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写作读书笔记

2024-04-19

英文写作读书笔记(精选6篇)

篇1:英文写作读书笔记

英文写作读书笔记 王跃

2006年4月5日9点25分 英文文章写作训练

1.阅读10 篇文献,总结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经常复习。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 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2.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3.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4.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5.找英文高手改。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找提供英语论文编辑服务(English correction and improvement,not translation)的公司,在此向有钱没时间的人强烈推荐。

你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了解英文文体格式:

1)杂志。浏览杂志中的文章,并且模仿你所看到的文章结构。

2)组里以往发表的文章。通过读以往发表的文章,你可以确切地知道一篇文章“看”起来 应该怎样。如果你写的文章与众不同,那麽它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

3)ACS的编辑的作者手册:A Manual for Authors and Editors.(Janet S.Dodd, Editor Washington, D.C.USA 1997)含有有用的细节,特别是针对引文部分。

我也建议你们读一读Strunk和White撰写的《The Elements of Style》一书(Longman: New York, 2000年, 第4版),从中可以找到一些使用技巧。关于图表的设计也有两本非常精彩的书:《The Visual Display of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Edward R.Tufte著,Graphics Press出版社(1983);《Envisioning Information》Edward R.Tufte著,Graphics Press出版社(1990)。注意事项:

1文摘中的特殊字符(Special Characters)

特殊字符主要指各种数学符号及希腊字母,它们无法直接输入计算机,因此都需转成键盘上有的字母和符号。在文摘中尽量少用特殊字符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因为它们的输入极为麻烦,而且极易出错,影响文摘本身的准确性,应尽力取消,或改用文字表达和叙述。更复杂的表达式几乎难以输入,应设法用文字指引读者去看原始文献。

2缩写字及首字母缩写词(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

我们可以自己扩展缩略词,但必须是本专业范围内常用的、几乎是众所周知的,而且在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后面必须用括号将全称括在里面。

如果文章用了很多的Abbreviation, 两种方法加以解决 1)在文章最好加上个Appendix,把所有Abreviation列表

2)在不同的页面上,不时地给出Abbreciation的含义,用来提醒读者。

3打文章时,要使用两倍行距(不用一倍或一倍半)。冒号、逗号和句末的句号后要空一格。要留出足够的页边空间(通常,在文章两侧、页首和页尾留出1.25英寸的空间)。

英文论文的逻辑性

一、句子上下要有连贯,不能让句子之间独立

常见的连接词语有, However, also, in addition,consequently, afterwards, moreover, Furthermore,further, although, unlike, in contrast, Similarly, Unfortunately, alternatively, parallel results, In order to, despite, For example, Compared with other results, thus, therefore...用好这些连接词,能够使观点表达得有层次,更加明确。比如:

1)如果叙述有时间顺序的事件或者文献,最早的文献可用AA advocated it for the first time.接下来,可用Then BB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再接下来,可用Afterwards, CC..如果还有,可用More recent studies by DD..2)如果叙述两种观点,要把它们截然分开 AA pput forward that...In contrast, BB believe or Unlike AA, BB suggest or On the contrary(表明前面的观点错误,如果只是表明两种对立的观点,用in contrast),BB..如果两种观点相近,可用 AA suggest Similarily, alternatively, BB..Or Also, BB or BB allso does..表示因果或者前后关系,可用 Consequently, therefore, as a result, 表明递进关系,可用furthermore, further, moreover, in addition, 当写完一段英文,最好首先检查一下是否较好地应用了这些连接词。

二、段落的整体逻辑

经常我们要叙述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逻辑结构。首先第一段要明确告诉读者你要讨论几个部份

...Therefore, there are three aspects of this problem have to be addressed.The first questuon involves...The second problem relates to The thrid aspect deals with...上面的例子可以清晰地把观点逐层叙述。Or, 可以直接用First, Second, Third...Finally,..当然,Furthermore, in addition等可以用来补充说明。

三、讨论部份的整体结构

小标题是比较好的方法,把要讨论的问题分为几个片段。一般第一个片段指出文章最为重要的数据与结论。补充说明的部份可以放在最后一个片段。

一定要明白文章的读者会分为多个档次。文章除了本专业的专业人士读懂以外,一定要想办法能让更多的外专业人读懂。所以可以把讨论部份分为两部份,一部份提出观点,另一部份详细介绍过程以及论述的依据。这样专业外的人士可以只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而把比较专业的讨论当成黑箱子,而这一部份本专业人士可以进一步研究。

总之,写文章的目的是要让读者读懂,读得清晰,并且采取各种措施方便于读者。注意:为了使文章清楚,第一次提出概念时,最好加以个括弧,给出较为详细的解释。英文摘要(Abstract)

Abstract 基本类型: 报道性,指示性,报道-指示性和结构式文摘。

一、英文文摘题目(Title)

即原始文献的题目,力求简单明了直接反应文献的主题。英文题目开头第一字不得用 The、And、An 和 A;英文题目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下列情况除外:

⑴专用名词首字母大写;

⑵首字母缩略词全大写;

⑶德语名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

⑷句号后任何首字母均大写。文献的主副标题(题目)必须用句号分开, 不得用分号或破折号;题目中尽量少用缩略词, 必用时亦需在括号中注明全称(尽管中文文献题目中常用英文缩略字或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字);特殊字符即数学符号和希腊字母在题目中尽量不用或少用。

二、Abstract特性

注意摘要与前言的区别,有关背景资料(background information)放前言中。1 基本特性(独立短文:独立性)文摘叙述要简明,逻辑性强 句子结构严谨完整,尽量用短句子

EI的文摘长度一般不超过150 words,或1500字母。美国物理学会Style Manual, 不超过500个单词。2 时态

以一般现在时为主,也使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

(1)作者过去的工作,可用一般过去时;若要强调其延续性或对现在及以后影响,也可用现在完成时叙述作者已完成的工作;

如文中指出发生的日期和时间是写文章之前,必须用过去时,例:This was first known in 1930.(2)实验结果或结论,用一般现在时;对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可用现在完成时;(3)在一定范围内的有局限性的认识可用一般过去时;(4)作者告诉读者论述怎样的主题时,可用现在时。3 语态

目前,英文摘要仍以被动语态具多,主动语态也偶有出现,并有增长的趋势。尽量应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如 A exceeds B 比 B is exceeded by A好.用过去时及其被动语态叙述实验方法与过程,;如表示实验前业已完成的动作(过去的过去),可用过去完成时。例如:

The crystallized samples had been polished before they were etched in a 0.5% HF solution at a temperature of 25℃ for 2 s.4 语法修辞(1)力求简捷:

at a temperature of 250℃ to 300℃ → at 250 to 300℃

at a high pressure of 2 kPa → at 2 kPa has been found to increase → increas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 the results show 注意冠词用法,分清 a 是泛指,the 是专指; 如

Pressure i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而不应是 Pressure is a function of the temperature.(2)能用名词作定语的不用动名词作定语,那用形容词作定语的不用名词作定语 measuring accuracy →measurement accuracy experiment results →experimental results

(3)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定语的情况下,要少用of句型 accuracy of measurement → measurement accuracy structure of crystal → crystal structure(4)可用动词的情况尽量避免用动词的名词形式

Measurement of 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 was made →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 was measured(5)一个名词不宜用多个前置形容词来修饰,可改用复合词,兼用后置定语,如:thermal oxidation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apparent active energy of thermo-oxidation 或者用预置短语或连字符(hyphen)断开名词组,作为单个形容词(一个形容词)。

如:The cholorine containing high melt index propylene based polymer.→ The choloring-containing propylene-based polymer of high meld index.(6)文词要纯朴无华,不要用多姿多彩的文学性描述手法;

如 Working against time on hot slag and spilled metal in condition of choking dust and blinding steam, are conditions no maker would choose for his machines to operate in.(7)组织好句子,使动词尽量靠近主语;

如The decolorazation in solutions of the pigment in dioxane ,which were exposed to 10 hr.of UV irradiation, was no longer irreversible.→ When the pigment was dissolved in dioxane, decolorization was irreversible after 10hr.of UV irradiation.(8)用重要的事实开头, 尽力避免用辅助从句开头;

如: From data obtained experimentally, power consumption of telephone switching systems was determined.→

Power consumption of telephone suitching systems was determined from data obtained experimentally.5 一个典型示例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melting behavior of oriented isotactic polypropylene has been carried out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The orientation in isotactic polypropylene was produced by extruding it in solid phase.At extrusion ratio(ER)greater four, two melting peaks were observed.With increasing ER, the lower temperature peak was found to shift to higher temperature.The corresponding shift in the higher temperature peak was much less.It is shown that these peaks originate in the melting of crystalline species having different degrees of crystal disorder and stereo-block character.此例回答了如下四个问题: 回答做了什么?(研究工作范围)

——用DSC 研究聚丙烯的熔融行为 回答怎样做的?(实验要点)——固体拉伸取向

回答结果如何?(主要结论)——两个熔融峰及其随拉伸比的变化 回答原因何在?(结果的解释,结论)——存在不同晶体 6 常用句式(1)研究范围

(to be)carried out / performed / made / conducted(to be)studied / investigated(to be)described / deal with / elucidated / given / presented / developed / employed / derived / prepared / synthesized / monitored / determined / measured / observed / recorded / examined / characterized / identified / tested / calculated / proposed / used to study / used to establish / evaluated / discussed(2)实验要点

(to be)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 with … synthesized via reacting obtained via condensation by means of / by using / by the use of / using … as …

over a wide range of … / over a broad composition range / over most of the range of …/ over the entire … range / covered the ranges from … to … / in the range of … /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 to … / with a variety of … contents /containing … percent or more … / in the presence of …/ in the absence of …(3)主要结论

用That 从句或由It 引起的that 从句表示实验结果: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 / The results show that … /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 /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

It was shown that …It can be seen that …It was found that …It was discovered that …It was concluded that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It was clarified that … It was revealed that …It is considered that …It was confirmed that …It is suggested that …It was supposed that …It has become apparent that …

以… to be 后的表语成分表示测定、计算等的结果

The rate constant of the catalytic reaction was calculated to be 5.67x106 cm3 mol-1s-1.The theoretical equation was proved to be correct b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表示具有某种影响,以及数量的依赖、增减关系 … 与 … 有关

…(to be)correlated with …associated with …related to …dependent upon …independent of …in relation to …in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proportional to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 depends on …The dependence of … on ……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不)相符的表示方法

…(to be)in good agreement with…(to be)found to agree well with ……(to be)consistent with ……(to be)essentially identical with ……(to be)found to coincide essentially with ……(to be)closely analogous to ……(to be)similar to …Good agreement(to be)found between ……(to be)contrary to ……(to be)in contrast with …(4)结果解释(结论)

…(to be)due to …(to be)attributed to …(may be)…(to be)assigned to ……(to be)interpreted on the basis of …… can be caused by …… may be explained by …… originate in ……(to be)discussed in terms of …

关于结构式文摘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约有60%的核心生物医学期刊采用结构式摘要,但此种摘要不适合综述之类的文章。

结构式文摘是按Objective(目的)、Methods(方法)、Results(结果)和Conclusions(结论)逐一阐述论文的梗概。

1、Objective项,可直接用动词不定式的一般式主动语态,如To provide, To explore, …;使用第一人称时,用凡指的we, the author, the authors ,不用I。如:In this paper we conclude …

2、Methods和Results 项,可用一般过去时(有时也用现在完成时)及其被动语态; Methods用完整的句子,以被动句和过去时态为主。Results用一般过去时陈述实验结果。

3、Conclusions 则用一般现在时

英文文章常见语言技巧 前言部分

一、如何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有目的地引导出自己的研究的重要性: 通常在叙述了前人成果之后,用However来引导不足,比如

However, little attention...little work...little data / little research have focusd on...这种引导一般提出一种新方法,或者一种新方向。如果研究的方法以及方向和前人一样,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强调自己工作的作用:

However, data is still: scarce / rare / less accurate 为了强调自己研究的重要性,一般还要在However之前介绍自己研究问题的反方面,另一方面等等,比如: 1)时间问题

如果你研究的问题时间上比较新,你就可以大量提及对时间较老的问题的研究及重要性,然后说(However),对时间尺度比较新的问题研究不足 2)物性及研究手段问题

如果你要应用一种新手段或者研究方向,你可以提出当前比较流行的方法以及物质性质,然后说对你所研究的方向和方法,研究甚少。3)研究区域问题

首先总结相邻区域或者其它区域的研究,然后强调这一区域研究不足 4)不确定性

虽然前人对这一问题研究很多,但是目前有两种或者更多种的观点,这种uncertanties, ambiguities,值得进一步澄清 5)提出自己的假设来验证

如果自己的研究完全是新的,没有前人的工作进行对比,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自信地说,根据提出的过程,存在这种可能的结果,本文就是要证实这种结果。We aim to test the feasibility(reliability)of the...It is hoped that the qutestion will be resolved(fall away)with our proposed method(approach).二、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时,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很重要。不合适的句子通常会遭到reviewer的置疑。1)如果观点不是这篇文章最新提出的,通常要用 We confirm that...2)对于自己很自信的观点,可用 We believe that...3)在更通常的情况下,由数据推断出一定的结论,用:

Results indicate, infer, suggest, imply that...4)在极其特别的情况才可以用

We put forward(discover, observe..)..“for the first time”.来强调自己的创新。

5)如果自己对所提出的观点不完全肯定,可用 We tentatively put forward(interrprete this to..)Or The results may be due to / caused by / attributed to / resulted from..Or This is probably a consequence of It seems that..can account for(interpret)this..Or It is pisible that it stem from...三、圈定自己的研究范围

前言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告诉读者包括(reviewer)你的文章主要研究内容。如果处理不好,reviewer会提出严厉的建议,比如你没有考虑某种可能性,某种研究手段等等。为了减少这种争论,在前言的结尾你就要明确提出本文研究的范围: 1)时间尺度问题

如果你的问题涉及比较长的时序,你可以明确地提出本文只关心这一时间范围的问题。We preliminarily focus on the older(younger)...或者有两种时间尺度的问题(long-term and short term),你可以说两者都重要,但是本文只涉及其中一种 2)研究区域的问题

和时间问题一样,明确提出你只关心这一地区

四、最后的原场

在前言的最后,还可以总结性地提出,这一研究对其它研究的帮助。

或者说,further studies on...will be summarized in our next study(or elsewhere)总之,其目的就是让读者把思路集中到你要讨论的问题上来。减少争论(arguments).注意事项:

一定要注意绝对不能全面否定前人的成果,即使在你看来前人的结论完全不对。这是前人工作最起码的尊重,英文叫做给别人的工作credits.所以文章不要出现非常negative的评价,比如Their results are wrong, very questionable, have no commensence, etc.遇到这类情况,可以婉转地提出:

Their studies may be more reasonable if they had considered this situation.Their results could be better convinced if they...Or Their conclusion may remain some uncertanties.讨论部分

讨论部份包括什么内容? 1.主要数据特征的总结

2.主要结论以及与前人观点的对比 3.本文的不足

事实上给出文章的不足恰恰是保护自己文章的重要手段。如果刻意隐藏文章的漏洞,觉得别人看不出来,是非常不明智的。所谓不足,包括以下内容: 1.研究的问题有点片面 讨论时一定要说,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is study has examined only..We concentrate(focus)on only...We have to point out that we do not..Some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are...2.结论有些不足 The results do not imply, The results can not be used to determine be taken as evidence of be taken as evidence of Unfortunately, we can not determien this from this data Our results are lack of...但是,在指出这些不足之后,随后一定要再一次加强本文的重要性以及可能采取的手段来解决这些不足,为别人或者自己的下一步研究打下浮笔。Notwithstading its limitation, this tudy does suggest..However, these problems culd be solved if we consdier Despite its preliminary character, this study can clearly indicate..用中文来说,这一部份是左右逢源。把审稿人想到的问题提前给一个交代,同时表明你已经在思考这些问题,但是由于文章长度,试验进度或者试验手段的制约,暂时不能回答这些问题。但是,这些通过你的一些建议,这些问题在将来的研究中游可能实现。

篇2:英文写作读书笔记

Writing and Presenting in English 【美】佩蒂〃杨 Cont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Part I

Writing Research Articles for Publication Chapter 2

the art of creating a model to help you write Chapter 3

the art of editing what you write Chapter 4

the art of dancing with change Chapter 5

the art of writing abstracts, proposal, and letters

Part II

Presenting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Chapter 6

The Art of Preparing Slides Chapter 7

The Art of Using Your Voice Chapter 8

The Art of Body Language and Presenting Smoothly Chapter 9

The Art of Napping at Conferences

Sources Afterword

第二章创建模板帮助写作的艺术

为你的模式寻找数据

你可能渴望在高度国际化的期刊上发表文章,而这些期刊中就含有你的模式所需要的数据。

你想要寻找的文章的特点: 〃必须发表在著名国际期刊上 〃最近3-5年内发表

〃这篇文章至少有一位英语母语作者

你并不需要关心这些文章的实际科学内容。尽管文章的内容越接近于你所做的科学,你越有可能从中更多地获得特别过程和结果的特殊表达,但这并不是你选择文章的重点。你寻找的是创建一个良好模式所需的优秀素材。

创建自己的模式

首先,在开始研究你选择的文章时,请保持敏锐的目光,你会发现从前不曾注意到的新东西。

你将领悟: 〃科学要求直接叙述;

〃成功的文章是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讲述生动的故事; 〃最重要的是,在所有的科学表达中,清晰是关键。你所要做的第一步是复印1-3篇具备上述特点的文章。第二步是着手在纸上或计算机上设计出模板,将从文章中搜集到的数据放上去。这类模板应包含以下典型数据:

〃句子长度和句子结构的变化,包括介词短语的使用频率; 〃转接、直接叙述和间接暗指的使用; 〃动词的恰当选择; 〃动词时态;

〃文章怎样开始和结束;

〃如何及何时提及其他研究人员的贡献。以下对典型模板中数据类型的解释: 模板1# 这份模板可能含有文章中句子长度和句型变化的记录。对那些不以主语为开头的句子,应该特别注明它们是用什么词或结构开始的,立即记下吸引你的特别结构。注意介词短语的使用频率以及使用时机。你会发现你的文稿中很多不相关的介词短语是应被删去的。

模板2# 这份模板中可能列举并解释你在文章中发现的转折词。擅长使用转折是撰写优秀文章的关键,一名优秀的作者只会在恰当的地方使用转折。在文章使用转折的地方加上注明,并解释转折的意思如何与句子的意思吻合。检查转折的使用频率,看看相同的转折词是重复还是连贯使用。

模板3# 这份模板可能含有你发现的一系列恰当变化的动词列表,并注明他们使用时的情形。对一份科学家来说,寻找一个正确、富有变化又有趣的动词来表述研究过程是写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句子和段落意思的准确性可能取决于你所选择的动词。这份列表对你来说是有价值的,要使用它并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模板4# 这份模板收录了当今期刊中惯用的动词时态。注意一般现在时是多么频繁出现的,同时也要留心不使用一般现在时的特殊情况。当你写完论文并准备对之进行编辑时,你需要这些数据。有经验的作者往往将检查动词时态的一致性作为对将要发表的文稿进行润色的最后一步。请记住,在检查动词时态的一致性时,不要关注其他的语言问题,因为这会分散你完成一项完整工作的精力。

模板5# 这份模板记录了你所复制的文章是如何开始与结束的。文章中最初和最后适用的词语是非常重要的,看看他它们在文中是如何使用的。当完成了自己的论文后,请再次展开这份模板。这时,你会给论文找出一个比初稿更好的开头:更简单更直接。结论部分必须小心处理,因为某些作者在论文中得出的结论超过了数据支持的力度,务必要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模板6# 这份模板的信息价值在于,告诉你如何承认其他研究工作和其他研究人员的贡献。仔细研究你的论文,看看在文中的何时、何处、以何种方式体现对别人的认可。你在科学界的专业声誉可能取决于你承认他人贡献的准确度。

使用你自己的模板

这些模板就是你的模式。开始使用时,你要以方便自己参考的方式来组织模板上的内容。然后,当着手写作时,你需要很多信息,请时刻注意模板上所列举的特别词汇和短语。也许为了写作一篇成功的科学论文,你会扩展并完善自己的模板。保持你的模板,使用它们。通过丰富新的信息和去除不必要的数据,让它们与时俱进。

即使对那些没有保存这类模板的作者来说,他们也总是有自己的写作清单,记载着富有感染力的词汇和短语,并注明它们来自何处及如何使用。

第一稿

第一稿的目的是搭建文章的框架和主体,所以可以不用英文写作。在这一阶段,目的是记录下自己所有的想法,特别是建立观点间的逻辑顺序。在写完第一稿时,不管使用的是母语、还是部分或全部使用英文,你应该在其中注上帮助你撰写下一稿的私人代码。

私人代码是你写文章时在其中放入的个性化注解。部分作者是这样做的: 〃在词语、短语和句子下方加下划线表示强调; 〃使用粗体字;

〃在句子间留下空隙,或者注上系列符号,如*号; 〃使用另一种语言的符号和词语。组织第一稿时,私人代码是你思维的一张地图,代码让作者在及时知道语言不完善的情况下,仍能持续写下自己的观点。

不管你发明的代码是什么,你的本意是在某些地方注明标记,以便在写第二稿时能容易会到这些地方。

私人代码一定要简单,在第一次使用时略作修改,之后就坚持使用。将这些代码写下来,以免下次写作时忘记了它们。避免在两次草稿间大幅改变你的代码或系统。这些改变可能会导致代码最终给你帮倒忙。

组织思路

按什么逻辑顺序来呈现自己的想法是决定论文成功关键与否的基础。为了构建一个清楚、准确又没有重复的顺序,你可能要考虑使用一种名为“节目播出顺序表”的写作前技术,新闻记者和侦探们常使用这种技术。在这种技术中,每个想法都被单独写在索引卡、纸片上或贴纸上。索引卡是最通用的:在寻找最佳逻辑时,它们的顺序可被安排或调整。这些卡片还可放在衣袋里,让你反复评估自己的逻辑直至你真正认为这个顺序足够好,可以开始写第一稿了。当使用小纸片或贴纸时,可以将他们贴在墙上,选择你或者你和同事两个人都认可的一个好的顺序。这时边上编码,并在上面写上对你写作有帮助的关键词。可能将每个想法放进不规范的句子里,但在句子间排序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事。重要的是要组织这样一个合理的顺序:每个思想都不会重复、每个事件都有其内在的逻辑顺序。

完成第一稿

有很多稿件因为以下四个方面不足而被拒。在写作第一稿前,检查你的计划中有没有这些致命的错误:

〃原稿内容过于宽泛。这些材料应该用在2-3篇论文中,然后再投稿; 〃原稿中声称的结果超过了所给数据的支持力度;

〃原稿过长,包含不必要的细节,如对历史过程的回顾或冗句赘词; 〃作者没有恰如其分地承认他人的贡献。

第二稿

你在第一稿中已经建立起思想或事件的顺序。现在,你要用段落来帮助读者理解你的顺序划分。接下来,检查你在第一稿中标记代码的地方。将非英文词语换为英文,推敲有问题的地方。

在接下来的所有草稿中,最费心的是将第一稿转换成简单、直接的英语句子。保持句子的短小和直截了当。简单意味着清楚,每个人都能明白你所写的东西。当你继续花大力气编辑你的最后一稿时,你可能在词汇、转折和句子结构上有更多的选择,让自己的文章更通顺、更有趣。你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每句话中的意思:

〃对你所在领域的科学家来说是清楚的; 〃恰如其分地提及作出贡献的人;

〃没有令读者生厌的,与文章主题没有直接关系的历史或其他细节; 〃没有因过分解释显而易见的问题而冒犯读者的智力。

最后一稿

努力让它如你想象般美好。

第三章编辑自己作品的艺术

写作的质量不能反映作者的智慧,也不能反映作者作为一个科学家的价值,只是作者写作技巧的体现。

稿件的作者需要认识到自己所撰写的内容是一个产品。欲使一篇稿件得到发表,作者就必须学会与同事反复编辑自己的稿件,并且要认真地编辑,否则就不如不写。

牢记写作是一项社会活动。为读者写作,寻求读者的理解,作者需要确认他所写文章中的每一个观点都能被读者所了解。

寻求编辑帮助

只有下列人员才会对自己有所帮助:

〃信任作者并且坦率地指出稿件中的长处与不足; 〃有能力提出正面的肯定意见和负面的批评意见; 〃对作者比较熟悉或了解;

〃熟悉作者你投稿期刊的写作风格。

组建一个写作与编辑团队可能十分困难,需要通过个人和专业方面的努力才能达到工作的和谐。无论如何,写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活动,作者无法从不了解自己或不了解自己的研究的那些人中获得所需要的帮助。删除不必要的词语

重复与冗余

重复:直接地重复使用同一单词

冗余:间接地重复可替换使用的短语或近义词

这是退稿中常见的缺陷,这些缺陷在非英语母语作者的稿件中尤其常见。作者一次只能阐述一个观点。应该自信选择简洁的语言清楚有效地表达论点,但只能阐述一次。唯一可以接受的是在论文最后的总结中不加详细解释地简要复述重要信息。

注意,用分类词典来寻找可替换的单词是危险的。英语太微妙且太复杂,因此分类词典不是一个可靠的工具。作者的可靠信息只能源于模板和所复印的范文。如果上述两者都没有所需求的词汇,就参考其他由英语母语作者最近发表的文章,并复印这些论文,将其中的相关信息加入到自己的模板中。

在研究论文中,多余语言的一个重要形式是以附加信息出现,就写作本身而言令人感兴趣,但与论文所报道的结果无关。通过认真运用模板,可以消除这类冗长的解释,如果没有模板很好地控制这类问题,就需要浏览全文以确保稿件中避免出现以下各点:

〃介绍研究背景或历史的篇幅超过拟投稿期刊的要求;

〃对研究工作的介绍过于详细,甚至详细介绍不必要的工作; 〃关于你的研究小组其他研究工作的信息。多余解释的另一个常见形式是滥用介词词组。例如,在研究工作开展的地点对读者来说很明显时仍使用“in our laboratory”。在编辑时删除不相关的诸如此类的介词短语。”by the research”,” on the table”, “in our group”…

被动语态

现代科技写作越来越直截了当,对被动语态的使用正在快速消失。期刊都推崇主动语态和直截了当的陈述。

作者需要检查定稿中以下列单词开始的句子: 〃There are… 〃There is…

〃There was/were… 〃There has/have been…

并且还要检查以通常没有指代意义的“It”开始的所有句子:

被动结构是人们熟悉且容易使用的结构,该结构可以帮助作者自由的写作,因此,在初稿中作者可采用被动结构。然而在编辑时应修改这些结构,以使得每个句子的内容能够更快捷地被读者理解。

使用加强语以强调内容

Really,actually,truly等附加的加强语给研究论文增加了近乎不可信的成分。

单词very是每个作者都应该避免使用的单词。在需要强调的地方使用诸如“extremely”“highly”“strongly”“surprisingly”的加强语会更为有效,但是请见或使用所有这些加强语,否则会损失其强调效果和论文的科学性。

用有具体含义的单词代替诸如“a lot”“many”之类的单词。此外,删除具有判断含义的单词,如“good”,也可提高单词的表达效果。避免使用赞美之词,代之以解释。惊叹号也很少使用。不要使用俚语。

转接词或短语在句内和句间的作用十分重要。然而,对转接词的过度使用会降低最后定稿的表达质量。

有些转接词或短语的作用相当于润滑剂,合理使用有助于读者理解作者的思维逻辑。举例:furthermore;in addition;first…second…third;finally;lastly;moreover;incidentally;in fact;in truth;as a matter of fact;for example;such as;next;then.当句子或段落与已表述的观点在逻辑上呈对照关系时,就需要借助转接词或短语的功能,用于提醒读者逻辑严谨的方向即将改变。

举例:but;however;instead;nevertheless;despite;surprisingly;in spite of;in contrast;for comparision.解释即转接词用于提示原因和结果。这些转接词有时可选择使用并且通常出现在句子的中间。他们对于指示作者即将阐述的结果或结论十分重要。

举例:because;as a result;therefore;in general;consequently;as predicted;in conclusion;since;as;for;finally.动词时态的编辑

现在时

最常见的时态是一般现在时。一般现在时表示研究结果为同样的实验可以重复的一般性事实。与此对应的是,如果使用过去时,则表示研究结果可能不是一般性事实。

谨慎使用现在进行时。

在研究论文中使用现在完成时不仅正确而且十分精彩。然而论文中很少需要使用现在完成时,并且使用这一时态确实比使用其他简单时态需要具有更多的语言知识。过去时

仅限于某些特定的情况,例如表达实验室已经完成的工作。

第四章与变革共舞的艺术

第五章撰写摘要、建议书信的艺术

摘要

摘要旨在用易于理解并能快速传递给他人的方式,来讲述一个科学故事。摘要包含你研究工作的精髓。摘要不是总结,摘要比总结更为简洁和清楚。总结通常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摘要则是按重要性来构建。它阐述发现了什么,如何发现的,与其他研究相符合的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摘要是一个有关精准语言的操练。

注意字数,一定要简短。

摘要写作需要不同寻常的感知和语言训练。多余的单词应该仔细删去,直到剩余的单词能真正传达到同行的大脑和英语母语者的耳朵中。单词的清楚性将决定:首先,其他人是否会阅读你的作品;其次,并且更为重要的是,读者能否将这个信息准确地转告他人。

摘要撰写的五条格言为: 〃不超过所要求的单词书; 〃认真编辑; 〃请一位十分了解自己工作的同时做编辑工作; 〃重新编辑; 〃参照拟投稿期刊最近发表的摘要或拟申请参加会议的前几届的会议文集,核查自己对单词和句式的选择。

建议书

篇3:有关读书笔记的写作教学

读书笔记有多种多样的写法, 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会摘录好句子、编提纲、写体会。阅读一篇好文章, 随手把优美的句子和精彩的片段摘抄下来, 就是摘录式笔记, 其作用在于积累知识, 储存语言, 为作文奠定基础,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勤记的习惯。编提纲就是分析原文的纲目主次, 概括段落的意思和文章的思想意旨, 这样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又便于借鉴原作谋篇布局的经验。如果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的要点简要地复述出来, 那就是一则内容提要, 和缩写差不多, 接近于作文了。

上述两种笔记固然不算作文, 只是读书纪要, 但已经具有积累材料、巩固记忆、开发智力、培养良好学风的多种功能,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因此, 学写读书笔记, 应先学会写摘录和提要, 养成随读随写, 手脑并用的好习惯, 为进一步学写体会式的读书笔记打好基础。

体会式读书笔记通常称为“读后感”。它与摘录式、提纲式笔记的主要区别, 就在于它是作文形式, 以抒写自己的读书心得为主。写读后感, 是一种综合训练, 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还能提高学生的摘要能力、感受能力和评论能力, 对学生的读写训练更为全面, 更有效益。所以, 我们强调写体会式的读书笔记, 要求学生写读后感。

那么, 怎样写读后感, 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第一, 形式上把握三个要素, 结构上构建大体框架。一篇读后感一般包括读什么文章, 主要内容是什么, 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也可以说是读后感的三大要素。至于其他内容, 比如怎么读, 遇上什么问题, 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等, 也可以如实记述下来, 但要根据写一篇读书笔记的命题意思来决定取舍, 确定详略, 与写作用意有关的就写, 无关的就不写或少写。因此, 对于次要内容也可以顺带写一些体会, 不写也不会影响它的完整性, 但是, 主要的三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由此可见, 写读后感, 跟阅读一样, 也要分辨主次, 抓住原作的主要内容不放。每篇读后感都必须具备读什么, 概述要点, 抒写体会这三要素, 这是写作前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

第二, 以表述感受为主, 以摘要引用为辅。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处理概述原作内容和抒写个人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即通常所说的“读”与“感”的关系。写读后感, 读是前提, 心得体会来自阅读实践, 是由原作引发的。所以, 写作时务必根据原文来谈感受、体会, 绝不能脱离原文内容而东拉西扯, 无的放矢。这一点学生较容易做到, 一般不会凭空而论, 往往是运用摘录、提要等方式引述原文要点。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往往复述过多, 述感太少, 不懂得读后感应以写体会为主, 也不善于引申自己的阅读感想, 写出来的读书笔记几乎变成了原文的复述或提要, 喧宾夺主, 详略失当。因此, 要继续引导学生分辨主次, 使他们确立述感为主, 引述为辅的写作原则。

第三, 引述要准确精练, 述感要思路开阔。要写出一篇主次分明的读后感, 必须在引述和述感方面下功夫。就引述而言, 力求摘录准确, 提要精练, 三言两语就能把原文的要点说清楚。从这个意义上说, 摘录式、提纲式的读书笔记对于写读后感很有帮助。就述感而言要扣紧原文, 联系实际, 开动脑筋, 生发感想, 力求想得深广一些, 活络一些, 切不能就事论事。教师应当抓住文章的主旨加以引导阐发, 但是, 切不可一味地强调一种思想, 一个体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有的学生可能就文章的某个非主要的思想观念有独到的见解, 独辟蹊径往往出奇制胜, 这是难能可贵的, 教师应作出正确的引导和鼓励。然而, 这就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此方面应该努力做一些探讨和研究, 笔者以为首先应认真研读范文。研读范文是上好课的前提, 对于范文读得要广博, 要精深。广博就是尽可能多做些相关阅读, 平日要勤于积累资料, 或做资料索引, 或制作卡片。切忌只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就上课。把范文理解得“厚”了, 上课才能游刃有余, 左右逢源。精深就是在广泛占有资料、对范文深入理解的基础上, 抓住精华, 或思想内容上的, 或表达形式上的, 掌握教学的重点, 千万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心中没有重点, 什么都讲, 学生到最后不知所云, 什么都写, 到头来文章平平, 缺乏节奏感和详略主次。其次, 要精心设计教学。精心设计教学应努力发挥教师的特长进行读写教学, 组织学生讨论, 进行精辟的讲解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的过程也是激发联想和想象的过程, 因此,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好教学, 还要写好教案。教案的体例、格式没有特别的规定, 但教案一定要实用。“江始出于岷山, 其源可以滥觞”, 青年教师从认真备课做起, 能够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篇4:读书笔记的写作指导

读书笔记主要包括读后感和赏析短文两种,这里笔者以指导“读后感”和“赏析短文”两种个性化写作形式为例,以修改学生文章为实践,来谈谈自己对写作读书笔记的理解。

一、读后感的写作指导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一)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1、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副标题标明题材,一般为“读《×××》有感”。

2、读后感的一般思路:引——议——联——结。

①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

②议——就自己“感”的重点、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③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抒发感受。

④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结论可与开头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四部分中,“议”和“联”是核心;引和结为次要部分。

(二)一篇读后感只论述一个中心。

一篇文章可能有多个中心,如读《执竿入城》这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确立的感受中心也不尽相同,也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可确立以下多个中心,但写作一篇读后感时只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

鲁人的角度:①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必须打破思维定势束缚;②多想才能出智慧;③轻信盲从是可悲的。老者的角度:①好为人师要不得;②自作聪明者戒;③经验主义者行不通等。

(三)读后感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所以应对众多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最顺畅的一个感点。

例如《滥竿充数》三个感点:①南郭先生行为——人要有真才实学,靠蒙骗过日子是不会长久的。②齐宣王行为——应当实事求是不要搞形式主义。③南郭先生在两代齐王不同遭遇——应当打破大锅饭,让一部分人混不下去。比较三个感点,对照当前的形势,我们发现第三个感点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最切合人们的思想实际,与现实联系最深。

(四)读后感的关键是议和联。首先。针对论点,进行多角度说理。比如例文论点“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讲诚信的人”,作者从两个角度摆出理由:①诚信是做人的一个起码要求;②诚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

其次,可以运用正反对比说理来突出论点。比如例文论述“诚信是做人的一个起码要求”论点时,进行对比说理使论点更加鲜明。

例文:《亲近自己的双腿》中的残疾车夫坚决只收事先讲好的3元车资,不肯多收一分钱,即使多骑一站路。付出比别人多的汗水和努力,我觉得我们的社会正需要这样讲诚信的人。(引)

诚信是一个涉及人的道德修养和做人准则的问题。做人要讲诚信,要表里如一。要言而有信。(议)

诚信首先是做人的一个起码的要求,是人人都应具有的品质。试想,如果我们做人不讲诚信,那么我们周围的社会就将是一个尔虞我诈、彼此设防、充满虚伪的冷漠社会,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快乐么?(议、联)

其次。诚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生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诚信在高度文明的社会大环境中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议、联)

社会呼唤具有诚信品质的人,讲诚信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结)

(五)学生文章修改前后对照。

修改前:

我们要勇敢面对生命的暴风雨

张抗抗《窗前的树》的中洋槐,在夏日的暴雨中毫不动摇,“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让我感触颇深。

我们要像洋槐一样,勇敢面对生命中暴风雨的侵袭。由此我想到了贝多芬,他在耳朵失聪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交响曲》,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生命中常常会有暴风雨,软弱的人会赶快跑到避风港,把自己保护起来,而那些坚强的人,他们会迎着暴风雨前行,雨很大,风很大,但是刮不倒他们的信念和坚定,暴风雨在他们面前也因此变得软弱。

让我们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暴风雨,做一个坚强的自己。

修改后:

我们要勇敢面对生命的暴风雨

张抗抗《窗前的树》的中洋槐,在夏日的暴雨中毫不动摇,“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要像洋槐一样,勇敢面对生命中暴风雨的侵袭。(引)

人生中暴风雨是常有的,与暴风雨搏斗时一定是要受伤的,但如果这样就向暴风雨低头就将意味着将要停滞不前。(议)

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交响曲》,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张海迪,在下身瘫痪,半身不遂的情况下,创造了轮椅上的奇迹,让世人惊叹于她那暴风雨后的美丽。霍金身残志不残,提出了黑洞学说,实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生命中常常会有暴风雨,软弱的人会赶快跑到避风港,把自己保护起来,而那些坚强的人,暴风雨在他们面前也会变得软弱。(议、联)

让我们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暴风雨。做一个坚强的自已。(结)

二、赏析短文的写作指导

写赏析短文是一种很好的学语文的方法,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写赏析,“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赏析展示的是学生不同的个性,体现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作品赏析是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认识,它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艺术手法等的赏析。

如何写好赏析短文?

(一)明确鉴赏要点:

1、内容赏析: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表达格式:本文通过……,抒发了(赞美了)……,并流露出……(通常用在鉴赏短文第1段)

2、语言赏析

赏析短文的语言要做到通顺、流畅,力求生动、有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写作时只有做到语言优美、有文采,才能有助于提高鉴赏的品位。也才会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从语言角度:

(1)用词之美——本文中的……,抓住了……的特点,运用……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把……写得惟妙惟肖,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图画,令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所见之景如在目前。

例:说说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请允许我满含泪水地回

来》)

之后,她捏紧了口袋中的安眠药。她想找个结束烦恼的地方,但她起不了身。

“捏紧”表现主人公已经陷入深深的绝望,下定了轻生的决心;“起不了身”表现了网友对她的鼓励、关爱和理解使她受到震动,不忍心草率地作出轻生的举动。

(2)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

例: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张抗抗《窗前的树》)

“雪后的洋槐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赏析:运用了比喻、回环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3)哲理之美——本文语言极富哲理,特别是……几句,告诉我们……,使我们读后懂得了……的道理,并能启发我们对……进行更深层的思考,令人受益匪浅。

如:品析下列语句的哲理。(张洁《我的四季方舟》)

“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生命不可能重复,时间也不会再来,要认真对待生命,就要学会珍惜。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在人生的春季里,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青春,春天去了还会来,青春一去可就不复返了。

3、艺术手法赏析

(1)表达方式角度:

①感官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

②动静结合角度: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

③描写方式角度: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④描写内容角度: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2)表现手法角度:

以小见大、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卒章显志、首尾呼应……

(3)具体模式

①小中见大:选文从我们熟知的……人题,抓住……的……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如莫怀戚《散步》。

②象征:选文运用象征手法,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如张晓风《行道树》。

③托物言志:选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如周敦颐《爱莲说》。

④烘托:选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表现力。如曹文轩《孤独之旅》。

⑤卒章显志:选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法,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如张晓风《春之怀古》。

(二)把握赏析注意点

赏析中肯与否,最重要的是要读懂文本,如果对所赏析的内容把握不准。或理解失误,就好比走路选错方向,赏析无从谈起;同时要选择好赏析的切入点,善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人手,只要合情合理,有自己的见解,都是可以的。

赏析短文的结构一般为“总-分-总”的形式,即开头总起,主体部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述,结尾归纳总结;也可根据实际写成总分或分总。

篇5:英文读书笔记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英文:

As expected, the sun soon appeared revealing half of its face, which was very red but not bright. It kept rising laboriously bit by bit as if weighted down with a heavy burden on its back until,after breaking through the rosy clouds ;it completely emerged from the sea aglow with a lovely red. Then,before I knew it, the dark red orb began to shine blazingly, dazzling my eyes until they stung and all of a sudden lighting up the surrounding cloud.

要点:

1,“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译为It kept rising laboriously bit by bit as if weighted down with a heavy burden on its back…其中laboriously 包含“慢慢地”和“努力”两重意义,它还是 一个多音节词 ,有意 地延 长 阅读 的时间 , 让 读者在 阅读 中真切 地感 受 日出的缓 慢过程,本句用了拟人手法,而译文的laboriously,weighted down with等词,也很好地表现了原文的修辞意

2,“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译为before I knew it, the dark red orb…,其中before I know it (或before I know where I was,before I was aware of it)在此意为“一刹那间”,此处译者并没有译为in the twinkling of an eye,或者soon

3,“圆东西”译为orb,较round thing更加形象~

4,“颜色红得非常可爱”即“发出可爱的红光”译为be aglow with a lovely red,aglow意为“发亮的,发红的”

5,”射得人眼睛发痛“译为dazzling my eyes until they stung,其中until在此意为”以至于…”

6,” 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为了避免再起一句,译者转换了主语与前句进行了合译,原文中几个小分句都围绕着“ 深红的圆东西” 这个 中心点,因此在翻译时,把 它作为主语 , 再运用 两个并 列 的现在 分词短语 把 语 意融 合 在一 起 ,结 构紧凑 、意思连贯 , 同时也符合 英语 “ 头轻 尾重 ” 的表达习惯

综述:

篇6:简爱读书笔记的英文

简爱英文版读后感

This is a story about a special and unreserved woman who has been exposed to a hostile environment but continuously and fearlessly struggling for her ideal life. The story can be interpreted as a symbol of the independent spirit.

It seems to me that many readers’ English www.duhougan.com reading experience starts with Jane Eyer. I am of no exception. As we refer to the movie “Jane Eyer”, it is not surprising to find some differences because of its being filmized and retold in a new way, but the spirit of the novel remains----to be an independent person,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Jane Eyer was a born resister, whose parents went off when she was very young, and her aunt,the only relative she had,treated her as badly as a ragtag. Since Jane’s education in Lowwood Orphanage began, she didn’t get what she had been expecting——simply being regarded as a common person, just the same as any other girl around. The suffers from being humiliated and devastated teach Jane to be persevering and prize dignity over anything else.As a reward of revolting the ruthless oppression, Jane got a chance to be a tutor in Thornfield Garden. There she made the acquaintance of lovely Adele and that garden’s owner, Rochester, a man with warm heart despite a cold face outside. Jane expected to change the life from then on, but fate had decided otherwise: After Jane and Rochester fe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and got down to get marry, she unfortunately came to know in fact Rochester had got a legal wife, who seemed to be the shadow following Rochester and led to his moodiness all the time ----Rochester was also a despairing person in need of salvation. Jane did want to give him a hand, however, she made up her mind to leave, because she didn’t want to betray her own principles, because she was Jane Eyer. The film has finally got a symbolist end: Jane inherited a large number of legacies and finally returned. After finding Rochester’s misfortune brought by his original mad wife, Jane chose to stay with him forever.

I don’t know what others feel, but frankly speaking, I would rather regard the section that Jane began her teaching job in Thornfield as the film’s end----especially when I heard Jane’s words “Never in my life have I been awaken so happily.” For one thing, this ideal and brand-new beginning of life was what Jane had been imagining for long as a suffering person; for another, this should be what the audiences with my views hoped her to get. But the professional judgment of producing films reminded me to wait for a totally different result: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wrong coming with the excellence----perhaps not only should another section be added to enrich the story, but also we may see from the next transition of Jane’s life that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would get.” (By Forrest Gump’s mother, in the film “Forrest Gump”)

What’s more, this film didn’t end when Jane left Thornfield. For Jane Eyer herself, there should always be somewhere to realize her great ideal of being independent considering her fortitude, but for Rochester, how he can get salvation? The film gives the answer tentatively: Jane eventually got back to Rochester. In fact, when Jane met Rochester for the first time, she scared his horse and made his heel strained, to a certain extent, which meant Rochester would get retrieval because of Jane. We can consider Rochester’s experiences as that of religion meaning. The fire by his frantic wife was the punishment for the cynicism early in his life. After it, Rochester got the mercy of the God and the love of the woman whom he loved. Here we can say: human nature and divinity get united perfectly in order to let such a story accor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both two sides. The value of this film may be due to its efforts to explore a new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ism under the faith of religion.

Life is ceaselessly changing, but our living principles remain. Firmly persisting for the rights of being independent gives us enough confidence and courage, which is like the beacon over the capriccioso sea of life. In the world of the film, we have found the stories of ourselves, which makes us so concerned about the fate of the dramatis personae.

In this era of rapid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leading to increasing life complexity and psychological displacement, both physical and mental effects on us call for a balance. We are likely to find ourselves bogged down in the Sargasso Sea of information overload and living unconsciousness. It’s our spirit that makes the life meaningful.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英文写作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英文写作术语04-08

商务英文写作05-03

简爱读书笔记英文05-26

设计英文简历写作05-23

英文写作comment05-24

英文诗歌写作范文06-04

各种英文书信写作07-02

学术写作技巧英文07-21

英文文献写作技巧07-25

英文演讲写作技巧07-25

上一篇:副局长岗位职责(体育局)下一篇:律师精选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