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总结

2024-06-25

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总结(精选8篇)

篇1: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总结

本学期,根据课外阅读教学计划,我经过一学期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了解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趋势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我们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

二、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三、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我采取如下做法;

1、在班上建立“图书角”,为同学提供阅读资料。

2、每周利用一节课到学校图书管阅览。

3、每星期订立一个阅读的专题。

4、每个月举行读书会,交流读书的体会,介绍读书的方法等。

5、每半学期举办一期读书竞赛,读书手抄、剪贴报、写读后感等评比活动。

6、每个月评一次读书积极分子,以点带面。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得到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兴趣。

许多作家、名人都说:“多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局限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是狭隘的、封闭的。

从小热爱阅读的孩子一般都来自有比较好的阅读环境。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幼儿时,词语积累多,阅读兴趣大;非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较低。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对孩子的阅读影响比较大,学校、班级重视了孩子阅读,那么,孩子就会更加热爱阅读。

但由于条件限制,我们手中的图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大量的、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为营造读书氛围,我班级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图书角。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

篇2: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总结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能力。

在阅读时间、形式、速度、方法、内容诸方面都能有较大的突破。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信息。

(2)获得独特体验。

(3)在交流中张扬学生的阅读潜能、语言表达力。

3、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

(1)在语言得到丰富积累的同时。

(2)培养语感。

(3)发展思维。

(4)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水平。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论和世界观。

5、把“阅读教学”作为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重要手段。

(1)教师借助阅读手段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好伙伴。

(2)最佳启迪者和组织者。

二、具体措施: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目前是课外阅读的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宣传动员,初步进行课外阅读,激发一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教给阅读的初步方法。

上学期:

以激发阅读兴趣为主要目的,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喜欢上阅读:

1、利用每星期的课外阅的课给孩子们选择绘本的小故事声情并茂地讲成故事给他们听;

2、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向家长宣传动员提高家长的认识;

3、借助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在家也能尽量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逐渐喜欢上阅读;

4、开展拼读小比赛,在学习拼音以后教师可设计有趣的情景,让孩子拼读,在拼读中加强认字的意识;

5、在这学期初步教会学生简单的阅读方法;

下学期:

1、在本学期的基础上继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每个学生买同一本适合他们阅读的书。除此之外,可以让每个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让他们自主阅读;

3、开展小交流会,让学生说说阅读感受;

4、开展小故事会,评比“故事大王”;

5、开始写配图日记;

6、期末进行小结,评比读书之星;

培养学生:

1、喜欢阅读。

2、感受阅读的乐趣。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猜读陌生的词句,在阅读中注意积累语言。

6、用拼音或文字夹拼音的形式把阅读的感受写下来,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字数开始不具体做规定。

7、阅读速度每分钟50至60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还向学生推荐以下书目:《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小学生日记起步 》等

篇3: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探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在学生可塑性非常强的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加强课外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让他们终身受益的习惯。

(一)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不够重视

当前,很多一线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大部分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勤勤恳恳进行语文课本教学,也就是课内阅读教学,他们的课内阅读教学往往精彩而扎实。对于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监督,导致学生不知道读什么,该怎么读。

(二)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质量参差不齐

学生们的课外阅读盲目随意,很多学生热衷的课外读物大都是哗众取宠的无厘头恶搞漫画或者低俗故事。而另外一些学生盲目抱起所谓名著开始阅读,结果因为读不懂而一头雾水,甚至丧失了阅读兴趣。实际上,很多大部头名著距离学生十分遥远,课外阅读不能完全迷信名著。

二、课外阅读真正有效开展的途径

(一)重视课外阅读教学

学校、教师以及家长都应该重视课外阅读教学,尤其是学校和家长应当对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教学予以支持,近年来,我们学校大力倡导课外阅读,在每周专门设一节阅读课。阅读课上,老师依托校本教材,带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当然,仅仅依靠一节课让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孩子的课外阅读大部分是在家里进行的,学生能否长期坚持进行课外阅读和家庭氛围有很大关系,因此,教师如果能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会大大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我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和家长交流谈论阅读的重要性。同时我根据班级学生特色制定了“课外阅读记录卡”, 由学生填写家长监督,定期交给我批阅。

(二)教师以身作则多读书

教师爱读书了,在教师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学生自然而然会慢慢生出阅读的兴趣,所谓润物无声吧。教师首先要多读书,读好书, 并且多和学生交流读书感受,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因此,闲暇时间我经常会找书读,并适时和学生分享我的阅读感受,遇到美文我会拿到教室读给学生听。

(三)立足课内阅读延伸拓展

在上课内阅读时,我会依据课文内容,适当延伸推荐。本学期在学习冰心《只拣儿童多处行》时,我建议孩子们读读《繁星·春水》,在学习《海伦·凯勒》时,在介绍了主人公的生平后,我向孩子们推荐了她最著名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通过课文学习,孩子们对这个身残志坚的女作家十分敬佩,都十分愿意多了解她的更多情况,于是纷纷开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这样, 依托课内阅读,教师抓住机会稍加拓展,孩子们的阅读热情就被调动起来了。

(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孩子们一时的兴趣容易激发,要想让孩子们养成长久的阅读习惯并不容易。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制定了一个课前讲故事安排表,每天语文课前三分钟安排一个孩子讲故事,通过此活动来带动孩子课下多阅读。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我会给他们读某本书的精彩片段,从而激发他们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五)教师推荐阅读书籍

每学期我会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推荐好书给他们。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推荐他们阅读绘本和童话故事,以绘本为例,我主要向孩子们介绍了《我爸爸》《我妈妈》《逃家小兔》《小猪变形记》 等趣味盎然的绘本。这些绘本图文并茂,一般是图片为主文字为辅, 图片色彩丰富,文字简练有趣,恰到好处画龙点睛,往往可以极大调动孩子阅读兴趣。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逐渐给他们推荐一些可读性强,有情节的书籍,比如《长袜子皮皮》《吹牛大王历险记》 《夏洛的网》《佐贺的超级阿嬷》,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鲁西西系列童话。对于五六年级的孩子,给他们推荐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有一定深度的书籍,比如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比如《草房子》《呼兰河传》等。这就需要教师平常多留心,去寻找适合不同年级孩子读的书,从而推荐给学生。

(六)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我约束力不强,很难自主养成阅读的习惯,所以要促进习惯的养成,首先必须保证阅读时间,在学校, 老师可以和学生统一约定一个时间,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进行课外阅读,放学回家后 , 家长和孩子约定一个时间段一起阅读,这样让孩子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其次,培养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二年级开始教学生使用新华字典,在教会学生使用新华字典后,就要适时引导孩子在读书遇到生字时向字典老师请教,养成自主查字典,自主解决阅读过程中的生字词问题,日积月累,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七)组织开展阅读交流

我在班级会定期引导学生分享阅读体验,请同学走上讲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此外,还可以举行读书笔记,手抄报展示活动,读后感征文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等。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收获,增加孩子的自豪感。

三、结论

课外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会继续在这条路上前行,探索, 为孩子们插上心灵之翼,让他们翱翔书海,积累知识,丰富人生。

摘要: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发出呼吁:“必须教会少年阅读!”“必须教给学生读书,教他在读书的同时认识自己,教他从书籍里受到教育,并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仅仅依靠课内阅读是满足不了孩子们的学习成长需求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课内阅读的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在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促进学生心智发展、提升学生个人素养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显而易见的效果。

篇4: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探索

【关键词】课外阅读;拓展延伸;素养;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目前学校教育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在学生可塑性非常强的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加强课外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让他们终身受益的习惯。

(一)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不够重视

当前,很多一线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大部分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勤勤恳恳进行语文课本教学,也就是课内阅读教学,他们的课内阅读教学往往精彩而扎实。对于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监督,导致学生不知道读什么,该怎么读。

(二)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质量参差不齐

学生们的课外阅读盲目随意,很多学生热衷的课外读物大都是哗众取宠的无厘头恶搞漫画或者低俗故事。而另外一些学生盲目抱起所谓名著开始阅读,结果因为读不懂而一头雾水,甚至丧失了阅读兴趣。实际上,很多大部头名著距离学生十分遥远,课外阅读不能完全迷信名著。

二、课外阅读真正有效开展的途径

(一)重视课外阅读教学

学校、教师以及家长都应该重视课外阅读教学,尤其是学校和家长应当对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教学予以支持,近年来,我们学校大力倡导课外阅读,在每周专门设一节阅读课。阅读课上,老师依托校本教材,带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当然,仅仅依靠一节课让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孩子的课外阅读大部分是在家里进行的,学生能否长期坚持进行课外阅读和家庭氛围有很大关系,因此,教师如果能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会大大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我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和家长交流谈论阅读的重要性。同时我根据班级学生特色制定了“课外阅读记录卡”,由学生填写家长监督,定期交给我批阅。

(二)教师以身作则多读书

教师爱读书了,在教师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学生自然而然会慢慢生出阅读的兴趣,所谓润物无声吧。教师首先要多读书,读好书,并且多和学生交流读书感受,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因此,闲暇时间我经常会找书读,并适时和学生分享我的阅读感受,遇到美文我会拿到教室读给学生听。

(三)立足课内阅读延伸拓展

在上课内阅读时,我会依据课文内容,适当延伸推荐。本学期在学习冰心《只拣儿童多处行》时,我建议孩子们读读《繁星·春水》,在学习《海伦·凯勒》时,在介绍了主人公的生平后,我向孩子们推荐了她最著名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通过课文学习,孩子们对这个身残志坚的女作家十分敬佩,都十分愿意多了解她的更多情况,于是纷纷开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这样,依托课内阅读,教师抓住机会稍加拓展,孩子们的阅读热情就被调动起来了。

(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孩子们一时的兴趣容易激发,要想让孩子们养成长久的阅读习惯并不容易。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制定了一个课前讲故事安排表,每天语文课前三分钟安排一个孩子讲故事,通过此活动来带动孩子课下多阅读。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我会给他们读某本书的精彩片段,从而激发他们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五)教师推荐阅读书籍

每学期我会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推荐好书给他们。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推荐他们阅读绘本和童话故事,以绘本为例,我主要向孩子们介绍了《我爸爸》《我妈妈》《逃家小兔》《小猪变形记》等趣味盎然的绘本。这些绘本图文并茂,一般是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图片色彩丰富,文字简练有趣,恰到好处画龙点睛,往往可以极大调动孩子阅读兴趣。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逐渐给他们推荐一些可读性强,有情节的书籍,比如《长袜子皮皮》《吹牛大王历险记》《夏洛的网》《佐贺的超级阿嬷》,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鲁西西系列童话。对于五六年级的孩子,给他们推荐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有一定深度的书籍,比如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比如《草房子》《呼兰河传》等。这就需要教师平常多留心,去寻找适合不同年级孩子读的书,从而推荐给学生。

(六)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我约束力不强,很难自主养成阅读的习惯,所以要促进习惯的养成,首先必须保证阅读时间,在学校,老师可以和学生统一约定一个时间,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进行课外阅读,放学回家后,家长和孩子约定一个时间段一起阅读,这样让孩子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其次,培养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二年级开始教学生使用新华字典,在教会学生使用新华字典后,就要适时引导孩子在读书遇到生字时向字典老师请教,养成自主查字典,自主解决阅读过程中的生字词问题,日积月累,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七)组织开展阅读交流

我在班级会定期引导学生分享阅读体验,请同学走上讲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此外,还可以举行读书笔记,手抄报展示活动,读后感征文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等。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收获,增加孩子的自豪感。

三、结论

课外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会继续在这条路上前行,探索,为孩子们插上心灵之翼,让他们翱翔书海,积累知识,丰富人生。

参考文献

[1]万国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李剑吴.基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4.

篇5: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总结

2015——2016学第二学期

六年级1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工作总结

北梁庄小学 张江涛

六年级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喜欢阅读,鉴于此,本学期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希望能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并取得了预期目标。

一、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我要求教师在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并指导培养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又文字优美,指导学生阅读,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并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很多学生因阅读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阅读能力得到很大地提高,思想也得到升华。

二、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阅读时囫囵吞枣;缺乏辨别能力,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我积极向学生和学生家长推荐阅读课外书的同时,还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时,确立阅读的内容、题材和风格的广泛多样性。正如鲁迅所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三、鼓励学生勤动笔

在阅读中,我们鼓励学生在书上做笔记,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及时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促进他们做到勤动笔,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的习惯的养成。使理解消化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渗透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提供沟通与交流的机会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在班内组织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并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随着阅读

第 1 页

武安市西寺庄乡北梁庄小学子衿工作室

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通过我们以上四方面积极努力探索,已取得了初步效果,实现了预定目标。

为了让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能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从根本上去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教师本人要以书为友,博览群书,与其他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共享读书的乐趣。

2、教师定期检查学生读书笔记的质与量,并敢于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与学生交流,互相学习,从而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精美的语言与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

3、在交流中,继续渗透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希望我们老师的积极努力,引导帮助学生读万卷书,鉴万千人生,健全自己的人格,真正润泽他们的心田。

2016年6月14日

篇6: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总结

邻水县冷家中心学校

2007年9月,我校申报了课题《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研究》,2007年9月份开始研究,研究时间为三年。近三年来,以我校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这样研究起来比较方便,难易程度便于掌握。《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量作了具体的明确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增强上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针对我校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喜欢阅读人间求生存、征服开发大自然的紧张惊险故事或传记故事特点,我校在2005年就开始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行指导培训,并制定了《课外阅读评估办法》等各种规章制度和考核意见。组织开展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动。同时培养正确的选择书目习惯,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从中获取有益的知识。

鉴于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各种特点的调查研究分析,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希望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并取得了预期目标。

一﹑研究课外阅读的内容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阅读时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缺乏辨别能力,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本着“系统性”的原则构建学生阅读目标体系,本着“重点性”原则逐一攻破。在研究中,我们把同体裁的﹑同作者的﹑同写作对象的﹑同表现主题的﹑同写作风格的﹑同修饰手法的分类指导学生阅读。通过阅读,学生就确立阅读的内容、题材和风格的广泛多样性。正如鲁迅所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可见,多读好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多么重要。

二、研究课外阅读的类型

课外阅读的实施主要是以课文为中心,向课外的阅读材料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动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语言的积累。因此,在研究中,我们努力找到课内材料与课外材料的联系点﹑切入点。我们把课外阅读分为:释疑解惑型;学法迁移型;比较鉴赏型;深化延伸型。通过以上分类,就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进行课外阅读,从而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研究中,我校采取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向学生介绍优秀读物,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找学生谈阅读感受,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组织成立“阅读俱乐部”,鼓励家长每天“亲子阅读”10分钟等。通过这些方法,学生爱好阅读了,也把阅读当作自己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宝贵的学习经验。在阅读中,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做记号的习惯,我鼓励学生在书上做笔记,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及时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积极开展学习小组内读后感和读书笔记写作比赛。促进他们做到勤动笔,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的习惯的养成。在阅读中,我们着力于培养学生自制力﹑自主力﹑自动力这三种阅读品质。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讲故事比赛。

学生阅读是有目的和对象的,如果学生的阅读缺少目的和对象,那么学生对阅读就失去了兴趣。所以我校为学生开展一些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讲故事比赛很受学生的欢迎。

2、美文诵读。

汉代扬雄在《答桓谭论赋书》中说:“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唐代诗人杜甫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千古名言。清代唐彪则在《读书作文谱》中对语文能力的形成规律作了具体的总结:“阅者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通过诵读经典,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3、演讲比赛。

演讲能促进自己迅速成材。演讲家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实践造就的,是经过艰苦的多方面的努力才成功的。当我们看到演讲家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述的时候,我们就希望我们的学生也具备演讲的素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演讲比赛或许能为学生一生的成长打下基础,让他们的人生焕发光彩。

4、读书笔记报告会。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兴趣。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让学生记录下来;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记录。阅读的方法也要多样化,可以指导理清情节,评论人物;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读后回答;可以指导欣赏语言、写作方法;指导写观后感、随笔。

5、读书研讨交流会。

每周开设一节“读书交流课”,让全班学生互相交流,全体同学在互相交流中互相受益,因为每个同学所阅读的内容都不同。同学们尽情地讲自己的阅读收获,个个有说不完的话,有的谈自己读到的新奇的内容,有的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有的谈自己读书的方法等等。

通过我校以上五方面的积极努力探索,三年的时间已取得了初步效果,实现了预定目标。张传明﹑蔡俊成﹑冯锡林﹑吕仲等所著的《农村课外阅读方法》﹑《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农村课外阅读存在的误区》等材料在全国论文大赛中获奖,并在国家刊物上发表。陈皝运﹑唐晴川﹑廖华卿等所著的《加强阅读指导》﹑《阅读的有效方法》﹑《感悟文章“三步法”》等文章在《广安教研》﹑《邻水教研》上发表。由刘修国老师指导的刘思瑶同学荣获2007年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激情奥运,阳光校园”读书征文活动一等奖,廖华卿老师

篇7: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策略

课外阅读并不完全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课外阅读应该是在情趣性萌发,情感性熏陶的前提下,恰当地教给若干读书方法;大语文课外阅读模式理论认为,教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应该是有限的,而且是渐进的。在低年级,让孩子们掌握记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复述的方法;还可以学习课外读物部分词汇,加以领悟和解说。在中年级教学生在阅读中注意用得比较好的语句和语段,学习语言美的鉴赏方法;此外,还可以学习就书中令读者感到有疑义的内容或语言提出自己的疑问与看法。在高年级,应该深入一步领会精美的语言与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及浓缩一本书内容的方法。还可主动学习做读书笔记与读书卡片。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阅读,获得读书的方法,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及时的总结指导。

大体上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有

“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好书推荐课”等几种课型。

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策略:

专题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实践——畅谈收获体会

1、专题阅读方法指导

学习目标:确定专题,学习阅读方法。

操作要领:此环节要在“专题”上动脑筋,花功夫。指导内容要目标集中,每次只能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甚至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如品味性的精读可以分为词句的品味、段的品味、篇的品味等多个专题。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方法;可以学生先阅读尝试,然后总结方法;也可以由教师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某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并通过阅读实践,切实掌握,以提高读书的品味和质量。但本阶段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学生阅读实践

学习目标:运用方法,进行阅读体验,形成技能。

操作要领:在初步了解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阅读体验,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形成技能。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在学生阅读其间进行巡视,及时回答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随时指导。尤其要注意帮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此环节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为了便于训练,学生阅读的材料可以由教师统一发放或规定,可限制范围。如指导了浏览性的泛读方法后,可布置阅读报纸或故事类书刊;指导了探求性的速读方法后,可向学生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阅读与此相关的材料寻找答案;而指导了品味性的精读方法后,就要引导学生欣赏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3、畅谈收获体会

学习目标:畅谈方法,交流收获,共同提高。操作要领:教师有组织地让学生结合阅读实践体验,谈出自己怎样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的,可以说这样阅读的好处、收获,也可以谈自己在实践中领悟出的新方法、发现的新问题等。教师根据掌握的学生方法运用情况,及时调控矫正。并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阅读体验,以利于彼此之间的启迪和提高。此环节要注意在交流过程要有组织,有引导,不能放任自流,偏离了专题。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附主要读书方法:

1.三读法(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 = =”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3)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4)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5)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以上“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3.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阅读欣赏课教学策略:

选择读物创设情境,触发阅读欲望自主阅读,品评作品 交流汇报,各抒己见

诵读,获得情感体验

1、选择读物

学习目标:教师(或学生)选择推荐感兴趣的读物。

操作要领:在上课前一周,教师或者学生自由选择读物。选择读物时,要主要选取符合学生阅读心理,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有益于启智增知。注重推荐名家名篇。

2、创设情境,触发阅读欲望。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进入作品情景,唤起阅读欲望。

操作要领:教师借助插图、课件、文章精彩片断、配乐欣赏、语言描述等各种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欣赏的兴趣,唤醒学生欣赏的热情。此环节要不能脱离阅读情景,注意手段与阅读内容的有机结合。时间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

3、自主阅读,品评作品。

学习目标: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理解、欣赏作品能力。

操作要领:此环节是重点环节,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为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的阅读有目的,有层次。这一环节大致又分为“快读初步感知——精读勾画批注”两个层次进行操作,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和已有的阅读能力,独立品评,勾画词句,批注所感。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4、交流汇报,各抒己见。

学习目标:显露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

操作要领:教师要精心安排交流环节,注意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相互结合,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结合。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知识信息世界的机会。要照顾到学生之间阅读欣赏能力的差异,针对学生阅读交流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谈具体、谈深刻,以真正实现阅读欣赏的目的。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5、诵读,获得情感体验。学习目标:学生朗读或者背诵值得自己欣赏的部分,也可再补充相关的作品进行诵读,感受作品的魅力。操作要领: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欣赏的内容进行诵读,借助诵读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教师也可在此环节中,推荐与本次阅读内容有关的作品进行补充阅读,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诵读、体会、欣赏。此环节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阅读汇报课教学策略

准备汇报提纲——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1、准备汇报提纲

学习目标:进行阅读,列好提纲,准备班级汇报。

操作要领:进行阅读汇报课,一般要提前一周告诉学生,让学生选取汇报要点,列好汇报提纲。教师要根据年级特点以及汇报的内容提示学生选取汇报的侧重点。

提纲一般包括:(1)阅读的书名、作者、出版社或文章的题目、作者;(2)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3)主要收获:包括思想教育、阅读知识、写作方法、语言积累及其他知识等;(4)疑问、困难或建议。对提纲中第三方面的内容,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全部涉及,而是根据自己读书所得,选准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谈细谈深,可吟诵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诗词,可抓住一个情节或一个细节来阐述,可抓住一个人物的特点来分析,可抓住一种写作方法来介绍,也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来谈。总之,要求学生依据个人实际,抓住一两点引发出去,谈要谈具体,说要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对第四方面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即使问题可笑,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此环节在汇报课之前进行。

2、学生交流

学习目标:交流阅读所得,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互相补充阅读认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和听说习惯。操作要领:这一环节是中心环节,又分为以下程序进行:

(1)教师启发谈话。汇报之前,教师可用激励、简洁语言,唤起学生汇报兴趣。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

(2)小组交流。小组交流以4人为宜,交流时间约为8分钟左右。此时,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交流情况,为全班交流搜集情况,了解信息。

(3)全班交流。学生可自由发言。为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少数不善发言的学生,教师也要指名发言。此环节,教师要做适当调控和升华。所谓“调控”,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确立汇报内容的先后顺序。如第一位学生汇报的是思想教育方面的收获,那么,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先交流一下此方面的内容。待这类内容汇报差不多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汇报另一方面的内容。这样交流,一是眉目清楚,易于别人听记;二是对同一个问题或同类内容,学生易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所谓“升华”,即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用三言两语进行指点,或指点迷津,或概括总结,依据情况,灵活发挥。时间为20分钟左右。

3、教师总结

学习目标:依据汇报情况,进行概括总结。

操作要领:教师依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总结。一要以总结成绩、表扬鼓励为主。表扬时要注意策略,体现层次性、多样化,使优生不断进步,后进生也能看到自身价值,切忌只表扬发言中的“佼佼者”。二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点明不足,以利改进。例如少数学生阅读时不下苦功,汇报时应付了事,这属态度问题、习惯问题,总结时,教师应提出批评,使其端正态度,养成好习惯。这一环节大约需要2分钟左右。

4、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学习目标:使学生运用各自的特长展示个性阅读体会,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保持阅读兴趣。

操作要领:教师在总结后,让学生对自己阅读情况进行自我完善、纠正,然后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体会用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形式可以是背一背,可以是画一画,可以是演一演,也可以写一写等等。学生从准备到展示大约需要9分钟左右。好书推荐课教学策略:

准备推荐——学生推荐——评价——质疑问难——鼓励阅读

1、准备推荐

学习目标:广泛阅读好书,整理推荐材料。操作要领:推荐课前两周安排学生进行阅读,选取认为好的书籍或者文章做好推荐准备。推荐形式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可以是文字式。不管采取何种形式,要有理有据,阐明向大家推荐的原因。推荐的原因可以是语言、人物形象品质、表达方法或者是蕴藏的哲理等等方面。

2、学生推荐

学习目标:推荐好书,实行资源共享,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操作要领:这一环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小组中进行推荐。学生以4至6人为单位,进行推荐,向小组成员陈述推荐的理由。小组同学可以对推荐者进行提问、评价。评选出最值得读的好书,准备在全班进行推荐。教师要参与其中,对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帮助、鼓励。这一过程10分钟左右。(2)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进行推荐。小组推选最值得读的书,向全班进行介绍,介绍者要把书的作者、出处、时代等有关信息和推荐的原因向大家进行陈述。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陈述时要点突出,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对倾听者也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让他们能够静心去倾听别人的陈述,记住陈述的要点。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等介绍完后向介绍者进行提问。这一过程需要15分钟左右。(3)教师小结。全班介绍完回,教师及时对学生推荐情况进行小结。主要以鼓励为主,同时也要点明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以后改进。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

3、评价

学习目标:评价推荐者推荐情况,获得语言和阅读体验的共同发展。操作要领: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推荐者的陈述对推荐的进行评价,评价可以是其语言表达,可以是陈述的内容,可以是其理由的信服程度等等。此环节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

4、质疑问难

学习目标:质疑问难,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操作要领:学生推荐完后,引导学生提出阅读中遇到问题,进行解疑。教师顺势指导学生获得解决阅读中遇到问题的方法。此环节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

5、鼓励阅读

学习目标:鼓励阅读推荐的好书,拓宽阅读范围。

操作要领: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选取本节课中推荐的好书进行阅读。在阅读中验证同学所得,并鼓励获得个体阅读体验。此环节大约2分钟左右。

课外阅读并不完全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课外阅读应该是在情趣性萌发,情感性熏陶的前提下,恰当地教给若干读书方法;大语文课外阅读模式理论认为,教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应该是有限的,而且是渐进的。在低年级,让孩子们掌握记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复述的方法;还可以学习课外读物部分词汇,加以领悟和解说。在中年级教学生在阅读中注意用得比较好的语句和语段,学习语言美的鉴赏方法;此外,还可以学习就书中令读者感到有疑义的内容或语言提出自己的疑问与看法。在高年级,应该深入一步领会精美的语言与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及浓缩一本书内容的方法。还可主动学习做读书笔记与读书卡片。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阅读,获得读书的方法,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及时的总结指导。

大体上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有

“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好书推荐课”等几种课型。

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策略:

专题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实践——畅谈收获体会

1、专题阅读方法指导

学习目标:确定专题,学习阅读方法。

操作要领:此环节要在“专题”上动脑筋,花功夫。指导内容要目标集中,每次只能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甚至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如品味性的精读可以分为词句的品味、段的品味、篇的品味等多个专题。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方法;可以学生先阅读尝试,然后总结方法;也可以由教师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某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并通过阅读实践,切实掌握,以提高读书的品味和质量。但本阶段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学生阅读实践

学习目标:运用方法,进行阅读体验,形成技能。

操作要领:在初步了解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阅读体验,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形成技能。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在学生阅读其间进行巡视,及时回答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随时指导。尤其要注意帮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此环节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为了便于训练,学生阅读的材料可以由教师统一发放或规定,可限制范围。如指导了浏览性的泛读方法后,可布置阅读报纸或故事类书刊;指导了探求性的速读方法后,可向学生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阅读与此相关的材料寻找答案;而指导了品味性的精读方法后,就要引导学生欣赏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3、畅谈收获体会

学习目标:畅谈方法,交流收获,共同提高。操作要领:教师有组织地让学生结合阅读实践体验,谈出自己怎样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的,可以说这样阅读的好处、收获,也可以谈自己在实践中领悟出的新方法、发现的新问题等。教师根据掌握的学生方法运用情况,及时调控矫正。并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阅读体验,以利于彼此之间的启迪和提高。此环节要注意在交流过程要有组织,有引导,不能放任自流,偏离了专题。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附主要读书方法:

1.三读法(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 = =”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3)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4)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5)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以上“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3.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阅读欣赏课教学策略:

选择读物创设情境,触发阅读欲望自主阅读,品评作品 交流汇报,各抒己见

诵读,获得情感体验

1、选择读物

学习目标:教师(或学生)选择推荐感兴趣的读物。

操作要领:在上课前一周,教师或者学生自由选择读物。选择读物时,要主要选取符合学生阅读心理,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有益于启智增知。注重推荐名家名篇。

2、创设情境,触发阅读欲望。

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进入作品情景,唤起阅读欲望。

操作要领:教师借助插图、课件、文章精彩片断、配乐欣赏、语言描述等各种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欣赏的兴趣,唤醒学生欣赏的热情。此环节要不能脱离阅读情景,注意手段与阅读内容的有机结合。时间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

3、自主阅读,品评作品。

学习目标: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理解、欣赏作品能力。

操作要领:此环节是重点环节,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为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的阅读有目的,有层次。这一环节大致又分为“快读初步感知——精读勾画批注”两个层次进行操作,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和已有的阅读能力,独立品评,勾画词句,批注所感。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4、交流汇报,各抒己见。

学习目标:显露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

操作要领:教师要精心安排交流环节,注意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相互结合,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结合。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知识信息世界的机会。要照顾到学生之间阅读欣赏能力的差异,针对学生阅读交流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谈具体、谈深刻,以真正实现阅读欣赏的目的。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5、诵读,获得情感体验。学习目标:学生朗读或者背诵值得自己欣赏的部分,也可再补充相关的作品进行诵读,感受作品的魅力。操作要领: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欣赏的内容进行诵读,借助诵读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教师也可在此环节中,推荐与本次阅读内容有关的作品进行补充阅读,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诵读、体会、欣赏。此环节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阅读汇报课教学策略

准备汇报提纲——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1、准备汇报提纲

学习目标:进行阅读,列好提纲,准备班级汇报。

操作要领:进行阅读汇报课,一般要提前一周告诉学生,让学生选取汇报要点,列好汇报提纲。教师要根据年级特点以及汇报的内容提示学生选取汇报的侧重点。

提纲一般包括:(1)阅读的书名、作者、出版社或文章的题目、作者;(2)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3)主要收获:包括思想教育、阅读知识、写作方法、语言积累及其他知识等;(4)疑问、困难或建议。对提纲中第三方面的内容,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全部涉及,而是根据自己读书所得,选准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谈细谈深,可吟诵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诗词,可抓住一个情节或一个细节来阐述,可抓住一个人物的特点来分析,可抓住一种写作方法来介绍,也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来谈。总之,要求学生依据个人实际,抓住一两点引发出去,谈要谈具体,说要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对第四方面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即使问题可笑,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此环节在汇报课之前进行。

2、学生交流

学习目标:交流阅读所得,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互相补充阅读认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和听说习惯。

操作要领:这一环节是中心环节,又分为以下程序进行:

(1)教师启发谈话。汇报之前,教师可用激励、简洁语言,唤起学生汇报兴趣。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

(2)小组交流。小组交流以4人为宜,交流时间约为8分钟左右。此时,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交流情况,为全班交流搜集情况,了解信息。

(3)全班交流。学生可自由发言。为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少数不善发言的学生,教师也要指名发言。此环节,教师要做适当调控和升华。所谓“调控”,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确立汇报内容的先后顺序。如第一位学生汇报的是思想教育方面的收获,那么,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先交流一下此方面的内容。待这类内容汇报差不多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汇报另一方面的内容。这样交流,一是眉目清楚,易于别人听记;二是对同一个问题或同类内容,学生易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所谓“升华”,即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用三言两语进行指点,或指点迷津,或概括总结,依据情况,灵活发挥。时间为20分钟左右。

3、教师总结

学习目标:依据汇报情况,进行概括总结。

操作要领:教师依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总结。一要以总结成绩、表扬鼓励为主。表扬时要注意策略,体现层次性、多样化,使优生不断进步,后进生也能看到自身价值,切忌只表扬发言中的“佼佼者”。二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点明不足,以利改进。例如少数学生阅读时不下苦功,汇报时应付了事,这属态度问题、习惯问题,总结时,教师应提出批评,使其端正态度,养成好习惯。这一环节大约需要2分钟左右。

4、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学习目标:使学生运用各自的特长展示个性阅读体会,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保持阅读兴趣。

操作要领:教师在总结后,让学生对自己阅读情况进行自我完善、纠正,然后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体会用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形式可以是背一背,可以是画一画,可以是演一演,也可以写一写等等。学生从准备到展示大约需要9分钟左右。好书推荐课教学策略:

准备推荐——学生推荐——评价——质疑问难——鼓励阅读

1、准备推荐

学习目标:广泛阅读好书,整理推荐材料。操作要领:推荐课前两周安排学生进行阅读,选取认为好的书籍或者文章做好推荐准备。推荐形式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可以是文字式。不管采取何种形式,要有理有据,阐明向大家推荐的原因。推荐的原因可以是语言、人物形象品质、表达方法或者是蕴藏的哲理等等方面。

2、学生推荐

学习目标:推荐好书,实行资源共享,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操作要领:这一环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小组中进行推荐。学生以4至6人为单位,进行推荐,向小组成员陈述推荐的理由。小组同学可以对推荐者进行提问、评价。评选出最值得读的好书,准备在全班进行推荐。教师要参与其中,对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帮助、鼓励。这一过程10分钟左右。

(2)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进行推荐。小组推选最值得读的书,向全班进行介绍,介绍者要把书的作者、出处、时代等有关信息和推荐的原因向大家进行陈述。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陈述时要点突出,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对倾听者也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让他们能够静心去倾听别人的陈述,记住陈述的要点。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等介绍完后向介绍者进行提问。这一过程需要15分钟左右。(3)教师小结。全班介绍完回,教师及时对学生推荐情况进行小结。主要以鼓励为主,同时也要点明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以后改进。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

3、评价

学习目标:评价推荐者推荐情况,获得语言和阅读体验的共同发展。操作要领: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推荐者的陈述对推荐的进行评价,评价可以是其语言表达,可以是陈述的内容,可以是其理由的信服程度等等。此环节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

4、质疑问难

学习目标:质疑问难,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操作要领:学生推荐完后,引导学生提出阅读中遇到问题,进行解疑。教师顺势指导学生获得解决阅读中遇到问题的方法。此环节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

5、鼓励阅读

学习目标:鼓励阅读推荐的好书,拓宽阅读范围。

篇8: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首先, 要选择合适的图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合适他们而他们亦感兴趣的图书。课外阅读益处多多, 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 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 鱼目混珠, 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此, 要对拟推介予学生的图书加以甄别, 既不能内容较深, 语句枯燥, 又不能简单肤浅, 令学生读之无益。总体而言, 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原则:1.思想健康;2.充分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3.有趣味性;4.注意阅读的广度。其次, 应在学校内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在美国,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要部分, 其中一种方式是定期邀请著名职业体育明星到学校与学生一起阅读有益的书籍, 较好地利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去提高其阅读兴趣。一方面,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模式, 另一方面, 可通过在学校组织针对阅读的集体活动, 如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 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也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提高阅读的兴趣;另外, 也可以采取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的方式, 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 并能提高其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应适时给予学生合理的辅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 因此, 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 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 自由阅读, 自由写笔记。但是, 如何令学生从这种个体的、自由的阅读提炼为有益的知识, 进而提升语文能力, 则需要老师合理的引导。在课外阅读指导中, 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 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

如何有效地对小学生的阅读提供指导, 就必须了解小学生的特性。小学生都是儿童,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 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 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 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因此, 笔者认为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从下面三个角度考虑:

三、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如今, 社会生活高度开放,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 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 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 令语文学习通过文字阅读的形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 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 特殊的节日, 特殊的事件, 特殊纪念日等, 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 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 并根据资料, 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 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 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

首先, 从体裁上, 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 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 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其次从时间上, 平时上课时间紧, 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最后, 要注意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 因此, 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以及其个性、兴趣、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 令其能阅读与学习相得益彰。

五、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

学会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荀子论述“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 无以成江海”。因此, 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 帮助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激发其读书兴趣, 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 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 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一方面, 要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 令其认真投入, 和作者想在一起。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 才能有深刻的印象, 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 要求学生学会做笔记。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 摘录好词佳句, 记下心得体会, 日积月累, 潜移默化, 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六、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创新精神

阅读能让学生积累, 而积累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 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 必须知道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创新精神。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 可鼓励学生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 或者解决书中或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方面, 要引导学生以谦虚的心态从书本中探求所需的知识, 另一方面,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并不是照单全收, 而是有所选择地扬弃。在阅读中, 会对一贯的、公认的模式、结论提出异议的阅读能力其实就是学生的一种求异思维的体现。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过滤”阅读, 对他们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允许孩子在品评、质疑时的这种超“文本”的现象。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的看法才得到真切地表达, 感悟得到真实地提高, 思维得到真正地发散, 才真正达到阅读的最终目的。

上一篇:教师脱贫攻坚先进事迹下一篇:中国古代河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