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报告

2024-06-27

关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报告(精选8篇)

篇1:关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报告

关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5年12月12日县政协主席会议通过县委、县政府:

2005年8月下旬,县政协副主席...带队,县政协经济委员会对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经过听取汇报、实地调查、组织座谈后,委员们一致认为: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

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很强的发展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后劲;但在组织运行、管理规范、辐射广度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政策扶持、规范管理,促使其健康发展。

一、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特点

(一)多元化兴办的特点

龙头企业型。为了增强企业加工原料来源的稳定性,与农户以合同的形式结成较紧密的联合体,企业领头创办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精深加工稻谷、小麦等农产品为主。2004年获全国“放心粮”食品称号。2004年组建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公司,注册资金1,020万元。企业与农户之间实行订单合作方式,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按市场价回收稻谷。2005年合同订单中稻10万亩,其中优质稻2.4万亩,合同订单稻谷1,200万斤。2005年已加工稻谷和小麦1,500万斤,销售收入2,000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

...有限公司是全省农业产业化百强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收购、加工、销售棉花为主。2005年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公司,注册资金600万元。公司与农户之间实行订单合作方式,公司为农户发放周转金、提供技术服务,回收籽棉加工。2004年,加工籽棉2,400万斤,实现利润100万元。

...有限公司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生产优良种猪、出售牲猪为主。2004年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公司,注册资金400万元。2004年,销售优良种猪和肉猪13,000头,实现利润230万元,股本分红160万元。

一般公司型。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提高自身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部分从事专业生产的能人自主创办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由黄鳝养殖大户...等人自主创办,公司拥有...乡特种水产养殖场,实行“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模式。2002年成立了黄鳝养殖协会,到2005年已发展会员382名,其中科技人员24人、营销人员58人、管理人员7人。目前黄鳝养殖达到1万亩、8,000箱,跨3县10多个乡镇,仅秦市乡就达到900户、6,000亩。2005年,秦市乡黄鳝养殖协会被纳入省级农民专业协会试点单位。

...有限责任公司由...于2005年创办,实行“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养鸡户向公司交一定的押金后,由公司提供鸡苗、饲料、回收肉鸡。公司现有固定资产27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已发展到10,000只的种鸡场。2005年发展养鸡户52户,养鸡12万只。

...村经济联合社成立于2000年,实行“经联社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以订单方式为...公司进行棉、油良种繁育。2004年,经联社组织农户为荆楚种业繁殖棉花良种1,000亩、油菜良种700亩,实现利润3.5万元。经联社以每斤籽花高于市场价0.25元、菜籽每斤高于市场价0.3元回收,可使农户增收几十万元。

行业协会型。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倡导下,相同行业人员创办了以服务为宗旨、以自律为目的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协会成立于2003年,2005年发展到会员180名,会员基本辐射全县。2004年,会员养鸭18万只,通过协会销售成鸭4万只、鲜蛋6万斤,加工鲜蛋50万枚。2005年,协会孵化鸭苗10万只,会员养鸭30万只。2004年,...协会被纳入湖北省100家农民专业协会试点单位。

...协会成立于2002年,有会员72人。2005年,发展到拥有大型收割机34台,小型收割机35台,旋耕机7台。每年夏、秋季节,协会组织农机到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收割作物,实施跨区作业。

...协会成立于2003年,有紧密型会员22人,分散型会员80人。2004年,菊花种植面积在1,000亩左右,2005年,菊花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2005年,...镇菊花协会被纳入省级农民专业协会试点单位。

...协会成立于2004年,有会员50名。协会提供“四供两销售”服务,即供鸡苗、供饲料、供药品、供防疫,销售成鸡、销售蛋品,促进了养鸡业发展,2005年会员养鸡22万只。

...协会由...领头创办,目前正在组建筹备中。

(二)多形式并存的特点

产加销一体型。围绕本地拳头产品联合

篇2:关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报告

兴文县人民政府万真华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简称农村专合组织),是指农村劳动者基于同类商品性生产经营共同利益,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在技术、资金、信息、加工、储运等环节按照合作社的原则组成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实践证明,着力培育发展以农民为基础、产品为纽带、服务为宗旨、利益为目标的农村专合组织,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村专合组织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农村专合组织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是一种激烈的开放性竞争经济,农业是一项弱质的基础产业,农民处于市场经济的弱势地位,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走农村专合组织的道路。一是农村专合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把农民单家独户自给自足的小生产,通过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将农民组织和联合起来,参与市场竞争。二是农村专合组织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规避和抵御市场风险,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三是农村专合组织能够较为准确和及时分析、把握市场供求信息,有效推广先进的农业发展理念,推广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将产、供、销高效组织起来。

(二)发展农村专合组织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现阶段我国必须要解决好的首要问题,占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民是我们党执政最广泛的重要基础。一是发展农村专合组织可以有效地把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与市场对接起来,让农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农村专合组织通过吸纳更多的农民加入,使广大农民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共同增加经济收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三是农村专合组织通过产业的发展壮大,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生活水平,更新农民的观念,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有利于农村的繁荣和稳定。

(三)发展农村专合组织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需要

我国的农村经济改革带动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的浪潮,随着各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和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新形势,农村改革也必然要不断深化和调整。一是农村专合组织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专合组织是面向市场经济的自我调整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农民的愿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二是农村专合组织是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形势的需要。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村经济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竞争,而且还面对国外市场竞争,只有通过农村专合组织引导农民进行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生产,才能参与更大的市场竞争。三是农村专合组织是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农业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必然要求。国外的农业发展经历了上百年的市场经济,形成了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农业发展模式和经验,我们应重视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创新和完善农村专合组织。

二、当前我县农村专合组织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县农村专合组织的现状

截至2005年底,我县累计发展农村专合组织102个,会员达到2.4万余人,带动农民5.1万余户,分别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8.33%和农民总户数的45.8%。全

县农村专合组织拥有资产2700余万元,仅2005年就带动会员人均增收达652元,在2004年的基础上人均增加了115元。农村专合组织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基本上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纽带,实体为依托,服务为宗旨,助农增收为目的”的发展路子。通过专合组织的发展和带动,基本上形成了烤烟、蚕桑、畜牧、林业、食用菌、蔬菜等几大优势产业,涌现出了如巨龙水产畜禽、香兰菜、食用菌、优质肉猪、西瓜等一批带动力强,社会受益广,深受农民拥护的农村专合组织。巨龙水产、太平镇香兰菜、麒麟西瓜等3个专合组织还分别被省、市评为“四川省百强农技协”和“宜宾市十佳农技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农村专合组织已成为我县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农增收的重要载体。

(二)我县农村专合组织存在的问题

农村专合组织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助农增收方面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足。一些部门还没有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当作重要工作来抓,还有一些群众合作意识不强,主动参与不积极,制约了专合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二是有的农村专合组织存在自身实力不强,产业规模不大、发展不快、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三是农村专合组织与农民以及农民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只能利益共享,不能风险共担,这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县农村专合组织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四是部分会员诚信意识淡薄,契约观念不强,时常有违约情况发生。五是我县农村专合组织的整体组织化程度水平还不高,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三、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大力发展壮大农村专合组织

要落实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从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入手,找准农村专合组织建设的切入点,不断探索和创新农村专合组织利益连接机制,增强农村专合组织的凝聚力,要注重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狠抓保障措施落实,促进农村专合组织的发展。

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扶持发展农村专合组织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意识,把大力发展农村专合组织当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举措来抓。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农村专合组织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真正把农村专合组织建设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狠抓工作落实。三是要加大政策扶持。我县农村专合组织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抵御市场风险、生产风险的能力还很弱,发展急需引导和扶持,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对农村专合组织制定切实有效的扶持政策,部门的项目和资金要尽可能地倾斜,财政、税收、信贷方面要给予一定扶持,执法部门要给予必要的保护。四是要提高服务水平。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搞好部门协调,切实承担起指导、管理、监督和服务的职能,努力帮助农村专合组织解决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为农村专合组织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紧紧围绕优势产业,加快农村专合组织的建设。

农村专合组织的建设必须围绕优势产业做好工作。一是要围绕我县的主要产业(烤烟、蚕桑、畜牧、林业、食用菌),扶持引导农村专合组织的发展,组织农民进行专业化和集约化生产,走“围绕产业建组织,建好组织促产业”的发展路子。二是要发展好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和农民产业合作社都是农村专合组织的实现形式,要结合实际,针对不同产业的基础、现状以及农民的认知程度,大力发展农村专合组织。三是要拓宽农村专合组织建设思路。要以合作制的形式改造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托原有乡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吸纳各专业合作社,引导其进行整合和重组,组建综合性合作社。要积极开展股份合作经营,由农民出劳务或土地,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入股,成立股份公司,进行合作经营,按股分红,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的新型组织形式。要鼓励种养业大户和能手,通过土地使用权承包、租赁、转让等方式,建立产业化庄园或园区,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种养销等生产经营活动。四是要增强农村专合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要积极引导各类农村专合组织,依托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的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带动更多的农民进入市场。同时,充分发挥农村专合组织在人才、设备、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和协调、引导、带动功能,组织农民兴办和参与农村专合组织。五是在抓好种植业和养殖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同时,要突出培育一批加工、流通、信息等农村专合组织。

(三)创新利益连接机制,增强农村专合组织的凝聚力。

要认真把握好当前农村专合组织的三个发展趋势:即合作领域逐步由生产为主转向加工销售为主;组织内部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由松散型为主转向紧密型为主;合作组织逐步转向实体化、企业化经营。要以利益连接机制为核心,加强和完善农村专合组织的内部制度和机制建设。一是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在专合组织内部实行“一人一票”制,这是专合组织与股份制的重要区别之一,确保成员的权利和利益。二是要要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向成员公开收支情况,接受成员的监督,确保成员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三是要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多渠道、多形式地建立风险基金,实行二次返利,实行补盈分利,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四)着力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村专合组织的市场竞争力。

篇3:关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报告

1.1 陕西省西安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简介

在国家以及地方政策的引导下, 陕西省西安市的农村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2011年末, 西安全市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579个, 成员人数达14525人, 出资金额数总计约20600万元, 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长分别为61.8%、71.8%、58%。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内容多样化, 主要涉及养殖业、种植业以及农产品等。

1.2 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要是由产业大户或者购销大户领头进行组建的, 这些领头人能够利用他们自身拥有的市场信息比较多、销售渠道比较稳的优势, 积极的引导当地的农民来调整他们的产业结构, 提高当地农产品的质量, 以达到生产适销合适的农产品的目的, 最终能够稳定并且提高农民的生产经济效益。此外,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会通过返利、分红等制度来直接带动农民增收,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向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无偿的提供各种科学技术以及市场信息和农资等服务项目, 节约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3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层次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业产业的标准化的发展以及推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体系的推广提供了组织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会组织当地分散的农户按照统一的生产标准、统一的操作规程、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以及统一的农资供应链, 并且合作组织会积极的注册产品的商标, 致力于打造优质的知名品牌, 积极的推广各种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的生产, 从而极大的提高所生产的农产品的质量水平。

1.4 促进了农业产业有序发展

由于农民的整体素质不太高, 因此农产品的生产以及销售具有很大的趋同性、自发性以及盲目性, 这会减缓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有效的避免农户之间以及农户与加工企业间的不良竞争, 从而维护了农民以及企业的共同利益, 实现良性竞争, 推动农业的健康发展。

2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以及科技支持乏力, 产品竞争力弱

目前,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科技技术骨干人员比较少, 能够适应以及开拓市场的管理人员也比较缺乏。由于农村的生活环境不是很繁华, 因此真正懂得经营管理的人员以及技术人员不愿意投身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最终导致合作组织只能生产一些比较初级的产品, 产品的竞争力弱。

2.2 资金匮乏, 自身发展力不强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自身没有资金来采购农资、收购产品以及改善自身的服务设施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另外由于农业本身会受到自然和市场的双重影响制约, 农户经营比较分散, 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弱,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借贷融资比较困难, 社会的工商资本对其的投入比较有限, 这些因素都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很难培育主导产业并且扩大经营规模, 合作组织的发展后劲不足。

2.3 管理机制落后, 利益联结松散, 社员的凝聚力不强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完善, 部分专业合作组织只注重组建扩容, 不重视管理, 很多合作组织主要靠领导人的个人能力来维持运作, 尚未建立起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一是合作组织自身制度不完善。部分已经注册并且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章制度不规范, 工作人员职责不明, 会员的权利义务不清楚;一部分的合作组织没有建立相应的劳动、财务、营销、决策等内部的制度,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大。二是运行不规范。一部分合作组织的一些组织机构只停留在表面, 没有发挥作用;经营模式比较传统简单;没有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

2.4 政策引导力不强

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 但是与之相配套的一些专项的法律缺失;目前政府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会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以及税收优惠等政策, 但是地方的支持力度不大, 覆盖范围不广, 操作性不强, 导致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依然存在资金投入、用地审批、绿色通道、税收支持等政策落实比较困难的问题。

3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相关建议

3.1 加大人才的培养, 引进科学技术

为了提高合作组织的技术管理水平, 首先得深化培训, 合作组织应当积极的学习科学技术, 可以主动到农业发达的地区进行学习考察, 可以请一些专家教授亲自上门指导, 增强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 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同时合作组织需要增强对合作组织管理人员的培训, 增强其经营能力、合作实践能力等, 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其次要注重人才的引进, 当地政府可以采取相关政策来吸引优秀的农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大中专毕业生到合作组织工作。再次要提高入社农户的基本素质, 合作组织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向农民宣传讲解合作组织的意义、作用、国家政府相关的政策以及成功发展的典型, 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合作组织的积极性, 有规律的对其进行培训, 提高其素质, 增强其与合作组织共同合作发展的意识。

3.2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支持。一是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当地的财政应该列出专项资金来支持合作组织的发展, 要向比较有发展前景的合作组织倾斜, 使其起到带头的作用;二是加大金融的支持力度。对合作组织降低贷款的门槛, 或者以政府的名义成立合作组织的信贷担保机构, 从而为合作组织提供多种渠道的资金支持;三是落实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凡是当前已经有规定的合作组织应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 需要真正地落实到位;四是认真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用水用电以及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政策。合作组织种植、加工、储藏等工序的用水用电费用, 应当严格按照农业生产的水电价的标准执行;五是对合作组织的产品进行认证以及商标注册, 对其进行补贴以及奖励等政策。

3.3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强化信息服务

目前西安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种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渠道、以及新技术新品种的信息联络手段比较落后, 这些信息不及时, 会影响合作组织自身的发展, 也会影响当地农村经济的建设发展。因此政府的财政应当列出专项资金来加强合作组织的信息网络建设。各级的农业管理部门应当在自己部门的网络平台上为合作组织提供网络空间, 实现各地以及各类组织联网进行信息资源共享, 强化当地的信息服务, 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4 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宣传力度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首先需要宣传国家以及政府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优惠政策。其次要宣传发展合作组织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介绍各省各地成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验,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三是宣传各省各地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宣传合作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前的农资购买、生产中的技术服务和联合作业, 生产后的的农产品加工、产品销售时的开拓市场、注册商标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

4 结语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合作组织, 具有明显的优势, 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虽然当前情况下合作组织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是通过国家政府以及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自身的努力, 可以减少问题, 发挥积极的作用。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具有明显的优势, 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陕西西安农村合作组织实际的发展情况, 提出了相关的政策, 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经济

参考文献

[1]解佑贤, 西南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增收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 2008.54.

篇4:关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报告

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类型及特点

近年来,巴盟农村相继涌现出一批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据统计,目前全盟各类农村经济组织中,有专业协会138个,入会会员18033人,经纪人及营销大户8615人,带动农户37870户。年组织销售农畜产品23.5亿斤,销售额18.6亿元(杭后旗专业协会10个,入会会员2247人,经纪人及营销大户3400人,带动农户4606户;临河市专业协会51个,入会会员3050人,经纪人及营销大户1021人,带动农户6710户)。其中:从事种植业的专业协会124个,占总数89.9%;养殖业专业协会10个,占7.2%;流通业协会4个,占2.9%。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服务功能及合作形式划分,大体有五种类型:

一是产品流通型。这类组织主要是以个体营销大户为单位从事农畜副产品营销。如二道桥流通协会于1989年由本镇闫振江、姜有生等个体营销大户牵头组建,经过10多年发展,到目前协会已由当初的十几户发展到218户,从业人员1876人。农产品辐射到巴盟全境及伊盟杭锦旗等8个旗县市的58个乡镇,并与区外的27个省、市、自治区的90多家客商建立了常年业务关系。年营销农产品籽实5275万公斤,瓜果、蔬菜1000万公斤,大小牲畜3万头(只),营销额1.4亿元。从1995年以来,农产品销售产值、利润、税金等主要指标连年翻番,农民每年从流通中人均增收80至150元,流通业已成为全镇的一大支柱产业。

二是企业带动型。这类组织主要以企业为龙头,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格局。即在原有公司加农户的基础上,通过创办协会,作为与农户联结的桥梁。如杭后旗脱水蔬菜协会就是以本旗鸣兴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由协会、种植户及加工企业共同参与组建的专业协会。公司侧重营销,企业负责加工,协会组织落实和联络,农户负责生产种植。2002年企业与农户以订单方式落实基地面积1.4万亩,并制定了最低保护价和二次返利等优惠政策,预计农户的亩收入均在1500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

三是农民协会型。这类组织主要是由当地长期从事种养、运销、生产、经纪的能人或大户,与农户联结比较紧密,为了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扩大经营规模,通过牵头或联合组成的专业协会,是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主体。如临河市图克镇隆强村蜜瓜产销协会,就是由该村4名党员经纪人,为解决村民蜜瓜卖难的问题,三结合(党员干部、经纪人、农户三结合构成致富链)构成蜜瓜产业链而组建的。协会在内部为会员和农户提供蜜瓜种子、农药、化肥、地膜,并负责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要求、统一收购标准等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2002年该村的河套蜜瓜已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质量认定,蜜瓜种植面积由去年的2200亩增加到3107亩。其中与广东省白云区浪峰瓜菜批发公司签订产销合同1600亩,又落实了200亩绿色蜜瓜示范基地,靠绿色品牌打开更大的市场。

四是技术服务型。这类组织主要是对外依靠科研、技术推广部门和农业企业,对内发展基地,并通过一整套的技术服务,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如临河市新华镇制种协会,通过与国内12家制种企业合作,对小麦、玉米、蓖麻、土豆及各类蔬菜等12个品种进行种子繁育,为农户提供各环节的技术服务。目前全镇制种基地已发展到3万亩,年产种子1275万公斤,年创产值3188万元。

五是技术经济部门创办型。这类组织主要是以县、乡技术经济部门为依托,立足于转变政府职能而创办的合作经济组织。如杭后旗农业局多种经营站创办的养蜂协会,发挥自身具有的技术、资金、管理、服务等优势,在为养蜂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中,做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购进蜂药、蜂具;统一技术指导,现场操作;统一现场管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组织销售。协会成立两年间,共为养蜂户提供周转金50多万元。截止目前,全旗养蜂户已由成立时的81家发展到163家,蜂群0.8万群增加到3.1万群。2001年在严重歉收的情况下,蜂蜜收购价仍比上年的4元/公斤高出1元/公斤。2002年预计产值可上千万元,大部分养蜂户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以上五种类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目前的发展现状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发展速度加快,带动农户能力增强。据统计,2002年全盟新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1个,占合作组织总数的51.5%,比2001年增长了106%;新参加会员人数11473人,比2001年增长了175%;新带动农户24750户,比2001年增长了189%,占全盟农户总数的16.2%。

第二,坚持农民自愿,为会员服务和民主管理的原则。首先,在组织发展上体现了农民自愿的原则,农民可根据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自主决定是否加入,入退自由;其次,在内部管理上普遍实行了一人一票制,民主选举出董事会和监事会负责人;再次,在经营方针上,坚持组织与会员共同发展的宗旨,帮助会员和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第三,合作组织区域特色突出,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如杭后头道桥的苹果梨是全镇的一大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也是全盟唯一的万亩苹果梨之乡。在组建苹果梨协会的7年中,共带动657户果农种植苹果梨。同时协会为合理优化果品结构,加快实施了状树优果工程和千亩绿色苹果梨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为全镇果农增收和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合作的规模逐步向体系化建设拓展。随着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逐步形成,巴盟地区部分合作经济组织打破了地域界限,以产品为依托,实行了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合作。如杭后二道桥流通协会根据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对协会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了优化配置,将原来行政区域划分协会改为按流通营销产品种类划分,将原来的1个总会、9个分会改为1个总会、4个分会,即瓜籽类、粮食类、瓜果蔬菜类、畜禽交易类协会。每个分会又下设信息、科技、营销3个服务部,从而形成了上下配套的专业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

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巴盟虽然刚刚兴起,但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所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有利于疏通农畜产品的产销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从根本上解决了政府难以办到的一家一户生产买难卖难的问题,不仅有效保护了农民的经济利益,也增强了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杭后旗头道桥镇地处黄河北岸,早在十几年前,奶牛业的规模养殖就已形成雏形,到1996年总头数达1300多头。但由于畜产品流通环节不畅,产销矛盾日益突出,加上养殖户单兵作战,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差,经济利益受损时有发生。如厂家收鲜奶,奶款长期拖欠,压等压价,克扣斤两。为解决这些问题,在镇政府的帮助下,由奶牛养殖大户牵头组建了头道桥镇奶牛协会。奶牛协会成立几年间,共组织有关人员前去厂家谈判,协调处理这类问题共8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20余万元。2001年奶牛协会以蒙牛乳业为依托,在服务区内建起了四座鲜奶站,使奶户和奶站获得双赢。一是奶价实增0.18元/斤,进站奶牛1500头,年增收165万元;二是每个奶站收奶2.5吨/天,站均纯收入200多元;三是农户售奶就地结算,10天一清,不克扣一斤一两,奶款直接由蒙牛公司划入售奶户的账户上,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专业化生产基地形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村市场流通的中介组织,本身就是市场经济信息载体,用他们掌握的信息来指导农民安排生产,自觉地按照市场的要求调整生产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又与政府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如杭后旗头道桥镇在当地合作经济组织和养殖大户的带动下,使全镇奶牛业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2002年该镇与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联系,在联丰村四社建设了500亩的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年内共安排种植牧草6100亩,其中单种2300亩,果树地套草3000亩,退耕还林还草800亩;加上上年返青2300亩,种草面积达到8400亩,为发展地区主导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有利于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目标。通过对两旗市的调查证明,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如杭后旗红旗乡星火花葵的种植起步较早,并涌现出齐绥生、杜建军等以花葵营销为主的经济能人。1997年6月,在镇政府的支持下,由这些能人牵头,成立了红旗乡星火花葵产业化协会,组织农民规模种植星火花葵,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规程,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创出了品牌,打开了销路,成为自治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红旗乡的支柱产业。目前,全乡星火花葵总播面积由1997年的0.8万亩增加到3万亩,总产量由200万斤增加到1100万斤;产值由4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在全乡农业生产总值的份额由8%增加到40%。依靠品牌和品质,星火花葵每市斤高出其他花葵0.5元到1元,每年可为红旗乡每一个农业人口增加200元以上的收入。同时协会下设的加工流通分会,通过多种途径为星火花葵赢得了广阔的市场,销售范围已扩展到全国28个省市,并出口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国内知名的“傻子”、“恰恰”集团都将其列入首选原料。2001年由巴盟恒德商贸有限公司与香港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创建的内蒙古恒德果仁有限责任公司,可年收购籽实农产品1.88万吨,深加工1.6万吨,成为星火花葵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截止目前,星火花葵产业化协会共发展会员1700多人,其中技术信息协会有500多名技术会员;种植业协会吸纳了全乡30%的农户为会员,加工流通协会有400名农民经纪人会员。星火花葵的种植面积已占全乡经济作物面积80%以上,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四)有利于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联企业和市场,下联农村千家万户。一方面具有引进、传播、推广新技术成果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致富经验和技术服务直接向农民传播,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如杭后旗头道桥镇苹果梨协会,在苹果梨的生产经营和技术服务上,做到了“三个强化”和“四个统一”:即强化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会员采取集中培训、实地操作、外出参观学习、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与果农加强了信息交流与合作;强化品种结构调整,引入世纪梨、七月酥、水晶梨等近10个新品种;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如苹果梨套袋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果品贮藏技术。“四个统一”:统一配方施肥、统一喷施农药、统一修剪整形、统一组织销售,不仅提高和改善了果品的品质,也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临河市新华镇蜜瓜协会根据市场要求,引进新品种、开发新技术,按照梯次种植、均衡上市的种植模式、合理调整种植时间和种植面积,组织农户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基本实现了蜜瓜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到目前,全镇蜜瓜种植面积5100亩,其中温室33亩,中棚84亩,小拱棚2538亩,平作2445亩,年创产值765万元。

(五)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中,巴盟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引导有能力的大户和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经济组织,靠典型带动,杜绝了强迫命令和包办代替。每一个成功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都包含着广大基层干部的不懈支持。这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领导方式,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体现,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收到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三、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议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巴盟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少,辐射面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还存在着一些限制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不利因素。一方面从内部运行机制看,多数合作经济组织结构比较松散,利益关联程度不高;管理制度薄弱,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尤其是领导层人员素质低,综合实力不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目前人们对市场经济条件,发展各类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专业合作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滞后;与合作组织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够明晰,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尚处于自发状态,组织服务与协调管理不力。上述这些因素,若任其发展下去,就会直接影响到全市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影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及对策,予以妥善解决。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大势所趋,各级政府都应站在能否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应对入世挑战的高度,认识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和壮大经纪人队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履行好职责,认真制定发展规划、拟定扶持政策、开展试点示范、搞好人员培训、协调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制定扶持政策。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政府及各级职能部门的支持是首要条件。因此,必须把扶持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政府扶持农业的重点,切实加大力度。第一,要在组织注册、税务登记等方面简化手续,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必要的方便;第二,对符合政策导向要求,具有较好经营业绩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以奖代补,以鼓励其健康发展;第三,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织生产、销售自己的产品及其加工品,应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可减免农业特产税,以鼓励其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制定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放宽农产品出口政策限制;第四,从农业贷款或财政支农资金中专门切出一块作为专项资金和必要的周转金,提供财政和信贷扶持;第五,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农产品注册和质量认证,鼓励其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化生产。

此外,要高度重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宣传工作,主管部门应做出宣传计划,加强舆论引导。新闻单位要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宣传力度,经常推介典型,搞好合作知识的普及,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宏观引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工作中,必须加强政府的组织引导。(1)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农民为主体,农民自愿参加,入退自由。政府不干预限制,始终尊重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自主权。无论那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政府都要给予积极支持和正确引导;(2)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各级政府不直接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主要是在宏观上指导、帮助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与发展。同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害,通过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章立制,明确合作组织与农民的权利义务关系,明晰产权,做到成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要指导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建立管理机制,特别是民主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积累、利益分配等机制,确保成员的利益和组织发展;(3)试点先行,示范带动。通过开展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并在群众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推开。同时,要注意总结面上工作经验,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搞好示范带动;(4)坚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可以由农民经纪人和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兴办,也可以由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和企业牵头兴办,不拘一格,不强求一律。

(四)加快立法进程,提供法律规范。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然成为市场主体。因此,要加大立法工作的力度,抓紧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地位、权利、义务等,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依法登记、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在此基础上,还要分不同类型制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章程,使合作经济组织逐步走上自助、自主、自强的持续、规范发展之路。

篇5:关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报告

一、先进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

--目前,广西全区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已有3300多个,其中种植业占58%,由农民经济能人牵头领办的占66%,经营内容呈多元化格局。据统计,广西经营性合作经济组织有会员51万多人,辐射带动农户106万户。截止2004年年底,广西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拥有总资产95.17亿元,固定资产净值72.55亿元,有经营收入的村5784个,总收入9.19亿元,合作组织数量及整体规模居国内中上水平。其中,南宁市农产品产销协会于2002年9月成立,现有团体会员5个,流通个体会员98人,种植大户会员300户,协会在本市设立农产品销售点8个,在北京、上海、西安、武汉、成都、长沙、重庆等地较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销售窗口,协会有“八桂绿”自己的果菜商标,2004年上半年,协区长在区委七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会为菜农、果农销售农产品12000吨,带动协会内种植户增收136万元。合浦县常乐镇农副产品流通协会于2002年9月成立,在册会员近600人,截止2004年年底,协会会员共有蔬菜基地1000亩,水果基地2300亩,蚕桑基地500亩,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村23860户农民,流通协会自登记注册以来,已收购各种农副产品达十多万吨,销售额近两千万元。柳城县六塘镇农民种养协会成立于2002年5月,现有会员893人,拥有10万元的启动发展基金,建立有菜干加工厂,有4000平方米的“高新大棚育苗基地”及80亩优良品种种植示范基地,与福建闽清县美金水禽养殖有限公司合资兴办了年产3 0万羽鸭苗的种鸭场,辐射带动农户9130户,每年销售额均超过200多万元,会员每年增收492元。

--云南省是中国花卉第一大省,从1994年开始产量一直保持全国第一,2004年年产鲜切花13亿支,占全国总量的一半,花卉总产值50亿元,出口创汇4100万美元。云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多以花卉协会为主,其中云南省的花卉产业联合会是全国的先进花卉协会,大理白族自治州花卉协会成立于1989年,会员总数168人,该协会生产的茶花、杜鹃和兰花是全国的知名品牌。楚雄州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成立于80年代中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截止今年3月末,全州已发展各种农技协672个,会员4.5万人,从组织形态上划分:有技术交流型369个,技术服务型183个,经济实体型120个;从专业上划分:有种植业396个,养殖业115个,经济林果业75个,加工营销业44个,其它行业37个,分布10个县(市)农村,最终形成以科协为枢纽,乡(镇)科普协会为骨干,各类专业技术协会为依托,覆盖各产业的农技协网络。该农技协把“种给农民看,指导农民种,帮助农民销”作为自己的服务宗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市朝阳区旅游观光农业是依托北京市的巨大市场,充分发挥区位、科技、信息等优势,抢抓都市市民向往自然、和谐的心理,创新农业发展思路,建成生态休闲农业园,将农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阶段作为一个载体,推出系列旅游景点,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以生态休闲农业园为核心,开发系列产品,带动了相关产业,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良性互动,推广循环经济,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

二、先进地区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

我们考察团通过与先进地区各种产业协会交流、与地方政府座谈、走访协会会员等形式,深刻地体会到,他们在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协会成立时间早。广西南宁市的农产品产销协会和合浦县常乐镇农副产品流通协会都成立于2002年9月,柳城县六塘镇农民种养协会成立于2002年5月,而云南的大理白族自治州花卉协会成立于1989年,楚雄州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成立于80年代中期。他们这些协会通过多年的发展,机构不断完善,组织不断健全,农民认识程度较高,参与人数较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其作用非常明显。

二是协会组织健全。我们考察的这些先进地区在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都建立了非常完备的规章制度,设立了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内设机构。会员代表大会每年召开1-2次,负责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和讨论决定如修改章程、罢免协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开设分支机构等重大事件。会员代表由各地会员按会员人数比例推选头脑灵活、带动能力较强的会员担任。理事会、监事会及其成员,每届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理事会主持协会日常工作,监事会监督和检查理事会的工作。

三是协会原则一致。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都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不改变现有的生产关系,不触及农民的财产关系,坚持以民为主,“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由农户自愿组织起来的,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提高竞争能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专业性合作组织。

四是协会作用明显。合浦县农副产品流通协会除了收购农副产品外,还经常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举办蔬菜、水果、蚕桑等栽培以及市场、法律、法规、工商、流通信息知识讲座,提高了会员科技种田水平和获取市场有关信息的能力。南宁市农产品产销协会在本市设立8个购销点,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销售窗口,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快了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云南省花卉的销售90%以上都是由花卉协会组织销售,无论是国内的各大公司,还是国外的客商订购花卉从不找政府,也不与花农直接对话,而是找花协,花协代表会员的利益直接与公司谈判,商讨销售问题,花农只管种植与管理,不管销售,提高了农户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农户与千变万化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几点体会及建议

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顾名思义,是一个经济组织。它是在一定社区内,以从事某项专业的农民为主,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自然灾害“两个风险”,克服一农一户难以克服的困难,自愿组织起来,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互利互惠的经济组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必由之路;是增加农民收入,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具体的说,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可以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有效的结构调整,加速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可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和标准化水平,解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的问题;可以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代表农户加强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建立利益共同体,解决农业产业化推进慢的问题;可以代表农户按照市场规律,参与市场竞争,解决农民商品意识低的问题;可以大面积的推广新品种、新科技,强化农民科技意识,解决科技推广慢、科技含量低的问题等。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必须要统一认识,主动参与,加强领导,做好服务,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步伐。

二是要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规模较小,作用不明显。据调查,全县各类合作组织有53个,仅辐射带动各种经营活动农户4000多户,其中大部分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称之为协会,组织化程度低运作不规范,经济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关部门缺乏重视,缺少引导区长在区委七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农民对合作组织重要性认识不足,热情低。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观念,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世纪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最有效的手段来抓,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切入点来抓,切实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导,抓好一批章程比较规范、制度比较完善、机构比较健全、利益机制比较紧密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典型,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建议可以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完善考核领导机制,将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纳入考核内容,强化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加强技术、信息、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服务,给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三是要改善发展环境,制订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应该说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县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缺乏成熟的经验,必须要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多方予以优惠,促其健康发展。首先要明确合作组织的经济主体地位,明确登记管理部门。其次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出售的农产品,要视同农户自产自销对待,给予免税政策;对专业合作组织联办或自办的加工企业,要给予扶持。第三,要积极协调建议金融部门对专业合作组织给予信贷优惠政策。第四,政府要加大对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投入,建议建立农业合作基金,专项支持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这笔资金主要用于: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大宗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改贷款贴息,合作组织的人才培训、信息收集、举办销售活动等。

四是要坚持发展原则,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第一,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过程中,政府部门要规范行政措施,既要坚持做到推动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献策而不决策,又要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优惠政策推动、扶持、引导合作组织的发展。在民办方面,要突出以农民为主体的思想,要独立自主、进退自由地开展劳动合作、资本合作、技术合作和营销合作;在民管方面,要注重“一人一票”,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重大事项由会员大会讨论决定;在民受益方面,要通过有效服务,建立入会基金、政府保护基金等,采取制定保护价、最低收购价和二次返利等办法,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实惠。第二,要坚持“民办、官助”的原则,应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性、创造性、坚持民办性质,减少政府干预。要加强媒体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合作意识,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帮助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内在的财务和组织运行机制。第三,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紧紧围绕我县主导产品,根据农民的要求,因地制宜兴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组建形式上既可完全由农民自办,也可以由技术经济部门、事业单位与农民联办,还可由涉农企业(公司)、科研院校与农民联办。在服务内容上,可以是单项或多项的,也可以是综合的。第四,要坚持按市场机制运作的原则。合作经济组织为成员提供信息、开展服务的同时,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通过兴办实体等有效措施来壮大自身实力,提高与市场的对接能力,维护农民自身的利益。第五,坚持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要采取宜宽则宽、宜简则简的方式,组建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加入条件要适当放宽,只要农民和其他组织有合作组织起来的愿望,就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应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同时,再循序渐进,逐步规范提高。在我县可以选择有基础、条件较为成熟的协会作为试点。

五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加大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政府的指导和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府在这方面的作用,主要是依法行政,从宏观指导上支持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要严格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可越俎代庖,不能直接干预合作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应帮助制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和布局,制订农产品加工的规划和产业政策,制订农产品生产的标准,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保护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预防市场风险,帮助合作组织加强人才培训,特别是要选配好合作组织的“当家人”。

篇6:关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报告

关于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情况汇报

中共珙县县委办公室: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建的一种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民办合作经济组织。是联合农户、企业和市场的纽带,对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农业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2004年以来,我们在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审查登记工作,指导和监督其业务活动,维护其合法权益和保障其法律地位方面作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团发展情况。

在2004年以前,珙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都是空白,按照宜宾市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宜委办[2004]38号和宜宾市民政局宜市民发[2003]119号;[2004]12号文件,以及珙县县委办公室、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的有关文件规定,我局进行了广泛宣传,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全县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实现了零的突破,迅速发展到6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降低登记有关条件,为农村经济合作协会成立提供便利。

按照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的必备条件,一是其社团登记时会员不得少于50人,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降到10人;二是其社团活动资金需30000元,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登记活动资金降为:县级3000元,乡镇级2000元,村级1000元。

三、简化登记程序。

其他社会团体的成立分为两步:即筹备阶段和成立阶段。协会筹备组要报两次有关材料,我局按照法律规定程序也要发两次文,即:同意筹备和同意成立登记两次批复。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简化了筹备程序,材料齐备后直接进行登记,从而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受到基层的好评。

篇7:关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报告

一、本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本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

组织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产物,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突破农业产难、卖难瓶径,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在我县出现,便显示出了旺盛生命力,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1个,发展会员1090名,从业人员20757名,参与党员935名。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出现及其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了农业走合作化道路符合了农民的利益要求,顺应了农业发展潮流,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鉴于此,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早就把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引导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至今,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已经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8个,发展会员822名,从业人员8147名,参与党员325名。

我们的做法是:

(一)调查摸底,掌握情况。我们组织各乡镇对所辖行政区域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名称、数量、规模、会员及现状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摸清了底子,掌握了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呈现出“一小一窄一散”的特征,“一小”即规模小,“一窄”即覆盖窄,“一散”即组织散。同时,也发掘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前景较好的产业项目,为我们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育树典型,示范带动。根据调查摸底情况,选择发展潜力大、前景较好的产业项目,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采取领办、创办、联办、参股等多种形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民会员,不断总结经验,向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广辐射,示范引导他们健康发展。同时,注重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即把会员中的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或业务骨干,把会员中的技术骨干或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合作组织又好双快发展。如由顿岗乡农业服务中心党支部领办的优质水稻生产者协会,目前,已发展会员786名,党员43人,较好地解决了农户在生产和销售中的难题。通过借鉴经验,葛桂林农民经纪人公司推广无土棉花育苗种植技术,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就在全县发展无土育苗棉花种植1.6万户,5万余亩,取得了较好业绩。

(三)出台措施,加强扶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我们积极采取措施,给予扶持。在培训上,我们经常组织司法部门、涉农部门的业务骨干或技术骨干,对会员及从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发展经济,参与市场的本领;在信息上,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指定专人关注市场动态,定期为合作组织提供市场发展前景、市场供求等方面的信息;在资金上,与金融部门协调,给予合作组织及其会员和从业人员贷款优惠待遇。如练村镇对运行规范、带动能力强、效益明显的基层党组织领办的专业合作组织不仅给予元的奖励,而且还在税收、用电、用地、贷款等方面出台了优惠措施,促进了这些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四)搭建舞台,发挥作用。按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支持农业的方针,我们选派党建工作好、技术力量强、资金积累多的县直部门、乡镇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与基层党组织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结对共建,加快技术升级改造步伐,提供资金支持等。同时,积极动员专业合作组织中的党员致富能手和技术骨干与困难群众结对,为困难群众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帮助,促使其尽快脱贫致富,早日奔小康,构建了城市服务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组织服务社会的大服务格局。如涧头乡组织合作组织中的每名党员致富能手和技术骨干与5-10户困难群众结对,目前,已帮助50多户困难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发挥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社会,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作用。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方面遇到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有误。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或会员认为合作组织的事是自己的事,在合作组织规划、建设、发展等方面,基层党组织不宜插手,不愿接受基层党组织的指导,乐于“自编、自导、自演”,任凭其发展。

篇8:关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报告

一、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经历了互助合作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及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产生的以农户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 它经过了五十多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支重要力量。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2007年7月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指出, 在不改变现阶段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这为农业合作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2009年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 呈现出数量增长快、带动农户多、产业分布广、服务内容宽等特征。

从发展数量上看, 截至2009年底, 全国依法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农民

□文/计红

专业合作社达24.64万家, 比上年增长一倍多。山东、江苏、山西、浙江、河南、河北、辽宁、安徽、四川、黑龙江等10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占到全国总数的65.5%。

从入社成员看, 实有入社农户约2, 100万户, 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2%, 比2008年翻了一番。

从产业分布看, 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种植、养殖、农机、林业、植保、技术信息、手工编织、农家乐等农村各个产业, 主要分布在种植业、畜牧业, 种植业大体占40%, 畜牧业占1/3, 比例为30.9%。

从服务内容看, 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从起步时的技术互助、信息传播, 扩展到资金、技术、劳动等多方面的合作, 从生产领域逐步向生产、流通、加工一体化经营发展。据统计, 从事产加销综合服务的占56%, 以运销、仓储服务为主的占8.6%, 以加工服务为主的占5.5%, 以技术信息服务为主的占11.6%, 开展其他服务的占18.3%。农民专业合作社共为成员代购或者合作购买农业生产资料价值1, 100.8亿元, 代销或者合作销售农产品价值2, 312.3亿元。

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一) 对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

程度, 引导农民参与竞争,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对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 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 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 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 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三农”建设不可或缺的载体,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化战略运作对推动农业生产产业化、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 对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 在内有农民需求、外有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的背景下,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呈加快发展之势。实践证明,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成为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实现了规模效益,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的市场流通问题;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带动加工、销售、储运产业的发展, 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渠道, 能切切实实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了农村社会民主化进程。

农村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最大的特点是“民办、民管、民受益”, 组织是农民自己的, 章程是自己定的, 会长、理事长和社长是大家公开推选的, 重大决策和管理都是民主的。广大农民既在协会和合作社的统一带领下从事生产与经营, 又直接参与协会和合作社的建设与管理, 真正体现了民主精神。农民参加专业协会和合作社, 既有利于农民科技意识、营销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育, 又可以增强农民自己的集体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 提高广大农民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进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了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保持了家庭经营的自主权, 符合农村生产和农村经济特点, 是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农村经济制度的创新。

(四)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实现这五个方面的目标, 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近年来, “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 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 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始终难以实现农业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实践证明, 在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有利形势下, 适时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说,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带领农民闯市场的“火车头”,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

(五) 在农村建设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

对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 增强市场竞争力, 提高农民素质, 培养新型农民;完善乡村治理结构, 推动基层民主管理, 改变乡风习俗,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

三、在发展合作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 注重实效, 满足农民的需求。

针对许多合作经济组织名不副实的现状, 政府在将来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时候, 一定要考虑农民的内在需求。从目前看, 成功的合作经济组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农民需要它, 对它的服务有需求, 如果没有农民的需求, 即使办起来也形同虚设, 对农民也没有吸引力。所以, 政府在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时, 一定要考虑农民的意愿, 把农民是否需要放在首位, 增强对农民的吸引力。

(二) 加强教育培训, 提升发展的原动力。

进一步加大对成效和先进典型的宣传, 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和合作意识, 引导更多的农民参加、更多的主体创办和领办合作经济组织, 逐年逐批地推动条件成熟的合作经济组织向专业合作社转化。同时, 还要十分重视合作经济组织领办人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进一步加强对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员的规范化建设、经营管理、财务会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业务培训, 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办社能力, 大力培养合作组织领头人, 促使现有的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发展水平。

(三) 合理规范发展,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合作的认识有差异, 需求各异, 存在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必然的, 决不能因为出台了规范和意见, 就要求整齐划一。对于尚处于发展初期、联结比较松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仍然要一如既往地给予鼓励和支持, 充分发挥其组织农民参与生产经营的作用, 允许其组织结构、参股比例有一些灵活性;另一方面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来规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势在必行, 但就农村的现实生产力来分析, 更多的应该先发展后规范, 边发展边规范, 通过试点示范, 正确引导, 促使其健康发展, 绝不能进行强行规范;最后, 将协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成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方向。总之, 不管是发展还是规范, 都要坚持做到推动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服务而不包办。

(四) 加大扶持力度, 制定优惠政策。

目前, 农村经济组织大多数还处于初级的起步阶段, 但对那些有产业基础、龙头企业带领、能人领办的合作经济组织, 政府要安排资金, 支持他们开展信息、技术服务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开拓, 扶持和培育一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先发展起来。建议各级政府尽快统一和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政策措施, 特别是要明确主管部门和协管部门的职责任务, 并完善考核激励措施。

(五) 开阔视野, 提高认知程度。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民有、民管、民受益”的新型组织, 目前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中, 真正了解的人不多, 加之对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时代集体合作经济的畏惧心理, 还有部分基层干部认为,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如企业实在。因此, 在需要发展合作经济的农村, 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通过广泛宣传, 结合典型示范等教育形式, 增强广大农户的合作意识。同时, 认真抓好农民合作组织的培训工作, 定期举办相关的学习培训, 并通过多种形式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 开阔视野, 借鉴外地经验, 提高他们的现代农业科技水平, 加快发展步伐。目前, 合作经济专业人才缺乏, 政府可以考虑在高等学校增开合作经济专业或开办合作经济培训学校, 以满足对合作经济专业人才的需要。

(六) 坚持自愿原则, 推行民主管理。

要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组织, 必须坚持农民“自愿、自主、自治”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具体来讲, 要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必须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基本制度。农民加入合作经济组织, 不影响家庭自主经营, 合作经济组织不得干预农民家庭经营;二是必须以农民为主体, 积极引导专业生产和专业经营大户参加;三是必须坚持对内讲服务, 对外讲利润。合作经济组织对内积极创造条件, 为会员提供各种服务, 对外积极开拓业务, 参与市场竞争, 实现会员利益的最大化;四是必须农民自愿。社员入社 (会) 和退社 (会) 自由, 不允许强迫命令;五是必须民主办社 (会) , 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真正办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 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实体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实现千家万户的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的对接。

(七) 完善机制, 确保利益关系。

上一篇:这就是我300字下一篇:学校六员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