是那一次真正的实践,才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当一名演员真的不容易,让我彻底明白什么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那时我正在上六年级,课余时光还去上影视表演课。`期盼已久的机会来了。老师让我到电视台去录音,是关于六年级生理卫生知识的话题,也能够说是一个宣传广告吧。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下午四时多,我们来到了录音室,老师吧台词交给我们,分配了主角。这是一个小小的电视片段,里面的人都是讲粤语的,老师让我们把它翻译成普通话。这说起来似乎挺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我们务必对准片中人说话的口形,人家说啥,你就得说啥。不能比别人快,更不能慢。导演也挺头疼的,可我们犯的就是这个毛病,整天讲完了再讲,录完了重录花了一个下午的时光,才完成任务。之后,我们又继续录一些别的资料,一向录到晚上九点多我又累又困,但是我却感到个性自豪,因为,我最后当了一回小播音员。我从中尝到了当一名演员幕后的辛酸苦辣。平时,我们为了朗诵出色,得整天练绕口令,儿话音,北京腔等等。为了在舞台上的形体更美观,我们要练功,劈一字,拱桥整天练得我们腰酸背疼。我们都期望能有表现的机会,但为了准备紧张的小学毕业考试,一次次录音,还有拍广告的机会,我都错过了。唉!无可奈何呀!

篇7:以心愿为话题的作文

广大的家庭生活都很好,而我的家庭不是很好,我们家想聚在一起吃饭都有点难。爸爸妈妈都忙碌于工作,而且有时候还要加班,就算他们回来,吃完饭后,看电视的看电视,看报纸的看报纸,我们家从来没有正正经经的谈过一次心,说到一半,又没听,弄得我心烦,说得都不完整。一天晚上,爸爸妈妈都加了夜班,我自己在家看电视,很孤单,突然按到了一部动画片,觉得无聊,就看了一下,这部画片名字叫《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讲到一天晚上,大头儿子的爸爸妈妈都在看电视,他自己没人跟他玩,他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去把电匣里的电开关关上,这下没电了,他的爸爸妈妈看不了电视了,一家人只好点着蜡烛在聊天。看到这,我真羡慕他们这一家人,真幸福,过得真开心。不过,我也像大头儿子一样,好,这办法不错,想到这,门声响了,我走了过去,原来是爸爸妈妈回来了,一见到爸爸妈妈,我太高兴了,几乎把脑后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到了后天,我在放学路上,我无精打采的停在路边,休息了一会儿,然后随手拿了一本故事会,翻开一看,觉得好看,付了前,走回家去了。回到家,我把作业做完了,就拿出那本故事会出来看,也一边等爸爸妈妈回来。接着,一篇故事吸引住了我,内容是:有一个小孩,因为很难见到父母,就叫朋友每天晚上八点准时关电,他们一家过得很高兴。这让我想起了那天晚上看的那部动画片,于是我马上行动。爸爸妈妈回来了,吃完饭后,我说我去买点水果回来吃,出去外面我买了水果,顺便买了几根蜡烛回去等下用。到了家门口,我把电开关关了,进了家门,到里面,我把水果洗好端出来,他们两个因为没电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我点亮了蜡烛,说“既然没电,坐下来聊聊天吧。”爸爸妈妈都同意了。我们聊到了很晚,这时,有人把电开了,不过,我们都很累,睡了。爸爸妈妈觉察了,明白了我的用意,都如我所愿了。

上一篇:你是人间四月天高一作文下一篇:营销是什么-营销流程&营销理念及起源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