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产权确认协议书

2024-06-06

房屋产权确认协议书(精选12篇)

篇1:房屋产权确认协议书

房屋产权确认协议书

甲方:、(二人系夫妻,简称甲方)乙方:(系甲方次子)

甲乙双方就乙方房屋产权相关事宜,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该房屋具体状况如下:

(一)该房屋;

(二)房屋座落于,建筑面积平方米,房屋产权证证号为;(三

第二条:因乙方经济原因,此房产首付房款万元(万元整)由甲方支付,后续房贷及各类税费由乙方承担。并由乙方所购该房产并取得该房产房产所有权证。经协商一致甲方所出资部分(万元整)及其日后增贬值部分所有权归甲方所有,但使用权、处置权等其他一切权宜仅归乙方一人所有,甲方无处置权,亦不得干预甲方使用及处置,同时如该房屋出售,甲方所出资部分(万元整)及其日后增贬值部分只可用于乙方再次交易或投资,所产生的赠贬值部分所有权性质同房屋出售前性质一样(即所有权归甲方所有,但使用权、处置权等其他一切权宜仅归乙方一

人所有,甲方不得干预。);并且甲方所出资部分(万元整)及其日后增贬值部分和房屋出售后再次交易、投资部分所有权仅可转赠给乙方或乙方成年满23岁子女,如遇特殊情况,需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方可更改。

第三条:乙方保证房屋在最终取得所有权前保证房屋不受他人合法追索。

第四条:本合同在双方签订后不可毁约,否则甲方所出资部分(万元整)的日后增贬值部分所有权归乙方所有,甲方只可拿回先期投资拾万元整,且甲方不得参与该房屋的处置。

第五条:本契约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另行订立补充条款或补充协议。补充条款或补充协议为本契约不可分割的部分。

第六条: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如公正以公正之日起生效)。

第七条: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合同中若发生争议,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相关仲裁委员会仲裁。

第八条:本合同一式份。其中甲方留执一份,乙方留执一份,为公正留执公证处份,为其他用途预留份。

第九条:该协议与遗嘱同等效力,与遗嘱矛盾部分以该协议为准。

第十条:甲、乙双方约定补充条款如下:

甲方(签章):

身份证号码:

地址:

联系电话:

签约日期:

乙方(签章):身份证号码:地址:联系电话:签约日期:

篇2:房屋产权确认协议书

甲 方:徐业礼身份证号码: 乙 方:徐业忠身份证号码:

一、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甲方徐业礼放弃茅贡房子砖木结构地基继承权,乙方徐业忠一次性补偿贰万伍仟元整(¥25000.00元)给甲方徐业礼,以后宅地基所有权归乙方徐业忠所有,甲方徐业礼无权干涉。

二、房屋座落在黎平县茅贡乡茅贡街二组,共二层,为砖木结构,房屋四至范围为:左抵宋祖良房屋;右抵曾开先房屋;后抵坡;前抵公路,房屋建筑面积为㎡,房屋土地证号。

三、本合同在履行中若发生争议,双方应采取协商办法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四、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签字生效,望双方共同遵守执行。

甲方:乙方:

篇3:知识产权价值的会计确认途径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产权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 知识产权必然要在会计上得到全面如实反映。目前世界各国有关知识产权资产都是在无形资产会计框架下核算, 由于一直以来无形资产会计在理论与实践中难以突破有形资产计价原理, 使得知识产权价格确定方法被会计学界公认为资产管理和资产评估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没有基于知识产权资产的特殊性予以专门的会计确认与计量是目前世界各国知识产权会计的主要特点, 资产负债表上因此所反映的知识产权会计信息是歪曲的。目前经济活动中涉及大量的知识产权筹资、投资活动, 基于资金安全性的考虑, 首先应考虑知识产权估值问题。歪曲的知识产权会计信息必然将知识产权估值带入更大误区, 不但无助于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发展, 反而起了更大的阻碍作用。因此, 基于知识产权资产的特殊性寻找合适的会计确认途径具有现实紧迫性。

二、知识产权价值的会计确认途径——独立知识产权会计

(一) 独立知识产权会计的基础理论

1.会计契约论。会计是围绕会计信息而发生的行为, 是对经济活动如实客观地确认和计量。按照交易费用经济学, 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可以看作是一种交易, 所有的交易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契约。契约作为法学和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范畴, 凡有关会计信息交易的各方都可纳入其分析框架。因此, 从经济学有关理论出发, 会计的本质是一种契约, 是对契约主体交易活动的确认和计量。凡涉及契约主体交易中的经济活动都会在会计上客观反映。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 经济活动的内容日益丰富和变化, 会计必然顺应体现这种变化趋势。会计作为对交易各方经济权利与责任进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一种社会契约安排,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会计准则和其他约定的会计制度上。正是这些准则和制度构成了会计契约的主体, 规定了企业契约参与主体的行为约束和利益分享边界。因此, 会计顺应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主要通过一系列会计准则的发布体现出来。

2.会计均衡论。契约主体经济活动的会计需要实质是经济利益需要的必然结果。作为规范会计信息交易的会计准则的发展变迁表明了契约主体利益的发展变迁。会计活动的重点不仅在于企业对于它与市场之间交易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利益管理, 还在于利用会计对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协调。将会计准则的发展和变迁纳入到契约主体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分析框架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会计主体行为的制度, 实际上是各利益相关者彼此争斗和相互妥协的产物, 以此实现调节契约各方利益均衡的功能。

3.会计产权论。从经济学角度, 产权是指拥有财产主体的一种行为性权利, 包括归属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 (黄少安, 2004) 。实质上是产权主体间围绕财产客体而形成的一种经济权力关系。产权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并将一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现代产权理论认为, 经济学本质上是对稀缺资源产权问题的研究。作为经济学中重要分支的会计学, 以其特有的对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手段来界定稀缺经济资源的产权, 从而达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知识经济时代, 经济活动日益多元化, 产权主体也日益多元化, 知识产权主体的变动发展为会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 独立知识产权会计的现实要求

目前, 我国并没有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具体会计准则, 有关知识产权会计方面的具体规定都是以无形资产准则形式体现的。如在无形资产准则中概括了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的会计规范。按目前我国无形资产准则的规定, 无形资产的确认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一确认原则与有形资产的确认原则并无不同。按照上述确认原则, 一些符合无形资产性质但无法可靠计量成本的自创项目就不能纳入价值确认与计量的范畴。此外, 在无形资产确认方式上, 也没有体现其与有形资产的差异。如有关研发费用的处理,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将研发活动划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 并规定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 进入开发程序后, 开发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如果符合相关条件, 就可以予以资本化。该规定在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会计处理上就是研究费用费用化, 开发费用资本化。国外一项研究表明, 研究以及开发活动与未来经济利益具有相关性, 平均来说, 研发费用 (R&D) 每增加1美元, 将导致在7年内的利润每年增加2美元、市场价值增加5美元。将研究与开发支出全部计入当期费用的处理方法, 不能反映该活动的经济本质。早些年, 国外有学者就研究指出, 会计处理方法不可能永远不变。就研发投资增长率和其所获利润率的关系来看, 研发投资增长率越高, 基于传统会计处理方法, 其账面上所反映的会计利润比起实际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越低。其他学者, 如Beaver and Ryan (1998) 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点。因此, 虽然该准则与2001年准则相比具有实质性进步。但该处理方法从账面上依然将部分研发费用予以费用化, 与知识产权无关的一些申请费用予以无形资产成本化, 同时, 从账面形式上只反映了作为无形资产相关载体的有形资产的支出, 看不出所支出的费用与有关知识产权的相关性和对应性。由于没有专门变革传统会计的知识产权会计, 依然很难从账面上分清与相关知识产权对应的各个研发项目的投入与产出, 难以对知识产权估值做出合理判断。

由于财会标准基本被有形资产的概念所左右, 要在资产负债表上全面、准确地反映出知识产权价值是非常困难的。会计学中, 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是以盈利或亏损、资产或负债来表示的。会计学发展至今, 一直没有合适的词汇或语言向投资者和管理层表述知识产权的价值。通过组合会计学现有的词汇, 并不能对知识产权进行令人满意的表述。知识产权价值分内部创造和外购。内部创造的知识产权总是被作为支出来对待, 开发知识产权所进行的研发活动也是如此。与内部创造知识产权的成本在报表中是一次性支出不同, 从外部购买的知识产权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出来, 例如, 美国GAAP规定, 知识产权是根据收购成本来确定价值的, 并且可以把这个成本最多分摊到40年。开发知识产权所需的投入随时发生, 其成本又不明确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 会计报表中的利润和亏损并不足以反映知识产权为商业模式或商业战略的成功所带来的经济盈利, 因而所提供的关于知识产权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信息是歪曲的。如果公司通过出售或使用许可方式运营自创知识产权, 会因为资产负债表中没有体现知识产权成本, 利润的创造似乎是无成本带来的。这种信息的表达, 使知识产权价值因内部创造和外购性质不同而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内部创造的知识产权被认为是一文不值, 而一经转手的知识产权却值上亿美元。

显然, 在世界范围内, 目前的会计准则几乎没有表述知识产权价值的空间, 要反映一个公司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与公司收入的关系, 特别是那些由公司内部开发出来的知识产权与公司收入的关系, 几乎是不可能的。知识产权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表现出来, 也使得管理层很难制定或者研究知识产权战略。因此, 尽管会计报表中都是些精确的事实, 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在目前的会计标准中, 有形资产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公司的形象。会计报表或报告很难充分反映知识产权, 特别是公司内部开发的知识产权。会计业自身正在意识到应对知识经济的必要性, 认为应该改革财务报告制度, 以便反映知识产权日益重要的地位。目前, 普遍的看法是, 各公司除了财务报表之外, 还应该主动发布知识产权报告。

因此, 基于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基础理论及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知识产权价值合理全面反映的途径恰恰在于有效体现知识产权价值特殊性的独立知识产权会计。

摘要:作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一项资产, 知识产权必然要在会计上全面反映。一直以来, 无形资产会计以有形资产计价原理来核算, 在此框架下, 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知识产权会计信息是歪曲的。合理的确认途径在于体现知识产权资产特殊性的独立知识产权会计。

关键词:知识产权价值,知识产权会计,会计确认途径

参考文献

[1]胡开忠.权利质权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11.

[2]刘丽娜.会计契约本质与会计规则变迁[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3]Baruch Lev, Bharat Sarath.R&D REPORTING BIAS-ES AND THEIR CONSEQUENCES[EB/OL].http://pages.stern.nyu.edu/%7Eblev/R&D%20Biases.doc2009年6月30日访问

篇4:谈谈房屋用途的确认

近年来,有关房屋用途认定的纠纷已发生多起,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了避免因用途而产生矛盾纠纷,就应该明确用什么标准确认房屋用途。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所谓房屋用途应是指其规划核准的用途,新版的房屋所有权证也佐证了这一点,将房屋信息中原“设计用途”一栏修改为“规划用途”。

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规划许可证和规划核准图上标注的房屋用途五花八门,有的是按照设想的经营种类标注,往往和实际经营状况不一致。为了避免矛盾和纠纷的产生,应规范“设计用途”的填写,有必要针对现实状况对房屋用途予以确认,并明确分类的依据,同时应分清房屋用途不等同于经营类别。

一、现有房屋用途分类的规范性文件

1. 2000年8月1日实施的《房产测量规范》,针对城镇的所有房屋建筑,将房屋用途分为8个一级类别、28个二级类别,每种类别都有比较详细的内容说明,可以满足当时的房屋用途分类要求(见表1)。

2. 1994年2月1日实施、2002年修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针对城市居住区的建筑将其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也称公建)两部分,其中公建部分又分为8个类别,基本覆盖了现有的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类型,住宅未有分类(见表2)。

二、两者对权属登记的适用性

由于两者在制定房屋用途分类标准时出发点不同、使用对象不同、时间不同,因此两“规范”中所涵盖的用途类别有较大区别。《房产测量规范》中房屋用途的类别比较齐全,但是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型社区的建设而出现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筑未能反映;《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用途类别只是针对城市居住区的房屋建筑,所以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内容比较齐全。从权属登记的角度来讲,采用其中任何一个“规范”的房屋用途类别都不够全面,难以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类房屋用途准确确认。

三、当前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为了保证房屋所有权证中用途填写的准确、规范,本人认为应加强和规划部门联系,从源头抓起,首先规范规划许可证和规划核准图的用途填写,明确房屋用途划分的类别,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住宅类别的划分

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将住宅分为成套住宅、一般住宅和别墅三种。但实际生活中还存在职工集体宿舍、学生宿舍、学生公寓、单身公寓、酒店式公寓、叠加别墅、联排别墅、双拼别墅等各类住宅。国土部已明确只有独门独户的独立别墅可称为“别墅”,那么根据叠加别墅、联排别墅、双拼别墅的套型设计及70年的土地使用年限,对比成套住宅的定义“指由若干卧室、起居室、厨房、卫生间、室内走道或客厅等组成的供一户使用的房屋”,把叠加别墅、联排别墅、双拼别墅纳入成套住宅的范畴,是比较恰当的;一般住宅通常的理解是指非成套住宅,但是按户使用,与成套住宅相对应,所以建议把一般住宅改称为非成套住宅;此外,将职工集体宿舍、学生宿舍、学生公寓作为住宅中一个单独的类别,归纳为集体宿舍。如此划分既符合《房产测量规范》中住宅的二级类别标准,同时也利于区分规划许可证上标注的“一般住宅”。除此以外,单身公寓、酒店式公寓目前归类在一般住宅中,但成套住宅和非成套住宅均具有公安部门编制到户的门牌,是可以迁入家庭户口的,而单身公寓、酒店式公寓没有该门牌,派出所不允许迁入户口,况且其土地使用年限与成套住宅也不一样,因此规划部门将其作为住宅中一个单独的类别。考虑到以上各种因素,为避免产生无法上报户口等矛盾,单身公寓、酒店式公寓不宜纳入一般住宅,应单独设立类别。

2.完善公建用房类别的划分

商品房是公众关注度最高的房屋种类,尤其是配套附属用房的使用、归属,一直是业主挥之不去的心结,也是业主和开发企业争执的焦点。2000年出台的《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中“配套使用的附属设施……属全体业主所有”这一条款,使得这种争执达到顶峰。业主、业委会纷纷前来咨询、了解,哪些部分是属于业主的,只要是会所无一例外被认为应归业主,甚至认为幼儿园也归业主所有。直到2004年《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这一条款修改后,争论才得以平息。

事实上,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用途类别和项目内容中,没有提及会所。在规划许可证上有关房屋信息的栏目有两条分别是项目名称和建筑用途,会所基本都被标注在项目名称栏中,建筑用途栏则是以规划的用途类别标注。而规划核准图上会所部位的标注有多项内容,各个楼盘不尽相同:活动中心、社区服务、小商店、乒乓球室、阅览室、健身房、美容中心等不一而足。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会所只是项目名称,而非用途,它可以包含多种不同的用途,这就需要我们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从工作实际出发,尽快制定适合自己的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分类标准,避免矛盾的再次发生。

3.明确各类储藏室的归类

目前,储藏室的设计越来越多,从住宅楼地下室里为住宅配建的储藏室,到办公、商业用房区域里为其配建的储藏室,它们不能够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主体房屋。因此,储藏室应视为一种使用功能,类似于住宅中的厨房或卫生间等,将储藏室作为一个单独用途似乎并不合适。具体操作时可以把为办公使用的储藏室归为办公用途,在附记中加以说明。

4.私人自建自用住房的类别确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人自建自用房屋的建筑形式也趋于多样化,有的按照成套房屋的套型建造,还有的类似于别墅,如果仍然按照过去的观点简单将其归为一般住宅,不尽合理。过去受经济条件限制,私人自建自用住房建筑形式简单,没有厨房、卫生间等,属于非成套住宅不会产生异议。如果没有规定私人自建自用住房只能按一般住宅认定,那么笔者认为应根据具体的建筑形式进行判定。

注:本文获中房协房地产市场专业委员会华东片工委2011年年会优秀论文评选优秀奖。

篇5:房屋回迁安置确认协议书大全

编号:

甲 方:

代表人: 联系电话:

乙 方: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为确保甲乙双方于 年 月 日签订的编号为 《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书》的履行,甲乙双方本着公平、公证、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协商,现就甲方提供商品房对乙方进行安置问题,达成如下协议:

提供位于民权县人民路南侧 ㎡的商住楼房。

现乙方自愿根据原《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书》签订的顺序编号挑选甲方提供的置换楼房。其自愿挑选的置换楼房是位于人民路南侧,购买,超出30㎡之上部分,由乙方按照市场价格优惠5%购买。

2、计算方法:超出30㎡部分面积=原拆迁面积+30㎡。超出30㎡之上的面积=当前置换面积-原拆迁面积-30㎡。

3、若乙方选择安置面积大于原拆迁面积,差价计算方法: 乙方应交付的差价款=超出30㎡部分面积× 元/㎡+超出30㎡之上的面积×市场价格×95%。

双方结算之后,乙方实际应向甲方交付的差价款合计为: 大写: 元(小写 元)。

篇6:房屋产权确认书

为改善居住条件,(身份证号码:)拟对原位于住宅于2014年月进行拆除重建,为防止房屋产权纠纷,现各确权人对该房屋产权确认如下:

一、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公明镇的住宅所有权确认归(身份证号码:)所有;

二、该新建房屋所占用的土地及房前屋后的空地等均归)所有;

三、各确权人不得再就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公明镇的住宅权属提起诉讼或者以其他任何途径提出产权异议;

四、本协议一式份,各确权人在确认书签字后产生法律效力。

各确权人签字:

日期:二O一四年月日

见证人签字:

篇7: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有效案件

房地产律师靳双权作为从业十余年的资深房地产律师办理了大量房地产纠纷案件,积累了大量办理房地产案件的经验,现在房地产律师靳双权将这些案件改编为房地产纠纷案例,本案件是一起案件,现在我把这个案子改编为案例的形式,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为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安全,本文当事人全部使用化名)

一、基本案情

陈飞与李振系夫妻关系,双方育有一子陈晖,陈飞于1992年2月19日去世。陈飞为建机公司职工,1201号房屋原为陈飞承租(无书面合同),该房屋为建机公司的自管公房。

1992年2月27日,李珍向建机公司申请(申请书放于陈晖处)将涉案房屋承租人由陈飞变更为陈晖,落款处有“李珍”签字的字样,盖章处印有“李珍”字。李珍对此不予认可,称其对申请书不知情,并且自己不会写字,该申请书上的签字并非其本人书写,其也没有人名章。即使申请书是真的,该申请书应当放于房管科,不应陈晖所有。建机公司解释是由于工作失误,使陈晖持有了该申请书。经过法院释明,李珍曾提出笔迹鉴定,但是其后主动撤销了该鉴定申请。

1991年11月29日,建机公司(甲方)与陈晖(乙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约定陈晖购买涉案房屋,房价款15000元,乙方一次性支付付清价款,甲方给乙方优惠20%,即12000元。涉案房屋的产权证于1997年10月25日填发,所有人为陈晖。陈晖主张合同的实际签订日期为1992年2月27日,根据1991年的房改政策将合同改写成1991年11月29日,建机公司对此表示认可。李珍不认可,主张当时陈飞在世时陈晖就与建机公司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

涉案房屋的购房款、购房维修费及供暖费缴费人均为陈晖。建机公司提交的涉案房屋产权档案材料中的购房通知单缴费人均未陈晖,时间为1992年2月。李珍对此不予认可,主张购房票据不能证明陈晖交纳的是涉案房屋的购房款,供暖费是其缴纳,建机公司的记载无法证明房屋是在陈飞去世后购买。

二、法院审理 一审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虽然李珍主张自己不会写字,申请书上的签字和盖章非自己所为,但是其没有提供相反的证据予以证明,而根据建机公司的记载、陈晖所出具的申请书、购房发票、供暖发票可以证明,涉案房屋是由陈晖购买,虽然陈晖不是该公司职工,但是陈晖系陈飞的儿子,其购买涉案房屋并不违反公司的规定,因此法院认为涉案房屋属于陈晖所有,驳回了李珍的诉讼请求。

法院判决后,李珍不服上诉至二审,称自己从未变更过承租人,申请书上的签名和盖章并非自己所为,因此请求法院判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三、法院判决 一审判决:

驳回李珍的诉讼请求。二审判决: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四、律师点评

知名房产律师靳双权点评

知名房产律师靳双权点评:

本案争议的焦点一是陈晖变更承租人是否经过李珍同意,二是陈晖与建机公司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

一、陈晖是否具有购买涉案房屋的资格

陈晖变更承租人是否经过李珍同意,是其是否具有购房资格的前提条件。陈晖向法院提交了李珍签名并盖章的变更承租人申请,李珍坚决否认申请书系其所签、否认人名章系其所有,而其又放弃了可以对其陈述的真伪作出科学判断的鉴定程序,李珍放弃鉴定的行为降低了其陈述意见的可信度。相反在此问题上建机公司认可陈晖的陈述,故法院认定建机公司经李珍申请变更承租人正确。至于申请书的持有问题,申请书的真实性对本案事实的认定构成影响,由谁持有对本案事实认定不构成影响。

二、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

陈晖与建机公司均认可房屋买卖合同实际签订时间为1992年2月27日,只是根据1991年房改政策,合同时间倒签为1991年11月29日,而建机公司提交的涉案房屋的房屋产权档案材料中所附的各项证明的开具时间与陈晖、建机公司的陈述相互印证,故法院认定建机公司与陈晖于1992年2月27日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正确。涉案房屋为建机公司自管公房,建机公司有权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自主选择房屋交易对象。房屋承租人变更后,建机公司将房屋出售给陈晖的行为并无违法之处,亦不损害他人利益,双方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应认定为合法有效。

篇8:房屋产权确认协议书

收入对企业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一项财务指标,财务报表使用者借此评价企业业绩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能力。尽管收入在企业频繁发生,但实际处理起来却十分复杂。因此,制定一项正确的收入确认标准以对收入进行清晰、全面、准确的会计处理是正确反映企业业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

2014 年5 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 号———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IFRS 15),生效日为2017 年1 月1 日。IFRS 15 采用了新的收入确认标准,主体确认收入的方式应当反映向客户转让商品和服务的模式,确认时点的选择基于控制权转移模型。

通常情况下,收入源于交易,而交易的实质是对产权的让渡过程,因此收入确认的实质是对产权交易的描述和界定。

回望收入确认准则演进的历史,从最初的简单交换不需确认收入,再到如今复杂的多要素电信协议需要更详细的收入确认指引,不难发现,收入确认会计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产权交易变迁的反映。

一、产权的演进过程

产权是人们对物所拥有的权利。诺斯认为:“产权本质上是一种排他性权利。”在不同时代,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出发,围绕着产权交易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事实上,产权交易的模式一直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一)私权的产生是产权交易的基础

根据产权隶属个人的程度,产权有共有产权和私人产权两种类型。

在原始社会,人类所拥有的产权是共有产权,所有成员共同拥有对财产的权利。因此,对每一个共有产权人,他们都不能排斥其他共有产权人对该财产行使权利,也不能用这一权利同他人交换。换句话说,权利的冲突无法通过权利的交换得以平抑,而只能根据非市场的原则和程序,如习俗惯例、先占原则、政治协商等机制来解决冲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私人产权逐渐形成并且成为主流。私人产权意味着,在法律和权利允许的范围内,产权拥有者可以不受他人约束地行使权利并独立承担相应的行权收益和损失。更为重要的是,在私权体系下,其他主体倘若希望获得他人的私人产权,往往需要通过权利的自愿交换实现。此时,产权交易就出现了。

(二)完备所有权交易模式

尽管私权体系的形成促使了产权的产生和演变,但由于在当时经济关系尚不发达,因此产权的界定、交换还较为简单。产权以占有为标志,谁持有某物,也就拥有了附着在该物上的全部产权。因此,在这一时期,不同主体持有、交易的产权往往是所有权,而所有权是最完备、最纯粹的产权形式。

在这一时期,所有权的所有者可以对所拥有的物品做任何处置,只要其行为不与法律或第三方的权利发生冲突。无论罗马法还是盎格鲁美国法,所有者都拥有对财产最为完备的权利,尽管描述所有权的方式有所不同。所有权的确立是产权体系建立的标志。在这一交易模式下,特定的财产只有唯一的所有者,所有者将产权作为一个整体加以使用或交换。

(三)权利束产权交易模式

伴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自由市场经济开始向工业经济转化,市场的拓展和规模经济的产生需要分工更加细化。此时,单纯的所有权禁锢了交易的多元化,不再能满足社会需要和时代需求。此时若再固守抽象的、纯粹的所有权概念,将其视为产权的唯一表现形式,就不能适应现实经济生活的发展需要。所有权开始进一步细分,市场交易的是这些细分后的权利。此时,产权的模式不再是完备的所有权,而是演化分割成一组权利,这一模式也叫权利束模式。

在权利束模式下,所有权分细分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这四项基本权利。而现实交易中,产权的分割又不仅限于此,具体取决于交易双方需要和法律认可。产权要素的可分离性和单独可转让性,使不同主体之间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交易所需要的权利而不必获得所有权。

(四)权利义务相分离的权利束交易模式

根据唯物主义辩证法,权利和义务是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两者总是相伴而生,产权关系背后也存在权责关系的身影。

在权利束模式的早期,人们通常默认了取得某一权利的同时,也连带承担与之相关的义务,这一义务在经济学中通常看作需要承担的风险。例如主体获得了某一资产的全部收益权或用益权,就要承担这种收益不确定性的风险。但随着交易的日趋复杂,尤其是金融交易的创新,权利和义务不再必然的捆绑转移,而是可以错位交换。例如,某主体向另一主体转让了与一项金融工具相关的所有的收益,但保留了与之相关的风险。仅从交易结果看,似乎并不符合经济效益原则,但企业之所以只保留风险,目的可能是以此为对价在之后的某项交易中获取收益。也就是在交易中,一项资产的权利可能会和另一项交易的义务相对应。只要一方付出了合理的对价,权利和义务就可以分拆单独交易。

二、不同产权交易模式下收入确认基础

会计是产权交易的一面镜子,会计对交易进行核算而交易的实质是权利的让渡,因此交易中的产权形式决定了收入确认的基础。

(一)共有产权下的收入确认

原始狩猎时期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剩余产品数量较少,因而只需要头脑记忆即可,并不需要专门的会计处理。进入农业和畜牧业时期后,生产力有了大幅提高,人类开始需要对生产成果进行记录。但是当时商品经济仍不发达,货币关系没有完全展开,因此这一时期仍然仅停留在对物资盘存的阶段,尚不需要对收入进行确认和计量。

(二)所有权转移模型

所有权是最完备最纯粹的产权形式。当交易的产权为所有权时,收入应当以所有权的移交为基础确认。通常情况下,判断所有权是否易主一是强调实物的交付,二是依赖于法律凭证的移交。例如,美国早期的会计准则在确认收入时,需满足的条件之一就是“货物已经交付或者劳务已经提供”,在判断是否交付时可参照的一条标准便是“法定所有权及所有的相关风险、报酬已经转移,并且货物已经由卖方发运往买方”。

(三)权利束模式

当时代的发展需要给予所有权人更多自由和获利空间时,单纯的所有权就不再能满足经济需要。此时,市场交易中的产权往往是分割后的一种或者一系列权利。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如果再以所有权的交付为基础确认收入就无法描绘交易的实质,因此新的收入确认基础应运而生。

由于主体购买某一种商品,无论是获得所有权还是不保留所有权,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获得与之相关的收益。因此,在这种交易模式下,只要确定已经将与商品相关的收益和风险转移给了顾客,收入就应得到确认。这也正是现行国际会计准则对收入确认所遵循的思想。IAS18 规定,企业应当在“已将与商品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确认收入。

(四)控制权模型

当销售创新尤其是金融创新的发展使权利和义务不需要捆绑在一起转移的时候,风险和报酬不再有必然的联结而成为单独的部分。主体可以在不承担对应风险的情况下获得与商品有关的所有报酬,这时,收入的确认需要剔除对风险的关注,主体只要获得了与资产相关的所有收益就达到了交易的目的。这一确认理念,就是收入确认的控制权模型。

IFRS 15 要求企业在义务得到履行时确认收入,义务的履行以承诺商品或服务的控制权是否转移为判断标准。此处的控制权强调的是企业能够决定资产使用,享有与资产有关所有收益的能力。

综合来看,所有权的交易是最彻底的产权交易,因此完备所有权的转让可以作为风险报酬转移和控制权转移的判断条件。控制权模型是对风险报酬转移模型的一种改进。多数情况下,风险报酬的转移和控制权转移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仅在复杂或多要素安排中二者才有所不同。事实上,完备所有权、权利束模式以及权利义务相分离的权利束模式并不是产权发展的三个时期,而是交易产权的三种模式。换句话说,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中,这三种产权交易是同时存在的。但是,不同时期收入会计准则的制定,侧重的是对不同时期主流产权交易模式的维护。换句话说,一个时代最主流的产权交易形式才是决定会计理论选择的根本因素。国际会计准则对收入基础的规定从最初的风险报酬转移到IFRS 15 的控制权转移,显现出权利与义务相分离的产权交易模式逐渐登上交易舞台成为主角的趋势。

三、对我国收入准则的启示

我国目前对收入进行会计处理遵循的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8 号———收入》。该准则与IAS18 在理念和内容上基本保持了一致,收入确认的基础基于风险报酬转移模型。IFRS 15 发布后,收入确认准则在多个方面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在持续趋同的背景下,不难预测我国的收入准则也必将开始新一轮的修订。

然而,会计准则的制定与本国的国情和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在紧跟国际步伐、积极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同时,准则制定者也要充分考虑到中国的产权交易现状,制定出真正符合国情、适合我国企业的收入确认准则。

摘要:2014年5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IFRS 15)。IFRS 15改变了采用控制权模型这一新的收入确认基础。在介绍产权交易演进的基础上,分析收入确认基础和产权交易的关系,并对我国会计准则改革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收入确认基础,产权交易,IFRS15

参考文献

[1]IASB.IFRS 15“Revenue from Contracts with Customers”,May,2014.

[2]IASB.IAS 18“Revenue”,1993.

[3]葛家澍,杜兴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吴易风,关雪凌.产权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篇9: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程序适用

关键词:司法确认;效力;救济途径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古语有云,识人多处是非多。人民调解制度正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纠纷解决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纠纷解决制度。它自产生以来就收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经验”。但是,一直以来,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缺乏法律保障,人民调解制度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2011年《人民调解法》正式实施,以立法的形式全面确立了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为这一全新的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2012年第二次修正的《民事诉讼法》在第二编第十五章特别程序中新增“确认调解协议案件”,给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提供了法律保障。经过司法确认的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有助于加强人民调解协议的定纷止争功能。

所谓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是指矛盾双方当事人将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提交给法院申请审查,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调解协议真实合法有效的,出具法律文书确认其的效力并赋予其强制执行力的制度。

限于本文篇幅,仅就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程序中争议较大的几点问题进行讨论。

一、调解协议的效力

现今学界对调解协议效力的界定,有两种不同的观点:①调解协议相当于民事合同。这是因为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性组织,在人民调解协议的形成过程中,调解委员会只是帮助双方当事人形成了解决民事纠纷的合意,从根本上说,调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在互相让步的基础上形成的解决相互间纠纷的合意。该观点与最高院在《关于审理涉及民事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中的规定相符,也是现今学界的主流观点。②调解协议的效力高于普通的民事合同,但是没有强制执行力。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约束力”应当被理解为区别并高于、强于民事合同的法律效力,同时仍未具备与法院的判决书、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等同样的强制执行力。

《人民调解法》规定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同时也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达成的调解协议在经过人民法院的司法确认后始具有强制执行力。这样的规定似乎是矛盾的。按照法条的理解,人民调解协议自达成后,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既然已经具备法律约束力,为什么还要经过司法确认才具有强制执行力呢?法律约束力和强制执行力的明确界限在哪里?我国法律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笔者认为,调解协议属于民事契约,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调解是一种民间解决纠纷的方式,负责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民间性的群众组织,并不是国家机构,其调解当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只是一种帮助双方当事人形成解决民事纠纷的合意。

二、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部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人民法院受理司法确认申请后,应当指定一名审判人员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即由审判人员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但是,由于立案庭、审判庭、执行庭均配有审判人员,因此我国并没有明确法院的哪个内设部门承担司法确认的职责。

在司法实践中,普遍的做法是由立案庭负责司法确认工作。但是,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立案庭的职权范围包括:对依法受理的各类案件进行登记、立案、排期、送达和审判流程管理及案件督办工作;依法审理管辖争议案件和公示催告案件;对不服本级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提出各类申诉以及再审申请进行审查。显然,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工作并不在立案庭的职权范围之内。再者,根据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人民法院审理申请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参照适用《民事诉讼法》有关简易程序的规定,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也就是说,人民法院视司法确认为简易程序,按照简易程序的处理方式,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应当在审判庭处理。

笔者认为,具体由法院的哪个内设部门负责司法确认应该由该程序的性质决定。根据民诉法修正案的规定,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属于非讼程序中的特别程序。非讼程序当然也是纠纷的处理程序之一,按照民诉法对非讼程序的受理规定,司法确认程序当然应由审判庭负责受理。再者,从司法确认程序的功能来看,当事人对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其初衷是希望避免已经解决的民事纠纷不要再起争执,这与审判权“定纷止争”的本旨相符,因此,由审判庭负责司法确认这项工作是最为合适的。

三、不予确认后的救济途径

根据民诉法的规定,法院认为调解协议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驳回其确认申请,当事人可以通过调解的方式变更原来的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虽然民诉法规定了法院不予确认调解协议时当事人解决纠纷的方式,但这并不是对法院作出不予确认行为的救济。人民调解协议是当事人达成的解决民事纠纷的合意,该合意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所以,当法院不予确认该调解协议的效力时,应当给予当事人抗辩和救济的权利。

篇10:房屋购买经纪服务确认书

甲方(买方):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 ________ 乙方(居间方):北京静安居房地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诚信的原则,经友好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甲方意欲购买于:_______区___________【小区(街道)】______【幢】___【座】【号

(楼)】______单元_______号(室)房屋。

第二条 甲方同意以不高于人民币万元的成交价格都买上述房屋,此价格不包括该房屋交易过

户所需的契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测绘费、土地出让金和手续费等税费,也不包括购房贷款、过户所涉及的任何费用。

第三条甲方购买上述房屋的付款方式为_____(A 一次性付款B商业贷款)。

第四条 甲方在签署本协议之日内向乙方交付意向金(大写)元整。

第五条乙方保证积极协助甲方与出卖人签订买卖合同。

第六条若甲方明确不购买此房屋,或以其它行为不再购买上述房屋(其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不按乙方通知的时间和地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拒绝以本协议约定的条件购买等),则甲方以本协议所交的意向金将不予退还。

第七条 签订本协议之日起日内,若甲方的原因,乙方不能促成与出卖人签订房屋出卖合同的,则乙方将本协议所约定的意向金如数退还甲方。

第八条 甲方与出卖人签订正式【房屋买卖合同】后按照房屋成交价格的 1.5 %当日向乙方支付佣金。

第九条 在本协议签订后,甲方购买上述房屋愿意独家委托乙方提供居间服务。甲方或其近属、委托人、单位等与甲方有关联的人与出卖人私下完成交易,或通过第三人完成交易的,视甲方违约,甲方需按第二条议定成交价格的 3 %向乙方支付违约金。【在签订正式房屋买卖相关合同前,甲方不承担责任。(仅限于乙方的相关合同)】

第十条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和协议的补充、变更、解除都应当使用书面形式,且

经居间方加盖合同专用章后方可生效。任何居间方的承诺及其义务都应当与书面形式约定并居间方加盖合同专用章后方可生效。

第十一条 本确认书一式二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其中甲方一份,乙方一份。本合同的补充、变更、解除

都应当使用书面形式,且经乙方加盖合同专用章后方可生效。任何乙方的服务、承诺及其义务都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并经乙方加盖合同专用章后方可生效。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北京静安居房地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委托代理人(盖章):委托人(盖章):

签订时间:年月日

篇11:房屋建筑施工材料确认之我见

使用材料在工程质量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使用材料不当,尤其是关键部位、关键材料会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影响安全、影响使用功能;如后期进行修补、整改会花费成倍资金,增加工程投资。我认为需采取如下措施采购、控制工程使用材料:

1、收集资料。收集三到五家相关材料生产厂家的产品介绍说明,质保资料、生产厂家资质证明;以便了解所需材料相关内容。也可邀请专业人员推荐一些相关厂家和品牌,这样更能快捷确定所需材料,因为专业工程人员在所用过的材料中,对材料的质量、性能更了解、更有经验,更有发言权。

2、确认材料质量。材料的好坏质量是关键;现在市场上材料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要防止采购到假冒伪劣产品;对于关键材料,成本大,数量多的材料一定要组织专业人员到生产厂家实地考察;了解产品生产原材料、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生产质量;了解产品性能、特征,使用方法。还可以通过了解生产厂家的生产规模,保证所需材料供应,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

3、材料品牌确认的依据。根据工程性质确定所需材料及品牌,材料性能也有高、中、低之区别,价格当然也有不同,使用周期也就不同;要根据工程特点确定使用材料品牌,确定材料使用质量、确定材料使用寿命周期。在材料品牌的考虑上,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了解工程性质、特点,做过类似施工,也了解市场同类品牌质量及性能,尤其是业主方,一定要掌握材料的主动权,不能因一点价差就去考虑使用低档次的材料,要从工程的寿命期,使用功能长远考虑。

4、从节省工程投资的角度考虑。对于关键材料,批量大的材料,业主应该考虑自己采购,因为自己采购可保证质量,节省成本,也能保证工程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周期。当然委托施工方采购也是可以的,但必须是业主指定的品牌、指定的生产厂家、指定的成交价格,所有采购过程要有业主采购人员全程掌控和跟进。

5、施工方法的控制。现在建筑市场上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涌现,好的材料,新的工艺必须采用新的方法,否则就不能发挥新材料的作用,体现新材料的优越性能。所以在确定施工队伍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加速推进施工进度。

杨岭峰

篇12:房屋交付及购房尾款结清确认书

买方:刘佑龙

卖方 :吴令蓉

买、卖双方根据已签订的‘住房买卖合同’及‘存量房买卖合同’,已于2018年4月23日至24日共同办理了相关房屋产权交易过户手续,买方也于24日支付卖方购房款220000元(贰拾贰万元整)。

为了确保买、卖双方的共同权利,在房屋尾款没有结清和房屋没有交付之前,买、卖双方有义务和责任共同完成该房屋相关事宜。

1、2018年4月26日,买、卖双方共同办理了水、电、气相关缴费及更名咨询。

1.1卖方垫支水费80元(水表读数1291—1318),气费152.46元(气表读数155—309)(注:电费系电卡自行充值用电)。该垫支款由卖方与承租方张莉结清,与买方无关。

1.2水、电、气更名:经咨询,由买方持房产证、身份证和原电卡到相关部门办理,与卖方无关(注:待买方办理完电卡更名须将原电卡归还卖方处理)。

2、买、卖双方于2018年4月28日对该房屋的附属设施设备、装饰装修、相关物品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现场确认,同时根据买方要求,卖方对相关的管道、煤气灶等已请人进行了维修。目前水、电、气三通,水、电、气三表运行正常。

3、装饰装修:房屋现状。

4、相关物品:物品现状归买方(详见房屋相关物品清单)。

5、承租方张莉与买方已答成口头协议续租该房,原交卖方押金1500元,卖方已于2018年4月24日退还张莉,已由张莉交与买方。

6、卖方原室内的钢琴,按合同仍寄存在买方屋内原处,待女儿房子装修好后搬走。买方和存租方均不得毁损。

7、买方原付定金10000元(壹万元整)冲减购房款后,目前尚余购房尾款5000元(伍仟元整)。

8、经买、卖双方商定,买方于2018年 月 日前结清购房尾款5000元(伍仟元整),卖方随即交付房屋。

买方签字:

卖方签字:

二○一八年

附:房屋相关物品清单

合同内物品:挂式空调、冰箱、全自动洗衣机、热水器(煤气)、抽油烟机、煤气灶1组、太阳能热水器、书柜2组、电视机、衣柜2组、实木沙发1组(3人座1个、单人座2个)、电脑桌、宽床(带习梦思)、小床、电磁炉、餐桌1套、饮水机。

合同外物品:电视柜、大小茶几1组。

买方签字:

卖方签字:

二○一八年

上一篇:第一届创业大赛策划书下一篇:街舞比赛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