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情况分析报告

2024-06-25

2010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情况分析报告(精选10篇)

篇1:2010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情况分析报告

2010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情况分析

纵观2010年前10个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累计出口1676.1亿美元,同比增长23%,出口规模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总水平.分析其原因如下:

1.全球经济复苏,外部需求回暖,带动出口增长.全球经济在经过09年的萎靡不振后,在10年开始呈现复苏迹象.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好转,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障碍逐渐消除, 对于零售产品的需求逐步释放,纺织品服装领域内订单增加。前10个月,我国对全球主要市场的出口全部实现增长,其中欧盟和美国仍是主要增长来源。另外,部分新兴市场情况也有明显好转,对俄罗斯、拉美的出口增幅都达到50%以上。

2.产业整合,结构调整,技术升级,产量上升.危机过后,行业内订单逐步向大企业集中,行业集中度提高.危机使得企业优胜劣汰,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同时,很多规模型企业借此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改变劳动密集型,产品价值链低的行业弊病,另外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技术得以升级,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品,赢得更过市场关注。

3.原材料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上升

从今年年初以来,棉价的大幅攀升给国内的棉纺织企业带来巨大影响,纺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动力成本的增加将侵蚀出口型企业的订单利润,促使出口订单的合同价格提高,随着出口产品价格的上涨,国内纺织服装出口金额逐渐回升。

4.2009年低基数效应

2009年是纺织品服装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一年,与2010年相比整体出口额都是较低的,这也为2010年提供了一个较低的基数,使得2010年出口额增长较为明显。

虽然整体上2010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明显,但这其中还隐藏着诸多问题:

1表观上看,出口额实现增长,但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利润并未实现增长。

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压缩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我国纺织业逐渐回暖,棉花、化纤等纺织原料价格水涨船高。另外用工荒越来越凸现劳动力成本。长期以来,我国纺服领域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率较低,技术仍较落后。上升的成本致使企业利润很难有所增长。人民币升值,贸易顺差缩水

近几个月来,人民币升值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3月份我国6年来首度出现贸易逆差,但在随后的4月份再次出现反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府及组织不断地向我国施压,就连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抛出了支持人民币升值的言论。一旦升值将会进一步削减纺服领域的利润空间,使我国目前持有的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缩水。

3全球经济复苏缓慢

今年年初到现在,全球的经济复苏脚步整体低于各国政府及经济学家预期。首先,美国虽在金融危机发生后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援助计划,并逐步实施金融业改革,使其迅速从危

机中走出,但占GDP比重2/3的消费者支出仍没有多大起色。而且,美国非农失业率仍然徘徊在高位。只有当美国整体失业率下降到金融危机之前5%左右时,才能确定美国经济真正回到原有的平稳增长轨道。因此,美国对我国纺织品进口量近期不会有大幅增长。

其次,欧洲经济缓慢的复苏态势着实令人担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重灾区。接连爆发的债务危机使得欧盟多数成员国走出危机的步伐显得缓慢而沉重。虽然目前欧洲这种混乱的局面稍稍有所缓解,但可以肯定的是,欧元区经济复苏将会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周期。当欧洲各国政府宣布削减财政支出并纷纷捂紧口袋时,接踵而至的必定是对我国纺织品需求的回落。

篇2:2010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情况分析报告

   2011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退税下调情况分析

近期关于“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将下调5个点至11%”的传言再度甚嚣尘上,业界认为,鉴于当前纺织出口面临多重压力,短期内出口退税大幅下调可能性较小。

在成本快速上升、人民币加速升值、货币政策收紧以及出口退税政策或变动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之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速将明显放缓,预计2011年行业出口增速将从去年的23.59%降至15%左右。

出口退税率短期或难下调

近段时间,“国家将下调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5个点至11%”的传言不胫而走,给纺织服装业界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分析人士认为,从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模式转变的角度来看,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的下调甚至取消都在情理之中,但选择此时下调以及5个百分点的调整幅度还是在各方意料之外。

我国在2008年8月至2009年4月期间先后4次上调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为16%。16%的退税率对于竞争激烈、利润低下的国内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为1.47%,低于工业企业平均利润水平;2011年1至2月,企业出口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到1.44%。中国第一纺织网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如果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5个百分点,必将在短期内给行业出口造成重创,而这种不利因素也将传导至中上游本已很脆弱的市场。

第一纺织网首席分析师汪前进表示,2010年我国纺服出口退税额达到2100亿元左右,约占全国出口退税总额的28.8%。简单测算,退税下调5个点,则纺织出口退税减少约650亿元,相当于纺织全行业利润的1/3,其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不可谓不大。“鉴于当前纺织出口面临多重压力,短期内出口退税大幅下调可能性较小,即便调整,幅度也不宜过大,内控制在1至2个百分点内,尽量保持出口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汪前进表示。

今年出口增速降至15%左右

作为我国传统型产业,纺织服装行业一向以外向型为主,近两年伴随着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出口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当前对外依存度仍然高达40%左右,行业出口形势的好坏依然是衡量行业发展趋势的重要标准。

事实上,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自去年扭转负增长局面至今,始终处于高速增长之中。2010年,在国际市场逐步恢复以及采购商补库需求增加的带动下,2010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2065.30亿美元,同比增长23.59%,创历史新高。今年一季度纺织出口继续保持了23%的高增速水平。

不过,出口快速增长的背后也存在着隐忧。汪前进指出,一季度出口增速中,大约有8个百分点是受上年一季度低基数影响而“虚增”的。进一步扣除成本推动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后,实际出口增长水平更低。这种低基数效应将在今年二季度开始迅速减弱。

此外,“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外贸政策正在从积极向中性甚至收缩的方向转变,期间包含着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升值、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及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贸易壁垒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出口“低成本,高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纺织服装“高成本,低增长”时代已经来临。业界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出口将以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为目标,年均增速将保持在5%-8%的水平,其中,价值增长将成为拉动中国纺织出口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篇3:2010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情况分析报告

其中出口金额增长幅度下降比较显著的体育产品有:汽艇下降了286个百分点 (同比增长为-71.30%) ;帆船下降了157个百分点 (同比增长为-6.02%) ;棉制帐篷下降了82个百分点 (同比增长为-34.59%) ;钓鱼钩下降了78个百分点 (同比增长为6.36%) ;滑雪屐下降了77个百分点 (同比增长为-11.45%) ;娱乐或运动用充气快艇等船下降了72个百分点 (同比增长为-23.13%) 。

另外, 帆板出口金额增长幅度大幅提高, 提高了112个百分点 (同比增长为235.50%) 。

从对各洲及主要出口国家的出口金额来看, 2009年体育用品出口仍然是美国位居第一, 累计出口金额为27.61亿美元, 同比下降16.97%, 与上年同期相比, 出口额增长幅度下降了29个百分点;第二位是欧盟15国, 累计出口额为20.14亿美元, 同比下降8.45%, 与上年同期相比, 出口总额增长幅度下降了23个百分点;第三位是亚洲, 累计出口额为16.92亿美元, 同比下降2.42%, 与上年同期相比, 出口额增长幅度下降了17个百分点。这三大出口市场的出口额分别占到同期体育用品出口总额的35%、25%和21%。

2009年我国共向82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了与体育用品相关的34个税号的产品, 进口总额为3.97亿美元, 与上年同比下降21.38%, 增长幅度下降了30个百分点。

2009年体育用品进口总额第一位是亚洲, 累计进口金额为2.91亿美元, 同比下降17.93%, 占进口总额的73%, 主要是日本进口的高尔夫球器械, 进口金额为8360万美元, 同比下降15.43%;钓鱼竿进口金额为6218万美元, 同比增长17.34%。

篇4:2010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情况分析报告

[关键词] 2010年一季度 煤炭进出口 情况分析

目前从我国煤炭进出口情况看,近年来出口量逐年下降,进口量则快速增加。截止到2009年,我国煤炭出口量已经由2003年最高时的9,385万吨,逐步回落至2,240万吨;我国煤炭进口量则由2003年时的1,029万吨,快速上升至12,583万吨。

2010年以来,受工业企业复苏强劲、煤炭需求大幅度增长而供给偏紧的影响,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延续了2009年下半年的趋势而继续呈现煤炭进口高位增长、出口持续萎靡的格局。

一、 一季度煤炭进口继续高位运行,净进口量同比增长5.2倍

今年一季度我国煤炭进口4,441 万吨,价值41.4 亿美元,分别增长2.3 倍和2.5 倍;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93.3 美元,上涨8%,其中3 月当月我国进口煤1,522 万吨,增长2.6 倍,环比增长16.1%;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95.2 美元,上涨5%,环比上涨3%。1 季度煤炭净进口量达到3,871 万吨,增长5.2 倍,环比增长12%。其中3 月当月净进口1,296 万吨,环比增长12.8%。

1、按煤种结构分析

从分煤种进口情况来看,一季度动力煤、炼焦煤进口量均有一定增长,无烟煤进口有所减少。我国煤炭进口总量4,441万吨,其中动力煤1,570万吨,占36%,炼焦煤1,088万吨,占26%,无烟煤616万吨,占14%。

动力煤进口1,570万吨,同比增加6.7倍,环比小幅增长1.9%。主要是印度尼西亚840万吨,占动力煤进口总量的54%,同比增加了13倍;澳大利亚337万吨,占比21%,同比增加4倍。动力煤进口量较大的地区仍然是两广地区和华东地区,其中广东一季度进口373万吨,福建255万吨,浙江225万吨。

炼焦煤进口1,088万吨,同比增加2.2倍,环比小幅增长27%。主要是澳大利亚578万吨,占炼焦煤进口量的53%,同比增加1.4倍。炼焦煤进口量较大的是河北省及东北地区。其中河北省一季度进口316万吨,内蒙207万吨、辽宁79万吨。

无烟煤进口616万吨,同比减少2.8%,环比减少26%,主要是来自越南和朝鲜的进口煤有所减少,其中越南同比减少13%。广东、广西是我国无烟煤进口最多的地区,合计进口量达405万吨,占一季度无烟煤进口总量的65.7%。

2、按进口国别或地区分析

一季度我国煤炭进口量4441万吨中,44%来自印度尼西亚(1,888万吨),24%来自澳大利亚(1,079万吨),10%来自越南(450万吨)。

来自印尼、澳大利亚的动力煤进口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一季度动力煤进口1,570万吨,主要是印度尼西亚840万吨,占动力煤进口总量的54%,同比增加了13倍;澳大利亚337万吨,占比21%,同比了4倍,南非142万吨,占比9%,上年同期无进口,俄罗斯联邦133万吨,占比8%,同比增加1.77倍。随着澳大利亚动力煤价格持续走高,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动力煤明显呈下降趋势。近期国际煤价与中国进口煤量之间的“跷跷板”效应在2月份后表现较为突出,印尼煤拥有的价格优势使其超越澳大利亚成为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煤炭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国。

炼焦煤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一季度炼焦煤进口1,088万吨,主要是澳大利亚578万吨,占炼焦煤进口量的53%,同比增加1.4倍;蒙古197万吨,占比18%,同比增加12倍;俄罗斯联邦104万吨,占10%,加拿大73万吨,占7%,美国66万吨,印尼63万吨。

来自越南的无烟煤进口同比有所减少。一季度无烟煤进口616万吨,与上年同期略有减少,其中越南和朝鲜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越南450万吨,占无烟煤进口总量的73%,同比减少13%,朝鲜19万吨,同比减少74%;澳大利亚113万吨,占比18%,俄罗斯联邦17万吨,占比3%。越南煤因其地理位置优势和综合成本合适,一直受到“两广”客户的青睐。一季度广东和广西共进口无烟煤共计405万吨。据了解,这些煤绝大多数来自越南。

3、按进口省市和进口海关分析

一季度我国煤炭进口4441万吨,82%在华东及东南沿海地区,其中两广地区达1,224万吨、华东地区达2,427万吨,进口量最大的是广东省(806万吨),两广地区主要是进口动力煤(417万吨)和无烟煤(405万吨)。

按海关分类进口来看,主要是:青岛海关566万吨,占我国煤炭进口总量的13%,同比增长5.5倍,杭州海关446万吨,占比10%,同比增长2.8倍,石家庄海关453万吨,占比10%,同比增长2.7倍,南宁435万吨,占10%,南京414万吨,占9%,黄埔326万吨,占7%。

4、煤炭进口价格走势分析

一季度我国煤炭进口均价同比、环比都有所增长,3月份均价95美元/吨,同比增加4.4%,环比增加3.3%,比09年12月份增长11.8%。随着进口均价持续增长,一季度进口量较09年底有所回落。3月当月进口量1522万吨,比09年12月当月进口量1608万吨减少7%。

动力煤单月均价继续小幅上涨,3月份进口均价85美元/吨,比2009年12月份进口均价74万吨增加了11美元,比2月份增长7.6%,比1月份增长10%。

炼焦煤进口单月均价继续呈现稳中有涨态势,3月份进口均价为152美元/吨,与2月份基本持平,比1月份增长了12.6%,且与上年同期变化不大。

无烟煤单月进口均价趋于平稳。3月份单月进口均价80美元,与 2月份的82美元/吨、1月份的80美元/吨基本持平。但比上年同期56美元/吨有所上升。

二、一季度我国煤炭出口继续萎缩

2010年一季度我国煤炭出口继续在低位运行。煤炭总出口量570万吨,同比减少167万吨,下降了23%;环比增加16万吨,上升了3%。3月份当月出口量226万吨,与2月份相比增幅较大,但与上年同期相比相差不大。其中:神华集团出口398万吨,同比上年413万吨减少3.6%,中煤集团出口143万吨,同比上年125万吨增加14.4%,山西进出口公司出口29.8万吨,同比上年16.9万吨增加76.3%,五矿集团出口6.5万吨,同比上年基本持平。

1、按煤种结构分析

2010年一季度煤炭出口570万吨,其中动力煤463万吨,占煤炭出口总量的82%;炼焦煤23万吨,占比4%;无烟煤82万吨,占比14%;其他2万吨。动力煤出口上,主要是内蒙(189万吨)、陕西(187万吨)和山西(85万吨)等地;炼焦煤出口主要是黑龙江(8万吨)、山东(6万吨)和河北(5万吨)等地;无烟煤出口主要来自北京(45万吨)和山西(29万吨)。

2、按出口国别或地区分析

动力煤出口463万吨,主要是韩国223万吨,占比48%,同比减少1万吨,日本125万吨,占比27%,同比减少34.5%,台湾109万吨,占比24%,同比减少46%,土耳其6万吨,占比1%,同比增加1万吨。

炼焦煤出口23万吨,主要是韩国11万吨,占比48%,同比减少70%,朝鲜8万吨,占比35%,同比减少37.5%。

无烟煤出口82万吨,主要是韩国43万吨,占比52%,同比增加13%,日本33万吨,占比40%,同比增加6%。

3、按出口省市和出口海关分析

一季度我国煤炭出口570万吨,主要是内蒙、陕西、陕西等地,其中内蒙189万吨(全部为动力煤)、山西114万吨(74.5%的是动力煤)、陕西187万吨(全部为动力煤)。按出口海关来看,主要分布在天津海关和石家庄海关。其中石家庄海关煤炭出口量287万吨,占煤炭出口量的50%;天津海关煤炭出口量233万吨,占比41%。

三、一季度国内外煤炭价格走势分析

1、澳大利亚BJ动力煤现货交易价格和指数走势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国际煤价继续上涨,澳大利亚BJ动力煤现货交易价格和指数一季度环比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与目前国内持续下跌的价格相比,国际价格的优势已不明显。如一季度BJ价格呈现平稳走势,1至3月份上下变动不大。3月底BJ价格93.5美元/吨,比09年底上涨12.3%。

2、秦皇岛现货价格走势

一季度国内煤炭市场平稳有序,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小幅波动,并与国际煤炭价格呈同步变化。从秦皇岛港动力煤价格变化情况看,发热量为5500 大卡/千克的山西优混动力煤价格由今年年初的805元/吨,逐渐下滑到3 月中旬的670 元/吨,3 月底价格缓慢回升至675元/吨。

3、一季度进出口价格走势分析

动力煤进口均价上升,出口均价略有下降。2010年3月份进口均价85美元/吨,比2009年12月份进口均价74万吨增加了11美元,比2月份增长7.6%,比1月份增长10%。3月份出口均价81美元/吨,比2009年12月份出口均价87万吨减少了6美元,但与2月份基本持平,比1月份增长了8%。

炼焦煤进出口均价保持稳中有升的走势。一季度炼焦煤出口每月均价小幅上扬,3月份出口均价为162美元/吨,比2月份增长了14.9%,比1月份增长了20%;3月份进口均价为152美元/吨,与2月份基本持平,比1月份增长了12.6%。

篇5:2010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情况分析报告

一、全县进出口情况

据海关统计,1-4月份全县实现进出口4465万美元,同比下降1.7%,其中:出口完成3861万美元,同比增长0.4%,进口完成604万美元,同比下降13.1%。4月份当月全县实现进出口1459万美元,同比下降2.6%,其中出口1292万美元,增长20.9%,进口167万美元,同比下降61%。全县1-4月份共有12家企业发生了进出口实绩,比去年同期多3家。全县出口商品共8大类,其中1-4月份大宗商品农药出口1777万美元,干果糖制品出口347万美元,户外家具642万美元,阀门及配件516万美元,电器类438万美元。进口商品主要为杏仁、腰鼓、农药原料。

二、各类企业进出口情况

1.1-4月份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3861万美元,同比下降2.5%,其中: 出口3281万美元,同比下降60.2%,进口580万美元,同比下降13.5%。

2.1-4月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600万美元,同比增长3.6%,其中:出口580万美元,同比下降4.3%。

三、对策分析

篇6:2010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情况分析报告

3月30日中午,历时5天的纺织服装学院2010年“新生杯”乒乓球赛圆满落下了帷幕。此次比赛分为小组赛、半决赛、决赛,每局采用3局2胜制(决赛采用5局3胜制),比赛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紧张激烈的比赛氛围中,选手们采用灵活的战略、战术,积极进攻、主动防御,赛出水平,赛出风格。特别是决赛阶段,队员精湛的技艺把比赛推向了高潮!

由于比赛场地的申请,比赛只能在每天中午课间时间展开,所以历时较长,不过同时也保证了选手的充分休息,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下一场比赛。经过几天的激烈角逐,最终纺织093班的张继禹、轻化092班的谢橹洁两位选手分别获得男、女子组的冠军。他们不仅展现了自己精湛的球技,同时也为班级赢得了荣誉。纺织093班获得团体第一名,轻化092班获得团体第二名,纺织091班获得团体第三名。

这次比赛主要由我院学生会成员担任裁判。由于一部分人对乒乓球比赛规则不甚了解,在赛前,由我部常委特别召开了一次裁判会议,着重强调了在比赛中裁判应注意的问题及一些情况的判定,并吸收采纳了以往赛事的经验。在比赛中,每两位裁判分为一组,分别担任计分与判决。而且比赛过程中裁判的判决,统计,发球权,抽签等事项都严格按照规则执行,从而保证了比赛的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这次比赛虽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部分裁判对规则不是非常熟悉,导致在比赛过程中部分选手出现抱怨情绪,但总体还算圆满,希望下次活动能避免此类问题,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为我院体育事业增添更多的辉煌!

纺织服装学院团总支 学生会

体育部

篇7:2010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情况分析报告

多年来,西南大学始终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针,在党中央关于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进三同”工作的号召下,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广泛持久地组织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生社会实践,开展了独具特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西南大学委员会指示:今年社会实践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三进三同”即“进农村、进农户、进农田,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纺织服装学院党委副书记杨坚、团委书记聂靖带领本学院实践队开展了一系列紧扣“倡导大学生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本学院共有四支小分队,他们分别是:刘泓颖带领的贵州贵阳小分队、刘艳峰带领的山东德州小分队、汪建宁带领的贵州盘县小分队、张冕带领的四川成都小分队。

刘泓颖带领的贵州贵阳小分队紧扣“倡导大学生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主题,结合“西部大开发十周年”、“贵阳市三创一办,做好城市主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抓住黔灵‘城中村’这一特点”、“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内容开展活动。该小分队力求通过暑期智力支乡这一活动倡导与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发扬艰苦奋斗和团结互助精神;在服务农村和体验农村的实践中拓展自身素质;利用自身所学,普及常用知识;同时,经“绿丝带”志愿者茶店村分会允许,以“绿丝带”贵阳市志愿者身份,进入农村,奉献社会,为家乡的发展做出微薄贡献。

本次大学生暑期智力支乡活动是在重庆市关于倡导大学生暑期

“三进三同”体验农村生活的号召下,由西南大学团委、纺织服装学院刘泓颖、何美松等同学牵头,在相关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由西南大学十四名同学来自贵阳的同学组成的贵州·贵阳暑期智力支乡小分队,于2010年8月5日至2010年8月11日前往贵阳市黔灵镇茶店村,开展以文化、教育下乡为主的支乡服务活动。活动相关报告:《工作总结》、实地照片、调查报告以及相关文本、影音资料。

本次暑期智力支乡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分别是前期的准备工作、正式实践工作、后期工作。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小分队智力支乡实践活动主题、形式的确定、组队,对组员进行相互认识、思想动员,实践活动开展的地点选择,与当地政府的沟通,作初步计划以及世博图文收集和各宣传单横幅的制作。正式实践工作主要包括通过各级政府,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修改和制定相宜的活动方案。开展食品安全及卫生、夏季防暑降温、防虫驱蚊等等知识的宣传讲座;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茶店村计划生育、农户收入、困难家庭等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四天的“世博走进乡镇”图片展;招募十五名“三创一办”义务监督员;对特殊家庭和困难家庭的孩子补习暑期功课,发放爱心礼物和学习用品„„后期总结工作包括对整个实践活动中资料的整理与总结、计算开销、宣传报道,以及小分队队员在整个支乡活动中的学习心得交流座谈会。

刘艳峰带领的山东德州小分队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科技、文化、卫生下乡为重点,以调查,调研,家访,宣传等形式开展,进行有声有色的宣传新农村和宣

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活动,对当地农业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规划等形式,实际了解农民的经济来源和生活情况,调查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于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于农村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为当地社会全面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该小分队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分别是前期的准备工作、服务实践工作、后期总结工作。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下乡实践活动主题、形式的确定、组队,对组员进行思想动员,作初步计划以及调查问卷和各宣传单的制作。服务实践工作主要包括通过当地政府和农民,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宜的服务方案,开展当地农业资源基本情况调查、了解农民的生活情况和经济来源的情况、深入田间地头及农户家中,发放健康,卫生,环保,农业知识的宣传。后期总结工作主要包括成员在三下乡活动心得座谈会、对服务实践活动中资料的整理与总结。

经过山东德州小分队历时七天的社会活动涵盖了农村的经济、卫生、生活等各个方面,小分队顺利的圆满的完成了活动,显示出了当代大学生缜密的策划、组织和管理能力,也展现出大学生创新的一面敢想也敢运用新思维。

汪建宁带领的贵州盘县小分队秉承学校指示,本着“服务家乡,锻炼自我”的原则于炎热的八月,顶着炎炎烈日回到小分队的家乡贵州盘县,在这小分队队员们把自己在外面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向家乡宣传“科技、文化、卫生”,相继开展

了走进养殖大户、走进种植大户、走访全国劳模贵州盘县荒坝村村支书刘经达、对古普安州南里的古文化进行考察等活动。小分队本着“服务家乡、关注发展”的服务宗旨,在水塘进行了四项社会实践:

1、文化遗产考察;

2、走访农业种植、养殖大户;

3、走访全国劳模、水塘镇荒坝村村支书刘经达;

4、到乐民中学文化支教等。

该小分队的优势在于紧扣“三进三同”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在当地“群众效应”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也起到了宣传学校的作用,他们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向家乡宣传“科技、文化、卫生”,整个活动下来所耗成本相对最低。

张冕带领的四川成都小分队走进新津县邓双镇和双流县彭镇,开展了以“健康迎世博,科普传邓双”主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本次系列活动包括三个版块。

活动一:支教邓双镇留守儿童 该支教活动在岷江社区活动中心进行,主要是针对绘画、计算机基础、折纸三个培训班进行相关辅导和指导。该活动得到岷江社区委员会的大力支持,给他们提供支教活动的场地和一定组织上的配合与帮助,也深刻感受到社区对该活动的欢迎与重视。此活动可以说是一个互相促进与增长的过程,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活动的圆满成功,更是一种精神的激励,也希望他们学到或了解到了自己想知道的东西。

这个活动也相当的圆满成功,在联系活动和活动当天的安排中也较顺利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活动二:服务敬老院老人 此次活动我们切切实实感觉到了老人的孤独与希望得到关注的心情,希望社会能投更多的目光给他们,但是不要太打扰他们了。这个活动也相当的圆满成功,组织和安排也比较有序。

活动三:科普下乡,关爱健康,保护环境 我国是农业大国,对于农药产品的使用量也较大,但是如何正确科学的使用农药和农药废包装的处理还存在缺陷,不正确科学的使用农药,随地乱扔农药空包装,不仅会起不到除害作用,相反会污染水源、空气和土壤,导致人们生存环境的恶化,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特别是受污染的土壤,对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基于环保和关爱人们健康,我们走进双流彭镇进行“科普下乡,关爱健康,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一系列活动都圆满的成功完成,三个活动涉及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做到真正科普下乡的主旨,服务大众,做实事的要求。可是活动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我们队伍没有拉到现金赞助,主要靠队员缴纳队费进行活动,但是我们还是得到先正达公司物质上的赞助,涉外这块这也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增强的地方。但是我们队队员的吃苦耐劳,不怕烈日,积极主动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团队的合作精神是我们这次活动顺利完成的前提。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修养,使我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力得到提高,感受社会之深,与社会接触更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达到活动的预期目的。

篇8:2010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情况分析报告

2009年我国化肥进出口总量为1276.9万吨 (未注明者均为实物量, 下同) , 比上年减少15.4%, 其中出口884.8万吨, 减少5%, 进口392.1万吨, 减少35%。化肥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4.99亿美元, 比上年减少41.8%。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2009年我国化肥出口困难重重, 但依然取得了较好成绩, 出口量仅比上年下降5%。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国家对化肥出口政策有所放松。以尿素为例, 2008年出口政策最为严厉, 最高时出口关税高达185%, 2009年下调为淡季10%、旺季110%, 下跌幅度旺季40.5%、淡季94.6%。同时在2009年6月19日国家关税税则委员会下发通知, 自7月1日起进一步下调部分化肥产品出口关税, 取消合成氨、氯化铵、重过磷酸钙、二元复合肥等化肥产品 (包括工业用化肥) 的特别关税, 统一征收10%的出口暂定关税。调整尿素、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等化肥产品征收出口关税的淡、旺季时段, 将尿素的淡季出口税率适用时间延长一个月, 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的淡季出口税率适用时间延长一个半月。二是我国化肥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强。近些年来, 我国化肥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产品质量好, 价格低, 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强, 出口方面虽然受国家政策影响不能大量出口, 但竞争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 进口方面则是进口量在不断下降, 我国已成为化肥净出口国, 2009年我国化肥出口量与进口量之比为2.26, 比2008年的1.53提高了47.4% (见表1) 。

二、各品种进出口情况分析

(1) 尿素出口好于预期尿素是化肥市场的龙头品种, 也是国家化肥出口政策调控力度非常大的一个品种。原来市场人士普遍对2009年的尿素出口不看好, 认为比2008年要下降50%以上, 只有200万吨左右。但实际出口量却达到了337.9万吨, 明显好于预期。主要原因是下半年国际尿素市场形势有所好转, 而7~9月国内尿素市场一直比较低迷, 出厂价在1450~1550元 (吨价, 下同) 左右徘徊, 生产企业抓住尿素淡季出口关税只有10%的有利时机, 纷纷加大了出口力度, 9月份出口量更是高达80.2万吨。

(2) 磷酸二铵出口量大幅增加2009年磷酸二铵出口量高达207.3万吨, 创出历史新高, 比2008年大幅增加154%。据统计, 2009年1~10月份我国磷酸二铵产量为845万吨, 比2008年同期增长25.4%, 全年磷酸二铵产量预计在1000万吨左右, 相当于有20%左右的磷酸二铵产量用于出口, 这也是支撑国内磷酸二铵市场自去年底至今大幅走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也要看到, 2009年磷酸二铵的进口量也在大幅增加, 全年共进口43.3万吨, 比2008年的9.6万吨增长了351%, 但由于出口的增加量 (125.6万吨) 远大于进口的增加量 (34.3万吨) , 对国内市场并没有形成太大的冲击。应该说, 进口磷酸二铵在国内还是有相当的市场, 特别是品牌价值较高, 一般比国产磷酸二铵要高卖百元以上, 2010年进口磷酸二铵是否还会继续大幅增加值得关注。

(3) 硫酸铵成为零关税的受益者硫酸铵属于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企业的脱硫副产品, 属环保产品。为鼓励脱硫产品的发展, 减少硫排放, 从2008年12月1日起, 我国对硫酸铵出口免征关税, 是化肥产品中唯一的零关税产品。2009年我国共出口硫酸铵87.9万吨, 比2008年增长29%, 成为零关税的受益者。

(4) 钾肥进口量大幅下降并没有对国内市场形成大的影响我国是个缺钾国家, 对进口钾肥的依赖性比较强, 最高时年进口量超过700万吨。但2009年由于进口钾肥价格过高, 我国未与国际大供应商达成供货协议, 全年没有签订一笔进口新单, 全是在执行2008年的剩余合同。2009年我国钾肥进口量大幅下降, 全年仅进口氯化钾198.3万吨, 比2008年大幅下降61%, 但这却并没有对国内钾肥市场的供给状况造成大的影响。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国产钾肥生产量在不断增加, 部分填补了进口钾肥之不足, 2009年我国共生产钾肥362.78万吨 (折纯) , 比2008年增长24.57%;二是由于钾肥价格过高, 农民的钾肥使用量及复合肥生产用钾肥量都在减少, 下降幅度超过了20%;三是2008年遗留下来的港口库存钾肥比较多, 有500万吨左右, 依靠库存即能较好地满足国内需求。

(5) 三元复合肥的逆差最大2009年大部分化肥品种都是顺差, 即出口量增加, 进口量减少, 然而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却出现了大逆差, 出口量大幅下降, 进口量大幅增加。2009年, 我国仅出口三元复合肥2.6万吨, 比2008年大幅下降93%, 进口却高达131.1万吨, 大幅增加103%。出口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复合肥出口关税较高, 1~9月的关税为110%, 10~12月的关税税率为95%, 如此高的关税基本上无法出口。进口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进口复合肥在我国沿海地区拥有相当强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本来就有相当好的市场, 加之2009年进口复合肥价格下跌幅度比较大, 与国产复合肥价差缩小, 造成了进口复合肥的乘虚而入。复合肥市场的这种进出口背离现象值得引起重视。

三、2010年化肥进出口展望

总体来看, 2010年我国化肥出口前景看好, 出口量有望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 主要原因有四点:

(1) 出口政策进一步宽松2009年12月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了2010年化肥关税调整方案, 重过磷酸钙、二元复合肥等品种的出口关税由10%下调为7%, 尿素、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的淡季出口关税从10%下调为7%, 尿素淡季时间延长半个月, 由原来的淡季4个半月增加到5个月, 标志着出口政策进一步宽松, 对我国化肥出口有利。

(2) 国际化肥需求量增加根据国际化肥工业协会发布的市场分析报告, 随着全球经济回暖, 农产品价格上调, 全球化肥供需将在2010年全面回暖, 化肥需求有望比2009年提高4.9%, 达到1.658亿吨 (折纯) , 其中氮肥需求增长2.6%, 磷肥增长6.2%, 钾肥增长13.5%。

而在2009年, 金融危机和农产品价格下滑对全球化肥需求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009年全球化肥消费量为1.58亿吨 (折纯) , 其中氮肥1.006亿吨, 磷肥3540万吨, 钾肥2200万吨, 比2008年分别下降1.5%、10.5%、19.8%。

(3) 国际油价高企, 化肥生产成本上升2009年年初, 国际油价不过30多美元每桶, 到年底时上涨到了70美元左右, 2010年国际油价预计在70~80美元的相对高位波动, 近期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价格由2009年末的每千立方米208.12美元上涨至305.6美元, 上涨46.8%。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导致化肥生产成本增加, 进而推动国际化肥价格上涨, 这对我国化肥出口有利。

(4) 国内化肥市场严峻的供求形势迫使企业加大出口力度随着新增产能的不断增加, 我国化肥市场的供求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 预计2010年我国尿素产能将超过6700万吨, 而国内需求量不足5000万吨。目前我国化肥市场的形势是, 除钾肥尚需进口外, 氮肥、磷肥、复合肥都已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产能过剩, 必须加大出口力度, 在国际上寻找市场, 才能缓解国内化肥市场的供需矛盾。

但也要看到, 化肥出口量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因为我国化肥产业的定位很明确, 主要是为了保障国内供给, 保障农民之需和国家粮食安全, 只有在国内供给量有多余的情况下, 才可适量出口, 化肥行业不是以出口为导向的行业。如果出口量过大, 影响了国内化肥市场供给, 国家会断然采取提高出口关税等措施, 限制化肥的出口。

篇9:2010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情况分析报告

出口退税是国家以增值税发票上的总额为准,按税率返还一部分已征收增值税给出口商。我国现行最高出口退税率为17%,与增值税最高税率相同,即国家把原先征收的增值税全额返还给出口商。

此次调整前,我国共有1971个税号商品实现了出口全额退税,多为符合外贸产品结构优化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此次对部分纺织品和服装全额退税,或与外贸稳增长相关。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华珊指出,出口退税率上调,有助于企业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出口获利水准,增强出口竞争能力。2015年纺织行业总体出口形势并不乐观,退税率上调,从政策上看,对行业具有积极的利好意义。当然,出口退税率上调1个百分点,整体对行业2015年的出口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出口个位数增长趋势不会改变。因此,行业企业仍然要在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上多下工夫,坚持走创新驱动之路。

纺织品、服装不仅在中国出口总值中占据较高比重,而且吸纳就业能力较强。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14年前11个月,纺织品、服装合计占中国出口总值的13%,但增速明显放缓。前11个月,纺织品、服装出口分别同比增长5.3%、6%,不及2013年同期的一半。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出口退税率一度被用作调节出口的重要政策工具,频繁调整,引发诸多争议。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出口退税率多次上调,目前维持在较高水平,各界也逐渐形成共识:出口退税率应该保持相对稳定,不能将其作为调控工具使用。

2014年12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进一步简政放权,完善出口退税机制。一是下放审批权限,将对生产企业退税工作全部下放到所在县(区)审批,有条件的地方经批准后可将外贸企业退税审批一并下放;二是实施分类管理。对纳税信用好的企业实行“先退后审”,对信用差的企业从严审核;三是采取网络申报、自助办税申报等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退税申报便利;四是合理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通过有扶有控,促进外贸结构优化。

纺织出口退税率的变迁

我国于1985年开始正式施行出口退税政策,在199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成为世界第一时,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为13%。此后,国家经过多次对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到2001年7月国家将棉纱、棉布、棉制产品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7%后,其他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为15%,服装出口退税率为17%,达到此次2015年1月1日调整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前的高点。

此后,受到我国外贸出口增长较快、超出预期和财政拖欠退税款项增大影响,以及为降低纺织品出口容易引起贸易摩擦,我国在2004年1月、2006年9月两次下调纺织品出口退税率达到11%。到2008年、2009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迎来巨大压力,作为调节出口的工具,国家4次调整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但大家逐渐认识到出口退税率保持相对稳定,出口退税率不应成为调节出口的工具。2009年4月1日国家调整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为16%后,这几年来都稳定在16%。

篇10:2010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情况分析报告

纺织服装学院始建于1999年,是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理事单位,山东省纺织工程学会理事单位,山东省服装行业协会理事单位。设有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表演方向)、产品设计、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和纺织工程五个本科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有山东省重点学科、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山东省卓越计划建设项目和4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以“ 夯实基础、拓展能力、注重创新、突出特色”为指导思想,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交叉互动的教育教学体系,注重艺术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各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交叉、渗透,营造活跃的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出大批纺织服装产业的高素质人才。

学院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人,客聘教授4人,博士、硕士35人,拥有教育部高等教育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校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校教学名师及教学骨干等高水平教师,有多人担任企业名誉厂长和技术顾问。学院注重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支持年轻教师在国内外进修学习,开展学术交流,推动学术梯队建设,并广泛聘请国际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和企业家担任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纺织服装实验中心是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和设备,资产总值1136万元,面积4500平米,拥有23个实验室,建有5个实验教学平台,在满足5个专业学生实践教学需要的同时,为师生课题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平台,为地方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近年来,相继建立了烟台舒朗、山东如意集团等30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 3个科技研发中心,获批山东省校企共建立项项目,在科研项目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合作,多项专利进行了成功转让。通过加强与企业、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等的合作,多方筹措资金,实现了实验设备仪器共享,满足了纺织服装科技创新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多年来,以CDTA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以纺织服装产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山东省CDTA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平台,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支撑,秉承“服装专业为引领,纺织专业为支撑,材料专业为提升”的原则,坚持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的办学思路,突出“知识+能力”、“理论+实践”、“工程+艺术”、“专业+市场”、“校内+校外”的五结合人才培养特色,形成了集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和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于一体的优势特色学科链和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可。近五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8%以上,毕业生以综合素质好、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广,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而受到省内外用人单位的尊重和欢迎,在教学、科研、管理、咨询、产品设计及市场开发等领域发挥着骨干作用。

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在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办出了特色,取得了优异成绩。出版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规范研究》和《纺织工程专业规范研究》等6部著作;主编部委级规划教材7部;主持省级教改课题7项;获部委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市厅级教学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校级教学奖和实验技术奖30余项;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教研论文80余篇。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全国创业设计大赛、省、市级学科竞赛中获奖达370多人次;本科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获得专利授权60余项。

学院建有山东省重点学科,形成了稳定的学科方向和学科梯队,科学研究紧紧围绕行业的需要和发展,注重学科交叉,形成了一批产生经济效益和具有显著社会影响的成果。近5年,承担了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0余项、市厅级课题40余项、横向课题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山东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德州市科学技术奖30余项,德州市软科学成果奖3项,校级获奖多项;出版专著4部,在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81篇,其中被SCI/EI收录11篇。授权专利121项,其中获发明专利授权7项。

学院在以国际化办学的总体规划指导下,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法国、韩国、波兰、俄罗斯等一些知名院校和国际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多次进行互访,举办教育论坛、作品联合展演等形式的学术交流,并互派留学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推动学院的教学融入国际先进行列。专业设置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文学学士)

本专业为纺织服装行业及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善于学习、富于创新、敏于行动、诚于德行”的、具备艺术设计修养和较扎实的服装学科基础理论,有一定创新实践能力,能独立进行服装与服饰设计创作构思和成品实现,能从事各类服装设计、产品策划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

本专业学生将接受服装艺术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饰配件、服装材料与工效、服装品牌策划和服装人文科学等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主要课程包括:服装画技法、服装设计学、服装CAD、服饰图案、服装心理学、服装色彩、服装制版、立体裁剪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服装画技法实践课、服装设计实践课、服装结构实践课、立体裁剪实践课、服装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各类服装品牌公司、服装服饰设计公司或工作室、服装行业协会等企事业单位、服装零售业、服装高职和中专院校、服装媒体及网站等。可从事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品牌和产品策划、服装营销和贸易、服装教育及相关工作。

服装与服饰设计(表演方向)(本科 学制四年 艺术学学士)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获得2014-2015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四星评价”,在开设此专业的158所学校中排名第11位,在省内高校中排名第1位。

本专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及时尚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一定艺术审美修养和时尚传播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经过服装表演系统训练和实践,能从事服装模特、时尚编导与活动策划、文化经纪人管理、表演专业教育、时尚造型设计、时尚媒体公关、时尚品牌推广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围绕服装表演专业特点,将服装表演与时尚传播概念相融合,从整个时尚产业链入手,使学生通过对服装展示、时尚传播和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学习,具备服装表演、时尚编导与策划,以及时尚传播与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艺术与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和较高的审美能力。

主要课程:服装表演、形体训练、舞蹈基础、服装设计、服饰色彩与图案、音乐基础、服装结构、服装缝制工艺、服装市场营销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表演实践、音乐编导实践、排练与实践、时装摄影、形象设计、市场调研、毕业实习、汇报演出、毕业设计(论文)。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模特或艺人经纪机构担任高层管理、时尚编导、签约模特和专业培训等工作;专业院校中担任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服装企业中担任设计或营销工作;专业媒体(如电视台、杂志社或网络媒体)中担任时尚编辑等工作;广告及影视界从事策划等工作。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工学学士)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获得2014-2015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四星评价”,在开设此专业的81所学校中排名第12位,在省内高校中排名第1位。

本专业密切结合国内外服装市场对卓越服装工程人才的需求,以卓越服装工程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着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综合素养高,能胜任服装工艺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产品策划与开发、服装市场营销、服装面料测试研发、服装设计等工作,并能参与国内外服装市场竞争的卓越服装工程师。

大学本科四年,本专业学生将接受服装艺术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生产与管理、服装材料与工效、服装市场营销和服装人文科学等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主要课程包括:服装材料学、服装CAD、服装设计学、服装工艺学、服装结构、服装专业英语、中外服装史、服装工业制版、服装市场营销、服装贸易、立体裁剪、服装心理学、服装色彩、服饰图案等。

学习的方式和途径有多种,主要包括国内学习和中外合作办学两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国家教指委委员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教学骨干多人,能让学生接受到国内最高水平的教学。为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内急需的服装卓越工程师,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现已经与英国、韩国、法国、波兰、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多所大学联合办学,从而使学生获得国际先进水平的学习条件。通过本科四年的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将获得以下方面的能力:能独立从事服装设计或服装工程技术,掌握服装款式、纸样和工艺设计的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从事服装产品策划、纸样与工艺、生产管理、营销贸易等工作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服饰流行趋势预测的能力;熟悉纺织服装行业的相关标准,了解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对服装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服装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纺织工程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工学学士)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纺织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纺织工艺设计、纺织品设计、材料检测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成长为具备扎实的纺织学科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纺织专业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大型纺织企业的实验室、技术部;各级纤检所、质量监督检测机构;纺织服装贸易公司;外资企业的设备销售部,从事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及质量检测、产品销售及生产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

主要课程: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纺织加工化学、纺织材料学、纺纱学、织造学、纺织品设计基础、织物CAD等。

实验实习教学活动:纺织材料学实验、纱线试纺、织物分析与织造、纺织工艺与产品设计、机械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工学学士)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非织造产品设计、材料检测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成长为具备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到非织造行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质量控制、检测与贸易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纺织材料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高分子材料与纺丝技术、非织造学、非织造布后整理、非织造材料性能测试等。

实验实习教学活动:纺织材料学实验、产品设计、产品检测、工艺上机、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服装设计(专科)(本科 学制四年)

本专业为纺织服装行业及文化创意产业培养能从事服装设计、服装产品开发、营销、管理和服装理论研究及相关工作,具有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设计创意、艺术表现力、有一定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服装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画技法、服装设计学、服装CAD、服饰图案、服装心理学、服装色彩、服装工业制版、立体裁剪等。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纺织服装行业、企业从事服装产品设计、服装品牌策划、服装制板、服装制作、服装跟单、服装营销、服装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专科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针对现代纺织企业对专科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诚信、敬业和责任意识强、遵纪守法,并具有以“必需”、“够用”的技术理论为基础、以现代纺织技术为核心,“能设计、会操作、懂管理”,在纺织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支持与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机械工程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纺织材料学、纺纱技术、织造技术、纺织品设计基础、织物CAD及企业经营与管理等理论课程。

实验实习教学活动:纺织材料学实验、纺织基础实习、生产实习、纺织品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面向:纺织品生产企业、纺织品检测机构和纺织品流通领域的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产品检测与监控和纺织品营销。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大学西路566号 0534-8985531(院办)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轻工系服装设计专业

服装设计专业是学院老牌专业。1994年设置并当年招生,现有毕业生二十届。现有专兼职教师1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6人;“双师”素质教师6人;占专业教师的比例为85%。专业带头人1人,专业骨干教师2人。聘请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6人作为客座教授、兼职教师或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形成了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专业教学团队。近年来,该团队共完成各项教育教学改革成果5项;先后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刊物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6篇;主、参编教材4部;个人画集1部;参与画集5本;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

该专业具有高标准的实习实训教学条件,建有服装CAD、服装工艺、服装画室、服装样板四个实训室高速平缝机、锁眼机、钉扣机、打结机等先进的服装缝制设备,拥有实训设备总值60余万元。实训设施齐全,实践环境优越。与德州兴贸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校中厂、厂中校的先进教学管理模式。同时,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及德州职教集团平台,先后建立德州中合服饰有限公司、德隆瑞博服饰集团等多家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

本专业实施“133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个面向——面向服装行业的专业群;3个融合——专业与产业融合,教师与工程师融合,学生与职工融合;3个共建——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共建课程、共建教材、共建实训基地;3个目标——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品质好、技能强、适应快的技术人才。)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训为主线、工艺为标准、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了知识、技能、素质并重和实践、生产、创新共存,最终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双证书”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专业特色不断彰显,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我们专业开设的课程有《服装结构与工艺设计》、《服装设计》、《服装CAD》、《服装材料》、《服装史》、《服装立体裁剪》等专业课程,还开设了《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服饰图案与时装画》等专业基础课程。融趣味性与实用性与一体,让学生在边玩边学中学到知识,并尽最大可能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目前《服装结构与工艺设计》、《服装设计》、《服装CAD》、《服装立体裁剪》《服装一体化教学》等课程已经全部实行了一体化教学。我们专业的实践课程占专业总课程的比例达到了68%,这在整个学院也排在了前三名的位置,所以我们服装专业是理论与实践课程结合最紧密的专业,也是最实用的专业。

学生在校期间,除考取学历证书外,还必须考取服装设计定制工高级工证书(必考)、服装CAD样板师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选考),使学生既具备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又有转换岗位的适应能力。

本专业所有课程均已达到合格课程标准,建有《服装结构与工艺设计》院级精品课程;该专业学生在省市级技能比赛共获得省级二等奖一个,优秀奖一个;市级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两个;先后有2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学生毕业后,均可安排到德州康博实业有限公司、德州瑞博服装有限公司、德州中合服饰等大中型服装企业就业,工资福利待遇优厚,五险全交,解除学生及家长的后顾之忧。教学质量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可,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

服装专业学科带头人---侯榕

侯榕,化学轻工系服装教研室副主任,服装设计专业主讲教师,服装设计专业学科带头人。

该同志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一贯注重个人品德素质的培养,努力做到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工作负责,办事公道。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勤奋工作在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岗位上,对专业教学十分熟悉。作为专业教研室副主任,一直致力于服装专业教学方式的摸索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加大了课程整合力度,以工作过程为主线,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序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承担的《服装结构与工艺设计》、《服装立体裁剪》、《服装一体化教学》等多门课程都运用了一体化教学的学习模式,就是以核心实践技能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边做边学,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模块之间构成技术应用由浅到深的进阶,几个课程模块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际应用系统。学生学完一个模块,就学会一种技术的应用,完成一个模块的实训,就做成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项目。随着学习的深入,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技术水平就提高一个等级。当完成几个模块学习后,学生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实际应用系统的训练。经过几年的实践应用,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担任教研室副主任以来,一直坚持以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群和自编教材建设为突破口,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带领本教研室教师建设专业的精品课程群建设,自己先做出表率,建成了本专业第一门精品课程《服装结构与工艺设计》,并获得了院级精品课程的荣誉。在自编教材方面,与德州瑞博服装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服装结构与工艺设计实践指导书》的编写,并投入了使用;还与德州中合服饰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服装结构与工艺设计的活页教材》的编写,编写《服装结构设计与实训》教材。

从教十五年以来,多次获得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在全省第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指导学生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为学院争得了荣誉,同时还被评为省级优秀指导教师;撰写的教案《女基型裤结构制图》获省级一等奖、教案《省缝及省缝转移》获省级优秀奖;论文《技工学校学生思想现状及德育对策》获省级三等奖;另外还有多篇教案及论文获得院级一二三等奖;在《内江科技》杂志上发表了论文《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在《科技理论与学科教育研究》一书中发表论文《浅谈服装专业毕业设计的市场含义》,在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Scientific Management一书中发表论文《利用Mandelbrot集分形图进行纺织图案设计的研究》,在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Scientific Management一书中发表论文《影响西装领结构、款式变化的因素分析》,后两篇论文均被ISTP检索收录。

上一篇:沪教版六年级数学学案下一篇:团结奋进务实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