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简介

2024-05-25

海南省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简介(精选11篇)

篇1:海南省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简介

海南省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简介 海南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简称平台)是海南省商务厅为建立解决海南农产品卖难的长效机制、发挥海南区域优势,形成信息引导的市场化产销供求关系,建立的一个现代信息服务平台。平台拥有市场监测、预测预警、供求对接、流通追溯等十大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采集贯穿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批发和零售的数据信息,建立海南农产品流通数据中心。目前平台的采集样本企业遍布全国16个省市,覆盖海南农产品流通全过程。监测海南水果、蔬菜、水产品3大类19个品种的产量、价格、交易量、库存量等指标。并整合农业厅、交通厅、统计局、商务部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通过平台发布系统及时准确发布海南农产品市场价格、景气指数和预测预警等信息,开展供求对接,引导订单生产,实现流通环节信息追溯,以信息引导海南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为更好的指导海南农产品的产销供求关系,平台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及结合专家分析,发布相关行业的经济分析报告、市场行情分析报告等信息来为政府部门、企业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市场信息。

海南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网址:

关于“海南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视频链接网址:

篇2:海南省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简介

绿色电子信息产品公共服务平台

招 标 文 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一一年二月

1.招标通告

2.投标方须知

2.1

2.1.1 投标资格 投标方应为面向电子信息行业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法人或事业法人单

位,是独立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具有一定的标准化及公共服务基础条件、能力和运营管理经验。投标方可根据项目的全部研究内容和有关要求独立或自行联合国内优势单位(同一单位只能参加一个投标团队)组成项目团队进行投标,并明确项目牵头单位,由项目牵头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申请。

2.1.2投标方必须按照2.2中的要求,有足够能力保证按时、保质完成项目要

求的产品开发工作和相关产业化工作

2.1.3

2.2

2.3

2.3.1 如参加项目答辩的投标方代表不是法人代表,须持有《法人代表授权书》投标总体要求见附件一(规范书)投标文件 投标文件组成(1)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电子企业推荐意见表(格式和内容说明见附件四,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联系方式可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网“推荐单位”栏查询);

(2)项目立项建议书(格式和内容说明见附件一、二);

(3)主要项目人员简历;

(4)营业执照;

(5)法人代表授权书;

(6)合作协议书(此项仅团队投标时提供,由团队投标方中牵头单位与合作单位签订,主要内容为合作方式、项目分解、各单位在项目中承担的任务、资金分配等);

(7)投标方资信证明;

(8)ISO9000等认证情况;

(9)投标方简介及2009年、2010年在公共服务平台及绿色电子信息产品方面提供中立、开放、公共服务的能力;

(10)经审计的2009年、2010年投标方财务报表(加盖投标单位公章)。如因受公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所限无法及时提供经审计的2010年财务报表,应提供经审计的2008、2009和2010年前三季度投标方财务报表(加盖投标单位公章);

(11)2008年、2009年、2010年投标方在信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所获得的国家、地方项目情况说明,相关项目立项批文和完成情况。

2.3.2 投标文件格式要求

投标文件应装订成册,封面和扉页均应加盖投标单位公章(团体投标则加盖牵头单位公章,封面和扉页的具体格式见附件三),侧面加盖骑缝章。投标文件纸质一式12份(1份正本、11份副本),正本必须打印,注明“正本”字样,副本可以用复印件。

投标文件电子版一份,用光盘或U盘保存。

2.3.3 投标文件封装与递交

12份纸质投标文件和电子版投标文件应封装,并于规定时间之前直接送至或邮寄至招标方。封皮应注明投标项目名称、招标方名称、投标人名称、投标人地址和邮编、投标人联系方式。封口处应有投标全权代表的签字及投标单位的公章。

超过截止时间送达的投标文件不予接受。

3.开标程序与内容

3.1开标程序及内容

招标方在投标截止日期后,组织专家组审议投标文件并进行项目答辩,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确定最终中标单位。

3.2评标主要因素 项目的先进性、技术可行性、产业化可行性、可持续发展性

3投标方投标文件、资信证明文件的完备性及资信证明文件考察情况

项目技术指标、经济指标

投标方的资信和在绿色电子信息产品公共服务方面的综合实力 投标方实施项目的可行性

优选指标

投标方在绿色电子信息产品领域具有标准制修订及合格评定方面的能力和经验;

投标方最近两年曾承担过省部级以上公共服务平台相关项目; 3.3

3.4中标条件 投标文件符合要求 评标综合指标最优 有执行项目合同的能力

4. 合同授予

4.1 在合同授予前,对拟授予合同的投标方的技术和生产能力、销售能力进行

审查,以确定是否具有履行合同义务的资信。审查以询问或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审查通过后,合同将以一个整体授予该投标方,否则,按照评标结果对排名下一个的投标方进行审查。

5.签定合同

5.1本合同符合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

5.2合同签定后,应由投标方执行完成。

6.其他说明

篇3: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总体规划

国务院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城市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加快构建商务、金融、税务、海关、邮政、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门的物流管理与服务公共信息平台,扶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成长”。规划中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列为九大重点工程之一,提出要“加快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的行业和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重点建设电子口岸、综合运输信息平台、物流资源交易平台和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发布和信息系统外包等服务业务,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加快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建设,推进湖南现代物流业快速、科学、协调发展,对于湖南优化产业结构适应经济全球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企业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平台的建设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一是可以实现与其它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有效对接,广泛整合社会物流信息资源,实现省际和区域内物流信息共享。二是可以促进湖南省物流资源的高效整合,实现社会物流成本和企业物流成本的合理控制,并有力提升湖南物流业整体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可以推动湖南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实现制造业物流业联动发展,助力长株潭(3+5)两型社会建设和弯道超车、富民强省战略目标实现。最后,物联网技术将结合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在物流行业的许多方面,可适应国家物联网发展战略的一个切实体现。

2 平台的建设进展情况

平台分三期工程来建设,目前为一期工程中期。在湖南省物流主管部门的主导下,由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限公司承建,平台经过一年左右的酝酿和紧张筹备后,一期工程首批五个子项目已于2010年9月20日全部上线投产,至2010年12月31日止已发展用户10 812户,用户数目前正以每天200户左右的速度在增加。

已完成的一期工程第一批项目包括:门户网站、综合配货系统、短信平台、GPS定位系统、“物流E通”手机。

2010年12月中旬已经启动了一期工程第二批项目,包括8个项目:短信配货系统,物流资讯报,基于SOA的数据交换平台,企业自助建站系统,基于Saa S的通用OA系统、运输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

3 平台的总体技术架构规划

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如图1所示,可概括为“1+3+3N”。“1”即1个系统管理中心,其核心是平台的系统集成平台。“3”是指3个中心:物流物联网传感基础设施(物流物联网中心)、多级平台数据中心、安全与容灾备份中心。“3N”是指在物流物联网平台上的N个物联网应用系统,在物流公用平台上的N个物流公共应用中心和系统,以及在物流共用平台上的N个物流共用应用中心和系统。

物流公用平台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口岸、物流枢纽和其它物流公共服务;物流共用平台主要功能是提供商业性服务。主要功能包括物流电子商务、软件租用、第四方物流以及其它服务项目。

根据湖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平台最主要的应用功能是:

(1)信息资源共享。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具有各种(政府、企业、其他机构以及个人的)物流相关信息发布、检索、咨询、核对的功能;包括物流需求信息的发布如车源信息、货源信息发布、仓库信息、车货配载信息的发布等;资信信息的发布(企业、驾驶员、车辆等)等;供应链上企业之间信息的交互和共享等。

(2)物流电子交易。物流服务(包括运输、仓储、金融等各方面的物流服务)的网上供需撮合、网上洽谈、网上支付、在途跟踪、货物保险、费用结算、交易执行结果的记录与统计分析等等。

(3)集成化服务。平台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包括政府、企业、物流枢纽、金融机构、各种工商企业的信息资源)以及动态、标准的集成模式使平台能够集成化的、综合性的应用各种单项服务功能,提供一站式、一票制、一揽子服务。如多式联运的一票制、物流电子交易的一站式服务、企业供应链全面解决方案的一揽子服务、以及应急物流等等。

(4)物联网应用。在平台上将构建物联网应用平台。该平台将能够对接和集成省内外物流相关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和设施设备,并将这些功能作为单项服务或者作为上述的集成化服务的组成部分向社会提供。

4 平台的总体建设规划

平台分为三期工程来建设:

第一期(2010年6月~2011年5月)为起步建设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立项目实施的组织机构;细化和确定项目的实施方案,包括完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第一期建设,主要包括综合配货,车辆跟踪与定位,综合办公的功能;在物流行业推广使用电信天翼物流E通手机;完成一到二个物流枢纽、物流节点、物流干线物流传感网设施试点的建设;完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主要应用系统的开发及建设,主要包括物流人才网、物流电子政务、应急物流、仓储运输管理系统、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系统、GISGPS-RFID定位识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

第二期(2011年6月~2012年12月)为综合建设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逐步累积在Saa S模式下的平台运营软件,至二期工程完成时,达到10家供应商,20个左右的通用物流行业应用软件,发展1 000家左右的应用软件使用客户;重点物流枢纽、物流节点、物流干线物流传感网设施建设;运用湖南省电信的网络和计算机、服务器设备基础建设平台数据主中心,运用湖南省重点物流园区的网络和计算机、服务器设备基础建设平台数据分中心;搭建平台的总体架构,并实现与省政府相关部门(发改委、经信委、交通厅、商务厅、工商、海关、质检、统计等)和湖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对接,实现与浙江、四川等已经建成运行的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的对接;能够进行这些部门和机构间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建成基于SOA-BPM的系统集成平台;建立起平台的运营管理和日常维护制度,规划平台的应用推广方案和措施。

第三期(2013年1月~2014年6月)为纵深建设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物流融资服务信息平台,吸引金融机构入驻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试点物流票据、期货、保险、担保、质押融资、设备租赁等多品种金融业务,为物流金融超市形成,市场繁荣作出积极贡献;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验室;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联网监控室;根据实际情况建立100座席的呼叫中心。

5 结束语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一期工程第一批项目已经顺利投产,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按照本文给出的总体技术架构规划和总体建设规划正在加紧实施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相信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果。

摘要:对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背景情况进行了说明,介绍了该平台的建设进展情况,并给出了该平台的总体技术架构规划和总体建设规划。将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总体技术架构概括为“1+3+3N架构”,将总体建设规划为三期工程。

关键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背景,总体技术架构,总体建设规划

参考文献

[1]赵争.省级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8,30(5):138-141.

[2]赵英姝.黑龙江省共用物流信息平台规划[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篇4:海南省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简介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网站推广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指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使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活动。从日本及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构建农产品物流交易平台,实现农产品电子化、信息化是目前农产品物流及整个农业产业发展实施的一个热点问题。建立农产品交易或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站,可以在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和高速发展。是新阶段推进农业和农村建设战略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农产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对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构建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农产品相关网站,并对其网站进行推广普及,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湘西北地区位于湖南西北部,武陵山、雪峰山山脉交错其间,物产、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十分优势。然而,由于该地区地处山地丘陵区,交通条件较为落后,农产品物流呈现以下特点:1、农产品流通渠道疲乏不畅,农产品流通时间长、消耗大、效率低、效益低,流通渠道不畅,物流缓慢。2、 物流设施手段落后,交通运力不足,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的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环节较为薄弱。3、信息化程度低,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户居住分散,沟通渠道不畅,农产品信息难以收集、传递,信息化体系建设滞后。4、物流技术落后,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大,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尚未形成,造成了我国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资源浪费。5、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偏高,运输成本的波动较大。6、农产品交易方式落后等特点。尤其在信息化建设上,由于缺乏公共信息平台,许多农产品滞销或运输途中损耗大,严重挫伤农民极积性,制约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炎农网络科技公司于2011年3月组建“炎农网”,是湖南省“新农村信息化”工程的唯一承办单位,从事农村电子政务工程、农村电子社区服务工程、农村物流配送服务、农村信息双培服务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该网络平台科学定位:立足常德市、服务湘西北、面向湖南省、辐射全中国,以服务“三农”

专注农村市场,以农产品信息与物流信息发布为主要业务之一,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炎农网”经过近3年的历练与发展,技术力量雄厚,每天超过500万户的数据处理能力,精确率高达95%以上,是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交互平台。然而,由于我国广大农村信息网络覆盖率较低、农村电脑普及率较小、企业推广力度不够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该网站并不为广大农户及农产品加工企业所熟知。网站推广方案需进一步完善。

网站推广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把你的网站展示到你的目标受众面前,让更多的用户知道你的网站的网址,让他们认识你的网站,并最终登陆你的网站,成为你的客户的过程。

利用互联网络工具推广归纳有以下几种方法:

1、搜索引擎推广法

搜索引擎推广是指利用搜索引擎、分类目录等具有在线检索信息功能的网络工具进行网站推广的方法。在搜索引擎众多方法当中,关键词、基于内容定位的广告语非常重要。比如:打开浏览器输入“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网站”等词汇就能搜索到该网址。

2、网站链接推广法

网站链接是通过与相关网站建立链接,通过访问其它网站找到打开该网址的路径。比如:打开常德市农业局的网站,在网站的“网站链接”中找到该网址。“炎农网”通过与政府网站链接大大提高了市知名度。如与常德市农业局、鼎城区政府、湖南省农村信息化推广办等行政部门合作,通过政府资源向企业和农户进行宣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该网站的市场知名度。

3、快捷网址推广法

所用资源和工具为网络实名,通过网址以及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快捷寻址服务。

4、电子邮件推广法

电子邮件推广工具和资源是潜在用户的Email地址。电子邮件是一种有效的联络推广工具,基发送对象包括电子刊物、通讯方式、图片广告等。与农村合作社进行交流合作主要采用这种方式。因为,农村合作社都留有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及邮箱地址。

除了以上利用互联网络工具推广的方式外,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推广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归纳有以下几种:

1、主流媒体宣传

主要是利用新闻报纸、电视、杂志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比如在常德电视台公共频道农业栏目进行广告宣传。

2、农村流动广告宣传

农用工具车是目前农村普遍的运输及交通工具,在农用车身上进行广告宣传,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对鼎城区100名农户的调查中,有43户知道“炎农网”,其中17户是通过流动广告了解到的。当然,广告语也可以印在T恤、农具等农村常见物品上。

3、土肥、植保用品销售点定点宣传

农药、肥料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可通过在农药、肥料销售点竖广告牌或委托由销售点经营者直接向农户发放宣传手册,提高网站知名度。我们在对汉寿县共花木兰农资市场进行调研中,平均每个经销点每小时有近20人的人流量。在对汉寿县围堤蔬菜基地50户农户的调查中,有41户知道“炎农网”,其中33户就是通过在农资销售点获知的,并且有14户曾浏览过该网站。

4、手机短信平台进行推广

目前农村手机普及率达到80%以上,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方式来进行宣传。在对鼎城区100名农户的调查中,有90%以上的农户关注农产品交易信息,并且在手机短信中63%的人会保存相关信息至少一个月以上。在调研现场就有农户翻阅信息给我们看。

通过对“炎农网”推广情况的统计数据分析,我们会发现,关注农业政策、关注农产品市场行性、农业信息动态往往是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或进行农产品收购的经纪人,他们有头脑、懂科技,能够利用互联网络查阅信息、寻求商机,通过农业信息平台学技术,通过物流信息平台找销路,对于这部分群体,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线上宣传等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网站推广;而对于从事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群体,只能通过手机短信、流动广告、发放传单等传统的推销模式进行推广,并且由于这部分群体不懂电脑,无法浏览网页,更谈不上利用网络掌握信息、学习技术。所以,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产品物流发展方面,要重点加强农民素质的提升,提高计算机普及率,要发挥劳动部门的作用,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农业公共信息平台的作用,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周欢、黄立平:构建新型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J].江苏农村经济、2005.6

[2]蒲海珍.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甘肃农业,2006.3.

[3]胡开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12.

[4]耿如花: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及运行策略[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2.9

篇5:海南省商务厅商务信息中心简介

海南省商务厅商务信息中心简介 海南省商务厅商务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是隶属于海南省商务厅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根据主管部门的委托,规划全省商务行业电子信息化工作方案;负责全省商务信息网络建设、数据分析和商务自动化技术应用推广及咨询服务工作;承办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信息中心目前设有信息部、技术部、咨询服务部、办公室等部门,经过多年的发展,信息中心已经拥有自己专业的技术团队、高效的业务处理能力和优质的服务水平。已建设完成海南省城乡市场运行监测调控网、海南家政信息服务平台等项目,并负责项目的具体运行维护工作。

目前信息中心承担海南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信息服务平台)的运行维护工作,并负责信息服务平台信息点的建设及管理。信息点建设是信息服务平台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工作,是信息服务平台得于正常运行的保障。为了保证信息点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鼓励广大企业的积极参与,对信息点将投入信息采集设备、办公经费(宽带、办公耗材)、信息员补助等项目的资金支持,并为企业提供不定期的培训,同时在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做推广宣传。此外企业可免费享受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相关经济分析报告、市场行情分析报告、农产品出岛量预测预警等行业信息。联系电话:0898-963123,0898-65393650

传真:0898-65393650

篇6: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调研报告

1 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本情况

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广泛整合全省社会物流信息资源,将省内的各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系统及相关的信息集成整合在一个标准、共享的信息平台上,并与其他省市的物流信息平台对接,进而形成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2009年6月湖南省推进现代物流工作领导小组批复了筹建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决定。历经两年左右的建设,一期工程首批5个子项目已于2010年9月20日建成上线,至2011年5月5日止已发展用户14 516户,用户数目前正以每天200户左右的速度增加。

(1)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可概括为“1+3+3N”:

1个基础设施:物流物联网传感基础设施;3个中心:多级平台数据中心、安全与容灾备份中心、系统管理中心(即集成平台);3N个系统:在物流物联网平台上的N个物联网应用系统、在物流公用平台上的N个物流公共应用中心和系统,以及在物流共用平台上的N个物流共用应用中心和系统。物流公用平台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口岸、物流枢纽和其它物流公共服务;物流共用平台主要功能是提供商业性服务。如图1所示。

(2)该平台主要应用功能包括四方面:

(1)信息资源共享。该平台具有各种(政府、企业、其他机构以及个人的)物流相关信息发布、检索、咨询、核对的功能。包括物流需求信息的发布如车源信息、货源信息、仓库信息、车货配载信息的发布等;资信信息的发布(企业、驾驶员、车辆等)等;供应链上企业之间信息的交互和共享,等等。

(2)物流电子交易。物流服务(包括运输、仓储、金融等各方面的物流服务)的网上供需撮合、网上洽谈、网上支付、在途跟踪、货物保险、费用结算、交易执行结果的记录与统计分析等。

(3)集成化服务。平台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包括政府、企业、物流枢纽、金融机构、各种工商企业的信息资源)以及动态、标准的集成模式使平台能够集成化的、综合性的应用各种单项服务功能,提供一站式、一票制、一揽子服务,如多式联运的一票制、物流电子交易的一站式服务、企业供应链全面解决方案的一揽子服务,以及应急物流等。

(4)物联网应用。在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可构建物联网应用平台,该平台将能够对接和集成省内外物流相关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和设施设备,并将这些功能作为单项服务或作为上述的集成化服务的组成部分向社会提供。

2 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成功经验

2.1 政、产、学、研、用、投六位一体的创新运作模式

平台的建设运作模式为全国首创,采取了“政府主导、行业引领、院校牵头、多方联动、市场运作”的建设模式,政府、行业、院校、企业、电信运营商等相关主体围绕项目进行多方联合,共建共享共赢,充分实现政、产、学、研、用、投六位一体推进。该项目是在湖南省政府和省物流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规划协调下、湖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强力支持下推进的,各部门先后给予指导和支持;平台建设引入了市场化运营,成立了专门的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 000万元;平台是全国唯一一例由学校承担建设的物流公共平台;平台充分利用了省内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是产学研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采取了政府引导资金+IT企业+电信运营商+社会资金的创新投资模式,吸纳职业院校、相关企业和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

2.2 商业性、公共性、政务性相结合的服务功能

该平台注重了商业性、公共性和政务性三性合一,在规划构建以及运营方式设计分成“公用模块”、“商用模块”和“混合模块”等。确保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同时,能够兼顾商用增值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行业的核心数据库系统,对全行业的动态进行实时分析和监控,为相关政务部门、各企业提供决策支撑。“商业性”:平台为物流企业提供了物流数据、信息,强化第三方物流竞争力,提高物流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强化联运计划安排,避免回程空驶,提高运力效率。“公共性”:平台针对中小物流企业提供免费服务,并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免费建立企业网站,提供免费二级域名和空间,免费开通PC版综合配货系统等。“政务性”: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发布相关政策对物流产业发展进行引导,能对政务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及时掌握省内物流状态,方便统计和调控。

2.3 具有较好的开放性、渗透性和拓展性特征

平台设计和建设中体现对外的开放性、向各行业的渗透性和借助其他平台和技术进行延伸拓展的特性,这三大特性确保了平台可以不断自我升级,不断增加服务内容,形成横向的区域互动、行业互动和纵向的对接升级。“开放性”:平台逐步与省政府部门、各地市、园区以及其他省市等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及系统进行对接,扩展了物流的区域联动。目前已经和正在对接的有:江西省、浙江省、湖北省和广西省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及汇通天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渗透性”:平台注重向各行业进行渗透,平台公司与湖南省粮食集团合作,规划设计湖南省粮食集团的信息化系统。“拓展性”:该平台充分借助包括国家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在内的各方力量合作拓展,例如与国家工信部的中小企业公共云服务平台进行对接,能直接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公共云服务。

3 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3.1 资金瓶颈和市场盈利能力不足对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和运营形成制约

平台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仍然面临资金上的很大困难,致使平台的建设及应用推广进展缓慢。据介绍,平台建设采取滚动投资,整个项目总投资预计要4 000万元,目前一期建设已投入数百万元,主要为自有投入的300余万元,此外只获得了国家发改委250万元的资金支持,省级财政没有相应的支持,资金缺口较大,缺乏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而目前平台一期工程基本以提供公共性的免费服务为主,没有任何盈利性来源和财政补助,同时,盈利性的商务模块开发还不够,盈利模式也需要进一步的探索,这对平台下一步的建设和运营是很大的挑战。

3.2 交互难和交易难的问题阻碍了平台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交互难和交易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平台良性运行的两大瓶颈,这也是全国此类平台遇到的普遍问题。信息服务平台的核心是实现数据交换和线上交易,因为无论是公共服务平台还是信息服务平台,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建成物流行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但实际上,截止到目前,国内很少有能够真正达成线上交易的平台。原因首先是工商企业对数据安全性存在担忧,许多工商企业认为它的物流动态信息发布出来以后,销售渠道、产品信息等商业秘密的保密性就不强了,可能造成损失。其次,湖南省物流企业本身能够促成信息交互的技术手段相对落后,难以支撑数据交互。

3.3 省级物流信息标准体系缺乏制约了平台的外联内通

据博科资讯公司的调查,目前我国90%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还仅仅是货主和物流企业简单交换供需信息的集散地,基本上还处于企业级物流信息平台孤岛阶段。这就是因为缺乏省级物流信息标准体系,所以,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中信息交换和标准化的制定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地解决只注重车货交易信息、重复建设严重、标准不统一、服务功能单一、区域间不互通、信息孤岛等问题。从国外经验看,企业来主导标准建设,效率并不高,标准建设由政府来主导最有力。湖南省需要由相关主管单位借助已有的平台标准,来统筹推进标准体系建立。

3.4 建设运营主体的定位不清晰可能影响公共服务功能的发挥

该平台最初由物流联合会和物流学院主导建设,并引入了若干企业投资主体。由于政府扶持资金迟迟不到位,而平台的运作还处于初期阶段,没有盈利能力,进一步的建设运营难以为续。在这种情况下,其中的主要股东之一,某企业投资者拟控制平台的运营主导权,以确保投资收益。一方面来讲,企业的运营经验和管理能力会强于协会和学校,能较快地将平台运作推入正轨;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家企业投资者本身是一家物流企业,与其他物流企业存在竞争,其他物流企业了解了实情的情况下,将不愿意将自己的数据共享,最终可能使得平台沦为该企业自身的信息平台,湖南省设立公共服务平台的初衷将难以实现。

4 国内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经验

发达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已有较长历史,较为著名的包括美国货运实时信息系统FIRST、欧洲多式联运实时信息平台INTRARTIP、东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等。我国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已投入运行的省级物流信息平台有浙江、四川、山东、福建等省。它们取得的经验包括以下几方面:

4.1 准确定位政府角色,加大投入和引导力度,着重打造公共服务职能,制定标准体系

在全国已经启动的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10多个省份中,省政府从行政和资金上的支持力度都非常大。特别明确了政府定位为提供公共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以标准制定为核心,给企业提供免费的物流管理通用软件,提供免费的信息交互的平台。其中浙江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确定“只做交换,不做交易”,大量向各物流企业提供免费软件,以此打造一个开放、共享、免费的物流单据和服务电子交换基础网络。

4.2 借助信息中间商建设和运营平台,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形成共建共享共赢格局

发达国家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一般由信息中间商搭建经营,实现物流服务商和客户之间的供应链一体化。如美国的Capstan公司,通过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把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都放到上面,进行交换数据,完成国际物流服务。而国内浙江和山东等地的平台都充分借助了IT企业和电信运营商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引入了社会资源共享共建。

4.3 进行跨平台的对接和集成,以便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如多式联运的一票制、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

跨平台对接和集成既包括内部各与物流相关的部门的服务集成,也包括跨区域的平台对接。山东省物流公共平台采取“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市场化运作”的思路,采取交通、海关、工商、税务、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共建,加快相关部门的物流信息共享共用,逐步形成全省统一的物流信息化服务体系。2009年以来,浙江、山东、上海、江苏、黑龙江、安徽、福建、青海、四川、内蒙古、宁夏、湖南等16省相继签订了《省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共建协议》,省际共建物流信息平台使得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共享,有利于实现省际间、区域间的横向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5 进一步加快湖南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1)将湖南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成为“数字湖南”的示范工程,建立政府扶持的长效机制,适时将其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中。

湖南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对于推动湖南现代物流产业优化升级具有积极作用,是湖南数字化进程中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建议列入“数字湖南”建设框架,打造成为示范性工程。研究制定湖南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专项规划和扶持意见,从资金、税费、标准等各方面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科研院所、IT企业、电信运营商、行业协会、风险投资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政府扶持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总结该平台的经验,鼓励在湖南省建立更多的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信息平台,特别是软件开发、检测、生物研发、动漫等行业建立和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2)在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商务服务方面明晰责权,建立科学合理的融资体系,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不断拓展融资渠道,探索走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道路。

平台要兼顾公益性和盈利性,分清平台功能中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三者的边界,明确“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确保公益性的发挥,制定规则和规范,提供必要的公共免费软件和服务等;社会服务是中间地带,由政府和协会一起推;市场服务是赚钱的,由企业参与来做”的原则。我们认为,针对公共服务模块,建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设立湖南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专项支持资金,按照平台的用户数或者流量给予付费,形成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针对社会服务模块,可考虑财政投入前期启动费用,之后建设运营中收取成本费用,保证盈亏均衡;对于市场服务模块,鼓励以平台为载体,不断开发盈利性增值服务,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提高平台附加值。此外,加大电信、移动、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合作力度,进一步深化和发掘新的服务功能,达成合作共赢局面。

(3)以标准化建立为核心,加大推广交互力度,整合各方资源,加快与省内外信息平台的对接融合,打造内联外通的物流信息交互交易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组织引导作用,由平台公司和物流学院牵头,鼓励全省物流企业、服务商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结合全国及外省的标准体系,形成省级物流信息标准体系。并通过免费推广标准化通用软件和平台的免费服务等方式,向企业推广标准体系。整合各方资源,由政府、协会、服务商、物流企业合作共建,加强平台的功能集成,全面拓展平台功能,逐步与工商、税收、金融、交通等部门信息的对接交互,形成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管理流、政务流的交互。立足于打造区域性、行业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纵向对接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横向对接商贸、钢铁、农业、机械等其他行业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及园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平台与全国性信息平台和省级、地市级信息平台的数据共享,从而构建覆盖全面、网状的物流公共服务体系。

(4)鼓励在目前的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逐步推进公共物流应急系统等关联系统的建设,打造湖南省物流信息产业基地。

依托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重点打造湖南省物流信息产学研基地、湖南省物流信息产业园、湖南省物流信息中心、湖南省物流人才外包基地、湖南省物流政务服务中心、湖南省物流软件研发中心、湖南省物流感知中心,最终建成湖南物流信息产业的孵化基地和聚集区。以该平台为基础,建设湖南公共物流应急系统,加快与全国物流应急系统和湖南省应急系统的对接整合,率先建成具有全国示范性的物流应急信息系统。加大聚集整合,以该平台建设为中心,推动全省物流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吸引广大的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物联网生产与营销企业、软件公司、政务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企业、物流金融业务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格局,打造湖南省物流信息产业基地,以此为突破口,推进湖南现代物流发展和“两化”融合进程,进而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大局。

摘要:文章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南物流公共平台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功能,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同时,也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点建议。

关键词:数字湖南,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邓子云,黄友森,杨晓峰.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总体规划[J].物流科技,2011(4):106-108.

[2]赵振峰,崔南方,陈荣秋.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定位及运行机制研究[J].物流技术,2004(4):63-66.

[3]蒲忠,廖建英,崔陈冬.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刍议[J].物流科技,2007(5):49.

篇7:海南省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简介

关键词 农村公共文化 ;信息传播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12

Abstract Using part of villages and towns in Hainan province as a practical research exampl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ficiencies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Hainan province were analyzed. Some countermeasures on the existing issues were also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The results may provide a guidance for rural public cultur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Hainan province.

Key words rural public culture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 countermeasure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政府有义务进行先进文化的传播服务,普及文化知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是国家或地区公共文化信息传播中的薄弱环节,而如何建立一个面向社会、面向公众开放的一个公平合理的文化服务体制和政策框架,满足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实现农民的文化权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对海南省部分城乡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其传播现状,提出了加强海南省农村公共文化传播的有效措施,对海南省公共文化信息传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为加快海南省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基础。

1 海南省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现状

1.1 调查对象

笔者选取了海南省海口、儋州、文昌、三亚、东方等地作为调查样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及访谈的形式,接受调查的对象主要为长期居住在本地区的村民以及当地从事文化信息传播服务的相关管理部门,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海南省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现状。

1.2 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基础设施

在本次调查中,所有调查地点的公共文化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基本相同,主要是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老年活动中心,另外还建立了博物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电影放映单位。虽然近年来,海南省投入较大的资金,建立或修复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基础设施,整体较好,但是有的基础设施仍然比较陈旧,修复有一定的困难,加上资金的限制,部分设施年久失修。目前,海南省已建成了23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1个公共图书馆,18个博物馆,19个广播电台和19个电视台,50个电影放映单位等文化工程,实现了标准化综合文化站乡镇全覆盖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了自然村全覆盖[1]。

1.3 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活动

从海南省整体情况看,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活动主要有:传统文化活动、电影下乡活动、乡村文化节、体育健身、文艺演出等活动。本次调查中,电影、乡村文化节和体育健身活动各地区开展较理想,免费电影下乡放映基本能保持平均每2个月1次,乡村文化节以及传统文化根据地方的民族风俗,每年都会举办7-8次活动,如军坡节、黎族“三月三”等,另外,举办较多的还有体育健身活动,每年都会定期开展,鼓励全民参与体育活动。此外,本次调查还发现,三亚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活动较丰富,如除了各地共有的电影下乡、体育健身等活动外,还举行征文比赛、画展、乡村趣味活动等。

1.4 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途径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途径主要有广播、电视、报纸以及互联网等,广播、电视信号以及移动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结果还显示,根据年龄的不同,接受文化信息的传播途径也不相同。65岁以上者接受信息的途径主要靠亲戚朋友、街坊邻舍传播;50-65岁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报纸;37-50岁的主要还是以电视和广播为主;37岁以下者,主要通过移动互联网接受信息。

2 海南省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公共文化传播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民都知道当地公共文化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具体地理位置也比较了解,7岁以上的人中仅有13.3 %的不知道具体设施在什么位置。但是实际利用这些文化信息传播设施的当地农民却较少,例如仅有15 %的人表示经常去图书馆、文化馆等。

2.2 公共文化传播活动满意率较低

绝大多数村民在调查中表示目前举办的文化信息传播活动偏少,不能够满足村民,尤其是儿童对于文化活动的需求。另外,还有部分人表示活动宣传不到位,不了解相关信息,参与率较低。

2.3 农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意识淡薄

海南省大多数村民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在本次调查范围内,占78 %。较低的教育水平制约了当地农村的发展进程,这也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主要瓶颈。另外,村干部大多数也是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创新意识不强,判断能力较低,往往忽视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不去调动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4 村干部注重数量,忽略质量

农村建立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文化馆、电影放映单位等,大多数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在投入完成后并没有进行后续的管理等工作,开放时间也没有规律,甚至有的常年处于关门状态,使得这些文化设施大多数成为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nlc202309031453

3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对策研究

3.1 改变思想观念,保障村民文化信息获取权益

各级领导应重视文化信息的传播,要提高干部的责任意识,改变政绩观念,改变工作作风,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文化发展观念,增强文化发展意识,提升干部自身的服务组织能力,充分利用和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为村民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村民文化信息获取权益的有效举措。

3.2 加大对农村文化信息建设投入的力度

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缺少足够的资金,没有资金的注入,很难激活、用好现有的各类农村文化要素。在资金筹备中,首先各级政府应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建设,并在使用中予以监督和考核。其次,通过市场化运作,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向文化事业进行投资,积极拓宽筹资渠道。

3.3 点面结合,策划在先,内容为王,发展定向式服务

每一次公共文化信息传播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均需拓宽思路,精心策划,根据当地村民特点和需求,确定主题、内容和举办方式。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村民了解信息,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村民体验到传统文化的乐趣。

3.4 建立检查监督机制,开展文化信息传播的评估工作,让文化信息传播落到实处

建立长期的监督管理机制,督促相关部门完成在文化、影视、广播、体育等文化建设中制定的计划,并不定期地对已建成的文化信息传播设施进行评估,通过识别、预警、监督和奖惩等手段来促进农村文化信息传播落到实处。

4 讨论与结论

中国农村文化建设从十一五规划提出,一直到十三五都是国家的一项重要部署。201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抓好移风易俗,树立健康文明新风尚[2]。海南省政府要抓住应有的时机,大力发展海南省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提升信息传播力度,将其作为海南省农村发展的战略部署,政府要增强文化服务意识,提高文化服务能力,提升文化服务质量,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符国瑄,刘 恒. 海南统计年鉴[EB/OL]. [2015-12-31].http://www.stats.hainan.gov.cn/2015nj/index-cn.htm.

[2] 中国农业新闻网.2016年中央1号文件[EB/OL]. [2015-12-31]. http://www.farmer.com.cn/xwpd/jsbd/201601/t20160128_1176309.htm.

篇8:海南省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简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是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较多,包括从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到最终消费等各个环节。要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应从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开展或加强政府的管理工作、食品企业加强自律和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等方面入手。

2. 系统流程分析与设计

本系统是根据徐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对食品生产型企业监管要求,集成多源信息融合技术、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准查询技术、动态监督抽查监管信息技术,构建全面有效的徐州市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徐州市食品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动态监管。

本系统包括前台功能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前台功能模块提供了法律法规政策、生产许可程序办理流程及相关知识、质量认证信息、相关标准查询、专家咨询、企业监管信息、QS信息查询等功能。同时也为后台管理人员提供了对应信息维护和管理的功能,包括企业信息以及监管信息的动态录入等。

在前台模块中,有3种角色,分别为普通游客、注册会员和审核员。普通游客可以查看法律法规,生产许可流程,查询企业QS基本信息,获知企业生产所需标准等功能。注册会员不但拥有普通游客的权限,而且还拥有更多权限,如下载相关QS产品信息标准,查询QS获证企业详细信息等。审核员的权限是在注册会员基础上又增加了审核员专区权限,审核员可以在审核员专区阅读核查通知、审查结果通报等一些相关工作信息。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在后台模块中,后台管理员除对相关的板块进行新闻添加、编辑和删除外,还可以对注册会员和审核员的信息进行添加、更改和删除。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3. 系统的开发技术

(1)开发的语言环境。

系统使用PHP和MYSQL技术进行开发。PHP是英文超文本预处理器的字母缩写,被广泛应用的开放源代码的多用途脚本语言,它可嵌入到HTML中,尤其适合Web开发。

用户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请求PHP文件,Apache在服务器上的用户文档发布目录下查找浏览器所请求的PHP文件,若找不到,则向浏览器返回错误信息,否则,将其提交给PHP解释器解释执行,PHP解释器对该PHP文件进行语法分析,若发现语法错误,则经Apache返回错误信息到浏览器,否则执行该PHP程序将PHP程序执行结果经Apache返回到浏览器,浏览器对返回的结果进行解释、执行,执行的结果显示在浏览器窗口中。

My SQL是一个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者为瑞典My SQL AB公司。目前,My SQL被广泛地应用在Internet上的中小型网站中。由于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许多中小型网站为了降低网站总体拥有成本而选择了My SQL作为网站数据库。

(2)生成静态页面技术。

静态页面是指在服务器端确实存在的仅含HTML以及JS, CSS等客户端运行脚本的页面。它的处理方式是:由客户端提出请求,请求某一页面———WEB服务器确认并载入某一页面———WEB服务器将该页面以包的形式传递回浏览器。由这一过程,我们对比一下动态页面,即可方现。动态页面需由WEB服务器的PHP解析器进行解析,而且通常还需连接数据库,进行数据库存取操作,然后才能形成HTML语言信息包;而静态页面,无须解析,无须连接数据库,直接发送,可大大减轻服务器压力,提高服务器负载能力,大幅提高页面打开速度和网站整体打开速度。

(3) Ajax无刷新技术。

专家咨询栏目提供的是食品方面的专家在线解答网友所提出的问题,传统情况下,如果在咨询栏目发表评论,需要刷新整个页面,这样影响了互动的效果。我们把Ajax技术应用在专家咨询栏目,达到了不要刷新屏幕就可以在网页中跟专家进行交流,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4. 结束语

徐州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施以来,公示徐州市食品企业信息921家,公示信息里包含企业的QS号码、生产能力、产品范围、执行标准等,并且公示了徐州质量技术监督局近期对这些企业的监督抽查结果,更好的实现了政府和社会的共同监管。

参考文献

[1]王月桥.上海世博会进口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信息与电脑, 2011 (2) .

[2]陈椒.食品安全与食品供应链管理[J].上海企业, 2005 (7) .

篇9:海南省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简介

“农民工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也是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力量。”作为制定实施方案的主要单位之一,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符兴表示,近年来,省总工会一直将推进农民工文化建设当做重点工作来开展,特别在今年工会的“职工文化年”建设中,海南省各级工会组织紧紧围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的措施,使农民工享受到更多的“文化大餐”。

据了解,在具体工作中,海南省各级工会组织除根据农民工文化需要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外,还将加大工人文化宫等文化单位的免费开放力度,积极举办“农民工日”、“农民工周”等农民工专项活动,并完善“职工书屋”建设和管理制度,利用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社区、工矿、企业、建筑工地等开展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

“为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各级工会还将有针对性地组织和举办农民工文化培训和辅导,建立农民工文化活动点,鼓励、扶持农民工自办业余文化团队。”符兴说。

(海南 吴雪君)

篇10:海南省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简介

一、河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建国之初, 我国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 公共产品供给主要依靠国家财政安排。而国家公共产品供给的重心放在城市方面, 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较少。近年来, 河南省采取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 努力推行以政府为主导、以财政为主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

公共产品对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 使其不能完全或无法由市场调节, 因此大部分农村公共产品须由政府的公共财政提供。此类公共产品主要包括:一是纯公共产品, 如农村基层政府、村组织的行政服务,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抗灾救灾、农村扶贫开发等;二是准公共产品, 即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医疗救助、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科技文化等。近年来, 河南省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在不断地提高, 对于农林水事务、科学技术、科教文卫的投入也在逐年的增加, 如在2010年河南省农林水事务总支出1 2 0.8 1亿元, 比上年增加5.3%。[1]但相比国防、环境保护、金融监管事务等支出40%以上的增幅, 其供给力度还远远落后, 难以满足农村对公共产品的巨大需求。

(二)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

政府主导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通常由各级政府按照相关政策来提供, 缺乏调查研究, 不能真实反映农民的需求。基层领导出于政绩的考虑, 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倾向于投资那些见效快、周期短的项目, 而对那些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往往不够重视。如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提升等, 这些都是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公共产品供给而迟迟得不到改善;相反, 一些农民需求较少的公共产品存在供给过剩的情况, 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三)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单一

农村税费改革以前,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要靠村委会来解决。村委会则向农民乱摊派、乱收费获取资金来源, 这无疑会给农民带来沉重负担。税费改革以后, 取消了不合理的乱收费现象,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然而同时, 也堵塞了制度外筹集资金用于兴办农村公共品的渠道, 而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有限, 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使得村委会和基层政府只得减少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再者, 由于我国的财政实行的是“财权上收, 事权下放”方式, 形成了财权层层向上集中、事权层层向下下放。一些本应由中央及省政府供给的纯公共品, 如义务教育、计划生育、民兵训练等, 却下放到乡镇一级, 加重了乡镇的负担。县乡政府财政困难, 从而挤占本应用于支持农村公共品供给和社会发展的支出, 造成了河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二、河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对策

针对河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提出了以下几项改进措施:

(一) 构建城乡一体化供给体制

长期以来, 我国实行城乡分离的供给体制, 严重的制约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发展。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 而农业是弱质产业, 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 因此, 政府应缩小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异, 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的实际需求, 将有限的财力支出向农村倾斜, 将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给农村,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总量, 尤其要加大对交通运输、电力设施、水利工程、农村市场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教育、农村社会保障等薄弱环节的投入。因此, 有关部门应积极的构建城乡一体化供给体制, 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责任, 给予农村和城市应同等的待遇, 使河南省农村能均等地享受到公共资源, 从而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

(二) 建立和健全需求主导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在提供公共品的过程中, 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偏好, 建立“自下而上”的需求主导型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 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在决策之前, 要利用现有的组织系统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 并对要提供的公共产品内容、筹资方式、受益范围、项目监管等方面提出比较具体的初选方案。第二, 召开有政府职能部门、专家学者、投资者和农民代表参加的会议, 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 确定最终方案。第三, 要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扩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决策权和监督权。同时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不断增强其对外谈判的能力。

(三) 积极扶持民间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发展

民间组织也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之一, 有关部门应积极的给予扶持, 促进民间组织的发展。首先, 应减少相应的民间组织成立的限制, 相关部门应在尊重农民的意愿的基础上, 支持广大农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建立农民协会或其他合作组织。并视其具体情况, 减少相应的登记审核环节和成立限制, 促使民间公共产品供给组织的发展;其次, 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 多方面筹集资金、吸引人才。政府的有关部门应给予投资农村公共产品的组织、个人以相应的政策优惠, 提高他们投资的热情, 增加农村民间组织的资金来源。并进一步的明晰集体与私人产权的界限, 保障投资者对建成后的农村公共产品又有产权和利润支配权, 尽可能的消除民间资本进入公共产品领域所面临的风险和障碍;最后, 有关部门应积极地对民间组织的法律地位给予确认, 保护民间组织的相关权益,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使农村民间组织得到真正的发展成长, 使其更好的提供农村公共产品。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河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日益暴露出许多问题。因此, 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并从构建城乡一体化供给体制, 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扶持民间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策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2]、李伟.协同学视阈下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系统再造[J].行政论坛, 2009 (1)

[3]、孙大飞.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9 (4)

[4]、张勤.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对策建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7 (4)

篇11:海南省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简介

关键词 河南 公共就业 服务 发展情况

中图分类号:D61

一、就业服务与公共就业服务的概念

公共就业服务是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由政府出资向劳动者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承担着维护人力资源市场公平,弥补市场缺陷的职责。二是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载体贯彻实施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三是公共就业服务以免费服务为主要方式,促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市场中的求职、招聘成本回归到合理水平,并为市场中介服务行为树立诚信标杆。

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主要分成三类:一是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二是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机构,以职业介绍服务为主,按照统一服务窗口的要求,设立专门服务场所,作为直接面向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的综合性服务窗口,承担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服务和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多项就业服务功能。三是以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为主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窗口,承担面向辖区群众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人力资源统计调查等基础性。

二、公共就业服务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实行了“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市场机制逐渐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出现了以劳動服务公司为代表的就业服务机构雏形。

第二阶段是就业服务体系逐步成型阶段。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市场对于人力资源的配置作用日趋明显,随着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应运而生。劳动部门举办的就业服务机构逐步发展成为由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生产自救四项主要服务工作相互配合的就业服务体系。

第三阶段是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建立完善阶段。九十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职工下岗问题日益突出。98年中央要求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简称“老三化”)的要求,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人力资源市场“三化”建设既是对当时迫切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要求,也是对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自身建设的长远要求,标志着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我国开始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其中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对全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对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免费再就业培训,所需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2003年,在总结人力资源市场“三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提出就业服务要实现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简称“新三化”)的要求。“新三化”建设要求的提出,是在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自身建设基本完成以后提出的更高要求,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新时期,确立了我国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2008年实施的《就业促进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了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

三、公共就业服务的发展的演变及差距

3.1初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设立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具体负责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二是城市的市、区两级和部分有条件的小城市,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了综合性服务场所,集中了就业服务的各项功能,代办劳动保障事务,对下岗失业人员和所有求职者实行“一站式”服务,提供全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三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已基本上延伸到各城市绝大多数的街道和社区,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部分城市还在街道和社区建立了基层服务场所,为辖区内的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服务。

3.2河南省公共就业服务现状及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服务网络日趋健全。目前,全省159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公共就业服务平台,522个街道、1912个乡镇和2236个社区建立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行政村有兼职信息员,全省形成了横向间各部门协作、纵向间五级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但有的市乡镇这级平台还不健全,有的市形同虚设。存在机构不统一、经费没保障、人员编制少,专业人员匮乏,严重影响服务的公益性。

此外,市场发育亟待完善,全省大部分人力资源市场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配套,设施设备陈旧老化;信息网络建设滞后,有近一半的市场没有建立全省统一应用软件和信息数据库,无法实现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信息的不及时和不对称与时代的发展和百姓的需求差距太大;城乡发展不够均等,主要体现为公共就业服务总体投入不足,城乡二元结构架构下的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失衡。

3.3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仍不健全。

目前,河南省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以高校为主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各高校也有一支就业指导服务队伍,但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尚处于初步建立阶段,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机构建设非常不均衡,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机构仍隶属于学生处或招生就业处,没有设置独立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机构对毕业生进行指导服务; 而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具有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创业信息提供、技能培训等功能,现在即使有些学生管理部门承担了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规划、公共就业服务管理和劳动力市场管理工作,但仍存在着职能不清或职能不强等问题,造成其功能发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尤其是难以满足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人员匮乏且专业水平不高,大多为兼职人员,绝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与就业服务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大多数没有通过全国职业指导师培训与考试,持证上岗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专职人员比例更低,有些人员更缺乏对就业服务工作的研究与探索,业务水平参差不一。endprint

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内容中重指导轻发展现象普遍存在,表面上看职业生涯规划已在高校引起高度关注,但各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大多停留在对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传播、讲授层面,忽视了国情、省情、校情,忽视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步骤的可操作性,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能力的发展等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任务,造成了学生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社会对职业发展的需求。

四、完善河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对策

4.1完善公共就业服务职能。

一要培育和完善统一、有序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促进劳动者就业。同时,打破城乡界限,建立统一的失业、就业登记制度。二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整合,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扩展和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三要加强对全省公共就业服务的统筹管理。制定公共就业服务实施方案,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公共职业服务机构,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公共就业服务的具体对象和具体项目,统一服务流程和规范标准,定期组织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成效开展统一评估。四要面向不同的群体,通过设立新的、专门的服务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援助、就业帮扶、免费就业等服务。五要强化创业服务,健全完善创业服务指导体系,大力开展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担保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4.2加强对公共就业服务资金的评估和监督。

首先,严格贯彻执行《就业促进法》,将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经费、人员经费、建设经费和项目经费全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财政对公共就业服务投入的长效机制,逐步提高财政对公共就业投入比例,最终达到GDP 的1%左右。其次,建立大学生、下岗职工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专项基金,为开展更多的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再次,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加大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支持力度。最后,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公共就業服务资金的评估体系和监督制度,定期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服务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估,加强监督管理,使就业服务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最高。

4.3明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能。

明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属于非营利机构,从事公益事业,确定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为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 工作机构属于纯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按照事业单位管理。在全省范围内,通过试点,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分开管理。选择市场发育成熟的地区,试点将经营性业务转让、外包给私营中介机构,让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主要承担政策指导、依法监管职能和公益性服务。同时也可以逐步将部分公益性服务转包给私营中介机构,这样,一方面可以引进竞争,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公共就业服务的需求。

4.4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

全面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按照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方案建设总体要求,实行规划,要建立优化以城市为核心、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信息网络,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中的信息化手段。应力求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实现就业服务各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并逐步建立联系全国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广泛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要尽快建成以城市为核心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实行统一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为社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建立优化招聘信息全国互联网工作机制。并在现有基础上,打造就、失业信息监管、招聘求职公共服务和就业服务管理信息三大平台。作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只有拥有足够丰富的信息量,才能做好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计划的管理者。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以设置专门的信息员,定期访谈企业或者是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方式采集空岗信息,以便能够更好、更快地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或者直接鼓励企业登记用人要求,或是为企业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协助企业寻找符合要求的求职者。另外,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工作数据库,帮助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进行匹配。

4.5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多元化,拓展服务领域,充实服务项目,细化服务内容,满足各类群体的就业服务需要。一要在思想上树立服务意识,吸引用人单位自愿提供空岗信息,吸引劳动者主动到劳动力市场找到适合自身条件的岗位。二要提升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信息分析的能力,逐步建立专业岗位持证上岗制度。三要在服务功能上多元化。要把提供空岗信息、就业培训信息、就业指导、档案管理、劳动关系接续劳动事务代理以及再就业援助等多种服务集于一体,提供一站式多功能服务。四要明确服务的目标及责任。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服务体系,要把服务目标细化,明确服务内容标准、数量和质量,并层层落实到每一个机构、每一个工作人员,并进行定期检查考核。

4.6统筹河南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河南省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在就业收入、就业机会和就业保障上都存在着一定差距,此主要缘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公共就业服务投入不足,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十二五”时期及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的方向,也是改革和制度安排的一种价值取向。而要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让城乡劳动者享受公平、平等的就业服务,还必须在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共同分享公共就业服务资源、优化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机制、提升公共信息服务效能、创新公共就业服务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下工夫,努力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其次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不均等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受到户籍制度的制约,城乡劳动力具有不同的身份,这使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时不能得到平等的对待,只能从事城市居民不愿意干的工作,而且,我国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投入偏向城市。为此,迫切需要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消除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差距的主要且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打破当前的城乡二元政治经济体制,可通过加快小城镇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继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力度,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素质,拓展其就业空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的主要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R].2013年,1月

2王静.河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上一篇:放飞大自然的作文500下一篇:矿山节能减排实施方案